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苹果比较烂? - 美日德经济模式比较

哪个苹果比较烂? - 美日德经济模式比较

一、哪个苹果烂得少?——美日德经济模式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汪若玮[1](2021)在《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自我交易现象及其规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上市公司采用合理的高管激励计划能够减少公司代理成本,增加股东和公司整体收益,有助于公司长远发展。但是,当前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却饱受诟病,例如“宏观经济利好”“企业薪酬攀比”“退休的金色降落伞”等情形的存在,常成为了高管获得“意外之财”薪酬的正当化缘由,以致于出现薪酬计划与公司经营绩效相脱节现象。更有甚者,不乏通过“财务数据造假”“信息披露不实”“恶意行权”等手段以谋取不合理薪酬。以上种种现象,使得当前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导向产生了偏差。“公众属性”是上市公司有别于一般公司的独有属性。由于涉及社会不特定多数主体利益,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应当更加符合公义,应当保障各类主体参与的公平性、合理性和可救济性等权益。我国对上市公司采用的是“双层制”的立法模式。在上市公司治理中,通过建立独立董事、专门委员会、第三方专业咨询等制度以确保其高管薪酬决策的独立与科学。在其薪酬方案的建议、决定、披露和救济上,都有相应规范进行限制。我国制度将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建议权赋予薪酬委员会(如果有)或董事会,决定权则属于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并规定了董事回避制度。此外,还规定了股东事后救济方式,股东可以通过股东派生诉讼对高管“自定薪酬”“自我交易”产生的不合理薪酬进行追责,将高管获得的不法收益归为公司所有。同时,国务院部门规章、证监会及交易所指导性意见,对于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各环节也有相应指引。但反观现状,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性却是难以实现,制定高管薪酬过程中“分兵把守”“相互制约”的状态往往只是“镜花水月”“空中楼阁”。当前法律法规对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规制,并没有同普通公司区别开来,因此造成了法律规制上的大量留白。若要实现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有效治理,有效的法律规制这一“基础”必不可少。上述种种不尽人意,与我国上市公司自身特点息息相关。首先,我国上市公司股东持股集中,股东大会主要传递的是大股东或公司管理层意志,中小股东力量薄弱,难以对其权益所受侵害有效救济。在我国,控股股东通过董事会行使股东权利的积极性高,其地位也远超一般股东。股权集中的特点与现代公司普遍要求的外部治理相背离。其次,“交叉任职”现象普遍,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经理层与董事会人员存在高度重合,相互兼任职的情形普遍存在。相互交叉监督导致董事会对高管人员的约束和监督弱化。最后,上市公司外部治理作用有限。在有效的市场交易中,上市公司的股价应当成为衡量公司经营状态的客观指标,公司正面或者负面的各类行为能够在市场中得到反馈,并在公司治理中得到修正。然而,我国对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披露制度并不系统,当下在定期报告披露信息中,仅对高管所持有的激励期内股价、股数进行简单披露,而决定授予股权激励、或调整股权激励价格的信息,基本是通过临时公告披露。面临市场上充斥着的海量信息,不成系统的信息披露增加了股东获取信息的成本,抬高了社会监督上市公司高管自定薪酬现象的门槛。以上种种,体现了当下法律规制的断层。根据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治理实况的梳理,结合域外公司治理的成功案例,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路径:其一,针对“一股独大”现象,可以借鉴“股东咨询性投票制度”。这一制度在欧美法律体系中普遍存在。针对高管薪酬进行股东咨询性投票,重点不在于形成有约束力的决议,而是侧重于对股东意见的表达,形成的舆论影响对董事会也会产生约束效果。其二,针对身份冲突问题,可以参照“高管薪酬总额分配制度”,董事会在股东大会表决通过的总额内,制定具体实施计划,进行薪酬具体形式的分配。平衡交叉任职带来的利益交换。其三,针对外部治理问题,则需要加强薪酬计划披露的系统性,建立系统的高管薪酬披露制度,从披露渠道、表述形式、披露内容等各方面详尽规划,借鉴欧美针对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全面披露”“集中披露”的披露原则,从而减轻股东监督成本,实现公司治理效率的提升。建立完善的证券市场秩序,是推动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2019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五)》,进一步完善了针对中小股东的保护措施,考虑到其弱势地位,进一步完善了司法救济,强调公司管理者不能因为履行法定程序而豁免关联交易的赔偿责任;同时,也细化了中小股东的利润分配请求权,为中小股东投资利益提供了更加有效的保护。2020年10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其中“规范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强化上市公司主体责任”等多部份,均与本文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治理主题相呼应。由此,也反观出当下解决高管薪酬有效治理问题对于新时代新发展的重要意义。

黄庆杰[2](2018)在《韶关市枫湾镇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早在2005年就已见端倪,国内的相关专家学者已经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见解与研究,然而这种人口老龄化形式在短时间内无法扭转。韶关市枫湾镇作为以农业为基础的乡镇,目前已经面临着非常严重的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再加上外出务工的青壮年人数不断增加,韶关市枫湾镇的农业老龄化问题对农业生产发展的不良影响已经越来越大,农村土地撂荒现象也趋向严重。国家的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已经开始重点关注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同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促进农民收入、发展农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重要“三农”政策中,也都重点提到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因此,本文分析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现状以缓解其带来的影响,能够为韶关市枫湾镇农业稳定发展寻找到突破口,对保障农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接着对相关的人口、农业统计年鉴及农业普查汇编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运用人口老龄化理论、现代农业经济理论、有效劳动力供给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等多个论证基础理论,结合实地访谈、问卷调查方法,找出目前韶关市枫湾镇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状主要表现为:青少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重日益下降、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重日益上升、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同时归纳总结出目前韶关市枫湾镇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产生的多个影响,其中包括: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下降;有效劳动力供给不足,影响农业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农村老龄劳动力难以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等。通过结合韶关市枫湾镇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各个成因,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主要分为高度重视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促进城市工商资本对农业投入,活跃农业市场主体;善用政策红利,鼓励进城务工农民返乡创业;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水平。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为韶关市枫湾镇今后农业农村振兴发展,协调劳动力老龄化与农业发展需求提供相应的参考建议。

苏晓丹[3](2011)在《乔姆斯基的国际政治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语言学和哲学教授,被公认为当代杰出的语言学家、哲学家、思想家和政论家,是当代“最伟大的持不同政见者”,他的语言学研究和政治评论在美国乃至世界上都有重大的影响,尤其是他对美国国内政治和对外政策的种种批判非常深刻。每当国际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时,西方知识界往往率先关注他的表现。不过,学者们对他的研究主要都集中在语言学领域,其政治评论,特别是他的国际政治思想没有得到相应的关注,即使对他的政治学进行了研究,也只是停留在政治思想的总结和介绍,不能完整体现他的国际政治思想。有鉴于此,本论文以乔姆斯基国际政治思想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全面解读与此有关的着作,总结和评价乔姆斯基对美国国内政治和对外政策的批判、国际恐怖主义的理解、判断和乔姆斯基对新自由主义评述的国际政治思想。全文共分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国内外有关乔姆斯基对美国政治和对外政策批判的研究,说明本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介绍本研究的主要方法及创新之处。正文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国际政治思想以及乔姆斯基国际政治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思想的联系与区别。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乔姆斯基对美国霸权主义的批判。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乔姆斯基对美国对国际恐怖主义和反恐战争的理解和判断。结语部分主要对以上章节的内容进行概括,同时,说明了在论文研究的过程中,自己所挖掘的有限的研究空间。

郭欢欢[4](2011)在《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法律规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管薪酬问题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特别是上市公司越来越多的高管正领取着与其工作业绩不相匹配的薪酬更引来众多人的非议。当然,对于高管薪酬的研究我们在乎的并非是过高薪酬的本身,而是这种过高薪酬的产生原由以及对相关的上市公司的投资者造成的侵害,如何通过法律的方式使这种过高的薪酬安排尽可能合理化,特别是在出现现实的损害时通过更有效的救济途径对相关受侵害主体给予补偿成为一种必要。基于以上原因笔者对文章做出如下安排:第一,基于对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规制依据的考察在文章的第一部分通过深入分析不完全契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以及利益相关者理论以期为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法律规制的制度建构提供理论依据。第二,为何会出现畸高的薪酬安排这是需要深入研究的,在目前的上市公司中,由于高度分离的股权结构形式,大多数高管作为管理层可以通过自己的权利优势来影响自身薪酬的设定,作为薪酬安排主体的董事会难以同高管进行公平的议价从而影响合理薪酬标准的制定。在董事会与高管之间往往会因为相互之间的忠诚和友谊以及诸多的社会因素影响公平薪酬安排的实现。要想改善董事会在维护股东权益上的尴尬状况可以通过赋予股东有限的薪酬干预权,同时改善在上市公司董事会下设的薪酬委员会的独立性来实现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决定机制的合理化。第三,俗话说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通过更加透明的薪酬信息披露制度可以使现有的不合理的薪酬安排得以改善。在文章的第三部分着重通过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有关薪酬信息披露的规定,同时结合我国有关高管薪酬信息披露的具体国情为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信息披露的制度建构提供合理化建议。第四,当现有的救济机制不能满足我们弥补损失的需要时,通过诉诸司法的方式未尝不是一种可行的解决办法,司法作为权利救济的最后一道防线,需要我们完善相关的制度建构来保障利益诉求的实现。在文章的第四部分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法律规制的司法救济途径提出了一些建议,从而为现有薪酬安排的制度缺失起到一定的救济作用。当然,对于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法律规制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问题,文章中对于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安排的考察以及规制建议仅是这个系统问题的一些方面,具体的制度建构仍需要回到现实操作中才能更加完善。

金蕾[5](2011)在《中国上市银行高管薪酬制度研究 ——基于公司治理的角度》文中认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重创了美国、英国、欧洲大陆等西方主要经济体的金融体系,对世界经济运行产生极大冲击,被称为自1927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西方银行高管薪酬制度在此次金融危机中被广泛诟病。一方面,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全军覆没-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倒闭,美林被收购,高盛和摩根斯坦利转型成为银行控股公司:另一方面,华尔街高管在危机期间依旧获得巨额奖金,二者呈现极大反差。人们开始重新反思高管薪酬制度在银行这样一个特殊主体中的意义和作用。根据委托代理理论,高管薪酬制度是用以解决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矛盾而设置的最为重要的内部治理机制之一,其设计的初衷在于通过合理激励,将经理人的个人利益与公司股东的利益紧密结合,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利益冲突、降低代理成本。然而在现实中,薪酬制度并非总是适当有效的。即使在美国这样高度发达的市场,由于忽视了公司治理对于薪酬制度的决定性作用,高管薪酬制度不仅没有能够解决代理问题,反而成为了一个新的代理问题。国际社会经过深刻反思后普遍认为,银行高管薪酬制度的缺陷来自于公司治理的缺陷。危机之后,各国关于银行高管薪酬的改革更加关注于建立、完善薪酬制度的公司治理基础,加强信息披露与市场监管,并通过薪酬支付的递延机制将高管薪酬与银行风险相挂钩。我国上市银行高管薪酬制度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固定薪酬制,具有较为浓厚的行政色彩。长期以来,为了保持金融系统的稳定运行,我国政府对国有银行实行严格的行政管理,包括直接任免银行管理人员、限制高管薪酬等。尽管经过改制上市,我国银行普遍建立了现代化企业制度,但公司治理“行备而神不至”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治,上市银行高管薪酬制度的制定缺乏公平交易的基础,一定程度上存在国有大股东控制下的管理层权力问题。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受到各国限薪政策的影响,我国财政部、国资委等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限薪措施,进一步延缓了上市银行高管薪酬的市场化进程,甚至产生董事长、行长薪酬低于其他高管人员的“倒挂现象”。长此以往,不仅可能损害国有大型上市银行对金融人才的吸引力,更可能刺激高管人员通过在职消费、退休保险等方式获得隐性高额补充,滋生新的公司治理问题。管理层薪酬激励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其作用的发挥与银行的公司治理基础紧密相关。虽然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很多经济学者就开始对企业管理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进行研究,但是从公司治理这个视角,直接针对我国上市银行高管薪酬制度进行分析论证的文献还比较欠缺。当前,我国上市银行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高端管理人才的需求强烈,如果因为公司治理的缺陷而失去对高管薪酬的定价权就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良好的公司治理是薪酬制度发挥作用的基础,有效的薪酬制度有助于解决治理问题。在现阶段加强对上市银行高管薪酬制度的研究对于进一步完善银行公司治理机制、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抗风险能力,避免盲目扩张引发金融危机风险等都具有积极意义。论文以契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人力资本产权理论为指导,紧密联系国内外实践,对我国上市银行高管薪酬的现状、特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特别是引入管理层权力理论、大股东控制理论对我国上市银行高管薪酬的内部治理机制进行深入剖析,并从公共治理和市场治理两个方面探讨了影响上市银行高管薪酬的外部因素,同时借鉴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在金融机构高管薪酬改革方面的最新成果,对完善我国上市银行高管薪酬制度提出了政策建议。论文共分为八个章节,各章节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章:导论,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对我国现状的初步分析,提出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总结了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逻辑结构,并指出本文的主要创新点。第二章: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本章首先梳理了薪酬制度的三大理论基础:企业契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人力资本产权理论,提出了高管薪酬制度作为公司治理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企业契约理论认为,由于存在人的有限理性、交易费用、信息不对称等因素,所有者和经理人之间的契约是不完全的。委托代理理论认为经理人的薪酬激励是解决代理问题的一项重要机制,人力资本产权理论则将经理人定义“资本”,可以被定价和交易。三个理论都将企业、薪酬契约和经理人作为研究对象,彼此关联、相互印证,为深入分析研究高管薪酬制度奠定了牢固的理论基础。之后,进一步总结了近几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将其归纳为银行高管薪酬结构特征、银行高管薪酬与业绩的相关关系、银行高管薪酬的影响因素以及银行高管持股比例与薪酬水平四个方面。第三章:银行公司治理特殊性与高管薪酬制度。本章从公司治理一般性研究入手,分析行业特殊性对上市银行公司治理,以及上市银行公司治理特殊性对高管薪酬的影响。本章的创新之处在于揭示了行业特殊性对于公司治理以及高管薪酬制度的深刻影响,指出上市银行高管薪酬制度具有特殊性,需要在政策制定与实践操作中特别关注。第四章:西方银行高管薪酬激励机制及其启示。本章首先全面阐述了西方银行高管薪酬制度的发展、变化与现状,总结了西方银行高管薪酬的六大特征,分析比较了美英和德日两种高管薪酬激励模式的差异,并以股票期权为例,具体分析了长期激励机制的利弊。之后,结合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以及危机后国际社会对于银行高管薪酬制度的反思,总结出五点启示。本章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1)结合西方高管薪酬制度的发展历程总结出西方银行高管薪酬的六大特点。(2)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美英模式和德日模式的主要差异,并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具体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即由不同市场的股权结构和外部环境造成。(3)对股票期权进行详细的利弊分析,提出股票期权的三个优势和两个问题,为完善薪酬治理提供借鉴。(4)较为全面的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来的美国银行高管薪酬的缺陷,梳理了危机后各国政府与国际组织关于加强金融机构高管薪酬的措施和原则,并总结对我国上市银行高管薪酬制度的有益借鉴。第五章:我国上市银行高管薪酬制度的发展、现状与业绩敏感性分析。本章首先通过大量的数据统计分析总结我国上市银行高管薪酬制度的现状和特点:(1)薪酬总水平高于一般上市公司,结构差异明显。国有银行高管平均薪酬低于民营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高管平均薪酬高于国有大型银行。(2)薪酬结构单一,全部为现金薪酬,没有股票期权等长期性激励。(3)薪酬变化与业绩相关度低,与净利润变化基本没有关联关系。之后,本章以2006-2009年14家上市银行的高管薪酬数据为样本,对上市银行高管薪酬与业绩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研究选取了金额最高的前3名高管总薪酬的对数为因变量,以净利润对数和ROE为自变量进行回归检验。研究结果显示,ROE没有通过显着性检验,而净利润对数通过了显着性检验,也就是说,净利润能够影响前3名高管的薪酬。回归模型的组内拟合优度为0.32,整体拟合优度较低,说明净利润对高管薪酬变动的解释力还较弱,我国上市银行高管薪酬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加强。第六章:我国上市银行高管薪酬的内部治理研究。本章分别从管理层权力、大股东控制和董事会运作三个方面分析了内部治理对高管薪酬制度的影响,并对薪酬机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本章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构建了高管薪酬机制的内部治理框架。从内部治理的角度来看,高管薪酬是股东、管理层和董事会三方博弈的结果,仅在三方力量均衡或公平市场条件下,才可能产生各方均收益的均衡结果。但由于存在管理层权力、大股东控制、以及董事会弱化等公司治理缺陷,高管薪酬的制定往往偏离公平交易的基础,成为新的代理问题。本章分别分析了管理层权力、大股东控制和董事会行为对高管薪酬的影响机制,并对我国上市银行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发现我国上市银行,特别是国有上市银行的内部治理同时存在上述三种缺陷,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国有银行高管薪酬的治理效果。之后,本章以2006-2009年14家上市银行高管薪酬数据为样本,对我国上市银行内部治理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论文选取金额最高的前3名高管总薪酬的对数为因变量,以大股东持股比例、Z指数、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为自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和回归检验。研究结果显示,(1)高管薪酬与Z指数正相关且通过显着性检验,说明我国上市银行大股东控制力越强,高管薪酬越高,大股东未起到监督作用;(2)大股东持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和董事会规模均未通过显着性检验,说明与高管薪酬之间不存在显着相关关系。第七章:我国上市银行高管薪酬制度的外部治理研究。本章总结了我国上市银行高管薪酬制度的外部环境,从公共治理和市场治理两个角度,分析了信息、披露、行政监管、政府行为、法律制度、资本市场、产品市场、银行家市场等七个外部治理因素对上市银行高管薪酬制度的影响。本章创新的将信息披露和资本市场作为重要的机制引入外部治理的框架,进一步增强了外部治理对上市银行高管薪酬的约束作用。第八章:本文的主要结论、政策建议与进一步研究方向。本章在前文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本文的主要观点,并针对我国上市银行高管薪酬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金融危机后我国上市银行高管薪酬改革的最新进展,提出优化上市银行高管薪酬制度的六条建议,包括:改善公司治理减少政府干预、调整完善高管薪酬的结构、将高管薪酬与上市银行经营风险相挂钩、加强信息披露、发挥资本市场作用以及加快建设银行家市场等。最后,本章分析了论文的局限性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论文在研究角度、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上均具有一定的创新性。1、论文从公司治理的视角研究上市银行高管薪酬制度,特别关注银行公司治理与高管薪酬制度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的银行公司治理如何对高管薪酬产生决定性影响,并结合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的西方银行高管薪酬制度的问题,从中找到影响薪酬制度有效性的症结所在,从而提出切合实际操作的政策建议。论文的研究试图拓宽上市银行高管薪酬领域的理论研究空间,具有一定的独创性。2、论文构筑了多层次的研究框架。首先构筑了西方成熟高管薪酬制度与我国发展中的高管薪酬制度对比的大框架,比较分析不同市场条件下,公司治理的差异对高管薪酬制度的影响。其次,构筑了研究上市银行高管薪酬制度的内部治理框架,指出管理层权力、大股东控制和董事会运作三大因素对高管薪酬的决定性影响。最后,在外部治理因素分析中引入资本市场的治理作用,凸显了上市银行具有不同于非上市银行的更为有利的外部治理环境。3、在研究方法上,采用了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并进行了大量的统计分析,使研究内容更具现实意义。同时借鉴了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并在实证分析中以最新的上市银行年报披露数据为样本,增加了论文研究的时效性。4、通过研究,论文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1)公司治理是薪酬制度的基础,薪酬制度的缺陷源于公司治理的缺陷。要完善薪酬制度需要首先需要完善公司治理机制。(2)上市银行具有不同于一般公司的行业特点和公司治理特殊性,高管薪酬制度应当对此实施相应的安排,包括增强透明度、调整长期激励的比例、将风险管理与薪酬支付相匹配等,以充分发挥激励和约束双重作用,促进上市银行稳健发展。(3)中国上市银行面临着独特的内外部治理环境。政府管制、国有大股东的控制、高管行政任免机制等等因素交织在一起,对高管薪酬制度产生了深刻影响。我国上市银行高管薪酬实践应充分考虑到治理环境的特殊性,直接照搬美英等国的做法无法解决,而是应当根据中国国情,建立适合中国上市银行情况的高管薪酬制度。

林兵[6](2010)在《杜鲁门政府东亚政策的变化》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主要论述了二战后在东西方冷战的背景下,美国杜鲁门政府按照其称霸世界,抗衡苏联,遏制共产主义的全球战略需要,以1948年秋开始的中国国共两党军事大决战和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这两个事件为转折点,系统宏观地探讨了杜鲁门政府一系列东亚政策变化的经过与原因,影响与教训。既注重对历史史实的记述又探讨历史人物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力求达到以史镜鉴和学以致用的效果。

许继芳[7](2010)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政府环境责任研究》文中提出服务型的责任政府理所当然地包括了政府在环境治理中的责任。政府环境责任问题是当代中国因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而凸显出来的重大问题。政府环境责任的重要性既体现在其有充分的理论依据,亦彰显于强化政府环境责任对于构建和谐的府民关系所具有的现实意义。政府环境责任主要由环境政治责任、环境行政责任、环境法律责任和环境道德责任等四大要素构成,形成政府环境责任系统。政府环境政治责任包括积极的政府环境政治责任和消极的政府环境政治责任。其保障机制包括权力制约机制、透明政府机制、政府官员个体道德的培养机制。政府环境行政责任包括政府环境主观行政责任和政府环境客观行政责任。其保障机制包括行政责任主体的环境责任意识、外部控制机制的构建、内部控制机制的生成。政府环境法律责任包括政府环境行政法律责任、政府环境民事法律责任和政府环境刑事法律责任。其保障机制包括政府环境法律法规体系的设立与健全机制、宣传与实施机制、监督与反馈机制。政府环境道德责任包括义务型政府环境道德责任和理想型政府环境道德责任。其保障机制包括以行政良心为核心内容的自律机制和以行政名誉及立法监督为主要内容的他律机制。当代政府环境责任的发生既包含着鲜明的国内背景,又存在着可资借鉴的国际经验,还与国际政治的绿化趋势密不可分。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的确立、环境保护制度的逐步完善、公众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加强等构成了当代政府环境责任发生的国内背景。日本、韩国、德国、美国等国家的环境战略转型实践为中国政府环境责任的强化提供了国际经验。在国际政治的绿化趋势影响下,中国对全球环境治理机制的参与以政府为主,以环境NGO为辅,合作领域广泛,合作方式多样。基于上述情境确立的当代中国政府环境责任的基本目标是建设环境友好的公民社会、规范要求是形成健全的政府环境管理制度、外在表现是形成规范的环境管理行为。强化当代中国政府环境责任的主要动因是为了走出环境治理时政府失灵的困境。将环境问题还原和简化为一个经济学问题即可发现,环境问题是人类经济活动无限扩张的副产品,人类经济活动的外部性所导致的市场失灵是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根源。而政府在解决经济外部性问题过程中因环境责任的缺失同样会存在失灵现象。政府环境责任的缺失主要表现在环境责任意识层面和环境责任执行层面。其严重后果有公众环境利益受损、政府合法性衰降、社会发展的环境不公平等诸多方面。导致政府环境责任缺失的原因主要有,政府对环境公共产品的垄断供给、政府的有限理性、公共利益理念的缺失等等。针对上述表现、后果及原因,亟需通过强化政府环境责任来解决政府失灵问题。面对日益凸显的生态环境困局,政府环境责任的强化应着重从奠定政府环境责任的能力、搭建政府环境责任的制度框架、构建政府环境责任的问责机制以及形成政府环境治理的善治局面等四个方面着手。为了奠定政府环境责任的能力基础,关键在于提高政府在环境行政中的科学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利益协调能力和危机管理能力。鉴于政府在生态环境管理中的种种“失灵”,需要通过搭建政府环境责任的制度框架来实现政府环境责任的嵌入。在政治领域的嵌入要求政府建立和完善一整套精确完备且有较强操作性的制度规范,在经济领域的嵌入要求政府高度重视科学发展,在文化领域的嵌入要求政府重视生态文明,在社会领域的嵌入要求发扬环境民主和培育环境自治。政府环境责任的多元问责机制包括立法机关的政治问责机制、司法机关的法律问责机制、传媒与公众的社会问责机制以及行政机关的行政问责机制。政府环境责任的强化还要求政府推进环境善治局面的形成。为此,需要推进跨区域环境合作治理和全球环境合作治理。地方政府间的跨区域环境合作治理有助于开启一种扩大开放、横向合作、共谋发展的“双赢”之路。积极参与全球环境合作治理则需要各级政府像招商引资那样,认真借鉴和吸收各国环境治理中的成功经验,在强烈的环境责任驱使下,将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不断引向深入。当代中国政府环境责任评价价值取向的理论基础是人地关系论、容忍区理论、环境经济学。政府环境责任评价价值取向的基本构成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代际公正。当代中国政府环境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在建立原则上包括全面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信息真实与完整原则、透明性和公众参与原则、独立评价原则、可测性原则;在内容上可分解为政府环境责任评价的制度维度、政府环境责任评价的行为维度、政府环境责任评价的人员维度;在指标体系构成上包括3个层面、3大方面、25个具体指标。

王宏甲[8](2009)在《休息的革命——中国近30年旅游发展纪实(续)》文中提出第五章马超龙雀"马超龙雀"是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原形取自甘肃武威出土的东汉青铜马。昂首扬尾,四蹄腾空,自由奔放,速度超过天上的龙雀。此马也是个性的象征。旅游业由原来只有国家涉足,变为国家、地方、部

罗巧根[9](2004)在《股权结构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是从股权结构的角度探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与此同时,我国股份制也有了很快的发展。股份制经济形式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筹措资金、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着极大的积极作用。本文的分析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在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中有关股份制及产权制度的论述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探讨。一、论文的选题意义及写作目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有两大亮点,一是提出股份制应成为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二是提出健全现代产权制度。股权结构则是产权与股份制这两点的较好结合。沿着这一思路研究企业问题,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改革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有重大意义。从国际来看,片面地强调股权分散,或者片面地强调股权集中,可能都不一定走得很远,在实践中股权的适度集中(或适度分散)也表现为一个很强的趋势,本文将对此做进一步研究。从国内来看,已有一些着述从产权制度和股份制的角度两条思路来研究企业问题,对两者结合点即股权结构问题也有一定程度的研究,本文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些基础性研究。二、有关本文的研究方法本文主要是从股权结构的角度探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问题,所以在本文中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同时借鉴了西方经济学(特别是交易费用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激励理论、产权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等)中某些合理分析。具体说来采用了以下的研究方法:1、理论与实践联系的分析方法。本文总体说来偏重于理论分析,但也兼顾到实践方面。国有企业改革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问<WP=4>题,而且也只有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我们的分析更有意义。2、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在分析问题时,历史的借鉴意义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在本文的分析中始终注意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及对问题的历史回顾及借鉴。3、普遍联系的分析方法。在本文的分析中,把股权结构与产权基础联系起来的同时,还把股权结构与企业竞争力、企业绩效及企业家问题联系起来,使对问题的分析更加全面。4、本文也借鉴了西方经济学中建立模型假设的分析方法及博弈论的分析方法,这样使问题的分析更为清晰,同时也从一定意义上与国际接轨。三、论文的主要内容及总体结构安排第一章 股权的涵义与股权结构的产权基础。在本章中,首先分析了股权概念及其在理论与实践中的差距,接下来论述产权与物权在订立企业合约前提的再思考;然后着重论述股权结构的产权基础及产权、股权结构与企业家行为,最后从企业控制权与企业家行为的角度分析了国有企业的产权与股权结构。第二章 股权结构与企业控制权安排。本章着重谈了企业控制权涵义的再解释、股权结构与控股权:从控股到控制、控制权安排的双重效应、控制权配置的市场障碍等。第三章 股权结构、治理结构与企业绩效及实证分析。本章首先从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外部接管市场、代理权竞争等方面分析了股结构对企业治理的影响;然后分析了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理论逻辑联系;最后从内部人股东及大股东等角度对企业绩效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第四章 企业家与最优股权结构。在本章中首先分析了企业家的形成过程,重点是从理论上提出国有企业企业家的形成逻辑;然后探讨了企业家作为中心签约人的最优股权融资结构;最后分析了在特定条件下的最优股权结构。第五章 股权结构的国际比较与借鉴。本章的主要内容分为来自<WP=5>俄罗斯的案例分析、对中东欧国家国有企业改革的回顾与思考及日、美、德公司股权结构的分析与启示等三个部分。第六章 股权结构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最后一部分可以看作是对整个论文的总结。在这一部分里,首先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进行了回顾,并进行了评价;接下来从股权结构的角度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分析其现实与特点,对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总体意义上的探讨,并归纳出思路与对策;最后提出了警惕与展望。四、关于本文的创新点论文的分析包含了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若干观点。在以前的主流观点曾提出了“抓大放小”、“国有企业从竞争领域里退出”等观点,本文的分析表明,这些观点都有其合理性,但在有些方面值得商榷。在本文中对股权结构最优安排的分析从企业治理结构延伸至企业竞争力(或企业绩效),事实上就已经证明了不管是国有或非国有,都有一个最优的股权结构与其企业竞争力相对应;也就是说,企业的优劣真正体现在与企业竞争力相关的因素(比如股权结构)上,而不是其他。进一步来看,事实的标准并不是规模的大与小,也不是领域的竞争性与非竞争性等,而恰恰是(也只能是)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标准。股权结构的优化在笔者看来同时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企业家行为,这与一般企业理论认为股权结构是市场形成有联系,但也有区别。所以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描述了在企业家背景下的最优股权结构,即企业家的最优融资与一定条件下的最优股权结构。具体说来,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以下几点:1、提出股权结构的安排是否合理并不一定在于股权是否集中、企业规模的

薛福连[10](2002)在《哪个苹果烂得少?——美日德经济模式比较》文中指出 目前各式各样的资本主义模式正在日益引起人们的兴趣,经济学家谈论各种资本主义模式已成为时髦,例如美国模式,公司依赖庞大多变的股票市场生存;而在日本模式、公司和银行集团则通过复杂的互相持股网联系在一起;在德国模式中,银行以股东和放款人的双重身份对公司实

二、哪个苹果烂得少?——美日德经济模式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哪个苹果烂得少?——美日德经济模式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自我交易现象及其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
    (五)创新与不足
一、高管薪酬的不合理安排现象及其成因争论
    (一)高管薪酬与业绩背离的实证研究
        1、样本选取
        2、多元回归分析
        3、实证研究结论
    (二)高管薪酬规制的失效
        1、域外治理困境
        2、我国治理困境
        3、不合理高管薪酬成因
    (三)上市公司不合理薪酬成因争论
        1、最优契约理论
        2、管理层权力理论
        3、竞标理论
        4、锦标赛理论
二、高管薪酬的自我交易本质
    (一)学界对高管薪酬自我交易认识的变迁
        1、从公平交易到管理层权力
        2、从董事会中心主义回归股东参与
    (二)高管薪酬决定程序的自我交易特征
        1、薪酬方案提出
        2、薪酬方案审议
        3、薪酬方案决定
    (三)高管薪酬决定主体的自我交易特征
        1、薪酬委员会
        2、董事会
        3、高级管理人员
        4、公司内部人力资源部门
        5、第三方咨询机构
        6、股东及股东大会
三、域外国家对薪酬自我交易的抑制机制
    (一)高管薪酬咨询制度
        1、高管薪酬咨询制度背景
        2、高管薪酬咨询制度内容
        3、高管薪酬咨询制度评价
    (二)不合理薪酬追回制度
        1、不合理薪酬追回制度背景
        2、不合理薪酬追回制度内容
        3、不合理薪酬追回制度评价
    (三)高管薪酬总额分配制度
        1、高管薪酬总额分配制度背景
        2、高管薪酬总额分配制度内容
        3、高管薪酬总额分配制度评价
    (四)薪酬自我交易下股东的司法救济:公平判断规则
四、我国高管薪酬自我交易现象规制的完善
    (一)薪酬计划提议阶段
        1、第三方强制评估机制
        2、股东咨询性投票制度
    (二)薪酬计划决定阶段
        1、薪酬总额分配制度
        2、薪酬计划披露制度
    (三)关于薪酬司法救济
        1、建立薪酬裁判中的公平判断规则
        2、完善高管不合理薪酬追回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韶关市枫湾镇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农业劳动力
        2.1.2 人口老龄化
        2.1.3 老龄化农业
    2.2 理论基础
        2.2.1 人口老龄化理论
        2.2.2 现代农业经济理论
        2.2.3 有效劳动力供给理论
        2.2.4 人力资本理论
3 韶关市枫湾镇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状
    3.1 调查区域概述
    3.2 问卷概述
    3.3 问卷调查结果
    3.4 枫湾镇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状
        3.4.1 枫湾镇农村人口及劳动力现状
        3.4.2 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重日益上升
        3.4.3 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
4 韶关市枫湾镇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成因
    4.1 城市化发展劳动力流向城镇第二、三产业
    4.2 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参与农业劳动力人口减少
    4.3 人口死亡率的下降人口预期寿命增加
    4.4 农村青壮劳动力流失导致劳动力供给不稳定
    4.5 农村常住人口不断减少推高农业劳动力老龄化
    4.6 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劳动力人口结构失衡
5 韶关市枫湾镇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的影响
    5.1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下降
    5.2 有效劳动力供给不足影响农业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
    5.3 农村老龄劳动力难以适应现代农业要求
6 韶关市枫湾镇解决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影响的对策
    6.1 高度重视农业人口老龄化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
    6.2 促进城市工商资本对农业投入活跃农业市场主体
    6.3 善用政策红利鼓励进城务工农民返乡创业
    6.4 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水平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与不足
    7.3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韶关市枫湾镇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卷调查表

(3)乔姆斯基的国际政治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乔姆斯基其人其事
    1.2 乔姆斯基国际政治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3 选题的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回顾
        1.4.1 国外研究动态
        1.4.2 国内研究动态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思想视野中的乔姆斯基国际政治思想
    2.1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政治思想
    2.2 乔姆斯基国际政治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思想的联系与区别
第三章 乔姆斯基对美国霸权主义的批判
    3.1 乔姆斯基对美国对外政策的看法
        3.1.1 美国的"国家利益"
        3.1.2 战后美国对日本、西欧、第三世界国家以及苏联的不同政策
        3.1.2.1 美国对西欧、日本的政策
        3.1.2.2 美国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政策
        3.1.2.3 战后美国对苏联的政策
        3.1.3 冷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特点
        3.1.4 "9·11"事件以后美国对外政策的走向
    3.2 乔姆斯基对美国军事政策的批判
        3.2.1 对美国动辄动用军事干涉的批判
        3.2.2 对美国发动的越南战争和海湾战争的批判
    3.3 乔姆斯基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
第四章 乔姆斯基对国际恐怖主义和反恐战争的理解和判断
    4.1 关于恐怖主义问题的争论
    4.2 美国对外政策中的"恐怖主义"活动
    4.3 "9·11"事件与美国的反恐战争
        4.3.1 "9·11"事件
        4.3.2 反恐战争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4)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法律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法律规制的理论基础
    (一) 不完全契约理论
        1、不完全契约的产生
        2、保障契约实现的机制
    (二) 委托代理理论
        1、委托代理风险的产生
        2、委托代理风险的表现
        3、委托代理风险的危害
    (三) 利益相关者理论
        1、利益相关者的界定
        2、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
    (四) 产权理论
        1、产权交易的产生
        2、产权交易规制的必要性
二、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决定机制
    (一) 有关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决定机制的考察
    (二)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决定机制的建议
        1、我国现有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决定机制的状况
        2、薪酬委员会的引入
        3、薪酬委员会的职责
        4、完善我国薪酬委员会的建议
        5、股东有限权力的介入
三、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信息披露
    (一) 有关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信息披露的考察
        1、经营者薪酬披露规则
        2、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3、高管薪酬和关联人披露规则
    (二)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信息披露的制度建构
        1、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信息披露的现状与不足
        2、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信息披露的原则与要求
        3、违反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信息披露的责任
        4、完善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信息披露的建议
四、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司法审查
    (一)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司法审查的必要性
        1、问题的提出
        2、引入司法审查障碍及可能性
    (二) 司法审查的程序设计
        1、派生诉讼的概述
        2、当事人的确定
        3、派生诉讼费用的担保
        4、派生诉讼的驳回
        5、派生诉讼的费用补偿
        6、诉讼时效的确定
        7、既判力
        8、管辖权的确定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中国上市银行高管薪酬制度研究 ——基于公司治理的角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理论工具、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
        1.2.1 理论工具
        1.2.2 研究视角
        1.2.3 研究方法
    1.3 研究思路、逻辑结构和主要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
        1.3.2 逻辑结构
        1.3.3 主要的创新点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薪酬制度的理论基础
        2.1.1 企业契约理论
        2.1.2 委托代理理论
        2.1.3 人力资本产权理论
    2.2 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
        2.2.1 银行高管薪酬结构特征
        2.2.2 高管薪酬与业绩的相关关系
        2.2.3 高管薪酬的影响因素
        2.2.4 高管持股比例与薪酬水平的相关关系
3. 上市银行公司治理特殊性与高管薪酬制度
    3.1 关于公司治理的一般性研究
        3.1.1 公司治理研究需求的产生
        3.1.2 公司治理的内涵
        3.1.3 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框架
    3.2 上市银行公司治理特殊性
        3.2.1 行业特殊性
        3.2.2 公司治理特殊性
    3.3 上市银行公司治理特殊性对高管薪酬制度的影响
        3.3.1 信息不对称的影响
        3.3.2 外部监管的影响
4. 西方商业银行高管薪酬制度及其启示
    4.1 西方商业银行高管薪酬制度发展现状
        4.1.1 西方高管薪酬制度发展与演变
        4.1.2 西方银行高管薪酬的结构与特征
        4.1.3 西方银行高管薪酬激励的模式比较
    4.2 长期激励机制研究
        4.2.1 长期激励机制发展与演变
        4.2.2 长期激励的主要类型
        4.2.3 长期激励的利弊分析
    4.3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反思与改革
        4.3.1 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美国式高管薪酬制度的主要问题
        4.3.2 危机以来国际社会加强金融机构高管薪酬的主要措施
        4.3.3 西方银行高管薪酬制度的启示
5. 我国上市银行高管薪酬制度的发展、现状与业绩敏感性分析
    5.1 我国上市银行高管薪酬制度的演变分析
        5.1.1 我国银行高管薪酬制度早期发展的三个阶段
        5.1.2 改制上市对我国银行高管薪酬的影响
    5.2 我国上市银行高管薪酬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5.2.1 我国上市银行高管薪酬的现状与特点
        5.2.2 上市银行高管薪酬变化趋势
    5.3 我国上市银行高管薪酬结构特征分析
        5.3.1 我国上市银行高管薪酬结构
        5.3.2 我国上市银行实施股权激励的情况
    5.4 我国上市银行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实证研究
        5.4.1 理论分析
        5.4.2 实证检验
6. 我国上市银行高管薪酬的内部治理研究
    6.1 管理层权力与高管薪酬制度研究
        6.1.1 管理层权力理论的提出
        6.1.2 管理层权力的内涵与表现
        6.1.3 限制管理层权力的治理安排
    6.2 大股东控制与高管薪酬制度研究
        6.2.1 大股东控制与第二类代理问题
        6.2.2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大股东行为特点
        6.2.3 大股东控制对高管薪酬的影响
    6.3 董事会治理与高管薪酬制度研究
        6.3.1 董事会运作对高管薪酬制度的影响
        6.3.2 董事会职能与模式分析
        6.3.3 影响董事会职能的因素
    6.4 我国国有银行治理特殊性对高管薪酬的影响
        6.4.1 国有大股东行为
        6.4.2 党管干部体制与政府干预下的高管选任机制
        6.4.3 内部人控制与管理层权力情况分析
    6.5 我国上市银行高管薪酬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6.5.1 样本数据与变量说明
        6.5.2 描述性统计
        6.5.3 实证分析及结论
7. 我国上市银行高管薪酬的外部治理研究
    7.1 上市银行高管薪酬的公共治理
        7.1.1 信息披露治理
        7.1.2 行政监管
        7.1.3 政府行为
        7.1.4 法律环境与民事诉讼制度
    7.2 上市银行高管薪酬的市场治理
        7.2.1 资本市场
        7.2.2 产品市场
        7.2.3 银行家市场
8. 本文的主要结论、政策建议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8.1 论文的主要结论
    8.2 完善我国上市银行高管薪酬制度的政策建议
        8.2.1 我国上市银行薪酬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8.2.2 金融危机之后我国上市银行高管薪酬制度的改革动态
        8.2.3 优化我国上市银行高管薪酬制度的几点建议
    8.3 局限性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8.3.1 论文的局限性
        8.3.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6)杜鲁门政府东亚政策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
    三、研究路径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杜鲁门政府东亚政策的演变
    第一节 1945-1948年杜鲁门政府的东亚政策
        一、战后美国东亚政策的缘起及背景
        二、以中国为战略重心的东北亚政策
        三、以保持中立为特征的东南亚政策
    第二节 1948-1950年杜鲁门政府的东亚政策
        一、以日本为战略重心的东北亚政策
        二、以经济援助低调干预为特征的东南亚政策
    第三节 1950年后杜鲁门政府的东亚政策
        一、以遏制新中国为中心的东北亚政策
        二、以军事援助全面干预为特征的东南亚政策
第二章 影响美国东亚政策变化的原因
    第一节 国内原因
        一、美国国家利益和全球战略的制约
        二、意识形态的影响
        三、美国国内政治的制约
        四、"多米诺骨牌理论"对美国东亚政策的影响
    第二节 国外原因
        一、美苏战后的争夺及东亚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
        二、西方盟国的影响
    第三节 决策者个人原因
        一、杜鲁门与罗斯福对国际政治合作见解分歧
        二、杜鲁门、蒋介石的个人恩怨
        三、斯大林、毛泽东等的对外政策与杜鲁门政府政策决策的影响
第三章 杜鲁门政府东亚政策产生的影响
    第一节 对东亚的影响
        一、东亚冷战格局形成
        二、中美敌对和台湾问题的出现
        三、日本国际地位转折和朝鲜南北对立加剧
        四、美国进一步卷入东南亚事务和东南亚中立主义的出现
    第二节 对欧洲及世界的影响
        一、世界冷战格局进一步加深,两大阵营界线进一步分明
        二、遏制政策成为后来美国历届政府奉行的基本国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政府环境责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的缘起
        (一) 环境危机日益严重
        (二)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凸显政府的环境责任
        (三) 维护公民利益需要强化政府环境责任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 国外学者对政府环境责任问题的研究
        (二) 国内学者对政府环境责任问题的研究
    三、研究类型和研究方法
        (一) 研究类型
        (二) 研究方法
    四、结构安排与可能的创新
        (一) 本文的结构安排
        (二)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政府环境责任的重要性
    一、政府环境责任及其相关概念约定
        (一) 责任之概念阐释
        (二) 政府责任之概念解析
        (三) 政府环境责任之概念约定
    二、政府环境责任的理论依据
        (一) 社会契约理论
        (二) 环境权理论
        (三) 公共信托理论
        (四) 环境的世代间衡平论
    三、强化政府环境责任的现实意义
        (一) 强化政府环境责任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二) 强化政府环境责任是维护公众环境利益的内在要求
        (三) 强化政府环境责任是驳斥“中国环境威胁论”的有效举措
        (四) 强化政府环境责任是构建责任政府的题中应有之义
第二章 政府环境责任的构成
    一、政府环境政治责任
        (一) 政府环境政治责任:概念厘定
        (二) 政府环境政治责任:类型划分
        (三) 政府环境政治责任:保障机制
    二、政府环境行政责任
        (一) 政府环境行政责任:概念约定
        (二) 政府环境行政责任:类型划分
        (三) 政府环境行政责任:保障机制
    三、政府环境法律责任
        (一) 政府环境法律责任:概念界定
        (二) 政府环境法律责任:类型划分
        (三) 政府环境法律责任:保障机制
    四、政府环境道德责任
        (一) 政府环境道德责任:概念设定
        (二) 政府环境道德责任:类型划分
        (三) 政府环境道德责任:保障机制
第三章 当代中国政府环境责任的发生
    一、当代政府环境责任发生的总体性情境
        (一) 国内背景
        (二) 国际经验
        (三) 国际政治的绿化趋势与中国参与
    二、当代中国政府环境责任的基本目标
        (一) 价值目标:环境友好的公民社会
        (二) 规范要求:健全的政府环境管理制度
        (三) 外在表现:规范的环境管理行为
第四章 强化当代中国政府环境责任的动因
    一、环境问题的经济学还原
        (一) 作为人类经济活动产物的环境问题
        (二) 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根源及其市场失灵
        (三) 环境外部性问题应对中的政府失灵及其成因
    二、中国语境下环境问题的政治解决:强化政府环境责任
        (一)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
        (二)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政府特征
        (三) 政府环境责任缺失的表现、后果及成因
第五章 强化当代中国政府环境责任的路径
    一、政府能力建设:奠定政府环境责任的能力基础
        (一) 科学决策能力
        (二) 执行能力
        (三) 利益协调能力
        (四) 危机管理能力
    二、责任嵌入:搭建政府环境责任的制度框架
        (一) 政治领域的嵌入:重视事前行为指导
        (二) 经济领域的嵌入:重视科学发展
        (三) 文化领域的嵌入:重视生态文明
        (四) 社会领域的嵌入:发扬环境民主,培育环境自治
    三、多元问责:构建政府环境责任的问责机制
        (一) 立法机关的政治问责机制
        (二) 司法机关的法律问责机制
        (三) 传媒与公众的社会问责机制
        (四) 行政机关的行政问责机制
    四、合作治理:形成政府环境治理的善治局面
        (一) 环境善治与多元参与
        (二) 跨区域环境合作治理
        (三) 全球合作治理
第六章 当代中国政府环境责任的评价
    一、政府环境责任评价及其相关概念厘定
        (一) 评价
        (二) 政府评价与政府环境责任评价
    二、政府环境责任评价价值取向的理论基础
        (一) 人地关系论
        (二) 容忍区理论
        (三) 环境经济学
    三、政府环境责任评价价值取向的基本构成
        (一) 政府环境责任评价的基本取向——可持续发展
        (二) 政府环境责任评价的核心诉求——环境友好
        (三) 政府环境责任评价的客观标准——代际公正
    四、政府环境责任评价的指标体系
        (一) 政府环境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二) 政府环境责任评价体系的理论模型
        (三) 政府环境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指标
结论
    一、本文的基本观点
    二、本文研究的局限
    三、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研究的课题
后记

(8)休息的革命——中国近30年旅游发展纪实(续)(论文提纲范文)

第五章马超龙雀
    暖风熏得游人醉
    天时人事日相催
    骏马辞天气正豪
    上合天时, 下应人和
    从三足鼎立到千帆竞发
    十年磨一剑
第六章努雅斯门神的启示
    意想不到的挫折
    冬至阳生春又来
    捧出古国的盛情
    真正的美景在良心
第七章开放, 再开放
    革了大锅饭的命
    把权力和利益的脐带割断
    区域合作, 经典联手
    “入世”时代
    糖葫芦和棍子
    鼠标点拨新旅游
第八章九万里风鹏正举
    神奇的1+5
    万商红娘
    千年之梦依然美
    花龙盘盘上紫云
第九章城市乐章
    城市的星光
    创建优秀旅游城市巡礼
    一枝红杏出墙来
    旅游业必备“六要素”

(9)股权结构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前 言
第一章 股权的涵义与股权结构的产权基础
    第一节 股权概念及理论与实践中的差距
        一、 形成的来源不同导致“引用的效果不同”
        二、 股权作为融资涵义上的不同
    第二节 产权与物权:对企业契约形成前的考察
    第三节 股权结构的产权基础
        一、 股权与产权的关系论述
        二、 产权的层次与股权结构
        三、 产权安排、股权结构与企业的控制权争夺
    第四节 产权、股权结构与企业家行为
    第五节 国有企业的产权与股权结构:企业控制权与企业家行为角度
第二章 股权结构与企业控制权安排
    第一节 企业控制权涵义的再解释
        一、 企业控制权有法定控制权和实际控制权之分
        二、 控制权安排的双重效用
    第二节 股权结构与控股权:从控股到控制
    第三节 国家控股的原则
    第四节 控制权安排的双重效应
        一、 控制权安排效应:企业家的激励约束因素与承诺因素
        二、 控制权配置的市场障碍
        三、 二元性经理市场分析
第三章 股权结构、企业治理结构与绩效及实证分析
    第一节 股权结构的分类及其对企业治理的影响
        一、 股权结构对企业治理的影响
        二、 股权集中度对企业治理结构行为的影响
    第二节 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
        一、 一般分析
        二、 对国有企业股权改革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几点思考
    第三节 结构、治理与绩效:理论与实证分析
        一、 基于内部人股权集中的角度
        二、 基于大股东、机构投资者与公司绩效的角度
        三、 有关说明
        四、 实证分析的描述
第四章 企业家与最优股权结构
    第一节 企业家的形成过程
        一、 简单的企业家市场模型
        二、 静态先验式个人资本决定模型
        三、 自我甄别的企业家学习模型
        四、 企业家过程的进化博弈模型
    第二节 企业家的最优融资股权结构
        一、 两个概念
        二、 基于企业家作为中心签约人分析的最优股权融资结构
    第三节 最优股权结构
        一、 模型化的三个部分
        二、 模型的前提假设
        三、 股权结构设计的博弈分析
        四、 结论及政策含义
第五章 股权结构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第一节 来自俄罗斯的案例分析
        一、 总体介绍
        二、 俄罗斯的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
        三、 启示
    第二节 对中东欧国家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回顾与反思
        一、 中东欧国家国有企业改革近况
        二、 改革的具体措施做法
        三、 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启示
    第三节 分析日、美、德公司:“三国鼎立”的股权结构及与启示
第六章 股权结构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
    第一节 回顾与评价
        一、 具体分析可以把这个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二、 评价
    第二节 现实与特点
        一、 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各种股东的行为特征分析
        二、 我国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对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影响
    第三节 问题及探讨
        一、 股转债思路与财产主体介入不足
        二、 现实中股权结构决定因素的特征:双重博弈
    第四节 思路与对策
        一、 制度创新:一个解决问题的可能理论途径
        二、 股权结构改革深化的对策选择
        三、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的途径
    第五节 警惕与展望
        一、 产权基础与股权结构、企业治理结构相脱节
        二、 合理的利益结构与强调维护所有者利益相脱节
        三、 辩证地看待内部人控制问题
参考文献
后 记
致 谢

四、哪个苹果烂得少?——美日德经济模式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自我交易现象及其规制研究[D]. 汪若玮.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2]韶关市枫湾镇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研究[D]. 黄庆杰.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18(05)
  • [3]乔姆斯基的国际政治思想研究[D]. 苏晓丹. 昆明理工大学, 2011(06)
  • [4]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法律规制研究[D]. 郭欢欢. 华中师范大学, 2011(11)
  • [5]中国上市银行高管薪酬制度研究 ——基于公司治理的角度[D]. 金蕾. 西南财经大学, 2011(04)
  • [6]杜鲁门政府东亚政策的变化[D]. 林兵. 黑龙江大学, 2010(12)
  • [7]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政府环境责任研究[D]. 许继芳. 苏州大学, 2010(10)
  • [8]休息的革命——中国近30年旅游发展纪实(续)[J]. 王宏甲. 报告文学, 2009(04)
  • [9]股权结构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D]. 罗巧根. 西南财经大学, 2004(03)
  • [10]哪个苹果烂得少?——美日德经济模式比较[J]. 薛福连. 经贸世界, 2002(01)

标签:;  ;  ;  ;  ;  

哪个苹果比较烂? - 美日德经济模式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