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锁骨假关节一例

右锁骨假关节一例

一、右侧锁骨假关节1例(论文文献综述)

张玥[1](2021)在《中国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人类骨骼病理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李鹏珍[2](2021)在《山西大同东信广场北魏墓地人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王朝在公元398年至公元494年期间定都平城,这一时期其封建统治渐趋完善,大同及周边地区得到了大规模的开发,包括汉与鲜卑在内的各人群在此地交流、汇合。东信广场墓地作为目前在平城地区已发现规模最大的北魏墓群,其出土的人骨材料对于丰富、完善该地区人群的种族特征以及探索与周边人群的关系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以东信广场北魏墓地的人骨遗存为研究对象,以颅骨测量学、生物统计学为主要手段,重点研究该组居民的体质特征及人群构成情况并探讨该组人群与周边人群的流动状况。结果表明,东信墓地古代居民的颅骨形态与亚洲蒙古人种东亚类型及东北亚类型较为接近。欧式距离系数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东信北魏组古代居民的体质特征呈现常乐组与大同南郊组相混合的特征,体质类型比较复杂和多样,东信北魏组的体质特征主要是“古中原类型”,但也受过鲜卑等其他人群的影响。此外,可见4例个体在颅面部形态上具有明显的欧罗巴人种因素特征,结合文献记载与考古材料,认为其身份与来自于中亚或西亚地区的商人有关,这从侧面体现了大同作为当时商业与贸易中心的开放与包容。北魏平城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多族群的融合导致了东信广场墓地古代居民体质类型的复杂和多样。本文还利用古人口学、古病理学方法初步探讨了东信墓地人群的人口构成、疾病与健康状况。东信墓地人群的性别结构为0.88:1,男女两性在死亡年龄分期的分布趋势上基本一致,均在壮年期达到高峰且以此为中心向两端递减。整体来看,东信人群的创伤率较低,社会关系和谐、社会状况安定。骨骼疾病的类型多样,包括肿瘤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营养和代谢性疾病、先天性疾病、异位骨化等,但与其庞大的人口基数相比,显得寥寥可数,部分个体也仅为个别病理,这反映出东信人群相对健康的体质特征。另外,通过身高、体质量以及骨骼粗壮度三方面的推算与比较分析,使我们对该人群的整体体型特征也有了较为直观的认识。

李娜,张芳,郝丽红,刘洋[3](2021)在《RUNX2基因新突变致新生儿颅锁骨发育不全综合征1例》文中指出颅锁骨发育不全综合征(cleidocranial dysplasia,CCD)是一种罕见的具有多种骨骼发育异常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致病基因为RUNX2,位于染色体6p21。CCD的临床表现多样,其治疗管理需要多学科合作,早期诊断和治疗对纠正畸形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CCD在新生儿期临床表现不完全,其锁骨异常极易被误诊为骨折。本文总结1例RUNX2基因新突变所致新生儿CCD的临床特点,报道其基因突变新位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为探讨CCD致病的分子遗传学机制提供参考。

秦立楠[4](2020)在《经椎弓根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的相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骶髂关节、脊柱和骨盆。导致脊柱的强直和活动度的丧失,随病情进展会出现脊柱后凸畸形,包括腰前凸的消失和胸后凸的加重,造成矢状面失衡,身体前倾,导致患者出现疼痛、平视困难、进食困难等严重功能障碍。脊柱截骨矫形手术是目前公认有效的治疗方式,既往研究已证实经椎弓根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有很好的治疗效果,PSO包括闭合型截骨(Closing wedge osteotomy,CWO)和闭合-开张型截骨(Closing-open wedge osteotomy,COWO)两种。相比于CWO,理论上COWO可以提供更大的矫形效果及保留更多的截骨椎体高度,因此越来越得到大家的关注,但有关CWO与COWO的对比研究相对少见。近年来,随着围手术期处理以及手术技术的进步,有脊柱矫形外科医生开始报道采用双节段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所致严重胸腰椎脊柱后凸畸形。既往文献中,双截骨治疗AS合并严重胸腰椎脊柱后凸畸形的研究较少,手术适应证尚无统一意见,矫形效果及并发症在不同医学中心差异较大。目的:1.比较后路单节段CWO截骨手术与单节段COWO截骨手术的矫形效果及并发症;2.介绍后路双节段截骨手术的适应证、矫形效果、并发症及注意事项。第一部分闭合型截骨与闭合-开张型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脊柱后凸畸形的对比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骨科2006年4月至2019年12月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脊柱后凸畸形初次行手术治疗患者72例,其中34例行CWO截骨,38例行COWO截骨。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即刻均行站立位全脊柱X线检查,测量分析矢状面参数、骨盆参数及冠状面参数,对两种截骨方式的矫形效果进行比较。通过查阅病历资料,记录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合并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CWO组手术时间239±70min,COWO组手术时间240±50min(p=0.563);失血量方面,CWO 组 917.3±524.7mL,COWO 组 694.7±330.0mL(p=0.019)。两组患者截骨节段均分布在T10-L4之间,CWO组后凸顶点分布在T10-L3之间,COWO组后凸顶点分布在T10-L4之间。两组患者固定节段数分别为7.1±1.3和7.6±1.1(p=0.016)。CWO组中,术后整体后凸、节段性后凸、固定节段角度、颈前凸、胸后凸、胸腰段后凸、腰前凸、T1倾斜角、SVA、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T1骨盆角以及脊柱侧凸Cobb角均较术前获得显着改善(p<0.05)。COWO组中,术后整体后凸、节段性后凸、固定节段角度、颈前凸、胸腰段后凸、腰前凸、T1倾斜角、SVA、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T1骨盆角以及脊柱侧凸Cobb角均较术前获得显着改善(p<0.05)。通过两组之间的对比,节段性后凸方面,CWO组中平均获得32°矫形,COWO组中获得43.8°的矫形(p<0.001);固定节段角度方面,CWO组获得30.3°的矫形,COWO组中获得42.1°的矫形(p=0.001);SVA方面,CWO组中获得67mm的矫形,COWO组获得100.7mm的矫形(p=0.01)。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均为50%,其中硬膜撕裂发生率最高,各并发症发生率在两组中无显着差异(p均>0.05)。结论:对于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脊柱后凸畸形的患者,CWO截骨与COWO截骨均可显着改善患者矢状面、冠状面平衡并恢复骨盆旋转。相比于CWO截骨,COWO截骨能获得更好的矢状面矫形效果。两种截骨手术时间和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但COWO失血量少,因此COWO截骨具有更大的矫形能力,且安全性更高。第二部分双节段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脊柱后凸畸形的疗效评估方法:回顾性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骨科2014年3月至2019年12月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重度胸腰椎脊柱后凸畸形患者14例,均行双节段脊柱截骨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即刻均行站立位全脊柱X线检查,测量分析矢状面参数、骨盆参数及冠状面参数,对双节段截骨手术的矫形效果进行评估。查阅病历资料记录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4例患者中11例男性,3例女性,年龄35.2±6.5岁,手术时间400±39.4min,失血量为1235.7±759.3mL。患者后凸顶点分布在T5-L3之间,近端截骨椎分布在T3-L2,远端截骨椎分布在T6-L4。固定节段数10.8±1.7。术后整体后凸、胸后凸、胸腰段后凸、腰前凸、T1倾斜角、SVA、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T1骨盆角以及侧凸Cobb角均获得显着改善(p<0.001)。整体后凸术前平均为94.4°,术后平均为46.1°;胸后凸术前49.6°,术后28.9°;胸腰段后凸术前41.4°,术后6.7°;腰前凸术前2。,术后34.2°;T1倾斜角术前58.3°,术后30.8°;SVA术前182mm,术后 48.5mm;PT 术前 40.6°,术后 24.9°;SS 术前 9.6°,术后 24.6°;T1PA术前50.7°,术后22.7°;侧凸Cobb角术前26.8°,术后10.5°。共有16例次并发症发生在10例患者中,总体发生率为71.4%,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硬膜撕裂、胸膜撕裂、腹痛、胸腔积液、脊髓损伤、感染,分别为35.7%、28.6%、28.6%、7.1%、7.1%、7.1%。结论:对于AS合并严重胸腰椎脊柱后凸畸形的患者,单节段截骨常不能获得满意的矫形效果,选择适宜的节段行双节段截骨可以减少胸后凸、重建腰前凸,以达到恢复患者矢状面的平衡的目的。对于合并假关节的患者,如在假关节所在节段进行截骨不能达到矫形目的,可额外选择一个节段进行双节段截骨。双节段截骨总体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但重症、急性并发症罕见,硬膜撕裂和术后腹痛最为多见,在胸段截骨应注意避免胸膜撕裂。

牛宁奎,施建党,丁惠强,杨生森,杨宗强,吴龙云,袁虎成[5](2019)在《手术治疗右侧第7颈肋1例》文中研究指明颈肋畸形在临床上发生率为0.5%~1.0%,是胸廓出口综合征(TOS)的一个常见类型,多在第7颈椎的一侧或两侧,右侧比左侧多见[1-3]。笔者曾手术治疗右侧第7颈肋1例,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9岁。因"发现右侧颈部质硬包块伴疼痛1年,加重1月"入院。患者1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侧颈部包块,质硬,条带状,局部疼痛,无上肢酸痛、无力及麻木等不适,未进行检查及治疗。近1月自觉包块区疼痛加重,保守治疗无效。入院查体:右侧锁骨

刘婷[6](2019)在《基于太极和三才原理的锁骨针法与脏腑肢体相关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锁骨针法隶属微针系统疗法,是陈以国教授从医三十余载,不断临床实践,并在太极阴阳理论和三才理论启发下,总结而来的宝贵经验。锁骨是人体的重要骨骼,具有太极属性、三才属性、全息属性,在锁骨上有与人体脏腑和肢体相应的反映区域或反映点,这些反映区域组成了锁骨的全息穴群。本论文旨在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思维模式,以及中医思维和文化的梳理,深度挖掘和探讨锁骨针法的理论基础、穴位分布规律以及锁骨针法应用于临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方法和内容:本文从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太极和三才原理出发,结合中医对太极和三才原理的认识与应用,采用取类比象思维深入探讨锁骨针法的理论基础,通过中医经络学说解释锁骨针法的中医理论基础,为锁骨针法提供较全面的理论支撑,本文以《易经》[1]、《周易》[2]、《周易本义》[3]、《四库全书》[4]、《道德经》[5]、《太玄经》[6]、《太极图说》[7]、《黄帝内经素问》[8]、《灵枢经》[9],等为参考书籍挖掘太极和三才原理内容及联系。本论文主要内容可分成以下两个部分:1.第一部分:锁骨针法的理论研究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中的太极理论和三才理论,研究太极理论和太极图涵义,以及“天-人-地”三才独特思维模式,明确古人认识事物“一分为二,合二为一”与“一分为三,函三为一”的思维模式,利用传统文化中的象数思维,来解析和探讨锁骨的特殊之处,采用取类比象思维将锁骨带入到太极图和三才原理中认识锁骨独特的太极属性和三才属性。依据中医经络学说来认识和探讨锁骨的三才、太极和全息属性。从寸口脉脉位与脏腑相对应的机制入手,探讨锁骨上相应区域与脏腑之间的对应关系,以中医“天-人-地”三才和“上-中-下”三部思维模式为方法,探讨锁骨特定区域与肢体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探讨锁骨上全息穴群的分布和脏腑、肢体间的对应规律。2.第二部分:以颈椎病为例,探究锁骨针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收集门诊中使用常规体针配合中药(对照组)与锁骨针法结合中药(治疗组)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病例资料,采用国际标准的NPQ颈痛量表、简化McGill疼痛评分表和颈部废用程度Vernon评分表评价患者的临床症状,将搜集来的两组患者资料进行比较,探讨锁骨针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验证锁骨相应部位(穴位)与脏腑肢体的相关规律。使用SPSS23.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若数据符合正态分布且满足方差齐性时,两组之间疗效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内治疗前后的疗效比较运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f)表示,两组之间的构成比比较用卡方检验。若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时,采用非参数检验,以P<0.05为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果:1.太极和“天-人-地”三才概念均出自《易经》,二者同源异构,有相同的来源和属性,统一于化生太极的“道”或“元气”,阴阳将太极和三才紧密联系在一起,用于解释自然和万物的变化规律。太极分则两阴阳,阴阳合则一太极,为天地万物基本的演化规律,即阴阳运动不停,变化不止,不断交感生新,生生不息,唯变不变。三才理论所揭示的规律是自然万物所具有的最基本规律之一,对中医的影响颇深,促使中医形成独特的“天-人-地”三才医学思维模式,首次将心身和社会等因素考虑其中,视人体与心身、社会为统一整体,将自然、生命分为“天-人-地”三才和“上-中-下”三部,注重事物和生命在不同层面之间的联系和统一性,认识到人与自然天地相统一,形成“天人相应”观念。人是三才系统的核心,为自然万物之灵长,得天地精气而生而成,人是有曲度的高级生命,矢状面呈类“S”形态,锁骨与其形态相似,取类比象思维认为有其形而有其质,推测锁骨的性质和功能可能与太极线和“人”相似,它在人体中可能有重要的功能。2.观察太极图形态发现,位于中间的类“S”形阴阳线是太极图中最核心的部位,太极阴阳规律表现最突出,最具太极属性,为太极的本源。曲线分割的圆形太极图是在不停运动变化的动态过程中逐渐成型的,它象征着事物和现象处于不断地变化,具体表现为太极在建立的初始阶段便确立了阴阳两仪,而后两仪以升降和交感运动持续不停变化使太极图中心的太极线发生扭曲和旋转,表现出类“S”形曲线。运动可引发能量的形成和消耗,也是信息沟通、交换和表达的过程,在太极图中表现为类“S”形曲线。笔者推测这条类“S”曲线是整个太极图中力、运动、能量、信息的汇聚中心。通过取类比象思维推测具有相似结构的事物可能也具有太极线相似的功能和属性。3.成人锁骨呈类“S”形与脊柱形态相似,观察婴幼儿X线检查和锁骨骨折图片发现,锁骨类“S”形曲度和脊柱一样并非生来就有,因而笔者推测锁骨的类“S”形态形成可能与脊柱相似,为人长期行为活动生物力作用的结果,可能与抬头、抬胸、翻身、坐、立、行走有关,人体骨骼之间通过肌肉、肌腱、韧带等结缔组织连接,通过肌肉的收缩带动骨骼运动,肌肉收缩时会对骨骼产生牵拉作用力,锁骨分布有颈、胸、背、上肢等部位的重要肌肉,如胸锁乳突肌、胸大肌、斜方肌、三角肌。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分别止于锁骨上缘的内侧端(胸骨端)和外侧端(肩峰端),而胸大肌与三角肌分别起自锁骨下缘的内侧端(胸骨端)和外侧端(肩峰端),当肌肉收缩为运动供能时,会对所起止的骨骼产生作用力,当胸锁乳突肌收缩时,对头部有向下的作用力,可以使头向下运动,如仰头和侧屈头部等,相反会对锁骨产生向上的作用力,依此可推断出斜方肌对锁骨有向上的作用力。胸大肌与三角肌均起于锁骨下缘的内1/3端和外1/3端,分别可使肱骨内收、旋内,或肩关节外展、后伸、旋外,故胸大肌对锁骨内1/3端有向下、向前的作用力,而三角肌对锁骨外1/3端有向下、向后的作用力。锁骨中1/3没有肌肉附着,笔者推测锁骨在两端肌肉牵拉的作用下,使得锁骨体扭转、弯曲,其内1/3向上、向前凸出,外1/3向下、向后凸出,呈现出类“S”形。锁骨在人体胸腔的上部,有阴经和阳经走行经过锁骨,阴阳经气在锁骨处汇合,二者对锁骨作用不同,产生的作用力可能使得锁骨发生弯曲、扭转。锁骨和脊柱与太极线的形态相似,推测二者是人体运动、生物力、能量(代谢)、信息汇聚中心。研究发现锁骨和脊柱能调节人体运动,维持人体动、静态平衡,是人体代谢和信息交换的重要部位,具有太极属性,是人体的太极部位,将其肩峰端朝上胸骨端朝下放置,类似人形,具有三才属性,刺激锁骨的相应位置可以调节人体阴阳与运动平衡,及能量(代谢)和信息交换,进而调节人体功能,使得人体重新到达阴平阳秘状态,治疗疾病。4.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十二正经、经筋、经别和奇经八脉,共同组成了人体庞大的信息和能量交换网络,是针灸发挥调整人体功能的重要载体,为人体部位的全息性提供经络支持。在诸多经脉中有5条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2条阴经(手太阴肺经、足少阴肾经),6条奇经(冲脉、任脉、阴阳跷脉、阴阳维脉),4条经筋(肺经、胃经、胆经、膀胱经经筋),3条经别(大肠经、三焦经、肺经经别)与锁骨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这些经脉将人体内在脏腑和外在肢节与锁骨关联起来。这些经脉中手太阴肺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与锁骨联系最紧密,因其走行上分别经过锁骨的外(头)、中(体)、内(尾)而体现出三者与锁骨的密切关系,三者分别对应天、人、地三才,直接说明了锁骨的三才属性。《内经》指出:肺脏位于上焦,在五脏最高处,状如华盖与自然界的天之气(清气)相通,主司呼吸,为人一身之气的根本,是五脏六腑中与外界接触最密切的脏腑,与“天”相应。胃位于中焦,与脾统称为后天之本、水谷之海,谷气化生之处,饮入于胃化为精气入脾,脾气布散精气至肺,经肺气的宣发肃降功能将精气转输至全身各处。脾主司运化,胃主受纳和腐熟,胃既有受纳也有消化的生理功能,化生的谷气洒陈于六腑,和调于五脏以资人体,因而称胃为五脏六腑之本,胃气强盛则人体强健,胃气虚弱则体弱多病、形体瘦削,又如人之脉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故与人相应。肾位于下焦,在脏腑位置中靠下,为先天之本内藏人体之精气,包括先天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是人体生命的本源,主司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肾为水火之宅内舍有元阴元阳,为五脏六腑阴阳之根本,与“地”相似,为自然万物生长的根源,为生命提供必须的营养和物质基础。此三条经脉与锁骨直接相交于云门、气户、俞府三穴,将肺中天气、胃中谷气、肾中精气输注于锁骨,为锁骨针法核心三基穴奠定基础。5.锁骨有太极、三才和全息属性,其上分布着与人体内在脏腑和外在肢节有对应关系的反映区或反映点,共同组成了锁骨的全息穴位群,按照“三才”规律分布,左侧锁骨由外向内分别分候心(小肠)、肝(胆)、肾(膀胱),右侧锁骨分候肺(大肠)、脾(胃)、命门(肾、三焦),即锁骨针法三基穴;锁骨与肢体相关规律左右一致,上缘对应人体背侧部位,下缘对应人体腹侧部位,由外向内对应头至足部,与脏腑的对应关系和机制与寸口脉的脉位所候脏腑一致,是“天-人-地”三才理论和思维应用于中医的体现。锁骨针法是在中医整体观念影响下,以“天-人-地”三才理论和方法为核心思维模式,以太极阴阳理论为根本,以全息对应原则为指导形成的微针系统。6.统计整理和分析门诊搜集到的患者资料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一般资料(如年龄、病程)和症状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可以进行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缓解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治疗方法的疗效相近,或几乎相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缓解程度的组内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两组疗法都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症状。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P>0.05,说明锁骨针结合中药疗法(治疗组)与常规体针结合中药疗法(对照组)疗效相似,证明锁骨穴位与脏腑肢体间可能存在三才相关规律。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晕针等不良反应,生命体征正常。锁骨针法与常规体针比较,二者效果相近或几乎相同,但就操作而言,锁骨针所需暴露部位较少,对场所要求较少,方便临床应用,针刺取穴较少,针感较强,可有效节省成本,降低患者因针刺较多而产生的心理压力。结论:1.“天-人-地”三才和太极概念同出《易经》,二者本质相似,同源异构,均用于解释和说明天地、万物基本的变化规律,蕴含全息观念。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立于天地之间,为万物之灵长,人体的锁骨和脊柱同自然万物都在太极作用下形成,无论是在人体所处的位置还是其在人体发挥的作用属性都蕴含太极含义。2.“天-人-地”三才规律是天地万物最基本的变化规律之一,人有三才属性,脊柱有三才属性,锁骨也有三才属性。锁骨是人体一块集太极、三才、全息属性于一身的特殊骨骼。3.太极图作为太极阴阳理论的直观表达方式,其中的类“S”形太极线是太极图的核心,太极规律集中体现于此,太极图中的力、运动、能量、信息汇聚在这条曲线上,是太极阴阳变化的本体,象征太极形成阴阳即分便运动不停,变化不止,象征事物的形成、发展和变化都体现着太极含义,是人们认识事物变化的规律和依据。4.锁骨和脊柱类“S”形弯曲并非生来就有,可能与后天行为活动有关,如仰头、抬胸、坐、立、抓取、行走等过程中,肌肉收缩和舒张导致作用在骨骼上力改变的结果。此外,人体经脉和阴阳之气分别抵于锁骨,可能也参与了锁骨曲度的形成,为锁骨特殊之处埋下伏笔。5.锁骨与脊柱、太极线的形态相似,都呈类“S”形,曲度相近,是人体运动、生物力、能量(代谢)、信息汇聚之处,能够调节和维持人体运动和平衡,参与腧穴的形成,调控人体的代谢和信息交换,实现人体内部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稳定状态。6.经络系统中,有5条阳经(大肠、小肠、三焦、胃、胆经),2条阴经(肺、肾经),6条奇经(冲脉、任脉、阴阳跷脉、阴阳维脉),4条经筋(肺、胃、胆、膀胱经经筋),3条经别(大肠、三焦、肺经经别),共18条经脉与锁骨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直观明了地解释了锁骨的太极属性和全息属性,为锁骨针穴位分布提供经络基础。7.手太阴肺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与锁骨关系最密切,相交于云门、气户、俞府三穴,将肺、胃、肾中精气输注于锁骨,成就锁骨的三才属性,组成锁骨针法三基穴(左侧:心穴、肝胆穴、命门穴;右侧:肺穴、脾胃穴、肾穴),按照“三才”规律分布。8.太极、三才原理与全息理论内容有相通之处,锁骨是一块全息骨(全息元)有三才属性,其上有内在脏腑和外在肢节的反映区,呈三才规律一一对应,即左侧锁骨由外向内分别分候心(小肠)、肝(胆)、肾(膀胱),右侧锁骨分候肺(大肠)、脾(胃)、命门(肾、三焦);锁骨与肢体相关规律左右一致,上缘对应人体背侧部位,下缘对应人体腹侧部位,由外向内对应头至足部,共同组成锁骨的全息穴群,这些穴位与脏腑对应关系和机制与寸口脉脉位分布相似,均以三才原理为基础。9.通过对临床资料的搜集和分析,发现锁骨针治疗疾病效果与常规体针相近,治疗中无不良反应发生,说明锁骨针法操作得当是安全的,验证锁骨穴位与脏腑肢体呈三才规律相关。锁骨针法遵循中医经典理论,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有机地将古代文化瑰宝—太极、三才理论与现代全息理论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微针系统,具有操作方便,应用广泛,临床疗效佳,对场地要求少,取穴少而精,降低患者痛苦,临床患者认可度较高等优点。

陈建国,邵景范,李斌[7](2019)在《先天性锁骨假关节1例》文中研究指明先天性锁骨假关节是由锁骨的骨化失常导致的一种非遗传性先天性畸形,多为单发,多发于右侧,极个别发生于双侧[1],左侧极少受累[2-4],其发病机制尚未明了。先天性锁骨假关节对肩胛带的活动不产生影响,不影响上肢功能[5],临床特征为假关节在锁骨上形成一个隆凸,肩部窄小和肌力略为减弱。X线片显示锁骨中部缺损,伴有胸廓出口综合征者罕见[6]。治疗目的以畸形明显改善、美观为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1例先

朱晓汀[8](2018)在《江苏兴化蒋庄良渚文化墓葬人骨研究》文中认为本文的研究材料为南京博物院于2012年对蒋庄良渚文化墓葬进行发掘所得到的人骨。结合已有的人类骨骼考古学的研究方法,本文对这批材料进行了人口学、颅骨形态学、古人种学、古病理学、身高等方面的研究。以下对本文内容分章进行介绍。第一章绪论本章对蒋庄遗址的环境和历史气候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介绍了蒋庄遗址的地理位置和考古学面貌,并且对良渚文化分布区的人骨材料及研究简史进行了梳理。第二章性别年龄鉴定及初步统计。本章对蒋庄人骨性别年龄进行了鉴定,并进行了初步的统计。第三章颅骨的连续性形态特征本章对蒋庄颅骨的非测量性状进行了描述和统计,研究表明蒋庄良渚文化人群应归属于蒙古大人种范畴.男女两性在非测量性状方面,在发育程度上的差异基本上表现为男性略显着于女性;在表型上出现差异的性状,大多数也为男女两性性别差异所显示出来的不同。第四章颅骨的测量学研究本章针对男性颅骨测量数据标准差过大的问题,尝试将人骨依照葬式、随葬品等因素进行分组,数据分析表明在男性群体中可能存在人群的混杂现象。笔者推测在蒋庄良渚文化居民中存在人群的混杂现象,混入的个体在社会地位、对财富的占有和葬俗方面都与主体人群存在差异。女性个体的标准差则较小,构成因素当较为单纯。对男女两性形态分型的分析也支持上述结论。第五章与其他先秦时期居民的亲缘关系研究本章运用测量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将蒋庄人骨与不同组别的人骨进行形态上的对比分析:对南方地区的古人骨材料进行梳理,认为据目前所发表的资料,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人骨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古中原类型、古华南类型、长江中上游地区的人骨具有独具一格的体质特征。对我国东部地区的人骨材料进行梳理,认为中国东部的仰韶、大汶口、良渚文化分布区,古代居民的体质特征是非常相近的,都属于“古中原类型”,三者在同属于一个古人种类型的前提之下,存在一定的差异。笔者将与良渚文化相关的新石器时代各组与跨入青铜时代的各组进行聚类分析后发现,良渚文化居民与某些青铜时代颅骨组具有非常相近的形态距离,笔者认为良渚文化在向周边扩散的过程中,人群也存在着向周边扩散迁徙的趋势,良渚文化的北进应该是伴有基因交流的。第六章牙齿病理学研究本文通过对蒋庄人骨标本的龋齿、牙结石、根尖脓肿、牙周病、牙齿磨耗等牙齿状况的观察、统计和分析,对蒋庄人群牙齿的健康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第七章骨骼损伤与骨骼病理学研究本章通过对蒋庄人骨骨骼损伤、退行性关节病、眶顶板筛孔样变和疏松性骨肥厚等骨骼病理的描述、统计,对蒋庄良渚文化居民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健康状况进行研究。第八章身高的研究本章通过对蒋庄人骨股骨最大长的测量,对该人群整体身高状况进行估算。第九章结语概况全文内容并指出本文的意义与不足。

徐晨晨,张立军,刘振江[9](2018)在《先天性锁骨假关节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文中提出先天性锁骨假关节(congenital pseudarthrosis of the clavicle,CPC)是一种罕见畸形,1910年由Fitzwilliams首次报道[1-17]。最多见于右锁骨中1/3[4,18-21],约10%累及双侧[14,22],左侧极少受累[7,12,23]。左侧发病者常伴发右位心[9,17,18,23-25]或颈肋[1-6,10,11,14,22,26]。患儿出生时即可发现锁骨干中部有一无痛性包块,随年龄逐渐增大,多数不影响上肢功能[19]。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先天性锁骨假关节及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吕红艳,吴素静,栗庆芳,王炳辰,乔保军,李佳红[10](2017)在《先天性锁骨假关节误诊为锁骨骨折一例》文中指出患儿男,生后2 h,因"窒息复苏后反应差、呻吟2 h入院。患儿胎龄37周顺产,生后无呼吸,1、5、10 min Apgar评分分别为4、6、7分,予气管插管、加压给氧等抢救。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体重3 150 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口周发绀,右侧颈下锁骨区饱满,与左侧不对称,活动受限。双肺呼吸音稍低,可闻及湿哕音。心腹查体无明显异常。四肢

二、右侧锁骨假关节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右侧锁骨假关节1例(论文提纲范文)

(2)山西大同东信广场北魏墓地人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大同市自然与历史地理概况
    1.2 东信广场墓地的考古学背景
    1.3 研究目的及相关说明
第2章 东信广场墓地人群的古人口学研究
    2.1 性别与死亡年龄的判定
    2.2 性别与死亡年龄的统计
        2.2.1 性别比例分布
        2.2.2 死亡年龄结构
    2.3 与相关人群的比较
    2.4 小结
第3章 东信广场墓地人群的古病理学研究
    3.1 东信人群的骨骼创伤
        3.1.1 颅骨的骨质创伤与骨折
        3.1.2 其余骨骼的骨质创伤与骨折
        3.1.3 东信人群的创伤特点
        3.1.4 东信人群的创伤分析
    3.2 东信人群的骨骼疾病
        3.2.1 肿瘤性疾病
        3.2.2 先天性疾病
        3.2.3 关节性疾病
        3.2.4 传染性疾病
        3.2.5 营养及代谢性疾病
        3.2.6 异位骨化
        3.2.7 骨骼的其他病理
    3.3 东信人群的牙齿疾病
        3.3.1 龋齿
        3.3.2 根尖脓肿/齿槽脓肿
        3.3.3 牙周病
        3.3.4 生前脱落
        3.3.5 其他异常现象
    3.4 小结
第4章 东信广场墓地人群的体型研究
    4.1 东信人群的身高推算
        4.1.1 方法与结果
        4.1.2 与相关人群的比较
    4.2 东信人群的体质量估算
        4.2.1 方法与结果
        4.2.2 与相关人群的比较
    4.3 东信人群的骨骼粗壮度
        4.3.1 肱骨相关指数的计算与分析
        4.3.2 股骨相关指数的计算与分析
        4.3.3 胫骨相关指数的计算与分析
        4.3.4 各指数与相关人群的比较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东信广场墓地人群的体质类型研究
    5.1 颅骨的非测量特征观察
    5.2 颅骨的测量性特征
    5.3 颅骨的种系类型
    5.4 与相关古代人群的比较
    5.5 欧罗巴人种因素问题
    5.6 小结
第6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表
附图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3)RUNX2基因新突变致新生儿颅锁骨发育不全综合征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讨 论

(4)经椎弓根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闭合型截骨与闭合-开张型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脊柱后凸畸形的对比研究
    1.材料与方法
    2.实验结果
    3.讨论
    4.结论
第二部分 双节段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脊柱后凸畸形的疗效评估
    1.材料与方法
    2.实验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所获奖励及发表文章
致谢

(5)手术治疗右侧第7颈肋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讨论

(6)基于太极和三才原理的锁骨针法与脏腑肢体相关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锁骨针法理论研究与应用
    锁骨针法理论研究部分
    锁骨针法应用部分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锁骨针法临床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7)先天性锁骨假关节1例(论文提纲范文)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二、手术方法
结果
讨论

(8)江苏兴化蒋庄良渚文化墓葬人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蒋庄遗址的气候环境
    1.2 遗址位置及考古学概况
    1.3 相关地区出土的人骨材料及研究简史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 性别年龄鉴定及初步统计
    2.1 性别年龄鉴定
    2.2 初步统计
第三章 颅骨的连续性形态特征
    3.1 研究方法
    3.2 观察对象
    3.3 观察结果
        3.3.1 颅骨连续性形态特征分析
        3.3.2 男女两性颅骨连续性形态特征差异
第四章 颅骨的测量学研究
    4.1 种系纯度检验
        4.1.1 男性种系纯度检验
        4.1.2 女性种系纯度检验
    4.2 形态特征分析
    4.3 小结
第五章 与其他先秦时期居民的亲缘关系研究
    5.1 与中国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其他人群的对比
        5.1.1 材料介绍
        5.1.2 研究方法
        5.1.3 研究结论
    5.2 与其他相关的新石器时代人群的对比
        5.2.1 引言与材料介绍
        5.2.2 研究方法
        5.2.3 研究结论
    5.3 与中国青铜时代人群的对比
        5.3.1 引言与材料介绍
        5.3.2 研究方法
        5.3.3 研究结论
    5.4 小结
第六章 牙齿病理学研究
    6.1 龋齿
        6.1.1 研究材料
        6.1.2 观察与统计方法
        6.1.3 统计与分析结果
        6.1.4 小结
    6.2 牙结石
        6.2.1 研究材料
        6.2.2 观察与统计方法
        6.2.3 统计与分析结果
        6.2.4 小结
    6.3 牙周病
        6.3.1 研究材料
        6.3.2 观察与统计方法
        6.3.3 统计与分析结果
        6.3.4 小结
    6.4 齿槽脓肿
        6.4.1 研究材料
        6.4.2 观察与统计方法
        6.4.3 统计与分析结果
        6.4.4 小结
    6.5 牙齿磨耗
        6.5.1 研究材料
        6.5.2 观察与统计方法
        6.5.3 统计与分析结果
        6.5.3.1 上下颌牙齿磨耗的对比分析
        6.5.3.2 左右侧牙齿磨耗的对比分析
        6.5.4 小结
    6.6 拔齿现象
        6.6.1 研究材料
        6.6.2 观察与统计方法
        6.6.3 统计与分析结果
        6.6.4 小结
第七章 骨骼损伤与骨骼病理学研究
    7.1 骨骼损伤
        7.1.1 研究材料和观察方法
        7.1.2 结论
    7.2 退行性关节病
        7.2.1 男女两性退行性关节病患病情况
        7.2.2 结论
    7.3 眶顶板筛孔样变和颅骨外表面多孔
    7.4 骨骼感染
    7.5 发育异常
第八章 身高的研究
    8.1 材料
    8.2 计算方法
    8.3 推算结果
    8.4 与其他良渚文化人骨身高的对比
    8.5 小结
第九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表
    附表一 蒋庄墓地人骨性别和年龄鉴定表
    附表二 蒋庄组男性个体颅骨测量表
    附表三 蒋庄组女性个体颅骨测量表
附图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右侧锁骨假关节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人类骨骼病理初步研究[D]. 张玥. 辽宁大学, 2021
  • [2]山西大同东信广场北魏墓地人骨研究[D]. 李鹏珍. 吉林大学, 2021(01)
  • [3]RUNX2基因新突变致新生儿颅锁骨发育不全综合征1例[J]. 李娜,张芳,郝丽红,刘洋. 临床荟萃, 2021(01)
  • [4]经椎弓根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的相关研究[D]. 秦立楠.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5]手术治疗右侧第7颈肋1例[J]. 牛宁奎,施建党,丁惠强,杨生森,杨宗强,吴龙云,袁虎成.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9(15)
  • [6]基于太极和三才原理的锁骨针法与脏腑肢体相关规律研究[D]. 刘婷.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1)
  • [7]先天性锁骨假关节1例[J]. 陈建国,邵景范,李斌. 骨科, 2019(01)
  • [8]江苏兴化蒋庄良渚文化墓葬人骨研究[D]. 朱晓汀. 吉林大学, 2018(12)
  • [9]先天性锁骨假关节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 徐晨晨,张立军,刘振江.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18(02)
  • [10]先天性锁骨假关节误诊为锁骨骨折一例[J]. 吕红艳,吴素静,栗庆芳,王炳辰,乔保军,李佳红.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 2017(03)

标签:;  

右锁骨假关节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