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乐多植物保健剂在苹果上的应用效果

养乐多植物保健剂在苹果上的应用效果

一、养乐多植物保健剂在苹果上的应用效果(论文文献综述)

陈虹吉[1](2020)在《多糖澄清剂联合膜分离技术对杨梅汁澄清和品质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杨梅(Myrica Rubra Sieb.et Zucc)为中国的特产水果,其口感酸甜、色泽诱人,富含花色苷等酚类物质,具有多种保健功能。杨梅果汁产品能有效地保留原果的营养成分,满足长期食用。为了提高果汁的品质和生产效率,避免和减少贮藏过程中混浊的产生,探究高效、条件温和的澄清方法和技术是目前杨梅果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本文选用了黄原胶、壳聚糖、海藻酸钠、琼脂、瓜尔胶和刺槐豆胶6种多糖类澄清剂澄清杨梅原汁,对其最适澄清浓度进行了筛选,分析了多糖类澄清剂对杨梅果汁品质的影响,同时探究了聚醚砜(PES)、尼龙(Nylon)、醋酸纤维(CA)、聚偏氟乙烯(PVDF)、聚四氟乙烯(PTFE)和聚丙烯(PP)6种不同材质的微滤膜以及孔径/截留分子量(MWCO)为0.45μm、0.22μm、0.05μm、150 k Da、100 k Da、50 k Da、30 k Da、20 k Da和10 k Da的聚醚砜膜(PES)对杨梅果汁多酚类物质及其他理化品质的影响,并对不同贮藏温度下经不同澄清方式所得杨梅果汁的花色苷、色泽及其他理化品质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以透光率和浊度为指标,筛选得到6种多糖类澄清剂澄清杨梅原汁的最适浓度为:黄原胶(0.05 g/L)、壳聚糖(0.1 g/L)、海藻酸钠(0.1 g/L)、琼脂(1.0g/L)、瓜尔胶(1.0 g/L)和刺槐豆胶(1.0 g/L)。杨梅原汁经多糖类澄清剂澄清后,蛋白质含量降低73.4-88.7%,总酚含量减少22.8-30.6%,花色苷含量损失12.5-41.2%,其中海藻酸钠和琼脂对杨梅果汁总酚及花色苷的影响最大;多糖类澄清剂能够显着改善杨梅果汁的色泽,澄清后果汁的p H无显着性差异,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减少0.6-0.9(?)Brix,酸度减少0.1-0.17%。不同澄清剂在果汁中形成絮凝物的速率和大小不同,加入海藻酸钠和琼脂,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大块絮凝物,澄清所需时间短;加入黄原胶和壳聚糖,在果汁中形成小块絮凝物并逐渐沉降;加入瓜尔胶和刺槐豆胶,无明显絮凝物形成,澄清耗时长。2、聚醚砜(PES)、尼龙(Nylon)、醋酸纤维(CA)、聚偏氟乙烯(PVDF)、聚四氟乙烯(PTFE)和聚丙烯(PP)6种不同材质的微滤膜中,PP膜具有最高的纯水通量和杨梅果汁渗透通量;6种滤膜均能显着提高杨梅果汁的透光率、降低果汁中蛋白质含量;不同材质滤膜对杨梅果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酸度和p H无显着性影响(p>0.05);经Nylon膜过滤后杨梅果汁的花色苷、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显着降低(p<0.05),经PP、PVDF、PTFE、PES和CA膜过滤后果汁中3种活性成分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6种不同材质的滤膜具有不同的微观结构,过滤后滤膜表面均被明显污染。综合考虑滤膜的渗透通量以及对杨梅果汁活性成分和色泽的影响,尼龙膜不适用于杨梅果汁的过滤处理,聚丙烯膜相比于其他5种滤膜用于过滤杨梅果汁能获得更高的渗透通量。3、液质分析(LC-MS)得到杨梅果汁中的多酚类物质主要包括矢车菊-3-O-葡萄糖苷,3种酚酸(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和对羟基苯甲酸)和4种黄酮糖苷(山奈酚糖苷、杨梅苷、异槲皮苷和槲皮苷);滤膜孔径/MWCO在100 k Da以上,对果汁中多酚类物质及其他理化品质的影响较小,孔径/MWCO低于50 k Da时,对果汁中多酚类物质、色泽、蛋白质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截留较大;滤膜孔径对果汁酸度和p H的影响较小。为了更好的保留杨梅果汁中的多酚类物质以及果汁的色泽,孔径/MWCO大于50 k Da的滤膜更适用于杨梅果汁的澄清处理。4、黄原胶澄清、0.22μm聚醚砜膜(PES)微滤和100 k Da聚醚砜膜(PES)超滤3种澄清方式均能有效提高杨梅果汁的澄清度。不同澄清方式对杨梅果汁贮藏过程中澄清度、花色苷以及色泽的稳定性影响较小,而温度是影响杨梅果汁贮藏过程中各理化品质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相比25℃贮藏条件,在4℃低温条件下,能够更好的维持果汁的澄清度,减缓混浊物的产生,花色苷降解速率更慢,半衰期更长,色泽稳定性更好。贮藏期间,杨梅果汁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酸度和p H有所波动,但数值变化较小。结果表明,杨梅果汁更适宜于低温贮藏,以更好的保持果汁的品质和延长产品的货架期。

刘永强,张昊,王忠跃,刘崇怀[2](2017)在《植物健康概念的商榷》文中提出植物健康是经常在植物科学尤其是植物保护领域被使用的术语,但迄今仍然没有一个明确并普遍被认可的概念。通过梳理和总结不同哲学思想下植物健康概念的探讨和争论,试图在分析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获得植物健康概念的科学内涵,同时结合中国哲学观念提出了"特定遗传基质的植物(种或品种或生物型等)生长在适宜的环境中(土壤、水分和气候),没有受到其他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因子侵扰和伤害,各种生理功能平和或平衡的自然状态,植物的这种状态就是植物健康"的概念,明确了植物健康的动态性质及阐述了植物健康下的植物种群健康,并对依据这个概念从事农林生产进行了剖析,供大家商榷。

张玉慧[3](2016)在《乳酸菌发酵蓝莓果汁的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乳酸菌发酵蓝莓果汁作为一种新兴饮料,可以改善蓝莓的风味,增加蓝莓的药用保健功能,是蓝莓深加工技术的延伸。开展蓝莓乳酸菌发酵饮料的研究,可以为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对蓝莓加工产业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本实验以蓝莓为原料,添加适量葡萄糖和脱脂乳为辅料,利用干酪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复合发酵,研制出营养价值高、风味浓郁的新型乳酸菌饮料。本实验得出了以下主要研究结论:(1)乳酸菌发酵蓝莓果汁的菌种配比优化:通过发酵过程中pH值、乳酸含量和活菌数的变化情况,确定了干酪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复合发酵比例为1:2时,具有协同发酵能力,发酵24 h后,活菌数达1.3×109CFU/mL,果汁乳酸含量为7.63 g/kg。(2)乳酸菌发酵蓝莓果汁碳、氮源的筛选:根据发酵过程中乳酸含量、pH值,比较干酪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复合发酵(1:2)时对不同碳源、氮源的利用情况。结果表明,干酪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复合发酵时,利用葡萄糖和脱脂乳生长较好。(3)乳酸菌发酵蓝莓果汁工艺优化:以乳酸含量和感官评分为测定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分析确定了最佳原料配比为蓝莓果汁浓度30%,葡萄糖8%,脱脂乳3%,此条件下,感官评分为94,乳酸含量为8.07g/kg,果汁酸甜适口。以乳酸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为主要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确定了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干酪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复合菌种接种量4.9%,发酵温度36℃,发酵时间为23 h,此时蓝莓发酵果汁乳酸含量为8.33 g/kg,总抗氧化能力为229.93U/mL。通过分层率确定蓝莓乳酸发酵果汁最优稳定剂复合比例为PGA为0.12%、CMC-Na为0.07%,黄原胶为0.07%,制得的饮料离心分层率为2.41%。(4)乳酸菌发酵果汁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对蓝莓发酵果汁中的干酪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胆盐和高盐环境中的耐受力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pH值为1.5、2.5、3.5的人工胃液中作用2h后,活菌数分别为6.5×106、1.8×107、5.2×107 CFU/mL;在人工肠液中作用3h后,活菌数仍高达1.3×106CFU/mL;当MRS液体培养基中牛胆盐含量为0.5g/100mL时,活菌数仍高达2.7×107 CFU/mL;当MRS液体培养基中NaCl质量浓度为6.0g/100mL,活菌浓度仍高达6.4×106CFU/mL。综上述结果表明,发酵果汁中的干酪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胆盐和高盐的环境中具有较强的耐受力,可以稳定存在于人体的胃肠环境中,在食品及保健品工业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5)蓝莓果汁经乳酸菌发酵后,香气成分种类从25种增加到38种,其中酸类、酯类、酮类物质增加,而醇、烯类物质减少。发酵后果汁中生成了新的物质,如:甲酸甲酯、2-十一烷酮、月桂烯和3-甲基-1-丁醇等,乳酸菌发酵后蓝莓的挥发性香气变化明显。蓝莓果汁经过乳酸菌发酵后pH值下降了22.94%,乳酸含量是原来的2.06倍,花色苷含量下降了5.36%、总酚含量上升了15.05%、总抗氧能力升高了34.87%,发酵后生成大量乳酸赋予果汁酸甜的口感,且总抗氧能力上升,营养价值提高。(6)对发酵蓝莓果汁贮藏稳定性进行研究,实验得出:常温贮藏4d后,其活菌数为6.6×107 CFU/mL,贮藏6d后,其活菌数仍为2.3×106 CFU/mL,在国标要求以上,但此时果汁口感较酸,故常温下该果汁可以保存4d。蓝莓果汁在4℃条件下储藏时,乳酸菌生长缓慢,仍具有较高的活菌数,在保存4周后,其活菌数仍在3.1×107CFU/mL,证明在冷藏条件下可以保存28d。

庞晓燕[4](2016)在《三种植物活性提取物水乳剂对蚜虫和叶螨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评价》文中研究表明本文评价了三种植物提取物水乳剂对作物的敏感性,筛选出了具有显着增效作用的增效剂,并测定了三种植物提取物水乳剂对危害果树和蔬菜的蚜虫及叶螨的室内毒力与田间药效,表明了三种植物提取物对几种害虫防治效果较好,增效剂效果明显:(1)采用盆栽培养法,对7种作物进行敏感性评定,三种植物提取物水乳剂对小麦、高粱、黄瓜、辣椒、豇豆、小白菜安全,但4.5%XAP、GTW水乳剂对西红柿有轻微的急性药害,三种水乳剂对7种作物株高抑制率均≤5.0%;四硅氧烷对三种植物提取物水乳剂的增效作用最为显着,对4.5%XAP水乳剂、4.5%GTW水乳剂、4.5%ANX水乳剂的增效倍数分别为60.1倍,63.3倍,86.5倍。(2)4.5%XAP、4.5%GTW、4.5%ANX水乳剂对苹果绣线菊蚜LC50分别为0.034 mg/kg,0.233 mg/kg和0.263 mg/kg。四硅氧烷对4.5%XAP水乳剂增效作用差异达极显着水平,增效倍数为34倍。4.5%GTW水乳剂对苹果绣线菊蚜的防效最高,75 mg/kg和150 mg/kg三个浓度的最佳防效分别为57.92%,67.97%,71.79%;增效剂较单剂处理差异达显着性水平,最高田间防效为83.63%。(3)4.5%XAP、4.5%GTW、4.5%ANX水乳剂对核桃黑斑蚜LC50分别为0.444 mg/kg、1.248 mg/kg和,0.247 mg/kg。四硅氧烷对4.5%XAP水乳剂增效作用差异达显着性水平,增效倍数为9.1倍。三种水乳剂对核桃黑斑蚜的防效均较低,仅4.5%GTW水乳剂150mg/kg防效最高,达63.33%,增效剂较单剂处理差异达显着性水平,最高防效为82.28%。(4)4.5%XAP、4.5%GTW、4.5%ANX水乳剂对枣树截形叶螨LC50分别为48.131mg/kg、51.731 mg/kg和42.534 mg/kg。四硅氧烷对4.5%GTW水乳剂增效作用显着,增效倍数为9.7倍。三种水乳剂对枣树截形叶螨的田间防效均低于50%。4.5%XAP、4.5%GTW、4.5%ANX水乳剂对核桃土耳其斯坦叶螨LC50分别为12.263mg/kg、18.392 mg/kg和27.402 mg/kg。四硅氧烷对4.5%XAP水乳剂和4.5%GTW水乳剂具有较显着的增效作用,增效倍数分别为6.5倍和8.1倍。三种水乳剂对核桃土耳其斯坦叶螨田间防效均低于55.01%。4.5%XAP、4.5%GTW、4.5%ANX水乳剂对茄子土耳其斯坦叶螨LC50分别为310.711mg/kg、318.553 mg/kg和322.678 mg/kg。四硅氧烷对4.5%XAP水乳剂增效作用达4.1倍。三种水乳剂对危害茄子土耳其斯坦叶螨(Tetranychus turkestani)的田间防效低于51.47%。(5)4.5%XAP、4.5%GTW、4.5%ANX水乳剂对棉蚜LC50分别为0.556 mg/kg、0.321mg/kg和0.542 mg/kg。四硅氧烷对4.5%XAP水乳剂和4.5%ANX水乳剂增效作用差异达显着性水平,增效倍数分别为4.3倍和4.0倍。4.5%ANX水乳剂对棉蚜的防效最高,150 mg/kg防效达70.02%,四硅氧烷增效剂处理较单剂处理差异达极显着性水平,最高防效为81.26%。4.5%XAP、GTW、ANX水乳剂,对桃蚜LC50分别为0.729 mg/kg,1.097 mg/kg,0.417 mg/kg。四硅氧烷对4.5%XAP水乳剂起到了显着的增效作用,增效倍数为9.0倍。4.5%XAP水乳剂对桃蚜的防效最高,150 mg/kg防效为71.61%,增效剂较单剂处理差异达极显着性水平,最高防效达84.40%。

李冬琴[5](2016)在《降香黄檀炭疽病内生拮抗细菌筛选及苗木保健剂研制》文中研究表明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 T Chen.)是我国珍贵的热带乡土树种之一,近年来对降香黄檀的市场需求量增大,大量栽植降香黄檀人工林,但病虫害问题也日益突出,炭疽病是降香黄檀最主要的病害之一。目前关于降香黄檀炭疽病的防治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尚无微生物防治的报道。本论文主要开展降香黄檀健康叶片中高效内生拮抗细菌的分离和诱变并用于炭疽病的防治、发酵条件优化、苗木保健剂研制,以期为降香黄檀炭疽病生物防治和促进苗木生长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降香黄檀炭疽病拮抗细菌的筛选与鉴定。课题组从海南国营澄迈林场的健康降香黄檀叶片中分离纯化得到51株对炭疽病菌有拮抗活性的内生细菌,经过平板初筛、发酵液复筛得到一株抑菌率为78.48%的内生细菌,编号为JXYJ1-14。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对拮抗细菌进行紫外诱变,结果显示诱变细菌对降香黄檀炭疽病菌的抑菌率最大达93.37%,比诱变前提高了 1 8.97%。连续传代5次显示该诱变细菌能稳定遗传,编号为JXYJ1-14UV。对JXYJ1-14UV的生物效果进行盆栽实验,结果表明JXYJ1-14UV发酵液100倍液对降香黄檀炭疽病的防治效果达65%以上,幼苗苗高比对照增加9.97%,地径比对照增加12.52%。(2)降香黄檀炭疽病拮抗细菌JXYJ1-14UV发酵条件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设计实验得到菌株JXYJ1-14UV的最适培养基组成为1%葡萄糖、0.5%牛肉膏、1%酵母膏和0.5%氯化钠,最佳培养条件为初始pH 7.0,250ml锥形瓶装液量80ml,5%接种量,38℃、180r/min培养60h。(3)降香黄檀苗木保健剂研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JXYJ1-14UV可湿性粉剂的最佳配方为:原药70%、高岭土 10%、润湿剂十二烷基硫酸钠4.5%、分散剂木质素磺酸钠6.0%,稳定剂聚乙二醇1.6%、高岭土补足至100%。该菌剂在室温和4℃下均至少可保存3个月。采用同样方法,获得保健剂各组分的比例(质量分数)为:JXYJ1-J 4UV可湿性粉剂71.88%、赤霉素0.16%、保水剂11.98%、菌糠15.97%。对优化后的保健剂组分进行田间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保健剂对降香黄檀炭疽病的防治效果达73.98%,降香黄檀高生长比对照提高了22.41%,地径生长比对照提高了28.12%。

廖安红[6](2016)在《60Co-γ射线及化学诱变剂对刺梨诱变效应的研究》文中提出刺梨作为我国特有的新兴果树,因其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药用保健成分,特别是极高的维生素C含量而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现已成为贵州省重点发展的果树产业,其栽培面积逐年扩大。但因现有刺梨品种单一,远远不能满足加工产业及市场对刺梨品种的多元化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刺梨产业的发展。因此,本研究采用60Co-γ射线和化学诱变剂对现有刺梨品种进行诱变处理,筛选出了诱变的适宜剂量,并通过形态学、细胞学及分子生物学手段对诱变材料进行鉴定,获得了一些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材料,为刺梨新品种的选育奠定了材料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60Co-γ射线对刺梨一年生扦插苗及休眠枝条进行辐照处理,结果表明:刺梨对60Co-γ射线较为敏感,仅能承受030 Gy范围内的剂量。当辐照剂量为10 Gy时,刺梨一年生扦插苗死亡率为5%,新梢发生分叉畸变率为7.94%,变异枝条长度、粗度均增大,而节间距缩短;诱变后的刺梨休眠枝条扦插成活率为25.25%,且8%的枝条叶片发生畸变,变异叶片单叶、复叶长与宽均极显着高于对照。与对照相比,辐射处理植株物候期明显推迟。2.以刺梨实生幼苗为试材,采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对其进行处理。结果表明: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刺梨幼苗成活率降低,当辐照处理剂量达到10 Gy以上时,幼苗成活率极显着降低,其半致死剂量介于1520 Gy之间;同时幼苗地上部及根系生长受到严重抑制;叶片光合色素和淀粉含量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且各处理间差异极显着;丙二醛含量随辐照剂量的加大而极显着增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含量都随着辐照剂量增加表现为先升后降趋势,其中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在10 Gy处出现峰值,而游离脯氨酸在15 Gy时含量最高。综合60Co-γ射线对刺梨幼苗的半致死剂量及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刺梨适宜辐照剂量在1520 Gy之间。3.对‘贵农5号’刺梨离体快繁体系进行了优化,结果为:腋芽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0.5 mg.L-1 6-BA+0.2 mg.L-1 IAA,诱导率达91.1%;最佳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0.25 mg.L-1 6-BA+0.05 mg.L-1 IAA+1.0 mg.L-1 GA3,其增殖系数达2.58;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 MS+0.2 mg.L-1 NAA+1.0 mg.L-1 IBA,其生根率为96.67%,平均根数5.67条。4、以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处理刺梨已萌发种子和单芽茎段,结果表明,刺梨种子诱变的适宜浓度及时间为0.1%的秋水仙素浸渍24或48 h;刺梨茎段诱变的适宜浓度及时间为0.2%的秋水仙素浸泡48 h。5、秋水仙素使部分刺梨组培苗形态和生理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株高、节间距、复叶形指数变小,茎粗、叶面积、保卫细胞长度与宽度、气孔长度变大,同时气孔密度降低、叶片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升高等。6.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通过辐射诱变和化学诱变发生形态变异的10株材料进行检测,其中辐射诱变的7株材料以及化学诱变的2株材料在谱带上均能与对照区分开来,表明诱变产生的形态变异材料发生了DNA水平上的变异。在具有多态性的引物扩增结果中,其谱带突变类型主要为“条带缺失型”和“混合型”。

班兆军[7](2015)在《浆果中天然抗菌成分对食源性致病菌的抑制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植物源抗菌剂因其广谱抗菌活性、天然和健康安全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小浆果富含酚类物质和有机酸等抗菌成分,本文对几种小浆果果汁(草莓、蓝莓、石榴、树莓、沙棘和蓝靛忍冬果汁)的抗菌性能进行初探,重点研究了蔓越莓和石榴果汁对Listeria innocua和Escherichia coli的抑菌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利用Bioscreen C确定了几种浆果果汁和甲醇提取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天然提取物抗蓝莓汁中外源添加E.coli的作用;对低丛野生蓝莓和蓝靛忍冬的组分进行分离,并研究其抑菌特性和作用机理。本研究旨为小浆果作为天然抗菌剂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浆果果汁的抗菌研究表明,其抗菌作用取决于果汁的浓度、培养条件(包括温度、基质和时间),也与供试病原菌的种类相关。提高果汁浓度能使抗菌作用增强。供试细菌在无菌水(DW)系统中比在最适培养基中更容易被杀死。与E.coli相比,L.innocua在DW系统中对果汁更敏感。果汁抗菌作用来源于其本身的低p H值和含有的酚类成分。通过Bioscreen C确定了不同浓度果汁和粗提物对L.innocua和E.coli的MIC。对L.innocua的MIC在25℃和37℃培养温度相同,果汁分别为蓝靛忍冬7.5%、蔓越莓7.5%、石榴汁20%、蓝莓30%、草莓20%;粗提物分别为蓝靛忍冬20 mg/ml、沙棘30 mg/ml、蓝莓60 mg/ml、草莓60mg/ml、树莓30 mg/ml。各果汁和粗提物在25℃下对E.coli的MIC分别与对L.innocua的MIC相同,但在37℃下MIC高于25℃下培养的,果汁分别为蓝靛忍冬10%、蔓越莓10%、石榴汁30%、蓝莓40%、草莓30%;粗提物分别为蓝靛忍冬25 mg/ml、沙棘40 mg/ml、蓝莓80 mg/ml、草莓80mg/ml、树莓50 mg/ml。天然提取物对外源添加E.coli的挑战性实验表明,蔓越莓和石榴提取物在20℃和4℃能有效减少供试病原菌E.coli的存活数量。两种提取物可以考虑在食品中作为多功能的保鲜剂使用。对蓝莓果实组分抗菌特性的研究表明,蓝莓提取物、总酚、总黄酮、花青素、杂聚物、原花色苷组分对L.innocua和E.coli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L.innocua比E.coli对各组分更敏感,具有更低的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各组分处理能显着提高两种供试菌的细胞膜透性,从而导致细胞质外泄,引起细菌死亡。对蓝靛忍冬果实所含的酚酸成分在2.5-10.0 mg/ml的浓度范围即能抑制L.innocua和E.coli的生长。提取物、总酚、绿原酸和总黄酮组分对L.innocua的MIC在10-20 mg/ml的范围内,L.innocua对蓝靛忍冬果实各分离组分更敏感,其MIC低于E.coli。通过荧光化学发光检测各组分对供试菌细胞膜的损伤程度发现,各处理能提高细胞膜透性,细胞膜受损从而抑制病原菌生长。

郭方玉[8](2014)在《萘乙酸钠和增产胺的合成工艺研究》文中指出萘乙酸钠是一种广谱、高效、低毒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助于细胞的分裂与扩大,诱导不定根的形成,还能调控植物的生长,加快其长根、发芽、开花,调控花果的脱落,形成无核果实,进而达到促进果实早熟以及增加产量的目的,同时还可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增产胺则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很优秀地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它毒害性低、污染小、残留少、可以充分发挥肥料的使用率。施用增产胺的作物还能表现出较强的抗逆能力。通过在醋酸中滴加氯化亚砜来制备1-氯甲基萘,改变了原有通氯化氢的方式;而后1-氯甲基萘在相转移催化剂作用下进行氰化,最后水解得到萘乙酸钠,三步收率达到72.97%。以3,4-二氯苯胺为原料,经过重氮化、水解合成3,4-二氯苯酚。二乙氨基乙醇则与氯化亚砜反应生成β-氯代三乙胺盐酸盐。在相转移催化剂条件下,3,4-二氯苯酚与β-氯代三乙胺盐酸盐反应生成2-(3’,4’-二氯苯氧基)三乙胺,总收率达到76.34%。最终产物均经1H-NMR确证为目标化合物。通过对两条工艺的优化,最终产品的收率以及纯度都明显提高,并且所用原料价廉易得,后处理简便,对反应设备要求不高,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彭勇[9](2014)在《可食性壳聚糖活性包装膜成膜组分研究》文中认为为了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开发新型环保的活性食品包装材料,扩展多糖膜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从壳聚糖结合天然抗菌剂(植物精油)和抗氧化剂(绿茶提取物)制备可食性包装膜入手,研究了复合植物精油(柠檬、百里香、肉桂)、乳化剂、绿茶提取物、增塑剂等对壳聚糖膜物理、机械、光学和结构性能的影响。并且,为提高可食性活性包装膜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价值,以荸荠为研究对象,探索了壳聚糖复合膜对整果荸荠和鲜切荸荠的保鲜效果,本研究为壳聚糖基的可食性包装材料在实际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研究了0、0.5%、1%和2%的柠檬精油及添加乳化剂吐温80和司盘80对壳聚糖基可食性膜物理、机械和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精油显着降低了壳聚糖膜溶液的表观黏度,减少了膜的水分含量和水蒸汽透过系数,增加了膜的颜色和不透明度,并且导致了复合膜机械性能的下降,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2%的柠檬精油)分别比对照膜下降了50.0%和62.5%。乳化剂吐温80的存在显着增加了壳聚糖精油膜的水蒸汽透过系数,增幅达46.1%,提高了膜的溶解性,降低了膜的断裂伸长率与抗拉强度,而乳化剂司盘80的存在增加了膜的颜色。扫描电镜显示柠檬精油破坏了壳聚糖膜紧凑而均一的结构,复合膜中油粒的数量和大小依赖于精油的浓度和乳化剂的存在与否。柠檬精油没有显着影响壳聚糖的化学键,而吐温80和司盘80由于其酯基nCOO-的伸缩振动,在1737cm-1处形成了新的化学键。(2)比较了柠檬、肉桂和百里香精油及两两1:1配比对壳聚糖包装膜理化和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精油构建的壳聚糖复合膜溶液有着最低的表观黏度和最小的平均粒度值,相比于单一精油,复配两种精油后,复合膜溶液的平均粒度降低。从三种精油的抗菌和抗氧化性能来看,百里香精油有着最强的抗氧化和抗菌能力,其次是肉桂精油和柠檬精油,复配两种精油均衡了单一精油的抗菌能力。三种精油均显着增加了膜的厚度和颜色,降低了膜的含水率、水蒸气透过系数和水溶性,其中,柠檬/肉桂精油复配的膜水蒸气透过系数最小,仅7.52*10-11g.m-1s-1Pa-1,而壳聚糖柠檬精油复合膜的抗拉强度最大。结构分析表明精油在膜中的存在状态以及乳化作用的发生与精油的类型和配比有关,柠檬/肉桂精油与壳聚糖溶液混合后,乳化作用最明显,乳化作用的发生主要受精油之间的静电斥力影响。从精油对膜的风味影响来看,三种精油均显着增加了壳聚糖膜的感官风味,电子鼻反映了不同精油壳聚糖复合膜的风味之间存在显着的差异,柠檬精油有着较好的果香味,更易于人们所接受。(3)研究了红茶和绿茶提取物对壳聚糖膜理化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叶提取物能显着提高壳聚糖复合膜的抗氧化能力,复合膜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可达94.9%,随着茶叶提取物浓度的增加,复合膜的抗氧化能力逐渐增强,并且,结合茶叶提取物显着降低了壳聚糖膜的水蒸气透过系数。比较来看,绿茶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高于红茶提取物,并且绿茶提取物构成的复合膜颜色较浅、透明度高。对膜中抗氧化物质在不同食品表面模拟物(0%、20%、75%和95%的乙醇溶液)中的释放表明,随乙醇浓度的增加,壳聚糖复合膜中的抗氧化物质释放逐渐变缓。扫描电镜观察到壳聚糖和茶叶提取物的相容性好,然而,添加茶叶提取物显着降低了壳聚糖膜的断裂伸长率,增加了膜的水溶性,改变了壳聚糖分子间的结构和作用力,导致了壳聚糖膜热稳定性的降低。(4)对增塑剂改善壳聚糖绿茶复合膜的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增塑剂甘油的浓度增加时,复合膜的柔韧性增强,不易碎裂,膜的水溶性和膨胀程度降低,水蒸汽透过系数增加。复合膜中抗氧化物质的释放程度易受甘油浓度的影响,甘油浓度越大,膜中抗氧化物质释放越慢。体系中存在吐温20对复合膜的影响较复杂,其性能依赖于甘油和吐温20的混合比例。膜的结晶结构、热学性能和红外光谱反映了其性能的差异,结晶度的高低与甘油和吐温20的相互作用有关。综合来看,2%的壳聚糖、0.5%的绿茶提取物、0.9%的甘油的配比能制备性能较好的膜,结晶度较高,机械性能较好。进一步比较甘油、聚乙二醇200两种增塑剂对壳聚糖复合膜的性能差异,发现甘油和聚乙二醇1:1复合构成的膜的穿透力和抗拉强度最大,分别为19.26N和31.05MPa,而复合膜的水溶性较小,为18.38%。与聚乙二醇200相比,壳聚糖甘油构成的膜阻水性强,膨胀程度较小,而聚乙二醇200增塑的壳聚糖绿茶复合膜有着较小的水蒸汽透过系数,对膜的结晶结构影响较小。增塑剂与绿茶的配比比例及其含有的羟基数量是影响复合膜性能的主要因素。(5)研究了荸荠的微观结构、水分和品质特性,以及溶剂保鲜在荸荠上的应用。结果表明荸荠的细胞组织排列紧密,含有大量淀粉颗粒,淀粉粒以单粒的形式存在,其大小在5-10μm之间。荸荠内的水分以自由水为主,占了95.1-98.3%,结合水含量较少,弛豫时间较长,细胞组织的持水力较弱。荸荠内的糖分以二糖为主,蔗糖含量在65.28mg/g,是构成荸荠特殊风味的主要糖分,单糖类的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很低,分别仅为4.96mg/g和6.72mg/g。贮藏后的鲜切荸荠组织黄化严重,相比于乙酸、柠檬酸、草酸、维生素C、百里香精油和氯化钠等溶剂,山梨酸钾和绿茶多酚在预防荸荠黄化方面效果最好。然而,比较0.2%的山梨酸钾/绿茶多酚和1.5%的壳聚糖涂膜处理,壳聚糖结合山梨酸钾/绿茶多酚复合涂膜处理效果最好,能维持荸荠体内较高的含水率,减少腐烂和褐变的发生。(6)比较了壳聚糖、虫胶、海藻酸钠几种涂膜处理对整果荸荠和鲜切荸荠保鲜的效果。结果表明,对于整果荸荠,虫胶和壳聚糖涂膜后荸荠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的失水均显着降低,并且,涂膜抑制了荸荠的呼吸和POD酶活性的变化,延迟了相对电导率的增加,维持了较好的细胞膜结构,涂膜后的荸荠硬度和脆度较高、可溶性固形物等品质指标较好,腐烂率低。对于海藻酸钠和壳聚糖两种涂膜处理在鲜切荸荠上的应用效果,发现海藻酸钠涂膜处理后荸荠的腐烂率和失重率显着降低,但海藻酸钠抑制鲜切荸荠褐变的效果不如壳聚糖,并且,海藻酸钠涂膜处理后,荸荠的风味变化大。

王宗标,王幸,徐泽俊,齐玉军[10](2013)在《植物保健剂对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文中指出研究了植物保健剂Cabrio(中文名凯润,有效成分25%吡唑醚菌酯乳油)、Opera(中文名欧博,有效成分18.3%氟环唑乳油)单一使用以及与拌种剂Insure(中文名英硕,有效成分20%吡唑醚菌酯+灭菌唑+甲霜灵悬浮液)配合使用情况下对大豆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豆结荚初期单独喷洒保健剂,增产幅度在3%左右,达显着水平。保健剂配合拌种剂使用增产幅度为5.56%~6.94%,达到极显着水平。增产效果主要是提高了单株荚数、粒数、单株粒重提高。配合使用保健剂和拌种剂,株高明显增大,并能推迟成熟3 d左右。

二、养乐多植物保健剂在苹果上的应用效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养乐多植物保健剂在苹果上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多糖澄清剂联合膜分离技术对杨梅汁澄清和品质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杨梅果汁澄清概述
        1.1.1 杨梅资源及加工利用
        1.1.2 杨梅果汁澄清研究进展
    1.2 澄清剂种类及应用
        1.2.1 无机类澄清剂
        1.2.2 蛋白类澄清剂
        1.2.3 多糖类澄清剂
    1.3 膜分离技术
        1.3.1 膜分离技术原理
        1.3.2 滤膜材料概述
        1.3.3 滤膜孔径/截留分子量
        1.3.4 膜分离技术在果汁澄清中的应用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多糖类澄清剂对杨梅果汁澄清效果及品质的影响
    2.1 材料与仪器
        2.1.1 材料
        2.1.2 试剂
        2.1.3 设备与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杨梅原汁的制备
        2.2.2 澄清剂的配制
        2.2.3 杨梅原汁的澄清处理
        2.2.4 相关指标的测定方法
        2.2.5 杨梅果汁动态澄清过程的记录
    2.3 数据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不同浓度多糖类澄清剂对杨梅果汁澄清效果的影响
        2.4.2 多糖类澄清剂对杨梅果汁蛋白质含量、抗氧化化合物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2.4.3 多糖类澄清剂对杨梅果汁色泽的影响
        2.4.4 多糖类澄清剂对杨梅果汁可溶性固形物、酸度和p H的影响
        2.4.5 多糖类澄清剂澄清杨梅果汁的动态过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滤膜材质对杨梅果汁理化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3.1 材料与仪器
        3.1.1 材料
        3.1.2 试剂
        3.1.3 设备与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杨梅原汁的制备与预澄清
        3.2.2 杨梅果汁的微滤处理
        3.2.3 相关指标的测定方法
        3.2.4 抗氧化活性分析
        3.2.5 微滤膜表面结构分析
    3.3 数据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不同材质滤膜的纯水通量及杨梅果汁渗透通量
        3.4.2 不同材质滤膜对杨梅果汁基本理化性质的影响
        3.4.3 不同材质滤膜对杨梅果汁活性成分的影响
        3.4.4 不同材质滤膜对杨梅果汁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3.4.5 不同材质滤膜表面微观结构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滤膜孔径对杨梅果汁多酚类物质的影响
    4.1 材料与仪器
        4.1.1 材料
        4.1.2 试剂
        4.1.3 设备与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杨梅原汁的制备与预澄清
        4.2.2 杨梅果汁的微滤与超滤
        4.2.3 LC-MS/MS分析杨梅果汁多酚类物质
        4.2.4 相关指标的测定方法
    4.3 数据分析
    4.4 结果与讨论
        4.4.1 杨梅果汁中多酚类物质的鉴定
        4.4.2 滤膜孔径对杨梅果汁多酚类物质的截留情况
        4.4.3 滤膜孔径对杨梅果汁色泽的影响
        4.4.4 滤膜孔径对杨梅果汁理化品质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澄清方式及贮藏温度对杨梅果汁贮藏稳定性的影响
    5.1 材料与仪器
        5.1.1 材料
        5.1.2 试剂
        5.1.3 设备与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杨梅原汁的制备
        5.2.2 杨梅原汁的澄清处理
        5.2.3 贮藏实验
        5.2.4 相关指标的测定方法
    5.3 数据分析
    5.4 结果与讨论
        5.4.1 澄清方式及贮藏温度对杨梅果汁贮藏期间透光率和浊度的影响
        5.4.2 澄清方式及贮藏温度对杨梅果汁贮藏期间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
        5.4.3 澄清方式及贮藏温度对杨梅果汁贮藏期间色泽稳定性的影响
        5.4.4 澄清方式及贮藏温度对杨梅果汁贮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酸度和p H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作者简介
在校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在校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在校期间申请的专利

(2)植物健康概念的商榷(论文提纲范文)

1 基于西方哲学思想的植物健康观
    1.1 自然主义与规范主义的价值取向
    1.2 还原论与整体观
    1.3 功能性和恢复能力 (或补偿能力)
    1.4 唯物论和活力论
    1.5 生物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
2 中国哲学思想与植物健康
    2.1 整体关联与植物健康
        2.1.1 整体关联与植物健康
        2.1.2 植物与非生物环境的整体关联
        2.1.3 植物与生态系统中其他植物物种的整体关联
        2.1.4 植物与其有害生物的整体关联
        2.1.5 植物与生态系统中具有功能性的低等生物的整体关联
        2.1.6 植物与人类及畜牧类动物的整体关联
    2.2 动态平衡与植物健康
    2.3 自然合理与植物健康
3 植物健康的概念
    3.1 植物健康与植物种群健康
    3.2 植物健康概念的解释和内涵
        3.2.1 适宜的环境
        3.2.2 特定遗传基质的种群 (品种、生物型等)
        3.2.3 没有受到其他生物和非生物 (环境) 因子侵扰和伤害
        3.2.4 各种生理功能平和或平衡的自然状态
        3.2.5 植物健康状态有一个范围
        3.2.6 植物健康状态的时间序列
        3.2.7 植物健康状态的前后关联
        3.2.8 植物健康的维持
4 植物健康和农林作物栽培
    4.1 植物健康的栽培基础
        4.1.1 作物在适宜区域种植
        4.1.2 植物繁殖材料的健康
        4.1.3 土壤处理与消毒
    4.2 栽种后植物健康的维持
        4.2.1 土壤条件与栽培密度
        4.2.2 负载量与科学合理的水肥供应
        4.2.3 田间管理措施
        4.2.4 增强抗逆性
        4.2.5 栽培方向调整
        4.2.6 有害生物的防控
        4.2.7 葡萄产品与贸易

(3)乳酸菌发酵蓝莓果汁的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蓝莓的概述
        1.1.1 蓝莓的特性及分布
        1.1.2 蓝莓的功能成分
        1.1.3 蓝莓的营养功能
        1.1.4 蓝莓的加工现状
    1.2 益生菌与乳酸菌的简介
        1.2.1 益生菌的简介
        1.2.2 乳酸菌的简介
        1.2.3 国内外乳酸菌发酵果蔬制品的研究现状
        1.2.4 乳酸菌发酵果汁益生作用
        1.2.5 乳酸发酵果蔬汁存在的问题
    1.3 立题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乳酸菌发酵蓝莓果汁的工艺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原料与试剂
        2.2.2 试验仪器
        2.2.3 试验方法
    2.3 实验设计
        2.3.1 工艺技术及操作要点
        2.3.2 发酵菌株的驯化
        2.3.3 乳酸菌发酵比例对蓝莓果汁的影响
        2.3.4 碳源、氮源对蓝莓果汁的影响
        2.3.5 原料配比试验
        2.3.6 发酵工艺参数试验
        2.3.7 稳定剂调配实验
    2.4 结果与分析
        2.4.1 乳酸菌发酵比例对蓝莓果汁的影响
        2.4.2 碳源种类对蓝莓乳酸发酵果汁的影响
        2.4.3 氮源种类对蓝莓乳酸发酵果汁的影响
        2.4.4 原料配比实验
        2.4.5 发酵工艺参数研究
        2.4.6 稳定剂调配实验
    2.5 小结
第三章 乳酸菌发酵蓝莓果汁的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与试剂
        3.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3.2.3 实验方法
    3.3 实验设计
        3.3.1 人工胃液耐受性试验
        3.3.2 人工肠液耐受性试验
        3.3.3 发酵菌株胆盐耐受性试验
        3.3.4 发酵菌株氯化钠耐受性试验
    3.4 结果与讨论
        3.4.1 乳酸菌对人工胃液耐受性研究
        3.4.2 乳酸菌对人工肠液耐受性研究
        3.4.3 乳酸菌对胆盐耐受性研究
        3.4.4 乳酸菌对氯化钠耐受性研究
    3.5 结论
第四章 蓝莓果汁经乳酸菌发酵后营养品质的变化及贮藏稳定性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与试剂
        4.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4.2.3 实验方法
    4.3 实验设计
        4.3.1 蓝莓果汁经乳酸菌发酵后挥发性香气成分变化
        4.3.2 蓝莓果汁经乳酸菌发酵后的营养品质变化
        4.3.3 蓝莓乳酸发酵果汁贮藏稳定性研究
    4.4 实验结果
        4.4.1 蓝莓发酵前后挥发性香气成分变化
        4.4.2 乳酸菌发酵蓝莓的产品指标
        4.4.3 蓝莓发酵果汁的贮藏稳定性研究
    4.5 结论
第五章 结果与展望
    5.1 结论
    5.2 讨论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三种植物活性提取物水乳剂对蚜虫和叶螨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植物源农药的起源及活性成分
    1.2 植物源农药的开发与利用
    1.3 水乳剂的概述
    1.4 增效剂
    1.5 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及技术路线
第2章 三种植物提取物水乳剂对作物的敏感性评价及增效剂的筛选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第3章 三种植物提取物水乳剂对苹果绣线菊蚜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第4章 三种植物提取物水乳剂对核桃黑斑蚜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
第5章 三种植物提取物水乳剂对果树和蔬菜叶螨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3 讨论
第6章 三种植物提取物水乳剂对两种危害蔬菜蚜虫的毒力及田间药效
    6.1 材料与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3 讨论
第7章 结论
    7.1 三种植物提取物水乳剂对作物的敏感性评价及增效剂的筛选
    7.2 三种植物源农药对苹果绣线菊蚜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
    7.3 三种植物提取物水乳剂对核桃黑斑蚜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
    7.4 三种植物提取物水乳剂对果树和蔬菜叶螨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
    7.5 三种植物水乳剂提取物对两种危害蔬菜的蚜虫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5)降香黄檀炭疽病内生拮抗细菌筛选及苗木保健剂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植物保健剂研究进展
    1.2 内生细菌研究概述
        1.2.1 内生细菌的概念
        1.2.2 内生细菌的生物学作用
    1.3 降香黄檀研究概述
        1.3.1 降香黄檀简介
        1.3.2 国内外降香黄檀研究概况
        1.3.3 降香黄檀炭疽病研究进展
    1.4 本课题的来源、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
        1.4.1 课题来源
        1.4.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降香黄檀炭疽病拮抗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降香黄檀病害发生情况调查
        2.2.2 降香黄檀内生细菌的分离纯化
        2.2.3 拮抗细菌的筛选
        2.2.4 拮抗细菌的鉴定
        2.2.5 拮抗细菌的紫外诱变
        2.2.6 诱变细菌的稳定性测定
        2.2.7 诱变细菌活体筛选
    2.3 结果与分析
        2.3.1 降香黄檀病害发生情况调查
        2.3.2 拮抗细菌的分离与筛选
        2.3.3 拮抗细菌的鉴定
        2.3.4 拮抗细菌的紫外诱变
        2.3.5 诱变细菌的稳定性测定
        2.3.6 诱变细菌的活体筛选
    2.4 小结与讨论
3 降香黄檀炭疽病拮抗细菌JXYJ1-14~(UV)发酵条件优化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2.1 种子液的制备
        3.2.2 菌体浓度的测定
        3.2.3 抑菌活性的测定
        3.2.4 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3.2.5 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3.3.2 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
    3.4 小结与讨论
4 降香黄檀苗木保健剂研制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2.1 降香黄檀炭疽病拮抗细菌JXYJ1-14~(UV)可湿性粉剂研制
        4.2.2 降香黄檀苗木保健剂配方优化
    4.3 结果与分析
        4.3.1 降香黄檀炭疽病拮抗细菌JXYJ1-14~(UV)可湿性粉剂研制
        4.3.2 降香黄檀苗木保健剂配方优化
    4.4 小结与讨论
5 主要结论
    5.1 降香黄檀炭疽病拮抗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5.2 降香黄檀炭疽病拮抗细菌JXYJ1-14~(UV)发酵条件优化
    5.3 降香黄檀苗木保健剂研制
6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图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6)60Co-γ射线及化学诱变剂对刺梨诱变效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立题背景
    1.2 前人研究进展
        1.2.1 刺梨育种概况
        1.2.2 刺梨组织培养研究概况
        1.2.3 果树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1.2.3.1 化学诱变育种在果树上的应用
        1.2.3.2 辐射诱变育种在果树上的应用
        1.2.4 诱变材料的鉴定
        1.2.4.1 形态学和细胞学方法
        1.2.4.2 生理生化方法
        1.2.4.3 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
    1.3 研究内容及目的意义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1.1 刺梨无菌系的建立
        1.3.1.2 ~(60)Co-γ射线对刺梨的诱变效应
        1.3.1.3 秋水仙素对刺梨的诱变效应
        1.3.2 研究的目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辐射诱变试材
        2.1.2 无菌系建立试材
        2.1.3 化学诱变试材
    2.2 材料的采集及处理
        2.2.1 辐射诱变材料的采集及处理
        2.2.2 建立无菌系外植体的采集及处理
        2.2.3 化学诱变材料的采集及处理
    2.3 试验设计与方法
        2.3.1 ~(60)Co-γ射线对刺梨的诱变效应
        2.3.1.1 ~(60)Co-γ射线对刺梨一年生扦插苗的诱变效应
        2.3.1.2 ~(60)Co-γ射线对刺梨当年生休眠枝条的诱变效应
        2.3.1.3 ~(60)Co-γ射线对刺梨实生繁殖幼苗的诱变效应
        2.3.2 秋水仙素对刺梨的诱变效应
        2.3.2.1 秋水仙素对刺梨种子的诱变效应
        2.3.2.2 秋水仙素对刺梨组培苗带芽茎段的诱变效应
        2.3.3 诱变材料的形态学鉴定
        2.3.4 诱变材料的细胞学检测
        2.3.5 诱变材料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2.3.5.1 DNA的提取
        2.3.5.2 DNA质量检测
        2.3.5.3 SSR扩增
        2.3.5.4 电泳检测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60)Co-γ射线对刺梨的诱变效应
        3.1.1 ~(60)Co-γ射线对刺梨一年生扦插苗的诱变效应
        3.1.1.1 辐射对刺梨一年生扦插苗新梢的影响
        3.1.1.2 变异材料的SSR标记检测
        3.1.1.3 辐射对刺梨物候期的影响
        3.1.2 ~(60)Co-γ射线对刺梨休眠枝条的诱变效应
        3.1.2.1 辐射对刺梨休眠枝条扦插成活率及叶片形态影响
        3.1.2.2 变异材料的SSR标记检测
        3.1.3 ~(60)Co-γ射线对刺梨实生繁殖幼苗的诱变效应
        3.1.3.1 辐照对刺梨幼苗成活率的影响
        3.1.3.2 不同辐照剂量下刺梨幼苗生长发育状况
        3.1.3.3 不同辐照剂量下刺梨幼苗的根系形态特征
        3.1.3.4 辐照处理对刺梨幼苗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3.1.3.5 辐照处理对刺梨幼苗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
    3.2 秋水仙素对刺梨的诱变效应
        3.2.1 秋水仙素对刺梨种子成苗率的影响
        3.2.2 秋水仙素对刺梨带芽茎段的诱变效应
        3.2.2.1 刺梨无菌系的建立
        3.2.2.2 秋水仙素对刺梨带芽茎段成活率的影响
        3.2.2.3 秋水仙素的刺梨带芽茎段形态变异的影响
        3.2.2.4 诱变后代的流式细胞仪检测
        3.2.2.5 诱变材料的SSR检测
        3.2.2.6 秋水仙素对刺梨植株形态、气孔特征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刺梨辐射诱变分析
        4.1.2.1 ~(60)Co-γ射线对刺梨扦插苗及休眠枝条诱变效应
        4.1.2.2 刺梨适宜辐射剂量的确定
        4.1.2 刺梨无菌体系的建立
        4.1.3 秋水仙素对刺梨的诱变分析
        4.1.3.1 秋水仙素处理浓度和时间的选择
        4.1.3.2 秋水仙素对刺梨组培苗的诱变效应
        4.1.4 诱变材料的流式细胞仪检测
        4.1.5 诱变材料的SSR检测
    4.2 结论
    4.3 本课题研究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略缩词表
在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图
声明

(7)浆果中天然抗菌成分对食源性致病菌的抑制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食源性致病菌
        1.1.2 天然抗菌剂的开发利用现状
        1.1.3 浆果的化学成分和营养物质
        1.1.4 浆果抑菌作用研究进展
    1.2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浆果果汁抑菌作用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果汁试材
        2.2.2 主要试剂
        2.2.3 实验仪器
        2.2.4 主要耗材
    2.3 实验方法
        2.3.1 果汁生理指标测定
        2.3.2 菌种活化和准备
        2.3.3 抗菌活性的测定
        2.3.4 pH值测定
        2.3.5 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菌存活情况
        2.3.6 果汁处理对细胞膜透性和细菌存活数量的影响
        2.3.7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浆果果汁对L. innocua和E. coli的抑菌效果
        2.4.2 蔓越莓果汁在不同培养基中对L. innocua和E. coli的抑菌效果
        2.4.3 石榴果汁在不同培养基中对L. innocua和E. coli的抑菌效果
        2.4.4 石榴果汁处理L. innocua和E. coli的荧光染色
        2.4.5 果汁对L. innocua和E. coli的细胞膜透性的影响以及对细菌的失活作用
    2.5 讨论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利用Bioscreen C对浆果果汁及其粗提物抑菌作用的筛选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果汁和粗提物
        3.2.2 主要试剂
        3.2.3 实验仪器
        3.2.4 主要耗材
    3.3 实验方法
        3.3.1 菌种活化和准备
        3.3.2 抗菌实验
        3.3.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五种果汁对L. innocua的抑菌作用及MIC确定
        3.4.2 五种果汁对E. coli的抑菌作用及MIC确定
        3.4.3 五种浆果粗提物对L. innocua的抑菌作用及MIC确定
        3.4.4 五种浆果粗提物对E. coli的抑菌作用及MIC确定
        3.4.5 蓝靛忍冬果汁及提取物作用下L. innocua和E. coli的生长曲线
        3.4.6 浆果果汁及其粗提物对L. innocua和E. coli处理的MIC值
    3.5 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天然提取物对蓝莓汁中外源添加E. coli抗菌效应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实验试材
        4.2.2 主要仪器和试剂
    4.3 实验方法
        4.3.1 微生物的准备
        4.3.2 体外抑菌实验
        4.3.3 挑战性接种实验
        4.3.4 不同处理对细胞膜透性和细菌存活数量的影响
        4.3.5 统计和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4.1 体外抑菌实验研究
        4.4.2 两种提取物在蓝莓汁介质中 20℃下挑战性接种E. coli的抑菌效果
        4.4.3 两种提取物在蓝莓汁介质中 4℃下挑战性接种E. coli的抑菌效果
        4.4.4 荧光分析
    4.5 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蓝莓果实组分的抗菌特性及作用机理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主要试剂
        5.2.2 实验仪器
        5.2.3 主要耗材
        5.2.4 HPLC分析
        5.2.5 蓝莓组份分离
        5.2.6 比色分析定量
        5.2.7 微生物准备
        5.2.8 抗菌实验及MIC的确定
        5.2.9 蓝莓色谱分离成分对病原菌细胞膜透性的影响及抑菌作用
        5.2.10 数据处理与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蓝莓组分的色谱分离及定量
        5.3.2 蓝莓色谱分离组分的抑菌作用
        5.3.3 蓝莓分离组分对病原菌的MIC和MBC测定
        5.3.4 蓝莓各组分处理对L. innocua和E. coli细胞膜透性和细胞存活数的影响
    5.4 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蓝靛忍冬果实对L. innocua和E. coli抑菌作用研究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试剂、仪器及耗材
        6.2.2 蓝靛忍冬组分分离和定量
        6.2.3 HPLC分析
        6.2.4 微生物准备
        6.2.5 抗菌实验及MIC的确定
        6.2.6 蓝靛忍冬分离成分对病原菌细胞膜透性的影响及抑菌作用
        6.2.7 数据处理与分析
    6.3 结果与分析
        6.3.1 蓝靛忍冬提取物高效液相色谱谱图
        6.3.2 蓝靛忍冬各组分的产率及其定量
        6.3.3 蓝靛忍冬所含主要酚酸的抑菌测试
        6.3.4 蓝靛忍冬色谱分离组分的抑菌作用
        6.3.5 蓝靛忍冬各组分对L. innocua和E. coli细胞膜透性和细胞存活数的影响
    6.4 讨论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第8章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8)萘乙酸钠和增产胺的合成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植物生长物质
        1.1.1 植物激素
        1.1.1.1 生长素
        1.1.1.2 赤霉素
        1.1.1.3 细胞分裂素
        1.1.1.4 脱落酸
        1.1.1.5 乙烯
        1.1.1.6 油菜素内酯
        1.1.2 植物生长调节剂
        1.1.2.1 类生长素
        1.1.2.2 类细胞激动素
        1.1.2.3 生长传导抑制剂
        1.1.2.4 生长延缓剂
        1.1.2.5 生长抑制剂
        1.1.2.6 乙烯释放剂
        1.1.2.7 乙烯合成抑制剂
        1.1.2.8 甘蔗催熟剂
        1.1.2.9 脱叶剂、干燥剂、杀雄剂
        1.1.2.10 其它种类的生长调节物质
    1.2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2.1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粮食作物上的应用
        1.2.2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经济作物上的应用
        1.2.3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果树上的应用
        1.2.4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观赏植物和林木上的应用
        1.2.5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植物组织培养上的应用
    1.3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发展展望
第二章 萘乙酸钠的合成及工艺研究
    2.1 引言
    2.2 目前合成路线
    2.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2.4 实验部分
        2.4.1 实验路线与研究方向
        2.4.2 实验试剂及仪器
        2.4.3 实验步骤
        2.4.3.1 1-氯甲基萘的合成
        2.4.3.2 1-萘乙酸的合成
        2.4.3.3 1-萘乙酸钠的合成
    2.5 结果与讨论
        2.5.1 1-氯甲基萘合成讨论
        2.5.1.1 氯化氢产生源对反应的影响
        2.5.1.2 氯化亚砜的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2.5.1.3 多聚甲醛的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2.5.1.4 浓盐酸的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2.5.1.5 醋酸的量对反应的影响
        2.5.1.6 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2.5.1.7 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2.5.2 1-萘乙酸合成讨论
        2.5.2.1 NaCN 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2.5.2.2 相转移催化剂种类对反应的影响
        2.5.2.3 氰化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2.5.2.4 氰化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增产胺的合成及工艺研究
    3.1 引言
    3.2 目前合成路线
        3.2.1 3,4-二氯苯酚的合成路线
        3.2.2 增产胺的合成路线
    3.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3.4 实验部分
        3.4.1 实验路线与研究方向
        3.4.2 实验试剂及仪器
        3.4.3 实验步骤
        3.4.3.1 β-氯代三乙胺盐酸盐的合成
        3.4.3.2 3,4-二氯重氮苯硫酸盐的合成
        3.4.3.3 3,4-二氯苯酚的合成
        3.4.3.4 2-(3’,4’-二氯苯氧基)三乙胺的合成
    3.5 结果与讨论
        3.5.1 β-氯代三乙胺盐酸盐合成讨论
        3.5.1.1 反应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3.5.1.2 滴加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3.5.1.3 氯化亚砜的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3.5.1.4 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3.5.1.5 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3.5.2 3,4-二氯重氮苯硫酸盐合成讨论
        3.5.2.1 亚硝酸钠的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3.5.2.2 亚硝酸钠的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3.5.2.3 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3.5.3 3,4-二氯苯酚合成讨论
        3.5.3.1 反应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3.5.3.2 硫酸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3.5.3.3 硫酸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3.5.3.4 CUSO_4·5H_2O 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3.5.3.5 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3.5.4 2-(3’,4’-二氯苯氧基)三乙胺合成讨论
        3.5.4.1 反应物摩尔比对反应的影响
        3.5.4.2 β-氯代三乙胺盐酸盐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3.5.4.3 氢氧化钠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3.5.4.4 氢氧化钠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3.5.4.5 相转移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3.5.4.6 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3.5.4.7 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及待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可食性壳聚糖活性包装膜成膜组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可食性包装膜简介
        1.1.1 壳聚糖
        1.1.2 淀粉
        1.1.3 纤维素
        1.1.4 海藻酸钠
        1.1.5 虫胶
    1.2 可食性膜中的添加成分
        1.2.1 增塑剂
        1.2.2 表面活性剂
        1.2.3 抗菌剂
        1.2.4 抗氧化剂
        1.2.5 其他添加剂
    1.3 可食性包装膜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
        1.3.1 在完整果蔬保鲜方面的应用
        1.3.2 在鲜切果蔬保鲜方面的应用
        1.3.3 脂质类可食性包装膜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
    1.4 荸荠简介
        1.4.1 荸荠的基本形态
        1.4.2 荸荠的贮藏保鲜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乳化剂对壳聚糖活性包装膜物理和结构性能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1.2 实验设备和仪器
        2.1.3 制膜工艺与步骤
        2.1.4 实验方法
        2.1.5 统计分析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2.1 膜溶液的 pH 和流变行为
        2.2.2 膜的含水率和水蒸汽透过系数
        2.2.3 膜的水溶性
        2.2.4 机械特性
        2.2.5 颜色和不透明度
        2.2.6 膜的结构
        2.2.7 膜的红外光谱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精油类型和配比对壳聚糖复合膜抗菌和物理性能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3.1.2 实验设备与仪器
        3.1.3 制膜工艺与步骤
        3.1.4 实验方法
        3.1.5 统计分析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3.2.1 精油的抗氧化能力
        3.2.2 膜溶液的流变行为
        3.2.3 膜溶液的粒度
        3.2.4 膜溶液的抗菌性能
        3.2.5 膜的含水率、水蒸汽透过系数、水溶性和膨胀特性
        3.2.6 膜的机械性能
        3.2.7 膜的颜色和不透明度
        3.2.8 扫描电镜分析
        3.2.9 乳化作用验证
        3.2.10 膜的风味测定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茶叶提取物与壳聚糖活性复合膜的开发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4.1.2 实验设备与仪器
        4.1.3 制膜工艺与步骤
        4.1.4 实验方法
        4.1.5 统计分析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4.2.1 膜溶液的流变行为
        4.2.2 膜的含水率和水蒸汽透过系数
        4.2.3 膜的膨胀和水溶性
        4.2.4 膜的机械性能
        4.2.5 膜的颜色和不透明度
        4.2.6 茶叶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及在膜中的释放
        4.2.7 膜的 DSC 分析
        4.2.8 膜的红外光谱分析
        4.2.9 膜的 SEM 电镜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增塑剂改善壳聚糖绿茶复合膜的性能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5.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5.1.3 制膜工艺与方案
        5.1.4 实验方法
        5.1.5 统计分析
    5.2 实验结果与讨论
        5.2.1 膜溶液的表观黏度
        5.2.2 膜的含水率、水蒸汽透过系数和水溶性
        5.2.3 膜的机械强度
        5.2.4 膜的颜色
        5.2.5 膜中抗氧化物质的释放
        5.2.6 膜的结晶结构
        5.2.7 膜的 DSC 分析
        5.2.8 膜的 FTIR 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壳聚糖复合膜在荸荠上的应用
    6.1 材料与方法
        6.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6.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6.1.3 实验方法与步骤
        6.1.4 统计分析
    6.2 实验结果与讨论
        6.2.1 荸荠的微观结构(SEM)
        6.2.2 荸荠的含水率和水分组成
        6.2.3 荸荠中的糖分组成
        6.2.4 荸荠的紫外全波段扫描
        6.2.5 鲜切荸荠的溶剂保鲜效果比较
        6.2.6 溶剂与复合涂膜保鲜
        6.2.7 壳聚糖与虫胶涂膜在整果荸荠上的保鲜效果
        6.2.8 壳聚糖与海藻酸钠涂膜在鲜切荸荠上的保鲜效果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本文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致谢

四、养乐多植物保健剂在苹果上的应用效果(论文参考文献)

  • [1]多糖澄清剂联合膜分离技术对杨梅汁澄清和品质影响研究[D]. 陈虹吉. 浙江大学, 2020(01)
  • [2]植物健康概念的商榷[J]. 刘永强,张昊,王忠跃,刘崇怀. 植物保护, 2017(05)
  • [3]乳酸菌发酵蓝莓果汁的工艺研究[D]. 张玉慧. 沈阳农业大学, 2016(01)
  • [4]三种植物活性提取物水乳剂对蚜虫和叶螨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评价[D]. 庞晓燕. 新疆农业大学, 2016(03)
  • [5]降香黄檀炭疽病内生拮抗细菌筛选及苗木保健剂研制[D]. 李冬琴.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6(05)
  • [6]60Co-γ射线及化学诱变剂对刺梨诱变效应的研究[D]. 廖安红. 贵州大学, 2016(03)
  • [7]浆果中天然抗菌成分对食源性致病菌的抑制机理研究[D]. 班兆军. 新疆农业大学, 2015(05)
  • [8]萘乙酸钠和增产胺的合成工艺研究[D]. 郭方玉. 青岛科技大学, 2014(04)
  • [9]可食性壳聚糖活性包装膜成膜组分研究[D]. 彭勇. 上海交通大学, 2014(07)
  • [10]植物保健剂对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J]. 王宗标,王幸,徐泽俊,齐玉军. 江苏农业科学, 2013(06)

标签:;  ;  ;  ;  ;  

养乐多植物保健剂在苹果上的应用效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