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药物对规模化养猪场自然感染附红细胞体病的疗效观察

4种药物对规模化养猪场自然感染附红细胞体病的疗效观察

一、四种药物对规模化猪场自然感染附红细胞体病的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吴宁[1](2018)在《磷酸替米考星的体内外药效学、一般药理学及其对靶动物猪的安全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替米考星是畜禽专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极强的抗菌能力,耐药性低,抗菌谱广,对全部革兰氏阳性菌、部分革兰阴性氏菌、支原体、螺旋体均有抑杀作用,用于治疗猪、鸡、羊、奶牛等的感染疾病。但因其具有难溶于水、味苦等适口性差等特点,该药物的临床应用一直存在局限性。猪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发病率高、死亡率低的慢性疾病,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临床症状主要为慢性喘气、干咳。继发感染其他病原体时,动物会出现食欲不振、发热、呼吸困难及机能衰竭等症状。在不同日龄的同圈猪之间,该病可以互相传染,导致猪体增重率降低、死亡增加、饲养效率低和医药成本增加,经济损失巨大。为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和便于临床应用,替米考星的化学结构上增加磷酸基团可有效增加其水溶性。为了客观评价宁夏泰瑞制药有限公司所研制的磷酸替米考星原料药及其制剂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对猪支原体肺炎的体内、外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对实验动物安全药理学特点和对靶动物猪的安全性,我们进行了本研究。本试验采用96孔板进行倍比稀释的微量稀释法客观比较了磷酸替米考星、替米考星、泰乐菌素和泰妙菌素等4种抗生素对9种畜禽常见病原微生物的体外抑菌活性,即最小抑菌浓度(MIC)。试验结果显示,磷酸替米考星对猪肺炎支原体与鸡毒支原体的MIC分别为0.3125 μg/mL和0.0049 μg/mL,表现出较强抑菌活性;对猪链球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等临床致病菌的MIC也均在0.0049-2.5μg/mL之间,抑菌活性良好;与其他受试抗生素相比,磷酸替米考星具有更强或相当的抑菌活性。与主要对照药物替米考星相比,磷酸替米考星的水溶性更强、便于饲喂给药。试验表明,磷酸替米考星对受试病原微生物(支原体、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抑制效果良好,且对部分病原的效果优于替米考星,可用于治疗上述敏感菌所致的畜禽疾病。本试验评价了 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对人工感染猪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效果。首先建立了人工感染猪支原体的肺炎模型,通过观察试验猪的死亡率、治愈率、有效率、增重效果、感染仔猪的肺部病变等级,评估不同剂量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对人工感染猪支原体肺炎病猪的治疗效果。研究显示,100 mg/L10%磷酸替米考星溶性粉显示出明显地对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效果,但60-80 mg/L剂量通过饮水口服途径即已显示出良好治疗效果,并且使用60-80 mg/L剂量的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治疗效果与市售替米考星可溶性粉(10 g/0.1 kg,75 mg/几水,以替米考星计)相当。同时,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还具有缓解患猪增重减慢的作用。试验表明,60-80 mg/几剂量可作为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治疗猪支原体肺炎的推荐使用剂量。而与替米考星相比,增加了磷酸基团的磷酸替米考星显着增强了其水溶性,因此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在临床使用中会更加便捷。为进一步确定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对猪肺炎支原体的治疗效果、临床应用剂量、治疗时间等使用相关问题,在前述人工猪支原体肺炎模型基础上,本试验通过检测各组受试猪的死亡率、治愈率、有效率、增重效果、感染仔猪的肺部病变评分以及相关生理生化和尿液等相关指标,进行了 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对猪肺炎支原体病的临床治疗试验。结果显示,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100 mg/L、80 mg/L、60 mg/几剂量组对猪支原体肺炎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显着降低患病猪肺脏的实变评分,且与对照组10%替米考星可溶性粉药物的治疗效果相当。饲喂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可以改善受试猪的相对增重效果。以100 mg/几水-60 mg/几水的剂量对猪只使用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不显着影响受试猪的血常规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和尿常规指标,使用于试验动物猪是安全的。由此可见,在临床上使用60-80 mg/几水剂量的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治疗猪支原体肺炎是安全且有效的。在经过实验室的治疗试验和II期临床试验基础上进行该III期临床试验,以进一步验证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对仔猪自然感染猪肺炎支原体病的治疗效果,为其在家畜疫病防治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临床依据。本研究在自然感染猪支原体肺炎的病猪上,通过检测各组受试猪死亡率、治愈率、有效率、增重效果、感染仔猪的肺部病变评分等指标,进行了 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治疗猪肺炎支原体病的III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80 mg/几剂量组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对猪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60 mg/几剂量组和10%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对照药物组;但各治疗组的治疗效果相当。10%磷酸替米考星60-80 mg/几对猪支原体肺炎自然发病猪群饮水饲喂治疗1周,能显着改善猪群的生长速度,且效果好于相同含量的替米考星,但和健康猪群相比仍有很大差距。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60-80 mg/几剂量组、10%替米考星75 mg/L对照组可明显降低猪支原体肺炎自然发病猪肺脏病变变程度。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60-80 mg/几剂量的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饮水治疗猪自然感染肺炎支原体的效果显着,且治疗效果与治疗剂量成正比。本试验还探讨了 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对家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小鼠神经系统和大鼠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40 mg/kg、20 mg/kg和10 mg/kg三个剂量组和阴性对照组(蒸馏水)经十二指肠给药后180 min内,受试麻醉犬各剂量组各时间点血压、呼吸频率、呼吸幅度及各项心电图指标给药前后自身对照,无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该药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犬心血管与呼吸系统都没有显着影响。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对小鼠神经系统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240 mg/kg、120 mg/kg和60 mg/kg三个剂量组和阴性对照组(蒸馏水)灌胃给药后,均对小鼠耳壳血管及尾色泽无明显影响,各剂量组小鼠活动正常;该药对小鼠机能协调无明显影响;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各剂量组与阈下剂量的戊巴比妥钠无协同作用,对小鼠自发活动没有明显影响(P>0.05)。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对大鼠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影响试验的结果表明,120 mg/kg、60 mg/kg和3 0 mg/kg三个剂量组和阴性对照组(蒸馏水)灌胃给药后,除高剂量组显着升高大鼠血清总蛋白、白蛋白,中剂量组显着升高尿素氮外(其值仍在正常范围之内),三个剂量组对大鼠胆汁分泌、肠推进、胃液分泌、尿常规、泌尿系统相关血清生化指标均无明显影响(P>0.05)。同时,为具体评估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在靶动物猪上临床使用时的安全性,本研究以50头40日龄健康断奶姜曲海品系仔猪为试验对象,分别以1倍、3倍、5倍及10倍剂量该药物连续饮水给药21 d,检测喂服该受试药物前后试验猪的血常规、血生化、血凝、尿常规、料重比等指标以及组织病理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受试仔猪没有表现出明显不良症状,除10倍剂量受试猪的生化指标血清钙、肌酸激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极显着差异(P<0.01)外,其它各用药组受试猪的所有检测指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没有显着性差异或其测定值均位于正常值范围,未出现与用药明显相关的不良反应。说明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毒性很小,受试猪体的耐受性高,至少以10倍推荐剂量连续饮水给药21 d对靶动物猪是安全的。另外,本试验补充了正常饲养的姜曲海品系仔猪血常规、血生化、凝血指标、尿常规、生长期的饲料报酬等方面的统计数据,为上述指标的进一步研究或者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本研究证明,磷酸替米考星对支原体支原体、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良好的抑菌效果,60-80 mg/几水及以上剂量的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对人工感染和自然感染的猪肺炎支原体病有着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建议将60-80 mg/几水作为推荐剂量,饮水口服,每日1次,连用7日。同时,本研究还表明,受试剂量的磷酸替米考星对实验动物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小鼠神经系统和大鼠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均无明显的毒性作用,10倍推荐剂量的磷酸替米考星对靶动物猪的各项生理指标也是安全的。本研究为磷酸替米考星及其制剂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了有效的试验依据。

魏瑞成[2](2017)在《兽药强力霉素(Doxycycline)的环境污染及安全性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对畜牧业中广泛使用的典型兽药进行了调研,监测了养殖场和基地种植区土壤及畜禽粪污水中典型兽药的污染水平和分布,并对污染残留具代表性的强力霉素(Doxycycline,DOX)开展了环境污染和安全性评价研究。分别从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强力霉素在粪便中吸附、解吸和降解行为与植物修复、粪源强力霉素暴露对水培叶菜和生殖细胞的安全性影响等方面,系统研究了强力霉素在养殖粪污和种植环境中的污染特征,在动物粪便中的吸附、解吸和降解行为与植物修复,以及环境浓度水平下对水培叶菜和雄性生殖细胞的安全性影响。1养殖场和产地环境土壤中典型兽药的污染监测 本研究选择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蔬菜种植基地,对施用粪肥的土壤样品进行采集和分析,研究环丙氨嗪、四环素类、磺胺类、喹诺酮类和氟苯尼考等养殖业兽药对土壤污染,并对典型兽药品种四环素类开展长期监测。结果表明,养殖场种植区表层(0~20cm)土壤、亚表层(20~40cm)土壤和深层(40~60cm)土壤中,超过80%的样品被五类十三种兽药污染,在土壤中残留由高至低依次为:环丙氨嗪>四环素类>磺胺类>喹诺酮类>氟苯尼考;对同一区域的养殖场种植区土壤(0~20cm)开展长期监测,发现四环素类抗生素是土壤药物污染的一类主要抗生素,这与研究区养殖业中普遍施用该类抗生素及在土壤环境中较为稳定有关;动物粪便的施用是养殖场和基地种植区土壤中兽药污染的重要来源,对其进行必要的处理是减免农田土壤抗生素污染的有效途径。2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和污水中强力霉素及其他三种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污染监测根据土壤监测的结果,选择典型四环素类抗生素,进一步研究其在粪污中的污染特征。本研究采集了规模化养殖场(猪场和鸡场)堆肥场粪便28份和排污口污水28份,研究畜禽粪污中强力霉素和土霉素、金霉素及四环素的污染水平、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四环素类抗生素在粪便和污水样品中有高的检出率,粪便样品中检出率均高于68%,污水样品中除四环素外其他三种检出率均高于75%;强力霉素和土霉素残留浓度,在粪便中是mg/kg水平,分别为0.03~20.60mg/kg和0.01~31.60mg/kg,在污水中是μg/L水平,分别为0.59~220.96μg/L和0.32~876.21dg/L,高于四环素和金霉素的残留浓度;从检出率和残留量中值分析,猪场和鸡场的粪便与污水中四种抗生素的污染相似,表明他们在养殖场使用普遍,但猪场生产粪污尤其是污水生产量大,对水环境污染严重来源,生产中需要加强对猪场用药的指导和监督。根据对养殖场和产地环境土壤及畜禽粪污中兽药污染监测结果,选择典型兽药强力霉素,进一步开展安全性评价研究。3养殖污水中强力霉素残留的HPLC方法的研究建立 本研究建立了养殖污水中强力霉素残留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方法,用于后续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吸附和富集实验中污水样品的测定。样品离心后取上清液过滤膜,调pH值后经过弱阳离子固相萃取柱萃取净化,水浴氮气吹近干,C18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0.01mol/L乙二酸溶液和甲醇与乙腈等比混合液,在比例为65:35中洗脱,350nm波长下进行测定。强力霉素在1~20.0μg/mL浓度范围内,标准曲线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为0.9998;在10.0~50.0μg/L浓度添加范围内,强力霉素平均回收率为91.55%~95.14%,日内相对标准偏差为1.66%~6.45%,日间相对标准偏差为0.62%~0.75%,方法的检测限为0.1μg/mL,定量限为1 μg/mL。该方法操作简便、回收率和灵敏度高。4粪便和叶菜中强力霉素残留的固相萃取HPLC-MS/MS检测方法的建立 本研究同时建立了粪便和叶菜中强力霉素残留的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方法,用于后续安全性评价研究中降解和吸附实验中粪便样品的测定,及富集实█验中叶菜样品的测定。用Mcllvaine缓冲溶液(pH=4.0)对粪便样品进行提取,用甲醇和Mcllvaine缓冲溶液(比例为9:1,pH=6.0)对青菜样品进行提取,提取液用固相萃取柱净化后在水浴氮气吹近干,C18色谱柱分离,用甲醇和0.1%甲酸溶液按照60:40比例混合洗脱,使用电喷雾正离子源在多反应监测模式下测定。标准曲线在20~1000ng/mL浓度范围内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为0.9999;在50~500ng/g的添加浓度范围内,粪便样品中平均回收率为66.42%~81.93%,日内相对标准偏差为4.85%~7.29%,日间相对标准偏差为2.23%~2.43%;青菜样品中平均回收率72.16%~88.64%,日内相对标准偏差为3.51%~6.87%,日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44%~1.82%。方法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5.0 ng/g(mL)和50.0 ng/g(mL),满足样品检测的要求。5强力霉素在禽粪便中的降解动态及影响因素研究 试验以肉鸡排泄物中的强力霉素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药物浓度、光照和微生物等因素对强力霉素降解动态的影响,探讨粪便中强力霉素的主要降解机制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鸡粪中强力霉素降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降解方程,降解速度与药物残留初始浓度呈负相关,其残留浓度越高,降解越慢,在粪便中越不易消除;反之,容易被降解和去除。在避光条件下,灭菌组强力霉素降解半衰期为140.28d,未灭菌组降解半衰期为69.27d,在未灭菌光照条件下,强力霉素降解半衰期为36.87d,各处理组间降解半衰期差异极显着(P<0.01),表明光解和微生物降解是粪便中强力霉素降解的主要方式。6强力霉素在禽粪便上的吸附特征研究 通过批处理平衡试验,研究了强力霉素在鸡排泄物中的吸附和解吸附行为及机制,以及pH和离子类型与强度等因素对解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力霉素容易被鸡粪快速吸附,达到平衡时吸附率在90%,吸附特性符合Freundlich方程;强力霉素在鸡粪上具有析出特性,解吸附能力与溶液pH和离子强度有关,在pH<6时,pH越小,解吸附能力增强且差异显着(P<0.05),pH≥6时,解吸附能力几乎没有变化,表明强力霉素在酸性条件下能被解吸出来,即在南方酸雨等自然因素作用下,堆肥或者施入农田的含有强力霉的粪肥能解吸附;在低离子强度下,二价Ca2+的解吸附能力强于Na+和K+,但未形成显着性差异;而在高离子强度下,强力霉素的解吸附能力也会随之增强,即环境中NO3-和Ca2+强度较高时,对鸡粪中强力霉素解吸附作用差异极显着(P<0.01),因此通过淋溶作用移到外界环境的风险较大。7强力霉素暴露污染对水培叶菜吸收与累积影响研究 通过水培试验,比较了四种消费蔬菜在强力霉素胁迫下的吸收量和富集系数的变化,研究了强力霉素在培养溶液中的去除规律,评价了污染蔬菜的食用安全性及抗生素环境污染的植物修复。结果表明:强力霉素在有蔬菜的培养液中的降解速度明显快于无蔬菜种植的培养液,在空白对照组的培养液中去除了 37.8%,而在绿罗莎、苦苣、绿箭和绿直立四种叶菜的培养液中的去除率超过95%,去除半衰期分别为22.1、1.4、1.5、2.3和2.8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在吸收富集能力上,绿罗莎和苦苣对强力霉素的富集系数(BCF)分别为7.20和4.95,BCF值均大于1,属于超富集品种,符合积累机制,易产生食品安全问题,适用于受到抗生素污染环境的植物修复,而绿箭和绿直立对强力霉素的BCF分别为0.76和0.49,属于低积累植物品种,符合外排机制,可用于修复时的套种。8强力霉素暴露污染对生殖细胞活性和毒性效应研究 以小鼠睾丸间质瘤细胞(mLTC-1)为研究对象,以强力霉素为受试物,研究强力霉素对生殖细胞孕酮合成和分泌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在细胞培养试验中,通过MTT法和Annexin V-FITC/PI法研究不同浓度强力霉素对mLTC-1细胞活力影响,确定受试物的试验浓度;通过对cAMP/PKA通路上性激素结合位点及其各关键控制点刺激,揭示强力霉素对mLTC-1细胞孕酮合成途径影响,并运用2D胶方法,进一步分析强力霉素对mLTC-1细胞蛋白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力霉素浓度高于20μM浓度时能显着降低mLTC-1细胞活力(P<0.05),增加细胞凋亡水平,在10μM浓度时,对细胞活力和凋亡水平无显着影响,但对mLTC-1细胞合成孕酮产生明显抑制作用(P<0.05),该作用与hCG或forskolin刺激mLTC-1中cAMP表达没有显着相关性,与细胞核DNA编码的StAR、P450scc、3w-HSD基因表达关系也不明显,可能在线粒体位点抑制睾酮合成。通过2D胶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强力霉素刺激mLCT-1细胞中HSP60、GRP75、IVD、HCDH蛋白上调,这些蛋白与线粒体应激相关,说明强力霉素通过引起mLCT-1细胞线粒体功能改变来抑制孕酮合成,进而抑制睾酮分泌,具有影响雄性生殖健康的潜力威胁。

杨茂生,董仲生,黄云梅,张洪富,张云芬[3](2014)在《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敏感药物筛选试验》文中研究表明选取贝尼尔(血虫净)、土霉素、盐酸四环素、新砷凡纳明(914)、咪唑苯脲、磺胺间甲氧嘧啶6种药物,进行猪附红细胞体的体内和体外对照治疗,结果 6种药物均有较好的疗效。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治疗药物较多,临床上可以根据当地的流行情况灵活选用,其中盐酸四环素可以作为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首选药物。

齐向涛,许追,齐亚银[4](2014)在《猪附红细胞体感染途径的探讨及临床治疗药物的筛选》文中研究说明为了探讨猪附红细胞体的感染途径和临床常用的几种药物对猪附红细胞体的治疗效果,本试验利用几种常用药物对新疆石河子150团某猪场24头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的仔猪进行临床治疗试验,结果表明,在每组治疗的6头患病猪中,青链霉素治疗组仅有2头痊愈,长效土霉素治疗组有5头痊愈,1头患病猪附红细胞体的感染率为20%,强力霉素治疗组6头均痊愈,贝尼尔治疗组有5头痊愈,1头患病猪附红细胞体的感染率为60%,表明除青链霉素外,其他三种药物治疗效果差异不明显,强力霉素治疗效果略优于长效土霉素和贝尼尔。另外,本试验还采用5种不同感染途径对小鼠进行感染试验,结果表明静脉注射组、伤口感染组、口服组、呼吸道感染组和皮下接种组的感染率分别为94%、91%、90%、78%、23%,表明附红细胞体可通过上述5种途径感染动物。小鼠感染后第30天血液镜检结果表明,附红细胞体感染率降低了70%80%,表明本试验分离的附红细胞体致病性较弱。

杜海霞[5](2009)在《猪和山羊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根据近年来我国猪和山羊等动物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特点,结合大量的临床病例,以集约化养猪场和养羊场为研究基地,对猪和山羊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防治进行了研究和探索。研究发现附红细胞体不仅寄生于血液而且还寄生于肝、脾、心、肺、淋巴结、脑、脊髓、骨髓、粪便、睾丸、附睾、腹水、胆汁、脑脊液、精液、乳汁等组织和分泌物和体液中,而以肝、脾、肺、乳汁中数量最高。附红细胞体在血液中有球形、逗点状、杆状、哑铃形和椭圆形等,而在其他组织的为球形和圆形。血液中和其他组织内的附红细胞体染色结果是一致的。附红细胞体在2%碘酊5-10分钟被杀灭,3-5%甲酚皂溶液中,5分钟被杀死,3-5%石炭酸溶液中4-6小时死亡。在3%苛性钠液中18-24小时,较大附红细胞体被杀死,小球形的仍活泼运动。在0.1%新洁尔灭中,24小时,小球形附红细胞体活泼运动,并出现鳞片状聚集。在附红细胞体流行病学方面,无明显的发病季节,但集约化养殖比散养发病率和感染率显着(p<0.05)增高。山羊病血对健康山羊复制成功,对犬和鸡不能引起感染。隐性感染可通过胎盘直接传染,统计显示新生幼畜发病羔羊为93.9.%(200/213),仔猪74.70%(372/498),交配传播本病,其中母羊感染率为100%(357/357),发病率17.93%(64/357)。猪在污染圈内饲养肥育猪复发率20.95%(22/105),母猪7.78%(7/90),断奶仔猪28.17%(29/110)。注射针头也是传播本病的重要因素。气候突变与不良应激,是本病的诱因。附红细胞体病无明显的特征性症状,无论山羊或猪多以贫血、血液稀薄呈粉红色,皮肤有出血斑点、软瘫以及口唇、眼睑、下颌、四肢等处水肿,有的有神经症状。尸体剖检可见粘膜、皮肤、皮下组织、肌腱苍白,肝胀大、质脆、出血、棕黄色,胆囊充满胆汁,脾肿大质软、周边点状出血,有坏死灶,肾肿大有出血点,膀胱粘膜增厚,肺气肿、水肿,脑组织水肿充血,骨髓萎缩微黄胶冻样,体腔内液体增多。猪肝、脾、肺的组织学检查显示肝细胞浊肿变性,点状出血,有坏死灶和含铁血红素沉积,中央静脉、肝窦、中央胆管扩张,脾纤维增生,红细胞变形,滤泡大大减少,沉积含铁血黄素,肺表现间质性炎症。总之,患病动物表现出以溶血为主的全身组织器官的炎症变化。在防治方面,山羊应用三宇长效,肌注0.2ml/Kg体重.天,连注三天;猪口服四环素(治疗)和混饲(预防),有较好的效果,尤其对防止新生仔畜发病,在母畜产前给药也可获得满意的效果。集约化山羊场对本病的净化除应用药物预防外,更重要的是建立无附红细胞体自繁群进行隔离饲养,并有良好地防疫、卫生、检疫、消毒、污物及粪便处理制度,制定保健计划,建立防疫体系、饲料加工和营销制度,切断传染源。

陈声国[6](2007)在《羊附红细胞体PCR诊断方法的建立和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治疗试验》文中研究说明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寄生于多种动物的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中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关于附红细胞体的分类地位目前仍有争议,传统的分类学方法将附红细胞体列为立克次氏体,但是近年来根据16S rRNA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的结果表明,附红细胞体更接近于支原体(Mycoplasma)。直接镜检是目前临床上诊断该病的主要手段,包括鲜血压片和涂片染色,但该方法假阳性较多见。动物实验也是确诊的手段之一,但所费时间太久。血清学诊断方法包括间接血凝试验(IHA)、补体结合试验(CF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但由于附红细胞体抗体水平的变化没有规律而常出现假阴性的结果。鉴于上述原因,为了建立特异准确的诊断方法,本研究首先进行了羊附红细胞体病的PCR诊断方法的研究。为建立特异、敏感、快速的羊附红细胞体诊断方法,利用原核生物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扩增羊附红细胞体16S rRNA基因序列,并进行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树分析。根据所测得的羊附红细胞体16S rRNA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种特异性引物,建立了羊附红细胞体的PCR诊断方法。特异性试验和敏感性试验表明,此诊断方法只能特异性地扩增羊附红细胞体的16S rRNA基因序列的特异性片段,检测羊附红细胞体最低DNA量为4.5fg。利用该方法对湖北省羊附红细胞体感染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阳性感染率为17.48%,说明羊附红细胞体在湖北省的流行情况比较广泛。为了验证新药二丙酸咪唑苯脲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治疗效果,本试验以PCR检测阳性的断奶仔猪为对象,注射免疫抑制剂诱导发病后进行治疗,试验设二丙酸咪唑苯脲高中低剂量组,血虫净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结果证明二丙酸咪唑苯脲在2.0mg/kg剂量时,对附红细胞体有一定的抑制和杀灭作用,效果最好,优于血虫净。本实验的结果为临床应用二丙酸咪唑苯脲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提供了重要依据。近几年来,国内有关猪病的报道似乎以猪附红细胞体病为多,凡遇到高烧、黄疸、皮肤发红等情况往往都以附红细胞体病定论。在调查和防治工作中血液涂片镜检发现了一种异常现象,血液中存在一种新的疑似病原,有人暂命名为“猪血鞭毛虫病”。该疑似病原体存在于病猪血液中,有多种形态,其中典型的呈纺锤形、两极长有鞭毛。病猪的临床症状类似于猪附红细胞体病。随着病情的发展,常在发生区域流行蔓延,病猪对早期用过的一些治疗药物耐受或产生抗药性,严重影响了一些农村地区养猪业的发展。为此,本试验对该病的病原学、临床表现等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该病的治疗方法,为揭示这一现象提供科学依据。

曹广芝[7](2005)在《猪和山羊附红细胞体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防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根据近年来我国猪和羊等动物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特点,结合大量的临床病例,以集约化养猪场和养羊场为研究基地,对猪和山羊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防治进行了研究和探索。研究发现附红细胞体不仅寄生于血液而且还寄生于肝、脾、心、肺、淋巴结、脑、脊髓、骨髓、粪便、睾丸、附睾、腹水、胆汁、脑脊液、精液、乳汁等组织和分泌物和体液中,而以肝、脾、肺、乳汁中数量最高。附红细胞体在血液中有球形、逗点状、杆状、哑铃形和椭圆形等,而在其他组织的为球形和圆形。血液中和其他组织内的附红细胞体染色结果是一致的。附红细胞体在2%碘酊5-10分钟被杀灭,3-5%甲酚皂溶液中,5分钟被杀死,3-5%石炭酸溶液中4-6小时死亡。在3%苛性钠液中18-24小时,较大附红细胞体被杀死,小球形的仍活泼运动。在0.1%新洁尔灭中,24小时,小球形附红细胞体活泼运动,并出现鳞片状聚集。在附红细胞体流行病学方面,无明显的发病季节,但集约化养殖比散养发病率和感染率显着(p<0.05)增高。山羊病血对健康山羊复制成功,对犬和鸡不能引起感染。隐性感染可通过胎盘直接传染,统计显示新生幼畜发病羔羊为93.9.%(200/213),仔猪74.70%(372/498),交配传播本病,其中母羊感染率为100%(357/357),发病率17.93%(64/357)。猪在污染圈内饲养肥育猪复发率20.95%(22/105),母猪7.78%(7/90),断奶仔猪28.17%(29/110)。注射针头也是传播本病的重要因素。气候突变与不良应激,是本病的诱因。附红细胞体病无明显的特征性症状,无论山羊或猪多以贫血、血液稀薄呈粉红色,皮肤有出血斑点、软瘫以及口唇、眼睑、下颌、四肢等处水肿,有的有神经症状。尸体剖检可见粘膜、皮肤、皮下组织、肌腱苍白,肝胀大、质脆、出血、棕黄色,胆囊充满胆汁,脾肿大质软、周边点状出血,有坏死灶,肾肿大有出血点,膀胱粘膜增厚,肺气肿、水肿,脑组织水肿充血,骨髓萎缩微黄胶冻样,体腔内液体增多。猪肝、脾、肺的组织学检查显示肝细胞浊肿变性,点状出血,有坏死灶和含铁血红素沉积,中央静脉、肝窦、中央胆管扩张,脾纤维增生,红细胞变形,滤泡大大减少,沉积含铁血黄素,肺表现间质性炎症。总之,患病动物表现出以溶血为主的全身组织器官的炎症变化。在防治方面,山羊应用三宇长效,肌注0.2ml/Kg体重.天,连注三天;猪口服四环素(治疗)和混饲(预防),有较好的效果,尤其对防止新生仔畜发病,在母畜产前给药也可获得满意的效果。集约化山羊场对本病的净化除应用药物预防外,更重要的是建立无附红细胞体自繁群进行隔离饲养,并有良好地防疫、卫生、检疫、消毒、污物及粪

贾杏林[8](2005)在《猪附红细胞体分子诊断与致病机理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重点对猪附红细胞体的分子诊断、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病原因、动物模型及新的传播途径和发病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猪附红细胞体的分子诊断研究:参照国外分子生物学诊断E.suis的文献合成引物,从患病猪和临床健康猪的血液中提取病原DNA,进行PCR扩增,扩增出781bp的片段,该片段经过克隆、双酶切鉴定和测序及序列比较,与国外E.suis同源性为99.4%,与Gene bank中其它已知序列无同源性,用同样的条件从巴氏杆菌、大肠杆菌、链球菌、羊鞭虫、牛巴贝斯焦虫、弓形体、沙门氏菌、猪伪狂犬病毒、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基因组及SPF猪血中未扩增出相同的序列。进一步对山东省3个有猪附红细胞体病临床症状的患病猪场和5个临床健康猪场各取5份猪血进行了血涂片染色镜检和PCR诊断,结果吻合,该试验从分子生物学水平表明我国存在着E.suis,与国外报道为同一病原,且在山东省的存在非常普遍。 2.猪附红细胞体解离诊断方法的研究:加入解离液(EPJL-1)前,血涂片用姬姆萨染色后置400倍光镜下观察,被猪附红细胞体寄生的红细胞变形,E.suis在红细胞周围染成紫红色小点。加入解离液(EPJL-1)后作用0.5-1min,红细胞恢复原来的形态,周围看不到紫红色小点。用该方法检测了10份PCR和涂片镜检阳性血清和一份阴性血清,结果符合。 3.猪附红细胞体病动物模型及新的传播途径的研究:豚鼠分为对照、攻毒组、隔离组和接触组4组,每组各4只。小白鼠分为对照、攻毒组、隔离组和接触组4组,每组各6只。攻毒后观察发病情况,结果攻毒组豚鼠、隔离组豚鼠和接触组豚鼠发病死亡,诊断为E.suis致病,对照组豚鼠和小白鼠均正常。初步表明豚鼠可作为该病的动物模型,初步认为空气和接触可以传播该病。 4.猪附红细胞体病病理学研究:取猪附红细胞体病患病猪和感染发病死亡豚鼠的心、肝、脾、肺、肾、胃、肠固定,制作病理切片,H.E染色,显微镜观察心、肝、脾、肺、肾出现出血和溶血性变化,胃、肠出现水肿和细胞坏死。 5.猪附红细胞体病典型病例的疗程观察及血液学研究:猪附红细胞体病病猪出现高热、红皮等前期症状,白细胞增多;中后期皮肤发白,腹下和四肢皮肤发绀,白细胞减少,出现溶血性贫血,有急性死亡的情况,病程约10天左右,热型为稽留热。 6.猪附红细胞体病发病原因初探:通过研究表明猪附红细胞体是一种典型的条件致病性微生物,低温、去势、不合格的疫苗注射和长途运输都可诱发猪附红细胞体携带猪发生该病。并在冬天进行了塑料大棚保温防制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探索,效果较好。该研究初步解释了我国近几年猪附红细胞体病爆发及冬天无血源性传播媒介但发生该病的原因。 7.猪附红细胞体引起淋巴细胞凋亡的研究:取猪附红细胞体病自然发病猪14头及临床健康猪5头猪血,分离淋巴细胞,提取淋巴细胞D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发病猪血淋巴细胞出现细胞凋亡特异性的DNA Ladder,而临床健康猪淋巴细胞未出现DNA Ladder;同时淋巴细胞用乙醇固定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病猪淋巴细胞出现细胞凋亡峰,而临床健康猪淋巴细胞未出现细胞凋亡峰,初步表明该病原可以引起发病猪淋巴细胞出现细胞凋亡。提出E.suis病原引起淋巴细胞凋亡导致免疫抑制的假说。

任曙光,赵长亮,秦建华[9](2004)在《四种药物对规模化猪场自然感染附红细胞体病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为了解京鑫养猪场附红细胞体的感染情况,并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于2003年6月份对全场猪只附红细胞体感染情况做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本场猪群附红细胞体感染率达90%以上,为此,选自然感染附红细胞体的断奶仔猪60头,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头,分别用血虫净0.25ml/kg,金光1号0.2ml/kg,复方914A0.3ml/kg,附红弓清0.3ml/kg,肌肉注射;阿散酸拌料200g/t。结果显示治疗附红细胞体病最有效的药物是复方914A,其次是血虫净。

曹华[10](2014)在《山西长治地区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分子诊断》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山西省长治地区猪附红细胞体病流行状况的调查,了解该病在本地区的流行情况,并对其进行实验室诊断,确定感染率,为该病的防治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对长治地区11县市的部分规模化猪场和散养户猪附红体病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进行跟踪,详细记录,运用鲜血压片法、姬姆萨染色法、瑞氏染色法技术,对附红细胞体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建立该病原的PCR诊断方法。结果:1.在所有调查的地区中,武乡县的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感染率最高,达到80%,沁县和平顺县的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感染率最低,为68%;该病在夏秋季节的感染率较高,可达到70%以上,冬季感染率最低;散养户的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感染率较规模猪场的感染率高。公猪和母猪对附红细胞体病的感染率基本一致;断奶仔猪的附红细胞体痔感染率很高,而哺乳仔猪的感染率最低。2.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病猪往往突然发病,精神不振,四肢无力,食欲减退,体温升高,皮肤潮红或苍白,可视粘膜苍白或黄染,消瘦,贫血。剖检患病的猪可见贫血和黄疸,表现为可视黏膜黄染或苍白,血液稀薄如水,凝固不良,皮下脂肪黄染,肌肉苍白、水肿。心肌松弛,心包积水,内有淡红色液体,心冠脂肪黄染;肝脏肿大,质脆,呈土黄色并伴有出血点,胆囊充满胆汁;脾脏肿大变软,边缘有出血点,全身淋巴结肿大;肺水肿无弹性,有出血点;肾脏肿大,色淡,有灰白色或黄白色坏死灶;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出血。3.镜检观察:鲜血压片镜检可以在光镜下看到被感染的红细胞失去立体形态,边缘不规则,有一定的折光性,数量不等;姬姆萨染色镜检,正常的红细胞结构完整,表面无小体附着,阳性病例染色后可见在红细胞表面附着大小不等的淡紫色颗粒,微调时,有折光性,红细胞边缘不光滑;瑞氏染色镜检可见正常的红细胞形态完整,边缘光滑,表面无附着小体,阳性的可见红细胞和附红细胞体都被染成深蓝紫色,附红细胞体比红细胞着色深,附着于红细胞表面,数量不等。4.PCR产物检测结果显示:被检测样本出现目的条带,且大小约为782bp,与预期扩增片段大小符合。结论:1.初步了解了长治市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情况,其中武乡县该病的感染率最高,沁县和平顺县感染率最低;该病夏秋季较冬春季感染率高,散养户较规模户感染率高。2.建立了猪附红细胞体病感染的PCR检测方法,该法可有效避免假阳性的发生。3.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感染主要以隐性感染为主,在平时的饲养管理中要加强饲养管理,防止该病的发生。

二、四种药物对规模化猪场自然感染附红细胞体病的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四种药物对规模化猪场自然感染附红细胞体病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磷酸替米考星的体内外药效学、一般药理学及其对靶动物猪的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部分缩写的中英文对照
引言
第一章 磷酸替米考星与猪支原体肺炎
    1 替米考星研究进展
        1.1 替米考星的概况
        1.2 替米考星的抑菌效果及其相关机理
        1.3 替米考星的安全药理学研究
        1.4 替米考星的药效学研究与临床应用
        1.5 替米考星的不良反应与缺陷
    2 磷酸替米考星研究进展
        2.1 磷酸替米考星的概况
        2.2 磷酸替米考星作用机理
        2.3 磷酸替米考星的毒性与毒理学研究
        2.4 磷酸替米考星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2.5 磷酸替米考星药效学研究
    3 猪支原体肺炎研究进展
        3.1 支原体概况
        3.2 猪支原体病
        3.3 猪支原体肺炎
        3.4 猪肺炎支原体
        3.5 猪肺炎支原体致病机理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磷酸替米考星对畜禽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药品及药液的配制
        1.2 受试菌株
        1.3 细菌培养基
        1.4 菌液制备
        1.5 最小抑菌浓度检测
        1.6 结果判定
    2 结果
        2.1 磷酸替米考星等受试药物对支原体的体外抑菌试验结果
        2.2 磷酸替米考星等受试药物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体外抑菌试验结果
        2.3 磷酸替米考星等受试药物对革兰氏阴性菌的体外抑菌试验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对人工感染猪肺炎支原体病的治疗剂量筛选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动物
        1.3 试验分组
        1.4 菌种及培养基
        1.5 人工感染试验动物
        1.6 临床观察及药物治疗
        1.7 疗效评价指标
        1.8 数据的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猪肺炎支原体病人工感染模型建立
        2.2 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对人工诱发猪肺炎支原体病的治疗效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治疗人工感染猪肺炎支原体病的Ⅱ期临床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动物
        1.3 试验分组
        1.4 接种菌液
        1.5 试验动物的人工感染
        1.6 临床观察及药物治疗
        1.7 疗效评价指标
        1.8 数据的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猪肺炎支原体病人工感染模型建立
        2.2 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对人工感染猪肺炎支原体病的治疗效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对肺炎支原体自然感染猪的Ⅲ期临床试验
    1 材料方法
        1.1 药品
        1.2 试验动物
        1.3 仔猪呼吸道感染猪肺炎支原体的确诊
        1.4 试验方法
        1.5 疗效评价指标
        1.6 数据的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各试验组受试仔猪在试验期内的死亡情况
        2.2 各试验组受试仔猪的死亡率、治愈率、有效率
        2.3 各试验组受试仔猪的相对增重率
        2.4 各试验组受试猪肺脏病变评分比较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的安全药理学研究
    1 试验材料
        1.1 药物与试剂
        1.2 受试动物
        1.3 试验仪器
    2 试验方法
        2.1 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对犬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的作用
        2.2 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对小鼠神经系统的影响
        2.3 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对大鼠消化系统的影响
        2.4 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对大鼠泌尿系统的影响
    3 结果
        3.1 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对犬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的作用
        3.2 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对小鼠神经系统的影响
        3.3 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对大鼠消化系统的影响
        3.4 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对大鼠泌尿系统的影响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七章 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对靶动物猪的安全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分组及处理
        1.3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1.4 试验项目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猪的临床表现
        2.2 血液常规分析
        2.3 血凝指标分析
        2.4 血清生化指标分析
        2.5 尿常规分析
        2.6 增重及料重比
        2.7 组织病理学检查
    3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创新点
致谢

(2)兽药强力霉素(Doxycycline)的环境污染及安全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部分缩写的中英文对照
引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1 兽药抗生素的使用
    2 兽药在动物产品中的管理
        2.1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对动物产品中兽药抗生素的管理
        2.2 欧盟对动物产品中兽药抗生素的管理
        2.3 美国和日本等国对动物产品中兽药抗生素的管理
        2.4 我国对动物产品中兽药抗生素的管理
    3 兽药抗生素在动物排泄物中的残留和管理
        3.1 饲用抗生素的排泄和在畜禽排泄物中的残留
        3.2 环境中抗生素药物的种类及来源
        3.3 畜禽排泄物中兽药的管理
    4 兽药抗生素的环境暴露和环境行为
        4.1 药物在环境中的吸附和迁移
        4.2 药物在环境中的降解
        4.3 影响畜禽排泄物中兽药降解的因素
        4.4 环境中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5 兽药抗生素环境降解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5.1 药物对环境生态系统的影响
        5.2 药物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5.3 药物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5.4 药物对土壤过程的影响
        5.5 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5.6 诱发和传播药物耐药菌
    6 我国兽药的安全评价体系
        6.1 我国兽药的临床安全评价
        6.2 我国兽药的环境安全评价
        6.3 我国兽药的安全评价体系展望
    7 强力霉素研究进展概述
        7.1 强力霉素的理化性质
        7.2 强力霉素的抗菌谱和抑菌机理
        7.3 强力霉素的体内吸收代谢
        7.4 强力霉素的应用
        7.5 强力霉素的残留与环境污染
        7.6 强力霉素的毒性效应
        7.7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篇 试验研究
    第一章 养殖场及产地环境土壤中典型兽药污染特征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和仪器
        1.2 样品采集
        1.3 样品处理和测定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养殖场种植区土壤中兽药残留污染
        2.2 养殖场种植区土壤中典型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污染的长期监测
        2.3 养殖场和基地土壤中典型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的差异
        2.4 施用不同动物品种粪肥对养殖场土壤中典型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章 养殖场畜禽粪便与污水中强力霉素、四环素、土霉素和金霉素的污染特征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和仪器
        1.2 样品采集
        1.3 样品处理和测定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畜禽粪便中强力霉素残留
        2.2 养殖场污水中强力霉素残留
        2.3 不同动物品种对强力霉素残留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强力霉素残留检测方法建立
        试验一 养殖污水中强力霉素残留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药品与试剂
        1.2 主要仪器
        1.3 试验方法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标准曲线和线性范围
        2.2 色谱图和保留时间
        2.3 样品添加回收率和检测限
        2.4 方法应用
        3 讨论
        3.1 流动相的优化
        3.2 处理条件的优化
        3.3 净化条件的优化
        4 小结
        试验二 粪便和叶菜中强力霉素残留的固相萃取液质联用检测方法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药品与试剂
        1.2 主要仪器
        1.3 试验方法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方法的线性关系
        2.2 质谱图和保留时间
        2.3 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和检测限
        2.4 方法应用
        3 讨论
        3.1 色谱分析条件优化
        3.2 质谱分析条件优化
        3.3 样品前处理条件优化
        4 小结
    第四章 强力霉素在鸡粪中降解动态和影响因素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粪便
        1.2 试剂与仪器
        1.3 试验方法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强力霉素在鸡粪中的降解动态研究
        2.2 光照和微生物活动对鸡粪中强力霉素降解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五章 强力霉素在鸡粪上的吸附特征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和仪器
        1.2 试验方法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鸡粪中强力霉素的吸附动力曲线
        2.2 鸡粪中强力霉素吸附等温曲线
        2.3 鸡粪中强力霉素的解吸附等温曲线
        2.4 pH和离子对强力霉素在鸡粪中解吸行为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六章 水培叶菜对强力霉素的吸收与累积特征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蔬菜
        1.2 试剂与仪器
        1.3 试验方法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培叶菜对强力霉素吸收转移
        2.2 不同处理时间下培养液中强力霉素浓度的变化
        2.3 水培叶菜对强力霉素富集系数
        3 讨论
        4 小结
    第七章 强力霉素暴露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活力和毒性效应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和仪器
        1.2 测定指标和方法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强力霉素对mLTC-1细胞活力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2.2 强力霉素对mLTC-1细胞黄体酮产生通路的影响
        2.3 强力霉素对MLTC-1细胞中StAR、P450scc、3β-HSD基因表达的影响
        2.4 强力霉素对mLTC-1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2.5 强力霉素对mLTC-1细胞中上调蛋白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研究创新点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3)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敏感药物筛选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试验结果
    2.2 附红细胞体感染率检测结果
    2.3 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3 分析与讨论
4 结论

(4)猪附红细胞体感染途径的探讨及临床治疗药物的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血液推片观察
        1.2.2 药物治疗试验
        1.2.3 小鼠感染猪附红细胞体试验
        1.2.3. 1 细胞液的制备
        1.2.3. 2 感染试验
2 结果
    2.1 感染附红细胞体猪临床症状
    2.2 血液推片镜检结果
    2.3 药物治疗试验结果
    2.4 小鼠感染猪附红细胞体试验结果
3 分析与讨论
    3.1 治疗附红细胞体感染的4种药物的疗效对比
    3.2 附红细胞体的感染途径
4 综合防治措施

(5)猪和山羊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猪和山羊附红细胞体病流行病学调查
    1 材料和方法
        1.1 仪器、设备
        1.2 试剂和药品
        1.3 调查动物
        1.4 附红细胞体形态观察
        1.5 抵抗力
        1.6 附红细胞体在动物体内的分布
        1.7 附红细胞体病的传播媒介、易感方式、传播途径的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附红细胞体形态特征
        2.2 附红细胞体对化学药品的抵抗力
        2.3 附红细胞体在组织中的分布
        2.4 不同月份猪和山羊附红细胞体感染的情况
        2.5 感染途径
        2.6 气候条件和不良应激对附红细胞体感染发病的影响
        2.7 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
    3 结论与讨论
        3.1 流行病学调查
        3.2 病理分析
        3.3 附红细胞体的分类
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物
        1.2 试验设计一
        1.3 血液化验方法和判断标准
        1.4 消毒
        1.5 建立无附红细胞体病感染山羊繁殖群
        1.6 实验设计二
        1.6.1 几种常见药物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治疗试验
        1.6.2 四环素不同给药途径的防治试验
    2 结果
        2.1 集约化波尔山羊场附红细胞体的防治与净化
        2.2 养猪场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与净化
    3 结论
    4 讨论
附图
主要参考文献
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目录及章节

(6)羊附红细胞体PCR诊断方法的建立和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治疗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附红细胞体的起源
    1.2 病原学研究
    1.3 流行病学研究
    1.4 致病性
    1.5 临床症状
    1.6 分子生物学研究
    1.7 诊断技术研究
        1.7.1 显微镜检
        1.7.2 血清学诊断
        1.7.3 分子生物学诊断
        1.7.4 试验动物的接种
    1.8 预防和治疗
第二章 羊附红细胞体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2 材料和方法
        2.2.1 病原采集
        2.2.2 质粒和菌株
        2.2.3 试剂和仪器
        2.2.4 主要试剂与溶液的配制
        2.2.5 羊附红细胞体16S rRNA gene序列的克隆和进化分析
        2.2.5.1 模板的提取
        2.2.5.2 引物设计
        2.2 5.3 扩增体系及反应条件
        2.2 5.4 PCR产物的回收与纯化
        2.2.5.5 PCR产物的克隆、鉴定及序列测定
        2.2.5.6 序列同源性的比较和系统进化分析
        2.2.6 显微镜检测方法
        2.2.6.1 鲜血压片观察
        2.2.6.2 姬姆萨染色
        2.2.6.3 吖啶橙染色
        2.2.7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2.2.7.1 特异性引物的设计
        2.2.7.2 特异性引物扩增体系及反应条件
        2.2 7.3 PCR反应条件的优化
        2.2.7.4 PCR的特异性试验
        2.2.7.5 PCR的敏感性试验
        2.2.8 PCR诊断方法的临床应用
    2.3 结果
        2.3.1 通用引物PCR扩增结果
        2.3.2 羊附红细胞体16S rRNA基因质粒的构建和鉴定
        2.3.3 通用引物PCR产物测序结果
        2.3.4 系统进化树的建立和分析结果
        2.3.5 羊附红细胞体的显微检查
        2.3.5.1 鲜血压片红细胞形态的观察
        2.3.5.2 姬姆萨染色结果的观察
        2.3.5.3 吖啶橙染色结果的观察
        2.3.6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2.3.6.1 特异性引物PCR扩增结果
        2.3.6.2 双酶切鉴定结果
        2.3.6.3 特异引物PCR产物测序结果
        2.3.6.4 最佳复性温度的确定
        2.3.6.5 最佳Mg~(2+)浓度的筛选结果
        2.3.6.6 特异性试验结果
        2.3.6.7 敏感性试验
        2.3.7 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
    2.4 讨论
        2.4.1 通用引物扩增以及质粒的鉴定
        2.4.2 附红细胞体的种类及分类
        2.4.3 显微镜检查方法
        2.4.4 羊附红细胞体PCR的敏感性
        2.4.5 PCR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
第三章 二丙酸咪唑苯脲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疗效研究
    3.1 研究目的和意义
    3.2 材料和方法
        3.2.1 试剂和仪器
        3.2.2 实验动物
        3.2.2.1 实验动物的选择
        3.2.2.2 实验动物的分组和饲养管理
        3.2.3 试验方案
        3.2.3.1 附红细胞体病的诱发
        3.2.3.2 治疗方案
        3.2.4 指标检测
        3.2.4.1 附红细胞体消长情况
        3.2.4.2 临床症状的观察
        3.2.4.3 相对增重率
        3.2.4.4 血液生理生化指标
        3.2.5 数据处理
    3.3 结果
        3.3.1 附红细胞体病的诱发结果
        3.3.2 药物治疗结果
        3.3.2.1 临床症状的变化
        3.3.2.2 附红细胞体的消长情况
        3.3.2.3 PCR检测结果
        3.3.2.4 增重结果
        3.3.3 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3.3.3.1 各组血糖(GLU)浓度变化
        3.3.3.2 各组谷草转氨酶(AST/GOT)和谷丙转氨酶(ALT/GPT)变化
        3.3.3.3 各组总胆红素(TBI)变化
        3.3.3.4 各组尿素氮(BUN)变化
        3.3.3.5 各组红细胞压积(MCV)和血红蛋白浓度(HGB)变化
    3.4 讨论
        3.4.1 猪附红细胞体急性感染的诱导
        3.4.2 二丙酸咪唑苯脲的治疗效果
        3.4.3 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3.4.4 预防和管理
第四章 猪疑似鞭毛虫病的探索
    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4.2 材料和方法
        4.2.1 仪器
        4.2.2 主要试剂与溶液的配制
        4.2.3 实验动物
        4.2.2.1 实验动物的挑选
        4.2.2.2 实验动物的分组
        4.2.4 显微镜观察方法
        4.2.4.1 姬姆萨染色
        4.2.5.2 吖啶橙染色
        4.2.5 试验方案
        4.2.5.1 病原学试验方案
        4.2.5.2 药物治疗试验方案
        4.2.5.3 电镜观察
        4.2.6 数据处理
    4.3 结果
        4.3.1 姬姆萨染色显微镜检查
        4.3.2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
        4.3.3 病原学试验结果
        4.3.4 药物治疗试验结果
        4.3.5 阳性猪剖检病变
    4.4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缩略词表
致谢

(7)猪和山羊附红细胞体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防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猪和山羊附红细胞体病流行病学调查
    1.材料和方法
        1.1 仪器、设备
        1.2 试剂和药品
        1.3 动物
        1.4 附红细胞体形态观察
        1.5 附红细胞体抵抗力
        1.6 附红细胞体在动物体内的分布
        1.7 附红细胞体病的传播媒介、易感方式、传播途径的调查
        1.7.1 调查时间和范围
        1.7.2 发病季节调查
        1.7.3 传播途径的观察
        1.7.4 病原的确定
    2 结果
        2.1 附红细胞体形态特征
        2.2 附红细胞体对化学药品的抵抗力
        2.3 附红细胞体在组织中的分布
        2.4 不同月份猪和山羊附红细胞体感染的情况
        2.4.1 山羊不同月份感染附红细胞体的情况
        2.4.2 猪不同月份感染附红细胞体的情况
        2.5 感染途径
        2.5.1 人工感染
        2.5.2 猪和羊附红细胞体交叉感染
        2.5.3 垂直传播途径调查。
        2.6 气候条件和不良应激对附红细胞体感染发病的影响
        2.6.1 气候和应激对山羊附红细胞体病发病的影响
        2.6.2 气候和应激对猪感染发病的影响
        2.7 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
        2.7.1 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表现
        2.7.2 尸体剖检变化
    3.讨论
        3.1 附红细胞体的分类
        3.2.病理组织学变化
        3.3.发病机理的分析
附红细胞体病的防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物
        1.2 试验设计
        1.2.1 治疗实验
        1.2.2 对新生羔羊的预防实验
        1.2.3 三宇长效预防附红细胞体病
        1.2.4 对非繁殖成年羊的预防实验
        1.3 血液化验方法和判断标准
        1.3.1 耳静脉血染色检查
        1.3.2 血液非染色检查
        1.3.3 判断标准
        1.4 消毒措施
        1.5 建立无山羊附红细胞体病感染繁殖群
    2.结果
        2.1 集约化波尔山羊场附红细胞体的防治与净化
        2.1.1 药物治疗试验结果
        2.1.2 三宇长效对新生羔羊附红细胞体病的预防效果。
        2.1.3 三宇长效用药间隔时间对预防山羊附红细胞体病的影响
        2.1.4 三宇长效对非繁殖成年羊附红细胞体病的预防效果
        2.1.5 自繁羊群附红细胞病的感染情况
        2.1.6 净化集约化种羊场附红细胞体病和建立无附红细胞体病群的措施。
        2.2 养猪场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与净化
        2.2.1 几种常见药物疗效的观察
        2.2.2 四环素不同给药途径的防治效果
        2.2.3 净化猪场附红细胞体的措施
    3 讨论
结论
附图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目录及章节

(8)猪附红细胞体分子诊断与致病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释义
立题分析和实验内容的设计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附红细胞体病的起源与发现
    2.附红细胞体病的分布和危害
    3.附红细胞体的分类和培养特性
    4.附红细胞体的传播途径及病因学
    5.猪附红细胞体的分子生物学和分子诊断
    6.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症状
    7.猪附红细胞体病引起的病理变化
    8.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致病机理
    9.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方法
    10.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
第二章 猪附红细胞体形态学诊断方法的研究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2.1 涂片染色镜检诊断方法
        2.2 直接血液压片镜检
        2.3 病原快速解离诊断方法的研究
    3.实验结果
        3.1 解离后红细胞变化
        3.2 平行试验
    4.讨论
第三章 猪附红细胞体分子诊断的研究
    1.实验材料
        1.1 实验猪血
        1.2 对照细菌
        1.3 菌种与质粒
        1.4 试剂
        1.5 试验用溶液及其配制
        1.6 主要仪器设备
    2.实验方法
        2.1 猪附红细胞体DNA的制备
        2.2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2.3 PCR反应
        2.4 PCR产物的纯化
        2.5 PCR产物的回收
        2.6 PE-DNA与pUC18-T载体的重组连接
        2.7 重组连接后质粒DNA的转化
        2.8 克隆的筛选
        2.9 质粒DNA的小量制备-碱裂解法
        2.10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2.11 阳性质粒的PCR鉴定
    3.序列测定及分析
        3.1 序列测定
        3.2 序列分析
    4.实验结果
        4.1 猪附红细胞体诊断序列的扩增
        4.2 猪附红细胞体诊断序列的克隆及重组质粒的鉴定
        4.3 猪附红细胞体诊断序列的测序分析及分子诊断方法的特异性
        4.4 PCR诊断方法与血液涂片染色结果比较
    5.分析与讨论
    6.小结
第四章 猪附红细胞体病病因学研究
    1.低温诱发猪附红细胞体病临床病例的研究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试验结果
        1.4 结论
        1.5 讨论
    2.长途运输诱发猪附红细胞体病典型病例的疗程观察及血液学研究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试验结果
        2.4 结论
        2.5 讨论
    3.去势诱发猪附红细胞体病临床病例的研究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试验结果
        3.4 结论
        3.5 分析与讨论
    4.疫苗注射诱发猪附红细胞体病临床病例的研究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3 实验结果
        4.4 分析与讨论
第五章 猪附红细胞体病动物模型及传播途经的研究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2.1 实验前准备
        2.2 实验设计
        2.3 攻毒
        2.4 豚鼠体温测定
        2.5 称重
        2.6 临床观察记录
        2.7 血清学检测
        2.8 病理变化研究
    3.实验结果
        3.1 各组豚鼠体重平均值变化
        3.2 豚鼠临床记录
        3.3 剖检变化及病理变化研究
        3.4 各组豚鼠体温变化
        3.5 豚鼠的存活和死亡情况
        3.6 小白鼠的存活和死亡率情况
        3.7 各组豚鼠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3.8 豚鼠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的检测
        3.9 细菌培养结果
        3.10 病料滤液接种细胞培养结果
        3.11 几种主要病原的PCR诊断结果
    4.分析与讨论
    5.初步结论
第六章 猪附红细胞体病病理学研究
    6.1 实验材料和仪器
    6.2 病理组织切片的制作方法
    6.3 实验结果
        6.3.1 猪附红细胞体患病猪病理组织切片观察
        6.3.2 感染豚鼠病理组织学观察
        6.3.3 发病猪病理解剖学变化
        6.3.4 感染豚鼠病理解剖学观察
    6.4 分析与讨论
第七章 猪附红细胞体引起淋巴细胞凋亡的研究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试验结果
    4.分析与假说
本研究的小结与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作者简介

(10)山西长治地区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分子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前言
    1 病原特性
    2 流行病学
    3 临床症状
    4 病理变化
    5 诊断
        5.1 直接镜检
        5.2 电镜观察
        5.3 补体结合试验(CFT)
        5.4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5.5 间接血凝试验(IHA)
        5.6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5.7 分子生物学技术
    6 防治现状
    7 展望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病料的采集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溶液的配制
        1.4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2.2 样采集方法
        2.3 实验室镜检法
        2.4 分子生物学检测
结果与分析
    1 长治地区猪附红细胞体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1.1 不同地区猪附红细胞体病感染率情况
        1.2 不同季节猪附红细胞体病感染率情况
        1.3 不同规模猪场猪附红细胞体病感染率情况
        1.4 不同性别猪附红细胞体病感染率情况
        1.5 不同饲养阶段猪附红细胞体病感染率情况
        1.6 临床症状
        1.7 病理变化
    2 实验室检查结果
        2.1 鲜血压片镜检
        2.2 姬姆萨染色镜检
        2.3 瑞氏染色镜检
        2.4 PCR产物检测结果
讨论
    1 长治地区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状况分析
    2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分析
    3 猪附红细胞体病实验室检测比较
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致谢

四、四种药物对规模化猪场自然感染附红细胞体病的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磷酸替米考星的体内外药效学、一般药理学及其对靶动物猪的安全性研究[D]. 吴宁.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7)
  • [2]兽药强力霉素(Doxycycline)的环境污染及安全性评价研究[D]. 魏瑞成. 南京农业大学, 2017(07)
  • [3]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敏感药物筛选试验[J]. 杨茂生,董仲生,黄云梅,张洪富,张云芬. 养殖与饲料, 2014(12)
  • [4]猪附红细胞体感染途径的探讨及临床治疗药物的筛选[J]. 齐向涛,许追,齐亚银. 中国猪业, 2014(04)
  • [5]猪和山羊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的研究[D]. 杜海霞. 河南农业大学, 2009(06)
  • [6]羊附红细胞体PCR诊断方法的建立和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治疗试验[D]. 陈声国. 华中农业大学, 2007(04)
  • [7]猪和山羊附红细胞体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防制研究[D]. 曹广芝. 华中农业大学, 2005(02)
  • [8]猪附红细胞体分子诊断与致病机理的研究[D]. 贾杏林.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5)
  • [9]四种药物对规模化猪场自然感染附红细胞体病的疗效观察[J]. 任曙光,赵长亮,秦建华. 河北畜牧兽医, 2004(12)
  • [10]山西长治地区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分子诊断[D]. 曹华. 山西农业大学, 2014(03)

标签:;  ;  ;  ;  ;  

4种药物对规模化养猪场自然感染附红细胞体病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