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召开中医药老专家学术经验传承盛会

江苏召开中医药老专家学术经验传承盛会

一、江苏隆重举行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拜师会(论文文献综述)

董巧稚,李岩,谭超,崔晓云[1](2021)在《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思考与探索》文中研究指明名医传承的师承教育是我国培养中医药基础和临床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国家每年投入大量的物质及人力资源保证各级各类高等中医药人才传承工作的顺利进行。我院严格按照国家级第六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部署的的文件要求,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注重过程管理:将师承工作的日常管理、月度考核、季度考核、半年总结、年度总结考核相结合,促进继承人每年参加各名医工作室之间游学,学习其他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与临床技能,推进师承工作与研究生培养的学位衔接、积极探索、将师承教育与学院教育相结合:将国家级师承工作与本科生培养、研究生培养、青年教师培养工作融为一体,通过门诊跟名医、学习名医成长之路沙龙、阅读感悟中医经典、定期举办名医专题学术讲座交流、病房考核名医经典诊疗方案比赛等方式,有效的提高了学生与青年教师培养的质量,充分利用了国家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优势,为名医培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争取进一步探索具有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特色的师承教育模式。

移敏[2](2014)在《中医师承教育路径和模式的创新研究》文中认为千年以来,传统中医药教育以师承授受为主要培养人才的形式。传统师承教育模式下培养了若干名医大家,为中医药学的延续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历史的变迁,中医药教育也与时俱进。近60年来,高等中医药院校蓬勃发展,逐渐成为当前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面对高等中医药院校教育模式日益凸显的问题,如何遵循中医药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构建新型的中医人才教育教学体系,更好地促进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是新时代中医教育的一次积极的探索。本研究在借鉴现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医学自身的特点和中医人才的特征,通过对中医师承教育的历史考察,对各阶段中医药师承教育进行纵向分析,结合不同学科师承的横向比对,在总结师承教育模式优劣的基础上,通过对影响历史进程的关键问题与事件的审视,运用历史研究法、文献检索法、个案研究法,分析师承教育转型的原因,通过挖掘传统师承教育现代价值及其新内涵,探索建立院校教育模式和师承教育模式互补、并行、兼容,共同发展的新型教育模式的可能性。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一方面,总结出我国传统师承教育的优势与不足,挖掘其现代价值;另一方面,针对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不足,探索建立院校教育模式与师承教育交融发展新模式的可能,并提出相应对策。通过上述研究,为我国中医人才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刘晓倩,刘梅,郭书文[3](2014)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第四批全国师承教育总结回顾与展望分析》文中认为师承教育是培养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的重要形式,也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师承学习通过朝夕临诊,耳濡目染,口授心传,个别指导,衣钵相传,大大缩短了中医成才周期,对于继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和解决名老中医后继乏人发挥着重要作用。介绍我校第四批全国师承工作的管理机制、建设成果以及探索未来的发展思路,以期为开展后续的师承工作起到有益的借鉴作用。

郭巧巧[4](2012)在《1956-1966年中医带徒弟运动研究》文中认为鼓励中医带徒弟是培养中医新生力量,继承祖国医学遗产的重要措施。本文通过考察和梳理1956-1966年“中医带徒弟”运动发生、发展的相关文献,旨在还原这一历史时期中医药行业尤其是基层中医医疗工作的基本面貌,进而拂去历史的尘埃,寻求这一“运动”出现的必然,总结其中有益于行业发展的做法,为中医教育和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建言献策。笔者运用历史文献研究的方法,在广东省、市各档案馆、图书馆及地方志馆检阅并搜集到大量的原始史料,通过对这些资料进行归纳整理,试图重建历史脉络,着力探求该运动发生、发展的时代背景,中共领导的中央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的决策依据及其产生的实际作用。历史只是被尘封,但不是断裂的。“中医带徒弟”运动是共和国建立之初特殊历史环境下的产物,是历史的必然。百废待兴的新中国,除了应对国内外的各种挑战和困难,迅速建立医疗保健体系也是当务之急。新中国医药院校第一次扩招之外,第一批中医院校也应运而生。但要在短时期内解决包括占人口总数85%以上的农民的医疗保健问题,中医传统的师带徒传承方式也进入政府的视野。中央卫生部决定采取“两条腿走路”的策略,在建立中医院校的同一年,倡导和推动“中医带徒弟”运动,培养服务基层的中医新生力量,为广大民众的健康服务。此后,这类话题不断被提起,也不断涌现和存在着各种方式和内容的中医带徒的事实。为期十年的“中医带徒弟”运动,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基层中医药人才,为此后建立三级医疗保健体系及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供了大量人力资本,为新中国卫生医疗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医药由此得以更多地应用于基层医疗,这也是本研究的意义所在。通过政府主导方式推行的大规模中医师徒传承,是中医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探索。笔者也发现,由于国初中医工作纳入政府管理尚属首创,相关标准尚付阙如,“中医带徒弟”运动以其多种多样的带徒形式及各地水平参差的师徒构成,也带来了中医学徒带教质量难以控制的问题。无论如何,这种源自文化传统的带徒方式,无疑给了我们更多启示,并由此启发了新的历史时期层次、标准更高的中医师带徒工作,为更好地培养更多、更好的中医药从业人员,服务全民医保条件下的医疗卫生工作提供了历史借鉴。

王大壮,田侃[5](2010)在《中医药师承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文中认为中医药师承教育模式作为独具特色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在中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对我国中医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但随着中医教育模式由传统师承教育向现代院校教育的转变,师承教育不再被人们所重视,但现行院校教育培养人才模式的不足又亟需师承教育等的积极参与。本文通过对中医药师承教育模式的研究,积极探索符合我国社会国情、顺应中医学发展趋势的现代师承教育的培养新模式。

李磊,陈仕杰[6](2009)在《论中医师承教育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医药发展与进步是全社会都关心的大事,而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在于中医药人才。关于中医药人才培养方式的研究是近一段时间中医药教育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很多中医药专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国家也在一定层面上实施了这一制度。文章从中医师承教育的概念、历史脉络、师承教育的价值意义与院校教育的比较、国内师承教育实施情况、政策与立法及展望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刘远芬[7](2007)在《为了中医教育的崛起》文中认为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医教育迈入了高等教育的殿堂。这对于以往民间中医“师带徒”的教育形式来说,是一次重大的历史性变革。但是,中医后继乏人、中医临床大家越来越少、习中医者信心不足,仍然是目前困扰着中医教育的一大难题,引起了中医界普遍的忧患和关注。着名的北京、?

张文康[8](1995)在《总结经验 发扬特色 努力培养跨世纪中医药人才——在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出师大会上的讲话》文中指出 1990月10日,我们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拜师大会,开始了这项旨在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工作。经过四年来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现在已经圆满完成预定的任务,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出师大会。首先,我代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向各位老中医医专家和他们的学术继承人表示热烈祝贺,向在这项工作中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致以亲切慰问,向自始至终支持这项工作的各级人事、卫生部门以及财政等有关部门表示衷心感谢。

荣叶[9](1991)在《继承抢救 发扬光大——省继承老中医经验拜师会于郑州举行》文中研究表明 河南省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拜师会于1991年3月28日在郑州隆重举行。大会由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韩俊钦主持。河南省副省长范钦臣、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侯志英、省政协副主席屠家骥及人事厅、卫生厅负责同志出席大会并讲了话。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朱杰专程到会致词祝贺。与会同志一致认为,这次大会既是拜师会,又是誓师会。就中医药界目前状况来看,抢救继承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专业特长已迫在眉睫,时不待我。将自己数十年来积累的丰富经验和绝招传给后人,是老中医药专家的夙愿;学好指导老师独到的

二、江苏隆重举行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拜师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江苏隆重举行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拜师会(论文提纲范文)

(1)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思考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高度重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1.1 启动拜师会设立继承工作组
    1.2 完善并制定相关制度
    1.3 提供各项支持、严格经费管理
2 注重过程管理
    2.1 日常管理、月度考核、季度考核、半年总结、年度总结考核相结合
    2.2 师承教育与学院教育相结合,体现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势
    2.3 各名医工作室之间游学注重经典学习
3 学位衔接明确,丰富了师承工作与学位培养的相关性
4 师承工作成效明显
5 积极探索,充分利用师承教育特点,做出本院教育特色

(2)中医师承教育路径和模式的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1 选题来源
    2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2.1 问题的提出
        2.2 研究的意义
    3 研究现状
    4 基本概念界定
        4.1 中医
        4.2 教育模式
        4.3 师承教育
        4.4 中医师承教育模式
    5 研究理论基础
        5.1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
        5.2 当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5.3 波兰尼的缄默知识理论
    6 研究方法
    7 课题研究展望
第一章 中医师承教育的历史考察
    1 中国古代师承教育模式的形成
        1.1 古代医学发展概况
        1.2 古代医学教育模式
        1.3 古代中医学术流派与师承教育的关系
        1.3.1 学术流派的诠解
        1.3.2 中医学术流派的形成
        1.3.3 学术流派与古代中医学传承的相互影响
        1.4 古代中医师承教育的特点
        1.4.1 古代中医师承制优势
        1.4.2 古代中医师承制劣势
    2 中西古代医学教育模式的比较
    3 近代中医师承教育模式的转型
        3.1 近代中医师承教育概况
        3.2 近代中医师承形式——近代中医医派与世家
        3.3 近代师承教育的时代特点
        3.4 近代中医师承教育转型的原因简析
        3.5 近代中医教育的变革
        3.6 近代各时期的中医学校教育概况
        3.7 近代中医师承教育与近代学校教育的比较
        3.7.1 教学对象
        3.7.2 教学目标
        3.7.3 教学内容
        3.7.4 教学方法
        3.7.5 教学考核
        3.8 推动近代中医药教育模式演进的因素
        3.8.1 政治因素
        3.8.2 经济因素
        3.8.3 科技因素
        3.8.4 文化因素
第二章 现代中医师承教育模式的构建
    1 政府主导的现代中医师承教育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1.1 1956-1966年师带徒运动
        1.2 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高级师承继续教育
        1.2.1 高级师承继续教育的形式及内容
        1.2.2 高级师承继续教育的优势
        1.2.3 现代高级师承继续教育模式的不足
        1.3 关于政府主导的现代中医师承教育模式的小结
    2 现代中医师承教育模式的探索
        2.1 与时俱进的高等中医药院校教育
        2.2 现代高等中医药院校对师承教育的融合探索
第三章 师承教育现代转型的个案分析——以孟河医派费氏一脉为例
    1 孟河费氏家族医学传承的形式与内容
        1.1 家传
        1.2 师承
    2 从费氏医学传承看师承教育的转型
        2.1 传承形式
        2.2 传承内涵
        2.3 对现代师承教育模式的启示
第四章 现代高等院校教育模式对师承教育模式的借鉴
    1 现代高等中医药院校教育发展的进程与反思
        1.1 现代高等中医药院校教育发展简况
        1.2 现代高等院校教育模式与传统中医师承教育模式的比较
        1.2.1 教育规模
        1.2.2 生源及学医动机
        1.2.3 教学内容
        1.2.4 教学形式与方法
        1.2.5 临床实践方式
        1.2.6 师资方面
        1.3 对比结论
        1.3.1 传统中医师承制优势及不足
        1.3.2 院校教育的优势
        1.3.3 院校教育的不足
    2 院校教育融入师承教育的反思与展望
        2.1 传统中医师承制的现代价值
        2.1.1 注重医德修养,纯正习医动机
        2.1.2 注重经典学习,扎牢基础功底
        2.1.3 注重临症实践,重在因材施教
        2.2 建立新型中医院校师承教育模式的展望
        2.2.1 院校教育融入师承教育的内涵分析
        2.2.2 院校教育融入师承教育模式的意义
        2.2.3 对院校教育融入师承教育模式的探索
        2.3 院校教育融入师承教育的路径
        2.3.1 明确新型中医药教育模式的培养目标
        2.3.2 建立新型中医药教育模式的构想
    3. 对社会师承教育的反思与展望
        3.1 对当前社会师承教育的思考
        3.2 打造立体现代师承教育模式的展望
小结
    1 研究结论
    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北京中医药大学第四批全国师承教育总结回顾与展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严格把关,强化管理
2完善体制,督导检查
3组织培训,扩大影响
4注重质量,成效显着
5总结经验,展望分析
    5.1实现师承教育与学位教育有机融合,优化师承专业学位培养模式
    5.2丰富继承工作手段,创造继续学习条件
    5.3加强师承教育监管,完善师承教学与考核方式

(4)1956-1966年中医带徒弟运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时代背景
    第一节 社会背景
    第二节 全国医疗卫生情况
    第三节 中医行业情况
第二章 中医带徒弟运动概况
    第一节 一般中医带徒
        一、中医带徒弟政策出台前后
        二、中医带徒弟运动蓬勃开展
        三、中医学徒期满考核
        四、中医带徒弟政策的转变
        五、1956-1966年中医药学徒出师后学历认定的遗留问题
    第二节 继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
        一、集体拜师继承老年中医学术经验
        二、继承老年中医学术经验成果举要
    第三节 中药工带徒弟
第三章 广东省中医带徒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广东省中医带徒弟基本情况
        一、组织领导的基本框架
        二、广东省中医带徒弟管理办法的调整
        三、广州市中医带徒弟工作的概况
    第三节 广东省中医学徒出师考试
        一、考前准备
        二、考试办法
        三、报名工作
        四、考试工作
    第四节 广东省中医学徒出路和待遇问题
第四章 对中医带徒弟运动的初步评价
    第一节 中医带徒弟运动的特点
        一、自上而下的组织方式
        二、以“群众运动”形式推进工作
    第二节 中医带徒弟的意义
        一、有效缓解了当时中医基层后继乏人的局面
        二、中医传统带徒方式有了新的发展
    第三节 中医带徒弟运动中的不足之处
        一、初期计划过于理想化,培养人数没达到预期目标
        二、中医带徒弟的实际过程与文件要求不尽相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5)中医药师承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中医药教育培养模式的历史演变
2 中医药师承教育的地位和培养模式分析
    2.1 师承教育培养模式的地位与作用
        2.1.1 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中医师承模式符合“因
        2.1.2 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2.1.3 有显着的实际成效。
        2.1.4 有良好的政策环境。
    2.2 师承教育培养模式的分析
        2.2.1 政府举办的师承项目。
        2.2.2 高等院校中的中医师承项目。
        2.2.3 中医医疗机构的师承项目。
3 中医药师承教育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3.1 现代师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3.1.1 培养规模较小。
        3.1.2 授业范围较为单一。
        3.1.3 缺乏对继承人的选拔。目前, 除了中医药
        3.1.4 政府缺乏对师承教育的监管。
        3.1.5 师承教育缺乏教育模式的指导。
    3.2 中医药师承教育培养问题解决方法
        3.2.1 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结合。
        3.2.2 改革中医教育方法。
        3.2.3 重视民间老中医。
        3.2.4 加快立法步伐。
4 结语

(6)论中医师承教育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古代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和师承的概念与范围
    1.1 古代中医人才培养模式
    1.2 师承的概念和范围
3 师承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3.1 古代中医师承的价值和意义
    3.2 现代师承的价值和意义
4 中医师承教育和院校教育的比较
    4.1 师承教育的优点和缺点
    4.2 院校教育的优点和缺点
    4.3 师承教育对师生的要求高于院校教育
5 国内师承教育实施情况
    5.1 第一阶段的师承教育
    5.2 第二阶段的师承教育
        (1) 政府举办的师承项目。
        (2) 高等院校中的中医师承项目。
        (3) 中医医疗机构的师承项目。
6 国内师承政策与立法探讨
    6.1 建国以来国内师承政策
    6.2 中医药师承立法探讨
7 现代师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7.1 现代师承教育应注重对继承人的选拔工作
    7.2 政府应加强对师承教育的监管
8 中医师承教育的展望
    8.1 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结合
    8.2 改革中医教育方法
    8.3 重视民间老中医

四、江苏隆重举行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拜师会(论文参考文献)

  • [1]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思考与探索[J]. 董巧稚,李岩,谭超,崔晓云.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30)
  • [2]中医师承教育路径和模式的创新研究[D]. 移敏.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4)
  • [3]北京中医药大学第四批全国师承教育总结回顾与展望分析[J]. 刘晓倩,刘梅,郭书文. 中医教育, 2014(01)
  • [4]1956-1966年中医带徒弟运动研究[D]. 郭巧巧.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10)
  • [5]中医药师承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王大壮,田侃. 中国卫生法制, 2010(06)
  • [6]论中医师承教育研究进展[J]. 李磊,陈仕杰.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9(10)
  • [7]为了中医教育的崛起[N]. 刘远芬. 医药经济报, 2007
  • [8]总结经验 发扬特色 努力培养跨世纪中医药人才——在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出师大会上的讲话[J]. 张文康. 中医药管理杂志, 1995(04)
  • [9]继承抢救 发扬光大——省继承老中医经验拜师会于郑州举行[J]. 荣叶. 河南中医, 1991(03)

标签:;  ;  ;  ;  ;  

江苏召开中医药老专家学术经验传承盛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