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程序设计语言的建构主义与双语教学

C程序设计语言的建构主义与双语教学

一、建构主义与C程序设计语言双语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程学云,丁卫平,管致锦,文万志[1](2021)在《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C++程序设计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文中研究指明针对目前C++程序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金课建设为抓手,提出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方法,以及基于随机进入教学模式的实践课程混合式教学实施方案,给出相应的课程考核评价方法,并从考核结果和评价反馈方面说明实践效果。

刘兆芊[2](2021)在《高中程序设计课程的游戏化教学研究 ——以C++教学为例》文中指出

代政文[3](2020)在《基于对分易平台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C程序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受到国家高度重视,但课堂教学质量却让人担忧;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育品质的关键。由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整合了传统课堂和讨论式课堂的优点,建立师生对分有效的交互式课堂,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有效的空间。论文借助“对分易”教学平台,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中职课堂教学中,利用文献研究法、数据统计法、调查研究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征、教育信息化、教学方式等情况,说明了对分易教学平台在教师端以及学生端的操作方法,结合中等职业学校《C程序设计》这门程课程的特征,分析对分课堂与《C程序设计》课程融合的优势,构建出由课前准备、课堂讲授、课后学习、课堂讨论、成绩考核五个环节组成的中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图,并详细介绍对分课堂实施各个环节的操作要领。将设计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C程序设计》课程中进行教学实践,三个月的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基于对分易教学平台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提升了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分课堂,学生学的高效,教师教得愉快,教学效果显着。

余波[4](2019)在《面向第二语言汉字学习的汉字教育软件设计研究》文中提出汉字是第二语言汉语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也是汉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第二语言汉字学习者在汉字学习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和困难加大了汉字学习的难度。针对这些问题和困难,本研究通过分析汉字认知和学习的特点,运用启动词、知识存储的网络结构能够激活人脑对目标词的认知这一启动效应研究成果,以汉字知识的内部关联来促进汉字认知。同时,我们立足汉字构形理论研究汉字关系网络,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分析汉字网络特性,设计了一种汉字学习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和实现了一个汉字教育软件。本研究所设计的汉字学习方法遵循汉字构形规律,简化了汉字学习过程,这种方法能够降低汉字学习难度和成本,使汉字学习者得以较为容易地完成汉字认知体系的构建。本研究所设计的汉字教育软件基于这种汉字学习方法实现了汉字学习功能,为第二语言汉字学习提供工具支持。本篇论文主要阐述了本研究所设计的汉字教育软件从理论研究到设计实现的一系列过程。论文前半部分通过分析启动效应研究影响下的汉字认知与学习、汉字构形理论与汉字网络关系等内容,为汉字教育软件研究作理论准备。该部分还概括了汉字教育软件设计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进行了汉字学习方法设计,明确了汉字教育软件的设计思路。论文后半部分是本研究所设计的汉字教育软件的结构设计、功能模块设计的相关内容,其中包含系统结构的宏观分析,软件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和实现等内容。该部分还包括本研究所设计的汉字教育软件系统的测试和应用,以及该软件系统的应用效果分析等方面。

原松梅[5](2018)在《“双一流”背景下C++程序设计双语教学实践与探索》文中提出分析C++程序设计课程的特点和开设C++课程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从算法选择、案例驱动、教材精选、自主学习、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该课程的双语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郑军[6](2018)在《案例驱动教学法在C#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C#程序设计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程序设计类必修课,学生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项目开发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而传统教学方法教与应用相脱节正是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本文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结合案例驱动教学法的特点,提出了将案例驱动教学法应用于C#程序设计教学中的方案.详细阐述了将案例驱动教学法应用于C#程序设计的具体实施过程,给出了案例的具体设计.最后以实验班和对比班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案例驱动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C#程序设计课程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能够解决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效果比较好.

刘士杰[7](2017)在《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设计与应用》文中认为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移动设备的普及,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逐渐成为正式学习的一种补充形式,以适应当前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要求,满足了学习者的非正式学习的需求和终身学习的目标,从而成为教育技术研究领域新的研究热点和趋势。通过对相关文献的调查研究发现,关于移动学习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移动学习理论的探索和移动学习模式的设计,缺乏实践应用性的实证性研究。因此,本研究将当下最受人们关注的微信公众平台与移动学习相结合,尝试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强大的第三方开发能力,满足学习者的移动学习需求,并进行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设计与应用,以期完善这一学习方式,并提高学习者对这一学习方式的认知和体验。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准实验研究法和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并以非正式学习理论、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活动理论为理论基础展开研究。在对相关文献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对微信公众平台、移动学习的基础知识进行了系统了解,界定了微信公众平台、移动学习的相关概念,并对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开展移动学习应用实践的相关理论基础进行分析和诠释。笔者在本研究中主要进行的研究工作可以总结如下:在本研究论文的第三章中,首先进行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教学设计模式构建,模式主要包括前端分析模块、教学设计模块、实施与评价模块,以此教学设计模式作为后续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思路。在本研究论文的第四章中,在对之前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教学设计模式构建的基础上,选择谭浩强编着的、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C程序设计》课程进行具体教学设计,依据教学设计模式按照前端分析阶段、教学设计阶段、实施与评价阶段的模块安排,进行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C程序设计》移动学习的总体设计。在本研究论文的第五章中,开展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的实践应用,根据应用实践安排的具体实施过程开展,将最具有代表性的实施案例进行分析展示,并对应用效果做了评价分析。通过通过此次研究,笔者总结得出以下结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教学设计模式的构建,为开展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实践应用奠定了基础,从中体现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验证了移动学习在提升学习者综合素质,激发学习者主观能动性方面的积极作用。昭示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在提升学习成效,促进教育发展方面的巨大潜力。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后续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张然[8](2014)在《移动微学习在双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C++程序设计>为例》文中提出随着互联网络连通性、信息技术交流能力和情境感知的提高,智能手机、学习机等移动通信手持式设备可以运行复杂多样的多媒体软件,且具有越来越高的计算性能,具有非常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缺少移动终端设备,移动微型学习就没有办法进行,移动终端设备是移动微型学习的物质保障。移动微学习就是在移动终端设备的物质保障下,学习者进行的相关的微学习活动。目前,国内关于移动微学习在学科教学中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但是侧重点各有不同,尤其是移动微学习在双语教学的应用研究不多,还缺乏较完整、全面的成果。本文首先在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移动微学习以及双语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其次对《C++程序设计》课程进行教学流程的设计和应用模型的构建,最后以《C++程序设计》这门课程的相关学习内容为依托,按照构建的应用模型进行案例的设计,并应用于双语教学。移动微学习在双语教学中应该遵循哪些教学原则,移动微学习应该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移动微学习的应用效果应该如何评价等问题是移动微学习在双语教学实际应用中的重点研究内容。本文移动微学习作为辅助课堂的学习方式,运用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目的是对移动微学习的教育应用价值、应用策略、应用效果和评价等方面总结教学经验,以便给移动微学习在双语教育中的应用推广提供一些参考资料。主要做了以下的工作:(1)绪论主要介绍了移动微学习的研究内容、写作思路、研究现状等,理论综述主要在对国内外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微学习、移动微学习和双语教学的定义及相关的理论知识。(2)对移动微学习应用于双语教学进行了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移动微学习应用于双语教学,既能使学生养成阅读信息技术原版教材文献的习惯,又能促进教师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因此移动微学习应用于双语教学具有必要性;移动设备的普及性、便携性、功能的完备性等特点,利用移动终端传递信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3)以《C++程序设计》为例,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流程设计,将移动微学习与双语教学有机的结合,并针对《C++程序设计》课程的特色构建了基于手机短消息和无线网络连接的应用模型。(4)《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实施。根据构建的应用模型进行具体的教学案例的设计,并在双语教学中进行应用和实践。对移动微学习在双语教学中的应用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进行调查和分析,总结移动微学习应用于双语教学的应用效果。

孙博[9](2014)在《基于项目的学习在《C++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进入21世纪,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浪潮下,社会对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高等学校必须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努力对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尝试。基于项目的学习以“项目”为核心,学习者经历实践体验、内化吸收和探索创新等过程来获取知识与技能,有助于培养创新思维、团队意识和协调与沟通等能力,可以探索将该模式引入具体的高校课程,实现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目的。《C++程序设计》是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程序设计类课程,在全国各类高校广泛开设,有很强的基础性和普遍性。本文以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的《C++程序设计》课程为依托,从课程面临的知识与实践应用的脱节、多种能力培养的缺乏与不足等实际问题出发,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将基于项目的学习这一教学模式应用到C++课程教学中进行了有益的探讨。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深刻理解基于项目的学习的相关理论,关注基于项目的学习的研究现状,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应用研究的精华。其次,通过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和行动研究法,对《C++程序设计》的项目学习进行了详细的教学设计,并实施和效果分析。教学设计时,依据C++课程标准、项目学习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分析了学生的初始能力和一般特征、学习环境和教学内容,筛选出适合项目学习的内容;从项目选择与设计的原则出发,对C++项目类型和来源进行分析,以实例详细说明C++项目选择与设计的整个过程;设计由教师主导的,学生与教师双方都参与的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构成的评价体系;设计包含学习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方法指导策略的教学策略方案。实施时,选择2010级两个班的其中一个班为实验班实施项目学习,另一个班为平行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并以一个具体的案例说明项目学习的实施过程;实验结束后,通过前测问卷、后测问卷和学生成绩数据的统计与分析,验证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的教学效果。通过对基于项目的学习的理论探讨与实践分析,验证了基于项目的学习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在《C++程序设计》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能够有效地促进知识的学习、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多种能力的培养。基于项目的学习符合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对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吴玉[10](2010)在《《C程序设计》课程多元评价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C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科目之一。科学合理的《C程序设计》课程评价直接关系到学生《C程序设计》的学习效果。通过文献查阅、师生交谈、《C程序设计》课程实验辅导等调查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发现目前《C程序设计》课程评价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评价主体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本人、学生小组、计算机等评价主体很少参与;评价内容主要以知识性考试为主,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评价所占比重较少;评价方法偏重标准化考试,较多注重量化评价和结果评价。因此,如何改进《C程序设计》课程评价从而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促进作用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本文通过调查问卷进一步了解目前《C程序设计》课程评价存在的问题,并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多元评价重点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第一,构建了《C程序设计》课程多元评价体系。该体系实现了由学生本人、教师、学生小组、计算机组成的多元评价主体,由学习态度、平时作业、实验作业、在线考试组成的多维评价内容’,以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自评与他评、人评与机评等相结合的多样评价方法。第二,根据提出的多元评价体系,设计了一套较为合理、全面的《C程序设计》课程评价指标,详细地设计了评价主体、评价内容的各项指标及对应的权重。平时作业和实验作业主要从程序逻辑正确、结构清晰、算法优化、编译通过、运行正确等方面设计指标,对实验作业还要考查实验报告的撰写情况:在线考试主要通过选择题、填空题、程序阅读题、编程题等多种题型进行测试及评价;学习态度主要从课堂表现、实验表现、出勤情况、考试情况、团队协作等方面进行评价。第三,结合各项评价指标,设计与开发了基于Web的《C程序设计》课程多元评价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学生本人、教师、学生小组、计算机对学生学习内容及过程的多元评价,实现了评价结果的统计分析与反馈。《C程序设计》多元评价研究、设计与实现的最终目的是提高《C程序设计》学习评价的科学性,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能力,进而促进学生C语言编程能力的发展。

二、建构主义与C程序设计语言双语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构主义与C程序设计语言双语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C++程序设计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混合式金课建设
2 基于支架式教学模式和SPOC平台的混合式理论教学设计
3 基于随机进入教学模式和OJ平台的混合式实践教学实施
4 混合式教学评价和效果
    4.1 课程评价
    4.2 评价效果及反馈
5 结语

(3)基于对分易平台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C程序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1.1.2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和现实性需求
        1.1.3 新型教学模式的不断涌现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对分课堂
        2.1.2 对分易
        2.1.3 教学模式
    2.2 对分课堂的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人本主义理论
        2.2.3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2.2.4 学习金字塔
3 基于对分易的对分课堂设计应用于中职学校C程序设计课程的操作要领
    3.1 对分易教学平台的教学应用
        3.1.1 教师端
        3.1.2 学生端
    3.2 对分课堂与C程序设计课程融合的策略及优势
    3.3 基于对分易的对分课堂应用于中职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操作方法
        3.3.1 课前准备
        3.3.2 课堂讲授
        3.3.3 课后学习
        3.3.4 课堂讨论
        3.3.5 成绩考核
4 基于对分易教学平台的对分课堂的应用实施与案例
    4.1 基于对分易教学平台的对分课堂教学实施
        4.1.1 实施目的
        4.1.2 实施对象
        4.1.3 实施流程
    4.2 基于对分易平台的对分课堂教学案例
        4.2.1 教学案例一
        4.2.2 教学案例二
5 中职C程序设计课程运用对分课堂教学实施效果分析
    5.1 学生学业分析
    5.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5.3 学生访谈分析
    5.4 督导组听课反馈
    5.5 同事评价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与创新
        6.1.1 研究结论
        6.1.2 创新之处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不足
        6.2.2 研究展望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2 实验班、对照班学习差异前测试题
附录3 学生成绩单(后测)
附录4 “对分课堂”教学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面向第二语言汉字学习的汉字教育软件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第二语言汉字教育相关研究
        1.2.2 汉字教育软件相关研究
        1.2.3 相关研究的问题及热点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 论文框架
2 相关基础研究
    2.1 相关理论及其应用
        2.1.1 认知加工理论及启动效应研究影响下的汉字学习
        2.1.2 汉字构形理论基础上的汉字关系网络
    2.2 面向第二语言的汉字学习方法研究的关键问题
        2.2.1 汉字属性与汉字关系网络的构建
        2.2.2 汉字关系网络在汉字学习中的应用
    2.3 面向第二语言汉字学习的汉字学习方法设计研究
        2.3.1 汉字关系网络构建算法
        2.3.2 基于汉字关系网络的汉字学习优化算法
    2.4 面向第二语言汉字学习的汉字教育软件设计思路
3 面向第二语言汉字学习的汉字教育软件需求分析
    3.1 汉字教育软件的教育属性分析
        3.1.1 汉字学习内容分析
        3.1.2 第二语言汉字学习者分析
    3.2 汉字教育软件功能需求分析
    3.3 系统非功能需求分析
    3.4 汉字教育软件的实现技术
        3.4.1 系统开发与数据存储技术
        3.4.2 系统研发环境配置
4 面向第二语言汉字学习的汉字教育软件架构设计
    4.1 系统架构总体设计
    4.2 汉字学习基础平台设计
        4.2.1 基础界面设计
        4.2.2 基础交互设计
    4.3 汉字学习基本功能设计
        4.3.1 汉字学习支持功能设计
        4.3.2 学习辅助扩展功能设计
    4.4 软件系统数据存储设计
        4.4.1 基础数据
        4.4.2 用户数据
5 面向第二语言汉字学习的汉字教育软件模块设计与实现
    5.1 系统模块总体设计
    5.2 系统基础操作模块
        5.2.1 基础数据查询
        5.2.2 基础序列生成
    5.3 汉字学习管理功能模块
        5.3.1 学习平台交互控制
        5.3.2 学习序列重组
        5.3.3 学习状态控制
    5.4 学习平台显示模块
        5.4.1 普通显示
        5.4.2 数据显示
6 面向第二语言汉字学习的汉字教育软件测试与应用
    6.1 系统部署
    6.2 系统功能测试
        6.2.1 汉字学习功能模块测试
        6.2.2 学习辅助功能测试
        6.2.3 用户管理功能测试
    6.3 软件系统应用效果分析
7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5)“双一流”背景下C++程序设计双语教学实践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开设C++程序设计课程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2 C++程序设计双语教学的特点
    2.1 课程特点
    2.2 学情
3 C++程序设计双语教学的思想及目标
    3.1 教学思想
    3.2 教学目标
    3.3 能力目标
4 C++程序设计双语教学的策略
    4.1 以算法为主线
    4.2 案例驱动教学
    4.3 精选教材
    4.4 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作用, 适当进行课程内容的取舍
    4.5 通过教学评价反思教学
    4.6 加强实践环节, 重视学生能力培养
5 结语

(6)案例驱动教学法在C#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案例驱动教学法实施的理论依据
2 案例驱动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2.1 C#程序设计课程简介
    2.2 教学目标设计
        2.2.1 知识目标
        2.2.2 技能目标
        2.2.3 素质目标
    2.3 教学内容设计
3 案例驱动教学的结果分析

(7)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移动学习的国外研究现状
        1.2.2 移动学习的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思路、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内容
        1.3.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阐释
    2.1 微信公众平台概述
        2.1.1 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与特点
        2.1.2 微信公众平台的优势
    2.2 移动学习的内涵与特点
        2.2.1 移动学习的内涵
        2.2.2 移动学习的特点
    2.3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开展移动学习的可行性分析
    2.4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开展移动学习的理论依据
        2.4.1 非正式学习理论
        2.4.2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
        2.4.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4.4 活动理论
第三章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教学设计模式构建
    3.1 主要教学设计模式分析
        3.1.1ADDIE教学设计模式
        3.1.2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模式
        3.1.3 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
        3.1.4“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
        3.1.5 对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教学设计模式构建的启示
    3.2 指导思想与设计原则
        3.2.1 指导思想
        3.2.2 设计原则
    3.3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教学设计模式
        3.3.1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教学设计模式
        3.3.2 前端分析模块
        3.3.3 教学设计模块
        3.3.4 实施与评价模块
第四章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教学设计 ——以《C程序设计》为例
    4.1 前端分析阶段
        4.1.1 调查问卷设计
        4.1.2 学习者分析
        4.1.3 学习现状与需求分析
        4.1.4 学习内容分析
        4.1.5 学习目标分析
    4.2 教学设计阶段
        4.2.1 学习内容设计
        4.2.2 学习活动设计
        4.2.3 学习环境设计
第五章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实施与评价分析
    5.1 实施流程安排
    5.2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案例实施
        5.2.1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实施案例一
        5.2.2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实施案例二
    5.3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实施效果分析
        5.3.1 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5.3.2 访谈问题及结果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的不足
        6.2.2 研究的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移动微学习在双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C++程序设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与目标
        1.2.1 问题的提出
        1.2.2 研究的目标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移动微学习的研究现状
        1.3.2 国内外双语教学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
第二章 移动微学习和双语教学概述
    2.1 微型学习概述
        2.1.1 微学习
        2.1.2 微内容
    2.2 移动终端设备
    2.3 移动微学习概述
    2.4 移动微学习相关技术
        2.4.1 无线网络技术
        2.4.2 移动通信技术
    2.5 双语教学概念
第三章 移动微学习应用于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3.1 移动微学习应用于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3.2 移动微学习应用于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3.2.1 学习环境可行性分析
        3.2.2 学习内容可行性分析
        3.2.3 学习者可行性分析
第四章 移动微学习应用于双语教学的教学设计研究
    4.1 移动微学习应用于双语教学的教学原则
    4.2 移动微学习应用于双语教学的教学设计流程
        4.2.1 前端需求分析
        4.2.2 主题的明确
        4.2.3 学习活动设计
        4.2.4 评价与反思
        4.2.5 修改与完善
    4.3 手机短信息在双语教学中应用的模型建构
        4.3.1 模型的构建
        4.3.2 对模型的解释
    4.4 基于无线网络连接在双语教学中应用的模型构建
第五章 移动微学习应用于双语教学的案例研究
    5.1 利用手机短消息实现双语教学案例
        5.1.1 教学短信息内容设计
        5.1.2 教学短信息发布与反馈
        5.1.3 手机短信息在双语教学应用中的结论和反思
    5.2 基于无线网络连接实现双语教学案例
        5.2.1 案例研究的设计思路及前期准备
        5.2.2 实现的平台
        5.2.3 基于微博的实现过程
        5.2.4 案例实施的效果与分析
        5.2.5 案例实施的启示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研究局限和展望
        6.2.1 研究局限
        6.2.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基于项目的学习在《C++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一、 研究背景
        二、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基于项目的学习相关理论概述
    第一节 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概述
        一、 定义
        二、 构成要素
        三、 特征
        四、 操作流程
    第二节 基于项目的学习的理论基础
        一、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 多元智能理论
第三章 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C++程序设计》教学设计
    第一节 C++课程教学目标
    第二节 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 学习者初始能力分析
        二、 学习者一般特征分析
    第三节 学习环境分析
    第四节 学习内容分析
        一、 课程定位
        二、 《C++程序设计》内容分析
    第五节 项目的选择与设计
        一、 项目选择与设计的原则
        二、 C++项目的选择
        三、 C++项目的设计
    第六节 教学策略设计
        一、 学习组织形式
        二、 教学方法
        三、 方法指导策略
    第七节 教学评价设计
        一、 自评
        二、 互评
        三、 教师评价
第四章 基于项目的学习的实施与教学效果分析
    第一节 实践方案设计
        一、 实践方案
        二、 实施的原则
    第二节 教学实施案例
    第三节 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的教学效果分析
        一、 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
        二、 成绩对比分析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不足和后续研究
        一、 研究不足
        二、 拟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1 《C++程序设计》课程标准
附录 2 小组项目规划表
附录 3 前测问卷
附录 4 后测问卷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C程序设计》课程多元评价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1.1 《C程序设计》课程评价的局限性
        1.1.2 课程改革要求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工作内容及创新点
        1.3.1 深入研究了多元评价理论
        1.3.2 构建了《C程序设计》课程多元评价体系
        1.3.3 设计了《C程序设计》课程多元评价指标
        1.3.4 实现了《C程序设计》课程多元评价系统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评价的分类与功能
    2.1 评价的相关概念
        2.1.1 评价
        2.1.2 教育评价
        2.1.3 课程评价
    2.2 评价的分类
        2.2.1 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2.2.2 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
        2.2.3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2.2.4 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2.3 评价的功能
        2.3.1 鉴定-选拔功能
        2.3.2 导向-激励功能
        2.3.3 诊断-改进功能
        2.3.4 反馈-调节功能
第三章 多元评价
    3.1 多元评价的理论基础
        3.1.1 人本主义理论(HUMANISTIC THEORY)
        3.1.2 建构主义理论(CONSTRUCTIVIST THEORY)
        3.1.3 后现代主义理论(POSTMODERN THEORY)
        3.1.4 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
    3.2 多元评价
        3.2.1 多元评价涵义
        3.2.2 多元评价内容
        3.2.3 多元评价基本特征
第四章 《C程序设计》课程多元评价的研究
    4.1 《C程序设计》课程评价概述
    4.2 《C程序设计》课程评价现状调查分析
        4.2.1 问卷调查过程
        4.2.2 调查结果分析
    4.3 《C程序设计》课程多元评价体系
        4.3.1 评价主体多元化
        4.3.2 评价内容多维化
        4.3.3 评价方法多样化
    4.4 《C程序设计》课程多元评价体系的指标设计
        4.4.1 系统工作流程
        4.4.2 评价指标设计
        4.4.3 统计分析
第五章 《C程序设计》课程多元评价系统的设计
    5.1 需求分析
        5.1.1 需求描述
        5.1.2 角色分析
    5.2 系统设计
        5.2.1 功能模块设计
        5.2.2 系统界面设计
        5.2.3 数据库设计
第六章 《C程序设计》课程多元评价系统的实现
    6.1 系统整体架构
        6.1.1 系统环境
        6.1.2 系统体系结构
        6.1.3 系统网络架构
    6.2 关键技术
        6.2.1 客观题测评技术
        6.2.2 计算机作业和编程题测评技术
        6.2.3 高亮选中代码的转换
    6.3 系统功能模块实现
        6.3.1 多元评价主体实现
        6.3.2 多维评价内容实现
        6.3.3 多样评价方法实现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1.1 本文主要工作
        7.1.2 《C程序设计》课程多元评价体系的特点
    7.2 改进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普通高校《C程序设计》课程评价现状的问卷调查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建构主义与C程序设计语言双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C++程序设计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J]. 程学云,丁卫平,管致锦,文万志. 计算机教育, 2021(11)
  • [2]高中程序设计课程的游戏化教学研究 ——以C++教学为例[D]. 刘兆芊.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3]基于对分易平台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C程序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代政文. 贵州师范大学, 2020(12)
  • [4]面向第二语言汉字学习的汉字教育软件设计研究[D]. 余波. 西北民族大学, 2019(02)
  • [5]“双一流”背景下C++程序设计双语教学实践与探索[J]. 原松梅. 计算机教育, 2018(10)
  • [6]案例驱动教学法在C#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 郑军.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 2018(02)
  • [7]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设计与应用[D]. 刘士杰. 山东师范大学, 2017(01)
  • [8]移动微学习在双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C++程序设计>为例[D]. 张然. 曲阜师范大学, 2014(12)
  • [9]基于项目的学习在《C++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孙博. 曲阜师范大学, 2014(12)
  • [10]《C程序设计》课程多元评价的研究与实现[D]. 吴玉. 杭州师范大学, 2010(03)

标签:;  ;  ;  ;  ;  

C程序设计语言的建构主义与双语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