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栏教学与训练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跨栏教学与训练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一、对跨栏步教学和训练中几个问题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吴晨阳[1](2021)在《功能动作整合训练在体育教育专业普修跨栏跑教学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曹修磊[2](2021)在《U18男子110m栏运动员速度特征分析》文中指出

史一飞[3](2021)在《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直道栏教学中“跳栏”现象心理干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跨栏教学中,“跳栏”是跨栏初学者常出现的错误动作,而这一错误动作将会导致学生出现起跨点过近、栏上身体重心过高和落地的重心不稳等现象,从而影响学生整体的学习效果。据研究表明,产生“跳栏”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学习跨栏产生了“恐惧”心理,即在教学训练中最常见的“惧栏”现象。而跨栏项目本身的特点也决定了我们在跨栏教学中,不仅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同时也要加强学生心理技能的训练。本文对“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直道栏教学中“跳栏”现象心理干预实验”这一题目进行研究,提出了如何进一步改善跨栏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习跨栏时克服自身的“恐惧”心理现象,以便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跨栏技术。本文首先对学生出现“跳栏”错误动作的技术指标进行分析,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以及与相关专家和教师进行访谈等基础上,总结出学生练习跨栏时容易出现“跳栏”错误动作的因素,并结合专家访谈的意见和建议,提炼出有利于学生减少“跳栏”现象的心理干预教学方法,然后以河北师范大学2019级体育教育专业的30名学生为实验对象,对学生进行为期8周的“跳栏”心理干预教学实验。实验干预后,分析学生跨栏技术的变化及心理变化的总体数据,表明通过“心理干预”,不仅降低了学生在跨栏学习中的“跳栏”现象,还有助于增强学生心理素质,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跨栏教学技能。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心理干预教学实验后发现,实验组学生在“跳栏”指标的各项角度上优于对照组,并且在跨栏恐惧心理现象和自我效能感的问卷测试结果中发现,实验组学生实验后较实验前均有明显的提高。(2)实验前通过SIMI MOTTON三维摄像对学生跨栏动作结构进行分析,分析出学生普遍存在起跨角度大于标准角度66°、栏上前倾角度大于标准角度42°、落地支撑角度小于标准角度78°,因此造成学生跨栏时身体向前位移速度较慢和栏上重心较高等问题,形成“跳栏”现象。(3)实验后,实验组“心理没有恐惧”、“心理轻微恐惧”、“心理较为恐惧”和“心理严重恐惧”的现象,通过组内配对样本T检验,所得P值均<0.01,呈现非常显着性差异,说明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训练是有效可行的;对照组“心理没有恐惧”、“心理轻微恐惧”、“心理较为恐惧”和“心理严重恐惧”的现象,组内配对样本T检验,所得P值均<0.01,也呈非常显着性差异,对照组学生经过8周的常规训练,学生心理恐惧现象的克服也是明显的,但相比于实验组,在“较为恐惧”和“严重恐惧”的现象上,下降幅度较小。此结果只限于本次实验的结果,还未在其它实验研究中证明。(4)实验后,实验组在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各项分值,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P<0.01,呈非常显着性差异;而对照组实验后P>0.05,呈无显着差异。将两组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测试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P<0.05,呈显着性差异;在身体自我效能感的测试中,实验组实验前和实验后通过组内配对样本T检验对比,P<0.01,呈非常显着性差异,而对照组实验前后对比P>0.05,呈无显着性差异,说明在跨栏教学中,运用心理干预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利于学生建立自信心。(5)实验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跨栏角度分析得出:实验组后测平均起跨角度、前倾角度、落地角度经与前测对比,P值均<0.01,呈非常显着性差异,而对照组后测平均起跨角度、前倾角度、落地角度与前测对比,P值均>0.05,呈无显着差异,说明心理干预能够对跨栏教学中出现的“跳栏”现象起到改善作用。

易鑫[4](2020)在《功能性训练对9-10岁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基本动作模式及身体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功能性训练对9-10岁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基本动作模式及身体素质的影响,对比功能性训练与传统训练的影响效果区别,为教练员科学化训练提供参考。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苏州市24名9-10岁男子乒乓球运动员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经检验无显着性差异(P>0.05),每组12人。在技术课训练结束后的身体训练,实验组进行功能性训练(7.1-7.7为第一阶段,7.8-8.4为第二阶段,8.5-8.30为第三阶段,同一阶段每天训练内容相同),对照组进行传统训练(每周训练内容固定,每天训练内容不同),为期9周,每周5天。在实验前后,对两组实验对象均进行基本动作模式及身体素质指标的测试,采用数理统计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组内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研究结果如下:1、功能性训练组经过9周训练,过顶深蹲动作模式、跨栏步动作模式、肩关节灵活性动作模式、稳定性俯卧撑动作模式、旋转稳定性动作模式、FMS测试总分、30米跑、立定跳远、3000米跑、3.5米侧滑步、45秒双摇平均分均显着高于实验前(P<0.05);直线弓步蹲动作模式、直膝抬腿动作模式平均分高于实验前,结果无显着性差异(P>0.05)。2、传统训练组经过9周训练,30米跑、立定跳远、3000米跑、3.5米侧滑步、45秒双摇平均分显着高于实验前(P<0.05);过顶深蹲动作模式、跨栏步动作模式、稳定性俯卧撑动作模式、旋转稳定性动作模式、FMS测试总分平均分高于实验前,结果无显着性差异(P>0.05);直线弓步蹲动作模式平均分与实验前一致,结果无显着性差异(P>0.05);肩关节灵活性动作模式、直膝抬腿动作模式平均分低于实验前,结果无显着性差异(P>0.05)。3、9周训练后,功能性训练组过顶深蹲动作模式、跨栏步动作模式、直线弓步蹲动作模式、肩关节灵活性动作模式、直膝抬腿动作模式、旋转稳定性动作模式、FMS测试总分平均分显着高于传统训练组(P<0.05);30米跑平均分高于传统训练组,结果无显着性差异(P>0.05);稳定性俯卧撑动作模式平均分与传统训练组一致,结果无显着性差异(P>0.05);立定跳远、3.5米侧滑步、45秒双摇平均分低于传统训练组,结果无显着性差异(P>0.05);3000米跑平均分显着低于传统训练组(P<0.05)。得出以下结论:1、功能性训练对改善9-10岁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基本动作模式效果显着优于传统训练,主要表现在功能性训练组基本动作模式测试得分及总分大部分显着优于传统训练组。2、功能性训练对改善9-10岁男子乒乓球运动员身体素质效果显着,其中改善速度素质优于传统训练,改善下肢力量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不及传统训练,改善协调素质与传统训练效果相当。3、基本动作模式与运动成绩不具备显着相关性,基本动作模式与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在运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两种不同能力,两者不能相互取代。4、基本动作模式测试能有效发现运动员身体功能的薄弱环节,身体素质测试能有效发现运动员基本运动能力的薄弱素质,将两者结合起来能为运动员提升运动表现训练方案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介程冉[5](2020)在《功能性训练对初中荷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荷球运动是国际奥委会承认的世界唯一一项男女同场竞技的集体球类项目,是世界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之一。荷球运动传入中国短短的十五年来,已经在国内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尤其在2019年,中国队在南非举行的荷球赛事中获得了历史最好的成绩。中国荷球运动的高速发展被世界荷球届称之谓“奇迹”而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不过,在赛事成绩改观的同时,随着运动训练强度的加大,体能训练负荷的增强,优秀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现象也较为频繁。运动员损伤极大地影响着运动员的赛场发挥。如何在运动训练中减少运动损伤,同时还能够提高运动训练效果已经成为了训练实践中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一些学者以及教练员纷纷引入不同的训练方法以期改善运动训练效果。考虑到初中生接触荷球时间不长,属于接触并参与荷球竞赛的初始阶段,体能训练还未定型,身体不存在因运动训练带来的损伤问题。因此选取郑州七十六荷球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具有研究意义,可以分析青少年荷球训练阶段采用功能性训练能否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以此进一步提升荷球发展水平以及向初中阶段下沉传播的影响力。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等方法,以郑州市第七十六中学的初中荷球队员作为实验对象,将实验对象划分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12人采用功能性训练方法,对照组12人采用传统训练法进行为期12周的体能训练。在实验前后分别测量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素质、功能性筛查等方面的数据,并运用SPSS软件分析处理。最终得出如下研究结果:一,实验前后的功能性筛查中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各项指标中的均值都有所提高,整体上看采用功能性训练方案的实验组在深蹲、肩关节灵活性、转体稳定性、躯干稳定俯卧撑、直腿主动上抬等指标的P值均小于0.05,功能性训练方案对这几项指标有显着性影响;在弓箭步的P值为0.052>0.05,跨栏步的P值为0.065>0.05,功能性训练方案对弓箭步、跨栏步两项指标上不存在着显着性影响;采用传统性体能训练方案的对照组仅仅在肩关节灵活性上的P值结果为0.019、躯干稳定俯卧撑P值为0.012,小于0.05,判断传统性体能训练方案对这两项指标有一定的影响,对其他指标不产生明显的影响。初步判断功能性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荷球运动员身体的稳定性、协调性。二,实验前后身体素质变化中看出采用功能性训练方案的实验组在男生力量素质的P值为0.036,女生力量素质的P值为0.027;灵敏素质的P值为0.021、柔韧素质的P值为0.003,均小于0.05,由此可以判断功能性训练对初中荷球运动员的力量素质、灵敏素质、柔韧素质等方面影响较为明显;采用传统训练方案的对照组除男生力量素质的P值0.004,女生力量素质的P值0.015,均小于0.05外,柔韧素质的P值为0.025,其余各身体素质P值均大于0.05,说明传统训练方对力量素质、柔韧素质的提升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三,力量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灵敏素质、速度素质与荷球传球、投篮等技术动作有着紧密的联系,采用功能性训练的实验组身体素质的提升也必将传导至荷球竞技中,确保荷球运动员技能的发挥,有效地提升荷球竞技水平。研究认为功能性训练对于提升初中荷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具有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其赛场表现。因此,初中荷球队员在未来的体能训练中可以考虑将功能性训练方法纳入到训练体系中,有效地改进训练方案;其次,功能性训练方案需要科学选择训练方法,为确保训练方案具有针对性,可以充分兼顾专家学者的观点,针对性选择体能训练内容,设计训练负荷;最后,功能性训练对于初中生荷球体能的影响意味着可以通过深入分析荷球体能问题以此选择有针对性的体能训练内容,进一步促进荷球竞技水平的提升。

徐娟[6](2020)在《功能性训练对体育院系学生田径普修课程跳远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些年来,功能性训练逐渐成为人们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它作为体能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逐渐应用到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之中。在学校体育领域中,跳远运动已经成为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田径普修课程的必修项目,本文以改善学生基本运动能力为出发点,以发展学生跳远专项素质为手段,以达到提高学生的跳远成绩的最终目的为基本思路,探究功能性训练在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的田径普修跳远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对学生们跳远运动成绩的影响。旨在丰富跳远教学练习手段,提高课堂效率,以最终达到提高学生们的运动成绩的目的,同时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教学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功能性训练对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田径普修课程跳远成绩的影响为研究对象,以广州体育学院2019级体教6班和8班学生为实验对象。在跳远教学中,对实验班学生采取功能性练习手段,对照班学生采用常规的练习手段,经过16学时的教学实验后,对两个班学生在实验前后的功能动作筛查(FMS)得分、专项素质成绩、跳远成绩、跳远达标成绩、学生们对教学反馈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对比方式采用组间对比与组内对比相结合。研究结果显示,在实验后,实验班学生的主动直膝抬腿、身体旋转稳定性、总分平均分较对照班存在显着性差异,且实验班学生的得分要高与对照班;实验班学生的跳远成绩较实验前平均提高了0.91米,对照班则平均提高了0.64米,且实验班由于对照班;实验班学生出现运动损伤的有1人,而对照班出现运动损伤的有4人;此外,实验班对课堂的态度持满意态度的人数要高于对照班。因此得出以下结论:(1)跳远教学中融入功能性下肢后侧链拉伸及放松练习手段,可以提升体育院系学生下肢后侧链的运动幅度,为跳远过程中创造适宜的起跳角度奠定基础。(2)跳远教学中融入单腿稳定练习手段,可以提升体育院系学生们的本体感觉,进而有助于起跳腿起跳蹬伸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起跳效率。(3)跳远教学中融入髋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的练习手段,为跳远的各技术环节创造良好的基础,为发展体育院系学生专项素质创造了有利条件。(4)跳远教学中融入核心稳定性练习手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的核心稳定性,在跳远过程中,既有利于能量的传输,又有利于提高体育院系学生身体重心的稳定性,进而有利于规范技术动作,提高跳远普修课程的跳远成绩。(5)跳远教学中融入功能性练习手段,由于练习形式简单、多变,部分动作又富有挑战性,因此学生更愿意参与教学中来,对于课堂教学的认可度较高。

孟鑫[7](2020)在《TRX悬吊训练对跨栏技术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依据TRX悬吊训练系统的效果与跨栏技术训练要求相一致的特点,对跨栏初学阶段的学生进行实验研究。以通过改善受试者的身体专项素质来影响跨栏技术的思想作为研究路线,利用两种不同训练手段进行干预训练,探究TRX悬吊训练是否能有效提升跨栏技术,并且提出一套适合跨栏初学阶段身体素质训练的TRX悬吊动作。另外,本研究将TRX悬吊训练系统在110米跨栏专项领域中的应用,能够促进跨栏训练理论和技术体系的发展,为后者研究相关内容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为我国加快体育强国的建设做出点滴贡献。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观察法、软件分析法、实验对比法和数理统计法,其中着重运用实验对比法,以济南第七中学16名业余110米栏队员作为实验受试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干预训练。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国家体质健康标准》相关要求和跨栏专项特点选取测试指标,通过组内纵向对比和组间横向比较,分析坐位体前驱、八级腹桥、闭眼单脚站立和纵跳的专项素质指标及平栏差和专家打分的跨栏技术指标,若实验组某项指标相比对照组参数变化差异明显或提升差异明显的话,就可认为TRX训练组提高该专项能力的训练手段更具有优势,进而能为提高跨栏技术提供良性支持,以此基础上,探索实验组对跨栏技术的影响变化。本次干预训练计划的周期为8周,每周进行3次训练,经过实验研究,进行数理统计得出结果如下:(1)TRX悬吊训练训练能够提升跨栏者的柔韧能力(P<0.05)起跨距离提高,以及起跨角降低照组提升明显,TRX悬吊训练系统对跨栏专项柔韧素质和起跨技术能力有着积极地影响。(2)TRX悬吊训练在核心稳定能力(P<0.01)提升显着,跨栏腾空最高点更低,说明TRX悬吊训练能够对核心素质能力以及过栏技术产生积极影响。(3)TRX悬吊训练对以及身体的控制能力(P<0.05),下栏距离以及下栏角度较对照组提升明显,TRX悬吊训练系统对跨栏专项平衡素质和下栏着地技术有着积极地影响。(4)TRX悬吊训练对对双腿纵跳指标的提升不是很显着,说明对于下肢快速爆发力量影响较小,爆发能力的影响效果不明显。对比两组各专项素质的运动代偿水平来看,TRX悬吊训练能够对男子110米栏跨栏整体技术产生积极的影响。(5)平栏差、技评分数以及跨栏步技术参数分析是评价跨栏技术的重要指标,同时得到了良性改变,取得了一定训练效果,认为TRX对跨栏技术提升有积极意义,可以对110米跨栏初学阶段的跨栏者进行指导训练手段。

袁丁[8](2020)在《即刻反馈器对跨栏跑下栏着地技术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探究了教学中栏后着地点即刻与精确反馈的机制、效果及“即刻反馈器”运用于体育教育专业跨栏教学中的可行性,文章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问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录像解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18级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为实验对象进行实验验证,通过分析所收集的数据,得出以下结论:(1)即刻与精确的反馈在下栏技术教学中有助于强化学生的下栏意识,加深学生对下栏阶段任务与目的的理解,并有利于使学生建立稳固的栏后动作条件反射,加快动作技术分化与自动化过程。(2)即刻反馈器基于光敏电阻感应的原理声音传播的方式实现了下栏着地点位置的即刻或同步反馈;中央处理系统与感应系统的结合使感应精度到达厘米级,并可显示于屏幕,便于记录,这些结构和功能确保了下栏着地点反馈的即刻与精确。(3)即刻反馈器对跨栏跑初学者的下栏着地技术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在促进摆动腿下压、加快起跨腿提拉和保证着地硬支撑等方面对着地距离、下栏用时、跨跑衔接及水平速度损耗等技术表现有直接影响的关键指标产生了较好的效果。(4)即刻反馈器以其特有的外观、结构、功能和新颖的反馈方式能激发学生对跨栏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投入度。(5)即刻反馈器练习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等方面获得了学生们的认可。建议:虽然栏后即刻反馈效果得到了验证,即刻反馈器运用于教学也得到了认可,但此款即刻反馈器不一定是实现以上功能的唯一手段,并且即刻反馈器在性能上和便捷性上还有诸多可提升的地方,期待后续的深入研究。

张明月[9](2020)在《PNF牵拉练习对田径普修学生过栏技术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跨栏跑项目具有技术性强、动作复杂的特点,对力量、速度、柔韧、协调等素质有较高要求,全国各大体育院校普遍开设跨栏跑课程。跨栏跑主要包含起跑至第一栏技术、过栏技术、途中跑技术、终点跑技术。其中过栏技术在跨栏跑技术学习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跨栏跑的重要技术环节。柔韧素质作为过栏技术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对过栏技术环节的提高有较大影响。在高校体育课教学中,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提高学生的柔韧素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过栏技术是跨栏跑教学实践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以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2019级田径普修班学生为实验对象,以跨栏教学为基础,PNF(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牵拉练习和柔韧素质为切入点,展开教学实验,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运用PNF牵拉练习进行拉伸练习,对照组运用传统型静力与动力性拉伸进行练习,实验后主要就学生身体素质、柔韧素质、过栏技术及跨栏成绩展开相关分析与讨论,研究得出以下基本结论:(1)在坐位体前屈方面,PNF牵拉练习与传统型静力与动力性拉伸相比,PNF牵拉练习更有助于学生坐位体前屈的提高。(2)在关节活动角度方面,PNF牵拉练习与传统型静力与动力性拉伸相比,PNF牵拉练习更有助于学生关节活动角度髋关节伸、踝关节屈、髋关节屈、膝关节屈的提高。(3)在过栏技术测评方面,PNF牵拉练习与传统型静力与动力性拉伸相比,PNF牵拉练习更有助于学生过栏技术的掌握与提高。

吴玉[10](2019)在《“合作—竞赛法”在高中跨栏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高中跨栏跑教学中存在着课时少、技术较复杂、学习效果不理想等实情: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以实现个人目标为主,与同伴之间缺乏合作与互动;教师对跨栏的技术和主要细节以说教为主,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等非认知能力,更无法满足新课程改革中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新要求。针对上述问题,将“合作-竞赛法”引入高中跨栏跑教学,设计围绕“合作-竞赛法”的内容进度和练习安排,并以蚌埠市第九中学高二年级两个田径选学班的学生为实验对象,一个为实验组,采用“合作-竞赛法”教学,另一个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教学,进行共8次课16个学时的跨栏跑教学实验。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合作-竞赛法”在跨栏跑教学中设计和应用的过程及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合作-竞赛法”在高中跨栏跑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合作性”、“因材施教”、“全面性”、“主导性和主体性”等基本原则,其操作程序应当包括“呈现目标与内容”、“合理分配学习小组”、“集体授课”、“合作小组活动”、“组间竞赛活动”、“测验与反馈”、“评价与总结”等基本环节。在此基础上论证并呈现了“合作-竞赛法”在整个跨栏跑教学单元(8次课)的内容进度以及“合作”与“竞赛”内容的具体安排,通过具体应用与实施,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且实验组学生在实验后身体素质测试中成绩优于对照组。(2)“合作-竞赛法”在跨栏跑教学中的内容设计兼顾了克服学生心理恐惧、易犯错误、技术环节学习诱导、整体教学贯穿等理念,以每次课技术动作的重难点为背景,根据学生和教材的特点,针对性地安排合作与竞赛内容,促进学生跨栏各环节技术的改善,且实验组的技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使学生能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3)“合作-竞赛法”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在集体授课的基础上对各小组适时地介入指导,合理安排组内合作活动和组间竞赛内容,提高了跨栏跑的教学效果。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在跨栏跑的达标成绩上显着优于对照组。(4)“合作-竞赛法”利用组内合作和组间竞赛的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教学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组内学生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和相互借鉴等方式,使学生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此外实验组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的提高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合作-竞赛法”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对跨栏步教学和训练中几个问题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跨栏步教学和训练中几个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3)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直道栏教学中“跳栏”现象心理干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跨栏跑运动的形成和发展
        1.1.1 跨栏跑运动的形成
        1.1.2 跨栏跑运动的发展
    1.2 国内跨栏相关研究
        1.2.1 关于跨栏跑项目特征与专项训练结合的研究现状
        1.2.2 关于高校跨栏跑训练中“跳栏”现象的研究现状
        1.2.3 关于心理干预在跨栏教学中的表述
        1.2.4 关于高校跨栏教学中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的研究现状
        1.2.5 关于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跨栏“心理障碍”的研究现状
        1.2.6 关于“跳栏”现象相关的心理干预方法研究现状
    1.3 国外研究现状
        1.3.1 关于跨栏项目的相关研究
        1.3.2 关于运动员心理干预的相关研究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教学实验法
        2.2.5 数理统计法
        2.2.6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跨栏教学中出现“跳栏”的频率及致因的分析
    3.2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项数据对比分析
        3.2.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素质数据对比分析
        3.2.2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跨栏恐惧心理现象对比分析
        3.2.3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跨栏角度对比分析
        3.2.4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自我效能感对比分析
    3.3 实验中期实验组与对照组恐惧心理现象对比分析
    3.4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项数据对比分析
        3.4.1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素质数据对比分析
        3.4.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跨栏恐惧心理现象对比分析
        3.4.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跨栏角度对比分析
        3.4.4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自我效能感对比分析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功能性训练对9-10岁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基本动作模式及身体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功能性训练相关研究
        2.1.1 功能性训练的认知现状
        2.1.2 功能性训练的应用研究
        2.1.3 功能性训练与传统训练的区别
    2.2 功能性动作测试相关研究
        2.2.1 功能性动作测试概念
        2.2.2 功能性动作测试信度研究
        2.2.3 功能性动作测试效度研究
        2.2.4 功能性动作测试应用研究
    2.3 乒乓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相关研究
    2.4 文献小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实验法
        3.2.3 访谈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
    4.1 基本动作模式测试结果
        4.1.1 过顶深蹲动作模式测试结果
        4.1.2 跨栏步动作模式测试结果
        4.1.3 直线弓步蹲动作模式测试结果
        4.1.4 肩关节灵活性动作模式测试结果
        4.1.5 直膝抬腿动作模式测试结果
        4.1.6 稳定性俯卧撑动作模式测试结果
        4.1.7 旋转稳定性动作模式测试结果
        4.1.8 FMS测试总分结果
    4.2 身体素质测试结果
        4.2.1 “30米跑”测试结果
        4.2.2 “立定跳远”测试结果
        4.2.3 “3000米跑”测试结果
        4.2.4 “3.5米侧滑步”测试结果
        4.2.5 “45秒双摇”测试结果
    4.3 小结
5 分析与讨论
    5.1 基本动作模式结果分析
        5.1.1 过顶深蹲动作模式结果分析
        5.1.2 跨栏步动作模式结果分析
        5.1.3 直线弓步蹲动作模式结果分析
        5.1.4 肩关节灵活性动作模式结果分析
        5.1.5 直膝抬腿动作模式结果分析
        5.1.6 稳定性俯卧撑动作模式结果分析
        5.1.7 旋转稳定性动作模式结果分析
        5.1.8 FMS测试总分结果分析
    5.2 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分析
        5.2.1 “30米跑”测试结果分析
        5.2.2 “立定跳远”测试结果分析
        5.2.3 “3000米跑”测试结果分析
        5.2.4 “3.5米侧滑步”测试结果分析
        5.2.5 “45秒双摇”测试结果分析
    5.3 讨论
        5.3.1 功能性训练对基本动作模式的影响
        5.3.2 功能性训练对身体素质的影响
        5.3.3 基本动作模式与运动成绩相关性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科研成果
附录
致谢

(5)功能性训练对初中荷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理论概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释义
        一 功能性训练
        二 体能及体能训练
        三 功能性动作筛查(FMS)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述评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 文献资料法
        二 问卷调查法
        三 实验法
        四 访谈法
        五 数理统计法
        六 观察法
        七 逻辑分析法
第四章 实验设计与实施
    第一节 实验目的
    第二节 实验对象
    第三节 实验时间与地点
    第四节 实验内容
    第五节 实验工具及测量指标
    第六节 实验步骤
    第七节 实验控制
第五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一节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情况对比分析
        一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功能性动作筛查(FMS)对比分析
        二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第二节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情况对比分析
        一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功能性动作筛查(FMS)对比分析
        二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第三节 实验前后实验组情况对比分析
        一 实验前后实验组功能性动作筛查(FMS)对比分析
        二 实验前后实验组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第四节 实验前后对照组情况对比分析
        一 实验前后对照组功能性动作筛查(FMS)对比分析
        二 实验前后对照组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建议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专家咨询调查表
附录B 专家调查问卷
附录C
个人简介
致谢

(6)功能性训练对体育院系学生田径普修课程跳远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概述
        2.1.1 跳远
        2.1.2 功能性训练
    2.2 研究综述
        2.2.1 跳远技术特点的概述
        2.2.2 跳远技术教学与训练的研究综述
        2.2.3 功能性训练的发展研究
        2.2.4 功能性训练在跳远项目中应用的研究
3 研究对象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教学实验法
        3.2.4 问卷调查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比较分析法
4 实验方案设计
    4.1 实验目的
    4.2 实验时间、实验地点和器材
    4.3 实验原则
    4.4 实验对象
    4.5 指标的选取及测试目的
        4.5.1 专项素质测试指标的选取
        4.5.2 专项素质指标的测试目的
        4.5.3 功能性动作测试指标选取
        4.5.4 功能性动作指标的测试目的
    4.6 实验教学安排
    4.7 实验控制
5 结果与分析
    5.1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各项测试情况对比分析
        5.1.1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基本信息对比分析
        5.1.2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5.1.3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功能动作筛查(FMS)结果对比分析
        5.1.4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跳远成绩对比分析
    5.2 功能性训练计划制定的依据分析
        5.2.1 跳远技术特点及对学生身体基本能力需求分析
        5.2.2 实验前实验班功能动作筛查(FMS)测试结果分析
        5.2.3 功能动作筛查(FMS)失分动作对跳远技术影响
        5.2.4 实验班功能性训练方案的制定
    5.3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测试情况对比分析
        5.3.1 实验后实验班、对照班学生专项素质指标对比分析
        5.3.2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功能动作筛查(FMS)结果对比分析
        5.3.3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跳远成绩对比分析
        5.3.4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跳远成绩达标情况对比分析
        5.3.5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教学反馈情况对比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7 致谢
8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TRX悬吊训练对跨栏技术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TRX悬吊训练的相关研究
        2.1.1 TRX悬吊训练的概念
        2.1.2 TRX悬吊训练系统的基本原理
        2.1.3 TRX悬吊训练的研究综述
    2.2 关于跨栏的相关研究
        2.2.1 跨栏的概念
        2.2.2 平栏差的概念
        2.2.3 跨栏专项素质
        2.2.4 跨栏的研究综述
        2.2.5 关于悬吊训练与跨栏技术特点相结合的研究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技术路线
    3.2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3.3 研究对象
    3.4 研究方法
        3.4.1 文献资料法
        3.4.2 专家访谈法
        3.4.3 录像解析法
        3.4.4 数理统计法
        3.4.5 逻辑分析法
        3.4.6 实验法
    3.5 测试内容和指标
        3.5.1 坐位体前屈测试柔韧能力
        3.5.2 闭眼单脚站立测试平衡能力
        3.5.3 八级腹桥测试身体核心稳定能力
        3.5.4 纵跳测下肢爆发力
        3.5.5 平栏差测试
        3.5.6 跨栏技术技术指标的测定
        3.5.7 跨栏技术评定
4 实验训练内容及计划
    4.1 TRX素质训练动作
    4.2 传统力量素质训练动作
    4.3 辅助性技术动作练习方案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TRX悬吊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对跨栏专项素质指标的影响
        5.1.1 对照组前后专项素质指标成绩对比分析
        5.1.2 实验组前后专项素质指标成绩比较分析
        5.1.3 实验后两组专项素质指标后测结果对比分析
    5.2 TRX悬吊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对专项能力指标的影响
        5.2.1 对照组前后的平栏差成绩、技术评定成绩比较分析
        5.2.2 实验组前后的平栏差成绩、技术评定成绩比较分析
        5.2.3 实验后两组平栏差成绩、技术评定成绩的比较分析
    5.3 TRX悬吊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对跨栏步的影响
    5.4 TRX悬吊训练对跨栏技术的影响的讨论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即刻反馈器对跨栏跑下栏着地技术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相关理论
        1.3.2 关于下栏着地技术的研究现状
        1.3.3 关于动作技能教学反馈与调节的研究现状
        1.3.4 总结与启发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实验法
        2.2.5 录像解析法
        2.2.6 数理统计法
3 即刻反馈器
    3.1 反馈器结构与功能
    3.2 反馈器工作原理
    3.3 器材操作说明
    3.4 即刻反馈练习
4 结果与分析
    4.1 研究结果
        4.1.1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基本素质对比
        4.1.2 实验后两组别下栏着地技术运动学参数对比
        4.1.3 两组别完整跨栏步技术对比
        4.1.4 两组别实验后110m栏半程与全程跑成绩对比
        4.1.5 两组别实验前与实验中跨栏学习动力对比
        4.1.6 实验组下栏着地位置变化过程
        4.1.7 实验组学生对即刻反馈练习的认可度
    4.2 分析
        4.2.1 即刻反馈练习优化下栏技术表现的生理学机制
        4.2.2 即刻反馈练习优化下栏技术表现的心理学机制
        4.2.3 即刻反馈练习优化下栏技术表现的教学评价机制
结论与建议
    结论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一
    附件二
    附件三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9)PNF牵拉练习对田径普修学生过栏技术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柔韧素质是跨栏跑项目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1.1.2 牵拉练习是增长柔韧素质的重要手段
    1.2 研究假设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创新点与研究路线
        1.4.1 创新点
        1.4.2 研究路线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PNF
        2.1.2 过栏技术
    2.2 跨栏跑技术的研究现状
    2.3 跨栏跑教学的研究现状
    2.4 PNF牵拉练习的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教学实验法
        3.2.4 录像分析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 教学实验
    4.1 实验地点
    4.2 实验时间
    4.3 实验器材
    4.4 实验控制
    4.5 PNF牵拉方案的设计
        4.5.1 髋关节相关肌肉拉伸
        4.5.2 股四头肌拉伸
        4.5.3 髂腰肌拉伸
        4.5.4 阔筋膜张肌拉伸
        4.5.5 内收肌群拉伸
        4.5.6 腘绳肌拉伸
        4.5.7 比目鱼肌拉伸
        4.5.8 腓肠肌拉伸
        4.5.9 胫骨前肌拉伸
    4.6 考核办法
        4.6.1 技术测评
        4.6.2 成绩达标
5 实验结果
    5.1 实验前测相关指标结果
        5.1.1 实验前测基本信息指标结果
        5.1.2 实验前测身体素质指标结果
        5.1.3 实验前测柔韧素质指标结果
    5.2 实验后测相关指标结果
        5.2.1 实验后测身体素质指标结果
        5.2.2 实验后测柔韧素质指标结果
    5.3 实验后过栏技术测评与跨栏成绩结果
        5.3.1 实验后过栏技术测评结果
        5.3.2 实验后跨栏成绩结果
6 结果分析
    6.1 实验前与实验后指标测试结果分析
        6.1.1 实验前指标测试结果分析
        6.1.2 实验后指标测试结果分析
        6.1.3 实验前与实验后指标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
    6.2 实验后过栏技术测评与跨栏成绩结果分析
        6.2.1 实验后过栏技术影响因素指标评分结果分析
        6.2.2 实验后栏技术环节得分结果分析
        6.2.3 实验后跨栏成绩结果分析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合作—竞赛法”在高中跨栏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跨栏技术的研究现状
        1.3.2 跨栏跑教学的研究现状
        1.3.3 合作学习法的相关应用研究
        1.3.4 竞赛法的相关应用研究
        1.3.5 文献评述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合作-竞赛法”的理论基础
    2.3 “合作-竞赛法”的教学原则
    2.4 “合作-竞赛法”的基本操作程序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实验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教学实验
    4.1 实验时间
    4.2 实验地点
    4.3 实验器材
    4.4 实验对象
    4.5 实验控制
    4.6 “合作-竞赛法”的小组分组
    4.7 “合作-竞赛法”在高中跨栏教学中的设计
        4.7.1 “合作-竞赛法”的内容进度
        4.7.2 跨栏跑“合作-竞赛法”教学的流程
        4.7.3 实验组的练习安排
    4.8 对照组的练习安排
    4.9 实验后测中跨栏跑技评与达标的考核办法
        4.9.1 技术评定
        4.9.2 成绩达标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实验前测结果对比分析
        5.1.1 实验前两组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5.1.2 实验前两组学生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5.2 实验后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5.2.1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5.2.2 实验后两组学生的跨栏技评成绩对比分析
        5.2.3 实验后两组学生的跨栏达标成绩对比分析
        5.2.4 实验后两组学生合作与竞争意识问卷调查的结果对比分析
        5.2.5 实验后两组学生学习效果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对跨栏步教学和训练中几个问题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功能动作整合训练在体育教育专业普修跨栏跑教学的应用研究[D]. 吴晨阳. 广州体育学院, 2021
  • [2]U18男子110m栏运动员速度特征分析[D]. 曹修磊.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3]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直道栏教学中“跳栏”现象心理干预实验研究[D]. 史一飞.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4]功能性训练对9-10岁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基本动作模式及身体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D]. 易鑫. 苏州大学, 2020(03)
  • [5]功能性训练对初中荷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D]. 介程冉. 郑州大学, 2020(02)
  • [6]功能性训练对体育院系学生田径普修课程跳远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D]. 徐娟.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6)
  • [7]TRX悬吊训练对跨栏技术影响的实验研究[D]. 孟鑫.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8]即刻反馈器对跨栏跑下栏着地技术影响的实验研究[D]. 袁丁. 武汉体育学院, 2020(11)
  • [9]PNF牵拉练习对田径普修学生过栏技术的影响研究[D]. 张明月. 武汉体育学院, 2020(10)
  • [10]“合作—竞赛法”在高中跨栏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吴玉. 武汉体育学院, 2019(01)

标签:;  ;  

跨栏教学与训练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