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汇川黄液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分析

中汇川黄液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分析

一、中汇川黄液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覃文洛(Qin Man Lok)[1](2021)在《针刺调神方结合鼻三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针刺调神方结合鼻三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并探索该方法对过敏性鼻炎患者的生活质量,焦虑、抑郁等心理状况的改善作用,以期为针灸临床提供参考。方法:严格按照本研究拟定的标准,将符合标准的过敏性鼻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针刺调神方结合鼻三针组)和对照组(常规针刺组),每组各33例。针刺调神方结合鼻三针组选穴为:四神聪、神庭、印堂、内关(双)、三阴交(双)、鼻通(双)、迎香(双)。常规针刺组选穴:印堂,上迎香(双),风门(双),足三里(双)。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期间每10min行针一次。两组受试者各治疗9次,隔天一次,连续治疗3周。主要结局指标:鼻症状总分(TNSS)、鼻炎伴随症状评价表(TNNSS);次要结局指标:鼻结膜炎患者生活质量问卷(RQLQ)、汉密尔顿焦虑(HAMA)、症状、体征分级记分评价。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第3周、治疗结束后三个月进行评测,随时记录不良反应。数据采集整理结束后,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计量资料先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者进行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用秩和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作为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研究结果:1.基线比较: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症状评分、鼻炎症状总分、鼻炎伴随症状评价表、鼻结膜炎患者生活质量问卷、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等方面进行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备可比性。2.疗效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试验组显效21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90%,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调神方结合鼻三针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3.症状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症状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TNSS、TNNS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TNSS、TNNSS评分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两组评分比较均有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可改善鼻症状,且针刺调神方结合鼻三针组优于常规针刺组。5.RQLQ、HAMA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RQLQ、HAMA评分方面均有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焦虑心理状态,且针刺调神方结合鼻三针组优于常规针刺组。6.远期疗效:针刺调神方结合鼻三针组在治疗后三个月症状评分与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针刺调神方结合鼻三针组总体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2.针刺调神方结合鼻三针疗法能有效改善过敏性鼻炎患者的鼻部不适症状、生活质量以及焦虑、抑郁等心理状况,优于常规针刺组。3.针刺调神方结合鼻三针组远期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

梁玉丹[2](2017)在《三种针刺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优化方案和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采用文献计量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古代医籍与现代医学文献中不同刺法灸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常见证型及其常用干预措施、穴位、治疗量、检测指标等,形成临床三种常用针刺综合疗法治疗常见证型(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的优化方案;2.运用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采用优化方案开展三种常用针刺综合疗法(针刺分别结合自血疗法、刺络拔罐和耳穴贴压)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以评价三种针刺综合疗法的有效性和探讨优势针刺综合疗法。方法:1.采用文献计量与数据挖掘技术,形成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优化方案(1)古代医籍:以《中华医典》(第5版)收录的1156部古代医籍为基础,通过对不同刺法灸法治疗荨麻疹的文献进行较全面的搜集和整理,根据频次分析常用干预措施、穴位、处方特点等。(2)现代医学文献:以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CI-EXPANDED、PubMed、Embase等数据库中不同刺法灸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文献为研究对象(截止至2015.11),结合CiteSpace软件进行文献类型、关键词的频次和中心性分析,总结慢性荨麻疹的常见证型,常用干预措施和检测指标。应用Excel建立常用干预措施(针刺、自血疗法、刺络拔罐和耳穴贴压)治疗常见证型(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数据库,给合SPSS22.0和Clementine 12.0软件对穴位、治疗时间、疗程进行频次、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挖掘常用穴位处方和治疗量。2.三种针刺综合疗法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采用简单随机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9例受试者,分为A组(针刺+自血疗法)、B组(针刺+刺络拔罐)和C组(针刺+耳穴贴压);针刺处方参考优化方案,自血疗法、刺络拔罐和耳穴贴压处方参考王启才主编的《针灸治疗学》(第2版);疗程均为每周治疗3次,共4周;随访期为治疗结束后8周;评价指标以荨麻疹活动度评分(UAS)为主,以皮肤病生活质量量表(DLQI)、荨麻疹症状分级量表为辅,分别在治疗前、第4、8、12周末进行量表评估;其中,第4周末根据治疗前后UAS评分进行总有效率评估,根据治疗前后血清总IgE含量变化探讨起效机制;第12周末根据UAS评分分析复发率;记录各种干预措施的不良事件并作安全性分析。结果:1.优化方案结果(1)古代医籍:共检索到涉及不同刺法灸法治疗荨麻疹的古代医籍28部,条文132条。根据频次分析常用干预措施、穴位、处方特点如下:①常用干预措施:依次为针刺结合艾灸(41个处方),艾灸(31个处方)、针刺(22个处方)。②常用穴位:依次为曲池(43次)、合谷(18次)、肩髃(17次)。③取穴特点:处方以单穴为主(117个处方),经络以手阳明大肠经为主(84次),特定穴以五输穴为主(105次),部位以上肢部为主(120次)。(2)现代医学文献:共获得不同刺法灸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文献225篇,其中针刺、自血疗法、刺络拔罐和耳穴贴压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文献26篇。根据频次、中心性、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挖掘常见证型,常用干预措施、检测指标、穴位处方、治疗量如下:①常见证型:为血虚风燥型(5次)。②常用干预措施:依次为自血疗法(114次)、刺络拔罐/刺络放血(14次)、针刺疗法/针灸疗法(12次),耳穴贴压(8次)。③常规检测指标:血清总IgE(15次)。④常用穴位处方:针刺以曲池—血海—足三里—合谷—三阴交为主穴;以肺俞—风池—脾俞—外关—膈俞为配穴。⑤常规治疗量:留针时间为30分钟(15次),自血疗法为每穴注血lml(2次),耳穴贴压每日按压4次(4次)。疗程为每周3次,共12次(5次)。(3)综合古代医籍与现代医学文献的优化方案:针刺以曲池—血海—足三里—合谷-三阴交为主穴,以肺俞-风池—脾俞—外关—膈俞为配穴,留针时间为30分钟;自血疗法为每穴注血lml;耳穴贴压为每日按压4次;检测指标为血清总IgE;疗程均为每周3次,共12次。2.临床研究结果(1)完成情况:本研究共纳入合格受试者99例,A组脱落1例,B组脱落3例,C组脱落4例,最终完成91例。(2)基线情况:完成研究的受试者中,男性39例,女性52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46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36个月。性别、年龄、病程、临床分型、UAS评分,DLQI评分、症状分级评分、血清总Ig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三组治疗前基线平衡,具有可比性。(3)UAS评分:三组治疗后即第4周末U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后三组综合疗法均能改善荨麻疹活动度。三组患者在第4、8、12周末分别进行了 3个时点的UAS评分,提示三组治疗后的UAS评分随评估时点的变化趋势相同,在第4周末评分最低,随访期逐渐上升趋于平稳;不分时点组间比较,提示A组(针刺+自血疗法)改善荨麻疹活动度优于C组(针刺+耳穴贴压)。(4)DLQI评分:三组治疗后即第4周末DLQ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后三组综合疗法均能改善受试者生活质量。三组患者在第4、8、12周末分别进行了 3个时点的DLQI评分,提示三组治疗后的DLQI评分随评估时点的变化趋势相同,在第4周末评分最低,随访期逐渐上升,第12周末比第8周末明显;不分时点组间比较,提示三组综合疗法改善受试者生活质量程度相当。(5)荨麻疹症状分级量表评分:三组治疗后即第4周末分级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后三组综合疗法均能改善荨麻疹症状分级程度。三组患者在第4、8、12周末分别进行了 3个时点的分级评分,提示三组治疗后的分级评分随评估时点的变化趋势相同,在第4周末评分最低,随访期逐渐上升,第12周末比第8周末明显;不分时点组间比较,提示A组(针刺+自血疗法)改善荨麻疹分级程度优于C组(针刺+耳穴贴压)。(6)总有效率与疗效分布: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A组90.63%,B组86.67%和C组82.7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比较,A组与C组、A组与B组均有差异,B组与C组无差异,提示治疗后A组(针刺+自血疗法)的总有效率高于B组(针刺+刺络拔罐)和C组(针刺+耳穴贴压),B组与C组疗效相当。A组疗效主要分布于痊愈与显效,B组和C组疗效主要分布于有效。(7)血清总IgE含量变化:治疗后三组均可降低血清总IgE含量(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三组降低总IgE情况相当。(8)复发率:三组第12周末复发率分别为A组9.39%,B组13.33%和C组17.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三组随访期复发情况一致。(9)安全性分析:针刺治疗未引起不良反应,自血疗法、刺络拔罐和耳穴贴压治疗可引起轻度瘀肿、瘀斑、表皮破损和疼痛等不良反应,均不需作特殊处理可消退。结论:1.采用文献计量和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古代医籍与现代医学文献,提示现代应用不同刺法灸法治疗慢性荨麻疹是对古代的传承和发展,治疗方面更注重辨证论治与丰富腧穴治疗技术。常用干预措施为针刺+自血疗法、针刺+刺络拔罐和针刺+耳穴贴压,常见证型为血虚风燥型,优化方案中针刺以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阴脾经的曲池、血海等为主穴共奏养血祛风的功效,起效机制常依据血清总IgE含量变化进行探讨。2.采用优化方案的三种不同针刺综合疗法是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的有效疗法,均可改善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的风团与瘙痒等主要症状,可提高社交、学习、劳动等相关的生活质量水平,能降低慢性荨麻疹的风团大小、频率、持续时间等的分级程度,—定程度上降低血清总IgE含量;第12周末复发率均低于20%。安全性等级均属于第二级,提示在临床应用上比较安全,治疗期间可有轻度不良反应,但不需作任何特殊处理且不影响后续的治疗。3.采用优化方案的针刺+自血疗法具有疗效好、复发率低、安全的特点,在改善症状和分级程度方面,A组(针刺+自血疗法)优于C组(针刺+耳穴贴压),第4周末A组(针刺+自血疗法)总效率可达90%%,均高于B组(针刺+刺络拔罐)和C组(针刺+耳穴贴压),提示针刺结合自血疗法是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的优势针刺综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梁倩君[3](2016)在《妇科腹部术后患者康复与中医体质的相关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运用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从中医体质学说角度出发,探究因妇科良性病变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术后机体恢复情况。探索促进妇科腹部术后患者恢复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因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等疾病行子宫切除术后病人为研究对象,均施以术后常规基础治疗,通过观察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住院天数、术口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相关术后康复的指标。在患者知情同意基础上,发放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据实统计收回的有效问卷,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最后,探讨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及与术后康复的关系。成果:1.妇科良性病变而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的患者中,以平和质为主,占总病例数的52%;其次为气虚质,占总病例数的18%;第三是血瘀质,占总病例数的13%;第四是气郁质,占总病例数的10%;第五是阴虚质,占总病例数的4%;第六是痰湿质,占总病例数的3%。2.在平和体质与偏颇体质间关于胃肠恢复的比较:经秩和检验,两组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费用、住院天数的比较,P值均>0.05,故提示平和质与偏颇体质间胃肠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各组体质类型间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相比较,P值均>0.05,显示差异无统计学差异。而平和质体质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为19919.9元,而瘀血体质组的平均住院费用为37492.0元,经秩和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差异。从平均住院天数方面比较,血瘀体质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7天)<平和体质(10天)<气郁体质(11天)<气虚体质(11.5天)<阴虚体质(14天)<痰湿体质(16天)。其中平和质体质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比痰湿质组短,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血瘀体质组的平均住院天数较阴虚质及痰湿质短,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气虚质的平均住院天数较痰湿质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气郁质的平均住院天数较痰湿质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痰湿质的平均住院天数最长,可见不同体质间的术后康复存在一定差异。结论:1.因妇科良性病变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体质分布:以平和质最多,气虚质。血瘀质次之。说明气虚质、血瘀质可能对这些妇科良性疾病的发生、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有一定影响。2.各组体质间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排除与样本量少有关,今后仍需继续相关临床研究。

金忠海[4](2013)在《咽部异常感觉患者的伴随症状、病因及治疗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咽部异常感觉患者的伴随症状、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调查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261例排除耳鼻咽喉科疾病的咽部异常感觉患者的伴随症状,并依据伴随症状分别采用抗抑郁焦虑、质子泵抑制剂、增强免疫力等诊断性治疗,观察3个月的疗效及病因。结果 261例患者中,心因性42例、自主神经功能紊乱19例、更年期综合征31例、胃食管反流136例、疲劳综合征33例。经治疗,痊愈168例(64.4%),显效74例(28.4%),无效19例(7.2%),有效率为92.7%。结论咽部异常感觉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根据病因不同,伴随症状亦不相同,其中胃食管反流是其主要病因。

崔璐[5](2010)在《我国黄芩种质资源的鉴别与质量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性状鉴别、生物学鉴别、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等一系列检测手段,对不同种质黄芩进行鉴别及质量评价,为筛选黄芩优质品种,开展黄芩的规范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植物性状鉴定、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定性分析以及HPLC、UV对主要黄酮化合物、多糖等成分的定量分析及对药材产量的考查,对不同种质黄芩进行系统的质量研究。结果:1.不同种质黄芩性状有差异;根外观性状与质量有一定相关性,根纵皱纹较深,断面不平整、色泽深黄者有效成分含量较高。2.不同种质黄芩的黄酮及多糖含量均有差异,山东、山西等地的几种种质黄芩含量较高。3.不同种黄芩的蛋白质PAGE图谱条带数目,位置存在差异,同种黄芩间蛋白质条带位置及数目相似,但条带深浅不同,说明不同种质间蛋白质含量存在差异。结论:通过综合比较有效成分含量及药材产量,山东蒙阴、莒县、泰安、山西等地黄芩有效成分含量较高,质量较好,产量也较高,是黄芩的优良品种,可作为黄芩产业化种植的推广品种。

张博翔[6](2009)在《中西药治疗失眠文献系统质量评价及Meta分析》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失眠是常见病,西医大多采用镇静安眠类药物,长期服用易出现头晕、头痛、嗜睡、恍惚、抑郁、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排尿困难、作梦、性欲降低以及运动失调等的副作用,甚至导致依赖性。在古今医学文献中,记载和报导了中医药对于失眠确有疗效。因此,对这些治疗的系统性评价是十分重要的,现今临床研究对方法学的重视仍不够,而影响了研究结论的推广和国外医学的承认。循证医学及系统分析的方法和结果日益得到国际医学和卫生决策部门的认可和重视,利用循证医学及系统分析的方法,对中西药临床治疗失眠之文献进行系统质量评价与综合数据的Meta分析比较,以促进中医药能与西医药一样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研究目的为了全面了解中西药治疗失眠临床文献的品质,及临床研究中,科研方法的应用状况、存在问题,对研究质量的总体水平作出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中西药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作出客观的分析,为今后同类前瞻性研究提供科研设计的方法学依据,指导临床决策,进而发现真正有效的中西药治疗方法。研究方法将国内发表的、研究中西药治疗失眠临床疗效的对照文献。文献检索资料: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Web),期间为可据关键词检出文献的最早年份~2007年发表的文献。在此基础筛检出进入系统质量评价纳入标准的文献:(1)文章的内容提示有失眠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报导,(2)文章中的分组法中出现“随机”的字样,组间均衡性较好,具有可比性,(3)研究中有一定含量的样本作了统计分析。根据临床流行病学/DME原则和方法,制定《失眠中西药治疗性文献系统评价表》,从随机、组间均衡性、纳入排除标准、对照、样本含量、盲法、统计学方法、受试因素的标准化、疗效判断标准等9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各种情况的百分比,并评价其质量。在此基础上,利用RevMan进行随机效应模型的Meta分析;对不同纳入标准的结果进行了敏感度分析;用漏斗图分析发表性偏倚。结果1.中药部分(1)系统评价在检索与失眠和不寐相关总文献的基础上有57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整体随机质量低下,其中只有1篇为完全随机。研究中,47篇组间均衡“具有可比性”。在诊断标准中,明确采用中医辨证与西医诊断标准者有2篇,占3.51%,采用中医辨证诊断标准者有49篇,占85.96%,采用西医诊断标准者有3篇,占5.26%;有明确纳入标准有51篇,占89.47%;有明确排除标准的32篇,占56.14%。样本研究确定不严谨,无1篇文献说明的样本含量的计算方法和意图治疗分析,分配隐匿有1篇;运用盲法研究很少,仅有4篇采用盲法(包括3篇双盲法,1篇单盲法)。绝大部分文献没有进行统计检验,而大部分统计学方法使用基本正确,对统计学方法进行说明者0篇。57篇文章均为研究中药疗法,在试验用药的标准化方面,以药物组成、剂型、用量、用法、疗程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评价,初步认为标准化较好的0篇,标准化好的为56篇,占98.25%,标准化一般的为1篇,占1.75%。48篇文献有疗效判断标准,占84.21%;采用中药作对照的有9篇,占15.79%,采用西药作对照的有43篇,占75.44%,采用中西医结合作对照的有5篇,占8.77%。11篇文献报导了不良反应,占19.30%;14.04%(8/57)有随访。(2)Meta分析在57篇中药文献取相同的疗效判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药新药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并有相同的对照组“舒乐安定或安定”和注明具有可比性,以便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meta分析和做文献合并,获得2组数据。①5个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疗效判定标准的研究的疗效分析:OR=3.46,95%可信区间CI[1.84,6.48]。Z=3.87,P=0.0001②3个采用“中药新药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疗效判定标准的研究的疗效分析:OR=2.71,95%可信区间CI[1.60,4.61]。Z=3.69,P=0.0002以上二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表示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即显示中药治疗失眠有很好的疗效。2.西药部分(1)系统评价在检索与失眠相关总文献的基础上有35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整体随机质量较高,其中有8篇为完全随机。研究中,33篇组间均衡“具有可比性”。在诊断标准中,采用西医诊断标准者有34篇,占97.14%,完全未叙述诊断标准1篇,占2.86%;有明确纳入标准有35篇,占100%;有明确排除标准的35篇,占100%。样本研究确定不严谨,无1篇文献说明的样本含量的计算方法,意图治疗分析和分配隐匿皆有5篇;运用盲法研究不少,有22篇采用盲法(包括22篇双盲法,0篇单盲法)。绝大部分文献没有进行统计检验,而大部分统计学方法使用基本正确,对统计学方法进行说明者35篇。35篇文章均为研究西药疗法,在试验用药的标准化方面,以药物组成、剂型、用量、用法、疗程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评价,初步认为标准化较好的O篇,标准化好的为35篇,占100%。35篇文献有疗效判断标准,占100%;采用西药作对照的有35篇,占100%。34篇文献报导了不良反应,占97.14%;45.71%(16/35)有随访。(2)Meta分析在35篇西药文献取相同的疗效判定标准“SDRS睡眠障碍量表”,并有相同的对照组“佐匹克隆”、“唑比坦”和注明具有可比性,以便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meta分析和做文献合并,获得2组数据。①14个采用“佐匹克隆”为对照组的文献的疗效分析:OR=0.88,95%可信区间CI[0.71,1.08],Z=1.23,P=0.22②3个采用“唑比坦”为对照组的文献的疗效分析:OR=1.28,95%可信区间CI[0.85,1.93],Z=1.16,P=0.25以上二组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表示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等同于对照组,即显示西药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一样好,有不错的疗效。讨论由于临床流行病学/DME在中西医临床、科研人员中的普遍推及,已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西医界临床科研的质量相对地较好,中医界临床科研的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中药在进行临床科研时,采用论证强度最高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存在不少问题,如随机分配方法、样本含量的估算…等等。应严格设计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安慰剂平行临床试验,以提供更具有说服力的证据。疗效判断指标的选择,失访及不良反应的观察等等,临床试验的报告应规范化等。纳入研究数量少且质量不高,因此其论证强度较弱,尚需更多高质量研究以增加论证强度。而西药在进行临床科研时问题较少,但在高质量研究的数量仍有进步的空间。结论1、文献研究质量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中药治疗失眠临床对照研究文献报导中,还有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流行病学方法学的应用不够重视,临床试验的规范性较差,临床研究的结论难以完全得到公认。西药治疗失眠临床对照研究文献的问题较少,临床试验的规范性较好。2、就纳入文章的Meta分析结果表明中药治疗失眠的疗效部份,中药治疗组比西药对照组有效;西药治疗失眠的疗效部份,西药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同样有效。中药或西药治疗失眠皆有一定的疗效,有很好的研究前景。总之如能有更多质量佳的中西药治疗失眠的研究文章出现,将使未来研究之因果关系论证强度更高,期待有高质量的完全随机对照临床的文献数量来对本研究的结果能更一进步的证实,从而为临床决策作更好地服务。

贾丹兵,刘珊,张永丰,李乃民[7](2008)在《中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浅析》文中研究表明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e Fatigue Syndrome,简称 CFS)是现代高效快节奏生活方式下出现的一组以长期极度疲劳(包括体力疲劳和脑力疲劳)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症候群,其主要症状表现为短期记忆力或注意力明显下降,头痛,不能解乏的睡眠,运动后的疲劳持续超过24小时。近年来,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积极预防和治疗 CFS 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近年来的报道,中药治疗 CFS 取得了一定疗效, 现总结如下:

于春泉,石仁军,王泓午[8](2008)在《亚健康的中医药干预》文中认为中医药对亚健康状态的干预有独特的优势,在药物干预方面有专方专药和经方时方,也有专家针对亚健康状态的复杂表现进行辨证用药干预;针灸和推拿按摩也被广泛地运用到亚健康状态的干预中;此外,还有太极拳健身等手段的运用以及这些干预手段的联合运用,这些干预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如何进一步提高干预措施的针对性和效果并建立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药干预体系将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张李兴,曹田梅[9](2008)在《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医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近年来有关慢性疲劳综合征文献的回顾,总结中医药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病因病机、辩证施治、针灸治疗研究概况。传统中医药近年来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以整体观为指导,针对体质、病因的不同,多从脏腑、气血津液论治,也可辨证施以针灸治疗药治疗。

沈进,汤曦,邹锟[10](2007)在《中医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随机对照试验的报告质量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中医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报告质量。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CENTRAL(2006年第4期),PubMed、EMbase、CBMdisc、CNKI和VIP(检索日期截至2007年2月5日),并手检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采用CONSORT修订版辅以其它指标对所有纳入的RCT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最初检索到62篇相关文献,最终纳入38篇文献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所有文题均不含“随机”字样,仅17篇文献采用了结构式摘要;所有纳入研究对试验实施的科学背景与原理的阐述,样本量的计算,分配隐藏,盲法,流程图,意向治疗分析及辅助分析的使用情况均未报告;研究者对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理解存在偏差,大多选择了不恰当的对照干预措施,统计方法描述不清并存在错误,研究结果均为阳性,少有报告不良反应;讨论中所有研究均未参考前人的研究结果,对研究的局限性,对临床和科研的意义,以及外部真实性的描述均未涉及。结论目前有关中医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随机试验质量较差,在试验报告的各个环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研究者和编辑需要联合起来,学习和运用循证医学,特别是其所倡导的透明公开的临床试验注册和CONSORT,以提高中医药临床试验的设计、实施和报告质量,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二、中汇川黄液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汇川黄液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针刺调神方结合鼻三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过敏性鼻炎的认识
        1.1.1 定义与分类
        1.1.2 一般治疗
        1.1.3 手术治疗
    1.2 祖国传统医学对过敏性鼻炎的认识
        1.2.1 病因病机
        1.2.2 辨证分型
        1.2.3 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
        1.2.4 调神的含义与应用
    1.3 小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临床资料
        2.1.1 样本量估算
        2.1.2 病例来源
        2.1.3 诊断标准
        2.1.4 纳入标准
        2.1.5 排除标准
        2.1.6 剔除标准及脱落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分组方法
        2.2.2 治疗方案
        2.2.3 观察指标
        2.2.4 随访
        2.2.5 疗效判定标准
        2.2.6 统计学方法
        2.2.7 预期不良反应
        2.2.8 技术路线
    2.3 研究结果及分析
        2.3.1 病例收集情况
        2.3.2 基线分析
        2.3.3 两组治疗前症状体征评分、TNSS、TNNSS、RQLQ、HAMA评分比较
        2.3.4 治疗前与治疗后症状评分比较
        2.3.5 主要评价指标对比
        2.3.6 次要评价指标对比
        2.3.7 治疗前后与3个月后随访疗效比较
        2.3.8 不良反应情况
    2.4 讨论
        2.4.1 针刺调神方结合鼻三针治疗AR的选穴组方依据
        2.4.2 针刺调神方结合鼻三针治疗AR的原理探讨
        2.4.3 针刺调神方结合鼻三针方治疗AR的疗效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2)三种针刺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优化方案和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1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慢性荨麻疹的研究
        1.1.1 概述
        1.1.2 流行病学
        1.1.3 病因、诱因和发病机制
        1.1.4 临床表现
        1.1.5 诊断分类标准
        1.1.6 治疗
        1.1.7 结语
    1.2 综述二 中医药对慢性荨麻疹的研究
        1.2.1 病名
        1.2.2 病因病机
        1.2.3 辨证分型
        1.2.4 治疗
        1.2.5 结语
第二部分 优化方案
    2.1 不同刺法灸法治疗荨麻疹的古代文献研究
        2.1.1 研究材料
        2.1.2 研究方法
        2.1.3 研究结果
        2.1.4 小结
    2.2 不同刺法灸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现代医学文献研究
        2.2.1 文献计量数据来源与方法
        2.2.2 文献计量结果
        2.2.3 数据挖掘数据来源与方法
        2.2.4 数据挖掘结果
        2.2.5 讨论
        2.2.6 优化方案总结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2.1 研究对象
        3.2.2 诊断标准
        3.2.3 纳入/排除标准
        3.2.4 病例的剔除与脱落
        3.2.5 试验流程图
        3.2.6 样本量
        3.2.7 随机方法
        3.2.8 对照
        3.2.9 盲法
        3.2.10 分组情况
        3.2.11 干预措施
    3.3 疗效评价
        3.3.1 疗效评价指标
        3.3.2 评价时点
    3.4 实验室观察指标
    3.5 不良事件/反应的处理与分析
    3.6 统计分析
    3.7 研究结果
        3.7.1 试验完成情况
        3.7.2 基线分析
        3.7.3 评价指标结果
        3.7.4 安全性分析
    3.8 小结
第四部分 讨论
    4.1 本课题临床治疗方案选择依据
        4.1.1 病种选择
        4.1.2 证型的选择
        4.1.3 干预措施的选择
        4.1.4 治疗方案选择
    4.2 优化临床治疗方案的思路
        4.2.1 基于古代与现代文献的信息挖掘
        4.2.2 基于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总结
        4.2.3 基于系统评价筛选干预措施
        4.2.4 基于临床研究的结果分析
    4.3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4.3.1 UAS量表
        4.3.2 DLQI量表
        4.3.3 荨麻疹症状分级量表
        4.3.4 针刺结合自血疗法是优势综合疗法
        4.3.5 血清总IgE与CU的关系
    4.4 安全性分析
    4.5 刺络拔罐可用于久病入络的虚证疾病
    4.6 本研究起效机制探讨
        4.6.1 穴位
        4.6.2 针刺
        4.6.3 自血疗法
        4.6.4 刺络拔罐
        4.6.5 耳穴贴压
    4.7 同类型研究比较
    4.8 创新点
        4.8.1 结合慢性荨麻疹的中医证型进行数据挖掘
        4.8.2 形成安全、有效、可靠的优化方案
    4.9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统计学审核证明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3)妇科腹部术后患者康复与中医体质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于术后康复的研究
        一、影响术后康复的西医机制研究
        二、现代医学对术后康复的治疗
        三、中医学对腹部术后机体康复的认识
        四、促进术后康复的中医治疗
    第二节 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
        一、中医体质学说的形成及概念
        二、中医体质学说指导疾病治疗的意义
    第三节 术后患者康复的评价指标
        一、临床客观评价指标
        二、临床主观评价指标
        三、实验室检查指标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对象
        一、纳入标准
        二、排除标准
        三、剔除标准
        四、退出标准
        五、中医体质判定及标准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基础治疗
        二、胃肠功能观察指标及观察时点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
        一、纳入病例一般情况
        二、平和体质与偏颇体质的术后康复情况比较
        三、各体质组间术后康复情况的比较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第一节 从体质角度指导术后康复的特点
    第二节 从体质角度指导中医治疗的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5)我国黄芩种质资源的鉴别与质量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黄芩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1 原植物研究
    2 性状及鉴别研究
    3 化学成分研究
    4 质量和理化鉴别研究
    5 栽培研究
        5.1 选地整地
        5.2 播种
        5.3 田间管理
        5.4 采收与加工
    6 炮制研究
    7 药理实验研究
        7.1 抗炎作用
        7.2 抗菌、抗病毒作用
        7.3 抗变态反应作用
        7.4 抗氧化作用
        7.5 抗肿瘤作用
        7.6 其他作用
    8 小结
第二部分 不同种质黄芩药材性状与产量研究
    1 不同种质黄芩的药材性状
    2 不同种质黄芩的产量比较
第三部分 不同种质黄芩主要黄酮化合物含量的比较研究
    1 不同种质黄芩总黄酮含量的比较研究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结果
    2 不同种质黄芩主要黄酮化合物含量的比较研究
        2.1 仪器与材料
        2.2 方法和结果
    3 小结
第四部分 不同种质黄芩多糖含量的比较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2.1 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
        2.2 可溶性糖超声提取条件的优选
        2.3 黄芩多糖回流提取条件的优选
        2.4 糖的测定
    3 小结
第五部分 不同种质黄芩SDS-PAGE的比较研究
    1 材料
        1.1 药材来源
        1.2 仪器
        1.3 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蛋白样品溶液的制备
        2.2 凝胶的制备
        2.3 上样与电泳
        2.4 染色与脱色
    3 结果
    4 小结
第六部分 课题创新点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着作
参加的科研课题
详细摘要

(6)中西药治疗失眠文献系统质量评价及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中西医对失眠的研究现状
    一、西医对失眠症的认识和治疗
        (一) 失眠的定义
        (二) 失眠症的发病情况
        (三) 失眠的发病机制
        (四) 失眠的治疗现状
    二、中医药对失眠症的认识和治疗
        (一) 失眠的病因病机研究
        (二) 失眠的治疗现状
        (三) 失眠的预防及调理
第二部分 中西药治疗失眠文献系统评价
    一、中西药治疗失眠系统质量评价
        (一) 研究对象与方法
        (二) 研究结果
        (三) 研究讨论
    二、中西药治疗失眠Meta分析
        (一) 研究对象与方法
        (二) 研究结果
        (三) 研究讨论
第三部分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
    附录 2
    附录 3
    附录 4
    附录 5
致谢

(10)中医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随机对照试验的报告质量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研究类型
        1.1.2 观察对象
        1.1.3 干预措施
    1.2 检索策略
    1.3 评价方法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
    2.2 试验报告质量评价
3 讨论
    3.1 文题和摘要
    3.2 背景
    3.3 方法
    3.4 结果
    3.5 讨论

四、中汇川黄液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针刺调神方结合鼻三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D]. 覃文洛(Qin Man Lok).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2]三种针刺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优化方案和临床研究[D]. 梁玉丹.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01)
  • [3]妇科腹部术后患者康复与中医体质的相关研究[D]. 梁倩君.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02)
  • [4]咽部异常感觉患者的伴随症状、病因及治疗分析[J]. 金忠海. 中国全科医学, 2013(22)
  • [5]我国黄芩种质资源的鉴别与质量评价[D]. 崔璐.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02)
  • [6]中西药治疗失眠文献系统质量评价及Meta分析[D]. 张博翔.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11)
  • [7]中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浅析[A]. 贾丹兵,刘珊,张永丰,李乃民. 第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8
  • [8]亚健康的中医药干预[A]. 于春泉,石仁军,王泓午. 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换届选举暨“‘治未病’及亚健康防治论坛”论文集, 2008
  • [9]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医药研究进展[A]. 张李兴,曹田梅. 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换届选举暨“‘治未病’及亚健康防治论坛”论文集, 2008
  • [10]中医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随机对照试验的报告质量评价[J]. 沈进,汤曦,邹锟.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7(05)

标签:;  

中汇川黄液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