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肾上腺鼻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

原发性肾上腺鼻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

一、原发性肾上腺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免疫学表型(论文文献综述)

张泰榕[1](2021)在《免疫检查点分子TIM-3、PD-1及其配体PD-L1在DLBCL的表达及其在肿瘤免疫中的生信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3(T cell immunoglobulin domain and mucin domain protein-3,TIM-3)、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及其配体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验证各自的表达及作用,期望为相应免疫抑制剂应用于DLBCL提供依据。方法:1.通过Uniprot查询蛋白编号,NCBI查询氨基酸序列,Prot Param分析蛋白的理化性质,Prot Scale分析蛋白的疏水性质,Signal P-5.0分析信号肽,TMHMM预测跨膜结构域,SOPMA预测二级结构,String分析蛋白质互作网络,David和R进行GO和KEGG分析。2.利用GEPIA 2数据库分析TIM-3、PD-1、PD-L1基因在DLBCL中的表达情况。使用TIMER数据库分析在DLBCL的肿瘤微环境中,TIM-3、PD-1、PD-L1基因表达情况与免疫浸润之间的关系。3.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TIM-3、PD-1、PD-L1蛋白在DLBCL的不同细胞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M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TIM-3蛋白由301个氨基酸组成,属于稳定的亲水性蛋白,存在常规分泌通路和跨膜区域,二级结构以无规卷曲为主,蛋白互作网络分析显示TIM-3蛋白与LGALS9、LAG3、CEACAM1、CTLA4、IL-2、PD-L1、TBX21、FOXP3、PD-1、CD160等蛋白关系密切,GO和KEGG发现TIM-3蛋白参与的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大多都与免疫反应相关。2.PD-1蛋白由288个氨基酸组成,属于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存在常规分泌通路和跨膜区域,二级结构以无规卷曲为主,蛋白互作网络分析显示PD-1蛋白与PD-L1、PD-L2、PTPN11、PTPN6、CD3E、LCK、HLA-DRB1、CD3D、CD4、HLA-DQB1等蛋白关系密切,GO和KEGG发现PD-1蛋白参与的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大多都与免疫反应相关。3.PD-L1蛋白由290个氨基酸组成,属于稳定的亲水性蛋白,存在常规分泌通路和跨膜区域,二级结构以无规卷曲为主,蛋白互作网络分析显示PD-L1蛋白与PD-1、PTPN11、PD-L2、CTLA4、CD80、CD3E、LCK、HLA-DRA、HLA-DQB2、CD4等蛋白关系密切,GO和KEGG发现PD-L1蛋白参与的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大多都与免疫反应相关。4.GEPIA 2显示TIM-3、PD-1、PD-L1基因在DLBCL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但TIM-3、PD-1、PD-L1基因对DLBCL的预后无影响。5.TIMER显示TIM-3基因的表达水平与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浸润呈正相关;PD-1基因的表达水平与CD4+T、CD8+T细胞浸润呈正相关;PD-L1基因的表达水平与中性粒细胞浸润呈正相关。6.免疫组化显示TIM-3和PD-1在DLBCL组织的表达低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组织,PD-L1则相反。TIM-3在肿瘤细胞的阳性率为48.0%(59/123),TIM-3在血管内皮细胞的阳性率为39.0%(46/118),PD-1在肿瘤细胞的阳性率为26.4%(32/121),PD-1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的阳性率为8.3%(10/120),PD-L1在肿瘤细胞的阳性率为12.5%(15/120),PD-L1在TIL的阳性率为1.7%(2/120)。7.在肿瘤细胞的表达上,TIM-3+和TIM-3-在所有临床病理特征上均无显着性差异;在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上,TIM-3+和TIM-3-在民族和IPI评分有差异但无相关。PD-1+肿瘤细胞与结内和Ki-67指数≤60%正相关;PD-1+TIL与彝族、藏族、回族、纳西族和傈僳族正相关、与结外负相关、与Ki-67指数>60%负相关。在肿瘤细胞和TIL的表达上,PD-L1阳性组和阴性组在各项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均无显着性。8.TIM-3在肿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共表达与各项临床病理特征均无相关。PD-1在肿瘤细胞和TIL共表达分别与年龄、彝族、藏族、回族、纳西族和傈僳族负相关,与结外、Ki-67指数>60%正相关,与其它特征无相关。PD-L1在肿瘤细胞和TIL共表达与各项临床病理特征均无相关。9.TIM-3和PD-1、PD-L1分别在肿瘤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TIL的组间共表达在各项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差异。10.TIM-3在肿瘤细胞的表达与TIM-3在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正相关,TIM-3在肿瘤细胞的表达与PD-L1在肿瘤细胞的表达正相关,TIM-3在肿瘤细胞的表达与PD-L1在TIL的表达正相关。PD-1在肿瘤细胞的表达与PD-1在TIL的表达正相关,PD-L1在肿瘤细胞的表达与PD-L1在TIL的表达正相关。11.生存时间与年龄负相关,与Hans分型正相关,与BCL-6的表达正相关,患病年龄≤60岁的群体的预后好于患病年龄>60岁的群体,CD3阴性组的预后好于CD3阳性组,PD-L1-TIL组的预后好于PD-L1+TIL组。结论:1.TIM-3、PD-1、PD-L1蛋白都属于亲水性、高脂溶性分泌蛋白,二级结构均以无规卷曲为主,有利于与其他蛋白质结合发挥作用。2.TIM-3、PD-1、PD-L1蛋白之间存在较紧密的互相作用关系,且主要在免疫反应过程中发挥作用。3.TIM-3、PD-1、PD-L1基因在生信中均显示对预后上无影响,后续实验仅发现PD-L1+TIL是DLBCL患者预后的不利因素。4.TIM-3、PD-1、PD-L1基因可能通过调节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浸润对DLBCL的免疫逃逸产生影响。

魏双,孙志芳[2](2020)在《原发肾上腺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合并肾透明细胞癌1例并文献复习》文中提出原发性肾上腺恶性淋巴瘤(primary adrenal lymphoma,PAL)非常少见,仅占结外恶性淋巴瘤的3%[1],而其中原发肾上腺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T细胞淋巴瘤更为罕见,国内在2003年、国外在2007年才首次报道此病[2-3]。同时性原发肾上腺NKT细胞淋巴瘤合并肾透明细胞癌目前更是未见报道。本文报道1例正在高密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同时性双侧肾上腺NKT细胞淋巴瘤合并肾透明细胞癌病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程度。

刘敏,吴秀贞,吴立峰,刘传玉[3](2019)在《肾上腺原发性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点分析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说明肾上腺原发性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极其罕见,缺乏特异性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容易与肾上腺其他原发性肿瘤混淆。查阅国内文献,2003年陆洪芬等[1]首次报道2例。外文文献2007年Thompson等[2]报道成人首例。2018-05临朐县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1例57岁男性原发性肾上腺鼻型NK/T细胞淋巴瘤,

吕燕敏,魏院锋,赵莉莉,金珊,张璐,陶林,邹泓,庞丽娟[4](2019)在《双侧肾上腺原发性NK/T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肾上腺原发性NK/T细胞淋巴瘤(NK/T cell lymphom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影像学资料、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68岁,肾上腺双侧巨大实性占位。镜下正常肾上腺固有结构消失,瘤细胞呈弥漫性片状分布,以小圆蓝细胞为主,核分裂象多见。免疫表型:瘤细胞表达TIA-1、Granzyme B、CD56、CD2、CD3,Ki-67增殖指数为90%,EBER原位杂交结果阳性,符合肾上腺原发性NK/T细胞淋巴瘤。结论肾上腺淋巴瘤少见,其中以继发性多见,原发性罕见。病理类型为NK/T细胞淋巴瘤则更为罕见,其治疗以手术联合放、化疗为主,预后差。熟悉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EBV的存在与否,结合临床病史,有助于正确诊断。

刘香丽[5](2019)在《淋巴瘤样肉芽肿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和目的淋巴瘤样肉芽肿(Lymphomatoid Granulomatosis LyG)是一种少见的与Epstein-Barr病毒(EBV)密切相关的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主要侵犯结外组织器官。该病最早是在1972年由Liebow et al.研究Wegener’s肉芽肿时发现,将其描述为具有多形性、血管中心性和血管侵袭性伴有坏死性特点,以及不典型性的淋巴网状内皮细胞浸润的一类疾病。临床上80%以上的病人累及肺部,同时可累及肺外组织器官如中枢神经系统,皮肤等。该病异质性较强,根据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从良性淋巴增殖性疾病发展为恶性淋巴瘤,从而表现出不同的病理特点、影像学特点,以及根据发生的不同部位,呈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虽然病理是诊断该病的重要线索,但是由于该病多发生在淋巴结外部位,背景中常常含有较多的淋巴细胞,而典型的异型性或者肿瘤细胞少见,病变组织中又存在不同程度的坏死,同时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以及影像学表现不特异,所以容易导致临床上的漏诊与误诊。另外作为一种少见疾病,发病率低,当前国内外病例大多都是以个案分析的方式报道,所以临床大夫对该病的诊断以及治疗等方面认识并不全面。本研究总结我院病例同时汇总复习国内外文献报道,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LyG的认识,减少漏诊率以及误诊率,为该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更多的依据以及思路。资料与方法报道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例LyG的临床病例的详细信息,并检索国内数据库如万方医学网,中国知网以及国外常用数据库Pubmed数据库关于淋巴瘤样肉芽肿的病例报道,通过本文制定的纳入以及剔除标准,将国内外的文献报道以及本中心的共84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予以整理,统计LyG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断情况,治疗方案以及生存随访时间等方面的资料,并对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行统计处理分析加以归纳总结。结果该研究通过本院病例以及文献复习,按照制定的纳入与剔除标准,共纳入84例LyG病人,得出该病特点如下:(1)LyG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多发生在中老年人,中位发病年龄为54岁,也可见于儿童,自身的免疫功能状态与该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2)LyG病变可累及全身,最多见于肺部,尤其是双侧下肺,其次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皮肤,肝脏,肾上腺等,临床表现不特异,国外病例皮肤表现相对多见;(3)典型的LyG病理表现以病变侵润破坏血管为主,在淋巴细胞构成的背景下,存在不同数量的异形性B细胞,根据其病理分级可分为3级病变,分别表现为增生性,交界性,肿瘤性病变;(4)LyG的治疗方案不统一,方案的选择根据患者自身免疫状态、病变部位、临床表现以及病理分级进行个体化治疗为主,常用的治疗方案为化疗,并且以R±CHOP方案为主;(5)该组LyG病人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2个月,在单因素预后分析中显示病变单纯发生在中枢(P=0.044)以及EBER阴性(P=0.030)总生存相对好,但是多因素分析时未发现有意义的独立预后指标。结论1.LyG最常见于中老年人,最常发生在肺部,免疫功能紊乱是该病发病的危险因素;2.LyG是一种少见疾病,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影像学表现不特异,易漏诊以及误诊,注意与常见疾病进行鉴别诊断;3.LyG的治疗方案相对不统一,化疗主要以R±CHOP方案为主;4.LyG总体预后差,预后因素需要进一步研究。

王冠男[6](2017)在《miR-34a在NK/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功能验证》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与目的淋巴瘤是目前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属于成熟T细胞和NK细胞肿瘤中的一种亚型,在西方国家较为少见,但是在亚洲人、墨西哥人和南美土着人中发病率较高。在我国,此病是最常见的淋巴瘤类型之一。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临床具有高度侵袭性,由于病变易复发且对放化疗易出现抗拒,预后总体较差。NK/T细胞淋巴瘤发病机制的复杂性及肿瘤的异质性加大了诊断与治疗的困难。目前国际上没有对标准化的治疗方案达成共识,因此使得病人的个体化治疗难以实现。新的治疗方法比如免疫治疗、分子靶向治疗也在进一步探索及研究中。因此,开展NK/T细胞淋巴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治疗作用靶点,具有重要意义。Micro RNA(简称mi RNA)是一种长度约22个核苷酸的内源性的非编码单链RNA分子,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及DNA病毒中,在转录后水平负向调控靶基因的表达。mi RNA的异常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与蛋白编码基因相同,mi RNA也可扮演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角色。很多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侵袭等生物学过程相关的基因被证实为mi RNA的靶基因。最近研究证明,mi RNA异常表达与淋巴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mi RNA表达谱的分析在淋巴瘤诊断、分型及治疗靶点的筛选中发挥重要作用。mi R-34a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p36,启动子区包括P53结合位点和Cp G岛,由于P53调控失常或Cp G岛甲基化可导致mi R-34a表达异常。在实体瘤的研究中发现,mi R-34a大多表达下调,mi R-34a可以通过靶向调控细胞周期蛋白、细胞周期相关蛋白激酶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还可以通过调控与细胞自噬及衰老有关的细胞调节因子来影响肿瘤进展,因此在大多数实体瘤中,mi R-34a发挥抑癌基因的作用。但是最近有研究发现,在一些EBV阳性的淋巴瘤中由EB病毒潜伏膜蛋白(Latent Membrane Protein l,LMP-1)介导的mi R-34a表达上调,能促进肿瘤细胞增殖,提示mi R-34a发挥致癌作用。因此mi R-34a发挥的生物学功能具有组织特异性。依据我们课题组前期对NK/T细胞淋巴瘤细胞株以及正常NK细胞的小RNA高通量深度测序的研究,发现在SNK-6和YTS细胞中mi R-34a表达下调。而目前关于mi R-34a在NK/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生物学功能的研究未见其他文献报道。本课题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 RT-PCR)技术检测mi R-34a在NK/T细胞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预后相关性;通过构建高表达mi R-34a及低表达mi R-34a的重组慢病毒载体并进行包装,经感染NK/T细胞淋巴瘤细胞系后观察肿瘤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情况,研究mi R-34a对体外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体内构建NK/T细胞淋巴瘤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与体外细胞实验进行比较;通过计算机靶基因预测软件、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及western-blot实验确定mi R-34a作用的可能的靶基因,对靶基因进行初步验证,并研究靶基因发挥的生物学功能。课题旨在探讨mi R-34a在NK/T细胞淋巴瘤中的作用及意义,寻找与NK/T淋巴瘤诊治相关的新的有效靶点。第一部分mi R-34a在NK/T细胞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1.收集并筛选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石蜡组织标本30例,以10例鼻腔粘膜慢性炎的标本作为对照组织。2.采用q RT-PCR的方法检测NK/T细胞淋巴瘤组织及对照组织中mi R-34a相对表达量。3.用SPSS软件对mi R-34a表达与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年龄、性别、B症状、血清LDH水平、Ann Arbor临床分期及IPI评分。4.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mi R-34a表达及以上临床病理参数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NK/T淋巴瘤组织中的mi R-34a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2.mi R-34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及Ann Arbor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血清LDH水平、B症状及IPI评分无关(P>0.05)。3.mi R-34a的表达与患者总生存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IPI评分≥3分为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第二部分mi R-34a对NK/T细胞淋巴瘤细胞系的生物学特性影响方法:1.设计引物,以U6为内参,通过RT-PCR的方法检测正常NK细胞及NK/T细胞淋巴瘤SNK-6和YTS细胞系中mi R-34a的表达量。2.设计合成Pre-mi R-34a片段和anti-mi R-34a片段,同时将慢病毒mi RNA表达质粒p Lenti-mi R和慢病毒mi RNA封闭质粒p Lenti-anti-mi R经过特定酶切位点酶切,与目的片段进行无缝克隆,构建可以上调mi R-34a表达及下调mi R-34a表达的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3.将重组慢病毒载体、包装质粒△8.2、包膜质粒VSV-G共转染293T细胞,经过包装产生病毒原液,并进行滴度测定。4.设计四个实验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mi R-34a高表达组和mi R-34a干扰组,分别利用MTT法、流式细胞学及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感染后的YTS细胞的生长增殖能力、细胞凋亡情况及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结果:1.mi R-34a在YTS和SNK-6淋巴瘤细胞株中的表达与NK细胞株比较,表达明显下调。2.经过PCR鉴定及测序鉴定,成功构建了可以上调及下调mi R-34a表达的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p Lenti-mi R-34a和p Lenti-anti-mi R34a。3.MTT实验结果发现,在感染72h后mi R-34a高表达组、mi R-34a干扰组和对照组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吸光度均有显着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mi R-34a高表达组吸光度显着降低,而mi R-34a干扰组吸光度显着升高。4.流式细胞学检测结果发现,mi R-34a高表达组与阴性对照组、mi R-34a干扰组相比,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结果发现,mi R-34a高表达组、mi R-34a干扰组和对照组各组之间两两比较,穿膜细胞数均有显着差异(P<0.05),mi R-34a高表达组穿膜细胞数明显减少而mi R-34a干扰组穿膜细胞数明显增多。第三部分mi R-34a靶基因预测及功能初步验证方法:1.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Target Scan、Pic Tar和Miranda分别预测mi R-34a作用的靶基因。2.将pmir GLO载体的双酶切产物,与目的基因CD47-3’UTR、MYB-3’UTR、MYC-3’UTR的PCR产物进行无缝克隆,构建重组载体pmir GLO-CD47、pmir GLO-MYB和pmir GLO-MYC。3.设计五个实验组:pmir GLO-CD47、pmir GLO-MYB和pmir GLO-MYC,阴性对照组Pmir GLO-control及空白对照组,分组与Lenti-mi R34a慢病毒共转染293T细胞,进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4.设计四个实验组:空白对照组(未感染YTS细胞)、阴性对照组(Lenti-con)、Lenti-mi R34a组和Lenti-anti-mi R34a组,各组感染YTS细胞后,应用RT-PCR检测各处理组CD47m RNA的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各处理组CD47蛋白的表达水平。5.设计靶向CD47的sh RNA序列并转染至YTS细胞,RT-PCR及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转染后CD47的m RNA及蛋白表达情况。检测分为细胞对照组、阴性对照组、mir34a过表达组和CD47sh RNA干扰表达组,分别利用MTT法、流式细胞学及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感染后的YTS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结果:1.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CD47、MYB和MYC为mi R-34a可能作用的靶基因。2.经过PCR鉴定及测序鉴定,成功构建了重组载体pmir GLO-CD47、pmir GLO-MYB和pmir GLO-MYC。3.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mir GLO-CD47实验组荧光素酶活性明显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pmir GLO-MYB实验组和pmir GLO-MYC实验组差异不具有显着性(P>0.05)。证明mi R-34a能够与CD47的3’UTR区特异性结合。4.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enti-mi R34a组和Lenti-anti-mi R34a组的CD47m RNA表达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Lenti-mi R34a组、Lenti-anti-mi R34a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nti-mi R34a感染组细胞的CD47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Lenti-anti-mi R34a感染组细胞的CD47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5.转染CD47-sh RNA后,CD47-sh RNA组的CD47m RNA水平及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证实慢病毒干扰载体构建成功。MTT实验结果显示,mi R34a组及CD47-sh RNA组与对照组相比,在48h,72h和96h时的细胞吸光度值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学结果显示,mi R-34a组和CD47-sh RNA组与对照组相比,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小室实验结果显示,mi R-34a组和CD47-sh RNA组较之对照组,迁移穿膜细胞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四部分mi R-34a对NK/T细胞淋巴瘤裸鼠移植瘤的影响方法:1.建立人NK/T细胞淋巴瘤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设计实验组:阴性对照组、Lenti-mi R34a组和Lenti-anti-mi R34a组。观察各组种植瘤生长情况,测量肿瘤体积并绘制生长曲线。实验终止时处死小鼠,分离肿瘤。2.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各组移植瘤病理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EBV感染情况。3.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移植瘤组织中细胞凋亡率。结果:1.Lenti-mi R34a组裸鼠移植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和Lenti-anti-mi R34a组裸鼠移植瘤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E染色显示各组移植瘤大体形态及显微镜下组织学形态相似。免疫组化显示各组移植瘤CD3、CD56、Granzyme-B、TIA-1均表达阳性,CD20表达阴性。EBER原位杂交显示各组移植瘤均EBV阳性。免疫组化结果显示Lenti-anti-mi R34a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CD47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nti-mi R34a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CD47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TUNEL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和Lenti-anti-mi R34a组相比,Lenti-mi R34a组移植瘤组织中凋亡细胞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mi R-34a在NK/T淋巴瘤石蜡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均下调,提示其可能参与了NK/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发展。2.成功构建了可以上调及下调mi R-34a表达的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体外实验证实高表达mi R-34a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并减低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3.CD47是mi R-34a直接作用的靶基因,mi R-34a能够与CD47的3’UTR区特异性结合进行转录后负向调控,发挥相应生物学功能。4.成功构建了人NK/T细胞淋巴瘤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体内动物实验与体外细胞实验结果相似,证明mi R-34a表达上调能够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促进肿瘤细胞凋亡。5.mi R-34a具有抑癌基因的作用,它可能是一个潜在的分子治疗靶点。

杨晰[7](2015)在《原发扁桃体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文中提出目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asal-Type 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NKTCL)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主要依赖于原发肿瘤部位。本研究评价原发扁桃体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Tonsil-NKTCL)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与材料:回顾性分析全国10个中心收治的68例原发扁桃体NKTCL。根据Ann Arbor分期,Ⅰ期16例,Ⅱ期36例,Ⅲ/Ⅳ期16例。Ⅰ-Ⅱ期患者中,39例接受放化综合治疗,6例接受单纯放疗,7例接受单纯化疗。Ⅲ/Ⅳ期患者接受单纯化疗,或化疗后联合放疗。Kaplan-Meier方法计算总生存率(OS)、无进展生存率(PFS)和局部区域控制率(LRC)。结果:扁桃体原发NKTCL多见于中青年男性,易发生淋巴结侵犯,较少出现LDH升高和B组症状,Ann Arbor分期以Ⅱ期多见,国际预后指数(IPI)较低,对放疗高度敏感,对化疗不敏感。总的5年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和局部区域控制率分别为55.1%、47.5%和82.8%。在单因素分析中,年龄、B组症状、Ann Arbor分期和韩国预后指数(KPI)对预后有显着意义。全组分析显示,放化疗综合治疗比单纯放疗或单纯化疗可以获得较好的无进展生存率(58.9%比28.3%,P=0.005),对Ⅱ期患者进行比对也可得到同样的结论(60.8%比22.2%,P=0.018)。淋巴结侵犯和远处结外器官转移为主要失败模式。颈部淋巴结受侵患者接受颈部放疗可显着减少局部区域复发。结论:原发扁桃体NKTCL患者与原发鼻腔NKTCL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但预后无显着差异。与单纯化疗或单纯放疗相比,放化疗综合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无进展生存率。

王烨[8](2014)在《10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子遗传学改变及与预后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10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改变及分子遗传学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以促进对DLBCL病理特征及分子遗传学改变的进一步认识,进而从分子水平了解DLBCL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方法:收集2007~2014年间由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经手术切除并由病理确诊的100例DLBCL病例。整理临床资料,参照2008版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诊断标准复查阅片。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观察CD3、CD5、CD10、CD20、CD23、CD34、CD43、Bcl-2、Bcl-6、MUM-1、CyclinD1、Ki-67的表达情况;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EBER;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100例DLBCL中BCL-2、BCL-6、C-myc基因的改变;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筛选影响100例DLBCL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中DLBCL发病的高峰年龄为31~50岁,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男/女=1.27:1);原发于淋巴结内患者59例。原发于结外器官的患者41例,其中以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最为多见,为30例。临床分期中I-II期患者共49例,血清LDH水平升高27例,血清LDH水平(186.11±58.67)U/L;III-IV期患者共51例,血清LDH水平升高25例,血清LDH水平(287.19±177.63)U/L, III-IV期患者血清LDH水平显着高于I-II期患者(P<0.05)。B症状患者血清LDH水平(311.43±213.83)U/L,A症状患者血清LDH水平(231.79±119.33)U/L,B症状患者血清LDH水平显着高于A症状患者,P=0.02。I-II期患者中血清β2-MG水平增高34例,β2-MG水平(1705.35±505.66)ug/L, III-IV期患者中血清β2-MG水平增高44例,β2-MG水平(3207.53±1067.33)ug/L,III-IV期β2-MG水平显着高于I-II期,P<0.05。B症状患者β2-MG水平(3133.52±1013.23)ug/L,A症状患者血清β2-MG (2055.31±955.67)ug/L, B症状患者β2-MG水平显着高于A症状患者,P<0.05。形态学以中心母细胞型为主(92/100)。100例患者中CD3阳性7例(7.00%)、CD10阳性11例(11.00%)、CD20阳性94例(94.00%)、CD34阳性79例(79.00%)、Bcl-2阳性55例(55.00%)、Bcl-6阳性89例(89.00%)、MUM-1阳性75例(75.00%)。CD10蛋白表达与ECOG评分相关(P=0.003)。免疫表型:生发中心起源19例,非生发中心起源81例。5例EBER阳性,其中1例为GCB,4例为non-GCB。仅ESR与免疫学表型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5例EBER阳性均为中心母细胞型。FISH检测:Bcl-2/IgH基因融合1例,BCL-2基因扩增7例。BCL-6基因重排8例。C-myc基因重排2例。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血清LDH水平、原发肿瘤大小、IPI评分及治疗效果等因素的生存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DH水平、原发肿瘤大小及治疗效果是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本研究显示DLBCL发病以男性多见,结内起病多见;血清LDH增高的患者预后较差。且血清LDH升高与AnnArbor临床分期相关;血清β2-MG水平与AnnArbor临床分期相关,但与预后无关;DLBCL的组织学亚型以中心母细胞型最常见;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血清LDH水平、原发肿瘤大小、IPI评分及治疗效果等因素对预后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发病年龄、性别、民族、是否存在B症状、临床分期、ECOG评分、治疗方式、Bcl-2蛋白表达、Bcl-6蛋白表达及基因突变等因素的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LDH水平、原发肿瘤大小及治疗效果是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李江辉[9](2013)在《鼻型节外NK/T细胞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报告1例少见的鼻型节外NK/T细胞淋巴瘤,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皮肤科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该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结合相关文献讨论其病因、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结果:该患者以双下肢结节及鼻部溃疡为主要临床表现,右大腿皮损组织病理示异形淋巴样细胞弥漫浸润,免疫组化染色:CD2(+),CD3(+). CD56(+). TIA-1(+).Grb(+).EBER(+),CD20(-).临床表现、组织病理与免疫组化改变均与文献相符,报告一致,并与类似疾病进行了鉴别,诊断成立。小结:鼻型节外NK/T细胞淋巴瘤恶性度高、易误诊、预后差,诊断有赖于常规组织病理结合分子病理技术。

王秋鹏,孙刚,卢洪胜,谢彩萍,甘梅富[10](2012)在《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9例临床病理学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9例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手术标本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查,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中位年龄62岁。临床主要表现为睾丸无痛性肿大,病变位于左侧6例,右侧2例,双侧1例。组织学分型:7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套细胞淋巴瘤,1例为继发性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结论]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中老年患者多见,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睾丸肿大,主要类型为非霍奇金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确诊依赖于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

二、原发性肾上腺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免疫学表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原发性肾上腺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免疫学表型(论文提纲范文)

(1)免疫检查点分子TIM-3、PD-1及其配体PD-L1在DLBCL的表达及其在肿瘤免疫中的生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课题资助情况
缩略语中英对照表
前言
第一章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免疫检查点分子TIM-3、PD-1、PD-L1蛋白进行分析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实验结果
        1.3.1 TIM-3、PD-1、PD-L1蛋白的序列特征及其理化性质
        1.3.2 TIM-3、PD-1、PD-L1蛋白的疏水性分析
        1.3.3 TIM-3、PD-1、PD-L1蛋白的信号肽分析
        1.3.4 TIM-3、PD-1、PD-L1蛋白的跨膜域预测
        1.3.5 TIM-3、PD-1、PD-L1蛋白的二级结构预测
        1.3.6 TIM-3、PD-1、PD-L1蛋白的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和功能富集
    1.4 讨论
    1.5 小结
第二章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TIM-3、PD-1、PD-L1基因在DLBCL的表达和免疫浸润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
        2.3.1 TIM-3、PD-1、PD-L1基因在DLBCL中的表达情况
        2.3.2 TIM-3、PD-1、PD-L1基因与DLBCL患者生存期限的关系
        2.3.3 TIM-3、PD-1、PD-L1基因在DLBCL的免疫浸润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TIM-3、PD-1和PD-L1在DLBCL的表达及意义
    3.1 实验材料
        3.1.1 病例筛选
        3.1.2 分期、分型、风险分层的标准
        3.1.3 实验试剂
        3.1.4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筛选合适蜡块、制备白片、烤片
        3.2.2 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
        3.2.3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判读
        3.2.4 统计分析
    3.3 实验结果
        3.3.1 临床病理特征
        3.3.2 TIM-3、PD-1 和 PD-L1三种蛋白在DLBCL和RH的表达
        3.3.3 TIM-3、PD-1和PD-L1三种蛋白表达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3.3.4 生存分析
    3.4 讨论
        3.4.1 TIM-3在DLBCL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3.4.2 PD-1在DLBCL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3.4.3 PD-L1在DLBCL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3.4.4 TIM-3、PD-1、PD-L1在DLBCL表达的组内、组间差异的讨论
        3.4.5 TIM-3、PD-1、PD-L1在DLBCL表达差异的组内两两相关性分析
        3.4.6 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3.4.7 TIM-3、PD-1、PD-L1在DLBCL和非肿瘤组织的表达差异的讨论
    3.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TIM-3在肿瘤免疫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学术奖励情况

(2)原发肾上腺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合并肾透明细胞癌1例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历资料
2 讨论
    2.1病因
    2.3治疗和预后

(3)肾上腺原发性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点分析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报告
2 讨论

(4)双侧肾上腺原发性NK/T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眼观
    2.2 镜检
    2.3 免疫表型
    2.4 分子病理
    2.5 病理诊断
    2.6 随访
3 讨论

(5)淋巴瘤样肉芽肿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EBV阳性的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在校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6)miR-34a在NK/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功能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miR-34a在NK/T细胞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 病例收集
        2 主要试剂及仪器
        3 试剂配制
        4 实验方法
        5 临床标准及结果判定
        6 数据分析
    结果
        1 临床病理特征
        2 miR-34a在NK/T细胞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
        3 miR-34a与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4 miR-34a表达与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分析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miR-34a对NK/T细胞淋巴瘤细胞系的生物学特性影响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数据分析
    实验结果
        1 miR-34a在淋巴瘤细胞系中的表达
        2 慢病毒miR-34a高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3 慢病毒miR-34a干扰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4 重组慢病毒制备结果
        5 miR-34a对YTS淋巴瘤细胞系生长增殖的影响
        6 miR-34a对YTS淋巴瘤细胞系细胞凋亡的影响
        7 miR-34a对YTS淋巴瘤细胞系侵袭能力的影响
    讨论
    小结
第三部分 miR-34a靶基因预测及功能初步验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数据分析
    实验结果
        1 miR-34a靶基因生物学软件预测结果
        3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
        4 RT-PCR检测慢病毒Lenti-miR34a和Lenti-anti-miR34a感染YTS细胞后CD47mRNA表达水平
        5 western blot检测慢病毒Lenti-miR34a和Lenti-anti-miR34a感染YTS细胞后CD47蛋白表达水平
        6 CD47-shRNA表达及与miR-34a过表达调控效应的比较
    讨论
    小结
第四部分 miR-34a对NK/T细胞淋巴瘤裸鼠移植瘤的影响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数据分析
    实验结果
        1 miR-34a对NK/T细胞淋巴瘤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2 各组移植瘤病理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情况
        3 miR-34a对NK/T细胞淋巴瘤裸鼠移植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讨论
    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MicroRNA相关研究方法及在T细胞淋巴瘤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7)原发扁桃体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临床分期
    2.3 治疗
    2.4 放疗技术
    2.5 化疗
    2.6 随访及数据分析
    2.7 临床评价
    2.8 统计分析
3.结果
    3.1 临床特征
    3.2 近期疗效
    3.3 生存率及预后因素
    3.4 治疗方法
    3.5 放疗和局部区域控制率
    3.6 失败模型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课题资助基金
致谢

(8)10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子遗传学改变及与预后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导师评阅表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石蜡切片的制作及切片复习
        2.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
        2.3 原位杂交检测 EBER
        2.4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FISH)
        2.5 随访
        2.6 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个人简历

(9)鼻型节外NK/T细胞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病历资料
2 病例分析
3 鉴别诊断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9例临床病理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临床资料
    1.2 病理形态学及免疫学表型
2 讨论

四、原发性肾上腺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免疫学表型(论文参考文献)

  • [1]免疫检查点分子TIM-3、PD-1及其配体PD-L1在DLBCL的表达及其在肿瘤免疫中的生信分析[D]. 张泰榕. 大理大学, 2021
  • [2]原发肾上腺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合并肾透明细胞癌1例并文献复习[J]. 魏双,孙志芳. 癌症进展, 2020(23)
  • [3]肾上腺原发性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点分析并文献复习[J]. 刘敏,吴秀贞,吴立峰,刘传玉.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9(19)
  • [4]双侧肾上腺原发性NK/T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J]. 吕燕敏,魏院锋,赵莉莉,金珊,张璐,陶林,邹泓,庞丽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9(08)
  • [5]淋巴瘤样肉芽肿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D]. 刘香丽. 郑州大学, 2019(08)
  • [6]miR-34a在NK/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功能验证[D]. 王冠男. 郑州大学, 2017(12)
  • [7]原发扁桃体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D]. 杨晰.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5(11)
  • [8]10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子遗传学改变及与预后相关性研究[D]. 王烨. 新疆医科大学, 2014(04)
  • [9]鼻型节外NK/T细胞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D]. 李江辉. 广西医科大学, 2013(S1)
  • [10]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9例临床病理学分析[J]. 王秋鹏,孙刚,卢洪胜,谢彩萍,甘梅富. 肿瘤学杂志, 2012(01)

标签:;  ;  ;  ;  ;  

原发性肾上腺鼻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