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血供血机构经济补偿与财务核算探讨

采血供血机构经济补偿与财务核算探讨

一、谈采、供血机构的经济补偿与财务会计核算(论文文献综述)

胡秋月[1](2021)在《浙江省采供血机构投入补偿及经济运行现状调查统计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临床用血是医疗救治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调查显示:浙江省无偿献血发展速度低于医疗服务增长速度,血站普遍收不抵支,财政投入力度不足,需建立科学投入补偿机制,推动落实血站"两个允许"政策。

许金花[2](2019)在《完善采供血机构会计内部核算的若干分析》文中指出采供血机构是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本地区的医疗卫生临床用血的采集、检验、储运、输血技术指导等工作。采供血机构会计内部核算直接关系到采供血机构的正常运转、政府的财政补偿机制能否实施到位,关系到本地区的输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在遵循财政政策、制度规定的前提下,既满足政府部门收支预算的管理需要,也要对机构内各生产环节中发生的费用进行成本核算与控制。我们通过对采供血的会计内部核算进行全面梳理分析,主要从成本核算方面展开论述,为采供血机构的健康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胡科翔[3](2018)在《生态旅游资源法律规制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时间虽然相对较短,但得益于国家层面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顶层推进,其发展速度已经大大超过预期,但作为一项新兴事物,生态旅游的发展缺少法律规制的紧贴跟进和密切配合,以致各种问题不断暴露丛生,违法现象更是层出不穷,特别是在对生态旅游资源的肆意滥用与过度开发以及对自然环境的损害污染方面,可谓是殊为突显。跟传统产业相比较,作为被长期誉为“朝阳产业”和“绿色环保产业”的旅游业,按理说应属于环境保护责任负担较轻的产业之一,作为其升级发展的孕育产物,生态旅游的破茧而出更是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发展己任,从而实现旅游效益与环境保护事业的协调双赢。不过由于生态旅游的真正内涵与理念模式与我国目前法律规制的现实状况还存在诸多不协调同步的地方,因此其很多时候只是被当做一种口号式的宣传而被广为知晓,所以在对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运营的实际工作中,依然导致了各种损害环境资源的现象频发。要想从根源上解决生态旅游资源的损害问题,紧紧抓住法律规制这一“牛鼻子”才是关键所在,同时也是从特定行业领域和专门实践范畴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要领之一。本文着眼于我国生态旅游发展中所暴露出的各种乱象,引申并总结出当前面临的生态旅游资源规制难点,然后将全文划分为六个部分展开研究。第一部分围绕生态旅游资源法律规制的概念体系和逻辑内涵阐述了基于法理学、经济学和伦理学的理论架构;第二部分从生态旅游资源适用于法律规制的特征、法律关系主体的识别以及生态旅游资源法律规制中的静态与动态属性分析等三个层面出发探讨了生态旅游资源法律规制的研究内容体系;第三部分介绍了我国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其法制化框架,然后结合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典型案例,从顶层设计的高度剖析了生态旅游资源法律规制的难点所在;第四部分从生态环境损害预防的角度出发,在深入分析旅游规划的法治本质原貌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通过确立和加强旅游规划环境处置职能、确认和厘定旅游规划环境责任、设计和完善旅游规划公众参与制度来达成生态旅游资源法律规制中的环境问题防治机制建构;第五部分从生态旅游发展中的资源管理角度出发,设想了利用旅游环境税和国家公园分别作为管治工具与管治平台,并在充分考虑生态旅游资源利益相关者的正当权利基础上,为生态旅游资源法律规制中环境公共治理的路径达成铺平了道路;第六部分从生态旅游资源法律规制中环境损害产生以后的法律救济角度出发,基于对旅游环境权的甄别和梳理,探讨了旅游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可行性设想,并讨论了怎样利用司法救济渠道来助推旅游生态补偿机制的重塑。本文的立论基础先是从理论上扎实阐明何谓生态旅游资源法律规制的概念体系和特征表现,然后借助法理学、经济学、伦理学的相关理论支撑为本文架构起有理有据、条理得当的论据要素,同时通过分析围绕生态旅游资源使用问题而生成的各种利益关系以及识别出它们背后的利益主体来为后续研究定下依据基调,紧接着就是立足于问题导向性的研究方式从各种典型案例中找到生态旅游资源法律规制需要破解的诸多难点,最后围绕这条规制难点的逻辑主线在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公共治理和损害救济等三大程序环节中,提出解决措施和改进方案。

孙骐[4](2018)在《公立中医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公立中医医院是以中医药特色为优势,集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提供康复保健服务为一体的医疗机构,是我国医疗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的基地。近年来我国公立医院改革已逐步进入深水区,作为政府举办的公立中医医院也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这场改革大潮中。中医医院的建设发展模式与一般的综合性医院有所不同,决定了其管理方式存在特殊性。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如何保持中医医院既能以其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简、便、验、廉”的医疗服务,又能维持生存发展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中医医院与一般综合性医院相同的是,投入的生产资料是各种类型的人、财、物,产出的成果是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得到保障。评价中医医院是否能实现“投入-产出”最优化,在保证公益性的同时,维护公平性,提高效率,就必须使用经济量化指标。绩效评价在经济管理中的目的便是达成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中医医院通过经济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建立符合中医医院特色的经济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能促进中医医院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为人民群众更好的中医药服务。也能为中医医院自身提供对照指标,采取措施,提升管理能力。可以说,中医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更像是建立一面“镜子”,让中医医院在运营过程中“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发现发展中的不足,改善服务水平。目前关于中医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在综合一些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尝试性地借鉴“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界定方式,利用“米切尔评分法”对中医医院经济管理不同维度和指标进行赋值,评定维度,还借鉴“平衡计分卡”的方式将财务维度、患者维度、内部维度及学习与成长维度的指标进行糅合,设计了中医医院经济管理的绩效评价维度,制成专家咨询表。通过向业内专家进行两轮问卷调查,最后使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确立了中医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共有7个一级指标:1、预算管理;2、财务资金管理;3、成本管理;4、医药费用管理;5、医疗效率;6、医疗质量;7、中医药特色服务。一级指标下还包括了 33个二级指标。因地区和规模的差异,不同中医医院的经济管理方式不可能完全一致,本研究也旨在提炼出较为核心的指标体系来作为参考。中医医院经济管理与综合医院的经济管理也存在差别,评价的指标也不一样,所以本研究的指标体系适合于中医医院自身纵向的研究。本研究不可避免存在不足之处,因研究中咨询的专家人数有限,没有形成更为全面的指标体系;专家咨询采取四轮咨询,没有进行更多次数的咨询,不可避免会形成专家固定思维,也可能导致指标不全面。

茆庄[5](2017)在《采供血机构财务管理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公共卫生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共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实现从资产保值增值向最小资金投入产生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转换将成为一种必然。因此,必须不断创新财务管理理念和财务管理办法,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采供血机构作为公共卫生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履行政府职责,为社会提供采供血服务的重要任务。有效的财务管理是支撑采供血机构正常运行的前提保障。自从采供血机构从医疗行业分离出来以后,采供血机构的经济补偿和财务管理主要受政府政策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由于缺乏统一的考核标准,各地采供血机构的财政预算拨款不同,造成其不平衡发展。本文将对目前公共卫生机构在财政管理上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采供血机构财务管理的创新途径,主要包括统一经济补偿机制的建立、会计核算方法的创新、财务绩效管理的创新等,并提出几点提高采供血机构财务管理效果的措施。

周凌云[6](2017)在《TZ市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研究》文中认为

王清波[7](2016)在《分级诊疗制度的运行机制分析 ——基于厦门市的案例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梳理分级诊疗的相关理论与国内外实践概况,了解厦门市分级诊疗制度的运行机制和实施效果,总结厦门市分级诊疗实施过程中值得推广的经验及其适用条件,为其他地区构建和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提供参考和借鉴。研究内容:1.梳理分级诊疗相关概念、内涵和理论,构建分级诊疗制度的理论分析框架。2.根据理论分析框架,分析厦门市分级诊疗的制度背景、政策措施、运行机制以及实施效果,探讨当前存在的问题、可能的原因及相应对策。3.总结厦门市在推行分级诊疗过程中有益经验,分析其可推广的范围及相应条件,为其他地区构建和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提供参考和借鉴。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通过检索数据库,就分级诊疗相关的概念、内涵、理论和国内外实践现状进行综述,为分级诊疗理论框架的构建和案例研究的设计奠定基础。2.专家咨询通过咨询卫生政策、卫生经济等领域的专家以及卫生行政部门的官员,论证研究设计、分析过程和研究结论的严密性和可靠性。3.案例研究通过对厦门市的案例研究,重点分析分级诊疗制度的运行机制。(1)资料来源:①文案调查:搜集厦门市分级诊疗相关的文件、档案、工作总结、汇报材料、研究报告、统计数据、媒体报道等资料和信息。②关键知情人访谈:对厦门市卫生计生委、财政、医保、发改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者、医务人员和患者代表共21人次进行个人深入访谈和焦点组访谈。(2)分析方法:①运用系统动力学因果关系图,定性分析分级诊疗的体制机制要素对政策目标的影响和作用机理;②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分级诊疗各相关主体的利益诉求、利益关联程度、政策影响力、政策执行意愿、受政策影响程度等。结果:1.系统动力学分析结果(1)有力的决策与协调机制是确保分级诊疗各项政策措施协同推进的必要条件。(2)有效的问责与考核机制是督促医疗卫生机构持续规范开展分级诊疗工作的基本保障。(3)财政投入力度和投入方式对于促使不同级别医疗卫生机构回归各自在分级诊疗体系中的功能定位具有重要意义。(4)医保支付方式和差异化的报销比例对供需双方在分级诊疗中的行为策略起到调控和引导作用。(5)医务人员薪酬水平、结构及其考核方式对医生参与分级诊疗的态度和行为形成了最为直接的激励约束。(6)医疗服务价格水平、比价关系及其形成机制对于保障各项筹资支付措施在分级诊疗中的效果发挥着杠杆效应。2.利益相关者分析结果(1)卫生部门和医保部门是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主要推动力量,但二者在实施路径上存在一定差异。(2)财政、发改(物价)等部门的协调配合是分级诊疗顺利推进的必要条件。(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者和医务人员是分级诊疗的重要推动因素,但前提是要对相关体制机制进行深层次改革。(4)医院的管理者和医务人员在分级诊疗中利益受损的可能性较大,是政策推行的主要阻碍因素,但二者的阻碍程度不同。(5)居民/患者本应是分级诊疗的重要受益者,但若政策运行不畅、引导措施不当,也有可能成为阻碍因素。(6)医药器械商选择性地参与部分环节,有望成为推动分级诊疗的有益力量。结论:厦门市以慢性病防治为切入点,通过“三师共管”的服务提供模式,采取适宜的治理与规制机制、筹资与支付机制以及相应的配套措施,以循序渐进的“柔性”策略引导各利益相关方行为,构建分级诊疗体系,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成效。其他地区可参考借鉴厦门市明确制度的根本目标、制定合理的改革方案、采取适宜的实施路径、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等有益经验,但也应特别注意厦门现有政策的可持续性问题、人事制度改革的滞后性问题和改革的“洼地效应”与“孤岛效应”,同时还应充分认识到厦门市的分级诊疗模式既有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相对充足的医疗卫生资源为支撑,也有其长期以来在社会治理领域的探索和积累为铺垫。只有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和条件,立足于本地的实际情况,才能真正将厦门市推行分级诊疗的经验更好地运用到各地的探索实践中去。建议:1.对厦门市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议(1)着力构建具有内在动力的分级诊疗长效机制(2)逐步打破医师团队服务的“单位制”藩篱(3)探索建立“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医疗服务模式2.对其他地区构建和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思考和建议(1)以患者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完善分级诊疗的服务提供模式(2)转变治理理念,优化政策工具,理顺分级诊疗的核心体制机制(3)以人才为核心,以信息为纽带,强化分级诊疗的支撑保障体系

孙磊[8](2014)在《A保险公司理赔垂直管理模式优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国内保险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日渐加剧,保险理赔作为客户接触和感知保险服务、履行保险合同的重要环节,提高理赔效率、加强和改善理赔服务质量、保障维护保险消费者权益一直以来就是A保险公司关注的核心问题。理赔垂直管理体制改革是A保险公司从2010年开始进行的一项重大的管理模式变革。在近两年的试点、运行过程中,该模式将基层公司理赔部门的人、财、物等方面的权力收归上级公司统一调配,增强了上级公司对基层公司的宏观调控和监管,维护了上级公司的权威,推动和加速了基层公司的经营意识与方向的转变,提高了理赔质量,也促进了理赔业务专业化水平。但这种模式容易引发“条条矛盾”和“条块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基层公司完整功能的发挥,加大了理赔垂直管理部门违规、违纪、腐败现象发生的几率。为此,必须对该模式进行优化改革。首先要加强理赔垂直管理部门的自身建设,完善内部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管理与监督体系;其次,要规范理赔垂直管理部门与基层公司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合理的划分上级公司与基层公司的职责权限,建立和健全理赔垂直管理部门和基层公司的协调机制与争议解决机制;最后,可在上级公司与基层公司合理界定职权范围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调整。

李家伟[9](2013)在《中医服务及医院补偿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研究背景目前,“看病难、看病贵”已经成为我国医疗卫生领域乃至社会的突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的补偿机制,导致了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快速增长。因此,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一方面需要发展费用低,可及性好的医疗卫生服务;另一方面需要破除“以药养医”的医院补偿机制,改变公立医院的趋利行为。中医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其所具有的适应症广、医疗成本低、易推广应用等优势已经得到充分的证明。中医服务有着简单、便捷、疗效确切的独特优势,具有“简、便、验、廉”的显着特点。中医院是传承中医药文化,提供中医服务的重要载体。目前,中医院“西化”现象严重,主要是因为政府对中医院的补偿方式不合理,国家财政给予的补助相对较少,中医药价格相对低廉反倒变成了阻碍中医医疗机构发展的软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0年)》中明确指出:“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3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因此,本文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政策为依据,研究促进中医服务发展的策略;从医疗服务收入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来探索建立合理的医院补偿机制。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为政府建立科学合理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提供建议,从而有效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目的是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背景,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中医药发展困境以及医院补偿不合理的现实问题,以政府财政投入和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为主线,采用系统动力学建立医院补偿政策干预模拟实验平台,以及采用成本核算方法构建医院获得经济补偿的数据基础,提出有针对性且可行性强的医院补偿政策建议,通过政策的导向作用,促进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三、研究思路本文为了研究中医服务以及医院补偿机制,按照逻辑递进关系,依次阐述了研究所应用的理论基础;阐明了研究中所运用的方法学及其研究进展;分析了中医药服务面临的现状,诊断中医发展的困境,提出促进中医发展的策略;从我国医院经济运营现况分析入手,回顾我国医院补偿机制的改革历程,揭示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以医疗服务价格补偿和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线,从微观和宏观两个途径来研究医院补偿机制的完善与修正,微观层面采用标准成本核算来夯实政府财政投入和医疗服务价格补偿的数据基础,宏观层面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来仿真干预政策的有效性,从而提出相应的改善医院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四、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定量地开展研究。在规范分析中,建立系统动力学数理模型,展开对不同主体在博弈中的关系分析,模拟不同干预政策的效果,提出医院补偿政策的建议。采用案例分析我国医疗服务业的统计数据,揭示医院补偿机制不合理的问题;实证分析样本中医院的相关数据,核算实际成本说明医院补偿机制中存在的价格低于成本的问题,核算标准成本为医疗服务按成本制定价格和政府财政负担政策性亏损提供依据。(一)文献归纳荟萃分析在所查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具有相同研究目的多个独立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和综合分析,对各类文献资料中的主要观点进行归纳。归纳出可以借鉴的理论和方法,以及明确本研究的理论创新点和研究工作可能重点突破的方向。(二)系统分析方法所谓系统是指由若干要素组成的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为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存在的有机集合体。根据系统论的基本原理,本研究把医院补偿体系看作一个系统,从更宏观的角度,更全面、更客观地确定医院补偿不合理机制。(三)系统动力学系统动力学主要特点是能方便地处理非线性和时变现象,能作长期的、动态的、战略性的仿真分析与研究。利用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建立医院补偿机制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模型模拟结果对模型进行修正,最后进行医院补偿政策的干预实验,为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提出政策建议。(四)完全成本核算本文采用成本核算方法来测算医疗服务项目的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通过比较分析项目实际成本和收费标准之间的差距,揭示医院亏损的原因和补偿机制的不合理;通过比较分析标准成本,为医院控制成本和提高效率以及合理定价提供依据,最终为医院获得合理的财政补助和医疗服务价格补偿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五)利益相关者分析研究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从医疗卫生领域的各种利益相关者,如政府、卫生、物价、财政、医保、药品、医疗机构、患者等群体中,确定出医院补偿的关键利益相关者。分析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倾向,从协调主体利益关系的角度设计补偿机制,可以有助于解决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本质问题。(六)成本效益分析(CBA)成本-效益分析是将治疗取得的最终疗效转化为可测量的货币,这样就可以对投入与产出进行直接的比较,从而更本质地揭示了不同方案的经济价值。本研究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来研究病种相同,病情相近,取得最终治疗效果的情况下,采用中医治疗方式与采用西医治疗方式,患者所花费的治疗费用,从经济学上用货币展示中医药服务具有价格低廉的优势,从而证明发展中医药服务的重要性。(七)SWOT分析法SWOT分析方法注重将组织的任务和目标同组织的战略方案和后期行动相连接,标志了组织战略方案发展的开端。SWOT分析成为企业最常用的一种内外部环境条件战略因素综合分析方法。中医药的发展受到内在自身条件,以及外部宏观环境多种因素的影响,用SWOT分析方法有利于系统的理清中医药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扬长避短,从而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五、研究结果(一)我国中医药发展面临的问题1.中医医院“西化”问题严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中医服务能力不足,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中医院采用经济效益高的西医服务,导致中医院西医化倾向严重,中医服务的地位正在逐步弱化。2.中医药特色服务提供有萎缩的趋势在医疗服务方面,中医医院忽视中医特色专科建设,中医特色诊疗项目削减的现象。从基层医疗机构来看,多数中医药特色并不突出,许多中医药传统项目面临失传的危机。3.中医药服务的需求有相对下降趋势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由于缺乏相应配套政策的支持和受经济利益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医疗机构不愿意提供中医药服务,而老百姓对中医药的信任也逐渐降低,中医药服务利用逐渐减少。(二)中医药发展策略1.构建完善的促进中医药发展政策体系国家政策都体现出对中医药的明确定位,在财力保障、人才培养、适宜技术推广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而且具有相应的配套文件和措施,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性,有效的保证和促进了我国中医药服务的发展。2.中医药应该借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中医药服务具有“简、便、验、廉”的优势,能够提高居民医疗服务的可及性,适宜在社区发展;中医药的服务理念与社区卫生机构相吻合。(三)我国公立医院补偿机制面临的问题1.医疗服务价格与成本的偏离医疗服务的收费标准不反映人力成本,价格既不反映价值,也不反映供求关系。我国医疗服务价格体系中存在各种问题有价格偏高与偏低并存;价格总体水平上涨与价格扭曲并存;调价滞后与调价不到位并存。2.政府财政投入的不足我国政府卫生支出费用逐年增加,可是政府支出部分占全部卫生费用的比例却呈下降趋势。政府财政投入的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甚至低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3.收费覆盖率低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的收费覆盖率均低于100%,反映出中医院的各项目的收费标准低于实际成本,导致中医服务的政策性亏损。(四)医院补偿系统动力学模型干预政策试验1.医院收入增长趋势仿真继续“以药养医”补偿机制的运行,公立医院的政府补助收入在医院总收入中的比例将会越来越低,公立医院的“公益性”难以体现。2.医药分开的干预政策试验(1)医药分开对医院收支的影响在实行医药分开之后,假如没有其他途径补偿,虽然医院总收入和总支出能够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医院将会出现巨大亏空,并且亏损额每年递增,医院生存和发展将会面临重大的影响。(2)医药分开后药费占比仿真试验医药分开后公立医院门诊病人次均药费和出院病人人均药费占比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下降的幅度是非常明显的,说明药品使用的频率和数量将逐渐恢复理性和合理。3.增加政府财政投入的政策试验随着政府补助增长率的增大,当财政补助收入占医院总收入比例增加到25%左右,恢复到上世纪80年代初的水平,长期趋势上医院基本能够做到收支平衡。当政府投入增长率在35%的情况下,大约符合OECD国家财政投入医疗的平均水平,除了在前几年医院会处于轻微程度的亏损以外,公立医院在宏观层面上能够基本维持平稳增长的需求。4.提高医疗服务价格的政策试验小幅度上调医院技术服务价格对医院收支的影响。医院收支在刚开始的几年出现亏损,但是以后逐渐由亏损转盈余。采用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策略,必须有一定先增加财政投入,来弥补医药分开开始阶段的医院收支亏损。5.组合补偿措施的政策试验政府投入增长率为20.0%;门诊治疗费增长率为13.0%;住院治疗标准增长率为13.0%;住院手术费增长率为13.0%。政府不用短时间内投入大笔的财政补助,医疗服务收费都不是大幅增长,但综合政策效果能够保证公立医院维持其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从而逐渐改变“以药养医”的补偿机制。六、政策建议本文经过阐述研究所需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学,分析中医药服务和医院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来研究医院补偿机制的完善与修正,微观方面采用成本核算来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宏观方面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来仿真干预政策的有效性,从而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充分发挥中医药服务的“简、便、验、廉”作用;(二)建立医院统一的成本核算体系,强化成本意识;(三)建立医院成本核算信息化制度;(四)建立医院预算绩效评估制度;(五)增加政府投入比例,提高政府对医院行为的控制力;(六)加快医疗机构产权和内部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多渠道的补偿机制;(七)实施医药分离,切断以药养医的筹资机制;(八)改革医院定价体系,调整卫生服务价格;(九)完善医疗保险体系,强化第三方购买机制;(十)建立健全社区医院功能和层级医院互动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杨春旭[10](2011)在《医院核心竞争力分析与综合评价体系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规律在医院的发展和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公立医院的定位也从单纯的社会福利型向公益经营型转变。医院自身的经营绩效和发展能力,不仅关系到其自身在医疗市场中的地位,还影响到整个医疗体系的运行效率,最终必将影响医院对社会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的质和量。所以,公立医院提高经营水平、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是维持和促进公立医院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不能将其看作单纯的“逐利”行为而加以限制甚至谴责。作为公立医院的管理者,更应该学习卫生经济学,掌握公立医院的经营规律,尤其要研究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研究客观评价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指标,从而制定出合符医院具体情况的有效措施,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医院只有实现良性的经营状态,才有可能向社会提供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才有可能像国家希望的那样实现服务对象、医院和社会的三方共赢。这是我们研究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的动机。我国公立医院未来改革的趋势将表现在:一是按企业化的方式进行经营管理,使公立医院享有经营管理的充分自主权;二是强化监管力度,除政府监管外,尤其要引入第三方或民间组织的监管,使公立医院能够满足服务对象和社会对健康的需要。但外部管理体制变化和改革以及社会监督都只能作为外因,而医院内部的管理才是内因,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医院内部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变革,在我国现行医疗卫生体制、医疗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等诸多背景下是更为重要而紧迫的问题和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而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将是实现医院、服务对象、社会三方共赢的纽带。1996年以后,有关核心竞争力理论由国外传到国内经济界和管理学界,开始应用于国内企业日常运营、战略管理与研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中。而核心竞争力理论引入医院管理是在2000年以后。从2000年至2009年为止,用医院核心竞争力及医院核心能力为关键词检索到的相关研究论文,以发表在公开的学术期刊上为统计,共计952篇,可见研究十分活跃。2000年,朱玉章在《卫生经济研究》杂志上发表《培养核心竞争能力,促进医院发展》文章,是可检索到的最早论述医院核心竞争能力的期刊论文。作者基于医疗市场激烈竞争并结合当时国内医院运营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构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观点,阐述了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并对培养医院核心竞争能力给出了4个途径。2003年,第二军医大学王向东在《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上发表了“什么是医院核心竞争力”一文,对医院的核心竞争力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理论探讨。借鉴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成果,结合医院的行业特点,作者认为医院核心竞争力是指能够使某一医院,在一定的区域内,在某一或某些领域实现持续竞争优势(表现为优质、高效、低耗的综合服务实力)的一系列互补的技术、知识以及医院内外部诸多资源的有机组合而形成的一种医院独有的能力。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包括:一是研究产生的背景是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二是持续的竞争优势是构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总目标;三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内容涉及一系列互补的技能、知识和资源(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如人力资源、组织管理,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及运营能力等),不单是某种技术专长;四是整合性、增值性、领先性、异质性(独特性)、难以模仿性、延展性、持续性和动态性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特征;五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构建要以医院文化为基础。核心竞争力不等于核心技术;孤立的资源不代表能力,更不代表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研究近年主要集中在: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特征;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核心竞争力识别与评价;核心竞争力形成、发展及构建。从目前的文献资料看,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较为深入,但医院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以理论研究居多,缺乏实证和具体研究,特别是缺乏基于平衡记分卡原理的医院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财务及非财务指标)的构建及其测评方法研究。与医院核心竞争力有部分类似的医院绩效评价的研究中,尽管有些涉及财务分析,但又存在只重财务指标结果分析,而忽视对经营行为动因和结果过程的分析;重医院的短期绩效,轻医院持续核心竞争力的评价;即便有一些非财务指标,但依然没有深度分析指标与战略之间的关联,如医院产品服务的市场份额、与竞争对手的比较以及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等因素的分析。更多的是在影响医院核心竞争力单个要素层面上,从理论上论述其重要性和作用如技术创新、人力资源、医院文化、管理创新、品牌、学习能力、冲突处理能力、打造优势学科、执行力、医患关系、战略联盟等等。研究目的总体目标是论证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是从医院角度实现服务对象、医院和社会三方共赢的纽带;同时探讨综合而客观地评价医院核心竞争力的财务及非财务指标,尝试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分析与评价提供新的视角;希望通过本研究初步建立更合理的有关医院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具体目的包括以下几方面:1、分析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外延(组成要素);2、研究医院核心竞争力的组成要素对医院管理行为、对医院的服务对象(患者、亚健康人群、有需求的健康人群)、医院绩效及社会利益、社会反应性的具体影响及其作用环节;3、基于平衡记分卡的原理,尝试从财务视角,对医院核心竞争力进行量化研究,将核心竞争力评价与财务分析相结合,建立医院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4、通过对当地医院的个案及广西省内18家有代表性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实证研究,验证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样本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测评的价值;5、尝试建立医院核心竞争力与医院经营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以完善现行的医院财务分析体系。研究内容和流程研究内容和流程如下图所示:研究方法(一)理论研究方法:基于战略管理理论、核心竞争力理论以及平衡计分卡原理,以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外延及其特性为主要线索,具体分析医院核心竞争力不同特性的内部决定因素和外在的财务与非财务表现,分析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对医院的服务对象、医院及社会的影响;在进行具体指标分析时,结合医院的战略与总体目标,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分析与评价提供新的途径。(二)实证研究方法:1、医院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在文献回顾和理论证据的基础上,通过52名相关的自由列举调查对象的调查结果及30名医院管理及财务专业人员的筛选、总结,以及目前医院统计报表所提供的数据情况,从74个指标中,共得到61个可测评的评价指标。一级指标包括:(1)增值性、动态性、发展性或持续性指标;(2)整合、协调、平衡性指标;(3)异质性、难以替代性指标。二级指标包括:(1)财务指标;(2)非财务指标;每个二级指标下又包括若干个三级指标。在构建三级指标的过程中,融入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即财务、客户、流程及学习与成长维度。2、数据的观测和收集: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问卷法:根据文献资料、具体的评价指标设计相应的调查问卷,由调查对象填写;主要调查内容是医院学习能力、医院内部管理,…等等。(2)访谈法:根据具体情况,部分调查对象根据拟定的提纲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主要调查内容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理解、构成要素,…,等等。(3)现存统计资料分析:研究报告、官方统计资料(全国人口普查、工业普查资料;各级政府和专业机构编制的年鉴、报告、报表等)、信息调查研究机构和咨询公司的数据库。3、数据分析方法:(1)核心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模型的建立方法——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法,秩和比法、TOPSIS法;(2)核心能力要素对医院绩效、服务对象及社会反应性的影响分析方法——X2检验、t检验、相关或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4、研究对象:(1)选取1家公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进行案例研究;(2)选取广西省内18家床位在500张以上、公立、非营利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其中大学直属教学医院3家、省级医院2家、地市级医院13家,共18家医院进行核心竞争力的综合评价研究。5、研究的时间跨度:个案研究分析研究对象从2002年至2009年八年期间医院财务数据的变化情况,其它定性指标则用2010年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18家医院核心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则采用各家医院2007—2009年卫生统计数据及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分析。实证研究结果(一)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个案调查结果1、医院的学习能力被调查医院的九种学习能力最高的是反思能力,被75.46%的员工认可,最低的是发现能力,员工的认可率为64.13%,学习能力的平均认可率为69.83%,高于竞争对手,另外一家同类同级医院(55.77%)。2、人力资源结构调查发现,至2009年,被调查医院编制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卫技人员占53.99%、硕士占6.27%、博士占0.93%、正高职称人员占2.01%、专业荣誉专家占4.43%、非卫生技术专业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3.33%。被调查医院自身对比,2005年至2009年5年期间,各级各类人员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5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博士56.51%,硕士36.99%,专业荣誉专家3.04%,本科学历人员11.19%,正高职称26.98%,非卫生技术专业本科以上学历人员9.42%。案例医院的人力资源结构(本科比例、硕士、博士及高级职称比例)处于当地医院的领先地位,高于2005年(无2009年的全国数据)全国平均水平。3、生产设备因素至2009年,调查医院50万元以上的设备台数为62台;被调查医院2002年至2009年医疗设备收益率波动很大,其中2002年和2005年出现了负增长,至2009年,医院的设备收益率(设备效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从0.15%增加到14.17%,环比增长速度为9446.67%。如果扣除2002年和2005年出现负增长的年份及2009年的影响,医院设备收益率的平均发展速度=36.81%,平均增长速度为36.81%—100%=-63.19%,即在2003、2004、2006、2007、2008年5个年度,医院医疗设备的收益以每年63.19%速度下滑,医疗设备资产的利用效率低,医疗设备资产的管理存在问题。而2009年则是一个转折年。4、品牌因素被调查医院在所调查的患者群体中的第一提及率高于当地的其他医院,为59.76%,而其他同类同级别医院最高为11.92%;提示知名度得分为154分,也高于当地同类同级别医院;提示后知名度为71.37%,高于当地同类同级别医院;品牌认知测量中,患者对被调查医院的品牌认知超过了七成,达到71.0%;患者对不同医院行为忠诚的比例也是被调查医院高于当地同类同级别医院,达到60.62%;而情感忠诚测量中,患者对被调查医院的情感认同为74.99%。以上的数据表明,被调查医院在当地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是该医院能够在当地保持强势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其品牌知名度依然不稳固,只保持在70%左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进一步通过对医院的品牌的市场行为测量发现,被调查医院在长达8年时间里,其门诊的市场份额保持在17%-20%之间,没有明显的增减;住院病人的市场份额保持在23%一26%之间,也没有明显的增减。以上的结果提示,医院提高其市场份额的空间依然很大,开发市场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和同一个城市的同级同类医院(竞争对手)相比,并没有处于领先地位或有明显的优势。被调查医院的相对市场价格的调查结果显示,2005年至2009年5年间,其门诊相对市场价格的均数为1.21,住院为1.20,非常接近,均没有超过该地区全年医疗服务平均价格的2倍。与企业不同,医疗服务价格由国家制定,同级同类医院的相同服务项目没有差异,为了吸引患者或服务对象,对大批量的服务群体,如体检人群等,服务价格有时还可能降低。医院的相对市场价格不高,一方面体现服务的质优价廉,让服务对象获得了超值的服务,另一方面也提示医院,在体现社会效益的同时,在国家投入不足的情况下,要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必须通过强化医院的成本控制、优化医院的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等等一系列的内部管理策略及措施才能实现。医院的商誉价值调查显示,被调查医院的商誉价值在广西范围内为842273.62元。在柳州市范围内,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其主要竞争对手情况为:柳州市人民医院收入收益率分别为-0.61%和-8.35%,两年平均商誉价值为-6109505.38元;柳铁中心医院收入收益率分别为-0.22%和0.39%,两年平均商誉价值为-1341390.68元;柳州医专一附院收入收益率分别为-3.73%和-1.02%,两年平均商誉价值为-52143.37元。5、文化因素用丹尼森组织文化模型对被调查的医院文化的四个特征:参与性、一致性、适应性、使命等进行了测量,结果如下:参与性,涉及授权、团队导向和能力发展,平均满意度为56.55%,其中授权文化的满意度最低,为49.04%。一致性,涉及核心价值观、协调、配合与整合,平均满意度为56.88%,其中配合与整合文化的满意度最低,为49.94%。适应性,涉及创造变革、客户至上、组织学习,平均满意度为60.80%,其中,创造变革的满意度最低,为53.89%。使命,涉及愿景、战略导向及目标,平均满意度为64.91%,而且两个指标的满意度非常接近。6、管理因素管理体现出核心竞争力的协调性与整合性特征,医院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通过多个环节对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产生重大的影响。对于管理因素的主观测量指标一般用员工满意度进行测量。被调查医院总和评分式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员工对医院总的管理情况平均满意率为54.78%;对医院文化的满意率为44.09%;对医院制度的满意率为42.01%;对个人的发展机会和前景的满意率为35.68%;对医院管理行为的公平公正的满意率为37.18%;对医院横向及上下沟通渠道满意率为36.93%;对医院绩效考核及薪酬分配现状的满意率为31.63%。七个方面的员工满意度测量中,最高为54.78%,其它还不足半数,尤其对医院绩效考核及薪酬分配现状的满意率为31.63%,表明被调查医院在管理方面还十分薄弱,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7、案例医院的经济效益分析(1)总收入与总支出情况被调查医院2002年至2009年八年间,总收入平均增长速度为19.01%,总支出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7.52%。年均结余率为0.90%,其中医疗收支的年均结余率为-7.045,药品收支的年均结余率为4.35。(2)业务收入与业务支出情况被调查医院2002-2009年,有4年(2008、2007、2005、2002)业务收入低于业务支出,8年平均支出收入比为99.90:1,收支基本平衡,略有盈余。2007年调查医院的支出收入比为1.02:1,高于同期全国综合医院0.976:1的平均水平。在业务收支中,医疗收入有6年一直低于医疗支出,到2009年,医疗支出与医疗收入比为0.899:1,再次产生医疗收支结余。8年平均医疗支出与医疗收入比为1.025:1。2002—2009年,调查医院药品收入与药品支出的比值呈下降趋势,2002年为1.12:1,2009年降为1.01:1,反映出药品收支结余的不断下降。这与国家药品政策(控制药品加成、药品占总收入的比例)的改变有关。(3)药品收入及医疗收入占医院总收入情况调查医院2002年至2009年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8年的平均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43.45%。调查医院2002年至2009年医疗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的加权平均值为55.47%(8年医疗业务收入总和/8年的总收入总和×100%)。(4)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情况调查医院2002年至2009年在职职工人均业务收入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环比增长速度以2003年最快(28.35%),其次2009年、2004年、2007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4.26%,医院2002年至2009年在职职工人均业务收入的加权平均值为15.91万元。调查医院年总收入逐年增长,年总收入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9.09%。而同期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平均为28.30%)及人员经费占总收入支出比例(平均为27.50%)也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5)案例医院的盈利能力1)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报酬率调查医院净资产收益率从2005年-1.89%提高到2009年12.42%,5年平均的净资产收益率为3.12%。调查医院的总资产报酬率从2005年的-1.13%提高到2009年的8.26%,5年平均总资产报酬率为2.47%。2)收入利润率调查医院连续5年的主营业务利润率表明,尽管医院呈良性发展趋势,但主营业务获利能力不强,其中2005年、2007年、2008年主营业务利润率分别为-3.60%、-2.66%、-4.86%,而同期业务收入增长率(见表9-21)则为10.52%、26.92%、12.99%。3)成本利润率除2006年、2009年业务收入成本率(业务支出/业务收入)低于1外,其余年度均大于1,说明医院每创造1元收入需要消耗大于1元的成本。全部成本费用总利润率、业务成本利润率(业务利润/业务成本)指标也显示出同样的趋势。如,2008年的业务成本利润率表明,医院每投入100元,就会导致4.63元的亏损,成本效益不显着,甚至呈现亏损状态,提示医院提高盈利能力的关键是抓好成本控制。4)净资产现金回收率及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调查医院2005—2008年的净资产现金回收率及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均为负数,2009年由负数变为正数,净资产现金回收率达到6.72%,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达到3.85%。以上的两个指标数据表明,调查医院2005—2008年期间,不管是净资产还是全部资产,其获取现金的能力很差,与调查医院的净资产收益率及总资产报酬率相比,如2005—2008年期间,净资产收益率由负数变为正数,但数值很低,不超过5%(范围在0.11%--4.84%),调查医院净资产现金回收率及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并没有相应提高。到2009年,虽然医院净资产现金回收率(6.72%)及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3.85%)有所提高,但相对于医院的净资产收益率(12.42%)及总资产报酬率(8.26%)提高而言,其提高并不显着,表明增加的收益能力并没有相应反映在经营现金流量的增加上,需进一步分析原因。(6)案例医院的营运能力1)总资产收入率调查医院2005—2009年总资产收入率差别并不明显,5年总资产的平均收入率为87.03%。提示医院的资产利用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2)总资产周转率及流动资产周转率调查医院2005—2009年总资产周转率差别并不明显,以2009年为最高。2005—2009年流动资产周转率在3.97—4.66之间变化,呈现相对稳定的趋势。3)药品周转率及耗材周转率调查医院药品周转率从2005年8.78提高到2009年10.5,对应的周转天数从41.5天缩短为34.7天,说明医院药品用到患者身上形成收入的过程较原来缩短,变现能力增强。药品周转速度虽增快,但幅度不大,从41.5天缩短为34.7天,说明药品从购入到变现需要在药库停留一个月以上的时间,药品库存仍占用医院大量流动资金。2005年药品库存占流动资金338.56%;2009年药品库存占流动资金73.62%。见表9—32。调查医院卫生材料周转率从2005年35.39提高到2009年70.93,对应的周转天数从10.3天缩短为5.1天,卫生材料周转速度快,说明其流动性好,变现能力强,利用效率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卫生材料的过度使用。2005年医院消耗卫生材料占当年医疗支出的31.62%;2009年消耗卫生材料占当年医疗支出的34.6%。4)应收账款周转率调查医院应收账款周转率从2005年19.61降至2009年9.77,说明市内医疗保险应支付款项及周边县份医疗保险应支付款(简称医、地保款)及农村新型医疗合作款(简称农合款)、患者欠款等占用医院资金的时间增长,影响资金的正常周转及偿债能力。由于医、地保款及农合款按规定期限结算,周转天数改变不大,影响应收账款周转率降低的主要因素是此类患者增多,医疗费用增大,医保按其评价指标考核后拒付款增多,从而加大医院应收医疗款余额。导致应收账款周转率降低的另一因素是患者欠款的增多,2005年至2009年患者欠款分别为:3,548,347元,4,439,440.84元,5,973,631.38元,7,456,014.69元,10,428,062.80元。5)流动资产周转加速对流动资产的影响调查医院2009年药品周转率为10.5,而2008年为9.99,2009年药品收入为165572687.7元,则2009年药品资金节约额为805015.21元。调查医院2009年应收账款周转率为9.77,而2008年为10.72,2009年业务收入为426,145,728.32元,由于应收账款周转率2009年低于2008年,导致了3865381.78元流动资金的浪费。6)流动资产周转加速对收入的影响调查医院2009年因流动资产周转率的变化,由2008年的4.11降低为2009年的4.10,从而导致营业收入的变化=87769393.29(基期流动资产平均余额)×(-4.11(基期流动资产周转率))=-877693.9元。即因流动资产周转率的降低,2009年的营业收入减少约87万元。7)固定资产的收入率分析调查医院2005—2009年固定资产的收入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年平均增长速度为4.11%,固定资产的5年平均收入率为111.64%。固定资产的收益率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表明医院固定资产的利用效果呈现上升趋势,其稳定性和优势有待于进一步观察和与行业平均水平比较。(7)案例医院的偿债能力1)营运资本分析根据资产负债表资料,调查医院营运资本五年均表现为流动资产低于流动负债的情况,表明医院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资金不充足,短期流动性风险较高,见表11-51。2)流动比率调查医院的流动比率5年来呈现递增的趋势,5年平均为56.78%,表明医院短期偿债能力在增强,但如果用2:1的标准衡量,则医院的短期偿债能力依然很弱。3)速动比率调查医院的速动比率5年来呈现递增的趋势,5年平均为46.70%,表明医院短期偿债能力在增强,但如果用1:1的标准衡量,则医院的偿债能力依然很弱,需依赖借新债偿还到期债务。4)现金流量比率调查医院的现金流量比率2005年为2.02%,2009年提高到14.57%,但仍然很低。由于该指标小于1,表明医院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满足不了偿债的需要,须以其他方式取得现金,以保证债务的及时清偿。5)资产负债率调查医院资产负债率连续5年维持在40.97%左右略有下降,表明医院的长期偿债能力变化不大。见表9-34。资产负债率如超过100%,表明医院已资不抵债,达到了破产的警戒线。6)资产非流动负债率调查医院的资产非流动负债率2005—2009年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从2005年的4.16%,降到2009年的0.99%,表明医院资产中,由非流动负债形成的比例很小,医院的长期偿债风险不大。7)业务收入利息比率及利息保障倍数调查医院业务收入利息比率2005—2009年五年期间稳定在1%左右,表明医院通过业务收入所得的现金用于偿付利息的比例小,医院的偿债压力小。调查医院2005-2009年的利息保证倍数呈现逐年增长趋势,由2005年的-0.13,提高到2009年的6.32,五年的平均利息保证倍数为2.66,表明医院生产经营所得能够满足支付利息的需要,是支付利息的2.66倍,见表11-53。8)到期债务本息偿付比率调查医院2009年到期债务本息偿付比率2005—2008年期间,基本为负数,表明医院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不足以偿付到期本金和利息。到2009年,虽然有所改观,但指标值依然很小(15.83%),该指标的比率远远小于1,表明医院经营活动创造的现金不足以偿付到期债务和利息支出,见表11-53。(8)案例医院整体发展能力一般而言,只有一个医院的所有者权益增长率、资产增长率、业务收入增长率、收益增长率保持同步增长,且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才能判断这个医院具有良好的发展能力。调查医院的所有者权益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资产增长率从2005—2009年期间,呈现时增时减的情况,如资产增长率2005年为22.41%,而2009年降为20.25%,表明资产的增长不稳定,但均为正值,表明所有者权益、营业收入、资产一直在增加。但净利润增长率和营业利润增长率2005—2007年为负值,呈现亏损状态,表明医院的营业成本、期间费用的上升超过了收入的增长,医院的经营盈利能力不强。2008年以后开始扭亏为盈,营业利润增长率和资产增长率均超过营业收入增长率。与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比较,根据卫生部2009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可以发现除2007年外,2005年、2006年的业务收入增长率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业务利润的亏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由于没有其他指标的行业标准,故未能进行比较。2005年以来,调查医院的业务收入增长率略高于资产增长率,超出幅度不大,表明医院的业务收入增长主要依赖于资产投入的增加,这种增长的效益性不强,也表明业务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所有者权益增长率与净利润增长率的比较。调查医院2005—2007年所有者权益增长率高于净利润增长率,表明这三年所有者权益的增长并非来自生产经营活动创造的净利润,是一个不好的现象;但2008年以后,净利润增长率显着高于所有者权益增长率,表明所有者权益的增长主要来自生产经营活动创造的净利润,是一个好的现象。但2008—2009年间,所有者权益增长率与净利润增长率之间出现较大差异,表明医院的净利润可能还用于弥补亏损等其他用途,需进一步分析两者出现较大差别的原因。净利润增长率与业务利润增长率的比较。医院的结余(利润)是医院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减支出后的余额。医院收入总额=财政补助收入+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其他收入。医院业务收入=医院收入总额—财政补助收入。医院总(业务)支出=医疗支出+药品支出+其他支出。调查医院2005—2009年净利润的增长率,扣除2005年、2007年亏损年度,2006年及2008年均高于营业利润的增长率,表明医院净利润的增长主要不是来自营业利润的增长。2009年的营业利润的增长率(575.69%)首次增长幅度高于净利润的增长率(503.19%),表明医院的净利润主要来源于营业利润,医院开展的业务项目(产品)获利能力较强。营业利润增长率和营业收入增长率的比较。调查医院2005—2007年三年营业收入的增长为正增长,但营业利润率则为负增长,表明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的增加超过了营业收入的增长,营业收入增长的效益性很差。2008年以后,营业利润增长率大幅度超过营业收入增长率,表明营业收入的增长超过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的增长,具有良好的效益性。通过以上分析,对调查医院的成长能力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结论,即调查医院2005-2007年期间的发展能力较差,虽然所有者权益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资产增长率均为正值,但其效益性很差,表现为净利润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均为负值。2008年以后,各项发展指标呈现良性增长势头,并具有良好的效益性,但其稳定性有待进一步观察。8、调查医院2005—2009年财务与非财务数据的因子分析结果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大致可由综合能力、盈利质量与偿债能力、营运与成长能力三个部分构成。各年度核心竞争力的综合得分由高到低分别为2009年、2008年、2007年、2006年和2005年。其中2005—2007年三年,综合得分为负值,提示低于五年的平均水平。进一步的分析发现,2009年医院在综合能力、盈利质量与偿债能力、营运与成长能力三方面均优于其它年份;综合能力最差的是2005年;盈利质量与偿债能力最差的是2008年;营运与成长能力最差的是2006年。以上这些结论与单项指标的分析结论一致。(二)广西18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医院竞争力综合评价结果1、评价指标根据核心竞争力及综合评价的基本理论、医院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平衡计分卡的原理,依据现有可以获得的统计数据以及综合企业、医院已有的研究结果,共选择了58个指标,包括财务指标及非财务指标,涵盖了核心竞争力的几大特性。2、主成分因子的提取按照特征值大于1、累积方差贡献率大于70%以上的原则,将原来的58个指标综合成8个公共因子,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3.64%,较好地解释了样本数据包含的信息。3、公共因子命名本研究通过因子分析得出医院竞争力评价的八个关键因子,即财务效率因子、核心竞争力的内部决定因素因子、盈利能力因子、短期偿债能力因子、长期偿债能力因子、服务效率、发展能力因子、领先性因子。进一步归纳,又可以将盈利能力因子、短期偿债能力因子、长期偿债能力因子归结为广义的财务效率因子;发展能力因子、领先性因子归结为动态性和可持续性因子。4、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根据综合因子得分,排名在前六位的医院分别为医科大一附院、省人民医院、柳州市工人医院、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桂林医学院-附院、贵港市人民医院。18家医院单个因子的得分及排名又各不相同,如F1因子(财务效率因子)排名在前三位的医院分别是贵港市人民医院、梧州市工人医院、柳州市工人医院,而医科大一附院则位居第九名、省人民医院排名第14位。定量分析的结果显示,排名靠前的各家医院各有所长,也各有欠缺,并非十全十美,提示各个医院必须根据各自的实情,采取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如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虽然综合排名第一,但其财务效率因子却位居第九名,表明其盈利能力、盈利质量及运营能力等尚有待提高,需进一步研究现行卫生经济政策下如何提升和改善医院的经营状况,实现优质、高效、低耗的医疗服务。(三)广西18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基于TOPSIS、RSR分析法的医院竞争力综合评价结果1.TOPSIS法对广西18家医院的核心竞争力综合评价结果根据各评价对象指标值与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的相对接近程度Ci值的大小对评价对象的优劣顺序进行排序(具体的计算步骤及每一步的计算结果参见第十一章),Ci值由大到小排序的结果如下: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3柳州市工人医院;4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5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6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7柳州市人民医院;8北海市人民医院;9广西民族医院;10贵港市人民医院;11河池市人民医院;12梧州市工人医院;13百色市人民医院;14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15广西南溪山医院;16桂林市人民医院;17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18柳州医专第一附属医院。2.秩和比(RSR)法对广西18家医院的核心竞争力综合评价结果RSR指行(或列)秩次的平均值,是一个非参数统计量,具有0-1连续变量的特征。在综合评价中,秩和比综合了多项评价指标的信息,表明多个评价指标的综合水平,RSR值越大越优。在具体的确定评价指标、确定每个指标权重、对各指标编秩(高优指标从小到大编秩,低优指标从大到小编秩。同一指标,数值相同者编以平均秩)、计算加权秩和比等的计算步骤及每一步的计算结果参见第十一章。按RSR值对18个医院的核心竞争力的优劣进行排序,从高到低分别为:1柳州市工人医院;2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3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4贵港市人民医院;5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7北海市人民医院;8百色市人民医院;9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10广西民族医院;11河池市人民医院;12梧州市工人医院;13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14柳州市人民医院;15广西南溪山医院;16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17桂林市人民医院;18柳州医专第一附属医院。3.主成分分析法、TOPSIS法、RSR法对18个医院分析结果及其相关性分析利用SPSS13.0做等级秩相关分析得结果如下:f值与C值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864,P=0.000f值与RSR值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800,P=0.000C值与RSR值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825,P=0.000几种方法有显着的相关性,所得结果排序基本一致,表明本研究提出的方法有科学性。实证研究的结论通过某三甲综合医院的个案研究结果分析及广西区内18家公立三甲综合性医院的研究结果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研究结论:1.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与医院的显着增值性成正相关关系。个案医院五年的不同时期核心竞争力综合评价及18家同级同类医院的综合评价均显示综合评分数值的高低与增值性指标有显着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5以上,增值性越大,核心竞争力越强;2.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与局部优势性、异质性成正相关关系。研究发现,不同医院的综合竞争力以及内部所拥有的优势均存在着差别,综合竞争力排名第一的医院并不意味着在所有方面和所有环节都优于竞争对手。这种局部优势性和异质性的特征,为医院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适合的发展战略,确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重点提供了依据。本次研究发现,有些医院在技术指标方面具有优势,有些医院在流程的协调性方面具有优势,有的则在成本控制方面、服务效率方面具有优势,各不相同,这些结果支持了这一观点和结论。3.医院核心竞争力与医院内外部资源的管理、整合及其协调性成正相关关系。协调性体现在医院的营运能力,服务效率等诸多方面。协调性好,能使医院的各种优势产生合力,倍增产出的效益。研究发现,资产的周转率指标、盈利的质量指标,人均服务量,病人对服务流程的满意度(通过个案医院的问卷调查得到)等指标与医院核心竞争力的综合得分有显着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在0.5以上。4.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与医院某一方面的领先度成正相关。本次研究发现,综合得分在前10名的医院,或多或少地在医院内部管理、服务质量、技术水平、财务效率、客户开发及管理等某一方面优于竞争对手,而且领先度越大,核心竞争力或综合得分越强。5.三种不同的综合评价方法(因子分析、TOPSIS、RSR)对广西18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核心竞争力的评价结果表明,排名在前九位的医院趋势一致,表明本研究选择的指标及方法有科学性,值得进一步扩大范围,开展跨区域研究。主要创新点(一)理论研究的创新:1.提出共赢是实现医院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的观点。医院、医院的服务对象(患者、亚健康人群、有健康需求的健康人群)、社会(政府、医疗机构的合作伙伴、普通民众)的多方共赢是实现医院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见论文1.4.2.3多方共赢的医院竞争战略思维pp22)2.提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是医院层面实现多方共赢的纽带。医院构建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医院的服务对象、有利于社会及其医院的合作伙伴,也为医院实现和创造自身的价值提供了平台。(见论文1.4.2.4医院内部管理体制的变革—医院内部核心竞争力的构建pp25)3.提出医院的财务分析应密切结合医院的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来进行。改变医院现行的财务管理及工作模式,使记账式财务管理、事后财务管理的模式改变为事前、责任、计划、控制、考核、评价模式。要改变质量与效益分离的“粗放型”经营管理模式;改变只记收入不计成本,只管资金不管资产的经营管理方法和追求短期收益而忽视长远发展的做法。(见论文第三章核心竞争力的财务表现分析pp52;第五章基于核心竞争力特性的财务指标分析pp61;第六章核心竞争力增值性特征的分析与评价pp63;第七章核心竞争力的协调性分析pp87;第八章核心竞争力的动态性和持续性分析pp99;第九章核心竞争力的其它特性分析pp105)(二)提出了对医院核心竞争力的财务评价方法,初步构建了更为客观的关于医院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1、借助平衡计分卡的原理及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的研究成果,构建了以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反映核心竞争力的特征性指标、流程指标及服务对象(客户)为基础的医院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可以量化的财务及非财务指标来透视和评价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使医院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更加具体、更具可操作性。(见第十章医院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pp111;10.3.2筛选后的评价指标pp118)2、提出三种评价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方法,即因子分析法、秩和比法(RSR)和TOPSIS法。(三)实证研究及对构建的指标体系与模型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进行评价运用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及三种评价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方法对案例医院及广西18家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进行了医院核心竞争力的评价和分析,进一步验证评价指标体系与综合评价方法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为样本医院及其它医院进一步构建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了线索。(见第十一章:公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实证研究,pp131)

二、谈采、供血机构的经济补偿与财务会计核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采、供血机构的经济补偿与财务会计核算(论文提纲范文)

(1)浙江省采供血机构投入补偿及经济运行现状调查统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法
    (三)统计学处理
|调查结果
    (一)全省无偿献血发展速度落后于全省医疗临床服务增长速度
    (二)血站收不抵支情况普遍,总收入年均增幅低于总支出年均增幅
    (三)财政专项经费投入不足,地区间财政投入占比差异大
|讨论与建议
    (一)临床用血需求的不断增长使采供血机构发展成为迫切之需
    (二)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保障采供血机构事业发展
    (三)需建立科学有效的投入补偿机制,积极推动血站系统“两个允许”政策

(2)完善采供血机构会计内部核算的若干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采供血机构财务核算的现状
二、会计科目设置与使用
    (一) 成本费用
    (二) 产成品
三、成本费用的归集、计算和结转
    (一) 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和项目
    (二) 成本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三) 计算血液及成分血液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四、完善采供血机构财务核算的意义
五、结语

(3)生态旅游资源法律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国外研究现状
        1.1.2 国内研究现状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
2 生态旅游资源法律规制的基础理论阐述
    2.1 生态旅游资源法律规制的概念体系
        2.1.1 生态旅游的概念与特征
        2.1.2 生态旅游资源的概念与特征
        2.1.3 生态旅游资源法律规制的概念与特征
    2.2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之间的逻辑关系
        2.2.1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思考
        2.2.2 生态旅游驱动并引发环境问题的辨析
    2.3 生态旅游资源法律规制的理论架构
        2.3.1 生态旅游资源法律规制的法理学理论分析
        2.3.2 生态旅游资源法律规制的经济学理论分析
        2.3.3 生态旅游资源法律规制的伦理学理论分析
3 生态旅游资源法律规制的内容体系分析
    3.1 生态旅游资源适于法律规制的特征分析
        3.1.1 生态旅游资源法律规制的必要性浅析
        3.1.2 自然环境资源保护的法律属性再检视
    3.2 生态旅游资源的法律关系主体分析
        3.2.1 生态旅游资源的利益关系主体识别
        3.2.2 生态旅游资源利益主体的冲突起源
    3.3 生态旅游资源法律规制的静态分析
        3.3.1 生态旅游资源法律规制的微观分析
        3.3.2 生态旅游资源法律规制的宏观分析
    3.4 生态旅游资源法律规制的动态分析
        3.4.1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相关法律问题分析
        3.4.2 生态旅游资源管理运营中的相关法律问题分析
4 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法律规制难点剖析
    4.1 我国旅游业发展及其法制建设现状概述
        4.1.1 我国旅游业发展总体态势
        4.1.2 我国旅游业法制建设总体状况
    4.2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及其法制化进程总揽
        4.2.1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总述
        4.2.2 我国生态旅游的法制体系框架
    4.3 我国生态旅游资源法律规制的难点剖析
        4.3.1 我国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案例总结分析
        4.3.2 我国生态旅游资源法律规制的难点透析
5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制度的健全
    5.1 从法治视角溯源探究旅游规划实质
        5.1.1 旅游规划的缘起与本质
        5.1.2 旅游规划法治体系的诉求与甄别
        5.1.3 旅游规划立法的导向性演进历程
    5.2 境外旅游规划立法概况与经验借鉴
        5.2.1 美国的旅游规划立法
        5.2.2 日本的旅游规划立法
        5.2.3 亚太地区其他国家(地区)的旅游规划立法
        5.2.4 国际组织有关旅游规划的公约协定
        5.2.5 域外旅游规划立法给予我国的启示
    5.3 我国旅游规划环境处置机制的实现
        5.3.1 我国旅游规划法制建设与发展背景概况
        5.3.2 我国旅游规划法制建设的现实问题剖析
        5.3.3 我国旅游规划环境处置机制的防控因应
6 生态旅游资源公共治理的法律建构
    6.1 生态旅游环境管治工具——旅游环境税的建构设想
        6.1.1 旅游环境税建构的原则与目的
        6.1.2 旅游环境税构建的域外经验与借鉴
        6.1.3 旅游环境税建构的理论与现实分析
        6.1.4 建构旅游环境税制度的具体设想建议
    6.2 生态旅游环境管治平台——国家公园体系的建构设想
        6.2.1 当前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的结构性矛盾
        6.2.2 国外国家公园法律法规体系对我国的启迪
        6.2.3 基于制度可持续性视角的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立法建议
    6.3 生态旅游环境管治对象——旅游环境利益相关者和谐发展设想
        6.3.1 旅游环境利益相关者角色分析
        6.3.2 利益相关者关系对旅游环境的影响
        6.3.3 旅游环境利益相关者博弈行为研究
        6.3.4 旅游环境利益相关者和谐发展的保障措施
7 生态旅游资源损害救济制度的完善
    7.1 以保障视角创新旅游环境权益法律制度的理念转变
        7.1.1 旅游环境权概念立意
        7.1.2 旅游环境损害的侵权行为法律关系分析
        7.1.3 旅游环境损害的侵权行为识别和认定
        7.1.4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环境侵权的责任承担
    7.2 从法律适应性角度看旅游公益诉讼制度设计可行性
        7.2.1 创建我国旅游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7.2.2 创建我国旅游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理论化探讨
    7.3 基于司法救济渠道重构的旅游生态补偿机制再审视
        7.3.1 旅游生态补偿的驱动机理
        7.3.2 旅游生态补偿的基本要素
        7.3.3 旅游生态补偿的内容实质
        7.3.4 旅游生态补偿的实现路径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公立中医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中医药产业发展需要
        二、国家中医药政策要求
        三、中医药技术发展需要
        四、公立中医医院属性要求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三、技术路线图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米切尔评分法
        三、德尔菲法
        四、实证研究法
        五、统计分析法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经济管理相关理论
        二、绩效评价相关理论
        三、利益相关者理论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研究评述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公立中医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评价现状研究
    第一节 公立中医医院发展现状分析
        一、公立中医医院发展规模概况
        二、公立中医医院服务能力概况
        三、公立中医医院医疗效率概况
        四、公立中医医院发展情况分析
    第二节 公立中医医院管理研究
        一、医院管理现状
        二、绩效管理现状
        三、经济管理现状
    第三节 公立中医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评价现状分析
        一、公立中医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评价概况
        二、委预算管理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的适用性分析
        三、公立中医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的内在要求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公立中医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利益相关者
    第一节 利益相关者分析的必要性
        一、利益相关者范畴
        二、利益相关者分析必要性
    第二节 公立中医医院利益相关者分析
        一、公立中医医院利益相关者来源
        二、公立中医医院利益相关者分类
    第三节 公立中医医院经济管理利益相关者分析
        一、核心利益相关者
        二、潜在利益相关者
        三、边缘利益相关者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公立中医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评价候选指标
    第一节 绩效评价候选指标来源
        一、医院财务管理指标
        二、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三、委预算管理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考评指标
        四、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指标
    第二节 绩效评价候选指标筛选分析
        一、医院财务管理指标
        二、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三、委预算管理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考评指标
        四、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指标
    第三节 绩效评价候选指标的确立
        一、绩效评价候选指标评价维度分析
        二、绩效评价候选指标评价指标归类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公立中医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第一节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目标和总体思路
        一、基本目标
        二、总体思路
    第二节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方法和内容
        二、研究过程及质量控制
        三、专家咨询结果
    第三节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一、构建完成的评价指标体系
        二、评价指标分类结果
    第四节 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分析
        一、未纳入体系的指标分析
        二、已纳入体系的指标分析
    第五节 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
        一、第一轮权重专家咨询情况
        二、第二轮权重专家咨询情况
        三、权重确定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T市中医医院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T市中医医院基本情况
    第二节 数据来源与评价方法
        一、数据来源
        二、评价方法
    第三节 评价与分析
        一、评价结果
        二、结果分析
    第四节 相关问题和对策建议
        一、相关问题
        二、对策与建议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节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三节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四节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附件4
致谢
作者简介

(5)采供血机构财务管理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二、公共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的主要问题
    (一) 财务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二) 预算管理不够科学
    (三) 会计核算不够细致
    (四) 资金使用效率偏低
    (五) 财务分析较为笼统
三、建立统一的经济补偿机制
四、创新财务会计核算制度
五、创新财务绩效管理
六、提高采供血机构财务管理效率的建议措施
    (一) 调整财务管理理念
    (二) 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三) 注重财务管理内容创新和人才培养
七、结语

(7)分级诊疗制度的运行机制分析 ——基于厦门市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 研究背景
        1. 我国现有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面临严峻挑战,存在突出问题
        2.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优化和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化医改的重点内容
        3. 推行分级诊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已经取得了广泛共识,但在实施路径上仍然存在诸多分歧
        4. 厦门市以慢性病为切入点探索建立分级诊疗模式,得到高度关注和多方认可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意义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内容
        1. 梳理分级诊疗的概念、内涵和相关理论,构建分级诊疗制度的理论分析框架
        2. 分析厦门市分级诊疗的运行机制和实施效果
        3. 总结厦门市分级诊疗实践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
        2. 专家咨询
        3. 案例研究
    (三) 技术路线
三、研究结果
    (一) 分级诊疗制度的理论分析框架构建
        1. 分级诊疗的概念与内涵界定
        2. 分级诊疗制度的理论分析框架
    (二) 厦门市分级诊疗政策出台的背景和历程
        1. 厦门市经济社会发展与医疗卫生事业概况
        2. 厦门市分级诊疗政策出台的背景
        3. 厦门市分级诊疗政策出台的历程
    (三) 厦门市推行分级诊疗的政策措施解析
        1. 服务提供模式
        2. 治理与规制机制
        3. 筹资与支付机制
        4. 人才保障机制
        5. 药品供应机制
        6. 信息共享机制
    (四) 厦门市分级诊疗制度的运行机制分析
        1. 系统动力学分析
        2. 利益相关者分析
    (五) 厦门市分级诊疗的政策效果分析
        1. 取得的成效
        2. 存在的问题
    (六) 厦门市构建分级诊疗制度的经验、风险与可推广性分析
        1. 厦门市推行分级诊疗的经验与启示
        2. 厦门市分级诊疗模式可能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3. 厦门市分级诊疗模式的可推广性探讨
四、讨论
    (一) 分级诊疗的“制度化”过程及其基本逻辑
    (二) 分级诊疗制度下“组织场域”的再结构化
    (三) 医疗卫生机构与分级诊疗制度的互动关系
    (四) 医务人员和患者在分级诊疗中的行为策略
五、结论
六、建议
    (一) 对厦门市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议
        1. 着力构建具有内在动力的分级诊疗长效机制
        2. 逐步打破医师团队服务的“单位制”藩篱
        3. 探索建立“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医疗服务模式
    (二) 对构建和完善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的思考和建议
        1. 以患者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完善分级诊疗的服务提供模式
        2. 转变治理理念,优化政策工具,理顺分级诊疗的核心体制机制
        3. 以人才为核心,以信息为纽带,强化分级诊疗的支撑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构建分级诊疗体系的国际经验
    附件2:分级诊疗的国内实践概述
    附件3:行政部门访谈提纲
    附件4:医疗机构访谈提纲
    附件5:医务人员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致谢

(8)A保险公司理赔垂直管理模式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课题的背景
        1.1.2 课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现有研究的不足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基础理论
    2.1 保险理赔基础理论
        2.1.1 保险基本概念
        2.1.2 保险理赔
        2.1.3 理赔管理简述
    2.2 管理模式的理论分类与比较
        2.2.1 属地管理模式
        2.2.2 垂直管理模式
        2.2.3 两种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第三章 A保险公司理赔垂直管理的运行框架与效果
    3.1 A保险公司实施理赔垂直管理的必要性
    3.2 A保险公司理赔垂直管理的总体思路与架构
        3.2.1 A保险公司理赔垂直管理的总体思路
        3.2.2 A保险公司理赔垂直管理体制的组织架构与工作职责
    3.3 A保险公司理赔垂直管理的实施步骤
    3.4 A保险公司理赔垂直管理模式下的理赔业务现状
    3.5 A保险公司理赔垂直管理模式下理赔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3.6 A保险公司理赔垂直管理模式下理赔财务管理的现状
    3.7 理赔垂直管理模式实施的效果
        3.7.1 理赔业务部门运行效能提高
        3.7.2 对基层理赔业务部门的宏观调控与监管的加强
        3.7.3 对基层公司职能转变的加速
第四章 A保险公司理赔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与垂直管理模式的关系分析
    4.1 有效制衡乏力,加剧了条条、条块之间的矛盾
    4.2 职责权限混淆,削弱基层公司完整功能的发挥
    4.3 监督环节薄弱,加大理赔部门内部腐败现象的发生几率
    4.4 专业人才引进乏力,理赔员工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不足
    4.5 沟通协调不畅,理赔垂直管理模式下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
    4.6 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影响了理赔垂直管理体制的发展
第五章 A保险公司理赔垂直管理模式优化对策
    5.1 A保险公司理赔垂直管理体制优化的原则
    5.2 A保险公司理赔垂直管理模式的优化对策
        5.2.1 理赔垂直管理部门与基层公司的权力配置优化
        5.2.2 完善理赔垂直管理部门监督体系,遏制内部腐败行为
        5.2.3 关于理赔队伍的建设优化
        5.2.4 关于信息化建设优化
        5.2.5 健全理赔部门内部激励机制
        5.2.6 垂直管理模式下理赔部门的自身运营优化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9)中医服务及医院补偿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内容及框架
材料与方法
    一、资料来源与收集方法
    二、研究方法
    三、统计软件
    四、质量控制
    五、技术路线
    六、相关概念
第一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中医学的基本理论
        一、中医概念的界定
        二、中医药学理论
        三、中医理论对我国新医改的借鉴意义
    第二节 基本医疗服务理论
        一、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提出
        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定义
        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内涵
        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产品属性
    第三节 公立医院公益性理论
        一、公益性的内涵
        二、公益性的概念
        三、医疗领域的公益性
        四、公立医院的概念
        五、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六、医院公益性的职能
        七、医院公益性的体现
        八、政府对医院公益性的责任
    第四节 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理论
        一、医院补偿机制的理论
        二、补偿机制主要类型
    第五节 公共财政理论
        一、公共财政的定义
        二、公共财政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三、西方公共财政理论
        四、我国公共财政理论
        五、市场失灵与公共产品
    第六节 公共财政与医院补偿的理论
        一、理论依据
        二、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的特点
        三、公立医院财政补偿的理论分析
    第七节 本章小结
        一、基础理论的内容
        二、基础理论的作用
第二章 研究方法学与应用概况
    第一节 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方法
        一、系统动力学的概念
        二、系统动力学的系统概念
        三、系统动力学的观点
        四、系统动力学的特点
        五、系统动力学分析方法的特点
        六、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成
        七、系统动力学模型基本研究步骤
        八、系统动力学应用研究进展
        九、小结
    第二节 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分析方法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
        二、利益相关者分析
        三、公立医院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四、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进展
        五、小结
    第三节 医院成本核算理论与方法
        一、成本核算的概念界定
        二、成本核算
        三、医疗机构成本核算的重要作用
        四、医疗机构成本核算方法
        五、成本核算研究进展
        六、成本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
        七、小结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中医药服务发展现况研究
    第一节 我国中医药服务发展的成就
        一、中医药在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中的地位
        二、中医医疗服务体系概况
        三、中药产业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 我国中医药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中医医院西化问题严重
        二、中医药特色服务提供有萎缩的趋势
        三、中医药服务专业人才缺乏,面临传承危机
        四、中医药服务的需求有相对下降趋势
    第三节 中医药发展研究现状综述
        一、中医药发展现况的研究
        二、中医药认知调查研究
        三、中医药在农村发展的情况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医药服务发展的意义
    第一节 实证研究——样本医院中医服务项目的经济学评价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样本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结果
        六、主要研究结果
        七、讨论
    第二节 中医药服务发展的意义
        一、发展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
        二、中医药服务发展的必要性
        三、中医药服务发展的可行性
第五章 我国中医药发展的策略研究
    第一节 我国中医药发展政策的研究
        一、政策的来源
        二、政策的特点
        三、中医药发展的定位
        四、中医药的财力支持
        五、中医药的人力资源
        六、适宜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七、结论
        八、建议
    第二节 中医药发展策略的SWOT分析
        一、中医药发展的优势
        二、中医药发展的劣势
        三、中医药发展的机会
        四、中医药发展的威胁
        五、中医药医疗机构发展建议
第七章 我国医院补偿机制现况研究
    第一节 我国医院经济运营现况分析
        一、我国公立医院收入结构分析
        二、我国公立医院业务收支结余状况
    第二节 我国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历程
        一、财政补偿机制的改革
        二、药品加成政策的改革
        三、医疗服务收费补偿改革历程
    第三节 我国公立医院补偿机制面临的问题
        一、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存在弊端
        二、医疗服务价格与成本的偏离
        三、政府财政投入的不足
    第四节 我国中医院经济运行与补偿现况研究
        一、中医院经济运行情况
        二、中医院补偿机制的特点
        三、小结
    第五节 本章小结
        一、我国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亟待研究的问题
        二、本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七章 样本中医院经济运行现况研究
    一、资料来源
    二、研究对象基本情况简介
    三、样本中医院经济运行情况
    四、政府财政投入情况分析
    五、主要研究结果
    六、结果讨论
第八章 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补偿的例证研究——基于实际成本测算
    一、研究背景
    二、资料来源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结果
    五、小结
    六、讨论
第九章 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补偿研究——基于标准成本测算
    第一节 医疗服务项目标准成本测算的例证研究
        一、资料来源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小结
        五、讨论
    第二节 医疗服务项目定价的理论研究——基于标准成本
        一、医疗项目标准成本核算的意义
        二、基于标准成本制定医疗项目价格的意义
        三、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补偿机制的建议
        四、医疗服务价格补偿的建议
第十章 医院补偿机制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第一节 医院补偿机制的概念模型构建
        一、系统动力学建模基础分析
        二、医院补偿机制的概念模型
        三、医院补偿机制主回路分析
        四、小结
    第二节 系统动力学模型流图与方程的建立
        一、SD模型系统高层图
        二、系统动力学模型流图
        三、医院补偿系统模型的主要变量及参数
        四、系统检验和测试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医院补偿机制的系统模拟与政策试验
    一、医院补偿模型的拟合
    二、医药收入增长趋势仿真
    三、医院补偿机制干预政策的仿真与分析
    四、主要研究发现
第十二章 总结、讨论和建议
    第一节 总结
        一、我国中医药发展面临的问题
        二、中医药发展策略
        三、我国公立医院补偿机制面临的问题
        四、医院补偿系统动力学模型干预试验
    第二节 讨论
        一、以药养医的问题
        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问题
        三、增加政府财政投入
    第三节 建议
        一、充分发挥中医药服务的作用
        二、建议统一的成本核算体系,强化成本意识
        三、建立成本核算信息化制度
        四、建立预算绩效评估制度
        五、改进医院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
        六、小结
        七、可能的创新之处
        八、研究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10)医院核心竞争力分析与综合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立题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1.2.2 财务分析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1.2.3 财务分析与业绩评价方法的发展
        1.2.4 综合评价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1.3 对核心竞争力理论、财务分析理论及综合评价理论的评价
        1.3.1 对核心竞争力理论的评价
        1.3.2 传统财务分析方法存在的问题
        1.3.3 对综合评价理论的评价
        1.3.4 核心竞争力理论与财务分析、平衡计分卡理论的结合
    1.4 医院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进展与回顾
        1.4.1 医院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背景
        1.4.2 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现行方案给三级综合性医院管理及其评价的启示
        1.4.3 医院核心竞争力国内研究现状
        1.4.4 医院核心竞争力国外研究进展及评价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5.1 意义
        1.5.2 目的
    1.6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1.6.1 本课题的研究原则
        1.6.2 研究的内容和流程
        1.6.3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知识、技术因素
    2.2 人力资源因素
    2.3 生产设备因素
    2.4 产品或服务因素
    2.5 品牌因素
    2.6 内部流程的协调性因素
    2.7 文化因素
    2.8 管理因素
第三章 医院核心竞争力的财务表现分析
    3.1 核心竞争力在资产质量上的表现
    3.2 医院核心竞争力在资本结构质量上的表现
    3.3 医院核心竞争力在成本管理上的表现
    3.4 医院核心竞争力在利润质量上的表现
    3.5 医院核心竞争力在现金流量质量上的表现
    3.6 反映医院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财务指标
第四章 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非财务表现
    4.1 平均住院床日数
    4.2 床位使用率
    4.3 病床周转次数
    4.4 市场占有率
    4.5 消费者或客户指标
        4.5.1 客户满意度
        4.5.2 反应性
        4.5.3 医疗费用负担
第五章 基于核心竞争力特性的财务指标分析
    5.1 发展性和显着增值性的财务指标分析
    5.2 领先性的财务指标分析
    5.3 整合、协调和平衡能力的财务指标分析
    5.4 动态性和持续性的财务指标分析
第六章 基于医院核心竞争力增值性特征的指标分析
    6.1 增值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6.1.1 知识、技术
        6.1.2 人力资源
        6.1.3 医疗设备
        6.1.4 服务
    6.2 增值性的财务表现
        6.2.1 资产质量
        6.2.2 利润质量
        6.2.3 现金流量质量
    6.3 增值性的非财务表现
第七章 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协调性分析
    7.1 协调性的非财务表现或内部影响因素
        7.1.1 内部服务流程的协调性
        7.1.2薪酬制度与医院生命周期的协调性
    7.2 协调性的财务表现
        7.2.1 资产结构的协调性分析
        7.2.2 资本结构的协调性分析
        7.2.3 利润结构的协调性分析
        7.2.4 现金流量结构的协调性分析
第八章 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动态性和持续性分析
    8.1 医院核心竞争力持续性的影响因素
        8.1.1 持续创新能力
        8.1.2 持续学习与成长能力
    8.2 医院核心竞争力动态性和持续性的财务表现
        8.2.1 持续盈利能力
        8.2.2 持续筹资能力
        8.2.3 持续偿债能力分析
        8.2.4 医院发展不同阶段现金流特征
        8.2.5 医院发展不同阶段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特征
        8.2.6 利润质量恶化与医院核心竞争力的下降或丧失
    8.3 医院核心竞争力持续性的非财务表现
        8.3.1 市场占有率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8.3.2 客户的稳定性和持续增长性
第九章 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其他特性分析
    9.1 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领先性
        9.1.1 领先性的影响因素
        9.1.2 领先性的财务表现
        9.1.3 领先性的非财务表现
    9.2 医院核心竞争力其他特性分析与评价
        9.2.1 核心竞争力的异质性和难以替代性分析
        9.2.2 核心竞争力的延展性分析
第十章 医院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10.1 中国医院绩效评价的财务指标
        10.1.1 医院绩效评价财务指标体系
        10.1.2 计算公式
        10.1.3 指标权重设置
    10.2 对医院基本财务比率指标的补充
        10.2.1 医院技术创新指标
        10.2.2 人力资源培训投入
        10.2.3 市场开发投入
        10.2.4 医院核心业务比重
        10.2.5 医院不同期限的经营状况指标
        10.2.6 反映协调性和平衡性的财务指标
        10.2.7 比较对象的选择与确定
    10.3 医院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0.3.1 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步骤
        10.3.2 筛选后的评价指标
        10.3.3 评价指标权重的专家一致性系数
        10.3.4 医院核心竞争力评价方法
第十一章 公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实证研究
    11.1 研究假设
    11.2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3 结果
        11.3.1 第一部分: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个案调查结果
        11.3.2 第二部分:广西18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医院竞争力综合评价
        11.3.3 第三部分:广西18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基于RSR分析法及TOPSIS分析法的医院竞争力综合评价
    11.4 分析和讨论
        11.4.1 第一部分: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个案调查分析和讨论
        11.4.2 第二部分:广西18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医院竞争力综合评价
    11.5 实证研究的结论
    11.6 本次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一
附件二
附件三
附件四
附件五
附件六
附件七
附件八-1
附件八-2
附件八-3
附件八-4
附件八-5
附件九
附件十
附件十一
附件十二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谈采、供血机构的经济补偿与财务会计核算(论文参考文献)

  • [1]浙江省采供血机构投入补偿及经济运行现状调查统计分析[J]. 胡秋月.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21(10)
  • [2]完善采供血机构会计内部核算的若干分析[J]. 许金花. 财会学习, 2019(13)
  • [3]生态旅游资源法律规制研究[D]. 胡科翔. 重庆大学, 2018(04)
  • [4]公立中医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孙骐.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8(11)
  • [5]采供血机构财务管理创新研究[J]. 茆庄. 统计与管理, 2017(06)
  • [6]TZ市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研究[D]. 周凌云. 江苏科技大学, 2017
  • [7]分级诊疗制度的运行机制分析 ——基于厦门市的案例研究[D]. 王清波.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6(02)
  • [8]A保险公司理赔垂直管理模式优化研究[D]. 孙磊. 长沙理工大学, 2014(06)
  • [9]中医服务及医院补偿机制研究[D]. 李家伟. 复旦大学, 2013(03)
  • [10]医院核心竞争力分析与综合评价体系研究[D]. 杨春旭. 中南大学, 2011(12)

标签:;  ;  ;  ;  ;  

采血供血机构经济补偿与财务核算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