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交换-磁电解复合法处理氰化提金废水的初步研究

离子交换-磁电解复合法处理氰化提金废水的初步研究

一、离子交换—磁电解复合法处理氰化提金污水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王璐平[1](2021)在《炭质吸附剂吸附煤热解废水有机物机理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低阶煤分质梯级利用是煤化工的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河南龙成集团开发了低阶煤旋转床低温干馏分质利用技术,并在河北曹妃甸建设年处理1000万吨的低阶煤的工业示范项目,但装置投产后出现了热解废水难处理的问题,虽然先后试验了膜分离、混凝沉淀、高级氧化等方法,均未完全解决问题。本文以此废水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吸附法对其处理的相关基础及应用研究。本文研究了四种炭质吸附剂和煤热解水的基本特征,探究了四种吸附剂对煤热解水中有机物的吸附规律。通过SEM、BET、FT-IR、EDS、XPS等表征方法,研究了吸附剂表面理化性质对煤热解废水吸附差异相关性,得到了吸附剂具有相似的表面元素组成和碳元素的结合形式,但比表面积、平均孔径、工业分析等参数差异性明显。通过序批式实验,研究了投加量、吸附时间、pH值、初始浓度等因素对煤热解水吸附的影响,得到了在一定范围内,吸附剂的投加量越大、吸附时间越长、pH越小、初始浓度越大水样中COD的去除效果越好的结论。本文探究了不同炭质吸附剂对煤热解废水中不同组分的吸附性能特征。通过分析GC-MS、UV254、电导率、TDS以及盐度等指标,发现废水中共有苯和苯的衍生物、大分子酸、含氮杂环化合物、长链烃类以及其他五类142种组分,苯和苯的衍生物占比最多,达82.9%。四种炭质吸附剂对苯和苯的衍生物有较好的吸附作用,去除率均在78%以上,对含氮杂环化合物吸附作用略差,最高仅在47%左右,对大分子酸类和无机离子几乎没有吸附作用。商用活性炭和褐煤粉焦去除长链烃类的效果远高于不定形活性焦。褐煤粉焦去除不饱和芳香类化合物效果不佳,去除率仅为8.5%。结合实验数据,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吸附剂对有机物的吸附动力学与热力学过程,发现四种吸附剂对污染物的吸附动力学行为均可以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进行描述,且吸附速率由颗粒内扩散过程和液膜扩散过程共同控制。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可以更好地描述有机物在吸附剂上的吸附行为,证明吸附过程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吸附过程中热力学函数ΔGo、ΔSo及ΔHo均为负值,证明该过程是自发、放热、熵减的过程,且以物理吸附为主。

汪文霞[2](2019)在《电沉积处理中高浓度铅铜废水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电沉积做为电化学方法之一,在处理重金属废水中应用广泛。本实验针对中高浓度铅铜废水进行电沉积实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所述:对于中高浓度铅离子模拟废水进行电沉积实验,其中铅离子浓度为300mg/L,其最优电解条件为:最优磁力搅拌强度为400r/s,最优电极材料为石墨电极,最优极板间距为1cm,最优槽电压为4V,最优初始pH值为3、最优电解时间为6个小时。铅离子达到完全析出,剩余铅离子浓度为0.4492mg/L,去除率为99.85%,反应速率常数为0.0164min-1,其去除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对于中高浓度铅铜模拟废水进行电沉积实验,其中铅离子浓度为300mg/L,铜离子浓度为150mg/L,在磁力搅拌强度为400r/s,采用石墨电极,极板间距为1cm,探究得到最优电解条件为:最优槽电压为4V,最优初始pH值为3、最优电解质硝酸钾投加量为0.05g/L,电解时间控制在8个小时。铅铜离子达到完全析出,剩余铅离子浓度为3.011mg/L,去除率为99.00%,反应速率常数为0.0096min-1,去除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剩余铜离子浓度为4.443mg/L,去除率为97.04%,反应速率常数为0.0071min-1,去除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与模拟废水中只含有铅离子相比,铜离子的存在,使得铅离子去除率下降,电解达到完全析出的时间延长,存在竞争关系。在对模拟废水电解得到的最优电解条件下,对中高浓度铅铜实际工业废水进行电沉积实验,发现由于实际废水中的成分复杂,电解效果较前面的实验结果有所下降。故对槽电压、电解时间进行调整,在槽电压为5V、电解时间为11个小时,去除效果和模拟废水结果相同。对于电沉积处理后的低浓度铅铜模拟废水,进行混凝沉淀实验,采用硫化钠为沉淀剂、PFS为混凝剂、聚丙烯酰胺为助凝剂,最终的沉淀效果不理想。本课题解决了实际问题,对于解决中高浓度铅铜工业废水,采用电沉积方法,提供最优电解条件、处理效果等技术指导数据。

朱卫国[3](2018)在《三维电极反应器去除废水中氯酚有机物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现代化工业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由此带来的水体污染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严峻问题。氯酚类物质作为有机溶剂被广泛的应用于药物研究、染料工业、精细化工等行业。由于其具有很强的毒性,并且化学稳定性高、生物法难以降解,严重威胁自然环境和人体安全。三维电极法因其具有处理效率高、绿色环保、成本低等优点被广泛的应用于污水处理行业。本文以三维电极法为研究方向,以氯酚有机物为模拟污染物,对氯酚有机物的降解效果和反应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的模拟污染物为4-氯酚(4-CP),采用三维电极反应器去除废水中4-氯酚实验中,选取钛阴极-钛阳极、钛阴极-不锈钢阳极、钛阴极-催化阳极(Ti/Ru-Ir-SnO2)三组不同电极体系进行电解试验,其他条件相同,研究表明,钛阴极-催化阳极(Ti/Ru-Ir-SnO2)电极体系对4-氯酚去除率最高为92.66%。反应电极的SEM表征和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催化电极板相比钛电极板具有更好的催化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因此,本实验将选择钛阴极-催化阳极体系对4-氯酚进行电化学降解。通过控制变量法研究了初始浓度、外加电压、导电粒子投加量、电解质(NaCl)浓度四个因素对三维电极法处理4-氯酚废水的影响效果,进一步应用响应面法优化各影响因素,并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初始浓度为50 mg/L,外加电压为10.93 V、导电粒子投加量为6.33 g、电解质(NaCl)浓度为0.83 g/L,在此优化条件下,4-氯酚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0.55%。自制塑料填料和活性炭填料两种导电粒子,对比研究了两者对4-氯酚的电化学降解效果,并对两者的可重复使用性和再生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塑料填料导电粒子对4-氯酚的降解效果更好,可重复使用性和再生性也优于活性炭填料导电粒子。设计动态三维电极法协同生物法降解4-氯酚试验,即废水样先进行三维电解反应再生物降解,研究表明,不同电解时间水样的可生化性情况:电解30 min>电解20 min>电解10 min>原水(未电解),进一步表明电解有利于废水溶液的生物降解,为电解和生物法联合处理废水有机物的工艺可行性提供了参考。以2-氯酚(2-CP)、4-氯酚(4-CP)以及2,4-二氯苯酚(2,4-DCP)为目标污染物,初步探讨了污染物自身结构性质对电化学催化降解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文中所构建的三维电极反应器对三种氯酚有机物均有良好的降解效果,其降解过程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且反应速率大小顺序为:4-CP>2-CP>2,4-DCP。研究了三维电极法对4-氯酚的降解动力学和降解机理,通过对降解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测定分析,研究表明,三维电极法对4-氯酚去除效果显着,反应器中有苯酚、对苯二酚和苯醌产生,在·OH、H2O2等强氧化物质氧化下进一步转化为草酸、丙烯酸、丁二酸甲酸、乙酸等小分子有机酸,最终,小分子有机酸被氧化为CO2和H2O。氯酚有机物的电化学降解机理主要是通过·OH、H2O2等活性物质的氧化反应进行的且反应过程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本文通过构建三维电极反应器对氯酚有机物进行电化学氧化降解,证明了三维电极法对氯酚有机物的降解效果优于传统的二维电极法,进一步验证了催化阳极和两种导电粒子对氯酚有机物有高效的催化降解效果;三维电极法协同生物法共同处理氯酚有机物实验研究,为电解法和生物法联合处理废水有机污染物的工艺可行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参考和依据。

李旭恒[4](2017)在《石墨烯电极在电化学法去除水体铅离子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铅冶炼、铅再生和蓄电池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产生大量铅污染工业废水,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则会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处理重金属污染废水不仅可以提高水环境质量,还可以回收利用部分重金属。电化学法作为处理铅污染废水的传统方法,有着处理速度快、无二次污染和实现金属铅资源的回收利用等优点。本文研究中,作者分别以不锈钢网和泡沫镍为载体,研究了氧化石墨烯在两种载体上不同的电化学还原过程,并用绿色方便的电化学法成功制备了石墨烯电极。此外,进行了不锈钢网为载体的石墨烯电极电化学去除水体铅离子的应用研究。研究发现,该电极具有电流密度大和反应速度快、效率高等优点。经过200min处理含铅水溶液,铅的去除率高达97.2%。反应动力学研究发现,该去除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去除速率更高达1.05×10-3 mol L-1 S-1。与单纯的不锈钢网电极相比,去除速率增加了4.45倍。同时,石墨烯电极表现出了极大的抗腐蚀性,相比于不锈钢网电极,其在0.1M NaCl和0.1M HCl溶液中的极化阻抗分别提高了55.3%和89.5%。而且,该电极能够在稀硝酸溶液中再生,再生电极也表现出良好的性能。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的一步电化学还原在不同基体上存在不同的还原过程,石墨烯电极在电化学去除水体铅离子应用中的优良性能。石墨烯电极应用到电化学法去除水体铅离子应用中性能优良、稳定。大幅提高了电化学处理方法的处理速度和电极的性能,为石墨烯应用到电化学去除水体中重金属离子提供了理论指导。

王刚[5](2012)在《电解—微电解耦合处理重金属废水及机理分析》文中认为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我国连续发生数十起重金属污染事件,其中以重金属废水污染表现最明显,环境中重金属不能被分解破坏,只能发生物理、化学形态的转变,经过食物链富集作用最终进入人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同时,也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为解决重金属污染问题,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以规范含重金属废水的处理与排放,而传统的处理方法存在处理效率低、产杂量大、出水金属残留量高等缺点,以难以满足环保要求,因此,研究开发新的技术,对提升含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本论文重点研究电解-微电解耦合法处理含重金属废水。实验采用电解-微电解耦合法处理模拟含铜废水,考察了不同的pH值、电解质浓度、初始铜离子浓度及操作电压、铁碳比、床层厚度对还原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还原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最佳反应条件为电解电压12V、初始pH=4、铁碳比3:1,电解质浓度0.1mol/L(Na2SO4)、初始铜离子浓度100mg/L,床层厚度20mm。实验对比了电解-微电解耦合法、单独微电解法、单独电解法的处理能力与效率,结果表明:电解-微电解耦合法在相同反应条件下表观反应速率常数Kobs分别为单独微电解、单独电解的6.18倍、9.88倍,在各自最佳反应条件下Kobs又分别为单独微电解、单独电解的2.93倍、8.9倍,证实外电场能强化微电解反应,促进金属离子还原反应快速、高效进行。实验在最佳反应条件下采用电解-微电解耦合法处理实际含重金属废水,铅锌冶炼废水处理出水Cu、Pb、Cd、Zn残留浓度分别为0.025mg/L,0.083mg/L,0mg/L,8.9mg/L,镍矿选矿外排液处理后出水Cu、Zn、Pb、Cd残留浓度分别为0.049mg/L、0.018mg/L、0.079mg/L、0mg/L,当电解-微电解耦合反应出水再经过絮凝吸附沉淀后,两种实际废水最终出水Cu、Cd、Zn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Ⅰ类标准,Pb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有/无外电场存在对金属离子还原氧化CV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外电场的存在能促使金属离子阴极还原起始电位、还原峰正移,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及反应过电位,且在不同扫描速度下,还原峰电流ip与(?)线性关系减弱,表明离子扩散影响减弱,外电场促进了金属离子向阴极表面的定向迁移扩散,消除了一定程度的浓差极化。采用SEM分析了活性炭表面铜晶体形貌特征,结果显示外电场的存在能促进铜晶体的细化,表明由于外电场的存在加剧了腐蚀原电池反应的进行,产生了一个大过电位和大的电流密度,促使反应产生更多晶核,进而使得晶体细化。采用XPS研究了外电场的存在对反应絮凝沉淀物中铁化合物结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外电场的存在促使铁化合物结合能向高结合能方向移动,生成的铁化合物稳定性更强,外电场活化了腐蚀原电池反应产生的Fe2+、Fe3+离子,进而促进Fe2+、Fe3+与OH-发生缔合缩聚反应生成高聚合度的Fe(IH)2、Fe(OH)3聚合物,提高聚合物絮凝吸附能力。

杨娟[6](2011)在《离子交换—磁电解复合法处理氰化提金污水初探》文中研究指明现以山东17家应用氰化提金法的冶金厂污水水质调查案例为重点讨论,重点分析离子交换—磁电解复合法处理氰化提金污水原理及应用。

刘春前[7](2009)在《稀土La掺杂Ti/Sb-SnO2电极电催化氧化对硝基苯酚》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现代工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水污染已成为多国家所面临的严峻问题,阻碍着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有毒、难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治理因缺乏有效的处理方法成为水处理领域的难点。本论文以电催化氧化技术为核心处理工艺、对硝基苯酚(p-NP)为目标污染物,进行了有毒、难生化有机污染物处理的实验研究。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稀土La掺杂Ti/Sb-SnO2电极,以对硝基苯酚(p-NP)为目标有机物,考察电极的电催化性能,对制备温度和La掺杂量进行了详细的实验研究,确定了适宜的制备条件为热处理温度450℃、La掺杂量0.8%。采用SEM、EDS、XRD等分析方法表征了电极的形貌、组成及结构。对空白电极和La掺杂Ti/Sb-SnO2电极进行了电极的阳极极化线性扫描,考察了空白电极和La掺杂Ti/Sb-SnO2电极的析氧电位;并采用破损法测定它们的电极寿命。结果表明La掺杂Ti/Sb-SnO2电极具有更高的析氧电位和更长的电极寿命。本论文对硝基苯酚(p-NP)废水降解的影响因素、降解动力学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电流密度、电解质浓度、初始浓度对p-NP降解效果影响较大,p-NP的降解过程遵循一级动力学方程,总反应动力学方程为:Ct=C0exp(-0.6606C-0.2893J-0.2176M-0.1908。液相色谱和离子色谱检测结果显示,在羟基自由基进攻下,硝基从分子中脱除,生成了对苯二酚,对苯二酚在羟基自由基的作用下进一步生成苯醌等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被进一步氧化开环,氧化成小分子有机酸如甲酸、乙酸等,最终彻底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甄博如[8](2007)在《电催化电极的制备及其用于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电化学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中,电极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是一个热门课题,而与电催化特性密切相关的阳极材料更是各国学者关注的焦点。本论文以稀土Nd、La、Y掺杂Ti/Sb-SnO2电极的制备及性能评价为主要内容,初步探讨了所制备电极的结构与电催化特性之间的关系。以活性艳红X-3B废水的脱色率和电极稳定性为考察指标,对影响电极性能的主要因素——热氧化温度和稀土掺杂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得到了各种稀土掺杂Ti/Sb-SnO2电极具备最佳电催化活性和电极稳定性的制备工艺参数:①Nd掺杂Ti/Sb-SnO2电极热氧化温度为550℃,掺杂量为Sn:Nd=100:1.0;②La掺杂Ti/Sb-SnO2电极热氧化温度为450℃、掺杂量为Sn:La=100:0.7;③Y掺杂Ti/Sb-SnO2电极热氧化温度为500℃、掺杂量为Sn:Y=100:0.8。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动电位扫描等检测分析方法对所制备的稀土Nd、La、Y掺杂Ti/Sb-SnO2电极涂层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元素组成、化学结合状态、析氧电位等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①稀土Nd、La、Y的掺杂后,电极形貌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与空白电极相比,电极表面的凹凸感明显变小,缝隙变窄,结晶粒子减少;②稀土Nd、La、Y掺杂Ti/Sb-SnO2电极中的Nd、La、Y含量均高于浸渍液中的Nd、La、Y含量,这说明稀土Nd、La、Y具有向电极表面富集的趋势;③电极XRD谱图中没有发现Ti基体或TiO2的特征峰,电极涂层均匀,覆盖度较好。与空白电极相比,稀土Nd、La、Y的掺杂使得SnO2晶相所对应的衍射峰强度变弱且峰形宽化;④稀土Nd、La、Y元素的最强谱峰所对应的结合能分别为980.70eV、836.42eV、156.42eV,根据XPS手册可知,稀土Nd、La、Y元素分别以Nd3+、La3+、Y3+复合氧化物形式存在;⑤稀土Nd、La、Y掺杂Ti/Sb-SnO2电极析氧电位分别是2.24V、2.10V、2.06V,均高于空白电极的析氧电位(1.53V);⑥稀土Nd、La或Y掺杂Ti/Sb-SnO2电极的电极寿命均比空白电极更长。本论文对活性艳红X-3B废水降解的影响因素、降解动力学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电流密度、电解质浓度、极板间距、搅拌方式对活性艳红X-3B降解效果影响较大,活性艳红X-3B的降解过程遵循一级动力学方程,总反应动力学方程为At=A0 exp(-3.15t×10-3C-1.13J1.32M-0.52D1.08)。

蔡永益[9](2007)在《电解氧化法与纳滤工艺耦合处理十三碳二元酸废水的研究》文中提出十三碳二元酸生产中有机废水的COD值高达上万,且含有高浓度硫酸钠。为了使其达标排放,并回收其中的硫酸钠,本文采用电化学氧化法与纳滤膜分离技术相耦合的方法对该废水进行处理。通过实验研究了钽基金刚石薄膜电极在不同电解工艺条件下对有机物降解脱除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电解操作条件;又考察了在纳滤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对膜过程的影响,探索出合适的纳滤操作条件;根据电化学氧化和纳滤的实验结果,并初步设计了该废水的处理流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槽电压的增大、电解时间的延长和极板间距的增加,电流效率下降,比能耗增加。在恒电流条件下,减小比电极面积可提高有机物氧化降解速度,但比能耗增大。料液初始pH值较低和强化传质,有利于提高有机物降解效率。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本实验条件下比电极面积As取0.175cm-1或更大一点为好,极板间距为5~10mm,槽电压应取1.6V左右,电解时间7h,原料液的pH值不需往中性调节,而电解液则应强制循环。使用DL膜和SE膜对电解后的模拟废水进行纳滤,渗透通量和截留率均随着操作压差、膜面十字流流速的增加以及料液浓度的减小而增大;随操作温度的升高,两种膜的渗透通量上升而截留率略有降低。在本实验条件下,适宜的纳滤操作条件为:操作压差为1.2~1.4MPa;膜面十字流流速对于DL膜为0.15m/s左右,对于SE膜为0.12m/s左右;操作温度为35?C~40?C。按100吨/月的量处理废水,间歇处理量为2 m3/次。初步设计电解槽的有效容积为2 m3,电极面积为0.35m2,电解时间为7h,可将废水的COD值从10000~12000mg/L几乎降到零,并设计为两级膜过滤流程,第一级为DL膜,选8040F DL膜组件2组,将电解后废液的SO42-浓度从9000mg/L浓缩至30000mg/L;第二级为SE膜,选8040F SE膜组件1组,将DL膜的渗透液从SO4 2?浓度3300mg/L浓缩至9000mg/L;SE膜浓缩液返回至第一级前,其渗透液有1.41m3/次可直接排放或循环使用;两级膜过程纳滤处理时间均为3h,清洗时间均为0.5h;DL膜浓缩液0.59m3/次可蒸发结晶回收生产无水硫酸钠。

汤红妍[10](2005)在《水中酚类污染物的多能场协同降解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石油化工、塑料、合成纤维、焦化等工业的迅速发展,排向环境的各类含酚废水也相应增加。由于酚的毒性大,并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潜在毒性,近年来引起了环境研究者的重视。鉴于清除或降解水中的酚类污染物,不仅涉及水生生物及陆生植物的生长繁殖,更涉及到人类及陆生动物的食品饮水安全,因此,研究含酚废水的高效处理技术,对保护环境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对于许多含酚废水而言,采用现有常规方法处理,很难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本课题旨在研究一种对此类污染物具有特效的处理方法。而声、光、磁、电等高级氧化技术具有彻底氧化降解有机污染物,易于控制且无二次污染等优点,故研究其对含酚废水的处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 本文主要探索和研究超声波、紫外光催化和电化学场及其组合技术用于酚类污染物处理的可行性及其规律,并选取酚类化合物中毒性最大,且在环境中最稳定,而常规水处理方法又难于降解的典型物质苯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苯酚模拟废水的处理,系统地探索了各个物理能场之间及H2O2的协同效应,初步总结出声/光、声/电、光/电、声/光/电等组合体系处理含酚废水的一般规律,并通过正交实验获得降解模拟废水的最佳组合条件。 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单一能场对苯酚溶液的降解率都很低,分别加入H2O2后降解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酸性条件下苯酚的去除效果较好,碱性条件下降解率很低。在各个单能场相互结合的双能场体系中,相同条件下降解率都有所提高,在超声和光催化结合的体系中,对于20mg/L的苯酚溶液降解反应120min后,降解率可达77.48%;在超声和电场结合的体系中,相同条件下苯酚降解率为51.78%;在光催化和电场体系中,降解率为54.32%;在各个双能场中加入H2O2,降解率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声、光、电三能场体系中降解苯酚溶液的实验中,使用负载型TiO2作光催化剂时,三能场对苯酚溶液的去除效果不太理想,体系中加入H2O2后,降解率大幅度提高,H2O2至3mL/L以上时的降解率几乎为100%;使用悬浮态的光催化剂时,三能场对苯酚溶液的去除效果较好。设计正交实验研究声、光、电三能场协同降解苯酚溶液的规律,结果发现,反应时间是影响降解效果的最大因素,其次依次为H2O2加入量、初始浓度和TiO2加入量。同时,通过正交实验可以确定,在超声波频率40KHz、声能密度0.1W/cm3、电场输出电压为30V、光催化使用波长365nm的160W的高压贡灯的前提下,声、光、电降解苯酚溶液的最佳条件为TiO2=1g、H2O2=3ml、C0=20mg/L、反应时间t=120min,在该条件下,苯酚溶液的降解率可达94.19%,效果比较理想。

二、离子交换—磁电解复合法处理氰化提金污水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离子交换—磁电解复合法处理氰化提金污水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炭质吸附剂吸附煤热解废水有机物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煤热解废水概况
        1.2.1 煤热解水的来源
        1.2.2 煤热解水的水质特点
    1.3 国内外煤热解废水处理现状
        1.3.1 煤热解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
        1.3.2 吸附法处理煤热解废水
        1.3.3 吸附理论基础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分析方法
    2.1 实验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药品
    2.3 煤热解废水的分析项目及测定方法
        2.3.1 COD的测定
        2.3.2 BOD_5的测定
        2.3.3 挥发酚的测定
        2.3.4 氨氮的测定
        2.3.5 pH值的测定
        2.3.6 UV_(254)的测定
        2.3.7 GC-MS测定
        2.3.8 电导率、TDS、盐度分析
    2.4 炭质吸附剂的表征方法
        2.4.1 孔隙结构分析(BET)
        2.4.2 扫描电镜(SEM)分析
        2.4.3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2.4.4 红外光谱分析(FT-IR)
        2.4.5 工业分析
第三章 煤热解废水及吸附剂的特征研究
    3.1 煤热解废水的来源与特征分析
    3.2 炭质吸附剂来源与特征
        3.2.1 炭质吸附剂的来源
        3.2.2 表征结果与讨论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炭质吸附剂处理煤热解废水实验研究
    4.1 含油废水的静态吸附实验
        4.1.1 去除率和吸附量的计算
        4.1.2 炭质吸附剂吸附条件探索实验
    4.2 吸附分离前后煤热解废水有机组分对比实验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炭质吸附剂对煤热解水的动力学热力学研究
    5.1 吸附动力学研究
        5.1.1 吸附动力学模型
    5.2 吸附热力学
        5.2.1 等温吸附模型
        5.2.2 吸附过程中的ΔH~o、AG~o、ΔS~o的计算
    5.3 炭质吸附剂对煤热解水中COD吸附动力学的研究
        5.3.1 炭质吸附剂对COD吸附动力学实验
        5.3.2 炭质吸附剂对COD吸附动力学模型拟合
    5.4 炭质吸附剂对煤热解水COD的热力学研究
        5.4.1 等温吸附实验
        5.4.2 吸附热力学实验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学术论文发表情况

(2)电沉积处理中高浓度铅铜废水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水体中重金属污染概况
        1.2.1 重金属来源
        1.2.2 重金属污染特点
        1.2.3 重金属污染危害
        1.2.4 铅的特点及危害
        1.2.5 铜的特点及危害
    1.3 铅铜处理方法
        1.3.1 化学沉淀法
        1.3.2 气浮法
        1.3.3 离子交换法
        1.3.4 混凝沉淀法
        1.3.5 膜分离法
        1.3.6 吸附法
        1.3.7 电化学法
    1.4 电化学原理及现状
        1.4.1 电化学原理
        1.4.2 阴极上金属离子的电沉积
        1.4.3 金属阳极过程
        1.4.4 影响电沉积因素
    1.5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与研究意义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创新点
        1.5.3 技术路线
        1.5.4 研究意义
第2章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1.3 实验装置
    2.2 实验分析方法
第3章 中高浓度含铅离子模拟废水的去除研究
    3.1 方案设计
        3.1.1 实验原理
        3.1.2 实验方案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3.2.1 电极材料的影响
        3.2.2 极板间距的影响
        3.2.3 磁力搅拌强度的影响
        3.2.4 槽电压的影响
        3.2.5 初始pH的影响
        3.2.6 初始铅离子浓度的影响
        3.2.7 动力学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高浓度含铅铜离子废水的去除研究
    4.1 实验原理
    4.2 中高浓度含铅铜离子模拟废水处理研究
        4.2.1 实验方案
        4.2.2 槽电压的影响
        4.2.3 初始pH的影响
        4.2.4 电解质浓度的影响
        4.2.5 铅铜离子相互影响
        4.2.6 动力学分析
    4.3 实际工业废水处理研究
        4.3.1 实际工业水样
        4.3.2 实验方案
        4.3.3 结果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3)三维电极反应器去除废水中氯酚有机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氯酚有机物的处理方法
        1.2.1 生物法
        1.2.2 物理法
        1.2.3 化学法
    1.3 电化学法处理氯酚有机废水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1.3.1 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机理
        1.3.2 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1.3.3 电化学氧化法的发展趋势
    1.4 三维电极研究概况
        1.4.1 三维电极的定义与分类
        1.4.2 三维电极的工作原理
        1.4.3 三维电极的特点
        1.4.4 三维电极法在废水处理的应用
    1.5 研究内容和意义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不同电极材料电催化性能试验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
        2.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2.2.2 实验装置
    2.3 实验内容与方法
        2.3.1 不同电极体系对4-CP的降解研究
        2.3.2 反应电极电化学性能测试
        2.3.3 分析方法
    2.4 结果与讨论
        2.4.1 不同电极体系对4-CP的去除效果对比
        2.4.2 电极表征
        2.4.3 循环伏安性能(CV)
        2.4.4 电化学阻抗谱(EIS)
        2.4.5 塔菲尔曲线(Tafel)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塑料填料三维电极反应器降解4-氯酚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
        3.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3.2.2 实验装置
    3.3 实验内容与方法
        3.3.1 溶液配制
        3.3.2 塑料填料导电粒子制备
        3.3.3 塑料填料导电粒子电催化性能研究
        3.3.4 分析方法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塑料填料导电粒子SEM表征
        3.4.2 各因素对电化学处理4-CP效果的影响
        3.4.3 反应条件设计与优化
        3.4.4 塑料填料导电粒子可重复使用性及再生评价
        3.4.5 经济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活性炭填料三维电极反应器降解4-氯酚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
        4.2.1 试剂和仪器
        4.2.2 实验装置
    4.3 实验内容与方法
        4.3.1 配制浸渍液
        4.3.2 活性炭填料导电粒子制备
        4.3.3 活性炭填料导电粒子电催化性能研究
        4.3.4 分析方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导电粒子投加量对4-CP去除率的影响
        4.4.2 不同电极反应器降解4-CP效果比较
        4.4.3 活性炭和塑料填料导电粒子可重复使用性比较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同氯酚有机物的电化学降解试验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
        5.2.1 试剂和仪器
        5.2.2 实验装置
    5.3 实验内容与方法
        5.3.1 2 -CP、2,4-DCP的电化学降解
        5.3.2 分析方法
    5.4 结果与讨论
        5.4.1 4 -CP、2-CP、2,4-DCP电化学降解效果比较
        5.4.2 取代基定位效应
        5.4.3 共轭、诱导效应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动态三维电极法协同生物法降解4-氯酚试验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
        6.2.1 试剂和仪器
        6.2.2 实验装置
    6.3 实验内容与方法
        6.3.1 培养活性污泥
        6.3.2 动态三维电极法协同生物法降解4-CP
        6.3.3 分析方法
    6.4 结果与讨论
        6.4.1 三维动态电解4-氯酚废水
        6.4.2 生物法处理4-氯酚废水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三维电极氧化降解机理及动力学研究
    7.1 三维电极氧化降解过程分析
        7.1.1 直接电催化氧化过程分析
        7.1.2 间接电催化氧化过程分析
    7.2 三维电极氧化降解机理研究
        7.2.1 紫外扫描分析(UV)
        7.2.2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GC/MS)
    7.3 4-CP电化学处理动力学研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石墨烯电极在电化学法去除水体铅离子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水体重金属污染处理方法
        二、电化学法研究进展
        三、国内外电极材料研究进展
    第三节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一、研究内容
        二、技术路线
        三、创新点
第二章 实验材料以及方法
    第一节 实验试剂和仪器
        一、实验试剂
        二、实验仪器设备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电极的制备
        二、电极应用
        三、电极的可重复利用性
第三章 石墨烯电极的制备及应用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实验部分
        一、电极制备实验及表征
        二、性质测试实验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
        一、电极制备过程分析
        三、电极的电化学应用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极应用参数优化及可重复利用性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实验部分
        一、去除率影响因素的研究实验
        二、重复利用性研究实验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
        一、各影响因素对去除率的影响
        二、电极循环稳定性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5)电解—微电解耦合处理重金属废水及机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含重金属废水概述
        1.2.1 含重金属废水来源及危害
        1.2.2 含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法
    1.3 电解法处理含重金属废水
    1.4 微电解法处理含重金属废水
    1.5 金属电沉积原理
        1.5.1 液相传质
        1.5.2 电化学反应
        1.5.3 结晶
    1.6 课题立论依据及研究内容
        1.6.1 课题立论依据与意义
        1.6.2 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主要仪器、试剂及材料
        2.1.1 实验主要仪器
        2.1.2 实验试剂及材料
    2.2 实验水样
    2.3 实验方法
    2.4 实验分析方法
第三章 电解-微电解耦合处理废水实验研究
    3.1 外电场强化微电解直观实验
        3.1.1 实验原理
        3.1.2 实验结果与讨论
    3.2 电解-微电解耦合处理模拟废水实验研究
        3.2.1 电压的影响
        3.2.2 初始pH的影响
        3.2.3 铁碳比的影响
        3.2.4 电解质浓度的影响
        3.2.5 初始铜离子浓度的影响
        3.2.6 床层厚度
        3.2.7 对比实验
        3.2.7.1 相同反应条件下对比实验
        3.2.7.2 各自最佳反应条件下对比实验
    3.3 电解-微电解耦合处理实际废水实验研究
        3.3.1 电解-微电解耦合处理铅锌冶炼废水实验研究
        3.3.2 电解-微电解耦合处理镍矿选矿外排液实验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外电场强化微电解过程机理分析
    4.1 外电场对电沉积电化学性质的影响研究
        4.1.1 铜电沉积电化学性质分析
        4.1.2 有/无外电场对电沉积电化学性质的影响
        4.1.3 不同扫描速度下电沉积的电化学性质
    4.2 外电场对电结晶过程的影响研究
    4.3 外电场对电化学腐蚀产物性质的影响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攻读硕士期间获奖情况

(6)离子交换—磁电解复合法处理氰化提金污水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原理与操作
    1.1 传统方法。
    1.2 离子交换—磁电解复合法。
2 讨论
    2.1 树脂、滤速、终点、再生。
    2.2 普通电解池与磁电解池的电流密度、槽电压的比较。
    2.3 三联床的操作。
3 结论

(7)稀土La掺杂Ti/Sb-SnO2电极电催化氧化对硝基苯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引言
    2.2 电化学水处理技术概述
        2.2.1 电化学水处理技术的定义与分类
        2.2.2 电化学水处理技术基本原理
    2.3 电极材料的研究应用
        2.3.1 电极材料的种类
        2.3.2 稀土掺杂DSA电极的研究
    2.4 电化学水处理技术的优缺点
        2.4.1 电催化氧化法水处理技术的优点
        2.4.2 电催化氧化法水处理技术的缺点
    2.5 电催化氧化法的发展方向
第三章 实验装置和方法
    3.1 材料、试剂和实验仪器
        3.1.1 材料和试剂
        3.1.2 实验仪器
    3.2 电极结构分析和表面测试
        3.2.1 电极XRD表征
        3.2.2 电极SEM及EDS分析
    3.3 电化学性能测试
        3.3.1 线性扫描伏安法
        3.3.2 强化电极寿命测试
    3.4 实验装置和分析方法
        3.4.1 实验装置
        3.4.2 分析方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极制备最佳条件的选取与电极性能测试
    4.1 电极的制备
        4.1.1 基体的选择和预处理
        4.1.2 涂液的配制
        4.1.3 涂层的制备
    4.2 电极性能分析
        4.2.1 热氧化温度的优化
        4.2.2 La掺杂量对电极性能的影响
        4.2.3 强化电极寿命测试
    4.3 电极结构分析和表面测试
        4.3.1 电极涂层、形貌及结构分析
        4.3.2 电极晶相分析——XRD
    4.4 电极化学性能研究
        4.4.1 线性扫描伏安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对硝基苯酚模拟废水的处理研究
    5.1 引言
    5.2 p-NP废水降解影响因素分析
        5.2.1 反应时间对p-NP降解的影响
        5.2.2 初始浓度对p-NP降解的影响
        5.2.3 电流密度对p-NP降解的影响
        5.2.4 电解质浓度对p-NP降解的影响
        5.2.5 初始pH对p-NP降解的影响
        5.2.6 搅拌方式对p-NP降解的影响
        5.2.7 Cl~-对p-NP降解的影响
    5.3 降解动力学研究
        5.3.1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5.3.2 电流密度的影响
        5.3.3 电解质浓度的影晌
        5.3.4 反应物初始浓度的影晌
        5.3.5 总反应动力学模型
    5.4 有机物矿化效率的研究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p-NP降解途径的研究
    6.1 p-NP降解的中间产物的分析
    6.2 降解途径研究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及建议
    7.1 实验总结
    7.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电催化电极的制备及其用于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电化学水处理技术概述
        1.2.1 电化学水处理技术的定义与分类
        1.2.2 电化学水处理技术基本原理
        1.2.3 电化学水处理技术的优缺点
    1.3 电极材料研究及其应用
        1.3.1 电极材料的种类
        1.3.2 稀土掺杂DSA电极的研究
    1.4 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分析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装置
        2.1.4 废水水质
    2.2 分析测试方法
        2.2.1 水样分析方法
        2.2.2 电极结构分析方法
        2.2.3 电化学分析方法
第三章 稀土掺杂 Ti/Sb-SnO_2电极的制备
    3.1 电极的制备
        3.1.1 基体的选择和预处理
        3.1.2 涂液的配制
        3.1.3 涂层的制备
    3.2 电极制备工艺参数的优化
        3.2.1 实验方案
        3.2.2 Nd掺杂 Ti/Sb-SnO_2电极
        3.2.3 La掺杂 Ti/Sb-SnO_2电极
        3.2.4 Y掺杂 Ti/Sb-SnO_2电极
第四章 电极的结构表征及性能分析
    4.1 电极表征与分析
        4.1.1 电极的SEM照片
        4.1.2 元素组成分析
        4.1.3 电极晶相分析
        4.1.4 电极的表面分析
    4.2 电极性能测试与分析
        4.2.1 动电位扫描测试
        4.2.2 强化电极寿命测试
        4.2.3 电极失效机理探讨
    4.3 电催化机理研究
        4.3.1 掺杂对 SnO_2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4.3.2 电催化机理探讨
第五章 染料废水的处理研究
    5.1 染料降解的影响因素分析
        5.1.1 电流密度的影响
        5.1.2 电解质浓度的影响
        5.1.3 pH的影响
        5.1.4 极板间距的影响
        5.1.5 搅拌方式的影响
    5.2 降解动力学研究
        5.2.1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5.2.2 电流密度的影响
        5.2.3 电解质浓度的影响
        5.2.4 极板间距的影响
        5.2.5 反应物初始浓度的影响
        5.2.6 总反应动力学模型
    5.3 降解机理初探
        5.3.1 活性艳红 X-38的结构与性质
        5.3.2 UV-Vis吸收光谱分析
    5.4 应用于实际废水的可行性研究
        5.4.1 降解效果分析
        5.4.2 电流效率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电解氧化法与纳滤工艺耦合处理十三碳二元酸废水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十三碳二元酸
        1.1.1 十三碳二元酸的简介
        1.1.2 DCA13 的生产
        1.1.3 DCA13 的提取和精制
    1.2 DCA13 有机废水的处理
        1.2.1 工业有机废水的处理
        1.2.2 DCA13 有机废水的处理
    1.3 电化学氧化法
        1.3.1 电化学氧化法处理废水的基本原理
        1.3.2 电化学氧化法降解有机废水的优势及存在的局限性
        1.3.3 金刚石膜电极
    1.4 纳滤膜技术
        1.4.1 纳滤膜技术概述
        1.4.2 纳滤理论模型
        1.4.3 纳滤膜过程影响因素
    1.5 本文选题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
    2.1 电解实验
        2.1.1 电解实验流程及装置
        2.1.2 电解实验方法
        2.1.3 主要测试指标
    2.2 纳滤实验
        2.2.1 纳滤膜片
        2.2.2 纳滤实验流程及装置
        2.2.3 纳滤实验方法
        2.2.4 主要测试指标
    2.3 其他测试指标及设备
    2.4 实验用料液及去离子水
第三章 电解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电化学氧化机理
        3.1.1 直接氧化法
        3.1.2 间接氧化法
    3.2 钽基金刚石薄膜电极的电化学特性研究
        3.2.1 电化学特性研究方法——循环伏安法
        3.2.2 电势窗口和背景电流
    3.3 工艺条件对电解过程的影响
        3.3.1 电流密度对有机物去除的影响
        3.3.2 电解时间对有机物去除的影响
        3.3.3 比电极面积对有机物去除的影响
        3.3.4 极板间距对有机物去除的影响
        3.3.5 废水初始pH值对有机物去除的影响
        3.3.6 传质情况对有机物去除的影响
    3.4 电解装置及操作条件的选择
第四章 纳滤实验结果与分析
    4.1 本文相关的纳滤模型
        4.1.1 非平衡热力学模型
        4.1.2 浓差极化模型
        4.1.3 电荷模型
        4.1.4 静电位阻(ES)模型
    4.2 纯水渗透通量
    4.3 操作条件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
        4.3.1 操作压差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
        4.3.2 膜面十字流流速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
        4.3.3 操作温度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
        4.3.4 料液浓度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
    4.4 两级膜过程流程初步设计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10)水中酚类污染物的多能场协同降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含酚废水的来源
    1.2 含酚废水的危害
    1.3 含酚废水的处理技术
        1.3.1 高浓度含酚废水处理
        1.3.2 中等浓度含酚废水处理
        1.3.3 低浓度含酚废水的处理
    1.4 高级氧化技术
    1.5 相关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超声技术
        1.5.2 光催化氧化技术
        1.5.3 电化学处理技术
        1.5.4 超声和光催化协同技术
        1.5.5 超声和电场协同技术
        1.5.6 光催化和电场的协同技术
        1.5.7 声、光、电协同降解技术的最新进展
        1.5.8 文献综述结论
    1.6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研究方法
        1.6.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2 研究方法
第2章 实验思路和方法
    2.1 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2.2 实验思路
        2.2.1 废水种类
        2.2.2 处理方法
    2.3 实验方法和内容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3.1 实验分析方法
        2.3.2 研究内容
        2.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4 实验药品、仪器及设备
第3章 变频超声/光催化/电场及电化学反应器降解苯酚溶液的研究
    3.1 前言
    3.2 标准曲线的绘制
        3.2.1 所需药品及仪器
        3.2.2 标准曲线的用途
        3.2.3 实验步骤
    3.3 变频超声降解苯酚溶液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主要仪器设备
        3.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3 超声波和 H_2O_2协同降解苯酚
        3.3.4 小结
    3.4 光催化降解苯酚
        3.4.1 主要仪器设备
        3.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3 小结
    3.5 电场降解苯酚
        3.5.1 主要仪器设备
        3.5.2 实验结果与讨论
        3.5.3 小结
    3.6 光、声、电三能场协同降解苯酚
        3.6.1 主要仪器设备
        3.6.2 实验结果与讨论
        3.6.3 小结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定频超声/光催化/电场及电化学反应器降解苯酚溶液的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仪器与设备
    4.3 单能场降解苯酚溶液的研究
        4.3.1 定频超声降解苯酚溶液的实验结果与讨论
        4.3.2 光催化反应对苯酚溶液的降解
        4.3.3 电场对苯酚溶液的降解
        4.3.4 小结
    4.4 双能场协同降解苯酚溶液的实验结果与讨论
        4.4.1 超声和光催化协同降解苯酚溶液
        4.4.2 超声和电场协同降解苯酚
        4.4.3 光催化和电场协同降解苯酚
        4.4.4 小结
    4.5 声、光、电三能场协同降解苯酚溶液
        4.5.1 正交实验的设计
        4.5.2 正交实验的结果与分析
    4.6 本章实验小结
第5章 声、光、电协同降解苯酚溶液的机理探讨
    5.1 H0·的性质和特点
    5.2 声、光、电三能场的协同效应
    5.3 H_2O_2强化多能场降解苯酚的机理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参考文献
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四、离子交换—磁电解复合法处理氰化提金污水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炭质吸附剂吸附煤热解废水有机物机理的研究[D]. 王璐平. 宁夏大学, 2021
  • [2]电沉积处理中高浓度铅铜废水实验研究[D]. 汪文霞. 湖南大学, 2019(06)
  • [3]三维电极反应器去除废水中氯酚有机物的研究[D]. 朱卫国. 青岛科技大学, 2018(10)
  • [4]石墨烯电极在电化学法去除水体铅离子中的应用研究[D]. 李旭恒.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17(01)
  • [5]电解—微电解耦合处理重金属废水及机理分析[D]. 王刚. 昆明理工大学, 2012(01)
  • [6]离子交换—磁电解复合法处理氰化提金污水初探[J]. 杨娟.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35)
  • [7]稀土La掺杂Ti/Sb-SnO2电极电催化氧化对硝基苯酚[D]. 刘春前. 浙江工业大学, 2009(02)
  • [8]电催化电极的制备及其用于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的研究[D]. 甄博如. 山东大学, 2007(03)
  • [9]电解氧化法与纳滤工艺耦合处理十三碳二元酸废水的研究[D]. 蔡永益. 天津大学, 2007(04)
  • [10]水中酚类污染物的多能场协同降解研究[D]. 汤红妍. 武汉理工大学, 2005(04)

标签:;  ;  ;  ;  ;  

离子交换-磁电解复合法处理氰化提金废水的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