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环境伦理初探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环境伦理初探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环境伦理思想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马成慧[1](2022)在《环境伦理的代际维度——“人类世”中完善环境伦理责任的可能性》文中研究指明环境伦理学自产生之初就包含了"非人类中心论"和"去人类中心论"的向度。然而自21世纪初,国际地质学界主张地球已经进入了"人类世",指出人类活动将持续对地质气候产生重要影响。这使得"非人类中心论"面临着现实效用和逻辑结构的双重困难。在环境伦理学中引入代际伦理的视角、确立未来人类的主体地位,能够解决"非人类中心论"的理论困境。同时,代际伦理研究可以促进跨文化、跨领域的共识,是"人类世"背景下完善环境伦理责任的可行路径。

周国文,蔡昕佚[2](2022)在《界与域的环境伦理思考——基于道家自然观之凭鉴》文中指出在新时代,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不应局限于特定领域,更应放眼于整个自然界的存在。人类需要深化对自然界的认识才能更好地践行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从道家文化进一步提炼中国传统思想之环境伦理的自然观思想,培育公民善待自然之界与域的生态观念。要将其融入人类社会生活实践,就需要理解并尊重自然环境的界与域。敬畏生态意识中对边界的限定,界在自然,域在地球。形塑边界有度而又善于追求一种自然系统整体化的观念,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行动创造思想基础。道家自然观之于界与域的思想精髓博大精深,围绕着当今世界国家公园建设状况展开以此为凭鉴的环境伦理思考,让人类身处于环境又融入自然的生命共同体的环境伦理成为保护式建设国家公园的观念准则。

周国文,朱迎迎,胡丹[3](2021)在《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环境哲学和环境伦理学——2021年中国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学术年会暨首届儒释道文化与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高峰论坛会议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追根溯源,启迪哲思,共创美好未来,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中国伦理学会环境伦理学分会、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编辑部、山西省道教协会主办,中国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年会组委会、北岳恒山三元宫承办的2021年中国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学术年会暨首届儒释道文化与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高峰论坛于5月2日至3日在山西浑源召开。本次高峰论坛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及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新智慧、儒释道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探析、环境伦理视域下中外环境治理新思考三大主题展开学术研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余怀龙[4](2021)在《论克里考特对大地伦理的辩护——基于世界观与价值观统一性的理解》文中指出克里考特是大地伦理学的重要继承者与阐释者,并为大地伦理学的哲学理论提供了思想基础。尽管国内外学者已经从多种角度对克里考特的环境伦理思想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是并没有对克里考特的根本性理论前提,即世界观与价值观的统一性进行探究。而克里考特就是基于世界观与价值观的统一性这一根本性理论前提来对大地伦理进行阐释与辩护的。为了弥补学界的研究空白,分析了克里考特环境伦理思想中的世界观与价值观统一性观点,并且探究了它如何作为克里考特的理论前提来为大地伦理进行阐释与辩护。

彭璞[5](2021)在《环境法律立法理念及内部伦理解构分析》文中认为环境法律立法理念的更新似乎无法解决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分析不同立法理念背后的环境伦理冲突,理解其各自存在的内生缺陷,进而对环境问题的本质,对人与自然关系、人与人关系之间的矛盾进行分析,利用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下的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命共同体伦理观、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伦理观、人类命运共同体伦理观来解释这两个矛盾,达成两个和解,最终形成以人与自然整体为本位、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为中心、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环境立法,为我国环境法律的完善提供有力的内部伦理支撑。

刘怡[6](2021)在《先秦儒家动物观探究》文中研究表明动物观是一扇窗口,通过这扇窗口,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思想世界。目前学术界对先秦时期动物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动物学史、动物文化史以及动物伦理学等方面,但有关先秦儒家动物观的内容、特征、实质等尚缺乏系统性研究。先秦儒家动物观旨在探索先秦儒家如何认识动物以及如何处理人与动物的关系问题,不仅要把握人类对动物的基本认识,而且要探索动物在人类社会生活、政治、经济、道德、信仰等领域的作用和地位,考察动物与人类的互动关系。先秦儒家对动物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即动物的起源和动物的特征。先秦儒家从天地化育的宇宙论模式、动物的生殖以及化生现象等角度考察了动物的起源。动物与人类共享同样的起源方式和生殖模式,两者共存于统一的宇宙体系当中。动物与人一样,都是天地化育的产物,都是由血气构成的“血气之属”,都是有血有肉、有知觉、有情感、有语言的生命体。但动物和人类有本质区别,这主要表现在动物是无仁无义、无社群组织、无劳动创造能力的生命体,只能依靠本能而生活,而人类独具有理性与道德的能力,能够建立有人伦秩序的国家与社会。先秦儒家所论人禽之辨一方面肯定了动物与人类在生物特征方面的共通之处,另一方面确立起两者在道德领域内的差异,这深刻影响到两者的地位和关系。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社会生活、道德世界和信仰世界中。在两者的生活联系方面,动物能够广泛运用于饮食、衣物饰品、商品贸易、运输畜力、礼物交换、祭祀牺牲等活动中,是保障人类社会秩序的基本物质条件。动物管理是合理使用动物的重要条件。从孔子的正名思想到《周礼》动物职官体系的设置,动物管理逐渐纳入到人类社会制度体系中,使动物管理与人类社会管理相得益彰。在具体的治理方式上,先秦儒家主张人类对动物的管理应当遵循礼制的约束和道德的要求,这与西方动物福利论可能产生某种共鸣。在动物的法律地位方面,先秦儒家并没有赋予动物独立的法律地位,但相关的法律条文规定了人类对动物的职责和义务。人兽冲突实质上是礼法分歧,是一项政治管理问题。人类也是动物的保护者。先秦儒家注重从利益需求、王道政治、礼仪规范、仁义道德等方面提出保护动物的思想。动物的合理使用、有序管理、妥善保护,是先秦儒家王道政治的重要表现,也是圣王明君实现国泰民安的展现。动物与人类在道德方面有密切关联,这主要表现在动物的道德形象、道德地位及其道德教化等方面。在道德形象方面,禽兽是无仁无义的象征,但某些动物却可以因其生活习性、情感特征而升华成为仁禽义兽,由此具有了特殊的文化寓意和道德含义。这种变化为动物敞开了道德领域的大门。在道德地位方面,先秦儒家尽物之性、仁民爱物的思想强调人们应当关爱动物,一方面扩展了道德的视野,使动物成为了儒家扩充仁心、提升道德修养的重要角色,另一方面又确立起人与动物的道德阶梯。仁民爱物与西方动物解放论、动物权利论、敬畏生命的哲学不同,实是一种拓展式的伦理,本质上仍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先秦儒家认为圣王明君不仅应当关爱动物,而且能够以仁爱道德驯化动物。儒家的乐教理论能够实现百兽共舞、游鱼倾听的场景,不仅能有效遏制动物的残暴之心,而且能实现人类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表面上看,这是对动物兽性的遏制,实质上反映出儒家仁义道德的教化作用。动物还能够进入人类的信仰体系中,这主要集中在动物神灵、动物献祭与动物占卜等方面。动物神灵是人类神灵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先秦儒家拒斥精怪,排除淫祀,将动物神灵集中在农业动物神与灵禽瑞兽的范围内,表达出对农业的关注和对人文道德的重视。先秦儒家坚持动物献祭的仪式,同时悬置人神关系,在献祭对象、祭品样式、献祭仪式等方面进行了变革,动物牺牲由沟通神灵的媒介演变成象征礼仪秩序的符号。动物与占卜的关系主要涉及到龟甲占卜、占梦术、占星术等。先秦儒家批判了占卜的神秘成份,但继承了占卜的思维方式,经此转化,动物由沟通人神的工具转变为天道的承载者。先秦儒家虽然深受原始巫术的影响,但更强调人文的信仰,倡导神道设教。动物在先秦儒家政治、经济、道德、宗教等领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构建儒家思想体系的重要元素。先秦儒家动物观基本确定了儒家动物观的面貌,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确定了中国古代动物观的基本状况。通过动物而思,我们不仅可以透视先秦儒家的思想体系,而且能够深入理解先秦儒家对人与动物伦理关系的思考。

杨欢[7](2021)在《道家生态思想与西方环境伦理学比较研究》文中提出

孙芝[8](2021)在《基于环境伦理学视角下的城市公共景观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王雪薇[9](2021)在《中国古代生态实践智慧的伦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丰宇[10](2021)在《生态中心主义的反思与超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环境伦理思想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环境伦理思想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环境伦理的代际维度——“人类世”中完善环境伦理责任的可能性(论文提纲范文)

一“人类世”的概念内涵
二“人类世”背景中“非人类中心论”的限度
三、代际意义的“他者”:“人类世”视角中的隐形主体
四、“人类世”的代际图景:未来环境伦理探讨的可能路径

(2)界与域的环境伦理思考——基于道家自然观之凭鉴(论文提纲范文)

一、界与域的环境伦理意蕴
二、道家自然观思想中的界与域之意识
三、界与域之观念对国家公园建设的启示

(3)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环境哲学和环境伦理学——2021年中国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学术年会暨首届儒释道文化与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高峰论坛会议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及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新智慧
二、儒释道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探析
三、环境伦理视域下中外环境治理新思考

(5)环境法律立法理念及内部伦理解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白璧微瑕:文明进程中立法理念的最优选
    (一)市场经济中的个人本位
    (二)公共利益中的社会本位
    (三)生态危机中的生态本位
二、针锋相对:法本位背后环境伦理观之冲突
    (一)人类中心主义——改良派的自我救赎
    (二)非人类中心主义——改革派的破旧立新
三、共生共存:环境法律的内部伦理支撑
    (一)习近平共同体伦理观之演变
    (二)共生共存共荣——环境法律内部伦理支撑
        1.共同体理论之内涵
        2.矛盾的解构与解答——环境法律的内部支撑
四、结语

(6)先秦儒家动物观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原因
    二、研究意义
    三、相关概念辨析
        (一)动物
        (二)动物观
    四、研究综述
        (一)动物学史的研究
        (二)动物文化史的研究
        (三)动物伦理学的研究
        (四)总体评价
    五、研究思路
    六、研究方法
第一章 先秦儒家论动物的起源
    第一节 天地化育万物
    第二节 动物的生殖现象
    第三节 动物的化生现象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先秦儒家论动物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先秦儒家论动物的生物特征
        一、“血气”的解说
        二、“血气之属”的生理特征
        三、“血气之属”的心理特征
    第二节 先秦儒家论动物的社会特征
        一、先秦儒家论动物与人类道德属性之别
        二、先秦儒家论动物与人类社会结构之别
        三、先秦儒家论动物与人类劳动能力之别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先秦儒家论动物与人的生活联系
    第一节 先秦儒家对动物的利用
        一、先秦儒家利用动物的基本情况
        二、先秦儒家利用动物的基本理由
        三、先秦儒家利用动物的主要困境
    第二节 先秦儒家对动物的管理
        一、动物职官与儒家制度规范
        二、驯养动物与儒家统治艺术
        三、人兽冲突与儒家礼法之争
        四、动物管理与儒家政治理念
    第三节 先秦儒家对动物的保护
        一、儒家动物保护的主要措施
        二、动物保护与儒家社会蓝图
        三、儒家动物保护的生态意义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先秦儒家论动物与人的道德关系
    第一节 先秦儒家论动物的道德形象
        一、人类的禽兽化与禽兽的仁义形象
        二、仁禽义兽与凶禽猛兽
    第二节 先秦儒家论动物的道德地位
        一、动物道德地位的依据
        二、儒家动物伦理的发展历程
        三、仁民爱物的等差秩序
        四、仁民爱物的伦理困境
    第三节 先秦儒家论“德化动物”
        一、恩及禽兽与德化鸟兽
        二、百兽共舞与儒家乐教
        三、万舞翼翼与墨子“非乐”
        四、沉鱼落雁与道家天籁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先秦儒家论动物与人的信仰联系
    第一节 动物神灵与儒家信仰体系的建构
        一、山川精怪
        二、灵禽瑞兽
        三、农业动物神
        四、人兽变形
    第二节 动物献祭与儒家祭祀礼仪的转向
        一、动物献祭的传统
        二、动物祭品的道德化
        三、动物献祭仪式的变革
    第三节 动物占卜与儒家天命观念的转型
        一、龟甲占卜
        二、动物与占梦术
        三、动物与占星术
    第四节 动物与神道设教
    本章小结
结论
    一、先秦儒家动物观的主要内容
    二、先秦儒家动物观的主要特征
    三、先秦儒家动物观的主要意义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环境伦理思想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环境伦理的代际维度——“人类世”中完善环境伦理责任的可能性[J]. 马成慧. 云南社会科学, 2022
  • [2]界与域的环境伦理思考——基于道家自然观之凭鉴[J]. 周国文,蔡昕佚. 云南社会科学, 2022(01)
  • [3]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环境哲学和环境伦理学——2021年中国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学术年会暨首届儒释道文化与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高峰论坛会议综述[J]. 周国文,朱迎迎,胡丹.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06)
  • [4]论克里考特对大地伦理的辩护——基于世界观与价值观统一性的理解[J]. 余怀龙.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4)
  • [5]环境法律立法理念及内部伦理解构分析[J]. 彭璞.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21(06)
  • [6]先秦儒家动物观探究[D]. 刘怡. 西北大学, 2021(12)
  • [7]道家生态思想与西方环境伦理学比较研究[D]. 杨欢. 安徽大学, 2021
  • [8]基于环境伦理学视角下的城市公共景观设计研究[D]. 孙芝. 南京艺术学院, 2021
  • [9]中国古代生态实践智慧的伦理研究[D]. 王雪薇. 南京林业大学, 2021
  • [10]生态中心主义的反思与超越[D]. 丰宇.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标签:;  ;  ;  ;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环境伦理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