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日本第五届滨松国际钢琴比赛

参加日本第五届滨松国际钢琴比赛

一、参加日本第五届滨松国际钢琴比赛有感(论文文献综述)

杨鸣,叶黄晨[1](2021)在《再叙新中国钢琴艺术发展70年》文中提出本文写作主要基于两个方面原因,其一是作者在全国各类论文评审工作中发现大量论文的部分表述和引用文献与史实有较大出入,甚至"以讹传讹",有必要进行修正;其二是参与教育部"中国专业音乐人才培养未来发展研究"钢琴子课题的相关工作,再一次对新中国70年以来的钢琴艺术发展历史进行了梳理。文章主要通过与殷承宗、刘诗昆、周广仁等钢琴界诸多名家大师进行访谈,对各阶段史实,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钢琴家出国留学的时间与先后顺序、钢琴领域代表性文章和书籍的发表情况,以及"文革"期间的诸多谬误进行梳理校对。本文旨在为中国钢琴艺术发展历史提供整体脉络与若干确凿线索,实属"大题小作",难免挂一漏万,亦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期盼与更多同行进行商榷。

杨春艳[2](2021)在《晁楣版画风格演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958年,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战略决策,数十万复转官兵、支边青年等组成的热血团队,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集到北大荒这块千里亘古的荒原上,拉开了大面积开发建设北大荒的序幕。为了丰富单调的垦荒生活,协助文化宣传工作,多才多艺的青年们就地取材,创作了质朴的版画。晁楣是最早一批以北大荒为题材创作版画的北大荒艺术工作者。本文把晁楣版画艺术风格演变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晁楣版画艺术风格的起源、发展和完成三个时期,将晁楣版画艺术风格分为三个历史阶段,早期即1958年之前的艺术学习与军旅生涯;中期即1958年前往北大荒至1978年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版画艺术创作转型;后期即1978年至2006年最后一幅版画创作完成。着重探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版画艺术风格特点,在研究中结合史实立足作品本身的形式,包括访谈录、日记及文献资料,兼顾历史影像资料等。晁楣版画艺术风格演变的研究,是对晁楣版画风格演变脉络的梳理以及版画风格演变规律的整理,是对北大荒版画风格研究的有力补充和完善,是对北大荒版画风格传承的推动和理论支持。确立了晁楣在北大荒版画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作为代表者和组织者的重要地位,最终引领北大荒版画的艺术风格的发展潮流。对于中国版画而言,晁楣版画不应停留在风格和形式层面,他构建的北大荒的现实生活图像的价值远远超出作品本身。全文共分为五章,按时间顺序进行研究。第一部分绪论,阐述了本选题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意义,提出了问题点与研究难点,国内外研究情况综述,研究过程中运用的方法。第一章介绍了晁楣艺术风格形成的背景,分别阐述了晁楣版画艺术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晁楣艺术生涯的三个不同历史阶段。第二章为晁楣早期版画风格的形成,即通过早期的艺术学习和工作、生活经历促成的早期版画创作实践。第三章分析了晁楣版画中期的主导风格,以及这时期风格对其他人的影响。第四章重点分析了晁楣晚期版画中城市题材、工业题材以及形式探索中形成的版画艺术风格,对代表作品进行具体的形式分析,提出晁楣晚期版画风格由繁至简的简约性特点。第五章论述了晁楣版画艺术风格在演变中的规律,生活与环境的变化,艺术追求的不断提升,多方面文化素养的支持是艺术家个人艺术风格改变的原因。最后部分是结论,阐述了晁楣版画艺术风格的分期依据,以及各个时期版画风格的艺术特点,探讨了个人艺术风格变化的客观规律,生活环境的改变艺术风格随之改变,个人艺术素养和观念的改变艺术追求随之改变,艺术家多方面文化素养的吸收,艺术风格不断变化。

费凡[3](2020)在《但昭义儿童钢琴启蒙教育理念及其实贱研究 ——以《新路径钢琴基础教程》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我国艺术素质教育的普及,音乐教育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而钢琴作为“乐器之王”普遍被人们所接受,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学习钢琴对孩子进行音乐启蒙,进而提高艺术素养。然而在“钢琴热”的大趋势下,钢琴基础教育的现状出现了偏离艺术素质教育轨道的现象,鱼龙混杂的培训机构;教师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家长在互相攀比的心态下,考级意识强,出现拔苗助长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使钢琴基础教育缺乏对儿童的心理关注,对教育理念的认识不够科学和完善,需要探索新的教育理念,急需重新定位钢琴基础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对于钢琴基础教学来说,教材是贯彻先进教育理念、引导正确方向、实施科学方法的依据和载体,现代钢琴基础教育的目标和任务需要依赖适应时代需要的教材来体现、贯彻和落实。本文意从但昭义先生的教育理念入手,结合他近年来研究推广的《新路径钢琴基础教程》为例,分析教程特色,进行教学实践并根据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总结其教育理念的实践价值和意义。本文总共分为三个章节进行研究,首先绪论中阐述选题缘由与意义,对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整理论文思路框架。第一章是但昭义艺术教育成就概述,主要介绍但昭义的生平事迹,包括其家庭环境及艰苦的求学之路。其次是介绍但昭义的艺术教育成就,包括其从教四十多年来所教授学生的获奖情况和学术论文发表情况;第二章但昭义儿童钢琴启蒙教育理念与教程特色分析,将其教育理念从音乐教育、辩证看待音乐与技术、快乐学琴和因材施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趣味教学、强调音乐表现、课程单列和民族元素四个教程的主要亮点;第三章是针对四册教材的教学实践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行梳理与反思;结论是阐述但昭义教育理念的实践价值及其意义。

李穗荣[4](2019)在《一次童话王国之旅——记“第五届奥胡斯国际钢琴比赛”》文中提出2019年3月23日,历时八天的"第五届奥胡斯国际钢琴比赛"在丹麦奥胡斯市成功落下帷幕。笔者此行作为学生的"监护人"兼"保姆","拎着"两只小徒第一次踏入这个风光如画、民风朴素的童话王国。一下飞机,就看到公路两旁大片绿油油的草地和可爱的羊群,此起彼伏的山坡上星星点点的红砖小屋点缀着犹如铺上了翡翠丝绒的大地。而在不远处的海滨湾区,各色海鸟在蔚蓝宝石般的海岸上自由翱翔。当真正置身于这个孕育了安徒生的童话王国之中,才忽然对这次比赛所规定必弹

肖望[5](2019)在《全国中小学音乐观摩课发展研究 ——以第五、六、七、八届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音乐课堂教学是音乐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研究选取第五至第八届162节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中的优质观摩课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课堂观察、比较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从整体到个案,概括出中国音乐课堂教学发展的共性和个性特征,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性建议,为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研究提供参考。宏观方面,通过对四届162堂观摩课进行研究,发现有如下特点:观摩课选曲方面,具有“传统化”、“多元化”倾向;教学媒体方面,呈现现代音乐教学媒体广泛使用、智能音乐科技渐入课堂、传统与现代教学媒体相结合的发展特征;教学方法方面,教学方法趋向多样化、重体验、重实践、三大音乐教学方法综合运用的发展特征。微观方面,选取四届观摩课中获奖且最具代表性的8节课例进行深入分析,发现获奖观摩课具有教学目标指向清晰、教学结构科学合理、教学设计层层叠进、师生互动平等合作、教学风格个性鲜明等共同特征。从音乐教学发展趋势来看,获奖观摩课教学目标趋向情意化、教学设计趋向情境化、教学过程趋向音乐化、教师技能趋向综合化、学生参与趋向实践化、师生互动趋向亲密化。最后,还指出一些观摩课存在的问题:部分课堂教学突出以教师为主体,忽视学生的主动性;个别教师专业素养较低,难以胜任教学任务;部分课堂教学过于凸显教师的表演性,忽视师生相长的教学性;部分课堂教学过于强调视觉性,忽视音乐作为声音艺术的体验性。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突出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地位;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专业学习;重点解决借班上课带来的问题,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强调音乐学科本身特征,提高关注音乐本体的程度和有效性。

朱浣青[6](2019)在《中国融合日本元素的音乐作品研究(1979-2017) ——以汪立三,何占豪,雅克布的作品为例》文中研究表明1979年中日政府签订《中日文化交流协议》,官方为加强两国文化互动,增进友好关系,推动了第三次文化交流高潮,音乐交流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也进入到全新的互动局面,交流向着多渠道,多元化,相互合作的方向发展。本文中以1979年之后的音乐交流情况和在中国出现带有日本音乐元素的作品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历史文献梳理的方法,音乐作品中将音乐与背景文化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作品比较研究的方法,试着探讨以下问题,中日复杂的国际关系是否影响中日文化交流活动;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与两国民众态度的对比差异的原因:两国音乐交流在新时期发展呈现的新特点与新渠道;在中国出现日本音乐元素作品的背景是否与中日音乐交流有密切的关系,以及作品中融入日本音乐的方法探究;最后思考在中国出现日本音乐元素作品数量较少的原因。希望通过以上的研究可以对中日签订文化交流协议之后近40年的音乐交流的历史发展脉络和各文化之间的互动有较为全面的理解和认识。

朱贤杰[7](2019)在《轰动与落寞——记“第十届滨松国际钢琴比赛”》文中研究说明"第十届滨松国际钢琴比赛"于2018年11月25日落下帷幕,笔者应邀前往观摩,在此与读者分享一些比赛的花絮与感想。创办于1991年的日本"滨松国际钢琴比赛",至今已经是第十届了。一个钢琴比赛,能够在当今各种音乐赛事层出不穷的情况下迈过27个年头,而且声誉越来越高,影响越来越大,十分不易,它不仅成为日本,并且也是

温跃强[8](2019)在《陈洪音乐教育实践研究》文中提出陈洪作为我国近现代具有影响的音乐教育家,为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作为我国“新音乐”运动倡导者之一,他主张在立足自己的民族性的基础上,学习、借鉴西方先进音乐文化,进而创造富有中国时代精神的新音乐,创建中国民族乐派,最终实现中国音乐的伟大复兴。这是他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实践家,他立足学校音乐教育并关注参与社会音乐教育,他的音乐教育实践是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他编辑期刊、创作音乐作品、译介西方音乐等,他从事的这些音乐实践是服务于他从事的音乐教育实践的,从广义上讲,属于他从事的音乐教育实践的一部分。他不仅投身我国专业音乐教育和师范音乐教育,而且还参与并关注我国社会音乐教育。他的音乐教育实践经历了广东戏剧研究所时期(萌芽期)、私立广州音乐院时期(早期)、上海国立音专时期(中期)、南京国立音乐院和南京师范学院时期(晚期)。他的音乐理念产生自他的音乐教育实践,“音乐救国”“中庸之道”“实用主义”等教育理念基本上贯穿了他的音乐教育实践。他的每一阶段的音乐教育实践紧密结合时代的经济和政治,有其独特的特点。特别是在南京师范学院(1983年改名为南京师范大学)时期,他在高师音乐教育领域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并提出了“师范性”“为师之道在于慈”“师德是教师的根本”“一切从实际出发”等高师音乐教育的理念,这些理念不仅促进了当时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并且对当下我国的音乐教育仍有积极的影响。当代中国,音乐教育发展整体向何处去?就必须在深入考量当前形势和问题的同时,系统归纳和总结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变革和发展,了解并研究近现代音乐教育家的思想和实践,有利于为我国当下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陈洪作为近现代音乐家之一,他的音乐教育实践和音乐教育理念值得后人去梳理和研究。研究他的音乐教育理念对当时我国的音乐事业有什么影响?研究他的音乐教育理念对当下我国音乐文化事业尤其是音乐教育事业有什么样的积极借鉴意义?从史学和教育学的视角,对他的音乐教育实践道路和音乐理念进行研究,有助于客观地评价陈洪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成就和地位,尤其是他倡导的立足民族性、借鉴西方形式的开创性音乐理念及“师范性”的音乐教育理念对当下我国音乐文化事业的发展仍有着积极启示意义。从而更有利于我国音乐文化事业(包括音乐教育事业)的协调健康发展。

朱贤杰[9](2016)在《回顾与反思——记“第九届滨松国际钢琴比赛”》文中指出创办于1991年的日本"滨松国际钢琴比赛",每三年举行一次,到2015年,已经是第九届。该比赛通常在11月上旬举行,但因2015年10月下旬,波兰的"第17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才刚刚结束,为此"滨松比赛"推迟至11月下旬。事实上,确实有不少选手是在"肖邦比赛"结束之后,再来日本参赛。例如来自希腊-委内瑞拉的女选手默扎(Alexia Mouza),在本届比赛中获得并列第三名的成绩;加拿大选手查

李岩松[10](2012)在《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与新中国音乐事业的建设及发展》文中研究表明中国近代以来,西乐东渐。在接受西方音乐的同时,中国音乐家也向往着中国音乐走向世界,在国际舞台上宣传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展示掌握西方音乐艺术的优异成绩,这是我国近代音乐人孜孜以求的理想。这个理想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参加历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以下简称联欢节)开始逐步实现的。新中国成立之初的50年代,正值“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两大阵营开始对峙的冷战时期。社会主义阵营通过“联欢节”开展外交纵横,扩大社会主义文化影响,而社会主义新中国也通过“联欢节”这个国际化的舞台,走向了世界,打破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封锁。“联欢节”由“世界民主青年联盟”(World Federation of DemocraticYouth)组织,早期每两年一届,轮流在东欧和北欧诸国举办。联欢节的主要的内容是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包括艺术、体育等方面的表演、展示和竞赛。其中音乐活动是最为主要的部分。我国负责参加“联欢节”活动的领导机构是共青团中央、文化部、外交部、全国青联、全国学联等有关部门。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与新中国音乐事业的建设及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音乐史学课题。新中国在1949~1962年间,连续参加了七届联欢节,历时十四年。联欢节对新中国音乐事业的建设及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进作用。由于1957年后我国“左”的错误的不断发展,直至“文革”的影响,致使有关联欢节的研究成为一个禁区,无人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人们已经陌生甚至将它淡忘。从国际上看,上世纪受1989年东欧剧变的影响,国际上也很少有人研究联欢节。至今,国内外关于联欢节的专着尚付阙如。因此,本题研究难度较大,写作这篇论文是具有开拓性的劳动。本人在导师陶亚兵教授的指导下,开始了本文的研究与写作。在广泛搜集并占有大量的历史资料的基础上,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对联欢节活动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研究,揭示并阐述了一系列的创新点。本文阐述了联欢节由来发展及潮起潮落的极其复杂的历史原因;厘清了其历史发展及其所呈现的阶段性,并据此进行了较为科学的历史分期;对新中国参加联欢节以及后来又退出的原因进行较为深入的考察和分析;探讨了新中国连续参加七届联欢节的历史全貌,并对其初期参加、走向高潮和高潮回落进行了分阶段的研究与论述,真实地再现了这段光辉而难忘的历史。本文着重探讨并阐述了联欢节对新中国音乐事业建设及发展的推进和影响;以及联欢节所给予的我国音乐艺术对外交流的规律性的启示及其基本经验。联欢节是新中国音乐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和强有力的推动。每届联欢节举办前的筹备时间为一年,节后巡演时间也是一年,即“两年一届、一届两年”,新中国连续参加七届联欢节,十四年间的七届联欢节的相关工作从未间断,因此联欢节对新中国音乐事业建设的推动是一个持续不断而有力的过程。这种推动是全面的、具体的、有效的:发现并培养了新中国一代音乐精英;打造了一批具有鲜明中国民族音乐特色的经典作品,构建了中国特色的音乐体系;以联欢节获奖者为骨干力量,陆续组建了国家级音乐院团;通过联欢节,独具魅力的中国音乐在全世界100多个国家流传,我国艺术家的足迹遍及东欧、北欧、西亚,为新世纪的中国音乐艺术再度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参加联欢节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对于拓展和深化中西音乐交流史的研究,对于我国在新时期扩大对外交流的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的音乐艺术文化,增强我国国际竞争的软实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与实践上的指导意义。

二、参加日本第五届滨松国际钢琴比赛有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参加日本第五届滨松国际钢琴比赛有感(论文提纲范文)

(1)再叙新中国钢琴艺术发展70年(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
    1. 钢琴教育方面
    2. 钢琴演奏方面
    3. 钢琴音乐创作方面
    4. 钢琴理论研究方面
二、“文革”时期
    1. 钢琴教育方面
    2. 钢琴音乐创作方面
    3. 钢琴演奏方面
三、改革开放时期
    1. 钢琴教育方面
    2. 钢琴演奏方面
    3. 钢琴理论研究方面
    4. 钢琴音乐创作方面
四、21世纪初期
    1. 钢琴教育方面
    2. 钢琴演奏方面
    3. 钢琴理论研究方面
    4. 钢琴音乐创作方面
    5. 在钢琴制造及其相关领域方面
结语

(2)晁楣版画风格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对象与意义
        (一)研究的对象
        (二)研究的意义
    二、问题点与难点
    三、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成果现状综述
        (二)国外研究成果现状综述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晁楣艺术风格形成背景
    一、晁楣版画艺术的时代背景
        (一)北大荒开发前概略
        (二)北大荒垦建与党的文艺方针
        (三)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目标
    二、晁楣艺术生涯的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军旅生活与艺术学习
        (二)第二阶段:生活历练与艺术创新
        (三)第三阶段:时代浪潮与艺术升华
    小结
第二章 晁楣早期版画风格(1950—1958 年)
    一、艺术学习与训练
    二、早期版画创作实践
        (一)军人形象与“斗争性”的延续
        (二)军人形象与新时代的接轨
    三、早期版画风格的形成
        (一)题材创新
        (二)艺术语言(构图、刀法、颜色)
        (三)套色木刻
        (四)早期风格特点
    小结
第三章 晁楣中期版画风格(1958-1978 年)
    一、开创北大荒版画主导风格
    二、中期版画风格案例分析
        (一)林业题材
        (二)工业题材
        (三)农业题材
    三、中期版画风格的艺术特色
        (一)大景加小人创作模式
        (二)具有现实主义写实性
        (三)重色版和副版
        (四)崇高历史风格的凸显
    小结
第四章 晁楣后期版画风格(1978—2006 年)
    一、城市题材的版画风格
        (一)由农村到城市
        (二)由垦荒到城市
        (三)由叙事到抒情
    二、工业题材的版画风格
    三、形式探索的版画风格
        (一)雪松系列:《雪松》、《松谷》、《天柱》
        (二)大树系列:《冬晨》、《傲霜》、《大树》
        (三)几何系列:《春曲》、《新居》、《留君不住》
    四、晁楣后期版画风格的简约性
        (一)由繁至简的成因
        (二)后期风格简约性的特征
        (三)由繁至简的意义
    小结
第五章 晁楣版画风格演变中的规律探讨
    一、生活与环境的变化
    二、艺术追求的不断提升
    三、多方面文化素养的支持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晁楣年表
    附录2 晁楣版画事记
    附录3 晁楣版画作品年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但昭义儿童钢琴启蒙教育理念及其实贱研究 ——以《新路径钢琴基础教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论文思路框架
第一章 但昭义艺术教育成就概述
    第一节 但昭义简介
    第二节 艺术教育成就
第二章 但昭义儿童钢琴启蒙教育理念与教程特色分析
    第一节 教育理念分析
        一、启蒙阶段强调音乐教育
        二、辩证地看待音乐与技术
        三、落实快乐学琴
        四、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发展
    第二节 教程特色分析
        一、主张趣味教学,贯彻快乐学琴
        二、强调音乐表现,注重全面基础
        三、基础课程单列,明确教学重点
        四、融入民族元素,感受民间音乐
第三章 《新路径钢琴基础教程》教学实践应用与反思
    第一节 钢琴启蒙弹奏的训练
        一、手指支撑——“站立”
        二、手指弹奏——“走步”
    第二节 钢琴基本弹奏法与音乐表现基础
        一、三种基本弹奏法
        二、音乐表现基础
    第三节 钢琴基础技法的训练
        一、复杂节奏与手指平衡
        二、特殊技法与双音和弦技法
        三、乐句的力度造型
        四、装饰音与灵活训练
        五、手指快速跑动
    第四节 钢琴技法进阶的训练
        一、音乐特性分类与对比
        二、音乐结构
        三、高难技法
    第五节 教学实践反思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4)一次童话王国之旅——记“第五届奥胡斯国际钢琴比赛”(论文提纲范文)

比赛介绍
氛围和环境
比赛过程
    1.青年组
    2.少年组
    3.决赛与获奖者音乐会、颁奖典礼
评委的寄语
    1.评委对自己说的话
    2.评委对选手说的话
    3.评委对家长说的话
结语
附:第五届丹麦奥胡斯国际钢琴比赛获奖名单
    少年组
    青年组

(5)全国中小学音乐观摩课发展研究 ——以第五、六、七、八届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1.理论价值
        2.现实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对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及课例研究
        2.对中国其他音乐优质课的研究
        3.对中国音乐课堂教学的比较研究
        4.现有研究评述
    (四)研究对象
    (五)研究方法
    (六)研究创新点
一、四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观摩课时代背景及基本特征
    (一)四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观摩课发展背景
        1.中国经济的发展为音乐教育提供物质基础
        2.中国科技的进步为课堂教学增添乐趣
        3.21世纪课标改革为学科发展指明方向
        4.高等教育大众化培养大量音乐师资
        5.社会音乐教育的普及提升青少年音乐素质
        6.三大教学法的推广丰富音乐教师的教学手段
    (二)四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观摩课基本特征
        1.授课教师:以经济发达地区居多
        2.使用教材:以“人音版”、“人教版”为主
        3.课堂类型:以“欣赏课”、“歌唱课”为主
        4.授课学段:集中于小学中高年段、中学低年段
二、四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观摩课整体发展特征
    (一)观摩课选曲发展特征
        1.“传统化”倾向
        2.“多元化”倾向
    (二)观摩课教学媒体发展特征
        1.现代音乐教学媒体广泛使用
        2.智能音乐科技渐入课堂
        3.传统与现代教学媒体相结合
    (三)观摩课教学方法发展特征
        1.教学方法趋向多样化
        2.重体验,重实践
        3.三大教学法综合运用
三、四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观摩活动获奖课例特点及发展趋势
    (一)四届获奖课例的共同特点
        1.教学目标指向明确
        2.课堂结构科学合理
        3.教学设计层层叠进
        4.师生互动平等合作
        5.教师风格个性鲜明
    (二)四届获奖课例的发展趋势
        1.教学目标趋向情意化
        2.教学设计趋向情境化
        3.教学过程趋向音乐化
        4.教师技能趋向综合化
        5.学生参与趋向实践化
        6.师生互动趋向亲密化
四、四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观摩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问题
        1.部分课堂教学突出以教师为主体,忽视学生的主动性
        2.个别教师专业素养较低,难以胜任教学任务
        3.部分课堂教学过于凸显教师的表演性,忽视师生相长的教学性
        4.部分课堂教学过于强调视觉性,忽视音乐作为声音艺术的体验性
    (二)合理化建议
        1.突出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地位
        2.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专业学习
        3.重点解决借班上课带来的问题,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
        4.强调音乐学科本身特征,提高关注音乐本体的程度和有效性
结论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中国融合日本元素的音乐作品研究(1979-2017) ——以汪立三,何占豪,雅克布的作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1979年之后新潮音乐发展和中日文化交流的背景概况
    一 中国新潮音乐的发展
    二 1979年后中日两国关系的政治背景
    三 中日第三次文化交流特征
    四 中日文化交流繁荣与民众态度
第二章 中日第三次音乐交流的新形式及特征
    一 中日前两次音乐文化交流高峰概况
    二 第三次中日音乐交流活动发展特征
    三 第三次中日音乐交流中的主要交流形式
第三章 中国与日本音乐相融合的作品研究
    一 音中有画,画中有音:汪立三《东山魁夷画意》
    二 “鉴真”成为中日友好关系的文化符号:何占豪《东渡》
    三 多元文化音乐创作:雅克布《羁铃》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附件1 《东山魁夷画意组曲》中的日本画作
附件2 期刊及报纸记录
致谢

(7)轰动与落寞——记“第十届滨松国际钢琴比赛”(论文提纲范文)

一部音乐小说引起的轰动
赛事概览
    1. 选手
    2. 评委会主席与评委、嘉宾
    3. 第一轮与第二轮比赛曲目
    4. 半决赛的12名选手
    5. 落寞的落选者
    6. 决赛的6名选手与获奖名次

(8)陈洪音乐教育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选题意义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点
第一章 陈洪音乐教育实践的萌芽期—求学时期与广东戏剧研究所时期
    第一节 求学时期
    第二节 留法归国
    第三节 新音乐思想
        一、新音乐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新音乐思想产生的哲学基础
        三、新音乐思想的观点
    第四节 新音乐运动
    小结
第二章 陈洪音乐教育实践早期(广州音乐院时期)
    第一节 创办私立广州音乐院
        一、办学缘起
        二、办学目标
        三、课程计划和课程设置
        四、教师和学生
    第二节 重视音乐实践
    第三节 创办《广州音乐》
    第四节 重视音乐教育
    第五节 专着和译介
    第六节 音乐创作
    小结
第三章 陈洪音乐教育实践的中期(上海国立音专时期)
    第一节 专注教学管理
    第二节 引进固定唱名法担任公共课教学
    第三节 创办音乐期刊
    第四节 编译音乐专着组建管弦乐队
    第五节 音乐创作
    第六节 培养的学生
    小结
第四章 陈洪音乐教育实践晚期—南京国立音乐院与南京师范学院时期
    第一节 坚持音乐教育的师范性
        一、培养目标紧扣“师范性”
        二、学制制订围绕“师范性”
        三、教材建设凸显“师范性”
    第二节 重视社会音乐教育
    第三节 西方音乐的译介
        一、选题考究
        二、信达雅
        三、选译作品的革命性倾向
        四、关注音乐家的生活
    第四节 音乐创作
        一、讴歌新中国的建设事业
        二、饱含深情的艺术歌曲
    小结
第五章 陈洪的音乐教育思想
    第一节 专业音乐教育思想
        一、教育救国
        二、中庸之道
    第二节 师范音乐教育思想
        一、坚持师范性
        二、师德是教师的根本
        三、为师之道在于慈
        四、一切从实际出发
第六章 陈洪音乐教育实践的总结及当下意义
    第一节 陈洪音乐教育实践的总结
    第二节 陈洪的“中庸”思想对当下我国音乐文化发展的意义
    第三节 陈洪“师范性”理念对我国当下教育事业发展的意义
结论
附录一 陈洪创作的部分歌曲曲谱
附录二 陈洪履历表
附录三 后人对陈洪音乐教育实践的评价
参考文献
致谢

(10)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与新中国音乐事业的建设及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对象
        (一) 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称谓的提出与演变
        (二) 世界青年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的内涵及历史发展的概况
        (三) 参加联欢节对新中国音乐事业建设与发展的影响
    二、 研究的现状及意义
        (一) 研究的现状
        (二) 研究的意义
    三、 研究的任务和方法
第一章 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的由来发展及其历史地位与传统
    一、 联欢节的由来
        (一) 联欢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和平运动的产物
        (二) 世界民主青年联盟发起举办联欢节
        (三) 世界各国青年热烈响应踊跃参加联欢节
        (四) 世界进步力量对联欢节的支持
        (五) 反动势力的阻挠破坏阻挡不住和平的潮流
    二、 联欢节的历史分期及其潮起潮落的原因
        (一) 联欢节历史发展的基本面貌
        (二) 由一种历史分期引出的分期标准问题的探讨
        (三) 联欢节的历史分期
        (四) 联欢节潮起潮落的原因解析
    三、 联欢节的历史地位及特征与传统
        (一) 联欢节的历史地位
        (二) 联欢节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三) 联欢节的光荣传统
第二章 新中国青年代表团连续参加七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的历史全貌(1949年第二届~1962年第八届)
    一、 精彩的亮相光辉的纪元(1949年8月~1951年8月)
        (一) 中国青年代表团参加第二届布达佩斯联欢节(1949年8月14日~28日)
        (二) 中国青年代表团参加第三届东柏林联欢节(1951 年 8 月 5 日~19 日)
    二、 高潮迭起快速发展(1953年8月~1957年8月)
        (一) 中国青年代表团参加第四届布加勒斯特联欢节(1953 年 8 月 2 日~16 日)
        (二) 中国青年代表团参加第五届华沙联欢节(1955年7月31日~8月14日)
        (三) 中国青年代表团参加第六届莫斯科联欢节(1957 年 7 月 28 日~8 月 11 日)
    三、 风云突变高潮回落(1959 年 7 月~1962 年 8 月)
        (一) 中国青年代表团参加第七届维也纳联欢节(1959 年 7 月 26 日~8 月 4 日)
        (二) 中国青年代表团参加第八届赫尔辛基联欢节(1962 年 7 月 28 日~8 月 6 日)
第三章 联欢节有力推动了新中国音乐事业的建设与发展
    一、 新中国音乐史上的丰碑
        (一) 中国是联欢节上的获奖大国
        (二) 累累硕果铸就历史的丰碑
        (三) 获奖数量变化的原因分析
    二、 联欢节培养造就了新中国一代音乐精英和领军人
        (一) 为国争光的青年艺术家
        (二) “十年浩劫”中的守望者
        (三) 中国音乐再度走上世界舞台的领军人
    三、 联欢节推动了国家级艺术院团的建立发展和全国性音乐活动的开展
        (一) 旧中国的音乐“家底”和联欢节给予的启示
        (二) 创建国家级专业艺术院团的实践
        (三) 联欢节推动了全国性音乐文艺活动的广泛开展
    四、 联欢节打造、构建了中国特色的经典曲目体系
        (一) 组织遴选,摸底淘宝,打造精品
        (二) 精品建设的国际标准
        (三) 执行标准,认真选拔
        (四) 联欢节精品节目的鲜明特色
    五、 联欢节为中国音乐再度走上世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 打开了中国音乐走向世界的大门
        (二) 开通了对外音乐交流的渠道
        (三) 登上了各种世界级音乐艺术大赛的舞台
结论 新中国青年代表团参加联欢节的启示
    一、 积极开展对外音乐艺术交流是加快音乐事业发展的最佳途径
    二、 “以我为主”、“三个三分之一”是开展对外交流的根本指导方针
    三、 让中国音乐在对外交流中走向世界必须坚持“四性”原则
    四、 将对外交流与国内建设相结合才能切实推进中国音乐事业建设与发展
    五、 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决定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状态和效果
    六、 加强音乐艺术对外交流可以推进民间外交促成国家对外关系的发展
参考文献
注释
附录1 《中国参加联欢节获奖一览表(1949~1962年)》
附录2 《联欢节举办一览表(1947~2010年)》
附录3 联欢节相关照片
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参加日本第五届滨松国际钢琴比赛有感(论文参考文献)

  • [1]再叙新中国钢琴艺术发展70年[J]. 杨鸣,叶黄晨. 钢琴艺术, 2021(08)
  • [2]晁楣版画风格演变研究[D]. 杨春艳.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3]但昭义儿童钢琴启蒙教育理念及其实贱研究 ——以《新路径钢琴基础教程》为例[D]. 费凡.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4]一次童话王国之旅——记“第五届奥胡斯国际钢琴比赛”[J]. 李穗荣. 钢琴艺术, 2019(11)
  • [5]全国中小学音乐观摩课发展研究 ——以第五、六、七、八届为例[D]. 肖望.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6]中国融合日本元素的音乐作品研究(1979-2017) ——以汪立三,何占豪,雅克布的作品为例[D]. 朱浣青. 苏州大学, 2019(04)
  • [7]轰动与落寞——记“第十届滨松国际钢琴比赛”[J]. 朱贤杰. 钢琴艺术, 2019(02)
  • [8]陈洪音乐教育实践研究[D]. 温跃强.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2)
  • [9]回顾与反思——记“第九届滨松国际钢琴比赛”[J]. 朱贤杰. 钢琴艺术, 2016(03)
  • [10]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与新中国音乐事业的建设及发展[D]. 李岩松.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2(04)

标签:;  ;  ;  ;  ;  

参加日本第五届滨松国际钢琴比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