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压爆破效果的电磁辐射检测技术

泄压爆破效果的电磁辐射检测技术

一、电磁辐射检验卸压爆破效果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王博[1](2021)在《陕蒙深部矿区典型动力灾害发生机理及防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陕蒙浅部矿区采深普遍为53~280m,而其深部矿区采深已普遍超过580m,且近年来开采深度以每年数十米的速度增加。根据现场调研,陕蒙深部矿区具有开采强度大、煤层冲击倾向性强、顶板存在大范围富水区和厚硬砂岩组等特点,部分矿井开采过程中已发生十余起冲击地压、矿震等动力灾害,严重制约了矿区的安全、高效生产。针对陕蒙深部矿区动力显现频发的现状,本文以该地区近年来发生的几起典型动力灾害为研究背景,采用案例调研、理论分析、相似模拟实验、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等方法,开展了陕蒙深部矿区典型动力灾害(冲击地压和矿震)发生机理及防治研究工作,取得如下成果:(1)调研分析了陕蒙深部矿区开采条件与动力灾害特征,确定了形成动力灾害的力源类型,并据此将动力灾害划分为采动疏水应力叠加型冲击地压、宽区段煤柱应力叠加型冲击地压和隔离煤柱区硬岩破断型矿震。(2)分别建立了疏水转移应力和高强度开采支承压力分布力学模型,研究了疏水及高强度开采对工作面应力分布规律的影响,揭示了陕蒙深部矿井采动疏水应力叠加诱冲机理:疏水后形成增压区和卸压区,当工作面快速推采至疏水形成的增压区时,采动应力与增压区应力叠加后超过冲击地压发生的临界值,是诱发冲击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预测了疏水前后冲击危险区的动态变化,提出了疏水区基于防冲的推采速度动态调控方法。(3)研究了该矿区典型开采条件下不同埋深和不同宽度区段煤柱应力分布规律,分析了特定条件下宽区段煤柱破坏分区特征,建立了宽区段煤柱冲击力学模型并给出了宽区段煤柱诱发冲击的力学判别条件,揭示了宽区段煤柱应力叠加诱冲机理,并据此提出了该地区宽区段煤柱冲击地压防治对策和下阶段基于防冲的窄煤柱宽度设计方法。(4)分别建立了煤柱支撑条件下关键层挠曲变形力学模型和隔离煤柱压缩量估算模型,给出了关键层挠曲破断诱发矿震的判别条件,揭示了陕蒙深部矿井隔离煤柱区硬岩破断诱发矿震机理,提出了冲击地压和矿震协同控制的合理隔离煤柱宽度设计方法。研究成果已在陕蒙深部纳林河、呼吉尔特矿区3对冲击地压矿井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陈洋[2](2021)在《深井条带充填开采冲击地压发生机理与防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冲击地压矿井条带工作面的安全开采一直是冲击地压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充填开采是防治条带工作面冲击地压的有效手段。本文以鲁西南矿区深井条带充填开采工作面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相似材料模拟、数值模拟、工程类比、现场实测等手段,针对定量分析充填开采防冲有效性、深井条带充填开采工作面冲击危险评价方法和防治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并在运河煤矿进行工程应用。论文主要成果如下:(1)探索了基于“等价采高”描述充填开采效应进而分析覆岩结构演化规律的方法,得到充填工作面覆岩结构运动具有明显的时空滞后性和边界效应的结论;以分析煤体力源特征为主线,研究了“充实率-覆岩结构运动-支承压力演变”三者之间动态转化的力学关系,建立了深井条带充填开采工作面支承压力估算模型,并在C5301工作面进行了可靠性验证。(2)设计了基于等价采高原理的条带充填开采工作面相似模拟试验模型。当等价采高小于0.8m时,采空区顶板只发生弯曲下沉,对工作面煤体施加的动应力最小;当等价采高介于0.8~2.6m之间时,工作面的冲击危险性与等价采高呈明显的正相关性;当等价采高大于2.6m后,覆岩结构发生大范围调整,条带充填工作面的冲击危险达到最大。(3)提出了减冲临界充实率的概念。充实率决定了覆岩运动对煤体的加载效应,当达到减冲临界充实率时,充填有效抑制覆岩运动并实现煤体总应力小于冲击临界应力,充填降低甚至消除了冲击危险;当小于减冲临界充实率时,煤体总应力大于冲击临界应力,表明条带充填工作面仍具有冲击危险。(4)建立了煤体应力比、条带煤柱应力比和弹性能量指数对冲击危险性的隶属度函数,形成了冲击危险等级划分的指标,提出了深井条带充填开采工作面局部、整体冲击危险评价方法。(5)提出了以条带煤柱可采性研究、区段煤柱合理宽度留设和控制充实率为核心的深井条带充填工作面的防冲技术体系,并在C8301条带充填工作面进行了验证。实践表明,提出的防冲技术体系可行、有效,能够保障深井条带充填开采工作面的防冲安全。上述研究成果已经在鲁西南矿区逐步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李彩荣[3](2020)在《基于工程弱结构体的坚硬顶板采场冲击地压防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东保卫煤矿主采煤层之一的36#煤层顶板属坚硬岩层。一采区-750左工作面为沿空采场,顶板坚硬且厚度大,上顺槽采空区侧存在悬顶结构;三采区-620左工作面为宽煤柱护巷采场,阶段煤柱宽度为20~25m,造成巷道周围煤层能量积聚;两种采场均存在较高的冲击危险性。本文以以上两个采场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计算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两类坚硬顶板采场的冲击地压机理、冲击地压显现特征、工程弱结构体防控冲击地压技术等进行了研究与工程应用。(1)针对工作面煤层赋存条件,在分析冲击地压影响因素基础上,建立了坚硬顶板无(小)煤柱悬顶采场、宽煤柱采场冲击地压发生的力学模型;无(小)煤柱悬顶采场沿空顺槽应力为峰值靠近巷帮具有强冲击危险的分布特征,其冲击地压发生机理为:开采扰动下侧向悬顶的断裂运动驱动煤体冲击,其工程成因是巷道帮部在高应力作用下的弹性能突然释放;宽煤柱采场的近空顺槽高应力为侧向高应力与上部采场采空区悬顶牵引应力叠加所致,其冲击地压发生机理为:宽煤柱高应力与悬顶结构附加高应力耦合作用下的弹性能突然释放。(2)采用RFPA数值模拟软件,进行了无(小)煤柱悬顶采场和大煤柱护巷采场条件下煤体变形破坏过程的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悬顶条件、不同护巷煤柱宽度下煤层应力分布状态和能量演化规律。悬顶的存在使得沿空巷道近距离围岩(11m内)能量积聚,冲击地压能量在巷道工作面侧显现;实施工程弱结构体后,能量从巷道浅部煤体转移至深部约17~28m的煤体中,且冲击地压能量得到大幅度耗散。不同宽度煤柱采场模拟结果表明:15m以内小煤柱情况下,煤柱最终完全破坏,沿空顺槽基本不存在冲击危险;40m煤柱情况下,应力集中在宽煤柱上,沿空顺槽冲击危险性低;25m煤柱情况下,沿空顺槽围岩应力集中度高,冲击危险性高。(3)根据坚硬顶板冲击地压发生机理与显现特征,建立基于工程弱结构体的冲击地压防控力学模型,结合东保卫矿36煤层无(小)煤柱悬顶和宽煤柱护巷采场条件,提出并形成了包括悬顶探测与断顶,巷道卧底与扩帮,实施工程单元体、工程弱结构体及其耦合结构体的防冲技术体系。(4)针对36煤层无(小)煤柱悬顶采场-750左工作面的地质开采条件,设计了以顶板缺陷体、煤层海绵体、巷帮防护体及支护体等单元体组成的工程弱结构体防控技术与工艺参数;针对36煤层大煤柱护巷采场-620左工作面的地质开采条件,设计了以顶板缺陷体、煤层双侧海绵体、巷帮强支护体等单元体组成的工程弱结构体防控技术与工艺参数。上述技术体系在两个采场进行了应用,有效控制了冲击地压,保障了工作面安全开采。

孙刘伟[4](2020)在《煤巷爆破卸压-支护加固协同防冲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冲击地压灾害破坏性强,危害性巨大。我国煤矿冲击地压灾害85%发生在回采巷道,主要原因是巷道近场高应力区煤岩体所受叠加应力超过其强度极限发生破坏,积聚的弹能应变能瞬间释放导致巷道剧烈破坏。因此,采用卸压方式缓解巷道围岩高应力集中程度,或加强支护提高巷道围岩抗冲击破坏能力,成为冲击地压巷道防控的两大途径。针对煤层硬度为中硬及以上、煤层局部夹矸或变质导致高应力、评价监测为强冲击危险等情况,煤层爆破卸压效果明显,适应性强,但煤层爆破致裂损伤效应会破坏巷道围岩完整性,降低围岩承载能力,削弱了支护结构的抗冲击性能。由此看来,“爆破卸压”与“支护加固”既矛盾又统一,如何实现两者的“协同双效”作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采用现场试验、数值模拟、理论分析等研究手段,分析了煤层爆破卸压减冲机制和对巷道围岩及支护体损伤机制,构建了爆破损伤巷道围岩评估方法,提出了损伤巷道围岩承载结构重塑技术,规划了爆破卸压-支护加固协同防冲实现路径。论文取得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研究得出了煤层爆破卸压减冲机制。基于煤层爆破分区特征,总结了煤层爆破卸压减冲机制。煤层爆破致裂可降低煤体力学性质改善煤体冲击倾向性,调整巷道承载结构转移集中应力峰值分布,形成卸压区域耗散冲击能量传递。即煤层爆破卸压减冲机制归纳为“改性-降载-耗能”。(2)分析了煤层爆破卸压对巷道支护的损伤效应。煤体爆破应力波导致巷道周边围岩松动破坏,该区域煤体强度降低,承载能力下降;煤层爆破卸压破坏了巷道原有承载结构,降低了围岩承载体系的稳定性;爆破卸压作用下,锚杆锚固力降低,局部锚杆会失效,巷道锚杆支护系统能力衰减;爆破卸压后,巷道周边围岩裂隙增加,围岩完整性降低,巷道累计变形加大。煤层爆破卸压对巷道支护围岩具有损伤作用归纳为:“围岩劣化-结构失稳-支护衰减-巷道变形”。(3)实测得到了爆破卸压作用下巷道围岩动态响应特征。采用PASAT-M型便携式微震系统,现场实测了不同爆破应力波的传播规律及巷道围岩动态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强冲击危险巷道围岩,高能爆破振动的持续时间大于低能爆破;爆破帮、顶板、非爆破帮振动主频、振幅与至震源距离呈不同线性关系;在评价爆破卸压对巷道围岩的损伤时,需考虑卸压爆破振动的幅值、频率和持续时间三个指标。(4)分析了爆破卸压作用下巷道围岩损伤破坏模式。基于现场实测获取的巷道围岩爆破振动参数,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巷道爆破振动数值模型,揭示了爆破振动下的巷道围岩的主要破坏模式为剪切破坏;爆破振动过程中近场围岩应力水平出现小幅增加,结束后巷道表面围岩的应力相对于爆破前有所降低。(5)提出了煤层爆破损伤巷道评估方法及锚固承载结构重塑关键技术。分析了受损巷道塑性区扩展特征,揭示了巷道变形失稳演化过程;建立了爆破卸压损伤巷道支护评估方法,提出了锚固承载结构重塑原则及关键技术。结果表明:巷道开挖后围岩内部形成一次动态稳定塑性边界,爆破应力波使一次动态稳定塑性边界向外扩张形成二次动态稳定塑性边界,当爆破区域进入到超前支承应力影响范围内时,巷道围岩继续向外扩张形成三次动态稳定塑性边界。综合考虑巷道围岩扩展损伤和锚杆工作阻力损伤,提出了爆破损伤巷道七级划分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断面支护、非对称式局部重点加固、抗冲击性能支护构件及注浆改性的围岩承载结构重塑原则,提出了高强度主动锚固修复、吸能锚杆锚索补强、锚注一体化支护等巷道锚固承载结构重塑关键技术。(6)基于强度理论,结合煤体“动应力硬化效应”和“单向-三向硬化效应”,构建了巷道冲击地压发生判据,围岩周边的主应力能够引起冲击的必要条件是其超过煤岩的单向抗压强度,即Ic>1;基于震波CT原位探测实际揭示工作面静载应力分布特征,建立以波速异常系数AC和波速梯度系数GC为主要因子的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估模型,提出了巷道冲击危险性评价及危险区域确定方法。(7)形成了煤层爆破卸压-支护加固协同防冲关键技术。冲击地压巷道解危施工中,须将爆破卸压与支护加固协同考虑,既要发挥爆破卸压“改性-降载-耗能”的积极作用,又要尽量降低爆破卸压“围岩劣化-结构失稳-支护衰减-巷道变形”的负面影响。在负面作用超出容许范围时,采用受损巷道承载结构重塑关键技术,提高支护结构的抗冲击能力,最终实现精准爆破卸压-高冲击韧性锚网索支护协同防冲。(8)爆破卸压-支护加固协同防冲现场实验取得良好效果。分析了高自重应力、强构造应力及采空区后方持续增长的侧向支承压力特征,采用震波CT原位探测技术反演得到巷道冲击危险指数C=0.50.7,制定了“煤层爆破卸压-巷道损伤评估-巷道全断面补强支护-降低开采扰动”的爆破卸压-支护加固协同防冲技术,现场应用取得成功,监测应力未发生突增,微震能量及频次变化平缓。

李艳奎[5](2019)在《煤岩体破裂过程多参量精准化观测实验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开采深度和强度的增加,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等煤岩动力灾害事故愈加成为困扰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难题,建立多参量精准化监控预警系统对于降低冲击地压等灾害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搭建了包含电阻率、电磁辐射、声发射及定量化图像处理程序的多参量精准化实验系统,基于单轴压缩、循环加载、分级加载三种应力路径下的精准化实验,揭示了应力、应变、电阻率、电磁辐射、声发射等多参量的定量关系,得到了声电信号超前应力破坏的预警时间差;开发了裂纹图像的自动化定量处理程序,揭示了裂纹的长度和扩展速率的演化规律;基于破坏信号的前兆信息,筛选出电磁辐射、声发射和图像三个预警参量。对加载过程中多参数信号统计分析,提出了含裂隙煤岩本构模型;将模型应用到Flac 3D中,对直立煤层超大采高、多分层同时开采进行建模、求解、分析,得到了工作面应力集中区域分布规律,为重点区域的监控预警提供指导。提出了钻孔-巷道双卸压圈理论和倒“π”型的“卸压--监控--抽采”一体化的大直径定向钻孔布置方法,此集煤体卸压、钻屑量监测和瓦斯抽采于一体的卸压措施。最后,根据实验、数值模拟和现场测定得到的预警指标、阈值和工作面应力集中区域,提出了以电磁辐射、微震(声发射)和图像为基础的煤岩动力现象多参量预警系统,在乌东、砂墩子两个具有冲击地压风险煤矿的回采工作面进行了现场应用,并对危险区域采取措施前后的煤体参数进行了测定,证明了此预警系统是可行性的,对煤矿井下动力灾害预警具有理论和工程意义。

齐庆新,李一哲,赵善坤,张宁博,郑伟钰,李海涛,李宏艳[6](2019)在《我国煤矿冲击地压发展70年:理论与技术体系的建立与思考》文中认为文章系统全面地阐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冲击地压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主要从理论、监测与预警装备、防治技术及法律法规与标准构建等方面进行了重点介绍。同时,兼顾国外主要采矿国家在冲击地压研究上开展的工作。可以看到,随着我国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冲击地压矿井数量和灾害危害程度显着增加,而国外冲击地压因煤矿开采的萎缩,只在个别一些国家偶尔发生冲击地压;对于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的研究,国外对此研究的工作主要是停留在20世纪50—90年代,而我国主要研究成果是近30年的事情,主要包括"三因素"机理、强度弱化减冲机理、应力控制理论、冲击启动理论和扰动响应失稳理论等;在冲击地压监测预警方面,国外主要集中在微震与地音监测方面,并配合钻屑法,而我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动应力监测方法,并开发了相关技术装备,现已广泛应用于实际煤矿冲击地压监测与预警;在冲击地压防治方面,以往重点关注在煤层和顶板冲击危险性的消除和解危上,而最近10年来,在巷道支护及煤岩体结构控制的研究与工程实践方面开展了有益的探索,旨在加强局部巷道支护的同时,从区域上控制煤岩体结构稳定性和应力分布,开发了分级分类的冲击地压巷道支护技术,采用水力压裂与深孔爆破等技术实现了对坚硬顶板岩层的有效控制;在冲击地压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建设方面,最近10年来,我国开展了较为系统的制订工作,包括《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在内的规程及相关标准已制订并实施,现已初步建成冲击地压标准体系。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煤矿冲击地压矿井数量不断增加,研究冲击地压的人数不断增加,冲击地压发生机理不断完善,冲击地压监测技术及仪器与装备从无到有,性能不断提升,冲击地压防治技术与方法不断完善,有效性不断提高,冲击地压有关法律法规从无到有,现已趋于完善。综合而言,我国煤矿冲击地压理论与技术体系已初步形成。应该看到,随着大数据、智能化与机器人时代的到来,在新的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冲击地压理论与技术将获得更大的发展。

王兴军[7](2018)在《东滩煤矿1309工作面冲击危险性评价与防冲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东滩煤矿1309工作面为研究对象,根据工作面地质条件和开采条件,综合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工程类比等方法对工作面掘进和回采过程中的冲击地压危险性进行分析评价,划定危险区域和危险等级,并给出相应的防治方法。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东滩煤矿1303、1305和1307等已采类似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出现的矿压及微震变化规律进行总结分析,为1309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性分析和危险区域划分提供参考依据;2)对1309工作面受地质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影响的冲击地压危险状态评定指数进行分析,并根据冲击地压危险性综合指数评价法对1309工作面的冲击危险性进行评价,同时利用冲击地压发生可能性指数诊断法给出冲击地压发生的可能性指数。3)考虑工作面埋深、相邻采空区、地质构造和巷道交叉等因素,对1309工作面掘进和回采期间各因素的冲击危险影响区域进行划分,然后利用多因素叠加法把冲击危险影响区进行叠加,给出工作面掘进和回采期间冲击危险区域及危险等级。4)根据不同区域危险等级,基于微震监测法、钻屑监测法以及在线应力监测法等给出工作面掘进和回采时的冲击地压监测方案,并给出相应冲击地压防治的方案。5)针对1309工作面采掘条件,给出了工作面冲击地压防治的管理措施本论文研究结果为防止东滩煤矿1309工作面生产过程中发生冲击地压灾害,保证工作面生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为类似工作面冲击地压防治提供借鉴。

段中民[8](2016)在《爆破卸压技术防治冲击矿压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针对矿井具有冲击矿压的特点,利用爆破卸压技术对其进行冲击矿压防治,论文介绍深孔卸压爆破参数及爆破工艺,阐述利用电磁辐射法对卸压爆破的监测,通过现场试验与电磁辐射及其指标的监测分析,取得了良好的检验效果。

赵树宇[9](2016)在《爆破卸压技术防治冲击矿压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针对矿井具有冲击矿压的特点,利用爆破卸压技术防治冲击矿压。本文介绍了深孔卸压爆破参数及爆破工艺,利用电磁辐射法对卸压爆破效果进行监测。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深孔爆破防治冲击矿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顾合龙,南华,王文,徐程川,林东[10](2016)在《爆破卸压技术防治冲击地压的应用与检验》文中认为为进一步改善爆破卸压预防冲击地压过程中卸压前后信息识别、提取困难及卸压效率低的现状,基于能量释放的电磁辐射原理,针对杨村煤矿冲击地压特点,结合该矿工程地质概况及爆破参数,阐述利用电磁辐射法对卸压爆破进行监测,通过现场试验与电磁辐射强度、脉冲数指标的监测分析,得出爆破卸压前后的电磁辐射规律及各指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电磁辐射指标尤其是强度指标可以有效反馈爆破卸压前后的弹性能变化规律,该指标对爆破卸压地点及爆破强度的确定具有指导作用,现场工程实践取得良好的检验效果。

二、电磁辐射检验卸压爆破效果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磁辐射检验卸压爆破效果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陕蒙深部矿区典型动力灾害发生机理及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绪论
    2.1 课题来源、研究背景及意义
        2.1.1 课题来源
        2.1.2 研究背景
        2.1.3 论文研究意义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研究现状
        2.2.2 冲击地压监测预警研究现状
        2.2.3 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研究现状
        2.2.4 矿震发生机理、预测及防治研究现状
    2.3 主要存在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2.4 课题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4.1 主要研究内容
        2.4.2 研究方法
        2.4.3 技术路线
3 陕蒙深部矿区动力灾害特征及其分类
    3.1 陕蒙深部矿区典型地质开采条件特征
        3.1.1 陕蒙深部矿区地层条件
        3.1.2 陕蒙深部矿区煤岩体冲击倾向性
        3.1.3 陕蒙深部矿区现阶段开采设计概况
    3.2 陕蒙深部矿区典型开采条件下动力灾害特征
    3.3 陕蒙深部矿区覆岩结构演化特征与力源类型
        3.3.1 首采工作面开采边界条件下覆岩结构演化特征与力源类型
        3.3.2 沿空工作面开采边界条件下覆岩结构演化特征与力源类型
        3.3.3 两侧采空边界条件下覆岩结构演化特征与力源类型
    3.4 陕蒙深部矿区动力灾害分类
    3.5 本章小结
4 陕蒙深部矿井采动疏水应力叠加诱冲机理及其防治
    4.1 采动疏水应力叠加诱冲案例分析
    4.2 采动疏水应力叠加冲击地压力学模型
        4.2.1 疏水对工作面支承压力的影响
        4.2.2 推采速度对支承压力的影响
        4.2.3 采动疏水应力叠加诱冲机制
    4.3 疏水区开采冲击地压发生机制的相似材料模拟
        4.3.1 相似材料模拟模型
        4.3.2 相似模拟揭示的疏水后应力演化规律
    4.4 采动疏水应力叠加冲击地压发生机制的数值模拟
        4.4.1 数值模拟揭示的疏水前后应力分布规律
        4.4.2 不同推采速度过疏水影响区支承压力分析
    4.5 疏水前后221_上06工作面冲击危险区划分
        4.5.1 221_上06工作面富水区疏水概况
        4.5.2 221_上06工作面④号富水区疏水前冲击危险区划分
        4.5.3 221_上06工作面④号富水区疏水后冲击危险区划分
        4.5.4 221_上06工作面④号富水区疏水前后冲击危险区对比分析
    4.6 采动疏水应力叠加冲击地压防治
        4.6.1 疏水增压区的防治措施
        4.6.2 疏水影响区域推采速度的动态调控
    4.7 本章小结
5 陕蒙深部矿井宽区段煤柱应力叠加诱冲机理及其防治
    5.1 陕蒙深部矿井宽区段煤柱诱冲案例分析
    5.2 区段煤柱所处应力环境分析
        5.2.1 不同埋深条件下宽区段煤柱应力环境分析
        5.2.2 不同宽度条件下区段煤柱应力环境分析
    5.3 宽区段煤柱诱发冲击地压机理研究
        5.3.1 区段煤柱破坏分区
        5.3.2 不同区段煤柱弹性核区宽度数值分析
        5.3.3 宽区段煤柱应力演化规律
        5.3.4 宽区段煤柱诱发冲击地压机理
    5.4 区段煤柱诱发冲击地压防治与现场应用
        5.4.1 理论计算和现场监测结果
        5.4.2 已留宽区段煤柱冲击地压防治对策
        5.4.3 宽区段煤柱诱发冲击地压防治措施现场实施方案
        5.4.4 下阶段基于防冲的窄煤柱宽度设计
    5.5 本章小结
6 陕蒙深部矿井隔离煤柱区硬岩破断型矿震机理
    6.1 隔离煤柱区硬岩破断型矿震案例
        6.1.1 工程地质概况
        6.1.2 工作面现场矿震发生情况
    6.2 隔离煤柱区硬岩破断型矿震发生机理
        6.2.1 关键层挠度弯曲变形分析
        6.2.2 采动引起的隔离煤柱压缩量分析
        6.2.3 煤柱压缩量与关键层挠曲变形量关系分析
    6.3 基于“冲击-矿震”协同控制的隔离煤柱宽度设计
    6.4 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分析验证
        6.4.1 理论计算验证
        6.4.2 数值模拟分析验证
        6.4.3 微震监测分析验证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深井条带充填开采冲击地压发生机理与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绪论
    2.1 课题来源、研究背景及意义
        2.1.1 课题来源
        2.1.2 研究背景
        2.1.3 课题意义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研究现状
        2.2.2 冲击危险性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2.2.3 冲击地压监测预警技术研究现状
        2.2.4 冲击地压治理技术研究现状
        2.2.5 充填开采与冲击地压的关系研究现状
        2.2.6 亟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2.3 课题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3.1 主要研究内容
        2.3.2 研究方法
        2.3.3 技术路线
3 深井条带充填开采覆岩结构演化特征与支承压力分布规律研究
    3.1 工程背景分析
    3.2 深井条带充填开采覆岩空间结构及演化规律分析
        3.2.1 典型开采边界条件下条带充填工作面类型划分
        3.2.2 采空区充实率对覆岩结构特征的影响
        3.2.3 深井充填工作面覆岩结构演化的时空滞后性
        3.2.4 深井充填工作面覆岩结构演变的边界效应
    3.3 深井充填工作面走向支承压力分布及演化规律
        3.3.1 深井充填工作面载荷三带结构基本模型
        3.3.2 深井充填工作面静应力估算方法
        3.3.3 深井充填工作面静应力增量估算方法
    3.4 采空区充填效果对关键层完整性的影响
    3.5 深井条带充填工作面载荷三带结构演化规律
    3.6 实体条带充填开采载荷三带模型的可靠性验证
        3.6.1 实体条带充填开采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计算
        3.6.2 实体条带充填开采工作面煤体应力监测分析
        3.6.3 实体条带充填开采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分析
        3.6.4 实体条带充填开采工作面微震事件空间分布特征
    3.7 本章小结
4 深井条带充填开采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研究
    4.1 深井条带充填开采覆岩运动规律的相似材料模拟试验
        4.1.1 相似材料模拟试验方案
        4.1.2 不同等价采高条件下条带充填开采覆岩破坏规律
        4.1.3 不同等价采高条件下条带充填开采覆岩位移场特征
    4.2 深井条带充填开采覆岩运动和应力分布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
        4.2.1 数值模拟方案
        4.2.2 等价采高对条带充填工作面支承压力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4.3 深井条带充填开采期间覆岩空间结构演化特征
    4.4 基于动静应力叠加的非充分采动采空区覆岩联动致冲机理
    4.5 本章小结
5 深井条带充填开采工作面冲击危险性评估方法研究
    5.1 深井条带工作面充填防冲有效性评估方法
    5.2 深井条带充填开采工作面冲击危险性评估方法
        5.2.1 煤体应力状态对局部冲击危险隶属度分析
        5.2.2 条带煤柱应力状态对整体冲击危险隶属度分析
        5.2.3 煤层弹性能量指数对冲击危险性的隶属度
        5.2.4 条带煤柱充填工作面冲击危险评价方法
    5.3 深井条带煤柱充填工作面冲击危险性评估实例
        5.3.1 深井条带煤柱充填工作面整体冲击可能性验算
        5.3.2 深井条带煤柱充填工作面局部冲击可能性验算
    5.4 本章小结
6 深井条带充填开采冲击地压防治技术体系研究
    6.1 基于防冲的条带煤柱的可采性研究
    6.2 基于防冲的深井条带充填工作面区段煤柱设计
        6.2.1 避免巷道局部冲击的区段煤柱最大宽度
        6.2.2 避免发生工作面整体冲击的最大区段煤柱宽度
        6.2.3 保障采空区充填体稳定的区段煤柱宽度
    6.3 基于防冲的深井条带充填开采工作面的充实率控制
    6.4 深井条带充填开采工作面的防冲措施
        6.4.1 基于降低弹性能量指数的煤层大直径钻孔参数设计
        6.4.2 两顺槽走向爆破断顶方案
        6.4.3 合理推采速度的确定
        6.4.4 地震波CT反演监测方案
        6.4.5 加强巷道超前支护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基于工程弱结构体的坚硬顶板采场冲击地压防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2 工程概况
    2.1 采区概况
    2.2 采场概况
    2.3 本章小结
3 坚硬顶板采场冲击地压发生机理分析
    3.1 影响因素分析
    3.2 悬顶结构冲击地压力学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3.3 坚硬顶板冲击地压机理分析
    3.4 大煤柱采场冲击地压机理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坚硬顶板采场冲击地压显现特征分析
    4.1 数值模拟软件的选择和参数确定
    4.2 工作面超前支承应力分布规律模拟研究
    4.3 不同悬顶采场冲击地压显现特征分析
    4.4 不同宽度沿空煤柱采场冲击地压显现特征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工程弱结构体的冲击地压防控技术体系
    5.1 工程弱结构体防控冲击地压技术分析
    5.2 侧向小(无)煤柱采场冲击地压防控技术
    5.3 区段大煤柱采场冲击地压防控技术
    5.4 双向缺陷体防控技术
    5.5 冲击地压防控技术体系
    5.6 本章小结
6 工程应用
    6.1 工作面冲击危险性分析
    6.2 -750左工作面冲击地压防控实践
    6.3 -620左工作面冲击地压防控实践
    6.4 解危效果检验
    6.5 本章小结
7 主要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4)煤巷爆破卸压-支护加固协同防冲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巷道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研究现状
        1.2.2 爆破卸压防治冲击地压研究现状
        1.2.3 冲击地压巷道支护防冲技术研究现状
        1.2.4 爆破应力波对围岩稳定及支护结构影响的研究
    1.3 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2 煤层爆破卸压下冲击巷道围岩损伤特征试验研究
    2.1 矿井及试验工作面概况
        2.1.1 矿井冲击地压发生情况
        2.1.2 试验工作面情况
    2.2 煤层爆破振动下巷道围岩响应试验
        2.2.1 试验目的及流程
        2.2.2 围岩响应监测结果分析
    2.3 煤层爆破应力波作用下巷道围岩损伤试验
        2.3.1 试验目的及流程
        2.3.2 煤层爆破卸压防冲效果评价
        2.3.3 爆破卸压巷道锚杆工况检测
        2.3.4 爆破卸压巷道围岩裂隙扩展探测
    2.4 爆破卸压振动下巷道损伤过程分析
        2.4.1 数值模型设计
        2.4.2 巷道围岩损伤破坏模式分析
        2.4.3 巷道围岩振动特征分析
        2.4.4 卸压爆破作用下支护振动特征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爆破受损巷道支护评估方法及承载结构重塑技术
    3.1 基于塑性区扩展的爆破受损巷道变形失稳演化过程
        3.1.1 一次动态稳定塑性边界
        3.1.2 二次动态稳定塑性边界
        3.1.3 三次动态稳定塑性边界
    3.2 爆破卸压损伤巷道支护评估方法
        3.2.1 围岩裂隙扩展损伤评估
        3.2.2 锚杆支护工作阻力损失评估
        3.2.3 爆破损伤巷道支护综合评估分级
    3.3 受损巷道围岩承载性能重塑关键技术
        3.3.1 受损巷道承载结构重塑原则
        3.3.2 受损巷道承载结构重塑关键技术
    3.4 本章小结
4 煤层巷道爆破卸压-支护加固协同防冲技术
    4.1 回采巷道冲击力源分布特征
        4.1.1 冲击地压力源构成
        4.1.2 回采巷道应力分布特征
        4.1.3 回采巷道冲击地压发生应力条件
    4.2 回采巷道煤层爆破卸压减冲机制
        4.2.1 煤层爆破致裂过程与分区特征
        4.2.2 煤层爆破致裂分区破坏准则
        4.2.3 煤层爆破劣化煤体作用分析
        4.2.4 煤层爆破卸压减冲机制
    4.3 煤层爆破卸压对巷道支护的损伤效应
    4.4 冲击地压巷道爆破卸压-支护加固协同防控理念
        4.4.1 协同防冲理念
        4.4.2 冲击地压巷道爆破卸压-支护加固协同防控原则
    4.5 冲击地压巷道爆破卸压-支护加固协同防控实现路径
        4.5.1 回采巷道冲击危险区域判定
        4.5.2 煤层爆破卸压设计
        4.5.3 爆破卸压效果及围岩损伤效应评价
        4.5.4 爆破参数优化及补强加固措施
    4.6 本章小结
5 冲击地压巷道煤层爆破卸压-支护加固协同防冲实践
    5.1 工作面概况
    5.2 临空巷道冲击地压致灾机制分析
    5.3 主导冲击启动的静载荷震波CT原位探测
    5.4 基于静载荷疏导的巷道爆破卸压-支护加固协同防控技术
    5.5 冲击地压防治效果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煤岩体破裂过程多参量精准化观测实验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冲击地压研究现状
        1.2.2 裂纹扩展声电效应研究现状
        1.2.3 裂纹扩展图像研究现状
    1.3 存在问题及不足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煤岩压缩过程多参量信号规律试验
    2.1 多参量精准化实验系统及试样
        2.1.1 实验系统的搭建
        2.1.2 实验系统的特点
        2.1.3 煤岩样的制备
    2.2 试验方案及步骤
        2.2.1 实验方案
        2.2.2 实验步骤
    2.3 煤岩样破坏情况
        2.3.1 单轴加载破坏强度
        2.3.2 循环加载破坏阶段
        2.3.3 分级加载破坏阶段
    2.4 加载过程中的多参量信号变化规律
        2.4.1 煤岩压缩破坏过程中的声电信号
        2.4.2 主裂纹贯通过程中的声电信号
        2.4.3 记忆效应对声电信号的影响
    2.5 破裂时多参量信号的前兆及辨识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裂纹图像的精准化识别及定量分析
    3.1 裂纹图像
        3.1.1 裂纹扩展全过程图像
        3.1.2 裂纹的三维图像
    3.2 裂纹图像的动态识别
        3.2.1 裂纹图像预处理
        3.2.2 含裂纹图像的筛选
    3.3 裂纹图像的定量化处理
        3.3.1 图像差异化的批量处理
        3.3.2 图像的展平
        3.3.3 裂纹的动态扩展
        3.3.4 岩爆现象对观测的干扰
    3.4 破裂时的主裂纹当量长度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含裂隙煤岩破坏模型及预警重点区域数值模拟
    4.1 煤岩破裂本构模型的建立
        4.1.1 煤岩样破裂阶段划分
        4.1.2 含裂隙的煤岩破坏模型
    4.2 模型在FLAC中的显示差分化
        4.2.1 FLAC~(3D)及FISH语言
        4.2.2 模型的显示差分化
    4.3 重点监控区域采动模型的建立
        4.3.1 模拟煤层概况
        4.3.2 采动模型及边界条件
    4.4 重点监控区域模拟结果及分析
        4.4.1 单一水平开采重点区域
        4.4.2 上下水平同时开采危险区域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煤岩动力现象多参量预警系统的建立及应用
    5.1 多参量综合预警体系的建立
        5.1.1 EME、AE和裂纹预警指标的确定
        5.1.2 预警系统的组成
    5.2 冲击地压预警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5.2.1 电磁辐射分析
        5.2.2 微震现场分析
        5.2.3 井下工作面的图像分析
    5.3 预警系统在注水和钻孔卸压中的效果评价
        5.3.1 煤体大范围注水卸压
        5.3.2 大直径定向钻孔卸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科研成果

(6)我国煤矿冲击地压发展70年:理论与技术体系的建立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我国冲击地压灾害与研究现状
    1.1 冲击地压初期认识阶段
    1.2 冲击地压研究探索阶段
    1.3 冲击地压研究快速发展阶段
    1.4 冲击地压研究新的挑战
2 冲击地压发生机理
3 冲击地压矿井类型
4 冲击地压监测技术与装备
5 冲击地压防治方法与技术
    5.1 区域防范方法
    5.2 局部解危方法
6 冲击地压法律法规与标准
7 冲击地压理论与技术体系的形成
8 工程实践
    8.1 冲击地压监测
        8.1.1 矿压监测
        8.1.2 微震监测
        8.1.3 地音监测
        8.1.4 采动应力监测
        8.1.5 钻屑法监测
        8.1.6 电磁辐射监测
    8.2 冲击地压综合监测与预警
    8.3 冲击地压防治
        8.3.1 区域防治
        8.3.1. 1 合理开拓部署
        8.3.1. 2 保护层开采
        8.3.2 局部防治
        8.3.2. 1 深孔断顶爆破
        8.3.2. 2 顶板水压致裂
        8.3.2. 3 煤层大直径钻孔卸压
        8.3.2. 4 煤层卸载爆破
        8.3.2. 5 冲击地压巷道支护
    8.4 工程一体化实践
        8.4.1 工程一体化模式
        8.4.2 实践效果
9 问题思考与展望
    9.1 问题思考
    9.2 展望
1 0 结语

(7)东滩煤矿1309工作面冲击危险性评价与防冲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2 1309工作面概况
    2.1 1309工作面概况
    2.2 地质构造
    2.3 水文条件
    2.4 巷道布置
    2.5 采煤方法和工艺
3 类似开采条件工作面矿压显现及微震特征分析
    3.1 1305工作面微震特征统计
    3.2 1303工作面运顺矿震灾害情况
    3.3 1307工作面开采时矿压显现规律
    3.4 本章小结
4 1309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性综合评价方法
    4.1 评价方法和评价流程
    4.2 冲击危险性宏观评价方法
    4.3 1309工作面冲击危险综合指数法评价
    4.4 1309工作面冲击危险性指数
    4.5 冲击地压发生可能性指数诊断法评价
    4.6 本章小结
5 1309工作面冲击危险区域划分及防治技术
    5.1 工作面掘进期间冲击危险区域划分
    5.2 工作面掘进期间冲击地压监测及防治技术
    5.3 工作面回采期间冲击危险区划分
    5.4 工作面回采期间冲击地压监测及防治技术
    5.5 1309工作面防治冲击地压管理措施
    5.6 本章小结
6 主要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8)爆破卸压技术防治冲击矿压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爆破卸压原理
2 能量释放的电磁辐射规律
3 爆破卸压工程实践
    3.1 工程概况
    3.2 爆破参数
    3.3 爆破工艺
    3.4 效果检验
4 结语

(10)爆破卸压技术防治冲击地压的应用与检验(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爆破卸压原理
2 能量释放的电磁辐射规律
3 爆破卸压工程实践
    3. 1 工程概况
    3. 2 爆破参数
    3. 3 爆破工艺
    3. 4 效果检验
4 结论

四、电磁辐射检验卸压爆破效果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陕蒙深部矿区典型动力灾害发生机理及防治研究[D]. 王博. 北京科技大学, 2021
  • [2]深井条带充填开采冲击地压发生机理与防治研究[D]. 陈洋. 北京科技大学, 2021
  • [3]基于工程弱结构体的坚硬顶板采场冲击地压防控研究[D]. 李彩荣.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4]煤巷爆破卸压-支护加固协同防冲技术研究[D]. 孙刘伟.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2020(08)
  • [5]煤岩体破裂过程多参量精准化观测实验及应用研究[D]. 李艳奎. 太原理工大学, 2019(04)
  • [6]我国煤矿冲击地压发展70年:理论与技术体系的建立与思考[J]. 齐庆新,李一哲,赵善坤,张宁博,郑伟钰,李海涛,李宏艳. 煤炭科学技术, 2019(09)
  • [7]东滩煤矿1309工作面冲击危险性评价与防冲技术研究[D]. 王兴军. 山东科技大学, 2018(03)
  • [8]爆破卸压技术防治冲击矿压的应用研究[J]. 段中民. 煤矿现代化, 2016(04)
  • [9]爆破卸压技术防治冲击矿压的应用研究[J]. 赵树宇. 江西煤炭科技, 2016(02)
  • [10]爆破卸压技术防治冲击地压的应用与检验[J]. 顾合龙,南华,王文,徐程川,林东. 煤炭科学技术, 2016(04)

标签:;  ;  ;  ;  ;  

泄压爆破效果的电磁辐射检测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