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建设文明社区的看法

我对建设文明社区的看法

一、创建文明社区之我见(论文文献综述)

刘雪玲[1](2019)在《城镇户外标语的生态研究 ——以杭州、金华、义乌、横店为例》文中指出语言生态学是语言学与生态学结合的交叉性学科,重视语言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对于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城镇户外标语处在一定的自然、社会、文化、人群环境以及自身的内部环境中,是城镇形象的窗口,也是语言和人文环境建设的重要载体,在不同生态环境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符合语言生态要求的户外标语,能够提升城镇形象,增强城镇软实力,为实现城镇语言生态和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本文以浙江省杭州、金华、义乌、横店的户外标语为例,从语言生态的角度出发,把握户外标语的内外生态系统,探索户外标语内部发展的生态规律,探究户外标语在不同环境中发挥的生态功能,有效地提高语言生活的质量,有利于解决我国的语言生态问题。从语言内部生态系统来看,户外标语在语音、结构、语义与语用上各具特色。在语音上,户外标语简洁明快,在音节数量上主要以四、五、六音节为主,多采取押韵、平仄相间等方式,使标语和谐悦耳;在结构上,简单分明,层次清晰,运用对举、排比等多种结构方式,并形成了一种“模式化”结构,具有整齐美的特点;在语义与语用上,用词简洁,词义指称明确,广泛使用人称代词,增强语言亲和力。不同语言元素的搭配方式使户外标语成为城镇中最活跃的语言景观,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从语言外部生态系统来看,不同的因子对标语的影响具有差异性。政治因子是影响户外标语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户外标语的发展。历史文化因子赋予户外标语文化色彩,城镇特有的文化传统为户外标语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得不同城镇的户外标语呈现出一定的文化差异。杭州是闻名中外的“生活品质之城”,发挥着省会城市的示范带动作用;金华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宜居之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义乌是家喻户晓的“世界小商品之城”,是小商品的海洋和购物者的天堂;横店是主题鲜明的“影视文化名城”,被誉为“中国好莱坞”。总体而言,城镇户外标语呈现出较为和谐的一面,但仍存在部分非生态现象,影响了城镇语言生态和谐。学术界和城市管理者必须加以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语言入手,维持语言内部生态系统和谐,保持语言外部生态环境稳定,积极发挥人群系统的作用,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摈弃一切消极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促进城镇语言和谐可持续发展,使城镇真正成为和谐的生态宜居之所。

银红玉[2](2013)在《论社会管理创新视阈中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实现了深刻变革和快速发展,经济体制全面转轨,社会结构急剧变化,思想意识日趋多元,社会分化日益加剧,传统社会管理模式面临严峻挑战,迫切要求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应当在引导中国社会变革中充分发挥“生命线”的作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在新时期提出的重大课题,本研究以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来创新基层社会管理,适应了这一要求。社会管理创新的关键是“以人为本”,必须通过构建新的社会管理格局,以激发公众的主体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也是“以人为本”,通过对人的教育引领,达到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形式。当前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以基层创新为重点和着力点,不断提升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社区作为中国社会最基层的组织细胞,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所在,也是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思想政治教育应大力夯实基层基础,探索和创新新时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机制和载体方法,以提升其实效性和价值性。本研究立足于社会管理创新的宏观背景和时代主题,立足于社区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基本领域,面向基层群众,突出“以人为本”,从社会管理创新与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背景、关系、任务和要求入手,采用文献资料和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体系构建、方法拓展和实践探讨,论述了社会管理创新中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探索与实践。在关系论证中,阐述了社会管理创新与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具有内在统一、从属、正向促进、宏观视野与微观实践等逻辑关系;在目标任务中,围绕社会管理创新的总体任务,提出建设人性化社区是新时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在机制建设上,按照社会管理网格化的思路,探索“网梯化”组织体系,构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网格化和梯队化机制;在方法拓展上,按照社会管理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积极探索社会组织育人法、邻里关系育人法、源头治理育人法、群众工作育人法、社区矫正育人法和新媒体育人法等教育方法,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方法体系;在重点对象的教育上,围绕管理科学化和教育人性化在社区建设的统一,针对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进城务工人员、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和残疾人、低保户等特殊群体,探讨社会管理创新中社区特殊人群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实践。

王永玲,曹秀伟,赵明娜,李远[3](2012)在《我市文明社区建设的现状与建议》文中研究说明社区作为城市的细胞,是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创建文明社区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基础,是人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动实践,是把精神文明落实到基层的有效载体。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建设都取得了显着成效。但是较之其他城市相比,我市社区建设起步较晚,基础差、底子薄,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存在很大差距,主要有以下问题:社区职能定位错位,行政性任务依然繁重;文明社区管理和服务功能不够完善,居民自治水平较低;社会和居民自主参与程度低,文明社区共驻共建氛围不够浓厚;农村文明社区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社区工作者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加强,缺乏专业的社会工作人才;社区志愿服务意识不强,服务层次低。根据我市实际情况,文明社区建设要以政府推动为主,居民和社会自发参与为补;以服务居民、造福居民为立足点;以完善载体、健全机制为着力点;以加强社区党建、推进居民自治为切入点;增强品牌意识,以"特色型社区"创建为突破口,因地制宜地建设文明社区。

唐云芝[4](2010)在《文明城市社区建设之我见》文中研究表明社区是文明城市的主阵地,社区建设是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文明社区建设的目标主要有:优美的工作(生活)环境,文明的社区文化,完善的社区服务,良好的社会秩序,和谐的邻里关系,繁荣的社区经济等。对于街道办事处来讲,建设文明社区要靠城市管理,巩固和发展文明社区建设更要靠城市管理。

左吉祥[5](2009)在《武汉市文明和谐社区建设的主要经验及其启示》文中提出武汉市文明和谐社区的建设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出现了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百步亭花园社区、常青花园社区等先进社区,在全国有比较大的影响,其经验可为我国文明和谐社区的建设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宋晓强,张永春[6](2009)在《城市社区建设正负效应和优化措施研究——以西安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本课题运用"社区行动理论"和"社区互动理论"的方法和原理,分析了西安城市社区基层政权建设的社会正效应和社会负效应,重点提出了十个方面的优化措施:政府推动是主体,把社区基层政权建设真正作为"一把手"工程,知行合一;强化队伍是基础,要增加社区管理人员的编制,解决社区干部的后顾之忧;基础设施是平台,尽快补建和优化社区硬件设施;搞好服务与培育和谐是目的,应设立"民意接待室",推行"社区劳务储蓄银行制度";财政支持是后盾,全力普及"一体两翼多轮驱动筹资机制";理顺体制是关键,通过积极进行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来理顺各种关系和完善社区的自治功能;科学规划是方向,要立足于本地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并具有前瞻性的社区发展规划;完善法制是保障,国家应适时出台"社区法",并及时修订和完善过去社区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条例;动力机制是根本,全力构建社区建设的长效互动机制;科学考核是基石,制定科学、量化、系统和可行的"城市文明社区指标考核体系"。

宋丽萍[7](2004)在《关于深化文明城区创建活动的几点思考》文中研究指明

李英敏[8](2003)在《把握机遇 齐抓共管——呼伦贝尔市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一周年回顾》文中提出塞外九月,秋高气爽,瓜果飘香,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这个收获的事节里,自治区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即将在呼和浩特市召开。 在大会召开前夕,本刊记者对近三年召开过全区城镇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的兴安盟、通辽市、海拉尔市进行了采访,看看他们在两个文明创建活动中,“以会促创”、“以城带乡”、“建设文明社区”等方面有些什么新变化,取得了哪些新成绩,有什么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本刊特编发了一组稿件,以期促进我区两个文明创建活动。

张燕[9](2003)在《论创建社区环境与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动》文中认为社区环境对人思想形成、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社区环境制约着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对社区环境具有能动反作用。正确认识两者的辩证关系,探索有效途径,实现创建社区环境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动,为推动整个社区建设,城市化进程有重要意义。

马文森[10](2002)在《城市的特色社区之路》文中指出

二、创建文明社区之我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创建文明社区之我见(论文提纲范文)

(1)城镇户外标语的生态研究 ——以杭州、金华、义乌、横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意义与现状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语料来源
        一、研究方法
        二、语料来源
第一章 语言生态与城镇户外标语
    第一节 户外标语影响城镇语言生态建设
        一、人群环境中的教育功能
        二、社会环境中的映射功能
        三、文化环境中的传承功能
    第二节 语言生态对城镇户外标语的影响
        一、语言生态对城镇户外标语提出新要求
        二、语言生态是消除不和谐城镇户外标语的重要途径
第二章 城镇户外标语的内部生态系统
    第一节 语音特征
        一、音节构成
        二、标语中的声韵律组合
    第二节 结构特征
        一、单句式结构
        二、对举式结构
        三、长短式结构
        四、排比式结构
        五、模式化结构
    第三节 语义语用特征
        一、用词简洁,言简意赅
        二、广泛使用人称代词,增强语言亲和力
第三章 城镇户外标语的外部生态系统
    第一节 政治因子
        一、政治因子的一致性
        二、政治因子表现形式的差异性
    第二节 文化因子
        一、传统文化因子
        二、地方历史文化因子
第四章 四类城镇户外标语的生态特征
    第一节 杭州——生活品质之城
        一、文化之城
        二、文明之城
        三、活力之城
    第二节 金华——中国宜居之城
        一、繁荣发展之城
        二、历史文化之城
        三、和谐生态之城
    第三节 义乌——世界小商品之城
        一、诚信为本的商业文化
        二、开放包容的城市氛围
    第四节 横店——影视文化名城
        一、着名影视之城
        二、绿色休闲小镇
第五章 城镇户外标语的非生态状况及生态构建
    第一节 城镇户外标语的非生态状况
        一、语言书写不规范
        二、语言载体不和谐
        三、语言污染
    第二节 城镇户外标语景观的生态构建
        一、积极发挥人群的能动作用
        二、稳步推进城镇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工作
        三、整治城镇户外标语视觉污染及语言污染,更加注重增添人文关怀
        四、加强城镇文化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一、论文类
    二、图书类
附录 城镇户外标语的语料
致谢

(2)论社会管理创新视阈中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及缘由
        1.1.2 研究意义
    1.2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述评
        1.2.1 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研究综述
        1.2.2 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
        1.2.3 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综述
        1.2.4 简要评论及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之处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之处
2 相关概念与理论概述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2.1.1 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
        2.1.2 社区思想政治教育
        2.1.3 社会管理创新
        2.1.4 三者在“社区人”中的统一
    2.2 理论渊源
        2.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思想
        2.2.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思想
    2.3 考察借鉴
        2.3.1 中国古代德育人性化思想
        2.3.2 西方德育人性化思想
        2.3.3 相关学科的理论借鉴
3 社会管理创新对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新要求
    3.1 社会管理创新对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
        3.1.1 主体多元化
        3.1.2 方式民主化
        3.1.3 参与大众化
        3.1.4 过程协作化
    3.2 人性化是新时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
        3.2.1 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发展
        3.2.2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3.2.3 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
        3.2.4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3 社会管理创新与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逻辑关系
        3.3.1 内在统一关系
        3.3.2 从属关系
        3.3.3 正向促进关系
        3.3.4 宏观视野与微观实践的关系
4 建设人性化社区——当前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4.1 人性化社区的目标理念
        4.1.1 在突破传统中树立人性化理念
        4.1.2 人性化社区的时代内涵
    4.2 人的自然性与建设生态社区
        4.2.1 生态社区的人性化蕴含
        4.2.2 发挥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建设生态社区
    4.3 人的社会性与建设文明社区
        4.3.1 文明社区的人性化蕴含
        4.3.2 发挥社区工作的人性化作用,建设文明社区
        4.3.3 发挥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建设文明社区
    4.4 人的精神性与建设幸福社区
        4.4.1 幸福社区的人性化蕴含
        4.4.2 幸福社区的基本要素:社区情感与社区精神
        4.4.3 发挥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建设幸福社区
    4.5 人性化社区建设是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现实目标
5 构建“网梯化”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组织体系
    5.1 “网格+梯队”模式是加强和创新社区管理的有效途径
        5.1.1 网格化管理是加强和创新社区管理的有效途径
        5.1.2 梯队化管理是加强和创新社区管理的有效途径
        5.1.3 “网格+梯队”模式创新社区管理途径
    5.2 新时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网格+梯队”模式
        5.2.1 网格化是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积极探索
        5.2.2 梯队化是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积极探索
        5.2.3 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网格+梯队”模式
    5.3 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网梯化”组织体系的构建
        5.3.1 细分教育网格
        5.3.2 构建教育梯队
6 拓展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方法
    6.1 社会组织育人法
        6.1.1 社会组织育人的人性基础
        6.1.2 社会组织的作用
        6.1.3 社会组织育人法的实践
    6.2 邻里关系育人法
        6.2.1 邻里关系育人法的人性基础
        6.2.2 邻里关系育人法机理
        6.2.3 邻里关系育人法的实践
    6.3 源头治理育人法
        6.3.1 源头治理的内涵及意义
        6.3.2 源头治理法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重要方法
        6.3.3 源头治理育人法的原则及要求
    6.4 群众工作育人法
        6.4.1 当前群众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6.4.2 群众工作育人法的当代价值
        6.4.3 群众工作育人法的实践与创新
    6.5 社区矫正育人法
        6.5.1 社区矫正凸显人性化教育理念
        6.5.2 加强新时期社区矫正育人法的实践探索
    6.6 新媒体育人法
        6.6.1 新媒体带给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6.6.2 强化新媒体育人法的实践
7 强化社区内特殊人群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
    7.1 失地农民群体
        7.1.1 失地农民概况及思想特点
        7.1.2 失地农民思想教育现状及问题
        7.1.3 加强社区失地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
    7.2 进城务工人员群体
        7.2.1 进城务工人员概况
        7.2.2 进城务工人员现状及主要问题
        7.2.3 加强进城务工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
    7.3 留守儿童群体
        7.3.1 城市留守儿童群体概况
        7.3.2 留守儿童思想道德问题
        7.3.3 加强社区留守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
    7.4 空巢老人群体
        7.4.1 空巢老人群体概况
        7.4.2 加强社区空巢老人的服务与教育
    7.5 残疾人、低保户等其他弱势群体
        7.5.1 城市弱势群体概况
        7.5.2 重视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
        7.5.3 以人为本,增强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附录1: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状况调查问卷
附录2:长沙高新区麓谷街道思想政治教育调研报告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4)文明城市社区建设之我见(论文提纲范文)

一、社区建设的重要性
二、开展社区建设的必要性
三、城市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四、社区工作机制方面的建设经验
五、社区教育和公共服务体系方面的建设经验

(5)武汉市文明和谐社区建设的主要经验及其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 武汉市文明和谐社区建设的概况
    1.武汉市文明社区建设的概况
    2.武汉市文明社区建设模式的创新
        第一, 江岸区百步亭花园社区打造了文明社区的品牌。
        第二, 东西湖区常青花园社区探索一条城市社区党的建设的新路子。
        第三, 江汉区唐家墩街完善社区“大党委”运行模式。
        第四, 青山区打造了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
        第五, 硚口区构建辖区两平方公里文明示范区。
        第六, 汉阳区广泛开展领导干部与社区居民群众对话活动。
        第七, 武昌区吴天祥小组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
        第八, 洪山区构建政府与社会通力合作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
二、武汉市文明和谐社区建设的主要经验
三、武汉市文明和谐社区建设的启示
    1.大力探索建立“883行动计划”达标后的社区长效管理机制
    2.进一步把为社区广大居民群众服务作为构建文明和谐社区的重中之重
    3.进一步推动和发展社区居民自治工作
    4.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区思想政治工作
    5.进一步加强社区先进文化的建设
    6.进一步实施社区党的建设的固本强基工程
    7.构建文明和谐社区要广开财源、多筹资金

(6)城市社区建设正负效应和优化措施研究——以西安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城市社区建设的正效应分析
    (一) 社区基层政权建设工作比过去进一步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
    (二) 社区基层政权联动共建机制已经形成
    (三) 西安城市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社区做到了“应保尽保”
    (四) 社区基层政权自治组织得到加强
    (五) 社区和谐度进一步提高
二、城市社区建设存在的社会负效应
    (一) 有些领导对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 新建城区没有及时成立社区居委会
    (二) 社区超负荷运转
    (三) 社区居委会普遍存在着责大权小、责权利脱节的问题, 管理力度不够
    (四) 社区服务业整体水平不高, 缺乏政策支持, 整体发展滞后
三、城市社区建设的优化措施
    (一) 政府推动是主体, 把社区基层政权建设真正作为“一把手”工程, 知行合一
    (二) 强化队伍是基础, 要增加社区管理人员的编制, 解决社区干部的后顾之忧
    (三) 基础设施是平台, 西安应尽快补漏和优化社区硬件设施
    (四) 搞好服务与培育和谐是目的, 应设立“民意接待室”, 推行“社区劳务储蓄银行制度”
    (五) 财政支持是后盾, 全力普及“一体两翼多轮驱动筹资机制”, 加大对西安社区基层政权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
    (六) 理顺体制是关键, 要通过积极进行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来理顺各种关系, 完善社区的自治功能
    (七) 科学规划是方向, 要立足于西安市本地的实际, 制定切实可行并具有前瞻性的社区发展规划
    (八) 完善法制是保障, 适时出台“社区法”, 并及时修订和完善过去社区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条例
    (九) 动力机制是根本, 全力构建社区建设的长效互动机制
    (十) 科学考核是基石, 西安应制定科学、量化、系统和可行的“城市文明社区指标考核体系”

(9)论创建社区环境与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摘要
问题的提出
一、 社区环境对人思想形成、发展的影响
    (一) 影响人思想形成发展的环境要素
        1 、 物质生态环境
        2 、 社会文化环境
        3 、 思想政治工作环境
    (二) 社区和社区环境
        1 、 社区的涵义、类型及其基本要素
        2 、 社区环境的涵义及其显着特点
    (三) 社区环境对人思想形成、发展的影响
        1 、 古今中外关于环境育人思想的论述
        2 、 社区环境对人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二、 创建社区环境与思想政治工作互动的理论依据
    (一) 社区环境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制约作用
        1 、 规定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能动活动
        2 、 影响思想政治工作客体的接受性
        3 、 制约思想政治工作作用客体的方式
    (二) 思想政治工作对社区环境的能动作用
        1 、 思想政治工作对社区环境的认识和把握
        2 、 思想政治工作对社区环境的调节和控制
        3 、 思想政治工作对社区环境发展的促进和保障
    (三) 正确认识两者辩证关系原理的现实意义
        1 、 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解决城市化建设过程中人们思想观念的嬗变
        2 、 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凝聚人心,占领阵地,以先进的思想文化教育人、鼓舞人
        3 、 有利于社区环境与思想政治工作在创建进程中健康发展
三、 探索有效途径,实现创建社区环境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动
    (一) 坚持社区环境和思想政治工作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创建理念模式
    (二) 以人为本,“三化”社区环境,积极为思想政治工作创造优越条件
        1 、 创建绿色社区,寓教于境,美化社区环境
        2 、 认识和分析环境不利因素,净化社区环境
        3 、 实施精细管理,提供精品服务,优化社区环境
    (三) 根据社区环境发展特点,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为创建社区环境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1 、 社区形成初期--以情感人
        2 、 社区发展阶段--以理服人
        3 、 社区成熟阶段--以“优”塑人
结束语
参考书目

(10)城市的特色社区之路(论文提纲范文)

发挥社区党建的龙头作用
营造良好的居民生活环境
建立安全社区, 提高市民素质
加强社区共建活动, 推动文明社区建设广泛深入开展

四、创建文明社区之我见(论文参考文献)

  • [1]城镇户外标语的生态研究 ——以杭州、金华、义乌、横店为例[D]. 刘雪玲. 浙江师范大学, 2019(02)
  • [2]论社会管理创新视阈中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D]. 银红玉. 中南大学, 2013(01)
  • [3]我市文明社区建设的现状与建议[A]. 王永玲,曹秀伟,赵明娜,李远. 聊城科学发展研究, 2012
  • [4]文明城市社区建设之我见[J]. 唐云芝. 决策探索(下半月), 2010(01)
  • [5]武汉市文明和谐社区建设的主要经验及其启示[J]. 左吉祥.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 [6]城市社区建设正负效应和优化措施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 宋晓强,张永春. 人文杂志, 2009(05)
  • [7]关于深化文明城区创建活动的几点思考[J]. 宋丽萍. 学习与实践, 2004(10)
  • [8]把握机遇 齐抓共管——呼伦贝尔市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一周年回顾[J]. 李英敏. 内蒙古宣传, 2003(09)
  • [9]论创建社区环境与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动[D]. 张燕. 贵州师范大学, 2003(01)
  • [10]城市的特色社区之路[J]. 马文森. 创造, 2002(09)

标签:;  ;  ;  ;  ;  

我对建设文明社区的看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