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行政分析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行政分析

一、公共卫生体制建设的行政学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原光[1](2020)在《涉官网络舆情的地方政府回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网络参与是一种以科技为载体,以追求民主权利与现实利益为目标的社会行为,其政治性和社会性必然要求政府进行有效回应。当前,政府回应存在的问题主要源于地方政府回应的行动困境,即网络治理的开放性和地方政府管理的封闭性之间的矛盾。网络治理的开放性要求网络治理必须适应瞬息万变的因网络参与导致的舆情发展,但地方政府的封闭性使其习惯于以我为主,以不变应万变,往往被动地见招拆招,很难跟上舆情发展的步伐,这种缺乏前瞻性和应变能力的被动回应经常使政府陷入被动。在理论层面,“参与(?)回应”是研究公众参与和政府回应关系的基本框架,但因为公众参与形式繁多,每个时代皆有不同主题,所以抽象地分析参与和回应的关系极易陷入不直观、不聚焦、不深入的窠臼。涉官网络舆情既是网络参与的产物,又是政府回应的重要对象,可作为研究网络社会“参与(?)回应”关系的切入点和中介变量。在我国,因为官员身份特殊、敏感,与政府存在着难以剥离的内在联系,所以我国的政民关系往往通过官民关系体现出来,官民关系是理解和研究涉官网络舆情政府回应的逻辑起点。在现实层面,涉官网络舆情表面上针对官员个体,但实际上体现的却是对政府的诉求,其实质是民众在不便或无法与地方政府直接沟通或抗争时表现出来的一种变通的底层抗争方式,其目的在于通过影响官员进而影响政府。涉官网络舆情的回应是政府、涉事官民、网民、媒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各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构成了舆情回应的基本行动逻辑。一般而言,公众试图通过“闹大”舆情的方式引起政府重视,地方政府则企图采取“化小”的方式平息舆情,于是涉官网络舆情的地方政府回应构成了多元主体的动态合作博弈过程。本文旨在通过对涉官网络舆情地方政府回应的研究,破解网络时代的政府治理困局,即公众日益增长的网络参与需求与落后的政府回应能力之间的矛盾,这也是目前我国“社会—政治”领域中的主要矛盾之一。为解决这一矛盾,本文对涉官网络舆情的地方政府回应进行研究,试图通过提升政府回应成效来改善政府网络治理绩效,从而促进公众参与的发展。针对涉官网络舆情所引发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本文从建设责任型、服务型、回应型政府的总体目标出发,试图通过提升政府回应成效的方式解决网络社会中地方政府的回应性、回应力和回应度依然不足的问题。在对政府回应成效的研究中,回应速度和回应质量是对回应成效评价的基本维度,回应弹性则是政府回应中速度和回应质量不同步、不协调、不稳定的现象,是回应成效不佳的集中体现。本文以自建“涉官网络舆情地方政府回应案例库”为基础,以140个涉官网络舆情案例为样本,从4个维度16个指标出发对影响涉官舆情回应的因素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回应弹性是政府对内外部影响因素进行研判、博弈和调适的结果。政务公开、央媒报道等因素对回应速度的提升作用高于对质量的改善;政府问责、舆情叠加、司法介入等因素对质量的改善作用高于对速度的提升。社会化媒体、利益型和激烈性诉求目标、新兴网络首发平台、涉党政机关、上级介入等因素能够同步提升政府回应的速度和质量。公众线下参与、政府话语回应、网络渠道回应等因素虽能提升回应速度但无助于提高回应质量。网络普及、政府的线下管理能力等客观条件对回应成效的影响不明显,政府的主观意愿才是决定回应弹性的关键因素。同时,政府线上管理能力的有效性也说明提升政府网络舆情回应的专项能力是改善地方政府回应的必要路径。本文除从“参与-舆情-博弈-回应”的宏观模型对政府回应进行理论探讨外,还结合诸多实际案例,对地方政府回应中存在的典型性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具体、深入地剖析,以期更全面地展现地方政府在涉官网络舆情回应中存在的问题、不足和面临的挑战,并从中探寻完善政府回应的切入点,为提升政府回应成效提供抓手、奠定基础、理清思路。为切实改善地方政府回应成效,本文从回应能力发展、回应决策完善、回应行动规范、处置追究机制健全等方面提出了制度建设构想,为如何完善回应机制提供了基本思路和行动策略。

黄宏[2](2020)在《基于公众感知的城市公共安全服务绩效评估研究 ——以江苏13市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因而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已经进入了政府日程,公民也开始重视公共安全服务的效果。随着公共治理时代的来临,作为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提升城市公共安全水平主要工具之一的城市公共安全服务面临着挑战,亟待转型。遗憾的是,目前的城市公共安全服务绩效评估理论难以平衡民主、效率、公平、责任等价值冲突,如何有效构建适应公共治理时代的城市公共安全服务评价体系并对城市公共安全服务进行评估成为推动城市公共安全服务建设的关键。本文以多元价值融合为目标,建立了基于公众感知的城市公共安全服务绩效评估体系并进行了验证及实证研究。首先,本研究通过对城市公共安全服务和绩效评估相关的文献分析,梳理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与公共价值理论中的绩效评估思想,认为以多元价值整合的公共治理范式是城市公共安全服务绩效评估未来发展方向。以此为理论基础,构建了基于公众感知的城市公共安全服务绩效评估体系,包括效率、效益、纵向民主责任、横向民主责任、公平、问题处理能力、程序控制、程序理性及程序正义9个价值理念。其次,本文阐述实证研究方法,根据变量的内容及概念进行操作化定义,通过SPSS24与Amos24软件对问卷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认为基于公众感知的多元价值绩效评估体系可以反映城市公共安全服务状况。再次,依据构建的绩效评估体系对江苏13市开展实证研究,在证明城市公共安全服务绩效评估体系的合理性基础上,进行绩效评估结果与绩效比较分析,发现城市公共安全服务存在地区差异,程序正义、程序控制、程序合理性、公民诉求回应性、以及运转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的问题。最后,总结研究结论,认为城市公共安全服务绩效评估已经进入了公共治理时代,应该引入多元价值绩效评估体系;凸显公民地位,回应公民诉求;加强程序监督,优化公共安全服务程序;增强制度供给,提高公共安全服务效率与促进公共安全服务均等化的举措,也展望对城市公共安全服务绩效评估结果合理应用与绩效评估体系推广的进一步研究。

向楚尧[3](2020)在《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演化博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公民健康事关全民小康总目标的成效,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近年来,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极大改善,加快了全国的人口流动,但是如果一旦出现公众卫生事件,如何应对好公众卫生事件前期的应急响应,一直是受到多方关注的问题。公众卫生事件前期的应急响应是依据卫生事件的实际情况而定,而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威胁着后续应急响应以及开展相应管理措施的顺利进行。本文聚焦在公众卫生事件中的信息不对称不对称问题,基于演化博弈的思想,建立了信息不对称背景下的演化博弈模型,根据模型的计算结果,分析了影响各个博弈方策略的因素。并依据此分析结果,提出了如何避免在面临突发公众卫生事件时出现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政策建议。本文首先对在突发公众卫生事件中各个博弈方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并划分了主要博弈方与次要博弈方。针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全文是以主要博弈方为研究对象,先建立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二方演化博弈模型,并在此基础之上,考虑引入中央政府的政策外部性收益,建立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受影响人员”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对于二方模型,本文运用了系统动力学的分析方法,使用VensimPLE软件对所构建的流量存量模型进行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数值仿真。最后,综合两个模型的分析结果,在此之上,针对突发公众卫生事件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出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与建议。模型计算结果与仿真模型结果显示,面对突发公众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事故信息的透明度方面,中央政府可以通过如物质奖励等措施增强第三方信息源的监督举报行为,从而增加地方政府隐瞒信息的成本,避免因信息不对称造成后续卫生应急响应措施的实施与开展过程中出现不科学、无序的情况发生。进一步提升我国医疗卫生管理水平,加强在公共卫生事件中情报处理能力,为我国实现全民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薛晓婧[4](2019)在《社会诉求与政府的回应性 ——基于浙江省“送医下基层”的今昔比较研究》文中提出“送医下基层”作为政府回应社会对医疗卫生服务诉求的重要手段,其有效性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本研究希望透过对这种差异性成因的研究,探索影响政府回应有效性的因素,以期能够一方面在理论上补充目前学界对政府回应客体关注的不足,另一方面,在实践上助力政府回应有效性的提高。本研究聚焦于不同回应客体为回应有效性带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浙江省嘉兴、余姚和杭州三座城市在民国、毛泽东时代和2013年之后“送医下基层”实践的对比研究表明,政府对“需要”和“需求”的回应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影响政府回应子目标的实现及其与总目标的协调,并塑造出不同类型的政府-社会关系。民国时期的卫生状况和卫生管理实践展现了中国在向现代国家转型的过程中对卫生事业进行管理的尝试,描述了“送医下基层”产生的背景。民国之后,“送医下基层”的出现及其带来的变化,体现了政府回应社会的必要性。对于毛泽东时代的“送医下基层”来说,一方面,由于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以及政府对“多、快、好、省”地建立一个强大的工业化国家的期待,政府回应的客体被严格地限定在了“生存型需要”上面;另一方面,由于当时特殊的经济社会背景,主要是医疗卫生资源的短缺、经济水平的低下以及交通设施的不完善,为政府在政策上对群众的“需求”进行引导铺设了较好的现实条件,这一时期的“送医”行动在实现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及其与维护国家安全这个总目标上效果较好,但同时,也由于对生存型需要的回应,政府和社会关系被逐渐塑造成了求存型政府和群众社会的关系。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地方政府有了较大的自由度,2013年后浙江省内三个城市的“送医下基层”呈现出了不同的样态。在这一时期,嘉兴市由于只有民意收集机制,缺少民意处理机制,因而在“送医下基层”过程中并没有区分清楚“需求”和“需要”,对它们进行了混合回应,以至于其回应客体逐渐演变成了只有“需求”。这就使得政府-社会关系逐渐被塑造成了安抚型政府和私民社会的关系,同时政府尽管通过“送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居民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但是在协调服务可及性与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即“送医”子目标和总目标上表现不佳。而余姚由于在“送医”之前建立了行政吸纳性的协商参与机制,不但能够收集民意,同时能够对民意进行处理,因而在“送医下基层”的过程中能够较为准确地回应居民的“发展型需要”,从而能够在提高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的同时协调其与分级诊疗的关系,并为形成较为良性的政府-社会关系创造了一定的条件。然而,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余姚市未能成功地对“需求”进行引导,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送医”的效果,也使得它的政府-社会关系降格为准服务型政府和准公民社会的关系。对于杭州市的“送医下基层”(“健康意识下基层”)来说,其回应客体的识别机制与毛泽东时代在本质上类似,所以其回应客体自然也落在了“生存型需要”上,由此尽管杭州市能够通过这项举措提高居民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但是在协调其与缓解由于人民健康水平下降带来的人力资本短缺或质量下降以及由于医疗卫生费用上涨带来的财政负担之间的张力这个总目标上表现不佳,同时,也使得政府-社会关系逐渐演变为了求存型政府与群众社会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政府回应不一定是社会问题的终点,回应本身也可能产生新的社会问题。政府对不同客体的回应会对回应效力产生不同的影响。政府能否识别并回应“需要”是决定政府回应是否有效的关键,因为当政府将客体界定在“需要”上时,它起码可以实现政府回应子目标及其与总目标之间的协调。其中,对“发展型需要”的回应将影响政府回应结果的适应性,因为在此过程中所形成的制度安排以及由此培养出的公民文化能够较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多元化的趋势。而能否对“需求”进行成功地引导将决定政府回应效力的强度,因为当政府有限的财政资源被用于满足无限的需求时,政府很难协调其行动的子目标和总目标,容易因小失大,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所形成的安抚型政府与私民社会的关系也不利于整个国家的长远发展。

肖俏[5](2018)在《行政决策追责中领导人行政责任认定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各种社会矛盾的多发期,行政决策作为政府活动中的一种基础性与普遍性行为,在实现行政职能转变和提升政府行政绩效中起到重要作用,与公众的生活联系紧密,对社会发展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但是,目前行政决策失误在政府治理过程中十分普遍,其造成的损害与后果,不仅是对公民利益的侵害,也是对国家资源的浪费,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发展。行政决策追责作为治理行政决策失误的重要措施,却面临着追责依据不充分、标准不统一、监督乏力等问题。此外,如何使其既能够充分发挥惩戒失误的警示作用,又能够保护改革中出现“探索性失误”的行政决策领导人的创新意识与积极性,已成为当前行政决策追责研究的重点与难点内容。随着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行政决策追责既是对行政决策权的制约与监督,也是对行政决策领导人责任的强化,更是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作为行政决策最重要制定者的领导人,因其职责与身份在行政决策追责中的特殊性需要承担必要的法律责任、政治责任、行政责任、党纪责任与道德责任。相对其他责任类型,行政责任的认定既能够体现出法律责任的底线思维,又能体现出公共行政对于公共利益的维护与保障的价值追求。但目前对于行政决策追责中领导人行政责任的认定还面临诸多困境,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不仅与行政决策和行政责任本身的概念边界模糊以及分类多样有关,还与决策机制不完善造成的行政决策主体组织结构复杂等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在界定行政决策、行政责任与领导人三个核心概念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我国行政决策机制的沿革,概括出行政决策追责中领导人责任主要有政治责任、法律责任、行政责任、党纪责任和道德责任,进而分析各责任类型之间的联系。而后通过对行政决策追责中领导人行政责任认定的历程回顾与价值证成,结合典型的案例归纳出我国行政决策追责中领导人行政责任认定存在的问题与成因主要是:我国行政决策传统与政治生态环境的制约,以及避责策略下行政决策不作为的隐蔽性,致使行政决策追责中领导人行政责任认定在制度与执行上的缺陷。此外还有适用容错、纠错机制的实践困境等原因造成行政决策追责中行政责任弱化、行政责任认定标准模糊、监督乏力、救济不力等问题。在行政决策追责中对领导人行政责任认定应该秉持以下原则: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综合性考量原则、客观公正与科学规范原则、实用性(广泛适用)原则。这是因为,行政决策追责的目的不仅在于找出行政决策中存在的问题,也在于对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探索性失误”的包容;不仅在于惩戒出现失误等问题的行政决策领导人,也在于对锐意进取、敢于创新的行政决策领导人的保护与激励。因此,行政决策追责中领导人行政责任认定不仅要解决上述问题,提高责任认定的客观性、公平性、制度化也至关重要。基于以上分析,运用AHP-FCE综合评价方法,利用其层次化的分析思路,将行政决策追责中领导人行政责任情节认定进行层次与因素上的分解,利用数量学的方法使得责任情节认定的过程系统化、数学化和模型化。相对传统与现行的行政决策追责中领导人行政责任情节认定方式,AHP-FCE综合评价方法既能相对全面的考察责任情节认定的影响因素,又可以以模糊性的评价过程体现责任情节认定中应该具备的弹性,进而提高了行政决策追责中对领导人行政责任认定的客观性与科学性。此外,进一步完善我国行政决策追责中领导人行政责任的认定还需以下措施:明确领导人行政责任认定的归责原则、提高行政决策领导人责任意识、健全相关制度建设和强化监督机制。

李智彬,韦志光,刘正友,黎明强[6](2013)在《柳州市基层公共卫生现状与建设研究》文中指出从公共卫生的定义出发,以柳州市公共卫生安全系统为样本,分析了我国基层公共卫生的现状,指出了今后应重点建设的方向,并提出了提高卫生应急能力、创新医改模式等促进公共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建议措施。

蔡海峰[7](2012)在《湖南省财政支持农村公共卫生问题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公共卫生、公共产品、公共财政理论为基础,并以我国公共卫生财政供给制度的机构建立与历史沿革为背景,应用定量方法分析了2006年至2010年湖南省农村公共卫生机构财政供给现状,定性研究了当前湖南省农村公共卫生机构财政供给制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财政供给问题的深入分析,剖析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公共卫生机构财政投入不足、公共卫生机构的资产负债率较高、公共卫生财政供给结构不合理及公共卫生财政供给区域间不平衡。最后,针对湖南省农村公共卫生机构财政供给制度改革提出了对策与建议,即加大对公共卫生机构的财政供、强化各级政府在公共卫生事业中的支出责任、建立和完善地方财政预算体制及合理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增加公共卫生费用的融资渠道、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及大力推进农村卫生体制改革,对湖南省农村公共卫生机构财政供给制度的改革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和实际指导意义。

时先锋,冯占春[8](2008)在《农村公共卫生管理政府责任缺位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从公共卫生的特点入手,归纳目前政府在农村公共卫生管理中责任缺位的主要表现,挖掘隐藏在这些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相应解决问题的对策;加紧公共卫生基本法的立法工作,协调公共卫生与经济的发展,调整公共卫生的投入结构与水平。

时先锋[9](2008)在《农村公共卫生管理的职能分工与优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农村公共卫生工作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本研究旨在针对农村公共卫生管理的组织结构、职能履行面临的众多问题,研究界定农村公共卫生管理的责任主体及基本的、合理的职能分工,推荐适合农村公共卫生管理发展的优化策略。方法利用分层典型抽样和完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样本。发放调查问卷收集主要管理机构职能履行情况。通过个人深入访谈和选题小组讨论,并借助文献研究结果,获得管理过程中的主要困难,对问卷结果做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1.县级公共卫生管理相关部门至少有14个,存在一定程度的职能重叠和协调困难现象;乡级公共卫生管理职能主要由镇卫生院代行。2.主要公共卫生管理机构履行效果最不满意的管理职能分别是:卫生局集中在动物防疫、检疫工作和健康相关产品的认证、监督抽检工作上;卫生监督所集中在职业卫生、环境卫生、化妆品卫生监督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集中在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组织开展健康教育、组织职业人群健康体检上;妇幼保健院(所)集中在生殖保健督导、出生缺陷监测上;镇卫生院集中在对村卫生室健康教育工作的监督指导上。3.农村公共卫生管理面临的主要困难有3个方面。(1)制度层面:缺少公共卫生根本法,管理机构职能交叉;(2)组织层面:免疫接种监管不力,补偿机制扭曲,监督执法问题丛生,疾病监测网络不健全;(3)机制层面:政府公共卫生投入总量不足、结构失衡,公共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4.公共卫生产品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正外部性、投入—产出性价比高等特征决定了公共卫生管理的责任主体是各级政府。5.推荐的农村公共卫生组织结构设计方案:①设立公共卫生委员会②划转卫生部门部分公共卫生管理职能③整合县医院和妇幼保健院④卫生监督机构实行垂直管理⑤剥离卫生院公共卫生监管职能。6.农村公共卫生基本管理职能:卫生局19项,卫生监督所7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项,县医院(含妇幼保健院)8项。建议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统筹考虑改变目前农村公共卫生管理效率低下的现状:1.在政府官员政绩考核中同等对待公共卫生和经济发展指标;2.加紧公共卫生母法的立法工作;3.充分发挥公共卫生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作用;4.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向基层和贫困地区倾斜;5.足额落实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并严格监管其合理使用;6.任贤惟能,配备高素质的管理人员队伍;7.常抓不懈健康教育工作;8.依托现有资源,加快信息管理网络建设。

陶奕[10](2008)在《个人所得税占中美税收比重差异的行政学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个人所得税作为分配制度的组成部分,属于生产关系的总和及经济基础的范畴。政府税务部门对个人所得税依法进行征收和管理,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社会主义是一种生产方式,它应当而且可以充分继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在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等领域的一切合理因素,同时扬弃其中不合理的因素。在美国,个人所得税从经济学层面看,通过直接调节需求,从而有助于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相对平衡;从经济学和政治学交叉的层面看,个人所得税有利于在不同程度上实现“劫富济贫”,从而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从政治学、行政学层面看,个人所得税作为直接税制的第一大税种,奠定了资本主义民主、以及选民对政府加强监督的经济基础。因此,个人所得税在税种结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个人所得税成为中央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对个人所得税征收和管理制度的完善和法制化;提高个人所得税的使用效益,理应被视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合理因素,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予以继承和发展。本文从横向上对中美税收结构中个人所得税比重差异的比较研究,分析了个人所得税在中美税收结构中的地位、形成原因及其发展的一般趋势,并从中远期两种视角分析了中国个人所得税制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又从纵向上对两国个人所得税的历史沿革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一个理想的税收结构应当兼顾效率和公平原则,符合本国国情,而不是盲目地照搬照抄西方模式,美国个人所得税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恰恰有助于我国在改革过程中避免再去走发达国家走过的弯路,而应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分步骤地、渐进地提高个人所得税在整个税制中的位序,从而推动人民主权模式的发展。同时,本文从中美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和税款的使用两个角度对涉及个人所得税的具体制度进行了行政学分析,认为应当通过完善征管制度从而为个人所得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通过提高税款的使用效益从而发挥个人所得税在推动人民主权模式发展方面的作用。总而言之,在提高个人所得税“数量”的同时还要保证其发展的“质量”,而这有赖于从“收”和“支”两方面入手建立起一个健康的税收循环系统。

二、公共卫生体制建设的行政学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公共卫生体制建设的行政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涉官网络舆情的地方政府回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现实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二)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三) 现有研究动态评析
        (四) 本文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创新点及不足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创新点
        (三) 研究不足
第一章 涉官网络舆情地方政府回应的理论阐释
    第一节 涉官网络舆情的相关概念界定
        一、网络社会
        二、网络政治参与
        三、网络舆情与涉官网络舆情
    第二节 涉官网络舆情地方政府回应的内涵与作用
        一、政府回应
        二、涉官网络舆情的地方政府回应
        三、涉官网络舆情地方政府回应的政治与行政功用
    第三节 涉官网络舆情地方政府回应的理论框架
        一、涉官网络舆情地方政府回应的主客体构成
        二、涉官网络舆情地方政府回应的内容要件
        三、涉官网络舆情地方政府回应中的主要矛盾与底层逻辑
        四、涉官网络舆情地方政府回应的治理愿景
第二章 涉官网络舆情变迁及对政府回应的影响
    第一节 网络参与、舆情传播与涉官网络舆情的嬗变历程
        一、网络参与:网络社会的公众参与
        二、网络参与的常见路径与效果比对
        三、涉官网络舆情的爆发根源
        四、涉官网络舆情的变迁历程
    第二节 近年涉官网络舆情的分布状况与特征
        一、基于“舆情压力指数”的涉官网络舆情分布特征
        二、涉官网络舆情参与者的分布特征
        三、涉官网络舆情参与方式的类型化特征
        四、自媒体时代涉官网络舆情的传播特征
    第三节 涉官网络舆情对地方政府的影响与挑战
        一、涉官网络舆情对地方政府的正面影响
        二、涉官网络舆情对地方政府的负面影响
        三、涉官网络舆情对地方政府回应的挑战
第三章 涉官网络舆情地方政府回应的变迁与博弈
    第一节 涉官网络舆情政府回应的变迁
        一、涉官网络舆情变迁的阶段性互动特征
        二、涉官网络舆情地方政府回应的变迁历程
    第二节 舆情回应变迁中的博弈逻辑
        一、“闹大”与“化小”的概念辨析
        二、“闹大”与“化小”的框架逻辑
        三、“闹大”与“化小”的发展路线
        四、“闹大”与“化小”博弈过程的理论阐释
第四章 涉官网络舆情地方政府回应模式探源
    第一节 网络社会地方政府回应的基本模式
        一、基于吸纳与追责的积极回应
        二、基于遮蔽和失真的消极回应
    第二节 涉官网络舆情的地方政府回应模式
        一、基于“参与-回应”的地方政府回应的一般模式
        二、涉官网络舆情地方政府回应的主要模式:被动选择型回应
第五章 涉官网络舆情地方政府回应成效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涉官网络舆情地方政府回应的描述性分析
        一、“涉官网络舆情地方政府回应案例库”的构成
        二、基于案例库的涉官网络舆情焦点事件的分布分析
    第二节 涉官网络舆情回应成效的研究设计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现有相关研究梳理
        三、变量设定与研究假设
        四、变量操作化
    第三节 涉官网络舆情地方政府回应速度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一、研究结果与分析
        二、研究结论
    第四节 地方政府回应质量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一、研究结果与分析
        二、研究结论
    第五节 地方政府回应弹性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一、研究结果与分析
        二、研究结论
    第六节 回应成效研究对地方政府回应的启示
        一、对提高地方政府回应速度的启示
        二、对改善地方政府回应质量的启示
        三、对消除地方政府回应弹性的启示
第六章 涉官网络舆情地方回应中的具体问题及成因
    第一节 涉官网络舆情地方政府回应中存在的问题
        一、回应态度:消极性、封闭性、敷衍性和策略性
        二、回应行为:回避性、象征性、拖延性
        三、回应方式:风头主义、简单粗暴、以谣辟谣
        四、回应能力:收集研判、舆情沟通、组织协调能力不足
    第二节 涉官网络舆情地方政府回应中的问题成因
        一、回应性:回应文化陈旧
        二、回应力:回应本领欠缺
        三、回应度:回应机制不健全
第七章 涉官网络舆情地方政府回应成效的提升路径
    第一节 提升地方政府回应成效的总体要求
        一、提升回应成效的主要任务:解决问题与消除矛盾并行
        二、提升回应成效的根本目标:争取人心与凝聚共识合一
        三、提升回应成效的基本方式:公众意见表达与行政吸纳相契合
        四、提升回应成效的指导原则:三同步与三结合并举
    第二节 涉官网络舆情政府回应能力的提升要求
        一、奠定涉官网络舆情回应能力发展的基础
        二、提升涉官网络舆情政府回应能力的总体要求
        三、提升涉官网络舆情政府回应能力的阶段性要求
    第三节 地方政府回应决策的完善与发展
        一、涉官网络舆情回应中的地方政府决策偏差
        二、回应决策偏差产生的根源
        三、提高回应决策质量的价值导向与原则规定
        四、改善涉官网络舆情地方政府回应决策的策略
    第四节 地方政府回应行动机制的健全
        一、行动预案组织机制
        二、舆情回应即时监控机制
        三、舆情极化防范机制
        四、网络参与活动研判机制
        五、政府回应过程控制机制
        六、多元主体联动机制
        七、社会心理干预机制
    第五节 人事处置和责任追究机制的完善
        一、人、事处置机制的完善原则
        二、问责追溯机制的完善路径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与学术贡献
        (一) 研究结论
        (二) 学术贡献
    二、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一) 研究不足
        (二)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英文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基于公众感知的城市公共安全服务绩效评估研究 ——以江苏13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5 研究重点、难点以及创新点
2 理论基础
    2.1 传统公共行政理论中的城市公共安全服务绩效评估思想
    2.2 新公共管理理论中的城市公共安全服务绩效评估思想
    2.3 新公共服务理论中的城市公共安全服务绩效评估思想
    2.4 公共价值理论中的城市公共安全服务绩效评估思想
3 城市公共安全服务绩效评估指标的理论构建
    3.1 城市公共安全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3.2 城市公共安全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
4 城市公共安全服务绩效评估的实证研究设计
    4.1 实证研究方法选取
    4.2 变量的操作化
    4.3 数据收集
    4.4 量表品质检验
    4.5 样本数据的正态性检验
5 城市公共安全服务绩效评估实证分析
    5.1 城市公共安全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合理性分析
    5.2 城市公共安全服务绩效评估的实证分析过程
    5.3 城市公共安全服务绩效评估的实证分析结果
    5.4 城市公共安全服务问题分析
6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对策建议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3)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演化博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应急救援主体研究综述
        1.2.2 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研究综述
        1.2.3 应急方法研究综述
        1.2.4 演化博弈论研究综述
        1.2.5 国内外研究综述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图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特色
        1.4.1 本文的研究方法
        1.4.2 本文的研究特色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公共卫生
        2.1.2 突发事件
        2.1.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2 相关理论
        2.2.1 博弈论
        2.2.2 演化博弈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博弈关系分析
    3.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应急管理组织界定
    3.2 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核心主体的博弈关系分析
        3.2.1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
        3.2.2 地方政府与医院成员
        3.2.3 地方政府与受事件影响人员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演化博弈分析
    4.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事件信息特点
    4.2 信息不对称下的演化博弈模型
        4.2.1 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博弈关系分析
        4.2.2 模型的假设与其支付函数
        4.2.3 模型的构建与其复制动态方程
        4.2.4 模型求解
        4.2.5 模型结果分析
    4.3 模型仿真分析
        4.3.1 存量-流量(SD)模型的构建
        4.3.2 纯策略的仿真分析
        4.3.3 混合策略的仿真分析
        4.3.4 常数变量对模型的影响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
    5.1 信息不对称下的三方博弈关系分析
    5.2 模型的假设与支付函数
    5.3 博弈模型的构建与求解
        5.3.1 复制动态方程
        5.3.2 模型的纳什均衡解
    5.4 均衡点渐近稳定性及演化稳定策略分析
        5.4.1 均衡点渐近稳定性分析
        5.4.2 纯策略的演化博弈渐进稳定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果讨论与管理启示
    6.1 研究结果讨论
        6.1.1 关于信息不对称成本的讨论
        6.1.2 关于隐瞒信息行为惩处力度的讨论
        6.1.3 关于积极调查的外部性收益的讨论
    6.2 管理启示
        6.2.1 关于信息不对称方面的管理启示
        6.2.2 关于积极调查的外部性收益的管理启示
第7章 结语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4)社会诉求与政府的回应性 ——基于浙江省“送医下基层”的今昔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政府回应的概念及发展脉络
        1.3.2 政府回应效力诸影响因素之分析
        1.3.3 有关医疗资源分配与“送医下基层”的研究文献
        1.3.4 对已有研究的评析
    1.4 研究方法
        1.4.1 案例比较
        1.4.2 聚类分析
        1.4.3 技术路线图
    1.5 论文的结构
2. 本文的主要概念与分析框架
    2.1 “送医下基层”概念与实践
    2.2 政府回应的客体
        2.2.1 医疗卫生服务“需要”和“需求”的概念辨析
        2.2.2 本文中医疗卫生服务“需要”的评价
    2.3 政府回应的效力评价
    2.4 本文的分析框架
3. 民国时期浙江省“送医下基层”: 基本状况与结果之分析
    3.1 民国时期浙江的卫生状况: 以嘉兴、余姚、杭州为例
    3.2 民国政府卫生管理和“送医下基层”的情况及结果
4. 毛泽东时代浙江省“送医下基层”: 基本实践与结果之分析
    4.1 毛泽东时代浙江省“送医下基层”的背景
    4.2 “送医下基层”的具体措施
        4.2.1 嘉兴市的情况
        4.2.2 余姚市的情况
        4.2.3 杭州市的情况
    4.3 “送医下基层”的效果评价
        4.3.1 数据上的成功
        4.3.2 行政政治化的成功是成功吗?
5. 2013年后浙江省“送医下基层”: 主要实践与结果之分析
    5.1 “送医下基层”的背景:改革开放后浙江省基层卫生工作的变化
    5.2 嘉兴市“医疗服务下基层”的基本情况
        5.2.1 嘉兴市的基本情况
        5.2.2 嘉兴市“医疗服务下基层”的具体措施
        5.2.3 嘉兴市“医疗服务下基层”的实施效果
        5.2.4 嘉兴市“送医”的问题: 为何行政有效,治理却无效呢?
    5.3 余姚市“医疗卫生服务下基层”
        5.3.1 余姚市“医疗卫生服务下基层”的措施与结果
        5.3.2 余姚“送医”得失: “行政吸纳”型“需要”识别与“需求”引导形式化
    5.4 杭州市“健康观念下基层”的情况
        5.4.1 Y社区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的实施情况
        5.4.2 “行政吸纳”能否满足劣势群体的需要?
6. 三个时期“送医下基层”之比较与相关建议
    6.1 嘉兴、余姚和杭州三个时期“送医下基层”的比较与讨论
        6.1.1 识别和回应“需要”是决定“送医”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6.1.2 回应“发展型需要”影响了“送医”的适应性
        6.1.3 能否引导“需求”影响了“送医”效力的强度
    6.2 以“需要”校正“送医下基层”的政策设计
7. 结语
    7.1 基本观点与结论
    7.2 研究的理论意涵
    7.3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5)行政决策追责中领导人行政责任认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创新之处
        (二)研究不足之处
第一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
        (一)行政决策
        (二)行政责任
        (三)领导人
    二、理论基础
        (一)责任政府理论
        (二)委托..代理理论
        (三)官僚制理论
第二章 行政决策的机制及其追责中领导人责任类型
    一、行政决策机制发展概述
        (一)行政决策法制沿革简览
        (二)行政决策机制现状简述
    二、行政决策追责中领导人责任的多元类型
        (一)法律责任
        (二)政治责任
        (三)行政责任
        (四)党纪责任
        (五)道德责任
    三、行政决策追责中不同责任类型的划分依据
        (一)责任约束的动力来源
        (二)责任认定的因果关系
        (三)责任认定的文本依据
第三章 行政决策追责中领导人行政责任认定历程回溯与价值分析
    一、行政决策追责中领导人行政责任认定历程回溯
        (一)领导人行政责任认定法制历程回顾
        (二)行政决策追责中领导人行政责任认定嬗变
    二、行政决策追责中领导人行政责任认定的价值证成
        (一)行政责任价值取向的本质要求
        (二)行政决策成本与收益平衡的诉求
        (三)行政决策科学化的内生动力
第四章 行政决策追责中领导人行政责任认定现状..基于案例分析
    一、行政决策追责中领导人行政责任认定的案例及现状
        (一)案例选择及基本情况介绍
        (二)行政决策追责中领导人行政责任认定现状概述
    二、行政决策追责中领导人行政责任认定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责任弱化
        (二)评价标准模糊
        (三)监督缺位且乏力
        (四)救济单一且不力
    三、行政决策追责中领导人行政责任认定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我国行政决策传统及环境的制约
        (二)避责策略下行政决策不作为的隐蔽性
        (三)行政决策追责中行政责任认定的制度与执行缺陷
        (四)适用容错纠错机制的实践困境
第五章 行政决策追责中的领导人行政责任认定..基于AHP-FCE评价方法
    一、行政决策追责中领导人行政责任情节认定的AHP-FCE适用性分析
        (一)行政决策追责中领导人行政责任认定的责任情节
        (二)AHP-FCE的基本理论
        (三)AHP-FCE在行政责任情节认定中的适用性分析
    二、行政决策追责中领导人行政责任构成要件分析
        (一)主体要件
        (二)主观要件
        (三)客体要件
        (四)客观要件
        (五)因果关系
    三、行政决策追责中领导人行政责任情节认定影响因素分析
        (一)行政决策领导人主观意志
        (二)行政决策主体的组织构成
        (三)行政决策信息的完备程度
        (四)行政决策程序的选择适用
        (五)行政决策的风险性
        (六)行政决策的时限要求
        (七)行政决策的结果
    四、行政决策追责中领导人行政责任情节认定的AHP-FCE方法应用
        (一)行政决策追责中领导人行政责任情节评价体系设计
        (二)AHP方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三)FCE方法综合评价责任情节
第六章 完善行政决策追责中领导人行政责任认定相关措施
    一、明确行政决策追责中领导人行政责任认定的归责原则
        (一)行政决策追责中领导人行政责任认定的原则
        (二)行政决策追责中领导人行政责任认定的归责原则
    二、提高行政决策领导人的责任意识
        (一)完善行政伦理与职业道德建设
        (二)塑造健康问责文化、营造良性追责氛围
    三、完善行政决策追责中领导人行政责任认定的制度建设
        (一)健全行政决策追责中领导人行政责任认定的法律规范
        (二)明确党、政领导人在行政决策追责中的责任划分
        (三)规范行政决策追责中领导人行政责任认定程序
        (四)健全行政决策追责中领导人行政责任认定救济机制
    四、强化行政决策追责中领导人行政责任认定的监督机制
        (一)明确监督主体及分工
        (二)提高对领导人行政决策不作为的监督力度
        (三)完善领导人行政决策的容错纠错机制
        (四)健全领导人复出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6)柳州市基层公共卫生现状与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柳州市公共卫生现状分析
    1.1 卫生监管服务能力稳步提升从现代公共卫生的基
        1.1.1 卫生监督执法工作进一步强化
        1.1.2 传染病防控工作进一步深化
        1.2.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项目全面落实
2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主要方向
    2.1 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
3 优化公共卫生条件的建议
    3.1 规范体系机制, 提高卫生应急能力
        3.1.1 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3.1.2 建设完善的卫生监督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3.2 创新制度模式, 落实医改方案精神
        3.2.1 扩大疾病救助范围和补偿额度
        3.2.2 组建医疗集团和医疗机构联盟

(7)湖南省财政支持农村公共卫生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意义及目的
        2.1 研究意义
        2.2 研究目的
    3 国内外研究动态
        3.1 国外研究进展
        3.2 国内研究进展
        3.3 研究评述
    4 研究思路与方法
        4.1 研究思路
        4.2 研究的相关方法
        4.3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的基础理论
    1 公共卫生概念
    2 公共产品
    3 公共财政
第三章 湖南省财政支持农村公共卫生现状分析
    1 我国公共卫生财政供给制度的历史沿革
    2 湖南省农村公共卫生机构财政供给现状
        2.1 湖南省农村公共卫生机构的财政供给
        2.2 湖南省农村公共卫生机构的经费支出
        2.3 湖南省农村公共卫生机构事业性收入
        2.4 湖南省农村公共卫生机构收支结余及负债情况
第四章 湖南省财政支持农村公共卫生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 湖南省农村公共卫生机构财政供给存在问题
        1.1 公共卫生机构政府财政投入不足
        1.2 公共卫生机构的资产负债率较高
        1.3 公共卫生财政供给结构不合理
        1.4 公共卫生财政供给区域间不平衡
    2 湖南省财政支持农村公共卫生问题成因分析
        2.1 政府公共服务意识淡薄
        2.2 财政供给能力有限
        2.3 农村公共卫生财政监管体制欠完善
        2.4 公共财政预算体制不完善
        2.5 农民认识局限性
第五章 完善财政支持农村公共卫生的对策与建议
    1 加大对公共卫生机构的财政供给
    2 强化各级政府在公共卫生事业中的支出责任
    3 建立和完善地方财政预算体制及合理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4 增加公共卫生费用的融资渠道
    5 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8)农村公共卫生管理政府责任缺位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农村公共卫生管理政府责任缺位的主要表现
    1.1 公共卫生管理法制意识淡薄
    1.2 部门间协调存在困难
    1.3 缺乏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
    1.4 公共卫生人员素质普遍偏低
2 农村公共卫生管理政府责任缺位的内在原因
    2.1 现行法律没有明晰政府职责
    2.2 政绩考核体系不完善
    2.3 医疗体制改革中的导向偏差
    2.4 公共卫生投入的结构缺陷与总量不足
3 扭转农村公共卫生管理政府责任缺位局面的对策
    3.1 加紧公共卫生基本法的立法工作
    3.2 协调公共卫生与经济的发展
    3.3 调整公共卫生的投入结构与水平

(9)农村公共卫生管理的职能分工与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研究内容
    3 相关概念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1 资料来源
    2 研究方法
结果与分析
    第一部分 我国农村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及其职能履行现况分析
        1 管理体系概述
        2 我国农村公共卫生管理体系概况
        3 农村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履行现况分析
    第二部分 农村公共卫生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 农村公共卫生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 农村公共卫生管理效率低下的作用机制
    第三部分 农村公共卫生管理体系的职能及其分工研究
        1 农村公共卫生管理责任主体的界定
        2 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3 农村公共卫生管理体系的组织设计
        4 农村公共卫生管理机构基本管理职能的界定
讨论与建议
    1. 在政府官员政绩考核中同等对待公共卫生和经济发展指标
    2. 加紧公共卫生母法的立法工作
    3. 充分发挥公共卫生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作用
    4. 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向基层和贫困地区倾斜
    5. 足额落实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并严格监管其合理使用
    6. 任贤惟能,配备高素质的管理人员队伍
    7. 常抓不懈健康教育工作
    8. 依托现有资源,加快信息管理网络建设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及参考文献
附件1(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件2 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履行情况调查表
附件3 个人深入访谈提纲

(10)个人所得税占中美税收比重差异的行政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节 题目由来及研究意义
        一、题目由来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关于中美个人所得税制差异的比较研究
        二、关于中美个人所得税制差异形成的原因
        三、关于美国税制改革
        四、关于目前中国个人所得税地位问题的探讨
        五、对研究现状的评价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比较分析法
        二、历史分析法
        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四、文献研究法
    第四节 论文探讨的问题、中心立论和创新观点
        一、论文所探讨的问题
        二、论文的中心立论
        三、论文的创新观点
    第五节 论文的逻辑结构
第一章 关于个人所得税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与个人所得税相关的概念界定
        一、关于税收及其分类
        二、关于个人所得税
        三、关于税制结构、税收结构和税种结构
        四、关于直接税和间接税
    第二节 财政体制理论指导中央和地方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分工关系
        一、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
        二、各级政府收支与缴补关系
    第三节 税收职能与征管理论指导认识个人所得税的调节功能和征管制度
        一、税收职能理论指导认识个人所得税的调节功能
        二、税收征管理论指导个人所得税征管制度
    第四节 个人所得税理论指导认识其政治和经济意义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个人所得税在中美税收中的地位及其发展的一般趋势
    第一节 间接和直接税制差异导致中美个人所得税的地位差异
        一、个人所得税占中国税收的比重
        二、个人所得税占美国税收的比重
        三、间接和直接税制的差异导致中美个人所得税的地位差异
    第二节 间接税制向直接税制演变是税制发展的一般趋势
        一、生产力水平的影响
        二、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发展水平的影响
        1、产品分配关系的影响
        2、政府不同导向的经济运行机制的影响
        3、税权划分的影响
        4、管理技术的影响
        三、意识形态的影响
    第三节 对特例的解释
    第四节 从中、远期两种视角看中国个人所得税制的发展趋势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从美国个人所得税历史沿革分析中国个人所得税的发展步骤
    第一节 中美个人所得税历史沿革的比较研究
        一、美国个人所得税的历史沿革
        1、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起源
        2、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初创阶段
        3、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确立与完善阶段
        二、中国个人所得税的历史沿革
        1、解放前的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
        2、建国初期的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
        3、改革开放初期的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
        4、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统一和完善
        三、中美个人所得税历史沿革的差异
        1、开征个人所得税的初始目的和最终效果不同
        2、法治化程度不同
    第二节 对中美个人所得税差异形成原因的经济学、政治学分析
        一、宏观调控中个人所得税的影响程度不同导致其地位不同
        二、实现税负公平性程度不同导致个人所得税效果不同
        1、纵向上的税负公平性
        2、横向上的税负公平性
        三、开放程度不同导致个人所得税涉外协调程度不同
        四、民主形式发展程度不同导致个人所得税法治化程度不同
    第三节 从美国个人所得税受到的挑战看中国个人所得税发展步骤
        一、美国税制改革中对个人所得税地位发起的挑战
        1、统一税(flat tax)
        2、国民消费税(National Consumption Tax)
        3、整合公司税与个人税(Integrating Corporate and Personal Taxation)
        4、增值税(Value-added Tax)
        5、储蓄无限宽免税(Nunn-Domenici USA Tax)
        二、从美国个人所得税沿革看中国个人所得税发展步骤
        1、第一阶段:切实发挥调节个人收入差距的作用
        2、第二阶段:实现纳税对象的普遍性
        3、第三阶段:逐步提高个人所得税在所有税种中的位序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行政学分析的税收收入视角:个人所得税征管制度比较
    第一节 税收立法权划分和征管机构比较
        一、税收立法权比较
        二、征管机构比较
    第二节 申报模式和征收模式比较
        一、申报模式比较
        二、征收模式比较
    第三节 计征方法和税务稽查比较
        一、计征方法比较
        1、关于税基
        2、关于所得扣除
        3、关于税率
        二、税务稽查比较
    第四节 征管效率和激励机制比较
        一、征管效率比较
        二、激励机制比较
    本章小结
第五章:行政学分析的税收支出视角:个人所得税使用效益比较
    第一节 个人所得税使用效益在研究和制度方面的路径
        一、"特定用途税款"(earmark tax)路径
        二、"税款使用的监督/审计"路径
        三、"税收返还选区"路径
    第二节 "直接性特定用途税款"的比较分析
        一、"直接性特定用途税款"在美国的实践
        二、"直接性特定用途税款"对中国的启示
    第三节 "间接性特定用途税款"的比较分析
        一、"间接性特定用途税款"在美国的实践
        二、"间接性特定用途税款"对中国的启示
    本章小结
结论
    一、论文的主要立论
    二、有待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四、公共卫生体制建设的行政学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涉官网络舆情的地方政府回应研究[D]. 原光. 山东大学, 2020(01)
  • [2]基于公众感知的城市公共安全服务绩效评估研究 ——以江苏13市为例[D]. 黄宏.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3]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演化博弈研究[D]. 向楚尧. 南华大学, 2020(01)
  • [4]社会诉求与政府的回应性 ——基于浙江省“送医下基层”的今昔比较研究[D]. 薛晓婧. 浙江大学, 2019(01)
  • [5]行政决策追责中领导人行政责任认定研究[D]. 肖俏. 吉林大学, 2018(04)
  • [6]柳州市基层公共卫生现状与建设研究[J]. 李智彬,韦志光,刘正友,黎明强.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3(01)
  • [7]湖南省财政支持农村公共卫生问题研究[D]. 蔡海峰. 湖南农业大学, 2012(12)
  • [8]农村公共卫生管理政府责任缺位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 时先锋,冯占春.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8(06)
  • [9]农村公共卫生管理的职能分工与优化策略研究[D]. 时先锋. 华中科技大学, 2008(05)
  • [10]个人所得税占中美税收比重差异的行政学分析[D]. 陶奕. 复旦大学, 2008(04)

标签:;  ;  ;  ;  ;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行政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