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契丹小字中的方位名称“东”

关于契丹小字中的方位名称“东”

一、关于契丹小字中的方位名称“东”(论文文献综述)

苏龙嘎[1](2021)在《新发现契丹大字《萧陈哥别胥墓志铭》研究》文中提出契丹源出东胡,为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10世纪初,契丹人仿造汉字笔画先后创制使用了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两种文字与汉字并行于辽境内。金灭辽后,契丹文字被继续沿用至金明昌二年(1191),总行用时间长达270余年。至元末明初,契丹字成为了一种无人可识的死文字。契丹文字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契丹文帝后哀册的重现。其中,契丹大字研究受限于其自身表意性质和资料匮乏等原因,总体研究进程较为缓慢。近年来,随着新资料的陆续出土、研究队伍的不断壮大、研究方法的日益完善,契丹大字研究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机遇。契丹大字《萧陈哥别胥墓志铭》为内蒙古大学契丹文字研究团队于2018年在内蒙古赤峰地区获得的珍贵碑刻拓片。该墓志凿刻精美,阴刻契丹大字27行,共1056字,除5个契丹大字因碑石或拓片磨损,不能判明其确切字形之外,其余大字均凿刻工整,字形清晰可辩。笔者经过仔细深入研究后发现,该墓志中出现了一部分契丹大字新字形,记载了不见于其他已发表契丹大字墓志文献的人名、地名、山名及官职名等信息,为一件极具研究价值的契丹大字新资料。本文以契丹大字《萧陈哥别胥墓志铭》为研究对象,广泛参考国内外契丹文研究界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结合迄今发现契丹大、小字碑刻文献,主要采用比较文字学和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对该墓志拓片展开细致、深入研究。首先,笔者依据该墓志拓本及拓本照片,将志文所见契丹大字一一录入计算机,通过反复校对、校勘,形成了较为可靠的电子录文。其次,基于国内外契丹文研究论着所见新近研究成果,结合本研究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已释读词汇下方逐一标注了汉文释义。再次,对志文所见契丹大字之音、义研究情况依次进行详细述评,根据新资料的特点,对其内容进行综合考察和深入解读,构拟和释义了一部分契丹大、小字。最后,对相关契丹大、小字墓志文献所见字、词及语法现象进行了解读。本文取得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字形方面,笔者通过仔细核对,鉴别出44个契丹大字新字形,同时,整理出41组契丹大字同字异写形式、1组契丹小字同字异写形式及2组契丹大字分写形式。二、字音拟读方面,通过对新资料的解读,对(?)ɡu-n或ɡe-n、(?)ɡ、ɡu或ɡ?、(?)l-ɑ、(?)?-ɑ?ɑ或?-ɑ?u等64个契丹大字字母的读音进行构拟或订正,并对(?)ri、(?)ri、((?))ɑs或s、(?)x-ri-i或k-ri-i、(?)?ulɑ或q?lɑ、(?)t??u、(?)ur、(?)uk等8个契丹小字原字读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三、字义解读方面,释读了(?)“涅鲁衮”、(?)“胡独堇”、(?)“王严”、(?)“涅鲁古”、(?)“于骨邻”等契丹大字人名、(?)“大丞相”、(?)“文班太保”等官职名、(?)“斡突盌乌古”、(?)“篾古乃”等部族名、氏族名以及其他契丹大字民族语词共48条,解读了(?)((?))“忠”、(?)“知于”等7个契丹小字。四、契丹大、小字比较研究方面,识别出契丹大、小字对应关系共125条,其中,包括新发现契丹大、小字对应关系91条、新识别契丹大、小字对应关系34条。五、语音语法规律方面,观察到如下语法现象:契丹语中“阴性兼指阳性,阳性不能兼指阴性”的“性”语法规律亦适用于表示“大、长”的契丹大、小字限定词(?)、(?);(?)与俗语“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相对应;动词附加成分(?)s-li可表示时间上的“之后”;句中谓语为契丹小字(?)iu“卒”时,主语均为女性单数。句中谓语为小字(?)ou-uei“卒”时,主语均为男性单数。句中谓语为小字(?)((?))ou-?“卒”时,主语均为女性复数;汉字“岩”中古音中或含有n音;大字(?)ri可充当复数附加成分。此外,通过对《陈》志文解读,笔者推测契丹承祧习俗所涵盖内容或更为宽泛,除表示一般意义上的继承宗祧祭祀之外,或还可表示续婚等婚姻习俗。

冯科[2](2020)在《契丹早期历史若干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契丹发源于中国古代的北方地区,起初活动在内蒙古高原东部和东北平原西南部地带,916年建立了契丹—辽政权,大约在14世纪作为一个民族消亡。916年之前,契丹的社会组织形态主要是部落和部落联盟等,尚处于历史发展的早期阶段。《魏书》是较早记载契丹的史书,其“契丹传”开创了契丹文献史的先河,后出的《隋书》《北史》、新旧《唐书》、新旧《五代史》等延续了为“契丹”立传的传统,《魏书·契丹传》等专传与《通典·契丹》等契丹专条以及其他史书中有关契丹的集中记载,共同构成了研究契丹早期历史的基本史料。后出史书对先前史书多有继承,到元代出现了一部专门记载契丹—辽历史的官修史书——《辽史》,其“世表”则是在总结前代史书和契丹人所传史料的基础上,梳理了契丹—辽政权先世的发展脉络。这些基本史料完整、连续地记录有916年之前的契丹历史,其史文来源既有中原史家的他者视角,又有契丹本族自身的历史记忆和传承。通过辨析相关史料所传递的史实信息,可以勾勒出契丹的起源情况,以及早期部落和部落联盟发展情况。契丹人将其祖先追溯到2世纪鲜卑人的认识,与《魏书·契丹传》对契丹来源的记载并不矛盾。虽然有关契丹族名、族源的研究,方法多样,结论不一,且史书的有关记载也是众说纷纭;但是通过梳理史书中的相关记载,可以发现《魏书·契丹传》关于契丹来源的记载是后出史书的源头,其史文反映了契丹与宇文部的渊源。结合契丹在活动地域、风俗习惯、语言文化、人种等方面与鲜卑多有相同或相通之处,可以得出契丹应来源于宇文部中鲜卑人的判断。契丹主体部落以“八部”为框架演变,先后有古“八部”“大贺氏八部”“遥辇氏八部”,其中古“八部”实际上指的是“东北群狄”中的部落,包括最初形成的契丹以及与之密切的悉万丹等七部。由古“八部”到“大贺氏八部”,中间曾经历了讬纥臣水十部的发展阶段。“遥辇氏八部”是由大贺氏中衰后,所剩的五部析分而成。契丹部落既有迁入其他地区,融入其他民族者,也有通过凝聚族内各部,融合他族部落而发展壮大者。部落联盟也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完善了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无论是大贺氏联盟形成、衰亡中的内外双重因素,还是遥辇氏联盟发展过程中双轨运行的二元性,抑或是世里氏联盟政治建设中的二元性,都是基于集中统一的需要,为适应不断发展的形势,在内外因的双重作用下而形成的。虽然二元性的表现形式各样,但其实质却是契丹在形成、发展过程中矛盾运动的具体呈现。契丹早期的发展特质为契丹—辽政权所继承,并因此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或是以物质文化遗存的形态彰显至今,或是化作精神文明的内核丰富着中华文明。

武文君[3](2020)在《辽代部族军研究》文中指出部族军是辽代最为重要的军队,部族军事体制历经太祖、太宗朝的改革与完善,最终于辽圣宗时期定型。本文以辽代部族军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部族军的军事体制演变历程、部族军征发与分工、部族军管理机构及职官、部族镇戍军与行军等问题。全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分作五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缘起,梳理学界的研究现状,总结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介绍文章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的创新点和难点。第一章,辽代部族军事体制的发展与演变。契丹在建国之前的组织形式为部落联盟。遥辇氏统治时期,契丹军事体制表现为可汗——“二府”——大部落首领——小部落首领。建国前夕,“二府”之上出现于越一职,成为可汗之下的最高军政长官。辽朝建立之后,象征意义上的“二府”演变为实体机构北、南宰相府,于越逐渐成为荣誉衔。至辽圣宗时期,部族军事体制定型,形成北枢密院——地方管理机构;北枢密院——特殊管理机构(大王府或节度使司)两种管理模式。部族兵员结构方面,历经辽太祖和辽圣宗的改革,辽朝将诸多游牧民族纳入部族范围,扩充部族军兵力。第二章,辽代部族军的征发及分配。辽代文献中多次出现的乣军实际上是其常备军,部族乣军则是部族系统的常备军。同时,部族军还具有宿卫职能。由于辽朝皇帝进行四时捺钵,以及考虑到捺钵地承载力的问题,宿卫部队兵力往往以辽帝为中心向外呈递增模式。征发自部族的宿卫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点,在其具有宿卫职能时期的兵力增长迅速,发展为部族形态之后的特征与部族趋同,并最终有了固定的镇戍地。第三章,辽代部族军的管理机构及职官。辽朝部族军的管理体制可总结为北枢密院——地方管理机构;北枢密院——特殊管理机构(大王府或节度使司)。与北枢密院直接对接的有地方管理机构、四大王府、隗乌古部节度使司、倒塌岭节度使司。北枢密院下一级的军事管理层级之间的地位存在差异,从高到低依次为:四大王府、地方管理机构、节度使司。辽朝统治者在下放一定权力的同时,也通过设立监察官、令部族长官定期回朝等多种形式加强对部族军的控制,以把握军队的绝对领导权。第四章,辽代部族军的镇戍。部族镇戍军以契丹内地为中心,分三大镇戍区向外延伸,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以夷制夷”的特点。受牧场影响,辽朝部族各镇戍区的兵力部署和戍地皆有一定限制,平均每一镇戍区的兵力控制在7万左右。在兵力部署上整体表现为增长趋势,但涨幅较为缓慢。第五章,辽代部族的行军。辽朝在与中原王朝的多次战争中,其行军,包括部族军的战时征发、编组、指挥体系等逐渐走向规范化,并形成相应的制度。辽朝行军战区根据战争需要进行划分,或单区作战或分区作战,又或在各分区之上设总管。部族军在各战区之中皆属于主力部队。行军的统帅通常设有都统、副都统和都监。部族军以部族为单位进行征发,并以部族为行军的一级编制,以部族节度使作为行军长官。部族之下设有队一级编制,长官称为队帅(队头)。被征发的部族军多充当骑兵,有少量充任步兵。结语部分,总结辽代部族军的概况和部族军事体制的特点,以及部族军事体制与部族改革的关系,并进一步引申出辽代统治者的治边理念和疆域观。同时,将部族军事体制与国家体制联系起来进行讨论。

其力木尔[4](2019)在《新发现契丹大字《留隐太师墓志铭》研究》文中认为契丹大字《留隐太师墓志铭》是一件尚未公开发表的新资料,阴刻契丹大字25行,共约995字,字迹清晰,志文内容保存较好。本墓志中出现诸多新词语和其它契丹大字墓志铭中未出见的一些人名、部族名以及官职名称等,是一件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契丹大字文献资料。本文在广泛参考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此墓志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先,笔者认真核对不同的拓片和墓志图片所见字形,完成了电脑录文。其次,为了给学术界提供一个可信度较高的抄本,笔者在认真完成电脑录文的基础上,对本墓志出现的契丹大字新字形、残体字、模糊字以及其它契丹文墓志铭中模糊不清而被前人误抄的契丹大字作了注视,写出校勘记。再者,广泛参考前贤解读成果,完成此墓志已释读词语的字义标注。在此基础上,与其它契丹文墓志碑刻、《辽史》等相关文献资料相结合,对志文进行逐字解读。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笔者鉴别出18个契丹大字新字形和6组异体字,并尝试释读了玉估(?)、(?)帝、(?)等契丹语词,从对应契丹小字的字义推测出亽(?)(?)、(?)、(?)等一批契丹大字的字义。其次,根据对应契丹小字的读音构拟了(?)、(?)、(?)等契丹大字的读音。再次尝试释读了仅见于本墓志的4个契丹大字人名名及1条契丹小字的字义。最后,结合《辽史》相关记载,释读了本墓志所载王估为“王子班”,王估(?)为“王子司徒”,而得出“王子司徒”等官职真实存在的结论。

铁颜颜[5](2019)在《皇族与辽朝政治研究》文中指出辽朝皇族作为统治集团的核心群体,对辽代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试图借助皇族群体这一视角,通过对其相关问题的研究,讨论其与辽朝政治之间的互动关系。全文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绪论部分作为本文研究的说明部分,主要涉及选题缘起、国内外研究现状、相关概念的界定、研究方法与思路、创新点,为正文的论述提供依据。第一章讨论辽朝皇族的渊源与形成。结合契丹社会发展的一般情况,阐述阿保机家族如何从诸部贵族环伺的情况下确立自身地位,成为法理上的辽朝皇族。史书中所记载的辽朝皇族祖先发展脉络,属后世史官参以已见对契丹早期历史的追溯,其中包括辽朝皇族对自身早期发展史的塑造与构建。阿保机祖先于可突于之乱时期方才加入契丹领导集团。在阿保机先祖的经营下,阿保机家族势力凌驾于诸部之上,至阿保机时期,其家族势力达到顶峰,阿保机易代遥辇可汗,建立辽朝,其家族也随之荣升为辽朝皇族。第二章讨论辽朝皇族族帐的划分与世系梳理。明确辽朝皇族依据血缘亲疏划分为横帐皇族与二院皇族,其中横帐皇族是辽朝的核心皇族,内部划分为大横帐皇族与第二横帐皇族。二院皇族属于辽朝的远支皇族,是护卫统治核心的皇族力量。因身份等级差距,横帐皇族与二院皇族享有的特权及在辽朝政治生活中起到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另外,对《辽史·皇族表》、《辽史·皇子表》进行细致校订,并结合近年来出土的墓志铭文,对辽朝皇族世系作出考订与补充。第三章讨论辽朝皇族享有的社会特权。皇族在政治上享有世选高官与政治豁免的特权,使皇族始终保持崇高的政治地位。皇族在经济上享有斡鲁朵与头下军州的特权,从根本上保障了皇族成员世袭的经济地位。皇族成员在军事上不仅享有优先领兵的特权,还拥有数量庞大的私兵,始终是辽朝重要的军事储备力量。皇族成员在教育上除享有学习契丹传统文化的权力外,统治者更加注重皇族子弟儒学素养的养成,辽朝设置专门管理皇族教育的机构,对皇族教育进行统一规范化的管理。皇族成员的教育直接影响到辽朝帝王的治国理想以及辽朝社会风尚的发展。第四章讨论辽皇族内部政治关系。辽朝统治者将中原宗法文化与契丹传统世选制相结合,重新调整皇族内部政治关系,确定以血缘亲疏形成的尊卑序阶新秩序,并构建了与之相对应的利益分配原则。调整后的皇族内部等级关系森严,皇位继承制度确立、不同地位的皇族世选不同级别官职、享有的经济特权有差,这便引起部分皇族成员不满,以至于叛乱频发。辽之内乱与国始终,是皇族内部关系的显着特点,前期皇族内乱主要围绕皇位继承展开,中后期皇族内乱则主要表现为赤裸裸的权力之争。第五章讨论辽皇族与其他官僚集团政治关系。皇族是辽朝统治集团的核心,统治集团还包括代表契丹贵族群体的后族萧氏、代表的游牧文化群体的奚人官僚集团、代表的农耕文化群体的汉人与渤海人官僚集团,皇族与各方官僚集团通过权力的调整与博弈,最终促成了皇族主导的各官僚集团参政的政治格局。结语部分讨论辽朝皇族政治地位嬗变与对政局的影响。辽前期,皇帝大量重用皇族成员来维护统治,巩固皇权,皇族整体政治地位提升。辽中期,受皇族内乱、后族萧氏干政、汉人集团政治影响力上升等因素的影响,皇族的政治地位有所下降。辽朝后期,受后族乱政、耶律乙辛弄权,外部女真人起兵叛乱等影响,皇族的政治地位及影响力衰落。将皇族置身于辽朝历史变迁的历程中,统治者重用亲族统治政策是成功的,皇族确实对辽朝统治起到了一定的“维城”之效,完成支撑皇权、制衡外族、维护辽朝统治的基本使命。但皇族贪权乱政,同样会威胁皇权给辽朝社会带来消极影响。

徐世康[6](2018)在《中华文化圈视野下的契丹王朝》文中研究说明“中华文化圈”,或称“汉字文化圈”、“儒家文化圈”,通常出现在研究当前世界如朝鲜、越南、韩国、新加坡等受中华文化影响深远国家的论着中,但从历史上看,这一概念同样适用于研究现在看来已经融入中华民族之中的契丹、女真、蒙古、满洲等政权。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考量,以契丹王朝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语言文字、儒家思想、儒家“天下秩序”观念以及丧葬制度四个方面,探讨中华文化在契丹这一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中所发挥的影响。本文第一章是关于中华语言、文字在契丹王朝的影响。第一节首先介绍了契丹族与奚族的族源,通过文献学以及考古学、人类学的证据,对契丹族族出鲜卑的结论予以了肯定。接着就契丹族语言、文字与突厥语、鲜卑语、汉语、女真语、室韦语等之间的联系展开论述,并就契丹大字、契丹小字的创制及其对女真族文字的影响作了讨论。第二节分析了契丹王朝宫廷(宫帐)、祭祀、军事、外交、丧葬与其余场合中语言、文字的使用情况,基本确定汉语、汉字是契丹王朝使用的主要语言、文字,同时契丹本族的语言与文字在某些场合如军事、祭祀活动中占有主要地位。第三节介绍了契丹王朝时期的“双语者”,即同时通晓汉语与契丹语两种语言的人员情况,从实际看,在整个契丹王朝存在的约两百年中,契丹王朝方面的“双语者”人数要远远多于中原政权中的“双语者”。本文第二章是关于中华儒家各方面思想对契丹王朝的影响。第一节首先概要性地通过分析儒家典籍在契丹的传播来介绍契丹王朝成立前后儒家思想对契丹人的影响,可以确认在契丹政权成立前,儒家思想虽然已传播至契丹人中,但影响很小,且主要限制在上层人物与一些“归化”的契丹人中。而在契丹政权成立后,契丹人得以大量接触儒家思想,以“十三经”为代表的儒家典籍也得以广泛流行于契丹王朝境内,但其受到的重视程度则因不同原因而各不相同。第二节具体介绍儒家政治、经济思想对契丹王朝的影响,政治思想方面的任贤、行仁、敬天等观念都被契丹统治者接受并宣扬,而经济方面的重农思想也得到了统治者的大力支持,契丹统治者甚至在一些不太利于农业发展的地区推广农业,以彰显其“重农”的态度。第三节介绍儒家社会、宗教思想对契丹王朝的影响,与政治、经济思想类似,儒家社会思想中关于孝道、忠诚等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持政局稳定的内容也都得到了契丹朝廷的有力支持,而宗教思想方面,因契丹王朝崇尚佛教,故除其中涉及禁止左道邪术传播的内容外,对于儒家宗教思想并未有过多关注。本文第三章是关于中华儒家“天下秩序”观念对于契丹王朝的影响。第一节介绍契丹王朝“中国观”与“正统观”的演变,与通常的认识不同的是,本文认为契丹人的这两种观念在历史上经历了反复的过程,而二者之间的发展也并不同步。第二节介绍宋与契丹对峙时期双方的外交博弈,双方之间的整体关系经历了由“战”到“和”的变化,而在外交领域这一“软实力”的较量中,并没有任何一方完全处于劣势。第三节介绍了契丹王朝的朝贡体系,从魏晋南北朝时期至契丹王朝成立,契丹人实现了由朝贡者向被朝贡者的转变。在契丹人的朝贡国中,高丽与西夏二国占有重要的地位,与中原王朝往往通过“虚爵制”来实现理想化的“天下秩序”不同的是,作为北族王朝的契丹王朝更多考虑实用性,通过不同而非一些固化的“模式”来控制不同的属国、属部。本文第四章是关于中华丧葬制度对于契丹王朝的影响。第一节介绍契丹人丧葬方式的转变。早期的契丹人死后并没有土葬的习俗,此后约至唐代,逐步在下葬时使用石室或利用棺木下葬,而在辽帝国建立后,开始大量吸收汉人的丧葬制度。第二节介绍中古丧葬礼仪对于契丹帝后及贵族的影响。就契丹帝后丧葬方面,其葬礼在圣宗以后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制,唐代帝王去世后所经历的诸多环节在契丹人的帝后丧葬中也基本可见,只是经过了一定的简化。而就契丹贵族方面,同时期汉人丧葬中的卜葬观念以及停殡待葬时间较长等情况在其墓志中也有体现。第三节介绍中古墓志铭义例对契丹王朝的影响,唐代以后逐步形成的墓志铭“十三事”在各个时期的辽墓中同样有反映。契丹人还根据自身游牧部族出身的传统,对其中诸如“乡邑”等项进行了变通。同时,契丹墓志铭继续发扬光大了自唐代开始兴起的、对于志主的各种细致描写。第五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张雪霞[7](2017)在《吴英喆先生“契丹小字”研究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吴英喆先生从事"契丹小字"的研究已有二十余年,本文主要从"契丹小字"的墓志、单体字、语法范畴三个方面对吴英喆先生的"契丹小字"研究进行归纳综述。限于所收集的资料和本人水平,文中一定有遗漏和不妥之处,望给予批评指正。

呼格吉乐图[8](2017)在《契丹语与蒙古语共同词汇研究》文中提出契丹是兴起于中国北方的古代游牧民族。10世纪初在耶律阿保机的带领下建立了强大的辽王朝,并统治北方广阔疆域长达200多年(907-1125)之久。据有关记载,耶律阿保机在突吕不和鲁不古的帮助下创制契丹大字(920年)和由迭剌创制契丹小字(略晚于大字)一并通行于辽朝境内。辽朝衰亡后契丹文被金朝沿用,直至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年)。之后,契丹文渐渐被人们遗忘,最终成为无人能识的死文字。时过几百年,到了 1922年比利时神父凯尔温(L.Kervyn)从今内蒙古巴林右旗辽庆陵发现契丹文辽帝后哀册,得到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并掀起一股契丹文研究热潮。通过国内外几代学者的共同努力和研究资料的不断涌现,契丹文研究水平也日益得到提升。随着释读工作和研究水平的进步和提高,契丹文释读成果硕果累累。而对前人研究进行梳理会对过去研究成果有一定检验作用。本文对过去契丹小字研究进行概括的同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已释契丹小字进行系统梳理,并整理出契丹语与蒙古语的共同词汇,试图阐明二者间的语音对应关系。本篇论文由绪论、正文和附录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交代了选题依据、研究意义、目标和内容等情况;正文部分共三章,第一章介绍了契丹语与蒙古语共同词汇研究概况,第二章中对契丹语与蒙古语名词共同词汇进行对比研究,第三章为契丹语与蒙古语其他词类共同词汇进行对比研究,最后为结论,参考文献和契丹小字文献全称及简称组成。通过此次研究发现契丹语的一些语音语法规律,如契丹语与蒙古语的语音对应规律、契丹语有辅音消失现象等。还认为契丹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语言。

徐秉琨[9](2014)在《步摇与慕容鲜卑》文中提出步摇是中国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慕容鲜卑是鲜卑族系中一个有影响的部族,在十六国时期的中国北部大地上先後建立过几个"燕"国。本文从步摇、步摇冠的考古实物研究出发,结合文献记载和其他资料信息,讨论一些有关步摇、慕容等古代的文化交流问题和民俗现象。内容大致有几个方面:中国步摇的起源、名称;金步摇、步摇冠从中西亚向中国传入及发展的情况;服饰等生活用品和鲜卑等北方民族某些名号的关系;少数民族和汉人语音的相互影响以及语音"讹变"问题,等等。最後,探讨了有关历史年代的几个问题。

张亭立[10](2013)在《21世纪以来国内契丹语言文字研究述略》文中研究说明从1922年以来,契丹语言文字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特别是21世纪以来,随着契丹文石刻材料的不断发现,契丹语言文字研究又有了新的进步。为给大家提供方便,本文拟就2000—2012年间在国内发表的契丹语言文字研究论着做一个简略的梳理。

二、关于契丹小字中的方位名称“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契丹小字中的方位名称“东”(论文提纲范文)

(1)新发现契丹大字《萧陈哥别胥墓志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0.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0.1.1 选题依据
        0.1.2 研究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概况
        0.2.1 契丹大字研究简况
        0.2.2 契丹大字《萧陈哥别胥墓志铭》相关研究
    0.3 研究目标及研究方法
        0.3.1 研究目标
        0.3.2 研究方法
    0.4 契丹大、小字和汉字资料全称及简称
        0.4.1 契丹大字资料全称及简称
        0.4.2 契丹小字资料全称及简称
        0.4.3 汉字资料全称及简称
    0.5 凡例
第一章 契丹大字《萧陈哥别胥墓志铭》及相关史料
    1.1 契丹大字《萧陈哥别胥墓志铭》基本信息
    1.2 契丹大字《萧陈哥别胥墓志铭》释文
    1.3 相关史料
第二章 契丹大字《萧陈哥别胥墓志铭》研究
    2.1 墓志名称
        2.1.1 国号
        2.1.2 承祧房族
        2.1.3 志主名及封号
    2.2 志主简况
    2.3 志主出身房族
    2.4 志主夫室
        2.4.1 第一任丈夫
        2.4.2 第二任丈夫
    2.5 志主与其第一任丈夫之子
    2.6 志主与其第一任丈夫之子妻室
    2.7 志主与其第一任丈夫之女
    2.8 志主与其第二任丈夫之诸女
    2.9 志主生前事宜
    2.10 逝世日期及享年岁数
    2.11 撰写墓志事宜
    2.12 铭文部分
    2.13 镌刻日期、撰者及书丹者
第三章 相关契丹文碑铭所见契丹文字考释
    3.1 契丹大、小字对应关系
        3.1.1 《贴》、《赡》所见契丹字释读
        3.1.2 《兀》、《祺》所见契丹字释读
        3.1.3 其他大、小字墓志所见契丹字释读
    3.2 语法现象
        3.2.1 后缀(?)
        3.2.2 动词“卒”
        3.2.3 复数附加成分(?)
结论
    4.1 字形
        4.1.1 新发现契丹大字字形
        4.1.2 同字异写契丹大字字形
        4.1.3 同字异写契丹小字字形
        4.1.4 契丹大字分写形式
    4.2 字音
        4.2.1 契丹大字字母拟音
        4.2.2 契丹小字原字拟音
    4.3 字义
        4.3.1 契丹大字字义
        4.3.2 契丹小字字义
    4.4 契丹大、小字对应关系
        4.4.1 新发现契丹大、小字对应关系
        4.4.2 新识别契丹大、小字对应关系
    4.5 语音、语法及文化现象
    4.6 《陈》志文内容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契丹大字《萧陈哥别胥墓志铭》词汇索引
附录二 萧陈哥别胥家族世系
附录三 契丹大字《萧陈哥别胥墓志铭》拓本照片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契丹早期历史若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一)“契丹早期”的界定
        (二)契丹早期历史研究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三、研究现状
        (一)契丹早期历史研究概述
        (二)史料研究现状
        (三)契丹族名族源研究现状
        (四)契丹早期部落和部落联盟研究现状
第一章 基本史料辨析
    第一节 纪传体“正史”中的契丹专传
        一、《魏书·契丹传》
        二、《隋书·契丹传》
        三、《北史·契丹传》
        四、《旧唐书·契丹传》
        五、《旧五代史·契丹传》
        六、《新唐书·契丹传》
        七、《新五代史·契丹传》
    第二节 有关史书中的契丹专条
        一、《通典·契丹》
        二、《唐会要·契丹》
        三、《五代会要·契丹》
        四、《太平寰宇记·契丹》
        五、《通志·契丹》
        六、《文献通考·契丹》
    第三节 其他史书中的集中记载
        一、《册府元龟·外臣部》等史书中的专门记载
        二、《东都事略·辽国》《宋史新编·辽国》和《宋会要辑稿·辽》中的记载
        三、《契丹国志》《辽史》中的相关记载
第二章 契丹的族名与来源
    第一节 契丹族名辨析
        一、“箅于”即“契丹”未必可信
        二、“契丹”的各种译写形式
        三、“契丹”的音义
    第二节 契丹来源诸说述评与考察
        一、契丹来源诸说
        二、契丹来源考察
第三章 契丹早期部落的发展演变
    第一节 契丹“古八部”
        一、“八部”与契丹先祖传说的关系
        二、“古八部”与《魏书·契丹传》中“东北群狄”的关系
    第二节 契丹松漠部落
        一、讬纥臣水十部与松漠十部
        二、大贺氏八部与遥辇氏八部
    第三节 契丹早期部落的迁徙与融合
        一、契丹部落的迁徙
        二、契丹部落的融合
第四章 契丹部落联盟的二元性
    第一节 大贺氏联盟兼具唐朝羁縻府州和契丹部落联盟的双重属性
        一、大贺氏联盟形成和衰亡中的唐朝因素
        二、大贺氏联盟形成和衰亡中的契丹因素
    第二节 遥辇氏联盟双轨运行的二元性
        一、联盟核心与权力重心不统一的二元性
        二、迭烈府—大迭烈府主政与北、南二府分治的双轨运行体制
    第三节 世里氏联盟的二元特性
        一、联盟首领兼具汗权与皇权属性
        二、联盟政权渐有“行国”和“城国”的特点
结语
参考文献
    一、史料
    二、专着
    三、论文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3)辽代部族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第一章 辽代部族军事体制的发展与演变
    第一节 建国前部族的军事体制
    第二节 辽圣宗以前部族的军事体制
    第三节 辽圣宗及其以后部族的军事体制
    小结
第二章 辽代部族军的征发及分配
    第一节 部族军的征发
    第二节 部族乣军
    第三节 部族宿卫军
    小结
第三章 辽代部族军的管理机构及职官
    第一节 部族军的管理机构
    第二节 部族军管理机构职官
    第三节 部族管理机构职官权责
    小结
第四章 辽代部族军的镇戍
    第一节 部族军的镇戍区
    第二节 部族军的兵力部署
    第三节 牧场与部族军镇戍
    小结
第五章 辽代部族的行军
    第一节 《辽史·百官志》“北面行军官”条考
    第二节 部族行军的指挥体系
    第三节 部族行军的编成与兵种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表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4)新发现契丹大字《留隐太师墓志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0.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0.1.1 选题依据
        0.1.2 研究意义
    0.2 前人研究概况
    0.3 研究目标及研究方法
        0.3.1 研究目标
        0.3.2 研究方法
    0.4 契丹大、小字与汉字资料全称及简称
        0.4.1 契丹大字资料全称及简称
        0.4.2 契丹小字资料全称及简称
        0.4.3 汉字资料全称及简称
第一章 关于契丹大字《留隐太师墓志铭》
    1.1 契丹大字《留隐太师墓志铭》的基本信息
    1.2 契丹大字《留隐太师墓志铭》释文
    1.3 契丹大字《留隐太师墓志铭》校勘记
第二章 契丹大字《留隐太师墓志铭》考释
    2.1 墓志名称
    2.2 志主先人
        2.2.1 关于太祖皇帝
        2.2.2 志主祖父
        2.2.3 志主父母
    2.3 志主本人
        2.3.1 出生日期
        2.3.2 历任官职
        2.3.3 逝世时间
    2.4 志主妻室子嗣
    2.5 撰者与志主安葬日期
    2.6 铭文部分
    2.7 关于迪里姑太保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契丹大字《留隐太师墓志铭》词汇索引
致谢

(5)皇族与辽朝政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对象及研究范畴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第一章 辽朝皇族渊源与形成
    第一节 辽朝皇族渊源
        一、辽朝皇族起源传说
        二、辽朝皇族先祖追溯
    第二节 辽朝皇族的形成
        一、阿保机即可汗之位
        二、阿保机即皇帝之位
第二章 辽朝皇族构成与世系
    第一节 辽朝皇族构成
        一、横帐皇族
        二、二院皇族
    第二节 辽朝皇族世系
        一、大横帐皇族世系
        二、第二横帐皇族世系
        三、二院皇族世系
第三章 辽朝皇族的特权
    第一节 政治特权
        一、世选高官
        二、政治豁免
    第二节 经济特权
        一、斡鲁朵
        二、头下军州
    第三节 军事特权
        一、优先领兵
        二、握有私兵
    第四节 教育特权
        一、全面接受教育
        二、设置专门性管理机构
第四章 辽朝皇族宗法秩序与皇族内乱
    第一节 辽朝皇族宗法秩序的构建
        一、嫡长子继承制与别嫡庶之制
        二、儒家伦理道德观念
        三、宗庙制与五服制
    第二节 辽朝皇族宗法秩序与利益分配
        一、宗法秩序与皇族仕宦
        二、宗法秩序与皇族经济生活
    第三节 辽朝前期皇族内乱
        一、扶余之变与太宗之立
        二、横渡之约与世宗之立
        三、世宗被弑与穆宗之立
        四、穆宗被弑与景宗之立
    第四节 辽朝中后期皇族内乱
        一、耶律隆庆谋逆
        二、耶律重元之乱
        三、耶律淳擅立
第五章 皇族与其他政治集团关系
    第一节 皇族与萧氏后族政治关系
        一、固定通婚
        二、联合执政
    第二节 皇族与汉人、渤海人官僚集团政治关系
        一、笼络与联合
        二、防范与反叛
    第三节 皇族与奚人官僚集团政治关系
        一、征服与统治
        二、笼络与利用
结语:辽朝皇族政治地位嬗变与对政局的影响
    第一节 辽朝皇族政治地位嬗变
        一、皇权加强与皇族政治地位上升
        二、皇权受限与皇族政治地位下降
        三、皇权式微与皇族政治地位衰落
    第二节 皇族对辽朝政局的影响
        一、皇族政治作为
        二、皇族政治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中华文化圈视野下的契丹王朝(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与学术史回顾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对象的选择
    概念说明、研究范围与研究内容
    相关学术史回顾
        一、关于契丹王朝“汉化”方面的研究着作
        二、关于汉语、汉字以及其他语言文字在契丹王朝使用方面的研究着作
        三、关于儒家思想在契丹王朝的影响方面的着作
        四、关于儒家“天下秩序”观念在契丹王朝的影响方面的着作
        五、关于中国中古丧葬制度在契丹王朝的影响方面的着作
        六、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第一章 中华语言、文字在契丹王朝的影响
    第一节 契丹王朝时期的民族、语言、文字大背景
        (一) 契丹族与奚族的族源
        (二) 契丹族与奚族的语言、文字
    第二节 契丹王朝时期各种场合下语言、文字的使用
        (一) 宫廷(宫账) 中语言、文字的使用
        (二) 祭祀中语言、文字的使用
        (三) 军事中语言、文字的使用
        (四) 外交场合中语言、文字的使用
        (五) 丧葬场合中语言、文字的使用
        (六) 其他场合中语言、文字的使用
    第三节 契丹王朝时期的通事群体与双语者
        (一) 五代、宋与契丹对峙时期的通事群体
        (二) 契丹语与汉语的双语群体
第二章 中华儒家文化对契丹王朝的影响(上) ——儒家政治、经济、社会、宗教思想对契丹王朝的影响
    第一节 契丹王朝成立前后儒家典籍的传播
        (一) 契丹王朝成立前儒家思想对契丹人的影响
        (二) 契丹王朝时期儒家经典的传播
    第二节 儒家政治、经济思想对契丹王朝的影响
        (一) 儒家政治思想对契丹王朝的影响
        (二) 儒家经济思想对契丹王朝的影响
    第三节 儒家社会、宗教思想对契丹王朝的影响
        (一) 儒家社会思想对契丹王朝的影响
        (二) 儒家宗教思想对契丹王朝的影响
第三章 中华儒家文化对契丹王朝的影响(下) ——儒家“天下秩序”观念对契丹王朝的影响
    第一节 契丹王朝“中国观”与“正统观”的演变
        (一) 契丹王朝的“中国观”
        (二) 契丹王朝的“正统观”
    第二节 “复数”天下——宋王朝与契丹王朝间的外交博弈
        (一) 从“澶渊之盟”到“划地交涉”
        (二) 宋、契丹王朝双方基于“盟誓”内容的博弈
        (三) 宋、契丹王朝双方基于“盟誓”礼仪的博弈
    第三节 契丹王朝朝贡体系的构建
        (一) 属国、属部的朝贡义务
        (二) 属国、属部的助军义务与其它义务
        (三) 契丹王朝对于属国、属部的册封
第四章 中华中古丧葬制度对契丹王朝的影响
    第一节 中国中古丧葬礼仪对契丹王朝的影响
        (一) 契丹族丧葬形式的转变
        (二) 中国中古丧葬礼仪对契丹王朝帝后的影响
        (三) 中国中古丧葬礼仪对契丹王朝贵族的影响
    第二节 中国中古墓志铭义例对契丹王朝的影响
        (一) 契丹王朝时期墓志铭“十三事”分析
        (二) 契丹王朝时期墓志铭写人进程分析
第五章 总结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参考文献
    一、古籍资料
    二、考古资料(包含考释文献)
        (一) 着作
        (二) 论文
    三、今人着作
        (一) 着作
        (二) 硕士、博士论文
    四、今人论文
后记

(7)吴英喆先生“契丹小字”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吴英喆先生对“契丹小字”墓志的研究
二、吴英喆先生对“契丹小字”单体字解读的研究
三、吴英喆先生对“契丹小字”语法范畴的研究

(8)契丹语与蒙古语共同词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摘要
绪论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第一章 研究概况
第二章 契丹语与蒙古语的名词
    第一节 方位和时令
    第二节 动物名称
    第三节 亲属称谓词
    第四节 军事、官职、部族、人名
    第五节 其他
第三章 契丹语与蒙古语的其他词类
    第一节 数词
    第二节 代词
    第三节 形容词
    第四节 动词
    第五节 其他
结论
附录: 契丹小字文献全称及简称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关于契丹小字中的方位名称“东”(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发现契丹大字《萧陈哥别胥墓志铭》研究[D]. 苏龙嘎. 内蒙古大学, 2021(11)
  • [2]契丹早期历史若干问题研究[D]. 冯科.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3]辽代部族军研究[D]. 武文君. 吉林大学, 2020(08)
  • [4]新发现契丹大字《留隐太师墓志铭》研究[D]. 其力木尔. 内蒙古大学, 2019(09)
  • [5]皇族与辽朝政治研究[D]. 铁颜颜. 吉林大学, 2019(10)
  • [6]中华文化圈视野下的契丹王朝[D]. 徐世康. 华东师范大学, 2018(02)
  • [7]吴英喆先生“契丹小字”研究综述[J]. 张雪霞. 北方文学, 2017(29)
  • [8]契丹语与蒙古语共同词汇研究[D]. 呼格吉乐图. 内蒙古大学, 2017(01)
  • [9]步摇与慕容鲜卑[J]. 徐秉琨. 文史, 2014(04)
  • [10]21世纪以来国内契丹语言文字研究述略[J]. 张亭立. 华西语文学刊, 2013(01)

标签:;  ;  ;  ;  ;  

关于契丹小字中的方位名称“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