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出血71例临床病理分析

子宫出血71例临床病理分析

一、71例功血的临床与病理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冀虹晓[1](2021)在《基于Meta分析探讨中药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通过运用Meta分析对中药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随机对照试验或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进行整理归纳,以对其有效性、安全性做出客观有效的评估,为临床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提供相对可信的理论依据,发挥中医中药的优势,更好地指导临床及科研工作。研究方法:全面检索国内文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国外文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从2001年至今发表的关于中药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研究文献。将纳入、排除标准作为文献筛选的基本标准,筛选出有关中药与西药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或半随机对照(q RCT)的文献;对最终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及偏倚评估;提取文献资料,应用Stata16.0对录入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用森林图表示。研究结果:本研究共检索出614篇文献,最后通过层层筛选纳入研究的文献共30篇,共计患者3028例。本研究Meta分析结果为:中药对围绝经期功血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止血时间、凝血功能(PT、APTT)、中医证候疗效、中医症状积分、血红蛋白等方面的改善较西药更为明显,且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在止血疗效、激素水平改善方面与西药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eta分析结果得出,中药治疗围绝经期功血较西药治疗疗效显着,不良反应亦较少。因文献质量普遍不高,研究内容可能存在偏倚,结果的可靠性受到影响。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需要通过更多设计严格、多中心、大样本的RCT重新进行评估和证实。从而为中医学治疗本病提供具有说服力的循证医学理论依据。

周璇,孙蕾,王岩[2](2020)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并发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并发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71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并发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分为并发组(18例)与非并发组(53例),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并发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30岁)、BMI (>24 kg/m2)、婚姻状况(已婚)、性生活史、妊娠史、分娩史、多囊卵巢综合征病程(>12个月)、慢性炎症、合并基础疾病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发组患者贫血、子宫内膜厚度(>12 mm)、子宫内膜增生、心理状况异常比例高于非并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贫血、子宫内膜厚度(>12 mm)、子宫内膜增生、心理状况异常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并发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贫血、子宫内膜厚度(>12 mm)、子宫内膜增生、心理状况异常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并发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临床可通过干预上述因素从而降低多囊卵巢综合征并发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风险。

王丽静[3](2020)在《固冲汤加减联合优思明治疗脾虚型青春期功血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客观评价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即用固冲汤加减联合优思明治疗脾虚型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观察临床疗效,包括临床综合疗效、止血疗效、中医症状疗效等。探讨评估固冲汤加减联合优思明治疗脾虚型青春期功血的安全性及实用性。为开发更安全有效的临床方案,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脾虚型青春期功血的患者64例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其中脱落4例,每组30例,共6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优思明(屈螺酮炔雌醇片)1片Q8h,血止24h后减至1片Q12h,连服3天后,减至1片Q24h,血止第21天,停药7天,第8天开始口服优思明1片Q24h,连服21天。再次停药7天,重复上一周期。共计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组:西医治疗用优思明,方法同对照组;中医予以中药汤剂治疗,根据流血期和非流血期,加减变化使用固冲汤,连续服用三个月经周期(月经周期:本次月经来潮至下次月经来潮)。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止血疗效,中医症状积分,恢复排卵及复发率的变化。用SPSS 25.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疾病疗效对比,治疗组痊愈18例,显效5例,有效5例,无效2例;对照组痊愈11例,显效6例,有效7例,无效6例。通过统计学分析,经秩和检验,有显着性差异(p<0.05)。2、中医单项症状疗效对比,通过统计学分析,经X2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阴道流血量(p<0.05),气短懒言(p<0.05),神疲乏力(p<0.05),大便溏薄(p<0.05),有显着性差异。3、疗程结束后第一个月经周期的恢复排卵对比,通过统计学分析,经X2检验,有显着性差异(p<0.05)。4、停药6个月后复发情况对比,治疗组复发率16.67%,对照组复发率54.55%,通过统计学分析,经X2检验,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治疗组治疗脾虚型青春期功血的疗效比对照组更佳。2、治疗组在减少阴道流血量,改善大部分中医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3、疗程结束后第一个月经周期的恢复排卵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4、停药6个月后复发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

张焱[4](2020)在《“崩漏停”物质基础初步研究及红眼树蛙中多肽的克隆和效应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崩漏,又被称为功能性子宫出血,在女性中的总发病率约为20%~22%,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失去正常规律,经量过多,经期延长,阴道不规则流血等,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崩漏停为临床经验方,在多年的使用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且用药量少,患者依从性较好。但是其起效成分尚不明确,阻碍其进一步的发展与应用。因此,本论文旨在研究其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物质基础。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系统地介绍了崩漏、崩漏停中各组成药味(蒲黄、五灵脂、三七、当归、醋香附)化学成分及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的研究进展。第二章至第五章为实验部分,其具体的研究内容和相应结论如下:崩漏停中间体制备工艺研究:崩漏停组方为蒲黄、五灵脂、三七、当归、醋香附,需对其进行中间体的制备,为后续的实验提供质量稳定的供试品,因此本节首先对中间体制备的工艺路线进行考察。首先,以各药材中指标成分的相对提取率及小鼠凝血和出血实验结果为指标,对三条工艺路线(路线一:全方水提醇沉;路线二:当归、醋香附、三七三味饮片醇提,药渣与蒲黄、五灵脂合并水提醇沉;路线三:蒲黄、当归、醋香附、三七四味饮片醇提,药渣与五灵脂合并水提醇沉)进行考察,考察结果显示其中工艺三最优。确定大体工艺路线后,对醇回流提取及水提次数进行优选。结果显示蒲黄、三七、当归、醋香附醇提1次,药渣与五灵脂合并,加水煎煮2次较为合理。筛选得到较优的工艺路线后,对其中的工艺条件进行优选,包括不同水平的醇浓度、加醇量、醇提时间、水提时间、加水量、用于醇沉的药液浓度、醇沉浓度及醇沉时间进行考察。最终确定的崩漏停中间体制备工艺为取蒲黄、三七、当归、醋香附,加60%乙醇9倍量,加热回流提取1.5小时,滤过得醇提液,备用。经醇提后的药渣与五灵脂合并,加水8倍量,加热回流提取2小时,滤过,药渣加水6倍量,加热回流提取1小时,滤过,将两次水提液合并,减压浓缩至含生药量3 g/ml,加乙醇至醇浓度为60%,静置12小时,将上清液过滤,与醇提液合并,减压浓缩得稠膏中间体,备用。崩漏停化学成分研究: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建立在充分了解所含化学成分的基础上,因此本部分通过指纹图谱与血清药物化学相结合的方法,找出特征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与入血成分的交集,缩小药效物质基础范围。(1)崩漏停指纹图谱研究:由于复方中化学成分复杂,故采用HPLC-UV-ELSD建立崩漏停指纹图谱。对洗脱条件、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雾化体积流量等条件进行优化,最终确定的色谱条件为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B)-0.1%甲酸(C),采用梯度洗脱条件,0~10 min:5%(B)~10%(B),10~12 min:10%(B)~13%(B),12~16 min:13%(B)~15%(B),16~27 min:15%(B)~16%(B),27~37 min:16%(B)~25%(B),37~52 min:25%(B)~38%(B),52~57 min:38%(B)~45%(B),57~69 min:45%(B)~95%(B),69~77 min:95%(B)~97%(B),77~80 min:97%(B)~100%(B)。流速为 1ml·min-1,紫外检测波长 265nm,柱温为30℃,进样量10 μl。蒸发光检测器漂移管温度110℃,载气流速2.0 L·min-1,记录时间80min。结果于紫外检测器下标定27个共有峰,于蒸发光散射检测器下标定5个共有峰,其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实验结果中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RSD均小于3%,十批崩漏停供试品溶液的相似度均大于0.9。然后,将各药材图谱与崩漏停指纹图谱进行比对,对特征峰进行药材归属分析。结果显示,UV条件下,8个色谱峰来自蒲黄,3个特征峰来自五灵脂,6个色谱峰来自当归,6个色谱峰来自醋香附,1个色谱峰为蒲黄、五灵脂共有,2个色谱峰为五灵脂、醋香附共有,1个色谱峰为五灵脂、当归、醋香附共有。ELSD条件下,4个色谱峰来自三七,1个色谱峰为蒲黄、三七共有。另外,通过与混合标准品溶液色谱图进行比对,确定UV条件下,2号、4号、13号、14号、16号、26号色谱峰分别为没食子酸、原儿茶酸、香蒲新苷、阿魏酸、异鼠李素-3-0-新橙皮苷、α-香附酮,ELSD条件下,1’号、2’号及3’号色谱峰分别为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2)崩漏停血中移行成分分析:中药复方中成分构成复杂,但是对于用于口服的复方来说,成分只有入血才能在体内发挥药效,因此通过血清药理学的方法,研究其入血成分。利用LC-MS对崩漏停提取液及含药血清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并找到指纹图谱特征峰与入血成分中的交集。结果显示,崩漏停提取液于负离子模式下共检测出19个成分,于正离子模式下共检测出52个成分,其中9个成分在两个模式下均能被检测到,并利用保留时间确定了指纹图谱中25个特征峰。在此基础上,将这些成分于给药血清的LC-MS图中进行检索,发现其中有17个共有成分,分别为香蒲新苷、新橙皮苷、橙皮苷、槲皮苷、柚皮素、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咖啡酸、阿魏酸、藁本内酯、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d、丁烯基苯酞、α-香附酮,因此将崩漏停的药效物质基础范围缩小至该17种化学成分,但各成分药效需要后续实验进行证明。崩漏停体外药效研究:上一部分对崩漏停全方及其入血成分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其中可能是起效成分的17个成分。本部分通过拆方及单体成分对体外大鼠血浆进行给药的方式,从两个方面初步确定崩漏停发挥止血及活血双向药效的部位及成分。(1)崩漏停各拆方部分体外药效研究:将崩漏停全方分为蒲黄、五灵脂药对及三七、当归、醋香附部分,于体外对大鼠血浆进行给药,以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为指标,测定全方及各拆方部位在体外的止血及活血效果。结果显示,崩漏停全方及三七、当归、醋香附部分具有明显的延长凝血时间的作用,而蒲黄、五灵脂药对则呈现明显的缩短凝血时间的作用。(2)崩漏停各化学成分体外药效研究:将上述17种化学成分于体外对大鼠血浆进行给药,以PT、TT、APTT为指标,测定各化学成分在体外的止血及活血效果。结果显示,黄酮类成分及其苷元、大部分有机酸类成分可缩短凝血时间,皂苷类成分、当归中的挥发油类成分及阿魏酸可延长凝血时间,而香附中的α-香附酮则无明显影响。崩漏停网络药理学研究:在上一部分中,通过体外筛选发现17种化学成分在崩漏停发挥止血活血效果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本部分以这些成分为研究对象,利用网络药理学探究崩漏停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作用机制。分析结果显示其发挥药效的机制可能与促进血管生成、参与雌激素信号通路以及干涉细胞周期有关。天然产物作为新药的重要来源,对医药发展来说一直都是必不可少的。从两栖动物的皮肤分泌物中分离出来的具有独特结构和功能的多种活性成分,尤其是多肽,在医学领域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本文中,通过分子克隆从红眼树蛙(Agalychnis callidryas)中鉴定出了属于Phylloseptin家族的多肽,并根据其分子量将该条肽命名为QUB-1541。然后,通过固相合成的方法成功合成了成熟肽,并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eversed-phas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RP-HPLC)以及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sation time-of-flight mass,MALDI-TOF MASS)对其进行纯化和鉴别。将纯化后的纯肽进行生物活性检测,发现QUB-1541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作用优于革兰氏阴性菌,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为8μM而对大肠杆菌的MIC为512μM。同样,QUB-1541也可抑制真菌,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其MIC为128μM。对上述微生物的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检测结果表明,最高浓度的QUB-1541对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没有杀灭作用。但是,QUB-1541在较低的16μM水平下可以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并且在此浓度下,溶血作用也较弱。另外,QUB-1541也有一定的抗癌作用,但仅在l0-4M下对癌细胞PC-3、U251MG、H157有效。综上,鉴于其良好的抗革兰氏阳性菌作用以及较低的溶血毒性,QUB-1541具有后续的研究价值。

孙晓燕[5](2020)在《血清外泌体MT1-MMP 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早期缺乏特异的临床症状和有效的筛查手段,大部分患者在就诊时已处于进展期,严重影响其预后。因此,胃癌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目前胃镜联合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但庞大的人口基数、操作引起的不适以及对检查者水平的依赖等使其不适用于大规模筛查。另外,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72-4虽然常用于胃癌的辅助诊断,但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均欠佳。因此,需要一种新型、有效的生物学标志物。近年来,外泌体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外泌体是一种直径约30-150nm的微小膜泡,具有脂质双层膜结构,可以被机体的大多数细胞所分泌,在细胞微环境中广泛存在,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与进展。有研究发现外泌体在胃癌的进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认为外泌体含量可能是理想的生物学标志物。随着生物学检测水平的不断提高,mRNA作为各种疾病的标志物已被广泛研究。因此,外泌体中的mRNA也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一个锌依赖性内肽酶家族,是引起细胞外基质降解的主要酶类之一,根据酶是在细胞表面以膜形式存在还是被分泌,可将其分为膜型和分泌型两个类型。膜型1-基质金属蛋白酶(membrane type 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T1-MMP),又称为 MMP14,是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MT-MMPs)家族中第一个被发现的蛋白水解酶,有研究发现其在肿瘤的进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已有许多研究发现MT1-MMP在胃癌中起着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MT1-MMP表达的增加与胃癌预后不良相关。但是,目前关于MT1-MMP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组织样本上,关于外周血MT1-MMP的报道较为少见。蛋白质和mRNA在血清中的稳定性很容易受到储存时间和温度变化的影响,但有研究发现外泌体在血清中稳定存在,因此我们尝试去发现一种基于外泌体的稳定的生物学标志物。由于MT1-MMP在胃癌中的重要性已被许多研究证实,并且之前有研究报道其存在于外泌体中,因此我们认为血清外泌体MT1-MMP mRNA可能是胃癌的一种潜在的生物学标志物。目前关于胃癌患者外泌体MT1-MMP mRNA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组织样本上,血清学研究相对较少,其在胃癌中的潜在意义也尚不明确。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血清外泌体MT1-MMP mRNA的测定方法,研究其在胃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第二部分研究血清外泌体MT1-MMP mRNA在胃癌中的临床意义,评价其在胃癌早期评估及进展预测中的价值。第一部分:血清外泌体MT1-MMP mRNA的测定及在胃癌中的表达研究目的:探讨血清外泌体MT1-MMP mRNA的测定方法,研究其在胃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研究方法:1.2016年12月至2017年1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共33例参与者纳入本研究,包括确诊胃癌的患者17例以及来自健康体检中心的健康对照组16例。2.收集所有参与者的空腹血清,提取血清外泌体。对健康对照组和胃癌组分别进行以下观察分析:用透射电镜观察血清中外泌体的形态;用纳米流式检测仪测定外泌体的大小;Western blot分析检测外泌体的标志蛋白CD9、CD63和TSG101。3.提取外泌体RNA,采用qRT-PCR分析外泌体MT1-MMP mRNA的表达。4.分别用RNaseA、Triton X-100+RNaseA处理健康对照组和胃癌组的外泌体,以未予处理作为对照,分析两组MT1-MMP mRNA的表达变化,验证外泌体中MT1-MMP mRNA 的存在。5.以采集2h后的新鲜血清作为对照,研究储存温度和时间的变化对健康对照组和胃癌组血清外泌体MT1-MMP mRNA表达的影响。6.分析胃癌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外泌体MT1-MMP mRNA的表达差异。研究结果:1.血清外泌体的特征使用exoEasy Maxi Kit-76064试剂盒(Qiagen,德国)分别从健康对照组和胃癌组血清中提取外泌体。在透射电镜下观察,两组外泌体均呈现出盘状囊泡和双脂层的特异性形态。纳米流式检测仪显示,血清外泌体直径胃癌组90.07±34.85nm,健康对照组91.19±32.84nm。Western blot分析在两组血清外泌体中均检测到外泌体的特异性标志物CD9、CD63和TSG101。2.MT1-MMP mRNA存在于血清外泌体中37℃环境下,与对照(未经处理)相比:仅用RNaseA处理后,胃癌组和健康对照组外泌体MT1-MMP mRNA的表达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先用Triton X-100穿透外泌体,再用RNase A处理,两组外泌体MT1-MMP mRNA的表达均明显下降(P均<0.001)。外泌体破坏后MT1-MMP mRNA的表达显着下降说明MT1-MMP mRNA确实存在于外泌体中。3.血清外泌体MT1-MMP mRNA的表达不受存储时间和温度的影响与采集2h后的新鲜血清相比:室温、4℃保存12h-24h以及-80℃冻融1-3个循环,健康对照组和胃癌组外泌体MT1-MMP mRNA的表达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4.胃癌患者血清外泌体MT1-MMP mRNA的表达显着升高比较胃癌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外泌体MT1-MMP 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胃癌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结论:1.血清中外泌体、外泌体RNA的提取和外泌体中MT1-MMP mRNA的测定稳定可靠,血清外泌体MT1-MMP mRNA的表达不受存储时间和温度的影响,具有临床可操作性。2.胃癌患者血清中外泌体MT1-MMP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健康人群,提示外周血检测血清外泌体MT1-MMP mRNA对于诊断胃癌具有一定潜在价值。第二部分:血清外泌体MT1-MMP mRNA在胃癌中的临床意义研究研究目的:研究血清外泌体MT1-MMP mRNA在胃癌和胃癌前疾病中的表达差异,探讨其在胃癌早期评估中的临床意义;进行血清外泌体MT1-MMP mRNA与胃癌患者临床分期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探讨其作为胃癌的生物学标志物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1.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共纳入214例参与者:健康对照组3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组31例,不典型增生组33例,胃癌组119例。健康对照组全部来自健康体检中心,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不典型增生组和胃癌组均来自住院患者。2.收集所有参与者的空腹血清,按照第一部分的实验方法从血清中提取外泌体、外泌体RNA、采用qRT-PCR分析血清外泌体MT1-MMP mRNA的表达,另外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CEA、CA19-9和CA72-4。3.研究血清外泌体MT1-MMP mRNA在胃癌组、不典型增生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健康对照组的表达差异,探讨其在胃癌早期评估的临床意义。4.研究血清CEA、CA19-9和CA72-4在胃癌组、不典型增生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健康对照组的表达差异。5.研究血清外泌体MT1-MMP mRNA与CEA的相关性,比较其对胃癌的诊断价值。6.胃癌患者收集并记录住院病例信息和临床病理参数,如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直径、分化程度、Borrmann分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等。根据UICC/AJCC(2010)临床肿瘤分期标准对胃癌进行TNM分期。进行外泌体MT1-MMP mRNA与胃癌患者常见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另外,对影响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能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7.进行外泌体MT1-MMP mRNA与胃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研究,研究血清外泌体MT1-MMP mRNA在胃癌不同TNM分期的表达差异,评价其在胃癌临床进展中的意义。研究结果:1.胃癌组血清外泌体MT1-MMP mRNA的表达显着升高对血清外泌体MT1-MMP 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胃癌组明显高于不典型增生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和健康对照组(P均<0.05),不典型增生组明显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和健康对照组(P均<0.05),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2.胃癌组血清CEA的表达明显升高对血清CEA的表达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胃癌组明显高于不典型增生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及健康对照组(P均<0.05),不典型增生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及健康对照组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但是,血清CA19-9、CA72-4的表达在胃癌组、不典型增生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3.血清外泌体MT1-MMP mRNA对胃癌诊断价值优于CEA对胃癌患者血清外泌体MT1-MMP mRNA和CEA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外泌体MT1-MMP mRNA的AUC、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于CEA。对MT1-MMP mRNA和CEA联合进行ROC分析显示,两种标志物联合的AUC优于单独。另外,血清外泌体MT1-MMP mRNA与CEA之间无明显相关(P>0.05)。4.血清外泌体MT1-MMP mRNA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研究胃癌患者血清外泌体MT1-MMP mRNA的表达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Borrmann分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以及TNM分期均有显着相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血清外泌体MT1-MMP mRNA表达升高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5.血清外泌体MT1-MMP mRNA与胃癌患者临床分期相关性研究胃癌患者血清外泌体MT1-MMP mRNA的表达与TNM分期显着相关(P<0.001)。胃癌血清外泌体MT1-MMP mRNA的表达Ⅳ期明显高于Ⅲ期、Ⅱ期和Ⅰ期(P均<0.05),Ⅲ期明显高于Ⅱ期和Ⅰ期(P均<0.05),Ⅱ期明显高于 Ⅰ 期(P<0.05)。结论:1.血清外泌体MT1-MMP 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显着升高,胃癌组>不典型增生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健康对照组,对胃癌早期评估有潜在临床意义。2.血清外泌体MT1-MMP mRNA对胃癌诊断价值优于CEA、CA19-9和CA72-4。3.血清外泌体MT1-MMP mRNA表达升高是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4.血清外泌体MT1-MMP mRNA的表达与胃癌患者TNM分期显着相关,Ⅳ期>Ⅲ期>Ⅱ期>Ⅰ期,对胃癌临床分期的评估具有参考价值。由此可见,血清外泌体MT1-MMP mRNA在胃癌早期诊断以及进展预测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胃癌的一种潜在的有效的生物学标志物。

郝莉[6](2020)在《益肾健脾固冲汤联合地屈孕酮治疗脾肾亏虚型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益肾健脾固冲汤联合地屈孕酮治疗脾肾亏虚型围绝经期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探讨中西结合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疗效及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机制与优势,从而为妇科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方法:遴选2017年9月至2019年7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门诊及住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全部病例在接受治疗前1周内有诊刮病理或宫腔镜下内膜活检病理,其结果均呈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增生期子宫内膜。治疗组于诊刮术后第1天口服益肾健脾固冲汤治疗,经期不停药,并于诊刮术后第16天起口服地屈孕酮10mg q12h,连服10天,以后每个月经周期第16天依此法服用,共3个周期。对照组予单纯口服地屈孕酮,服用方法同治疗组,3个周期为1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组在近期止血、调整月经周期、脾肾亏虚证候改善情况等方面的疗效性,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Hb)、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子宫内膜厚度,以及随访治疗后6个月的有无复发。结果:1.近期止血疗效方面:益肾健脾固冲汤联合地屈孕酮治疗总有效率为86.7%,明显高于单纯口服地屈孕酮的总有效率8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单项症候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中医单项症状积分组内差异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各项得分与治疗前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中医症候总积分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减低,治疗组降低幅度更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月经周期调整方面:对照组总有效率达73.3%,治疗组总有效率高达93.3%,经轶和检验,两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0.05,且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5.实验室指标变化:经过治疗,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都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PT、APTT数值均较治疗前降低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子宫内膜厚度变化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且治疗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要低于对照组。6.复发率:经卡方检验,对照组复发率为36.7%,治疗组复发率为10.0%,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内复发情况有统计学意义P(=0.015)<0.05结论:益肾健脾固冲汤联合地屈孕酮治疗脾肾亏虚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能够较好地止血、纠正贫血,且在调整月经周期疗效方面疗效显着,其临床总有效率良好,临床复发率低,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及副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苏博[7](2016)在《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病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临床病理表现。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6年1月因绝经后阴道出血在我院就诊共计71例患者,给予盆腔超声和宫腔镜检查等,分析病理表现。结果良性出血发生率较高;绝经时间>20年组恶性率较高,良性率较低;而15年组恶性率最低,良性率最高,差异且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阴道出血病理主要以良性炎性病变为主,但随绝经时间延长,恶性出血率增高,需引得重视,加强早期干预。

蒋桂芳[8](2013)在《米非司酮治疗异常子宫出血71例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小剂量短疗程米非司酮用于异常子宫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71例子宫出血患者口服米非司酮片,以每天25mg起逐渐降至20mg,血止后最终降至每天10mg维持3月以上。结论:小剂量短疗程米非司酮对异常子宫出血具有很好的止血效果,对下丘脑中枢神经内分泌影响较小,因此可用于青春期功血止血治疗。长期服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服药后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变薄,内膜大部分呈现萎缩性改变。因此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可促进绝经,纠正贫血,改善体质。同时可使子宫肌瘤瘤体萎缩、子宫内膜腺肌症病灶组织退化,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芦红果[9](2013)在《902例住院崩漏患者证型分布的回顾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崩漏证型分布的规律及存在的问题,以更合理的对崩漏的进行治疗和预防调护。方法:回归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2年6月,我院住院902例崩漏患者的证型,各证型的频数、构成比和频率。按年龄、文化程度、民族分类进行比较。结果:1.902例患者中:青春期35例,占3.9%;育龄期389例,占43.1%;围绝经期478例占53.0%。汉族695例,占77.1%;维吾尔族109例,占12.1%,回族60例,占6.7%;哈萨克族20例,占2.2%;其他少数民族18例,占2.0%。大专206例,占22.8%;本科205,占22.7%;初中181例,占20.1%;高中170例,占18.8%;小学71例,占7.9%;中专42例,占4.7%;文盲12例,占1.3%;本科以上文化程度15例,占1.7%。2.总体证型分布情况:虚证440例,占48.7%;实证331例,占36.8%;虚实夹杂证131例,占14.5%。其中主要症候构成比:血瘀373例,占41.4%;脾虚316例,占34.4%;肾虚155例(17.2%);血热93例,占10.1%。3.各证型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分布情况:育龄期和围绝经期患者均以虚证多,实证较少,而虚实夹杂证最少;在青春期患者中以虚证最多,虚实夹杂证次之,实证最少。虚证中均以脾虚证、肾虚证多见;实证中以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实热证多见;虚实夹杂证以气虚血瘀证和虚热证多见。4.各证型在不同民族上的分布情况:各民族的证型分布均以虚证多,实证较少,虚实夹杂证最少。而虚证中以脾虚证最多见,肾虚证次之;实证中以血瘀证最多,气滞血瘀证次之;虚实夹杂证以虚热证多见,气虚血瘀证次之。结论:崩漏的发病以围绝经期患者最多,育龄期患者次之,青春期患者最少。在围绝经期和育龄期患者中相同年龄阶段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更易引发崩漏。崩漏的证型分布虚证最多,实证较少,虚实夹杂最少。主要症候为脾虚、血瘀、肾虚和血热。脾虚和血瘀在各年龄阶段和民族中均分布较多。血热在围绝经期和维吾尔族患者中相对较多,肾虚在青春期患者中较多见。本次研究为回顾性的病例研究,缺乏严谨科学的设计,样本含量较小,加上人为因素,地域因素等的影响,结果可能存在较大的偏倚。

王玲,徐艳[10](2012)在《71例原发性子宫颈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71例原发性子宫颈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0年本院及大连妇产医院病理档案中71例原发性子宫颈腺癌的临床与病理资料,查阅相关文献。结果 71例原发性子宫颈腺癌的发病年龄最小29岁,最大74岁,平均43.3岁;主要症状包括阴道流血、流液及分泌物增多;细胞学检查21例阳性;高危型HPV检测13例阳性;术前诊断正确率为77.46%;其组织学类型以宫颈管内膜型腺癌(宫颈管型黏液腺癌)、腺鳞癌以及子宫内膜样腺癌为主。结论宫颈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宫颈管搔刮活检与宫颈锥切活检有助于提高宫颈腺癌的术前诊断准确率。

二、71例功血的临床与病理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71例功血的临床与病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Meta分析探讨中药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文献综述
    1.1 祖国医学对围绝经期功血的认识
        1.1.1 病名
        1.1.2 病因病机
        1.1.3 治疗
    1.2 现代医学对围绝经期功血的认识和研究进展
        1.2.1 病因病机
        1.2.2 治疗
2.Meta分析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方法
    2.2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2.2.1 文献筛选
        2.2.2 资料提取
    2.3 文献质量评估
    2.4 文献检索及筛选结果
    2.5 Meta分析结果
        2.5.1 临床有效率
        2.5.2 止血有效率与止血时间
        2.5.3 凝血功能
        2.5.4 中医证候疗效与中医症状积分
        2.5.5 血红蛋白
        2.5.6 激素水平
        2.5.7 疾病复发率
        2.5.8 安全性评价
        2.5.9 敏感性分析及发表偏倚
    2.6 用药频次统计
3.讨论
    3.1 Meta分析的意义
    3.2 结果分析
    3.3 用药分析
    3.4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2)多囊卵巢综合征并发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1.4 方法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多囊卵巢综合征并发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单
    2.2 多囊卵巢综合征并发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3)固冲汤加减联合优思明治疗脾虚型青春期功血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西医对青春期功血的研究概述
        1.1 月经的发生机制
        1.2 青春期功血发病的相关因素
        1.3 青春期功血的发病机制
        1.4 西医治疗青春期功血
    2 中医对青春期功血的研究概述
        2.1 中医古籍对崩漏的记载
        2.2 中医学对崩漏的治疗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标准
        1.6 病例脱落标准
        1.7 中止研究标准
        1.8 中医症状评分标准
        1.9 病情分度标准
    2 主要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案
        2.2 观察方法及指标
        2.3 疗效判定标准
        2.4 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两组年龄分布对比
        3.2 两组治疗前病情程度对比
        3.3 两组用药后止血疗效对比
        3.4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对比
        3.5 两组疾病疗效对比
        3.6 两组治疗前后单一症状积分对比
        3.7 疗程结束后第一个月经周期恢复排卵对比
        3.8 随访情况
        3.9 不良反应情况
讨论
    1 立题依据
        1.1 脾虚型青春期功血的病机
        1.2 复方短效避孕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 遣方用药分析
    3 单味药分析
    4 本课题的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4)“崩漏停”物质基础初步研究及红眼树蛙中多肽的克隆和效应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上篇 “崩漏停”物质基础初步研究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治疗崩漏药物的文献研究
        第二节 崩漏停中各药味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
        第三节 现代研究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崩漏停中间体制备工艺研究
        第一节 工艺路线设计
        第二节 提取工艺设计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崩漏停化学成分研究
        第一节 崩漏停指纹图谱研究
        第二节 崩漏停血中移行成分分析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崩漏停体外药效评价和效应物质基础研究
        第一节 崩漏停各拆方部分体外药效研究
        第二节 崩漏停各化学成分体外药效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崩漏停网络药理学研究
        参考文献
    结语
下篇 红眼树蛙中多肽的克隆和效应评价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两栖动物的皮肤分泌物
        第二节 蛙类皮肤分泌物中的生物活性肽
        第三节 抗菌肽
    第二章 分子克隆
        第一节 实验材料与方法
        第二节 实验结果
    第三章 固相合成
        第一节 实验材料和方法
        第二节 实验结果
    第四章 多肽纯化
        第一节 实验材料与方法
        第二节 实验结果
    第五章 效应评价
        第一节 抗菌活性评价
        第二节 溶血活性评价
        第三节 抗癌活性评价
    第六章 讨论
    参考文献
参与课题以及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5)血清外泌体MT1-MMP 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血清外泌体MT1-MMP mRNA的测定及在胃癌中的表达
    (一) 材料与方法
    (二) 结果
    (三) 讨论
    (四) 结论
    (五) 附图
第二部分: 血清外泌体MT1-MMP mRNA在胃癌中的临床意义研究
    (一) 材料与方法
    (二) 结果
    (三) 讨论
    (四) 结论
    (五) 图表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外文论文1
外文论文2

(6)益肾健脾固冲汤联合地屈孕酮治疗脾肾亏虚型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祖国医学对围绝经期功血的研究
        1.1 病名
        1.2 病因病机
        1.3 治疗
    2 现代医学对围绝经期功血的研究进展
        2.1 病因和发病机制
        2.2 现代医学对围绝经期功血的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及脱落处理
        1.6 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判标准
    3 统计学数据处理
    4 统计学结果
        4.1 一般资料
        4.2 临床疗效
        4.3 实验室指标
        4.4 远期复发率(见表2-19)
        4.5 安全性指标
第三部分 讨论
    1 立题依据
    2 围绝经期崩漏的中医病因病机特点
    3 赵薇教授临证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经验
    4 益肾健脾固冲汤的组方分析及药理作用
        4.1 益肾健脾固冲汤的组方分析
        4.2 现代药理分析
    5 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5.1 临床疗效分析
        5.2 实验室指标变化分析
    6 益肾健脾固冲汤的作用机制探讨
        6.1 纠正贫血
        6.2 促进子宫内膜脱落
        6.3 改善凝血功能
        6.4 调节免疫功能及内分泌系统
    7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性
    8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病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病理结果
    2.2 绝经时间与病理关系
3 讨论

(8)米非司酮治疗异常子宫出血71例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临床表现
    3 治疗方法
结 果
    1 临床症状
    2 不良反应
讨 论

(9)902例住院崩漏患者证型分布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资料与来源
    2 方法
    3 统计方法
    4 研究对象
        4.1 中医症候诊断标准
        4.2 西医诊断标准
        4.3 纳入标准
        4.4 排除标准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导师评阅表

(10)71例原发性子宫颈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方法
2 结果
    2.1 发病情况
    2.2 年龄
    2.3 主要临床表现
    2.4 妇科检查及巨检
    2.5 子宫颈细胞学检查
    2.6 高危型HPV检测
    2.7 术前及术中子宫颈活检病理诊断
    2.8 术后病理诊断及组织学分型
3 讨论
    3.1 发病人群
    3.2 细胞学检查及高危型HPV检测
    3.3 术前活检取材
    3.4 关于宫颈早期微小浸润性腺癌
    3.5 子宫颈腺癌的诊断分析
        3.5.1 宫颈管内膜型腺癌
        3.5.2 子宫内膜样腺癌
        3.5.3 腺鳞癌
        3.5.4 透明细胞腺癌
        3.5.5 玻璃样细胞癌
        3.5.6 其他类型

四、71例功血的临床与病理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Meta分析探讨中药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D]. 冀虹晓.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多囊卵巢综合征并发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J]. 周璇,孙蕾,王岩. 中国妇幼保健, 2020(15)
  • [3]固冲汤加减联合优思明治疗脾虚型青春期功血的临床观察[D]. 王丽静.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1)
  • [4]“崩漏停”物质基础初步研究及红眼树蛙中多肽的克隆和效应评价[D]. 张焱.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5]血清外泌体MT1-MMP 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研究[D]. 孙晓燕. 山东大学, 2020(11)
  • [6]益肾健脾固冲汤联合地屈孕酮治疗脾肾亏虚型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观察[D]. 郝莉.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12)
  • [7]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病理研究[J]. 苏博.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16)
  • [8]米非司酮治疗异常子宫出血71例疗效分析[J]. 蒋桂芳. 陕西医学杂志, 2013(08)
  • [9]902例住院崩漏患者证型分布的回顾性研究[D]. 芦红果. 新疆医科大学, 2013(02)
  • [10]71例原发性子宫颈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J]. 王玲,徐艳. 中国当代医药, 2012(03)

标签:;  ;  ;  ;  ;  

子宫出血71例临床病理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