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诊治问答

病毒性肝炎诊治问答

一、病毒性肝炎诊疗问答(论文文献综述)

杜睿山,张轶楠,田枫,王梅,李婷玉,张蕾,程有为,赵崇志[1](2021)在《基于知识图谱的智能问答系统研究》文中认为肝病患者对自身病情认识不足以及早期检查方法匮乏导致在治疗时期病情已经较为严重。为改变现状,文中通过网络爬虫获取寻医问药网中的数据,构建肝病知识图谱,并在此基础上开发智能问答系统。其技术核心和关键是计算机智能辅助诊疗,利用该肝病基础知识的知识图谱,可以迅速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出相当准确的辅助诊疗决策。该智能问答系统采用规则匹配方式完成,它将用户输入的问题进行语义分析,问题分类并进行问句相似度计算,在已建构的肝病知识图谱中查询到对应问题的答案,根据系统返回数据组装问句进行回答。基于知识图谱的肝病智能问答系统可以有效解决肝病相关的问题,节省医生和患者大量时间,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使用价值。

陆心怡[2](2021)在《在线医疗社区患者信息行为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线医疗社区,例如春雨医生、好大夫、丁香园论坛等,能够为患者提供与医生或其他患者交流沟通的平台,具有方便、快捷和更新及时的特点,且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在线医疗社区能够重新分配和重复使用医疗资源,促进医疗资源和服务的跨地域性流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医院拥堵问题,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并缓解医疗资源短缺问题。信息质量是在线医疗社区作为互联网平台较为突出的问题,再加上患者获取信息和辨别信息质量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患者感知信息质量与实际信息质量并不一定对等,从而影响医患关系、就诊效率和患者健康等方面。考虑到在线医疗社区的优势和其不可逆的发展,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期间,在线医疗社区表现出了独特的活跃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帮助医生和在线医疗社区服务提供者更深入、全面地了解和引导在线医疗社区中的患者信息行为,从而达到通过在线医疗社区辅助医生线下诊疗、提高就诊效率的目的,本研究依托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大数据驱动的智慧医疗健康管理创新》(71532002),对在线医疗社区中的患者信息行为(包括患者信息查寻行为、医患信息交互行为和患者信息共享行为)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基于患者信息行为、以提高患者依从性和就诊效率为目的的在线医疗社区信息推荐算法的初步研究。本文的主要工作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在线医疗社区中患者信息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在研究患者信息行为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机制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研究视角。第一部分对在线医疗社区中的患者信息需求和用户社交关系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患者信息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线医疗社区中患者信息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用户的人口统计学因素、风险偏好、电子健康素养、患者激活、感知社会支持、感知社会临场感、感知响应性、社区互惠准则、信息质量等。因此,这些因素可以作为变量进行切入对患者信息行为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机制展开研究。(2)在线医疗社区中患者信息行为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1)的研究结果,建立理论框架,构建研究模型,提出假设,通过实证研究在线医疗社区中患者信息行为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受不同调节焦点的患者会分别对新兴治疗方法和成熟治疗方法相关的信息产生查寻行为,通过患者感知信息质量和信息满意度对患者依从性产生积极影响;患者健康素养通过影响患者信息查寻行为对患者依从性产生积极影响;患者信息查寻行为通过其感知社会支持、社会临场感和响应性的中介效应对患者依从性产生积极影响;医患信息交互行为通过影响患者感知信息质量、患者决策偏好和医患一致性对患者依从性产生积极影响;患者信息查寻行为和医患信息交互频率通过影响患者感知情感和认知同理心对患者依从性产生积极影响;互惠、患者对社会支持和响应性的感知对其信息共享行为有积极影响,而患者信息共享行为通过影响其自我效能感、自我价值感和感知信息不对称影响其依从性。(3)基于用户画像与协同过滤的在线医疗社区混合信息推荐算法首先,基于患者在在线医疗社区中的信息需求、社交关系、信息共享意愿以及行为偏好,构建用户信息兴趣模型,然后构建患者的“用户画像”,将患者信息标签化,展现其个人属性、行为特征和信息兴趣,最后结合协同过滤算法计算加权相似度和评分估计值,产生信息推荐结果。该混合推荐算法一方面避免了单独使用协同过滤而产生的冷启动和数据稀疏性问题,另一方面融合了用户画像,将用户信息行为特征和信息兴趣考虑到信息推荐条件中,从而起到通过推荐信息来引导用户信息行为的目的。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三个方面:(1)从患者依从性的角度研究了如何通过在线医疗社区辅助线下诊疗;(2)进行了在线医疗社区中患者信息行为相关的UTAUT模型应用研究;(3)提出了以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改善就诊效率为目的在线医疗社区信息推荐算法。本研究为从研究在线医疗社区中的患者信息行为、患者依从性以及在线医疗社区信息推荐算法的理论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为社会交换理论等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为在线医疗社区信息推荐算法的研究提供理论借鉴与支持。同时,本研究帮助医生和在线医疗社区的服务提供者深入了解患者用户的信息需求和行为特征,引导患者信息行为,从而推动在线医疗社区辅助线下诊疗。

张亚楠[3](2020)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证候分类及证素分布特点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采集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统计方法,结合朱文锋教授的证素辨证体系,探讨老年CAP的证候、证素分布特点,分析其病机本质,为本病的临床证候分类及遣方用药提供一定的思路。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横断面研究,纳入对象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入住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167例老年CAP患者,采集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及四诊信息等。统计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采用频数统计的方法,描述其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发病诱因、过去1年内肺炎患病情况、吸烟史、疫苗接种史、入院前用药情况、临床表现及中医四诊信息等临床资料的分布特点;采用系统聚类及因子分析的统计方法,结合《证素辨证学》中的证候辨证素量表,归纳中医证候类型及证候要素,探索老年CAP患者的中医证候、证素分布规律,分析其病因病机。结果:1.一般资料:本研究共收集167例老年CAP患者,其中男性90例(53.9%),女性77例(46.1%);年龄平均77.63±7.658岁,其中75-84岁患者69例,占比最多(41.3%);吸烟情况上,70例患者有吸烟史,其中55例患者戒烟6个月以上;过去1年内肺炎患病情况上,46例患者过去1年内患有肺炎,其中患病1次者10例,患病2次者3例,患病≥3次者6例;对患者吸烟史与过去1年内肺炎患病情况进行卡方检验,未发现两组间有明显差别;基础疾病上,152例患者伴随基础疾病,较常见的基础疾病有高血压(60.5%)、冠心病(39.5%)、COPD(38.9%)、糖尿病(29.9%);疫苗接种史上,28例患者接种了流感疫苗,27例患者接种了肺炎球菌疫苗。2.肺炎相关情况:发病诱因上,66例患者无明显诱因起病,有诱因的患者中以吹风/受凉为主,有95例,占56.9%;临床表现上,患者症状表现以咳嗽、咳痰、乏力、呼吸困难、咽部不适为主;体温上,140例患者体温正常,15例患者低热,12例患者中等度热;入院前用药情况上,59例患者入院前应用抗病原微生物药物,主要为抗菌药,其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用药人数最多,为37例,其次为喹诺酮类抗生素,为22例;PSI评分情况上,135例患者为低危组,32例患者为中危组。3.中医证候证素:根据因子分析提取的病位证素共9种,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肺、肾、心神、表、心、肝、半表半里、脾、胃;病性证素共21种,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气虚、热、痰、阳虚、阴虚、湿、食积、阳亢、不固、血热、血虚、气滞、脓、血瘀、饮、气陷、暑、精亏、燥、津亏、寒;根据聚类分析将老年CAP的证候分为6类,分别为痰浊阻肺证、肺阴虚痰热证、湿热内蕴证、食滞胃脘证、肝郁阴虚证、肺肾两虚证。结论:1.老年CAP患者临床表现以咳嗽、咳痰、乏力、呼吸困难为主,但呼吸系统症状不够典型,发热亦不明显,且常伴随多种基础疾病,临床应注意早期诊断及治疗。2.老年CAP的证候大致分为6类,分别为痰浊阻肺证、肺阴虚痰热证、湿热内蕴证、食滞胃脘证、肝郁阴虚证和肺肾两虚证,其中湿热内蕴证、食滞胃脘证、肝郁阴虚证多以兼证存在。3.老年CAP多为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在肺,与肾密切相关,病机以虚、痰、热为主,以气虚、阳虚、阴虚为发病之本,痰、热为发病之标。本虚可致标实,标实又进一步加重本虚,使患者更易感邪,且病势缠绵难愈。治疗中应关注老年人自身特点及其病机本质,扶正祛邪兼顾,或扶正为主,或祛邪为主,且正虚、邪实的治疗皆当别其侧重之方面、病因之不同、脏腑之所在分而治之。

胡嘉元[4](2020)在《病机主导的中医临床个体化诊疗模式及决策支持系统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进入强调个体化的 4P(Personalized、Predictive、Preventive、Participatory)医学时代,个体化临床诊疗正在逐渐成为临床实践与研究的主流;中医学自古以来一直践行着“因人制宜”的个体化思想,其中“谨守病机”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重要纽带,病机集中体现了中医临床从接诊到辨析,再到确立成熟治疗方案的原创思维。目前仍停留在临床经验总结、思维探讨等阶段的研究远不能够满足中医临床个体化实践应用与评价分析的需求,对中医病机本质内涵及中医临床个体化诊疗模式的研究亦缺乏系统性。本研究基于对病机内涵的挖掘分析,探索中医临床个体化诊疗模式的构建,结合应用系统的研发,以期建立病机为主导的中医临床个体化诊疗实践体系。研究目的:在挖掘分析中医病机知识本体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中医临床个体化诊疗中四诊-病机-论治的内在联系与规律,构建病机主导的中医临床个体化诊疗模式,探索中医规范化临床实践的方法学研究;构建、研发及验证病机主导的中医临床个体化诊疗决策支持系统,应用于基于病机的临床个体化诊疗实践。研究方法:1.中医病机内涵知识图谱构建系统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纳入中医病机理论分析、临床病机探讨与应用研究文献。阅读、整理与分析中医病机论述并提取病机相关元素,通过文本标准化处理与专家征询,对病机相关元素进行修订与分类提炼,确定中医病机内涵要素及其知识框架。辨析、提取并标注每项病机内涵要素的详细信息,以知识图谱构建技术对病机内涵信息进行共现分析,应用Gephi0.9.2软件制作中医病机内涵知识图谱。采集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回顾性临床数据进行病机内涵的诊疗实体映射分析。2.病机主导中医临床个体化诊疗模式的探索建立基于已证实临床确有疗效的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医案,探索建立病机主导下的中医临床个体化诊疗模式。系统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纳入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医案文献。分析纳入临床医案的基本信息;应用2016版中医医案报告规范(CARC)对临床医案进行报告质量评价。阅读、分析并提取医案的临床四诊信息、病机内涵和治则治法。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临床四诊信息-病机内涵-治则治法的个体化诊疗模式,以IBM SPSS Amos 24软件制作临床诊疗关联结构模型。3.病机主导中医临床个体化诊疗决策支持系统的初步构建基于中医病机内涵知识图谱和临床个体化诊疗模式,应用Drupal内容管理系统研发病机主导的中医临床个体化诊疗决策支持系统。系统的分析流程为临床病例信息录入-中医病机内涵辨识报告-基于病机的治则治法与参考方剂报告。应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包括中文分词工具、正向最大匹配算法、文本向量表示等方法实现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4.病机主导中医临床个体化诊疗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实例应用临床跟诊学习的形式采集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真实诊疗案例作为系统应用分析的范例。以系统基础数据层的字段规则及统一化文本集对临床病例信息进行预处理,便于病例信息的系统输入、分析、处理与报告。讨论临床真实案例系统应用分析的结果,与临床医师的诊疗思路、治法处方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研究结果:1.中医病机内涵知识图谱构建1)中医病机内涵要素基本框架:检索获得2017-2019年发表的病机相关文献810篇,经去重与筛选后纳入分析文献共412篇。全文阅读412篇文献,提取中医病机相关元素共47项。经文本标准化处理与专家征询后,确定10项中医病机内涵要素,为病性、病程、基本病机、病因、病位、病势、病机演变、病情、病理因素和体质。共现分析各项病机内涵要素,构建了以基本病机为核心的中医病机内涵要素基本框架,基本病机与各项内涵要素均有紧密的关联性,与病因、病位、病理因素的相关度最高。中医病机内涵要素基本框架为病机辨识提供了基础的思维构图,概括了辨识病机所需的全面、重要的信息和关键点。2)中医病机内涵知识图谱:辨析、提取并标注每项病机内涵要素的详细信息,制作了病机内涵要素知识图谱及中医病机内涵知识图谱,形成了以基本病机、病因和病机演变为中心的网状知识结构图,构建了较全面、系统地概括与辨析病机内涵的知识体系。3)中医病机内涵的临床数据映射分析:共采集334例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回顾性病例数据,男性病例130例,女性病例204例;病例的年龄均值为75.6± 10.2岁,主要集中在75-84岁年龄段;诊断为冠心病的病例数最多(89.2%),其次为高血压(79.9%)和心力衰竭(66.8%),中医诊断以胸痹和心衰最多;对回顾性病例数据进行病机内涵分析并制作了回顾性临床数据的病机内涵知识图谱,直观地显示334例病例的病机内涵结构与趋势。2.病机主导中医临床个体化诊疗模式的探索建立1)中医临床医案信息:检索获得2016-2019年发表的相关文献4504篇,经去重与筛选后纳入分析文献159篇,共包含211则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医案,对医案中211例病例纳入分析。其中男性病例120例,女性病例91例;病例平均年龄58±14.88岁,主要集中在55-64及65-74岁年龄段;病例的西医诊断包括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及心力衰竭等21类疾病;中医诊断为心衰病、心悸、胸痹、真心痛和眩晕5类。2)医案报告质量评价:211则医案的病例临床资料、中医四诊信息报告基本完整(97.6%),中医治则治法(83.4%)、中药(177)治疗方案、复诊的临床信息(89.6%)及医案讨论(85.8%)报告较为完整;病例身高、体重、职业及随访信息报告完整度较差;211则医案的报告质量整体较高。3)医案诊疗信息:提取了 211例病例的性别、年龄、西医诊断、中医诊断、临床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病因和病史共10项临床信息。基于中医病机内涵要素基本框架分析、提取了 211例病例的病机内涵。各医案的治则治法秉承治病求本的宗旨,以补益脏腑虚损和祛除病理因素为核心要义。4)基于病机的个体化诊疗模式构建:挖掘、分析个体化四诊信息与病机内涵,病机内涵与治则治法的对应关联性,构建了四诊信息与每项病机内涵要素以及病机内涵与治则治法的临床关联结构模型,形成了中医四诊与病机本质的思维链接、临床诊疗关系分析框架、以症-机-治为特点的中医临床个体化诊疗模式。3.病机主导中医临床个体化诊疗决策支持系统的初步构建1)系统构架:系统由后台技术和系统运行两大区域构成,系统运行区域,包括用户管理层、业务操作层;后台技术区域,包括基础数据层与数据处理层。用户管理层在系统管理员的监督下完成用户登录、账号管理、信息安全及数据维护;业务操作层是信息录入与结果报告的主界面,是用户完成系统操作的主窗口;基础数据层是系统的知识库,包括结构化病例信息采集规则及统一化文本集、中医病机内涵知识图谱、中医临床个体化诊疗模式3个主要的资源库;数据处理层是应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录入临床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挖掘、处理、数据交互及结果反馈的技术支持。2)系统功能:通过四个层级的构架,相应技术、算法的接驳,能够实现中医临床病例信息的规范采集与录入,病机为主导的个体化治疗决策支持的基本功能,可应用于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分析与辅助决策。4.病机主导中医临床个体化诊疗决策支持系统应用实例1)临床真实案例信息:共采集临床病例48例,男性病例26例,女性22例,55-64岁年龄段的病例数最多,病例的中医诊断以胸痹和眩晕最多,均为19例。对48例患者进行分层随机抽样,抽取中医诊断为眩晕和胸痹的患者各4例,心衰和心悸的患者各1例共计10例病例进行系统应用分析。2)系统应用分析结果:系统分析整体与临床真实诊疗情况接近,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合理性与实用性;部分病例的基本病机较复杂,系统辨识结果不能够达到实际临床诊疗的要求。分析与患者的个体化临床特征、病机内涵复杂度以及系统构建技术、分析、处理等因素相关,需进一步拓展实践、完善与提高系统性能,提升临床实用价值。结论:本研究在病机内涵知识图谱和基于病机的个体化诊疗模式构建的基础上,研发并实践应用病机主导的中医临床个体化诊疗决策支持系统。本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建立了病机主导的中医临床个体化诊疗模式和实践体系,将助力中医临床个体化诊疗策略优化与效率提升,为中医临床个体化创新性研究奠定方法学基础。

韩博亚[5](2020)在《RFH-NPT在肝硬化患者营养风险筛查中的实用性的初步探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皇家自由医院-营养优先排序工具RFH-NPT对我国肝硬化患者营养风险筛查的可行性,了解肝硬化患者营养风险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营养风险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我院消化内科并确诊为肝硬化的8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男性49例、女性32例,年龄范围为18-79岁,其中53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5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3例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3例酒精性肝病患者,2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1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14例原因不明性肝硬化患者,收集患者基本信息、疾病诊断、临床转归、血清学指标、RFH-NPT评分等建立信息采集表。根据RFH-NPT营养风险筛查评分的情况分为营养风险组和非营养风险组,分析经RFH-NPT筛查的营养风险与临床结局之间的相关性,并将营养风险组的患者的病因、性别、年龄、血清学指标、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等指标与同期非营养风险组进行比较以发现影响肝硬化患者营养风险的因素,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本研究收集了81例肝硬化患者,经RFH-NPT筛查的营养风险组有48例,非营养风险组有33例,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59.26%;2.经RFH-NPT筛查的肝硬化患者营养风险组感染、肝性脑病的发生率分别为35.42%、22.92%,非营养风险组为9.09%、6.06%,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07,0.042;营养风险组的住院时长为11.50(7.80)天,非营养风险组为9.00(4.00)天,两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为0.048;3.单因素分析显示经RFH-NPT筛查的肝硬化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与老年、并发症程度、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白蛋白水平、凝血酶原时间相关,P值均小于0.05。结论:1.RFH-NPT是一种适合我国肝硬化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其能帮助临床识别肝硬化患者的营养风险,简单易行,易于推广;2.肝硬化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3.年龄≥60岁、并发症程度、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白蛋白水平、凝血酶原时间是影响经RFH-NPT筛查的肝硬化患者的营养风险的相关因素,临床筛查营养风险时应警惕这些因素。

苗裕[6](2010)在《江苏温病流派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研究》文中认为在人类同疾病斗争的过程中,对传染性外感热病的诊治始终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我国历史上发生的强烈传染性温病的流行,对中华民族造成的危害之大是其他任何疾病所不能比拟的。全国中医看江苏,上自后汉,下迄民国,江苏历代医人三千余家,是我国中医发展较快,基础较好的省份之一。江苏历代医家无论在学术理论的探讨,或是对临证各科的创新阐微,都曾有过不少建树,做过不少贡献。在众多建树中,温病学科有着首当其冲的地位。江苏是温病学科的发源地,在该领域中,江苏医家的造诣始终处于领先地位。本文以江苏历代医家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研究为目标,在广泛收集中医文献及其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将大量文献资料整理、分类成各个学术流派,并对其相关内容进行一定的挖掘、分析,阐明了江苏温病流派的学术特点,归纳总结各个流派代表医家的学术思想精华,挖掘其在新型感染病及传染病的应用价值。本文通过充分挖掘江苏历代医史文献资料,针对温病学说的特点,就温病各家之说与流派问题作了深入探讨。将大量的温病学原着,按其学术渊源及主要特点,划分成若干学术流派,如温疫学派、温热学派、伏气学派等,以及近现代温病学家学术观点整理总结和温病学科现代研究进展。在本论文中,通过对江苏各个温病流派代表医家的生平事迹、及其代表着作、临床经验集等的搜集和调研,力图较准确的归纳、剖析其学术思想精华。由于江苏众多医家因研究时代,生长环境,历史背景不同,各自的实践体会有别,对温病病因病机的认识、诊治方法及潜方用药的习惯各不相同,故本论文在汇集各家各派的学术理论特点和诊治经验上下功夫,力求做到融会贯通、兼收并蓄。努力挖掘江苏医家与前人、内地、伤寒等医家学术思想及诊治疾病方面不同之处,寻求整理江苏温病医家切实有效但又非尽人皆知的诊疗特色,并结合现代疾病的发病及诊疗特点,以期给临床实践带来启迪。同时关注随着社会的发展,疾病谱相应的发生了较大变化,不但出现了新型温病,一些原有温病由于气候、环境及医疗的一些因素在病因、临床表现等方面与原来流行的疾病已有所不同。陆续出现了如SARS、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耐药性结核等新型、重型感染病,随着突发流行性疾病与病毒变异的加速,中医温病学从病邪侵犯人体而反映的征象进行辨证论治的干预优势越来越明显。本文归纳、总结、整理江苏温病流派的温病理论基础上,挖掘叶天士、吴鞠通、吴又可、薛生白等众多医家学术思想在现代新发传染病及感染病中的应用,通过现代科研及技术手段,加之临床实际,证明江苏医家的学术思想、温病学家切实有效的诊疗特色即使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可有效的指导临床实践,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不断进步,温病学科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江苏现代温病医家不断创新的新治则、治法及新观点,努力开拓前沿,以期更好的促进学术的更新与发展以及更有效的指导临床实践。中医温病学的发展历程曲折而复杂,江苏温病学家为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研究江苏温病流派学术思想可以更好的学习、研究、应用温病理论的规律及思维方法,对新发感染性热病进行创新性理论拓展和温病理论体系的充实、完善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方嘉列[7](2008)在《闸北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肝炎门诊设置必要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全球传染性疾病,给个人、家庭、社会生活带来严重影响。预防和控制病毒性肝炎是现阶段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肝炎门诊,目的是为病毒性肝炎防治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在早期进行控制和管理。而闸北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肝炎门诊在服务提供能力和效率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目的:本研究通过对闸北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肝炎门诊现状的分析,了解医疗机构肝炎门诊的服务利用、实验室检测能力、医护人员结构、病毒性肝炎分型情况以及各类相关人员对社区开设肝炎门诊的看法和需求,分析存在的问题,为有效防治病毒性肝炎、保护居民身体健康和卫生部门制定区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肝炎门诊今后发展方向的政策提供基础信息和决策依据。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调查结合,定量研究采用医疗卫生机构常规报告资料、机构和病人补充问卷调查方法,资料分析采用录入Excel2003和EpiData3.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定性研究采用焦点组访谈和个人深入访谈对医务人员、管理人员、居民和病人进行调查,现场访谈笔记和录音资料整理,按照内容框架进行归纳并进行SWOT分析。主要结果1.闸北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肝炎门诊基本情况1.1门诊与医院内普通门诊设置在同一幢楼内,未设置在独立区域,挂号收费、发药、化验与普通门诊合用,观察室和医务人员专用通道与肠道门诊合用。1.2 6家开设肝炎门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只有兼职医生1名,有4家未配备护士,其余2家也只配备兼职护士各1名,其中仅有2人为中级职称。1.3无法对疑似肝炎病人开展系统诊断和治疗,仅提供门诊诊疗服务,无住院病房,对疑似的肝炎病例需向其他医院转诊,肝炎治疗药物一般也仅有1~2种保肝药。同时还受本身条件和功能定位限制,服务范围和内容有限,难以发展。1.4只能检测乙型肝炎病毒,且出报告时间长,需10个工作日。2004~2007年每年分型率基本在30%左右,四年平均分型率为32.73%,其余均为未分型。1.5 2004~2007年,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肝炎门诊四年门诊总量为2137人次,占全区医疗机构肝炎门诊总量的3.81%,平均每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工作日肝炎门诊门诊量为0.34人次。2.闸北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肝炎门诊存在主要问题2.1门诊的设置不能完全达到《上海市医疗机构传染病专用门诊设置的基本卫生要求》(沪卫规建〔2003〕89号)文件中规定的基本卫生要求,医护人员配置相对薄弱,诊疗能力相对较弱,肝炎病原学分型检测能力相对不足,门诊量小,每天接诊不到1个病人。2.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肝炎门诊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受重视程度不足。2.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肝炎门诊知晓率和就诊率低,影响卫生服务有效利用。3.各类相关人员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肝炎门诊发展方向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看法和态度,但倾向于撤销为多。结论1.政策的支持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肝炎门诊规范开设和发展的依据和保障。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功能和条件是影响肝炎门诊重视和发展程度的重要因素。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肝炎门诊现状与规范标准和需求存在差距。4.对于病毒性肝炎疾病,医疗水平是影响人群选择医院的主要因素。5.各类相关人员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肝炎门诊发展方向的看法和态度以撤销为主。6.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肝炎门诊的发展需要面对众多的挑战。建议在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健全体系,注重对病毒性肝炎的危害和防治知识宣教,做好应急和控制管理措施,强化预防接种等工作的基础上,根据现状、存在问题和现有条件,建议可采取撤销闸北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对策,重新合理配置区域肝炎门诊卫生资源,并做好衔接和配套工作。1.按地理区划合理布局,集中设点,整合优势卫生资源,提升重新布点后的肝炎门诊各项工作。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整肝炎防治工作重心,取消肝炎诊疗项目,转向预防控制为主,健全肝炎患者简易转诊制度和疫情追踪制度。3.及时公布闭诊和周边肝炎诊治资源等有关信息,便于病人及时掌握情况而顺利就医。

鲁芳,丁汉平,许建新,黎燕,林峥,陈雄[8](2004)在《某市社会办医疗机构部分传染病诊疗管理现况调查》文中指出

张德慧,门雪妍[9](2021)在《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教育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意义观察》文中提出目的分析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教育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3月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36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血清白蛋白以及谷氨酰转肽酶(GGT)等生化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态等临床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很好地改善了患者临床各项生理指标,加强了患者自身生活质量水平,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大大提高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护理满意程度。

马敏[10](2021)在《基于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发展史探究中西医结合临床的诊疗思路》文中指出目的:对甘肃省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历史轮廓进行梳理和系统总结,以期对将来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有所借鉴。方法:以时间轴为中心,以着名中西医结合专家为重点,通过课堂内容、老师的相关着作、查阅文献及调研和访问的方法,对其进行梳理和总结。结果:研究论文分为“甘肃省‘西学中’班的基本情况”、“甘肃省中西医结合的机构”、“甘肃省中西医结合的学术成果”、“甘肃省中西医结合的代表性人物”四个方面。具体为:一、甘肃省“西学中”班的基本情况概述:“西学中”班的来历和甘肃省“西学中”班概况;二、甘肃省中西医结合的机构简介: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兰州大学及甘肃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发展历程,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及甘肃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发展历程;三、甘肃省中西医结合的学术成果概述:1、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医家对经典的传承;2、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医家对中西医结合必然性的深刻剖析;3、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医家对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的成果;4、中西医结合模式的探讨;5、临床常见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四、甘肃省中西医结合的代表性人物介绍:甘肃省着名中西医结合医家成长经历及学习从医的经历。结论:甘肃虽地处西域,当时的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然而紧跟全国的发展步伐,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和国家领导人的指示下,中西医结合事业取得可喜成就。

二、病毒性肝炎诊疗问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病毒性肝炎诊疗问答(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知识图谱的智能问答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相关工作
    1.1 问答系统发展及应用
    1.2 知识图谱和知识库
2 构建问答系统的方法
    2.1 语义分析
        2.1.1 浅层语义分析
        2.1.2 深层语义分析
    2.2 问题分类
    2.3 问句相似度的计算
3 智能问答系统设计与实现
    3.1 功能设计
    3.2 图形数据库设计与图谱可视化
    3.3 结果实现
    3.4 实验验证和评价
4 结束语

(2)在线医疗社区患者信息行为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在线医疗社区相关研究
        1.2.2 信息行为相关研究
        1.2.3 患者依从性相关研究
        1.2.4 信息推荐算法相关研究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3 创新点
    1.4 本文组织结构
2 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患者健康素养的基本概念
        2.1.1 电子健康素养
        2.1.2 患者激活
    2.2 患者感知的基本概念
        2.2.1 感知社交因素
        2.2.2 感知同理心
        2.2.3 感知信息质量
    2.3 医患交互的基本概念
        2.3.1 医患一致性
        2.3.2 患者决策偏好
        2.3.3 信息不对称
    2.4 相关理论基础
        2.4.1 技术接受与利用整合模型
        2.4.2 社会交换理论
        2.4.3 社会信息加工方法
        2.4.4 自决理论
        2.4.5 调节焦点理论
    2.5 本章小结
3 在线医疗社区中患者信息行为的影响因素
    3.1 在线医疗社区中患者信息需求分析
        3.1.1 数据收集
        3.1.2 中文分词处理
        3.1.3 结果分析
    3.2 在线医疗社区中用户社交关系分析
        3.2.1 数据收集
        3.2.2 用户社交关系的指数随机图模型分析
        3.2.3 拟合优度检验
    3.3 研究结论与讨论
    3.4 本章小结
4 在线医疗社区中患者信息查寻行为对其依从性的影响机制
    4.1 从风险偏好的角度研究患者信息查寻行为对其依从性影响
        4.1.1 模型构建与假设
        4.1.2 量表选取与调研
        4.1.3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4.2 从患者健康素养角度研究信息查寻行为对其依从性的影响
        4.2.1 模型构建与假设
        4.2.2 量表选取与调研
        4.2.3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4.3 从社交角度研究患者信息查寻行为对其依从性的影响
        4.3.1 模型构建与假设
        4.3.2 量表选取与调研
        4.3.3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4.4 研究结论与讨论
    4.5 本章小结
5 在线医疗社区中医患信息交互行为对其依从性的影响机制
    5.1 患者对在线医疗社区中医患信息交互行为的接受模型
        5.1.1 模型构建与假设
        5.1.2 量表选取与调研
        5.1.3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5.2 患者对在线医疗社区中医生发布信息的接受模型
        5.2.1 模型构建与假设
        5.2.2 量表选取与调研
        5.2.3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5.3 在线医疗社区中医患信息交互行为对其依从性的影响机制
        5.3.1 模型构建与假设
        5.3.2 量表选取与调研
        5.3.3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5.4 在线医疗社区中医患信息交互频率对其依从性的影响机制
        5.4.1 模型构建与假设
        5.4.2 量表选取与调研
        5.4.3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5.5 研究结论与讨论
    5.6 本章小结
6 在线医疗社区中患者信息共享行为对其依从性的影响机制
    6.1 模型构建与研究
    6.2 问卷调研
        6.2.1 问卷设计
        6.2.2 数据采集
    6.3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6.3.1 信度与效度分析
        6.3.2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6.3.3 中介效应分析
    6.4 研究结论与讨论
    6.5 本章小结
7 基于患者信息行为的在线医疗社区信息推荐算法
    7.1 基于患者信息行为的用户画像
        7.1.1 用户信息兴趣模型构建
        7.1.2 用户画像构建
        7.1.3 用户信息标签化
    7.2 基于用户画像与协同过滤的在线医疗社区信息推荐算法
        7.2.1 基于用户画像和协同过滤的混合推荐算法
        7.2.2 面向患者用户的在线医疗社区信息推荐算法
    7.3 本章小结
8 总结与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中文量表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证候分类及证素分布特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流行病学
        2 病原学特点
        3 老年CAP发病的危险因素
        4 临床表现及特征
        5 诊断
        6 肺炎的评分系统
        7 治疗
        8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中医研究进展
        1 病名的认识
        2 病因病机
        3 辨证分型
        4 临床治疗
        5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3 纳入和排除标准
        4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
        2 肺炎相关情况
        3 老年CAP患者的证候、证素分布
    讨论
        1 一般资料分析
        2 肺炎相关情况分析
        3 老年CAP起病诱因、证素分布特征及证候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西医临床资料调查表
    附录2 社区获得性肺炎PSI评分及分级表
    附录3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证候、证素调查表
    附录4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系数~a
    附录5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证候要素判定表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病机主导的中医临床个体化诊疗模式及决策支持系统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病机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自然语言处理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中医病机内涵知识图谱构建
    1.1 基于文献的中医病机内涵要素构建
        1.1.1 文献检索与筛选纳入
        1.1.2 中医病机内容提取与内涵要素确定
        1.1.3 中医病机内涵要素基本框架
    1.2 中医病机内涵知识图谱
        1.2.1 中医病机内涵要素知识图谱
        1.2.2 中医病机内涵知识图谱
    1.3 心血管疾病回顾性临床数据的中医病机内涵映射分析
        1.3.1 心血管疾病回顾性临床数据的采集
        1.3.2 心血管疾病临床数据的中医病机内涵
        1.3.3 心血管疾病临床数据的病机内涵知识图谱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病机主导的中医临床个体化诊疗模式研究
    2.1 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医案基本信息
        2.1.1 文献检索与筛选纳入
        2.1.2 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医案报告质量评价
    2.2 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医案诊疗信息
        2.2.1 中医临床医案四诊信息
        2.2.2 中医临床医案病机内涵分析
        2.2.3 中医临床医案治则治法
    2.3 基于医案的中医临床个体化诊疗模式构建
        2.3.1 医案四诊信息与病机内涵关联性
        2.3.2 病机内涵与个体化诊疗模式构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病机主导的中医临床个体化诊疗决策支持系统构建
    3.1 系统的搭建
        3.1.1 系统整体构架设计
        3.1.2 系统搭建工具及运行环境
        3.1.3 应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系统分析
    3.2 系统操作界面及运行展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病机主导的中医临床个体化诊疗决策支持系统应用实例
    4.1 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真实案例信息
        4.1.1 临床案例信息采集
        4.1.2 临床案例抽样
        4.1.3 临床案例信息预处理
    4.2 临床真实案例的系统应用分析
    4.3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RFH-NPT在肝硬化患者营养风险筛查中的实用性的初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基本信息
        2.2 疾病的诊断情况
        2.2.1 肝硬化的诊断标准
        2.2.2 肝硬化的病因诊断
        2.2.3 肝功能分级诊断
        2.2.3.1 腹水分级
        2.2.3.2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分级
        2.2.4 肝硬化并发症诊断
        2.3 营养风险筛查情况
        2.4 实验室检查
        2.5 临床转归
        2.6 研究分组
    3.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分析
    2. 营养风险情况
    3. 营养风险组和非营养风险组基本资料的比较
    4. 经RFH-NPT筛查的肝硬化关系的营养风险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
        4.1 临床并发症
        4.1.1 感染
        4.1.2 肝性脑病
        4.1.3 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4.2 住院时长
        4.3 死亡情况
    5. 影响肝硬化患者的营养风险的因素
        5.1 性别
        5.2 年龄
        5.3 病因
        5.4 实验室指标
        5.4.1 血清白蛋白ALB水平
        5.4.2 凝血功能指标PT
        5.5 肝功能Child-Pugh分级
        5.6 肝硬化并发症程度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RFH-NPT营养风险筛查工具
综述 肝硬化患者的营养状况及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1.肝硬化患者营养状况现状
    2.肝硬化营养不良的病因
    3.肝硬化营养不良的评价方法
        3.1 人体直接测量法
        3.2 血清学成分
        3.3 量表类综合营养评价工具
        3.4 其他营养不良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一、 一般情况
    二、 个人经历
    三、 获奖情况

(6)江苏温病流派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正文 一、江苏温病流派
(一) 温病流派的分类
(二) 江苏温病流派学术特点 二、江苏温病流派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精华
(一) 温疫学派
    1. 吴有性
    
1.1 全新的疫气病因说
    
1.2 详细区分温疫伤寒
    
1.3 以祛邪为第一要义
    
1.4 创立多种治疫新法
    2. 戴天章
    
2.1 论述寒温辨证要点
    
2.2 由证立法,以法定方
    
2.3 完善瘟疫五大治法
    3. 余霖
    
3.1 阐述运气之变成疫
    
3.2 细论温疫伤寒之辨
    
3.3 提出辨别斑疹新法
    
3.4 首创清瘟败毒饮方
    4. 郭右陶
    
4.1 论述痧证病因
    
4.2 完善痧证证候
    
4.3 提出治痧三法
    5. 陈耕道
    6. 周扬俊
    7. 杨栗山
    8. 其他
    9. 小结
(二) 温热学派
    1. 叶桂
    
1.1 首创温病辨治体系
    
1.2 丰富温病诊法内容
    
1.3 确立温病特色治法
    
    1.3.1 透法
    
    1.3.2 泄法
    
    1.3.3 祛湿法
    
    1.3.4 治血法
    
    1.3.5 养阴法
    
1.4 明确妇幼患温证治
    
1.5 治温重视体质辨证
    
1.6 通络理论颇多创新
    2. 吴鞠通
    
2.1 以三焦为纲,把脏腑辨证引进了温病主治体系
    
2.2 精选并诠释了《内经》有关温热病的论述
    
2.3 扩大并完善了温病的范畴
    
2.4 整理、创制了一批千古名方
    
2.5 对养阴法的完善
    
2.6 明确温病治疗禁忌
    
2.7 提出"温病死证五大纲"
    
2.8 讲究剂量药味,服法独具一格
    
2.9 对某些疾病诊治颇具创新
    3. 陈平伯
    4. 薛生白
    
4.1 详论湿热病之病因
    
4.2 完善湿热三焦辨证体系
    
4.3 湿热病的正局变局
    
4.4 中焦湿热证的治疗
    
4.5 善用古方而不泥古
    5. 王士雄
    
5.1 集思广益,博取众长
    
5.2 论暑治法颇多心得
    
5.3 治温重视顾护津液
    6. 小结
(三) 伏气学派
    1. 柳宝诒
    2. 刘恒瑞
    3. 叶霖
    4. 其他
    5. 小结
(四) 其他
    4.1 江苏地方特色医学流派论温
    
4.1.1 山阳学派
    
    4.1.1.1 刘金方
    
    4.1.1.2 石寿棠
    
    4.1.1.3 李厚坤
    
    4.1.1.4 刘树农
    
    4.1.1.5 赵海仙
    
4.1.2 吴门学派
    
    4.1.2.1 徐大椿
    
    4.1.2.2 邵炳扬
    
    4.1.2.3 尤在泾
    
    4.1.2.4 张璐
    
    4.1.2.5 曹仁伯
    
    4.1.2.6 缪遵义
    
    4.1.2.7 曹沧洲
    
4.1.3 孟河学派
    
    4.1.3.1 丁甘仁
    
    4.1.3.2 费伯雄
    
    4.1.3.3 马培之
    
    4.1.3.4 巢崇山
    
    4.1.3.5 巢渭芳
    4.2 医家
    
4.2.1 陆九芝
    
4.2.2 张聿青
    
4.2.3 王旭高
    
4.2.4 王履 三、江苏近现代温病学家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
(一) 江苏近现代温病学家学术思想
    1. 曹颖甫
    2. 余奉仙
    3. 余无言
    4. 程门雪
    5. 李畴人
    6. 孟澍江
(二) 江苏医家学术思想和所创名方的现代应用
    1. 呼吸道病毒性感染疾病
    
1.1 SARS
    
1.2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A(H5N1)、甲型H1N1流感
    2. 流行性乙型脑炎
    3. 慢性肝病
    
3.1 病毒性肝炎
    
3.2 肝硬化
    4. 艾滋病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7)闸北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肝炎门诊设置必要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目标
        1. 总目标
        2. 具体目标
第一部分 闸北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肝炎门诊现状和存在问题研究
    一、研究方法
    二、结果
        1、肝炎门诊开设基本情况
        2、肝炎门诊医护人员配置
        3、实验室检测分型能力
        4、2004年~2007年肝炎门诊门诊量
    三、讨论
第二部分 各类相关人员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肝炎门诊的评价研究
    一. 研究方法
    二. 结果
        1. 卫生行政部门人员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肝炎门诊的看法
        2. 卫生专业站所相关人员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肝炎门诊的看法
        3. 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肝炎门诊的看法
        4. 医护人员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肝炎门诊的态度
        5. 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肝炎门诊的看法和需求与利用意愿
        6. 病毒性肝炎病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肝炎门诊的看法、需求与利用
        7. 综合分析
    三. 讨论
第三部分 主要结论和建议
    一. 主要研究结论
    二. 建议
    三. 本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附件一:闸北区医疗机构肝炎门诊基本情况调查表
附件二:访谈提纲
附件三:社区居民对肝炎门诊态度和就诊意愿调查表
附件四:病毒性肝炎患者就诊情况、满意度和疾病经济负担调查表
致谢

(8)某市社会办医疗机构部分传染病诊疗管理现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样本量
    1.3 调查内容
        1.3.1 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
        1.3.2 传染病诊疗情况
        1.3.3 传染病疫情报告
        1.3.4 消毒隔离措施
    1.4 调查方法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从业人员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了解
    2.2 传染病诊疗及疫情管理总体情况
    2.3 违规从事传染病诊疗活动的区域分布
3 讨论
    3.1 对社会办医疗机构进行传染病防治相关法规的宣传迫在眉睫
    3.2 加强监督, 突出重点, 严格开展医疗执法及传染病执法工作
    3.3 建立一个新型的传染病疫情监测及报告系统

(9)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教育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意义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2.2. 1 临床评估
        1.2.2. 2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措施
    1.3 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化指标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3 讨论

(10)基于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发展史探究中西医结合临床的诊疗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中国的中西医结合历史概况
    1 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历程
    2 中西医结合临床与基础的研究成果
    3 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标志成就
第二章 甘肃省“西学中”班的基本情况
    1 “西学中”班的来历
    2 甘肃省“西学中”班概况
第三章 甘肃省中西医结合的机构
    1 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发展历程
    2 兰州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发展历程
    3 甘肃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发展历程
    4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发展历程
    5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发展历程
    6 甘肃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发展历程
第四章 甘肃省中西医结合的学术成果
    1 传承经典自出机杼
        1.1 概述
        1.2 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医家对经典的传承
    2 中西结合历史使然
        2.1 概述
        2.2 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医家对中西医结合必然性的深刻剖析
    3 保存中说西说为证
        3.1 概述
        3.2 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医家对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的成果
    4 结合模式见仁见智
        4.1 概述
        4.2 中西医结合模式的探讨
        4.3 中西医结合教学模式的探讨
    5 病证结合匠心独运
        5.1 概述
        5.2 临床常见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小结
第五章 甘肃省中西医结合的代表性人物
    1 张汉祥
    2 于己百
    3 许自诚
    4 刘宝厚
    5 裴正学
    6 赵健雄
    7 许治时
    8 黄正良
    9 夏永潮
    10 王俭
    11 曹玉山
    12 关梅玮
    13 李永寿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文献综述 新中国领导人对中西医结合事业的指示综述
    1 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谈中西医结合
        1.1 毛泽东谈中西医结合
        1.2 邓小平谈中西医结合
        1.3 江泽民谈中西医结合
        1.4 习近平谈中西医结合
    2 中西医结合的现状
    3 中西医结合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科研获奖成果

四、病毒性肝炎诊疗问答(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知识图谱的智能问答系统研究[J]. 杜睿山,张轶楠,田枫,王梅,李婷玉,张蕾,程有为,赵崇志.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21(11)
  • [2]在线医疗社区患者信息行为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研究[D]. 陆心怡.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3]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证候分类及证素分布特点研究[D]. 张亚楠.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病机主导的中医临床个体化诊疗模式及决策支持系统构建[D]. 胡嘉元.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RFH-NPT在肝硬化患者营养风险筛查中的实用性的初步探讨[D]. 韩博亚.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6]江苏温病流派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研究[D]. 苗裕.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0(12)
  • [7]闸北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肝炎门诊设置必要性研究[D]. 方嘉列. 复旦大学, 2008(04)
  • [8]某市社会办医疗机构部分传染病诊疗管理现况调查[J]. 鲁芳,丁汉平,许建新,黎燕,林峥,陈雄.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4(03)
  • [9]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教育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意义观察[J]. 张德慧,门雪妍.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21)
  • [10]基于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发展史探究中西医结合临床的诊疗思路[D]. 马敏.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病毒性肝炎诊治问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