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源性颞叶脑脓肿合并脑脊液耳漏一例

耳源性颞叶脑脓肿合并脑脊液耳漏一例

一、耳源性颞叶脑脓肿伴脑脊液耳漏1例(论文文献综述)

陈振[1](2021)在《29例婴儿脑脓肿的临床特征》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婴儿脑脓肿的临床特征,提高对婴儿脑脓肿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自2003年5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29例脑脓肿患者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并发症、治疗及预后。结果:1)29例婴儿男女比例相似,以新生儿为主,出生平均胎龄38.3±2.9周(30+6-40+3周),出生体重3087.5±523.7g(1900-3900g)。2)婴儿脑脓肿临床表现不典型,且部分患儿血常规及炎症指标正常,导致诊断及治疗延迟。及时完善脑脊液检查及头颅MRI检查,有助于早期识别脑脓肿。3)婴儿脑脓肿以血源性多发性脑脓肿为主,多位于额叶、枕叶及颞叶,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4)患儿从出现症状到抗感染治疗平均间隔时间为4天(范围1-30天),抗感染平均持续时间为19.9天(范围1-69天)。手术治疗患儿平均持续时间为43天(范围13-130天)。具体手术方式包括:脓肿切除术3例,玛雅囊植入术1例,脑室外引流术1例,硬膜外引流术1例。5)脑脓肿合并呼吸衰竭患儿,以中枢性呼吸衰竭为主,呼吸机参数低,呼吸支持时间短,控制性过度通气可缓解呼吸衰竭及颅内高压。结论:1.婴儿脑脓肿临床表现不典型,且部分患儿炎症指标正常,及时完善脑脊液检查及头颅MRI检查,有助于早期识别脑脓肿。2.婴儿脑脓肿以血源性传播导致的多发性脓肿为主,主要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部分脑积水严重患儿手术切除脓肿或进行脑室外引流。部分患儿口服利奈唑胺抗感染治疗。3.脑脓肿合并呼吸衰竭患儿,控制性过度通气可缓解呼吸衰竭及颅内高压。

李永,张天明,邱锷,张家亮,赵景武,刘浩成,徐勇,孙博文,刘红刚,康军[2](2020)在《鼻源性颅内真菌感染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源于鼻-鼻窦的颅内真菌感染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总结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2004年11月至2019年7月共诊断与治疗15例源于鼻-鼻窦的颅内真菌感染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和单眼视力下降,既往可伴有鼻-鼻窦手术史(9例)。CT可见颅底骨质缺损,MRI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强化。采取经颅入路(8例)、经鼻内镜(4例)或经颅入路联合经鼻内镜(2例)手术切除炎症性病灶,重症者行腰大池引流术(1例);病灶全切除3例、近全切除7例、部分切除4例。经组织病理和真菌培养诊断为真菌性肉芽肿(9例,曲霉菌感染6例、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2例、毛霉菌感染1例)、真菌性脑脓肿(4例,曲霉菌感染3例、毛霉菌感染1例)、弥漫性真菌性脑膜炎(2例,曲霉菌感染1例、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1例)。抗真菌药物治疗3~36个月,中位时间9.10(6.00,10.70)个月,随访6个月至14年,3例死亡。结论源于鼻-鼻窦的颅内真菌感染主要表现为颅内真菌性肉芽肿或真菌性脑脓肿,致病菌以曲霉菌居多,头痛为最常见症状,手术切除病灶同时应维持鼻窦引流通畅,术后需长程抗真菌药物治疗并长期随访。

申卫东,任丽丽,戴朴,杨仕明[3](2019)在《颞骨、颞叶巨大肿物10年,面瘫、复视、发热半月》文中研究表明【简要病史】患者魏女士,15岁,汉族,内蒙古通辽人,中学生。以"发现右耳听力缺失10余年,右颞部疼痛伴发热、复视半月"主诉入院。患者5岁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耳疼痛不适,到当地医院行颅脑CT及MRI检查发现"右侧中颅窝底骨质缺如、脑膜脑膨出伴右耳发育不全",在当地医院住院,给予静滴"消炎药"治疗,耳部疼痛好转后出院,外耳道肿物及脑部肿物未予特殊处理。当地医生建议转诊上级医院进行手术,因无明显症状

柴亮,胡静,毛永军,李全成,张志利[4](2018)在《耳源性颅内感染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耳源性颅内感染的临床特点与治疗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6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16例耳源性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结果耳部原发疾病包括中耳胆脂瘤8例,岩尖胆脂瘤及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各2例,隐匿性中耳炎、Mondini畸形致先天性脑脊液耳鼻漏、Gorham综合征以及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各1例。8例患者出现1种颅内病变,另外8例患者均存在2种及以上颅内病变。8例患者既往有耳部手术史,有6例曾行2次乳突手术。病原学检查中,脑脓肿脓液和脑脊液样本培养的阳性率较低,抗生素治疗主要以经验性用药为主。随访1~9年,3例患者行保守治疗,1例治愈,1例症状改善,1例死亡;13例患者在炎性反应得到控制情况下接受耳部病灶手术,有4例同时行颅内脓肿的手术,1例颞叶脑脓肿切除术后2个月脓肿复发,其余病例颅内感染均治愈。结论胆脂瘤仍是耳源性颅内感染最常见的原发疾病,耳源性颅内感染的及时诊治需要多学科协作,在目前抗生素广泛应用的情况,耳部原发灶与颅内脓肿的手术处理仍是主要的治疗方式。

周明霞,李典,吕锐[5](2017)在《颅内积气确诊颅底骨折的法医学鉴定分析1例》文中研究指明在法医学临床鉴定实践中,颅底骨折较为常见。由于颅底解剖结构复杂,骨质菲薄,单一颅底骨折时,临床表现不明显,影像学检查难以检见,稍不注意,就会导致误诊或漏诊。现结合1例颅底骨折案例,对法医学鉴定中应注意的问题、检查方法、诊断依据进行探讨,为颅底骨折的法医鉴定提供参考。

张勖[6](2017)在《脑脓肿不同时期手术干预的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对不同时期脑脓肿不同外科干预措施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2例脑脓肿的临床资料,依据病理分期及手术方式分为4组:早期包膜形成期引流术组14例,早期包膜形成期切除术组13例,晚期包膜形成期引流术组10例,晚期包膜形成期切除术组15例。术后随访60 d,分析各组疗效、病死率、复发率及术后住院天数、神经症状缓解时间。结果:4组性别比、年龄分布、入院GC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晚期包膜形成期切除术组中位术后住院天数较晚期包膜形成期引流术组明显延长(P<0.05),而与早期包膜形成期引流术组、早期包膜形成期切除术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早期包膜形成期切除术组病死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4组术后复发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晚期包膜形成期切除术组中位神经症状缓解时间最短(P<0.05)。结论:早期包膜形成期脓肿手术切除并发症较多,死亡率高。晚期包膜形成期引流术后住院天数最短。

王若雅[7](2014)在《颞骨岩部胆脂瘤外科手术治疗及面神经功能保护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颞骨岩部胆脂瘤是位置深在,临床上少见,占所有岩部肿物发生率的4-9%,占所有胆脂瘤的2-5%。岩部胆脂瘤是一种良性病变,生长缓慢、但会产生局部破坏,早期可无症状,随着疾病的发展,病变至侵入面神经或迷路引起听力下降和面神经麻痹,并逐步侵蚀岩尖和颅底内听道周围,长入桥小脑角。目前显微外科手术彻底切除胆脂瘤是治疗本病的方法,并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以提高病人术后的生存质量;本研究总结我科近13年来手术治疗的颞骨岩部胆脂瘤病例,总结其临床特点、手术治疗经验,术后面神经功能的恢复、分析手术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其处理措施,为临床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提供部分依据。第一部分:颞骨岩部胆脂瘤的临床诊断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治疗的颞骨岩部胆脂瘤病例79耳(78人)。其中男性52例,女性27例;本组临床症状表现:耳聋77例(97.47%)。面瘫60例(75.95%);其他症状:耳漏45例,耳鸣23例,眩晕17例,头痛13例,动眼神经麻痹2例,三叉神经受累6例,外展神经麻痹2例,舌下神经受累2例。对本组79例病例的术前面神经功能与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卡方分析,仅术前面瘫时间(≤1年,>1年)与术前面神经功能(Ⅰ-Ⅱ,Ⅲ-Ⅳ,Ⅴ-Ⅵ)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对两者行Sperman相关性检验,得出随着面瘫时间的延长,面神经功能逐渐下降;且术前面瘫时间1年为重要截点。对本组病例术前听力值与病程之间行Sperman相关性检验,得出即随着病程的不断延长,患者听力会逐渐下降。对本组病例的PBC病因分类与相关因素行单因素卡方检验,仅不同PBC病因分类与面瘫发生有无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对PBC病因分类3组间成对比较,得出先天性PBC比获得性PBC面瘫的发生率高。岩部胆脂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听力下降,其次是面瘫,而且随着病程的延长,耳聋和面瘫的症状会逐渐加重;且术前面瘫时间1年是一个关键截点,面瘫时间<1年和>1年术前面神经功能具有明显差异性;提示患者出现面瘫后应尽早就医,尽早诊断,防止面神经功能逐渐下降。先天性岩部胆脂瘤面瘫发生率明显高于获得性。对有耳聋及面瘫等症状时,须要行颞骨CT和/或颅脑MRI排除颞骨岩部胆脂瘤。第二部分:颞骨岩部胆脂瘤临床分型、手术入路选择及术中处理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治疗的颞骨岩部胆脂瘤病例79耳(78人)。本组按Sanna分型:迷路上型占50.63%,迷路下型占2.53%,迷路下-岩尖型占8.86%,广泛型占24.05%,岩尖型占13.92%。手术入路的选择主要依据Sanna分型和术前听力等因素来决定:经乳突入路49例,经迷路入路29例,经颅中窝入路36例,经乳突-颅中窝联合入路9例,乳突-蝶窦联合入路1例。PBC最基本的入路是经迷路入路,尤其适用于术前听力较差的病例。对于迷路上型PBC,采用颅中窝入路;对于迷路上型向乳突侵犯PBC,采用乳突-颅中窝入路;广泛型PBC的手术入路选择也较多。术中处理迷路、硬脑膜、颈内动脉、颈内静脉表面病变是需十分谨慎,防止发生较为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第三部分:颞骨岩部胆脂瘤术中面神经功能保护及术后功能恢复回顾性收集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0年1月—2012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79耳(78人)的颞骨岩部胆脂瘤病例,所有病例面神经功能按House-Brackmann法行分级:Ⅰ级17例,Ⅱ级3例,Ⅲ级9例,Ⅳ级9例,Ⅴ级25例,Ⅵ级16例。本组病例术中发现面神经骨管缺损、鞘膜完整:35例;面神经鞘膜损伤伴面神经水肿:3例;面神经完全断裂:24例;面神经被包绕变细、萎缩,但结构完整:14例。3例术中面神经未暴露。面神经断裂的24例病例中:迷路段损伤最为常见,占79%。依据上述面神经损伤的方式不同进行面神经修复:面神经减压48例;面神经端端吻合5例;面神经改道吻合;面神经耳大神经移植;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剩余10例术中面神经未给予处理:其中3例术中面神经未暴露,7例因患者面瘫已久无修复可能或者术中未找到面神经中枢端未给予修复。对本组79例行术后1周面神经功能面神经功能的保留率:98.73%(78/79);面神经功能Ⅰ级保留率:94.12%(16/17)。本组79例患者中随访1年以上、资料完整者有48例,对这48患者进行术后1-12年的面神经功能评估。此组病例术前面神经功能:Ⅰ级16例,Ⅱ级1例,Ⅲ级7例,Ⅳ级2例,Ⅴ级14例,Ⅵ级8例;术后至面神经功能正常或者随访1年以上面神经功能:Ⅰ级24例,Ⅱ级3例,Ⅲ级7例,Ⅳ级9例,Ⅴ级4例,Ⅵ级1例;32例术前面瘫的患者中,有28例术后面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占87.5%;有4例面神经功能无明显好转。术前面神经功能与术后面神经功能之间行单因素卡方检验,得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前面瘫时间(≤6月,6月1年,>1年)与术后面神经功能(ⅠⅡ级,ⅢⅣ级,ⅤⅦ级)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面瘫时间小于6月分别与6月1年、大于1年的术后面神经功能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提示术前面瘫时间6月是面神经功能预后的重要时间点。面神经处理与术后面神经功能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仅面神经减压与面神经舌下神经移植术后面神经功能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0.05,即面神经减压术后面神经功能较面神经舌下神经移植好。面瘫是颞骨岩部胆脂瘤的主要症状,一部分也有就诊时无面瘫的病例,因此术中保护面神经和面神经损伤后修复是手术中的重点。本组病例术中对面神经的处理主要是面神经减压术48例,占60.76%。术后面神经功能保留率为98.73%,面神经功能Ⅰ级保留率为94.12%。术前面神经功能越好,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越好;术前面瘫时间6月是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的重要时间点,面瘫时间少于6月的术后面神经功能效果明显较长于6月的好,提示患者出现面瘫后应早期就诊,医生对于发生面瘫的病例应警惕岩部胆脂瘤的可能,尽早诊断。对于面神经处理的方法中,面神经减压效果最好,提示面神经的解剖完整性对于面神经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即术中一定要尽量保护好面神经。第四部分:颞骨岩部胆脂瘤手术并发症、术后复发及处理回顾性收集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02012年79耳(78人)颞骨岩部胆脂瘤,1例(1、78号)为双侧岩部胆脂瘤;其中男性52例,女性27例;右侧44例,左侧35例;年龄862岁,平均年龄40岁;病程为2月45年,平均为12.17年;随访时间112年。术后无1例病例死亡,手术均为全切术,无1例发生手术意外。术后复发及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复发3.80%(3/79);术腔感染5.06%(4/79);脑脊液漏3.80%(3/79);硬脑膜外血肿1.27%(1/79);耳后及颈部血肿1.27%(1/79)。对术腔感染与相关因素行单因素卡方检验,其中仅既往手术史与术腔感染之间P=0.0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认为既往手术史与术后并发感染具有相关性。既往手术史的有无与PBC复发之间具有差异性,P=0.041*;即既往有手术史,PBC的复发率增加。随着侧颅底手术的发展,影像学等技术的发展,PBC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减少需要手术医生的手术技巧、经验等密切相关。对于术中发生脑脊液漏的病例,一定要严格处理破损的硬脑膜,并逐层填塞术腔,防止脑脊液漏。对于二次手术的患者,术前术中一定要彻底严格消毒,冲洗术腔,咽鼓管紧密填塞防止逆行感染。术中需彻底止血预防出现颅内血肿。因此术前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影像学特点等个体化处理,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是术者的手术经验、手术技巧,和正确的处理。颞骨岩部胆脂瘤手术主要采取全切术,术后复发与既往耳部手术史有关。对于高复发部位:面神经、硬脑膜、颈内动脉,颈内静脉、乙状窦等部位,术中需仔细,尽量彻底清除,手术以全切病灶为首要目的。对于封闭术腔等高危复发因素的病例一定要密切随访,至少5年,每年1次;并行颞骨CT和/或颅脑MRI,尽早发现复发病例。

李鹏,曾祥丽,刘贤,张革化,李永奇[8](2010)在《伴脑脊液耳鼻漏的Common cavity畸形的临床特征分析(附一例报告)》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掌握Common cavity畸形的临床特征,提高对伴有脑脊液耳鼻漏的Commoncavity畸形在临床诊断中的认识水平。方法对1例伴有脑脊液耳鼻漏的Common cavity畸形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诊疗过程等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 Commoncavity畸形自幼听力下降,可伴有脑脊液耳鼻漏或脑脊液耳漏,自幼常反复发作脑膜炎;常误诊为分泌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脑脊液鼻漏、化脓性脑膜炎,因此容易导致漏诊。结论自幼进行性听力下降或全聋,反复发作不明原因的脑脊液耳鼻漏,伴反复发作脑膜炎者应疑及此病,颞骨CT或MRI检查可以确诊。

叶红星,袁贤瑞,刘景平,沈沉浮[9](2009)在《应用神经内镜治疗儿童多房脑脓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神经内镜技术在最近20年取得了重大进步并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儿童多房脑脓肿目前仍是神经外科的急症之一,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该文通过总结应用神经内镜治疗儿童多房脑脓肿的临床经验,探讨神经内镜技术在手术治疗儿童多房脑脓肿中的作用。方法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该研究应用神经内镜治疗了16例多房脑脓肿的患儿。结果该组16例患儿术后颅高压症状均缓解,术后复查头颅CT/MRI示脓肿腔消失,仅存脓肿壁。随访到的14例患儿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5年,13例脓肿壁均消失,术后脓肿复发1例。结论用神经内镜治疗儿童多房脑脓肿具有安全、高效、并发症少的优势。

吴净芳,倪道凤,杨见明,刘业海,杨克林,段茂利[10](2008)在《中耳炎颅内、外并发症的20年临床经验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中耳炎颅内、外并发症的发病率、临床特点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87-2006年收治的2108例急、慢性中耳炎、胆脂瘤中耳炎中269例颅内、外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69例中胆脂瘤中耳炎118例,占43.87%。出现一种并发症者238例,同时出现2种并发症者28例,3种并发症者3例,共计303例次。颅内并发症90例次,占29.70%:计有脑膜炎16例,脑脓肿38例,乙状窦病变25例,硬脑膜外脓肿8例,硬脑膜下脓肿1例,脑积水2例;颅外并发症213例次,占70.30%:计有迷路炎86例,耳周脓肿79例,面瘫43例,颈部脓肿4例,岩尖炎1例。治愈或好转251例,未见并发症复发;死亡5例,其中4例死于脑疝,1例为颞叶小脑多发性脓肿。结论中耳炎颅内、外并发症的发病率逐年有所下降但仍不少见,且并发症的病种构成发生变化,仍需重视。外科手术是重要的治疗方法。

二、耳源性颞叶脑脓肿伴脑脊液耳漏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耳源性颞叶脑脓肿伴脑脊液耳漏1例(论文提纲范文)

(1)29例婴儿脑脓肿的临床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2)鼻源性颅内真菌感染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临床资料
    一、病例选择
    二、临床特点
    三、治疗与转归
讨论

(3)颞骨、颞叶巨大肿物10年,面瘫、复视、发热半月(论文提纲范文)

【疾病分类及其它信息】
【简要病史】
【初步诊断】
【影像学及其它检查的解读】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最后诊断】
【预后和随访】
【该病例的诊疗上的经验、教训与启示】
【相关知识及文献总结】
【问题】

(5)颅内积气确诊颅底骨折的法医学鉴定分析1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案例
    (一) 简要案情
    (二) 病史摘要
二、法医学鉴定
    (一) 法医查体
    (二) 法医阅片
    (三) 鉴定意见
三、讨论
四、总结

(6)脑脓肿不同时期手术干预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病例资料
    3 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个人简历

(7)颞骨岩部胆脂瘤外科手术治疗及面神经功能保护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颞骨岩部胆脂瘤的临床诊断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颞骨岩部胆脂瘤手术入路及术中处理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三部分 颞骨岩部胆脂瘤术中面神经功能保护及术后功能恢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四部分 颞骨岩部胆脂瘤手术并发症、术后复发及处
    材料及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硕士在读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
致谢

(10)中耳炎颅内、外并发症的20年临床经验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
2 结果
    2.1 本组中耳炎颅内外并发症发病率
    2.2 并发症部位、种类及各年分布
    2.3 手术所见及治疗结果
    2.4 原发疾病最终诊断
3 讨论
    3.1 发病率及并发症病种的分布情况
    3.2 中耳炎颅内外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和诊断
    3.3 中耳炎颅内外并发症的处理

四、耳源性颞叶脑脓肿伴脑脊液耳漏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29例婴儿脑脓肿的临床特征[D]. 陈振.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2]鼻源性颅内真菌感染临床分析[J]. 李永,张天明,邱锷,张家亮,赵景武,刘浩成,徐勇,孙博文,刘红刚,康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0(12)
  • [3]颞骨、颞叶巨大肿物10年,面瘫、复视、发热半月[J]. 申卫东,任丽丽,戴朴,杨仕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19(02)
  • [4]耳源性颅内感染临床分析[J]. 柴亮,胡静,毛永军,李全成,张志利.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8(10)
  • [5]颅内积气确诊颅底骨折的法医学鉴定分析1例[J]. 周明霞,李典,吕锐. 法制博览, 2017(09)
  • [6]脑脓肿不同时期手术干预的疗效分析[D]. 张勖. 新疆医科大学, 2017(09)
  • [7]颞骨岩部胆脂瘤外科手术治疗及面神经功能保护的临床研究[D]. 王若雅.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4(03)
  • [8]伴脑脊液耳鼻漏的Common cavity畸形的临床特征分析(附一例报告)[J]. 李鹏,曾祥丽,刘贤,张革化,李永奇.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0(11)
  • [9]应用神经内镜治疗儿童多房脑脓肿[J]. 叶红星,袁贤瑞,刘景平,沈沉浮.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09(01)
  • [10]中耳炎颅内、外并发症的20年临床经验及分析[J]. 吴净芳,倪道凤,杨见明,刘业海,杨克林,段茂利.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08(02)

标签:;  ;  ;  ;  ;  

耳源性颞叶脑脓肿合并脑脊液耳漏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