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早逝,儿子前途无量

父亲早逝,儿子前途无量

一、父亲早逝儿子有出息(论文文献综述)

方远[1](2022)在《牡丹花香》文中提出四月下旬,家乡莱州祖宅里的牡丹花如期开放了,花团锦簇,芳香浓郁。这时已是深夜,有皓月当空,也有繁星如织。我独自坐在花前,深情地与花对视,一动不动。在上个世纪的每年春天,方家院落里的那棵百年牡丹便会悄然盛开,花枝招展而雍容华贵,那扑鼻的芬芳招蜂引蝶,也弥漫了大半个村庄。于是,乡亲们会不约而同地前来,围在花坛前,观赏,赞叹,啧啧之声不绝于耳。

陈再见[2](2021)在《好归》文中提出一父亲推进急救室不到半小时,医生就脱了口罩出来了。老人家走得很安详,没什么痛苦。这是医生安慰王日出的话。王日出还真的不需要什么安慰,在他想来,父亲终于还是死了。这些年,父亲被推进急诊室好几回了,每次都能活着出来。医生说,王老先生命真大。这话王日出听着熟悉,年少时家里没什么亲戚朋友,倒是时不时会来一两个父亲年轻时的战友,战友们也会说,老王的命真大,每次打游击,死的死伤的伤,

许金龙[3](2020)在《大江健三郎与中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章古义人:一个日本婴儿的乳名及其隐喻日本四国岛松山地区的大濑村是个不大的小山村,位于内子町之东,石锤山西南,为重峦叠嶂所围拥。这个峡谷中的小山村只有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与穿村而过的小田川大致平行。由于河流的上游和下游为群山所遮掩,盆地里的小村庄看似被山峦和森林完全封闭,呈口小腹大的瓮形。1935年1月31日,一个小生命就在这个村子里的大江家呱呱坠地,其曾外祖父随即为襁褓中的婴儿取了"古义人"这个含有深意的乳名。

陈娴[4](2020)在《家庭传播视域下中国家庭伦理剧价值观变迁》文中研究说明家庭伦理剧讲述的是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重在展现生活中的家长里短,并且以讲故事的方式来论述家庭伦理道德,获得了观众的喜爱和情感共鸣。家庭伦理剧通常围绕夫妻关系、代际关系和其它亲属关系讲述家庭故事,刻画了当下人们的婚姻观、育儿观和家庭生活中各种权利与义务关系,展现了不同时代人们的家庭价值观念。从上世纪90年代的《渴望》到20世纪初的《中国式离婚》再到《婚姻保卫战》、《小别离》等,既是家庭伦理剧的变迁,也体现了家庭价值观的变迁。本文以优秀家庭伦理剧作品为文本,从不同家庭关系切入,例如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等,分析不同家庭成员间的矛盾与互动,展现家庭价值观的具体变迁情况。从传统的夫妻关系到矛盾多元化的现代夫妻关系;从以父亲为主导的亲子关系到平等对话的亲子关系等,家庭的概念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家庭伦理剧是对家庭内部故事的表征,通过影像的方式,建构了我们的生活和世界。作为叙事的文本,不仅建构了事实,也建构了人们的心理和实践。本文以家庭传播为视角,以社会建构论为基础,分析家庭成员如何通过互动和语言,塑造家庭角色和家庭身份。论文主要从三个不同阶段展现家庭价值观的变迁。研究发现,在家庭认同层面,家庭重心逐渐转移到夫妻关系上,传统家庭本位向个体本位转变;在家庭代际层面,子代独立背景下亲子关系更为平等,传统孝道观受到一定的冲击;在家庭性别观念层面,强调男女平等,男女分工模式和两性关系等都更加开放与包容。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结合家庭社会学的相关内容,从社会转型、经济发展和文化等方面解释家庭价值观变迁的原因有助于促进社会理解与认同。以家庭伦理剧为研究对象,是一种价值研究,也是一种反思性探索,既能让人们反思如何维护家庭和谐与稳定,也能为家庭伦理剧创作者提供一定思路参考。

胥得意[5](2020)在《沙卜台》文中研究说明我不知道沙卜台的历史始于何年,但知道它将在不久的未来消亡。我给不了这个村庄梦想,只能尽我最大的努力留住它的过往。用心把这里发生的故事讲给你们听,为中国一个普通的村庄写传,为在这里曾经和我一起生活过的人们,留下一点声音,一丝痕迹。我没有落下一户一人的原因是,他们和我共同组成了活着的沙卜台。写到他们每一个人时,无论是活着还是故去的,我们都在一起。——题记沙卜台第1家:贾英莲之家用一生酿出异样的忠贞贾英莲的家在村子里实在有些不同。她家是唯一住在河套南岸的,村里其余的12户都住在河套北面。她家又是进入沟门之后的第一户,隔着河四百米,才是老曹家。然后再走上一千多米,东一户西一户散落在河套北面。贾家的地势最高,在一个高坡上,孤零零的一家。

蔡欣兰[6](2020)在《明末清初诗人李元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诗人李元鼎因处明末清初的易代之际,有着独特的人生遭际与心态,加之个人情感经历,造就了独具一格的诗词创作。本文聚焦于其诗词创作与心态的典型性和独特性,将它置于时代背景中考察,试图揭示其地位与意义。文章由四部分组成。第一章介绍李元鼎的家世、生平和着述。李元鼎生于江西吉水望族,家族科举从宦,多有名媛贤母。他是天启二年(1622)进士,后升光禄寺少卿,但中途遭人陷诟。甲申国变,李元鼎投诚大顺政权,鼎革之后又降清,官至兵部左侍郎。仕清一波三折,最后因任珍案罢官,遂隐居林下直至终老。考察着述版本,主要有康熙四十一年(1702)香雪堂本《石园全集》三十卷,另有《百名家词钞》所收本《文江词》以及江西巡抚采进本《灌研斋集》。第二章探究李元鼎与贰臣的文学交游。与他交往密切的贰臣诗人分别有诗文前辈钱谦益、同朝后生龚鼎孳、患难挚友熊文举和朱徽、书画同好王铎等。总的来说,其交往以南方贰臣为主,他们频繁集会吟咏唱和,成为有着心理认同感的“贰臣文社”。第三章对李元鼎的贰臣心态与诗歌创作进行研究,是本文的重点。李元鼎成为贰臣有着个人思想与政治局势两方面的原因。其文学创作反映了贰臣心态的形成与演变:仕隐矛盾是甲申国变前后的心理状态;仕清后又陷入悔恨与疏离的心态;隐居林下内心空虚荒芜,只好观剧遣愁;最终入山逃禅,得以释怀。在遭际与心态变迁的影响下,其诗歌具有阶段性特征:前期清新明快、真机流露;中期沉郁顿挫、悲凉凄恻;后期绵密安雅、温厚平和,清晰地展现了明末清初诗风嬗变的脉络。李元鼎论诗以“性情”为先,倡导“必本性情之真”;主张向温柔敦厚的儒家传统诗学靠拢,复归风雅;他将唐诗作为取法的源头,倾向于诗学“宋诗”,形成了“宗唐祢宋”的诗学取向。其诗歌创作的理论与实践推动了明清诗风的转化,具有明清易代之际承上启下的诗史意义。第四章着眼于夫妻唱和,发掘“梅山”情缘对李元鼎的影响。他与妻子朱中楣的诗词唱和内容深刻、形式多样,并且互动性极强,建立了平等的对话方式。不仅对他的政治抉择产生影响,更深刻地影响着他的诗词创作,使夫妻情感与家庭书写极为真挚;开拓了创作体裁,使《文江词》具有高度艺术价值,其承接晚明花间余波,亦有所超越,在明末清初词风演进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张旭[7](2019)在《田中禾小说乡村书写研究》文中认为田中禾是新时期文学豫军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小说以浓郁的乡土气息、丰富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叙事视角、富有诗意的语言风格,使其成为当代文坛上一位很有实力的作家。他扎根中原大地,始终关注着乡村在时代变革中的发展变化,并通过他的创作向人们传达他对乡村人性的理解,对农民生存和精神困境的思考。本论文选取田中禾小说中的乡村书写的内容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乡村书写的特征进行整体性的研究和分析,以作品的主题呈现,文本的文化内涵为研究重点,努力挖掘田中禾小说乡村书写的价值及意义,论证其小说创作在当代文坛的艺术价值和重要地位。绪论部分主要阐述论文选题的缘由、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意义。第一章通过对田中禾的生平与创作历程的梳理总结,为下文分析作家在作品中的观点表达与情感抒发打下基础。第二章乡村图景的呈现,主要从日常生活的乡村写真,乡村权力的别样审视,城市书写的乡村侧影,别有韵致的乡风民俗和寄寓历史的乡村重现五个方面分析田中禾乡村书写的主题内容,呈现田中禾笔下乡村的地域文化、风土人情以及农民的生活状态。第三章乡村人物的描摹,主要将田中禾小说中的乡村人物按照传统与现代女性形象、固守与背离的男性形象和人性扭曲的乡村“异类”形象进行分类,分析人物的特点及其命运,表现田中禾对于乡村人性的审视和反思。第四章乡村书写的艺术手段,主要从多重变奏的叙事视角和匠心独运的“意识流”两个方面论述田中禾乡村书写的意义,选取儿童视角的运用、叙事视角的变换来分析田中禾所表现的乡村面貌和独特的叙事构思;从内心独白的展示、“蒙太奇”的呈现两部分展示田中禾的对意识流手法的巧妙借鉴和创作匠心。最后试将田中禾的小说摆到乡土小说的大背景下进行观察,指出田中禾乡村书写的价值和局限,以期对当下乡土作家的研究有一定的启示。

彭君花[8](2019)在《解缙传说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解缙传说为研究对象,从民俗文化学角度入手,采用民间文艺学、传说学及文化人类学的相关理论和文献与田野相结合的方法、“深描”与解释相结合的方法、平行比较与主题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基于前人已有的文献成果和个人田野结果,探讨其类型、传说圈的生成扩布、传承特点、文化功能及新时期非遗视域下的保护传承等问题。第一章通过比较历史解缙与传说解缙,认为民间讲述活动中默认下的潜在创作规则在以史为据的前提下,将解缙传说演绎出传奇化、类型化、箭垛式等特点,并助力解缙及其传说之“成长”。第二章则将解缙诗书的广泛流布看作其传说产生的主要原因,二者相伴大约产生于十五世纪上半叶;我国大部分地区存在解缙传说文本,综合各种因素,本文将解缙传说流传区域分为以解缙家乡江西和京城北京为中心的两大传说圈,传说中心京城是在传说中心家乡的影响下形成,二者有共通交融之处,而在中心之外的东北三省、内蒙古、新疆等文化边缘地带解缙传说以散点式流传,山东地区解缙传说流传密度较大。第三章通过对解缙传说类型的梳理概括认为解缙传说内容丰富,有系统性,在其人生当中各个阶段的传说在时间轴上具有连续性;从内容上划分可以将其分为神童型、机智型、对联型三大类,各类型间模糊交叉,重合现象时有,其机智型传说幽默讽刺,对联型虽有张冠李戴的现象却趣味丛生,也是解缙传说中最广为人知的一类。第四章认为口传已不再是解缙传说的唯一传承方式,戏曲表演、相声表演、文本阅读、电视剧、动画片等新型传播方式为为解缙传说的传承持增动力,文本固定、舞台化、多元传承等新型特点是由传承形式的多样化造就。第五章认为解缙传说具有多种文化功能:延续解缙个人文化精神气质、影响地方文化风气;成为不同群体宣泄情绪、表达意愿的途径;解缙传说采用押韵、谐音双关、对偶等艺术形式表现民众的审美特点;不同人群共享解缙传说、互动并认同彼此,凝聚力量,促进文化认同;解缙传说能突出影视的教育实用价值,丰富网络群体的阅读需求,找到新的传承方式。余论部分关注了解缙传说的保护传承问题,指出当地部门的保护工作缺乏专业人士指导,重视度不够,只有真正看重解缙传说的保护传承工作,重视群体传承,破除“原生态”、“本真性”的思想禁锢,寻求新传承方式方能为其保护工作增色。全文由正文五章、绪论、余论及相关附录等部分组成,共9.5万余字。

徐亚明[9](2018)在《重返花坞》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这是与一对母女有关的故事。先从母亲说起吧——知青会晚八点,广场舞准时结束。这是储丽华和一帮老姐妹与周边居民反复争吵乃至残酷斗争,最终达成的君子协定。当别人觉得是噪音、一帮老姐妹听来是天籁的《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戛然而止,储丽华这才从左膀臂包中掏出手机,竟有五个来自同一号码的未接来电。她的头一反应是女儿,俗话说儿女在外母担忧:朱思君出门已经第七个年头,四年大学两年研究

金磊[10](2018)在《明代处衢严作家研究》文中指出处州府、衢州府和严州府是明代浙江省下辖的三个州府。相对明代浙江省的其他州府而言,这三个州府是以往研究者在地域文学研究中比较忽视的一个地区。本文以明代处州府、衢州府和严州府作家为考察对象,研究明代三地之文学发展情况。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本研究整理所得明代处州、衢州、严州作家共计637个,其中重要作家有40余位,所能见到的存世诗文别集约50余种。根据整理所得的情况,在附录部分,写作了明代处州、衢州、严州作家的生平小传和诗文别集叙录,以备参考。文章结构大致如下:绪论部分主要阐述对明代处、衢、严作家研究的意义,介绍对三府作家的研究情况并作出评论,同时也概述三府的府况,为后文的叙述提供背景介绍。正文部分共分三章,分别为明代处州作家、明代衢州作家和明代严州作家。明代处州作家部分,主要以刘基家族、缙云作家群、遂昌作家、陈中州、郑汝璧等人为主干,介绍并评价他们的诗文成就。明代衢州作家部分,则以金实、方豪、吾谨、童佩、柴惟道、方应祥等作家为主干,介绍并评价他们的诗文成就。明代严州作家部分,则以邵亨贞、徐尊生、商辂、姚夔、徐贯、徐楚父子等作家为主干,介绍并评价他们的诗文成就,同时对明代严州出现的两部戏文《杀狗记》、《三社记》进行介绍、分析与评价。文章的最后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一些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看法。本文以人物为中心,按照地域、时代和人物的划分方法安排文章结构,按所属州府的不同先划分作家群,而后以作家群所处时代再来划分作家。从地域文化、作家生平、作家创作等方面,介绍、分析作家的诗文创作中表现出的思想内涵、艺术特色和艺术成就,尽可能地描绘出明代处州、衢州和严州地区文学发展的图景。

二、父亲早逝儿子有出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父亲早逝儿子有出息(论文提纲范文)

(1)牡丹花香(论文提纲范文)

1
2
3
4
5

(2)好归(论文提纲范文)

(3)大江健三郎与中国(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古义人:一个日本婴儿的乳名及其隐喻
        由莫言引发的思考和回溯
        大江对“古义”的再阐释
        不受历代天皇待见的孟子及其学说
        以民意代天意的民本思想
        以革命颠覆不义的理想主义呼声
第二章
    大濑村的森林之子
        源于大濑村的革命想象
        阿婆的暴动故事元文本
        在文学作品中构建的“根据地”
        “我在小说里想要表现的确实不是绝望”!
第三章
    1960年的访华:为了大多数人的希望
第四章
    以鲁迅的文学之光逆行于绝望之海的勇者
        初识鲁迅
        “我从12岁开始阅读鲁迅作品”
        大江文学起始点上的鲁迅
        “鲁迅先生说,决不绝望!”
        “我人生中最重要的讲演”
        鲁迅始终都是一个重要的参照系
        “鲁迅先生,请救救我!”
        “我的头脑里只思考两个大问题,一个是鲁迅,一个是孩子”

(4)家庭传播视域下中国家庭伦理剧价值观变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家庭传播研究综述
        1.2.2 家庭伦理剧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
        1.3.1 理论视角
        1.3.2 创新思路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
第2章 社会转型背景下中国家庭伦理剧的发展
    2.1 家庭变迁的背景与特征
    2.2 家庭伦理剧的发展概况
        2.2.1 家庭伦理剧的定义
        2.2.2 家庭伦理剧的发展历程
        2.2.3 家庭伦理剧的样本选择
第3章 改革开放背景下的传统伦理关系
    3.1 不对等的夫妻地位
    3.2 以威权为核心的父亲形象
    3.3 以孝道为重心的代际文化
    3.4 复杂的旁系亲属关系
第4章 商品经济时代的新型婚姻关系
    4.1 显着提高的女性家庭地位
    4.2 兼顾事业和家庭的妻子
    4.3 开放包容的婚姻文化与态度
第5章 多元文化影响下的代际关系
    5.1 赡养关系中的代际互动
        5.1.1 从被束缚到理性对抗的赡养态度
        5.1.2 文化反哺与技术反哺的赡养方式
    5.2 教养行为中的价值观碰撞
        5.2.1 隔代教养的冲突
        5.2.2 年轻父母的教养冲突
    5.3 威权主义孝道观的消解
        5.3.1 权威父亲形象的淡化
        5.3.2 平等的亲子关系
第6章 家庭价值观变迁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6.1 伦理剧中家庭价值观的变迁
        6.1.1 家庭认同观念的变迁
        6.1.2 家庭代际观念的变迁
        6.1.3 家庭性别观念的变迁
    6.2 生活现实与媒介现实:建构与博弈
    6.3 家庭价值观变迁的影响因素
        6.3.1 宏观层面:社会转型与经济体制改革
        6.3.2 中观层面:媒介建构与社会文化交织
        6.3.3 微观层面:主体意识与个性化需求并存
第7章 结论与思考
    7.1 对家庭伦理剧的反思
    7.2 对媒介建构的反思
    7.3 研究局限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明末清初诗人李元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原因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 李元鼎家世生平着述考
    第一节 家世门风
        一、吉水望族,溯其源流
        二、科举仕宦,儒学世家
        三、名媛贤母,满门风雅
    第二节 生平经历
        一、早年求学与仕明时期
        二、宦海沉浮与仕清时期
        三、罢官南还与林居时期
    第三节 着述版本
        一、《石园全集》,康熙四十一年香雪堂本
        二、《文江词》,《百名家词钞》所收本
        三、《灌研斋集》,江西巡抚采进本
第二章 李元鼎与贰臣的文学交游
    第一节 隐士贰臣,诗文前辈:钱谦益
    第二节 双料贰臣,同朝后生:龚鼎孳
    第三节 同乡贰臣,患难挚友:熊文举、朱徽
    第四节 同年贰臣,书画同好:王铎
    第五节 李元鼎与其他贰臣诗人
        一、以南方贰臣为交往主体
        二、对贰臣诗人群体具有认同感
第三章 李元鼎的贰臣心态与诗歌创作
    第一节 李元鼎成为“贰臣”的原因
        一、自身利害的考虑
        二、政治形势的逼迫
    第二节 李元鼎贰臣心态的形成与演进
        一、国变前后——仕与隐的矛盾
        二、仕清阶段——悔愧与疏离心态
        三、革职归隐——荒芜感与观剧遣愁
        四、晚年闲居——释怀与入山逃禅
    第三节 李元鼎诗歌创作与诗风嬗变
        一、清新明快、真机流露的前期创作
        二、沉郁顿挫、悲凉凄恻的中期创作
        三、绵密安雅、温厚平和的后期创作
        四、诗风三变的时代典型
    第四节 李元鼎的诗学思想与诗史意义
        一、倡导“必本性情之真”
        二、对风雅传统的复归
        三、宗唐祢宋
        四、李元鼎诗歌理论与实践的诗史意义
第四章 “梅山”情缘与夫妻唱和
    第一节 梅公的远山夫人——朱中楣
        一、朱中楣的身世
        二、朱中楣的才华
        三、李元鼎与朱中楣的结缡
    第二节 琴瑟和鸣的夫妻唱和
        一、时人评价
        二、唱和诗词集
        三、夫妻唱和的特点
    第三节 “梅山”情缘对李元鼎政治抉择的影响
        一、对仕宦的支持与理解
        二、远离政治的劝言与催归
    第四节 “梅山”情缘对李元鼎诗词创作的影响
        一、诗词中夫妻情感与家庭书写
        二、《文江词》与明清之际的词风演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田中禾小说乡村书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由
    二、选题的研究现状
    三、选题的研究方法及意义
第一章 生平及创作历程
    1.1 沉潜积淀期
    1.2 繁花绽放期
第二章 乡村图景的呈现
    2.1 日常生活的乡村写真
    2.2 乡村权力的别样审视
    2.3 城市书写的乡村侧影
    2.4 别有韵致的乡风民俗
    2.5 寄寓历史的乡村重现
第三章 乡村人物的描摹
    3.1 传统与现代——女性形象
        3.1.1 永远在场的母亲身影
        3.1.2 温良恭俭的传统女性
        3.1.3 张扬天性的时代女性
    3.2 固守与背离——男性形象
        3.2.1 固步自封的守旧者
        3.2.2 探寻出路的背离者
    3.3 人性的扭曲——乡村“异类”
第四章 乡村书写的写作手段
    4.1 多重变奏的叙事视角
        4.1.1 儿童视角的运用
        4.1.2 叙事视角的变换
    4.2 匠心独运的“意识流”
        4.2.1 内心独白的展示
        4.2.2 “蒙太奇”的呈现
    4.3 价值与局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解缙传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学术价值
        三、现实意义
    第二节 学术史概述
        一、历史人物解缙研究
        二、解缙传说搜集整理及研究
    第三节 理论、方法与资料
    第四节 学术目标、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第一章 史书解缙与传说解缙
    第一节 史书解缙
        一、神童家世
        二、一举成名
        三、官场是非
        四、含冤而逝
    第二节 传说解缙
        一、超凡神童
        二、智斗权贵
        三、巧言进谏
        四、魂归仙位
    第三节 史书解缙与传说解缙之比较
        一、写实与传奇化
        二、个性与类型化
        三、个体与箭垛式
    小结
第二章 解缙传说的基本类型
    第一节 神童型
        一、仙鹿下凡
        二、幼年早慧
    第二节 机智型
        一、以智取胜
        二、讽刺幽默
    第三节 对联型
        一、“张冠李戴”
        二、巧对生趣
    小结
第三章 解缙传说圈的生成扩布
    第一节 传说成因
        一、诗文流布
        二、才子佳话
        三、民间信仰
    第二节 传说中心之一:家乡神话
        一、文人之乡
        二、“神童”传说
        三、对外扩布
    第三节 传说中心之二:京城传奇
        一、帝都情缘
        二、政坛传说
        三、对外扩布
    第四节 传说中心之外:边缘佳话
        一、文化边缘
        二、边地传说
        三、传说密集
    小结
第四章 解缙传说的传承特点
    第一节 口头流传
        一、即兴创作
        二、变异流播
    第二节 书面传播
        一、文本固定
        二、雅俗共赏
    第三节 戏曲表演
        一、再创作
        二、舞台化
    第四节 多元互动
        一、多元施众
        二、多元受众
    小结
第五章 解缙传说的文化功能
    第一节 文化传承
        一、文化精神的传递
        二、文化风气的传承
    第二节 情感抒发
        一、文人情怀的抒发
        二、民众情绪的表达
    第三节 艺术审美
        一、人格美
        二、音律美
        三、结构美
    第四节 文化认同
        一、族群认同
        二、地方认同
    第五节 文化创新
        一、影视制作
        二、网络文本创新
    小结
余论 非遗视域下的解缙传说传承
    一、成为国家非遗项目后的保护及其问题
    二、对传承保护的民俗文化学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一:解缙传说流传区域图
附录二:解缙传说各地具体分布情况
附录三:明清史书、志书、文人笔记中的解缙及其传说选录
附录四:《古今谭概》中的解缙传说
附录五:《尧山堂外纪》中的解缙传说
附录六:解缙传说田野文本选录
    (一)仙鹿下凡
    (二)解缙续联毁竹
    (三)个个草包
    (四)打皇帝
附录七:田野概述
    (一)解缙家乡吉水县城田野概述
    (二)庐陵田野概述
个人简历
致谢

(9)重返花坞(论文提纲范文)

知青会
大学生村官
“碰瓷”
第一书记
换亲
格拉斯
老照片
茉莉花
知青屋
弯弯的月亮
尾声

(10)明代处衢严作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明代处、衢、严作家研究的述评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二、明代处衢严作家研究的状况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四、若干说明
    第二节 自然环境、历史地理与社会发展概况
        一、自然环境与历史地理
        二、社会发展概况
    第三节 明代处衢严作家的概况
        一、作家的空间与时间分布
        二、作家群体与作家作品特征
第一章 明代处州作家
    第一节 明前期以刘基家族为代表的处州作家
        一、刘基的生平与着作
        二、刘基的文学作品
        三、刘琏、刘璟和刘廌
        四、叶子奇
        五、永乐至宣德间的作家
    第二节 明中期处州作家
        一、缙云作家群
        二、遂昌作家
        三、其他地区作家——何镗和陈中州
    第三节 明后期处州作家
        一、郑汝璧
        二、项应祥
        三、郑赓唐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明代衢州作家
    第一节 明初至正德年间的衢州作家
        一、金实
        二、胡超
        三、方豪
        四、吾谨
    第二节 嘉靖年间的衢州作家
        一、徐鸣銮徐惟辑父子
        二、宋淳
        三、徐霈
        四、张文介
        五、童佩
        六、柴惟道
    第三节 万历至明末的衢州作家
        一、万历至崇祯间的文章大家
        二、万历至崇祯间的笔记作家
        三、释传灯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明代严州作家
    第一节 明初严州作家
        一、邵亨贞
        二、鲁渊
        三、徐尊生
        四、明前期其他诗文作家
        五、徐(田臣)与《杀狗记》
    第二节 正统至正德间的严州作家
        一、正统至正德间以商辂为代表的严州官僚作家群
        二、商辂
        三、姚夔
        四、徐贯
        五、明中前期其他严州作家
    第三节 正德以后的严州作家
        一、徐楚父子与《青溪诗集》的编纂
        二、明中后期到明末的严州作家
        三、其沧与《三社记》
    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一:明代处州、衢州、严州作家存世别集情况
    一、明代处州作家存世别集
    二、明代衢州作家存世别集
    三、明代严州作家存世别集
附录二:明代处州、衢州、严州作家小传
    一、明代处州作家小传
    二、明代衢州作家小传
    三、明代严州作家小传
参考书目
    一、诗文总集、选集与作家别集、着作文献
    二、诗话、史料、传记、方志
    三、今人编纂文献、现代研究专着与学位、期刊论文
致谢辞

四、父亲早逝儿子有出息(论文参考文献)

  • [1]牡丹花香[J]. 方远. 山东文学, 2022(01)
  • [2]好归[J]. 陈再见. 当代, 2021(06)
  • [3]大江健三郎与中国[J]. 许金龙. 传记文学, 2020(08)
  • [4]家庭传播视域下中国家庭伦理剧价值观变迁[D]. 陈娴.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0(11)
  • [5]沙卜台[J]. 胥得意. 民族文学, 2020(04)
  • [6]明末清初诗人李元鼎研究[D]. 蔡欣兰.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7]田中禾小说乡村书写研究[D]. 张旭. 河南师范大学, 2019(08)
  • [8]解缙传说研究[D]. 彭君花. 青海师范大学, 2019(02)
  • [9]重返花坞[J]. 徐亚明. 西湖, 2018(12)
  • [10]明代处衢严作家研究[D]. 金磊. 上海师范大学, 2018(08)

标签:;  ;  ;  ;  

父亲早逝,儿子前途无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