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传导ST段压低的电场解读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传导ST段压低的电场解读

一、伴胸导ST段压低的急性下壁心梗的电场解释(论文文献综述)

孟祥睿[1](2013)在《立体心电图复极参数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价值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旨在应用立体心电(向量)图仪即3D-ECG仪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心室肌复极扩布的传导时间、传导方向和振幅及形态的变化进行测定,通过3D-ECG复极参数的变化探讨其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1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176例患者,年龄>18岁,其中男性94例,女性82例。入院后2周内均行12导联静息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立体心电(向量)图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为冠心病心绞痛组和无症状组进行多参数比较,并确定3D-ECG复极参数的诊断界值。结果(1)按照诊断心肌缺血“金标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剔除临床资料不完整和有可能影响ST-T结果的病例12例。在进入统计的164例中,有81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其中55例(67.90%)为无症状心肌缺血,26例(32.10%)为心绞痛心肌缺血。在164例患者中,4种检测方法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3D-ECG灵敏度为91.36%,特异度为80.72%,准确度为85.98%,较动态心电图、12导联静息心电图及平面向量图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2)55例无症状心肌缺血组,阳性检出率为静息12导联心电图12例(21.8%),动态心电图37例(67.3%)平面心向量图为42例(76.4%),立体向量心电图为52例(94.5%)。立体心(向量)电图在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中检出率最高,有统计学意义(P<0.001)。(3)81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对于冠脉不同病变程度的检测:50%~69%的3D-ECG阳性率明显高于ECG、VCG、DCG(x2=30.901,P<0.001);70%~89%组3D-ECG及VCG阳性率高于ECG、DCG(x2=15.507, P=0.001);≥90%组3D-ECG组与其他3组阳性率相同。(4)在55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中,对于单支、双支和三支及以上病变支,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多,ECG、DCG、VCG、3D-VCG的检出率随之增加。单支病变和双支病变中3D-ECG检出率明显高于ECG、DCG、VCG(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4种检测方法在三支及以上病变中的检出率相同。(5)3D-ECG各项复极指标在冠状动脉造影阴性即CAG(-)与冠状动脉造影阳性即CAG(+)均有统计学意义。CAG(+)组中ST向量异常阳性率最高,其中心绞痛者为88.5%,无症状者为87.2%。(6)无症状心肌缺血中3D-ECG测得复极参数中T环最大向量振幅(0.28±0.06mV)、QRS-T夹角(80.65±57.32。)、ST向量(0.07±0.04mV)、T环长/宽(0.89±O.18)、RT比值(3.08±1.04)、ST向量仰角(110.04±49.27。)、ST向量水平角(-94.24±62.17。)。其中3D-ECG测得T环最大振幅、RT夹角、ST向量的各值均明显大于VCG各值,而T环长/宽比值及R/T比值立体心向量检出各值较VCG明显减少(P<0.05),更容易发现心肌缺血的复极异常。(7)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对55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3D-ECG复极指标进行分析,其QRS-T夹角、T环最大振幅、T环长/宽比值、R/T比值、ST向量、ST向量仰角、ST向量水平角对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的临界点分别是42.4。、0.023、0.895、3.395、0.060mV、107.32。、-84.9。。T环长/宽、R/T比值比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6、0.746,对SMI诊断均有较高的灵敏度及诊断价值。结论(1)比较4种无创检测方法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3D-ECG灵敏度为91.36%,特异度为80.72%,准确度为85.98%,较动态心电图、12导联静息心电图及平面向量图高,对无症状患者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检出率3D-ECG最高;对于冠脉轻度和中度病变程度的检测3D-ECG阳性率高于ECG、DCG;对于单支病变和双支病变中无症状心肌缺血3D-ECG检出率明显高于ECG、 VCG、DCG。在无症状、早期病变的检测中3D-ECG优于ECG、VCG、DCG。(2)复极参数在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中,对CAG(+)组中ST向量异常阳性率最高。无症状心肌缺血中3D-ECG测得复极参数,T环最大振幅、RT夹角、ST向量、ST向量仰角、ST向量水平角较平面向量图增大,T环长宽比值、RT比值较平面向量减少,更容易发现复极异常。(3)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3D-ECG复极指标其QRS-T夹角、T环最大振幅、T环长/宽比值、R/T比值、ST向量、ST向量仰角、ST向量水平角分别为42.4。、0.023、0.895、0.060mV、3.395、107.32。、-84.9。。T环长/宽、R/T比值诊断的灵敏度最高,诊断价值最大。

安超[2](2009)在《冠心病中医证候特点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502例冠脉造影患者中医证候临床调查》文中指出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冠心病的介入诊断和治疗近年来日益得到重视,冠状动脉造影(CAG)被称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证候是中医辨证的对象和论治的依据,对冠心病中医证候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提高中医药防治冠心病的临床水平。本研究分析冠心病证候及证候组合特点,并进行冠心病中医证候与冠脉病变程(Gensini积分、冠脉病变支数)的相关性研究;对四诊信息和证候因素进行因子分析,总结以证候因素为基础的冠心病的证候特点,并分析证候要素组合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1)以2005年3月~2009年3月在东方医院和垂杨柳医院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资料完整的502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2)采用标准技术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48h内完成病史和中医症状、体征的采集,做出中医证候诊断,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前后一周内完成相关理化检查,参照相关标准,作出西医诊断,并完成统一制作的临床调查记录表。(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多因素分析应用二值Logistic回归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有序多分类Logstic回归分析;无监督数据分析采用因子分析。结果:(1)冠心病证候分布:冠心病中医证候以血瘀证(77.3%)和气虚证(75.9%)最为多见,其次是痰浊证(42.7%)、阴虚证(37.4%)和阳虚证(31.9%),气滞证和寒凝证较少(11.5%,10.1%);脏腑虚证以心虚证(84.2%)、肾虚证(74.3%)最为多见。经卡方检验,冠心病组气虚证、血瘀证、痰浊证、寒凝证构成比高于非冠心病组:(2)冠心病证候组合特点:冠心病中医证候组合和脏腑虚证组合均以三证组合最为多见(42.2%,35.8%),其次为两证组合(28.7%,20.9%)和四证组合(20.0%,13.5%),冠心病证候组合的变化规律为:以气虚血瘀为基本中医证候组合,以心肾两虚为基本脏腑虚证组合,以气虚→阳虚→寒凝为变化轴线。(3)冠心病发病的证候影响因素:经二值Logistic回归分析,血瘀证、气虚证、痰浊证(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952、2.295、2.266)是冠心病发病的影响证候因素;出现血瘀证、气虚证、痰浊证的患者更易于患冠心病;心虚、肾虚是冠心病发病的脏腑虚证证候(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844和2.184),出现心虚证、肾虚证者更易患冠心病。(4)冠心病中医证候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经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寒凝证、痰浊证、血瘀证与Gensini积分正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219,0.164,0.159),表明此三证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由大到小依次为寒凝证>痰浊证>血瘀证。经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痰浊、血瘀、寒凝、气虚四个证候与病变支数相关。与0支病变相比,单支病变与证候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血瘀证、气虚证、痰浊证与双支病变相关,血瘀证患者冠脉造影结果为双支病变的概率是无血瘀证患者的3.057倍,气虚证患者冠脉造影结果为双支病变的概率是无气虚证患者的2.912倍,痰浊证患者冠脉造影结果为双支病变的概率是无痰浊证患者的2.119倍,寒凝证、痰浊证、气虚证与三支病变相关,与0支病变相比,寒凝证患者冠脉造影结果为三支病变的概率是无寒凝证患者的4.565倍;痰浊证患者冠脉造影结果为三支病变的概率是无痰浊证患者的2.268倍;气虚证患者冠脉造影结果为三支病变的概率是无气虚证患者的2.044倍,此外,血瘀证与左主干病变相关,血瘀证患者发生左主干病变的危险度是无血瘀证患者的2.3倍。(5)四诊信息因子分析的方法将本研究冠心病四诊信息降维到15个公因子,其中代表虚证的有7个公因子,代表虚实夹杂证的有4个公因子,代表实证的有4个公因子;证候要素因子分析将证候要素归为5个公因子中,公因子1、2为病位证候要素(脏腑虚证)公因子,公因子3、4、5为病性证候要素公因子,符合设定的证候要素分类框架。其中与Gensini积分正相关的是公因子2、公因子5,分别代表心、肝、肾虚证和阳虚寒凝证。结论:(1)气虚血瘀是冠心病的基本病机,冠心病证候特点以虚为本,以脏腑虚为主,气虚为多。(2)气虚证、血瘀证、痰浊证、心虚证和肾虚证是冠心病发病的证候因素,出现气虚证、血瘀证、痰浊证、心虚证、肾虚证者更易于患冠心病。(3)寒凝证、痰浊证、血瘀证、气虚证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随着寒凝证、痰浊证、血瘀证的出现,提示其冠脉病变程度趋于严重,且反映虚实夹杂的病性特点。冠心病证候要素对区分无病变和单支病变贡献度不高;而痰浊证、血瘀证、寒凝证、气虚证与双支病变、三支病变相关,与无病变相比,有痰浊证、气虚证、血瘀证患者倾向于双支病变;而有痰浊证、气虚证、寒凝证倾向于三支病变。冠心病患者有血瘀证,发生左主干病变的危险性大。(4)因子分析的方法将本研究冠心病四诊信息降维到15个公因子,从因子代表的虚实属性和数量中可以看出冠心病以虚为主的病性特点,气虚证为多,脏腑虚证普遍存在,虚实夹杂四诊信息组合反映了一定的病机规律。因子分析将13个证候要素降维到5个公因子,与预先设计的以病位证候因素、病性证候因素为纲的证候分类框架相符。证候因子与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Gensini积分进行Logstic回归分析显示脏腑虚证、阳虚寒凝证越严重,冠脉病变程度趋于严重。这一结果与与第一部分描述性统计分析的结果相互印证,与证候与冠心病病变的Logstic回归分析结果一致,并进一步反应了证候要素组合的规律性。因子分析将内部相关联的证候要素归纳在同一公因子中,病机规律是其中潜在的支配因素。

李晓枫[3](2009)在《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大样本资料分析我国行平板运动试验的人群特点,研究平板运动试验对于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至2007年间于我院行平板运动试验患者。筛选出疑诊为冠心病、同期先后行平板运动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者,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来评价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41574例行平板运动试验受检者,平均年龄49.77±10.76,其中男占23030(占55.4%),女性18544(占44.6%)。女性平均年龄高于男性(p<0.05),40~60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大(65.08%)。总体阳性率为4.48%,且随年龄增加而递增,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5.86%vs.2.77%,p<0.05)。伴有临床症状的疑诊冠心病者在总受检者所占比例最高(88.55%)。平板运动试验导致的死亡1例(死亡率为0.24/万);运动过程中心电图出现ST段抬高者10例(发生率为2.4/万);室性心动过速6例(发生率为1.4/万),运动试验后发生窦性停搏发生率2例(0.48/万)。525例疑诊为冠心病、同期先后行平板运动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平均年龄53.09±9.27(27~77岁),其中男性389例(占74.1%),女性136(占25.9%)。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60.66%,特异性为81.14%。男性患者的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女性(p<0.05)。单支与双支病变敏感性无差异(p>0.05),三支病变的敏感性高于单支及双支(p<0.05)。左主干的病变组敏感性高于非左主干病变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平板运动试验对前降支(LAD)、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的检出率分别为47.3%、57.14%、36.36%,对不同病变位置的敏感性相似(p>0.05),且狭窄50%及75%以上两组结果相同。糖尿病患者平板运动试验的敏感性为77.78%,特异性为95.45%(n=67);高血压患者平板运动试验敏感性为61.27%,特异性为97.87%(n=236)。年龄、高血压、吸烟为平板运动试验结果为假阳性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年龄、冠状动脉病变数目、血管闭塞性病变、累及分支病变、存在侧支循环及高脂血症者是假阴性结果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平板运动试验应用广泛、较安全。作为冠心病的无创性辅助诊断试验,其敏感性中等,易受冠状动脉病变数目及严重程度而非病变部位的影响,但特异性较高。对于男性、伴糖尿病或高血压患者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更高,结合多因素分析平板运动试验结果有助于提高试验的准确性。

吴琼[4](2006)在《加权不确定性推理在心电诊断专家系统中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心电图(ECG)是心脏病临床诊断不可缺少的常规检查手段之一,研制ECG自动识别系统能够有效地避免由人工判读心电图造成的种种弊端,提高心脏病诊断的正确率,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以领域专家的理论知识和经验知识为基础,采用一加权不确定性推理方法,建立了一个心电诊断专家实验原型系统。首先对心电诊断知识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其次对传统的不确定性推理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不确定性推理方法,并与其它一些推理方法进行比较,表现了良好的适应性。最后将此方法用于建立心电诊断专家系统,并对规则的建立,知识的表示,推理的实现,知识库数据库的结构都进行了说明。实验结果表明了心电诊断专家系统的有效性,正确识别率达到预定要求。

段丽波,郝晓英,郭玉文[5](2006)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对老年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梗伴胸导ST低电压对老年患者预后影响。方法选择ST低电压25例,设对照组22例,描记常规12导联ECG,后壁导联V79,为胸导联V3RV5R,测量各导联ST所指高和低压幅度,下壁导联ST段至少有2个指抬高>1.0mm,V1V4导联至少有2个导联ST压低>1.0mm。结果A组心梗后心绞痛11例,多形性室早8例,心功不全Ⅱ级10例,死亡4例。B组(对照组)心绞痛4例,室早2例,心功不全Ⅱ级3例,死亡0例。结论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急性下壁心梗病人预后不良。

刘兵,董颖,李桥,李琴,David Kilpatrick[6](2004)在《伴胸导ST段压低的急性下壁心梗的电场解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用ST段体表等电势图 (BSPM)的方法解释急性下壁心梗伴有胸导联ST段下移的心电现象。方法 将 6 7例伴胸导ST段压低的急性下壁心梗病人的BSMP用分层聚类分析方法分型。结果 BSMP分成三型 ,常规心电图胸电极部分或全部位于负电势区。结论 BSPM能从心电场的角度满意的解释这一心电现象。

朱浩[7](2000)在《心电活动的可视并行计算模型》文中研究表明准确阐明正常与各种异常心电图如何产生于心肌细胞的电活动和考察各种心律失常的形成与持续机制对于心脏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受临床与实验手段的限制,对于心电学领域中存在的许多不清楚和有争议的问题,建模与仿真一直是一个受到高度重视的研究手段。迄今为止,大多数的心电模型以经典的Miller-Geselowitz模型为基础,使用偶极子表达抽象的心肌细胞的电活动,并由偶极矩计算场点电势得到仿真心电图。其它重要的模型种类包括电生理模型和使用Fitzhugh-Nagumo方程考察心律失常动力学性质的模型。已报道的电生理模型都是一维和二维的多细胞模型,旨在详细考察细胞间连接通讯与兴奋传播的关系,未与体表心电图联系起来。大规模并行计算是发展全心脏电生理模型的主要障碍,所涉及的问题有两个方面,即如何高效地执行和如何方便地描述几千至几百万组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方程的并行求解。 细胞自动机是一种完全并行的计算模式,具有固有的并行性,作为离散动力学仿真系统近年来受到广泛注意。尽管按标准定义的细胞自动机是基于规则的,但可以有基于语言的实现,使之具备更灵活的描述能力。作为建模的前提,我们对一种基于语言实现的细胞自动机系统Cellular3.0在语言和可视化设施方面进行了扩展,使之能够描述大规模并行数值计算。 为了在细胞与亚细胞层次精细地和可视化地考察心电图的产生与心律失常的形成,我们使用经扩展的Cellular3.0为工具设计与实现了一个全心脏电生理模型,该模型的两个构成要素分别是细胞自动机式的大规模并行计算和各种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模型。所包含的心肌组织为窦房结、房室结、心房肌、心室肌、心房传导束以及心室传导束。限于我们现有计算机的性能,模型是二维的,包含五千余个细胞。根据心室的分层特性以及不同层次细胞具有不同电学性质的事实,我们提出了一个与模型解析度和几何特性无关的运行时心壁分层算法,将室壁分层以及使心肌细胞的电活动与其所在层次联系起来。兴奋在同层细胞间是沿轴向端到端传导,在不同层细胞间是沿径向边到边传导,两种传导具有不同的速度。细胞间共有24种跨缝隙连结结构,用于准确描述各种细胞间不同的兴奋传导特性。靠并行求解数千组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方程和计算各个细胞对之间的跨结兴奋传播,心电活动的时空过程,包括许多心律失常的形成与演绎过程,能够得到可视化地展现。单个心肌细胞的电活动可使用跟踪窗口进行跟踪与显示。对于建模中所遇到的问题我们也进行了讨论。 基于全心脏电生理模型,我们还提出了一个新的心电图仿真算法,在细胞层次计算每一个处于相互连接与通讯中的心肌细胞对各种导联位置心电图的贡献,仿真的正常与多种异常心电图波形与临床记录十分一致。根据仿真结果,我们讨论了若干心电图波形的形成机制及诊断意义,包括右胸R波的意义、病理性Q波的形成机制和一 侧 心室电活动对对侧胸表心电场的影响,处于不同位置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波形变井’3 心电图波形变异之间的关系得到形式和定量的说明。已完成的仿真表明该模型对十考 察心律失常的形成具有极大的助益,论文给出了若干心律失常的仿真例,包括缺血诱 导的心动过速及M纠1胞独特的电学性质在心律失常形成中。】能起到的作川。 最后,我们简要讨论了大规模多层次并行i;算在解决广泛存在的复杂性问题方面 的作川,心电问题只是生物医学领域中复杂性问题的一个典型例了。

张中正,李丽,马锋[8](1997)在《急性下壁、后壁心肌梗塞伴对应胸导 ST 段偏移的临床意义》文中指出急性下壁、后壁心肌梗塞伴对应胸导ST段偏移的临床意义张中正李丽马锋作者单位:030001太原市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张中正男53岁教授根据传统心电图导联“镜像”变化的观点,急性下壁和(或)后壁心肌梗塞(心梗)时,对应胸导ST段应呈现压低的变化。但实...

二、伴胸导ST段压低的急性下壁心梗的电场解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伴胸导ST段压低的急性下壁心梗的电场解释(论文提纲范文)

(1)立体心电图复极参数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价值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词索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病例选择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学方法及评价指标
第三章 结果
    3.1 一般结果
    3.2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3.3 同步12导联心电图(ECG)结果
    3.4 动态心电图(DCG)结果
    3.5 冠心病心肌缺血/无症状心肌缺血结果
    3.6 立体心电(向量)图复极参数结果
第四章 讨论
    4.1 立体心电(向量)图技术
    4.2 体表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情况
    4.3 立体心电(向量)图在无症状心肌缺血中复极参数的变化
    4.4 立体心电(向量)图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早期诊断
    4.5 本研究的局限性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2)冠心病中医证候特点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502例冠脉造影患者中医证候临床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冠心病中医证候学研究现状分析
    综述二 冠心病预后因素西医学研究进展
正文
前言
第一部分 冠心病中医证候的临床调查研究
    临床资料
        1.病例来源
        2.诊断标准及分类
        3.纳入标准
        4.排除标准
    研究方法
        1.病例采集
        2.统计学方法
    结果
        1.一般资料
        2.冠心病证候特点
        3.冠心病中医证候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4.冠心病中医证候与冠心病合并疾病相关性分析
第二部分 运用无监督数据分析方法的冠心病中医证候要素研究
    资料与方法
        1.数据资料来源
        2.数理统计方法
    结果
        1.冠心病四诊信息因子分析和证候要素因子分析
        2.证候要素公因子与Gensini积分线性回归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3)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论文摘要
    摘要
    Abstract
三、正文
    (一) 概述
    (二) 材料与方法
    (三) 结果
        第一部分 41574例平板运动试验结果分析
        1) 行平板运动检查的年龄段比例及性别构成
        2) 平板运动检查的总阳性率及不同性别阳性率
        3) 平板运动检查各年龄组阳性率
        4) 行平板运动检查的临床症状分析
        5) 行平板动试验的安全性
        第二部分 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对比分析
        1) 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
        2) 不同性别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
        3) 运动试验对冠状动脉不同病变数目诊断价值比较
        4) 平板运动试验对冠状动脉不同病变位置诊断价值比较
        5) 平板运动试验对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6) 平板运动试验对高血压患者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7) 平板运动试验假阴性及假阳性结果分析
    (四) 结论
    (五) 讨论
    (六) 参考文献
四、文献综述
五、英文缩略语一览表
六、致谢
个人简历

(4)加权不确定性推理在心电诊断专家系统中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心脏病自动诊断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心脏病自动诊断系统研究现状
        1.2.1 心脏病诊断的系统结构
        1.2.2 系统结构功能说明
    1.3 内容安排
第二章 心电诊断基本知识及其表达
    2.1 心脏的解剖及电生理
        2.1.1 心脏的解剖与生理
        2.1.2 心脏的电生理
    2.2 心电的产生及心电图导联
        2.2.1 心电的产生
        2.2.2 心电图的导联
    2.3 心电各波的形成及其生理意义
    2.4 层次性面向对象知识表示
        2.4.1 对知识表示方法的要求
        2.4.2 诊断系统中使用的各类知识
        2.4.3 层次性面向对象知识表示
第三章 可信度方法在推理中的应用
    3.1 经典C-F 模型
        3.1.1 可信度的引入
        3.1.2 经典C-F 模型用于不确定性推理
    3.2 诊断系统中应用的C-F 模型的改进
        3.2.1 前提条件带可信度因子的加权不确定性推理
        3.2.2 不确定性推理方法在心脏病诊断专家系统中的应用
第四章 心电诊断专家系统的实现
    4.1 专家系统
    4.2 心电诊断专家系统的实现
        4.2.1 基本思想及系统结构
        4.2.2 软件介绍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论文总结
    5.2 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致谢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表

(7)心电活动的可视并行计算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概论
    1.1 心电活动的建模与仿真研究
    1.2 心电活动的生理特性
        1 心电活动的层次性
        2 心电活动的开放性
        3 复杂性的来源
    1.3 对现有工作的评估
    1.4 课题的意义与本文的安排
第二章 全心脏电生理模型基础Ⅰ:HODGKIN-HUXLEY动作电位方程
    2.1 方程的导出
    2.2 方程的数值解
    2.3 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模型
第三章 全心脏电生理模型基础Ⅱ:细胞自动机式的大规模并行计算
    3.1 细胞自动机
    3.2 CELLULAR3.0
    3.3 CELLULAR3.0的扩展
        1 浮点数据类型的增加
        2 C语言函数调用
        3 用户自定义函数
        4 新增函数position()
        5 浏览功能的扩展
第四章 心脏电生理模型CARDIOAUTO的构造
    4.1 动作电位模型
        1 窦房结细胞模型
        2 房室结细胞模型
        3 浦肯野细胞模型
        4 心房肌细胞模型
        5 心室肌细胞模型
    4.2 模型的几何描述
    4.3 模型的计算描述
    4.4 兴奋传播的描述
    4.5 病态改变的描述
    4.6 运行时心壁分层算法
    4.7 跨缝隙连结兴奋传播建模中的若干问题
        1 跨结兴奋传播的问题
        2 日前的解决方式
        3 讨论
    4.8 通过仿真确定心房传导束的电学性质
    4.9 仿真运行设施
    4.10 模型的仿真应用
        1 心律失常的可视化仿真
        2 心电正问题的求解
        3 对心电活动调制与干预的仿真研究
    4.11 有关问题的讨论
        1 仿真应用的特殊困难
        2 模型的限制
        3 模型的验证
        4 模型的进一步发展
第五章 基于单个细胞动作电位计算心电图
    5.1 算法描述
        1 导论
        2 基本假定
        3 算法的物理基础
        4 算法
        5 讨论
    5.2 正常心电图的产生
        1 波形产生的机制
        2 正常心电图波形
    5.3 缺血心电图
        1 缺血导致的心肌病理生理改变及动作电位变化
        2 心内膜缺血的心电图
        3 心外膜缺血的心电图
        4 跨壁性缺血的心电图
    5.4 其它病态心电图
        1 心肌梗死
        2 房室传导阻滞
        3 房室旁路
        4 左束支传导阻滞与右束支传导阻滞
    5.5 心室电活动对胸表心电场的影响及其心电图表现
        1 导言
        2 仿真及其结果
        3 结论
        4 某些右胸心电图波形的分析
    5.6 病理性Q波的产生原因
    5.7 U波是否由M细胞产生
第六章 心律失常的可视化仿真
    6.1 导言
    6.2 心律失常形成与维持的细胞动力学基础
        1 细胞电活动的动力学性质
        2 异位/期前兴奋发生时间的意义
        3 窦性冲动的作用
    6.3 无显着心电图表现的异常心电活动
    6.4 缺血引发的心动过速
    6.5 M细胞在心律失常中的作用
    6.6 其它的心律失常
        1 异位兴奋
        2 左束支传导阻滞与右束支传导阻滞
        3 房室旁路
        4 隐匿性传导
        5 持续性触发活动引发的心律失常
第七章 结语:以大规模并行计算解决复杂性问题
    1 导言
    2 复杂性的来源
    3 复杂性引发的问题
    4 建模的问题
    5 大规模并行计算解决复杂性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伴胸导ST段压低的急性下壁心梗的电场解释(论文参考文献)

  • [1]立体心电图复极参数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价值的探讨[D]. 孟祥睿. 山西医科大学, 2013(S1)
  • [2]冠心病中医证候特点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502例冠脉造影患者中医证候临床调查[D]. 安超.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9(11)
  • [3]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研究[D]. 李晓枫.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9(07)
  • [4]加权不确定性推理在心电诊断专家系统中的研究与实现[D]. 吴琼.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6(05)
  • [5]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对老年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J]. 段丽波,郝晓英,郭玉文. 黑龙江医学, 2006(09)
  • [6]伴胸导ST段压低的急性下壁心梗的电场解释[J]. 刘兵,董颖,李桥,李琴,David Kilpatrick.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04(06)
  • [7]心电活动的可视并行计算模型[D]. 朱浩. 第一军医大学, 2000(01)
  • [8]急性下壁、后壁心肌梗塞伴对应胸导 ST 段偏移的临床意义[J]. 张中正,李丽,马锋.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1997(06)

标签:;  ;  ;  ;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传导ST段压低的电场解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