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房地产企业改革要产权清晰、政企分开

国有房地产企业改革要产权清晰、政企分开

一、国有房地产企业改革必须产权明晰、政企分开(论文文献综述)

马雪松[1](2021)在《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系统协同演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全球经济波动、气候条件变化、资源消耗危机、新冠疫情持续不断等严峻的形势挑战下,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的发展成为关注性焦点,而林业作为重要的资源供给、生态功能输送与气候环境调节的产业,其可持续的协同发展演化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作为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都比较有优势的东北国有林区,自然义不容辞的承担了新时代所赋予的重任,林业产业政策的调整以及发展方向的转型,会给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带来较大程度的发展不协同之状况,资源的衰减会在经济发展、林区社会稳定等多方面给东北国有林区造成不利的影响。林业产业的运行方式是所有产业中与自然生态系统运行最为相似的,可以借鉴成熟的生态学理论、协同演化理论,对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系统的发展进行研究,力图使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系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协同演化逐步缓解资源危机,优化并高效利用可以整合的资源,实现东北国有林区生态、经济、社会三个层面的同步发展,最终满足森林资源可持续运营的发展目标。本研究在集合生态学理论、协同演化理论、林业产业演化相关理论的基础之上,从生态学的角度提出了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系统协同演化发展的研究思路。首先在理论层面,对研究所需要的理论概念进行梳理,同时,对相关理论在本研究的应用做了分析,通过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对比,阐述在组成结构、能量流动、信息传递方面的接近性,并对协同演化模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明确了研究的可行性。其次在分析层面,对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系统在森林资源禀赋、市场需求、林业产业技术要求、投资、产业政策和管理体制等方面面临的压力或动力进行分析,明确了研究的必要性。再次在机制层面,明确了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系统协同演化的概念,提出了协同演化的四种机制,进而引出了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系统协同演化的立体式研究模型。第四在协同演化研究层面,基于协同演化的机制和研究模型,对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企业个体之间的协同演化、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种群之间的协同演化、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集群与环境的协同演化三个层面进行研究,形成了本研究的主体部分。最后在保障层面,为了能够确保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系统协同演化的顺利进行,提出需要在企业个体协同、产业种群协同、产业集群与环境协同三方面进行保障,综合提升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系统协同演化的效率。

胡玉阁[2](2020)在《绿地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及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举措。2019年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全面提速之年,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整体上市、员工持股、以及重组并购等途径实施混改。在众多混改路径中,推进国有企业整体上市,是国企真正实现混改的有效手段之一,该路径产生的改革效果究竟如何,值得深入探讨。绿地集团是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属的大型国有企业。2013年发起了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其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代表性。本文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和方法以及国内外文献综述,明确了全文的写作框架,为后续具体案例分析提供基本思路。其次,介绍了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制度背景,并阐释了本文案例分析需要用到的相关理论。再次,对绿地集团混改这一案例进行重点研究,从绿地集团混改前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阐释、确定了绿地集团实施混改的基本目标,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绿地集团推行以整体上市作为混改具体路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然后从管理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角度分析论证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后对绿地集团产生的效果,以验证整体上市作为混改具体路径达成混改目标的成效状况。接着得出如下结论:(1)绿地集团选择整体上市这一混改路径具有可行性。(2)绿地集团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积极成效。最后,在对绿地集团混改路径、实施过程以及混改目标的实现状况做总结性评述的基础上,并得出混改启示:(1)明确国有企业混改的目的。(2)着力推行母公司层面的混改。(3)国企混改应深入内部治理结构的规范。(4)充分整合混改后的资源。(5)健全混改配套政策体系。希望通过此案例的分析对为其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借鉴。

陈波[3](2019)在《混合所有制企业股权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基于国有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由计划经济逐渐转向市场经济。国有企业改革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也经历了由“放权让利”到“两权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资监管”到“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2]。2019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加快国资国企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混合所有制经济在整个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混合所有制改革也被确立为当前国企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和基本模式。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突破口是股权结构的变革,通过引入非国有资本,优化股权结构来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因此,研究混合所有制企业中股权结构的变化对于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以2013-2017年A股上市的制造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首先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进行了回顾,了解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及发展现状;其次,结合产权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从国有股比例(非国有股比例)、股权集中度、股权主体制衡度和股权比例混合度四个方面对我国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提出了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政策建议。本文在结构上分为五章。其中,第一章为引言;第二章为相关概念与文献综述;第三章为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第四章为实证分析;第五章为结论及政策建议。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首先,当前我国制造业混合所有制企业整体绩效水平较低,企业股权结构也需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其次,国有股比例与企业绩效负相关,而非国有股比例与企业绩效之间并不存在非线性关系,这可能与我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导致的;第三,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绩效负相关;第四,股权主体制衡度可以促进企业绩效的提高,本文进一步发现,与国有控股公司相比,非国有控股公司制衡股东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更显着;最后,股权比例混合度与企业绩效正相关。据此,本文提出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应合理配置国有股和非国有股的比例,适当降低股权集中度,提高股权主体制衡度,不仅要关注引入多少非国有股份,更要关注改革后非国有股对国有股的制衡程度问题等对策建议。本文的实证结论和政策建议有助于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对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认识,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牛燕妮[4](2019)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我国国有企业绩效评价研究 ——以绿地集团为例》文中认为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特殊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新常态建设的逐步推进,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支柱的国有企业面临日益高效和高质的发展要求,加之我国国有企业自身固有的弊端,国有企业改革成为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在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提上了新的高度,作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是推动国有经济战略重组的需要。2017年10月的中共十九大提出,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下简称“混改”),已经成为我国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议题。上海一直都是我国经济发展较为领先的地区,在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改革浪潮中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2013年12月上海市政府发布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上海国资国企改革20条”,指出要以深化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鼓励国有企业改革和创新,为改革营造良好的环境,通过改革提升国有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优化国资结构和布局。2014年7月上海市政府在发布的《关于推进本市国有企业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若干意见(试行)》中提出,上海的目标是在三到五年后,基本完成国企混改,国企股权实现多元化,推进混合所有制模式,着重强调推动整体上市,上海国资委的改革目标是要基本完成国企改革且有三分之一的竞争类国企进行整体上市,除此之外,上海应注重对实力雄厚、具有全球战略、跨国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的支持与培养,要着重培植出五到八家这样的龙头国企。所以,不久的将来,改革给上海的大型国企集团均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绿地集团是大型中央企业,具有成长速度快、盈利能力强的特点,也是唯一一家尚未在A股上市的上海国资地产企业,加之绿地所属行业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这家企业必然会成为上海市政府大力推进混改上市进程的重点企业。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有:通过归纳和总结国内外文献关于混改的研究,挖掘和分析基于混改背景的影响国有企业绩效的因素,为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混改路径提供理论支撑,为今后拟实行混改的国有企业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通过二维绩效评价从混改的角度探索企业绩效产生变化的原因,以上海市大型国企集团混改试点绿地集团为例对国有企业改革进行绩效评价分析,旨在用量化的结果,探索通过混改提高国有企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方法,希望从混改角度出发的对绿地集团的绩效评价分析和研究能够对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有一定指导性作用。本文通过对国有企业的企业绩效与股权结构、治理结构、治理机制的关系进行分析,并以绿地集团的一系列混改案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其混改期间相关的市场数据和财务数据,根据其在行业对比下的表现情况,从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两个维度对混改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评价。本文的主要贡献是:拓展了新一轮混改下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混改是在适应我国特殊国情的形势下提出的,符合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国际学术界研究的比较少,并且我国学术界对混改的研究多集中在混改文件的解读和混改路径的分析上,对混改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较少,在少有的研究文献中,很多也是围绕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混改展开的,而针对新一轮混改的较少,本文对此进行了填补和拓展;进一步丰富了公司治理的研究,从浅层次来看,混改是股权结构优化,但是其根本问题在于对国有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和机制的改善与提高,合理的公司治理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尤为重要,它是决定着企业绩效能否得到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股权结构、所有制混合程度构成现代公司治理问题的重要内容,对公司治理的成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混改对企业绩效的研究,能够进一步丰富公司治理理论;通过对绿地集团的案例分析和研究,本文可以为混改提供部分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持,帮助决策者有针对性地制定混改相关配套政策,使今后拟进行混改的企业可以有更多的借鉴和参考,调动国有企业进行所有制改革的积极性,提高我国国企改革的效率和效果,促进国资保值增值。

王云青[5](2019)在《上海市住房租赁市场发展中政府激励工具的运用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上海市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外来人口的不断增加,住房需求日益上升,但是快速上涨的房价使得越来越多的中低收入家庭或新就业的大学毕业生难以依靠市场途径解决住房问题,如何保障这部分人群的住房需求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现如今我国租赁市场存在着措施和制度的不完善、房源供给的失衡、房源结构的不科学等问题,其中又以租赁住房供给结构性失衡这一矛盾最为凸显,主要以私人出租为主,缺少专营住房租赁的机构,市场不规范、竞争无序。本文研究的目的就在于为什么近年在政府加大支持和激励的情况下,一些企业和机构有一定意愿参与住房租赁市场的建设,而有些企业和机构却不愿意,政府激励工具又在其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以期为新型政府激励下的住房租赁市场发展提供研究基础。本文主要运用的是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访谈法相结合的综合性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网络、书籍、杂志等多渠道收集和整理现有相关政策、理论、统计数据等资料,在结合上海市客观实际的基础上,加深对相关理念的创新和深入分析,通过对政策制定方、房地产开发企业、机构出租人、国有企业等相关人员进行访谈,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的房地产企业、机构出租人等供给方存在哪些实际的困难,从而发现住房租赁市场的现状和不足,探讨住房租赁市场中政府激励工具的优点与不足,发现问题、了解需求,为提升上海市住房租赁市场发展提供一定的对策建议。本文的主要观点认为,从国家及地方政府层面相继出台各项推动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政策或意见来看,确实对存量房源的盘活以及承租人的权益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激励作用,同时在各项政策出台后至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我国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初期,制度还有不尽完善的地方,从房地产开发企业、机构出租人等住房租赁市场的供给主体的运营现状可以看出还有不少地方都存在政府作用所无法覆盖的问题,政府应该重视这些暴露出来的问题,不断完善和健全住房租赁市场。政府作为土地一级市场的供应者和城市发展规划的制定者要加大对权威、信息、经济型等激励工具的综合运用,积极探索并支持住房租赁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展住房租赁业务、鼓励新建租赁住房、允许改建房屋用于租赁、给予税收优惠、提供金融支持、完善供地方式等具体措施来推动市场上的国有企业、金融机构、房地产企业和机构出租人等供给主体加入到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中,最终目的是缓解居住矛盾以及推动上海市住房租赁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

黄范章[6](2012)在《探讨房地产业进一步改革与发展方略——兼建议成立国家资源委员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几年房地产市场房价飚升难抑,其体制根源在于"政企不分"。必须在认识上分清、在实践中分开两类性质、职能、营运原则不同的国有企业:一是政府给低收入群体提供公屋的国企,属于政府提供非盈利性的、公益性、福利性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由政府财政支持,公屋归政府掌有和分配;二是经营性国有房地产企业。经营性国有房地产企业的定位:在工业化、城镇化初期阶段应主要经营中低档商品房,培育、壮大中等收入阶层。同时也应鼓励、支持私人企业经营中低档商品房。此外,还提出了一些有关配套改革的建议。

李福成[7](2011)在《新型国有企业定位与效率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有企业是我国公有制经济的中坚支柱,同时也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国有企业不仅覆盖范围广,而且对整个国家经济的影响程度也大大超过了其他类型企业。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所建立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的弊端也逐渐暴露。改革开放后,国家通过一系列措施来搞活国有企业,但始终没有找到国有企业发展的基本方向。直到我国在新的理论指导下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国有企业的改革才逐渐步入正轨。与此同时,国有企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又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既包括传统体制的历史遗留问题,也包括新时期的新问题。因此,只有通过结合历史背景与生产力水平来研究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才能得出经验教训并对以后国有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力图通过对新型国有企业重新定位,明确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而继续推进与深化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在前入研究基础上,本文侧重于分析新型国有企业的定位及效率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回答了如下问题: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我国国有企业还存在哪些问题?新型国有企业面临着什么样的角色困境以及如何对新型国有企业进行准确定位?在回答了这些问题的基础上,研究进一步讨论了新型国有企业的绩效及行业布局,以求在此基础上研究新型国有企业应该如何创新,从而在宏观与微观层面上不断完善新型国有企业。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提出本文的论题,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与现实背景进行了分析,指出国有企业改革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认识到转型时期新型国有企业面临着严峻形势与挑战。同时,提出了本论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论文的框架与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创新和不足之处。第二章对国内外国有企业改革理论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分别对国有企业改革理论的流派之争进行了阐述。同时对国有企业改革进行了历史回顾并分析其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启示。最后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与历程进行评述,发现目前国有企业还存在诸多问题,弥补这些理论与实践中的不足正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第三章在对新型国有企业进行定位的过程中,首先分析了新型国有企业的界定及角色,在对新型国有企业进行角色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国有企业具有的两重属性,即经济属性与社会属性。作为一般企业,要评价其经济效益的高低,是否亏损,是否具有竞争力;作为特殊企业,要评价其是否体现国家意志,是否实现了公共福利。最后从功能、规模以及政策三方面来认识与把握新型国有企业,对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提供了更为清晰的认识。第四章首先对国有企业效率问题进行了理论回顾,认识到效率争议的三种理论,即国有企业绩优论、绩差论和产权中性论。同时,通过对影响国有企业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国有企业效率的高低与否,不仅要从微观经济层面考察,同时也要注重宏观经济层面。我国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各项制度安排的战略意图。只有在追求经济绩效的同时注重社会利益,才能使改革有序、顺利地进行。第五章在对新型国有企业行业布局的讨论中,首先对国有企业行业布局的理论进行了分析,在探讨布局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影响国有企业进退的内外部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国有企业进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从路径、领域、策略三方面对新型国有企业的进退进行了分析。第六章在对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分析中,主要是以新型国有企业为对象,对改革的方式、公司治理、政企关系以及新型国有企业的竞争优势进行了分析。基于上述分析,本章提出了新型国有企业效率的提高应构建横、纵向的国有企业监管体制,建立资本预算制度以及国有企业授权经营制度。

薛金艳,焦明华[8](2008)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房地产企业改革的方向》文中研究指明国有企业改制以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房地产企业改革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相当一部分房地产企业中还存在着产权模糊、政企不分、管理混乱等一系列问题,严重滞碍着经济效益的提高,对于房地产业走出国门,跻身于世界同行业领先地位,是格格不入的。房地产企业为什么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有什么特点?房地产企业如何才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本文将围绕以上三个问题谈一下粗浅看法。

朱道泉[9](2007)在《改制后的银花房地产公司尽快提高企业竞争力研究》文中认为论文的核心问题是改制后的银花房地产公司怎样尽快提高企业竞争力。围绕该问题,论文从改制后的银花房地产公司存在的问题和应该如何尽快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和讨论。首先以企业竞争力理论作为分析工具,介绍了改制前的银花房地产公司所面临的困境和改制后的银花房地产公司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接着将房地产企业的竞争力理论纳入整个分析框架中来,指出改制后的银花房地产公司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应该从银花房地产公司的品牌项目的建设的具体行为出发,努力提高银花房地产公司的企业品牌价值、创新能力和顾客价值。通过对改制前、后的银花房地产公司进行分析,明确了银花房地产公司的现状和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市场调查资料和相关的企业所反映的事实为基础,指出改制后的银花房地产公司应该发生的变化,从重视产品和价格,向重视企业的战略规划建设,组织机构的调整,管理制度的建设,创新能力建设,企业员工的培训和学习能力的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等多种因素的发展。指出竞争中最基础的资源是如何掌握和使用相关的信息、资源,针对如何掌握和使用信息、资源,提高构建企业的竞争力的对策,本文创新性的提出了以“银花广场”品牌项目的开发建设为基点,树立品牌项目建设的战略,并就如何实施这种基本战略提出了布局、探询、挖掘、创建和维持的战略实施方法,支持着改制后的银花房地产公司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竞争力。最后提出尽快提高改制后的银花房地产公司企业竞争力的对策,讨论了改制后的银花房地产公司如何在战略转变和战略实施过程中(品牌项目的建设)培育自己的企业竞争力。

杨柳[10](2005)在《转型期城市土地市场运行机制研究与公共政策选择 ——以盐城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城市土地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与社会转型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适应科学发展观的新土地市场制度亟待完善和创建。为此,研究转型期城市土地市场运行机制及规律,对建立起城市土地市场规范运行的新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强土地管理和土地市场管理,中央制定了许多土地法律、法规、各级地方政府结合当地实际也制定许多制度措施,如何把有关制度落到实处,是规范土地市场的重要手段。因此,本研究将着重对当前城市土地市场运行中的制度建设和监督方面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进行探讨。 本研究首先对土地市场的基本特征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土地市场的构成要素和土地市场的结构,并分析了建立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求的城市土地市场运行的基本特征;然后对土地市场运行监管的原则、手段和制度缺陷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对香港土地市场管理和美国城市集约用地的可资借鉴的经验进行了介绍。政府与土地市场的关系表明,在土地的公共管理中要对管理的“度”加以控制,应强化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同时削弱政府直接参与运营的功能,逐步建立起城市土地市场监管体系。 在对土地市场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之后,本研究以盐城市为例对转型时期城市土地市场运行进行了实证研究。城市政府作为土地市场的管理者,政府的过度控制将会导致土地市场不活跃;同时,城市政府作为国有土地所有者,土地供给主体单一,政府垄断土地市场供给,降低了社会福利。盐城市城市土地市场经过几年培育,已进入发展期,土地市场的运行、监管及制度建设逐步完善,收得了一定成效,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和土地所有者(政府)、使用者(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但同时城市土地市场运行也面临土地隐形市场禁而不止、土地市场供应趋于饱和,开发商的能力限制、土地管理部门在土地市场运行中存在不规范行为等一系列问题。 本研究在以盐城市为例对城市土地市场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之后,并以盐城市经济开发区为例对城市土地市场运行机制作了案例分析。在经济发展所需资本稀缺的情况下,为招商引资各地方政府、各地开发区处于恶性竞争状态。中央政府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和狠抓节约集约用地,为今后城市土地市场的健康运行提供了保证。在对城市土地市场运行的一般机制进行理论分析和以盐城市为例对转型时期城市土地市场运行进行了实证研究之后,本研究提出了完善盐城市城市土地市场的公共政策选

二、国有房地产企业改革必须产权明晰、政企分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有房地产企业改革必须产权明晰、政企分开(论文提纲范文)

(1)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系统协同演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应用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生态学的概念界定
        2.1.2 生态系统的概念界定
        2.1.3 协同演化的概念界定
        2.1.4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系统演化相关的其他概念
    2.2 理论应用分析
        2.2.1 生态学理论应用分析
        2.2.2 协同演化理论应用分析
        2.2.3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系统生态性特征分析
        2.2.4 林业生态系统与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系统的内在联系
    2.3 本章小结
3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系统协同演化的动因分析
    3.1 环境层方面林业资源禀赋的限制
        3.1.1 森林资源对东北国有林区第一产业演化的影响作用
        3.1.2 森林资源对东北国有林区第二产业演化的影响作用
        3.1.3 森林资源对东北国有林区第三产业演化的影响作用
        3.1.4 东北国有林区三次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
    3.2 市场需求方面变化的压力
        3.2.1 市场需求对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的影响机制
        3.2.2 主要林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需求状况
    3.3 自身发展方面林业产业技术升级的趋势要求
    3.4 资本方面林业投资的激发力
        3.4.1 林业投资总量
        3.4.2 林业产业投资结构
    3.5 宏观方面林业产业政策调整的拉力
    3.6 制度方面林业管理体制的活力
    3.7 本章小结
4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系统协同演化研究框架
    4.1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系统协同演化的概念
    4.2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系统协同演化的机制
        4.2.1 稳定机制
        4.2.2 动力机制
        4.2.3 竞合机制
        4.2.4 协同机制
    4.3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系统协同演化研究模型
        4.3.1 协同演化理论模型
        4.3.2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系统的研究层次
        4.3.3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系统协同演化的研究模型
    4.4 本章小结
5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企业个体之间协同演化
    5.1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企业个体生态位
    5.2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企业个体生态位“态”、“势”评价
        5.2.1 生态位“态”、“势”评价研究思路
        5.2.2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企业个体发展现状
        5.2.3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企业个体生态位“态”、“势”模型构建
        5.2.4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企业个体生态位“态”、“势”评价结果
        5.2.5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企业个体演化路径选择
    5.3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企业个体间关系测度及优化
        5.3.1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企业个体之间关系测度思路
        5.3.2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企业个体生态位重叠度影响因子指标体系构建
        5.3.3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企业个体关系测度
        5.3.4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企业个体间关系优化
    5.4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企业个体协同演化策略
        5.4.1 林业企业个体生态位扩展策略
        5.4.2 林业企业个体生态位分离策略
    5.5 本章小结
6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种群之间协同演化
    6.1 东北国有林区各区域内的种群发展分析
        6.1.1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种群分析数据说明
        6.1.2 研究林业产业种群发展的区位熵法
        6.1.3 基于区位熵的林业产业种群发展分析
    6.2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种群演进阶段判别
        6.2.1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种群生命周期划分
        6.2.2 各种群产业生命周期演进阶段判别
    6.3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种群间协同演化模型及模拟仿真
        6.3.1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种群相关性测度
        6.3.2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种群间关系分析
        6.3.3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种群间协同演化模型
        6.3.4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种群间协同演化模拟仿真
    6.4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种群协同演化策略
    6.5 本章小结
7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集群与环境协同演化
    7.1 研究思路和模型构建
        7.1.1 研究的基本思路
        7.1.2 复合系统协同演化机理分析
        7.1.3 复合系统协同演化评价模型
    7.2 序参量的选择和数据处理
        7.2.1 协同度测算指标体系构建
        7.2.2 数据来源与数据标准化处理
        7.2.3 序参量权重的确定
    7.3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复合系统的子系统与序参量有序度的测算与评价
        7.3.1 生态子系统有序度测算与评价
        7.3.2 经济子系统有序度测算与评价
        7.3.3 社会子系统有序度测算与评价
    7.4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复合系统协同度的测算与评价
    7.5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集群与环境协同演化策略
    7.6 本章小结
8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系统协同演化保障措施
    8.1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企业个体协同演化的保障措施
        8.1.1 加强林业企业个体的创新力度
        8.1.2 开发林产品精深加工技术
        8.1.3 在思想上层面上提升创新意识
        8.1.4 加强对林业辅助产业的开发
        8.1.5 加强林业企业与林业院校的人才合作
    8.2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种群协同演化的保障措施
        8.2.1 加强对森林景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8.2.2 注重非木材林产品的培育与利用
        8.2.3 引导衰退产业的退出
        8.2.4 通过产业政策引导替代产业的发展
        8.2.5 完善林业生态建设专项基金
    8.3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集群与环境协同演化的保障措施
        8.3.1 强化森林资源培育的力度
        8.3.2 加强对林业培育技术的重视
        8.3.3 优化生态补偿机制
        8.3.4 在林业企业内部完善激励制度
        8.3.5 落实留住人才及人才引进的工作
        8.3.6 加大政府的帮扶力度
    8.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内蒙古森工集团林业企业个体重叠度
附录B 龙江森工集团林业企业个体重叠度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博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2)绿地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及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文献评述
2 混改制度背景与理论基础
    2.1 混改制度背景
    2.2 理论基础
        2.2.1 产权理论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3 协同理论
        2.2.4 信息与信号理论
3 绿地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概况
    3.1 绿地集团混改前发展现状与主要问题
        3.1.1 发展现状
        3.1.2 主要问题
    3.2 绿地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基本目标
    3.3 绿地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分析
        3.3.1 绿地集团混改方案介绍
        3.3.2 绿地集团混改基本流程回顾
        3.3.3 绿地集团整体上市遇到的困难与对策
    3.4 本章小结
4 绿地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效果分析
    4.1 绿地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管理效益分析
        4.1.1 公司治理影响分析
        4.1.2 融资渠道影响分析
        4.1.3 产业结构影响分析
    4.2 绿地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经济效益分析
        4.2.1 市场绩效影响分析
        4.2.2 财务绩效影响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绿地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综合评价与案例启示
    5.1 综合评价
    5.2 案例启示
6 研究结论与不足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3)混合所有制企业股权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基于国有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研究
        1.2.2 关于混合所有制改革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
        1.2.3 关于企业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国有企业及其特点
        2.1.1 国有企业的涵义
        2.1.2 国有企业的特点
    2.2 核心概念界定
        2.2.1 混合所有制
        2.2.2 股权结构
        2.2.3 企业绩效
    2.3 制度背景
        2.3.1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历程
        2.3.2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及发展现状
        2.3.3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新方向
    2.4 理论基础
        2.4.1 产权理论
        2.4.2 委托—代理理论
第3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1 国有股和非国有股比例与企业绩效
    3.2 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绩效
    3.3 股权主体制衡度与企业绩效
    3.4 股权比例混合度与企业绩效
第4章 实证分析
    4.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4.2 变量定义
        4.2.1 被解释变量
        4.2.2 解释变量
        4.2.3 控制变量
    4.3 模型构建
    4.4 实证结果与分析
        4.4.1 描述性统计
        4.4.2 相关性分析
        4.4.3 回归分析
        4.4.4 稳健性检验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我国国有企业绩效评价研究 ——以绿地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主要贡献与不足
        1.4.1 主要贡献
        1.4.2 不足之处
2.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混合所有制改革
        2.1.2 企业绩效
    2.2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文献综述
        2.2.1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动因
        2.2.2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
    2.3 企业绩效评价的文献综述
    2.4 混合所有制改革与企业绩效的文献综述
    2.5 本章小结
3.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绩效评价的理论分析
    3.1 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国有企业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
        3.1.1 委托代理理论
        3.1.2 现代产权理论
        3.1.3 利益相关者理论
        3.1.4 公司治理理论
    3.2 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制度背景分析
        3.2.1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发展历程
        3.2.2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现状
    3.3 混合所有制改革对我国国有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
        3.3.1 股权结构
        3.3.2 治理结构
        3.3.3 治理机制
        3.3.4 治理环境
    3.4 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绩效评价的维度分析
        3.4.1 财务绩效
        3.4.2 市场绩效
    3.5 本章小结
4.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绿地集团绩效评价的案例分析
    4.1 绿地集团的基本情况
        4.1.1 混改前背景概况
        4.1.2 绿地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因
    4.2 绿地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施
    4.3 混合所有制改革对绿地集团企业绩效的作用路径分析
        4.3.1 股权层面作用路径
        4.3.2 公司治理层面作用路径
    4.4 混合所有制改革对绿地集团企业绩效的中介传导效应
        4.4.1 公司治理
        4.4.2 经营机制
        4.4.3 融资渠道
    4.5 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绿地集团绩效评价的具体分析
        4.5.1 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绿地集团的市场绩效评价
        4.5.2 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绿地集团的财务绩效评价
        4.5.3 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绿地集团绩效评价补充分析
    4.6 本章小结
5.提升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绩效的对策建议
    5.1 建立多元化且适度集中的股权结构
    5.2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5.3 将整体上市作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首选路径
    5.4 引入战略投资者,充分利用民间资本的各类资源优势
    5.5 推行并完善员工持股及职业经理人制度
    5.6 构建公平的市场环境,建立明晰的资本进入和退出机制
    5.7 充分发挥政府在混改中的特殊职能和引导监督作用
6.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5)上海市住房租赁市场发展中政府激励工具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现有研究中的特点及不足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住房租赁
        二、政企关系
    第二节 政府激励工具的相关理论
        一、识别与分类
        二、影响因素
        三、作用机制
第三章 住房租赁市场发展中政府激励工具的运用情况
    第一节 我国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简介
        一、我国住房租赁市场的产生
        二、我国住房租赁市场运行机制
    第二节 上海市住房租赁市场中激励工具的运用
        一、权威型工具——规范住房租赁市场
        二、经济型工具——提供金融融资支持
        三、组织型工具——搭建住房租赁服务平台
        四、自愿型工具——企业自主加入住房租赁市场
    第三节 上海市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状况
        一、土地供应情况
        二、市场交易情况
第四章 住房租赁市场发展中政府激励工具的影响及局限
    第一节 住房租赁市场中市场供应主体的影响
        一、房地产企业开发运营现状
        二、房地产企业面临的限制
        三、房地产企业的决策考虑
        四、机构出租人开发运营情况
        五、机构出租人面临的限制
        六、机构出租人的决策考虑
    第二节 政府激励工具运用的局限性
        一、行业规范领域
        二、税收及融资领域
        三、房源供给领域
        四、租赁及出租权益领域
第五章 完善住房租赁市场发展中政府激励工具的建议
    第一节 积极转变政府在住房租赁市场中职能的观念
        一、我国住房租赁发展的趋势
        二、推动政府职能观念的转变
    第二节 完善住房租赁市场中政府激励工具的运用
        一、权威型工具的健全
        二、经济型工具的优化
        三、组织型工具的加强
        四、自愿型工具的推动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探讨房地产业进一步改革与发展方略——兼建议成立国家资源委员会(论文提纲范文)

一、应认清政府与市场在房地产行业中的不同作用, 分清、分开两类不同的国有企业
    1. 政府提供的公屋。
    2. 国有房地产企业。
二、要引导、发挥私人投资者在房地产业中的积极作用
三、土地的经营更须贯彻“政企分开”———破除“土地财政”
    1.“土地财政”带来的后果严重。
    2. 从微观上看, “土地财政”侵占城乡土地原使用权所有者的经济利益。
    3. 从体制上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初步建立, 但远未完善。
四、建议建立国家资源委员会
五、需要其他配套改革
    1. 要妥善处理征地、拆迁问题。
    2. 要有财税制度进一步改革。
    3. 发挥各级“人大”, 特别是市县级“人大”的作用。

(7)新型国有企业定位与效率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问题提出及研究目的
        1.2.1 问题提出
        1.2.2 研究目的
    1.3 总体思路与技术路线
        1.3.1 总体思路
        1.3.2 技术路线
    1.4 基本概念的界定与说明
        1.4.1 新型国有企业
        1.4.2 定位
        1.4.3 效率
    1.5 研究方法
    1.6 创新与不足之处
        1.6.1 主要的创新点
        1.6.2 研究不足之处
2 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理论及其历史进程
    2.1 国有企业改革的代表性理论
        2.1.1 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关理论
        2.1.2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两个理论学派
        2.1.3 我国学者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观点
        2.1.4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两条理论思路
        2.1.5 理论评价
    2.2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践发展的历史进程
        2.2.1 改革起步阶段:以放权让利为特征扩大企业自主权(1978-1984年)
        2.2.2 改革成长阶段:以两权分离为特征转换经营机制(1984-1992年)
        2.2.3 改革完善阶段:以战略改组为特征的股份制改革(1992-2003年)
    2.3 国有企业改革实践中面临的问题
        2.3.1 传统计划体制下国有企业面临的问题
        2.3.2 新型国企面临的问题
    2.4 小结
3 新型国有企业的定位
    3.1 传统计划体制下的国企定位
        3.1.1 功能定位
        3.1.2 规模定位
        3.1.3 政策定位
    3.2 国有企业的角色分析
    3.3 国有企业的性质分析
        3.3.1 国有企业的性质
        3.3.2 国有企业特殊性(即社会属性)的表现形式
    3.4 新型国有企业再定位
        3.4.1 新型国有企业的特点
        3.4.2 新型国有企业的特殊性
        3.4.3 新型国有企业再定位
    3.5 小结
4 新型国有企业的效率问题
    4.1 关于国有企业效果的争论
        4.1.1 国有企业绩差论
        4.1.2 国有企业绩优论
        4.1.3 产权中性论
    4.2 对国有企业改革经济效率的分析
        4.2.1 经济效益考察
        4.2.2 效果考察
    4.3 关于新型国有企业效率的思考与改进措施
        4.3.1 新型国有企业效率的思考
        4.3.2 新型国有企业效率的改进
    4.4 小结
5 新型国有企业行业布局研究
    5.1 国有企业行业布局的理论分析
        5.1.1 国有企业布局的发展变化
        5.1.2 关于国有经济布局的理论观点
    5.2 影响国有企业进退的内、外在机理分析
        5.2.1 国有企业进退内因分析
        5.2.2 国有企业进退外因分析
    5.3 国有企业进退面临的问题
        5.3.1 国有企业产权结构的束缚
        5.3.2 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机制不健全
        5.3.3 国有企业的布局不合理
        5.3.4 国有企业的内部资源配置不合理
    5.4 新型国有企业进退的选择
        5.4.1 路径选择
        5.4.2 领域选择
        5.4.3 策略选择
    5.5 小结
6 新型国有企业的管理创新
    6.1 新型国有企业的管理创新的主要方向
        6.1.1 实现单一改制到分类改革的转变
        6.1.2 重塑现代企业制度
        6.1.3 规范政府与国有企业的边界
        6.1.4 构建新型国有企业的竞争优势
    6.2 新型国有企业运行效率的有效监管体制研究
        6.2.1 构建横、纵向国有企业监管体系
        6.2.2 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6.2.3 完善国有企业授权经营制度
    6.3 小结
结论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后记

(9)改制后的银花房地产公司尽快提高企业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SUMMARY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背景、意义以及研究存在的问题
    1.3 本文的研究的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线路
    1.4 研究的创新点
2 房地产企业市场竞争力分析
    2.1 主要竞争力理论
        2.1.1 竞争与竞争力
        2.1.2 企业竞争力
        2.1.3 其他竞争力以及他们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
    2.2 房地产企业竞争力
        2.2.1 房地产企业竞争力的表现
        2.2.2 房地产企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2.2.3 房地产企业如何提升竞争力的几点重要做法
3 滁州市银花房地产公司改制分析
    3.1 改制前的银花房地产公司
        3.1.1 银花房地产公司的历史背景
        3.1.2 银花房地产公司的下属企业
        3.1.3 银花房地产公司的资源拥有情况
    3.2 滁州市银花房地产公司进行改制的原因和方向
        3.2.1 改制的原因
        3.2.2 改制的方向
4 改制后的滁州银花房地产公司的分析
    4.1 改制后的银花房地产公司的现状
        4.1.1 产权状况
        4.1.2 组织设置状况
        4.1.3 所有者权益状况
    4.2 改制后银花房地产公司分析
        4.2.1 银花房地产公司属中小房地产企业
        4.2.2 中小房地产企业的特点
        4.2.3 改制后的银花房地产公司SWOT分析
        4.2.4 从公司层面看,新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
        4.2.5 具体的说,新公司存在的问题
5 改制后的银花房地产公司尽快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对策
    5.1 制定新公司的战略
        5.1.1 战略决定未来,打造核心产业
        5.1.2 新公司坚定走房地产项目品牌的战略
        5.1.3 在"银花广场"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落实新公司的战略
    5.2 调整新公司的组织机构
        5.2.1 健全法人治理结构
        5.2.2 新公司组织机构的设计
    5.3 新公司管理制度的建设,强化执行力建设
        5.3.1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5.3.2 财资提供保证,管理出效益
        5.3.3 营销创造财富和市场
    5.4 员工的培训,学习能力建设
        5.4.1 不断学习创新,培养人才
        5.4.2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5.5 企业文化建设
        5.5.1 理念决定方向,再造企业文化
        5.5.2 新公司的企业文化
    附:"银花广场"项目概况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10)转型期城市土地市场运行机制研究与公共政策选择 ——以盐城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进展
    1.2.1 有关城市土地市场机制研究的文献回顾
    1.2.2 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的文献回顾
    1.2.3 城市土地市场完善的公共政策选择的文献回顾
1.3 本文着重研究的几个问题
1.4 研究方案
    1.4.1 研究理论基础
    1.4.2 研究思路与内容
1.5 研究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5.1 可能的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土地市场的运行分析
2.1 土地市场的基本特征
    2.1.1 土地权利的主导性
    2.1.2 交易客体的异质性
    2.1.3 土地市场的地域性
    2.1.4 土地价格的特殊性
    2.1.5 市场竞争的不完全性
    2.1.6 土地交易的投机性
    2.1.7 土地金融及土地中介机构的参与性
2.2 土地市场的构成要素分析
    2.2.1 固定的交易场所
    2.2.2 土地市场的主体、客体
    2.2.3 市场价格和组织方式
2.3 土地市场的结构分析
2.4 土地市场运行机制分析
    2.4.1 土地价格机制
    2.4.2 竞争机制
    2.4.3 土地供求均衡机制
    2.4.4 土地市场交易机制
    2.4.5 政府的宏观调控机制
2.5 城市土地市场运行的基本特征
    2.5.1 主体合法
    2.5.2 产权明晰
    2.5.3 交易规范
    2.5.4 功能正常
    2.5.5 信息公开
    2.5.6 竞争公平
    2.5.7 分配合理
    2.5.8 环境配套
    2.5.9 管理高效
    2.5.10 加强调控 第三章 土地市场的运行监管
3.1 土地市场监管的原则
3.2 运用综合调控手段
    3.2.1 建立健全法制
    3.2.2 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
    3.2.3 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
    3.2.4 强化中央权威
3.3 导致土地市场混乱的制度缺陷 第四章 香港土地市场管理和美国城市集约用地经验借鉴
4.1 香港土地市场管理
4.2 美国城市集约用地
    4.2.1 以控制土地使用密度与容积为核心的土地用途分区管制制度
    4.2.2 以控制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为核心的增长管理制度
    4.2.3 建立城市土地市场行为和市场信息监测系统
4.3 启示与借鉴
    4.3.1 香港的经验借鉴
    4.3.2 美国的经验借鉴 第五章 盐城市城市土地市场现状及存在问题
5.1 盐城市城市土地市场的现状分析
    5.1.1 城市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5.1.2 城市土地市场演进过程
    5.1.3 城市土地市场运行绩效
5.2 存在的问题
    5.2.1 土地隐形市场禁而不止
    5.2.2 土地收回和征迁工作滞后
    5.2.3 土地市场供应趋于饱和,开发商的能力限制
    5.2.4 招商引资供地项目冲击了土地市场供应秩序
    5.2.5 土地管理部门在土地市场运行中存在不规范行为
5.3 案例分析——以盐城市经济开发区为例
    5.3.1 案情介绍
    5.3.2 监察结果
    5.5.3 整改措施
    5.3.4 小结 第六章 研究总结
6.1 简要的研究结论
6.2 完善盐城市城市土地市场的公共政策选择
    6.2.1 创新和完善规范的城市土地市场管理制度
    6.2.2 切实加强城市土地市场的监督管理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国有房地产企业改革必须产权明晰、政企分开(论文参考文献)

  • [1]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系统协同演化研究[D]. 马雪松.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9)
  • [2]绿地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及效果研究[D]. 胡玉阁.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3]混合所有制企业股权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基于国有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D]. 陈波. 南昌大学, 2019(02)
  • [4]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我国国有企业绩效评价研究 ——以绿地集团为例[D]. 牛燕妮.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7)
  • [5]上海市住房租赁市场发展中政府激励工具的运用研究[D]. 王云青.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6]探讨房地产业进一步改革与发展方略——兼建议成立国家资源委员会[J]. 黄范章. 经济学动态, 2012(02)
  • [7]新型国有企业定位与效率问题研究[D]. 李福成. 东北财经大学, 2011(07)
  • [8]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房地产企业改革的方向[J]. 薛金艳,焦明华. 企业研究, 2008(05)
  • [9]改制后的银花房地产公司尽快提高企业竞争力研究[D]. 朱道泉. 贵州大学, 2007(09)
  • [10]转型期城市土地市场运行机制研究与公共政策选择 ——以盐城市为例[D]. 杨柳. 南京农业大学, 2005(12)

标签:;  ;  ;  ;  ;  

国有房地产企业改革要产权清晰、政企分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