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治疗性核素标记抗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及进展

几种治疗性核素标记抗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及进展

一、几种治疗核素标记抗体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与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宋宏杰[1](2020)在《核素和荧光标记HER2纳米抗体分子影像探针研究》文中认为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群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很高,导致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非常需要研究癌症的精准诊断和有效治疗新技术。HER2是癌症诊断和治疗的重要靶点,临床上迫切需要发展体内检测肿瘤组织的HER2表达水平的分子影像学方法。本文旨在研发核素和荧光染料标记HER2纳米抗体的分子探针,有望为HER2阳性肿瘤的诊疗提供有效的分子影像新方案。本文开展核素99mTc、188Re和荧光染料Cy7标记HER2纳米抗体的分子影像探针的研制,并对其体外性质和体内小动物SPECT/CT显像及荧光显像进行探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五章:第一章主要是介绍研究背景,首先简要概述了 HER2与肿瘤之间的关系、分子影像技术的作用与特点、纳米抗体的概念和特征,然后重点评述了核素与荧光标记HER2纳米抗体和完整抗体的分子影像探针的研究进展与现状,最后简述本文的研究内容。第二章是核素99mTc标记多种HER2纳米抗体(Nb0 10,Nb0 17,Nb023,Nb026)及其肿瘤模型SPECT/CT显像研究,筛选性质优化的候选HER2纳米抗体并进行体内外性质探究。首先发展了纳米抗体的三羰基[99mTc]锝试剂盒标记法,该方法利用三羰基试剂盒合成三羰基[99mTc]锝,与常规方法相比略去了通入CO的繁琐步骤,合成效率高,99mTc标记含有His-tag的纳米抗体的效率大于95%,放射化学纯度大于95%。然后开展HER2阳性肿瘤模型SPECT/CT显像,筛选显像性质最优化的HER2纳米抗体,结果显示99mTc-Nb023和99mTc-Nb026 SPECT/CT肿瘤显像对比度更高、靶本比更大,具备理想的分子影像探针的性质。因此,接下来探究了分子影像探针99mTc-Nb023和99mTc-Nb026的体内外性质,结果表明99mTc-Nb023和99mTc-Nb026具有作为分子影像探针的良好性质和潜力。第三章初步探索HER2靶向性放射诊疗一体化188Re-Nb026的制备与SPECT/CT显像。与上述三羰基[99mTc]锝的标记方法相似,本章基于三羰基[188Re]铼试剂盒研制了治疗用放射性核素188Re标记纳米抗体Nb026即188Re-Nb026,其标记效率约为85%,分离后的放射化学纯度大于95%。进一步SPECT/CT显像表明,188Re-Nb026在体内HER2阳性肿瘤组织的摄取高,具有很强的HER2靶向性和特异性,其体内正常分布与99mTc-Nb026的相似。上述实验结果表明188Re-Nb026具有HER2靶向性放射免疫治疗的良好潜能。第四章初步开展HER2靶向性荧光分子影像探针Cy7-Nb017的制备与荧光显像研究。室温、避光、碱性体系中,荧光染料Sulfo-Cy7-NHS与纳米抗体Nb017反应过夜,经过PD MiniTrap G-25柱分离,制备荧光分子影像探针Cy7-Nb017。质谱分析显示,探针Cy7-Nb017分子中纳米抗体Nb017与Sulfo-Cy7的平均摩尔比为1:2。肿瘤光学显像表明,Cy7-Nb017在HER2阳性BT474肿瘤中摄取较高,而在HER2阴性MDA-MB-468肿瘤中几乎无摄取。因此,Cy7-Nb017是潜力很大的HER2靶向性光学分子影像探针。最后是总结和展望,简要概括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和发现,包括发展了三羰基[99mTc]锝和三羰基铼[188Re]标记的末端含有His-tag的纳米抗体的通用方法,研制了基于HER2纳米抗体的新型分子影像探针99mTc-Nb023和99mTc-Nb026、188Re-Nb026和Cy7-Nb017,开展了其HER2阳性肿瘤的高对比度SPECT/CT和光学显像评价,展望所研制的探针应用于HER2阳性肿瘤的放射免疫显像和治疗的前景、以及评价和监测曲妥珠单抗和帕托珠单抗治疗HER2阳性肿瘤疗效的巨大需求。

佘贤梁[2](2020)在《131I标记单克隆抗体双靶点靶向肿瘤干细胞的放射性核素诊疗一体化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荷瘤裸鼠体内双靶点靶向肿瘤干细胞的放射免疫治疗研究目的在结直肠癌(CRC)异种移植瘤中以肿瘤干细胞(CSCs)两种生物标志物(CD133和CD44)为治疗靶点,评价使用特异性靶向CSCs的放射性标记单克隆抗体(mAbs)进行放射免疫治疗(RIT)的疗效,并探讨131I-CD133 mAb和131I-CD44 mAb配伍使用的相对优势。方法采用Iodogen法制备放射性碘标记抗体,构建HT29荷瘤裸鼠模型。实验分为8组,每组14只,分别经尾静脉注射:A组(生理盐水组)每只注射100μl生理盐水;B 组(CD133 mAb 组)每只注射 20μg/100μl 的 CD133 mAb;C 组(CD133 mAb/CD44 mAb 配伍使用组)每只注射 l0μg/50μl的 CD133 mAb 和 10μg/50μl 的 CD44 mAb;D组(CD44 mAb组)每只注射20μg/100μl的CD44 mAb;E组(131I-IgG同型对照组)每只注射 14.8MBq/100μl的 131I-IgG;F 组(131I-CD133mAb 组)每只注射 14.8MBq/100μl的 131I-CD133mAb;G 组(131I-CD133 mAb/131I-CD44 mAb 配伍使用组)每只注射7.4MB q/50μl的131I-CD133 mAb 和 7.4MBq/50μl的 131I-CD44 mAb;H 组(131I-CD44 mAb组)每只注射14.8MBq/100μl的131I-CD44 mAb。注射后每天监测荷瘤裸鼠的生存状态。每3天测量一次荷瘤裸鼠的体重和肿瘤大小。通过肿瘤生长曲线和荷瘤裸鼠生存曲线评估各组治疗效果。注射后第30天时,通过TUNEL免疫荧光染色、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分析,分别检测各组荷瘤裸鼠异种移植瘤中的细胞凋亡、细胞增殖情况和细胞表面生物标志物的表达水平。结果1.131I-IgG、131I-CD133 mAb、131I-CD44 mAb 的平均标记率(n=4)分别为 67.62±3.86%、74.41±4.65%、71.27±4.22%,平均放射性比活度(n=4)分别为 13.57±0.81 μCi/μg、15.18±0.54μCi/μg、14.36±0.79μCi/μg,纯化后的平均放射性化学纯度(n=4)分别为 88.91±1.66%、93.37±2.79%、91.08±2.38%。标记抗体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一定时间内具有较稳定的性质。2.各组中荷瘤裸鼠在开始进行RIT实验时的初始体重没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915),初始平均肿瘤体积也没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1.000)。肿瘤生长曲线显示,核素靶向治疗组(F组、G组和H组)与其它五组相比表现出明显的肿瘤生长延迟。注射后第30天,核素靶向治疗组中荷瘤裸鼠的平均肿瘤体积显着小于其它五个组(P<0.001)。进一步分析显示,H组中肿瘤裸鼠的平均肿瘤体积显着小于F组(P=0.018)。荷瘤裸鼠生存曲线显示,核素靶向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与其它五个组相比明显延长,其中H组中荷瘤裸鼠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大于F组(P=0.026),而与G组相比无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592)。G组中肿瘤裸鼠的中位生存时间与F组相比也无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84)。3.TUNEL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注射后第30天时核素靶向治疗组中肿瘤组织的细胞凋亡(绿色荧光)明显多于其它五个组。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核素靶向治疗组肿瘤组织中TUNEL+细胞的百分比显着高于其它五个组(P<0.001),其中H组肿瘤组织中TUNEL+细胞的百分比显着高于G组(P=0.001),而G组肿瘤组织中TUNEL+细胞的百分比又显着高于F组(P<0.001)。4.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注射后第30天时核素靶向治疗组肿瘤组织的细胞增殖(棕褐色)明显少于其它五个组。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核素靶向治疗组肿瘤组织中Ki67+细胞的百分比显着低于其它五个组(P<0.001),其中H组肿瘤组织中Ki67+细胞的百分比显着低于G组(P=0.011),而G组中Ki67+细胞的百分比又显着低于 F 组(P<0.001)。5.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注射后第30天时核素靶向治疗组中肿瘤组织的CD133和CD44表达水平和CD133+细胞、CD44+细胞、CD133+/CD44+细胞的平均百分比都显着低于其它五个组(P<0.001)。F组肿瘤组织中CD133+细胞的平均百分比显着低于G组和H组(P<0.001),且G组肿瘤组织中CD133+细胞的平均百分比又显着低于H组(P=0.021)。H组肿瘤组织中CD44+细胞的平均百分比显着低于G组和F组(P<0.001),且G组肿瘤组织中CD44+细胞的平均百分比又显着低于F组(P<0.001)。G组肿瘤组织中CD133+/CD44+细胞的平均百分比显着低于H组和F组(分别为 P=0.006 和 P=0.040)。结论放射性标记的特异性靶向CSCs生物标志物(CD133和CD44)的mAbs可以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和抑制细胞增殖而有效地清除肿瘤病灶中的CSCs,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延长生存时间的目的。131I-CD133 mAb和131I-CD44 mAb的配伍使用虽然在相同治疗剂量下的抑瘤效果并不优于131I-CD44 mAb单靶点治疗,但对肿瘤组织中CD133+/CD44+细胞的清除多于单靶点治疗,从而可能产生增强的CSCs靶向清除能力。第二部分诊疗一体化探针动态监测靶向肿瘤干细胞RIT疗效的初步研究目的以放射性核素131I标记的特异性靶向肿瘤干细胞(CSCs)两种表面生物标志物(CD133和CD44)的单克隆抗体(mAbs)为诊疗一体化探针,通过荷瘤裸鼠在体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显像、生物分布分析以及肿瘤组织的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评价放射性核素标记抗体在体内靶向CSCs的特异性以及CSCs的动态变化,探讨靶向CSCs的放射免疫治疗(RIT)中通过放射免疫显像(RII)进行CSCs动态监测的可行性以及双靶点RII的相对优势。方法采用Iodogen法制备放射性核素标记mAbs,构建HT29荷瘤裸鼠模型,分为4组(每组20只)进行尾静脉注射:131I-IgG同型对照组每只注射14.8MBq/100μl的131I-IgG;131I-CD133mAb 组每只注射 14.8MBq/100μl的 131I-CD133mAb;131I-CD133 mAb/131I-CD44 mAb 配伍使用组每只注射 7.4MBq/50μl 的 131I-CD133 mAb 和7.4MB q/50μl的 131I-CD44 mAb;131I-CD44 mAb 组每只注射 14.8MBq/100μl的 131I-CD44 mAb。注射后第1天、第5天、第10天、第15天、第20天和第25天时,通过荷瘤裸鼠在体SPECT显像动态监测各组治疗反应。注射后第5天、第10天、第15天和第20天时,通过荷瘤裸鼠体内全身生物分布研究、肿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分别检测各组荷瘤裸鼠的肿瘤放射性摄取、细胞表面生物标志物CD133和CD44的表达水平。结果1.荷瘤裸鼠在体SPECT显像显示,注射后第1天,这4组中的荷瘤裸鼠肿瘤部位均未见显影。131I-CD44 mAb组肿瘤部位在注射后第5天开始显影,注射后第10天显影清晰并明显强于其它组,注射后第15、20和25天显影弱于其它两个核素靶向治疗组。131I-CD133 mAb/131I-CD44 mAb配伍使用组肿瘤部位在注射后第10天开始显影,注射后第15、20和25天时显影越来越明显,并且显影清晰度介于其它两个核素靶向治疗组之间。131I-CD133 mAb组肿瘤部位在注射后第15天开始显影,此后显影逐渐增强,并且在注射后第15、20和25天时显影强于其它两个核素靶向治疗组。131I-IgG组肿瘤部位直至第20天才开始隐约可见显影,第25天显影较前清晰,但是显着弱于核素靶向治疗组。2.生物分布实验结果显示,核素靶向治疗组肿瘤放射性摄取(%ID/g)以及肿瘤/本底放射性摄取比值(T/B)比值,在每个时间点均显着高于131I-IgG组(均为P<0.001)。注射后第5天,131I-CD44 mAb组的肿瘤%ID/g和T/B 比值均显着高于131I-CD133 mAb组(均为P<0.05);注射后第10天,除了131I-CD44 mAb组的肿瘤%ID/g和T/B 比值仍然显着高于131I-CD133 mAb组(均为P<0.05)之外,131I-CD133 mAb/131I-CD44 mAb配伍使用组的T/B 比值亦显着高于131I-CD133 mAb组(P<0.001)。但是此后出现反向变化:注射后第15天时131I-CD133 mAb组和131I-CD133 mAb/131I-CD44 mAb配伍使用组的肿瘤%ID/g和T/B 比值反而均显着高于131I-CD44 mAb组(均为P<0.01),且131I-CD133 mAb组的T/B 比值亦显着高于131I-CD133 mAb/131I-CD44 mAb 配伍使用组(P<0.001);注射后第 20 天,131I-CD133 mAb 组肿瘤%ID/g和 T/B 比值均显着高于 131I-CD44 mAb 组(均为 P<0.01),且 131I-CD133 mAb组 T/B 比值显着高于 131I-CD133 mAb/131I-CD44 mAb 配伍使用组(P<0.05)。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核素靶向治疗组肿瘤组织的棕色染色区域明显少于131I-IgG组。光密度分析结果显示,核素靶向治疗组CD133和CD44的平均积分光密度值(IOD)在每个时间点均明显低于131I-IgG组(均为P<0.01)。131I-CD133 mAb组注射后第5、10、15和20天的CD133平均IOD显着低于131I-CD133 mAb/131I-CD44 mAb配伍使用组与 131I-CD44 mAb 组(均为P<0.01),且 131I-CD133 mAb/131I-CD44 mAb配伍使用组注射后第15天和第20天的CD133平均IOD显着低于131I-CD44 mAb组(均为 P<0.05)。131I-CD44 mAb 组注射后第 5、10、15 和 20 天的 CD44 平均 IOD显着低于 131I-CD133 mAb/131I-CD44 mAb 配伍使用组与 131I-CD133 mAb 组(均为P<0.01),且131I-CD133 mAb/131I-CD44 mAb配伍使用组注射后第10天和第20天的CD44平均IOD也显着低于131I-CD133 mAb组(均为P<0.05)。4.蛋白免疫印迹条带图像显示,核素靶向治疗组肿瘤组织的CD133和CD44表达水平明显低于131I-IgG组。光密度分析结果显示,核素靶向治疗组CD133和CD44的平均信号强度在每个时间点均明显低于131I-IgG组(均为P<0.01)。131I-CD133 mAb组注射后第5、10、15和20天的CD133相对信号强度显着低于131I-CD133 mAb/131I-CD44 mAb 配伍使用组和 131I-CD44 mAb 组(均为 P<0.001),而 131I-CD133 mAb/131I-CD44 mAb配伍使用组CD133相对信号强度又显着低于131I-CD44 mAb组(均为P<0.001)。131I-CD44 mAb组注射后第5、10、15和20天的CD44相对信号强度显着低于131I-CD133 mAb/131I-CD44 mAb配伍使用组与131I-CD133 mAb组(均为P<0.001),且 131I-CD133 mAb/131I-CD44 mAb 配伍使用组注射后第 5、10 和 20 天的CD44相对信号强度又显着低于131I-CD133 mAb组(均为P<0.05)。结论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特异性靶向CSCs的mAbs在荷瘤裸鼠中的SPECT显像和生物分布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的肿瘤组织CD133和CD44表达水平一致,表明应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特异性靶向CSCs的mAbs作为放射性核素诊疗一体化探针用于RIT中CSCs动态RII监测的可行性。131I-CD133 mAb和131I-CD44 mAb的配伍使用不一定能得到比单一抗体更佳的RII结果,但其可以特异性监测CSCs动态变化作为RIT疗效的评价指标。

任静芸[3](2020)在《靶向肿瘤PD-L1的核医学诊疗一体化探针在小鼠结肠癌模型中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 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 legend 1,PD-1/PD-L1)阻断疗法是被临床批准用于治疗癌症的免疫疗法之一,但是部分患者对单一 ICI治疗反应不佳。研究发现治疗前肿瘤细胞表达PD-L1水平与治疗效果相关,目前临床常用肿瘤组织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肿瘤PD-L1表达来进行患者筛选,但是免疫组化需要通过肿瘤活检进行,有创且无法反应肿瘤异质性表达。本实验设计使用长半衰期核素锆-89(Ziconium-89,89Zr)标记抗PD-L1(αPD-L1)抗体进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显像,以实现肿瘤PD-L1表达的可视化、无创性检测。另外既往研究证实放射治疗与免疫治疗结合可以提高协同抗肿瘤作用,本研究进一步采用治疗性核素177Lu标记αPD-L1进行肿瘤的放射免疫治疗(radioimmunotherapy,RIT)及放射辅助免疫治疗研究,探究其抗肿瘤效果及抗肿瘤机制。材料与方法:为了适应αPD-L1抗体的长循环时间,选择半衰期较长的89Zr(半衰期78.41小时)、螯合剂为p-SCN-Bn-DFO进行放射性标记,用PD-10色谱柱进行标记后药物的纯化。过0.22 μm无菌滤膜后进行放射化学纯度及体外稳定性测定、小鼠异常毒性实验。通过皮下接种小鼠结直肠癌MC38细胞系建立荷瘤鼠模型并行多时间点的静态microPET显像,比较三种不同的αPD-L1抗体(Y001、Y002、Y003)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及时间-放射性曲线(time-activity curve,TAC)的变化,筛选肿瘤特异性摄取高且肝肾等主要器官低摄取的抗体,进一步标记治疗性核素 177Lu,并将小鼠分为6组:(1)PBS对照组;(2)5 mg/kg Y003抗体组;(3)10 mg/kg Y003 抗体组;(4)177Lu-DOTA-Y003 3.7 MBq RIT 组;(5)177Lu-DOTA-Y003 11.1MBq RIT 组;(6)177Lu-DOTA-Y003 3.7 MBq+5 mg/kg Y003 RIT 辅助免疫治疗组评估治疗效果。每2天测量小鼠体重,记录生存期并于治疗结束后取小鼠主要器官行HE染色评估治疗毒性,在治疗的特定时间点行流式细胞学检测和免疫荧光染色探究抗肿瘤机制。结果:89Zr-DFO-αPD-L1的标记简便,产率高,所得的放射化学纯度>95%,室温下的体外稳定性好,并且对小鼠无异常毒性。在对三种不同αPD-L1抗体(Y001、Y002、Y003)进行89Zr标记并进行荷瘤鼠microPET显像结果示:89Zr-DFO-Y001肿瘤摄取低,大部分放射性滞留在肝脏中;89Zr-DFO-Y002的肿瘤摄取明显高于89Zr-DFO-Y001,且肝脏放射性摄取约为后者的一半;89Zr-DFO-Y003的肿瘤摄取最高,注射后12小时即可见肿瘤摄取,并且在120小时后高达40%ID/g。发现89Zr-DFO-Y003的摄取主要集中在肿瘤内且肝肾等主要器官摄取低后,用DOTA作为螯合剂标记治疗性核素177Lu进行荷瘤鼠治疗研究,发现177Lu-DOTA-Y003 3.7MBq+5 mg/kg Y003 RIT放射辅助免疫治疗组取得了最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抑制肿瘤生长并延长小鼠生存期,并且治疗组小鼠无体重减轻及主要器官形态学改变,说明这种治疗安全性好。对于抗肿瘤机制的探究发现注射89Zr-DFO-Y003后肿瘤浸润CD4+、CD8+T细胞均有增加,Treg细胞无明显变化,说明联合治疗可以改变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浸润并提高协同抗肿瘤作用。结论:本研究成功合成靶向肿瘤PD-L1的PET显像剂89Zr-DFO-αPD-L1,合成及标记步骤简单、放射化学纯度高,标记后药物体外稳定性好,并通过荷瘤鼠microPET显像筛选出高肿瘤摄取的Y003抗体,基于89Zr-DFO-Y003的PET/CT显像有助于无创性反应肿瘤内PD-L1表达情况。随后进一步用治疗性核素177Lu标记Y003进行RIT研究,证实了 RIT可以上调肿瘤PD-L1表达,并且RIT与免疫治疗联合可以改变肿瘤微环境并在MC38小鼠结直肠癌中产生协同的抗肿瘤免疫作用。

吴梦雪[4](2019)在《131I标记的RP215 McAb在荷人肺腺癌裸鼠模型中的放射免疫显像及治疗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及目的:分子靶向治疗为晚期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其中与分子核医学息息相关的放射免疫治疗(Radioimmunotherapy,RIT)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它是以肿瘤细胞表面特异性高表达的抗原为靶点,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将放射性核素偶联在抗体上运载到肿瘤部位,从而达到肿瘤核素显像或治疗的目的。而提高放射免疫显像或治疗效果的关键在于寻找特异性高表达于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CA215(Carbohydrate Antigen 215)是一种肿瘤相关抗原,其在肿瘤的侵袭及转移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以细胞膜型特异性表达于上皮性肿瘤组织和细胞表面,而正常细胞和组织不表达。相关文献研究表明,CA215在肺癌组织中有较高的表达水平,可能是肺癌特异性诊断或治疗的理想靶点。RP215是针对于CA215的一种小鼠抗人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能特异性与CA215结合,且亲和力高。本研究拟使用兼顾显像与治疗特性的放射性核素131I对RP215McAb进行标记,鉴定标记后抗体131I-RP215 McAb的理化性质并评估其用于荷人肺腺癌裸鼠模型放射免疫显像及治疗的可行性,为肺腺癌的早期放射免疫诊断及治疗奠定基础。方法:1.131I-RP215 McAb的制备、纯化及性质鉴定: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不同肺腺癌细胞株中CA215的表达水平;采用氯胺T法对单克隆抗体RP215进行131I标记,Sephadex G25M柱纯化标记抗体,纸层析法测定标记抗体的标记率、放射性化学纯度、室温稳定性及血清稳定性;体外竞争结合实验及饱和实验鉴定标记后抗体的免疫活性。2.131I-RP215 McAb在荷瘤裸鼠体内的生物分布及放射免疫显像:构建荷A549肺腺癌细胞裸鼠模型,尾静脉注射131I-RP215 McAb后4、24、48、72h取肿瘤组织和重要组织器官进行生物分布研究;再取荷瘤裸鼠尾静脉注射131I-RP215 McAb,于注射后4、12、24、48h行SPECT显像。3.131I-RP215 McAb对A549肺腺癌细胞及移植瘤的放射免疫治疗作用:通过MTT试验及流式细胞术检测131I-RP215 McAb对体外培养的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促凋亡作用;取荷瘤裸鼠30只,分为3组,分别为生理盐水组、131I-RP215 McAb治疗组、RP215 McAb治疗组,尾静脉给药后通过肿瘤生长曲线、生存分析、肿瘤坏死及凋亡检测,评估131I-RP215 McAb对荷瘤裸鼠的治疗作用。结果:1.Western blot显示A549肺腺癌细胞株CA215的表达水平较高;纸层析法测得131I-RP215 McAb标记率为(91.0±2.36)%,纯化后的放射性化学纯度为(93.1±1.40)%,比活度(3.37±0.42)MBq/ug;131I-RP215McAb单独放于室温下及37℃与血清混合孵育1、6、12、24 h后放化纯稍有降低,但仍大于85%;体外竞争结合实验及饱和实验结果显示标记抗体仍具有较好的免疫活性。2.荷瘤裸鼠体内生物分布显示131I-RP215 McAb在肿瘤组织、肝、肾、肺、血液中具有较高的放射性分布;SPECT显像结果显示131I-RP215McAb能够在肿瘤组织中选择性浓聚,利用ROI技术测得肿瘤组织T/NT值在24 h时达最高为4.74,且瘤体显影最清晰。3.MTT试验显示131I-RP215 McAb抑制A549细胞增殖能力较RP215 McAb进一步增强(P<0.01);流式细胞术凋亡检测显示131I-RP215 McAb较对照组能明显诱导细胞凋亡(P<0.05),但与RP215McAb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生理盐水组相比,131I-RP215 McAb治疗组及RP215 McAb治疗组均能够显着延长荷A549肿瘤裸鼠的生存时间(P<0.05),但两治疗组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生长曲线显示131I-RP215 McAb较RP215 McAb抑制肿瘤体积增长的能力增强(P<0.05);肿瘤切片H.E及TUNEL染色显示与对照组和RP215 McAb组相比,131I-RP215 McAb组移植瘤组织中细胞坏死区显着增加,且在未坏死的区域中肿瘤细胞凋亡比例更高。结论:1.成功制备了物理特性、生物学特性理想的放射性核素标记抗体131I-RP215 McAb。2.131I-RP215 McAb在荷A549肿瘤裸鼠模型中有较好的放射免疫显像效果,其有希望成为肺癌的一种新型显像剂。3.131I-RP215 McAb在体内和体外对A549肺腺癌细胞均有一定的放射免疫治疗作用,与RP215 McAb相比,其细胞毒性和抑制肿瘤体积增长的能力更强,但是在诱导细胞凋亡及延长荷瘤裸鼠生存时间等方面是否有优势,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翁丁虎[5](2017)在《单克隆抗体的两种131I标记方法比较及靶向结肠癌干细胞放射免疫治疗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别采用N-琥珀酰亚胺-3-[正丁基锡]苯甲酸酯(ATE)、Iodogen法标记AC133.1单克隆抗体(mAb),通过体外、体内实验比较两种标记法的优劣。方法1.腹水法制备AC133.1 mAb。2.ATE法标记AC133.1 mAb。131]与ATE反应得到中间产物N-琥珀酰亚胺-3[131I]苯甲酸酯(131I-SIB),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131I-SIB,131I-SIB与AC133.1mAb在碱性环境(pH=8.7)下完成偶联。3.Iodogen固相氧化法标记AC133.1 mAb。4.标记物在胎牛血清(FBS)中的稳定性实验。将上述标记物与适量体积的FBS混匀置于37℃环境中,于不同时刻(0d,1d,3d,7d)测定标记物的放化纯(RCP)。5.通过细胞饱和实验测定标记抗体与相应抗原的平衡解离常数Kd。6.测定甲状腺及肿瘤组织的放射性分布,结果以%ID/g表示。7.统计学方法:独立样本的t检验(SPSS statistics 17.0),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AC133.1 mAb 的浓度为 4 μg/μl。2.131I-SIB的紫外峰保留时间约11.0 min,对应的放射峰保留时间约12.0 min。ATE法标记的AC133.1mAn)(131I-SIB-AC133.11 mAb)的标记率为 70.75±5.59%,RCP为 91.05 ± 1.53%;Iodogen 法标记的 AC133.1 mAb(131I-AC133.1 mAb)的标记率为71.02 ± 7.00%,RCP 为 92.36 ± 1.97%。3.131I-SI-AC133.1 mAb在37℃下于FBS中的不同时刻(0 d,1d,3d,7 d)对应的 RCP 分别为:91.05 ± 1.53%、89.52 ± 1.64%、85.31 ± 1.96%、79.64 ± 1.33%;131I-AC133.1 mAb 对应的 RCP 分别为:92.36 ± 1.97%、90.14 ± 1.36%、86.52±2.68%、81.20± 3.75%。同一时间点,131I-SIB-AC133.1 mAb 的 RCP 与 131I-AC133.1 mAb 相比无明显差异。4.ATE 法对应的 KD 为(4.76±0.30)×10-8M,Iodogen 法对应的 KD 为(4.05±0.19)× 10-8M,两种标记法所得的KD无明显差异(P=0.254)。5.131I-SIB-AC133.1mAb 在肿瘤组织不同时刻(1d,3d,5d,7d)的ID/g 分别为:4.63 ±0.07、8.61 ±0.34、7.28± 0.11、6.62 ±0.16,131I-AC133.1 mAb 在肿瘤组织不同时刻(1d,3d,5d,7d)的%ID/g分别为..2.91 ± 0.26、6.25±0.18、5.18±0.47、4.64±0.29,同一时刻(1d,3d,5d,7d)肿瘤组织对1311-SIB-AC133.1 mAb的摄取高于131I-AC133.1mAb(对应为P=0.001,P<0.001,P=0.002,P<0.001)。6.不同时刻(1d,3d,5 d,7 d)ATE法对应的甲状腺组织的放射性摄取分别为:0.99 ± 0.12、0.82 ±0.05、0.74 ± 0.21、0.35 ± 0.05,不同时刻(1d,3d,5 d,7 d)lodogen法对应的甲状腺组织放射性摄取分别为:2.48±0.18、2.05±0.26、1.76±0.34、1.32±0.13。同一时刻(1d,3d,5d,7d)Iodogen法对应的甲状腺组织放射性摄取高于 ATE 法(分别为P<0.001,P=0.001,P=0.005,P<0.001)。结论ATE法标记抗体具有较好的体内稳定性。目的本研究以CD133为结肠癌干细胞靶点,观测靶向CD133(+)肿瘤干细胞(CSCs)放射免疫治疗(RIT)对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1.131I标记AC133.1单克隆抗体(mAb)采用N-琥珀酰亚胺-3[正丁基锡]苯甲酸酯法。2.最大耐受剂量(MTD)实验,该实验在荷HCT116结肠癌模型鼠上进行。3.描绘肿瘤生长曲线、记录裸鼠生存时间,并计算荷瘤裸鼠肿瘤体积倍增时间(VDT)及中位生存时间。4.流式细胞学检测治疗结束后各组肿瘤组织的CD133的表达。5.Western-blot检测治疗结束后各治疗组肿瘤组织中干细胞相关指标的表达,干细胞相关指标包括:CD133、ALDH1、Lgr5、E-cadherin、Vimentin、Snaill。6.Ki67染色反映治疗结束后肿瘤组织的增值情况,结果以增值指数来表示。7.治疗结束后各组肿瘤组织HE染色。8.生物分布实验,了解标记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并根据生物分布结果计算出肿瘤组织的辐射吸收剂量。结果1.荷HCT116结肠癌鼠的MTD为16.65 MBq。2.从肿瘤生长曲线可知,同一时刻131I-SIB-AC133.1 mAb组对应的裸鼠肿瘤平均体积小于其它三组,生理盐水组、131I-IgG1组、AC133.1 mAb组、131I-SIB-AC133.1 mAb组对应的肿瘤 VDT 分别为 6.29 ±0.78 d、6.42 ±0.35 d、6.89 ±0.30 d、9.36 ±0.45 d,131I-SIB-AC133.1 mAb组的VDT较其它三组延长(P<0.001);生理盐水组的VDT与131I-IgG1、AC133.1 mAb 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对应为 P=0.494、P=0.062),131I-IgG1组的VDT与AC133.1 mAb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167)。3.131I-SIB-AC133.1mAb组的生存率较其他三组延长(P<0.001)。生理盐水组、131I-IgG1组、AC133.1 mAb组及131I-SIB-AC133.1 mAb组对应的裸鼠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 27.8 d、29.4 d、32.6 d、44.0 d。4.流式细胞术检测生理盐水组、131I-IgG1组、AC133.1 mAb组及131I-SIB-AC133.1 mAb 组中肿瘤的 CD133 表达分别为 21.70±1.61%、20.12±1.46%、18.24 ±2.53%、7.15 ± 0.95%,131I-SIB-AC133.1 mAb 组 CD133 表达较其他三组降低(P<0.001),生理盐水组CD133表达与131I-IgG1组、AC133.1 mAb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相应为P=0.366、P=0.056),131I-IgG1组与AC133.1 mAb组的CD133表达相比也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差异(P=0.237)。5.Western-blot 显示 131I-SIB-C133.1mAb 组 CD133、Lgr5、ALDHI、Vimentin、Snaill蛋白表达较其它三组下降,而E-cadherin蛋白表达较其他三组升高;其他三组干细胞相关指标表达相比未见明显差异。6.生理盐水组、131I-IgGl 组、AC133.1 mAb 组及 131I-SIB-C133.1 mAb 组对应的细胞增值指数分别为 41.56 ±2.52%、33.46 ±1.72%、28.60 ±2.88%、9.52 ±1.33%,131I-SIB-AC133.1 mAb组细胞增值指数低于其它三组(P<0.O00);生理盐水组增值指数较 131I-IgG1 组、AC133.1mAb 组均高(对应为P=0.014、P=0.001),131I-IgG1 组增值指数较 AC133.1mAb 组高(P=0.043)。7.131I-SIB-AC133.1 mAb组肿瘤组织HE染色显示有大片中央坏死区,而其他三组肿瘤组织内未见明显坏死。8.131I-SIB-AC133.1 mAb组肿瘤组织的平均辐射吸收剂量为5,966.34 ± 54.90 cGy。结论靶向结肠癌干细胞的RIT能抑制肿瘤生长。

邵武国,秦红斌[6](2017)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在肿瘤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单克隆抗体有很多功能,它不仅能够用于诊断、鉴别和治疗疾病,还能够用于研究肿瘤的组织发生、分化和分类等问题。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还能够减少外照射引起的组织损伤和全身性副作用,很多核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已运用到了肿瘤治疗中。文章介绍了几种核素标记抗体在肿瘤治疗方面的研究和进展。

郑文莉[7](2014)在《CD45单抗介导的188Re-亲和素二步法预定位靶向淋巴瘤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放免治疗(Radioimmunotherapy, RIT)是目前最有发展前景的肿瘤治疗方法之一,尤其适用于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其基本原理是将针对肿瘤相关抗原的放射性标记单抗注射到肿瘤患者体内,利用抗体作为放射性核素的载体将p射线导向至肿瘤部位,以达到选择性破坏肿瘤的目的。然而,由于靶与非靶比值并非理想以及选择性转运至肿瘤内的辐射剂量较低,RIT并未达到满意的临床预期效果,使得其普遍应用受到限制。而预定位放免治疗(Pretargeted radioimmunotherapy, PRIT)方法的应用则可以克服上述不足,它采用分开给药方法,先将抗肿瘤抗体靶向定位于肿瘤,随后注入显像或治疗放射性核素,使核素与已定位在肿瘤上的抗体结合,而未与抗体结合的核素则迅速从体内排泄。越来越多的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证实:与直接标记单抗的放免显像与放免治疗(RIT)相比较,PRIT是安全,可行的,且改善了肿瘤显像与治疗的效果,能提高直接传递至恶性肿瘤细胞上的放射性剂量,同时减轻正常组织细胞的非特异性辐射毒性作用。用于临床肿瘤RIT治疗的放射性核素应具备适当的射程和一定能量的p射线,而18是近年出现的一种较理想的核素,p射线能量较高,对肿瘤细胞有较强的杀伤力,而丫射线又适于显像,便于临床上估算吸收剂量和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可以同时进行显像与治疗。188Re具有良好的核物理与生物学行为,文献研究表明,其高铼酸盐在各脏器吸收较少并很快地通过尿排泄,在人体内的生物半衰期小于10h,不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辐射损伤,有可能在肿瘤的治疗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本研究课题以CD45单抗作为特异性靶向淋巴瘤的转运载体,根据预定位技术的原理,以生物素化CD45单抗先预定位于肿瘤,24h后注入188Re标记亲和素,利用亲和素与生物素间的高亲和力以及标记亲和素体内快速清除,达到降低本底,增大靶/非靶比值。探索和建立188Re对亲和素及CD45单抗的标记方法,以直接标记单抗作为对照,在淋巴瘤荷瘤小模型上实现预定位放免显像的实验研究,观察相应的生物学分布,为进一步开展淋巴瘤预定位放免治疗研究提供实验基础。目的:1、探索188Re直接法标记CD45单抗的方法学,并观察其在体内、外的稳定性及其在正常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特性。2、评价CD45单抗介导的188Re-亲和素二步法预定位在Raji细胞移植瘤小鼠模型中的放免显像效果。3、观察CD45单抗介导的188Re-亲和素二步法预定位对体外培养的Raji细胞的抗肿瘤抑制作用。方法:1188Re直接法标记CD45单抗及其在正常小鼠体内生物分布研究1.1188Re标记CD45单抗188Re对CD45单抗的标记采用直接标记方法,以2-巯基乙醇作为蛋白的还原剂,氯化亚锡作为188Re的还原剂,以葡庚糖酸钠作为中间弱配体。将188Re直接标记在单抗上,利用纸层析法测定标记物的标记率与放化纯度。1.2188Re-CD45单抗的体外稳定性实验取经PD10过滤纯化后的188Re-CD45单抗溶液100μL,分别加入到1mL的鼠血清和生理盐水中,置于37℃水浴箱中孵育1h、2h、4h、8h、12h和24h,分别于不同时间点取少量样品纸层析法测定其放化纯度,以测定其体外稳定性。1.3188Re-CD45单抗在正常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研究取昆明种小白鼠9只,于小鼠尾静脉注射188Re标记物后3h、6h和24h各取3只小鼠,处死后分别取血液及主要脏器,称重并测定放射性计数,经放射性衰变校正后计算各脏器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观察标记物在正常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特性。2人Raji细胞移植瘤小鼠模型的二步法预定位法放免显像研究2.1Raji细胞株Raji细胞株由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提供。用RPMI-1640加入10%胎牛血清培养液培养,在37℃和5%CO2和95%相对湿度的孵箱内孵育。2.2建立淋巴瘤实验动物模型1)Nod-Scid小鼠(非肥胖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4-6周龄(雌性),体重为19-21g,为T’ B’NK细胞缺陷的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动物模型。饲养于南方医科大学动物中心SPF实验室。2)收集处于对数期生长的的Raji淋巴瘤细胞并离心,不含血清RPMI-1640培养基制成细胞悬浮液(>1×108/mL),0.2mL/只,接种于4-6周龄雌性Nod-Scid小鼠右侧腋窝处皮下,于无特定病原体(SPF级)环境下饲养。记录肿瘤成瘤时间,成瘤后每2天用游标卡尺测量肿瘤最长径a和最短径b。2.3生物素化CD45单抗的制备1)取0.25mg CD45单抗,按CD45单抗:生物素酯(摩尔比)=1:20取样,在0.1M pH8.5碳酸氢钠溶液中反应,于室温下振荡反应1h,将反应液注入PD-10层析柱内,放入离心机中(2000转/minx2次)离心层析。2)采用HABA/Avidin试剂进行CD45单抗生物素化程度测定取0.1mL生物素化CD45单抗,加入0.9mL HABA/Avidin试剂中,室温振荡反应1mmin,当反应溶液由橙红色转变成淡黄色时,测量其500nm时的OD值。按照HABA/Avidin试剂说明书计算抗体的生物素化程度。2.4生物素化CD45单抗的免疫活性及生物素结合活性的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生物素化CD45单抗的免疫活性及生物素化CD45单抗的生物素结合活性。2.5188Re标记亲和素及188Re标记CD45单抗参见1.1的标记部分。2.6淋巴瘤荷瘤小鼠二步法预定位体内生物分布研究取Raji细胞移植瘤小鼠6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3只。实验组为预定位组,对照组为188Re-CD45单抗组。预定位组小鼠先经尾静脉注射生物素化CD45单抗50μg/200μL,24h后经腹腔注入188Re-亲和素7.4MBq(50μg/200μL);对照组为188Re标记CD45单抗组,静脉注射188Re-CD45单抗100μg/100μL,于注药后24h断颈处死裸鼠后,取肝、脾、肾、肺、胃、肠、肌肉、骨骼、血液及肿瘤,称重后在γ计数仪中测量放射性计数,经放射性衰变校正后计算各脏器的%ID/g及肿瘤/非肿瘤(T/NT)比值。2.7淋巴瘤荷瘤小鼠的二步法预定位放免显像研究取淋巴瘤荷瘤小鼠6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3只。实验组为预定位放免显像组,对照组为188Re-CD45单抗放免显像组,具体给药时间及方法同上述生物分布实验;注药后分别于30min、1h、2h、6h和23h进行前后位及后前位静态显像。利用感兴趣区(ROI)技术,以肿瘤组织作为T,肌肉组织作为NT,计算不同显像时间点的T/NT比值。3二步法预定位对Raji细胞的体外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3.1188Re-CD45单抗及188Re-亲和素的制备参见1.1及2.5的标记部分。3.2188Re-CD45单抗与Raji细胞的体外竞争结合实验将处于对数期生长的Raji细胞浓度分别调整为6×104、3×105、6×105、3×106和6×106,每个浓度加3管,各管再加入188Re-CD45单抗标记物。在37℃细胞培养箱中温育1h,分别测各管总放射性计数(T);4℃离心(2000r/min,5min)后去上清液,用PBS溶液洗涤2次,再测量结合在细胞上的放射性计数(B)并计算其结合率。同时做竞争结合实验,在各管细胞中先加入50μg未标记的CD45单抗,然后加入20μL的标记物,余步骤同上。3.3188Re标记物不同处理组对体外Raji细胞增殖的抑制实验采用CCK-8法测定对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的抑制效应。将Raji细胞浓度调整为4×104/孔,接种于96孔板,共分4个实验组:二步法预定位组(生物素化CD45单抗+188Re-亲和素)、188Re-CD45单抗组、188Re-亲和素组和188ReO4-组,对照组采用0.1M磷酸盐缓冲液;并设空白调零组(只加药和培养液,没有细胞),分别于1h、2h、4h、8h、10h和12h后取出,加入10μL CCK-8继续孵育1-2h,于不同时间点取96孔板,用酶标仪检测450nm波长吸光度。计算Raji细胞存活率和抑制率。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CCK-8数据按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进行计算,其余计量资料如为两组间比较,则运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算;如为三组间比较,运用One-WayANOVA计算,上述结果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188Re直接法标记CD45单抗及其在正常小鼠体内生物分布研究1.1188Re-CD45单抗的标记率及放化纯度测定用纸层析法测定188Re标记CD45单抗的标记率86%,经PD-10层析柱分离纯化后188Re-CD45单抗的放化纯度>90%。1.2188Re-CD45单抗的体外稳定性测定188Re标记物在室温下放置24h的放化纯度为74%,与鼠血清或生理盐水混匀后,并置于37℃水浴箱中孵育24h后其放化纯度仍有64%和63%。1.3188Re标记CD45单抗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研究188Re-CD45单抗在小鼠体内生物分布测定结果示:肾脏的放射性明显高于其他脏器,且清除时间长,肾脏的%ID/g在3h和24h分别为14.46±2.77和7.46±2.07,其次是肝脏,而其他脏器放射性分布随时间延长迅速降低。2Raji细胞移植瘤小鼠模型的二步法预定位放免显像研究2.1生物素化CD45单抗的生物素化程度及188Re-亲和素的结合活性的测定经测定平均每个CD45单抗结合40个生物素分子。ELISA法测定生物素化CD45单抗的免疫活性平均为(90.57±8.13)%。生物素-琼脂糖凝胶法测定188Re-亲和素的生物素结合活性平均为(72.37%±15.32)%。2.2淋巴瘤荷瘤小鼠二步法预定位体内生物分布研究二步法预定位组荷瘤小鼠的体内生物分布测定结果表明:注射标记物后24h肿瘤的%ID/g为(1.34±0.52)%,肾脏和肝脏的%ID/g分别为(6.77±2.32)%和(2.81±1.25)%,其他脏器内的%ID/g保持在较低水平;24h后肿瘤仍有较高的摄取;而肿瘤/血液比值最高为4.86,肿瘤/肌肉比值为8.00±0.88。而188Re-CD45单抗组荷瘤小鼠的体内生物分布结果表明:肝脏、脾脏及肾脏内见明显放射性聚集,血池内见较多放射性分布,肿瘤部位见有少量放射性集聚,肿瘤/血液比值最高仅为0.63,肿瘤/肌肉比值为3.21±0.24。2.3淋巴瘤荷瘤小鼠的二步法预定位放免显像研究二步法预定位组荷瘤小鼠于注药后30min、1h、6h和23h的SPECT显像结果示:整个显像期间血池内放射性均较低,肝脏和脾脏内见较多放射性浓聚;注射后1h,移植肿瘤见显影,随着时间的延长瘤内放射性分布增多,1~6h肿瘤显影清晰,并持续到23h。采用ROI技术计算肿瘤/肌肉比值于注药后30min、1h和6h分别为1.73、2.15和2.53。而188Re-CD45单抗组荷瘤小鼠注药后的SPECT显像示:于肝脏、脾脏和肾脏内见明显放射性聚集,肿瘤部位显影模糊:20h血池内仍见有较多放射性分布,肿瘤部位见有少量放射性集聚。ROI技术测得肿瘤/血液比值为0.98。3二步法预定位对Raji细胞的体外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3.1188Re-CD45单抗与Raji细胞的体外竞争结合实验经多次测定188Re-CD45单抗与Raji细胞的特异性结合率为(70.92±1.91)%。而在竞争结合实验中,同时加入188Re-CD45单抗和过量的CD45单抗,细胞结合率平均仅为(7.96±0.87)%。3.2188Re标记物不同处理组对体外Raji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CCK-8法测定Raji细胞增殖抑制实验结果示:二步法预定位组、188Re-CD45单抗组、188Re-亲和素组和188Re04-组对Raji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率与剂量呈正相关关系;在放射性剂量相同的情况下,二步法预定位组在各时间点抑制作用均强于188Re-CD45单抗组、188Re-亲和素组和188Re04-组,二步法预定位组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88Re-亲和素组和188Re04-组的抑制作用并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1建立了188Re直接法标记CD45单抗的方法学,该方法简便易行,标记率及放化纯度均较高,188Re-CD45单抗在体内外具有良好的稳定性。2188Re-CD45单抗在荷瘤小鼠体内的血清除较缓慢,肝脾和肾脏内见明显放射性聚集,肿瘤部位见有少量放射性集聚。而二步法预定位的引入则观察到荷瘤小鼠体内的血清除加快,主要经肾脏排泄,其他组织的放射性随时间延长迅速减低,肿瘤组织中放射性摄取增多,且在肿瘤组织内停留较长时间。3CD45单抗介导的188Re-亲和素二步法预定位在淋巴瘤荷瘤小鼠体内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靶向性;与188Re直接标记CD45单抗相比较,二步法显着改善肿瘤的T/NT比值,使得肿瘤显影更为清晰。4体外细胞增殖抑制试验结果提示二步法预定位对Raji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为下一步开展淋巴瘤荷瘤小鼠二步法预定位放免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丁志凌[8](2013)在《99mTc-EGFR Nanobodies用于肿瘤放射免疫显像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应用放射性核素99mTc标记基因工程小分子抗体-EGFR Nanobody制备新型分子探针,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为生物靶点,通过体内、外实验观察不同组织来源癌细胞及移植瘤组织对99mTc-EGFR Nanobody单体及3种多聚体(四、五和七聚体)的结合及SPECT显像特性,筛选理想的99mTc-EGFR Nanobody用于肿瘤放射免疫显像,同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为这一类新型显像剂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体外培养人不同组织来源癌细胞,包括人表皮癌A431细胞、人肺腺癌A549细胞、人大细胞肺癌NCI-H460细胞、卵巢癌SKOV3细胞、乳腺癌MDA-MB-453细胞、人前列腺癌DU-145及人眼脉络膜黑色素瘤OCM-1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免疫细胞化学、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检测上述细胞EGFR的表达;Western blot半定量分析不同癌细胞EGFR蛋白含量及差异。首先合成三羰基锝,然后与EGFR Nanobodies六聚组氨酸标签链接完成标记,标记混合物采用超滤离心法纯化,薄层层析法(TLC)测定放化纯,以硅胶板为固定载体,分别以0.9%氯化钠溶液和丙酮为流动相垂直上行展开。12孔板培养4种不同EGFR表达癌细胞(A431,A549,NCI-H460,OCM-1),每孔加入100μL含0.5%HEPES和0.5%BSA的混合液用于封闭非特性结合。分组设99mTc-EGFR Nanobody单体、99mTc-EGFR Nanobody四聚体、99mTc-EGFR Nanobody五聚体和99mTc-EGFR Nanobody七聚体组;组内设竞争阻断组,即每孔细胞预先加入2μg相应未标记的EGFR Nanobody(10μL),37℃孵育1h后再加入相应标记抗体;每孔细胞内均加入1μCi(37KBq)99mTc-EGFR Nanobody (1μg,10μL),37℃孵育1h;以99mTcO4-为阴性对照组,以上各组均设4个平行管。分离并收集每孔细胞及上清液,γ计数器测定其放射性计数(CPM),计算癌细胞对标记抗体的结合率。BLAB/C-nu小鼠左上肢近腋窝皮下种植A431、A549、SKOV3和OCM-l癌细胞(0.5-1×107细胞/150μL)制备移植瘤小鼠模型,待肿瘤直径长至约1.0cm时用于实验。移植瘤小鼠尾静脉注射100μL99mTc-EGFR Nanobodies(7.4-18.5MBq),于30、60、90、120及180min分别行SPECT全身显像,配针孔准直器采集图像,观察移植瘤小鼠的放射性分布,通过勾画感兴趣区(ROI)计算移植瘤T/NT比值,分析4种标记抗体在不同癌细胞移植瘤小鼠体内的分布及肿瘤组织显像特点。显像结束后处死动物,切取肿瘤组织,应用组织免疫化学法(IHC)检测移植瘤组织EGFR表达水平。统计数据以均数士标准差表示,SPSS统计分析,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7种癌细胞体外培养生长良好,增殖迅速,形态各异,EGFR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其中A431,A549,NCI-H460,SKOV3细胞为EGFR阳性表达,MDA-MB-453和DU145细胞为弱阳性表达,OCM-1细胞为阴性表达。99mTc标记EGFR Nanobodies超滤离心后放化纯均大于95%,体外6h内稳定。A431,A549,NCI-H460细胞对4种99mTc-EGFR Nanobody均有不同程度的结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9mTcO4-;各组细胞未标记抗体竞争阻断后,结合率均出现下降,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阴性表达OCM-1细胞对4种99mTc-EGFR Nanobody也有不同程度的结合率。EGFR表达阳性的A431移植瘤小鼠静脉注射99mTc-EGFR Nanobody五聚体90min后,肿瘤组织显示较清晰,最高T/NT=2.9。99mTc-EGFR Nanobody单体、四聚体和七聚体在4种移植瘤组织均未见明显浓聚,其中99mTc-EGFR Nanobody单体主要浓聚于肾脏和膀胱,99mTc-EGFR Nanobody四聚体和七聚体肝脏明显浓聚,肾脏和膀胱有部分浓聚。结论不同的癌细胞具有EGFR表达差异。三羰基锝标记EGFR Nanobodies方法简便可行。4种不同99mTc-EGFR Nanobody在不同癌细胞的体外结合与体内移植瘤SPECT显像存在不一致。EGFR表达阳性的癌细胞与4种99mTc-EGFR Nanobodies均有一定的结合率,可被未标记相应抗体部分阻断。体内移植瘤模型SPECT显像,99mTc-EGFRNanobody五聚体在EGFR阳性表达A431细胞移植瘤组织有较高分布,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99mTc-EGFR Nanobody单体可能由于分子量过小,在体内经肾脏快速排泄;99mTc-EGFR Nanobody四聚体和七聚体肝脏蓄积明显,肿瘤组织无明显浓聚,均不是理想的放射免疫显像剂。

李少华,邵国强,王自正[9](2010)在《非霍奇金淋巴瘤放射免疫治疗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

罗弋[10](2010)在《抗Peroxiredoxin I肺腺癌噬菌体抗体的制备、抑制肺腺癌细胞增殖研究及其在荷人肺腺癌裸鼠模型中的放免显像》文中研究表明肺癌是目前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与20世纪初相比,现在肺癌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最大敌人之一。目前肺癌的治疗主要采取外科手术结合放疗和化疗的综合治疗。但肺癌早期少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因此导致患者出现症状就诊者多属中晚期,疗效不佳。肺癌总的5年生存率在发达国家约为15%,我国低于10%。寻找新的治疗手段成为提高肿瘤治疗效果的突破口。其中,肿瘤的靶向治疗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肿瘤靶向治疗强调治疗的特异性,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尽可能保护正常细胞。其中,基于放射免疫治疗的原理,将放射性核素偶联靶向性特异抗体,可将抗体介导的细胞杀伤效应与放射性核素的治疗作用结合起来,从而提高肿瘤治疗的效果。靶向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抗体的制备及特异性靶点的选择。作为最具应用潜力的单克隆抗体,经历了鼠源性抗体的人源化改造、小分子抗体及文库展示抗体三个阶段。其中,以噬菌体展示文库抗体为代表的第三代抗体是基因工程抗体技术的新发展。细胞的氧化还原状态与肿瘤的形成密切相关,参与细胞氧化还原的蛋白可用于研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Peroxiredoxin蛋白是新近发现的一类过氧化物酶,在清除活性氧族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保护细胞免受过氧化反应造成的膜损伤。Peroxiredoxin I(Prx I)是Peroxiredoxin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在肺腺癌细胞中高表达。Prx I可以减少活性氧自由基的产生,其表达上调增强了肿瘤抗氧化能力,是抗凋亡和化疗耐药的重要原因。因此,Prx I可以作为肺腺癌治疗的特异性靶点。为克服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在人体应用时的异源性及治疗中大分子抗体穿透力较差的弊端,针对肺腺癌细胞高表达的Prx I蛋白,我们尝试利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构建肺腺癌相关人源单链抗体库,制备抗Prx I肺腺癌人源单链抗体,评价其抑制肺腺癌细胞生长的能力,并标记放射性核素后行荷人肺腺癌裸鼠放免显像研究。目的: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制备抗Prx I肺腺癌人源单链抗体并检测抗体性能,抗体标记放射性核素行放射免疫显像研究,评价肺癌放免靶向治疗的可行性,为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辅助手段。方法与结果:第一部分噬菌体抗体文库的构建1.人源单链抗体的制备:以肺腺癌病人癌旁淋巴结作为抗体B细胞来源,提取淋巴结总RNA。经RT–PCR法扩增得到cDNA文库。以cDNA为模板扩增VH和VL基因片段。再以VH和VL基因片段作为延伸连接肽的模板,分别用各自对应引物扩增VH–linker和VL–linker,再通过SOE–PCR反应扩增得到scFv,引入酶切位点Sfi I和Not I,胶回收PCR产物即得到scFv基因片段。结果表明,总RNA的电泳凝胶上可见2条带18 S与28 S;VH基因的大小约为370 bp,VL基因的大小约为350 bp,组装scFv基因大小约为750 bp。2.重组噬菌体载体pCANTAB–5E的制备:纯化的单链抗体PCR产物分别经Sfi I和Not I双酶切反应后,与噬菌体载体pCANTAB–5E进行拼接。电击穿孔法将纯化的拼接产物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TG1,得到2.8×107cfu/μg克隆。行随机质粒鉴定及双酶切鉴定,阳性插入率为88% (44/50)。阳性质粒行基因序列分析检测单链抗体的完整性。3.噬菌体抗体的表达:用2×YT培养液收集上述阳性质粒,在M13KO7辅助噬菌体感染条件下,无糖环境诱导scFv片段的噬菌体表达。第二部分噬菌体抗体库的筛选1.肺腺癌细胞株对抗体库的筛选:先以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16负性筛选后,以肺腺癌A549细胞对噬菌体抗体库进行3轮富集,对抗体库富集前后滴度测定结果显示噬菌体收获率逐渐升高。2.Prx I抗原对抗体库的筛选:将经A549细胞筛选的抗体库进一步用Prx I纯化抗原进行3轮筛选富集。一共进行6轮筛选富集。第1轮噬菌体收获率为1.3×10-6,第6轮噬菌体收获率为2.3×10-4,是第1轮的180倍。3.可溶性scFv抗体的表达:将ELISA证实的强阳性噬菌体抗体株感染大肠杆菌E.coli HB2151,经IPTG (1 mmol/L)诱导培养后获得可溶性scFv抗体。经HitrapTM Anti–E Tag亲和层析柱纯化后得到纯化的可溶性抗体。4.可溶性抗体的鉴定:SDS–PAGE检测可溶性抗体:将可溶性抗体行SDS–PAGE检测。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后观察可见在约30 ku处有条带出现,证实scFv抗体片段在大肠杆菌HB2151中实现可溶性表达。细胞ELISA测定可溶性抗体的免疫活性:肺腺癌细胞A549的A405 nm值0.63±0.08,乳腺癌细胞MDA–MB–435的A405 nm值0.36±0.05,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HBE16的A405 nm值0.37±0.06。结果显示,可溶性抗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能与肺腺癌细胞A549结合。抗体亲和力测定:通过竞争ELISA评估可溶性抗体与A549细胞的亲和力。结果显示,当抗体1:250稀释时,IgG的结合抑制率为4.5%;当抗体1:1稀释时,结合抑制率增加到66.1%。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可溶性抗体特异性: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表明,与MDA-MB-435细胞和HBE16细胞比较,A549细胞明显深染,证实scFv抗体与肺腺癌细胞A549特异性结合。第三部分噬菌体抗体抑制肺腺癌细胞增殖研究1.可溶抗体内摄量测定:用氯胺T法将放射性核素标记抗体,纯化后与肺腺癌A549细胞37℃孵育30 min和120 min。以未筛选的scFv及抗iASPP scFv(实验室自备)作为抗体对照,以4℃孵育条件作为温度对照。孵育结束后PBS洗涤细胞,再以2% SDS溶解细胞,收集洗脱液和溶胞产物,分别测定洗脱液和溶胞产物的放射性计数。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组,37℃条件下Prx I特异性肺腺癌单链抗体能有效结合、进入细胞内。2.MTT及流式细胞术评价细胞增殖、凋亡情况:单链抗体作用于A549细胞72 h后进行MTT分析,发现抗体对细胞有剂量依赖的抗增殖作用。AnnexinV–FITC/PI法流式细胞仪检测A549细胞凋亡,抗体干预组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3.Prx I蛋白表达水平测定:单链抗体干预A549细胞72 h后,提取总蛋白,进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样品组Prx I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证实可溶抗体干预后细胞Prx I蛋白表达受到抑制,Prx I表达量约为对照组的60%。第四部分单链抗体的放射性核素标记及鉴定氯胺T法将131I标记可溶性单链抗体,经Sephadex G200层析柱纯化后测定抗体的放射性核素标记率、比活度、放射化学纯度以及37℃条件下核素标记抗体与人血清孵育后放射化学纯度变化。结果显示,抗体的131I标记率为83.2±6.5%,比活度为2.8±0.2 MBq/μg,放射化学纯度为95.6±3.7%。核素标记抗体与新鲜人血清孵育后测放射化学纯度,第48 h测得值与第1 h比较无明显降低,证实稳定性较好。第五部分核素标记抗体在荷肺腺癌裸鼠模型体内的分布及SPECT显像通过尾静脉将核素标记的单链抗体注射荷人肺腺癌裸鼠,不同时间点处死裸鼠,测定肿瘤及各组织%ID/g(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同样裸鼠模型在不同时间点行SPECT显像。结果显示,注射131I–scFv后,肿瘤组织对抗体的摄取量逐渐增加,荷瘤裸鼠模型的瘤/血、瘤/肌肉放射性比值逐渐升高,并在第48 h达到峰值(瘤/血、瘤/肌肉比值分别为4.19±0.13、4.89±0.56)。通过SPECT显像观察到在肿瘤区域的放射性浓聚,肿瘤组织得以显像,以第48 h时显像最为清晰。结论:本研究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制备抗Prx I肺腺癌人源单链抗体,检测抗体性能及抑制肺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经放射性核素标记后行体内分布研究及放免显像。结果表明成功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制备全人源特异性肺腺癌相关单链抗体,该抗体能有效抑制肺腺癌细胞增殖。经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单链抗体符合放免显像要求,靶向性较强,得到了较为满意的放免显像结果,为肿瘤的放免诊断及靶向治疗研究提供支持。

二、几种治疗核素标记抗体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与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几种治疗核素标记抗体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与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核素和荧光标记HER2纳米抗体分子影像探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HER2介绍
    1.2 分子显像
    1.3 纳米抗体
    1.4 基于HER2纳米抗体的核素分子影像探针
        1.4.1 单光子核素标记HER2纳米抗体及其SPECT/CT分子影像
        1.4.2 正电子核素标记HER2纳米抗体及其PET/CT分子影像
    1.5 基于HER2抗体的荧光显像
        1.5.1 ICG标记HER2抗体及其荧光显像
        1.5.2 Cy5.5/Cy7标记HER2抗体及其荧光显像
        1.5.3 IRDye标记HER2纳米抗体及其荧光显像
    1.6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HER2纳米抗体的筛选及~(~(99m))Tc-Nb023、~(~(99m))Tc-Nb026分子影像探针的体内外性质探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与仪器
        2.2.2 SDS-PAGE分析
        2.2.3 HPLC分析
        2.2.4 HER2纳米抗体的~(~(99m))Tc标记、SPECT/CT显像和筛选
        2.2.4.1 ~(~(99m))Tc(CO)__3(H__2O)__3~~+的合成
        2.2.4.2 纳米抗体的~(~(99m))Tc(CO)__3(H__2O)__3~~+标记
        2.2.4.3 SPECT/CT显像
        2.2.5 ~(~(99m))Tc-Nb023和~(~(99m))Tc-Nb026的体外稳定性
        2.2.6 ~(~(99m))Tc-Nb023和~(~(99m))Tc-Nb026体外HER2竞争性结合
        2.2.7 ~(~(99m))Tc-Nb023和~(~(99m))Tc-Nb026的细胞内化实验
        2.2.8 不同HER2表达水平的肿瘤模型~(~(99m))Tc-Nb023和~(~(99m))Tc-Nb026SPECT/CT显像
        2.2.9 体内单抗阻断~(~(99m))Tc-Nb023和~(~(99m))Tc-Nb026 SPECT/CT显像
        2.2.10 ~(~(99m))Tc-Nb023和~(~(99m))Tc-Nb026的血液清除率测定
        2.2.11 纳米抗体Nb023和Nb026的单剂量毒理学
    2.3 结果与讨论
        2.3.1 HER2纳米抗体的表征
        2.3.2 ~(~(99m))Tc(CO)__3(H__2O)__3~~+合成与纳米抗体标记
        2.3.3 肿瘤模型~(~(99m))Tc-纳米抗体SPECT/CT显像
        2.3.4 探针~(~(99m))Tc-Nb023和~(~(99m))Tc-Nb026的体外稳定性
        2.3.5 探针~(~(99m))Tc-Nb023和~(~(99m))Tc-Nb026体外HER2结合
        2.3.6 探针~(~(99m))Tc-Nb023和~(~(99m))Tc-Nb026的细胞内化
        2.3.7 探针~(~(99m))Tc-Nb023和~(~(99m))Tc-Nb026体内肿瘤SPECT/CT显像
        2.3.8 探针~(~(99m))Tc-Nb023和~(~(99m))Tc-Nb026的血液清除率
        2.3.9 纳米抗体Nb023和Nb026的单剂量毒性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诊疗一体化放射性核素~(~(188))Re标记纳米抗体Nb026的制备与SPECT/CT显像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和仪器
        3.2.2 ~(~(188))Re(CO)__3(H__2O)__3~~+的合成
        3.2.3 ~(~(188))Re-Nb026的标记
        3.2.4 肿瘤模型~(~(188))Re-Nb026 SPECT/CT显像
    3.3 结果与讨论
        3.3.1 ~(~(188))Re(CO)__3(H__2O)__3~~+合成效率与~(~(188))Re-Nb026的标记率
        3.3.2 肿瘤模型~(~(188))Re-Nb026 SPECT/CT显像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荧光分子影像探针Sulfo-Cy7-Nb017的制备与光学显像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试剂与器材
        4.2.2 Sulfo-Cy7-Nb017的制备与表征
        4.2.3 Sulfo-Cy7-Nb017细胞结合显像实验
        4.2.4 肿瘤模型Sulfo-Cy7-Nb017荧光显像
    4.3 结果与讨论
        4.3.1 Sulfo-Cy7-Nb017表征
        4.3.2 Sulfo-Cy7-Nb017体外细胞结合光学显像
        4.3.3 体内肿瘤Sulfo-Cy7-Nb017荧光显像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与展望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2)131I标记单克隆抗体双靶点靶向肿瘤干细胞的放射性核素诊疗一体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荷瘤裸鼠体内双靶点靶向肿瘤干细胞的放射免疫治疗研究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二、材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诊疗一体化探针动态监测靶向肿瘤干细胞RIT疗效的初步研究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二、材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 肿瘤靶向性的放射性核素诊疗一体化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2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3)靶向肿瘤PD-L1的核医学诊疗一体化探针在小鼠结肠癌模型中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实验方案设计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89)Zr标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αPD-L1在小鼠模型的Immuno-PET显像研究
    一、引言
    二、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抗体标记
        2.3 动物实验
        2.4 统计学分析
    三、结果
        3.1 抗体准备及比较
        3.2 抗体标记及质控
        3.3 动物实验
    四、讨论
    五、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177)Lu标记的核素靶向放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αPD-L1协同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一、引言
    二、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抗体标记
        2.3 治疗实验
        2.4 治疗毒性研究
        2.5 抗肿瘤机制探究
        2.6 统计学分析
    三、结果
        3.1 抗体标记及质控
        3.2 各治疗组疗效研究
        3.3 不同治疗组药物毒性检测
        3.4 ~(177)Lu-DOTA-Y003 RIT及辅助免疫治疗抗肿瘤机制探究
    四、讨论
    五、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核医学成像在肿瘤免疫检査点抑制剂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4)131I标记的RP215 McAb在荷人肺腺癌裸鼠模型中的放射免疫显像及治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131)I-RP215 McAb的制备、纯化及性质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第二部分 ~(131)I-RP215 McAb在荷瘤裸鼠体内的生物分布及放射免疫显像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第三部分 ~(131)I-RP215 McAb的体内、体外放射免疫治疗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放射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单克隆抗体的两种131I标记方法比较及靶向结肠癌干细胞放射免疫治疗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单克隆抗体的两种~(131)I标记方法比较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二. 靶向结肠癌干细胞放射免疫治疗的实验研究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进一步研究方向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综述1 实体瘤放射免疫治疗新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2 肿瘤干细胞治疗策略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2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7)CD45单抗介导的188Re-亲和素二步法预定位靶向淋巴瘤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188)Re直接法标记CD45单抗的方法学及其在正常小鼠体内生物分布研究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实验结果
    1.4 讨论
第二部分 淋巴瘤小鼠模型的二步法预定位放免显像的研究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
    2.4 讨论
第三部分 CD45单抗介导的~(188)Re-亲和素二步法预定位的体外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
    3.4 讨论
全文总结
不足之处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表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参加国内学术会议
致谢

(8)99mTc-EGFR Nanobodies用于肿瘤放射免疫显像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肿瘤细胞培养及EGFR蛋白表达检测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99m)~Tc标记EGFR Nanobody及体外细胞结合实验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99m)~Tc-EGFR Nanobodies移植瘤动物模型SPECT显像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抗Peroxiredoxin I肺腺癌噬菌体抗体的制备、抑制肺腺癌细胞增殖研究及其在荷人肺腺癌裸鼠模型中的放免显像(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论文正文:抗Peroxiredoxin I 肺腺癌噬菌体抗体的制备、抑制肺腺癌细胞增殖研究及其在荷人肺腺癌裸鼠模型中的放免显像
    前言
    第一部分 噬菌体抗体文库的构建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噬菌体抗体文库的筛选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噬菌体抗体抑制肺腺癌细胞增殖研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部分 单链抗体的放射性核素标记及鉴定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五部分 核素标记抗体在荷瘤裸鼠体内的分布及SPECT 显像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致谢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几种治疗核素标记抗体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与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核素和荧光标记HER2纳米抗体分子影像探针研究[D]. 宋宏杰.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2]131I标记单克隆抗体双靶点靶向肿瘤干细胞的放射性核素诊疗一体化研究[D]. 佘贤梁. 华中科技大学, 2020
  • [3]靶向肿瘤PD-L1的核医学诊疗一体化探针在小鼠结肠癌模型中的实验研究[D]. 任静芸.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4]131I标记的RP215 McAb在荷人肺腺癌裸鼠模型中的放射免疫显像及治疗研究[D]. 吴梦雪. 重庆医科大学, 2019(01)
  • [5]单克隆抗体的两种131I标记方法比较及靶向结肠癌干细胞放射免疫治疗的实验研究[D]. 翁丁虎. 华中科技大学, 2017(10)
  • [6]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在肿瘤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J]. 邵武国,秦红斌.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7(02)
  • [7]CD45单抗介导的188Re-亲和素二步法预定位靶向淋巴瘤的实验研究[D]. 郑文莉. 南方医科大学, 2014(01)
  • [8]99mTc-EGFR Nanobodies用于肿瘤放射免疫显像的初步研究[D]. 丁志凌. 华中科技大学, 2013(02)
  • [9]非霍奇金淋巴瘤放射免疫治疗研究进展[J]. 李少华,邵国强,王自正.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0(03)
  • [10]抗Peroxiredoxin I肺腺癌噬菌体抗体的制备、抑制肺腺癌细胞增殖研究及其在荷人肺腺癌裸鼠模型中的放免显像[D]. 罗弋. 重庆医科大学, 2010(01)

标签:;  ;  ;  ;  ;  

几种治疗性核素标记抗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及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