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酸制备高浓度富过磷酸钙工艺条件的试验研究

混酸制备高浓度富过磷酸钙工艺条件的试验研究

一、混酸法制取高浓度富过磷酸钙工艺条件的试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启凯[1](2021)在《碱性含铜蚀刻废液综合回收利用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碱性含铜蚀刻废液是印刷电路板蚀刻工序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其主要成分为Cu(NH3)4Cl2、氯、氨氮,如不经妥当处置就直接排放,不仅浪费了宝贵资源,而且对环境造成巨大伤害。该废液的无害化处理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研究了以碱性含铜蚀刻废液为原料制取碱式碳酸铜、活性氧化铜、氯化钠的工艺,探索了氯化钠处理玻璃减薄蚀刻废液回收氟硅酸钠的工艺,试验确定了各产品制备的最适宜工艺条件,并对活性氧化铜生产过程进行了设备选型、经济效益估算、环保评估;利用化学分析、XRD、TG和SEM等手段对产品进行分析和表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实验确定了由碱性含铜蚀刻废液制备碱式碳酸铜的最适宜工艺条件为:搅拌速度250rpm、n(Na2CO3):n(Cu2+)=1.5:1、m(铜):m(助剂A)=1.1:1、脱氨温度85℃。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产品铜含量大于55.80%、硫酸盐含量小于0.04%、氯含量小于300ppm,主要指标符合工业碱式碳酸铜标准中Ⅰ类品要求。从XRD和SEM图中可以看出产品主物相为碱式碳酸铜,形貌为不规则姜块状,粒径在10~90μm之间。(2)实验确定了由碱式碳酸铜制备活性氧化铜的最适宜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90℃、液固比3:1、搅拌速度200rpm、m(助剂B):m(碱式碳酸铜)=2.5:1、550℃煅烧1h。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产品纯度达到99.19%、氯含量小于15ppm、溶解速度低于20s,主要指标符合工业活性氧化铜标准要求。从XRD和SEM图中可以看出产品主物相为氧化铜,形貌为不规则微球状,粒径在0.1~30μm之间。(3)实验确定了由玻璃减薄蚀刻废液制备氟硅酸钠的最适宜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35℃、n(Na Cl):n(H2Si F6)=2:1、反应时间75min、陈化时间15min、重结晶液固比75:1、3℃±1℃结晶24h。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产品纯度大于99.0%,主要指标符合工业氟硅酸钠标准中Ⅰ型优等品要求。从XRD图中可以看出产品主物相为氟硅酸钠。(4)经济效益估算结果表明:由碱性含铜蚀刻废液制备活性氧化铜项目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环保分析结果表明,该生产过程基本无三废产生,为清洁环保工艺。

王辛龙,许德华,钟艳君,严正娟,罗涛,杨秀山,吴振国,钟本和[2](2020)在《中国磷化工行业60年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文中研究说明经过60余年的发展,中国磷化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中低品位磷矿生产高浓度磷肥、湿法磷酸精制、湿法磷酸生产饲料级磷酸氢钙及工业级磷酸一铵等产品国产化技术为中国磷化工发展奠定了基础,行业出现产能过剩局面。近期开发的聚磷酸铵、磷酸二氢钾、磷系阻燃材料、电池级磷酸二氢铵、磷酸铁锂、六氟磷酸锂等新产品,表明磷化工行业正从粗放的资源环境型产品向附加值高的精细磷化工产品转型。

何思琪[3](2020)在《湿法磷酸中碘的高效分离提取》文中研究指明磷矿所含的伴生碘是一种潜在的资源却难以直接开采。在使用湿法磷酸(WPA)工艺分解磷矿时发现碘会进入磷矿酸解液(PA)中,对PA中的微量碘进行高效分离回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虽实现了从WPA中提碘的工业化生产,但随着磷矿中碘的含量降低,导致在PA中碘的浓度大幅度降,使得碘的富集捕捉越发困难,成本也在逐步攀升。本文对PA中碘的分离体系提出一种新型分离方式-泡膜分离法。论文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开展不同条件下对磷矿中碘的浸出及其氧化研究。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不同磷酸和硫酸的比值、液固比、温度对磷矿中碘浸出率的影响,当温度75℃、液固比4:1、磷酸和硫酸的比值为3:2时,碘的浸出率可达68.8%,碘离子在PA中的浓度为2.12 ppm,碘主要以I-的形式存在于PA中。以不同氧化剂(NH4)2S2O8、H2O2、Fe(NO3)3等将I-氧化成I2的效果影响进行研究,其中(NH4)2S2O8对I-的氧化性能最好,氧化后I-在PA的残留率仅为1.91%。(2)开展不同捕捉剂对碘捕捉效率的影响研究。在(NH4)2S2O8氧化条件的基础上,采用SO17、二甲苯、四氯化碳,磺化煤油等不同捕捉剂,在不同的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搅拌速率等对碘捕捉效率的影响。当温度为45℃、(NH4)2S2O8:PA加入量的体积比为1:24、SO17:PA加入量的体积比为1:3、反应时间为60 min、其中SO17对碘的捕捉效率最好,在不搅拌的情况下碘的捕捉效率可达99%,同时对SO17展开循环性能研究,经过7次循环测试后,对碘的捕捉率仍在95%以上。将捕捉剂的温度加热至185℃,可将捕捉剂中的碘进行回收利用。(3)开展了碘的捕捉机理分析研究。以气泡运输原理为基础,运用恒界面池法,设定分离层相和溶液相最大接触面积,开展在不同温度下对含碘气泡在PA及捕捉相中形成与上升过程的研究。利用温度、PA的粘度、捕捉剂的粘度、捕捉剂的表面张力,碘蒸汽的粘度等对气泡的上升速率及破裂进行计算,探讨气泡运输速率方程Peebles方程并借助该方程建立含碘气泡的动力学模型,该模型与实验数据结果相符性能较好,可以指导碘的分离和捕捉过程。

汤建伟,许秀成,化全县,刘咏,王保明,刘丽[4](2018)在《新时代我国低浓度磷肥发展的新机遇》文中研究表明回顾我国磷肥工业从低浓度的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工业起步,以及发展过程中的重大技术进步;分析低浓度磷肥在磷肥产业结构调整中逐渐萎缩的诸多因素,以及新时代低浓度磷肥复兴的内在动力;提出低浓度磷肥发展的方向和具体建议措施。

禹鹤[5](2016)在《高镁磷尾矿制备复混肥料技术开发》文中指出由于磷矿资源的不断贫化,为了满足湿法磷酸生产对磷矿石质量的要求,需对磷矿进行浮选。我国每年通过磷矿浮选产生大量磷尾矿,磷尾矿的堆积,不仅占用土地,还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尾矿中的磷、镁、钙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有效利用这些元素,将尾矿制备成复混肥料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本课题以高镁磷尾矿为研究对象,先对其工艺特性进行分析,之后分别采用浓硫酸、废磷酸对磷尾矿进行分解,探究酸解磷尾矿的最优工艺条件。设计不同原料配比,采用MathCAD软件计算复混肥料配方,分别采用浓硫酸、废磷酸以及硫酸、废磷酸分步分解磷尾矿制备高、中、低浓度复混肥料。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实验采用的磷尾矿主要物相为CaMg(CO3)2,MgO含量为18.65%,CaO含量为32.30%,P2O5含量为4.09%。其反应活性为99.94%,反应活性较高,较易发生酸解反应;抗阻缓系数为4.30,抗阻缓性较强,在硫、磷混酸中的分解能力较强。其发泡性及泡沫稳定性较强,泡沫稳定指数较高,为2505.8 mL·min,属于严重发泡的低品位磷矿。(2)采用浓硫酸分解磷尾矿,考察硫酸质量分数、硫酸用量、反应时间和尾矿粒度等4个因素对镁转化率、磷转化率、游离酸含量的影响,并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设计、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镁转化率、磷转化率的影响趋势大体相同,尾矿粒度对镁转化率、磷转化率的影响最为显着。结合单因素实验、正交试验结果,得到硫酸分解磷尾矿工艺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尾矿粒度0.13 mm,硫酸质量分数98%,硫酸用量105%,反应时间20 min。此条件下镁转化率为93.88%,磷转化率为87.19%,游离酸含量为5.89%,水分含量为9.60%。(3)采用废磷酸分解磷尾矿,考察废磷酸用量、反应时间和尾矿粒度等3个因素对镁转化率、磷转化率、游离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镁、磷转化率的影响趋势不相同,其中尾矿粒度对镁转化率的影响最为显着,反应时间对磷转化率影响最为显着。废磷酸分解磷尾矿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尾矿粒度0.13 mm,废磷酸用量105%,反应时间90 min,此时镁转化率为74.58%,有效磷含量为18.96%,有效磷转化率为-1.98%,游离酸含量为4.32%,水分含量为34.75%。(4)设计配方,制备了不同类型的三元复混肥料。结果表明:采用浓硫酸分解磷尾矿制备复混肥料时,物料粘结成块,各养分分布不均,且后续烘干、粉碎等工序难以进行;采用废磷酸分解磷尾矿制备复混肥料具有工艺简单、条件温和、经济性好等优点,样品符合国家标准,但镁转化率偏低、废磷酸中有效磷退化(退化率为1.98%)、反应时间长;采用硫酸、磷酸分步分解磷尾矿制备复混肥料镁转化率在一些配方中得以保障,但是无法遏制废磷酸中有效磷的退化,致使产品中的有效磷与预设值有约1%的绝对误差。

郑雁[6](2009)在《以雪硅钙石为晶种回收废水中磷及其再利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磷,对于所有的生命形式都是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是一种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资源,也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元素。合成雪硅钙石具有不含重金属和磷,自身能提供OH-和Ca2+等优点,并可极大地促进磷酸盐的结晶沉淀,所以合成雪硅钙石是一种污水磷回收的理想晶种。同时,磷肥对农作物的增产起着重要作用。世界上84%-90%的磷矿用于生产各种磷肥,是工业上磷肥生产的主要原料。磷矿资源匮乏且不可再生,而磷矿主要是氟磷灰石[Ca10(PO4)6F2],极难溶于水,容易造成氟的污染。因此将来的发展趋势已不仅仅是去除污水中的磷,而且对污水中的磷还要进行回收再利用,从而降低磷矿开采量,提高磷矿使用年限。利用合成雪硅钙石回收磷的反应在24小时基本达到平衡。通过热力学计算得到磷回收过程的△G﹤0,△S值为正值,△H﹥0,表明结晶过程为吸热反应,吸附结晶过程是有利进行的;动力学分析表明,速率常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反应级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课题组前期实验得出的合成雪硅钙石回收磷的优化条件为:pH=8、Ca/P=2(摩尔比)、晶种用量22.4g/L、振荡速度140r/min。在此优化条件下,改进回收方法,加大晶种和模拟废水的用量。经55次重复回收磷实验,回收效果稳定,除磷率可达82%。55次回收磷后所得产物的含磷量高达35.02%,已符合富磷矿标准,可以作为冷冻法制取硝酸磷肥的原料。通过XRD、FTIR、SEM和EDS的方法对回收产物进行表征,证明回收的磷主要以结晶度不高的羟基磷灰石的形态存在。对养猪场实际废水进行磷回收实验,在钙磷摩尔比为2,pH值为8,晶种浓度为12g/L的优化条件下,雪硅钙石对实际废水中无机磷的回收率达89.08%。实验结果说明合成雪硅钙石对实际废水中的磷也有较好的回收效果。冷冻法制取硝酸磷肥的酸解探索实验中,HNO3浓度低并不影响酸解后溶出磷的量,且在室温下静置较短时间就可以溶出较多的磷。探索实验结果表明室温下用55%的HNO3静置2h可溶出98.28%的磷;室温下用40.6%的HNO3静置1h也可溶出95.23%的磷。说明以雪硅钙石回收磷容易被再利用。通过进一步实验研究,得到酸解阶段的优化条件为HNO3浓度为55%,用量为理论值的290%,酸解时间为2h;而冷冻结晶阶段的优化条件为冷冻结晶时间在6~8h,冷冻温度为-5℃。

吴礼定[7](2009)在《中低品位磷矿浮选副产尾矿制备磷镁肥的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选用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的磷矿浮选尾矿作为原料,采用硫酸法初步探讨了制备磷镁肥的工艺条件,在此基础上采用硫磷混酸法研究了制备工业级磷镁肥的工艺条件,并对浮选尾矿在硫酸、硫磷混酸中的酸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在浮选尾矿的工艺特性的试验中,研究了尾矿物相和化学组成及其反应特性、发泡性能。采用XRD分析并结合化学元素全分析得出该尾矿的主要物相为CaMg(CO3)2, Ca5(PO4)3F,SiO2。本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尾矿样中MgO含量为13.92%,P205含量为9.87%,该浮选尾矿的反应活性较好,达到99.33%(平均),但是抗阻缓系数较大,抗阻缓性较差,该尾矿的发泡性能和泡沫稳定性能较强,泡沫稳定指数较高,属于发泡尾矿,工业生产磷镁肥过程中要加入消泡剂。通过浓硫酸法主要考察了反应温度、搅拌速度、硫酸理论用量、硫酸理论配比、反应时间、水分含量、固化时间以及尾矿粉细度等因素对磷镁肥产品性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硫磷混酸法实验,用单因素详细考察了硫磷配比、反应温度、搅拌速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工业级磷镁肥产品性质的影响,并用正交试验获得了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80℃;搅拌速度:400r/min;硫磷配比:2.07:1;反应时间:45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的工业级磷镁肥料产品含有效P2O5为17.55%,其中水溶性P2O5占79.56%,有效MgO为7.53%,游离酸(以P205计)为1.53%。其中磷的分解率95%以上,镁的分解率96%以上。采用XRD分析、化学元素分析等方法对磷镁肥料进行分析,对其结构和物相等方面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浮选尾矿在硫酸、硫磷混酸中的酸解动力学。实验表明,德罗兹多夫方程:1/tln 100/100-Kp-βKp/t=k能比较满意地描述浮选尾矿在硫酸、硫磷混酸溶液中的酸解过程的动力学。浮选尾矿在硫酸溶液中溶解的活化能很小,约为1.8~4.3KJ/mol,指前因子A为EXP(-12.7445)~EXP(-14.0426)(s-1)。浮选尾矿在硫磷混酸中的酸解动力学也可用德罗多兹夫方程描述,式中的反应速率常数随着硫酸含量的升高而降低,阻化系数变化不大,该现象与表面覆盖膜形成有关。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浮选尾矿的硫磷混酸酸解过程的有效扩散系数随着硫酸含量的升高而降低,利用修改后的Gioia酸解模型求得了硫磷混酸酸解过程的有效扩散系数。上述过程都属于扩散控制,容易进行。浮选尾矿在硫酸、硫磷混酸中的酸解动力学研究,为中低品位磷矿浮选副产尾矿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今后的中试和工业化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刘飞,胡宏,解田,张世伟[8](2007)在《混酸法制取高浓度富过磷酸钙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介绍采用磷酸、硫酸混合分解磷矿粉制高浓度富过磷酸钙[W(P2O5)-34%]的实验过程,研究磷酸替代率、混酸浓度、混酸温度、混酸用量等工艺条件对磷矿分解率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到制备富过磷酸钙的较优工艺条件:磷酸替代率55%-58%,混酸浓度(H3PO4+H2SO4)64%-69%,混酸温度90℃-95℃,混酸用量为理论酸用量的93%-98%。

余静[9](2005)在《利用低品位磷矿生产湿法磷酸的新工艺及动力学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世界磷矿资源逐渐期枯竭,磷酸的湿法生产将不得不依赖于杂质较多贫矿资源,因此低品位磷矿的开发利用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反应活性较差的JH 低品位磷矿,采用逆流萃取新工艺研究了磷矿的酸解工艺条件,对高镁磷矿的化学除镁技术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对低品位磷矿酸解过程中的定浓度和变浓度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在湿法磷酸逆流萃取工艺条件的优化研究中,获得实验室条件下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80℃,液固比12:1,反应时间2hr,磷酸浓度20% P2 O5 。实验表明,逆流萃取对于低品位磷矿通过湿法工艺生产磷酸是可行的,并且磷酸色泽较好,呈明亮的淡黄色或浅绿色,而不像传统工艺所得磷酸含大量悬浮浆状物。清液用浓硫酸沉淀钙离子,得到的副产物磷石膏洁白如雪,其过滤性能也优于普通二水工艺。通过磷酸循环浸取的实验,研究了SO3 浓度对磷矿酸解过程的影响,以及循环的磷酸中铁镁等杂质的富集与磷矿酸解率变化的关系。实验中分析了SO3 浓度对磷矿酸解率的影响趋势,找出了用矿的最佳SO3 浓度范围为35g/L~40g/L,发现在此SO3 浓度范围内,可以有效地抑止杂质对酸解反应的影响,提高磷的回收率,减少磷的损失。磷矿中有害杂质对磷矿酸解率的影响大小可以按下列次序排列:镁、铁、铝。研究中采用特定的化学脱镁方法对JH 磷矿进行脱镁,实验中获得此磷矿脱镁的实验室较佳工艺条件为:温度为50℃,液固比为2:1,pH 值3.5~4.0,

侯翠红[10](2003)在《清洁型脲硫酸复肥研究》文中认为本文根据我国磷复肥生产工艺的特点,针对现行磷复肥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脲硫酸分解磷矿制备磷复肥的工艺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针对脲硫酸复肥制备的理化基础,对脲硫酸酸解反应体系的有关基础数据如脲硫酸的密度、粘度、反应热、比热容、熔点、相变热等进行了测定与关联,发现脲硫酸溶液的粘度(η)与温度(T)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脲硫酸体系的粘度与酸解剂配比间呈非单调变化关系;不同配比的脲硫酸溶液,当加入第1mol尿素于1mol硫酸中时,混合过程放热速率最大,当加入尿素达到一定量后,混合过程不再放热。 2.针对湿法磨矿的特点,在考察系统液相平衡的基础上,利用尿素系小分子,分子间的静电结合力弱,在动态中有与水相似的性质,开发出了用于清洁型脲硫酸复肥生产的矿浆减水技术和清洁型脲硫酸分解磷矿制备磷复肥的新工艺技术,实验考察了脲硫酸复肥生产新工艺中影响磷矿分解率的各种因素,如酸解剂用量与配比、反应温度、搅拌强度、磷矿粉细度、活化剂加入等,并优化出了工艺技术条件。 3.利用两级吸收装置采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研究了脲硫酸分解磷矿过程中影响氟逸出率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酸解剂配比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进而从氟硅酸溶液蒸气压、pH值、反应温度等方面分析尿素加入对氟逸出率的影响;通过X-ray衍射分析发现反应过程中尿素与氟硅酸溶液的反应产物为氟硅酸脲,确定了氟的赋存形式。同时指出降低氟逸出率的主要原因在于脲合质子中较强的O…H…O氢键的络合效应,抑制了氟硅酸的分解。在优化工艺条件下,氟逸出率可降至7%以下。 4.利用X-ray衍射分析和化学分析方法对脲硫酸分解磷矿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脲硫酸酸解磷矿的主反应过程包括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脲硫酸分解磷矿生成尿素磷酸和四尿素硫酸钙,第二阶段为磷酸分解磷矿生成尿素磷酸二氢钙,尿素和一部分磷酸二氢钙生成尿素磷酸和磷酸氢钙(这是产品中枸溶性磷的主要形式)。 郑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整个反应过程中,氟的行为: 月万+及凡分HZSi凡 4CO(刀万2)2+HZSi凡一{[(N万2)2 co]ZH}2召氓 5.根据酸解磷矿过程的反应原理,对第一阶段脉硫酸分解磷矿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得到脉硫酸分解磷矿第一阶段反应动力学方程为:;=华二554.61。xp(一擎).。,】0809 口了大l 第一阶段反应为一级反应,与硫酸分解磷矿第一阶段反应速率相比,加入尿素使第一阶段反应速率减慢。 在MSMPR结晶器中对硫酸钙结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脉硫酸代替硫酸的酸解体系,使CaSO;起晶时间明显延长(延长50%以上),晶体生长速率加快,悬浮液密度增加50%以上。活化剂的加入,使成核速率减小,成长速率增大,晶习发生改变,晶形变粗。 6.以保康矿为基础,对脉硫酸分解磷矿的宏观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得到在磷矿粒度为0.1 10”n们n刃.174们以们以,反应温度为339K一359K和酸解剂配比为尿素:硫酸=2 .0一3.6:1(mol)的条件下,服硫酸分解磷矿过程的宏观动力学方程为:生。(寻牛)一刀玉=,34362exp〔理参旦)q。一凡一1 IUU一式,I式I 该方程能比较满意地描述这一过程的动力学关系,为工艺条件的优化和反应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混酸法制取高浓度富过磷酸钙工艺条件的试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混酸法制取高浓度富过磷酸钙工艺条件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碱性含铜蚀刻废液综合回收利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碱性含铜蚀刻废液的来源
    1.2 碱性含铜蚀刻废液处理现状
    1.3 碱式碳酸铜性质、应用及生产方法
        1.3.1 碱式碳酸铜的性质及应用
        1.3.2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方法
    1.4 活性氧化铜的性质、应用及制备方法
        1.4.1 活性氧化铜的性质及应用
        1.4.2 活性氧化铜的制备方法
    1.5 玻璃减薄蚀刻废液的来源
    1.6 玻璃减薄蚀刻废液处理现状
    1.7 氟硅酸钠的性质、应用及制备方法
        1.7.1 氟硅酸钠的性质及应用
        1.7.2 氟硅酸钠的制备方法
    1.8 本课题的来源、意义及研究内容
        1.8.1 课题来源
        1.8.2 课题的意义
        1.8.3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实验原理
    2.1 由碱性含铜蚀刻废液制备碱式碳酸铜的原理
    2.2 由碱式碳酸铜制备活性氧化铜的原理
    2.3 由碱性含铜蚀刻废液制备氯化钠的原理
    2.4 由玻璃减薄蚀刻废液制备氟硅酸钠的原理
第三章 实验部分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仪器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碱式碳酸铜的制取步骤
        3.2.2 活性氧化铜的制取步骤
        3.2.3 氯化钠的制取步骤
        3.2.4 氟硅酸钠的制取步骤
    3.3 产品分析与表征
        3.3.1 化学分析
        3.3.2 仪器分析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4.1 由碱性含铜蚀刻废液制备碱式碳酸铜
        4.1.1 反应时间对产品铜含量及氯含量的影响
        4.1.2 蒸氨时间对产品铜含量、氯含量及铜回收率的影响
        4.1.3 蒸氨温度对产品铜含量及氯含量的影响
        4.1.4 蒸氨温度对脱氨效率的影响
        4.1.5 碳酸钠用量对产品铜含量及氯含量的影响
        4.1.6 pH对蚀刻液中铜回收率的影响
        4.1.7 碳酸钠浓度对产品铜含量及氯含量的影响
        4.1.8 搅拌速度对产品铜含量及氯含量的影响
        4.1.9 洗水用量对产品铜含量及氯含量的影响
        4.1.10 空气流量对产品铜含量、氯含量及脱氨时间的影响
        4.1.11 最适宜条件下重复试验
        4.1.12 产品表征与分析
        4.1.13 小结
    4.2 由碱式碳酸铜制备活性氧化铜
        4.2.1 反应温度对产品纯度及氯含量的影响
        4.2.2 助剂B浓度对产品纯度及氯含量的影响
        4.2.3 助剂B用量对产品纯度及氯含量的影响
        4.2.4 反应时间对产品纯度及氯含量的影响
        4.2.5 煅烧温度对产品纯度及氯含量的影响
        4.2.6 煅烧时间对产品纯度及活性的影响
        4.2.7 最适宜条件下重复试验
        4.2.8 产品表征与分析
        4.2.9 小结
    4.3 由碱性含铜蚀刻废液制备氯化钠
    4.4 由玻璃蚀刻废液制备氟硅酸钠
        4.4.1 氯化钠用量对氟硅酸钠纯度以及氟硅酸去除率的影响
        4.4.2 反应温度对氟硅酸去除率及氟硅酸钠纯度的影响
        4.4.3 反应时间对氟硅酸去除率及氟硅酸钠纯度的影响的影响
        4.4.4 洗涤与重结晶对氟硅酸钠纯度及氟硅酸回收率的影响
        4.4.5 处理前后玻璃蚀刻废液主要成分变化
        4.4.6 最适宜条件下重复试验
        4.4.7 产品表征与分析
        4.4.8 小结
    4.5 经济效益估算
        4.5.1 原料消耗及费用估算
        4.5.2 主要设备费用估算
        4.5.3 电能消耗及其费用估算
        4.5.4 人工费用估算
        4.5.5 产品年产值估算
        4.5.6 年经济效益估算
    4.6 环保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中国磷化工行业60年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外磷矿现状
2 磷化工中间产品
    2.1 黄磷及热法磷酸
    2.2 湿法磷酸
    2.3 精制磷酸
    2.4 磷石膏
3 磷化工产品
    3.1 磷铵系列
        3.1.1 料浆法磷酸一铵
        3.1.2 传统法磷酸二铵
        3.1.3 工业级磷酸一铵
        3.1.4 水溶性磷酸一铵
        3.1.5 聚磷酸铵
    3.2 精细磷酸盐
        3.2.1 饲料磷酸钙
        3.2.2 工业磷酸二氢钾
        3.2.3 工业磷酸钠盐
        3.2.4 其他精细磷产品
    3.3 磷系功能材料
        3.3.1 磷系电池材料
        3.3.2 磷系阻燃材料
4 存在问题、发展趋势与展望
    4.1 存在问题
    4.2 发展趋势与展望

(3)湿法磷酸中碘的高效分离提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磷矿资源概况
        1.1.1 国外磷矿资源概况
        1.1.2 国内磷矿资源概况
    1.2 碘及其资源概况
    1.3 湿法磷酸工艺
        1.3.1 硫酸法
        1.3.2 盐酸法
        1.3.3 硝酸法
    1.4 湿法磷酸中碘的分离研究现状
        1.4.1 空气吹出法
        1.4.2 离子交换法
        1.4.3 吸附法
        1.4.4 溶剂萃取法
        1.4.5 沉淀法
        1.4.6 其他方法
    1.5 论文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1.5.1 选题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原料和试剂
    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2.3 实验工艺路线
    2.4 实验方法
        2.4.1 磷矿酸解液的制备
        2.4.2 碘模拟液的制备
        2.4.3 泡膜分离法
        2.4.4 碘的收集方法
    2.5 分析检测方法
        2.5.1 磷矿组分分析
        2.5.2 磷矿中碘含量的测定
        2.5.3 磷矿酸解液中P_2O_5的测定
        2.5.4 磷矿酸解液中碘的存在形式
        2.5.5 磷矿酸解液中碘含量的测定
        2.5.6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2.5.7 表面张力的测定
        2.5.8 偏光显微镜分析
第三章 氧化剂及捕捉剂对碘分离效果的影响
    3.1 磷矿酸解液的制备对碘浸出率的影响
        3.1.1 正交实验
        3.1.2 方差实验
    3.2 磷矿酸解液成分分析
        3.2.1 化学成分分析
        3.2.2 碘的存在形式
    3.3 氧化剂对碘的氧化性研究
        3.3.1 氧化剂的选择
        3.3.2 氧化特性曲线的分析
        3.3.3 酸解液中碘的氧化机理
    3.4 捕捉剂的选择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磷矿酸解液中碘的泡膜分离
    4.1 工艺条件对磷矿酸解液中碘的分离效率研究
        4.1.1 搅拌速率的影响
        4.1.2 反应时间的影响
        4.1.3 氧化剂的影响
        4.1.4 捕捉剂的影响
        4.1.5 不同温度下分离体系的平衡速率
        4.1.6 分离体系对其他离子的影响
    4.2 捕捉相的红外分析
    4.3 捕捉剂的循环利用性探究
    4.4 捕捉相中碘的收集
        4.4.1 收集剂的选择
        4.4.2 碘收集条件的选择
        4.4.3 收集相中碘的存在形式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分离捕捉碘的动力学研究
    5.1 分离碘的宏观迁移分析
    5.2 动力学模型的选择
    5.3 各系统下的扩散系数计算
        5.3.1 碘蒸汽-空气
        5.3.2 碘-磷矿酸解液
        5.3.3 碘蒸汽-SO17
    5.4 动力学过程的分析
        5.4.1 碘分子在水相中的作用力
        5.4.2 捕捉剂表面张力的计算
        5.4.3 泡膜法中含碘气泡的成长
        5.4.4 泡膜法中含碘气泡上升速度的计算
        5.4.5 SO17分子之间的空间大小的计算
        5.4.6 含碘气泡在理想条件下运动模式的模拟
        5.4.7 泡膜法含碘气泡热流率的计算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附录B

(4)新时代我国低浓度磷肥发展的新机遇(论文提纲范文)

0概述
1 我国低浓度磷肥工业发展
    1.1 过磷酸钙工业发展
    1.2 钙镁磷肥工业发展
2 我国低浓度磷肥技术进步
    2.1 过磷酸钙技术进步
    2.2 钙镁磷肥技术进步
3 产业调整对低浓度磷肥的影响
    3.1 低浓度磷肥萎缩的历史背景
    3.2 新时代低浓度磷肥复兴的动力
4 我国低浓度磷肥发展方向
    4.1 低浓度磷肥发展建议
    4.2 近期重点开展的研究和推荐的技术

(5)高镁磷尾矿制备复混肥料技术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世界磷矿资源概况
    1.2 我国磷矿资源特点
    1.3 磷尾矿的产生
    1.4 磷尾矿的危害
    1.5 磷尾矿研究现状
        1.5.1 基础物性研究
        1.5.2 酸解工艺及动力学研究
        1.5.3 综合利用研究
    1.6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1.6.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2 研究内容
2 磷尾矿工艺特性研究
    2.1 引言
    2.2 试剂与仪器
        2.2.1 主要试剂
        2.2.2 主要仪器
    2.3 化学组成
    2.4 物相组成
    2.5 粒度分析
    2.6 反应活性与抗阻缓性测定
        2.6.1 测定原理
        2.6.2 测定方法与结果
    2.7 发泡性能测定
    2.8 小结
3 磷尾矿酸解工艺条件研究
    3.1 引言
    3.2 原料与仪器
        3.2.1 主要原料和试剂
        3.2.2 主要仪器
    3.3 实验步骤
    3.4 工艺流程图
    3.5 产品分析
        3.5.1 磷转化率测定
        3.5.2 镁转化率测定
        3.5.3 游离酸含量测定
    3.6 浓硫酸分解高镁磷尾矿工艺条件研究
        3.6.1 硫酸分解磷尾矿原理
        3.6.2 影响硫酸分解磷尾矿的因素
        3.6.3 浓硫酸分解磷尾矿单因素实验设计
        3.6.4 浓硫酸分解磷尾矿正交试验设计
        3.6.5 浓硫酸分解磷尾矿单因素实验结果
        3.6.6 浓硫酸分解磷尾矿正交试验结果
        3.6.7 浓硫酸分解磷尾矿工艺研究小结
    3.7 废磷酸分解磷尾矿工艺条件研究及可行性探讨
        3.7.1 废磷酸分解磷尾矿原理及理论酸用量计算
        3.7.2 废磷酸分解磷尾矿单因素实验设计
        3.7.3 废磷酸分解磷尾矿正交试验设计
        3.7.4 废磷酸分解磷尾矿单因素实验结果
        3.7.5 废磷酸分解磷尾矿正交试验结果
        3.7.6 废磷酸分解磷尾矿工艺研究小结
    3.8 磷尾矿酸解产物物相分析
    3.9 小结
4 综合利用磷尾矿、废磷酸制备复混肥料
    4.1 引言
    4.2 原料与仪器
        4.2.1 主要原料和试剂
        4.2.2 主要仪器
    4.3 实验设计
        4.3.1 酸解工艺设计
        4.3.2 复混肥料配制计算
        4.3.3 复混肥料配制步骤
        4.3.4 产品烘干温度的选择
        4.3.5 工艺流程图
    4.4 表征分析方法
    4.5 浓硫酸分解磷尾矿制复混肥料
    4.6 废磷酸分解磷尾矿制复混肥料
    4.7 硫酸、废磷酸分步分解磷尾矿制复混肥料
        4.7.1 硫酸、废磷酸分步分解磷尾矿制低浓度复混肥料
        4.7.2 硫酸、废磷酸分步分解磷尾矿制中浓度复混肥料
        4.7.3 硫酸、废磷酸分步分解磷尾矿制高浓度复混肥料
    4.8 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6)以雪硅钙石为晶种回收废水中磷及其再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磷污染危害及除磷方法介绍
        1.1.1 水体中磷的来源
        1.1.2 磷污染对环境的危害
        1.1.3 国内外的磷排放标准
        1.1.4 传统除磷方法
        1.1.5 主要除磷技术比较
    1.2 回收磷
        1.2.1 背景介绍
        1.2.2 结晶法回收磷的主要方法
        1.2.3 结晶形成理论
        1.2.4 磷酸钙晶析法回收磷原理
第二章 硝酸磷肥简介
    2.1 我国硝酸磷肥发展现状及前景
    2.2 硝酸磷肥生产方法
        2.2.1 硝酸分解磷矿制硝酸磷肥的基本原理
        2.2.2 硝酸分解磷矿的酸解液化学加工原理
    2.3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2.4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工作量
第三章 以雪硅钙石为晶种回收磷的放大实验
    3.1 实验材料和仪器
    3.2 磷、钙的测定方法及计算公式
        3.2.1 磷的测定
        3.2.2 钙的测定
    3.3 回收磷实验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
        3.3.1 热力学分析
        3.3.2 动力学分析
    3.4 回收磷放大实验的方法
    3.5 实验结果与讨论
        3.5.1 实验结果
        3.5.2 回收产物表征
    3.6 以雪硅钙石为晶种对实际废水中磷回收实验
        3.6.1 实验方法
        3.6.2 结果与讨论
第四章 冷冻法制取硝酸磷肥的探索实验
    4.1 酸解实验可行性探索
        4.1.1 实验材料和仪器
        4.1.2 实验方法
        4.1.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2 酸解优化条件探索
        4.2.1 磷的测量方法
        4.2.2 实验方法
        4.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 冷冻优化条件探索
        4.3.1 实验方法
        4.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第五章 结论及研究展望
    5.1 结论
    5.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中低品位磷矿浮选副产尾矿制备磷镁肥的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我国磷肥工业和磷矿资源的现状
        1.1.1 我国磷肥工业的现状
        1.1.2 我国磷矿石的现状
        1.1.3 中国磷资源的贫化趋向
    1.2 矿山尾矿的危害
    1.3 磷矿尾矿的综合开发利用
        1.3.1 国外技术
        1.3.2 国内情况
    1.4 酸化法工艺制磷肥肥料的研究进展
    1.5 磷矿尾矿的酸解动力学研究现状
    1.6 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意义
        1.6.1 课题的目的、意义
        1.6.2 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 主要原料和试剂
    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2.3 实验分析方法
        2.3.1 五氧化二磷含量的测定
        2.3.2 有效五氧化二磷含量的测定(磷钼酸喹啉重量法(仲裁法))
        2.3.3 有效镁含量的测定(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容量法)
        2.3.4 X-射线衍射分析(XRD)
        2.3.5 其他分析
第三章 含磷、镁(P_2O_58-10%,MgO10-18%)的浮选尾矿矿物工艺特性研究实验
    3.1 浮选尾矿预处理实验
        3.1.1 实验路线
        3.1.2 预处理实验的方法与步骤
    3.2 尾矿石的工艺特性实验
        3.2.1 原料
        3.2.2 实验装置图
        3.2.3 实验方法
        3.2.3.1 磷矿尾矿的物相组成与化学组成的确定
        3.2.3.2 磷矿尾矿的反应活性与抗阻缓性的测定
        3.2.3.3 磷矿尾矿的发泡性能(泡沫稳定指数的测定)实验
        3.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2.4.1 磷矿尾矿的物相与化学组成
        3.2.4.2 磷矿尾矿的反应特性
        3.2.4.3 磷矿尾矿的发泡特性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含磷、镁(P_2O_58-10%,MgO10-18%)浮选尾矿制备磷镁肥工艺条件试验
    4.1 实验原料与实验设备
        4.1.1 实验原料
        4.1.2 实验装置
        4.1.3 主要检测设备
    4.2 实验原理
        4.2.1 磷矿浮选尾矿制备磷镁肥的基本原理
        4.2.2 影响因素分析
    4.3 实验工作原理图和实验方法
    4.4 实验技术路线
    4.5 硫酸法分解浮选尾矿的条件试验
        4.5.1 硫酸配比对磷镁肥产品的影响
        4.5.2 反应温度对磷镁肥产品的影响
        4.5.3 搅拌速度对磷镁肥产品的影响
        4.5.4 水分含量对磷镁肥产品的影响
        4.5.5 反应时间对磷镁肥产品的影响
        4.5.6 固化时间对磷镁肥产品的影响
        4.5.7 尾矿细度对磷镁肥产品的影响
    4.6 磷矿浮选尾矿制备磷镁肥产品的质量设计标准
        4.6.1 我国低浓度磷肥和中量元素的肥料指标
        4.6.1.1 普通过磷酸钙国家标准(GB)
        4.6.1.2 中量元素肥料标准(DB)
        4.6.2 磷矿浮选尾矿制备磷镁肥试验设计的质量指标和标准
    4.7 硫磷混酸法分解浮选尾矿的条件试验
        4.7.1 硫磷配比对磷镁肥产品的影响
        4.7.2 反应温度对磷镁肥产品的影响
        4.7.3 搅拌速度对磷镁肥产品的影响
        4.7.4 水分含量对磷镁肥产品的影响
        4.7.5 反应时间对磷镁肥产品的影响
    4.8 正交试验
    4.9 验证实验及分析
        4.9.1 验证实验
        4.9.2 普通过磷酸钙与磷镁肥产品的XRD分析与比较
    4.10 实验产品的技术经济指标
        4.10.1 实验产品的技术指标
        4.10.2 实验产品的质量指标
    4.11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含磷、镁(P_2O_58-10%,MgO10-18%)尾矿矿石的酸解动力学研究实验
    5.1 磷矿浮选尾矿在硫酸中的酸解动力学研究实验
        5.1.1 实验方法
        5.1.2 实验装置图
        5.1.3 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5.2 硫磷混酸分解磷矿浮选尾矿酸解动力学研究
        5.2.1 反应模型的选择
        5.2.2 控制步骤的判别
        5.2.3 实验装置图
        5.2.4 实验方法
        5.2.5 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5.2.5.1 动力学实验结果
        5.2.5.2 数据处理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创新点及建议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A.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A.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9)利用低品位磷矿生产湿法磷酸的新工艺及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我国磷肥工业及磷矿资源现状
    1.2 湿法磷酸生产工艺及现状
    1.3 磷矿脱镁工艺研究现状
    1.4 磷矿酸解动力学研究现状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意义
        1.5.1 逆流萃取酸解工艺实验
        1.5.2 脱镁工艺实验
        1.5.3 动力学实验
2 逆流萃取工艺实验
    2.1 实验原料、药品和实验仪器
        2.1.1 实验原料
        2.1.2 主要实验试剂和仪器
    2.2 实验装置
    2.3 实验中酸解率计算方法
    2.4 低品位磷矿逆流萃取磷酸工艺实验
        2.4.1 逆流萃取实验方法
        2.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3 磷酸中杂质对磷矿酸解过程的影响
    3.1 磷矿中铁铝镁杂质对酸解过程的影响实验
        3.1.1 磷酸中杂质影响酸解的实验方案
        3.1.2 实验结果与讨论
    3.2 SO_3浓度对酸解过程的影响实验
        3.2.1 SO_3 抑制杂质的实验方案
        3.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4 低品位磷矿脱镁工艺实验
    4.1 化学脱镁实验方案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5 磷矿酸解过程的动力学研究
    5.1 恒定磷酸浓度下的动力学实验
        5.1.1 恒定磷酸浓度下动力学实验方案
        5.1.2 实验结果与讨论
        5.1.2.1 恒定磷酸浓度下动力学模型的确定
        5.1.2.2 动力学方程的确定
    5.2 湿法磷酸硫磷混酸工艺原始开车时非定态酸解动力学研究
        5.2.1 变浓度非定态酸解动力学研究的实验方案
        5.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5.2.2.1 变浓度非定态酸解动力学模型的确定
        5.2.2.2 动力学方程的确定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声明
致谢

(10)清洁型脲硫酸复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 农业对复混肥料的需求
    1.2 过磷酸钙在我国磷肥工业中的地位
    1.3 尿素过磷酸钙系列复混肥存在的问题
    1.4 本课题的意义及项目来源
    1.5 尿素过磷酸钙复肥工艺国内外研究现状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7 本章小结
2 脲硫酸复肥制备的理论基础及基础数据测定
    2.1 脲硫酸复肥制备的理论基础
    2.2 脲硫酸的有关基础数据测定
        2.2.1 脲硫酸溶液的密度测定
        2.2.2 脲硫酸溶液的粘度性质测定
        2.2.3 尿素硫酸混合过程热效应测定
        2.2.4 脲硫酸熔点、相变热测定
        2.2.5 脲硫酸的比热容测定
    2.3 本章小结
3 脲硫酸复肥新工艺开发及工艺条件初探
    3.1 脲硫酸复肥新工艺开发设计
    3.2 实验原料及组成分析
    3.3 矿浆减水技术及工业应用
    3.4 脲硫酸分解磷矿过程工艺条件的初步探索
    3.5 本章小结
4 清洁型脲硫酸复肥工艺中氟的逸出规律与赋存形式
    4.1 传统酸解磷矿过程中含氟废气的逸出及其治理
    4.2 脲硫酸分解磷矿过程中氟逸出规律的研究
    4.3 反应温度和酸解液pH值对氟逸出率的影响
    4.4 尿素加入对氟硅酸系统蒸气压的影响
    4.5 脲硫酸分解磷矿过程中氟的赋存形式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脲硫酸分解磷矿过程的反应机理研究
    5.1 脲硫酸分解磷矿过程反应原理
    5.2 脲硫酸分解磷矿过程第一阶段反应动力学研究
        5.2.1 实验设计
        5.2.2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5.2.3 脲硫酸分解磷矿反应动力学
        5.2.4 硫酸分解磷矿反应动力学
        5.2.5 脲硫酸与硫酸分解磷矿第一阶段反应的比较
    5.3 脲硫酸分解磷矿结晶动力学研究
        5.3.1 MSMPR结晶器数学模型的建立
        5.3.2 脲硫酸分解磷矿结晶动力学实验
        5.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4 本章小结
6 脲硫酸分解磷矿的工程化应用研究
    6.1 脲硫酸分解磷矿过程描述
    6.2 脲硫酸分解磷矿宏观反应动力学研究
    6.3 脲硫酸分解保康磷矿的优化工艺条件
    6.4 新工艺对其他磷矿的适应性
    6.5 技术经济水平与环境效益分析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混酸法制取高浓度富过磷酸钙工艺条件的试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碱性含铜蚀刻废液综合回收利用技术研究[D]. 张启凯. 合肥工业大学, 2021(02)
  • [2]中国磷化工行业60年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J]. 王辛龙,许德华,钟艳君,严正娟,罗涛,杨秀山,吴振国,钟本和. 无机盐工业, 2020(10)
  • [3]湿法磷酸中碘的高效分离提取[D]. 何思琪. 贵州大学, 2020
  • [4]新时代我国低浓度磷肥发展的新机遇[J]. 汤建伟,许秀成,化全县,刘咏,王保明,刘丽. 磷肥与复肥, 2018(05)
  • [5]高镁磷尾矿制备复混肥料技术开发[D]. 禹鹤. 郑州大学, 2016(05)
  • [6]以雪硅钙石为晶种回收废水中磷及其再利用研究[D]. 郑雁.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9(08)
  • [7]中低品位磷矿浮选副产尾矿制备磷镁肥的技术研究[D]. 吴礼定. 昆明理工大学, 2009(02)
  • [8]混酸法制取高浓度富过磷酸钙的实验研究[J]. 刘飞,胡宏,解田,张世伟. 贵州化工, 2007(02)
  • [9]利用低品位磷矿生产湿法磷酸的新工艺及动力学研究[D]. 余静. 四川大学, 2005(08)
  • [10]清洁型脲硫酸复肥研究[D]. 侯翠红. 郑州大学, 2003(04)

标签:;  ;  ;  ;  ;  

混酸制备高浓度富过磷酸钙工艺条件的试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