氮气压缩机控制的改进

氮气压缩机控制的改进

一、氮气压缩机控制的改进(论文文献综述)

程江[1](2022)在《缩短转化系统氮气循环升温时间的探讨》文中指出海洋石油富岛有限公司1 000 t/d合成氨装置采用ICI-AMV工艺,自1996年10月投产以来,总体运行稳定,但在其转化系统冷态开车氮气循环升温过程中,存在转化系统冷态升温时间长(耗时约25~28 h)、天然气和精制水消耗大等问题。结合转化系统氮气循环升温流程及工艺指标与氮气压缩机性能参数,分析认为主要原因在于高温变换催化剂床层升温慢,即高温变换催化剂床层升温是氮气循环升温阶段最关键的控制步骤。梳理与总结过去多次氮气循环升温不同的操作方法,探讨通过氮气循环量控制、蒸汽系统调整、一段炉操作控制、减少3台换热器(第一废锅、高压蒸汽第一预热器、高压蒸汽预热器)蒸汽侧吸热量等一系列优化改进措施缩短氮气循环升温用时,并在最近的两次转化系统冷态开车中予以实施,实现了氮气循环升温用时平均节约4 h左右的目标。

陈林江[2](2021)在《氮气压缩机系统节能措施的研究与实施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通过对某公司实际使用的离心氮气压缩机工艺流程和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并试验;得出提高压缩机入口压力、降低级间温度、提高叶轮光洁度以及有条件车削叶轮大小均能有效提升压缩机的做功效率。研究并实践这些方法的目的是节能降耗,为国内同行节能改造提供一些参考。

李祥燕,张颖[3](2021)在《液氨中微量油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文中认为安阳化学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20 kt/a合成氨装置液氨产品主要作为企业内部甲胺、尿素、车用尿素溶液生产的主要原料,油含量是液氨产品的质量控制指标之一。鉴于常规重量法及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液氨中微量油含量存在诸多不足,通过分析液氨中微量油的来源,验证最大吸收波长和最适宜分析吸收波长,改进分析方法,确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液氨置于通风橱下25℃水浴中挥发,残留水分及氨在90~105℃烘箱中蒸干,用环己烷溶解蒸发残留物中的油,在258 nm处以环己烷为空白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最后计算得出样品中的油含量。本测定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和掌握,分析时间短且准确度高,相较于重量法和红外吸收光谱法优势明显。

张世伟,王晓飞,刘志君[4](2021)在《大型氮气压缩机控制策略优化》文中研究指明大型氮气压缩机机组程序存在的问题和控制策略优化的过程及效果——随着煤化工企业大型化、一体化、智能化及长周期稳定运行的需求,压缩机作为生产装置的关键核心设备,在煤化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于压缩机控制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周英宝,赵永锋[5](2020)在《基于AspenHYSYS的LNG冷能利用系统设计》文中认为针对现有LNG冷能利用方式存在的投资大、需要产业聚集配套的问题,提出一种梯级利用LNG冷能发电和生产液氮的系统。采用Peng-Robinson方程计算法,借助Aspen HYSYS软件对设计的LNG冷能利用系统进行模拟计算,探究了LNG总流量和流量比对系统运行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LNG冷能利用系统运行时氮气压缩机功率、膨胀机功率、发电机功率、系统净功率和液氮产量均与LNG流量和流量比呈线性关系,并且可以采用两种调节方式应对LNG流量的变化,通过计算得出该LNG冷能利用系统的火用效率为32.5%,证明了所设计LNG冷能利用系统的合理性。

王田田[6](2020)在《基于多域均衡的复杂装备能效优化设计方法及其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复杂装备如注塑成型装备、大型空分装置和整体气化联合循环装置,在运行中都通过流体介质实现预定功能。这种以流体为介质的工作模式,决定了复杂装备结构复杂、零部件参数多、模块关联耦合、集成度不断增高,为解决复杂装备工艺参数变更频繁化、多工况稳定运行、多装置智能集成的难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多域均衡的复杂装备能效优化设计方法,对设计域进行了拓展并细分为:工艺参数域、多工况运维域和装置集成域,分别提出了层次正交优化(Hierarchy Orthogonal Optimization,HOO)、集总参数模型(Lumped Parameter Model,LPM)和模糊监督控制(Fuzzy Supervisory Predictive Control,FSPC)的多域均衡方法,并应用在注塑成型参数优化、大型空分装置和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装置中。第1章,指出了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说明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文框架。第2章,提出了工艺参数域能效优化的层次正交优化方法。复杂装备如注塑成型装置,它涉及多个热塑性流变非均匀参数,传统的多目标优化难以得到工艺参数的最优解。为此,提出了层次正交优化(HOO)方法来解决大量的非均匀参数优化问题。HOO的优点在于,它既可以从大量的非均匀参数中提取显着影响参数,也可以通过在不确定搜索空间中优化提取的显着影响参数来获得全局Pareto前沿解。第3章,提出了多工况运维域能效优化的集总参数模型方法。针对复杂装备中多工况运行环境以及装置之间的耦合关系,为解决复杂装备在多工况下的运行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集总参数模型(LPM)的连续过程设计方法。基于连续过程中的物质流和能量流,利用线性规划法在变工况下提取分段集总参数。LPM方法可以解决复杂装备中数千个技术参数的关联耦合问题。为了提高LPM提取参数的精度,采用“先粗后精”的建模方法,利用模糊区间展开可行域。第4章,提出了装置集成域能效优化的模糊监督预测控制方法。针对复杂装备高超调量和低响应性问题,提出了模糊监督预测控制(FSPC)的能量与火用(?,exergy)联合优化方法。通过预先考虑不可测干扰和可测干扰,实现复杂干扰下的鲁棒控制。监控层采用从历史大数据中提取的模糊规则进行精确的控制决策。该方法对安全性高、控制鲁棒性强的节能型近零排放复杂装备具有重要意义。第5章,将提出的HOO、LPM和FSPC方法,分别应用在注塑成型参数优化、大型空分装置和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装置中,实现了基于多域均衡的复杂装备性能强化设计方法及其应用研究。通过HOO方法,温度控制器的注塑能量消耗下降41.85%,翘曲变形量降低了14.2%。利用LPM技术成功地设计了10万等级的大型空气分离装置,单位产氧量(k W/(Nm3O2))的净电耗设计值降低了6.45%。将FSPC方法应用于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装置,系统的超调量仅为4.5197%,净效率由37.6%提高到41.7%,火用效率由36.5%提高到39.2%。第6章,归纳和总结了本文对复杂装备能效优化设计方法的研究成果和结论,并展望了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宿元亮[7](2019)在《奇异值分解与局部线性嵌入联合的流形学习方法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环境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大型工矿企业,嘈杂环境声严重影响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同时也严重影响设备寿命和使用效率。嘈杂环境声的有效治理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嘈杂环境声是由多声源共同作用产生,每个声源声特征不同,对嘈杂环境声进行特征提取和识别是进行有效控制的前提和基础,而流形学习作为一种机器学习方法,是智能数据处理前端技术,能够高效快速挖掘数据特征信息,是新兴数据特征高效处理方法。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奇异值分解与局部线性嵌入联合的流形学习方法,通过奇异值分解高效提取有用声信息,分离背景噪声,提高嘈杂环境中声源特征提取速度和精确度,将机器学习用于噪声识别和噪声特征提取,并由特征识别器对该方法进行了理论验证,进一步应用该方法提取了制氧厂压缩机噪声特征。此外,本文选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671262、61871447)的资助。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深入探讨了流形学习方法的原理、流形形成机理及流形的物理意义,明确了影响流形形成的关键因素及核心参数,分析了流形学习常用算法,并形成了流形学习流程。(2)详细研究了奇异值分解(SVD)过程、奇异值甄选依据和影响奇异值大小的关键因素,并应用SVD构建以短时傅里叶变换为基础的高维数据集,通过去除冗余信息和噪声分量提高了数据集的有效性。(3)研究了局部线性嵌入算法,找出了影响算法精度的关键因素即近邻点值及其确定,通过构造关联函数进行近邻点的最优选择,给出了自适应近邻选取原则,在保证流形结构精度同时,实现了近邻点值自动最优选取。(4)提出SVD-ALLE联合的流形学习方法。首先,对短时傅里叶变换为基础的高维数据集进行SVD去噪处理,其次应用自适应近邻LLE算法提取嘈杂环境中声源特征,联合实现高维数据处理和特征提取。(5)特征分类识别器即支持向量机(SVM)验证了该方法的理论有效性,并将其应用于制氧厂压缩机多声源耦合、强背景噪声、非线性噪声特征提取,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方法的可靠性。

李燕鹏[8](2019)在《低温空气分离装置的流程选型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空分流程从源头上决定了空分装置的投资、能耗、运行的安全性、运行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等。空分流程的优化与选型过程是解决空分装置各利益相关方关切的过程。本文主要研究低温空气分离装置的流程选型方法。首先,利用ASPEN HYSYS流程计算软件对低温空气分离法所涉及的典型的外压缩流程、内压缩流程和液体空分流程进行了系统性地建模与计算,深入研究和分析了氮产品抽出方式、液体产品比例、产品氧压力和氩系统等关键因素对流程提取率和能耗等的影响。接下来,从低温空气分离流程的四个共性模块——空气压缩与预处理模块、制冷模块、换热模块和精馏模块出发,对每个模块进行了归类与总结。通过分析影响低温空气分离流程的关键因素和归纳低温空气分离流程的共性,得到低温空气分离流程选型特点和规律。在前述工作的基础上,以常规低温空气离分流程整体为对象,打破传统的低温空气分离流程分类方式,从氧需求、氮需求和氩需求等方面提出了低温空气分离流程的选型原则。最后,通过C公司的工程应用实际案例,对本文提出的低温空气分离流程选型原则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与验证。

计洪旭,王灵德,张国强[9](2019)在《氮气迷宫压缩机排气温度高的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文中认为通过对影响氮气迷宫压缩机排气温度高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改造水路系统,调整压缩机止点间隙,重新设计活塞结构和更换活塞材料,填料密封部分采用活塞杆喷涂碳化钨等改进措施,来降低氮气迷宫压缩机的排气温度,从而满足工业生产的要求。

黄刚[10](2019)在《大型负荷型LNG工厂液化工艺模拟及优化》文中指出液化天然气(LNG)是清洁的能源,为世界各国提供多样化的能源供应。然而,LNG工厂是能源密集型的,LNG工厂液化工艺的选择非常重要。我国对大型负荷型LNG工厂的工艺研究很少,大型负荷型LNG工厂的工艺有荷兰Shell公司开发的DMRC工艺、德国Linde公司的MFC工艺和美国APCI公司的C3/MRC工艺和AP-X工艺,本文罗列了这四种液化工艺在LNG工厂的应用情况,对比了这他们的优缺点,最终为吉布提2000×104Nm3/d大型负荷型LNG工厂选择APCI公司的AP-X工艺。AP-X工艺在大型负荷型LNG工厂具有技术成熟、应用范围广,能耗低等优点。AP-X工艺三个制冷循环包括:C3H8预冷循环、MR液化循环和N2膨胀过冷循环,三个制冷循环按照温度梯度将天然气从环境温度冷却至-30℃、-105℃和-154℃液化成LNG,LNG经过J-T阀降温降压后冷却至约-158.3℃,LNG的产品率为95.53%。用HYSYS模拟和优化AP-X工艺冷剂的压力和组分等参数,优化后AP-X工艺的单位能耗降低到5.18kW·h/kmol LNG,单位能耗比优化前的6.14kW·h/kmol降低了15.64%。比典型LNG工厂5.5-6kW·h/kmol的功耗低5.8%。结果表明优化的AP-X工艺是迄今为止最有效的液化工艺,适用于大型负荷型LNG工厂。有效能分析表明,冷剂压缩机、低温冷箱的有效能损失分别占总有效能损失的31.1%和27.9%。C3H8预冷冷箱和N2膨胀过冷冷箱选择板翅式换热器,MR液化冷箱选择螺旋缠绕式换热器;C3H8压缩机、MR冷剂压缩机、N2压缩机选择离心式压缩机,压缩机的驱动设备选择燃气轮机。

二、氮气压缩机控制的改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氮气压缩机控制的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缩短转化系统氮气循环升温时间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转化系统氮气循环升温流程简介
2 氮气循环升温工艺指标及设备性能参数
3 问题分析
4 优化改进措施
    4.1 氮气循环量控制
    4.2 减少03-E001蒸汽侧吸热量
    4.3 减少03-E002与03A-E003蒸汽侧吸热量
    4.4 蒸汽系统的调整
    4.5 一段炉的操作控制
5 结束语

(2)氮气压缩机系统节能措施的研究与实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2 节能措施研究
    2.1 选择合适的吸入压力
    2.2 控制压缩机各段气体入口温度
    2.3 改进压缩机叶轮
    2.4 改进调节控制系统
3 结论及认识
4 综合效益
5 结语

(3)液氨中微量油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无水液氨油含量检测现状
    1.1 两种方法的相同点
    1.2 两种方法的不同点
    1.3 两种方法的弊端及安化公司检测条件
2 测定方法改进试验
    2.1 微量油的来源及其紫外吸收波长试验
    2.2 标准油溶液的制作及标准曲线的绘制
    2.3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条件试验
        2.3.1 取样方式
        2.3.2 挥发方式
        2.3.2. 1 大量液氨的挥发
        2.3.2. 2 残留水分的完全蒸发
    2.4 样品测定及结果讨论
        2.4.1 测定步骤
        2.4.2 样品测定
    2.5 加标回收率试验
3 结束语

(4)大型氮气压缩机控制策略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机组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及优化
控制程序问题及优化
    机组喘振控制优化
    性能控制
系统改造带来的效益
    防喘振控制投用自动带来的效益
    性能控制的投用,提高机组控制效率
    减少操作人员的操作强度
    减少事故机组停车带来的效益

(6)基于多域均衡的复杂装备能效优化设计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符号清单和术语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内容
    1.4 本章小结
2 工艺参数域能效优化的层次正交优化方法
    2.1 引言
    2.2 粘弹性流变控制方程的理论模型
        2.2.1 考虑通道粘弹性效应的热塑性流体
        2.2.2 简化控制方程
        2.2.3 压力场的数值解
        2.2.4 温度场的数值解
    2.3 基于层次正交优化法(HOO)的工艺参数设计
        2.3.1 初始层工艺参数设计
        2.3.2 中间层工艺参数设计
        2.3.3 最终层工艺参数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多工况运维域能效优化的集总参数模型方法
    3.1 引言
    3.2 多工况运维装置流程描述
    3.3 基于集总参数模型(LPM)的多工况装置设计
        3.3.1 理论方法模型
        3.3.2 吸附流程的集总参数模型
        3.3.3 换热流程的集总参数模型
        3.3.4 精馏流程的集总参数模型
    3.4 本章小结
4 装置集成域能效优化的模糊监督预测控制方法
    4.1 引言
    4.2 装置集成整体描述
        4.2.1 低温空气分离装置
        4.2.2 装置整体正向集成设计
    4.3 能量效率和火用效率理论基础
        4.3.1 能量效率
        4.3.2 火用效率
    4.4 基于模糊监督预测控制(FSPC)的高响应性能设计
        4.4.1 运维大数据的系统辨识
        4.4.2 模糊监督控制数学模型
        4.4.3 IGCC系统中的节能ASU
        4.4.4 余热锅炉HRSG和 IGCC系统
        4.4.5 脱硫脱硝CCS系统
    4.5 本章小结
5 实例应用研究
    5.1 层次正交优化法(HOO)应用于注塑成型装置
        5.1.1 温控器模型的模流分析
        5.1.2 结果分析与讨论
    5.2 集总参数模型(LPM)应用于空气分离装置
    5.3 模糊监督预测控制(FSPC)应用于整体气化联合循环发电装置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7)奇异值分解与局部线性嵌入联合的流形学习方法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1.3.1 研究内容
        1.3.2 章节安排
第2章 流形学习研究
    2.1 流形学习
    2.2 典型的流形学习算法
        2.2.1 局部线性嵌入算法
        2.2.2 拉普拉斯特征映射算法
        2.2.3 局部切空间排列算法
        2.2.4 等距特征映射算法
        2.2.5 流形学习算法比较
    2.3 流形学习实现流程
    2.4 流形学习的关键因素
        2.4.1 高维数据集的构建
        2.4.2 近邻的选取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改进的流形学习方法SVD-ALLE
    3.1 SVD处理高维数据集
    3.2 近邻选取方法确定
        3.2.1 近邻点数的影响
        3.2.2 自适应近邻选取
    3.3 ALLE算法
    3.4 ALLE算法数据集降维实验及分析
    3.5 SVD-ALLE流形学习方法实现及流程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SVD-ALLE提取压缩机噪声特征及分类实验
    4.1 制氧压缩机噪声信号采集
        4.1.1 采集使用的仪器设备
        4.1.2 数据采集对象介绍
        4.1.3 噪声信号采集
    4.2 噪声信号分析与流形学习处理软件
        4.2.1 软件框架构建
        4.2.2 软件界面设计
    4.3 应用SVD-ALLE提取压缩机噪声特征实验及结果分析
    4.4 基于SVM分类器的压缩机噪声识别实验及结果分析
        4.4.1 SVM基本原理
        4.4.2 压缩机噪声分类识别实验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致谢
附录

(8)低温空气分离装置的流程选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分析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第2章 HYSYS流程计算模拟
    2.1 ASPEN HYSYS软件简介
    2.2 热力学及状态方程的选择
    2.3 主要参数设定
    2.4 冷损计算
    2.5 空分流程计算模型的构建
    2.6 典型的空分流程计算模型
        2.6.1 典型的10000Nm~3/h外压缩空分流程计算模型
        2.6.2 典型的10000Nm~3/h内压缩空气增压空分流程计算模型
        2.6.3 典型的10000Nm~3/h内压缩氮气循环空分流程计算模型
        2.6.4 典型的10000Nm~3/h液体空分流程计算模型
        2.6.5 典型的10000Nm~3/h外压缩下塔抽氮气膨胀空分流程计算模型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典型的HYSYS空分流程模型计算结果讨论
    3.1 上塔抽出氮产品对空分流程的影响
        3.1.1 流程计算及结果
        3.1.2 上塔抽出氮产品的讨论
    3.2 下塔抽出氮产品对空分流程的影响
        3.2.1 外压缩流程
        3.2.2 内压缩流程
        3.2.3 下塔抽出氮产品的讨论
    3.3 氮产品从上塔还是下塔获取
    3.4 总液体产量占氧产品比例对空分流程的影响
        3.4.1 外压缩流程
        3.4.2 内压缩流程
        3.4.3 内压缩空气增压膨胀空气进上塔流程
        3.4.4 内压缩氮循环流程
        3.4.5 液体空分流程
        3.4.6 外压缩下塔抽氮气膨胀流程
    3.5 外压缩流程与内压缩流程的能耗讨论
        3.5.1 液体产品比例与能耗关系
        3.5.2 产品氧压力与能耗关系
    3.6 氩系统对氧提取率的影响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低温空气分离流程选型原则
    4.1 空气压缩及预处理模块
    4.2 制冷模块
        4.2.1 是否设置增压气体(空气或氮气)压缩机
        4.2.2 膨胀机的组织形式
        4.2.3 外加冷源
        4.2.4 膨胀机与增压机的组织形式
    4.3 换热模块
    4.4 精馏模块
    4.5 基本的低温法空气分离流程
        4.5.1 外压缩空分流程(流程1)
        4.5.2 内压缩空分流程(流程2)
        4.5.3 氧自增压空分流程(流程3)
        4.5.4 全液体空分流程(流程4)
        4.5.5 三塔空分流程(流程5)
        4.5.6 LNG冷能利用空分流程(流程6)
        4.5.7 高氮空分流程(流程7)
        4.5.8 带稀有气体空分流程(流程8)
        4.5.9 其他
    4.6 低温空气分离流程选型原则
        4.6.1 氧需求
        4.6.2 氮需求
        4.6.3 氩需求
        4.6.4 其他稀有气体的需求
        4.6.5 能源成本
        4.6.6 低温空气分离流程选型原则的使用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低温空气分离流程选型原则应用实例
    5.1 包钢9~#40000Nm~3/h空分装置
    5.2 包钢10~#40000Nm~3/h空分装置
    5.3 大唐呼伦贝尔化肥有限公司28000Nm~3/h空分装置
    5.4 浩良河18000Nm~3/h空分装置
    5.5 中石化湖北48000 Nm~3/h空分装置
    5.6 南通理达3000Nm~3/h空分装置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9)氮气迷宫压缩机排气温度高的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问题描述
3 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3.1 压缩机气缸冷却系统
    3.2 气缸间隙控制和活塞材料选择
        3.2.1 迷宫密封原理
        3.2.2 压缩机活塞组件检查及改进措施
        3.2.3 压缩机活塞止点间隙检查及改进措施
    3.3 压缩机填料密封检查及改进措施
4 效果检验
5 结语

(10)大型负荷型LNG工厂液化工艺模拟及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概述
    1.1 LNG的性质、特点及应用
        1.1.1 LNG的性质、特点
        1.1.2 LNG的应用
    1.2 LNG液化工艺介绍
        1.2.1 阶式制冷循环工艺
        1.2.2 混合冷剂制冷循环工艺(MRC)
        1.2.3 膨胀机制冷循环工艺
    1.3 混合冷剂制冷循环工艺在国内外的发展和应用
        1.3.1 SMRC工艺
        1.3.2 C3/MRC工艺
        1.3.3 DMRC工艺
        1.3.4 MFC工艺
        1.3.5 AP-X工艺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4.1 研究内容
        1.4.2 工艺过程模拟
        1.4.3 单元模型
第2章 大型负荷型LNG工厂液化工艺的选择和模拟计算
    2.1 大型负荷型LNG工厂液化工艺的选择
    2.2 模拟基础数据
    2.3 AP-X工艺模拟
        2.3.1 参数设置
        2.3.2 丙烷预冷系统模拟
        2.3.3 混合冷剂液化系统模拟
        2.3.4 氮气膨胀过冷系统模拟
    2.4 AP-X工艺模拟结果分析和讨论
第3章 液化工艺优化及有效能分析
    3.1 优化方法
    3.2 基本物性参数
    3.3 工艺优化
        3.3.1 氮气膨胀过冷系统优化
        3.3.2 混合冷剂液化系统优化
        3.3.3 丙烷预冷系统优化
    3.4 工艺优化结果分析
    3.5 有效能分析
    3.6 有效能分析结论
第4章 关键设备选型及供货分析
    4.1 低温换热设备的选择
        4.1.1 板翅式换热器的结构及特点
        4.1.2 螺旋缠绕式换热器的结构及特点
        4.1.3 低温换热设备的选择
    4.2 冷剂压缩机和驱动设备的选择
        4.2.1 冷剂压缩机的选择
        4.2.2 驱动设备的选择
    4.3 关键设备供货分析
        4.3.1 板翅式换热器供货分析
        4.3.2 螺旋缠绕式换热器供货分析
        4.3.3 离心式压缩机供货分析
        4.3.4 燃气轮机供货分析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四、氮气压缩机控制的改进(论文参考文献)

  • [1]缩短转化系统氮气循环升温时间的探讨[J]. 程江. 中氮肥, 2022(01)
  • [2]氮气压缩机系统节能措施的研究与实施分析[J]. 陈林江. 中国设备工程, 2021(22)
  • [3]液氨中微量油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J]. 李祥燕,张颖. 中氮肥, 2021(05)
  • [4]大型氮气压缩机控制策略优化[J]. 张世伟,王晓飞,刘志君. 流程工业, 2021(05)
  • [5]基于AspenHYSYS的LNG冷能利用系统设计[J]. 周英宝,赵永锋. 山东化工, 2020(14)
  • [6]基于多域均衡的复杂装备能效优化设计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 王田田. 浙江大学, 2020(06)
  • [7]奇异值分解与局部线性嵌入联合的流形学习方法及应用研究[D]. 宿元亮. 青岛理工大学, 2019
  • [8]低温空气分离装置的流程选型方法研究[D]. 李燕鹏. 浙江大学, 2019(02)
  • [9]氮气迷宫压缩机排气温度高的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J]. 计洪旭,王灵德,张国强. 压缩机技术, 2019(04)
  • [10]大型负荷型LNG工厂液化工艺模拟及优化[D]. 黄刚. 西南石油大学, 2019(06)

标签:;  

氮气压缩机控制的改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