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工资就业”和“工资联盟”

“零工资就业”和“工资联盟”

一、“零工资就业”与“薪资联盟”(论文文献综述)

魏华颖[1](2014)在《影响大学生就业薪酬预期的因素分析——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一、问题提出与文献综述1999年起,我国高校以每年30%的速度扩招,在校生数量已达1000多万。这样的增长速度带来了两个转变,即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大学生就业市场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因此,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但大学生作为一批高素质的职场后备军,走向社会顺利就业,不仅是对十年寒窗苦读的回报,更是自身价值的展现。从"学生"到"上班族"的身份转

何仕[2](2014)在《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学研究 ——以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代中国,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就业经济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就业理论为指导,揭示就业经济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内在联系,立足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需要,以经济学之“药”疗治中国大学生就业之“疾”。就业是民生工程。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统包统配”、改革开放初期“抽成调剂、分级安排”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由一定范围的“双向选择”向“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制度转变。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向“大众化”阶段发展,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凸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考察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并以厦门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工程学院、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和闽南理工学院等不同办学层次高校的毕业生就业进行的实证分析,认为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毕业生供求形势日趋严峻:方面,高校连年大幅扩招,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另一方面,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国际金融危机等导致毕业生市场需求动力不足。二是毕业生结构性就业矛盾日益凸显:毕业生扎推一二线城市、国企、大企业就业,同时高校毕业生类型不同,就业率差异明显等。三是多数毕业生的就业期望难以实现。梦想与现实存在差距,跳槽频繁。四是“被就业”现象时有发生,就业统计掺杂水分。同时,出现了“北漂”、“蚁族”、“啃老族”以及“海待”“零薪就业”、“公务员热”等特殊就业现象。就业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问题。从经济学角度剖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突出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经济转型,拉动就业乏力。转方式、调结构、经济增速放缓等诱发结构性就业矛盾,加剧就业困难。二是高等教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资源配置跟不上跨越式发展步伐、人才培养模式的趋同性、专业结构改革滞后等,导致人才培养结构失衡。三是就业体制与制度存在的问题。劳动力市场的“二元”制度分割、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导致毕业生择业流动困难和就业歧视。四是就业市场存在的问题:劳动力市场“多峰叠加”,市场就业信息不对称等,影响毕业生就业。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和就业难的原因,比较借鉴日本、印度、英国等国大学生就业实践的经验与教训,提出了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经济学思考:一是稳定经济发展,拉动就业需求;二是实施创新驱动,增强就业发展动力;三是发展绿色就业,拓宽就业市场;四是着力扶持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五是适应经济发展,深化高教改革。

李明军,黄万群,马立军[3](2009)在《浅谈“校际差异”对大学生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校际差异这一现象不断显现,并且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变化。一方面校际差异影响择校,而择校热的存在又加剧了校际间的差异并将择校热潮推向更高。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校招生数量逐年上升,就业就成了各高校迫在眉睫的问题,校际差异也深深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作者从择校和就业两方面阐述了校际差异对大学生的影响。

洪国康[4](2006)在《开展五项修炼,提升高校人才竞争力》文中研究说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有一个不争的事实。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与人才竞争力缺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试从大学生就业难的角度出发,解析社会与用人单位对人才(大学生)素质要求,反视高校人才竞争力培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运用“五项修炼”,来提高(高校)人才的综合素质,是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阐述了开展体验式教学法、建立学习型组织在怎样增强与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中的具体应用。

刘佳音,车蔷薇,吴晶[5](2006)在《大学生就业与薪酬预期分析》文中指出1999年中国高校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日益严峻。本文以大量的数据,详细分析了大学求职者中的普遍现象,真实客观地反映出目前高校毕业生目前就业越来越难的重要原因主要体现在就业预期偏高,而预期偏高又以薪酬预期高为主,最后从大学生自身认识的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何渊[6](2006)在《上海市大学生就业取向与就业心理状况分析报告》文中研究表明上海大学生的职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矛盾是明显的,具体表现为期望收入与实际收入差距较大;择业单位的偏好与实际流向偏差较大;择业首选地与实际就业地的差异明显。心态失衡、道德观念世俗化以及就业形势的严峻化导致了这种矛盾关系的产生。对策是:树立正确的心态是前提;拓展良好的就业途径是关键;进行必要的职前教育是保障。

许海妹[7](2005)在《应届毕业生,你被谁抛弃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广东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和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联手发布的《2005年大学生择业状况和心态调查报告》显示,近40%的用人单位对近3-5年来所招聘的应届毕业生的工作表现感到不满

刘英丽,刘溜[8](2004)在《大学生卷入降薪寒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虽然打着"无薪求职"的旗帜,刘风川仍然没有如愿进入成都威特电喷有限公司。 2003年12月21日,在成都的一次"双选会"上,刘风川和室友们——四川师范大学信息学院科技英语专业的6名应届毕业生,集体亮出了一份"无薪求职"的应聘书。威特公司人力资源经理张武承认,"无薪求职"吸引了他的眼球:"至少说明这些‘天之骄子’放低了姿态。" 事实上,刘风川们的"无薪求职"似乎只是一场模仿秀。这年的12月初,一些大学生率先在沈阳打出了"零工

刘英丽,刘溜[9](2004)在《大学生遭遇降薪寒潮》文中研究表明继2003年大学生遭遇就业难之后,2004年毕业生们又遭遇了降薪寒潮。调查显示,2004年大学毕业生的起薪将比去年降低25%-30%

王文珍[10](2004)在《大学生就业中的热门词汇》文中指出一年一度的春节刚刚过去,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讨论又热闹了起来。见仁见智的议论当中,一些词汇频频出现,渐成热门。选择部分仔细揣磨,多少也能管窥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压力和存在的问题。扩招1999年大学开始扩招时,多少人为之欢欣鼓舞。从去年开始,大学生就业形势骤然紧张,人们又不由自主地归咎于扩招。但简单地将大学生就业难归咎于扩招则过于牵强。因为扩招本身并没有增加劳动力供应总量,相反却改善了劳动力素质。问题在于,大学扩招之外,

二、“零工资就业”与“薪资联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零工资就业”与“薪资联盟”(论文提纲范文)

(1)影响大学生就业薪酬预期的因素分析——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提出与文献综述
二、数据分析与相关结论
    ( 一) 数据分析。
        1. 数据概况。
        2. 相关假设。
    ( 二) 数据分析。
        1. 不同年级有不同的薪酬预期。
        2. 对自身学习情况评价的不同对薪酬预期不同。
        3. 个人情况与家庭情况对薪酬预期的影响。
三、合理定位薪酬的建议
    ( 一) 直面经济发展大环境,降低工资预期。
    ( 二) 调整自我心态正视低薪时代。
    ( 三) 定位与自己薪酬预期相匹配的工作。
        1. 合理定位企业类型。
        2. 自主创业实现自己理想薪酬。

(2)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学研究 ——以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DIRECTORY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四、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五、创新点和有待改进之处
第一章 大学生就业的经济理论研究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就业的一般经济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就业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劳动就业理论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关于就业的论述
        一、毛泽东思想关于就业的论述
        二、邓小平理论关于就业的论述
        三、江泽民关于就业的论述
        四、胡锦涛关于就业的论述
        五、习近平关于就业的论述
    第三节 西方经济学的就业理论
        一、新古典经济学的就业理论
        二、凯恩斯的就业理论
        三、其他经济学派的就业理论
        四、评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学生就业(1949年—1978年)
    第二节 改革开放初期的大学生就业(1979年—1992年)
    第三节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大学生就业(1992年至今)
        一、1992年—2002年阶段
        二、2003年—2008年阶段
        三、2008年以来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当代大学生就业的现实考察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的总体状况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工作取得的成绩
    第二节 当代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毕业生市场供求形势日趋严峻
        二、毕业生结构性就业矛盾日益凸显
        三、多数毕业生的就业期望难以实现
        四、“被就业”现象时有发生,就业统计掺杂水分
    第三节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原因分析
        一、经济转型,拉动就业乏力
        二、高等教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就业体制与制度存在的问题
        四、就业市场存在的问题
        五、大学毕业生自身存在的不足与缺陷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当代大学生就业特殊现象分析
    第一节 “北漂”现象分析
        一、“北漂”的总体状况
        二、“北漂”现象的原因分析
    第二节 “蚁族”现象分析
        一、“蚁族”的总体状况
        二、“蚁族”现象原因分析
        三、“蚁族”现象的社会影响
    第三节 “啃老族”现象分析
        一、大学生“啃老族”的主要表现
        二、“啃老族”现象形成的原因分析
    第四节 其它特殊就业现象分析
        一、“海待”现象分析
        二、“零薪”就业现象分析
        三、“公务员热”现象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福建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985高校(厦门大学)就业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总体情况
        二、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分析
        三、就业单位性质流向分析
    第二节 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福建农林大学)就业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总体情况
        二、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分析
        三、就业单位的性质分析
        四、就业单位的隶属分析
    第三节 福建新建本科院校(福建工程学院)就业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总体情况
        二、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分析
        三、就业单位性质分析
        四、就业单位的隶属分析
    第四节 福建高职高专院校(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就业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总体情况
        二、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分析
        三、毕业生就业单位的性质分析
        四、就业单位隶属分析
    第五节 福建省民办高校(闽南理工学院)就业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总体情况
        二、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分析
        三、就业单位的性质分析
        四、就业单位的隶属分析
    第六节 就业实证分析的经济学启示
        一、福建高校就业实证分析的主要结论
        二、就业实证分析的经济学启示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大学生就业的国际比较
    第一节 日本大学生就业的研究
        一、日本高等教育的发展概况
        二、日本大学毕业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日本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经济举措
    第二节 印度大学生就业的研究
        一、印度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二、印度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印度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主要举措
    第三节 英国大学生就业的研究
        一、英国大学生就业状况
        二、英国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主要举措
    第四节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
        一、中国与日本、印度等国的比较
        二、主要启示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的经济学思考
    第一节 稳定经济发展,拉动就业需求
        一、坚持推进区域和行业协调发展
        二、坚持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发展
        三、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就业容量
    第二节 实施创新驱动,增强就业发展动力
        一、实施创新驱动的重大战略意义
        二、大力推进创新,促进就业发展
    第三节 发展绿色就业,拓宽就业市场
        一、绿色就业的概述
        二、发展绿色就业的重点及其前景
        三、大力发展绿色就业
    第四节 着力扶持创业,创业带动就业
        一、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意义
        二、创业带动就业的动力来源
        三、大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
    第五节 适应经济发展,深化高教改革
        一、改革与调整高等教育结构
        二、改革与调整人才培养模式
        三、改革高等教育形式
    本章小结
余论
    一、小结
    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3)浅谈“校际差异”对大学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校际差异对择校的影响
二、校际差异对就业的影响
三、地域对大学生的影响
四、分析与思考

(6)上海市大学生就业取向与就业心理状况分析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状调查
    (一)择业的行业取向分析
    (二)择业首选地区分析
    (三)期望收入分析
    (四) 结论:职业期望与实际就业情况反差较大
        1.期望收入与实际收入差距较大。
        2.择业单位的偏好与实际流向偏差较大。
        3.择业首选地与实际就业地的差异明显。
二、成因分析
    (一)心态失衡
    (二)道德观念世俗化
    (三)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三、对策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心态是前提
    (二)拓展良好的就业途径是关键
    (三)进行必要的职前教育是保障

(10)大学生就业中的热门词汇(论文提纲范文)

扩招
就业率
超国民待遇
薪资联盟与零工资就业
大学生保姆

四、“零工资就业”与“薪资联盟”(论文参考文献)

  • [1]影响大学生就业薪酬预期的因素分析——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为例[J]. 魏华颖. 求实, 2014(S1)
  • [2]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学研究 ——以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为例[D]. 何仕. 福建师范大学, 2014(03)
  • [3]浅谈“校际差异”对大学生的影响[J]. 李明军,黄万群,马立军. 现代教育科学, 2009(03)
  • [4]开展五项修炼,提升高校人才竞争力[A]. 洪国康. 浙江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 2006
  • [5]大学生就业与薪酬预期分析[J]. 刘佳音,车蔷薇,吴晶.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6(06)
  • [6]上海市大学生就业取向与就业心理状况分析报告[J]. 何渊. 中国青年研究, 2006(01)
  • [7]应届毕业生,你被谁抛弃了?[J]. 许海妹. 黄金时代, 2005(06)
  • [8]大学生卷入降薪寒潮[J]. 刘英丽,刘溜. 中国商界, 2004(07)
  • [9]大学生遭遇降薪寒潮[J]. 刘英丽,刘溜. 新闻周刊, 2004(21)
  • [10]大学生就业中的热门词汇[J]. 王文珍. 劳动保障通讯, 2004(03)

标签:;  ;  ;  ;  ;  

“零工资就业”和“工资联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