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CAD中的多边形平行外推(压痕)算法研究

挖掘CAD中的多边形平行外推(压痕)算法研究

一、采矿CAD中多边形平行外推(内缩)算法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昌仪[1](2012)在《安徽沙溪斑岩铜矿铜泉山矿段三维地质建模及蚀变带对找矿的指示意义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矿产资源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着,矿产资源的急剧消耗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在传统找矿模式的基础上,寻找快速有效的找矿新方法,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计算机可视化技术发展使得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地质行业逐渐兴起并获得广泛应用。基于三维地质建模的真三维空间数据环境,地质体与地质环境更接近自然表达,可准确确定成矿有利的构造部位,为地质工作者重新认识地学规律和矿体的空间分布规律,制定客观、科学的勘探、采掘方案,减少安全隐患,为成矿预测、找矿工作起到辅助决策作用。本文以安徽沙溪铜矿铜泉山矿段为研究对象,在充分收集整理矿区的地质资料的基础上,以矿山软件SURPAC为支持,建立铜泉山地质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完成铜泉山矿段地表DTM模型、地层模型、岩体模型、主矿体模型、蚀变矿物模型。所建立的“铜泉山矿段三维地质模型”,在真三维的环境下直观准确的展现了地层、岩浆岩、矿体的空间展布形态。建立了研究区块体模型,基于块体模型对各蚀变矿物模型在各勘探单元的分布情况、各蚀变矿物模型与主矿体交集块体模型体积分布进行了定量的统计分析。探讨了蚀变矿物与主矿体空间相关程度,根据蚀变矿物模型体积定量统计,得到铜泉山矿段蚀变矿物发育的规模的大小次序依次为:黑云母、石膏、高岭土、钾长石、绢云母、绿泥石。与主矿体空间关系相关度最高的蚀变矿物是黑云母;高岭石、绢云母、绿泥石对矿体埋藏深度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钾长石、石膏指示了矿体的边界。

陈晓青,任凤玉,张国建,白润才[2](2011)在《一种计算机圈定露天矿境界的新方法》文中指出针对目前境界圈定传统手工法和计算机法的不足,提出一种新的计算机圈定境界方法。对每个矿体自动找底,向上发锥,计算剥采比,以剥采比小于经济合理剥采比为原则,得到每个矿体的最优锥,这些锥复合构成整个矿山的境界。经过编程并用于实际矿山,实践表明:该方法速度快,精度高,所得境界合理。该方法圈定露天矿境界切实可行,为计算机圈定露天境界提供了新思路,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

张善心[3](2010)在《充填采矿法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可视化、集成化已成为CAD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充填采矿法采矿是采矿发展的必然趋势,将可视化和集成化技术引入充填采矿法CAD系统开发是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论文的研究目的是在总结前人对充填采矿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数字矿山建设的目标和主要内容,结合现代可视化技术和蓝光地理信息系统进行集成创新。采用可视化、集成化技术和方法,实现采矿生产、设计各阶段信息集成和可视化辅助设计,对充填采矿法生产过程中数据准备、任务分解、作业流程与可视化表达等内容进行研究,研发生产过程仿真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论文在对采矿CAD技术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蓝光地理信息系统提出了可视化集成采矿CAD系统的总体结构;对充填采矿法的采矿工艺进行了研究,设计了壁式垂直分条采矿法、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下向分层充填采矿法和削壁充填采矿法的设计流程。论文详细研究了图元设计及其数字矿山的可视化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矿CAD图形二次开发的通用模型,解决了图形设计因为计算出错导致而全部翻工的难题,提供了关键点到应用程序的透明性和二维数据结构和三维数据结构到应用程序的透明性、增强了代码的可重用性和可移植性。论文给出了模型的实现方案,在实现的过程中,提出了自动标注图元和柱体图元的设计算法,给出了详细的设计方案,并通过实践证明了它们的可行性。该系统增强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方案实施的主动性,填补了国内外对充填采矿法生产过程可视化的空白。

周智勇[4](2010)在《三维可视化集成矿山地测采信息系统研究》文中认为论文针对当前矿山地测采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矿山实际需要,将可视化和集成化思想引入地测采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运用计算机图形学理论、地矿三维建模理论、MIS系统开发理论、三维可视化技术、智能识别技术及OpenGL技术,对矿山可视化地测采信息系统开发的基础问题及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论文对当前矿山地测采信息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矿山地测工作的一般数据流程,结合矿山生产实际需要,提出了三维可视化地测采信息系统的集成方案,根据功能分解原理,将系统划分为基础信息平台、综合查询平台及图形处理平台三大模块,各模块之间通过数据库及接口程序进行交互。论文运用MIS系统开发理论、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构件技术、数据仓库技术、分布式应用体系结构与WebServices技术,结合矿山地测数据采集及处理流程,开发了一套基于C/B/S混合模式的地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地测数据的合理组织和有效管理,为矿山生产、规划决策提供了依据,同时为图形处理系统提供了基础数据。通过对于矿山地质编录图件的三维空间数字化研究,论文建立了基于井下测量数据的巷道自动成图算法及矿脉编录数字化算法。针对目前国内尚无地质编录数字化软件的现状,运用计算机图形学原理、智能识别技术及数字素描导线定位线技术,研制了一套基于C#.NET交互式CAD技术的地质编录智能分析系统,实现了巷道地质编录图件的数字化及自动成图。在分析传统矿区工程三维建模方法局限性的基础上,研究了地矿三维数据模型及数据结构的设计问题,提出了在真三维环境下,大型矿山复杂矿区工程三维立体模型的快速构建方法。在地形建模方面,引入了基于分形维数的地表插值算法,提出了改进的中点移位法结合矩形网格法的地形等值线推估算法,给出了基于三角网生长法的Delaunay子三角网构建方法及地形模型简化技术。在开拓系统建模方面,论文研究了巷道中心线加载断面的巷道生成算法,给出了巷道顶、底板表面模型的剖分连接方法,提出了巷道顶、底板合成与巷道或井筒中心线加载断面相结合的井下开拓工程三维建模方法。在岩性建模方面,给出了计算机结合经验解释进行岩性建模的方法,提出了岩性建模的一般推估过程。在矿体建模方面,给出了基于钻孔勘探线剖面图的矿体表面模型构造方法及矿体封闭方式,针对钻孔剖面圈连矿体对于薄矿脉或是极薄矿脉的不适用性,提出采用按中段矿脉来圈定矿体轮廓线的方式,采用分矿脉绘制的数字化试料平面图或中段地质平面图来进行实体模型的连接。针对传统块段建模方法所存在的缺陷,采用了八叉树结构来建立和表达块段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八叉树与有向有界箱(OBB)树的相交测试算法。针对传统储量计算方法存在的局限性,研究了基于无偏估计的克立格空间内插与外推方法,为了消除传统实验变异函数计算方法的不稳健因素,将稳健统计学引入到变异函数的计算中,提出了一种能有效反应实际的三维稳健克立格法,并给出了变异函数的拟合算法及变异函数参数的交叉验证方法。研究开发了一套基于OpenGL可视化开发技术的矿山三维建模系统,实现了数据分析与管理、三维建模、储量计算与管理、图形辅助操作等功能。通过编制地测信息管理系统、地质编录智能分析系统及矿山三维建模系统之间的接口程序,实现了“地测数据一次性采集、实时传输共享、地测图件自动生成、三维可视化建模”的一体化集成。通过在矿山的实际应用,建立了某大型金矿的矿区工程三维实体模型,实现了地形、钻孔、中段巷道、开拓系统、矿体等模型的三维可视化显示;对于某铁矿山进行了矿床建模实践,在样品组合及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岩性及矿体模型。通过变异函数分析,建立了铁元素矿床品位模型,并对储量进行了估算,计算结果与地质勘探报告上提供的数据基本相符。

吴奉亮[5](2009)在《集成化采矿CAD的知识协同性研究》文中指出采矿CAD在矿井设计、安全生产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采矿CAD的集成度、智能性有助于提升矿井设计与安全管理水平。论文分析了采矿CAD的研究现状,给出采矿CAD智能性低、集成度不高的原因,指出实现知识协同可提高集成化采矿CAD智能性,并基于此结合协同设计的基本理论,分析了矿井协同设计的内容,提出了以协同采矿CAD(Cooperative Mine CAD,CMCAD)为核心的矿井协同设计应用模型。针对CMCAD模型的建立,本文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了基于智能对象的采矿CAD知识表示方法。以面向对象知识表示方法为基础,提出智能对象的概念;通过智能实体、符号智能体、虚智能体、智能容器与代理类的建立,将智能对象的概念具体化。研究了基于设计结构矩阵的CMCAD知识协同性表达方法。采用模糊设计结构矩阵分析法,揭示了矿井设计知识串行、并行、耦合的协同结构,给出了基于可达矩阵的耦合任务识别和最小信息依赖度解耦方法。以任务的协同性为基础,建立对象设计结构矩阵,将设计任务之间的协同性转变为智能对象的协同性,指出了耦合智能实体的存在形式。研究了智能对象的实现方法。基于ObjectARX可视化技术,确定了AcDbObject接口为虚智能体实现协议,AcDbEntity接口为智能实体、符号智能体的实现协议,研究了基于扩展字典的耦合智能实体知识单元管理方法。以“网络解算智能容器”的实现为例说明了智能实体、智能容器、代理类之间的关系。基于NHibernate、Ajax、反射机制等技术,研究了与数据库无关的智能对象存储方法,浏览器端智能对象的操作方法,智能对象中领域知识的标识方法,并给出了关键代码。最后以矿井通风一体化系统的实现为例来验证CMCAD模型的有效性。首先指出矿井通风一体化系统以通风网络理论为核心,业务范围包括设计与生产两个阶段。其次为增强一体化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从风阻获取、通风网络动态解算、网络图的自动生成三方面对通风网络理论进行了扩展应用研究。以vc.net、ObjectARX为工具实现了一个以通风设计为主,包括开拓开采、断面设计、井巷工程概算的CMCAD系统,以及一个集通风网络动态解算、生产数据统计分析、报表管理为一体的Web应用系统。最后给出了软件系统在矿井设计与通风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实例。

曹博[6](2008)在《平庄西露天矿地质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在详细论述了计算机可视化技术和煤矿床构模的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以平庄西露天煤矿为应用实例开发出了功能比较完善的地质信息管理系统。系统以构造线为约束构建的地层DEM模型和STP构模法建立数字化三维地质实体模型,形象逼真的描述了煤层、岩层的空间赋存形态和发育程度。同时提出了利用地质写实数据和补勘信息对模型的更新方法,确保了矿床地质模型的应用精度。在矿床地质模型的基础上开发了具有动态更新、提取各种地质信息的功能模块,即地质算量出图子系统和边坡岩移监测点管理子系统。建模系统是以AutoCAD为开发平台,以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VBA(Visual Basic ForApplica tion)对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Windows环境下规范、统一、良好的设计界面,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通用性。系统在平庄西露天矿已投入运行,将传统的地质手工算量、制图及数据处理交由计算机自动完成,精度、效率、效益大大提高,大幅度减轻了地质技术人员的工作强度。

龚元翔[7](2008)在《铜厂铜矿三维可视化建模及露天境界优化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合理确定露天矿开采境界是露天开采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其目的就是使整个矿床开采所获的经济效益最优。采用传统手工法确定露天矿开采境界,设计计算工作量大,无法全面考虑资源开采技术及经济条件指标等因素对境界优化的影响,很难得到合理的最终开采境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矿业界研究学者提出采用计算机圈定境界的方法,常见的方法有:二维动态规划法和三维图论法、浮动圆锥法、三维动态规划法、网络最大流法、正锥删除法等,其中以浮动圆锥法和LG图论法应用最为广泛。这些计算机优化方法都是在应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建立的矿床块段模型基础上实现的。本文在对矿床三维可视化建模及露天境界优化技术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矿床实体建模及境界优化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易门铜厂铜矿的矿床三维可视化经济模型。并采用LG图论法对不同时期及不同市场条件下铜金属价格的最终开采境界进行了优化。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1、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矿床三维可视化建模及露天境界优化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2、在对铜厂铜矿原始建模资料进行了数据转换、矢量化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整个矿山的地表模型、矿床实体模型、岩层及断层实体模型。建立地质体模型为矿山提供了一个动态管理的数据库,解决了“海量”的原始工程图纸保存困难的问题;为地质工作者宏观上把握矿床成矿分布规律提供了依据,改变了传统的设计思维模式。3、采用地质块段建模技术及地质统计学原理建立了矿床铜元素空间分布的品位模型,并按《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新方法对矿床储量进行重新的分类统计,实现了与国外市场经济国家矿产资源分类的接轨,适应了我国矿业投资体制的改革,切合了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而且提高勘探投资的效益,避免了探矿资金的浪费。4、采用LG图论法,得到了不同市场条件不同铜金属价格等因素影响下的多种开采境界设计方案,为铜厂铜矿露天开采设计提供了依据。通过本次研究表明,采用LG图论法能快速、准确的优化出铜厂铜矿最佳露天开采境界。虽然计算机不能替代矿山设计者的分析和设计,但能帮助对一个新设计进行快速评价,极大的提高了矿山工作者的工作效率,是矿山可持续化发展的技术保障。

孙立双[8](2008)在《矿体三维建模及储量计算关键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固体矿产资源的可利用储量以及矿化元素空间分布是矿山进行采选设计的基础,直接影响矿山企业的宏观决策。传统的储量计算方法是在简单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近似地计算矿体体积,计算过程不直观、精度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矿体三维模型为基础进行的矿体储量计算与传统的储量计算方法相比,计算过程更为直观,结果更为精确,是储量计算的发展趋势。但是,目前国内尚没有成熟的具有三维储量计算功能的软件。矿体三维建模缺乏统一完备的理论,以矿体三维模型为基础计算矿体储量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本文针对利用相邻剖面轮廓线进行矿体三维建模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储量计算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矿体三维建模的研究中,本文针对相邻剖面轮廓线形体差异较大,轮廓线上点数相差较多的情况提出了一种二维轮廓线重构三维形体算法,即周长投影法。采用该法建立的矿体模型表面过渡平滑,更具有真实感。在矿体储量计算方法的研究中,本文分别采用三维积分法和克立格法进行储量计算:(1)本文在矿体三维模型基础上,采用三维积分法进行储量计算。该方法利用一组距离相等、相互平行的平面与矿体相切,将所有相邻切面间的体积累加,计算矿体的体积。探讨了切片间距与矿体体积计算精度的关系。该方法计算过程简便、直观,体积计算精确。(2)克立格法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储量计算方法,本文在采用该法进行储量计算的过程中,深入地研究了实验变异函数计算和插值邻域点选取算法。①在研究实验变异函数计算的问题上,主要研究了实验变异函数的计算效率和计算稳健性:将分治算法引入到计算过程中,在大样本条件下,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计算结果可靠;对于不服从正态分布的样品数据,通过特异值处理、数据变换、采用中位数等方法计算实验变异函数,提高了计算结果的稳健性。②在研究插值邻域点选取算法的问题上,提出了空间分布权系数邻域点选取算法。通过建立估值点周围邻域点间空间分布权系数的函数,确定参与克立格估值计算的邻域点。该算法不但考虑到了同一象限内邻域点与估值点距离的远近,同时也考虑到了邻域点之间的空间相关程度,使邻域点选取更具合理性。在以上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本文以VB6.0为开发工具在AutoCAD2002平台下开发了三维储量计算系统。该系统具有存储和管理地质勘探资料的功能,支持Excel文件和手工两种输入方式;具有数据处理功能,能够进行数据错误检查、特高品位处理、钻孔轨迹计算、单工程自动圈定、样品统计分析;具有矿体三维建模功能,能够进行图像配准、地质解译、矿体线框建模、矿体块段建模;具有储量计算功能,能够采用三维积分法、距离反比法、普通克立格、对数正态克立格等方法进行储量计算。系统操作简便,符合地质人员工作习惯,可有效提高储量计算的工作效率。利用该系统对邓西沟铅锌矿进行了矿体三维建模,在此基础上采用三维积分法和克立格法计算了矿体储量,结果表明应用本系统建立矿体三维模型简单方便,储量计算结果可靠。

徐立国,赵继,孙瑞东,徐卫[9](2007)在《五坐标虚拟轴弹性研抛机床的环形轨迹规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自行研制的五坐标虚拟轴弹性研抛机床为背景,按机床特性和残留高度要求提出两种实用的仿人弹性研磨抛光轨迹规划算法。其中平行环算法简单、运算速度快;而相关环算法可相对提高加工表面的粗糙度。这些方法均可用于自由曲面的直接插补,易于构成基于NURBS标准的面插补器。用Matlab软件对两种算法的正确性作了验证和仿真。这些算法通用性强,可用于自由曲面研抛的轨迹规划。

刘光伟[10](2007)在《基于VBA的AutoCAD二次开发在露天矿床建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在详细论述了计算机可视化技术和煤矿床构模的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带有约束条件的改进的三角网生长算法,利用该算法建立地质层面模型,然后采用类三棱柱法(STP)构建三维矿床可视化模型。以白音华二号露天煤矿为应用实例,开发了功能较为完善的三维可视化煤矿床系统,即露天矿数字成图系统,包括地质层面模型的建立、三维矿床体模型的建立、等值线和任意剖面图的生成、储量计算等功能。建模系统是以AutoCAD为开发平台,以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VBA(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对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Windows环境下规范、统一、良好的设计界面,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通用性。系统在白音华二号露天矿得到了较好的应用,表明系统具有实用性强、易于操作、模型可靠等特点。

二、采矿CAD中多边形平行外推(内缩)算法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采矿CAD中多边形平行外推(内缩)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安徽沙溪斑岩铜矿铜泉山矿段三维地质建模及蚀变带对找矿的指示意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研究
        1.2.2 国内外矿业三维建模软件的研究状况
    1.3 SURPAC 软件简介及其应用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进展
第二章 区域地质特征
    2.1 地层
        2.1.1 志留系
        2.1.2 侏罗系
        2.1.3 白垩系
        2.1.4 第四系
    2.2 构造
        2.2.1 褶皱
        2.2.2 断裂
    2.3 岩浆岩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床地质特征
        3.1.1 地层
        3.1.2 构造
        3.1.3 岩浆岩
        3.1.4 围岩蚀变
    3.2 铜泉山矿段矿体特征
第四章 地质数据库的研究与构建
    4.1 研究区资料收集
    4.2 地质数据库的研究
        4.2.1 地质数据库的设计
        4.2.2 地质资料的整理与入库
        4.2.3 蚀变信息的提取
        4.2.4 数据库映射
    4.3 钻孔的三维显示
第五章 实体模型的构建技术研究与实现
    5.1 实体模型的构建原理与流程
    5.2 铜泉山矿段地表模型的构建
    5.3 铜泉山矿段主矿体模型的构建
        5.3.1 矿体边界圈定规则
        5.3.2 矿体模型的建立
    5.4 铜泉山矿段地层模型的构建
        5.4.1 地层界线提取
        5.4.2 二维坐标转为三维坐标
        5.4.3 地层实体模型建立
    5.5 铜泉山矿段岩体模型的构建
    5.6 铜泉山矿段蚀变矿物模型的构建
    5.7 复杂地质体的三维建模
第六章 蚀变矿物模型定量分析及探讨
    6.1 蚀变矿物模型与主矿体空间关系探讨的流程
    6.2 蚀变矿物模型定量分析及其与主矿体空间关系探讨
        6.2.1 建立块体模型的原理及方法
        6.2.2 研究区块体模型及相关约束条件的建立
    6.3 蚀变矿物块体模型定量统计与分析
        6.3.1 钾长石矿物块体模型定量统计与分析
        6.3.2 黑云母矿物块体模型定量统计与分析
        6.3.3 高岭石矿物块体模型定量统计与分析
        6.3.4 绢云母矿物块体模型定量统计与分析
        6.3.5 石膏矿物块体模型定量统计与分析
        6.3.6 绿泥石矿物块体模型定量统计与分析
        6.3.7 蚀变矿物模型与主矿体模型空间关系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一种计算机圈定露天矿境界的新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矿床模型的建立
    1.1 矿体轮廓描述
    1.2 品位构模
    1.3 储量计算
2 复合锥法
    2.1 单锥的寻优
        2.1.1 底部周界的寻优
        2.1.2 向上发锥生成该锥各水平的境界线
        2.1.3 剥采比的计算
        2.1.4 采深的确定
    2.2 多锥复合锥的构成
3 结论

(3)充填采矿法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2 充填采矿法概述
    2.1 采矿专业的基本知识
    2.2 充填采矿法的采矿工艺
    2.3 充填采矿法根据充填材料的分类
    2.4 充填采矿法国内外应用现状
    2.5 充填采矿法的发展趋势
    2.6 本章小结
3 充填采矿法的生产流程分析与设计
    3.1 金属矿地下开采步骤
    3.2 壁式垂直分条充填采矿法的设计流程分析
    3.3 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的设计流程分析
    3.4 下向分层充填采矿法的设计流程分析
    3.5 削壁充填采矿法的设计流程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蓝光地理信息系统的充填采矿CAD系统总体结构分析与设计
    4.1 传统采矿设计过程
    4.2 采矿CAD设计的原则
    4.3 充填采矿CAD系统结构
    4.4 本章小结
5 实现充填采矿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5.1 充填采矿法CAD的详细设计
    5.2 采矿CAD图形二次开发的通用模型
    5.3 基于蓝光地理信息系统的二维图形开发
    5.4 基于蓝光地理信息系统的三维图形开发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简介
参考文献

(4)三维可视化集成矿山地测采信息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及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信息技术在矿业中的应用现状
        1.2.2 国内外地矿软件研究进展
        1.2.3 矿山地测采信息系统研究现状分析
    1.3 主要研究内容
        1.3.1 立题思想
        1.3.2 技术路线
        1.3.3 论文组织结构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基于地测空间信息数据库的地测数据采集与管理研究
    2.1 地测信息数据库
        2.1.1 地测矿产原始数据库
        2.1.2 地测专题数据库
        2.1.3 地测空间数据库
    2.2 矿山地测数据分类及特征分析
        2.2.1 矿山地测数据分类
        2.2.2 地测数据特征分析
    2.3 地测空间信息数据库的构建
        2.3.1 地测空间信息数据库开发策略
        2.3.2 地测空间信息数据库接口表结构设计
    2.4 地测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2.4.1 系统设计相关技术研究
        2.4.2 系统开发策略
        2.4.3 地测数据采集及处理过程分析
        2.4.4 系统功能设计与开发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矿区工程三维可视化建模及算法研究
    3.1 基于TIN和ARTP的地矿三维数据模型
    3.2 三维真实感地形建模及可视化研究
        3.2.1 趋势面法
        3.2.2 距离幂反比法
        3.2.3 克立格法
        3.2.4 基于分形插值算法的地形模拟
        3.2.5 基于矩形网格法的地形等值线的绘制
        3.2.6 矿区地形三维可视化建模
    3.3 巷道及井筒的三维建模和算法实现
        3.3.1 巷道或井筒中心线加载断面的三维建模研究
        3.3.2 基于顶、底板模型合成的巷道三维建模研究
    3.4 三维岩性建模推估方法研究
    3.5 矿体三维建模与可视化研究
        3.5.1 矿体圈定及交互式修改
        3.5.2 矿体三维建模
    3.6 复杂地质体块段建模技术研究
        3.6.1 传统块段模型建模方法
        3.6.2 八叉树数据结构
        3.6.3 基于八叉树结构的块段模型的构建
        3.6.4 OBB树与八叉树相交测试算法
        3.6.5 算法实现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三维稳健克立格法的品位、储量计算技术研究
    4.1 传统品位、储量计算方法评述
        4.1.1 多边形法
        4.1.2 距离幂反比法
        4.1.3 传统储量计算方法存在的局限性
    4.2 克立格空间内插与外推
        4.2.1 平稳假设及内蕴假设
        4.2.2 变异曲线
        4.2.3 结构分析
        4.2.4 克立格空间内插与外推方法
    4.3 基于三维稳健克立格法的品位建模
        4.3.1 模型定位及模型单元块构造
        4.3.2 样品组合体的构成
        4.3.3 空间数据搜索方法
        4.3.4 品位建模及储量计算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矿山地质编录图件的三维空间数字化研究
    5.1 原始地质编录图件
        5.1.1 原始编录的内容、格式和要求
        5.1.2 巷道地质素描图
    5.2 巷道地质编录三维空间数字化算法研究
        5.2.1 基础数据
        5.2.2 巷道两壁轮廓线生成算法
        5.2.3 地质编录三维空间数字化及投影变换算法
    5.3 基于C#.NET的交互式CAD技术研究
        5.3.1 GDI+编程
        5.3.2 基本图元类及交互绘图类的设计
        5.3.3 坐标系统的设置
        5.3.4 交互绘图技术及其实现
        5.3.5. NET集合类的应用
    5.4 地质编录智能分析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5.4.1 研究思路
        5.4.2 系统工作原理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三维可视化矿山地测采信息系统集成实现
    6.1 基于OpenGL的矿区工程三维可视化开发理论与技术研究
        6.1.1 OpenGL的体系结构
        6.1.2 OpenGL的图形处理流程
        6.1.3 基本图元的描述
        6.1.4 三维图形显示流程
        6.1.5 基于OpenGL的真实感图形绘制技术
        6.1.6 矿区工程三维可视化框架
    6.2 矿山三维建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6.2.1 系统设计目标
        6.2.2 系统设计原则
        6.2.3 系统体系结构
        6.2.4 系统模块的分类及其功能设计
        6.2.5 系统开发环境
        6.2.6 系统界面设计
    6.3 地测采信息系统接口程序设计
        6.3.1 测量数据接口程序
        6.3.2 图件存储功能
        6.3.3 数字化地质编录自动成图
    6.4 系统应用实例
        6.4.1 矿山矿区工程三维可视化模型的构建
        6.4.2 矿山金属元素品位建模及储量计算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全文总结
    7.1 论文主要工作
    7.2 论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7.3 后续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5)集成化采矿CAD的知识协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1.1 CAD 技术的发展趋势
        1.1.2 矿井设计对采矿CAD 的功能需求
        1.1.3 煤矿安全生产对采矿CAD 的功能需求
        1.1.4 数字矿山建设对采矿CAD 的功能需求
    1.2 采矿CAD 技术研究现状
        1.2.1 国外采矿CAD 技术研究现状
        1.2.2 国内采矿CAD 研究现状
    1.3 采矿CAD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3.1 现有采矿CAD 的技术问题
        1.3.2 采矿CAD 存在问题的原因
    1.4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设计
        1.4.1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
        1.4.2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设计及其研究现状
        1.4.3 协同设计到实际应用还存在的问题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6 本章小结
2 CMCAD 应用模式分析
    2.1 矿井设计过程协同性分析
        2.1.1 矿井设计分析
        2.1.2 矿井设计中的协同性
    2.2 协同设计的内涵
        2.2.1 协同设计的理论基础
        2.2.2 协同设计系统的分类
        2.2.3 协同设计系统的结构
        2.2.4 协同设计系统的特点
    2.3 矿井协同设计支持环境
        2.3.1 矿井协同设计
        2.3.2 矿井协同设计的发展路线
        2.3.3 CMCAD 系统的结构分析
        2.3.4 CMCAD 系统实现的关键问题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智能对象的CMCAD 知识协同性研究
    3.1 概述
        3.1.1 采矿CAD 一般建模原理
        3.1.2 CAD 技术与知识工程
        3.1.3 设计协同性研究
    3.2 智能对象的概念及其特点
        3.2.1 设计智能性概述
        3.2.2 智能对象的概念
        3.2.3 传统采矿设计模式中的“智能”缺陷
    3.3 基于面向对象的智能对象知识表达
        3.3.1 设计知识类型及表达要求
        3.3.2 面向对象方法学
        3.3.3 面向对象知识表达的基本结构
    3.4 CMCAD 中智能对象模型
        3.4.1 智能对象方法在CMCAD 中的知识结构
        3.4.2 CMCAD 统一的知识模型
    3.5 基于任务划分的智能对象识别
        3.5.1 任务划分
        3.5.2 智能对象的识别
    3.6 基于DSM 的智能对象协同性表示
        3.6.1 DSM 的概念
        3.6.2 DSM 中的设计结构
        3.6.3 数值DSM
        3.6.4 对象DSM
    3.7 基于模糊DSM 的任务重组
        3.7.1 DSM 建立的一般方法
        3.7.2 模糊DSM 及其运算关系
        3.7.3 DSM 的分解
        3.7.4 耦合任务集的识别与解耦
        3.7.5 对象DSM 的建立
    3.8 本章小结
4 智能对象实现关键技术
    4.1 概述
        4.1.1 可视化技术
        4.1.2 WEB 技术
    4.2 AutoCAD 二次开发工具
        4.2.1 VBA(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
        4.2.2 ADS 与LISP
        4.2.3 AutoCAD.NET API
        4.2.4 ObjectARX 开发工具
    4.3 基于 ObjectARX 的智能对象实现方法
        4.3.1 ARX 数据库
        4.3.2 虚智能体实现协议
        4.3.3 智能实体实现协议
        4.3.4 智能实体、智能容器、代理类之间关系
    4.4 基于OPM 的智能实体知识单元管理
        4.4.1 面向对象的操作
        4.4.2 智能实体对OPM 的支持
    4.5 耦合智能实体的知识单元管理
        4.5.1 基于“设计主题”的智能对象响应机制
        4.5.2 属性集成知识单元管理
        4.5.3 基于扩展字典的智能实体知识单元管理
    4.6 基于反应器的智能对象数据协同
        4.6.1 数据库反映器
        4.6.2 对象反应器
    4.7 智能对象的远程加载与远程激活
        4.7.1 远程请求加载方法
        4.7.2 远程激活
    4.8 WEB 环境下的智能对象实现
        4.8.1 基于NHibernate 的智能对象持久化
        4.8.2 基于反射原理的智能对象知识识别
        4.8.3 基于Ajax 的浏览器端智能对象
    4.9 本章小结
5 矿井通风一体化系统的实现
    5.1 通风一体化系统概述
        5.1.1 通风设计
        5.1.2 通风管理
    5.2 通风网络扩展应用
        5.2.1 风阻跟踪方法研究
        5.2.2 矿井通风网络动态解算方法研究
        5.2.3 多风机系统分区网络图的自动生成
    5.3 以通风设计为主的任务规划
        5.3.1 设计任务DSM 的建立
        5.3.2 智能对象的识别
    5.4 基于智能对象的CMCAD 系统的实现
        5.4.1 基于ObjectARX 的智能对象模型
        5.4.2 实例CAD 系统基本功能
    5.5 基于WEB 的管理系统实现
        5.5.1 通风一体化管理系统功能分析
        5.5.2 关键功能的实现
    5.6 本章小结
6 CMCAD 在矿井设计与通风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6.1 CMCAD 在府谷镇二矿资源整合设计中的应用
        6.1.1 开拓、开采设计的智能表达
        6.1.2 断面设计的智能表达
        6.1.3 通风设计
        6.1.4 井巷工程概算生成
    6.2 一体化管理系统在象山煤矿的应用
        6.2.1 象山矿大小井合并通风状况分析
        6.2.2 通风网络动态解算在象山矿的应用
    6.3 一体化管理系统在华亭煤矿的应用
        6.3.1 矿井管理体系的建立
        6.3.2 基于智能对象的生产数据管理
        6.3.3 基于智能对象的报表自动生成
        6.3.4 生产数据统计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本文结论
    7.2 论文创新之处
    7.3 今后工作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发表的论文
参与的科研项目

(6)平庄西露天矿地质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地质信息管理系统概述
        1.2.1 地质信息管理系统简介
        1.2.2 地质信息管理系统应用
        1.2.3 地质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2 系统的总体设计及开发技术简介
    2.1 系统总体设计原则
    2.2 系统功能分析及结构设计
    2.3 编程环境和工具
        2.3.1 AutoCAD的二次开发工具简介
        2.3.2 开发工具的选择
        2.3.3 VBA的编程原理
3 地质数据的采集和预处理
    3.1 地质数据的采集
    3.2 地质数据预处理
    3.3 地质数据汇总转化
4 地质数据库的设计与开发
    4.1 地质数据库建立的意义
    4.2 数据库及其访问技术
    4.3 地质数据库体系结构
        4.3.1 钻孔数据库
        4.3.2 地质信息数据库
        4.3.3 岩移监测点数据库
5 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及更新
    5.1 三维地质层面模型的建立
        5.1.1 地质层面生成算法综述
        5.1.2 地质空间数据插值方法研究
        5.1.3 煤岩层面模型的建立
        5.1.4 采场层面模型的建立
    5.2 三维地质体模型的建立
        5.2.1 三维空间建模技术综述
        5.2.2 基于简单类三棱柱的建模方法
        5.2.3 三维地质实体建模关键技术分析
        5.2.4 三维地质体模型的建立
    5.3 三维地质模型的更新
6 地质算量出图子系统
    6.1 地质算量出图系统体系结构
    6.2 地质储量计算
    6.3 地质出图
        6.3.1 地质剖面图的自动生成
        6.3.2 等值线图的自动生成
        6.3.3 钻孔柱状图的自动生成
7 边坡岩移监测点管理子系统
    7.1 边坡变形监测意义
    7.2 边坡变形监测原则
    7.3 边坡岩移监测点管理系统构成及实现方法
        7.3.1 插入矢量监测点
        7.3.2 绘制位移监测曲线
        7.3.3 生成岩移预警线
8 现场应用情况
    8.1 平庄西露天矿简介
    8.2 地质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情况
        8.2.1 地质算量出图系统的应用情况
        8.2.2 边坡岩移监测点管理系统应用情况
9 主要结论与展望
    9.1 论文的主要结论
    9.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7)铜厂铜矿三维可视化建模及露天境界优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来源与背景
    1.2 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三维可视化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动态
        1.2.2 露天开采境界优化研究现状
        1.2.3 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矿床地质特征及资料收集与数字化处理
    2.1 矿区地质特征
        2.1.1 矿区概述
        2.1.2 矿区地质特征
        2.1.3 矿床及矿体地质特征
    2.2 矿床研究原始资料收集与数字化处理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质数据库的建立
    3.1 地质数据库特点
    3.2 建立地质数据库
        3.2.1 原始地质数据的录入
        3.2.2 地质数据库的创建
    3.3 地质数据库样品组合
    3.4 样品统计分析
        3.4.1 原始样品统计分析
        3.4.2 组合样统计分析
    3.5 组合样品变异函数计算及分析
        3.5.1 实验变异函数计算
        3.5.2 理论变异函数参数交叉验证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质实体建模技术
    4.1 地质实体模型概述
    4.2 实体建模理论及关键技术
        4.2.1 Delaunay三角网和Voronoi图
        4.2.2 Delaunay三角形网的通用算法—逐点插入算法
        4.2.3 其它Delaunay优化算法
    4.3 地表及主要建筑物模型
    4.4 地质体实体模型
        4.4.1 断层实体模型
        4.4.2 矿体实体模型
        4.4.3 岩层模型
    4.5 实体模型布尔运算
        4.5.1 矿体与地形间布尔运算
        4.5.2 断层、岩层与地形间布尔运算
    4.6 地质实体模型的可视化表达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矿床块段模型与资源储量计算
    5.1 概述
    5.2 块段模型及变量估值理论研究
        5.2.1 规则块段模型
        5.2.2 变块模型
        5.2.3 线框块段嵌套模型
        5.2.4 区域化变量
        5.2.5 地质统计学方法
        5.2.6 岩性估值方法
    5.3 空白块段模型的建立
        5.3.1 块段模型范围
        5.3.2 建立空白模型(Blank model)
    5.4 单元块属性信息的赋值
        5.4.1 单元块矿体信息赋值
        5.4.2 单元块其它矿岩信息赋值
    5.5 单元块品位属性的赋值
        5.5.1 矿体实体对块段模型的约束
        5.5.2 单元块品位的估值
    5.6 块段模型的优化
    5.7 资源储量评价概述
    5.8 矿床勘探原始储量与新分类对比
        5.8.1 矿床勘探类型及网度
        5.8.2 储量计算参数
        5.8.3 储量计算结果
    5.9 地质块段模型估算矿床资源储量
    5.10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露天境界优化技术研究
    6.1 露天开采境界优化方法现状
    6.2 最终境界设计基本原则
        6.2.1 影响露天矿场开采境界的主要因素
        6.2.2 露天开采境界设计的主要原则
    6.3 最终境界设计方法及其原理
        6.3.1 手工法
        6.3.2 价值模型
        6.3.3 浮动圆锥法
        6.3.4 Lerchs-Grossmann图论法(LG图论法)
        6.3.5 其它算法
    6.4 铜厂铜矿露天境界优化参数的确定
    6.5 露天境界优化成果分析
    6.6 露天最终境界与可视化开采方案的确定研究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全文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3 个人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课题及论文发表情况

(8)矿体三维建模及储量计算关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三维空间数据模型研究现状
        1.2.2 储量计算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具有三维储量计算功能的软件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第二章 基于剖面轮廓线的矿体三维建模
    2.1 数据准备
    2.2 矿体三维建模关键算法
        2.2.1 一种基于轮廓线重构三维形体算法——周长投影法
        2.2.2 简单多边形三角剖分算法
        2.2.3 基于矿体线框模型生成块段模型算法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矿体三维模型的储量计算方法
    3.1 三维积分法
        3.1.1 三维积分法原理
        3.1.2 三维积分法算法
    3.2 克立格法
        3.2.1 克立格法基础理论简介
        3.2.2 实验变异函数分治算法
        3.2.3 变异函数稳健性研究
        3.2.4 空间分布权系数插值邻域点选取算法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维储量计算系统的实现
    4.1 系统开发环境
    4.2 系统总体结构和功能
    4.3 系统数据库设计
    4.4 系统功能详细介绍
        4.4.1 数据库管理
        4.4.2 数据处理
        4.4.3 三维建模
        4.4.4 储量计算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在邓西沟铅锌矿中的应用
    5.1 矿区自然地理情况
    5.2 区域地质
    5.3 矿区地质
    5.4 矿体三维建模
        5.4.1 数据准备
        5.4.2 矿体三维模型的建立
    5.5 储量计算
        5.5.1 三维积分法储量计算
        5.5.2 克立格法储量计算
        5.5.3 系统应用情况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9)五坐标虚拟轴弹性研抛机床的环形轨迹规划(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自由曲面模型
2 自由曲面分片法简介
3 平行环算法
    3.1 相邻偏置环对应点的空间距离
    3.2 走刀行距方程
    3.3 偏置参数t的确定
    3.4 规划的结束条件
    3.5 平行环算法示例
4 相关环算法
    4.1 走刀行距d的确定
    4.2 刀具轨迹规划初始圆的确定
        (1) CNC装置的单位步长
        (2) 轨迹规划初始圆的确定
    4.3 相关环的计算
    4.4 相关环算法示例
5 结论

(10)基于VBA的AutoCAD二次开发在露天矿床建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矿床建模技术综述
    1.2 国内外矿模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3 选题依据及论文研究的意义
    1.4 论文主要内容
2 白音华二号露天矿地质概况及原始数据收集和整理
    2.1 白音华二号露天矿地质简介
    2.2 原始数据收集和整理
        2.2.1 剖面钻孔的数据处理
        2.2.2 虚拟钻孔处理断层
        2.2.3 虚拟钻孔编号意义
        2.2.4 虚拟钻孔处理无煤区
        2.2.5 虚拟钻孔处理煤层露头
        2.2.6 界面数据汇总转化
3 地质界面模型生成及可视化
    3.1 地质层面生成算法综述
        3.1.1 Grid 模型简述
        3.1.2 TIN 模型简述
        3.1.3 不规则三角网(TIN)模型特性
        3.1.4 Delaunay 三角网生长算法综述
        3.1.5 改进的三角网生长算法
    3.2 地质空间数据插值方法研究
        3.2.1 插值的目的
        3.2.2 常用插值方法简介
    3.3 地质层面的可视化模型的建立
        3.3.1 地表、第四系、第三系数据的空间内插方法
        3.3.2 地表、第四系、第三系层面模型的建立
        3.3.3 煤层数据的空间内插
        3.3.4 煤层模型的建立
4 三维地质体可视化模型的建立
    4.1 三维空间建模技术综述
    4.2 基于简单类三棱柱的建模方法
        4.2.1 STP 基本数据结构
        4.2.2 STP(简单类三棱柱)的生成
5 图形管理与矿岩量的计算
    5.1 图形管理
        5.1.1 空间数据点的查询
        5.1.2 地质剖面图
        5.1.3 等值线的生成
    5.2 矿岩量计算
6 矿床地质模型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6.1 编程环境和工具
        6.1.1 AutoCAD的二次开发工具简介
        6.1.2 开发工具的选择
        6.1.3 VBA的编程原理
    6.2 系统功能简介与实现
        6.2.1 系统的启动
        6.2.2 系统功能简介
7 主要结论与展望
    7.1 论文的主要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采矿CAD中多边形平行外推(内缩)算法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安徽沙溪斑岩铜矿铜泉山矿段三维地质建模及蚀变带对找矿的指示意义研究[D]. 昌仪. 合肥工业大学, 2012(06)
  • [2]一种计算机圈定露天矿境界的新方法[J]. 陈晓青,任凤玉,张国建,白润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
  • [3]充填采矿法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研究[D]. 张善心. 山东科技大学, 2010(02)
  • [4]三维可视化集成矿山地测采信息系统研究[D]. 周智勇. 中南大学, 2010(11)
  • [5]集成化采矿CAD的知识协同性研究[D]. 吴奉亮. 西安科技大学, 2009(07)
  • [6]平庄西露天矿地质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及应用研究[D]. 曹博.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8(S1)
  • [7]铜厂铜矿三维可视化建模及露天境界优化技术研究[D]. 龚元翔. 中南大学, 2008(12)
  • [8]矿体三维建模及储量计算关键问题研究[D]. 孙立双. 东北大学, 2008(06)
  • [9]五坐标虚拟轴弹性研抛机床的环形轨迹规划[J]. 徐立国,赵继,孙瑞东,徐卫. 农业机械学报, 2007(04)
  • [10]基于VBA的AutoCAD二次开发在露天矿床建模中的应用研究[D]. 刘光伟.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7(04)

标签:;  ;  ;  ;  ;  

挖掘CAD中的多边形平行外推(压痕)算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