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性矿化水灌溉淋滤率

碱性矿化水灌溉淋滤率

一、碱性矿化水灌溉的淋洗分数(论文文献综述)

王云[1](2021)在《滇东南地热流体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滇东南地区受多期岩浆活动和深大断裂的影响,地热活动强烈,温泉数量多,是观测深部流体活动的最佳“窗口”。地表观测的流体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可以揭示地壳深部岩浆流体活动,对了解岩石圈物质演化和开展地震观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滇东南温泉地热流体(水和逸出气)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地热流体中离子来源及成因、深部热储温度、气体成因、幔源流体释放强度及稳定碳同位素平衡分馏温度等,探讨地热异常与地震活动关系、屏边火山活动性、深源流体和地幔热流在地震孕育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等,其结果对遴选一批具有深部动力学意义的观测对象和特征观测量具有重要的科学及实践意义。滇东南地热水化学特征显示,温泉水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的补给,水化学主、微量离子主要来自地表水循环过程对地层岩石的溶滤。地层岩性和断层构造特征对水化学特征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红河断裂带温泉中的SO42-、F-、Cl-等离子有深部来源特征。微量元素含量及分布特征与地层性质和沉积矿物有关。以地热储温度表示的浅层地热场分布特征显示,滇东南地热异常区地震活动强度弱、发震频度低,且地震往往发生在地热梯度带上。造成这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地热来源主要为壳内生热元素(238U、232Th和40K)衰变产生的热量,热源较为稳定,产生的热应变或热应力与区域应力场趋于均衡状态。而滇东南楔形构造区内地震活动强烈,推测是红河断裂带与小江断裂带交汇区深部有刚性岩体阻挡了川滇块体继续向南或南西向运动而造成。气体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滇东南温泉逸出气体主要为地壳和大气来源,来自于红河断裂带南段上的幔源氦释放强度最高仅为5%左右,表明该断裂是连通壳幔的深大断裂。稳定碳同位素显示CO2和CH4也主要来自于地壳灰岩和热成因,幔源特征不明显。结合区域深部结构及构造活动背景,认为断裂活动性较弱和放射性成因He的稀释是导致幔源流体释放强度低的主要因素。CO2和CH4气体间同位素分馏温度(表观同位素温度)显示,屏边火山区的这些含碳气体源区温度低于壳内物质的最低熔融温度,表明现今壳内不存在玄武质岩浆活动。结合幔源流体的释放强度及含碳气体源区温度可推断屏边火山活动性较弱,但来自深部的流体仍值得长期关注。对比青藏高原东南缘主要构造边界及新生代火山区幔源流体释放,屏边火山区处于较低水平,大地热流结构主要以地壳热流为主。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南缘地震活动(M≥6.0)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区往往伴随着较强地幔热流,表明地幔流体及其热对流活动在地震的孕育及发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在滇东南地区四期的地热流体观测,发现位于红河断裂带上的泉点中具有幔源特征的物质及含碳气体源区温度对区内的地震活动(M≥4.0)有前兆响应。因此,具有幔源特征的泉点可作为地震监测预报的观测对象,而具有幔源特征的离子、气体和反映深部热状态的温度可作为特征观测组分或观测量。

贾耀康[2](2018)在《疏勒河灌区盐碱土淋洗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河西走廊疏勒河流域黄花移民点盐碱地为研究区,为了探究水利和化学改良方法对该地区的盐碱土改良效果,在总结国内外盐碱土改良研究进展和改良措施的基础上,选择通过水淋洗和FeSO4淋洗来改良该地区盐碱土。为了改良甘肃省疏勒河灌区黄花一号点、黄花三号点和黄花四号点上盐碱土,利用GPS定位技术采取27个土壤剖面,在室内采用土柱淋滤试验,研究了土壤剖面的整体渗透速率及各层(0-30cm,30-60cm,60-100cm)土壤渗透速率,进行了渗透性等级分级;对淋滤前后土壤的盐分含量及组成、EC、pH、速效养分的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进行了改良后土壤的小麦出苗率试验,以期为黄花移民点盐碱地改良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剖面渗透速率所研究的27个剖面的整体渗透速率为1.58mm/h-47.79mm/h,均在慢-中等之间,其中渗透速率等级为慢、稍慢和中等的分别为40.7%、33.3%和25.9%;渗透速率受限土层主要为60-100cm。2.淋洗对水溶性盐分的影响淋洗可以降低土壤各层的水溶性盐分。经过5次淋洗后,0-30cm、30-60cm与60-100cm的平均水溶性盐分淋洗率分别是88.9%、82.7%、73.6%;土壤盐分含量越高,脱盐率越大。3.淋洗对水溶性盐分离子组成的影响淋洗前,0-30cm、30-60cm土层的阳离子含量顺序均是Na+>Mg2+>Ca2+>K+,60-100cm土层的阳离子含量顺序是Na+>Ca2+>Mg2+>K+,三个层次的阴离子含量的顺序均是SO42->Cl->HCO3->CO32-。经过5次淋洗后,0-30cm土层的阳离子含量顺序是Na+>Mg2+>Ca2+>K+,30-60cm土层的阳离子含量顺序是Na+>Ca2+>Mg2+>K+,60-100cm土层的阳离子含量顺序是Na+>Mg2+>Ca2+>K+,三个层次的阴离子含量的顺序没有发生变化。Na+在各层次的淋洗率分别是87.1%、81.9%、73.0%。4.淋洗对土壤EC的影响水淋洗和FeSO4淋洗1-3次大幅度降低表土层的EC,但经过3次以上淋洗,土壤EC降低极小。水淋洗和FeSO4淋洗对土壤EC降低效果相当。5.淋洗对土壤pH的影响水淋洗和FeSO4淋洗都能降低土壤剖面各层次的pH,原土pH越高,淋洗对pH降低越明显;FeSO4淋洗效果优于水淋洗。6.淋洗对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水淋洗造成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的损失,在经过3次水淋洗,土壤碱解氮的累计淋失率为39.3%,土壤速效磷的累计淋失率为11.1%。碱解氮、速效磷的淋失量分别为14.97mg/kg、1.87mg/kg,且与其原土含量呈显着正相关。因此在盐碱土改良过程中,在洗盐后应向土壤中补充氮肥与磷肥。7.淋洗对小麦出苗率的影响黄花一号点、三号点、四号点盐碱土未淋洗的小麦出苗率为0%(除剖面11与剖面19),经过3次水淋洗和FeSO4淋洗后,小麦出苗率大幅度提高,分别是83.4%和84.3%、80.6%和85.1%、82.9%和89.3%,表明FeSO4淋洗比水淋洗小麦出苗率高,分别提高0.9%、4.5%和6.8%。8.盐碱土脱盐方式对疏勒河灌区淋洗应采用分3次淋洗,每次淋洗水量为4000m3/hm2,总淋洗量为1.2万m3/hm2,每次淋洗时,在水口处按照1kg/m3加入FeSO4,每次淋洗的间隔以田间水落干后为准。淋洗后的土壤,可以进行农作物种植。

岳小红[3](2018)在《外源有机碳对盐渍化土壤性质及小麦生长的影响》文中认为近年来,由于生物碳能够提升退化土壤质量问题而逐渐被关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因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土壤盐渍化问题严重制约了当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生产活动。探究生物碳对干旱半干旱区盐渍化土壤的改良机制,对盐渍化土壤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因此,本研究为了探究不同类型外源有机碳对盐渍化土壤改良效果和影响的机理,通过土壤培养试验和盆栽试验,分析了不同程度盐渍化土壤中添加生物碳、葡萄糖、淀粉和腐殖酸对土壤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及小麦生长的影响,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外源有机碳添加降低了3种不同程度盐渍化土壤的电导率值(Ec),并对重度盐渍化土壤Ec值降低最显着,而6%碳添加量较3%的降低效果更明显;4种外源性有机碳相比,葡萄糖和淀粉对土壤电导率的负影响要大于生物碳和腐殖酸。4种外源有机碳降低了3种不同程度盐渍化土壤Na+和Cl-含量,且6%碳添加量较3%的降低更显着,而不同类型外源有机碳之间,葡萄糖和生物碳处理较淀粉和腐殖酸降低更明显;外源有机碳还增加了3种不同程度盐渍化土壤中Ca2+、K+含量,且生物碳添加增加最显着。2.4种外源有机碳明显增加了盐渍化土壤有机碳(SOC)含量,且以6%添加量下土壤有机碳增加最明显,其中葡萄糖添加效应最明显。不同程度盐渍化土壤中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含量都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显着正相关,4种外源有机碳对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提高的效果为:葡萄糖﹥淀粉﹥生物碳﹥腐殖酸;外源有机碳添加促进了土壤呼吸作用,其中葡萄糖和淀粉添加使土壤呼吸增加最明显,且3%的外源碳添加量对土壤呼吸的促进作用大于6%的添加量;土壤呼吸作用受盐渍化程度的影响较大,在较短时间内生物碳和腐殖酸添加对盐渍化土壤呼吸作用的影响不明显。3.4种外源有机碳添加后均提高了不同程度盐渍化土壤的荧光素二乙酸酯水解酶(FDA)、β-葡萄糖苷酶(PAG)、脱氢酶活性(DHA),且这三种酶受外源有机碳添加量的影响较大,而脲酶(UA)活性受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影响较大。在葡萄糖和淀粉添加处理下,FDA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分别显着增加了72.9%-371.0%和23.0%-213.7%。总之,外源有机碳添加对盐渍化土壤中与C循环有关的β-葡萄糖苷酶和脱氢酶活性有显着的提高作用,而对与N循环有关的土壤脲酶活性则表现出抑制作用。4.在不同程度盐渍化土壤中添加4种外源有机碳后,小麦生长状况得到了改善,小麦地上部干重、存活率、根长和根表面积均显着增加。外源有机碳处理后中度和重度盐渍化土壤中小麦幼苗地上部Na+和Cl-含量均降低,且6%较3%添加量下盐分离子减少更明显。外源有机碳添加后小麦地上部K+含量均增加,且6%较3%添加量增加更多。总之,外源有机碳对盐胁迫下小麦生长的缓解效应大小顺序为:葡萄糖﹥淀粉﹥生物碳﹥腐殖酸。

刘焕芳[4](2017)在《含有机硅功能基的聚丙烯酰胺类两亲聚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聚丙烯酰胺是指包括丙烯酰胺的均聚物,丙烯酰胺单体含量50%以上的各种共聚物,以及它们的衍生物的统称。近年来聚丙烯酰胺产业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一种用途广泛、潜在市场价值巨大的精细化工产品,在石油开采、污水处理、生物医学、纺织等领域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聚丙烯酰胺的均聚物结构单一,功能基团较少,性能有限,目前合成研究的该类聚合物的种类繁多,主要是通过将各种活性单体与丙烯酰胺共聚,在聚合物大分子链上引入各种功能性基团丰富了聚丙烯酰胺结构,提高各种性能,扩宽了其应用领域。目前各种疏水改性的聚丙烯酰胺主要是烷烃和氟碳链改性,而对于有机硅改性共聚的丙烯酰胺的研究却很少,尤其是在稠油降粘和污水处理方面非常罕见。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具有表面活性高、铺展润湿性能好、耐高温抗老化、耐水解稳定性好等优点,基于各种优异性能,研究合成含有机硅功能基的聚丙烯酰胺两亲聚合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设计合成可聚合的有机硅单体Y-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三甲硅氧基)硅烷(简称MTS,下同),然后以DMF为溶剂,固含量为20%,引发剂选用AIBN,在65℃温度下,以丙烯酰胺(AM)、MTS、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原料以自由基聚合的方式合成了阳离子型聚合物PADM,以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MTS为单体合成了阴离子型聚合物PAMST,通过IR、1H-NMR、静态光散射、元素分析等手段表征聚合物的结构组成,从界面张力、表面张力、荧光光谱、接触角等方面评价了聚合物的溶液性能,分别考察了单体配比对降粘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投料比;考察了聚合物的抗温耐盐性,最后对聚合物PADM和PAMST的降粘效果进行分析评价,PADM的使用量为1.4g · L-1时,油水乳液的粘度可降低至88.0mPa · s,PAMST的使用量为0.8g·L-1时,油水乳液的粘度可降低至90.4mPa·s,同时发现两种降粘剂均具有良好的抗温耐盐性,且在静置时无需加入破乳剂能快速破乳脱水。通过季铵化反应合成一种可聚合的有机硅季铵盐单体[3-(甲基丙烯酰胺基)丙基]-N,N-二甲基-N-(三甲硅基)甲基氯化铵(简称DTS,下同),以AM和DTS为原料,引发剂选用KPS,水溶液聚合合成一种有机硅改性的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絮凝剂PAD,考查单体浓度和配比、引发剂用量等反应条件对聚合产物性能的影响,优化了工艺条件,共聚物PAD用于处理渤海油田K平台含油污水,用量为0.6g/L时,脱出水的透光率为84.6%。

雷鹏程[5](2016)在《滴水出苗对棉田水盐分布及棉花生长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本试验在滴水出苗技术中,以新疆兵团第一师棉花品种中棉49优系为研究对象,研究滴水出苗对棉田水盐分布及棉花生长的影响,分析不同滴水时间处理下土壤水盐分布变化规律以及滴水出苗技术对棉花生长的影响,从而为生产实践提供可行性依据,主要结论为:(1)土壤含水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主要受土壤下层水分上行因素的影响。下层土壤的水分随蒸发作用向表层移动,表层土壤的含水量随时间呈增加的趋势,但距离滴灌带越远,下层土壤的含水量越少,当下层土壤水分上行的量小于蒸发量时,表层土壤水分不再增加,而开始下降。(2)在滴灌毛管附近,水分需要先通过下渗作用,使膜下剖面土壤均达到饱墒状态,水分才能在表层横向运移,所以土壤水分在各层土壤中的移动是呈水平和纵向两个方向进行的。(3)“一膜三带”的布管方式下,随着滴水时数的增加,滴水量也随之增加,窄行间的水分易在距离滴灌带30-40cm处交汇,所以应控制好滴水时数及滴水量,在6-7小时或65-70 m3/亩的水量为宜,避免膜下土壤中的水分形成径流,否则会因水量过大,水分朝低洼处流动,土壤盐分随水分流动会在种行处积累,抑制棉花生长。(4)土壤盐分含量随时间变化规律跟水分的运移有关,且土壤盐分与土壤水分含量呈负相关,土壤水分含量大,土壤盐分得到相应稀释,盐分降低。但是滴水水量较少的情况下,土壤下层的盐分,会随水分的上行被带向土壤表层,出现返盐现象,会对棉苗生长产生抑制作用。

刘坤[6](2016)在《华北集约农区地下水氮素来源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地下水是华北地区生产和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集约化农业生产对该地区地下水质量,特别是氮素含量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以华北集约农区代表—山东桓台县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多种N03--N识别技术和方法,定量分析了地下水N03--N含量和其时空变化,探讨了各类影响地下水氮素含量的因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2014年在研究区进行大密度地下水取样,并对重点污染地区加密采样。800个采样点地下水样品N03--N含量数据呈正态分布,浓度范围为0.07~52.6 mg L一,均值为21.4 mgL-,超标率(超10 mg L-1)为75.8%,严重超标率(超20mg L-1)达49.4%。2002、2007、2010以及2014四个年度地下水N03--N含量均值分别为6.3、11.6、29.9和21.4 mg L-1,说明自2010年以来的地下水N03--N污染已经开始出现下降趋势。该区域集约化种植区大量施用化肥是地下水N03--N污染的根本原因,且随着氮肥施用水平的降低,地下水N03--N也呈现逐渐下降趋势。2.分别应用IsoSource和SIAR模型,分析了5种潜在氮源(化肥(FN)、污水(SN)、畜禽粪便(MN)、土壤有机氮(SON)以及降水(RN))对地下水NO3--N的贡献百分比。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N03--N有45%-46.9%来自化肥,40.7%-51.7%来自污水,2.6%-10.7%来自畜禽粪便,0.8%-1.7%来自降水。该区域地下水N03--N主要来自化肥和污水,畜禽养殖有一定贡献。3.研究区地下水反硝化作用有一定的空间异质性,发生反硝化作用的采样点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北部,即在受N03--N污染较严重的径流排泄区,而反硝化不明显的采样点大多位于中南部的地下水补给区。综合考虑DO浓度、615N与δ180比值(δ15N/δ18O)分别与反硝化作用关系的基础上,利用瑞利方程计算了反硝化发生时地下水6”N和818O的分馏常数,分别为-15.9%o和-10.4‰,这说明反硝化作用对地下水硝酸盐δ15N和6博O的分馏具有一定贡献,而δ15N与δ18O的富集系数分别为-1.45‰与-0.75‰,较低的富集系数说明地下水反硝化作用不强或受其他过程影响。4.研究区地下水主要由南部地区弱矿化度的HCO3--Ca2+、Mg2+或HCO3--Na+、Ca2+、Mg2+类型,向中部地区中等矿化度的HCO3-、Cl-、SO42--Na+、Ca2+、Mg2+类型过渡,在北部大部分地区演化为中等矿化度的Cl-、SO42--Na+、Ca2+、Mg2+或Cl-、SO42--Na+、Mg2+类型。该区域地下水化学成分改变的关键驱动因素是集约化农业生产措施,主要是化肥施用以及以地下水和污水为主要来源的频繁灌溉,并受水文地质等的综合因素影响。5.采用快速聚类算法模型及分类决策树模型,将800个采样点对研究区域分为井灌区、污灌区以及井污共灌+养殖区三种类型。有52.4%的样点(419个)分布在主要受井污水交替灌溉、畜禽养殖活动影响的地区,22.5%的样点(180个)位于仅用井水灌溉的农业区,其余25.1%样点(201个)主要位于污水灌溉区域,说明工业污水和畜禽养殖对该地区地下水已产生重要影响。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大量施用农用氮肥和灌溉工业污水是造成地下水N03--N含量变化的主控因素,畜禽养殖也对地下水N03--N污染产生影响。应进一步提高地下水N03--N污染严重性的认识、加强氮素在包气带的迁移转化研究、重视种养结合生态农业,使粮菜种植和畜牧业养分平衡,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张鹏程[7](2016)在《天津市独流减河下游河道绿化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河流与文化传承、民族兴盛密不可分,两岸流域孕育了悠久的历史和伟大的文明。城市化的全面推进,河道再次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托,独流减河作为天津市南部重要行洪河道和防线,河道两岸土壤环境恶劣,土体结构粘滞,盐碱化严重,河道绿化问题十分紧迫。本文以天津市独流减河下游绿化试验段为研究对象,深入调查了独流减河63-64km河道状况,分析了该段河道水质状况以及土壤相关理化性质,结合天津市盐碱土的特点,从多年对盐碱土的研究和绿化工程实践出发,进行了室内土柱模拟实验和野外大田灌水淋盐试验,针对滨海盐碱土提出了改良利用方案,探索切实可行的河道绿化技术,以期为河道绿化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和技术支持。主要得到如下结论:1.该地段河道盐碱土土壤容重在1.22-1.60g/cm3之间,平均值为1.42g/cm3;土壤孔隙度在40.31%-51.05%之间,颗粒分散,质地粘滞;土壤机械组成粉粒所占比例达69.99%,砂粒含量仅占15.39%,土壤质地属于粉质粘土类;土壤渗透系数分段明显,且土壤表层的透水性能较强,平均值为3.95×10-4cm/s;土壤下层(40cm处)的透水性能相对较差,平均值为2.28×10-5cm/s,为弱度透水,低于普通农田1-2个数量级,通透性差。2.该地段河道盐碱土土壤全盐量很高,总体平均值达到19.13g/kg(变动在14.91-27.28g/kg之间),与天津市绿化种植土标准相比,高出近6.4倍,植物根本无法存活,土壤p H值较高,属于弱碱性,符合天津地区的盐碱性土壤的p H特征。为确保绿化成活,降低土壤全盐量尤其重要。且土壤有机质水平较低,整体平均值为16.64g/kg。3.单一掺拌玉米秸秆能提高土壤通透性,但改善能力有限。玉米秸秆和山皮砂的协同作用是提高滨海盐土通透性的关键,二者混合掺拌能显着提高土壤的通透性能,但掺拌比例不同则效果不同。脱盐过程大致可分为快速脱盐、缓慢脱盐、趋于平稳三个阶段。脱硫石膏的添加可有效抑制脱盐过程中的碱化现象。4.综合分析各处理组脱盐过程及最终的脱盐效果,其中D组(原土+35%山皮砂+20%玉米秸秆+1.2%脱硫石膏)对盐土的综合改良效果最好,含盐量降低至3.95g/kg、脱盐效率达79.4%、p H为8.27,属于最优配比组合。5.在水土比达到1.4:1条件下,野外灌水淋盐试验高强改土组的土壤含盐量降低到3.61g/kg,脱盐效率达到81.1%,土壤p H为8.37,且未出现脱盐碱化现象,与室内土柱实验最优配比组呈现出较好的一致性,改良方案对盐碱土快速稳定脱盐行之有效。6.绿化树种秉持对盐碱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耐寒抗旱,栽培成活率高,且具有一定景观效果的原则,选取金枝国槐、竹柳、国槐、绒毛白蜡、金叶榆作为栽植品种。7.绿化效率调查:栽植绿化树苗两个月后,抽样调查绿化树种的栽植成活率较高,均在95%以上,但样本较小,可靠度不高;栽植树种六个月后,对独流减河绿化工程试验段绿化树种生长状况进行普查,5个品种的绿化树种除竹柳之外成活率较好,保持在94.5%以上,且树种生长势良好,再次验证了改土方案以及后期栽植养护的可行性。

崔志忠[8](2015)在《渭南市卤阳湖盐碱地绿化改良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从生物改良的角度对盐碱地改良常用绿化树种、树种选择的依据和方法、树种的配置和后期养护方法进行了总结。作为应用本文选取了卤阳湖盐碱区作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的地理、自然概况和土壤全盐量、酸碱度进行了分析,并划定了不同程度盐碱区域,对各区域进行了合理地绿化树种搭配和栽植方式。力求为该地区盐碱地改良绿化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主要结果如下:①盐生植物对于盐碱地的改良效果较佳,乡土盐生植物和园林绿化植物常应用于盐碱地的改良;改良植物要选择耐盐碱能力强、易繁殖、生长快的植物,同时要以乡土植物为主且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在不同的盐碱区选择不同的耐盐碱植物,并进行科学合理地搭配、移栽和后期养护。②卤阳湖滩区土壤盐碱化比较严重,通过对该地区土壤盐碱化程度进行了调查,确定蒋吉村、东北庄、思补村、朝邑庄、新庄村5个不同程度的代表性区域。含盐量表现为新庄村>朝邑庄>思补村>东北庄>蒋吉村;思补村土壤总碱度最高,其次为朝邑庄、东北庄和新庄村,最低的为蒋吉村;土壤pH值和总碱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③根据不同样地的盐碱程度,从改良土壤、美化村庄的角度出发、对不同区域进行了绿化。新庄村内道路绿化采用柽柳、香茶子、珠美海棠、松柏、萱草等,种植方式为列植、对植、孤植;村庄周边道路绿化采用白刺花、火棘、金叶莸、菊芋等,种植方式为篱植、列植,丛植;村庄外撂荒地绿化采用枸杞、沙枣、白柠条、萱草、八宝景天、芦竹等,种植采用丛植、群植。朝邑庄、思补村内道路绿化采用紫穗槐、朱槿、龙爪槐、海棠、紫叶李、丁香等,种植方式为列植、对植;村庄周边道路绿化采用刺槐、水蜡树、朱槿、复叶槭、无花果等,种植方式为篱植、孤植和丛植;村庄外撂荒地绿化采用杞柳、水蜡树、沙柳、玫瑰、连翘、蜀葵、佛甲草、观赏谷子等,种植方式为丛植、群植,林植。东北庄、蒋吉村内道路绿化采用垂柳、小叶女贞、白蜡、合欢、石榴、紫荆等,种植方式为孤植、列植丛植;村庄周边道路绿化采用杨树、刺槐、侧柏、圆柏、中山杉302、紫藤等,种植方式为篱植、列植和对植;村庄外撂荒地绿化采用金银花、紫藤、侧柏、小叶女贞等,种植方式为丛植、林植。

陈绍荣,邵建华,王喜江,赵立新,刘园园[9](2013)在《我国土壤盐渍化的综合治理》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我国土壤盐渍化的现状。在总结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采用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治理措施来综合治理、改良我国的盐渍化土壤以及防控土壤的盐渍化。

郝志强[10](2011)在《天津市东疆港区环境绿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环境绿化研究是城市绿化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绿化的成败。天津市东疆港区的土壤是典型的淤泥质盐碱土,本文以环境科学、生态学、植物学和土壤学理论为指导,采用野外调查与实验室测定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港区生态环境的研究和绿化树种基本情况的调查,基本掌握了该区域的绿化现状,同时,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和德尔菲法(Delphi),建立了天津市东疆港区绿化树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筛选出了目前东疆港区绿化的适宜树种,并且,通过该指标体系与东疆港区生态环境的整体研究结果相结合,为类似天津东疆港区的环境绿化工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从而进一步的解决了吹填海底淤泥形成陆地的环境绿化问题。主要结论如下:1)东疆港区生态环境的基本特征是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旱、涝、盐、碱、风害并存,共同构成了影响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因此,抗逆性强、高生态效益、高观赏价值、高经济和管理效益的树种将作为绿化树种选择的前提。2)东疆港区通过排盐工程、给水工程、客土工程以及栽培技术措施的综合运用,使道路绿化初见成效;绿化工程技术设计合理,并结合东疆港区的客观实际,采用了诸多先进的盐碱地绿化技术措施,为快速绿化提供了基础条件和技术保障。3)东疆港区土壤的机械组成以粘粒、胶粒为主,且结构性不良,有机质含量低,缺乏成土熟化和形成团粒结构、孔隙结构的条件和过程。导致该地区土壤的土质粘重,紧实,容重偏大,水、肥、气、热协调能力差,尤其是透水通气能力较差。同时,土壤含盐量仍然较高,绿地土壤的pH值大部分都高于8.5,甚至达到了8.99,盐碱危害植物生长的威胁依然存在。4)建立了天津市东疆港区绿化树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筛选出了目前东疆港区绿化的适宜树种;本文参评树种共34种,通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筛选出了骨干树种6种,国槐、龙柏、圆柏、连翘、黑松和栾树;主要树种18种,包括:刺槐、大叶黄杨、毛白杨、紫叶李、木槿、紫花泡桐、多花蔷薇、绒毛白蜡、合欢、金枝国槐、金银木、火炬树、西府海棠、臭椿、紫穗槐、桃树、金叶女贞和紫薇;辅助和补充树种5种,包括:皂荚树、紫叶矮樱、梨树、石榴和金丝垂柳;淘汰树种5种,包括:千头椿、黄刺玫、红瑞木、榆叶梅和雪松。

二、碱性矿化水灌溉的淋洗分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碱性矿化水灌溉的淋洗分数(论文提纲范文)

(1)滇东南地热流体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目的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热水化学分析及应用
        1.2.2 地热气体同位素示踪
        1.2.3 地热气体CO_2-CH_4同位素地质温标
        1.2.4 地热流体时空演化与地震活动
        1.2.5 滇东南地热流体研究现状
    1.3 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1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3.3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论文完成的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2 区域构造活动
        2.2.1 小江断裂带南段
        2.2.2 红河断裂带南段
        2.2.3 曲江-建水断裂带
    2.3 区域岩浆活动
        2.3.1 燕山期侵入岩
        2.3.2 第四纪火山岩
    2.4 区域水热活动
第三章 滇东南温泉水化学特征
    3.1 温泉水样品采集和分析
        3.1.1 样品采集与收集
        3.1.2 样品分析与测试
    3.2 温泉水化学特征
        3.2.1 地下水的理化特征
        3.2.2 水化学类型
        3.2.3 水热成因初判
        3.2.4 氢氧同位素分析
    3.3 温泉微量元素特征
        3.3.1 微量元素含量特征
        3.3.2 微量元素聚类分析
        3.3.3 微量元素地理分布特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滇东南地热异常与地震活动
    4.1 资料选取与平衡判别
        4.1.1 温泉资料选取
        4.1.2 水岩平衡判断
    4.2 热储温度
        4.2.1 经典地热温标
        4.2.2 热储温度计算与选取
        4.2.3 硅焓模型图解
        4.2.4 温泉循环深度
    4.3 地热场特征
        4.3.1 地热场分布
        4.3.2 地热异常成因
    4.4 地热异常与地震活动
        4.4.1 地热与地震活动特征
        4.4.2 地球动力学模式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滇东南温泉气体地球化学
    5.1 气体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5.1.1 温泉逸出气收集
        5.1.2 样品分析测试
    5.2 气体样品的化学组成
        5.2.1 气体化学组成
        5.2.2 N_2-He-Ar组分的源区判别
    5.3 气体样品的He、Ne同位素
        5.3.1 He、Ne同位素组成
        5.3.2 He、Ne气体源区判别
        5.3.3 幔源氦的释放特征
    5.4 气体样品稳定碳同位素组成
        5.4.1 CO_2和CH_4的同位素组成
        5.4.2 CO_2和CH_4的成因分析
    5.5 气体源区温度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深源流体与地震活动
    6.1 氦同位素组成与地热结构特征
        6.1.1 青藏高原东南缘幔源氦地理分布
        6.1.2 滇东南地区热流结构
        6.1.3 热流结构对地震的影响
    6.2 地热流体的时间演化
        6.2.1 水化学特征随时间的演化
        6.2.2 深源气体同位素随时间的演化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结果与结论
    7.2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与研究成果
致谢

(2)疏勒河灌区盐碱土淋洗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盐碱土改良国内外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盐碱土改良措施的研究
        1.3.1 化学改良措施
        1.3.2 工程改良措施
        1.3.3 生物改良措施
        1.3.4 耕作措施改良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区概况
    2.2 研究目标
    2.3 研究内容
    2.4 样品采集
    2.5 样品处理与分析
    2.6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三章 土壤剖面的渗透速率
    3.1 黄花一号点剖面渗透速率
    3.2 黄花三号点剖面渗透速率
    3.3 黄花四号点剖面渗透速率
    3.4 小结
第四章 淋洗效应
    4.1 水淋洗对土壤水溶性盐分含量及盐分组成的影响
        4.1.1 水淋洗对土壤水溶性盐分的含量影响
        4.1.2 水淋洗对土壤水溶性盐分离子的含量影响
    4.2 水淋洗和FeSO_4淋洗对EC的影响
        4.2.1 水淋洗和FeSO_4淋洗对黄花一号点EC的影响
        4.2.2 水淋洗和FeSO_4淋洗对黄花三号点EC的影响
        4.2.3 水淋洗和FeSO_4淋洗对黄花四号点EC的影响
        4.2.4 小结
    4.3 水淋洗和FeSO_4淋洗对pH的影响
        4.3.1 水淋洗和FeSO_4淋洗对黄花一号点pH的影响
        4.3.2 水淋洗和FeSO_4淋洗对黄花三号点pH的影响
        4.3.3 水淋洗和FeSO_4淋洗对黄花四号点pH的影响
        4.3.4 小结
    4.4 水淋洗对速效养分的影响
        4.4.1 水淋洗对黄花一号点的速效养分的影响
        4.4.2 水淋洗对黄花三号点的速效养分的影响
        4.4.3 水淋洗对黄花四号点的速效养分的影响
        4.4.4 速效养分与淋失量的关系
        4.4.5 小结
    4.5 水淋洗和FeSO_4淋洗对小麦出苗率的影响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1.1 剖面渗透速率
        5.1.2 淋洗对土壤盐分的影响
        5.1.3 淋洗对土壤EC的影响
        5.1.4 淋洗对土壤pH的影响
        5.1.5 淋洗对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
    5.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附录一
附录二

(3)外源有机碳对盐渍化土壤性质及小麦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盐渍化土壤的改良措施的研究进展
        1.1.1 盐渍化土壤的分布与特征
        1.1.2 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盐渍化的成因
        1.1.3 盐渍化土壤的危害
        1.1.4 改良盐渍化土壤的主要措施
        1.1.5 盐渍化土壤改良的作用机制研究
    1.2 外源有机碳对土壤性质影响的研究
        1.2.1 生物碳与3种外源碳的特性比较
        1.2.2 生物碳的特性
        1.2.3 生物碳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1.2.4 生物碳对土壤碳储量和碳矿化的影响
        1.2.5 生物碳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应
        1.2.6 生物碳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1.2.7 葡萄糖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1.2.8 淀粉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1.2.9 腐殖酸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1.3 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3.3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设计和方法
    2.1 土壤培养试验
        2.1.1 供试土壤、生物碳、有机碳
        2.1.2 试验设计
        2.1.3 指标测定和方法
    2.2 小麦盆栽试验
        2.2.1 供试材料
        2.2.2 试验设计
    2.3 数据处理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外源有机碳对盐渍化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3.1.1 土壤pH和Ec
        3.1.2 土壤盐分离子含量
        3.1.3 处理因子及交互效应的影响
    3.2 外源有机碳对盐渍化土壤碳储量和土壤呼吸的影响
        3.2.1 有机碳和微生物量C含量
        3.2.2 土壤呼吸
    3.3 外源有机碳对盐渍化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4 外源有机碳与盐渍化土壤性质的相关性分析
    3.5 盐渍化土壤化学性质和微生物活性的冗余分析
    3.6 外源有机碳对盐胁迫小麦生长的影响
        3.6.1 对小麦生长指标的影响
        3.6.2 对小麦根系的影响
    3.7 外源有机碳对小麦Na~+、K~+和Cl~-累积的影响
    3.8 处理因子及交互作用对小麦生长指标和盐分离子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
    4.1 不同外源有机碳对盐渍化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碳矿化的影响
    4.2 不同外源有机碳对盐渍化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4.3 不同外源有机碳对盐胁迫植物生长的影响
    4.4 生物碳对盐渍化土壤改良效果的评价与建议
第五章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创新点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含有机硅功能基的聚丙烯酰胺类两亲聚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聚丙烯酰胺
    1.2 聚丙烯酰胺的应用
    1.3 有机硅表面活性剂
    1.4 含有机硅功能基聚合物的发展应用
    1.5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6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共聚物PADM的合成及降粘效果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仪器及药品
        2.2.2 合成方法
        2.2.3 测试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红外谱图
        2.3.2 核磁共振氢谱
        2.3.3 元素分析
        2.3.4 热重分析
        2.3.5 光散射
    2.4 聚合物PADM溶液性质
        2.4.1 表面活性
        2.4.2 界面张力
        2.4.3 接触角
        2.4.4 荧光光谱
    2.5 共聚物PADM的降粘性能
        2.5.1 AM/DMDAAC含量比对聚合物降粘效果的影响
        2.5.2 不同有机硅单体MTS含量聚合物的降粘效果
        2.5.3 温度对PADM降粘效果的影响
        2.5.4 在盐水体系中PADM对稠油降粘的影响
        2.5.5 不同聚合物浓度稠油降粘后稳定性
    2.6 小结
第三章 聚合物PAMST的制备及其降粘性能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仪器和药品
        3.2.2 合成方法
        3.2.3 测试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红外光谱
        3.3.2 聚合物的组成分析
        3.3.3 热重分析
        3.3.4 静态光散射
        3.3.5 荧光光谱
    3.4 聚合物PAMST的降粘性能
        3.4.1 有机硅含量对聚合物PAMST的降粘效果的影响
        3.4.2 不同温度老化后聚合物PAMST对稠油降粘的影响
        3.4.3 不同矿化水体系聚合物PAMST对乳化降粘的影响
        3.4.4 聚合物PAMST乳化降粘后稳定性
    3.5 小结
第四章 聚合物PAD的合成及其絮凝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主要试剂
        4.2.2 合成方法
        4.2.3 试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核磁分析
        4.3.2 红外光谱
    4.4 聚合物特性粘数的影响因素
        4.4.1 聚合反应单体浓度
        4.4.2 引发剂用量
        4.4.3 反应温度
        4.4.4 单体配比
    4.5 聚合物PAD的絮凝效果初步评价
    4.6 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滴水出苗对棉田水盐分布及棉花生长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新疆现行灌溉制度下膜下滴灌棉田土壤盐分分布变化规律
        1.2.2 膜下滴灌不同布管方式对土壤水盐分布的影响
        1.2.3 不同灌溉方式对土壤水盐分布的影响
        1.2.4 咸水滴灌对土壤盐分分布、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1.2.5 土壤盐分对作物生长影响的规律
        1.2.6 不同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土壤脱盐效果的影响
        1.2.7 土地平整度对土壤水分分布及脱盐效果的影响
    1.3 研究目的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区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设计
    2.4 技术路线
    2.5 试验测定项目与方法
        2.5.1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2.5.2 土壤盐分的测定
        2.5.3 棉花出苗率的测定
        2.5.4 棉花日生长量及株高的测定
        2.5.5 棉花产量的测定
        2.5.6 数据处理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滴水出苗不同处理土壤水分时空分布规律
        3.1.1 0-10cm土层土壤水分时空分布规律
        3.1.2 10-20cm土层土壤水分时空分布规律
        3.1.3 20-30cm土层土壤水分时空分布规律
    3.2 滴水出苗不同处理土壤盐分时空分布规律
        3.2.1 0-10cm土层土壤盐分时空分布规律
        3.2.2 10-20cm土层土壤盐分时空分布规律
        3.2.3 20-30cm土层土壤盐分时空分布规律
    3.3 滴水出苗不同处理土壤水盐动态变化规律
        3.3.1 滴水7小时土壤水盐动态变化
        3.3.2 滴水4小时土壤水盐动态变化
        3.3.3 滴水1小时土壤水盐动态变化
        3.3.4 各处理间土壤水盐分布规律比较
    3.4 滴水出苗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3.4.1 滴水出苗对棉花出苗率的影响
        3.4.2 滴水出苗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华北集约农区地下水氮素来源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依据
        1.1.1 华北地区地下水硝态氮(NO_3~--N)污染污染特征
        1.1.2 地下水NO_3~--N污染源及其变化因素分析
    1.2 地下水NO_3~--N识别的传统方法
    1.3 水质解析法与NO_3~--N识别
        1.3.1 六成分图法
        1.3.2 Piper图法
        1.3.3 浓度相关矩阵
    1.4 稳定同位素技术与NO_3~--N识别
        1.4.1 稳定氮、氧同位素及其分馏作用
        1.4.2 硝酸盐氮、氧稳定同位素组成
        1.4.3 影响硝酸盐氮、氧同位素组成的氮转化过程
        1.4.4 数学模型评估不同NO_3~--N来源对最终汇的贡献率模型
        1.4.5 硝酸盐氮、氧同位素的应用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1.6 研究目标
    1.7 研究内容
    1.8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自然条件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母岩、成土母质与土壤类型
        2.1.4 气候特征
        2.1.5 地表水
        2.1.6 地下水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
        2.1.7 桓台县地下水资源利用及污染状况
    2.2 实验方案
        2.2.1 取样点选取
        2.2.2 水样采集、处理及测试
第三章 研究区地下水NO_3~--N含量的时空变异特征分析
    3.1 研究区地下水取样点分布情况
    3.2 地下水NO_3~--N污染评价标准
    3.3 研究区域地下水NO_3~--N污染特征
        3.3.1 地下水硝态氮含量的描述性统计
        3.3.2 地下水NO_3~--N含量的水平分布
        3.3.3 地下水NO_3~--N含量的垂向分布
        3.3.4 地下水NO_3~--N含量的时间变化趋势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研究区地下水NO_3~--N污染来源的稳定同位素解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测定氮、氧同位素地下水样品选取
        4.1.2 数据处理
    4.2 地下水硝酸盐的氮、氧同位素特征及污染源辨析
        4.2.1 地下水δ~(51)N-和δ~(18)O-NO_3~-特征
        4.2.2 地下水潜在的NO_3~--N来源辨识
        4.2.3 地下水反硝化作用分析
    4.3 不同氮污染源对研究区地下水NO_3~--N的定量贡献组成
        4.3.1 研究区潜在的氮污染源δ~(15)N-和δ~(18)O-NO_3~-特征
        4.3.2 利用IsoSource模型估算不同污染源对地下水NO_3~--N的贡献
        4.3.3 利用Stable isotope in R(SIAR)模型估算不同污染源对地下水NO_3~--N的贡献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区域土壤氮素向地下水转化过程的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地下水的舒卡列夫分类法简介
        5.1.2 数据处理
    5.2 水化学参数空间分布特征
        5.2.1 水化学参数统计特征
        5.2.2 各水化学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5.2.3 Cl~-和TDS质量浓度的空间分布
    5.3 地下水化学类型及其空间分布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基于快速聚类与分类决策树的地下水氮污染行为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聚类分析方法介绍
        6.1.2 决策树方法简介
        6.1.3 数据处理
    6.2 不同类型土地利用下的地下水NO_3~--N含量
        6.2.1 NO_3~--N污染行为的快速聚类分析
        6.2.2 NO_3~--N污染行为的分类决策树分析
        6.2.3 不同污染活动区地下水水质参数特征
    6.3 讨论
    6.4 小结
第七章 主要结论及研究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及研究展望
        7.2.1 创新点
        7.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天津市独流减河下游河道绿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河道修复研究现状
        1.2.2 盐碱土研究现状
    1.3 目前河道绿化存在的问题
        1.3.1 河道治理面临的难题
        1.3.2 盐碱土改良存在的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
        1.4.1 河道盐碱土理化性质测定分析
        1.4.2 盐碱土改良方案探索—室内土柱模拟试验
        1.4.3 河道绿化研究—野外绿化工程试验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独流减河基本状况
        2.1.2 独流减河自然环境条件
    2.2 材料的采集和处理
        2.2.1 河道盐碱土
        2.2.2 改良基质的选取
    2.3 测定项目和方法
        2.3.1 物理指标
        2.3.2 化学指标
第三章 河道盐碱土基本理化性质分析
    3.1 河道盐碱土的物理性质
    3.2 河道盐碱土的化学性质
        3.2.1 土壤pH值
        3.2.2 土壤全盐量
        3.2.3 土壤有机质
    3.3 小结
第四章 盐碱土改良方案探索
    4.1 试验装置与改良方案
        4.1.1 模拟装置
        4.1.2 改良方案方案设计
        4.1.3 测定项目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灌水初期的透水性
        4.2.2 渗透系数的变化趋势
        4.2.3 淋溶液电导率的变化趋势
        4.2.4 各处理水平的脱盐效率
    4.3 小结
第五章 河道绿化
    5.1 野外树穴灌水淋盐试验
        5.1.1 野外试验现场
        5.1.2 改良方案
        5.1.3 测定项目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树穴淋溶液电导率动态变化
        5.2.2 脱盐效率
    5.3 绿化效果评价
        5.3.1 绿化树种选择
        5.3.2 造林成活率
        5.3.3 树穴土壤理化性质追踪测定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1.1 河道盐碱土理化性质
        6.1.2 室内土柱模拟实验
        6.1.3 河道绿化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8)渭南市卤阳湖盐碱地绿化改良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盐碱土的分布概况
        1.2.1 盐碱土全球分布
        1.2.2 我国盐碱土分布概况
    1.3 盐碱土的相关概念
        1.3.1 土壤盐碱化
        1.3.2 盐土、碱土与盐碱土
    1.4 盐碱土的主要成因
        1.4.1 气候因素
        1.4.2 地形因素
        1.4.3 母质因素
        1.4.4 地下水位和矿化度因素
        1.4.5 生物因素
        1.4.6 人为因素
    1.5 盐碱土的危害
        1.5.1 盐碱土的物理化学性状
        1.5.2 盐碱土对植物的危害
        1.5.3 植物对盐分胁迫的反应
    1.6 盐生植物及绿化改良概述
        1.6.1 盐生植物的概念
        1.6.2 盐生植物的耐盐机理
        1.6.3 盐碱地生物治理措施
    1.7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7.1 国外研究进展
        1.7.2 国内研究进展
    1.8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盐碱地绿化改良技术
    2.1 盐碱地常用绿化植物
        2.1.1 乡土盐生植物
        2.1.2 园林绿化植物
    2.2 盐碱区改良植物的选择
        2.2.1 改良植物的选择依据
        2.2.2 改良植物的选择方法
    2.3 盐碱地园林绿化植物的配置
        2.3.1 遵循合理的配置原则
        2.3.2 根据具体环境选择树种
        2.3.3 合理地起苗和移植
        2.3.4 适时移栽
    2.4 改良植物的养护
        2.4.1 科学浇灌
        2.4.2 定期翻耕
        2.4.3 合理施肥
        2.4.4 树木的绑扎与支撑
第三章 渭南卤阳湖地区土壤盐碱化概况调查
    3.1 调查区地理概况
        3.1.1 地理位置
        3.1.2 土地资源
        3.1.3 自然气候状况
        3.1.4 植被特征
        3.1.5 河流水文
        3.1.6 地形地貌
    3.2 调查方案与方法
        3.2.1 调查方案
        3.2.2 采样方法
        3.2.3 分析测定方法与数据处理
    3.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样地的基本信息
        3.3.2 土壤全盐量深度变化特征
        3.3.3 不同样地土壤pH与土壤总碱度变化
第四章 不同盐碱区的绿化方案
    4.1 规划前的准备
        4.1.1 绿化的要求
        4.1.2 绿化的规划和设想
        4.1.3 预投入的经费
        4.1.4 周边环境条件
    4.2 规划的整体原则
        4.2.1 与该区域的总体规划相一致
        4.2.2 点、线、面结合
        4.2.3 因地制宜
    4.3 树种规划
        4.3.1 树种规划的原则
        4.3.2 树种配置方式
    4.4 不同程度盐碱区域的绿化设计
        4.4.1 绿化设计的原则
        4.4.2 新庄村绿化树种及配置
        4.4.3 朝邑庄、思补村绿化树种及配置
        4.4.4 东北庄、蒋吉村绿化树种及配置
    4.5 盐碱土壤改良的发展方向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我国土壤盐渍化的综合治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土壤盐渍化概念和现状
2 土壤盐渍化的危害
    2.1 恶化生态环境, 导致荒漠化的发展
    2.2 抑制和毒害植物生长, 甚至引起植物的迅速死亡
    2.3 限制土壤资源的农业利用, 影响作物产量
3 土壤盐渍化的综合治理技术
    3.1 物理治理
        3.1.1 兴修水利工程
        3.1.2 耕作治理
    3.2 化学治理
        3.2.1 含钙物质
        3.2.2 酸性物质
        3.2.3 大分子聚合物
        3.2.4 其他土壤改良剂
    3.3 农业、生物治理

(10)天津市东疆港区环境绿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盐碱地环境绿化研究
        2.1.1 盐碱土研究现状
        2.1.2 盐碱土改良的原则
        2.1.3 盐碱土改良的方法
    2.2 环境绿化树种评价
        2.2.1 绿化树种选择的原则
        2.2.2 绿化树种分类
        2.2.3 绿化树种评价方法
    2.3 盐碱地环境绿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东疆港区生态环境研究
    3.1 研究地区概况
        3.1.1 区位条件
        3.1.2 自然条件
        3.1.3 工程技术条件
    3.2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分析
        3.2.1 土壤化学性质研究
        3.2.2 土壤物理性质研究
    3.3 东疆港区土壤的现状分析
第四章 东疆港区绿化树种现状研究
    4.1 绿化植物现状概述
    4.2 绿化植物生长情况调查
        4.2.1 调查内容与方法
        4.2.2 结果与分析
    4.3 东疆港区绿化树种现状分析
第五章 东疆港区绿化树种综合评价
    5.1 东疆港区绿化树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1.1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架
        5.1.2 评价指标的确定
        5.1.3 指标权重的确定
        5.1.4 综合评价
    5.2 综合指标体系在天津市东疆港区的应用
        5.2.1 绿化树种综合评价结果
        5.2.2 综合评价结果分析与探讨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附录

四、碱性矿化水灌溉的淋洗分数(论文参考文献)

  • [1]滇东南地热流体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 王云.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021(02)
  • [2]疏勒河灌区盐碱土淋洗效应研究[D]. 贾耀康. 甘肃农业大学, 2018(02)
  • [3]外源有机碳对盐渍化土壤性质及小麦生长的影响[D]. 岳小红. 兰州大学, 2018(09)
  • [4]含有机硅功能基的聚丙烯酰胺类两亲聚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刘焕芳. 山东大学, 2017(09)
  • [5]滴水出苗对棉田水盐分布及棉花生长影响的研究[D]. 雷鹏程. 塔里木大学, 2016(08)
  • [6]华北集约农区地下水氮素来源及影响因素分析[D]. 刘坤. 中国农业大学, 2016(08)
  • [7]天津市独流减河下游河道绿化技术研究[D]. 张鹏程. 天津理工大学, 2016(04)
  • [8]渭南市卤阳湖盐碱地绿化改良技术研究[D]. 崔志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06)
  • [9]我国土壤盐渍化的综合治理[J]. 陈绍荣,邵建华,王喜江,赵立新,刘园园. 化肥工业, 2013(05)
  • [10]天津市东疆港区环境绿化研究[D]. 郝志强. 天津理工大学, 2011(01)

标签:;  ;  ;  ;  ;  

碱性矿化水灌溉淋滤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