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林区主要森林害虫天敌保护与利用措施初探

赣南林区主要森林害虫天敌保护与利用措施初探

一、浅谈甘南林区森林主要害虫天敌种类的保护和利用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黎世杰[1](2022)在《森林虫害生物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文中研究表明林业资源是我国重要的基础性资源,也是绿色生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林业资源的利用质量和利用率,林业和草原部门需严防森林虫害,采用生物防治措施,尽量避免在虫害防治过程中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同时,森林虫害类型复杂,危害严重,林业和草原部门要从人为、自然两方面确定森林虫害暴发的原因,加大虫害生物防治工作的监管力度,及时解决生物防治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立森林虫害生物防治预防控制体系,确保森林虫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卢晓培[2](2021)在《降香黄檀人工林地上成层结构对其食叶害虫危害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T.Chen.)是海南特有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是我国常见珍贵红木树种,具有极高经济价值。降香黄檀种植面积增加和生态系统单一导致降香黄檀食叶害虫发生严重,害虫大量取食及其排泄物均会影响林木光合作用,致使降香黄檀心材形成也受到严重影响。不同地上成层结构所代表的森林内部微环境不同,病原物存在、害虫生长和取食与生态微环境紧密相关。本论文依据森林生态学理论基础,阐明降香黄檀人工林地上成层结构包含林分层结构和林下灌草枯落层结构与食叶害虫发生间的关联性,筛选出影响食叶害虫发生情况的关键结构指标,由关键指标构建降香黄檀食叶害虫的地上成层结构预测模型,为食叶害虫生态防控和人工林健康经营提供科学指导。主要结果表明:(1)降香黄檀人工林林分层结构与食叶害虫的关系。林分层结构主要分为林分非空间结构和林分空间结构两类指标。选用树高、胸径、枝下高、平均冠幅、轮枝数、单株总叶面积和树冠垂直复杂度作为非空间结构指标,选用混交度和3个大小比数指标作为空间结构指标,分别调查并分析它们与食叶害虫间的关联性。发现在非空间结构指标中,树冠垂直复杂度除外,其余6种结构指标和降香黄檀食叶害虫的虫咬率、虫口密度间均存在着极显着的负相关关系(P<0.01),将样区因素考虑在内再进行冗余分析,得出仅有树高是影响林木虫害发生的关键性指标(F=32.135,P=0.002)。而在空间结构指标中,林分混交度及大小比数值多分布于0-0.5间,即人工林内林木混交程度整体偏弱、单木的生长优势度较为均衡;相关性分析可知虫口密度与混交度、树高及冠幅大小比数均呈现出显着的负相关关系(R2=0.882,P<0.05;R2=0.756,P<0.05;R2=0.866,P<0.05),但胸径大小比数与虫口密度间的相关性不太显着(R2=0.345,P<0.05)。综合而看,可在降香黄檀人工林的疏林区及低龄林区内,选取部分乡土树种或适生的外来树种进行适量搭配种植,同时尽可能增大降香黄檀林木树高和大小比数值来生态防控食叶害虫的发生。(2)降香黄檀人工林灌草枯落物层结构与食叶害虫的关系。从群落到物种本身,主要选用shann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高度、灌草覆盖率作为灌草结构指标,枯落层结构选用枯落物厚度作为指标,调查并分析它们与食叶害虫间的关联性。各结构指标平均分级后经多重比较发现,食叶害虫发生程度在灌草平均高度的第1级别与其余4组级别(2、3、4和5)间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其中在高度为0-15cm时,食叶害虫发生量最大;食叶害虫发生程度在灌草覆盖度和枯落层厚度的最低级别与最高级别间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其中在覆盖度为0.8-1.0即最高级别时,降香黄檀食叶害虫的虫咬率和虫口密度均最大;食叶害虫发生程度在多样性指标和均匀度指标的各级别间均差异显着(P<0.05)。相关性分析可知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与虫口密度间均呈现出显着的负相关关系(R2=0.782,P<0.05;R2=0.710,P<0.05),灌草平均高度、枯落层厚度和虫口密度间均为负相关性、灌草覆盖度和虫口密度间为正相关性,但均不太显着(R2=0.070,P<0.05;R2=0.280,P<0.05;R2=0.104,P<0.05)。综合而看,在降香黄檀人工林多林木混植的前提下,宜选用异科乔木及具有杀虫或驱虫功效的灌草合理搭配种植,另在林内种植时要切实保证灌草的覆盖程度、做到疏密有间。(3)构建降香黄檀食叶害虫的地上成层结构调控模型。逐步分析可知影响降香黄檀食叶害虫虫咬率和虫口密度的指标相一致,共有6种关键地上成层结构生态调控指标,按其显着程度排序依次是树高、混交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灌草覆盖度、pielou均匀度指数、枯落层厚度(P<0.01)。由6种关键指标构建的虫咬率(Yi1)的回归预测模型是:Yi1=0.886—0.364x1—0.379x2—0.208x3+0.107x4—0.101x5-0.031x6;构建的虫口密度(Yi2)的预测模型是:Yi2=1.317—0.267x1—0.304x2—0.232x3+0.128x4—0.045x5—0.089x6。模型精度检验可知,两个方程模型的拟合优度均较高,且与虫口密度建立的模型精准度最好,10块预设样地中,与虫咬率构建的回归方程模型预测的精准度在79%-99%之间,其中有5块样地的预测精度在90%以上;与虫口密度构建的方程模型预测的精准度在86%-99%之间,其中有8块样地的预测精度在90%以上。两个回归模型均可较准确地预测出降香黄檀主要食叶害虫的发生程度,在人工林食叶害虫的生态调控过程中,该模型可发挥积极的预测作用。

徐梅卿[3](2019)在《中国寒温带、温带地区主要森林害虫种类及其防治》文中认为本文概述东北林区寒温带、温带森林在我国的重要性和主要森林害虫18种,对每一种类介绍其分布、危害状况、主要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措施。指出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的具体内容和优点,建议把防治措施列入生态控制的系统中,确保东北森林的健康生长。

王保海,翟卿,张亚玲,潘朝晖,梁妍,范瑞英,扎罗,曹龙[4](2019)在《青藏高原林木主要害虫发生与绿色防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过去半个世纪以来青藏高原林木害虫调查取得的成果进行综述。[方法]依据不同的昆虫种类和生态要素,首次将青藏高原林木害虫划分为人工林和原始林两个区域,根据不同区域特点进行害虫绿色防控分析。[结果]综述了9种害虫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结论]人工林以入侵害虫危害为主;原始林以土着害虫危害为主。青藏高原林木害虫防治可采用"三改三用"绿色防控,分区管理模式。

孙健龙[5](2019)在《新疆额河河谷景观格局与杨树叶部害虫危害的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探究不同尺度下景观格局对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和危害的影响,本文以新疆额尔齐斯河河谷区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影像并使用景观指数进行景观格局特征分析,从景观和景观类型两个尺度,使用广义线性模型(GLM),分析了杨树叶部害虫种群密度及其危害程度与景观格局的关系,探究景观格局对杨树害虫发生的影响规律。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额河河谷区中林地、耕地、草地和荒地在景观中的面积比例分别为7.5%、25.89%、16.76%和39.84%,河谷区中林地呈小斑块分布,其最大斑块指数、边缘总长度和斑块平均面积均小于其他景观类型。对比1988年,林地平均斑块面积由0.047km2减少至0.007km2,河谷区景观的平均斑块面积由0.034km2减少至0.0153km2,河谷区景观中林地呈现严重的破碎化。(2)共捕捉到春尺蠖、杨卷叶象甲和大青叶蝉共1225只,其中春尺蠖占29.06%、大青叶蝉占39.26%、杨卷叶象甲占31.67%。多数样地的食叶率在15%~20%之间,均值为19%。研究区域内潜叶蛾危害较重,平均虫口密度为1.3头幼虫/叶。(3)景观尺度下的景观聚集度指数与三种叶部害虫的种群密度呈显着正相关(1r2=0.32,p=0.44),随着平均斑块分维数的增加,杨卷叶象甲(p=0.04)和大青叶蝉(p<0.01)的密度显着上升,春尺蠖的密度受到显着的抑制(p=0.02),表明不同害虫对景观格局的响应不一致。(4)景观破碎化是造成杨树叶部害虫危害加重的关键,但食叶率和潜叶蛾虫口密度对景观格局的响应存在差异:景观尺度下,食叶率与景观异质性和景观连通度呈显着正相关,潜叶蛾危害与景观异质性呈显着负相关,造成两种危害的害虫取食范围不同造成了这种差异;景观类型尺度下,林地和荒地的斑块形状越复杂,河谷区杨树受到的叶部害虫危害越严重,耕地面积的增加导致潜叶蛾虫口密度增加,两种叶部害虫危害对草地景观格局特征的响应完全相反。

陈敬[6](2019)在《新泰太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林业害虫调查及主要种类发生特点》文中提出新泰太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2009年,是以保护赤松为主的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太平山属鲁中泰沂山脉的支脉,山势陡峭,沟谷众多,主峰太平顶海拔813.6m,相对高差520m。太平山为砂石山区,基岩以火成岩为主,花岗岩、片麻岩石分布最广,间有石英石、辉长岩等。保护区内总经营面积990公顷,森林面积915公顷,森林覆盖率92.4%,主要树种为赤松、黑松、桦山松、栎树,并有少量刺槐。其中松类670公顷,占森林面积的73.2%;刺槐148公顷,占森林面积的16.2%;其它97公顷,占10.6%。目前,保护区内林业害虫的种类较多,对保护区的健康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为确保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性、森林植被的多样性,林业害虫防控问题必须作为重要问题常抓不懈,切实做好林业害虫的防治工作极其重要。本课题通过采用踏查、标准地详查等方式,对保护区内林业害虫存在情况展开调查,通过制定以叶片受损率、树干蛀孔率为主要内容的害虫影响量化分析方案,对保护区内虫害受损情况进行了量化评定。通过调查发现,太平山保护区中共存在害虫8目22科32种。其中,对保护区造成损失最大的主要害虫为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褐梗天牛Arhopalus rusticus Linnaeus、针叶小爪螨Oligonychus ununguis等。笔者对以上几种害虫的发生特点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针对不同害虫防治措施进行了细化探讨。同时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保护区内纯林多,混交林少是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封山不彻底,管护不到位,监测不及时,进一步导致了保护区虫害发生规模的扩大。通过本次调查,对太平山保护区害虫存在种类和发生特点进行了细致分析,为保护区乃至新泰市害虫发生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资源,进一步促进了保护区和新泰市生态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王乙[7](2018)在《野生动物保护价值评价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以惊人的速度减少。据估计,当前野生动物灭绝速度比自然状态快1000倍、比物种形成速度快100万倍,灭绝速度由每天1种增加到每小时3种。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想要确保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就必须保护野生动物。人类保护决策的主要原因是钱的问题,就是计算投入多少成本并带来多少回报,虽然决策也会受道德、美学、科学的影响,但主要依据是经济问题。因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与评估,明确我国野生动物数量本底和质量本底。开展野生动物保护价值评价,就是研究测度野生动物的保护本底的理论和方法,对制定保护政策、配置保护资源、提升保护成效具有重要意义。野生动物保护价值是在物种稀缺濒危的背景下,人类通过保护行为能够保存、延续并产生的野生动物总体价值,包括内禀价值和利用价值。内禀价值是物种延续自身存在和特征的价值,利用价值是野生动物对人类经济、生态、社会的贡献价值。本文首先明确了相关概念,指出内禀价值就是野生动物作为种质资源维系物种特征延续的价值,可以体现在稀有性、遗传资源信息、自然历史及进化信息、生产力供给能力和所处营养级等五个方面,尝试利用经济学的方法对内禀价值进行评价方法设计,拓展了保护经济学和自然资源经济学理论的应用范围。其次,梳理野生动物保护价值影响因素,分析这些因素的作用机理,提出研究假设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自身禀赋是影响保护价值的首要因素、生态服务价值最能代表野生动物保护价值,这些因素彼此关联并形成包括直接关系、中介关系和相关关系的复杂机理关系。第三,将保护价值影响机理研究结果与评价体系结合,以自身禀赋特征作为种质资源价值评价的主要指标,提出包括5个因素15个指标的种质资源价值评价体系。对已有价值评价方法进行改进,设计基于CE方法的非消费型游憩价值评价模型,构建包括4类、14项内容的野生动物保护价值评价体系。根据野生动物的保护级别与层次,明确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和国家保护名录以外野生动物保护价值的总体评价方法。最后,根据保护级别与层次分别选取丹顶鹤、黑熊、东北林蛙3个物种进行实证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加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种质资源保护、促进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产业经济发展、恢复国家保护名录外野生动物生态服务功能、提高野生动物总体社会综合效益的政策建议。

林魏巍[8](2018)在《克拉玛依市林木病虫害调查及药剂防治试验》文中研究说明克拉玛依市地处准噶尔盆地西部,以戈壁荒漠区为主,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天然植被主要有胡杨、梭梭等,生态环境恶劣。为改善生态环境,大力开展绿化造林。随着人工林面积不断增加,林木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为摸清该市林木病虫害的发生、分布和危害情况,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于2017年3月—9月期间对该市林木病虫害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主要虫害药剂试验。本研究在林木病虫害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森防站历史数据,对该市主要病虫的发生趋势、年际动态、危险性评估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该市不同林分类型中病虫害的防治原则,以及针对该市林业管理现状的林木病虫害综合防治建议。取得了以下结果:1.通过对克拉玛依市林木病虫为害症状、分布、危害程度及发生面积等进行调查,发现林木害虫共计226种,天敌昆虫50种。其中食叶害虫151种,顶芽及枝梢害虫21种,蛀干害虫28种,地下害虫19种,种实害虫4种,以及3种蜱螨目节肢动物;林木病害56种,其中种子及苗木病害3种,叶部病害34种,果实病害1种,枝干病害13种,根部病害4种,寄生性种子植物1种。2.小板网蝽、杨圆蚧、白杨透翅蛾、杨十斑吉丁、榆树煤污病等均有发生,属克拉玛依市广布种,危害严重;春尺蠖、杨圆蚧、杨树腐烂病等病虫害属克拉玛依市危险性病虫害,需加强防治力度;3.在不同的林分类型中,整体上在用材林中病虫害发生的种类最多,危害最重,;其次为防护林,以食叶及刺吸类害虫危害最重;绿化林带最轻。蛀干类害虫在用材林发生最重。在同种林分类型中,各主要病虫害在混交林中比在纯林中危害程度轻。4.使用杀玲脲、苦参碱和阿维菌素混合液、高效氯氰菊酯3种药剂分别对春尺蠖不同龄期幼虫进行防治,防治退减率依次可达96%、92%和99%;用高效氯氰菊酯对沙枣木虱和杨梦尼夜蛾进行防治,防治退减率均可达90%;吡虫啉不适用于沙枣木虱的防治,防治退减率较低,并出现防治后虫口密度增大的现象;杀扑磷对草履蚧防治效果较好,杨树纯林绿化带内,防治退减率可达83%以上。5.针对克拉玛依市不同林分类型,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原则和防治建议,并针对该市病虫害发生情况,编写了《克拉玛依市主要病虫害防治历》。

詹斌[9](2018)在《沿海防护林天牛类蛀干害虫生物防治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沿海防护林在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同时它也是沿海防灾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近年来,海防林林木受天牛类蛀干害虫的危害及影响情况非常严重。本研究以宁波慈溪市和余姚市、台州温岭市和临海市、舟山岱山县和嵊泗县的沿海防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种类调查分析天牛类蛀干害虫在沿海防护林中的发生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利用释放天牛的寄生性天敌——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 Fairmaire)和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 Xiao et Wu)防治幼虫和蛹、以及利用引诱剂诱捕成虫等方式,开展生物防治试验,结果如下:(1)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沿海防护林柳树(Salix babylonica L.)、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 L.)、白蜡(Fraxinus chinensis Roxb)、苦楝(Melia azedarach L.)黑松(Pinus thunbergii Parl.)和海桐(Pittosporum tobira)等树种的天牛类蛀干害虫8种,分属3个亚科的7个属,其中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 Forster)、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 Hope)为优势种。(2)在慈溪、余姚、温岭三个地点的海防林研究了管氏肿腿蜂对天牛类害虫的防治效果,发现释放管氏肿腿蜂后,平均虫口减退率分别为27.26%、31.33%、38.07%,各个样地校正虫口减退率均在25%-50%之间。(3)在慈溪白蜡林、余姚杨柳林以及临海栾树林研究了花绒寄甲对天牛类害虫的防治效果,发现花绒寄甲成虫的防治效果要优于释放花绒寄甲卵,但都具有明显防治成效。在这三个试验林区释放花绒寄甲成虫60d时校正虫口减退率平均为56.43%、57.48%和54.07%,释放花绒寄甲卵60d时为35.14%、40.24%和36.07%。(4)在诱捕周期内,研究了F1引诱剂对天牛类害虫的防治效果,发现不同试验地树种林区诱捕到的天牛数量差异较大,岱山和嵊泗分别诱捕到62头和70头,远高于温岭和余姚;星天牛的数量有103头,远远高于光肩星天牛的42头以及苎麻天牛的25头,F1引诱剂对星天牛诱捕效果好于其他天牛。此外,引诱剂在诱捕天牛的过程中,能够长期持续发挥作用。

王浩[10](2017)在《松树蜂天敌资源及其优势寄生蜂生物学研究》文中认为为探明新入侵害虫松树蜂(Sirex noctilio Fabricius)在我国的天敌种类,确定优势寄生蜂及其生物学特性,也为了明确该虫的最佳防治时期和防治技术,本研究于2015-2016年,在黑龙江鹤岗,采用林间调查结合室内观察、饲养的方法,对松树蜂的自然天敌种类及其寄生蜂优势种进行了系统研究。共发现松树蜂天敌3类,包括寄生蜂、病原真菌和线虫:其中寄生蜂5种,分别为黑背皱背姬蜂指名亚种Rhyssa persuasoria persuasoria(Linnaeus)、枝附瘿蜂Ibalia sp.(待定种)、黑色枝跗瘿蜂指名亚种Ibalialeucospoides leucospoides(Hochenwarth)、红足枝附瘿蜂Ibalia rufipes drewseni Borries、黑角拟皱背姬蜂 Pseudorhyssa nigricornis(Ratzeburg);病原真菌 2种,分别为深绿木霉 Trichoderma atroviride Bissett 和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 Persoon;寄生性线虫 1 种,为 Deladenus siricidicola Bedding。其中:松树蜂的寄生蜂优势种为黑背皱背姬蜂指名亚种。进一步室内饲养后发现:黑背皱背姬蜂指名亚种1年发生1代,主要寄生松树蜂幼虫或老熟幼虫,为单寄生天敌,其对自然环境有着良好的适应性。松树蜂幼虫或老熟幼虫期是防治松树蜂的最佳时期。此外,从寄生率和寄生效果来看,作者认为线虫将会是一种主要的防治松树蜂的手段,有待下一步重点研究与开发利用。

二、浅谈甘南林区森林主要害虫天敌种类的保护和利用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甘南林区森林主要害虫天敌种类的保护和利用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森林虫害生物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森林虫害生物防治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1.1 缺乏完善的林业资源保护管理制度
    1.2 外来物种危害
    1.3 长期喷洒农药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2 森林虫害生物防治思路与技术措施
    2.1 微生物防治
    2.2 捕食性天敌防治
    2.3 寄生性天敌防治
    2.4 生物农药防治技术
        2.4.1 昆虫病原细菌型生物农药。
        2.4.2 昆虫病原病毒型生物农药。
3 森林虫害生物防治优化措施
    3.1 合理选择生物防治措施
    3.2 提高森林虫害预防水平
    3.3 健全森林虫害生物防治监管体系
4 结语

(2)降香黄檀人工林地上成层结构对其食叶害虫危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的研究
        1.2.2 森林地上成层结构的相关研究
        1.2.3 降香黄檀食叶害虫的研究
    1.3 课题来源和主要研究内容
        1.3.1 课题来源
        1.3.2 主要研究内容
2 降香黄檀人工林林分层结构与食叶害虫的关系
    2.1 研究区概况
    2.2 样地设置与调查方法
        2.2.1 样地设置
        2.2.2 样地调查方法
        2.2.3 食叶害虫发生情况调查
    2.3 林分结构指标的选取和计量
    2.4 数据处理
    2.5 结果与分析
        2.5.1 降香黄檀食叶害虫发生情况分析
        2.5.2 林分非空间结构与食叶害虫的关系
        2.5.3 林分空间结构与食叶害虫的关系
    2.6 小结与讨论
        2.6.1 降香黄檀人工林食叶害虫的发生情况
        2.6.2 林分非空间结构与食叶害虫的关系
        2.6.3 林分空间结构与食叶害虫的关系
3 降香黄檀人工林灌草枯落物层结构与食叶害虫的关系
    3.1 研究区概况
    3.2 样地设置及调查方法
        3.2.1 样地设置
        3.2.2 样地调查方法
        3.2.3 食叶害虫发生情况调查
    3.3 灌草枯落层结构指标选取和计量
    3.4 数据处理
    3.5 结果与分析
        3.5.1 各样区灌草枯落物层结构基本特征
        3.5.2 灌草枯落物层结构指标间的相关性
        3.5.3 灌草枯落物层结构对食叶害虫虫咬率、虫口密度的影响
    3.6 小结与讨论
        3.6.1 各样区灌草枯落物层结构基本特征
        3.6.2 灌草枯落物层各结构指标间的关系
        3.6.3 灌草枯落物层结构对食叶害虫虫咬率、虫口密度的影响
4 构建降香黄檀食叶害虫的地上成层结构调控模型
    4.1 逐步回归模型构建
    4.2 模型精度检验
    4.3 小结与讨论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1.1 降香黄檀人工林林分层结构与食叶害虫的关系
        5.1.2 降香黄檀人工林灌草枯落物层结构与食叶害虫的关系
        5.1.3 构建降香黄檀食叶害虫的地上成层结构调控模型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3)中国寒温带、温带地区主要森林害虫种类及其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落叶松毛虫
2 落叶松鞘蛾
3 落叶松球果花蝇
4 落叶松八齿小蠹
5 落叶松球蚜
6 红松球蚜
7 松十二齿小蠹
8 红木蠹象
9 哈氏松茎象
1 0 樟子松木蠹象
1 1 云杉大墨天牛
1 2 榆紫叶甲
1 3 舞毒蛾
1 4 黄褐天幕毛虫
1 5 杨毒蛾
16柳毒蛾
17杨二尾舟蛾
18杨干隐喙象

(5)新疆额河河谷景观格局与杨树叶部害虫危害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额尔齐斯河流域景观研究概况
    1.3 景观格局特征与害虫种群的关系研究进展
        1.3.1 景观格局研究进展
        1.3.2 景观破碎化对害虫种群的影响
        1.3.3 景观异质性对害虫种群的影响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候条件
        2.1.3 植被情况
        2.1.4 杨树叶部害虫发生状况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2.3.1 遥感和样地数据获取
        2.3.2 数据处理和分析
    2.4 技术路线
3 结果与分析
    3.1 新疆额尔齐斯河河谷区景观格局特征
        3.1.1 景观整体特征
        3.1.2 景观格局动态特征
        3.1.3 景观格局空间特征
        3.1.4 小结与讨论
    3.2 额河河谷区景观格局与杨树叶部害虫种群密度的关系
        3.2.1 杨树叶部害虫种群密度特征
        3.2.2 景观尺度下景观格局与杨树叶部害虫种群密度的关系
        3.2.3 景观类型尺度下景观格局与杨树叶部害虫种群密度的关系
        3.2.4 小结与讨论
    3.3 额河河谷区景观格局与杨树叶部害虫危害的关系
        3.3.1 食叶率和潜叶蛾虫口密度调查结果
        3.3.2 景观尺度下景观格局与杨树叶部害虫危害的关系
        3.3.3 景观类型尺度下景观格局与杨树叶部害虫危害的关系
        3.3.4 小结和讨论
4 结论与讨论
    4.1 论文主要结论
    4.2 讨论
        4.2.1 额尔齐斯河河谷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
        4.2.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校外导师简介
致谢

(6)新泰太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林业害虫调查及主要种类发生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林业害虫研究概况
    1.2 林业害虫防治研究的发展
    1.3 保护区害虫发生概况
    1.4 保护区害虫调查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调查地概述
        2.1.1 地理位置
        2.1.2 功能区划
        2.1.3 社会经济情况
    2.2 方法
        2.2.1 林业害虫调查
        2.2.2 实地调查
        2.2.3 害虫影响量化分析方案的制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保护区林业害虫名录
    3.2 保护区林业害虫发生特点
        3.2.1 害虫类型量化分析
        3.2.2 树木损害量化分析
    3.3 保护区重要害虫发生特点
        3.3.1 美国白蛾发生特点
        3.3.2 褐梗天牛发生特点
        3.3.3 针叶小爪螨发生特点
        3.3.4 杨树天牛发生特点
4 讨论
    4.1 林业虫害发生原因
    4.2 林业害虫防治措施探讨
        4.2.1 害虫防治原则
        4.2.2 害虫防治措施
    4.3 重要虫害防治措施
        4.3.1 美国白蛾防治措施
        4.3.2 褐梗天牛防治措施
        4.3.3 针叶小爪螨防治措施
        4.3.4 杨树天牛防治措施
5 结论
6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7)野生动物保护价值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2 相关概念界定及基础理论分析
    2.1 野生动物保护价值评价相关概念界定
        2.1.1 野生动物
        2.1.2 保护价值
        2.1.3 价值评价
    2.2 野生动物保护价值的特征
        2.2.1 复杂特殊性
        2.2.2 综合影响性
        2.2.3 动态变化性
        2.2.4 保护约束性
        2.2.5 种间差异性
    2.3 野生动物保护价值评价相关理论
        2.3.1 劳动价值论
        2.3.2 效用价值论
        2.3.3 环境价值论
        2.3.4 能值理论
        2.3.5 认知心理学理论
        2.3.6 野生动物可持续经营理论
        2.3.7 保护经济学理论
    2.4 野生动物保护价值评价方法
        2.4.1 直接市场法
        2.4.2 间接市场法
        2.4.3 虚拟市场法
        2.4.4 路径分析法
        2.4.5 层次分析法
    2.5 本章小结
3 野生动物保护价值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分析
    3.1 野生动物保护价值影响因素分析
        3.1.1 影响因素结构
        3.1.2 影响因素内容
    3.2 野生动物保护价值影响机理
        3.2.1 影响因素的直接关系
        3.2.2 影响因素的中介关系
        3.2.3 影响因素的相关关系
    3.3 影响机理模型构建及变量预设
        3.3.1 影响机理模型构建
        3.3.2 观测变量预设
    3.4 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假设实证研究
        3.4.1 问卷设计及数据收集
        3.4.2 数据分析及检验
    3.5 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假设实证结果分析
        3.5.1 假设验证结果分析
        3.5.2 模型路径拟合分析
        3.5.3 观测变量差异分析
    3.6 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实证研究解释
    3.7 本章小结
4 野生动物保护价值评价体系构建
    4.1 保护级别对评价体系的约束
    4.2 野生动物保护价值构成分类体系构建
        4.2.1 种质资源价值构成分析
        4.2.2 经济价值构成分析
        4.2.3 生态价值构成分析
        4.2.4 社会价值构成分析
    4.3 野生动物保护价值评价方法体系设计
        4.3.1 种质资源价值评价方法设计
        4.3.2 经济价值评价方法设计
        4.3.3 生态价值评价方法设计
        4.3.4 社会价值评价方法设计
        4.3.5 预期收益折现方法设计
    4.4 野生动物保护价值评价指标设定及内涵阐释
        4.4.1 种质资源价值指标设定
        4.4.2 活体价值指标设定
        4.4.3 一次性产品价值指标设定
        4.4.4 多次性产品价值指标设定
        4.4.5 消费型游憩价值指标设定
        4.4.6 非消费型游憩价值(CE方法)指标设定
        4.4.7 能量供给价值指标设定
        4.4.8 有害物种控制价值指标设定
        4.4.9 植物授粉及种子传播价值指标设定
        4.4.10 科学研究价值指标设定
        4.4.11 社会生产力价值指标设定
        4.4.12 文化、美学及遗产价值指标设定
    4.5 野生动物保护价值总体评价方法
        4.5.1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总体评价方法及指标权重
        4.5.2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总体评价方法及指标权重
        4.5.3 国家保护名录外动物总体评价方法及指标权重
    4.6 本章小结
5 野生动物保护价值评价案例研究
    5.1 案例研究的原因、物种选取标准及数据来源
        5.1.1 案例研究的原因
        5.1.2 案例物种选取的标准
        5.1.3 参照物种选取的标准
        5.1.4 案例物种保护价值构成的确定依据
        5.1.5 数据来源
    5.2 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丹顶鹤(Grus Japonensis)保护价值评价
        5.2.1 生态学特征及保护现状
        5.2.2 保护价值影响因素分析
        5.2.3 丹顶鹤保护价值评价
    5.3 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黑熊(Ursus thibetanus)保护价值评价
        5.3.1 生态学特征及保护现状
        5.3.2 保护价值影响因素分析
        5.3.3 黑熊保护价值评价
    5.4 国家保护名录外野生动物东北林蛙(Rana Chensinensis)保护价值评价
        5.4.1 生态学特征及保护现状
        5.4.2 保护价值影响因素分析
        5.4.3 东北林蛙保护价值评价
    5.5 野生动物保护价值评价案例的比较分析及解释
        5.5.1 影响因素对案例物种价值评价结果影响分析
        5.5.2 案例物种保护价值评价结果的比较及解释
    5.6 本章小结
6 促进野生动物保护价值提升的对策建议
    6.1 加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种质资源保护
        6.1.1 重点保护高度濒危野生动物
        6.1.2 加强野生动物遗传资源保护
        6.1.3 加强历史孓遗野生动物保护
    6.2 促进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产业经济发展
        6.2.1 发展野生动物驯养繁育产业
        6.2.2 发展野生动物生态旅游产业
        6.2.3 探索野生动物新型保护经营模式
    6.3 恢复国家保护名录外野生动物生态服务功能
        6.3.1 推进国家公园建设
        6.3.2 规范自然保护区管理
    6.4 提高野生动物总体社会综合效益
        6.4.1 开展野生动物科普教育
        6.4.2 推动野生动物科学研究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件

(8)克拉玛依市林木病虫害调查及药剂防治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新疆常见林木病虫害
        1.2.1 新疆常见林木害虫
        1.2.2 新疆常见林木病害
    1.3 新疆林木病虫害防治现状
        1.3.1 食叶害虫防治现状
        1.3.2 刺吸类害虫防治现状
        1.3.3 蛀干害虫防治现状
        1.3.4 叶部病害防治现状
        1.3.5 枝干病害防治现状
        1.3.6 存在的问题
2 研究区域概况及研究内容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候条件
        2.1.3 植被情况
        2.1.4 土壤情况
        2.1.5 林木病虫害调查区域
        2.1.6 药剂防治试验地概况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3 克拉玛依市林木病虫害调查及药剂防治试验方法
    3.1 病虫害调查方案
        3.1.1 调查范围
        3.1.2 调查对象
        3.1.3 调查时间
        3.1.4 调查内容
        3.1.5 调查方法
    3.2 药剂防治对象及试验地点
        3.2.1 药剂选取
        3.2.2 供试药剂
        3.2.3 试验方法
4 克拉玛依市林木病虫害调查及药剂防治试验结果
    4.1 林木病虫害调查结果
        4.1.1 病虫害种类
        4.1.2 主要病虫害分布情况
        4.1.3 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及危险性评估
        4.1.4 不同林分类型林木病虫害危害程度分析
    4.2 农业开发区主要病虫害防治结果
        4.2.1 施药防治效果分析
5 防治原则及建议
    5.1 不同林分类型中病虫害的防治原则
        5.1.1 农田防护林病虫害防治原则
        5.1.2 果园病虫害防治原则
        5.1.3 苗圃病虫害防治原则
        5.1.4 绿化林带病虫害防治原则
        5.1.5 用材林病虫害防治原则
    5.2 防治建议
    5.3 综合防治体系建立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附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校外导师简介
致谢

(9)沿海防护林天牛类蛀干害虫生物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我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现状
        1.1.1 我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概况
        1.1.2 浙江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概况
    1.2 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2.1 沿海防护林建设经营管理欠缺,只造不管现象普遍
        1.2.2 沿海防护林营建投入不足,生态效益与经济利益发展不均
        1.2.3 病虫害频繁发生,制约沿海防护林发展
    1.3 天牛类蛀干害虫防治技术研究现状
        1.3.1 林业措施
        1.3.2 物理机械防治
        1.3.3 化学防治
        1.3.4 生物防治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天牛类蛀干害虫种类调查及优势种确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器具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天牛类蛀干害虫形态鉴定结果
        2.2.2 沿海防护林天牛类蛀干害虫组成
        2.2.3 天牛类蛀干害虫优势种形态及基础生物学特性
    2.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沿海防护林天牛类蛀干害虫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3.1 利用管氏肿腿蜂对沿海防护林天牛类蛀干害虫防治研究
        3.1.1 材料与方法
        3.1.2 结果与分析
        3.1.3 小结与讨论
    3.2 利用花绒寄甲对沿海防护林天牛类蛀干害虫防治研究
        3.2.1 材料与方法
        3.2.2 结果与分析
        3.2.3 小结与讨论
    3.3 利用引诱剂对沿海防护林天牛类蛀干害虫防治研究
        3.3.1 材料与方法
        3.3.2 结果与分析
        3.3.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4.1 沿海防护林天牛类蛀干害虫发生种类及规律
    4.2 生物防治措施
        4.2.1 寄生性天敌防治技术
        4.2.2 引诱剂防治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10)松树蜂天敌资源及其优势寄生蜂生物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松树蜂的研究概况
        1.1.1 松树蜂的分类地位
        1.1.2 松树蜂的寄主
        1.1.3 松树蜂的分布与危害
        1.1.4 松树蜂的形态特征
        1.1.5 松树蜂的生物学特性
    1.2 国外关于松树蜂开展的防控理论和实践研究
        1.2.1 寄生蜂天敌
        1.2.2 寄生性线虫
        1.2.3 营林控制
    1.3 寄生性连锁分子分析技术(MAPL)的研究
    1.4 重大林业害虫的天敌种类资源概述及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1.5 选题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5.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5.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2 我国松树蜂天敌资源种类的调查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研究地自然概况
        2.1.2 天敌昆虫标本的采集
        2.1.3 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
        2.1.4 线虫的寄生
        2.1.5 寄生蜂的鉴定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寄生蜂的种类
        2.2.2 病原真菌种类
        2.2.3 寄生性线虫
    2.3 讨论
3 寄生蜂优势种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优势种及其自然寄生率调查
        3.1.2 羽化期、寿命及雌雄性比
        3.1.3 成虫的活动和产卵行为学观察
        3.1.4 耐水性测定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自然寄生率
        3.2.2 生活史与羽化期
        3.2.3 成虫的性比与寿命
        3.2.4 成虫的活动和产卵行为学观察
        3.2.5 耐水性的测定
    3.3 讨论
4 松树蜂防治策略
    4.1 明确区划,做好区域化防治
    4.2 加强监测预报
    4.3 强化检疫工作
    4.4 大力推进综合性营林措施
        4.4.1 提倡营造混交林、多树种配置的营林模式
        4.4.2 合理的森林经营
    4.5 化学防治
    4.6 大力推行生物防治措施
5 总结
    5.1 主要结论
    5.2 主要创新点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目录清单
致谢

四、浅谈甘南林区森林主要害虫天敌种类的保护和利用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森林虫害生物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J]. 黎世杰. 乡村科技, 2022(02)
  • [2]降香黄檀人工林地上成层结构对其食叶害虫危害的影响[D]. 卢晓培.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1)
  • [3]中国寒温带、温带地区主要森林害虫种类及其防治[J]. 徐梅卿. 温带林业研究, 2019(04)
  • [4]青藏高原林木主要害虫发生与绿色防控研究[J]. 王保海,翟卿,张亚玲,潘朝晖,梁妍,范瑞英,扎罗,曹龙. 西南农业学报, 2019(08)
  • [5]新疆额河河谷景观格局与杨树叶部害虫危害的关系研究[D]. 孙健龙.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6]新泰太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林业害虫调查及主要种类发生特点[D]. 陈敬. 山东农业大学, 2019(12)
  • [7]野生动物保护价值评价研究[D]. 王乙. 东北林业大学, 2018(01)
  • [8]克拉玛依市林木病虫害调查及药剂防治试验[D]. 林魏巍. 北京林业大学, 2018(04)
  • [9]沿海防护林天牛类蛀干害虫生物防治技术研究[D]. 詹斌. 浙江农林大学, 2018(07)
  • [10]松树蜂天敌资源及其优势寄生蜂生物学研究[D]. 王浩. 北京林业大学, 2017(04)

标签:;  ;  ;  ;  ;  

赣南林区主要森林害虫天敌保护与利用措施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