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重视测绘工作,提高测绘保障能力

高度重视测绘工作,提高测绘保障能力

一、高度重视测绘工作 提高测绘保障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自然资源部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1](2022)在《党领导新中国测绘事业的历史经验与启示》文中研究说明测绘事业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基础性事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代又一代测绘工作者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健全测绘法律法规体系,丰富地理信息资源,发展地理信息产业,强化服务保障作用,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作出了贡献。一 党领导测绘事业发展的历程

曾超,曹振宇,曾珍,周兴霞[2](2021)在《四川省应急测绘保障体系构建及实践》文中提出针对应急测绘体系研究缺乏系统性总结和梳理问题,以及大数据时代新技术对应急测绘发展带来的巨大挑战。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以四川省为例阐述了应急测绘的内涵及特点,系统总结了面向不同灾种的应急测绘保障内容及工作流程,梳理了应急测绘发展现状和趋势,重点介绍了四川省空天地一体化应急测绘保障体系构建及实践。结果表明,国内外应急测绘的组织机制、基础设施和装备、关键技术及信息平台等方面研究已较为成熟,面对未来防灾减灾的严峻形势,还需加强理论方法和应急机制研究、国产化先进装备研发、灾害数据实时获取和处理等关键技术研究以及面向不同灾种的应用示范。

黄伦[3](2020)在《广西昌和思宇测绘公司关系营销组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现代测绘产业发展越来越趋于成熟,各行各业对测绘产业的需求也日益增大。这为众多测绘企业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企业要想在测绘行业中稳步发展,需要高度重视“关系营销”。广西昌和思宇测绘公司是一家从事地理测绘服务的新兴中小型民营企业,与众多中小企业有着共同的特点——经营规模较小且未形成口碑。公司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各市、县(区)级的国土、农业、水利、勘探、地矿、交通等有测绘地理信息业务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本文主要是运用关系营销相关理论,以广西昌和思宇测绘公司为研究对象,从一个测绘企业从业者、经营者的角度出发,将理论结合实际,研究出适用于公司发展的关系营销策略。首先,通过运用PES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等分析工具对广西昌和思宇测绘公司的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内部环境进行介绍;其次,运用关系营销的六大市场模型及4R营销组合理论对公司营销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归纳,指出公司当前营销组合中存在的关系性、关联性、反应性、回报性问题,并将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最后,运用4R理论针对当前公司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关系营销对策,最终找到适用于广西昌和思宇测绘公司的关系营销策略。

杨芳[4](2020)在《核心竞争力视角下Y集团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和大数据技术不断创新,地理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被加速。当前中国地理信息行业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产业格局日趋明确,低端市场竞争无序,高端市场尚处于发育阶段,许多企业既缺乏进军高端市场的意识和勇气,也缺乏进军高端市场的知识积累和创新能力。Y集团经过多年的快速扩张,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测绘信息化领域中占据重要席位,各项工作扎实开展,经营规模及生产技术实力大幅提升。但也存在业务发展不平衡,业务组合优势不突出、企业的管理模式与企业发展不同步等诸多问题。在此情况下,Y集团应尽快调整发展战略,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推进企业多元化经营,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提升企业竞争能力。本文以核心竞争力为视角,借鉴业务组合、母合优势等理论的研究成果,结合文献研究、定性定量分析等研究方法,对Y集团发展战略进行研究。首先综合运用PEST模型、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企业外部环境的机遇和威胁,并通过内外部优劣势EFE和IFE矩阵,对企业整体环境进行全面分析;其次,从企业核心竞争力角度分析Y集团发展战略问题,探讨了核心竞争力的模型构建和评价,为发展战略制定明确方向;最后,运用SWOT模型、波士顿矩阵、母合效应分析得出:Y集团应在核心竞争力基础上进行同心多元化发展的战略选择。本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要创新成果体现三方面:一是明确了多元化战略是建立在企业自身所独具的核心竞争力基础上的这一结论;二是指明了 Y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培育方向,并围绕其核心竞争力,确定Y集团的多元化发展战略和保障措施;三是针对先有子后有母的企业管控特点,提出适应Y集团战略发展的母合管控模式。在当前环境下对Y集团进行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多元化发展战略研究,不仅为Y集团未来发展和资本、资源的投入指明了方向,而且可以帮助企业形成独具特色的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真正实现企业的良性持续发展。

刘奕[5](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刘锐[6](2019)在《大数据背景下广东省测绘地理信息监管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监管是政府的重要行政职能,做好测绘地理信息监管,保障地理信息安全,维护公平竞争的地理信息市场秩序,为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质量保驾护航,是国家赋予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当前,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测绘地理信息产业迅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大数据时代已然来临,为测绘地理信息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各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转变监管思路,采取更加丰富有效的监管方式和手段。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广东省测绘地理信息监管工作的相关情况,从测绘地理信息的法规制度、监管体制和监管技术等几个方面着手,结合国内外相关实践经验,运用公共管理市场失灵理论,从测绘法律制度、监管体制和信息化监管技术应用等方面对大数据背景下的广东省测绘地理信息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广东省测绘地理信息监管中的问题成因,探讨如何做好大数据背景下的测绘地理信息监管工作,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推进监管创新,营造良好的测绘地理信息市场发展环境,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测绘地理信息市场体系,最后从法律规范、管理体制机制和信息化监管技术应用等层面给出了具体措施和建议,包括建立明确清晰的监管目标、建立监管的运行机制、创新监管方式、手段和信息化技术应用等。

张雅杰[7](2019)在《T市S局测绘类国家秘密信息保护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中,测绘工作可以为社会发展提供关键性的地理位置信息,在行政管理、国防建设、经济建设、人民生活等不同领域,测绘工作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测绘工作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项前期性和基础性的重要工作,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然而地理信息易复制、易传播,一旦地理信息在传播过程中被泄露,就会引发诸多风险。当今测绘生产单位存在“重技术、轻管理”的现象,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防护制度,在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极有可能会发生诸多地理信息安全事故。因此,迫切需要研究一套秘密信息保护机制,预先采取防范措施,排除安全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本文主要致力于测绘生产单位国家秘密信息保护机制的研究。以T市S局测绘部门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案例分析的方法,找出测绘部门在涉密信息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发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结合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利用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理论,参考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地理信息安全监管体系、人才培育机制、设施管理等方面的管理经验,从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完善用人机制、加强监督与应急管理机制、培育组织文化等四个方面对原有的工作机制进行完善,最终探索出一套更加详细的秘密信息保护机制,这个机制对其他测绘生产单位有借鉴意义,并值得运用与推广。

党雨田[8](2019)在《乡村建设的建筑策划方法体系架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当前我国乡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国家财政资金的巨大投入和一系列乡村建设政策计划的相继出台,每年有超过十亿平的新增建筑面积在乡村地区建设完成。以此为背景,越来越多来自城市的职业建筑师进入乡村开展建筑设计实践,改变了乡村传统渐进式的建设发展模式,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一些外来的建筑师缺乏对乡村建设环境和社会特征机制的有效认知和实践经验,忽视了城乡之间的差异,照搬沿用了城市中的建筑设计方法,或将乡村作为个人创作喜好的试验场,产生了大批难以使用、形式不当、成本昂贵的建筑,造成了对乡村空间环境秩序的破坏和巨大的资源浪费。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缺少对乡村环境设计条件的分析,缺乏设计的科学依据和有效方法。本研究认为,建筑策划的理论方法为上述问题的应对提供了思路。国内的建筑策划研究最早从国外引入,是为了应对大规模快速城市建设中的目标界定和设计依据的问题。本研究提出将建筑策划的理论方法引入到乡村建设中,针对我国当前乡村环境和建设项目的特征,架构起适用于我国当代乡村建设的建筑策划方法体系,为建筑师提供一套科学、可行的乡村建筑策划与设计实践方法指南。本研究首先对乡村建设中的建筑项目特征机制进行了界定,将其归纳为建设的项目类型、功能和空间特征、项目的参与者、决策和建造的组织特征、项目的外部环境特征等五个方面。以此为基础,对现有的几种经典建筑策划方法体系进行分析、借鉴和调整,提出乡村建设的建筑策划方法体系架构和操作流程,包括上位条件和内外部信息的获取、信息处理、策划构想、评估反馈等环节。乡村建设中的策划信息包括规划和立项的上位信息、与场地客观条件相关的外部信息、与建筑使用和运营者相关的内部信息;提出了适用于乡村的策划调研方法和新的策划分析技术工具;从建筑的产业目标、空间、形体和建构方式、运营和实施保障等角度,结合具体的案例对策划构想的方法和过程进行了阐述。最后,以四个不同类型的策划设计和评价案例,对本研究提出的建筑策划方法体系进行实践说明和应用验证。本研究将建筑策划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对象和应用范围从城市扩展到乡村,系统地构建了乡村建设的建筑策划方法体系架构,为建筑师参与乡村建设实践提供了操作指南和方法工具。在此方法体系架构的基础上,未来随着我国乡村建设的持续推进和相关研究的深入,新的方法工具、技术手段和实践案例将进一步完善,为乡村建设中的建筑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撑。

林东香[9](2018)在《广州市自然灾害测绘应急保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0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提出,由于全球气候的快速变暖与生态环境的继续恶化,未来台风、暴雨、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将会日益频繁且越来越剧烈,对人口高度集中的城市、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以及城市中的公共设施设备等都是极大的威胁;此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社会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各种冲突时有发生。因此,提升城市应对自然灾害的应急防范能力,成为提高城市安全系数和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本论文的研究可以丰富城市应急保障的内容,扩展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知识体系。同时,以广州市为典型,研究突发事件应急保障的规律,可以为我国城市应急保障体系的建设提供现实参考和理论依据,提高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保障能力,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和推广意义。本文结构如下:首先,对广州市的自然灾害进行风险分析;其次,从公共安全“三角形”理论模型的角度出发,对广州市自然灾害进行突发事件、承灾载体以及基于测绘的应急管理分析,并根据分析后的结论得出广州市测绘应急保障中存在的问题:测绘数据资源利用率低、财务经费投入不科学、人才结构与测绘应急需求脱节、问题地图产品和测绘成果的出现、单一管理模式难以满足测绘应急保障的需要、运作机制简单化和测绘应急保障预案执行困难;其原因是,缺乏测绘成果共享机制、缺乏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专业测绘人才匮乏、测绘技术装备的落后、测绘应急保障体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测绘应急保障法制不规范;提出强化沟通机制、稳定资金投入、重视人才培养、加强技术建设、健全组织体制、完善监督机制以及健全法制建设的建议。

卢漫[10](2018)在《明清时期扬州地区第宅建筑装修样演变研究》文中认为扬州自然环境优美宜人,襟江临淮,南通吴越,北达齐鲁,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水运优势,使古代扬州商业昌盛、文化璀璨、人杰地灵,以“淮左名都”、“东南重镇”的文化形象闻名中外,扬州这种独特的气质也影射到其第宅的建筑文化中。自1368年至1911年近600年的明清时期是中华文明封建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重要时期。大运河的重新疏浚修整,新的盐业政策“开中折色法”推行等,促使扬州盐商群体形成,扬州成为两淮盐业的集散地经济再一次繁盛起来。经历了明末几乎是毁灭性的“扬州十日”后,清初的扬州城在“城摧垣颓,瓦砾衰草”中迅速恢复并繁荣起来。随后的扬州第宅建筑形制有一段相对持续时间较长的发展过程而日趋成熟,地域与文化特色也日益鲜明。梳理明清时期扬州地区的第宅建筑,对其装饰装修的特色及其演变进行深入研究,不但可以丰富、填充我国建筑及其室内设计的地域性文化研究体系,也为今后居住建筑中的装饰装修实践提供理论支撑。本文以明清时期扬州地区第宅建筑为例,在基于大量史实资料的基础上,对扬州地区现存的第宅建筑遗存进行实地调研与考察,深入分析其不同阶段的装修样式。理清其演变路径划分为明晚期至清初、清中期、清晚期三个时间段,力求探索相关特征产生与发展的背景、特点及成因。本文的论题从研究对象来看,尚不属主流的地域研究范围,实体对象也集中于容易损毁、遗失而被忽略的建筑装修部分。因此,本文期望能拓展过去对扬州地区建筑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等宏观层面或是陈设品艺术等微观层面范畴的现状。从中观层面的建筑装修文化角度收集、整理扬州地区明清第宅建筑装修样式,较系统、全面地构建了扬州地区明清时期第宅建筑装修样式的基因库。从文化基因的角度考量明清时期扬州地区第宅建筑装修样式的演变规律,揭示作为移民聚集地的扬州地区并非被动地接受各种外来文化,而是经由生活在该地的人主动选择与创造性地转化、吸收新的有益于本土文化发展的因子。论文的绪论阐述了研究背景、缘起及意义,并对研究对象进行了界定,针对以往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确立了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方法,设置了一个整体性的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论文主体分为九章。第一章从自然地理环境、社会时代背景、区域经济特点、传统文化氛围等方面,对明清时期扬州地区第宅建筑装修的形成与发展背景做了概括性的总结。第二章至第六章分别对不同的建筑装修构件进行了归类,并在大量调研、测绘的基础上,梳理了由明至清的不同阶段各类构件演变的样式特征,解析其演变路径。第七至第九章则从政治经济、文化形态、社会风气等方面分析明清扬州第宅建筑装修样式转变的动因,并通过比较研究与之相关的吴派、徽派、京派建筑文化,总结在样式的演变过程中不仅呈现出“南北杂蹂、徽苏并举”的建筑风格,而且建筑装修具备明晚期到清初“健朗适用,意赅尚雅”、清中期“工巧繁丽,崇新求变”、清晚期“繁简并驱,中西交融”的演变特点;并且阐释作为南北物资、文化交流地的扬州,其第宅建筑所表达出的文化特质是具有包容性的;作为中西文化碰撞地的扬州,其第宅建筑所表达出的文化特质是具有时尚性的。最后的总结与展望归纳主要创新点及学术贡献,并为后续研究拓展了方向。

二、高度重视测绘工作 提高测绘保障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度重视测绘工作 提高测绘保障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1)党领导新中国测绘事业的历史经验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 党领导测绘事业发展的历程
二 党领导新中国测绘事业的主要成就
三 党领导新中国测绘事业的经验启示

(2)四川省应急测绘保障体系构建及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应急测绘内涵及特点
    1.1 应急测绘的内涵
    1.2 应急测绘的特点
        1)快速响应,及时保障。
        2)精准实施,稳定可靠。
        3)全程保障,持续服务。
        4)创新融合,协同发展。
2 应急测绘内容及流程
    2.1 应急测绘保障内容
    2.2 应急测绘工作流程
        1)应急准备。
        2)应急响应。
        3)恢复重建。
        4)防灾减灾。
3 应急测绘发展现状
    3.1 应急测绘组织体系
        3.1.1 完善的组织机构体系和工作机制
        3.1.2 分级应急测绘保障预案体系
    3.2 应急测绘技术体系
        3.2.1 具备应急响应能力的测绘基础设施
        3.2.2 初步构建了应急测绘装备体系
        3.2.3 多源、海量、实时和共享的应急测绘资源
        3.2.4 应急测绘关键技术
        1)测绘基准快速恢复与GNSS减灾应用技术。
        2)“空天地”立体化灾害调查、监测与预警技术。
        3)海量应急数据实时快速处理以及灾情信息解译技术。
        4)面向任务的应急测绘智能化服务技术。
        5)初步构建了科学、实用的应急测绘标准体系。
    3.3 应急地理信息平台
4 四川应急测绘体系构建及实践
    4.1 四川应急测绘体系构建
        1)四川应急测绘组织体系。
        2)四川应急测绘技术体系。
        3)四川省应急测绘指挥平台。
    4.2 四川应急测绘重大实践
        1)2013年,芦山“4·20”强烈地震应急测绘保障。
        2)2017年“6·24”茂县叠溪山体滑坡应急测绘保障。
        3)2018年,金沙江白格堰塞湖应急测绘保障。
5 应急测绘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加快推进应急测绘理论方法与体制机制研究及应用实践。
    2)完善现代化应急测绘基础设施与提升国产化先进装备研发能力。
    3)加强应急测绘关键技术研发及成果应用转化。
6 结束语

(3)广西昌和思宇测绘公司关系营销组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思路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结果和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营销相关理论
    2.2 营销组合
    2.3 关系营销
    2.4 关系营销组合
    2.5 测绘企业营销
第三章 广西昌和思宇测绘公司的营销环境介绍
    3.1 公司概述
    3.2 公司宏观环境介绍
        3.2.1 政治环境
        3.2.2 经济环境
        3.2.3 社会文化
        3.2.4 技术环境
    3.3 公司行业环境介绍
        3.3.1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3.3.2 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3.3.3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3.3.4 替代品的威胁
        3.3.5 行业内竞争者
    3.4 公司内部环境介绍
        3.4.1 公司管理状况
        3.4.2 公司产品
    3.5 SWOT分析
第四章 广西昌和思宇测绘公司关系营销组合现状
    4.1 公司营销战略现状
        4.1.1 市场细分
        4.1.2 目标市场选择
        4.1.3 市场定位
    4.2 公司关系营销六大市场现状
        4.2.1 公司客户市场
        4.2.2 公司影响者市场
        4.2.3 公司招聘者市场
        4.2.4 公司推荐者市场
        4.2.5 公司内部市场
        4.2.6 公司战略合作伙伴市场
    4.3 公司关系营销组合现状
        4.3.1 公司关系营销组合的关系性现状
        4.3.2 公司关系营销组合的关联性现状
        4.3.3 公司关系营销组合的反应性现状
        4.3.4 公司关系营销组合的回报性现状
第五章 广西昌和思宇测绘公司关系营销组合存在的问题
    5.1 公司关系营销组合的关系性问题
        5.1.1 客户维护管理欠缺
        5.1.2 客户投诉得不到有效处理
        5.1.3 网络推广渠道缺乏
    5.2 公司关系营销组合的关联性问题
        5.2.1 产品成果单一
        5.2.2 服务流程有待完善
    5.3 公司关系营销组合的反应性问题
        5.3.1 客户应急需求得不到满足
        5.3.2 人员间歇性不足
        5.3.3 营销人才缺乏
    5.4 公司关系营销组合的回报性问题
        5.4.1 客户获得的回报不高
        5.4.2 公司获得的回报不高
第六章 广西昌和思宇测绘公司关系营销组合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6.1 关系性问题原因分析
        6.1.1 客户维护管理欠缺的原因
        6.1.2 客户投诉得不到有效处理的原因
        6.1.3 网络推广渠道缺乏的原因
    6.2 关联性问题原因分析
        6.2.1 产品成果单一的原因
        6.2.2 服务流程有待完善的原因
    6.3 反应性问题原因分析
        6.3.1 客户应急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原因
        6.3.2 人员间歇性不足的原因
        6.3.3 营销人才缺乏的原因
    6.4 回报性问题原因分析
        6.4.1 客户获得回报不高的原因
        6.4.2 公司获得回报不高的原因
第七章 广西昌和思宇测绘公司关系营销组合完善对策
    7.1 公司关系营销组合的关系性完善对策
        7.1.1 建立客户信息数据库
        7.1.2 建立行业核心客户回访制度
        7.1.3 积极处理客户投诉问题
        7.1.4 搭建网络信息服务平台
    7.2 公司关系营销组合的关联性完善对策
        7.2.1 提升公司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
        7.2.2 关注客户核心需求提升客户体验
        7.2.3 为客户提供附加的经济利益
        7.2.4 为客户提供附加的社会利益
        7.2.5 建立专业化服务体系
    7.3 公司关系营销组合的反应性完善对策
        7.3.1 培养营销人员对市场的反应
        7.3.2 建立关系营销应急团队
    7.4 公司关系营销组合的回报性完善对策
        7.4.1 客户回报方案设计
        7.4.2 关系营销成本控制
        7.4.3 调整公司业务规划
参考文献
结论与展望
    1.主要结论
    2.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3.展望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4)核心竞争力视角下Y集团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2.1 理论概述
        2.1.1 基本概念
        2.1.2 相关理论
    2.2 主要分析工具
    2.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第3章 Y集团发展的外部战略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与法律环境分析
        3.1.2 经济环境
        3.1.3 技术环境
        3.1.4 社会文化环境
    3.2 行业环境分析
        3.2.1 行业发展现状
        3.2.2 产业结构
        3.2.3 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
    3.3 产业竞争环境分析
        3.3.1 同业竞争者竞争强度
        3.3.2 潜在进入者
        3.3.3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3.3.4 购买方的议价能力
        3.3.5 替代品的威胁
    3.4 Y集团外部机会和威胁分析
        3.4.1 Y集团的外部机会
        3.4.2 Y集团面临的外部威胁
    3.5 EFE矩阵分析
第4章 Y集团的内部环境分析
    4.1 Y集团内部资源和能力分析
        4.1.1 财务经济状况
        4.1.2 人力资源情况
        4.1.3 市场开拓能力
        4.1.4 科技研发技术能力
        4.1.5 安全生产能力
        4.1.6 管理能力分析
        4.1.7 隐性资源分析
    4.2 业务组合分析
        4.2.1 企业业务现状
        4.2.2 业务能力分析
        4.2.3 业务组合分析
    4.3 管控模式分析
        4.3.1 管理模式现状
        4.3.2 Y集团管控模式存在问题
    4.4 Y集团内部的优、劣势分析
        4.4.1 优势
        4.4.2 劣势
    4.5 IFE矩阵分析
第5章 Y集团核心竞争力分析
    5.1 Y集团核心竞争力现状
        5.1.1 业务单位竞争力
        5.1.2 集团层面现状
        5.1.3 存在的问题
    5.2 Y集团核心竞争力关键构成要素分析
    5.3 Y集团核心竞争力的指标体系构建
        5.3.1 层次分析法(AHP)
        5.3.2 模糊综合评价法
    5.4 Y集团核心竞争力评价结论及培育方向
第6章 战略选择与制定
    6.1 Y集团战略目标设计
        6.1.1 Y集团核心价值观
        6.1.2 Y集团愿景和使命
        6.1.3 Y集团战略规划目标
        6.1.4 Y集团具体发展目标
    6.2 Y集团SWOT分析
        6.2.1 SWOT矩阵分析
        6.2.2 SWOT总体结论
    6.3 Y集团业务战略选择
        6.3.1 Y集团业务分析
        6.3.2 Y集团业务结构调整
    6.4 Y集团总体发展战略选择
    6.5 Y集团业务层战略选择
    6.6 Y集团职能战略选择
        6.6.1 集团母子公司管控模式分析
        6.6.2 Y集团母子公司主要管控手段
第7章 战略实施与保障
    7.1 战略实施关键点
    7.2 具体保障措施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2.1 Msssive MIMO技术
    2.2 极简载波技术
    2.3 超密集组网
    2.4 MEC技术
3 总结

(6)大数据背景下广东省测绘地理信息监管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主要概念与理论分析
    2.1 主要概念
        2.1.1 测绘
        2.1.2 地理信息
        2.1.3 测绘地理信息市场
        2.1.4 测绘地理信息监管
    2.2 基本理论
        2.2.1 政府管制与监管理论
        2.2.2 市场失灵理论
        2.2.3 公共利益理论
    2.3 大数据背景下测绘地理信息监管内容与特征
        2.3.1 测绘地理信息监管内容与目的
        2.3.2 测绘市场的市场失灵特征
第三章 广东省测绘地理信息监管现状
    3.1 广东省测绘地理信息监管概况
        3.1.1 广东省测绘地理信息监管主体
        3.1.2 广东省测绘地理信息监管客体
        3.1.3 广东省测绘地理信息监管目标、内容及方式
    3.2 广东省测绘地理信息监管的实施成效
        3.2.1 规章制度方面
        3.2.2 服务体系方面
        3.2.3 市场管理方面
        3.2.4 管理技术方面
第四章 广东省测绘地理信息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测绘地理信息监管存在的问题
        4.1.1 存在信息监管安全风险,地理信息数据安全防范能力有待提升
        4.1.2 测绘单位资质水平良莠不齐,海量地理信息数据成果质量难以保证
        4.1.3 测绘行政执法与监管力量相对不足
        4.1.4 地理信息数据的信息化监管技术手段不足
    4.2 测绘地理信息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法制建设方面
        4.2.2 监管体制方面
        4.2.3 技术应用方面
        4.2.4 经费保障方面
第五章 国内外测绘地理信息监管实践经验及启示
    5.1 国外测绘地理信息监管模式及启示
        5.1.1 世界各国自然资源管理基本情况
        5.1.2 国外测绘地理信息监管模式
        5.1.3 国外测绘地理信息监管启示
    5.2 国内测绘地理信息监管情况及启示
        5.2.1 江西省测绘地理信息监管情况
        5.2.2 江西省测绘地理信息监管启示
第六章 提高广东省测绘地理信息监管水平的对策
    6.1 总体监管制度建设方面
        6.1.1 完善测绘监管法律法规
        6.1.2 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规范
        6.1.3 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
        6.1.4 创新监管体制机制
    6.2 大数据监管技术应用方面
        6.2.1 进一步优化测绘地理信息监管平台功能
        6.2.2 加强网络安全监管
    6.3 资源保障方面
        6.3.1 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和装备建设
        6.3.2 合理增加经费及资源配置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广东省测绘地理信息市场统一监管与服务平台用户调研报告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T市S局测绘类国家秘密信息保护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的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分析法
        1.3.2 调查问卷法
        1.3.3 案例研究法
    1.4 研究内容
    1.5 论文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1.5.1 论文创新之处
        1.5.2 论文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测绘
        2.1.2 测绘成果
        2.1.3 地理信息特征
        2.1.4 国家秘密
        2.1.5 涉密载体泄密风险
    2.2 理论基础
        2.2.1 测绘地理信息定密
        2.2.2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
        2.2.3 人力资源管理
第3章 T市S局测绘部门保密管理现状及原因分析
    3.1 T市S局测绘部门保密管理概况
        3.1.1 部门组织结构
        3.1.2 保密工作领导小组
        3.1.3 涉密人员分级情况
        3.1.4 保密制度
    3.2 测绘作业流程中的泄密风险识别
        3.2.1 最易出现泄密问题的环节调查
        3.2.2 外业工作中的泄密渠道
        3.2.3 内业工作中的主要泄密渠道
    3.3 测绘部门保密管理现状问题分析
        3.3.1 涉密人员对保密的认识度不够
        3.3.2 保密制度落实不到位
        3.3.3 领导重视度不足
        3.3.4 部门内部保密文化氛围不足
    3.4 测绘部门保密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3.4.1 保密安全管理制度待完善
        3.4.2 涉密人员培养机制不明确
        3.4.3 对泄密行为的监督机制不完善
        3.4.4 安全保密的组织文化氛围不够
第4章 国外测绘地理信息安全相关管理经验与启示
    4.1 美国
        4.1.1 测绘地理信息安全监管政策
        4.1.2 测绘地理信息安全人才培育机制的特点
        4.1.3 测绘地理信息安全设施管理
    4.2 欧盟
        4.2.1 测绘地理信息安全监管政策
        4.2.2 测绘地理信息安全设施管理
    4.3 日本
        4.3.1 测绘地理信息安全人才培育机制
        4.3.2 测绘地理信息安全设施管理
    4.4 启示
        4.4.1 开放式测绘地理信息安全监管理念
        4.4.2 有效的组织保障
        4.4.3 完善的测绘地理信息人才的教育和激励制度
        4.4.4 完善微观层面的设施保护机制
第5章 测绘部门保密管理改进措施
    5.1 健全工作机制
        5.1.1 提高定密的科学性水平
        5.1.2 完善风险识别机制
        5.1.3 建立生产过程保密责任机制
        5.1.4 完善成果资料管理制度
        5.1.5 完善设备管理制度
        5.1.6 完善局域网管理制度
    5.2 完善涉密人员用人机制
        5.2.1 完善选拔任用机制
        5.2.2 完善教育培训制度
        5.2.3 改进涉密人员绩效考核
        5.2.4 完善涉密人员行为管理制度
    5.3 加强监督与应急管理机制
        5.3.1 完善对涉密人员的监督
        5.3.2 技术上加强对涉密数据保护的监督
        5.3.3 建立地理信息泄密突发事件分级应急机制
    5.4 培育信息保护组织文化
        5.4.1 提高领导重视
        5.4.2 创新宣传模式
        5.4.3 培养组织价值观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保密管理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 B 测绘部门工作人员访谈提纲
附录 C 访谈统计表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8)乡村建设的建筑策划方法体系架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研究基础
    1.1 缘起:中国当代乡村建设背景下建筑师的困境与责任
    1.2 研究背景
        1.2.1 我国当下乡村建设的宏观背景
        1.2.2 乡村建设中的多元主体参与
        1.2.3 乡村建设中建筑师工作内容的延伸
        1.2.4 在乡村建设中架构建筑策划方法体系的必要性
    1.3 建筑策划研究动态
        1.3.1 本研究在所属研究领域中的位置
        1.3.2 国外建筑策划理论研究动态
        1.3.3 国内建筑策划理论研究动态
    1.4 乡村建设研究动态
        1.4.1 社会学者的乡村建设研究概述
        1.4.2 建筑学视角下国外的乡村建设
        1.4.3 国内乡村建设的发展历程
        1.4.4 建筑学视角下国内的乡村建设研究与实践
        1.4.5 研究综述小结
    1.5 研究内容、科学问题和技术路线
        1.5.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5.2 本研究的科学问题
        1.5.3 技术路线
    1.6 选题的创新点
        1.6.1 扩展了建筑策划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对象和应用范围
        1.6.2 系统地构建了乡村建设的建筑策划方法体系架构
        1.6.3 为建筑师参与乡村建设实践提供了操作指南与新工具
    1.7 研究方法
        1.7.1 文献研究方法
        1.7.2 分析综合方法
        1.7.3 系统科学方法
        1.7.4 社会学研究方法
        1.7.5 数据科学方法
第2章 乡村建设中的建筑项目特征机制研究
    2.1 乡村建设的几种建筑项目类型
        2.1.1 拆迁整治类项目
        2.1.2 公共服务建筑
        2.1.3 村民住宅和新农村建设
        2.1.4 个体商业项目
        2.1.5 商业开发项目
        2.1.6 文物保护和利用
    2.2 建筑的功能空间特征
        2.2.1 功能本身的差异
        2.2.2 空间功能的多义性特征
        2.2.3 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相结合的功能特征
        2.2.4 空间的模糊特征
        2.2.5 功能空间的规模特征
    2.3 乡村建设项目的参与者
        2.3.1 地方政府主导的乡村建设项目
        2.3.2 建筑师和规划师主导的乡村建设项目
        2.3.3 开发商和企业主导的乡村建设项目
        2.3.4 社会学者和科研机构的乡村建设实验
        2.3.5 艺术家的乡村实践
        2.3.6 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开展的乡村工作
        2.3.7 乡村内生力量主导的乡村建设
    2.4 建筑项目的组织参与特征
        2.4.1 主要参与者或决策者的诉求特征
        2.4.2 建筑项目决策的几个原则维度
        2.4.3 建造过程的组织方式特征
    2.5 乡村建设的外部环境特征
        2.5.1 土地
        2.5.2 基础设施条件
        2.5.3 自然环境特征
        2.5.4 社会环境特征
    2.6 本章小结:区别于城市建设的乡村建设特征机制
第3章 乡村建设项目中建筑策划的方法体系架构
    3.1 既有建筑策划理论和方法在乡村建设项目中的衔接
        3.1.1 建筑策划的核心理念
        3.1.2 建筑策划核心理念对乡村建设项目的启示
        3.1.3 几种经典建筑策划方法体系的比较和与乡村建设的衔接
        3.1.4 建筑策划方法在乡村建设项目中应用的几个关键问题
    3.2 乡村建设项目中的建筑策划架构
        3.2.1 乡村建设项目中建筑策划与城市中的差异
        3.2.2 乡村建设中的建筑策划与乡村规划的关系
        3.2.3 乡村建设项目的建筑策划包括的内容
        3.2.4 乡村建设项目中策划的操作流程
        3.2.5 乡村建设项目的建筑策划团队和其他参与者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乡村建设中建筑策划的信息索引
    4.1 乡村建设中策划信息的系统架构
        4.1.1 建筑策划中的“信息”概述
        4.1.2 乡村建设中建筑策划信息特征
        4.1.3 乡村建设中建筑策划信息的内容
    4.2 乡村建设中建筑策划的上位信息清单
        4.2.1 建筑策划上位信息概述
        4.2.2 来自上位规划中的信息
        4.2.3 项目本身的立项定位信息
        4.2.4 相关的上位政策
    4.3 乡村建设中建筑策划的外部信息清单
        4.3.1 建筑策划外部信息概述
        4.3.2 场地的客观物理信息
        4.3.3 场地的意义与场所精神
        4.3.4 地域文化信息
        4.3.5 场地上人的行为活动
        4.3.6 产业条件
    4.4 乡村建设中建筑策划的内部信息清单
        4.4.1 建筑策划内部信息概述
        4.4.2 使用者信息
        4.4.3 功能需求信息
        4.4.4 运营信息
第5章 乡村建设中建筑策划的信息处理
    5.1 乡村建设中建筑策划的调研方法
        5.1.1 乡村建设中的建筑策划调研方法概述
        5.1.2 预调研和准备工作
        5.1.3 家庭和个人信息调查
        5.1.4 乡村公共信息调查
    5.2 乡村建设中建筑策划的信息处理方法和工具
        5.2.1 经典的策划信息处理方法和工具
        5.2.2 建筑策划中的无人机航拍和真三维模型技术
        5.2.3 基于图像色彩分析技术的建筑策划方法
        5.2.4 乡村建设中的建筑策划数据库
        5.2.5 乡村建设的建筑策划信息模型架构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乡村建设中的建筑策划构想
    6.1 乡村建设中建筑策划构想的界定
        6.1.1 建筑策划构想概述
        6.1.2 乡村建设中建筑策划构想的内容与特征
    6.2 乡村建设的建筑产业职能构想
        6.2.1 产业构想的内容
        6.2.2 产业构想的方法与策略
        6.2.3 产业构想视角下的乡村类型
        6.2.4 其他目标构想与目标管理
    6.3 乡村建设的建筑空间构想
        6.3.1 建筑空间构想的内容
        6.3.2 原型:空间形态构想
        6.3.3 行为:空间功能构想
        6.3.4 容量:空间规模构想
        6.3.5 感知:空间环境心理特征构想
    6.4 乡村建设的建筑实体构想
        6.4.1 建筑形体的构想
        6.4.2 建构方式的构想
    6.5 乡村建设中建筑策划的实施保障构想
        6.5.1 政府对策划实施的推动
        6.5.2 村民公众参与和策划科普引导
        6.5.3 制定建筑的运营方案
第7章 乡村建设的建筑策划实践应用与评价反馈
    7.1 应用与反馈:乡村建设的建筑策划实践综述
    7.2 实践案例一:牛庄村窑洞改造项目
        7.2.1 项目背景
        7.2.2 功能定位与问题探查
        7.2.3 信息获取与策划构想
        7.2.4 评价反馈
    7.3 实践案例二:西张耿村农民夜校和民宿设计改造项目
        7.3.1 项目背景与前期调研判断
        7.3.2 策划构想
        7.3.3 评价反馈
    7.4 实践案例三:裴柏村乡村综合体项目
        7.4.1 项目概况
        7.4.2 策划过程
        7.4.3 策划评价与设计过程
    7.5 实践案例四:王马村地址灾害移民新村建设项目
        7.5.1 项目背景
        7.5.2 条件调查与主要问题的界定
        7.5.3 策划构想与设计策略
        7.5.4 评价反馈
第8章 结语与展望
    8.1 研究总结
    8.2 展望:建筑策划视角下的乡村建设方法应对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地方政府官员的乡村建设决策机制研究访谈问卷
附录 B 建筑师在乡村建设项目中的决策机制研究访谈问卷
附录 C 乡村建设的建筑策划调研信息清单
附录 D 乡村建设的建筑策划家庭硬信息调研操作流程
附录 E 西张耿村民住宅自改自建手册(图集)
附录 F 本研究中的图表来源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9)广州市自然灾害测绘应急保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应急管理的研究现状
        1.2.2 应急保障的研究现状
        1.2.3 测绘应急保障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
        2.1.1 应急保障的基本概念
        2.1.2 城市应急保障的概念
        2.1.3 测绘应急保障的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安全“三角形”理论模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广州市自然灾害测绘应急保障现状分析
    3.1 灾害风险分析
    3.2 突发事件分析
    3.3 承灾载体分析
    3.4 基于测绘的应急管理分析
        3.4.1 测绘技术保障分析
        3.4.2 财务经费保障分析
        3.4.3 人力资源保障分析
        3.4.4 物资装备保障分析
        3.4.5 组织体制分析
        3.4.6 运作机制分析
        3.4.7 法制保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广州市测绘应急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存在的问题
        4.1.1 测绘数据资源利用率低
        4.1.2 财务经费投入不科学
        4.1.3 人才结构与测绘应急保障需求脱节
        4.1.4 问题地图产品和测绘成果时有出现
        4.1.5 单一管理模式难以满足测绘应急保障的需要
        4.1.6 运作机制简单化
        4.1.7 测绘应急保障预案执行困难
    4.2 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缺乏测绘成果共享机制
        4.2.2 缺乏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
        4.2.3 专业测绘人才匮乏
        4.2.4 测绘技术装备的落后
        4.2.5 测绘应急保障体制不健全
        4.2.6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4.2.7 测绘应急保障法制不规范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完善广州市测绘应急保障的对策建议
    5.1 完善测绘应急保障的对策建议
        5.1.1 强化沟通机制,提高测绘应急保障管理效能
        5.1.2 稳定资金投入,确保测绘应急保障顺利开展
        5.1.3 重视人才培养,保证测绘应急保障服务能力
        5.1.4 加强技术建设,增强测绘应急保障现代化水平
        5.1.5 健全组织体制,加强测绘应急保障领导能力
        5.1.6 完善监督机制,提升测绘应急保障服务质量
        5.1.7 健全法制建设,提高测绘应急保障规范化水平
    5.2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10)明清时期扬州地区第宅建筑装修样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背景及缘起
        0.1.1 研究背景
        0.1.2 研究缘起
    0.2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理论综述
        0.2.1 有关建筑装饰装修的研究
        0.2.2 有关扬州地区宅园的图录与研究
        0.2.3 有关明清时期社会的研究
        0.2.4 他相关研究文献
        0.2.5 相关研究的不足
    0.3 研究的目标与意义
        0.3.1 研究目标
        0.3.2 研究意义
    0.4 研究的范围、对象与内容
        0.4.1 研究范围
        0.4.2 研究对象
        0.4.3 研究内容
    0.5 研究的方法与框架
        0.5.1 研究方法
        0.5.2 研究框架
第一章 孕育和发展——明清扬州第宅建筑装修样式演变的背景
    1.1 明清时期扬州地区的时代背景
        1.1.1 自然环境背景
        1.1.2 历史发展背景
        1.1.3 社会时代背景
        1.1.4 区域经济背景
        1.1.5 区域文化背景
    1.2 明清扬州的区位环境
        1.2.1 地形板块的影响
        1.2.2 运河与扬州的发展
    1.3 社会流动与居住
        1.3.1 芜城与移民城市
        1.3.2 社会流动与居住迁移
        1.3.3 居住的文化阐释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门与窗——明清扬州第宅建筑沟通、分隔室内外的木作装修语言演变
    2.1 明清扬州地区门的类型及样式演变
        2.1.1 未敢逾制的大门
        2.1.2 变化丰富的槅扇门
        2.1.3 太师壁与屏门的演变
        2.1.4 房门的多样化演变
        2.1.5 其他类型的门
    2.2 明清扬州地区窗的类型及样式演变
        2.2.1 窗的含义与作用
        2.2.2 半窗与坐窗的演变
        2.2.3 和合窗的演变
        2.2.4 横披窗与天窗的演变
        2.2.5 固定窗的演变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天花——明清扬州第宅建筑空间顶界面装修样式演变
    3.1 素雅仰尘
        3.1.1 天花仰尘所用位置的演变
        3.1.2 天花与仰尘的样式演变
    3.2 轩朗卷棚
        3.2.1 卷与轩
        3.2.2 磕头轩与抬头轩
        3.2.3 轩的种类及演变
        3.2.4 扬州的“重椽复水”[]的演变路径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栏杆与挂落——明清扬州第宅建筑外檐虚界面装修样式演变
    4.1 明清扬州地区第宅中栏杆类型的演变
        4.1.1 栏杆的含义与分类
        4.1.2 明清扬州地区第宅中栏杆材料类型的演变
        4.1.3 明清扬州地区第宅中栏杆功能的多样变通
    4.2 明清扬州第宅建筑中栏杆样式与表达的演变
        4.2.1 垂直交通中栏杆样式的演变
        4.2.2 台明、平坐等维护栏杆的样式演变
        4.2.3 凭依、休憩等栏杆的样式演变
    4.3 明清扬州第宅建筑中的玲珑挂落
        4.3.1 挂落装饰的由无到有
        4.3.2 扬州挂落样式的规整多样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雀替——明清扬州第宅建筑柱头装修构件样式演变
    5.1 雀替的起源与发展
        5.1.1 雀替释义
        5.1.2 雀替的演变与发展
    5.2 明清时期扬州雀替的种类
        5.2.1 中规中矩的普通雀替和小雀替
        5.2.2 实用多样的撑牙和牛腿
        5.2.3 形式美观的花牙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罩与板壁——明清扬州第宅建筑内檐装修虚与实的演变
    6.1 罩的起源与发展
        6.1.1 罩的释义
        6.1.2 罩的演变与发展
        6.1.3 罩的种类
    6.2 明清时期扬州第宅中罩的种类与样式演变
        6.2.1 无迹可寻的明代到种类丰富的清代
        6.2.2 清中至清晚扬州第宅中罩的样式演变
    6.3 明清时期扬州第宅中罩的位置与作用
        6.3.1 明清时期扬州第宅建筑内檐装修中的罩
        6.3.2 明清时期扬州第宅建筑外檐装修中的罩
    6.4 明清时期扬州第宅中板壁的演变
        6.4.1 板壁类型的演变
        6.4.2 板壁施用位置及作用的演变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限制与释放——政治因素对明清扬州第宅建筑装修样式演变的影响
    7.1 传统的宗法体制松动
        7.1.1 明代以前第宅建筑规定
        7.1.2 明代第宅建筑规定
    7.2 四民关系的变动
        7.2.1 行政层级与经济层级的关系
        7.2.2 工商皆本与重商思潮
        7.2.3 工匠从“轮班”“住坐”制到代役制
    7.3 皇权的弱化及第宅逾制
        7.3.1 第宅规制的逾制
        7.3.2 第宅装饰的逾制
        7.3.3 政府的态度
    7.4 盐政得失
        7.4.1 扬州繁华以盐盛
        7.4.2 盐商宅园建筑的规制及装饰装修
        7.4.3 扬州盐商的衰落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迭代与重组——文化形态对明清扬州第宅建筑装修样式演变的影响
    8.1 士商文化的变革与混生
        8.1.1 士商观念之变革
        8.1.2 贾儒混生的世态百相
        8.1.3 盐商文化与建筑装修
    8.2 南北文化的杂蹂与并举
        8.2.1 吴派文化的影响
        8.2.2 京派文化的影响
        8.2.3 徽派文化的影响
    8.3 雅俗文化的对立与统一
        8.3.1 文人阶层雅文化的世俗性倾向
    8.4 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8.4.1 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
        8.4.2 由表及里的西学风潮
        8.4.3 中西建筑文化的迭代与重组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隐性与显性——社会风气对明清扬州第宅建筑装修样式演变的影响
    9.1 社会风气与主流审美倾向的转变
        9.1.1 第宅建筑主人的审美倾向
        9.1.2 “上行下效”的从众心理
    9.2 奢侈风气的出现与表达
        9.2.1 “奢侈”的概念
        9.2.2 追求社会认同与由俭入奢
        9.2.3 奢侈消费对于等级和礼制的冲击
    9.3 明清扬州第宅建筑装修中的消费文化
        9.3.1 符号、文化象征与消费行为
        9.3.2 生活方式与地位消费
    9.4 文化基因的隐性与显性映射
        9.4.1 商人的先导作用
        9.4.2 奢侈之风的蔓延
        9.4.3 “繁简并驱,中西交融”中的文化基因映射
    9.5 本章小结
结语
论文创新点及主要学术贡献
参考文献
附录1:明清时期扬州宅园简况表
作者成果简介
致谢

四、高度重视测绘工作 提高测绘保障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 [1]党领导新中国测绘事业的历史经验与启示[N]. 自然资源部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2
  • [2]四川省应急测绘保障体系构建及实践[J]. 曾超,曹振宇,曾珍,周兴霞. 测绘科学, 2021(11)
  • [3]广西昌和思宇测绘公司关系营销组合研究[D]. 黄伦. 广西大学, 2020(07)
  • [4]核心竞争力视角下Y集团发展战略研究[D]. 杨芳. 山东大学, 2020(05)
  • [5]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6]大数据背景下广东省测绘地理信息监管问题与对策研究[D]. 刘锐.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7]T市S局测绘类国家秘密信息保护机制研究[D]. 张雅杰. 天津大学, 2019(06)
  • [8]乡村建设的建筑策划方法体系架构[D]. 党雨田. 清华大学, 2019
  • [9]广州市自然灾害测绘应急保障研究[D]. 林东香. 华南理工大学, 2018(05)
  • [10]明清时期扬州地区第宅建筑装修样演变研究[D]. 卢漫. 东南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高度重视测绘工作,提高测绘保障能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