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德河源大剧院

颐和园德河源大剧院

一、颐和园德和园大戏楼(论文文献综述)

周冉[1](2020)在《颐和园·戏游记 来自百年古戏楼的“潮”戏曲》文中认为光绪二十一年(1895)九月初三,颐和园德和园戏楼第一次响起紧凑的锣鼓点,这座从设计到建成历时5年的三层戏曲舞台第一次投入使用。演出是为慈禧太后庆贺寿辰,从使用切末留下的记录看,当天的戏单不乏《罗汉渡海》《万寿无疆》这样动用到喷水机关和升降设备的超大型应承戏码。数以百计的神佛角色出现在福禄寿三层台上,

水天[2](2020)在《清代离家戏楼与戏台》文中研究说明在没有电影、电视之前,利用舞台演戏一一舞台剧(戏曲)是人们享受视觉盛宴和听觉盛宴的方式。从宫廷到民间,都乐此不彼。宋戏曲、元杂剧,曾经辉煌一时。到了清代,帝后们热衷看戏听戏,乾隆、慈禧尤甚。欣赏戏曲,就要有场所:剧场,包括演戏的舞台和看戏的座位与建筑。清代民间,城市里有戏园子,农村有草台班子。与民间不同,皇家看戏场所是非常奢华和讲究的。清代有着名的皇家三大戏楼,紫禁城畅音阁、避暑山庄清音阁、颐和园德和园大戏楼。就连沈阳故宫,乾隆也搭建了小巧的戏台。除却避暑山庄清音阁已毁外,那些高耸的

张龙,吴晗冰,张芝明,张凤梧[3](2019)在《圆明园同乐园清音阁戏楼钩沉——兼论清宫三层戏楼的空间使用特征及其成因》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通过相关历史图档的解读,厘清了圆明园同乐园清音阁的历史变革,揭示了其在雍正、乾隆两朝在造型和功能上的差异,同时结合颐和园、故宫博物院现存两座三层戏楼升降舞台设施遗存及相关档案,参考《升平宝筏》等连台剧本,总结了清宫三层戏楼出场方式多元化、演剧空间立体化的空间特征。最后,论文从宫廷演剧追求闹热性、满足大型庆典活动需求、弥补传统戏台流动性不足三个方面,阐述了清宫三层戏楼形成的动因。

李梦祎[4](2019)在《最是天家回首处,清音阔起五云端 ——避暑山庄清音阁清代乾隆盛期原貌复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承德避暑山庄肇建于康熙四十二年,是清代最大的皇家园林。清代末期,国力衰微,山庄内各处疏于管理,开始荒废,后历经战乱,多处景点已不存。清音阁建筑群位于避暑山庄宫殿区,建于康熙和乾隆两朝,是皇帝理政、宴客、听戏之所,尤以三层戏台清音阁最为特色,上世纪四十年代毁于火灾。现主要建筑物遗址已被归安,是山庄内最大且最重要的一处遗址区域。本文将承德避暑山庄清音阁建筑群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收集与整理,包括宫廷地方档案、官员使臣的私人记叙等史料档案,以及近现代的古建筑研究和戏曲文化研究,发现了大量摄于上世纪中叶的老照片。在对清音阁建筑群遗址进行充分田野调查与实际测绘的基础之上,首先对避暑山庄宫殿区整体的建置背景和经过进行梳理,总结其设计思想和特色,从而进一步专注在清音阁建筑群的历史发展上,根据内务府陈设档等资料判断各单体建筑的建置年代和背景。然后结合对乾隆生活方式的挖掘和清宫文化的研究,对清音阁建筑群的使用功能展开讨论,分析其文化、社会、政治等多方面的功能与使用意义。结合戏曲文化,将清音阁与其它时期的戏台做纵向发展研究,并与其它清宫三层戏楼做横向比较研究。最后根据历史文献、测绘图纸、历史影像、遗址记录、出土构件等资料,对清音阁建筑群进行原貌复原研究,从整体建筑布局到各个单体建筑,通过建筑图纸、模型等方式展现全部建筑群,从而尽可能真实地还原清音阁建筑群在乾隆盛期的样貌。

张龙,张凤梧,吴晗冰[5](2019)在《雷廷昌的巧思 从样式雷图档看颐和园德和园的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中国现代建筑的不断发展,回归本土设计的呼声日益强烈。如何在建筑中体现传承、融合、创新的设计方法和顾全多方需求的人文主义精神是每一位建筑设计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作为颐和园重修工程的总设计师,雷廷昌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如何选址、怎样设计一座戏楼才能最好地服务于慈禧太后观戏的需求,

张龙,刘芳博,秦雷,侯丹,刘刚[6](2018)在《颐和园德和园大戏楼修缮前后声场对比测试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为促进德和园大戏楼声场真实性的保护,在修缮前后分别对大戏楼声场的混响时间、脉冲响应、声场不均匀度进行了测试。通过修缮前后的数据对比分析,探明了看戏廊封闭及临时看台对大戏楼声场的影响;对德和园声学真实性的修缮效果给出评价结果;也为史料记载的观演行为提供了科学佐证。

巴振宁,刘冰松,张龙,秦雷,高玺[7](2018)在《环境振动下德和园大戏楼动力响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和城市规模的扩张,环境振动对于古建筑保护和结构安全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为了全面探究古建筑在环境振动影响下的动力响应,以北京市颐和园德和园大戏楼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大戏楼周围的环境振动因素进行分析,基于现有资料建立振动振源的数学模型;根据大戏楼相关资料,建立大戏楼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环境振动影响下大戏楼的动力响应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表明:1)影响大戏楼振动的主要环境振动因素有参观人流的步行荷载振动、路面的车辆运行振动及地铁交通运行振动三种;2)三种环境振动对大戏楼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振动影响,其中竖直方向振动受到的影响最明显,但均处于正常范围内。

高玺[8](2018)在《环境振动对颐和园德和园大戏楼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些年来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和城市面积的不断扩大,古建筑逐渐被正在扩张的现代化城市所包围,城市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振动对古建筑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全面探究古建筑的静动力结构特性及其在环境振动影响下的动力响应,对于制定古建筑保护措施,减小环境振动对古建筑带来的危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北京市颐和园德和园大戏楼为研究对象,对它的结构体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探究其传力机制的合理性;对大戏楼周围的人为环境振动因素进行分析,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建立人为振源的数学模型;建立大戏楼的三维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动力特性分析;基于ANSYS有限元模型,对人为环境振动影响下大戏楼的动力响应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对大戏楼进行为期两年的实时振动监测,通过数据分析,探究大戏楼环境振动影响下的振动现状。研究表明:1)影响大戏楼振动的主要人为因素有参观人流的步行荷载、路面的汽车运行荷载及地铁运行荷载三种;2)通过对德和园大戏楼三维精细化结构模型的动力特性分析发现,大戏楼的前15阶振型频率均小于10Hz;3)通过数值模拟发现,三种人为环境振动因素对大戏楼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振动影响,主要以竖直方向影响最大,且人流量、车流量密度对大戏楼动力响应会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而车速大小对大戏楼动力响应的影响较小;4)通过实时监测发现,大戏楼的振动目前处于正常的量值范围,其变化呈一定规律出现,人流量、车流量对大戏楼的竖向振动有明显的影响,这与数值模拟分析结果一致;频域分析显示,大戏楼的振动集中在1Hz-100Hz范围内。

杨琛[9](2018)在《中国古代建筑遗产本体监测指标体系及其适用性技术初探 ——以木砖石结构与石窟寺为例》文中提出文化遗产保护是国际上的文化热点,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遗产预防性保护与抢救性保护相结合成为发展趋势。作为预防性保护的重要手段和热门课题,遗产监测是通过对衡量遗产保护状况指标的测定,确定遗产突出普遍价值以及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保持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古建筑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建筑遗产类型丰富、历史悠久,同时,遗产面临着自然灾害和开发活动所带来的多种风险。近年来,随着监测机制的完善和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的遗产监测工作快速推进。同时,由于起步阶段的认识误区和条件限制,在不少地方也出现了监测指标和遗产价值脱离,难以起到实际作用的现象,还导致了过度监测。本文旨在针对典型建筑遗产类型,分析常见病害和成因,探索本体监测指标体系和适应性监测技术。本文以对部分世界文化遗产地的调研成果为基础,从多学科交叉的视角出发,结合遗产地工作人员的采访资料进行研究。首先对国内外遗产监测理论研究与实践进行梳理,特别是对监测程序和预防性保护实例进行研究;然后针对木结构、砖石砌体结构、石窟及石刻类三种建筑遗产类型,分别列举本体的常见病害及成因,围绕适应性的监测技术进行归纳探讨,结合文献和工程资料,总结典型技术的应用实例;最后,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通过颐和园德和园大戏楼变形监测、故宫午门城台监测、颐和园摩崖石刻本体微变监测的实践,具体分析建筑遗产本体监测指标体系的制定思路,以及监测技术的选用经验。

赵蓬雯[10](2017)在《北京明清皇家建筑遗产保护实践研究(2000-2015) ——以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下属单位保护实践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对文化遗产保护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北京市的文物保护工作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特别是2001年成功申办奥运会后,北京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明清皇家建筑专项保护工程。本文以管理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天坛,以及北海、景山、中山、香山公园等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为例,在全面统计2000-2015年间各单位文物保护规划、文物建筑保护、专项展览展陈、环境综合治理、文物信息采集、科研专项研究、遗产监测等方面的保护工程实践的基础上,重点选取六项工程实践,结合实地考察、人物访谈、案例对比,系统分析总结其经验与教训。并对中心相关文物保护的工程资金、管理人员配备、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揭示北京皇家建筑遗产保护中社会发展对遗产影响大、遗产完整性遭破坏、资金管理模式不当、单位综合管理薄弱、传统技艺流失等突出问题。最后,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提出完善保护规划编制、统筹保护与利用、加强文化建设、调整资金管理机制、加强科研合作与人才培养、推进科技化保护、扩大关注度和影响力、提高公共参与等一系列保护建议,以期为今后同类保护问题提供参考,推进中心下属各单位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二、颐和园德和园大戏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颐和园德和园大戏楼(论文提纲范文)

(1)颐和园·戏游记 来自百年古戏楼的“潮”戏曲(论文提纲范文)

三层戏台藏着的设计巧思
眼花缭乱的视觉体验

(4)最是天家回首处,清音阔起五云端 ——避暑山庄清音阁清代乾隆盛期原貌复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及依据
    1.2 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1.3 以往的研究综述
    1.4 研究的内容和范围
    1.5 研究的方法
第2章 避暑山庄宫殿区的兴建
    2.1 修建背景
    2.2 修建经过
    2.3 设计思想
第3章 清音阁建筑群的历史沿革
    3.1 康乾时期的建设
    3.2 嘉庆时期的发展
    3.3 道光时期及清代末期的衰败
    3.4 清音阁建筑群的损坏与修复
第4章 清音阁建筑群的建筑功能与使用
    4.1 乾隆时期清宫生活研究
    4.2 文化功能与使用
    4.3 政治功能与使用
    4.4 社会功能与使用
第5章 清音阁戏楼与其它皇家大戏楼
    5.1 戏台的历史发展
        5.1.1 传统戏曲观演空间的发展
        5.1.2 清代宫廷戏台的发展
    5.2 清宫三层戏楼的建筑特色
        5.2.1 修建背景及经过
        5.2.2 院落布局与空间组合
        5.2.3 建筑样式及结构特点
    5.3 清宫戏台的演戏活动
第6章 清音阁建筑群的建筑艺术与技术
    6.1 清音阁建筑群的空间布局
    6.2 德汇门
    6.3 门殿
        6.3.1 清代文献档案
        6.3.2 近现代研究及影像
        6.3.3 遗址现状
        6.3.4 复原研究
    6.4 前殿
        6.4.1 清代文献档案
        6.4.2 近现代研究及影像
        6.4.3 遗址现状
        6.4.4 复原研究
    6.5 清音阁
        6.5.1 清代文献档案
        6.5.2 近现代研究及影像
        6.5.3 遗址现状
        6.5.4 现存构件
        6.5.5 复原研究
    6.6 福寿园
        6.6.1 清代文献档案
        6.6.2 近现代研究及影像
        6.6.3 遗址现状
        6.6.4 复原研究
        6.6.5 内檐装修
    6.7 勤政殿
        6.7.1 清代文献档案
        6.7.2 近现代研究及影像
        6.7.3 遗址现状
        6.7.4 复原研究
        6.7.5 内檐装修
    6.8 卷阿胜境
        6.8.1 清代文献档案
        6.8.2 近现代研究及影像
        6.8.3 内檐装修
第7章 小结
    7.1 历史价值
    7.2 复原结果
    7.3 未尽事宜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附录A 《清宫热河档案》中有关清音阁的记载
附录B 《热河园庭现行则例》中有关清音阁的记载
附录C 御制诗
附录D 避暑山庄清音阁建筑群清代乾隆盛期原貌复原设计
致谢
学术成果统计-作品、论文及专着发表

(6)颐和园德和园大戏楼修缮前后声场对比测试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德和园大戏楼概况
2 京剧演出的声学特征
3 音质评价物理指标
4 测试方案的制定
    4.1 测试布点
    4.2 测试方法
5 声学测试结果的对比及分析
    5.1 混响时间
    5.2 声场不均匀度
    5.3 脉冲响应
6 结语

(7)环境振动下德和园大戏楼动力响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德和园大戏楼环境振动
    1.1 参观人流步行荷载振动
    1.2 路面汽车运行振动
    1.3 地铁交通运行振动
2 有限元模型建立
    2.1 单元类型选取
    2.2 计算参数设置
3 动力响应分析
    3.1 步行荷载振动响应分析
    3.2 车辆运行振动响应分析
    3.3 地铁运行振动响应分析
4 结论

(8)环境振动对颐和园德和园大戏楼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古建筑振动试验研究现状
        1.2.2 古建筑振动理论计算研究现状
        1.2.3 古建筑振动监测评估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德和园大戏楼概况及周围环境振动因素
    2.1 德和园大戏楼概况
    2.2 德和园大戏楼结构体系分析
    2.3 德和园大戏楼人为环境振动
        2.3.1 参观人流步行荷载振动
        2.3.2 路面车辆交通振动
        2.3.3 地铁交通运行振动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德和园大戏楼动力特性分析
    3.1 三维有限元模型
        3.1.1 单元选择
        3.1.2 计算参数
        3.1.3 三维模型的建立
    3.2 荷载取值计算
    3.3 动力特性分析
        3.3.1 模态分析基础
        3.3.2 模态分析计算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德和园大戏楼环境振动响应数值模拟分析
    4.1 步行荷载振动响应分析
        4.1.1 计算模型建立
        4.1.2 动力响应分析
        4.1.3 人流量影响分析
    4.2 路面车辆交通振动响应分析
        4.2.1 计算模型建立
        4.2.2 动力响应分析
        4.2.3 车流量影响分析
        4.2.4 车速影响分析
    4.3 地铁运行振动响应分析
        4.3.1 计算模型建立
        4.3.2 动力响应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德和园大戏楼振动监测结果与分析
    5.1 监测目的及意义
    5.2 监测方案
        5.2.1 监测参数
        5.2.2 监测仪器
        5.2.3 技术思路及测点布置
    5.3 监测结果及分析
        5.3.1 振动监测时域结果统计分析
        5.3.2 振动监测频域结果统计分析
    5.4 监测结果与数值模拟对比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结论
    6.2 本文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9)中国古代建筑遗产本体监测指标体系及其适用性技术初探 ——以木砖石结构与石窟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
    1.4 关键词的界定
    1.5 研究思路
    1.6 研究内容和基本框架
    1.7 研究方法
    1.8 收获与未尽事宜
第2章 国内外研究动态
    2.1 国际建筑遗产监测研究动态
        2.1.1 国际遗产监测程序发展历程
        2.1.2 国际遗产监测实践动态
        2.1.3 国际遗产监测指标体系综述
    2.2 国内建筑遗产监测研究动态
        2.2.1 国内遗产监测理念和程序发展历程
        2.2.2 国内遗产监测实践动态
        2.2.3 国内遗产地监测工作的常见误区和困局
        2.2.4 国内监测指标体系及技术研究综述
第3章 木结构的本体监测
    3.1 常见本体病害及成因
        3.1.1 木构架歪闪
        3.1.2 木构件开裂变形
        3.1.3 木材腐朽
        3.1.4 油饰彩画病害
    3.2 常用本体监测方法及特点
        3.2.1 木构架变形的监测
        3.2.2 木构件残损的监测
        3.2.3 针对白蚁的监测
        3.2.4 油饰和彩画的监测
    3.3 监测方法应用实例
    3.4 案例分析——颐和园德和园大戏楼的变形监测实践
        3.4.1 监测对象和项目背景
        3.4.2 监测方案的制定
        3.4.3 监测指标及方法
        3.4.4 监测结论
        3.4.5 监测项目特点
        3.4.6 案例总结与展望
第4章 砖石砌体结构的本体监测
    4.1 常见病害及成因
        4.1.1 基础沉降
        4.1.2 整体倾斜
        4.1.3 城台、城墙内部产生薄弱区
        4.1.4 砌体裂缝
        4.1.5 砌体表面鼓胀
        4.1.6 砌体表面风化
        4.1.7 砌体内部劣化
        4.1.8 砖土拱结构的病害
    4.2 典型病害实例
    4.3 常用监测方法及特点
        4.3.1 变形监测方法
        4.3.2 内部结构监测方法
        4.3.3 砌体表面监测方法
        4.3.4 砌体强度监测方法
    4.4 监测方法应用实例
    4.5 案例分析——故宫午门城台监测(2010—2015年)实施方案
        4.5.1 项目背景和监测目的
        4.5.2 监测指标及方法
        4.5.3 监测结论
        4.5.4 监测项目特点
第5章 石窟及石刻类的本体监测
    5.1 常见病害及成因
        5.1.1 窟室岩体失稳
        5.1.2 岩体裂隙
        5.1.3 石质文物表面病害(盐碱、剥落、溶蚀、污染与变色)
        5.1.4 壁画病害(酥碱、起甲、疱疹、裂隙、空鼓、脱落)
        5.1.5 窟檐病害
    5.2 典型病害实例
    5.3 常用监测方法
        5.3.1 岩体变形监测
        5.3.2 岩体裂缝监测
        5.3.3 石质文物表面变化监测
        5.3.4 渗漏水监测
        5.3.5 岩体内部监测
    5.4 监测方法应用实例
    5.5 案例分析——颐和园摩崖石刻监测
        5.5.1 项目背景和监测目的
        5.5.2 监测指标及方法
        5.5.3 监测结论
        5.5.4 监测项目特点
        5.5.6 案例总结与展望
第6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2016年5月采访故宫博物院遗产监测中心狄雅静记录
    附录B 2016年5月采访苏州古典园林保护监管中心施春煜记录
    附录C 2016年5月采访江苏瀚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孙振强记录
    附录D 2016年6月采访敦煌研究院张正模、柴勃隆记录
    附录E 2016年10月采访云冈石窟研究院卢继文、闫宏彬记录
    附录F 2016年11月采访西安钟鼓楼博物馆冯滨记录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10)北京明清皇家建筑遗产保护实践研究(2000-2015) ——以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下属单位保护实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凡例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
    1.3 已有研究回顾
        1.3.1 遗产保护史的研究
        1.3.2 遗产保护管理的研究
        1.3.3 遗产保护技术的研究
        1.3.4 其他
    1.4 研究意义
        1.4.1 系统地总结北京皇家建筑遗产保护的实践
        1.4.2 探索我国建筑遗产保护方法,为同类保护提供指导
        1.4.3 完善我国建筑遗产保护体系
    1.5 研究方法
        1.5.1 案例分析
        1.5.2 访谈
        1.5.3 比较的研究方法
        1.5.4 归纳的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第2章 中心皇家建筑遗产及其保护实践概况
    2.1 北京皇家建筑遗产概况
    2.2 中心及其建筑遗产概况
    2.3 中心下属单位及其保护实践概况
        2.3.1 景山公园
        2.3.2 北海公园
        2.3.3 颐和园
        2.3.4 香山公园
        2.3.5 陶然亭公园
        2.3.6 紫竹院公园
        2.3.7 玉渊潭公园
        2.3.8 动物园
        2.3.9 植物园
        2.3.10 天坛公园
        2.3.11 中山公园
        2.3.12 中国园林博物馆
第3章 中心皇家建筑遗产保护工作的运行
    3.1 保护资金情况
        3.1.1 资金来源
        3.1.2 投入分布
    3.2 管理人员情况
        3.2.1 人员现状
        3.2.2 与古建筑面积对应情况
    3.3 管理制度情况
第4章 文物保护规划案例分析
    4.1 北海文物保护规划
        4.1.1 现状主要问题
        4.1.2 规划目标
        4.1.3 规划思路及措施
    4.2 颐和园文物保护规划
        4.2.1 现状主要问题
        4.2.2 原则和目标
        4.2.3 规划对策
    4.3 经验总结
        4.3.1 挖掘史料,深入了解价值
        4.3.2 重视测绘,全面掌握信息
        4.3.3 明确定位,关注利用强度
        4.3.4 注重调研,查清现实问题
        4.3.5 加强科研,鼓励学科合作
        4.3.6 强调环境,实现整体保护
第5章 文物保护工程案例分析
    5.1 北海静心斋修缮
        5.1.1 项目概述
        5.1.2 现状评估
        5.1.3 修缮措施
    5.2 颐和园德和园修缮
        5.2.1 修缮工程概况
        5.2.2 修缮工程中的科学研究
        5.2.3 工程主要解决问题
    5.3 经验总结
        5.3.1 切实加强前期勘察研究工作
        5.3.2 重点突出甲方主导作用
        5.3.3 正确处理质量与成本的关系
        5.3.4 充分发挥监督机制的实用性
        5.3.5 注重传承历史信息和传统工艺
第6章 信息采集案例分析
    6.1 颐和园的测绘
    6.2 测绘对颐和园保护与研究的价值
    6.3 经验总结
        6.3.1 统一采集标准,实现规范化
        6.3.2 鼓励采集成果的利用与开发
        6.3.3 注重应用新技术,研发三维信息系统
        6.3.4 强化对建筑相关研究的促进作用
第7章 遗产监测案例分析
    7.1 颐和园遗产监测工作概述
    7.2 颐和园遗产监测的内容
        7.2.1 文物的本体监测
        7.2.2 环境监测
        7.2.3 游客量监测
        7.2.4 监测平台的构建
    7.3 经验总结
        7.3.1 结合预防性保护理念,加强监测实践
        7.3.2 推进监测机构建设,协调指导部门合作
        7.3.3 强调各监测要素之间的联动分析
        7.3.4 开展古建筑本体的物理信息采集
        7.3.5 关注文物保护对监测的特殊要求
第8章 北京皇家建筑遗产保护实践的问题与建议
    8.1 国内外建筑遗产保护的经验
        8.1.1 大陆建筑遗产保护案例
        8.1.2 台湾建筑遗产保护案例
        8.1.3 国外建筑遗产保护案例
    8.2 北京皇家建筑遗产保护实践中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8.2.1 社会发展对建筑遗产的影响
        8.2.2 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遭破坏
        8.2.3 资金投入不足,管理模式不当
        8.2.4 法规制度缺乏实效性,综合管理薄弱
        8.2.5 传统技艺濒临失传,专业队伍建设落后
    8.3 关于北京皇家建筑遗产保护的建议
        8.3.1 完善保护规划编制
        8.3.2 统筹保护与利用
        8.3.3 加强文化建设
        8.3.4 调整资金保障机制
        8.3.5 加强科研合作与人才培养
        8.3.6 推进科技化保护
        8.3.7 扩大关注度和影响力
        8.3.8 提升公众参与度
第9章 结语与展望
    9.1 研究总结
    9.2 研究创新之处
    9.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四、颐和园德和园大戏楼(论文参考文献)

  • [1]颐和园·戏游记 来自百年古戏楼的“潮”戏曲[J]. 周冉. 国家人文历史, 2020(20)
  • [2]清代离家戏楼与戏台[J]. 水天. 工会信息, 2020(10)
  • [3]圆明园同乐园清音阁戏楼钩沉——兼论清宫三层戏楼的空间使用特征及其成因[J]. 张龙,吴晗冰,张芝明,张凤梧.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19(09)
  • [4]最是天家回首处,清音阔起五云端 ——避暑山庄清音阁清代乾隆盛期原貌复原研究[D]. 李梦祎. 中央美术学院, 2019(07)
  • [5]雷廷昌的巧思 从样式雷图档看颐和园德和园的设计[J]. 张龙,张凤梧,吴晗冰. 紫禁城, 2019(02)
  • [6]颐和园德和园大戏楼修缮前后声场对比测试与分析[J]. 张龙,刘芳博,秦雷,侯丹,刘刚.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8(05)
  • [7]环境振动下德和园大戏楼动力响应分析[J]. 巴振宁,刘冰松,张龙,秦雷,高玺. 建筑结构, 2018(S1)
  • [8]环境振动对颐和园德和园大戏楼影响研究[D]. 高玺. 天津大学, 2018(04)
  • [9]中国古代建筑遗产本体监测指标体系及其适用性技术初探 ——以木砖石结构与石窟寺为例[D]. 杨琛. 天津大学, 2018(04)
  • [10]北京明清皇家建筑遗产保护实践研究(2000-2015) ——以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下属单位保护实践为例[D]. 赵蓬雯. 天津大学, 2017(09)

标签:;  ;  ;  

颐和园德河源大剧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