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土地储备系统运行中的风险与规避

城市土地储备系统运行中的风险与规避

一、城市土地储备制度运行中的风险及其规避(论文文献综述)

石右[1](2019)在《中小城市土地储备运行机制优化研究 ——以山西省X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显着特征就是进入新常态”。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正处于“三期叠加”阶段,即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是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要求充分发挥土地储备制度的作用,尤其是在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合理利用方面,提升政府对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调控保障能力等方面,因此,对土地储备的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运用案例分析法和文献调查法,选取山西省X市作为案例对其土地储备运行机制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中小城市在运行土地储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深入进行原因分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土地储备运行机制的对策建议,为我国城市土地储备运行机制的优化提供参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发现,我国土地储备的运行在稳定土地市场、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作用的同时,还存在着土地储备行为存在偏差和错位、土地开发与土地供应无序以及土地储备融资带来的财政金融风险等问题,这是由于组织管理体制、法律规范、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市场经济环境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由此,土地储备运行机制的优化也应基于以上的问题和原因进行探索。最后,本文提出了中小城市土地储备运行机制的优化路径,包括优化组织管理体制以加强结构保障、完善相关法律规范以加强制度约束、构建多层次融资体系以提供资金保障以及激发市场经济活力以夯实经济基础。以上问题的解决对于优化土地储备运行机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王欢[2](2019)在《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构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传统的城乡二元建设用地制度已经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各地自发的和政府推动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开启了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历史进程。2014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为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本文基于以上现实背景,对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构建问题进行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界定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系统分析方法、logistic实证分析法、层次分析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多种研究方法,考察了城乡建设用地市场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揭示了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基本架构、运行机制、收益分配及风险防控。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基本规定。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是指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权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统一交易的市场,包括以下四层涵义:一是建设用地所有者平等参与土地市场的市场准入机制,实现了国有建设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权能对等;二是统一、高效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运行机制,最大程度地释放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的市场调节功能。三是城乡建设用地相关主体的利益共享机制,保证了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主体在收益共享权利、收益共享机会以及收益共享规则上的平等性;四是适度有效的国家宏观调控机制,最大程度地促进建设用地资源的优化配置。(2)城乡建设用地市场由割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在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建立过程中依然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首先,城乡建设用地在法律制度、产权安排等方面的不对称性是制约当前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构建的根本原因。其次,在现有制度框架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构建还面临着主体障碍和市场约束。其中,主体障碍包括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依赖”,农村建设用地入市主体认知与入市意愿低;市场约束则表现为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价格形成机制和收益分配机制不规范,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交易成本高、风险大以及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的市场市场限制较多。(3)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基本架构主要由交易主体、交易客体、交易规则、交易程序、交易平台所构成。在此基本架构中,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城乡建设用地“同地、同价、同权”为原则,在市场运行机制的作用下,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功能,同时在政府监督和管理下,促进建设用地市场的规范有效运行。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城镇规划区内采取“实物交易+指标交易”和城镇规划区外采取“指标交易”为主要内容的城乡建设用地交易模式,用以解决由于土地的空间性以及位置的固定性造成的建设用地供需不匹配的问题。(4)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土地价格形成机理。以效用最大化理论为基础,引入讨价还价因子,将集体建设用地交易双方的主观偏好(风险规避系数)和客观能力(讨价还价能力)区分开来,并纳入同一模型,探讨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中的土地交易价格的形成机理。不难发现,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而言,其风险规避系数越高,讨价还价能力越低,土地的成交价格就会越低,反之亦然。为了提高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运行效率,应该在成立专门的农村集体土地管理机构,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讨价还价能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城乡建设用地交易平台和交易中介在信息传播上的重要作用,并辅以政府信息供给的主要责任,降低交易双方的信息获取成本,形成较为公平合理的土地交易价格。(5)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条件下的土地收益分配。根据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认为集体建设用地增值收益的原因主要包括土地利用增值、农地转用增值、供不应求增值、规划管制增值、外部辐射增值等。得出相应的分配原则是:(1)由农村集体对土地所有权的垄断带来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绝对地租必须全部归农民集体所有;(2)由地块经济条件、交通状况、资源分布的差异造成的级差地租I的分配顺序应该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地方政府>用地单位;(3)由农村集体、政府和企业在同一块建设用地上追加投资改变该土地的生产效率而产生的地级差收益Ⅱ的收益分配顺序应该为地方政府>集体经济组织>用地企业。(6)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风险评估与防范。从指标层看,加剧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风险、农村宅基地失去社会保障的功能的风险、国家对土地管理失控的风险、利益分配不公平的风险、降低房价的风险等五个指标在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中的权重较大。从准则层看,降低政府管理效益的风险、侵害农民利益的风险、消弱国家宏观调控的风险、冲击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和危及国家粮食安全的风险的风险严重程度分别为0.3437、0.3184、0.1522、0.1236、0.0621。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系统风险的评估值为0.44,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在整体上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需要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采取有效措施,使其控制在社会经济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申屠康[3](2015)在《城市土地储备的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城市土地储备工作是当今中国土地管理工作中的一个热点和难点。我国第一家城市土地储备机构(上海发展中心)于1996年在上海成立,城市土地储备在中国已有超过15年的发展历程。然而,受制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市场化改革进程的不充分,以及城市管理中涉及土地方面的制度和政策的诸多不完善,我国城市土地储备从产生伊始就带有诸多不成熟不完善的因素,各地城市土地储备在运作过程中也是有很多不规范不合理之处。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不成熟和不规范使城市土地储备实践普遍存在和面临着复杂多样的风险因素和风险事项,而这些风险因素和风险事项常常给城市带来本可以减少和防范的可观损失,从而危及到城市土地市场的有序调控和城市土地持续利用的健康发展等关键目标。在此背景下,本论文在分析这些风险的种类和产生原因的基础上,结合案例地区开展城市土地储备的风险管理研究。论文将成熟的风险管理方法引入到城市土地储备的风险管理中,首先定性地识别了城市土地储备运行过程中面临的具体风险,然后结合案例地区将识别出的主要城市土地储备风险进行科学的量化评估,最后结合案例地区实际从风险应对的角度提出了改进城市土地储备工作的的建议和措施。由此,通过研究为各地政府管控城市土地储备风险、改善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等提供依据和思路。

樊慧玲[4](2014)在《基于PSR框架的城市土地储备绩效评价研究 ——以太原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鉴于当前土地储备已作为国家宏观调控土地资源的一种重要手段,而针对土地储备机制运行状况的研究尚不够深入,土地储备机构运行绩效水平缺乏相关评价,尤其是定量评价,因此,急需探索一套适用于土地储备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完善相关理论,同时促进绩效评价工作尽早开展,为土地储备机制良好运行提供监测手段和参考依据。本文通过引入PSR框架,借鉴关键绩效指标法选取评价指标建立土地储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层次分析法和信息熵法相结合的运算方法分配各指标权重系数,探索了一套专用于土地储备绩效这一特定主体的简易评价方法,同时以太原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PSR框架建立的指标体系在进行土地储备绩效评价时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和参考意义,经本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后发现太原市土地储备绩效在2008-2010年间呈现出一般向良好状态发展的趋势,但其变化趋势仍存在突变现象,且此突变现象是因响应系统突变引发的,即太原市土地储备运行机制的调控缺乏适当的前瞻性和计划性,或其计划对土地储备运行的调控效用仍有待改善。

谢聿[5](2011)在《昆明土地一级开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城市土地一级开发是落实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一项重要措施。做好土地一级开发,能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减少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和耕地的比例,提升政府对土地资源的宏观调控能力,并能为政府科学有序地开展城市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及把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有效结合提供保障,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促进城市化发展。但当前较多城市土地一级开发的资金筹措、成本控制、风险管理等环节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土地一级开发的推广和城市土地制度的深化改革。本文从土地一级开发的历史、管理政策、开发模式现状入手以掌握土地一级开发的运作模式、融资方式、资金来源和成本构成,然后基于“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和“政府主导”两种土地一级开发模式,结合昆明市场,以风险管理理论、项目成本控制理论为基础,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对昆明土地一级开发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识别与分析,整理总结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解决方法和措施。土地一级开发企业的开发资金需求量大,融资渠道和方式过于单一,资金占用时间长,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都给企业带来融资不畅、不能偿还到期债务、财务现金流循环不畅的财务风险。土地一级开发的成本、收益是和企业的的财务风险捆绑在一起的,开发成本过高或土地出让收益过低都成为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土地一级开发企业外部环境的风险因素,使得企业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差,使企业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增加。通过分析和研究,本文提出昆明土地一级开发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首先应加强宏观政策的学习和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计划,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土地一级开发企业的自有资本金比重,合理安排融资规模和债务期限结构,扩展土地一级开发融资渠道,有效降低和控制企业的融资风险;应加强开发前期房地权属调查,采用科学合理的补偿形式和补偿标准及灵活的支付方式,最大限度控制征地拆迁资金量和成本;通过强化和政府财政部门的沟通交流,加快开发资金的返还,降低企业现金流不足的风险;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通过建立融资决策及监督系统、建设规范的财务风险管理控制流程及资金运作程序,减少企业财务工作的盲目性,有效控制和规避企业财务风险,达到企业财务风险有效控制和管理的最终目的。

陈云[6](2011)在《土地储备的财务风险评价研究 ——以A县土地储备中心为例》文中认为土地储备制度是我国土地使用制度变迁和改革的产物,是城市政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而进行的对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制度创新。自1996年上海成立第一家土地储备机构以来,土地储备制度蓬勃发展,十几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土地储备制度对于优化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存量土地进入市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规范土地市场运行、保证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加快城市建设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土地储备机构经营的土地规模日益庞大,土地储备资金需求量不断增加,地方政府及财政部门有限的财政拨款及较低的土地收益金返还比例已很难满足土地储备经营活动的需求。因而,土地储备机构目前主要通过银行贷款来维持土地储备活动的正常运营。融资渠道单一,政府过渡干涉,土地储备投资周期较长等因素,都给土地储备运作带来较高的财务风险。本文首先从土地储备制度的概念、工作流程入手,分析目前土地储备的三种运作模式,即市场主导型、政府主导型和市场政府混合主导型的运作流程和特点。在土地储备风险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土地储备财务风险的概念,并深入分析土地储备财务风险的种类及产生原因,包括融资风险、利率风险和违约风险。借鉴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从土地储备机构的运营能力、偿债能力和盈利及发展能力出发,选取了十个财务指标构建土地储备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A县土地储备中心的财务状况进行了评价,得出该储备机构的财务风险程度为中等水平。最后结合实证研究,提出了控制土地储备财务风险的建议对策:正确定位土地储备制度的功能;扩展融资渠道,加大土地收益金的留存比例;实行企业化的会计核算方式;确定合理的土地储备量;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张洁如[7](2011)在《长沙市土地储备问题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化,土地储备制度作为一种显化国有土地资产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土地储备制度有利于加强政府对城市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控制城市用地外延趋势,改善土地供应方式促进房地产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城市土地储备制度代表了我国城市土地制度新一轮改革的方向,是城市用地制度的第二次创新。通过探索逐步完善城市土地储备制度,以此提高我国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率和促进城市建设,具有实际意义。我国的土地储备制度是借鉴国外土地储备制度的运作方式,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建立起来的,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在实践过程中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研究,不断完善和改进土地储备制度的建设。本文在介绍分析了我国土地储备制度建立的背景、意义和发展历程以及国内外土地储备制度的发展和现状的基础上,首次对长沙市土地储备中心成立以来土地储备实务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分析,提出目前长沙市土地储备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土地储备机构定位不明确、相应的法律支撑体系不健全、土地储备运作模式存在弊端、土地储备率不高以及融资风险较大等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然后总结借鉴国内外发达区域土地储备制度的特点及运行的经验,进而提出应该从构建合理的管理体制、建立地方法规体系以规范土地储备行为、规范土地储备运行模式、创新土地收购方式、拓宽融资渠道等几方面来完善长沙市土地储备制度的思路。

覃事娅[8](2011)在《耕地储备理论及实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进一步增加,以及城市化的持续进行,我国耕地数量逐年减少,质量不断下降,耕地环境日益恶化,这种状况已满足不了我国耕地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耕地实施储备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耕地生态环境,从而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论文首次对耕地储备理论进行系统研究,它将具有填补相关研究领域空白的作用;同时可为耕地储备实践提供理论指导,还可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耕地储备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及实现小康社会均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论文以土地供求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集约经营原理、生态经济理论、系统理论和动态平衡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支撑,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数量经济模型等基本分析方法,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耕地储备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探讨了耕地储备的涵义,对耕地储备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了耕地储备的三阶段运作模式:拟储备耕地的准入、耕地储备、储备后耕地的投放利用。(2)分析了耕地价值的内涵,包括经济产出价值、生态服务价值和社会保障价值,介绍了拟储备耕地的六种价格评估方法:收益还原法、市场比较法、成本逼近法、收益倍数法、置换成本法、长期趋势法;并针对不同的耕地价值构成设计了不同的价格评估方法。(3)在对耕地储备数量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不同储备类型的耕地储备数量模型。(4)分析了耕地储备的效益即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分别从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选取了耕地单产增加率、水土流失面积减少率等24个指标构建了耕地储备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5)分析了耕地储备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并提出了风险防范对策。对耕地储备政策进行了研究,并构建了耕地储备的政策保障体系。(6)从政策环境与社会经济目标、运作模式、政府行为特征、补偿性质与补偿依据、储备数量与储备期限、储备效益及储备风险七个方面对耕地储备与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异同进行了比较。(7)介绍了湖南省耕地储备体系的建立及运作程序,分析了湖南省耕地储备主要以整理型储备为主、由政府主导政府或企业运作的特点;运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对湖南省不同等级耕地的不同价值上的价格分别进行了评估,为湖南省确定耕地储备补偿标准提供了参考依据;运用两种方法共同确定了目前湖南省的耕地储备量为30万公顷,为湖南省确定耕地储备量提供了参考;详细分析了湖南省耕地储备制度实施的效果——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提出了湖南省耕地储备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根据以上研究,论文得出以下结论:(1)现阶段我国的耕地储备应以政府主导型运作模式为主;(2)拟储备耕地的价格评估应根据耕地的不同价值构成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3)在确定耕地储备量时,可根据构建的耕地储备数量模型或耕地需求量和保有量共同参考确定;(4)不同储备形式的耕地储备效益是不一样的,对耕地储备效益进行评价时,应从耕地储备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的效益出发选择评价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5)耕地储备存在一定的风险;(6)应建立耕地储备政策及保障体系来保证耕地储备制度的顺利运行;(7)耕地储备与城市土地储备存在一定差异,但相对成熟的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运作可为耕地储备提供一些借鉴。本文设计的耕地储备运作模式、提出运用市场化方法对耕地的非市场价值进行评估、构建的耕地储备数量模型、从多个目标对湖南省的耕地需求量进行预测、从耕地保护的外部性出发来预测湖南省耕地的保有量均具有一定创新性,可为各地耕地储备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参考。

欧志斌[9](2010)在《政府主导型城市土地储备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1996年上海开展土地储备工作,成立我国内地第一家土地储备机构以来,全国各地相继成立土地储备机构。土地储备工作在全国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一大热点。几年来,土地储备工作在加强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加强宏观调控作用,显化土地资产效益,创造第二财政收益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得到了广泛的承认和好评。但是,同时也应看到,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法律政策配套体系支撑,土地储备工作在实践操作中存在多种模式,各种模式在一定时期发挥了不同作用,也暴露了一些弊端。在当前国家加强调控房地产市场的背景下,土地储备工作更引起了理论界和土地储备机构的广泛关注。本文在研究国内外有关土地储备的理论和调研分析国内土地储备多种模式利弊前提下,从公共管理的角度出发,主要以衡南县和其他城市为例,从土地国有性质,如何充分发挥土地宏观调控职能,城市土地经营的复杂性、综合性,土地资产显现的收益权等方面入手,说明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土地储备模式势在必行,由此进一步凸现政府在城市土地储备中主导地位作用,并且也指出了政府主导型土地储备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是土地储备中的利益寻租,二是土地储备机制的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三是土地储备的供应方式的负面作用,四是土地收购资金筹措有限等问题。最后,本文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和研究:强化政府在城市土地储备中的作用,完善城市土地储备的法制建设,完善城市土地储备的融资模式,加强对城市土地储备的监管等。

张晟伟[10](2008)在《土地储备中的金融风险分析及其防范 ——以温州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1996年,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家城市土地储备机构,随后杭州、南通等城市相继建立了城市土地储备机构,并出台了有关土地储备的地方性法规,由此土地储备制度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和运用。作为一种制度上的尝试,可以说当前的土地储备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上都尚处于初步阶段,存在许多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其中,在土地储备金融风险方面的研究,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说尚未形成系统的、能直接指导实践的研究。因此,基于这样的背景条件,本文试图通过理论探索与案例的研究的结合,对城市土地储备的金融风险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以为政府土地储备的决策提供参考。全文主要内容共分七部分。第一章为绪论,阐述了此项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内容框架和技术路线;第二章为研究的文献综述,笔者在分析国内、外土地储备现状的基础上,概括了土地储备的风险研究理论基础和成果;第三章,对土地储备中的风险进行分类别分析,定性地将风险分为五大类以研究土地储备中风险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运用了层次分析法从风险发生的频率、损失程度以及防范成本三个维度,分析土地储备中的主要风险。其结果表明金融风险是现阶段土地储备过程中所面临的最大挑战;第四章,以温州市案例研究区域,在分析温州土地市场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预测了温州市2010年土地的需求数量及其对土地储备资金需求;第五章,运用VaR风险管理模型对温州市土地储备中心的金融风险进行了度量,定量分析了未来一个月内土地储备中心的金融风险损失可能值。其结果表明温州市土地储备中心在未来一个月内的损失超过126.79万元的可能性为5%,损失超过39.86万元的可能性为10%;第六章,基于前文的理论与案例研究,提出了以降低土地储备风险的融资模式为主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第七章为研究结论和展望。

二、城市土地储备制度运行中的风险及其规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城市土地储备制度运行中的风险及其规避(论文提纲范文)

(1)中小城市土地储备运行机制优化研究 ——以山西省X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与基本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创新点
        1.4.2 研究存在的不足
2 土地储备运行机制框架和理论基础
    2.1 土地储备的内涵
        2.1.1 土地储备的兴起
        2.1.2 土地储备的目标
        2.1.3 土地储备制度的发展
    2.2 土地储备运行机制框架的建构
        2.2.1 组织管理体制
        2.2.2 运作程序
        2.2.3 融资体系
    2.3 土地储备的理论基础
        2.3.1 土地利用理论
        2.3.2 土地市场供求理论
        2.3.3 委托—代理理论
3 X市土地储备运行机制及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3.1 X市土地储备运行机制分析
        3.1.1 土地储备组织管理体制
        3.1.2 土地储备的运行程序
        3.1.3 土地储备的资金管理
    3.2 X市城市土地储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3.2.1 土地储备行为存在偏差和错位
        3.2.2 土地开发与土地供应无序
    3.3 土地储备融资带来的财政金融风险
        3.3.1 大规模存量土地储备债务带来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
        3.3.2 收储过程中的高附加成本带来的项目资金风险
4 中小城市土地储备运行机制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组织管理体制阻碍土地储备工作的开展
        4.1.1 土地储备机构存在角色冲突
        4.1.2 土地储备机构的双重领导体制
        4.1.3 组织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4.2 土地储备顶层设计缺乏权威性
        4.2.1 土地储备立法效力位阶较低
        4.2.2 土地储备规范不适应现实需要
    4.3 土地储备有效供给能力不足
        4.3.1 空间规划缺乏统一性
        4.3.2 供地计划与市场需求脱节
    4.4 土地储备运行面临经济环境障碍
        4.4.1 土地储备的融资渠道单一
        4.4.2 土地市场运行的经济基础薄弱
5 中小城市土地储备运行机制的优化路径
    5.1 优化组织管理体制以加强结构保障
        5.1.1 厘清土地储备机构和融资平台公司的边界
        5.1.2 赋予土地储备机构相应的权力
        5.1.3 在信息化管理中促进部门协作
    5.2 完善相关法律规范以加强制度约束
        5.2.1 加快土地储备的权威性立法
        5.2.2 立足实际完善土地储备政策规范
        5.2.3 在“多规合一”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土地储备供应计划
    5.3 构建多层次融资体系以提供资金保障
        5.3.1 建立新型国有土地收益基金
        5.3.2 发行土地储备专项债券
        5.3.3 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5.4 激发市场经济活力以夯实经济基础
        5.4.1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提高土地储备有效供给能力
        5.4.2 在中地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中提高地方政府财政能力
        5.4.3 在地方税体系构建中逐步退出“土地财政”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Abstract
致谢

(2)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对相关研究的总结与评价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5.1 主要的创新点
        1.5.2 主要的不足之处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城市建设用地与城市建设用地市场
        2.1.2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
        2.1.3 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制度变迁理论
        2.2.2 土地产权理论
        2.2.3 土地市场理论
        2.2.4 地租地价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城乡建设用地市场的历史考察与现状分析
    3.1 城市建设用地市场的建立与发展
    3.2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的探索与试验
        3.2.1 从法律的禁锢到政策的松动
        3.2.2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实态:由改革试验区例证
    3.3 我国现行城乡建设用地市场存在的问题
        3.3.1 市场运行机制被扭曲
        3.3.2 农民利益被损害
        3.3.3 助长土地财政与土地寻租
    3.4 本章小结
4 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构建的制约因素
    4.1 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法律困境
        4.1.1 集体建设用地法律性质定位不清
        4.1.2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规划方面法律缺失
    4.2 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制度缺陷
        4.2.1 集体建设用地产权主体不明确
        4.2.2 集体建设用地产权期限不明确
        4.2.3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配套制度不健全
    4.3 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主体障碍
        4.3.1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
        4.3.2 农民对集体建设用地入市认知不足
    4.4 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构建的市场约束
        4.4.1 集体建设用地价格形成机制不规范
        4.4.2 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不规范
        4.4.3 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的市场限制较多
    4.5 本章小结
5 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基本架构与主要模式
    5.1 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构建的目标与原则
        5.1.1 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构建的基本目标
        5.1.2 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构建的指导原则
    5.2 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基本架构
        5.2.1 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基本架构解析
        5.2.2 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构建的主要内容
    5.3 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主要模式
        5.3.1 城镇规划区内采取“实物交易+指标交易”模式
        5.3.2 城镇规划区外采取“指标交易”模式
    5.4 本章小结
6 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运行机制
    6.1 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供求机制
        6.1.1 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供求主体决策
        6.1.3 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供求均衡调节
        6.1.4 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供求机制的构建
    6.2 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价格机制
        6.2.1 土地价格的本质及其影响因素
        6.2.2 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价格机制的运行
        6.2.3 基于效用最大化理论的建设用地价格形成机理
        6.2.4 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价格机制的构建
    6.3 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竞争机制
        6.3.1 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市场结构
        6.3.2 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竞争机制的表现形式
        6.3.3 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竞争机制的构建
    6.4 本章小结
7 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条件下的土地收益分配
    7.1 集体建设用地增值收益的形成
    7.2 集体建设用地增值收益分配原理
        7.2.1 集体建设用地增值收益分配主体
        7.2.2 集体建设用地增值收益分配原理
    7.3 典型试点地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实践
        7.3.1 政府参与集体建设用地收益分配的比较
        7.3.2 集体经济组织参与集体建设用地收益分配的比较
        7.3.3 需求主体参与集体建设用地收益分配的比较
        7.3.4 集体建设用地收益用途规定的比较
    7.4 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土地收益分配机制的构建
        7.4.1 政府与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的收益分配
        7.4.2 集体经济组织与成员之间的收益分配
    7.5 本章小结
8 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风险防范机制
    8.1 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风险因素识别
        8.1.1 危及国家粮食安全的风险
        8.1.2 削弱国家宏观调控的风险
        8.1.3 冲击房地产市场的风险
        8.1.4 侵害农民权益的风险
        8.1.5 降低政府管理效益的风险
    8.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风险指标评估
        8.2.1 指标体系的构建
        8.2.2 判断矩阵的构造
        8.2.3 层次单排序与一致性检验
        8.2.4 指标层风险因素对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风险的综合权重
    8.3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风险等级评估
        8.3.1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8.3.2 确定风险等级
        8.3.3 对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风险的评估
    8.4 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风险防范机制的构建
        8.4.1 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事前风险防范机制
        8.4.2 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事中风险防范机制
        8.4.3 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事后风险防范机制
    8.5 本章小结
9 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建立与发展的保障措施
    9.1 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法律规则体系
        9.1.1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分类标准
        9.1.2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登记制度
        9.1.3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规划体系
    9.2 建立完善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价格体系
        9.2.1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地价评估体系
        9.2.2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基准地价制度
        9.2.3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最低限价制度
        9.2.4 建立城乡统一的地价公示和地价申报制度
    9.3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收益分配机制
        9.3.1 制定集体建设用地收益分配的指导性规定
        9.3.2 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交易税费体系
        9.3.3 探索集体建设用地多样化收益分配方式
        9.3.4 规范相关主体的土地增值收益的使用方向
        9.3.5 弱化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
    9.4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交易服务体系
        9.4.1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交易平台
        9.4.2 构建多元化的城乡建设用地金融服务体系
    9.5 本章小结
10 结论与研究展望
    10.1 研究结论
    10.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3)城市土地储备的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风险和风险管理的研究概况
        1.2.2 城市土地储备风险的研究概况
        1.2.3 简要述评
    1.3 研究方案设计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城市土地储备风险的基础概念
    2.1 城市土地储备风险的一般特点
    2.2 城市土地储备风险的种类划分
    2.3 城市土地储备风险的主观态度
3 城市土地储备风险管理的理论方法
    3.1 城市土地储备风险管理的缘由
    3.2 城市土地储备风险管理的目标
    3.3 城市土地储备风险管理的原则
    3.4 城市土地储备风险管理的层次
    3.5 城市土地储备风险管理的过程
4 城市土地储备的风险识别
    4.1 城市土地储备风险的识别方法
    4.2 城市土地储备风险的动态监控
    4.3 城市土地储备风险的分类分析
        4.3.1 城市土地储备法律风险
        4.3.2 城市土地储备政策风险
        4.3.3 城市土地储备市场风险
        4.3.4 城市土地储备金融风险
        4.3.5 城市土地储备运营风险
5 案例地区城市土地储备的风险评估
    5.1 风险评估方法的选择
    5.2 风险评估模型的建构
    5.3 案例地区风险评估结果分析
6 城市土地储备的金融风险对策
    6.1 树立城市土地储备金融风险管理意识
    6.2 拓宽城市土地储备机构的资金融通渠道
        6.2.1 将城市储备土地证券化
        6.2.2 发行城市建设债券
        6.2.3 设立土地投资基金
        6.2.4 利用BOT方式融资
    6.3 强化城市土地储备机构的资金监管
        6.3.1 设立城市土地储备资金专项账户
        6.3.2 严格限定城市土地储备资金使用范围
        6.3.3 规范城市土地储备资金运作程序
        6.3.4 加强资金用后审计和监督
    6.4 建立城市土地储备金融风险补救机制
7 城市土地储备风险的其它应对措施
    7.1 城市土地储备风险的一般性应对措施
        7.1.1 建立城市土地储备风险管理组织
        7.1.2 建立城市土地储备风险预警机制
        7.1.3 提高城市土地储备风险识别和风险决策水平
    7.2 城市土地储备风险的分类应对措施
        7.2.1 城市土地储备法律风险对策
        7.2.2 城市土地储备政策风险对策
        7.2.3 城市土地储备市场风险对策
        7.2.4 城市土地储备运营风险对策
8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基于PSR框架的城市土地储备绩效评价研究 ——以太原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当前土地利用现实状况
        1.1.2 土地储备绩效评价定量研究的必要性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土地储备研究进展
        1.2.2 绩效评价研究进展
        1.2.3 土地储备绩效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2 城市土地储备概述
    2.1 城市土地储备内涵
    2.2 城市土地储备理论基础与功能
        2.2.1 城市土地储备研究的理论基础
        2.2.2 城市土地储备的功能
    2.3 城市土地储备运作流程
3 基于 PSR 框架的土地储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3.1 PSR 内涵
    3.2 土地储备绩效评价因素分析
        3.2.1 压力因素
        3.2.2 响应因素
    3.3 土地储备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3.3.1 土地储备绩效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3.3.2 压力、状态、响应三个子系统的评价指标选取
        3.3.3 基于 PSR 的土地储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 评价实例——以太原市为例
    4.1 研究区自然与经济状况
    4.2 研究区土地储备概况
    4.3 实例评价过程
        4.3.1 评价方法的选择
        4.3.2 数据标准化处理
        4.3.3 确定因素权重
        4.3.4 综合评价模型
    4.4 评价结果及分析
        4.4.1 土地储备绩效水平
        4.4.2 PSR 系统的协调度分析
5 政策建议
6 研究结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昆明土地一级开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内土地储备相关研究综述
        1.2.2 我国土地一级开发历程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的方法
    1.4 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土地一级开发的定义及业务特点
        2.1.1 土地一级开发的定义
        2.1.2 土地一级开发的内涵
        2.1.3 土地一级开发的业务特点
        2.1.4 土地一级开发的发展方向仍是"政府主导"
        2.1.5 土地一级开发与其他相关概念的联系
    2.2 财务风险管理理论
        2.2.1 风险管理理论
        2.2.2 财务风险管理
    2.3 项目成本管理理论
        2.3.1 项目成本管理要素
        2.3.2 项目成本管理过程
3 昆明土地一级开发企业财务风险识别
    3.1 土地一级开发企业融资风险识别
        3.1.1 融资困难
        3.1.2 融资渠道单一
        3.1.3 资金成本过高
        3.1.4 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
    3.2 土地一级开发企业投资风险识别
        3.2.1 成本风险
        3.2.2 开发周期风险
    3.3 土地一级开发企业回款风险识别
        3.3.1 回款周期风险
        3.3.2 回款偏差风险
    3.4 土地一级开发企业外部环境风险识别
        3.4.1 政策缺失风险
        3.4.2 市场风险
        3.4.3 社会稳定风险
4 昆明土地一级开发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4.1 土地一级开发企业融资风险分析
        4.1.1 资金需求量大导致负债规模大
        4.1.2 自有资金不足导致负债率加大
        4.1.3 金融市场发展状况和金融政策的调整对单一融资渠道的影响
        4.1.4 利息率过高增加企业偿债风险
        4.1.5 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增加企业融资风险
    4.2 土地一级开发企业投资风险分析
        4.2.1 土地一级开发项目的成本风险分析
        4.2.2 土地一级开发项目的开发周期风险分析
        4.2.3 企业现金流动性不足增加了投资风险
    4.3 土地一级开发项目的回款风险分析
        4.3.1 回款周期风险产生的原因
        4.3.2 回款偏差风险分析
    4.4 土地一级开发企业外部环境风险分析
        4.4.1 政策缺失风险
        4.4.2 市场分风险产生的原因
        4.4.3 社会稳定风险产生的原因
5 昆明土地一级开发案例研究
    5.1 昆明土地储备及土地一级开发政策
        5.1.1 昆明土地储备政策
        5.1.2 昆明土地一级开发相关政策
    5.2 昆明土地一级开发项目案例分析
        5.2.1 项目概况
        5.2.2 征地拆迁成本分析
        5.2.3 项目资金计划
        5.2.4 偿贷机制
        5.2.5 财务分析
        5.2.6 项目收益评估
        5.2.7 项目实际支出核算
6 昆明土地一级开发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6.1 土地一级开发企业融资风险防范与控制
        6.1.1 提高土地一级开发企业资本金
        6.1.2 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计划
        6.1.3 合理安排融资规模及债务期限结构
        6.1.4 拓宽融资渠道
        6.1.5 控制土地一级开发的资金量
    6.2 土地一级开发企业投资风险防范与控制
        6.2.1 完善房调地调,有效控制成本
        6.2.2 合理确定补偿标准
        6.2.3 合理制定项目征地拆迁进度计划
        6.2.4 严格管控中介机构,避免信任危机造成的成本风险
    6.3 土地一级开发资金回款风险防范与控制
        6.3.1 做好土地一级开发成本的核算及预期收益方案
        6.3.2 缩短土地一级开发成本回收期
    6.4 外部环境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6.4.1 加强宏观政策学习和研究
        6.4.2 完善征地拆迁保障措施
        6.4.3 建立有效的组织构架
        6.4.4 做好拆迁人员甄选,维护社会稳定
        6.4.5 建立激励机制
7 结论及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和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6)土地储备的财务风险评价研究 ——以A县土地储备中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方案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技术路线
    1.4 论文创新点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土地储备制度
        2.1.1 土地储备制度介绍
        2.1.2 土地储备模式介绍
    2.2 土地储备风险理论
        2.2.1 风险的含义及特征
        2.2.2 土地储备风险含义及识别
        2.2.3 土地储备财务风险
    2.3 模糊综合评价理论
3 土地储备财务风险识别及风险成因分析
    3.1 土地储备的财务风险识别
        3.1.1 融资风险
        3.1.2 利率风险
        3.1.3 违约风险
    3.2 土地储备的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3.2.1 筹资渠道单一,成本较大
        3.2.2 储备中心对土地出让金缺乏支配权
        3.2.3 土地储备决策的影响
        3.2.4 外部政策、经济和行政环境的影响
4 土地储备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 土地储备财务风险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4.2 土地储备财务风险评价指标选取
        4.2.1 财务风险评价指标选取
        4.2.2 财务分析指标分析
    4.3 土地储备财务风险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4.4 土地储备财务风险程度的确定
5 土地储备财务风险评价实证研究
    5.1 样本财务状况
    5.2 确定指标权重
    5.3 计算财务风险程度
        5.3.1 一级模糊综合评价
        5.3.2 二级模糊综合评价
6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对策建议
        6.2.1 正确定位土地储备制度的功能
        6.2.2 扩展融资渠道,加大土地收益金留存比例
        6.2.3 实行企业化的会计核算模式
        6.2.4 确定合理的土地储备量
        6.2.5 建立土地储备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7 研究不足与展望
    7.1 研究不足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试行)》财务报表

(7)长沙市土地储备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的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内的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2章 土地储备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土地储备的概念
        2.1.1 国际上土地储备的一般概念
        2.1.2 国内法律法规对土地储备的定义
    2.2 现有土地储备制度性规范分析
        2.2.1 土地储备机构性质
        2.2.2 储备土地的管理及权属变更
        2.2.3 土地储备的范围界定
        2.2.4 土地储备的资金筹措及管理
    2.3 土地储备的基本作用
        2.3.1 增强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
        2.3.2 控制城市用地外延趋势
        2.3.3 推动城市经营
        2.3.4 提高城市土地资源配置效率
        2.3.5 优化房地产市场投资环境
    2.4 相关理论基础
        2.4.1 土地资源配置的市场失灵理论
        2.4.2 土地供求理论
        2.4.3 地租理论
第3章 长沙市土地储备运行现状分析
    3.1 长沙市土地储备机构的建立
    3.2 长沙市土地储备的法律支撑体系
    3.3 长沙市土地储备的运行模式
    3.4 土地储备中心土地储备量分析
    3.5 长沙市土地储备量增长分析
    3.6 土地储备资金来源
        3.6.1 融资方式
        3.6.2 融资风险
    3.7 土地储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3.7.1 组织机构定位不明确
        3.7.2 法律支撑体系不健全
        3.7.3 土地储备运作模式存在弊端
        3.7.4 土地储备率不高
        3.7.5 土地储备融资风险大
第4章 国内外发达区域土地储备分析及经验借鉴
    4.1 斯德哥尔摩市土地银行经验
        4.1.1 斯德哥尔摩市土地银行制度特点
        4.1.2 斯德哥尔摩市土地储备运行模式
        4.1.3 瑞典土地银行的融资方式
        4.1.4 斯德哥尔摩土地银行的法律体系
    4.2 阿姆斯特丹土地银行经验
        4.2.1 阿姆斯特丹土地银行制度的功能
        4.2.2 阿姆斯特丹土地银行运作流程
        4.2.3 阿姆斯特丹土地储备的范围
        4.2.4 阿姆斯特丹土地银行资金筹措
    4.3 法国城市土地储备经验
        4.3.1 法国城市土地储备形式
        4.3.2 法国土地储备制度的特点
    4.4 香港土地储备制度经验
        4.4.1 香港地区土地储备模式
        4.4.2 香港勾地政策
第5章 完善长沙市土地储备的路径选择
    5.1 构建合理的管理体制
    5.2 建立地方法规体系以规范土地储备行为
    5.3 规范土地储备运行模式
    5.4 创新土地收购方式
    5.5 拓宽融资渠道
        5.5.1 土地资产证券化
        5.5.2 养老保险基金
        5.5.3 政府土地基金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耕地储备理论及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逻辑框架
        1.3.3 主要研究内容
        1.3.4 论文的创新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国外耕地储备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2.1 土地供求理论
        2.1.1 概述
        2.1.2 理论要点
        2.1.3 土地供求理论对耕地储备研究的指导作用
    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1 理论要点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对耕地储备研究的指导作用
    2.3 集约经营原理
        2.3.1 土地集约经营
        2.3.2 土地集约经营原理对耕地储备研究的指导作用
    2.4 生态经济理论
        2.4.1 理论要点
        2.4.2 生态经济理论对耕地储备研究的指导作用
    2.5 系统理论
        2.5.1 理论要点
        2.5.2 系统理论对耕地储备研究的指导作用
    2.6 动态平衡理论
        2.6.1 耕地动态平衡
        2.6.2 耕地动态平衡理论对耕地储备研究的指导作用
    2.7 国外耕地储备实践
        2.7.1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农用地储备
        2.7.2 美国耕地储备实践
        2.7.3 前联邦德国耕地储备实践
    2.8 国外耕地储备经验对中国建立耕地储备制度的启示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耕地储备运作模式的构建
    3.1 耕地储备的涵义及类型
        3.1.1 耕地储备的涵义
        3.1.2 耕地储备的类型
    3.2 耕地储备运作模式的构建及模式类型
        3.2.1 耕地储备运作模式的构建
        3.2.2 耕地储备运作模式类型
    3.3 建立政府主导型耕地储备运作模式
        3.3.1 建立政府主导型耕地储备运作模式的必要性
        3.3.2 建立政府主导型耕地储备运作模式的可能性
        3.3.3 如何建立政府主导型耕地储备运作模式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耕地价值内涵及价格评估方法的选择
    4.1 概述
        4.1.1 耕地
        4.1.2 耕地价值
        4.1.3 耕地价格
    4.2 耕地价格评估方法
        4.2.1 收益还原法
        4.2.2 市场比较法
        4.2.3 成本逼近法
        4.2.4 收益倍数法
        4.2.5 置换成本法
        4.2.6 长期趋势法
    4.3 基于不同条件的耕地估价方法的选择
        4.3.1 基于不同耕地价值的耕地估价方法的选择
        4.3.2 基于不同储备形式的耕地估价方法的选择
        4.3.3 基于不同投放用途的耕地估价方法的选择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耕地储备数量模型的构建
    5.1 耕地储备量影响因素分析
        5.1.1 耕地方面因素
        5.1.2 社会经济因素
        5.1.3 粮食安全因素
        5.1.4 政策因素
    5.2 耕地储备数量模型的构建
    5.3 耕地储备量的确定
        5.3.1 耕地储备数量模型确定的耕地储备量
        5.3.2 耕地需求量、供给量和保有量确定的耕地储备量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耕地储备效益及评价
    6.1 耕地储备效益的含义
        6.1.1 耕地储备的经济效益
        6.1.2 耕地储备的生态效益
        6.1.3 耕地储备的社会效益
        6.1.4 不同储备形式的耕地储备效益
    6.2 耕地储备综合效益评价的意义
    6.3 耕地储备效益评价程序与方法
        6.3.1 评价指标的选取
        6.3.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6.3.3 指标权重的确定
        6.3.4 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耕地储备效益评价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耕地储备风险分析及其防范对策
    7.1 风险的特点及种类
        7.1.1 风险的特点
        7.1.2 风险的种类
    7.2 耕地储备过程中的主要风险分析
        7.2.1 基础研究落后于耕地储备实践的风险
        7.2.2 法律法规不健全带来的耕地储备风险
        7.2.3 储备规模、储备过程与粮食安全风险
    7.3 耕地储备风险控制对策
        7.3.1 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提高耕地储备运作模式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7.3.2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及配套政策体系,为耕地储备运作提供制度保障
        7.3.3 制定耕地储备计划,控制储备规模,做好耕地储备的风险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耕地储备政策及保障体系的建立
    8.1 耕地储备政策
        8.1.1 储备者
        8.1.2 资金来源
        8.1.3 准入条件
        8.1.4 补偿形式及标准
        8.1.5 期限设置
        8.1.6 农民就业及安置
        8.1.7 耕地储备后的投放利用
    8.2 耕地储备保障体系的建立
        8.2.1 耕地保护制度
        8.2.2 农用地合理流转制度
        8.2.3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8.2.4 农地金融制度
    8.3 本章小结
第九章 耕地储备与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比较
    9.1 政策环境与社会经济目标比较
        9.1.1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建立的政策环境与社会经济目标
        9.1.2 耕地储备制度建立的政策环境与社会经济目标
    9.2 运作模式比较
        9.2.1 城市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运作模式及运行机制特征
        9.2.2 耕地储备制度的运作模式及运行机制特征
    9.3 政府行为特征与性质比较
        9.3.1 城市土地收购储备制度中政府行为特征与性质定位
        9.3.2 耕地储备制度中政府行为特征与性质定位
    9.4 补偿性质与补偿依据比较
        9.4.1 城市土地收购储备制度中的收购价格性质与确定依据
        9.4.2 耕地储备制度中的补偿价格性质与确定依据
    9.5 储备数量与储备期限比较
        9.5.1 城市土地收购储备数量与期限确定
        9.5.2 耕地储备的数量与期限确定
    9.6 储备效益比较
        9.6.1 城市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效益
        9.6.2 耕地储备制度的效益
    9.7 储备风险比较
        9.7.1 城市土地收购储备制度中的风险
        9.7.2 耕地储备制度中的风险
    9.8 本章小结
第十章 湖南省耕地储备实践
    10.1 湖南省耕地利用现状
        10.1.1 耕地利用结构现状
        10.1.2 耕地质量状况及生产力水平
        10.1.3 耕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0.2 湖南省耕地储备制度的建立
        10.2.1 耕地储备制度建立的背景
        10.2.2 耕地储备体系及运作机构的建立
    10.3 湖南省耕地储备制度运作特点及政策保障
        10.3.1 运作程序
        10.3.2 运作特点
        10.3.3 法律及政策保障
    10.4 湖南省耕地储备补偿标准的确定
        10.4.1 湖南省耕地价格的评估
        10.4.2 湖南省耕地储备补偿标准的确定
    10.5 湖南省耕地储备量的估算
        10.5.1 耕地储备模型确定的耕地储备量
        10.5.2 耕地需求量、保有量确定的耕地储备量
        10.5.3 湖南耕地储备量的确定
    10.6 湖南省耕地储备制度实施效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0.6.1 湖南省耕地储备实施的效果
        10.6.2 目前湖南省耕地储备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0.7 完善湖南省耕地储备制度建设的建议
        10.7.1 建立完善的耕地储备法律支撑体系
        10.7.2 加强耕地储备理论研究,制定并出台具体的耕地储备政策
        10.7.3 建立有效的资金筹措机制
        10.7.4 健全组织机构,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
        10.7.5 建立严谨有效的储备后耕地的投放利用机制
    10.8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图目录
附录二: 表目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9)政府主导型城市土地储备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基本思路
    1.4 主要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2章 城市土地储备的概念及其理论基础
    2.1 土地储备制度的含义
        2.1.1 国外学者对土地储备的定义
        2.1.2 国内学者对土地储备的定义
        2.1.3 本文笔者对土地储备的定义
    2.2 土地储备的理论依据
        2.2.1 土地经济学理论
        2.2.2 城市经济学理论
        2.2.3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理论
        2.2.4 公共管理理论
        2.2.5 公共物品理论
第3章 我国城市土地储备的政府主导型模式
    3.1 国外城市土地储备主要模式
    3.2 国内城市土地储备主要模式及特征
        3.2.1 政府主导型的长沙模式
        3.2.2 市场主导型的上海模式
        3.2.3 社会储备的南京模式
        3.2.4 几种城市土地储备模式的比较及优化
    3.3 城市土地储备政府主导型模式的必然
        3.3.1 土地国有性质决定政府在土地管理的主导地位
        3.3.2 充分发挥土地宏观调控作用需要强化政府的主导地位
        3.3.3 "城市经营"的综合性、复杂性决定政府的主导地位
        3.3.4 土地资产显现的收益决定政府的主导地位
第4章 政府主导型土地储备模式存在的问题
    4.1 土地储备中的寻租现象有待进一步遏制
    4.2 土地储备机制的法律体系还不完善
    4.3 土地储备的供应方式存在负面作用
    4.4 土地收购资金筹措、资金运用机制有待完善
第5章 完善政府主导型土地储备模式的对策
    5.1 落实政府在城市土地储备中的作用
        5.1.1 政府要扮演好双重角色
        5.1.2 政府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
    5.2 完善政府主导型土地储备法律支撑体系
    5.3 拓宽政府主导型土地储备的融资渠道
        5.3.1 建立城市土地储备基金
        5.3.2 土地资产证券化
    5.4 加强对城市土地储备机构的监管
        5.4.1 健全土地储备的监督机制
        5.4.2 建立联动监管理机制
        5.4.3 加强土地收购和出让的价格监督
        5.4.4 建立合理的土地收益分配机制
    5.5 妥善处理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动作的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10)土地储备中的金融风险分析及其防范 ——以温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的技术路线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土地储备的研究综述
    2.1 土地储备的相关概念
    2.2 土地储备现状分析
    2.3 土地储备风险研究综述
    2.4 相关文献启示
3 土地储备风险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分析
    3.1 土地储备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
        3.1.1 金融风险
        3.1.2 政策风险
        3.1.3 法律风险
        3.1.4 市场风险
        3.1.5 运营风险
    3.2 基于AHP的各因素对土地储备风险影响程度分析
        3.2.1 层次分析法的简介
        3.2.2 AHP在风险分析中的应用
        3.2.3 结果分析
4 土地储备资金需求分析——以温州市中心城区为例
    4.1 温州市背景情况
        4.1.1 温州市概况
        4.1.2 温州市建设用地状况
    4.2 温州市中心城区土地需求量和需求结构预测
        4.2.1 土地需求预测框架
        4.2.2 住宅土地需求分析
        4.2.3 非住宅土地需求分析
        4.2.4 公用土地需求分析
        4.2.5 原有人口的土地需求变化分析
        4.2.4 土地需求总量分析
    4.3 温州市中心城区土地价格预测
        4.3.1 温州市中心城区土地价格水平
        4.3.2 土地价格预测模型选择
        4.3.3 土地价格预测实证研究
    4.4 温州市中心城区土地储备资金需求估算
        4.4.1 储备面积预测
        4.4.2 土地储备价格
        4.4.3 土地储备资金估算
5 土地储备的金融风险研究——以温州市中心城区为例
    5.1 金融风险测度
    5.2 土地储备融资模式分析
        5.2.1 土地储备机构的一般融资模式
        5.2.2 温州市土地储备中心的融资模式
        5.2.3 土地储备机构的融资风险分析
    5.3 土地储备的成本收益分析
        5.3.1 土地储备的成本和收益
        5.3.2 土地储备成本与收益的分析
    5.4 基于VaR的土地储备风险价值分析
        5.4.1 VaR的定义和概述
        5.4.2 VaR模型介绍
        5.4.3 关于土地收益率/贷款利率的VaR风险价值分析
6 土地储备金融风险的防范
    6.1 土地储备多渠道融资策略
        6.1.1 发行土地债券
        6.1.2 发行城市建设债券
        6.1.3 利用投资基金筹资
        6.1.4 利用BOT方式筹资
    6.2 土地储备资金的管理
        6.2.1 合理设计土地储备基金账户
        6.2.2 严格限定资金使用范围
        6.2.3 科学规范资金管理程序
        6.2.4 必须加强审计和监督
    6.3 土地储备风险防范的其它对策
        6.3.1 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提高土地储备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6.3.2 制定收购供应计划,做好土地储备运作的风险分析
        6.3.3 加强风险识别,实行先进管理技术
        6.3.4 完善立法工作,提供法律或政策保障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四、城市土地储备制度运行中的风险及其规避(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小城市土地储备运行机制优化研究 ——以山西省X市为例[D]. 石右. 山西农业大学, 2019(07)
  • [2]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构建研究[D]. 王欢.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1)
  • [3]城市土地储备的风险管理研究[D]. 申屠康. 南京农业大学, 2015(06)
  • [4]基于PSR框架的城市土地储备绩效评价研究 ——以太原市为例[D]. 樊慧玲.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4(01)
  • [5]昆明土地一级开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 谢聿. 云南大学, 2011(07)
  • [6]土地储备的财务风险评价研究 ——以A县土地储备中心为例[D]. 陈云. 四川农业大学, 2011(04)
  • [7]长沙市土地储备问题研究[D]. 张洁如. 湖南大学, 2011(04)
  • [8]耕地储备理论及实证分析[D]. 覃事娅. 中南大学, 2011(12)
  • [9]政府主导型城市土地储备模式研究[D]. 欧志斌. 湘潭大学, 2010(05)
  • [10]土地储备中的金融风险分析及其防范 ——以温州市为例[D]. 张晟伟. 浙江大学, 2008(12)

标签:;  ;  ;  ;  ;  

城市土地储备系统运行中的风险与规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