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掌握安全生产主动权

如何掌握安全生产主动权

一、如何掌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论文文献综述)

岳红玲[1](2021)在《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从国家大局出发,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出发,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提出底线思维方法论并作出了一系列关于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其目标直指解决实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面临的新问题和老问题,提高党运用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和水平。底线思维是集原则性、科学预见性、主观能动性、辩证性有机统一的思维方法。任何理论都不是无源之水。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底线思维的基本思想的继承发展,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底线思维智慧的创造性运用,是毛泽东思想关于底线思维的论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底线思维的论述的创新发展。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围绕如何防范化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性风险这一主题呈现出丰富内容,主要包括七个方面。第一,在政治领域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在关乎道路、方向的问题上要立场坚定。第二,在经济领域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采取积极措施守住“六稳”“六保”底线,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在重大风险面前守住经济基本盘。第三,在意识形态领域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政治建设、哲学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各方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引导,重视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坚守道德底线。第四,在社会领域强调社会政策要兜底,守住社会稳定底线、安全生产红线、国家粮食安全底线、18亿亩耕地红线、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等,这些底线事关人民利益和福祉、事关国家大局稳定,体现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第五,在生态领域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意义;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划定并守住三条控制线,保护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第六,在党的建设领域党员干部要守住思想底线、初心底线、廉洁自律底线等,保持与人民的血肉联系。第七,在外交领域坚决守住我国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底线;要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国际社会的竞争要守住道德底线和国际规范,实现国际社会间的良性竞争。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论述包括:加强科学理论修养,坚持学以致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灵活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化解矛盾、处理复杂局面的能力;练就过硬的防范风险的政治本领,科学研判风险,提高化解风险能力,提高制度执行力;发扬斗争精神,敢于善于斗争,加强斗争历练,提高斗争本领。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的理论特色表现为:在理论品质上其核心要义是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其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其本质特征是忧患意识,其重要抓手是两手准备;在理论立场上,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体现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立场,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战胜风险和挑战,坚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从维护人民的利益出发,让人民群众满意;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问题就是矛盾,底线思维瞄着问题来、奔着问题去,充分估计最坏可能性、通过实际工作规避风险。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注重从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中发现问题;在筛选问题时注重统筹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全局性和局部性、必然性和偶然性、问题的当前和长远、问题的内部与外部等关系;在研究问题时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坚持两点论和重要论的统一;在解决问题时坚持一切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以点带面开展改革试点、坚持从群众智慧中寻找应对问题的办法。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有利于探索和把握党的执政规律,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针,为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

张雅欣[2](2020)在《新时代我国社会安全建设研究》文中指出社会安全是国家发展的命脉,社会稳定的根基,人民幸福的保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国家长治久安,是党和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的重大任务,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深入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逐渐在安全领域暴露出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给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进行、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造成了一定的阻碍。进入新时代,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的安全形势都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胜来自各方面的困难、风险和挑战,维护社会和谐、安全稳定,就必须深刻把握我国社会安全事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社会安全建设。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和国家安全事业的发展大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根据我国社会安全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高瞻远瞩地提出建构总体国家安全观,并将社会安全作为重要保障纳入国家安全体系,为加强社会主义社会安全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综上,解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各领域面临的现实问题,回应总体国家安全观对社会安全工作的现实要求,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现实诉求,都对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加强社会安全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本文坚持从整体性研究视角出发,以“新时代我国社会安全建设研究”为研究主题,综合运用跨学科研究法、文献分析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研究法等基本研究方法,在评述学界研究现状、理清基本概念及其相关命题的基础上,着重对社会安全建设的理论渊源、问题原因、维度原则、实践路径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本文主要分为四个组成部分:引言和第一章是前提性研究,主要阐释了本研究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及其相关命题。从整体上分析了新时代社会安全的内涵及社会安全建设的理论基础,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相关的社会安全思想、建国以来党的社会安全战略思想是推进社会安全建设的理论基础;第二章考察了新时代推进社会安全建设的发展现状、主要问题及其原因,立足于我国社会安全发展的现实情况,从国内外发展形势、现代化发展进程、社会矛盾的转化等方面集中阐释了我国社会安全建设的问题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第三章先对社会安全的主要维度进行了综合分析,包括公共安全、社会治安、城乡社区治理、心理服务与舆论环境等方面,又从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原则、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维护人民安全的建设宗旨、坚持公平正义的目标等四个方面,重点分析了新时代社会安全建设应该遵循的原则;第四章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推动社会安全建设的实践路径,包括创新社会安全建设的思想理念、健全社会安全建设机制、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社会安全建设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安全格局等;结论部分是在对全文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得出的主要观点,也是本文始终阐述和反复强调的核心论点,同时对深化本研究作出了进一步展望。

赵雪峰[3](2020)在《H市农业农村局农机安全监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农机安全监理是顺应农业机械化潮流,应运而生的行业,主要是通过宣传教育、监督管理、安全生产检查整治等方式消除农业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的隐患,确保安全生产。在机构改革、职能整合的大背景下,为适应新形势,提升农机安全生产监管水平,增强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强化农业机械安全性能,预防和减少农机安全事故,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推进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对H市当前农机安全监理工作进行了研究。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与比较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查阅大量资料和农机监理行业内部资料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 H市农机安全监理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具体解决办法。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介绍了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第三章介绍了 H市农机安全监理的现状、已采取措施、工作成效,第四章总结了国内外农机安全监理的先进经验,第五章对H市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提出多项建议,第六章结语。本文认为,农机安全监理事关农机化事业,农机监理需要为农机化发展营造领导重视、社会关注、部门参与的良好氛围。在机构改革的大背景下,农机安全监理在做好“规定动作”即做好常规业务工作的基础上,应该更加注重“自选动作”即监理执法和安全宣教,把工作重心向行政执法上转移。提出了要从宣传、服务、业务、人员等方面进行强化,全面提升农机安全监理水平,即要开拓宣传教育渠道,利用主流媒体、微信公众号平台、“农机安全生产月”等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教;夯实农机监理业务,巩固牌证物资管理成果,不断推进变型拖拉机整治,在工作过程中注意留痕;做好惠民惠农服务,包括继续深入开展免费实地检验,加快推进农机政策性保险普惠,全面推广农机“双优”加油卡;打造专业执法队伍,对现有农机监理执法人员进行各项培训,吸引人才充实农机监理执法队伍,开展农机专项整治,以工作促进步,填补农机事故处理经验缺乏的短板。通过以上途径,力图为H市农业农村局农机安全监理提供可行性改变方案,推动H市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

孙璇[4](2020)在《新科技革命视域下我国劳动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科技革命是在新的科学理论的突破和科学范式的转变下,新技术的发明、应用与扩散对生产力与生产方式带来革命性变化的历史进程。21世纪初以来,新一代信息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发展加速,新技术快速交织、融合并应用于社会生产,带来劳动关系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为劳动关系的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要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以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新科技革命发展及和谐劳动关系等重要论述为指导,探索和深化我国劳动关系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理论观照,从历史维度纵向梳理历次工业革命中劳动关系的演化规律,从现实的维度阐发新科技革命中生产方式变革的新特征,通过剖析新科技革命视域下劳动和资本的双重变革特征,探析我国劳动关系在技术变革中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并提出推动我国劳动关系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对策建议。本文认为,新科技革命推动了劳动和资本的双重变革,促使劳动形态数字化、劳动对象和产品非物质化、劳动资料智能化、劳动价值创造隐性化,推动高科技资本形成了新的积累和扩张的运动逻辑。新科技革命视域下我国劳动关系的治理既要把握新科技革命发展的战略机遇、实现科技进步下的生产力跃升,又要立足于中国国情推动劳动关系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以劳动正义引领新时代劳动关系健康有序发展;推动劳动关系矛盾调处机制创新,从用工管理、收入分配、工会改革、三方协调机制等方面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健全党领导下的劳动关系协同治理机制、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制和劳动保障监察机制;促进劳动法制现代化,完善劳动立法、司法和执法,把劳动关系的建立、运行、监督、调处的全过程纳入法治化的轨道。

李超[5](2020)在《四川长宁6.0级地震危机管理案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已经跃居为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即将实现全面进入小康阶段。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公众对于民生问题都有不同的关注。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公共危机事件的爆发从非常态化的偶然发生,已经转变为常态化的频繁发生,公众对于安全也愈发关注,这成为了新时期政府在管理中不可回避的重大挑战。因此,公共危机的管理,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提高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政府作为公共危机管理的主体,在面对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时的态度、反应和采取的措施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因此政府必须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在公共危机管理的事前预警机制,事发后的应急机制以及社会动员机制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妥善处理突发性公共危机。四川长宁6.0级地震是一起自然灾害类的突发公共事件,因四川发生过多起重大地震,使得此次地震自发生起就受到公众的关注,同时因为地震发生在晚上,给整个应急救援带来一定的影响,加之地震本身的巨大破坏性,从而加大了应急救援的难度,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从突发性、紧急性、迅速扩散和事态不确定方面来看,长宁地震都是一次典型的公共危机。本文以此次地震事件为案例,科学分析四川省政府在此次事件中的事前监测预警、应急联动救援以及社会动员等方面的积极做法,在逐一剖析成效的同时,提出预警机制、应急机制以及社会动员机制对当前公共危机管理的启示作用,以期对今后处理突发公共事件提供借鉴与指导。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第二章简述了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发展历程和当前存在的困境,并对案例的典型性进行了分析。第三章对四川长宁6.0级地震危机管理的案例进行分析,简述长宁地震的基本情况,具体分析了四川省政府的具体应对措施并做出成效分析。第四章和第五章对四川长宁6.0级地震危机管理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包括预警机制、应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三个方面。第六章提出了六点建议:一是加强预防管理,掌握应对主动权,二是提高应急预案的编制水平,三是充分发挥其他社会主体的作用,四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五是加强信息公开,提升政府形象,六是全方位提高公共危机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素质。

王国豪[6](2019)在《习近平底线思维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底线思维是习近平于2013年首次提出的,之后便被作为一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广泛应用于治国理政的重大实践活动中。从当时的背景来看,国际国内环境日趋复杂,各种不可预测性风险相继增加,伴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的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格外艰巨。这一系列风险与问题的应对和解决必然需要新的思想方法的指引。习近平底线思维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底线思维刚被提出来的时候,国内关于这种思维方法的研究相对较少,学术界也还没有将底线思维当作一种思想方法来研究。然而,习近平在多个重要场合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将底线思维作为一种应对复杂局势的科学思维方法,这昭示着底线思维的科学性和其强大的发展潜力。因此系统性地研究底线思维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任何一种思想都不是凭空产生的,习近平底线思维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又是对历届领导人优秀的思维方式的继承和发展,因此要研究底线思维不能仅仅从习近平本人出发,根据视角的不同可以分如下三个层面来进行研究:第一个层面要放在历史的维度里去把控这种思维方式的萌芽、演化及成型历程。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演进的视角去研究底线思维,我们会发现,底线思维有着完整的历史脉络可以追寻。第二个层面对底线思维的研究还应当放在时代的背景下去考量,纵观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他们思想的形成都和自身阅历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紧密相关,正所谓时势造英雄,伟大使命必然需要伟大指引,伟大指引召唤伟大思想。第三个层面要从习近平本人的切身成长经历中把握这种思想的形成过程。习近平出生于1953年,其正处于中国大规模建设初期,伴随着全国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热潮,习近平本人必然也会受到一些熏陶。毛泽东认为要立足于最坏的可能性来建立我们的政策,如此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才能不慌;不要犯在胜利时骄傲的错误,即使在形势大好的情况下也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凡事做最坏的打算,并要努力争取最好结果。正是毛泽东的这些论述奠定了底线思维的雏形。在研究过程中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通过大量搜集习近平在各个重要场合的讲话去把握底线思维的精髓。另一条主要的研究脉络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法,从习近平治国理政实践活动中去归纳底线思维,并将整理出的结论再次应用于实践中去验证所得出的结论。全文一共分为五个章节,核心部分主要分成三个板块,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主要研究底线思维的历史渊源、习近平底线思维的提出和完善历程,第三章主要研究底线思维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第四章主要研究如何培养和提高底线思维,第五章为结尾部分。习近平对底线思维的重视程度之深足以见得底线思维的强大生命力,可以预见在今后的岁月长河中底线思维将成为一种强大的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融入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胡凯[7](2017)在《浅谈地质坑探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方案》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家对矿物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地质勘探行业逐渐成为了我国的重要产业之一。凭历来的经验可以看出,坑探工程是在地质勘察工作中最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的工程之一,并且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就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情况,其后果十分严重,并且不堪设想。因此,本文对地质坑探工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周均鑫,宋光龙,尹明国[8](2013)在《浅谈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综合管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国内大中型企业发展面临着各种严峻考验,煤矿企业更是如此,不深化改革、不强化管理,煤矿企业发展就会受到瓶颈制约。那么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新课题。对此,我认为应该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方针和"管理、装备、培训"三并重原则,从提高认识,强化安全管理、总结经验、分析规律、主动治理,把握安全生产主动权、管理者如何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等方面来做好安全生产管理。

吴朝宏[9](2012)在《浅论铁路站段安全工作管理》文中认为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好坏,决定着铁路在市场竞争中的成败。通过对站段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原因的分析,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指出做好站段安全的信息管理工作,加强信息分析工作,提高信息分析质量,查找管理漏洞,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将事故管理从被动的"事后分析型"变为现代的"事前预防型",为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探索一条更加有效的途径。

方轩明[10](2012)在《坑探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作为一名地质勘查工作人员,笔者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阐述了坑探工程安全管理中出现的一些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如何掌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掌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论文提纲范文)

(1)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
    六、创新点及重、难点
第一章 底线思维的内涵和特征
    第一节 底线思维的内涵
        一、底线的内涵
        二、思维的内涵
        三、底线思维的内涵
    第二节 底线思维的特征
        一、原则性
        二、科学预见性
        三、主观能动性
        四、辩证性
第二章 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重要论述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第一节 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重要论述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底线思维的基本思想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底线思维的资源
        三、毛泽东思想关于底线思维的论述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底线思维的论述
    第二节 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重要论述的现实依据
        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要求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的要求
        三、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的要求
第三章 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基本形态的重要论述
    第一节 关于政治方面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坚持党的领导
    第二节 关于经济方面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
        一、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二、“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三、贯彻新发展理念
        四、守住农业农村改革的“三条底线”
    第三节 关于意识形态方面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
        二、守牢网络意识形态阵地
        三、重视青年思想政治工作
        四、守住道德底线
    第四节 关于社会方面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
        一、守住安全生产底线
        二、坚守食品安全底线
        三、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底线
        四、“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第五节 关于生态方面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
        一、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二、守住“三条控制线”
        三、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第六节 关于党的建设方面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
        一、牢守政治红线
        二、牢守思想防线
        三、牢守党的初心使命
        四、牢守廉洁自律底线
    第七节 关于外交方面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
        一、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安全的底线
        二、国与国要守住道德底线和国际规范
        三、坚守军事底线
第四章 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论述
    第一节 加强科学理论修养
        一、学以致用马克思主义哲学
        二、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新思想
        三、坚持科学思维方法
    第二节 练就过硬的防范风险的政治本领
        一、增强战略定力
        二、警惕“灰犀牛”防范“黑天鹅”
        三、提高科学研判风险能力
        四、提高化解风险能力
        五、提高制度执行力
    第三节 发扬斗争精神
        一、发扬斗争精神是时代的需要
        二、保持斗争精神并敢于善于斗争
        三、加强斗争历练以增强斗争本领
第五章 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重要论述的理论特色
    第一节 理论品质
        一、其核心要义是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二、其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
        三、其本质特征是忧患意识
        四、其重要抓手是两手准备
    第二节 理论立场
        一、坚守人民立场
        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三、让人民群众满意
    第三节 问题导向
        一、发现问题是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重要论述的起点
        二、筛选问题是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重要论述的丰富
        三、研究问题是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重要论述的关键
        四、解决问题是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重要论述的归宿
第六章 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
    第一节 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一、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
        二、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工作方法
    第二节 有利于党探索和把握执政规律
        一、牢守纪律底线以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二、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底线以夯实执政基础
    第三节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针
        一、探索和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理论结晶
        二、有力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有利于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
        四、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
    第四节 为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
        一、有利于清醒认识我国面临的形势
        二、有利于抓住中心工作促进多条底线动态平衡
        三、有利于补齐短板并筑牢底线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新时代我国社会安全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 选题背景
        2. 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1. 国外研究综述
        2. 国内研究综述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1. 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 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 创新之处
        (二) 不足之处
一、 新时代社会安全建设的内涵及理论来源
    (一) 新时代社会安全建设的内涵
    (二) 社会安全建设的理论来源
        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安全建设的相关思想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关于社会安全建设的相关思想
二、 新时代社会安全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新时代社会安全建设的现状
        1. 新时代我国社会安全建设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2. 国家安全总体布局的构建对社会安全建设提出了全新要求
        3. 新时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艰巨而紧迫
    (二) 新时代我国社会安全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1. 我国的社会安全建设理念相对滞后
        2. 重点领域的社会安全问题不断增多
        3. 部分地区基层公共行政冲突时有激化
    (三) 当前我国社会安全建设出现问题的原因
        1. 现代化进程中我国社会安全建设面临的各种风险隐患不断凸显
        2. 转型时期我国面临的深层次社会矛盾问题逐渐增多
        3. 部分领域存在公平正义缺失、道德秩序失守的现象
        4. 当前我国的社会安全治理体系有待完善
三、 新时代社会安全建设的主要维度和基本原则
    (一) 新时代社会安全建设的主要维度
        1.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2. 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3. 构建城镇社区治理新格局
        4. 培育健康和谐稳定的公众心态与舆论氛围
    (二) 新时代社会安全建设的基本原则
        1.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原则
        2.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3. 坚持维护人民安全的宗旨
        4. 坚持公平正义的目标
四、 新时代社会安全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 以科学的社会安全建设理念为指导
        1. 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的理念
        2. 坚持预防与治理并重的理念
        3. 坚持以社会安全为保障的理念
    (二) 以健全社会安全建设机制为着力点
        1. 建立和完善畅通有序的利益表达机制
        2. 建立和完善公平稳定的利益协调机制
        3. 建立健全社会风险预警机制
        4. 建立健全安全事故的责任监管机制
    (三) 以建构全方位立体化的社会安全建设体系为重要保障
        1. 建立健全社会安全宣传教育体系
        2. 建立健全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3. 完善社会安全建设的法律体系
    (四) 以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安全治理格局为关键支撑
        1. 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作用
        2. 切实发挥政府的作用
        3. 抓好社会组织的协同配合
        4.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3)H市农业农村局农机安全监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农业机械
        2.1.2 农机事故
        2.1.3 农机安全监理
    2.2 理论基础
        2.2.1 事故致因理论
        2.2.2 法治政府理论
        2.2.3 新公共服务理论
3 H市农业农村局农机安全监理现状分析
    3.1 H市农业农村局农机安全监理目前采取的措施与成效
        3.1.1 所采取的措施
        3.1.2 取得的成效
    3.2 H市农业农村局农机安全监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3.2.1 农机监理宣传不到位
        3.2.2 农机事故处理经验少
        3.2.3 农机监理安全隐患多
        3.2.4 农机监理人员执法难
    3.3 H市农业农村局农机安全监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分析
        3.3.1 宣传形式固化缺乏创新
        3.3.2 多头管理导致权责不明
        3.3.3 农机安全监理阻力大
        3.3.4 法律法规不完善不健全
4 国外与国内其他地区农机安全监理的经验借鉴
    4.1 国外农机安全监理概况
        4.1.1 美国:各司其职的安全管理模式
        4.1.2 日本:严格执行检测鉴定制度
    4.2 国内其他地区农机安全监理概况
        4.2.1 盐城市:重视农机监理执法
        4.2.2 保定市:定期开展农机事故应急演练
        4.2.3 徐州市:重视农机安全宣教
    4.3 经验借鉴
        4.3.1 重视农机安全执法
        4.3.2 加强农机事故处理
        4.3.3 加强监理队伍建设
        4.3.4 推进农机规范管理
5 加强H市农业农村局农机安全监理的对策建议
    5.1 拓宽宣教渠道加强农机安全宣教
        5.1.1 借助主流媒体扩大社会影响
        5.1.2 宣教方式搭上“互联网”列车
        5.1.3 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
    5.2 夯实基础业务突出农机规范管理
        5.2.1 巩固农机牌证管理成果
        5.2.2 推进变型拖拉机综合整治
        5.2.3 全面推进痕迹化管理
    5.3 做好为民服务打造惠民服务品牌
        5.3.1 开展免费实地检验服务活动
        5.3.2 加强推进农机政策性保险
        5.3.3 推广使用农机双优加油卡
    5.4 打造专业化农机监理执法队伍
        5.4.1 组织执法人员培训
        5.4.2 开展农机专项整治
        5.4.3 提升农机事故处理能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4)新科技革命视域下我国劳动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相关概念界定
    四、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劳动与资本理论及其当代发展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劳动与资本理论
        一、马克思的劳动与资本理论
        二、恩格斯的劳动与资本理论
        三、列宁的劳动与资本理论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人对劳动问题的探索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劳动问题的探索
        二、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人对劳动问题的探索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劳动问题的探索
第二章 劳动关系在历次工业革命中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劳动关系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科技进步与生产方式变革
        二、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劳动关系
    第二节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劳动关系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进步与生产方式变革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劳动关系
    第三节 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的劳动关系
        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科技进步与生产方式变革
        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劳动关系
第三章 新科技革命推动劳动关系的新变革
    第一节 新科技革命的技术特征及其引发的生产方式变革
        一、新科技革命的技术特征
        二、新科技革命中的生产方式变革
    第二节 新科技革命视域下的劳动新形态和新特征
        一、劳动形态数字化
        二、劳动对象和产品非物质化
        三、劳动资料智能化
        四、劳动价值创造隐性化
    第三节 新科技革命视域下的资本新形态和新逻辑
        一、资本形态的历史流变与新发展
        二、新科技革命视域下资本运动的新逻辑
    第四节 新科技革命中的劳动关系新变化
        一、契约关系多元化
        二、支配关系隐蔽化
        三、博弈关系复杂化
第四章 新科技革命视域下我国劳动关系变革中的矛盾问题
    第一节 劳动过程的劳资矛盾问题
        一、用工矛盾
        二、“机器换人”矛盾
        三、收入分配矛盾
    第二节 劳动关系调节机制不完善
        一、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有待完善
        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制有待强化
        三、劳动保障监察机制有待健全
    第三节 劳动法制不健全
        一、劳动立法有待完善
        二、劳动司法有待规范
        三、劳动执法有待健全
第五章 发达国家劳资关系调节及其面临的困境
    第一节 美国劳资关系调节及其面临的困境
        一、美国劳资关系现况
        二、美国劳资关系调节的主要困境
    第二节 德国劳资关系调节及其面临的困境
        一、德国的劳资关系现况
        二、德国劳资关系调节的主要困境
    第三节 日本劳资关系调节及其面临的困境
        一、日本的劳资关系现况
        二、日本劳资关系调节的主要困境
第六章 推动我国劳动关系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一节 坚持以劳动正义引领新时代劳动关系健康有序发展
        一、保障平等的劳动发展权
        二、坚持劳动分配正义
        三、约束资本盲目扩张和无序发展
    第二节 推动劳动关系矛盾调处机制创新
        一、强化用工矛盾调处
        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三、深化工会改革创新
        四、健全三方协调机制
    第三节 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一、健全党领导下的劳动关系协同治理机制
        二、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制
        三、构建规范化的劳动保障监察机制
    第四节 促进劳动法制现代化
        一、健全完善劳动立法
        二、推动劳动司法规范化建设
        三、提高劳动执法效能
结语
图表索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四川长宁6.0级地震危机管理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1.3.1 相关概念
        1.3.2 相关理论基础
    1.4 研究的思路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现实状况
    2.1 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发展历程
        2.1.1 公共危机管理的萌芽阶段(2003 年以前)
        2.1.2 公共危机管理的发展阶段(2003 年—2018 年)
        2.1.3 公共危机管理的突破阶段(2018 年以后)
    2.2 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困境分析
        2.2.1 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的困境
        2.2.2 建立健全应急机制的困境
        2.2.3 建立健全社会动员机制的困境
    2.3 四川省长宁6.0 级地震危机管理的典型性分析
        2.3.1 四川省政府在地震前成功实现预警
        2.3.2 四川省政府积极开展应急演练
        2.3.3 四川省政府积极动员社会力量
第三章 四川长宁6.0级地震危机管理的案例描述
    3.1 四川长宁6.0 级地震情况概述
    3.2 四川长宁6.0 级地震危机管理的应对措施
        3.2.1 四川长宁6.0 级地震危机管理总体概述
        3.2.2 应急响应启动迅速
        3.2.3 成功实现危机预警
        3.2.4 坚持应急值守制度
        3.2.5 应用科技手段
        3.2.6 及时公布信息,消除公众恐慌
    3.3 案例的成效分析
        3.3.1 最大限度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
        3.3.2 防止了舆论危机和不稳定因素的发生
        3.3.3 提升政府形象,维护了社会稳定
第四章 四川长宁6.0级地震危机管理的预警机制成效分析
    4.1 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有效预警的必要性
    4.2 灾害预警的主要做法
        4.2.1 完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
        4.2.2 促进监测信息共享
        4.2.3 全面打通灾害预警“最后一公里”
        4.2.4 强化预防意识
        4.2.5 加强宣传,提高全民危机意识
    4.3 灾害预警机制的成效分析
        4.3.1 监测预警体系不断完善,减少了灾害损失
        4.3.2 地震预警技术显着提升
        4.3.3 狠抓预防促使公共危机管理重心前移
        4.3.4 引导宣传到位,提高了公众的危机意识
第五章 四川长宁6.0级地震危机管理的应急机制分析
    5.1 应急机制确定的作用
        5.1.1 统一指挥有利于提高应急效率
        5.1.2 应急联动有利于保障应急力量
        5.1.3 应急演练有助于提升应急能力
    5.2 案例具体做法
        5.2.1 统一指挥,建立了高效的综合指挥体系
        5.2.2 积极与多部门协同合作
        5.2.3 组织常态化演练
    5.3 应急机制的成效分析
        5.3.1 综合应急指挥体系提升了应急效率
        5.3.2 多元应急联动,提高了救援效果
        5.3.3 应急演练提升了应急能力
    5.4 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必要性
    5.5 积极协调社会力量参与救援
    5.6 社会力量参与救援的成效分析
第六章 四川长宁6.0级地震危机管理的启示
    6.1 加强预防管理,掌握应对主动权
        6.1.1 强化预防意识、不断完善监测预警体系
        6.1.2 坚持常态化和非常态化管理的开放式结合
    6.2 提高应急预案的编制水平
    6.3 充分发挥其他社会主体的作用
    6.4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6.5 加强信息公开,提升政府形象
    6.6 全方位提高公共危机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素质
        6.6.1 加大经费投入
        6.6.2 夯实公共危机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
        6.6.3 构建科学的公共危机管理人才体系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习近平底线思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
        一、主要内容
        二、创新之处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二章 底线思维的历史渊源及完善历程
    第一节 底线思维的历史渊源
        一、“底线”一词的由来
        二、底线思维的原型
    第二节 习近平底线思维的完善历程
        一、习近平提出底线思维的现实背景
        二、习近平在个人成长经历中所获得的启示
        三、习近平对底线思维的发展完善
        四、习近平底线思维的成型
第三章 习近平底线思维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要求
    第一节 习近平底线思维的科学内涵
        一、底线思维的哲学意蕴
        二、底线思维是一种思维技巧
        三、底线思维是一种工作方法
        四、底线思维的实践价值
    第二节 习近平底线思维的实践要求
        一、绝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
        二、在国家主权、核心利益方面不容妥协
        三、在原则问题上坚决不能出错
        四、要重点防控中断中华民族复兴的全局性风险
    第三节 习近平底线思维的方法论应用
        一、法律红线不能触碰
        二、对违规违纪行为坚决严肃查处
        三、坚决防止破窗效应
        四、遇事不慌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权
        五、遇到事情的时候胆子要大步子要稳
第四章 培养和提高底线思维能力
    第一节 培养底线思维能力
        一、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
        二、立足于最低点
        三、争取最大期望值
    第二节 提高底线思维能力
        一、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
        二、宁可把形势想得更复杂一点
        三、要把挑战看得更严峻一些
        四、要做好应付最坏局面的准备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读研期间的研究成果

(7)浅谈地质坑探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坑探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安全管理不到位
    1.2 工程队伍缺乏专业性
    1.3 施工中安全质量管理不够重视
2 提高地质坑探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方案
    2.1 强化安全管理工作
    2.2 加强地质坑探工程的队伍建设
    2.3 划分好坑探工程的分包权限
    2.4 加强经济管理, 掌握安全管理的主动权
    2.5 领导要高度重视
3 总语

(8)浅谈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综合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一、提高认识, 深刻领会安全管理思想精髓
二、分析规律, 把握安全生产主动权
    1. 操作人员基本要求:
    2. 设备是安全生产的保护神、是被人们所利用的操作工具、是物
    3. 物料:
    4. 环境 (时间和空间) :
    5. 科学与技术:
    6. 管理:
三、管理者如何处理好安全与生产的关系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总体推进”作为煤矿安全生
    2. 牢固树立“安全”大于一切、重于一切、高于一切的思想, 努力克服、纠正、改正不良的工作习惯, 严格按章作业。
    3. 安全与生产的关系, 人人都知道, 如何严格落实到工作中去呢?
    4.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涉及生产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
四、结束语

(9)浅论铁路站段安全工作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站段安全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站段安全管理工作存在问题
    1.2 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2. 车站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
2 解决站段安全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对策
    2.1 建立健全逐级负责制是安全管理的基础
    2.2 完善安全信息网络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2.3 强化安全控制是安全管理的关键
    2.4 提高人员素质是安全管理的保证
    2.5 实行安全分析预测是安全管理的重要依据
    2.6 落实安全管理措施是安全管理的主要手段
3 结束语

(10)坑探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坑探工程安全生产问题原因分斩和措施
    2.1 分清坑探工程施工的安全生产责任主体
    2.2 明确坑探工程分包权限
    2.3 领导重视, 明确职责
    2.4 引进经济杠杆, 掌握安全生产管理主动权
    2.5 加强沟通。
    2.6 加强监管。
3 结束语

四、如何掌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论文参考文献)

  • [1]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研究[D]. 岳红玲. 贵州师范大学, 2021(09)
  • [2]新时代我国社会安全建设研究[D]. 张雅欣.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3]H市农业农村局农机安全监理研究[D]. 赵雪峰.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3)
  • [4]新科技革命视域下我国劳动关系研究[D]. 孙璇.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1)
  • [5]四川长宁6.0级地震危机管理案例研究[D]. 李超.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6]习近平底线思维研究[D]. 王国豪. 云南财经大学, 2019(02)
  • [7]浅谈地质坑探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方案[J]. 胡凯. 中国金属通报, 2017(06)
  • [8]浅谈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综合管理[J]. 周均鑫,宋光龙,尹明国. 科技与企业, 2013(15)
  • [9]浅论铁路站段安全工作管理[J]. 吴朝宏. 减速顶与调速技术, 2012(01)
  • [10]坑探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分析[J]. 方轩明.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05)

标签:;  ;  ;  ;  ;  

如何掌握安全生产主动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