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疗效观察与比较

不同剂量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疗效观察与比较

一、不同剂量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疗效观察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王征,常慧,刘秋霞,曹秀珍[1](2021)在《小剂量铁剂联合益生菌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小剂量铁剂联合益生菌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1月本院诊断为缺铁性贫血(IDA)的患儿1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9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小剂量铁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益生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红细胞(RBC)数、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RBC、Hb、MCV、HCT及SF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RBC、Hb、MCV、HCT及SF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9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为2.08%,低于对照组的18.75%(P<0.05)。结论小剂量铁剂联合益生菌治疗缺铁性贫血效果显着,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颖,贺诗雨,黄琳,杨长青,封宇飞[2](2021)在《不同剂量铁剂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系统评价不同剂量铁剂治疗我国儿童缺铁性贫血(ID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中文数据库和PubMed、Embase、Central英文数据库,收集不同剂量铁剂治疗中国儿童IDA的临床研究证据,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1年4月26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8篇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治愈率方面,高剂量组(5~6 mg·kg-1·d-1)和低剂量组(1~2 mg·kg-1·d-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5,95%CI:0.98~1.13,P=0.19,I2=0%)。和高剂量组比较,低剂量组可显着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RR=0.32,95%CI:0.25~0.40,P<0.001,I2=0%)。在血清铁蛋白(WMD=0.40,95%CI:-1.31~2.10,P=0.65,I2=0%)和血红蛋白(WMD=0.10,95%CI:-1.28~1.48,P=0.88,I2=0%)水平改善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剂量铁剂疗法(1~2 mg·kg-1·d-1)对我国儿童IDA的治愈率和高剂量铁剂(5~6 mg·kg-1·d-1)相当,并可显着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但由于目前临床研究设计存在不足,仍需高质量的临床证据进行验证。

郑冉[3](2021)在《气血双补汤治疗气血两虚型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内服气血双补汤联合蛋白琥珀酸铁治疗气血两虚型成人缺铁性贫血,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象、铁代谢相关指标等变化情况,探讨气血双补法联合蛋白琥珀酸铁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理论支持和临床依据。方法:用随机分组方式,将来自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60例成人缺铁性贫血患者分成各为30例的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予气血双补汤加减联合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15ml/d),对照组予内服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15ml/d)。两组给药时间均为8周。治疗过程中,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HB、MCV、MCH、MCHC、SF和中医症状积分等指标的变化以及服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治疗结束后,评定两组临床疗效。运用SPSS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观察数据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果。结果:1.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包括年龄、性别、病情、病程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在中医症状总分治疗前水平上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前HB、MCV、MCH、MCHC、SF等基线指标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上,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其中痊愈、显效、有效、无效例数依次为:3、23、2、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3.3%,其中痊愈、显效、有效、无效例数依次为:1、12、12、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治疗组未发现不良反应事件产生(0%);对照组发现3例(10%)。4.在血象方面,治疗第8周,两组HB、MCV、MCH、MCHC等指标均高于治疗前水平,治疗前后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说明两组治疗均有效;治疗组在治疗后HB、MCV、MCH、MCHC水平上均高于对照组,其中HB、MCV差异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P<0.05),MCH、MCHC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且治疗组HB、MCV、MCH、MCHC等指标升高差值高于均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在铁代谢方面,治疗第8周,两组SF值高于治疗前水平,治疗前后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说明两组治疗均有效;治疗组治疗后SF值高于同期对照组水平,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SF升高差值高于对照组SF升高差值,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6.在中医症状方面,治疗第8周,两组中医症状总分低于治疗前水平,治疗前后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说明两组治疗均有效;治疗组中医症状总分比对照组更低,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且治疗组中医症状总分降低的差值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1.气血双补汤联合蛋白琥珀酸铁是治疗成人缺铁性贫血(气血两虚证)的有效且安全的方药,较单用蛋白琥珀酸铁治疗更有优势,对患者血象、铁代谢指标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明显,疗效确切。2.气血双补汤能减少蛋白琥珀酸铁所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吴敏敏[4](2020)在《综合论述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文中指出缺铁性贫血(IDA)是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的贫血症。缺铁性贫血是小儿常见病,严重威害儿童的身心健康。通过文献检索,综述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的病因治疗、铁剂治疗、中医药治疗及输血治疗等治疗手段,并对这些治疗手段进行横向分析,从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改进方法等维度展开讨论,以供临床参考。

张多[5](2019)在《补血益胃汤治疗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探讨内服补血益胃汤治疗缺铁性贫血(脾胃虚弱证)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上治疗本病提供新思路及有力的临床依据。方法:将64例贫血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补血益胃汤,对照组给予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液。两组均给药4周。试验结束后,对比两组前后症状体征变化及血红蛋白含量改变的情况。结果:治疗组(补血益胃汤)痊愈例数29,显效例数3,有效例数1,无效例数0,其治愈率为87.88%;对照组(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液)痊愈例数21,显效例数3,有效例数7,无效例数0,其治愈率为67.74%。结论:补血益胃汤是治疗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脾胃虚弱证)的有效且安全的方药,不但能提升血红蛋白含量,还可明显改善贫血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尤其在改善患儿面唇色淡、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多汗、烦躁不安、大便不调等方面,优于铁剂,且无明显副作用产生。

李虎[6](2019)在《苏氨酸铁及其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和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铁元素是生命体中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之一,对于维持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特殊的生理状况可能会诱使机体缺铁,进而发展成为缺铁性贫血。口服补铁是临床上主要的补铁方式,可改善机体铁营养状况,纠正缺铁性贫血。氨基酸铁是一种优良的补铁剂,它较无机铁盐有较好的患者顺服性和生物利用率,以其为原料开发的补铁片剂具有剂量准确,品质稳定,使用方便,效果明显等诸多优点。本文采用水相直接合成法,以苏氨酸和硫酸亚铁为原料直接合成苏氨酸铁,并采用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等方法对产品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苏氨酸铁为螯合物,亚铁含量及总铁含量分别11.37%和12.49%,亚铁/总铁的比例为91.03%。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以包封率和粒径为考察指标,对苏氨酸铁纳米脂质体制备工艺中的胆固醇用量、芯材用量以及吐温80用量进行了优选,并对不同超声功率对纳米脂质体包封率和粒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超声功率(250 W)有助于提高包封率、降低纳米粒径;固定蛋黄卵磷脂的浓度为15mg/mL,则蛋黄卵磷脂:胆固醇:苏氨酸铁:吐温80=1:0.1:0.2:0.6时所制备的纳米脂质体具有较好的品质,包封率为77.3%,平均粒径为87.42 nm,PDI指数为0.308,平均Zeta电位为-44.7 mV,外观均一,性质稳定。试验对比了苏氨酸铁和硫酸亚铁在不同储藏条件下的稳定性情况,结果表明:固态或溶液中的苏氨酸铁的稳定性均优于相同状态下的硫酸亚铁;与pH=4和pH=6相比较,pH=5的环境下苏氨酸铁水溶液氧化稳定性和水解稳定性均较高。不同因素(温度,pH值)对苏氨酸铁纳米脂质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过酸以及高温均不利于脂质体的稳定存在,而较低的储藏温度(4℃)和接近中性(pH=6.8)的储藏条件有利于苏氨酸铁纳米脂质体保持稳定。以苏氨酸铁为主药,通过主药与辅料间的相互作用研究,验证了所选辅料的可靠性。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以硬度和溶出度为考察指标,对所选辅料的用量进行优选,得到最佳方案为:苏氨酸铁40.4%,微晶纤维素40.4%,聚乙烯吡咯烷酮6.31%,交聚维酮10.1%,硬脂酸镁0.76%,微粉硅胶0.51%,维生素C 1.52%。以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苏氨酸铁片剂,参照《中国药典》2015版中片剂的检查标准,考察片剂的品质,评价制备工艺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制备的片剂外观色泽均匀,片面光滑完整,厚薄一致,平均片重约198mg,平均亚铁含量约8.9mg/片,平均硬度约75N,最大崩解时限约13min,25min时溶出量基本达到100%。

康云雪[7](2019)在《诃子制铁屑炮制原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比较炮制前后主药铁屑中Fe3+、Fe2+、辅料诃子中有机酸、缺铁性贫血模型大鼠体内血红蛋白、血清铁及肝脏铁的含量变化,阐明诃子制铁屑的炮制原理,为诃子制铁屑炮制工艺的规范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诃子汤煮法与诃子浸泡法制备两种不同的铁屑炮制品,使用没食子酸作为模式化合物替代诃子模拟炮制过程,制备没食子酸铁屑炮制品。分别采用碘量法、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炮制前后铁屑中Fe3+、Fe2+及诃子中5种有机酸的含量变化;采用低铁饲料结合尾静脉放血的方法建立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大鼠模型,分别以复方七味铁屑丸、单用制铁屑(诃子汤煮法制)和琥珀酸亚铁片作为药物组,以血红蛋白、血清铁及肝脏铁含量为评价指标,进行不同药物组治疗缺铁性贫血的药效比较。结果:(1)通过碘量法测得本文所用铁屑生品中总铁含量为83.24%,符合藏药标准规定,其中Fe3+含量为29.88%,Fe2+含量为0.0005%,剩下部分为单质铁;(2)采用诃子作为辅料炮制铁屑,诃子汤煮制铁屑和诃子浸泡制铁屑中Fe3+分别降为24.05%和26.35%,Fe2+分别升为2.46%和0.92%;(3)辅料诃子生品中含没食子酸1.67%、柯里拉京2.23%、诃黎勒酸9.33%、鞣花酸1.18%、诃子酸24.70%,炮制后有机酸含量明显降低,诃子汤煮制铁屑和诃子浸泡制铁屑中没食子酸分别降为1.24%、1.51%,其余4种有机酸含量均降为0%;(4)使用没食子酸代替诃子作为辅料制备铁屑炮制品,煮法和浸泡法中所含Fe3+分别降为26.42%和28.44%,Fe2+分别升为0.33%和0.14%,通过柱色谱分离、鉴定得到没食子酸与铁屑的反应产物为焦没食子酸;(5)使用诃子汤煮法铁屑炮制品制备七味铁屑丸,按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要求,采用显微鉴别、薄层色谱对处方中的木香、红花和甘青青蓝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对处方中的木香烃内酯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均符合药典标准。(6)采用低铁饲料结合尾静脉放血方法建立缺铁性贫血大鼠模型,造模期间,正常组大鼠血红蛋白含量105.59 g/L,模型组动物的血红蛋白含量降至86.35 g/L,与正常组相比具显着差异(P<0.01);模型组大鼠经过2周各药物组治疗后,血红蛋白、血清铁含量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阳性药琥珀酸亚铁组的血红蛋白及血清铁含量分别为93.84 g/L和2.01 mg/L;复方七味铁屑丸和单用铁屑炮制品在低剂量时血红蛋白含量分别为109.76 g/L和109.94 g/L,中剂量含量为112.40 g/L和113.08 g/L,复方和单用铁屑治疗效果无差异(P>0.05),但优于琥珀酸亚铁(P<0.01);复方和铁屑高剂量组含量分别为96.98 g/L和95.12 g/L,治疗效果等同于琥珀酸亚铁(P>0.05);对血清铁的恢复:复方七味铁屑丸和单用铁屑炮制品在低剂量使用时含量分别为4.22 mg/L和3.22 mg/L,中剂量使用时分别为3.28mg/L和3.19 mg/L,治疗效果优于琥珀酸亚铁(P<0.05);高剂量使用时含量分别为2.69 mg/L和2.26 mg/L。结论:(1)采用诃子炮制铁屑,能够使铁屑生品中的Fe3+转化为人体易于吸收的Fe2+形式,铁屑炮制品中剩余的有机酸能够起到抗氧化剂的作用,防止Fe2+被氧化为Fe3+,延长铁屑炮制品的保存期。(2)经诃子炮制后的铁屑对于缺铁性贫血导致的低血红蛋白、血清铁水平有很好的恢复作用,在同样的给药时间下效果优于琥珀酸亚铁(P<0.05);复方七味铁屑丸及单味铁屑炮制品相同剂量下效果相似,呈现剂量依赖性,但不可过量使用,造成减效。

曾昭宇[8](2019)在《补气益血汤联合小剂量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疗效及预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补气益血汤联合小剂量铁剂对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10月间在我院治疗的84例缺铁性贫血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小剂量铁剂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补血益气汤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9周后,对两组患者西医临床疗效和中医症候疗效进行分析,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红细胞(RBC)、血清铁蛋白(SF)、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呕吐、腹泻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西医临床疗效有效率(95.23%)显着高于对照组(78.57%),中医症候疗效有效率(97.61%)明显高于对照组(83.34%),比较以上各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9.52%)明显低于对照组(3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RBC含量、SF含量、HGB含量、MCV值和MCHC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补气益血汤联合小剂量铁剂对缺铁性贫血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和康复速度,降低治疗过程中不良情况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沈伟卫[9](2019)在《妊娠期铁缺乏的筛查与治疗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缺铁性贫血是妊娠期最常见的贫血形式,是由铁缺乏导致的营养缺乏病,也是全球关注的热点。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对母儿健康和妊娠结局均会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会影响儿童的远期生长发育,因此防治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具有深远的公共卫生学意义。本研究通过各孕期孕妇血清铁含量的检测,筛选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孕妇病例,并对缺铁的孕早期病例依据血清铁蛋白不同含量给予不同剂量的铁剂治疗,观察追踪孕中晚期和产后铁储存状况,并观察妊娠结局,以期减少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及铁缺乏的发生,为孕期铁剂补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1450例孕妇的血红蛋白含量,并对其中16220例孕妇进行血清铁蛋白结果的分析,调查孕妇缺铁情况。继而随机选择120早孕期孕妇(观察组)。进行血红蛋白、血清铁指标检测(包括血清铁蛋白、血清铁、可溶性转铁蛋白浓度)检测。依据检测的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结果,按铁缺乏程度予以不同剂量的 口服铁剂治疗,即 SF≥30μg/L,Hb≥1 10g/L 观察;20μg/L≤SF<30μ/L,Hb 10g/L,口 服铁剂 150mg 2/周;SF<20μg/L,Hb≥110g/L,口 服铁剂 150mg 1/日;SF<20 μ g/L,70g/L ≤ Hb<110g/L,口 服铁剂 300mg 1/日;Hb<70g/L,予输血,待 HB>70g/L时同上治疗。(铁剂选择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每4-8周复查铁指标。追踪随访这些孕妇在中孕、晚孕期及产后铁指标变化,并在中孕期、晚孕期与同期随机收集的未经干预的120例中孕期孕妇和120例晚孕期孕妇的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比较铁剂治疗的结果、妊娠结局如产后出血量、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等。结果:回顾性分析41450例孕妇的血红蛋白结果显示,早孕期、中孕期、晚孕期研究人群的缺铁性贫血病例分别占11.2%、28.6%与25.3%。对其中16220例孕妇血清铁蛋白含量分析中,早、中、晚孕期妇女出现铁缺乏的发生率分别占33.3%、61%和71.5%。在随后的孕早期铁剂治疗观察对照中,120例早孕期病例,随访观察中失访15例,有效病例为105例。孕早、中、晚期及产后铁缺乏的发生率分别为13.33%,58.33%,71.67%及81.67%。贫血的发生率为7.62%,34.17%,25.83%及36.67%。治疗组孕中期的血红蛋白(113.12±8.39g/L)、血清铁蛋白(36.30±13.39μg/L)、血清铁(24.15±5.73umol/L)较孕中期对照组的血红蛋白(104.67±12.47 g/L)、血清铁蛋白(17.95±9.43μg/L)、血清铁(11.57±4.01 umol/L)含量高,差异有显着意义(p<0.05),治疗组可溶性转铁蛋白浓度(16.84±7.81 nmol/L)较对照组(29.10±13.01 nmol/L)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孕晚期的血红蛋白(120.30±12.14g/L)、血清铁蛋白(36.04±6.71μg/L)、血清铁(15.63±7.51umol/L)较孕晚期对照组的血红蛋白(101.00±11.81g/L)、血清铁蛋白(13.26±8.38μg/L)、血清铁(8.27±3.42 umol/L)含量高,差异有显着意义(p<0.05),治疗组可溶性转铁蛋白浓度(12.76±7.31 nmol/L)较对照组(38.63±19.49nmol/L)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产后3天内的血红蛋白(112.68±7.62g/L)、血清铁蛋白(33.65±6.31μg/L)、血清铁(12.34±3.12umol/L)较孕晚期对照组产后的血红蛋白(102.65±11.82g/L)、血清铁蛋白(11.05±7.84 μg/L)、血清铁(6.81±2.37 umol/L)含量高,差异有显着意义(p<0.05),治疗组可溶性转铁蛋白浓度(21.37±11.65 nmol/L)较对照组(38.05±18.54nmol/L)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产后出血量(183.57±45.82ml)及产后贫血的发生率(23.80%)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387.82±103.40ml)、贫血的发生率(36.67%)(p<0.05),治疗组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发生率(6.67%)与对照组低出生体重发生率(10.83%)比较差异(p<0.05)。铁剂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1.本组病例缺铁与缺铁性贫血情况严重,在中孕期后明显显现;2.孕早期检测并及早发现铁缺乏,给予合适的铁剂治疗,可明显减少中孕期后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的发生,也有利于减少产后出血及降低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3.早孕期根据血清铁的检测开始合理铁剂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罗碧云,冼丹霞[10](2018)在《小剂量铁剂在小儿缺铁性贫血治疗中的效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小剂量铁剂在小儿缺铁性贫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1月,研究对象选择200例就诊于我院的小儿缺铁性贫血患儿,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200例缺铁性贫血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两组均采取饮食调节干预,在饮食调节干预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铁剂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剂量铁剂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营养状况指标、免疫功能指标、不良反应。结果在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7%,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营养状况方面,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血红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状况指标均较治疗前显着增高(P <0.05),而组间血红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免疫功能方面,治疗后,两组患儿的CD3+、CD4/CD8等免疫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显着增高(P <0.05),而组间各项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小儿缺铁性贫血治疗时,给予患儿小剂量铁剂治疗可达到与常规铁剂治疗相当的临床疗效,可对患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予以有效改善,还能减少患儿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二、不同剂量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疗效观察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同剂量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疗效观察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小剂量铁剂联合益生菌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RBC、Hb、MCV、HCT及SF比较
    2.2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2.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2)不同剂量铁剂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方法
        1.2.1 检索方法
        1.2.2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1.2.3 质量评价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纳入研究的特征
    2.3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2.4 有效性分析
        2.4.1 治愈率
        2.4.2 血清铁蛋白改善情况
        2.4.3 血红蛋白改善情况
    2.5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6 敏感性分析
    2.7 发表偏倚
3 讨论

(3)气血双补汤治疗气血两虚型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引言
文献资料
    1 缺铁性贫血的中医源流及治疗概况
        1.1 历史沿革
        1.2 病因病机
        1.3 分型论治
        1.4 其他治疗
    2 缺铁性贫血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2.1 流行病学认识
        2.2 铁在人体分布
        2.3 铁在人体代谢过程
        2.4 发病原因
        2.5 发病机制
        2.6 实验室检查
        2.7 治疗进展
临床研究
    3 临床病例资料
        3.1 临床病例来源
        3.2 诊断标准
        3.3 病例选择标准
    4 研究方法
        4.1 分组方法
        4.2 治疗方案
        4.3 观察指标
        4.4 疗效判定标准
        4.5 统计学方法
    5 结果
        5.1 一般资料
        5.2 治疗前两组比较
        5.3 治疗后两组比较
        5.4 治疗前后两组比较
讨论分析
    6.1 立题依据
    6.2 对照组、治疗组设立依据
    6.3 缺铁性贫血气血两虚证特点解析
    6.4 导师经验总结
    6.5 气血双补汤的组成、功效、主治分析
    6.6 典型医案
    6.7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4)综合论述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治疗
2 铁剂治疗
    2.1 口服铁剂
    2.2 静脉铁剂
    2.3 补铁方案
3 中医药治疗
4 输血治疗

(5)补血益胃汤治疗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中医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1.1 中医病名溯源
        1.2 中医学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学对症证型研究进展
        1.4 中医学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症治疗的认识
    2.西医学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2.1 定义
        2.2 临床表现
        2.3 病因分析
        2.4 发病机理
        2.5 治疗
        2.6 预防与调护
临床研究
    1.一般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标准
    2.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指标
        2.4 统计学分析方法
    3.结果
        3.1 一般资料比较
        3.2 疗效比较
        3.3 脱落病例及中止病例情况
        3.4 安全性分析
    4.讨论
        4.1 立题依据
        4.2 对照组选药依据
        4.3 导师经验总结
        4.4 组方分析
        4.5 疗效分析
        4.6 存在问题与展望
结论
本文创新点
    1.背景
    2.中药作用机制
    3.中药药理研究
    4.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6)苏氨酸铁及其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和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铁在机体中的重要作用
    1.2 机体中铁的来源、吸收与排泄机制
        1.2.1 机体中铁的来源
        1.2.2 铁的吸收与排泄机制
        1.2.3 影响铁吸收利用的因素
    1.3 我国居民铁营养状况及影响
    1.4 氨基酸铁、纳米脂质体以及补铁产品的研究现状
        1.4.1 氨基酸铁的特点
        1.4.2 氨基酸铁的研究现状
        1.4.3 纳米脂质体的研究现状
        1.4.4 口服补铁产品的研究现状
    1.5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创新点
第2章 苏氨酸铁的制备及其脂质体的合成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仪器与设备
        2.2.2 材料和试剂
    2.3 实验方法
        2.3.1 苏氨酸铁的制备
        2.3.2 苏氨酸铁纳米脂质体的制备
    2.4 结果与讨论
        2.4.1 苏氨酸铁及其纳米脂质体的感观描述
        2.4.2 苏氨酸铁红外图谱分析结果
        2.4.3 苏氨酸铁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
        2.4.4 亚铁含量、总铁含量测定结果
        2.4.5 苏氨酸铁纳米脂质体的粒径和电位分析结果
        2.4.6 不同超声功率对脂质体粒径和包封率的影响
        2.4.7 纳米脂质体制备的正交试验结果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苏氨酸铁及其纳米脂质体的理化稳定性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仪器与设备
        3.2.2 材料和试剂
    3.3 实验方法
        3.3.1 亚铁含量测定
        3.3.2 总铁含量测定
        3.3.3 苏氨酸铁和硫酸亚铁固体氧化稳定性研究
        3.3.4 苏氨酸铁和硫酸亚铁水溶液稳定性研究
        3.3.5 不同因素对苏氨酸铁纳米脂质体芯材泄漏的研究
        3.3.6 不同因素对苏氨酸铁纳米脂质体脂质氧化的研究
    3.4 结果与讨论
        3.4.1 苏氨酸铁和硫酸亚铁固体氧化稳定性变化
        3.4.2 苏氨酸铁和硫酸亚铁水溶液稳定性变化
        3.4.3 不同因素对苏氨酸铁纳米脂质体芯材泄漏的影响
        3.4.4 不同因素对苏氨酸铁纳米脂质体脂质氧化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苏氨酸铁补铁片剂的开发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仪器与设备
        4.2.2 材料和试剂
    4.3 实验方法
        4.3.1 主药与辅料相互作用研究
        4.3.2 处方研究
        4.3.3 片剂的性能检查
    4.4 结果与讨论
        4.4.1 主药与辅料相互作用研究
        4.4.2 处方优化正交试验
        4.4.3 片及外观检查
        4.4.4 水分含量测定
        4.4.5 片重差异的测定
        4.4.6 片剂硬度的测定
        4.4.7 崩解时限测定
        4.4.8 溶出度的测定
        4.4.9 片剂中亚铁含量的测定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诃子制铁屑炮制原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前言
第一章 主药铁屑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2 实验方法
        2.1 诃子粉吸水率考察
        2.2 诃子汤煮法铁屑炮制品的制备
        2.3 诃子浸泡法铁屑炮制品的制备
        2.4 主药铁屑总铁含量测定
        2.5 主药铁屑炮制前后Fe~(3+)含量测定
        2.6 主药铁屑炮制前后Fe~(2+)含量测定
    3 结果与讨论
        3.1 主药铁屑炮制前后外观性状比较
        3.2 主药铁屑总铁的含量
        3.3 主药铁屑中Fe~(3+)含量变化
        3.4 主药铁屑中Fe~(2+)含量变化
        3.5 讨论
第二章 辅料诃子在炮制过程中的成分变化
    1 仪器与试药
    2 实验方法
        2.1 色谱条件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4 方法学考察
    3 结果与讨论
        3.1 辅料诃子中酚酸类成分含量测定结果
        3.2 讨论
第三章 没食子酸模拟诃子制铁屑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2 实验方法
        2.1 没食子酸煮法炮制品的制备
        2.2 没食子酸浸泡法铁屑炮制品的制备
        2.3 生品与炮制品定性鉴别
        2.4 不同炮制品中Fe~(3+)含量测定
        2.5 不同炮制品中Fe~(2+)含量测定
        2.6 没食子酸制铁屑反应产物的制备分离与鉴定
    3 结果与讨论
        3.1 定性鉴别
        3.2 没食子酸炮制铁屑中Fe~(3+)含量变化
        3.3 没食子酸炮制铁屑中Fe~(2+)含量变化
        3.4 没食子酸制铁屑反应产物的鉴定
        3.5 讨论
第四章 七味铁屑丸的制备及质量检查
    1 仪器与试药
    2 实验方法
        2.1 七味铁屑丸的制备
        2.2 七味铁屑丸质量检测
    3 结果与讨论
第五章 诃子制铁屑治疗缺铁性贫血的药效学评价
    1 仪器与试药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动物及分组
        2.2 给药
        2.3 待测样本制备
        2.4 血红蛋白含量测定
        2.5 血清铁含量测定
        2.6 肝脏铁含量测定
        2.7 统计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3.1 IDA模型大鼠的建立
        3.2 七味铁屑丸与铁屑炮制品对大鼠Hb的影响
        3.3 七味铁屑丸与铁屑炮制品对大鼠血清铁的影响
        3.4 七味铁屑丸与铁屑炮制品对大鼠肝脏铁的影响
        3.5 讨论
全文总结
    1 总结
    2 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浅谈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1 铁生理学特性
    2 铁体内循环机制
        2.1 血红素铁吸收途径
        2.2 非血红素铁吸收途径
        2.3 铁转运途径
        2.4 铁利用途径
        2.5 铁代谢途径
    3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3.1 食品添加剂
        3.2 补铁剂
    4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8)补气益血汤联合小剂量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疗效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方法
    1.3观察指标
    1.4疗效评定标准
    1.5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西医临床疗效
    2.2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疗效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RBC、SF、HGB的含量变化分析
    2.4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CV和MCHC的含量的变化
    2.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3 讨论

(9)妊娠期铁缺乏的筛查与治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实验仪器及试剂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方法
    2.3 标本的采集及检验操作
    2.4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41450例孕妇血红蛋白浓度的检测分析
    3.2 120例早孕期病例缺铁检测调查与治疗随访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10)小剂量铁剂在小儿缺铁性贫血治疗中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疗效评价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营养状况指标比较
    2.3 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四、不同剂量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疗效观察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剂量铁剂联合益生菌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疗效分析[J]. 王征,常慧,刘秋霞,曹秀珍. 当代医学, 2021(31)
  • [2]不同剂量铁剂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 张颖,贺诗雨,黄琳,杨长青,封宇飞.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10)
  • [3]气血双补汤治疗气血两虚型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研究[D]. 郑冉.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综合论述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治疗[J]. 吴敏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20(02)
  • [5]补血益胃汤治疗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观察[D]. 张多.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2)
  • [6]苏氨酸铁及其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和应用研究[D]. 李虎. 南昌大学, 2019
  • [7]诃子制铁屑炮制原理研究[D]. 康云雪.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1)
  • [8]补气益血汤联合小剂量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疗效及预后分析[J]. 曾昭宇.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2)
  • [9]妊娠期铁缺乏的筛查与治疗研究[D]. 沈伟卫. 浙江大学, 2019(03)
  • [10]小剂量铁剂在小儿缺铁性贫血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 罗碧云,冼丹霞. 中国医药科学, 2018(20)

标签:;  ;  ;  ;  ;  

不同剂量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疗效观察与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