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提高压印指纹质量的探讨

关于如何提高压印指纹质量的探讨

一、如何提高捺印指纹质量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胡懿夫[1](2021)在《司法鉴定中指纹三级特征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李文杰[2](2021)在《利用TOF-SIMS进行指纹化学成像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冯建刚,张爱华,王浩波[3](2021)在《NFIQ 2.0用于指纹质量控制的可行性及方法》文中认为目的测试NFIQ 2.0标准计算指纹质量评分模块在活体采集和油墨捺印指纹质量控制上的可靠性,研究利用NFIQ 2.0指纹分值综合判断指纹质量的可行性和在实际工作中的使用方法。方法一是利用NFIQ 2.0模块接口程序结合VS2015 C#编程语言制作指纹质量评分软件。二是记录20张指纹图片放置在采集框上、下、左、右、中五个位置时NFIQ 2.0的分值,计算平均偏差、最大偏差和相对偏差。三是对在指纹数据库中随机选出的1334枚活体采集和油墨捺印指纹(8位灰度、500 dpi BMP格式指纹图片)进行评分,将得出的分值与通过人工检查该1334枚指纹在指纹系统中自动提取的特征所计算的特征准确率,形成线条图并制作拟合线,通过线条图和拟合线研究NFIQ 2.0分值与特征准确率之间存在的关系。结果从平均偏差、最大偏差和相对偏差分析,指纹图片放置位置对NFIQ 2.0分值的影响很小。利用线条图和拟合线进行统计时,NFIQ 2.0分值与特征准确率之间呈现出一定的对应关系,NFIQ 2.0分值高的指纹,系统自动提取的特征准确性相对较高,反之相对较低。并且,分值在41~100之间时,特征准确率稳定在80%以上。结论 NFIQ 2.0标准计算指纹质量评分模块可以用于大批量活体采集和油墨捺印指纹的辅助质量检测,在实际工作中可将NFIQ 2.0模块嵌入活体采集软件和指纹系统档卡扫描中,设定合理的阈值,对提高指纹采集的质量检测效率和提升指纹采集质量将有较大帮助。

陈壮[4](2020)在《可见光谱成像技术提取签字笔背景捺印指纹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签字笔背景捺印指纹通常是指带有签字笔书写字迹背景的各种类型书写纸张上的印油或印泥的捺印指纹。作为一种常见物证,完整地提取此类指纹对案件的破获起着关键作用。传统的提取方法有物证摄影、图像处理等,但是这些方法往往费时费力、操作复杂,适用范围小,因此寻找一种便捷、高效、无损的指纹提取方法显得更为重要。本文选取市场上常见的32个不同品牌不同颜色的印油或印泥(印油3个,印泥29个)、20个不同品牌不同颜色的签字笔以及8种不同类型的书写纸张,一共制作了32个印油或印泥指纹样本、5120个签字笔背景捺印指纹样本。本文基于可见光谱成像技术及光致发光原理完成实验样本的光谱数据采集及处理工作,通过直接图像观察与大量实验数据统计,科学量化地总结出签字笔背景捺印指纹提取的可靠数据和可行性技术方法,进一步对不同类型纸张上签字笔背景捺印指纹的提取、影响指纹提取的因素、指纹提取最优条件等进行实验研究,为实际公安工作和科研中签字笔背景捺印指纹提取提供数据信息和技术支撑。本文完成的工作:1、32个不同品牌不同颜色的印油或印泥的光致发光特性检验;2、复印纸、白板纸、牛皮纸、皮纸和新闻纸5种不同材质的空白书写纸张上3200个签字笔背景捺印指纹的提取实验;3、公安大学信件稿纸、得力方格信稿纸和金美莱二联票据纸3种具有不同复杂背景的书写纸张上1920个签字笔书写背景捺印指纹的提取实验;4、曝光量对指纹提取的影响因素实验;5、波长步进对指纹提取的影响因素实验。本文研究发现:1、可见光谱成像技术可以有效地检验印油或印泥的光致发光特性;2、可见光谱成像技术可以有效地消除复印纸、白板纸、牛皮纸、皮纸和新闻纸5种不同材质的空白书写纸张上签字笔书写背景,提取印油或印泥捺印指纹;同一激发光照射下,5种纸张上的指纹提取效果从好到差纸张排序依次为白板纸、复印纸、新闻纸、牛皮纸、皮纸;不同激发光照射下,指纹提取效果不同,就所选实验波段而言,指纹提取最佳激发波段为510 nm绿光;3、可见光谱成像技术可以有效地消除公安大学信件稿纸、得力方格信稿纸和金美莱二联票据纸3种纸张上的复杂背景和签字笔书写背景,提取印油或印泥捺印指纹;4、在其他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曝光量影响指纹的提取效果,增加曝光量,指纹提取效果整体较好,为提高指纹检验正确率,应保证较大的曝光量;5、在其他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波长步进越小,指纹提取效果越好,兼顾指纹提取效果与工作效率,应选择较小的波长步进值。

胡裕岭[5](2020)在《指纹证据技术的引入、发展与分歧(1904-1949)》文中提出社会的变革离不开科学技术革命,法律的发展亦如此。当下的中美贸易战也再次告诉我们,谁掌握了核心基础科学技术,谁就掌握了更多的经济贸易和法律规则的话语权。科学技术不仅事关经济利益、政治变革,而且事关民族兴亡、文化存续。反观中国近代法律大变革的历史,是时,既有国体衰败,列强侵扰,传统频遭质疑,政改瞬息万变,又有实业兴邦,人权浪潮,租界法权失落,西学持续涌入。1904年香港警察开始使用英国亨利制指纹分析法押印指纹,1905年,青岛巡捕局开始使用德国汉堡式指纹分析法查证犯罪嫌疑人,1918年夏全印赴上海公共租界学习亨利制指纹分析法……然而对这一时期指纹证据技术的系统性梳理尚处空白。温故而知新,述往事而思来者。考证指纹证据技术的引入发展、技术分歧、本土探索等,不仅可丰富近代法律的研究,而且可为当下司法改革挖掘本土资源。本文以指纹证据技术在中国的引入和发展为研究对象,选取1904年至1949年为研究时间段,通过一系列史料考据和问题探讨,试图厘清中国指纹证据技术的历史发展脉络,考证指纹证据技术的早期实践和应用情况,阐释指纹证据技术的引入路径和发展动因,分析指纹证据技术标准的争议与分歧,反思指纹证据技术引入发展与分歧视角下的检警关系、科学技术与司法关系等问题,以求补正指纹证据技术学术史上的部分漏误,探索证据科学发展规律以及为当下法治话语体系的构建和司法改革尤其是司法鉴定制度改革挖掘本土资源,提供些许镜鉴。中国为何要引入指纹证据技术这门“西学”?法制的冲突首先是文化的冲突。指纹证据技术这门西学在清末时期引入中国并非易事。帝制中国晚期,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和天朝大国之说,已让士大夫阶层陷入对传统文化的盲目自信。他们视传统制度和经验为正统,稍有抵触者即视为异端。但随着西学东渐,西学在中国不断传播,传统经验已暴露出诸多不能自圆其说的科学性问题。直至康熙三年“历法狱案”爆发,表面上是历法较量,实则是中学与西学的话语权之争。然而如何看待和引入较为科学的西学,同时扞卫传统政体,统治者必须为其寻得合理的文化解释。“西法中源”,西方先进的历法和数学源自中华传统文明的学说首先为这一问题的回答拾得文化自信,但很快就在逻辑上不攻自破,既没有看到科学发展的普遍性,也未能解释为何西学在当时更先进于中学。直到鸦片战争再一次将“中弱夷强”的现实问题随着炮火摆在统治者面前。“中体西用”,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固有政治文化传统“体”不变的前提下,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以“用”的学说登上历史舞台。尽管存在洋务派的“补救”论和维新派的“会通”论等多种解释,但它一样没有回答“西学”何以领先“中学”何以落后的原因,甚至掩盖了体制上的弊病。1898年光绪颁布《明定国是诏》,号召“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主张“博采西学”。“西用”的范围进一步扩展。警察制度、检察官侦查机制等一系列近代刑事司法制度开始引入并建立起来,指纹证据技术自此被“名正言顺”地引入中国。在当时西方指纹证据技术何以领先于中国?中华文明或是世界上最早将手印或指纹印痕应用于证据领域的文明地区之一。从现有的中西方史料和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是最早将手印纳入证据体系的国家。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了大量民间契约中以按捺手印为凭证的方法,这些凭证往往成为案件诉讼过程中的关键证据。按捺手印为凭证,在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又称“下手书”“画指券”“画指节”“手摩”等。据文献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周代,而且在指纹纹线特征的识别与鉴定领域十分发达,曾被应用于司法个案。这种方法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领先地位,辐射影响极其深远。但中国古代对指纹的认识经验判断大于科学分析,始终未能成为一种科学,甚至存在经久失传的现象。如在清代曾有文献认为“画十字”与按捺指纹同义。直至19世纪西方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推动了人类对指纹的科学认知。指纹证据技术便在近代皮纹学、解剖学等学科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逐渐形成了高尔顿——亨利、武塞蒂赫等不同的指纹分类系统。指纹人各不同、终身不变的特性,使之得以应用到证据科学领域。阿根廷、印度、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家纷纷将指纹正式纳入到证据体系中。受特殊的历史环境影响,指纹证据技术在中国的实践几乎与世界同步。据史料记载,至迟自1904年始,指纹证据技术在青岛、上海、香港等地区的侦查活动中得以实践。而且随着《字林西报(The North-China Daily News)》、《大陆报(The China Press)》等近代报刊报道,指纹证据技术为国人所知并逐渐在中国萌芽兴起。中国是通过何种方式引入和推广指纹证据技术的?没有证据科学支撑的法律制度难以实现其司法价值。清末民初政府虽然先后效仿日本等国家建立现代刑事诉讼制度,但当拷讯技术逐步废除,一时间失去证据科学的支撑,司法效能极其低下,司法官员互相推诿,甚至出现派员学习西方催眠术以资审案的闹剧。从中可见当时对西学证据科学的渴望。世界指纹证据技术应用的第一人、武塞蒂赫指纹分类系统的发明者胡安·武塞蒂赫访华传学,留学生归国以及租界地区的早期实践为统治者提供了指纹证据技术这门科学。民初司法部与内务部掀起在全国范围内学习传授指纹证据技术的热潮。政府通过开办指纹传习所、讲习所,在警校办设指纹专科、开设指纹课程,派遣惠洪、夏全印等赴租界学习,派遣留学生先后赴日本、奥地利、德国、美国学习指纹证据技术等方式引入和推广指纹证据技术。同时,夏勤、伍冰壶、张元枚等个人通过不同的方式凭借一己之力为指纹证据技术的引入和发展作出了不朽贡献。经过政府、社会和个人多方面的努力,指纹证据技术短短几年在中国得以实践,并几乎与日本、英国、美国等先进国家保持相当水平,且涌现出一大批指纹专家。司法部先后颁布《办理指纹须知》《试办指纹法令》作为指导手册以将其固定、统一下来,全面推广。上海、南京、天津、汉口、北平、重庆、青岛、汉口等城市警察部门先后建立起指纹专门机构。指纹证据技术的应用取得较大成效,在各地破获多起案件。何种指纹证据技术最为适合中国国情?民国政府尤为重视指纹证据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不仅在司法领域三令五申鼓励和支持该技术的推广,而且还曾将指纹证据技术应用于身份证件识别等领域。教育部甚至通令全国各国立大学、私立大学、省教育厅酌设指纹学科。指纹证据技术的知识甚至还出现在高考试题中。然而,中央政令不行、国家内政不一的政治环境在给了各地得以分别实践世界不同指纹证据技术的同时,也给发挥指纹证据技术功能、实现跨区域犯罪侦查协作带来重大障碍。指纹证据技术不仅在各省市存在地域之差,而且同一省市的监狱部门与警察部门所应用的技术标准也是五花八门。根据1935年的史料统计,在全国19个提供指纹办理情况的警察部门中,所采用的指纹技术标准有英国亨利制、德国汉堡式、法国爱蒙培尔制、阿根廷武塞蒂赫制以及中华式等多种,而且其中亨利制也有英式和夏全印式之分;汉堡式还有德式、日式之分。通过分析不同种指纹分析的初步(基本)、二步(附属)和三步(次附属)分析方法,可以发现武塞蒂赫制最为简单,基本分析仅有四大类,但难以应对较大的指纹样本量,因而有附属分析又分十六种,难免前者过于简单,后者又过于复杂。汉堡式与亨利制指纹分类基本相同,在斗形纹的区分上有所差别。在编码技术上,武塞蒂赫制依然最为简单,但查找起来每次至少要找出五个号码,而亨利制第一步仅需确定计数或不计数即可。如果到第二步继续查找,武塞蒂赫制恐怕要找出二十五个号码,而亨利制仅四个号左右即可查出。相比之下汉堡式则也非常简单,仅需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即可,但本质上与亨利制并无较大差异。分析发现,中华式并没有根据中国人的指纹特点加以本土化,而是将亨利制和爱蒙培尔制加以综合,甚至存在许多错误。1933年民国政府开启了指纹证据技术标准的统一之路,发现并决定以中国人指纹之特性定立指纹技术标准。然而技术的分歧与争议远远超过了技术探讨本身。分歧的背后却是师承关系、学源背景等力量的交织角逐。直至抗日战争胜利后,内政部通令警察部门采用亨利制标准,但并未与司法部达成一致意见。至1949年,指纹证据技术标准未能实现实质统一。透过指纹证据技术的引入、发展和分歧我们可以反思哪些问题和经验教训?回顾与反思1905年至1949年指纹证据技术在中国的引入和发展,可以看出其盲目性、重复性、世界性和依赖性的发展特征。从本文第一章西学引入文化解释的局限性中亦可以分析出其对指纹证据技术引之不谓来由、发展不问现实和争议流于人事的问题影响。同时,政治需求、学科教育、职业团体以及个人作用都对指纹证据技术的引入、发展和分歧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民国指纹证据技术诸多未竟之路也给我们当下带来些许启示。如指纹鉴定标准的统一应尽早确立,且应以国人指纹特征为依据;指纹鉴定标准的确立应有司法部、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共同组织专家委员会开展。除此之外,在指纹证据技术推广中,如何看待学历制教育与在职培训的利弊对当今警察教育乃至其他职业教育而言也具有一定的历史镜鉴意义。短期的在职培训能够顺应技术与知识拿来主义之需,不仅见效快成本低,而且能够快速顺应社会的发展变革,但从根不上不能解决技术与知识的研发问题。然而学历教育完成了这一问题吗?似乎还值得更多地反思。透视指纹证据技术标准的分歧纷争,不仅可以窥见民国时期检警关系之变化以及侦查权力的扩张与异化,而且更可以从中探析科学和司法的关系,可以为指纹鉴定标准和采信规则的确立、证据科学与证据法学的发展以及司法改革中中国特色法治路径话语权的探索提供些思路。

艾乐[6](2020)在《斗型纹三角区域相似异源研究 ——基于百万级数据库》文中指出指纹鉴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将犯罪现场提取的指纹与自动识别系统中存储的已知来源指纹进行特征比对,再通过专家检视复核以认定犯罪嫌疑人的方法。由于指纹具备“人各不同、终身基本不变”的特性,长期以来被视为证据之首,成为认定嫌疑人身份的重要手段。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现场指纹受到接触方式、接触客体等客观条件的影响,指印往往残缺不全,增加了指纹比对认定的难度,导致出现错误的鉴定意见。另一方面,个体接触物体的动作导致指纹三角区域更容易遗留在客体上,因此,犯罪现场勘察人员在现场提取到的指纹大多包括了三角区域。但三角区域的指纹纹线流向复杂,特征点出现频率高,导致异源指纹在该区域容易出现高度相似,极易给鉴定人员造成干扰。本文重点研究在百万级指纹数据库中,斗型纹三角区域特征点数量和质量对同源指纹在AFIS系统中排前率的影响;发现斗型纹三角区域相似异源现象的出现及分布规律;分析总结高度相似异源指纹出现的概率以及在质量变化的情况下,高度相似异源指纹对系统排名、专家鉴定造成的影响;改进传统指纹比对算法,提升同源指纹在候选列表中的排位。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研究斗型纹捺印指纹三角区域,在特征点数量不同、标注特征点方法不同的情况下,自动识别系统比对列表中同源和相似异源指纹的排位,并总结同源指纹和相似异源指纹出现的规律;2、研究现场指纹三角区域,在特征点数量不同、标注特征点方法不同的情况下,出现同源指纹的几率,提升鉴定人员对三角区域特征的理解能力,给出人工标注特征的方法建议,以提升同源指纹排位;3、重点研究现场指纹质量的变化,对高度相似异源指纹在识别系统候选队列中排名的影响,提升算法研究人员重视程度,研究改进算法;4、重点研究高度相似异源指纹对专家鉴定结果的影响,分析造成鉴定错误的主客观原因,警示高度相似异源指纹的存在及其对鉴定人员的影响;5、通过将相似三角形算法和SFIT特征融合匹配,形成STSF算法,提升识别算法对残缺指纹上特征的综合利用能力,提高同源指纹排位。本研究的结果表明:1、特征标注数量能影响同源指纹和相似异源指纹的出现率及排位,整体趋势为随着特征数量增加,同源指纹排前率提升,相似异源指纹下降;2、现场指纹清晰、特征数量较多时,应采取系统自动标注特征的方法有利于查询同源指纹,指纹不清晰、特征数量较少时,应采取人工标注、改变特征组合的方式多次查询。3、高度相似异源指纹在候选列表中出现率为1.5‰,指纹质量降低会影响同源、相似异源指纹的出现率;4、鉴定人员应严格遵守鉴定流程,不能过度自信,同时建议定期开展指纹鉴定实验,提升对相似异源指纹的认识;5、提出的STSF算法与传统算法相比,能提升残缺指纹的识别能力,提升同源指纹在候选列表中的排位,降低高度相似异源指纹排位,减少相似异源的干扰。本研究的结果能够为斗型纹三角区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给同源指纹查询提供参考意见,有利于提升鉴定人员对相似异源的认知能力,降低鉴定出错的风险。同时,通过对传统指纹识别算法的改进,提高自动识别系统对残缺指纹上三角区域指纹特征点的辨识能力,提升同源指纹在候选列表中的排名。

吴浩,李康,薛静,李孝君,陈子龙,王子政,秦旗[7](2019)在《捺印指纹图像质量NFIQ评分与专家认知规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分析捺印指纹图像质量NFIQ评分与指纹专家认知的规律,研究NFIQ在规范捺印指纹图像采集质量工作中的可应用性。方法采用NFIQ对10万余人份十指捺印指纹图像进行评分,统计10个指位的图像质量分数分布情况;每个指位分别抽取3500份捺印指纹图像,分发给100名指纹专家进行图像质量分类;结合NFIQ评分,对指纹专家分类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捺印指纹图像质量NFIQ评分与指纹专家认知基本一致,即NFIQ评分越高的捺印指纹图像,被指纹专家认定为合格的比例越高。结论本文所得数据可以为公安部应用NFIQ来进一步规范捺印指纹图像采集质量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周欢[8](2019)在《形态学特征在有色指印捺印时间检验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证明文书真实性的重要形式,指印形成时间检验结论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愈发凸显。而在刑事和民事案件中关于形成时间问题的检验鉴定要求越来越多的背景下,对指印形成时间检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的指印形成时间检验中,主要运用理化方法对指印色料成分的理化性质及其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这种方法除了耗时长、会破坏检材,对检材本身以及技术设备也有较高要求。一次性连续捺印形成的多枚指印的形态学特征有时具有很强的特定性和很好的连贯性,通过对指印印面非纹线特征进行分析,如能判定检材指印与某一特定时间的样本指印为一次性捺印形成,就能明确确定检材指印的实际捺印时间,这种通过指印形态学特征帮助判定其形成时间的方法更为经济便捷。本文通对指印印面形态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指印阶段性特征在形成时间检验中的运用价值,以期为指印形成时间检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指印形成时间检验概述。明确文书形成时间检验和指印形成时间检验的定位以及分类问题,有助于分析指印形成时间在诉讼程序中的法律价值。第二部分是对指印捺印时间检验的理化方法进行分析。首先,对各种理化检验方法的基本原理进行阐述。其次,分别对显微拉曼光谱法、红外分光光度法等光谱学方法以及薄层色谱法、气相-质谱联用法、文检仪检验法对指印捺印检验应用过程中的利弊进行全面分析。第三部分是对指印捺印时间检验的形态学方法进行概述。首先,从特定性、稳定性和反映性这三方面对指纹生理结构特征进行阐述,明确指印形成时间检验方法的基本原理。其次,从指印形态学特征的变化性、客观反映性和相对稳定性,分析指印捺印时间形态学检验方法的依据。最后,阐述捺印时间检验的形态学方法,对第四部分的检验运用奠定理论基础。第四部分是对形态学态学特征在指印捺印时间检验中的应用进行研究。首先,对印油分布形态学特征在指印捺印时间检验中应用进行统计学研究。通过实验分析指印边缘状态特征、指印“积墨”及“漏白”形态特征、指甲印痕迹特征、指印花纹中心偏正角度特征等指印印油分布形态学特征种类及其与指印捺印时间的关系及其稳定性进行统计学分析。其次,对脱皮、伤疤特征在指印捺印时间检验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最后,对毛发、502胶水等附着物特征在指印捺印时间检验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第五部分是对形态学特征在指印捺印时间检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对未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出新的期望。

李康,许惠芬,吴浩[9](2017)在《全方位、多角度提升指纹查询比对效率的方法》文中研究表明指纹自动识别技术作为人身识别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公安实战,通过指纹系统查明犯罪嫌疑人真实身份、深挖犯罪嫌疑人余罪、发现破案线索等工作已经成为一种科学、高效、便捷、规范的基本侦查手段。但是,随着十指库容的逐年增加,各地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应用普遍出现了比对速度和比对精度下降的问题,导致部分案件漏查,也造成大量系统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为提升指纹查询比对的效率,对各种可能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了全方位、多角度提升指纹查询比对效率的方法,主要包括:第一,提高捺印指纹的质量,从源头上保证指纹系统破案的效率;第二,认真对待捺印指纹的特征标记,从根本上提高捺印指纹的利用效率;第三,注重现场指纹的搜集和研判,从质量上提高现场指纹的利用效率;第四,进一步扩大查询范围和协同作战,从时空上突破指纹系统破案的瓶颈;第五,重视指纹特征标记和人工认定,从技巧上提高查询比对的速度和准确度;第六,加强对指纹系统本身的深度运用,多方面挖掘指纹系统破案的潜力。以期对公安实战部门利用指纹系统破案提供参考,达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指纹系统破案能力的目的。

邵永军,杨柏屹[10](2016)在《AFIS信息采集及库容信息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指纹自动识别系统(AFIS)库容信息主要包括捺印指纹及现场指纹信息两大库容。随着二十年来的应用,库容量的急剧上升,信息采集及库容信息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从近两年工作实际中遇到的案例出发,全面阐述了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捺印指纹及现场指纹采集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对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研究。

二、如何提高捺印指纹质量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提高捺印指纹质量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3)NFIQ 2.0用于指纹质量控制的可行性及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设备、样本选择
    1.1 实验设备
    1.2 样本选择
2 实验方法与内容
    2.1 利用VS2015 C#制作评分软件
    2.2 测试指纹采集位置对NFIQ 2.0分值的影响
    2.3 验证指纹采集质量与NFIQ 2.0分值的关系
3 结果与讨论
    3.1 指纹采集位置对NFIQ 2.0分值的影响
    3.2 指纹纹线质量对分值的影响
4 结论

(4)可见光谱成像技术提取签字笔背景捺印指纹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签字笔背景捺印指纹提取的研究现状
    1.1 常用的提取方法概述
        1.1.1 物证摄影
        1.1.2 数字图像处理
    1.2 传统方法的局限性
    1.3 小结
2 可见光谱成像技术提取签字笔背景捺印指纹的理论依据
    2.1 光谱成像技术概述
        2.1.1 原理
        2.1.2 分类
        2.1.3 光谱成像技术在法庭科学领域的应用
    2.2 荧光光谱成像技术概述
        2.2.1 光致发光
        2.2.1.1 荧光与磷光
        2.2.1.2 荧光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
        2.2.2 荧光光谱成像技术
        2.2.2.1 荧光光谱成像装置的组成
        2.2.2.2 荧光光谱成像技术在法庭科学领域内的实现流程
    2.3 可见光谱成像技术提取签字笔背景捺印指纹的原理
    2.4 小结
3 可见光谱成像技术提取签字笔背景捺印指纹的实验
    3.1 实验概述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装置
        3.2.2 实验方法
        3.2.2.1 实验材料
        3.2.2.2 样本制作
        (一) 制作过程
        (二)注意事项
        3.2.2.3 激发光波段的选择
        3.2.2.4 光谱数据处理方式的选择
        3.2.3 实验操作
        3.2.3.1 采集荧光光谱影像立方体
        3.2.3.2 光谱数据处理及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印油或印泥的光致发光实验
        3.3.1.1 实验结果
        3.3.1.2 分析讨论
        3.3.2 不同材质的空白纸张上签字笔背景捺印指纹的提取实验
        3.3.2.1 实验结果
        (一) 指纹提取效果区分标准
        (二)不同材质的空白书写纸张上签字笔背景捺印指纹的提取结果
        3.3.2.2 分析讨论
        3.3.3 不同复杂背景的纸张上签字笔背景捺印指纹的提取实验
        3.3.3.1 实验结果
        (一) 指纹提取效果区分标准
        (二)不同复杂背景的书写纸张上签字笔背景捺印指纹的提取结果
        3.3.3.2 分析讨论
    3.4 小结
4 可见光谱成像技术提取签字笔背景捺印指纹的影响因素实验
    4.1 实验概述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内容
        4.2.2 实验方法
        4.2.2.1 曝光量对指纹提取效果的影响
        4.2.2.2 波长步进对指纹提取效果的影响实验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曝光量对指纹提取效果的影响
        4.3.1.1 实验结果
        4.3.1.2 分析讨论
        4.3.2 波长步进对指纹提取效果的影响
        4.3.2.1 实验结果
        4.3.2.2 分析讨论
    4.4 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415 nm 紫光照射下不同材质空白纸张上的样本实验结果
附录B 450 nm蓝光照射下不同材质空白纸张上的样本实验结果
附录C 510 nm绿光照射下不同材质空白纸张上的样本实验结果
附录D 415 nm紫光照射下不同复杂背景纸张上的样本实验结果
附录E 450 nm蓝光照射下不同复杂背景纸张上的样本实验结果
附录F 510 nm绿光照射下不同复杂背景纸张上的样本实验结果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5)指纹证据技术的引入、发展与分歧(1904-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对象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价值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共识:指纹证据技术的引入解释与基础
    第一节 指纹证据技术引入的文化解释
        一、西法中源
        二、中体西用
        三、博采西学
    第二节 指纹证据技术引入的制度准备
        一、警察制度建立
        二、检察官侦查权的创设
        三、刑事证据制度的法律探索
    第三节 指纹证据技术传播的教育基础
        一、留学制度
        二、警察学校与司法传习所
        三、翻译学术着作、创办警务杂志
第二章 萌芽:指纹证据技术的滥觞与早期实践
    第一节 中华文明或最早将手印纳入证据体系
        一、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指纹印痕的文明地区之一
        二、中华文明最早将手印纳入证据体系
        三、中国古代手印证据应用的特征与局限
    第二节 指纹证据技术的科学发展起源于西方
        一、指纹证据技术发展的科学基础
        二、指纹证据技术的诞生与应用
    第三节 西方指纹证据技术的传入与实践
        一、近代报刊的报道
        二、租界等地的实践
第三章 发展:指纹证据技术的学习与应用考据
    第一节 指纹证据技术的曲折前页
        一、拷讯技术的存废之争
        二、学习催眠术
    第二节 指纹证据技术的传播途径
        一、发明者亲授
        二、官方办学
        三、遣员学租界
        四、派遣留学生
        五、国内与国际交流
        六、个人研究传播
    第三节 指纹证据技术的实践情况
        一、司法行政部门
        二、警察部门
        三、刑事案例考察
        四、指纹证据技术实践的问题
第四章 分歧:指纹证据技术的标准之争
    第一节 争议基础——各地实践差异
        一、标准不同实践受阻
        二、各地实践统计情况
    第二节 争议焦点——技术标准之差
        一、亨利制指纹分析法
        二、武塞蒂赫制指纹分析法
        三、汉堡式指纹分析法
        四、爱蒙培尔制指纹分析法
        五、中华式指纹分析法
        六、几种分析方法的评述
    第三节 争议背后——学说派系之争
        一、师承关系与学源背景
        二、人事关系
        三、着说情况
        四、地域差异
    第四节 指纹证据技术统一之努力
        一、技术标准的选择
        二、技术统一计划
        三、形式上的仓促统一
第五章 反思:指纹证据技术的发展镜鉴
    第一节 指纹证据技术发展的特征与启示
        一、指纹证据技术发展特点
        二、指纹证据技术发展的问题与文化因素
        三、指纹证据技术发展的其它因素
        四、民国指纹证据技术发展的启示
    第二节 指纹证据技术的传承与培育方式
        一、学术研究规范对技术传承的影响
        二、技术培育方式的问题
    第三节 指纹证据技术视野下的检警关系
        一、检警指纹证据技术的并行发展
        二、技术分歧下侦查权的扩张与异化
    第四节 指纹证据技术视野下的科学与司法关系
        一、证据科学于司法的价值
        二、证据科学于司法的局限性
        三、司法于证据科学的采信
参考文献
译名索引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6)斗型纹三角区域相似异源研究 ——基于百万级数据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鉴定人认知能力研究
        1.2.2 指纹鉴定准确性及可靠性研究
        1.2.3 鉴定意见表述研究
        1.2.4 基于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特征人工标注研究
        1.2.5 指纹相似异源研究
        1.2.6 指纹自动识别算法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论文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2 捺印斗型纹中三角区域相似异源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
        2.2.1 实验设计
        2.2.2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2.2.3 实验样本的制作、选取与录入
        2.2.4 现场指纹特征标注方法
        2.2.5 现场指纹特征标注数量
        2.2.6 候选列表中同源指纹排位记录
        2.2.7 候选列表中相似异源指纹的查询及记录
    2.3 实验结果分析及讨论
        2.3.1 同源指纹排位结果分析及讨论
        2.3.2 相似异源指纹查询结果分析及讨论
    2.4 本章小结
3 现场指纹质量不同对检索结果的影响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
        3.2.1 实验设计
        3.2.2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3.2.3 现场指纹的制作
        3.2.4 现场指纹质量评估
        3.2.5 现场指纹的录入
        3.2.6 现场指纹特征标注方法
        3.2.7 同源指纹及相似异源指纹的查询方法
    3.3 实验结果分析及讨论
        3.3.1 同源指纹与相似异源指纹均未出现的情况分析及讨论
        3.3.2 仅出现同源指纹的情况分析及讨论
        3.3.3 仅出现相似异源指纹的情况分析及讨论
        3.3.4 同源指纹与相似异源指纹同时出现的情况分析及讨论
    3.4 本章小结
4 相似异源指纹对鉴定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
        4.2.1 实验设计
        4.2.2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4.2.3 参加实验人员
        4.2.4 现场和档案指纹的选取
        4.2.5 PIANOS指纹能力验证系统
        4.2.6 实验操作
        4.2.7 实验数据分析方法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工作年限对鉴定结果的影响
        4.3.2 对指纹检验鉴定价值的判断
        4.3.3 鉴定人员自信程度对结果的影响
        4.3.4 3015 指纹错误鉴定的原因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指纹三角区域特征融合匹配STSF算法研究
    5.1 引言
    5.2 算法介绍
        5.2.1 相似三角形算法改进
        5.2.2 SIFT特征点匹配算法
        5.2.3 改进的相似三角形匹配算法
        5.2.4 STSF融合算法
    5.3 STSF特征匹配算法验证实验
        5.3.1 实验环境及数据集选取
        5.3.2 评价指标
        5.3.3 特征提取
    5.4 实验结果
        5.4.1 公开数据集和真实指纹集实验结果
        5.4.2 实验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工作及总结
    6.2 对实战部门的建议
    6.3 论文创新点
    6.4 后续研究方向
在学研究成果
附录
    附A:检索得到的高度相似异源指纹照片
    附B:同源指纹和相似异源指纹均未出现的查询结果
    附C:仅出现同源指纹的查询结果
    附D:20组样本指纹查询结果
参考文献

(7)捺印指纹图像质量NFIQ评分与专家认知规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样本来源
    1.2 指纹图像复现及NFIQ评分
    1.3 专家认知样本选取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10个指位捺印指纹图像质量NFIQ分值分布
    2.2 专家认知结果
3 结论

(8)形态学特征在有色指印捺印时间检验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指印形成时间检验概述
    (一)指印种类
    (二)指印形成时间检验
二、指印捺印时间检验的理化方法
    (一)指印捺印时间检验理化方法的基本原理
    (二)指印捺印时间检验的理化方法
    (三)指印捺印时间检验理化方法的局限性
三、指印捺印时间检验的形态学方法
    (一)指纹生理结构特征
    (二)指印捺印时间检验形态学方法的检验依据
四、形态学特征在指印捺印时间检验中的应用
    (一)印油分布形态学特征在指印捺印时间检验中应用的统计学研究
    (二)脱皮、伤疤特征在指印捺印时间检验中的应用
    (三)附着物特征在指印捺印时间检验中的应用
五、指印捺印时间检验的展望
    (一)形态学特征在指印捺印时间检验中的运用优势
    (二)形态学特征运用于指印捺印时间检验中存在的问题
    (三)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全方位、多角度提升指纹查询比对效率的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提高捺印指纹的质量, 从源头上保证指纹系统破案的效率
    1.1 指纹活体采集的质量要求[4]
    1.2 非活体采集指纹的质量要求
2 认真对待捺印指纹的特征标记, 从根本上提高捺印指纹的利用效率
3 注重现场指纹的搜集和研判, 从质量上提高现场指纹的利用效率
4 进一步扩大查询范围和协同作战, 从时空上突破指纹系统破案的瓶颈
5 重视指纹特征标记和人工认定, 从技巧上提高查询比对的速度和准确度
    5.1 指纹特征标记的一致性
    5.2 争议条件要扩大
    5.3 多人标记, 多次比对
    5.4 利用多重查询手段[5-7]
        5.4.1 注重及时倒查
        5.4.2 多角度检索
        5.4.3 反复检索
    5.5 重要特征及区域的运用
        5.5.1 重要特征的使用
        5.5.2 重要区域的使用
    5.6 注重比例尺的使用
    5.7 注重中心和三角的范围划定
    5.8 纹型的限定
        5.8.1 纹型的容错
        5.8.2 现场指纹纹型的限定
        5.8.3 查重中纹型的容错
    5.9 细节特征的标注[6-8]
        5.9.1 细节特征的数量
        5.9.2 细节特征的位置
        5.9.3 特殊的细节特征
    5.10 中心的方向和旋转
    5.11 无歧义原则
6 加强对指纹系统本身的深度运用, 多方面挖掘指纹系统破案的潜力

(10)AFIS信息采集及库容信息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案例材料
2 捺印指纹信息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漏采集现象仍然比较普遍
    2.2 捺印指纹质量不合格、特征标注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
    2.3 指纹附带信息填写不全、虚假人员信息逐渐增多
    2.4 重复指纹信息问题亟待解决
3 现场指纹信息存在的突出问题
    3.1 无比对条件的垃圾指纹大量入库
        3.1.1 无查询条件、比对价值指纹
        3.1.2 未经甄别的其他无关人员指纹
        3.1.3 非现场提取的“假”现场指纹
    3.2 不规范输入造成现场指纹信息失去应有价值
    3.3 已破现场指纹信息及相同指位信息的清除和替换工作开展不力
4 解决方法和途径分析研究
    4.1 加快研发,提高指纹系统质量自动化控制水平
    4.2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规范操作水平
    4.3 建立符合实际的科学管理考核制度
    4.4 加快推进相关信息系统的关联,实现不同系统间信息互查、共享

四、如何提高捺印指纹质量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司法鉴定中指纹三级特征的应用研究[D]. 胡懿夫. 甘肃政法大学, 2021
  • [2]利用TOF-SIMS进行指纹化学成像的应用研究[D]. 李文杰.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1
  • [3]NFIQ 2.0用于指纹质量控制的可行性及方法[J]. 冯建刚,张爱华,王浩波. 刑事技术, 2021(02)
  • [4]可见光谱成像技术提取签字笔背景捺印指纹的实验研究[D]. 陈壮.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12)
  • [5]指纹证据技术的引入、发展与分歧(1904-1949)[D]. 胡裕岭. 华东政法大学, 2020(03)
  • [6]斗型纹三角区域相似异源研究 ——基于百万级数据库[D]. 艾乐.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12)
  • [7]捺印指纹图像质量NFIQ评分与专家认知规律分析[J]. 吴浩,李康,薛静,李孝君,陈子龙,王子政,秦旗. 刑事技术, 2019(03)
  • [8]形态学特征在有色指印捺印时间检验中的应用研究[D]. 周欢. 西南政法大学, 2019(08)
  • [9]全方位、多角度提升指纹查询比对效率的方法[J]. 李康,许惠芬,吴浩. 中国司法鉴定, 2017(04)
  • [10]AFIS信息采集及库容信息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研究[J]. 邵永军,杨柏屹.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4)

标签:;  ;  ;  ;  ;  

关于如何提高压印指纹质量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