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急慢性鼻窦炎

中药治疗急慢性鼻窦炎

一、中药内外合治急慢性鼻窦炎(论文文献综述)

赵明华,张宏,王晓绚[1](2021)在《苍龟探穴针法配合中药治疗鼻窦炎60例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苍龟探穴针法配合中药治疗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苍龟探穴针法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口服及喷鼻治疗,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及鼻窦炎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NOT-20)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4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SNOT-20量表总体积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苍龟探穴法针刺治疗慢性鼻窦炎起效快、疗效显着,且可明显改善生活质量。

苏当妮[2](2021)在《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的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方剂组方规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挖掘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文献及导师史正刚教授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用药规律和经验,从而总结出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用药规律及特色。方法:1.制定文献检索策略。在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选择主题词检索“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排序方式为“时间”,经严密筛选,最终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方剂总量为104首。将104首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进行数据分析,获得高频单味药、常用药对、核心组合等结果,分析临床医家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用药规律。2.门诊收集并筛选史正刚教授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选择软件的“数据分析”部分,归纳史正刚教授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遣方规律,探讨其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用药特色。结果:1.文献方剂研究:(1)中药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104首方剂中,共有140味药物,用药频次排在前十位的药物为:辛夷、甘草、桔梗、苍耳子、杏仁、白芷、黄芩、麻黄、薄荷、蝉蜕,以解表药为主,化痰止咳平喘药次之。(2)3~5味的核心药物组合共有16个,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新配伍8个。2.导师经验研究:(1)史正刚教授治疗儿童UACS方剂160首,共包含132味中药,药物总频次是2953次。其中前十位的常用药物是:浙贝母、桔梗、旋复花、蝉蜕、白芷、辛夷、僵蚕、苍耳子、黄芩、木蝴蝶。药性排在前三位的药物是:寒、温、平。用药五味排在前三位的是:苦、辛、甘。(2)基于关联规则分析常用药物组合有:浙贝母-桔梗、旋复花-忍冬藤、僵蚕-蝉蜕、牛蒡子-桔梗、白芷-辛夷-苍耳子等。(3)3~5味的核心组合有:桔梗-黄芩-牛蒡子、竹茹-黄芩-玄参-牛蒡子、竹茹-茯苓-旋复花-陈皮、茯苓-旋复花-陈皮-炙甘草等。(4)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得出的新配伍有4个。结论:1.小儿UACS的病因多责之于风、痰、热,证型以风痰郁肺多见,位在肺,应分鼻、咽,治疗需定性与定位相结合。在理肺治脾的同时,也要兼顾从肝调治,内外风同治。2.中医治疗UACS以止咳化痰平喘药、解表药为主,解表药物取其疏风、利咽、通窍之效;用寒非远寒,西北秋冬之际,亦常见热证,需酌情加用苦寒药。3.旋覆代赭汤、苍耳子散等验方可化裁用于此病的施治。

朱莹[3](2020)在《穴位贴敷联合小儿推拿对腺样体肥大儿童睡眠质量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儿童腺样体肥大为儿科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发病率较高。该病常见儿童睡时打鼾、张口呼吸、不安多动、频繁易醒,严重者会出现呼吸暂停现象,影响儿童睡眠质量。根据腺样体肥大病情轻重会影响范围包括患儿面容、耳、鼻、咽喉部、心、脑、血液等方面,身体、智力发育,典型症状患者会产生腺样体面容等。现代医学治疗常见手段是鼻部激素联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或于全麻下行腺样体切除术。此类药物对患儿鼻腔粘膜损伤较大且存在药物依赖;手术部位接近颅底,存在一定风险;全麻患者术后苏醒期易产生并发症;腺样体对儿童来讲意义较大且切除后存在复发的可能性,不主张轻易切除。传统医学中草药内服、外用,非药物治疗(针刺、推拿、艾灸、穴位贴敷、耳穴等)在本病治疗过程中都存在治疗疗程长、见效慢、病人依从性不高等问题。目的:拟通过探究小儿推拿手法、穴位贴敷法联合复用,形成一套行之有效、针对腺样体肥大的中医适宜技术,并验证该技术的临床疗效,从而为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将59例腺样体肥大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试验组30例,对照组采取小儿推拿法,定期对患者行小儿推拿治疗,每周三次,四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和治疗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穴位贴敷列缺穴、照海穴2小时,每周三次,四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相关数据,对观察结果进行睡眠质量主观评价、睡眠质量客观评价。所有数据均应用统计软件SPSS2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均有效。其中睡眠质量主观评价,试验组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总有效率72.4%;睡眠质量客观评测,试验组深睡眠时间延长,两组浅睡眠时间比例均呈现下降。经过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疗效的t检验,检验结果为(P<0.05),二者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该假设检验结果表明试验组的结果显着优于对照组的。另外,针对试验组在治疗前后的疗效t检验,检验结果为(P<0.05),二者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说明该治疗方法对病征具有显着的改善作用。同时两组患者在治疗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事件。结论:穴位贴敷联合小儿推拿手法对腺样体肥大儿童睡眠质量有积极作用;穴位贴敷联合小儿推拿手法干预八周(一周三次)较干预四周对腺样体肥大儿童睡眠质量改善情况更为明显;穴位贴敷联合小儿推拿手法能有效缩短腺样体肥大儿童夜间睡眠期间浅睡眠时间占比,延长深睡眠时间,且经随访疗效可维持1月以上。

韩玉洁[4](2020)在《生肌通窍散对抑制鼻内镜术后黏膜瘢痕形成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1研究目的本研究对生肌通窍散用于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并在术中和术后钳取部分术腔黏膜进行实验室指标检测以及病理观察。探索生肌通窍散用于慢性鼻窦炎术后抑制术腔瘢痕粘连的作用机制。为生机通窍散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2研究方法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确诊为CRS并符合本次研究病例选择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60例患者采用同样的术前处理方案,两组患者均采用Messerklinger术式进行鼻窦开放,对照组予以膨胀海绵填塞术腔,观察组以生肌通窍散喷涂术腔。术后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处理方案和术腔换药方式,观察组在术后换药后术腔喷涂生肌通窍散,并嘱患者24小时内暂停鼻腔冲洗。(1)Lund-Kennedy内镜评分:采用Lund-Kennedy内镜评分表在鼻内镜下对术前鼻黏膜息肉、水肿、鼻漏进行评估,并对术后3周、术后6周、术后9周术腔新生息肉、水肿、鼻漏、结痂以及瘢痕粘连等情况进行量化评估。(2)ELISA检测IL-6、IL-10、Ⅰ型胶原蛋白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钳取患者上颌窦黏膜,并且检测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3周、术后9周术腔黏膜中IL-6、IL-10、Ⅰ型胶原蛋白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3)运用r3.6.2软件对Lund-Kennedy评分和ELISA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价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和IL-6、IL-10、Ⅰ型胶原蛋白和Ⅲ型胶原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以及Ⅰ、Ⅲ型胶原蛋白比值(Ⅰ/Ⅲ)。(4)比较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的上颌窦再生黏膜组织形态特征。3研究结果(1)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后3、6、9周息肉、水肿、鼻漏以及三项总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说明FESS手术效果显着。术后9周观察组息肉、水肿、鼻漏三项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9周观察组结痂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6、9周观察组瘢痕粘连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术后3周、9周观察组患者黏膜中IL-6、Ⅰ、Ⅲ型胶原表达量以及Ⅰ/Ⅲ均低于对照组,IL-10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3)IL-6表达量与Ⅰ、Ⅲ型胶原表达量以及Ⅰ、Ⅲ型胶原之比(Ⅰ/Ⅲ),IL-10表达量与Ⅰ、Ⅲ型胶原表达量以及Ⅰ、Ⅲ型胶原之比(Ⅰ/Ⅲ)经过pearson分析发现绝对值均>0.6,具有相关性。建立回归模型发现IL-6的表达量与Ⅰ、Ⅲ型胶原的表达量以及Ⅰ、Ⅲ型胶原之比(Ⅰ/Ⅲ)呈正相关;IL-10表达量与Ⅰ、Ⅲ型胶原表达量以及Ⅰ、Ⅲ型胶原之比(Ⅰ/Ⅲ)呈负相关。(4)对照组患者的再生上颌窦黏膜和观察组患者的再生上颌窦黏膜组织形态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再生上颌窦黏膜的组织学表现,HE染色上皮层较为完整,可见纤毛细胞恢复良好,炎症反应轻。Masson三染色见再生黏膜中胶原沉积(蓝色)较少,结构纤细。对照组的患者再生上颌窦黏膜HE染色,上皮层纤毛分化程度低,炎症反应较重。Masson三染色见再生的上颌窦黏膜中胶原沉积(蓝色)较多,胶原结构粗大,排列不规则。4研究结论(1)FESS手术疗效确切。本次研究表明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术后Lund-Kennedy黏膜形态评分均低于术前,临床疗效显着。(2)生肌通窍散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次研究结果表明,FESS术后以生肌通窍散的使用代替术腔填塞并于术后换药时加用生肌通窍散,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膨胀海绵填塞,在减少术后术腔新生息肉,减轻黏膜水肿、鼻漏、结痂以及瘢痕粘连方面效果明显。(3)生肌通窍散抑制瘢痕形成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减少胶原合成以及调节胶原比例有关。研究发现观察组促炎因子IL-6的释放、Ⅰ、Ⅲ型胶原的合成以及Ⅰ、Ⅲ型胶原比例均低于对照组,抑炎因子IL-10的表达则高于对照组。并且IL-6与Ⅰ、Ⅲ型胶原以及Ⅰ、Ⅲ型胶原之比呈明显正相关。IL-10与Ⅰ、Ⅲ型胶原以及Ⅰ、Ⅲ型胶原之比呈明显负相关。观察组患者术后9周再生上颌窦黏膜组织学表现中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和胶原沉积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黄程程[5](2019)在《鼻舒宣痹汤治疗儿童急性化脓性鼻窦炎(肺经风热型)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鼻舒宣痹汤治疗儿童急性化脓性鼻窦炎(肺经风热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65例儿童急性化脓性鼻窦炎(肺经风热型)患儿纳入临床观察,按照法定监护人及受试者意愿分为试验组123例,对照组42例。两组患儿均予头孢泊肟酯干混悬剂作为基础治疗,发热时予布洛芬混悬液作为应急治疗,试验组在基础治疗和应急治疗上予鼻舒宣痹汤,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和应急治疗上予鼻窦炎口服液,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后,停止基础治疗,继续分别口服鼻舒宣痹汤和鼻窦炎口服液治疗1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鼻涕、鼻塞、鼻腔分泌物以及鼻粘膜充血/鼻甲肿大的主要症状及体征量化积分,观察两组治疗后鼻涕、鼻塞、发热、鼻腔分泌物单项症状消失的时间,分析其临床疗效,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1.对照组与试验组组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与体征量化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与体征量化积分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试验组各单项症状消失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试验组总有效率95.83%,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过程中两组患儿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1.鼻舒宣痹汤可有效治疗儿童急性化脓性鼻窦炎(肺经风热型),改善其临床证候积分,明显缩短该病病程。2.鼻舒宣痹汤治疗过程中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张逸琳[6](2019)在《运脾化痰通窍方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脾虚痰阻型)的疗效评价》文中认为目的:评价运脾化痰通窍方对小儿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脾虚痰阻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符合小儿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脾虚痰阻型诊断的患儿分为治疗组、西医对照组及中医对照组。其中治疗组口服运脾化痰通窍方治疗,西医对照组口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及中药安慰剂治疗,中医对照组口服玉屏风颗粒治疗,三组研究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小儿咳嗽、咯痰、鼻塞、流涕、咽痒、鼻后滴注感症状,咽部检查症状改善情况,及精神、面色、睡眠、食欲、大便、舌脉等中医症候变化改善情况。结果:临床疾病疗效方面,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4%,西医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7.5%,中医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1.8%,治疗组临床疾病疗效相比西医对照组及中医对照组更显着(P<0.05)。中医症候疗效方面,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3%,西医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6.2%,中医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4.8%,治疗组中医症候疗效相比西医对照组及中医对照组更显着(P<0.05)。分别比较三组各方面影响,治疗组在咳嗽、咯痰、鼻塞、流涕、咽痒、鼻后滴注感、咽部检查、主要症状总积分、睡眠、大便改善方面整体优于西医对照组及中医对照组(P<0.05),在精神、面色、食欲、次要症状总积分、舌质、舌苔、脉象、舌脉总积分方面三组整体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三个月后,治疗组咳嗽、咯痰、鼻后滴注感、主要症状总积分、睡眠、食欲、大便、次要症状总积分均低于西医对照组及中医对照组(P<0.05),而鼻塞、流涕、咽痒、咽部检查、精神、面色、舌质、舌苔、脉象、舌脉总积分三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运脾化痰通窍方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脾虚痰阻型)疗效显着。

章静怡[7](2019)在《辛前甘桔汤加减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鼻内镜下鼻腔黏膜以及鼻窦CT检查结果的改善程度,评价辛前甘桔汤加减用于慢性鼻-鼻窦炎术后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能的药物作用机制,为该复方在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研究方法,将166例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3例)和对照组(8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口服辛前甘桔汤辨证加味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鼻内镜下鼻腔黏膜以及鼻窦CT检查结果的改善程度,客观评价辛前甘桔汤加减干预对慢性鼻-鼻窦炎术后康复的促进作用。结果:在治疗前,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1)临床症状VAS总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在各时间节点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术后2天、术后4周未见明显差异(P>0.05);在术后8周、术后12周、术后1年具有显着性差异(P<0.001)。(2)鼻内镜下鼻腔黏膜评分(Lund-Kennedy评分法)比较:治疗前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鼻腔黏膜情况在术后12周、术后1年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3)鼻窦CT结果评分(Lund-Mackay评分法)比较:治疗前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年两组鼻窦CT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04%。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辛前甘桔汤加减能有效改善慢性鼻-鼻窦炎术后鼻塞、流涕、头胀痛、嗅觉减退等症状。说明中药复方辛前甘桔汤可能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发挥其抗炎、抗菌、抗过敏等多重作用来达到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目的。

李妙编[8](2019)在《基于数据方法探讨王士贞教授治疗鼻渊的临床经验》文中指出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来分析王士贞教授治疗鼻渊的处方,探讨王士贞教授治疗鼻渊的辨证思路和遣方用药规律,以更好地传承王士贞教授治疗鼻渊的学术思想,为下一步科研工作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收集王士贞教授在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诊治并符合纳入标准的141例鼻渊患者,将患者的就诊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形成鼻渊病案数据库,利用软件对数据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复杂系统熵聚类等分析,总结王士贞教授的用药规律。结果:通过对王士贞教授治疗的141例鼻渊患者的329份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共有99味中药,频次>100中药有15种,使用频次前十位分别为:辛夷、白芷、白术、五指毛桃、防风、茯苓、甘草、陈皮、党参、益智仁。常用药物以性温、味辛甘,归肺脾胃经的补虚药为主。在329张处方中,将支持度设置为130,置信度设置为0.9,获得445组中药组合。如白芷、辛夷,白术、防风,防风、辛夷,白术、辛夷,白芷、白术等,共包括12味中药。利用复杂系统熵聚类法获得18对核心药物组合,上述核心组合进一步演化为9个新方。结论:1.王士贞教授治疗鼻渊的过程中,将鼻渊的病机分为风邪外袭、肺脾气虚及脾虚湿困。鼻渊的各个阶段在治疗上标本兼顾,用药注重固护脾胃之气,治疗原则以健脾益气,祛风通窍为主。2.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能够方便大量医案进行保存,利用数据挖掘方法,从多方面多角度对临床用药进行挖掘,有利于寻找名老中医临床治病的用药及组方规律,并能发现新的处方,为下一步的研究和新药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魏琦[9](2019)在《寒咳宁加味联合鼻腔冲洗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风寒恋肺型)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寒咳宁加味联合鼻腔冲洗治疗风寒恋肺型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UACS)患者,客观评价该方案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UACS提供有效的内外并治且简便的治疗方案。方法:从2017年7月-2019年1月由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门诊及住院部、五官科门诊和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患者,选择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中药组和对照组各30例。联合治疗组采用寒咳宁加味联合鼻腔冲洗,中药组采用寒咳宁加味,对照组采用口服罗红霉素胶囊和氯雷他定片。三组治疗疗程均为2周,通过观察对比联合治疗组、中药组、对照组三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LCQ表评分的变化,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根据所得结果评价三组在治疗中的疗效差异。结果:1.三组患者临床总疗效比较: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3%,中药组的总有效率8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0%,联合治疗组与中药组、对照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中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2.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三组在治疗后总积分均有下降,且与治疗前总积分对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总积分下降程度较中药组、对照组更明显(P<0.05),中药组较对照组下降程度明显(P<0.05)。3.中医各症状比较:三组患者在治疗前的中医各症状分别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三组在治疗后各症状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咳嗽、咳痰方面,联合治疗组较中药组、对照组改善均明显(P<0.05),中药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在鼻后滴漏感方面,联合治疗组较中药组、对照组改善均明显(P<0.05),中药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咽痒和(/或)咽部异物感方面,联合治疗组和中药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中药组较对照组均有所改善(P<0.05);在鼻塞和(/或)流涕方面,联合治疗组较中药组、对照组改善均明显(P<0.05),中药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在清嗓方面,三组组间对比无显着差异(P>0.05)。4.LCQ表评分比较:三组患者在治疗前的LCQ表总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三组在治疗后LCQ表总分均升高,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明显优于中药组和对照组(P<0.05),中药组与对照组之间也具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联合治疗组寒咳宁加味联合鼻腔冲洗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风寒恋肺型)患者较中药组和对照组的疗效明显,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中药组与对照组相比,总疗效无明显差异,但中药组在改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方面略胜一筹。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欧阳昕,肖爱娇[10](2019)在《中医药治疗鼻息肉最新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从两个方面较为全面系统地叙述了近三十余年来国内外中医药治疗鼻息肉的研究进展:一是治疗鼻息肉的学术思想成果。概述了鼻息肉的病因病机和预后调理的研究现状,为治疗鼻息肉提供理论参考。二是运用中医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研究状况。从单用中药治疗、术后中药治疗和针灸治疗等方面作了归纳,为进一步探索中医药治疗鼻息肉可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中药内外合治急慢性鼻窦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内外合治急慢性鼻窦炎(论文提纲范文)

(1)苍龟探穴针法配合中药治疗鼻窦炎60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1.3.2 排除标准
    1.4 治疗方法
        1.4.1治疗组
        1.4.2 对照组
    1.5 观察指标
        1.5.1 症状体征
        1.5.2疗效标准
    1.6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2.2 症状体征
3 讨论

(2)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的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方剂组方规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简表
引言
第一部分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中医药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组方研究
    1 资料
        1.1 文献来源
        1.2 文献标准
        1.3 数据筛选
        1.4 中药药物名称的规范
    2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药物频次及频率统计
        3.2 药物分类分析
        3.3 基于关联规则的方剂分析
        3.4 新配伍分析
    4 讨论
        4.1 用药频次分析
        4.2 药性结果分析
        4.3 基于关联规则的药物组合分析
        4.4 核心组合
        4.5 新配伍
    5 小结
第二部分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探讨史正刚教授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用药规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中药药物名称的规范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3.1 药物频次及频率统计
        3.2 药物性味归经分析
        3.3 基于关联规则的方剂分析
        3.4 新配伍分析
    4 讨论
        4.1 用药频次分析
        4.2 药性结果分析
        4.3 基于关联规则的药物组合分析
        4.4 新配伍
    5 小结
第三部分 文献方剂研究与导师经验的研究结果对比
    1 药物性味
    2 药物归经
    3 药物功效
    4 导师特色用药
        4.1 忍冬藤
        4.2 甘松
创新与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中西医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穴位贴敷联合小儿推拿对腺样体肥大儿童睡眠质量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 现代医学对腺样体肥大的认识
        1.1 发病原因
        1.2 发病机制
        1.3 临床表现
        1.4 治疗手段
    2 传统医学对腺样体肥大的认识
        2.1 病因病机
        2.2 辨证论治
    3 腺样体肥大相关症状调查与研究
        3.1 一般人口学调查
        3.2 腺样体肥大临床常见症状调查
        3.3 腺样体肥大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调查
        3.4 调查报告
    4 本课题临床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1.6 终止、剔除标准
        1.7 对脱落病例的规定
        1.8 样本估算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法
    3 观察指标
        3.1 一般指标观察
        3.2 观察方法
        3.3 安全性指标观察
    4 疗效判定
    5 统计学处理
第三章 结果
    1 入组及完成情况
    2 人口学一般情况
        2.1 性别比较
        2.2 年龄比较
        2.3 临床症状比较
    3 实验结果
        3.1 睡眠质量主观评价比较
        3.2 睡眠质量客观评价比较
    4 安全性评价比较
    5 意向性分析
    6 典型案例
第四章 讨论
    1 腺样体肥大病因病理情况
        1.1 现代医学对腺样体肥大的认识
        1.2 传统医学对腺样体肥大的认识
    2 腺样体肥大与睡眠质量相关性的依据
    3 睡眠主观评价表选择的依据
    4 睡眠质量客观评价方法的依据
    5 小儿推拿法、穴位贴敷治疗的疗效分析
        5.1 小儿推拿方作用效果的依据
        5.2 穴位贴敷作用效果的依据
        5.3 贴敷选方用药的依据
        5.4 穴位选用的依据
    6 实验结果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一 腺样体肥大中西医诊疗思路探析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腺样体肥大与睡眠质量评价相关性的探析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生肌通窍散对抑制鼻内镜术后黏膜瘢痕形成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理论研究
    1 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术腔黏膜修复
    2 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治疗的研究概况
        2.1 术后全身用药
        2.2 术腔局部用药
        2.3 鼻腔冲洗
        2.4 术腔清理
    3 祖国医学对功能性鼻内镜术后的辨证分型
    4 鼻内镜术后中医药治疗
        4.1 中药内治法
        4.2 中医外治法
    5 FESS术后鼻腔出现瘢痕粘连的原因及分子生物因素研究
        5.1 FESS术后鼻腔出现瘢痕粘连的原因
        5.2 导致瘢痕粘连的细胞分子生物因素研究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病例选择标准
        1.1 西医诊断标准
        1.2 CRS的临床分型、分期
        1.3 慢性鼻-鼻窦炎手术指征
        1.4 中医诊断标准
        1.5 纳入标准
        1.6 排除标准
        1.7 剔除标准
        1.8 退出标准
    2 临床资料
        2.1 研究病例来源及分组
        2.2 实验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分析
    3 临床研究器械与材料
        3.1 手术、换药设备及器械
        3.2 实验主要器材
        3.3 实验主要试剂
        3.4 实验药物
    4 研究方法
        4.1 术前准备
        4.2 手术方式
        4.3 术后处理
        4.4 观察指标
    5 统计方法
    6 研究结果
        6.1 Lund-Kennedy评分比较
        6.2 IL-6、IL-10、Ⅰ、Ⅲ型胶原以及Ⅰ和Ⅲ型胶原之比(Ⅰ/Ⅲ)比较
        6.3 IL-6、IL-10 与Ⅰ型和Ⅲ型胶原的相关性分析
        6.4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9周黏膜组织形态比较
    7 讨论
        7.1 研究结果分析
        7.2 生肌通窍散组方分析
        7.3 生肌通窍散与术后黏膜无瘢痕修复的相关性
第三章 结论
第四章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病理性瘢痕的发病机制及中医药防治概况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5)鼻舒宣痹汤治疗儿童急性化脓性鼻窦炎(肺经风热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对儿童急性化脓性鼻窦炎的认识
        1.1 中医对病名的认识
        1.2 中医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治疗
    2 现代医学对儿童急性化脓性鼻窦炎的认识
        2.1 病因学研究
        2.2 致病菌
        2.3 病理生理
        2.4 临床症状
        2.5 西医治疗
临床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及终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服药方法
        2.2 疗程
        2.3 疗效指标
        2.4 不良反应评估
        2.5 疗效评定标准
        2.6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比较
        3.2 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积分情况比较
        3.3 两组患儿单项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3.4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疗效比较
        3.5 不良反应
讨论
    1 立法依据
    2 方药分析
    3 鼻窦炎口服液的组方分析
    4 头孢泊肟酯干混悬剂现代药理研究
    5 布洛芬混悬液现代药理学研究
    6 临床疗效结果分析
    7 预防和调理
    8 不足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6)运脾化痰通窍方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脾虚痰阻型)的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引言
1.临床资料
    1.1 疗效观察
    1.2 病例选择
        1.2.1 诊断标准
        1.2.2 纳入标准
        1.2.3 排除标准
        1.2.4 剔除标准
        1.2.5 病例脱落标准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1.3.2 西医对照组
        1.3.3 中医对照组
    1.4 观察指标
        1.4.1 主症观察及积分
        1.4.2 次症观察及积分
        1.4.3 体征观察及积分
    1.5 疗效判定标准
        1.5.1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1.5.2 中医症候疗效判定标准
    1.6 技术路线图
    1.7 统计方法
2.疗效观察结果
    2.1 基线特征
        2.1.1 性别比较
        2.1.2 年龄比较
        2.1.3 治疗前三组主要症状积分比较
        2.1.4 治疗前三组次要症状积分比较
        2.1.5 治疗前三组舌脉象积分比较
    2.2 临床疗效
        2.2.1 治疗后三组疾病临床疗效比较
        2.2.2 治疗后三组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2.2.3 治疗后主症积分比较
        2.2.4 治疗后次症积分比较
        2.2.5 治疗后舌脉象积分比较
讨论
    1.小儿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西医认识
    2.西医治疗
    3.西医研究进展
    4.小儿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中医认识
        4.1 中医病因病机
        4.1.1 病因
        4.1.2 病机
        4.1.3 病因病机归纳
        4.2 中医证型的分布状况
    5.中医治疗的进展
        5.1 药物治疗
        5.2 非药物治疗
        5.2.1 小儿敷贴
        5.2.2 小儿推拿
        5.3 内外合治
    6.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
    7.提出“从鼻入手、运脾论治”的中医治疗新理论-运脾化痰通窍方
        7.1 脾虚痰阻型UACS的病因病机
        7.1.1 鼻脾关系之中医理论
        7.1.2 脾虚与痰湿的关系
        7.1.3 鼻窍与痰阻的关系
        7.1.4 鼻、脾、痰与UACS的发病
        7.2 治法治则的确立
        7.2.1 从鼻入手化痰开窍
        7.2.2 运脾法的理论基础
        7.2.3 运用运脾法治疗脾虚痰湿
        7.2.4 “运脾”非“补脾”,宜重用苍术
        7.2.5 组方的确立
        7.3 “从鼻入手、运脾论治”在异病同治中的应用
        7.3.1 运脾化痰通窍方在小儿腺样体肥大上的运用经验
        7.3.2 运脾化痰通窍方在过敏性鼻炎上的近期研究进展
        7.3.3 运脾化痰通窍方治疗其他脾虚痰阻型疾病的展望
    8.运脾化痰通窍方组成及功效
        8.1 苍术
        8.2 薏苡仁
        8.3 辛夷
        8.4 黄芩
        8.5 石菖蒲
        8.6 夏枯草
        8.7 丝瓜络
        8.8 象贝母
        8.9 生牡蛎
        8.10 甘草
    9.结果分析
    10.问题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文献综述 小儿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中西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7)辛前甘桔汤加减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一览表
引言
第一章 理论概述
    1.西医对慢性鼻-鼻窦炎的认识
        1.1 定义及分型
        1.2 病因及发病机制
        1.3 临床表现及诊断
        1.4 治疗
    2.中医对慢性鼻-鼻窦炎的认识
        2.1 概念
        2.2 病因病机
        2.3 辨证论治
        2.4 经验方临床治疗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和排除标准
        1.4 剔除和脱落标准
    2.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及方法
        2.4 疗效评价标准
        2.5 依从性评价
        2.6 不良反应观测和安全性评价
        2.7 统计学方法
    3.研究结果
        3.1 基线资料比较
        3.2 症状VAS总评分比较
        3.3 鼻内镜下鼻腔黏膜评分(Lund-Kennedy)比较
        3.4 鼻窦 CT 检查评分(Lund-Mackay)比较
        3.5 总体疗效比较
第三章 讨论
    1.选题目的及依据
        1.1 慢性鼻-鼻窦炎术后处理的必要性
        1.2 中医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术后的特色
    2.辛前甘桔汤加减的立法依据
    3.辛前甘桔汤加减的方药解析
        3.1 辛前甘桔汤的方药组成及临证加减
        3.2 方药解析
    4.辛前甘桔汤加减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5.辛前甘桔汤加减的临床疗效分析
        5.1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衡性比较结果的分析
        5.2 治疗组和对照组症状VAS总评分比较结果的分析
        5.3 治疗组和对照组鼻内镜下鼻腔黏膜(Lund-Kennedy)评分比较结果的分析
        5.4 治疗组和对照组鼻窦 CT 检查(Lund-Mackay)评分比较结果的分析
        5.5 临床疗效比较结果的分析
        5.6 安全性评价
第四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1 患者知情同意书
    附录2 主观评估
    附录3 客观评估
    附录4 临床疗效评价
    附录5 依从性评价
    附录6 不良事件表

(8)基于数据方法探讨王士贞教授治疗鼻渊的临床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鼻窦炎的研究现况
        1.1.1 鼻窦炎的概念
        1.1.2 流行病学
        1.1.3 病因和发病机制
        1.1.4 治疗进展
    1.2 传统医学对鼻渊研究
        1.2.1 病名
        1.2.2 病因病机
        1.2.3 中医特色治疗
    1.3 数据挖掘在中医药研究的应用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
        2.2.1 病例来源
        2.2.2 中医诊断标准
        2.2.3 纳入标准
        2.2.4 排除标准
    2.3 研究方法
        2.3.1 术语规范
        2.3.2 分析软件
        2.3.3 处方药物的录入与审核
        2.3.4 数据统计探析过程
        2.3.5 临床资料分析
    2.4 研究结果
        2.4.1 证型频次分析
        2.4.2 药物频次分析
        2.4.3 使用药物分类情况
        2.4.4 四气统计
        2.4.5 五味统计
        2.4.6 归经统计
        2.4.7 组方规律分析
        2.4.8 药物间关联规则分析
        2.4.9 新处方分析
第三章 分析及讨论
    3.1 临床资料分析
        3.1.1 性别、年龄分析
        3.1.2 证型分析
    3.2 用药频次统计分析
    3.3 药物性味归经分析
        3.3.1 四气分析
        3.3.2 五味分析
        3.3.3 归经分析
    3.4 药对分析
    3.5 新处方分析
    3.6 王士贞教授用方经验总结
        3.6.1 王士贞教授治疗鼻渊的理论依据
        3.6.2 王士贞教授治疗鼻渊的常用处方
        3.6.3 耳鼻咽喉诸窍疾病并治
        3.6.4 配合外治,提高疗效
        3.6.5 重视预防与调护
    3.7 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发表论文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9)寒咳宁加味联合鼻腔冲洗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风寒恋肺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综述
1 一般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及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病例标准
2 临床研究方法
    2.1 试验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定标准及安全性评价标准
3 统计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三组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
    4.2 三组治疗后结果比较
    4.3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分析
5 讨论
    5.1 风寒恋肺型UACS的中医病机分析
    5.2 寒咳宁加味联合鼻腔冲洗治疗UACS的立法依据及现代药理分析
    5.3 UACS与莱赛斯特咳嗽量表的关系
    5.4 对照组药物罗红霉素、氯雷他定治疗UACS的作用机理
6 结果分析
7 本研究的不足问题和未来的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答辩委员会名单
个人简介

(10)中医药治疗鼻息肉最新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药治疗鼻息肉的学术思想
    1.1 鼻息肉的病因病机
    1.2 鼻息肉的预后调理
2 中医药治疗鼻息肉的方法
    2.1 单用中药治疗
        2.1.1 中药内服法
        2.1.2 中药外用法
        2.1.3 中药内治与外治相结合
    2.2 术后中药治疗
        2.2.1 术后中药内服法
        2.2.2 术后中药外用法
        2.2.3 术后中药内外合治法
    2.3 针灸治疗
3 小结

四、中药内外合治急慢性鼻窦炎(论文参考文献)

  • [1]苍龟探穴针法配合中药治疗鼻窦炎60例临床观察[J]. 赵明华,张宏,王晓绚.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1(12)
  • [2]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的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方剂组方规律分析[D]. 苏当妮.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穴位贴敷联合小儿推拿对腺样体肥大儿童睡眠质量的临床观察[D]. 朱莹.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生肌通窍散对抑制鼻内镜术后黏膜瘢痕形成的作用机制研究[D]. 韩玉洁.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5]鼻舒宣痹汤治疗儿童急性化脓性鼻窦炎(肺经风热型)的临床观察[D]. 黄程程.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9(01)
  • [6]运脾化痰通窍方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脾虚痰阻型)的疗效评价[D]. 张逸琳.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7]辛前甘桔汤加减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D]. 章静怡.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8]基于数据方法探讨王士贞教授治疗鼻渊的临床经验[D]. 李妙编.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9]寒咳宁加味联合鼻腔冲洗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风寒恋肺型)的临床观察[D]. 魏琦.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10]中医药治疗鼻息肉最新研究进展[J]. 欧阳昕,肖爱娇. 中医药学报, 2019(02)

标签:;  ;  ;  ;  ;  

中药治疗急慢性鼻窦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