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对玉米幼苗钙的影响

干旱对玉米幼苗钙的影响

一、玉米幼苗干旱过程中钙的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刘娜[1](2021)在《外源褪黑素缓解黄瓜幼苗吡虫啉胁迫的生理和分子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设施栽培生产中,高温高湿的环境造成黄瓜(Cucumis sativus L.)植株病虫害频发,在防治过程中农药施用量大、种类多,严重影响作物生长,污染环境,甚至通过食物链富集,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褪黑素(Mel)作为一种新型的植物调节物质,在响应逆境胁迫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目前,关于Mel在植物农药降解代谢方面鲜有研究。为此,本研究通过分析外源Mel对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IMD)胁迫下黄瓜幼苗光合作用、As A-GSH循环、氮代谢、营养元素吸收以及转录组学的影响,探究外源Mel对IMD胁迫下黄瓜幼苗的生理和分子调控机制,为设施黄瓜栽培中减轻IMD药害提供理论依据。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2.75mM-IMD显着抑制了黄瓜植株净光合速率(Pn)和叶绿素含量(Chl),影响了黄瓜幼苗的正常生长;外源根施50μM Mel显着提高了黄瓜幼苗气孔开放程度,降低了MDA含量,增加了叶绿素含量,有效缓解了IMD胁迫对植株造成的光合与膜损伤,并增加了黄瓜幼苗根系和叶片中的Mel含量,加速了IMD的降解。2.外源Mel显着提高了IMD胁迫下黄瓜幼苗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 L)及光系统II实际光量子产额(ΦPSII)。同时,外源Mel处理有助于修复IMD胁迫对叶片叶绿体结构造成的损伤,显着减少了嗜锇颗粒数量,维持了类囊体结构的相对完整。此外,外源Mel使叶片中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和果糖1,6-二磷酸酶(FBP)活性显着提高2.4%和38.9%,减轻了IMD胁迫对叶片造成的光合损伤;并通过降低果糖、蔗糖和可溶性蛋白的生物合成,维持黄瓜幼苗正常的碳代谢和渗透调节过程。3.外源Mel显着抑制了IMD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中过氧化氢(H2O2)和超氧阴离子(O2·-)的积累,提高了叶肉细胞中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催化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的还原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再生成;同时,Mel还增强了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接受GSH生成的电子,使脱氢抗坏血酸(DHA)还原生成抗坏血酸(As A),提高了As A-GSH循环系统清除自由基的效率,增强了黄瓜幼苗的ROS清除能力,进而缓解了IMD胁迫引起的氧化损伤。另外,Mel显着诱导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活性及其编码基因GST1、GST2、GST3的表达,从而促进IMD的降解代谢,维持了植物体内的氧化还原稳态。4.外源Mel明显改善了IMD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氮同化过程中的相关酶—硝酸还原酶(NR)、亚硝酸还原酶(Ni 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的活性,维持了植株对养分的正常吸收。同时,外源Mel促进了IMD胁迫下黄瓜幼苗根、茎、叶中大量元素(氮、磷、钾),中量元素(钙、镁),微量元素(锌、铁、锰)的吸收,且在根系中的促进效果最为显着。5.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共有3042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在处理后的黄瓜叶片中得到鉴定。其中与IMD-Mel+IMD对比组合中有523个差异基因上调表达,118个下调表达。Gene Ontology(GO)分析表明大多数DEGs被注释到过渡金属离子结合、膜组件和次生代谢过程。Kyoto Encylopeid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主要涉及谷胱甘肽代谢、MAPK信号通路-植物、苯丙氨酸代谢、植物激素转导和植物-病原互作。对GO和KEGG项中DEGs进一步分析发现,外源Mel可能通过调控漆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呼吸爆发氧化酶同源蛋白、细胞色素P450基因、WRKY转录因子、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乙烯响应因子、b HLH转录因子和MYC2转录因子等基因的表达促进黄瓜幼苗体内IMD降解。综上所述,外源Mel通过维持黄瓜幼苗光合系统稳定、调控氧化还原稳态、促进养分吸收以及诱导抗逆基因的表达,提高黄瓜幼苗对IMD的耐受性。本研究为设施黄瓜栽培中减轻农药药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蔡明蕾[2](2021)在《干旱和盐胁迫下磁化水影响黄瓜生长的生理机制》文中提出干旱和土壤次生盐渍化是威胁黄瓜生长和产量的主要因素。磁化水有着安全、操作简单、成本低以及对环境友好等优点,且在一些作物上表现出提高产量和品质的潜力,磁化水应用是否可提高黄瓜的抗旱性和抗盐性尚不清楚。因此本文采用砂培和土培盆栽试验,系统研究了干旱和盐胁迫逆境下磁化水对黄瓜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探究磁化水在黄瓜上的应用效果和作用机制。主要结论如下:(1)砂培条件下,磁化水对黄瓜生长表现出一定的负效应。表现在磁化水抑制了黄瓜地上部和根的生长,降低了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增加了叶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降低了整株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磁化水的这些效果在非干旱胁迫条件下作用更强。土壤干旱下磁化水增加了叶片K+含量,但对黄瓜幼苗生长、水分关系、光合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影响不大,砂培条件下磁化水改善黄瓜抗旱性的效果有限。(2)土培条件下,磁化水表现出显着的改善黄瓜生长的效果,磁化水处理黄瓜幼苗的株高、叶面积、总生物量和根冠比增加幅度达30.1%?91.7%;磁化水主要通过植株水分关系改善和养分含量吸收利用的增加来改善黄瓜的生长。土培条件下磁化与水质、土壤水分条件间存在显着交互作用,磁化自来水的效果优于磁化蒸馏水,磁化水在非干旱胁迫条件下改善黄瓜生长和生理特性的效果更明显。磁化水水质、土壤水分亏缺程度、磁化水应用时间长短、培养介质等的差异是造成砂培与土培试验中磁化水应用效果差异的重要原因。(3)磁化水相对提高了黄瓜的抗盐性。无论在非盐胁迫和盐胁迫下,磁化水均具有一定改善黄瓜幼苗生长或生理活动的作用。磁化水在盐胁迫下改善黄瓜生长和生理活动的作用大于非盐胁迫下,且随灌溉时间延长,磁化水的效应增加。盐胁迫下,磁化水处理改善黄瓜幼苗生长的主要生理机制在于:磁化水处理增加了黄瓜幼苗根系生长,改善了其水分关系;增加了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从而提高了光合能力;通过保护酶活性增强降低了细胞膜受伤害程度;提高根、茎和叶中的钾含量,降低钠含量从而增加K+/Na+比,有助于细胞内离子稳态的维持。

杨鑫[3](2021)在《CO2浓度倍增下水分调控对番茄生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淡水资源短缺是维持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与确保粮食安全的主要限制因素。近几十年来,大气CO2浓度不断上升,不仅影响了作物的生长环境,同时还加剧了全球的温室效应,进一步加重了水资源短缺问题。因此,了解在未来CO2浓度倍增条件下有限水资源供应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对更好地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确保高效用水并最大限度地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番茄作为一种水分敏感型作物,已成为植物生理生化试验研究的模式作物。本文通过温室盆栽试验,探究了常规CO2浓度和倍增CO2浓度下渐进干旱、亏缺灌溉和分根区交替灌溉对番茄生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机理。试验一,渐进干旱试验设置了两个氮素水平:低氮(N1,0.24 g/kg基质土)和高氮(N2,0.48 g/kg基质土),番茄移栽前三周充分灌溉,随后停止灌溉;试验二,亏缺灌溉试验设置三个灌水处理(I1,90-95%土壤最大持水量(WHC);I2,70-75%WHC;I3,50-55%WHC);试验三,分根区交替灌溉试验则设置了充分灌溉(FI,整盆保持在100%的最大体积持水量),亏缺灌溉(DI,整盆灌溉70%FI处理的耗水量)和分根区交替灌溉(PRD,将70%FI处理的耗水量灌到其中一侧根区,保持另一边干燥,当干燥边水分降低约7-10%时,换到另一侧根区灌水),系统的研究了未来CO2浓度倍增下土壤渐进干旱对番茄叶片气体交换、植株水分关系、水分利用效率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机制,以及氮素水平在番茄对土壤渐进干旱响应中的调控机理,并解析了CO2浓度倍增条件下,亏缺灌溉和分根区交替灌溉对番茄生长、气体交换、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及果实营养品质的影响机制,以及基因型在番茄对CO2浓度倍增和分根区交替灌溉响应中的调控效应,为未来气候变化,环境CO2浓度倍增及水资源缺乏条件下番茄的高效节水、高产优质提出有效的栽培策略和科学的理论指导。本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包括以下几点:(1)揭示了番茄对渐进干旱的响应机理及CO2浓度倍增和氮素水平在渐进干旱过程中对番茄气体交换、植株水分关系、养分吸收等的调控效应。在土壤渐进干旱进程中,番茄叶片脱落酸(ABA)含量随土壤水分的降低而逐渐增加,进而诱导叶片气孔关闭。CO2浓度倍增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番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下降(不显着);而高氮水平提高了番茄气孔对干旱响应的敏感度,促使番茄能够较好地保持植株的水分状态,更有助于植株应对干旱。同时,CO2浓度倍增和高氮处理均可以提高植株水分利用效率,且高氮供应可以减轻CO2浓度倍增对植株养分吸收的负面效应。(2)明确了番茄在CO2浓度倍增条件下,营养生长、养分吸收、水分利用效率对不同程度亏缺灌溉的响应,探明了CO2浓度倍增和亏缺灌溉对番茄生理和生长的交互效应。CO2浓度倍增提高了番茄的叶面积、水分利用效率及植株干物质的积累,而亏缺灌溉显着降低了植株的干物质积累及番茄的耗水量。CO2浓度倍增可以提高茎与果实碳、植株总碳的含量及各器官中硫的含量,而减少了茎与果实钾、植株总钾、总镁的含量及各器官中氮的含量,而亏缺灌溉仅显着增加了番茄叶片碳和植株总镁的含量。另外,CO2浓度倍增提高了叶片与果实镁及植株总镁的吸收量,亏缺灌溉则降低了番茄植株总氮的吸收量和总碳的同化量。此外,CO2浓度和灌水处理的交互作用对番茄植株各器官碳含量、叶片硫含量及植株总氮和总钾的吸收量均具有显着的影响。(3)探究了CO2浓度倍增和不同程度亏缺灌溉及其交互作用对番茄果实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机制。CO2浓度倍增提高了番茄的果实数量,降低了番茄的小果率,从而增加了果实产量。亏缺灌溉和CO2浓度倍增均提高了番茄果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Vc)含量及番茄红素含量,并降低了硝酸盐含量。在CO2浓度倍增环境下,70%-75%的灌水处理对番茄品质的改善效果最为明显。(4)阐明了CO2浓度倍增下分根区交替灌溉对不同基因型番茄营养生长、气体交换、干物质积累、植株水分关系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以及不同基因型之间存在的差异。CO2浓度倍增显着提高了两种基因型番茄的株高和净光合速率,而降低了番茄叶片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提高了番茄的水分利用效率。CO2浓度倍增环境下,植株的叶水势、溶质势及膨压较高;相反,分根区交替灌溉显着降低了番茄的叶水势、膨压及溶质势。此外,CO2浓度倍增和分根区交替灌溉对番茄各器官碳含量、氮含量、碳同化量和氮吸收量,以及木质部汁液中的离子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5)探明了CO2浓度倍增和分根区交替灌溉对番茄产量和营养品质的交互作用。与温室CO2浓度相比,番茄产量对灌水处理的响应更为敏感,CO2浓度倍增可以减弱分根区交替灌溉对番茄产量的负面影响,且这种效应在ABA缺失突变体番茄(flacca)中更为明显。分根区交替灌溉则显着提高了两种基因型番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总酸含量和番茄果实硬度。同时,分根区交替灌溉可以缓解CO2浓度倍增对番茄果实中矿质养分的不利影响。然而,CO2浓度、灌水处理及其交互作用对番茄生理和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效果也受到番茄基因型的限制,其中,番茄植株内源ABA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在温室番茄生产的环境调控及水分管理中须加以考虑。

李淑琴[4](2021)在《“兰黑1号”多年生黑麦草坪用性状与耐旱性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由兰州大学筛选获得的高内生真菌带菌率的“兰黑1号”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cv.Lanhei No.1)新品系为研究材料,通过田间试验与温室盆栽,评定了密度、盖度、色泽、质地、均一性、绿期等坪用性状,及土壤相对含水量和氮肥对光合作用、内源激素、营养元素及离子含量等影响,以期明确其推广用价值和提供科学的水肥养护依据。主要结果如下:通过与原始材料和对照品种(E-、维纳斯、绅士)比较发现,“兰黑1号”新品系综合坪用性状最好。“兰黑1号”的密度显着(P<0.05)高于原始材料、其盖度显着(P<0.05)高于原始材料与绅士、色泽显着(P<0.05)高于绅士和E-。通过权重得出“兰黑1号”为0.592、原始材料为0.543、绅士为0.478、维纳斯为0.461、E-为0.360,综上5种多年生黑麦草坪用性状综合评价排序为“兰黑1号”>原始材料>绅士>维纳斯>E-。通过与不带菌的对照材料(E-)比较发现,“兰黑1号”新品系(E+)耐旱性最强。研究表明:1)干旱胁迫下,施肥显着(P<0.05)降低了多年生黑麦草株高、分蘖数、生物量;干旱胁迫下,其株高、生物量、根冠比显着(P<0.05)高于E-植株。2)干旱胁迫显着(P<0.05)降低了多年生黑麦草E-植株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而对“兰黑1号”无显着影响;干旱胁迫下,施肥显着(P<0.05提高了植株叶绿素含量;干旱胁迫下,“兰黑1号”较E-植株的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了221.23%、246.56%、27.69%。3)干旱胁迫显着(P<0.05)降低了E-植株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含量,显着(P<0.05)提高了脱落酸的含量;重度干旱胁迫下,“兰黑1号”多年生黑麦草较E-植株的生长素、脱落酸、褪黑素、水杨酸含量分别高了51.19%、17.62%、31.79%和33.72%。4)干旱胁迫显着(P<0.05)增加了“兰黑1号”地上部分磷含量,显着降低了多年生黑麦草土壤中钙离子含量;干旱胁迫下添加氮肥表明,“兰黑1号”土壤中的全氮、钠离子、钙离子含量显着(P<0.05)高于E-植株,而土壤中钾离子含量显着(P<0.05)低于E-植株;“兰黑1号”在中度干旱胁迫下的地上部分有机碳和重度干旱胁迫下的钙离子含量较E-植株分别提高了49.19%和34.58%。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兰黑1号坪用性状及耐旱性较强,是一种优质草坪草,对西北干旱地区具有重要生产意义。

马永佳[5](2021)在《外源Ca2+对酸雨胁迫下水稻根系质膜组分、Ca2+分布和转运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酸雨是全球性环境问题,给农林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面对全球人口增长对食品安全的挑战,急需可行方法减轻酸雨对农作物的危害。钙(calcium,Ca)是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参与调节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耐受性,尤其是受Ca2+转运系统调节的细胞质Ca2+环境在保护植物质膜结构与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了阐明外源Ca2+对酸雨胁迫下植物细胞Ca2+环境的调节机理,本研究以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Oryza sativa L.)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法探究外源Ca2+对模拟酸雨(simulated acid rain,SAR)胁迫下水稻根系质膜组分、钙形态和分布以及Ca2+转运系统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外源Ca2+对SAR胁迫下水稻根系质膜组分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强度SAR(pH 4.5)提高了水稻根系质膜磷脂[总磷脂、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PC)、磷脂酰甘油(phosphatidylglycerol,PG)、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和膜蛋白含量,对膜稳定性和根系生长无显着影响。高强度SAR(pH 3.0)降低水稻根系质膜磷脂双层脂(PC和PG)和膜蛋白含量,从而破坏膜稳定性,降低细胞活性,抑制根系生长。单一Ca2+处理组水稻根系质膜组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H 4.5+Ca2+处理组磷脂双层脂比例和膜蛋白含量增加,维持质膜稳定性促进根系生长。pH 3.0+Ca2+处理组水稻根系质膜磷脂单层脂(PE)含量仍低于对照,但磷脂双层脂和膜蛋白含量均达到对照水平。这表明外源Ca2+可以减轻SAR对水稻根系质膜组分的降解,进而保护膜稳定性,维持根系生长。恢复5天后,高强度SAR(pH 3.0)组水稻根系磷脂双层脂和膜蛋白含量仍低于对照,质膜稳定性、细胞活性和根系生长无法恢复至对照,施加Ca2+可以促进SAR胁迫后水稻根系质膜组分、膜稳定性和生长的恢复。(2)外源Ca2+对SAR胁迫下水稻根系钙形态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SAR(pH 4.5和3.0)刺激水稻根系细胞质水溶性钙中游离Ca2+浓度增加,其中高强度SAR(pH 3.0)处理组游离Ca2+浓度增幅更大且Ca2+在质膜周围呈不均匀分布,细胞膜结构破裂,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器中非水溶性钙(包括果胶酸钙和磷酸钙-碳酸钙)大量流失。单一Ca2+处理组水稻根系细胞质水溶性钙和细胞器中草酸钙含量增加。SAR(pH 4.5和3.0)+Ca2+处理组水稻根系细胞质水溶性钙中游离Ca2+仍高于对照但低于SAR处理组,细胞壁和细胞器中非水溶性钙的含量显着高于对照,表明外源Ca2+可以促进SAR胁迫下水稻根系细胞质中水溶性钙移至细胞壁和细胞器并转化为非水溶性钙,既缓解了细胞质游离Ca2+累积对膜稳定性的破坏,又弥补了细胞壁和细胞器中钙的流失。恢复5天后,仅高强度SAR(pH 3.0)组水稻根系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器中钙含量依然低于对照,施加Ca2+有利于SAR胁迫后水稻根系各种形态钙以及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器中钙含量的恢复。对外源Ca2+和SAR处理的水稻根系质膜组分与钙形态和分布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总磷脂、PC、PG和膜蛋白含量与水溶性钙含量显着负相关,与果胶酸钙和磷酸钙-碳酸钙含量显着正相关,表明外源Ca2+促进SAR下水稻根系细胞质中水溶性钙转化为果胶酸钙和磷酸钙-碳酸钙,这可能是缓解SAR对水稻根系质膜组分破坏的重要原因。(3)外源Ca2+对SAR胁迫下水稻根系Ca2+转运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SAR(pH 4.5和3.0)上调水稻根系质膜Ca2+通道基因(Os CNGC9、Os CNGC13、Os TPC1和Os MAC1)表达,激活Ca2+通道,促进了胞外Ca2+向胞质流入。其中,高强度SAR(pH 3.0)降低了Ca M活性、Os ACA2和Os ACA4表达量,抑制质膜Ca2+-ATPase和Ca2+/H+转运体活性,导致胞质Ca2+向胞外运输受阻;同时高强度SAR(pH 3.0)组水稻根系液泡膜Ca2+-ATPase活性下降,胞质Ca2+无法及时向液泡转运,最终水稻根系胞质中Ca2+大量累积,对细胞质膜造成伤害。单一Ca2+处理组水稻根系Os CNGC13表达上调,胞内Ca2+增多,Ca M活性和Os ACA2表达的增加提高了Ca2+-ATPase活性,胞质Ca2+泵出,从而避免了胞质Ca2+累积,由此可见,单一Ca2+处理维持了胞内Ca2+稳态,这可能是保护水稻根系质膜组分和稳定性的重要原因。SAR(pH 4.5和3.0)+Ca2+处理组水稻根系质膜Ca2+通道基因表达上调,Ca2+通道进一步激活,胞外Ca2+流入增强,但Ca M活性、Os ACA2和Os ACA4表达水平增加,Ca2+-ATPase和Ca2+/H+转运体活性提高,促进胞质Ca2+向胞外转运;此外,液泡膜Ca2+-ATPase活性提高,加快胞质Ca2+泵入液泡,因而胞质Ca2+累积得到缓解。恢复5天后,高强度SAR(pH 3.0)组水稻根系Ca2+-ATPase和Ca2+/H+转运体活性依然较低,施加Ca2+的水稻根系Ca2+通道基因表达水平以及Ca2+-ATPase和Ca2+/H+转运体活性的均恢复至对照水平,有利于维持胞质Ca2+低稳态。综上,酸雨胁迫上调水稻根系质膜Ca2+通道基因表达,促进胞外Ca2+内流,造成胞质内Ca2+持续累积,严重时会破坏质膜组分和稳定性,抑制植物生长。外源Ca2+通过增加Ca M活性、Os ACA2和Os ACA4表达量来提高酸雨胁迫下水稻根系质膜和液泡膜Ca2+-ATPase活性,增加Ca2+/H+转运体活性,加快胞质Ca2+向细胞壁和细胞器中转运形成果胶酸钙和磷酸钙-碳酸钙,缓解胞质中Ca2+过量累积对质膜磷脂双层脂和膜蛋白的破坏,从而维持细胞膜稳定性,对减轻酸雨对根系生长的抑制和提高水稻耐酸性有利。

王慧慧[6](2021)在《钙盐对NaCl胁迫下匍匐翦股颖耐盐性影响》文中认为盐碱土是一种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土壤盐渍化的防治和盐碱土的改良和开发利用成为推进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内容,利用外源钙缓解草坪草盐胁迫,提高匍匐翦股颖(Agrostis stolonifera L.)耐盐性,对匍匐翦股颖耐盐机制研究和盐碱地的开发与利用及草坪绿地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4个匍匐翦股颖品种(羚羊、克罗米、旅星、A-1)为材料,通过,1)纸上发芽法,进行盐胁迫(0、20、60、120、180、240、300 mmol·L-1NaCl溶液)条件下4个匍匐翦股颖品种(羚羊、克罗米、旅星、A-1)耐盐性(萌发指标、根系指标及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研究,评价并筛选出较敏盐品种和较耐盐品种;2)PVC管盆栽试验,选用筛选出的较敏盐品种和较耐盐品种,设置4个NaCl(60、120、180、240mmol·L-1)浓度梯度下分别添加0、5、10、20、40、60 mmol·L-1的Ca Cl2及Ca(NO3)2处理,通过测定其生长指标和叶片电解质渗透率,确定不同浓度的NaCl胁迫下最适宜的钙盐缓解浓度;3)PVC管盆栽试验,在3个NaCl(60、120、180 mmol·L-1)浓度梯度下添加筛选出的相对应NaCl胁迫下最适宜钙缓解浓度(5、10、20 mmol·L-1的Ca Cl2及Ca(NO3)2)进行处理,选用钙盐缓解下生长较好的较敏盐品种A-1,设置叶面喷施和溶液根施两种添加钙盐方式,探究盐胁迫下不同浓度钙盐的不同添加方式对匍匐翦股颖耐盐性的影响,筛选出最适宜的钙盐添加方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低浓度(20 mmol·L-1NaCl)的盐胁迫对匍匐翦股颖种子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超过一定盐浓度(60 mmol·L-1NaCl)范围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NaCl胁迫对种子的萌发及生长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各个生长指标随着盐浓度的增大呈下降趋势,至240~300 mmol·L-1时,种子几乎不能萌发;不同品种的匍匐翦股颖种子萌发对盐胁迫的响应程度不同,其中羚羊和旅星表现最好,克罗米和A-1表现较差,综合评价耐盐性依次为:旅星>羚羊>克罗米>A-1。(2)外源Ca能缓解NaCl对匍匐翦股颖幼苗生长造成的胁迫,降低植物叶片电解质渗透率。在NaCl浓度为60、120、180mmol·L-1,添加外源Ca浓度为5、10、20mmol·L-1时,缓解效果最好,且在各个浓度NaCl胁迫下,添加相同浓度的Ca(NO3)2和Ca Cl2,Ca(NO3)2的缓解效果优于Ca Cl2,但是高浓度的钙盐也会加重植物盐胁迫,且敏盐品种较耐盐品种反应更为显着。当草坪草遭受盐胁迫时,施用适当种类和浓度的钙肥可以明显提高草坪草地上部分的生长并且降低植物电解质渗透率,缓解盐胁迫所造成的植物膜损伤,增强植物的耐盐能力。(3)在NaCl胁迫下施加外源Ca,较单独盐胁迫而言,叶面喷施Ca能较好的提高匍匐翦股颖草坪质量,促进其植株株高、地上生物量、叶片表面积的生长,且叶面喷施Ca处理下的匍匐翦股颖叶片相对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含量较单独盐胁迫增幅较大,而植株叶片电解质渗透率、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较单独盐胁迫降幅较大,说明叶面喷施Ca较溶液根施Ca更能缓解匍匐翦股颖地上部分的盐胁迫,而溶液根施Ca对匍匐翦股颖地下生物量、根系表面积、根系长度、主根长、侧根数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能较好的缓解匍匐翦股颖地下部分盐胁迫。

孙悦[7](2020)在《钙对油松幼苗生长及生理特征影响研究》文中指出我国半干旱区人工林的健康可持续经营对该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钙作为半干旱区土壤迁移的标志性元素对缓解该区域树木的干旱胁迫以及调控树木生长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以油松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钙处理(0、50、100、200、400、600、800 mg·kg-1)的油松幼苗生长、光合、水分利用效率、叶绿素荧光、酶活性进行测定分析,筛选油松幼苗生长的最适钙浓度,以及钙对油松幼苗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为半干旱区油松人工林合理培育与健康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理论基础。研究结果如下:(1)对油松幼苗适量的添加钙可显着促进其生长(p<0.05)。油松幼苗的株高及基径,根、茎、叶及总生物量在适量钙施加后均有显着增长(p<0.05),缺钙和钙过量时油松幼苗的生长量均显着降低(p<0.05),油松幼苗最适生长的钙浓度在50~100 mg·kg-1之间。(2)对油松幼苗施加适量钙可促进其光合色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合成与积累,并促进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的合成与积累,显着提高油松幼苗的光合作用(p<0.05)。缺钙或钙浓度过高时均会对光合色素的合成与积累、光合速率的提高和光合产物的合成产生不利影响,促进油松幼苗光合特性及产物积累的最适钙浓度在50~100 mg·kg-1 之间。(3)在钙浓度为400 mg·kg-1处理时,油松幼苗的瞬时水分利用效率显着高于其他钙处理(p<0.05)。iWUE表征的长期水分利用效率在施钙后明显升高且在钙浓度为800mg·kg-1处理时显着提高(p<0.05)。(4)钙的添加对油松幼苗叶绿素荧光的变化有很大影响。Fv/Fm在钙浓度超过400 mg·kg-1后显着降低,钙浓度在超过200 mg·kg-1时,油松幼苗的Fv/Fo显着低于其他处理(p<0.05),钙浓度在超过100 mg·kg-1时Vj明显升高,且在达到600 mg·kg-1处理时相比于0~100 mg·kg-1钙处理显着降低(p<0.05),ETO/TRO和ETO/ABS在钙浓度超过200 mg·1kg-1后明显降低(p<0.05)。Fo/Fm在钙超过200 mg·kg-1后显着升高(p<0.05)。说明钙浓度在较高范围(超过200或400 mg·kg-1)时,钙对叶绿素荧光效应的影响较大。此时光合作用的原初反应效果显着降低,钙对油松幼苗产生胁迫作用。(5)通过对不同钙处理的油松幼苗POD、SOD、CAT的测定,得出在钙浓度为50~100 mg·kg-1范围内SOD活度最高,钙浓度为50 mg·kg-1时油松幼苗的CAT和POD活度最高,综合来看钙浓度为50~100 mg·kg-1范围内是油松幼苗的抗逆性最高。由以上结果可知,最适油松幼苗生长发育的钙浓度为50~100 mg·kg-1。钙浓度过高或过低都对油松幼苗的生长及生理不利。

张洁[8](2020)在《珍稀泌盐植物长叶红砂RtCML42和RtCDPK16的克隆与功能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钙是植物胞内第二信使,参与植物体内多种生理活动调节,同时在抵御环境胁迫时,通过调节细胞内钙浓度变化,激活一些蛋白质或酶,从而引发胁迫应答反应。长叶红砂(Reaumuria trigyna),隶属于柽柳科(Tamarieaceae)琵琶柴属(Reaumuria),是第三纪古地中海孑遗植物,强旱生泌盐盐生小灌木,为东阿拉善-西鄂尔多斯特有种。本研究基于转录组测序分析,克隆了长叶红砂2个Ca2+调控基因RtCML42和RtCDPK16的全长cDNA片段,并构建双元表达载体转化拟南芥,通过对其表达特性和基因功能开展研究,探讨RtCML42和RtCDPK16在植物抵抗逆境胁迫中的作用,进一步解析钙信号调控植物响应逆境的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RtCML42的ORF长度为657bp,编码218个氨基酸,RtCDPK16基因的ORF长度为1689bp,编码562个氨基酸,两种蛋白均属亲水性蛋白,具有4个与Ca2+结合的EF-hand-Hand型结构域。RtCML42与蓖麻的CBL3同源性最高;RtCDPK16与葡萄CDPK16同源性最高。2.利用qRT-PCR进行基因表达特性分析,结果显示,RtCML42和RtCDPK16的表达可被高温、低温、NaCl、PEG等非生物胁迫和ABA、CaCl2处理显着诱导。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RtCML42和RtCDPK16分别定位于内质网和细胞膜。同时Ca2+等温滴定实验证明,RtCML42可通过EF-Hand区域与Ca2+结合发挥作用。3.构建pPZP221-RtCML42和pPZP221-RtCDPK16真核表达载体转化拟南芥,对野生型和T3代转基因株系进行干旱、盐和ABA胁迫,发现胁迫处理下转基因拟南芥的根长、侧根数、鲜重和叶绿素含量等表型指标均显着高于野生型,表明过表达RtCML42和RtCDPK16基因提高了植物抗逆性。4.检测不同胁迫处理下转基因和野生型拟南芥中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活性氧、渗透调节物质和离子含量,结果发现转基因株系中SOD、POD、CAT等抗氧化酶活性、脯氨酸含量均显着高于野生型,H2O2、O2-、MDA的含量显着低于野生型,表明超表达RtCML42和RtCDPK16基因,能够提高转基因拟南芥抗氧化能力,减轻膜损伤程度,从而改善转基因植株在干旱、盐及ABA胁迫下的生长状况。此外,外施一定浓度的CaCl2更有利于提高转基因拟南芥的抗氧化酶活性,降低ROS积累,提高其抗逆性。5.对转基因和野生型拟南芥进行Na+、K+、Ca2+三种离子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与野生型株系相比,胁迫条件下转基因拟南芥K+、Ca2+含量明显上升,Na+含量以及Na+/K+显着降低,表明转基因株系通过调控拟南芥中Na+、K+、Ca2+三种离子含量、维持较低Na+/K+,进而调控转基因拟南芥体内离子稳态平衡。此外,外施一定浓度的CaCl2更有利于提高转基因拟南芥体内Na+含量和Ca2+/Na+,提高其抵抗逆境胁迫的能力。6.qRT-PCR检测干旱、盐和ABA胁迫下,过表达RtCML42和RtCDPK16基因的拟南芥,相比野生型,抗氧化酶基因AtSOD1、AtPOD1、AtAPX1、AtCAT1,离子转运相关基因AtSOS1,ABA合成相关基因AtNCED3,以及其他抗逆相关基因AtRD29A、AtABF4、AtRD22的表达均被显着诱导,表明RtCML42和RtCDPK16可能通过调节转基因植物氧化、渗透、离子平衡,提高植物的耐受性。

王洁[9](2020)在《碳基改良剂对黄河三角洲耕地盐渍障碍的缓解作用》文中指出黄河三角洲是我国重点经济开发区,中轻度盐碱地是山东省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由于地理及人为因素影响,黄河三角洲盐渍土改良一直是一项极为艰巨的工作。在此背景下,研究减缓盐渍障碍的土壤调理剂以提高盐渍耕地地力、为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技支撑,成为紧迫的社会需求。本研究针对黄河三角洲滨海地区不同盐化程度的盐渍耕地,通过土壤浸提实验、柱状淋洗实验、室内土壤培养实验、室内及野外盆栽实验等方法和途径,逐步开展碳基改良剂在改变土壤溶液组分、缓解盐渍障碍、提高作物吸收与养分利用效率等方面的研究,为盐渍土改良和实现农业生产增效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本论文主要章节的研究内容及结论总结如下:1、通过比较不同碳基改良剂对不同盐渍程度土壤(轻度、中度及重度)及小麦幼苗的影响,探索这两种常见碳基改良剂(生物质炭和泥炭)对盐渍土的改良机制以及静态下的作用过程。研究显示,生物质炭和泥炭施用对盐渍土的影响因其基本理化性质差异而不同。生物质炭通过丰富的钾离子,提升土壤溶液中钾离子含量,促进小麦幼苗对钾的摄入,提升其体内K+/Na+,以此减轻小麦对盐胁迫的抵抗;泥炭引起土壤溶液钙、镁离子浓度升高,钠吸附比显着降低,在改变土壤溶液的离子组成同时,推动土壤/碳基改良剂颗粒与土壤溶液之间离子交换反应的发生,并以此改善小麦幼苗生长的盐渍土壤环境,促进其生长发育。2、模拟夏季集中降雨条件下,不同用量水平的碳基改良剂对盐渍土淋洗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风化煤在淋洗过程中促进土壤盐分淋出,降低土壤溶液的钠吸附比,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1%添加量下,风化煤对盐渍土改良最佳。淋洗后,土壤中钠离子的去除率达到79.7%,钠吸附比降低68.1%,土壤有机质含量显着提升,小麦幼苗体内K+/Na+得到提高,其抗盐害能力增强。3、通过土壤培养及室内玉米盆栽实验,研究碳基改良剂对不同盐渍程度土壤的养分转化、酶活性以及对玉米幼苗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基改良剂能促进尿素水解,提高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在土壤培养第8天时,盐渍土壤中的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均达到最大值。室内玉米盆栽实验结果表明,适当碳基改良剂添加可有利于提升玉米叶片中叶绿素a和b含量,提高玉米体内氮元素的含量,促进玉米对氮元素的累积吸收量。4、在保证玉米稳产、增产前提下,开展了室外盆栽实验,综合分析和探讨碳基改良剂在缓解土壤盐障、促进作物生长、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增产增效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碳基改良剂可有效提高玉米干物质量,促进玉米碳、氮、磷元素的累积,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提升玉米体内K+/Na+比值,增强作物抗盐能力。75%常规施肥量+3‰碳基改良剂处理下的效果最佳。此处理下,降低25%肥料施用量仍可使玉米干物质总量接近正常施肥的水平,作物对氮素和磷素有最大吸收量,对氮和磷养分有最高的肥料利用率,这对于化肥减施目标的达成具有积极的意义,并为黄河三角洲盐渍土的改良提供实际帮助。此外,风化煤添加量不宜过高,否则将降低玉米生物量累积,不利于纯经济收益和产投比的提升。

白爱兴[10](2020)在《NaCl胁迫下钙和钙效应剂对酸枣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Ca2+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元素之一,同时作为第二信使在植物逆境信号转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酸枣作为枣树嫁接的常用砧木,具有耐盐碱、耐旱、耐贫瘠等优良特性,同时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本试验通过研究NaCl胁迫下钙和钙效应剂乙二醇四乙酸(EGTA,Ca2+专一螯合剂)、三氟拉嗪(TFP,钙调素拮抗剂)、氯化镧(LaCl3,Ca2+通道阻断剂)处理后对酸枣幼苗抗氧化系统、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以及氮代谢的影响,探索外源钙缓解酸枣幼苗NaCl胁迫的可能作用方式,为解析钙信号调控酸枣幼苗盐胁迫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以水培酸枣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外源钙和不同钙效应剂对150 mmol·L-1NaCl胁迫下酸枣幼苗根和叶中细胞膜脂过氧化指标质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三种植物自身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的影响,检测不同处理下酸枣幼苗氮代谢过程中硝态氮含量(NO3--N)、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酶(GOGAT)以及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1、与NaCl处理对比,添加外源Ca2+处理后酸枣幼苗质膜透性及丙二醛含量显着降低,提高了SOD、POD、CAT三种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增加。与Na+Ca处理对比,钙效应剂处理后显着提高了酸枣幼苗根系和叶片中质膜透性以及MDA含量;除Na+EGTA处理第6 d POD活性与可溶性蛋白含量上升显着外,其余各个处理时间点根系和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与可溶性糖含量均下降显着,三种钙效应剂对脯氨酸的调控存在差异且不同组织之间存在特异性。2、与NaCl处理对比,添加外源Ca2+处理后NR、GS、GOGAT活性增强,硝态氮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与Na+Ca处理对比,钙效应剂处理后显着提高了酸枣幼苗根系和叶片中NR、GS、GOGAT活性,游离氨基酸含量显着增加,硝态氮含量下降显着。【结论】NaCl胁迫下添加外源Ca2+通过降低膜脂过氧化作用,提高抗氧化保护酶、氮代谢酶活性以及增强渗透调节能力和氮素同化能力,缓解NaCl胁迫对酸枣幼苗的伤害,该研究表明钙信使系统可能通过调控酸枣幼苗抗氧化保护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以及氮代谢过程参与酸枣幼苗在NaCl胁迫下逆境信号传递。

二、玉米幼苗干旱过程中钙的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玉米幼苗干旱过程中钙的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1)外源褪黑素缓解黄瓜幼苗吡虫啉胁迫的生理和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农药概述及其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1.1 农药的概念与分类
        1.1.2 农药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
        1.1.3 农药对作物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
        1.1.4 农药对作物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1.1.5 吡虫啉的危害
    1.2 农残的降解及植物解毒机理研究现状
        1.2.1 农残控制与预防
        1.2.2 环境中农药降解的技术与方法
        1.2.3 农药在植物中的代谢降解过程
        1.2.4 谷胱甘肽结合解毒途径
    1.3 褪黑素(Mel)的合成与含量
        1.3.1 Mel的生物合成
        1.3.2 植物内源Mel含量及影响因素
        1.3.3 Mel对植物生物胁迫的影响
        1.3.4 Mel对植物非生物胁迫的影响
    1.4 转录组学在植物响应逆境胁迫中的研究
        1.4.1 转录组学的概念及研究方法
        1.4.2 转录组测序在褪黑素响应非生物胁迫中的应用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2 主要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吡虫啉对黄瓜幼苗的影响及不同褪黑素浓度的缓解作用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2.1.4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浓度吡虫啉对黄瓜幼苗光合参数Pn、Tr、Ci、Gs的影响
        2.2.2 外源施用褪黑素对黄瓜幼苗叶片和根系中褪黑素含量的影响
        2.2.3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吡虫啉残留的影响
        2.2.4 不同浓度的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中MDA的影响
        2.2.5 不同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2.2.6 不同浓度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2.7 外源褪黑素对黄瓜幼苗吡虫啉降解的影响
    2.3 讨论
第三章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幼苗光合能力及可溶性物质含量的影响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3.1.4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3.2.2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叶片光合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3.2.3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3.2.4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2.5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叶片淀粉与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3.3 讨论
第四章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幼苗氧化还原稳态及解毒关键酶的影响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设计
        4.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4.1.4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叶片O_2~(·-)及H_2O_2含量的影响
        4.2.2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叶片As A、DHA、GSH和 GSSG含量的影响
        4.2.4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叶片APX和 AAO活性的影响
        4.2.5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叶片MDHAR、DHAR、GR活性的影响
        4.2.6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叶片GST活性的影响
        4.2.7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叶片解毒基因的影响
        4.2.8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降解中的作用模型
    4.3 讨论
第五章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幼苗氮代谢和营养元素积累的影响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设计
        5.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5.1.4 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幼苗NR、Ni R活性的影响
        5.2.2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幼苗GS和 GOGAT活性的影响
        5.2.3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幼苗大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5.2.4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幼苗中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5.2.5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幼苗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5.3 讨论
第六章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幼苗转录组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设计
        6.1.3 样品制备
        6.1.4 RNA提取和纯化
        6.1.5 RNA样本质量检测
        6.1.6 mRNA文库的建立和测序
        6.1.7 测序数据处理
        6.1.8 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6.1.9 qRT-PCR实时荧光定量验证
    6.2 结果与分析
        6.2.1 黄瓜叶片总RNA质控分析
        6.2.2 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叶片差异表达基因数目分析
        6.2.3 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叶片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
        6.2.4 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叶片差异表达基因KEGG分析
        6.2.5 黄瓜叶片差异表达基因及其功能注释
        6.2.6 qRT-PCR(实时荧光定量)验证
    6.3 讨论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导师简介

(2)干旱和盐胁迫下磁化水影响黄瓜生长的生理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磁化水理化性质
        1.2.2 磁化水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1.2.3 磁化水对植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1.2.4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目标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技术路线
    2.2 试验设计和测定方法
        2.2.1 试验设计
        2.2.2 测定项目及方法
    2.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第三章 磁化水对干旱下黄瓜生长、光合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3.1 引言
    3.2 结果
        3.2.1 磁化水对不同水分条件下黄瓜生长的影响
        3.2.2 磁化水对不同水分条件下黄瓜水分、光合和荧光参数的影响
    3.3 讨论
        3.3.1 磁化水对黄瓜生长的影响
        3.3.2 磁化水对黄瓜生理的影响
        3.3.3 土壤干旱下磁化水的效果
    3.4 小结
第四章 不同水质磁化水对干旱下黄瓜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4.1 引言
    4.2 结果
        4.2.1 磁化、水质和水分处理的主效应
        4.2.2 磁化与水质的交互作用
        4.2.3 磁化与水分处理的交互作用
        4.2.4 磁化、水质与水分处理间的交互作用
    4.3 讨论
        4.3.1 土培条件下磁化水对黄瓜生长生理的效应
        4.3.2 水质对磁化水效应的影响
        4.3.3 土壤水分条件对磁化水效应的影响
        4.3.4 其他因素对磁化水效应的影响
    4.4 小结
第五章 磁化水对盐胁迫下黄瓜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5.1 引言
    5.2 结果
        5.2.1 磁化水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5.2.2 磁化水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叶水分关系的影响
        5.2.3 磁化水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5.2.4 磁化水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5.2.5 磁化水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叶养分、离子含量的影响
    5.3 讨论
        5.3.1 黄瓜幼苗上应用磁化水的效应
        5.3.2 磁化水提高黄瓜幼苗抗盐性的生理机制
    5.4 小结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存在问题
    6.1 主要结论
    6.2 存在问题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3)CO2浓度倍增下水分调控对番茄生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渐进干旱对作物生长和生理特征的影响
        1.2.2 亏缺灌溉和分根区交替灌溉对作物生长和生理特征的影响
        1.2.3 CO_2浓度升高对作物生长和生理特征的影响
    1.3 存在的问题
    1.4 科学假说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案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3 试验概况与试验设计
        2.3.1 渐进干旱试验
        2.3.2 亏缺灌溉试验
        2.3.3 分根区交替灌溉试验
    2.4 测定指标与方法
        2.4.1 生长指标
        2.4.2 生理指标
        2.4.3 土壤含水量、植株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
        2.4.4 植株养分测定
        2.4.5 番茄品质指标
    2.5 数据处理方法
第三章 CO_2浓度倍增及高氮水平下番茄对渐进干旱的响应
    3.1 CO_2浓度倍增下氮水平对番茄营养生长的影响
        3.1.1 株高和茎粗对氮水平的响应
        3.1.2 叶面积和比叶面积对氮水平的响应
    3.2 CO_2浓度倍增下氮水平对番茄叶片气体交换的影响
        3.2.1 净光合速率对渐进干旱的响应
        3.2.2 气孔导度对渐进干旱的响应
        3.2.3 蒸腾速率对渐进干旱的响应
    3.3 CO_2浓度倍增下氮水平对番茄植株水分关系的影响
        3.3.1 叶水势对渐进干旱的响应
        3.3.2 溶质势对渐进干旱的响应
        3.3.3 膨压对渐进干旱的响应
    3.4 CO_2浓度倍增下氮水平对番茄叶片ABA含量的影响
    3.5 CO_2浓度倍增下氮水平对番茄叶片ABA与气孔导度关系的影响
    3.6 CO_2浓度倍增下氮水平对番茄干物质积累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3.7 CO_2浓度倍增下氮水平对番茄碳氮含量及木质部汁液中离子浓度的影响
        3.7.1 植株碳氮含量对氮水平的响应
        3.7.2 木质部汁液中离子浓度对氮水平的响应
    3.8 讨论与小结
        3.8.1 讨论
        3.8.2 小结
第四章 CO_2浓度倍增下番茄生长和生理特征对亏缺灌溉的响应
    4.1 CO_2浓度倍增下亏缺灌溉对番茄营养生长的影响
        4.1.1 株高和茎粗对亏缺灌溉的响应
        4.1.2 叶面积和比叶面积对亏缺灌溉的响应
    4.2 CO_2浓度倍增下亏缺灌溉对番茄干物质积累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4.3 CO_2浓度倍增下亏缺灌溉对番茄养分吸收及碳氮比的影响
        4.3.1 植株钾钙镁含量和吸收量对亏缺灌溉的响应
        4.3.2 植株氮碳硫含量、碳同化量及氮硫吸收量对亏缺灌溉的响应
    4.4 讨论与小结
        4.4.1 讨论
        4.4.2 小结
第五章 CO_2浓度倍增下番茄产量和品质对亏缺灌溉的响应
    5.1 CO_2浓度倍增下亏缺灌溉对番茄果数、单果重及产量的影响
    5.2 CO_2浓度倍增下亏缺灌溉对番茄品质的影响
        5.2.1 果实硬度对亏缺灌溉的响应
        5.2.2 果实Vc、番茄红素、可溶性固形物和硝酸盐对亏缺灌溉的响应
    5.3 CO_2浓度倍增下亏缺灌溉对番茄品质影响的综合评价
        5.3.1 主成分分析指标的描述性分析
        5.3.2 主成分分析结果
    5.4 讨论与小结
        5.4.1 讨论
        5.4.2 小结
第六章 CO_2浓度倍增下番茄生长和生理特征对分根区交替灌溉的响应
    6.1 CO_2浓度倍增下分根区交替灌溉对番茄生理和营养生长的影响
        6.1.1 株高和茎粗对分根区交替灌溉的响应
        6.1.2 叶片气体交换对分根区交替灌溉的响应
        6.1.3 植株水分关系对分根区交替灌溉的响应
    6.2 CO_2浓度倍增下分根区交替灌溉对番茄干物质积累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6.2.1 干物质积累对分根区交替灌溉的响应
        6.2.2 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对分根区交替灌溉的响应
    6.3 CO_2浓度倍增下分根区交替灌溉对番茄木质部汁液中离子浓度的影响
    6.4 CO_2浓度倍增下分根区交替灌溉对番茄养分吸收及碳氮比的影响
        6.4.1 植株碳氮含量对分根区交替灌溉的响应
        6.4.2 植株碳同化量和氮吸收量对分根区交替灌溉的响应
        6.4.3 各器官碳氮比对分根区交替灌溉的响应
    6.5 讨论与小结
        6.5.1 讨论
        6.5.2 小结
第七章 CO_2浓度倍增下番茄产量和品质对分根区交替灌溉的响应
    7.1 CO_2浓度倍增下分根区交替灌溉对番茄产量的影响
    7.2 CO_2浓度倍增下分根区交替灌溉对番茄品质的影响
        7.2.1 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对分根区交替灌溉的响应
        7.2.2 果实中可溶性糖、有机酸及糖酸比对分根区交替灌溉的响应
        7.2.3 番茄果汁中离子浓度对分根区交替灌溉的响应
        7.2.4 番茄果实中各元素含量对分根区交替灌溉的响应
        7.2.5 番茄果实中各元素吸收量对分根区交替灌溉的响应
    7.3 CO_2浓度倍增下分根区交替灌溉对番茄品质影响的综合评价
    7.4 讨论与小结
        7.4.1 讨论
        7.4.2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8.1 主要结论
    8.2 创新点
    8.3 不足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兰黑1号”多年生黑麦草坪用性状与耐旱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多年生黑麦草
    2.2 多年生黑麦草-内生真菌的研究进展
        2.2.1 内生真菌对多年生黑麦草生长的影响
        2.2.2 内生真菌对多年生黑麦草非生物胁迫的影响
        2.2.3 内生真菌对多年生黑麦草生物胁迫的影响
    2.3 水肥对多年生黑麦草的影响
        2.3.1 干旱地区的分布与现状
        2.3.2 干旱胁迫对多年生黑麦草的影响
        2.3.3 氮肥施用现状及影响
        2.3.4 氮肥对多年生黑麦草的影响
        2.3.5 水肥互作对多年生黑麦草的影响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3.1 “兰黑1 号”坪用性状评价
        3.1.1 供试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指标测定
        3.1.4 综合评价方法
        3.1.5 数据处理
    3.2 “兰黑1 号”耐旱性评价
        3.2.1 供试材料
        3.2.2 试验设计
        3.2.3 植物生长指标的测定
        3.2.4 植物光合作用的测定
        3.2.5 植物内源激素的测定
        3.2.6 植物营养元素和离子含量的测定
        3.2.7 数据处理
第四章 结果分析
    4.1 “兰黑1 号”坪用性状评价
        4.1.1 “兰黑1号”坪用性状指标差异比较
        4.1.2 “兰黑1号”坪用性状综合评价
    4.2 “兰黑1 号”耐旱性评价
        4.2.1 干旱胁迫下氮肥对“兰黑1号”生长的影响
        4.2.2 干旱胁迫下氮肥对“兰黑1号”光合作用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4.2.3 干旱胁迫下氮肥对“兰黑1号”内源激素的影响
        4.2.4 干旱胁迫下氮肥对“兰黑1号”地上部分植株营养元素和离子含量的影响
        4.2.5 干旱胁迫下氮肥对“兰黑1号”土壤中营养元素和离子含量的影响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5.1 “兰黑1 号”坪用性状评价
    5.2 干旱胁迫下氮肥对“兰黑1号“生长的影响
    5.3 干旱胁迫下氮肥对“兰黑1号”光合作用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5.4 干旱胁迫下氮肥对“兰黑1号”内源激素的影响
    5.5 干旱胁迫下氮肥对“兰黑1号”地上部分营养元素及离子的影响
    5.6 干旱胁迫下氮肥对“兰黑1号”土壤中营养元素及离子的影响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项目资助
致谢

(5)外源Ca2+对酸雨胁迫下水稻根系质膜组分、Ca2+分布和转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酸雨的研究概况
        1.1.1 酸雨的污染现状
        1.1.2 酸雨对植物的危害
    1.2外源Ca~2+在增强植物抗逆性中的作用2
    1.3 内源钙在植物适应逆境胁迫中的作用
        1.3.1 植物钙形态和分布对逆境的响应
        1.3.2 植物Ca~(2+)转运系统对逆境的响应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思路图
第二章 外源Ca~(2+)对模拟酸雨胁迫下水稻根系质膜组分和稳定性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试材培养
        2.2.2 试材处理
        2.2.3 指标测定
        2.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外源Ca~(2+)对模拟酸雨胁迫下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
        2.3.2 外源Ca~(2+)对模拟酸雨胁迫下水稻根系质膜稳定性的影响
        2.3.3 外源Ca~(2+)对模拟酸雨胁迫下水稻根系质膜组分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外源Ca~(2+)对模拟酸雨胁迫下水稻根系钙形态和分布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材培养
        3.2.2 试材处理
        3.2.3 指标测定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外源Ca~(2+)对模拟酸雨胁迫下水稻根系胞质游离Ca~(2+)浓度的影响
        3.3.2 外源Ca~(2+)对模拟酸雨胁迫下水稻根系细胞钙形态的影响
        3.3.3 外源Ca~(2+)对模拟酸雨胁迫下水稻根系细胞钙形态的影响
        3.3.4 外源Ca~(2+)和模拟酸雨处理的水稻根系质膜组分与钙形态和分布相关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外源Ca~(2+)对模拟酸雨胁迫下水稻根系Ca~(2+)转运系统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材培养
        4.2.2 试材处理
        4.2.3 指标测定
        4.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外源Ca~(2+)对模拟酸雨胁迫下水稻根系质膜Ca~(2+)流入的影响
        4.3.2 外源Ca~(2+)对模拟酸雨胁迫下水稻根系质膜Ca~(2+)转出的影响
        4.3.3 外源Ca~(2+)对模拟酸雨胁迫下水稻根系液泡膜Ca~(2+)转出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钙盐对NaCl胁迫下匍匐翦股颖耐盐性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综述
    1.1 盐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1.1.1 盐胁迫对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1.1.2 盐胁迫对植物形态和生长的影响
        1.1.3 盐胁迫对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
    1.2 钙盐对植物生长发育及生理代谢的影响
        1.2.1 钙离子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1.2.2 植物中钙离子的功能
    1.3 钙盐在植物耐盐性中的作用
        1.3.1 钙盐缓解植物耐盐性的机理
        1.3.2 钙盐缓解植物耐盐性研究进展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线路图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线路图
第二章 4 个匍匐翦股颖品种种子萌发期耐盐性评价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2.1.4 数据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NaCl胁迫对4 种匍匐翦股颖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影响
        2.2.2 NaCl胁迫对4 种匍匐翦股颖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影响
        2.2.3 NaCl胁迫对4 种匍匐翦股颖苗长和叶片表面积的影响
        2.2.4 NaCl胁迫对4 种匍匐翦股颖主根长和根总长的影响
        2.2.5 NaCl胁迫对4 种匍匐翦股颖的根系表面积、侧根数、根平均直径的影响
        2.2.6 4 个品种萌发期指标的隶属函数法分析
    2.3 讨论
        2.3.1 Nacl胁迫对4 个翦股颖品种萌发的影响
        2.3.2 4 个翦股颖品种萌发期耐盐性综合评价
第三章 钙盐对NaCl胁迫下匍匐翦股颖幼苗生长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3.1.4 数据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钙盐对NaCl胁迫下匍匐翦股颖电解质渗透率的影响
        3.2.2 钙盐对NaCl胁迫下匍匐翦股颖株高的影响
        3.2.3 钙盐对NaCl胁迫下匍匐翦股颖盖度的影响
        3.2.4 钙盐对NaCl胁迫下匍匐翦股颖叶片表面积的影响
        3.2.5 钙盐对NaCl胁迫下匍匐翦股颖根系表面积的影响
        3.2.6 钙盐对NaCl胁迫下匍匐翦股颖主根长度的影响
        3.2.7 钙盐对NaCl胁迫下匍匐翦股颖根系总长度的影响
        3.2.8 钙盐对NaCl胁迫下匍匐翦股颖草坪质量的影响
    3.3 讨论
        3.3.1 钙盐对NaCl胁迫下匍匐翦股颖生长指标的影响作用
        3.3.2 钙盐对匍匐翦股颖叶片电解质渗透率的影响作用
第四章 不同钙盐施用方式对匍匐翦股颖耐盐性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设计
        4.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4.1.4 数据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钙盐添加方式对盐胁迫下匍匐翦股颖株高的影响
        4.2.2 不同钙盐添加方式对盐胁迫下匍匐翦股颖叶片表面积的影响
        4.2.3 不同钙盐添加方式对盐胁迫下匍匐翦股颖草坪质量的影响
        4.2.4 不同钙盐添加方式对盐胁迫下匍匐翦股颖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4.2.5 不同钙盐添加方式对盐胁迫下匍匐翦股颖地下生物量的影响
        4.2.6 不同钙盐添加方式对盐胁迫下匍匐翦股颖根系表面积的影响
        4.2.7 不同钙盐添加方式对盐胁迫下匍匐翦股颖根系总长度的影响
        4.2.8 不同钙盐添加方式对盐胁迫下匍匐翦股颖主根长度的影响
        4.2.9 不同钙盐添加方式对盐胁迫下匍匐翦股颖侧根数的影响
        4.2.10 不同钙盐添加方式对盐胁迫下匍匐翦股颖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影响
        4.2.11 不同钙盐添加方式对盐胁迫下匍匐翦股颖叶片电解质渗透率的影响
        4.2.12 不同钙盐添加方式对盐胁迫下匍匐翦股颖叶绿素的影响
        4.2.13 不同钙盐添加方式对盐胁迫下匍匐翦股颖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4.2.14 不同钙盐添加方式对盐胁迫下匍匐翦股颖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4.2.15 不同钙盐添加方式对盐胁迫下匍匐翦股颖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4.3 讨论
        4.3.1 不同钙盐添加方式对盐胁迫下匍匐翦股颖生长指标的影响
        4.3.2 不同钙盐添加方式对盐胁迫下匍匐翦股颖生理指标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7)钙对油松幼苗生长及生理特征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钙是植物生长所需的重要矿质元素
        1.2.2 钙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
        1.2.3 钙对植物抗逆性的影响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与环境
    2.2 试验设计
    2.3 测量指标及方法
        2.3.1 油松幼苗生长量及生物量的测定
        2.3.2 油松幼苗光合指标的测定
        2.3.3 水分利用效率的测定
        2.3.4 叶绿素荧光的测定
        2.3.5 抗逆性指标的测定
        2.3.6 植物叶片钙含量测定
    2.4 数据分析
第三章 钙对油松幼苗生长及生理特征的影响
    3.1 不同钙处理对油松幼苗生长的影响
        3.1.1 不同钙处理下油松幼苗叶片中的钙含量
        3.1.2 不同钙处理下油松幼苗的生长量
        3.1.3 油松幼苗根、茎、叶和总生物量在不同钙处理下的变化
    3.2 不同钙处理对油松幼苗光合特征的影响
        3.2.1 不同钙处理对油松幼苗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3.2.2 不同钙处理对油松幼苗叶片光合参数的影响
        3.2.3 不同钙处理对油松幼苗光合产物的影响
    3.3 不同钙处理对油松幼苗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3.4 不同钙处理对油松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3.5 不同钙处理对油松幼苗酶活性的影响
    3.6 小结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油松幼苗的生长的最适钙浓度
        4.1.2 钙对油松幼苗缓解胁迫的作用机理
    4.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珍稀泌盐植物长叶红砂RtCML42和RtCDPK16的克隆与功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钙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
        1.1.1 细胞内钙信号的传递
        1.1.2 钙作为信使参与植物非生物胁迫的响应
    1.2 植物CaM/CML研究进展
        1.2.1 钙调素(CaM)及钙调素类蛋白(CML)的结构特征
        1.2.2 CaM/ CML介导植物的生长发育
        1.2.3 CaM/ CML参与植物非生物胁迫响应的调控
    1.3 植物CDPK研究进展
        1.3.1 CDPK的结构特征
        1.3.2 CDPK的表达特性及调控机制
        1.3.3 CDPK介导的植物对非生物胁迫响应的调控
    1.4 长叶红砂研究进展
        1.4.1 长叶红砂生物学特征
        1.4.2 长叶红砂抗逆性研究进展
    1.5 研究意义和技术路线图
        1.5.1 研究意义
        1.5.2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长叶红砂RtCML42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2.1 实验材料
        2.1.1 植物种子、菌种和质粒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长叶红砂幼苗的培养
        2.2.2 幼苗RNA提取
        2.2.3 RtCML42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2.4 RtCML42基因表达特性分析
        2.2.5 cDNA第一链合成
        2.2.6 长叶红砂基因RtCML42的克隆
        2.2.7 RtCML42基因的亚细胞定位分析
        2.2.8 RtCML42 基因EF-Hand区域的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大肠杆菌转化
        2.2.9 体外获得Pet32a-RtCML42-EF重组蛋白
        2.2.10 RtCML4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2.2.11 RtCML42转基因拟南芥的筛选与鉴定
        2.2.12 转基因拟南芥RtCML42的抗逆性分析
        2.2.13 非生物胁迫下RtCML42转基因拟南芥抗逆响应基因表达量检测
        2.2.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3 结果分析
        2.3.1 RtCML42基因的克隆
        2.3.2 RtCML42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3.3 RtCML42基因表达特性分析
        2.3.4 RtCML42基因的亚细胞定位
        2.3.5 RtCML42-EF-Hand结构域与Ca~(2+)特异性结合
        2.3.6 RtCML42转基因拟南芥的获得及抗逆性分析
        2.3.7 RtCML42转基因拟南芥对非生物胁迫的耐受性分析
        2.3.8 非生物胁迫下RtCML42转基因拟南芥抗氧化能力检测
        2.3.8.1 H_2O_2和O~(2-)的含量及积累速率检测
        2.3.8.2 抗氧化酶活性及膜损伤程度检测
        2.3.9 非生物胁迫下RtCML42转基因拟南芥中离子含量测定
        2.3.10 非生物胁迫下RtCML42转基因拟南芥中基因表达量的检测
    2.4 讨论
第三章 长叶红砂RtCDPK16 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2.1 长叶红砂RtCDPK16 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3.2.2 RtCDPK16 基因表达特性分析
        3.2.3 RtCDPK16 基因的亚细胞定位分析
        3.2.4 RtCDPK16 转基因拟南芥的筛选与鉴定
        3.2.5 RtCDPK16 转基因拟南芥的抗逆性分析
        3.2.6 非生物胁迫下RtCDPK16 转基因拟南芥相关抗逆响应基因表达量分析
        3.2.7 数据处理与分析
    3.3 结果分析
        3.3.1 RtCDPK16 基因的克隆
        3.3.2 RtCDPK16 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3.3 RtCDPK16 基因表达特性分析
        3.3.4 RtCDPK16 基因的亚细胞定位
        3.3.5 RtCDPK16 真核表达载体构建
        3.3.6 RtCDPK16 转基因拟南芥纯合体的获得
        3.3.7 RtCDPK16 转基因拟南芥对非生物胁迫的耐受性分析
        3.3.8 非生物胁迫下RtCDPK16 转基因拟南芥抗氧化能力检测
        3.3.8.1 H_2O_2和O~(2-)的含量及积累速率检测
        3.3.8.2 抗氧化酶活性及膜损伤程度检测
        3.3.9 非生物胁迫下RtCDPK16 转基因拟南芥中胁迫相关基因表达量的检测
    3.4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碳基改良剂对黄河三角洲耕地盐渍障碍的缓解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盐渍土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碳基改良剂改良剂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碳基改良剂添加对盐渍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影响
        1.3.2 碳基改良剂添加对盐渍土壤养分的影响
        1.3.3 碳基改良剂添加对盐渍土壤微生物及其酶活性的影响
        1.3.4 碳基改良剂添加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1.3.5 碳基改良剂的环境风险
    1.4 研究目标、内容科学问题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4.4 技术路线
第2章 碳基改良剂对黄河三角洲典型地区盐渍土壤溶液组成及小麦萌发的影响研究
    2.1 研究背景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供试材料
        2.2.2 实验设计
        2.2.3 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碳基改良剂的基本理化性质
        2.3.2 碳基改良剂对土壤溶液电导率、pH及离子组成的影响
        2.3.3 碳基改良剂对土壤溶液离子组成的影响
        2.3.4 碳基改良剂对冬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2.3.5 碳基改良剂对冬小麦幼苗中离子组成的影响
    2.4 碳基改良剂缓解小麦幼苗盐渍危害的机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碳基改良剂对盐渍土盐分迁移的影响
    3.1 研究背景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供试材料
        3.2.2 实验设计
        3.2.3 分析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脱盐过程中淋出液及土壤淋洗前后EC、pH的变化
        3.3.2 脱盐过程中淋出液及土壤淋洗前后离子组成的变化
        3.3.3 脱盐过程中淋出液及淋洗前后土壤中有机质的变化
        3.3.4 小麦幼苗在淋洗后盐渍土的生长情况
    3.4 讨论
        3.4.1 碳基改良剂对淋出液及淋洗前后土壤盐分含量和pH的影响
        3.4.2 碳基改良剂对淋出液及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3.4.3 碳基改良剂对淋洗后盐渍土中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碳基改良剂对土壤养分转化与作物吸收的影响
    4.1 研究背景
    4.2 材料与方法
        4.2.1 供试材料
        4.2.2 实验设计
        4.2.3 分析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盐渍土壤电导率和pH在土壤培养期间的变化
        4.3.2 土壤矿物组成及机械组成在土壤培养期间的变化
        4.3.3 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及脲酶活性在土壤培养期间的变化
        4.3.4 磷酸盐含量及土壤磷酸酶活性在土壤培养期间的变化
        4.3.5 碳基改良剂添加对玉米幼苗生长及养分累积的影响
    4.4 讨论
        4.4.1 碳基改良剂对短期培养的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4.4.2 碳基改良剂对氮和磷养分转化及相应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4.4.3 碳基改良剂对玉米幼苗生长及养分累积的作用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减肥配施碳基改良剂对夏玉米生长及养分利用的综合效应
    5.1 研究背景
    5.2 材料与方法
        5.2.1 供试材料
        5.2.2 实验设计
        5.2.3 分析方法
    5.3 结果及分析
        5.3.1 不同处理下玉米地上、地下部分及籽粒的累积干物质的变化
        5.3.2 不同处理下对玉米碳氮磷养分吸收的变化
        5.3.3 不同处理下对玉米碳氮磷养分累积吸收量的变化
        5.3.4 不同处理下玉米碳氮磷养分利用效率的变化
        5.3.5 不同处理下对玉米阴阳离子组成的变化
    5.4 讨论
        5.4.1 减肥配施碳基改良剂对作物生物量的影响
        5.4.2 减肥配施碳基改良剂对作物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5.4.3 减肥配施碳基改良剂对作物体内离子稳态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NaCl胁迫下钙和钙效应剂对酸枣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及缩写词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植物细胞钙信号的产生
    1.2 钙信号转导机制
    1.3 钙在植物抗逆中的作用
    1.4 枣逆境胁迫研究进展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 研究内容
        1.6.1 NaCl胁迫下钙和钙效应剂对酸枣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1.6.2 NaCl胁迫下钙和钙效应剂对酸枣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1.6.3 NaCl胁迫下钙和钙效应剂对酸枣幼苗氮代谢的影响
第二章 钙和钙效应剂对NaCl胁迫下酸枣幼苗抗氧化系统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2.1.4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NaCl胁迫下钙和钙效应剂对酸枣幼苗叶片萎蔫率的影响
        2.2.2 NaCl胁迫下钙和钙效应剂对酸枣幼苗质膜透性的的影响
        2.2.3 NaCl胁迫下钙和钙效应剂对酸枣幼苗MDA含量的影响
        2.2.4 NaCl胁迫下钙和钙效应剂对酸枣幼苗超SOD活性的影响
        2.2.5 NaCl胁迫下钙和钙效应剂对酸枣幼苗POD活性的影响
        2.2.6 NaCl胁迫下钙和钙效应剂对酸枣幼苗CAT活性的影响
        2.2.7 NaCl胁迫下钙和钙效应剂对酸枣幼苗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2.2.8 NaCl胁迫下钙和钙效应剂对酸枣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2.2.9 NaCl胁迫下钙和钙效应剂对酸枣幼苗对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2.3 讨论
第三章 钙和钙效应剂对NaCl胁迫下酸枣幼苗氮代谢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3.1.4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NaCl胁迫下钙和钙效应剂对酸枣幼苗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3.2.2 NaCl胁迫下钙和钙效应剂对酸枣幼苗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3.2.3 NaCl胁迫下钙和钙效应剂对酸枣幼苗NR活性的影响
        3.2.4 NaCl胁迫下钙和钙效应剂对酸枣幼苗GS活性的影响
        3.2.5 NaCl胁迫下钙和钙效应剂对酸枣幼苗GOGAT活性的影响
    3.3 讨论
第四章 全文结论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四、玉米幼苗干旱过程中钙的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 [1]外源褪黑素缓解黄瓜幼苗吡虫啉胁迫的生理和分子机制[D]. 刘娜. 甘肃农业大学, 2021(01)
  • [2]干旱和盐胁迫下磁化水影响黄瓜生长的生理机制[D]. 蔡明蕾.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3]CO2浓度倍增下水分调控对番茄生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机理研究[D]. 杨鑫.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4]“兰黑1号”多年生黑麦草坪用性状与耐旱性评价[D]. 李淑琴. 兰州大学, 2021
  • [5]外源Ca2+对酸雨胁迫下水稻根系质膜组分、Ca2+分布和转运的影响[D]. 马永佳. 江南大学, 2021(01)
  • [6]钙盐对NaCl胁迫下匍匐翦股颖耐盐性影响[D]. 王慧慧. 兰州大学, 2021(12)
  • [7]钙对油松幼苗生长及生理特征影响研究[D]. 孙悦.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8)
  • [8]珍稀泌盐植物长叶红砂RtCML42和RtCDPK16的克隆与功能分析[D]. 张洁.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9]碳基改良剂对黄河三角洲耕地盐渍障碍的缓解作用[D]. 王洁.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2020(01)
  • [10]NaCl胁迫下钙和钙效应剂对酸枣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D]. 白爱兴. 石河子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干旱对玉米幼苗钙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