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射频联合扩张治疗食管贲门吻合口狭窄的护理

内镜射频联合扩张治疗食管贲门吻合口狭窄的护理

一、内镜下射频加扩张联合治疗食管贲门吻合口狭窄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文增瑞[1](2021)在《不同手术入路对近端胃切除术治疗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疗效对比》文中指出目的 对比分析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行近端胃切除术采用经胸及经腹两种不同手术路径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安徽省立医院医院行近端胃切除术的SiewertⅡ型AEG患者75例。按照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经胸组48例及经腹组27例。通过临床资料和术后回访数据的收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生存率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及肿瘤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淋巴结清扫方面,经胸入路组清扫胸腔淋巴结数目更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腹入路组清扫腹腔淋巴结数目更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但两组患者术后淋巴结阳性率及阳性淋巴结站数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组在术后3天引流量、7天引流量、总引流量、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日及住院总费用低于经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心率失常、肺部感染、肺不张、胸腔积液、腹腔感染、切口感染、乳糜漏、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单个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胸组肺部并发症多于经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经胸组1年生存率83.3%,3年生存率为43.7%;经腹组1年生存率74.1%,3年生存率37.0%。经Log-Rank检验表明,两组的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及总体平均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4)。术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经胸组和经腹组生活质量都下降,术后1月降至最低,以后逐渐上升,至术后6月均未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1、3和6月,总体健康状况评分、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方面经胸组得分高于经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反流症状得分经胸组低于经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疼痛得分经腹组低于经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疲倦、气促、失眠、便秘、腹泻、经济困难方面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胸入路组对食管的切除、胸腔淋巴结的清扫及总体生活质量方面优于经腹入路;经腹入路组术后并发症较少、创伤小,对腹腔淋巴结清扫更具优势。

袁开胜,徐伟,汪忠红,邹绍静[2](2020)在《探条联合球囊扩张治疗食管胃吻合口狭窄的疗效》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内镜下探条联合球囊扩张治疗食管胃吻合口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月—2019年5月诊治的100例食管或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探条与球囊联合扩张的治疗组(观察组)、单纯探条扩张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扩张次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显效率为82%,总有效率为98%,一次扩张率为74%,依次高于对照组的28%、76%和40%(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扩张次数少、复发率低于(P <0.05)。结论对食管胃吻合口狭窄采用探条联合球囊扩张术在扩张次数、复发率、显效率等方面均优于单纯探条扩张治疗术。

于雪梅[3](2020)在《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PECC)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自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所有接受PECC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共42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术前及术后6个月对比相关评价指标以评估PECC治的疗效及安全性。疗效评价指标包括:胃食管反流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价(GERD-HRQL)评分、胃食管反流病问卷量表(GERD-Q)评分、患者对症状改善的满意程度、内镜检查、24小时食管PH监测及食管动力检查,安全性评价指标为术中及术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共计42名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成功接受了PECC治疗,其中1名患者术后自觉症状未见明显好转,自行口服PPIs超过2周被剔除,2名患者术后6个月未能随诊复查被剔除。余共计39名患者接受了术后6个月的随访:患者GERD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GERD-HRQL及GERD-Q评分较基线明显降低[GERD-HRQL评分由基线(21.39±4.86)分降至(2.71±3.64)分,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GERD-Q评分由术前(13.64±2.06)分降至术后(6.06±1.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于手术疗效满意度高[26(66.67%)人对于手术疗效满意,10(25.64%)人对于手术疗效满意程度一般,3(7.69%)人对手术疗效不满意];内镜检查随访显示食管炎症明显好转,贲门松弛较前好转;24小时食管PH监测显示:食道酸暴露程度明显减低[PH<4时间百分比由术前(15.09±4.36)%下降至(4.04±2.59)%,酸反流次数术前为(147.78±63.24)次,术后降至(28.90±16.23)次,长反流次数术前为(9.39±3.09)次,术后为(2.13±1.89)次,长反流时间由(25.52±12.13)分钟降至术后(10.00±7.65)分钟,De Meester评分术前(67.41±41.94)分降至(13.69±8.83)分,以上数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动力检查随访可知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平均值、食管下括约肌长度、食管下括约肌残余压平均值较基线都稍有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的治疗相关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的发生,术中1位患者感轻微胸骨后疼痛,总计共有15(38.46%)人出现术后胸骨后疼痛,6(15.38%)人术后有剑突下或胸骨后紧缩感,不适程度较低,无特殊处理,均在2周内缓解。结论:PECC对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王灿锋[4](2020)在《一种新的用于食管胃结合部癌防反流吻合手术方式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通过应用一种新的用于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防反流吻合手术方式,来预防患者术后出现反流症状,并评价此种防反流吻合手术方式预防反流的效果。方法:这项临床研究收集自2018年01月至2019年04月因食管胃结合部癌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胃肠外科住院,行手术治疗,手术过程中切除食管胃结合部癌,并行近端胃切除,采用这种新的手术吻合方式,将远残胃和食管吻合,并应用反流性疾病问卷评分比较患者术前与术后反流的差异,从而评价这种新的手术吻合方式的防反流效果。本次研究共纳入患者15例,均采用这种新的手术吻合方式。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2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有2例患者术后1月内出现进食不畅,胃镜下扩张吻合口一次后症状消失)。本组患者术前、术后反流性疾病问卷表评分符合正态分布,(术前:15.6±11.87314,术后:9.8667±3.77712,P值分别是0.066、0.980),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t=1.877),P>0.05(P=0.081),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患者手术治疗前后有差别。结论:这种新的自行命名的半包埋活瓣式吻合手术方式能获得较好术后效果,因此我们认为这种防反流吻合手术方式在预防术后反流方面有一定作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5](2019)在《食管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文中研究指明一、概述我国食管癌发病虽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但食管癌的病死率均较高。据报道,预计2012年全世界食管癌新发患者数455 800例,死亡人数达400 200例。在中国,近年来食管癌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死亡率一直位居第四位。2017年陈万青等报道,2013年我国食管癌新发病例27.7万,死亡人数为20.6万,我国食管癌粗发病率为20.35/10万,城市粗发病率为15.03/10万,农村为30.73/10万;我国食管癌粗死亡率为15.17/

徐俊杰,朱立平,张乐[6](2018)在《儿童食管狭窄的内镜治疗》文中研究指明儿童食管狭窄主要是良性狭窄。明确狭窄部位病因、病变性质及病变部位的形态结构,制定适宜的内镜下治疗策略是保证成功治疗的关键。食管狭窄内镜治疗包括内镜下球囊扩张术、内镜下放射状切开术、药物注射、内镜下支架置入术、磁性压榨吻合等方法。所有这些方法各有其优缺点。良性狭窄的治疗需要重复多次,存在一定风险。应根据病变特点综合运用各种治疗方法从而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因此,术前做好食管狭窄评估,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成本,保证患儿基本营养供给有重要意义。

徐东[7](2018)在《管状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技术在微创食管癌切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108例食管癌采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管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疗效分析目的:手术中采用食管癌切除管状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是否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吻合方式。方法:从2015年01月起至2018年06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胸心外科随机选择部分食管癌患者使用管状胃食管T型吻合,记录并观察及随访患者的一般情况,如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手术后远期生存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原手术计划。共入组患者108例,胸上段30例,胸中段50例,胸下段28例,Ⅰ期12例(ESD失败,或手术前胸部增强CT提示纵隔淋巴结肿大,术后病理淋巴结阴性的患者),ⅡA期(T2-3NOM0)50例,ⅡB期(T1-2N1M0)34例,Ⅲ期(T3-4N0-1M0)12例。其中右胸内吻合26例,左颈部吻合82例;截至随访期末(2018年06月),随访患者1-42个月,中位时间20个月。共有30例患者出现复发转移,其中死亡7例,吻合口瘘或管状胃瘘发生例数为10例,均经过保守治疗,在吻合口瘘发生后1周至5周内愈合。吻合口狭窄需要进行内镜下扩张治疗的患者1例。结论:食管癌切除管状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均在胸腹腔镜的技术下进行,手术采用腔镜微创方式,管状胃与食管T型侧侧吻合手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较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极低,近期和远期并发症较少。将腔镜技术与T型吻合技术相结合,是一种安全、微创、可行的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中采用和推广,促使食管癌手术的优化。第二部分: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管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在胸内及颈部的对比分析目的:采用管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的手术方式中,对比分析胸腹腔镜联合微创食管癌切除右胸内吻合与左颈部吻合不同吻合部位治疗食管癌的效果及优缺点。方法:2015年01月起至2018年06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选择部分食管癌患者使用管状胃食管T型吻合。术前均行胃镜检查,肿瘤上缘距门齿30cm以内的患者,行颈部吻合;距门齿大于30cm行右胸内吻合。其中右胸内吻合26例,左颈部吻合82例。记录观察患者的一般一般情况,如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远期生存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原手术计划。无中转开胸及无剖胸探查后关胸病例。右胸内吻合26例,左颈吻合手术8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T型吻合。右胸内吻合组的平均清扫淋巴结数和平均清扫上纵隔淋巴结数较左颈部T型吻合组少,但两组总转移率未见明显差异性(P>0.05);右胸内T型吻合组的左右喉返神经损伤及吻合口瘘的发生率较左颈部T型吻合组低(P<0.05);其他并发症,两组术后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切口感染、术中渗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共随访108例(100%),随访截止时间2018年06月,随访时间跨度为术后1-4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0个月。所有I期患者均无化疗,所有Ⅱ、Ⅲ期患者均采用标准的4-6次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化疗。随访观察食管癌局部复发率或远处转移率、反流性食管炎、T型吻合口的狭窄、无复发生存率、总死亡及总生存率等指标。两组随访指标中,左颈部吻合组复发或转移率较右胸内组低(P<0.05),故左颈部吻合组无复发生存率较右胸内组高。结论:所有食管癌患者均采用胸腹腔镜联合手术,吻合采用T型吻合术。上述对比研究验证了 T型吻合无论是右胸内和左颈部都是安全可行的,两组均可彻底清扫区域淋巴结。与左颈部吻合相比,右胸内T型吻合在术后吻合口瘘、左右喉返神经损伤等方面并发性更低,返流性食管炎左颈部更低。两组患者的其他近期和远期并发症未见明显差异性。食管癌微创手术T型吻合具有安全、可行、微创等特点,值得推广。第三部分: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管胃食管颈部T型侧侧吻合与圆形端侧吻合的对比分析目的:比较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后管胃食管左颈部行T型全机械侧侧吻合与行圆形管状吻合器端侧吻合的差异。方法:从2015年01月起至2018年06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微创食管癌左颈部吻合手术(微创Meckown食管癌手术)中,统计出采用T型全机械侧侧吻合与行圆形管状吻合器端侧吻合的病例共174例,T型吻合组(82例)和圆形吻合组(92例),分别接受管胃食管左颈部T型全机械侧侧吻合和圆形管状吻合器端侧吻合。对比分析吻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包括呼吸循环系统并发症、乳糜胸、声音嘶哑、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吻合口返流等)等指标。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T型吻合组与圆形吻合组对比,T型吻合组吻合时间更短,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肺部感染、肺不张、需处理的胸腔积液、心律失常、乳糜胸及声音嘶哑等一般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吻合口瘘发生率和吻合口返流发生率与圆形端侧吻合比未见明显改善;而T型吻合组的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发生率显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颈部全机械T型侧侧吻合与圆形端侧吻合相比,同样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吻合方式。T型吻合组吻合口瘘发生率并不高于圆形吻合,具有吻合时间明显缩短,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低等优势,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汪潜云[8](2018)在《纵隔CO2充气技术在纵隔径路食管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近年来,食管微创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MIE)在食管癌手术中的使用率逐步提升,CO2充气技术在微创手术尤其是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已经十分成熟,但在经纵隔径路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本研究旨在探讨纵隔CO2充气技术在经纵隔径路食管癌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首先在体外模拟纵隔CO2充气环境,利用细胞功能学实验手段,研究不同充气压力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接着,应用猪构建纵隔CO2气肿的实验动物模型,通过对相关生理参数的检测,研究不同充气压力对猪循环呼吸功能的影响。最后,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早期食管癌患者中随机选择10例,进行纵隔CO2充气辅助经纵隔径路食管癌切除术,分别于CO2充气前,充气后30、60、90 min及放气后30 min监测HR、MAP、CVP,采集动脉血测PaCO2、血乳酸浓度、PaO2/FiO2、SaO2、pH值,利用食道超声测心输出量(CO)。结果细胞功能学实验结果显示,5-10mm Hg CO2充气压力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能力无明显影响;而15mm Hg CO2充气压力可以促进食管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并能抑制食管癌细胞的凋亡。动物实验结果显示,5-10mm Hg CO2充气压力下,猪的循环功能指标(CVP、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心率、心输出量)及呼吸功能指标(PaCO2、血乳酸浓度、PaO2、SaO2、Ph值)与充气前无明显差异;而15mm Hg CO2充气压力下,猪的CVP升高,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心输出量减少,PaCO2、血乳酸浓度升高,PaO2、SaO2、pH值下降。此外,10例接受纵隔CO2充气辅助纵隔镜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中,10mm Hg的CO2充气压力除使患者的心率轻度加快,对其他循环及呼吸功能指标并无明显影响。结论5mm Hg及10mm Hg的纵隔CO2充气压力对食管癌的增殖转移及机体循环、呼吸系统功能无明显影响,而15mm Hg的纵隔CO2充气压力可以促进食管癌的增殖转移并损害机体的呼吸循环系统功能。人体可以耐受10mm Hg纵隔CO2压力,但循环系统会受一定影响,手术中应注意维持平均循环充盈压(MCFP)与中心静脉压(CVP)之间的压力梯度。

杨健[9](2018)在《可降解性食管支架治疗食管吻合口瘘的动物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实验目的:评价新型生物可降解支架治疗食管吻合口瘘的效果,为治疗食管吻合口瘘提供实验依据。实验方法及内容:取20只成年健康的新西兰大白兔,采用食管切开吻合置管造瘘法建立食管吻合口瘘的动物模型,术后1周,食管造影确定食管吻合口瘘形成。将建模成功的兔随机分为三组。A组5只,为空白对照组,不行任何处理;B组5只,为对照组,置入常规食管支架;C组5只,为实验组,置入可降解食管支架。支架放置后行X-ray造影检查,确定支架位置,以后每周行X-ray检查一次,观察支架覆盖瘘口情况。以支架置入时间为观察期开始,观察期满8周时处死实验兔,解剖观察支架与食管的关系及行HE染色和VB染色,研究瘘口部位组织的形态及结构,比较瘘口部位细胞外基质的变化。实验结果:1.20只兔经上述方法处理,3只死于感染及营养不良,17只实验兔存活达到建模标准。2.所有支架放置成功,术中无实验兔死亡。X-ray观察所有支架均顺利覆盖瘘口,见造影剂顺利通过食管,未有外溢,说明支架置入位置可,完全覆盖瘘口。3.B组兔食管支架在置入后8周内位置可,未有移位,C组可降解支架在支架置入5-8周后有3例降解,移入胃腔,排出体外。4.至移植后第8周,A组5只兔在造模后4-6周死亡,体重下降明显,解剖后见食管瘘口处大量胃内容物,瘘口溃烂;B组2只死亡(1只重度感染,1只拒绝进食致全身衰竭),死亡率2/5;C组1只死亡(1只拒绝进食致全身衰竭),死亡率1/5。A、C两组死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死亡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3只完全闭合(闭合率3/5),C组有4只实验动物的吻合口瘘完全闭合(闭合率4/5),两组瘘口闭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B组兔解剖见支架两端嵌入食管壁,两端增生明显,支架主体与食管壁连接紧密,取出较为困难。C组兔可生存至支架置入后8周,观察期满后,对支架未降解的兔解剖观察,可见支架两端管壁轻微增生,支架可见分解断裂,不完整,部分仍有连接。6.B组瘘口部位的食管壁组织HE染色发现鳞状上皮厚薄不均,排列不齐,局部鳞状上皮缺失,局部鳞状上皮坏死;可见一处增生并突起,增生组织主要由结缔组织和鳞状上皮组织组成,真皮层结缔组织中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和局灶性淋巴细胞浸润;肌层部分肌纤维溶解萎缩,被结缔组织取代。C组HE染色提示鳞状上皮厚薄较均匀,可见一处增生并突起,增生处外层为厚薄均匀的鳞状上皮,内主要为结缔组织和少量肌纤维;无明显炎症反应。EVG染色提示B组、C组瘘口部位皆可见少量、规则的条索状胶原纤维填充并闭合瘘口。结论:新型生物可降解支架无需二次取出,治疗吻合口瘘效果满意,是治疗食管吻合口瘘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李治仝[10](2018)在《河南省食管良性狭窄相关病因分析及微创治疗的效果观察》文中认为背景和目的食管狭窄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食管管腔缩小的疾病,它可引起患者出现吞咽困难、呕吐、吸入性肺炎、体重减轻、免疫力下降等,甚至导致死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多数食管狭窄是恶性的,良性食管狭窄少见。食管良性狭窄常见的原因有食管、胃外科手术后、长期胃食管反流刺激、酸碱摄入烧灼、射频消融治疗、胸部放射治疗或嗜酸粒细胞性食管炎等引起的食管狭窄。尽管有很多治疗良性食管狭窄的方法,但任何机械处理之后都表现出非常高的复发倾向和并发症。本研究旨在分析河南省良性食管狭窄的特点,结合我科使用球囊导管、支架置入、抗反流手术治疗不同病因的食管良性狭窄的临床经验,探讨不同的微创手术方式对不同病因的食管良性狭窄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材料和方法一、河南省食管良性狭窄相关病因及狭窄特点分析对312例食管良性狭窄患者根据其病史、多层螺旋CT、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明确食管狭窄的类型、狭窄的部位、长度及程度。采用DSA下或胃镜直视下活检明确病变性质。二、介入治疗食管良性狭窄疗效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介入科共收集488名食管良性狭窄患者入组。分析所有患者入院时症状、体征、有无合并症等。针对不同病因的食管狭窄采取球囊扩张成形术或者联合食管可回收金属覆膜支架置入术,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及随访临床疗效。三、介入手术联合抗反流手术治疗胃食管反流性食管良性狭窄疗效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收集66例反流性食管狭窄患者,采用介入治疗(球囊扩张治疗或者联合可回收支架置入)组38例,介入治疗解除食管狭窄后再次抗反流手术组28例。分析两组患者入院时一般情况、症状、体征、合并症等,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及术后随访临床疗效。四、术前检查评估入院患者术前常规行多层螺旋CT、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明确食管狭窄的性质、狭窄的部位、长度及狭窄段管径。CT进行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观察食管段狭窄有无强化、有无纵膈感染,初步判断食管狭窄的部位、性质及严重程度等。数字胃肠x线造影选用碘造影剂,判断食管狭窄的部位、长度、狭窄管径、有无食管瘘以及是否合并食管裂孔疝等情况。常规胃镜判断狭窄病变情况、贲门有无松弛,明确病变的部位,通过活检明确病变性质。当反流性食管狭窄解除1个月未再复发者,行食管高分辨率压力测定及24小时食管PH-阻抗监测,观察食管括约肌及反流情况。食道测压可以了解静息时和吞咽时食管各部分结构(食管上括约肌、食管体部和下食管括约肌)的压力水平,也能检查出有无食管裂孔疝。食道阻抗-PH联合监测系统主要监测胃食管反流患者的DeMeester(DMS)评分、PH<4所占的反流时间、站立位PH<4的时间、卧位PH<4的时间、PH<4的反流次数、症状指数等。五、食管球囊扩张成形术患者仰卧于DSA检查床上,头偏向右侧,吸氧、心电监护、铺巾,首先口服造影剂正位造影确定狭窄位置、程度和狭窄长度。5F椎动脉导管和加硬导丝配合下经过狭窄段食管至胃腔,沿加硬导丝交换10、12、15、20、25或者30mm等不同规格的球囊导管,以狭窄环位于球囊正中位置为最佳,慢慢加压充盈球囊。如果患者不能耐受扩张,或者经球囊导管扩张后食管狭窄仍存在,选用食管支架置入术。六、食管可回收自膨式金属支架置入术术前禁食12小时,患者仰卧于DSA检查床上,头偏向右侧,首先口服造影剂正位造影确定狭窄位置、程度和病变长度。置开口器,在导丝导管引导下经口、咽、食管,通过狭窄部位进入胃腔,经导管造影证实导管进入胃腔无误,交换加硬导丝,沿加硬导丝选用合适型号的食管内支架。常用的食管可回收支架型号为直径:13-22mm,长度:80-140mm。调整支架位置后完全释放复查造影了解自膨式支架位置如何,评估造影剂是否顺利通过狭窄食管段、有无对比剂外溢等。七、腹腔镜下抗反流手术腹腔镜下抗反流手术选用腹腔镜下Toupet法胃底折叠术或合并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全麻插管,患者取仰卧位,头高脚低30°,双下肢分开,主刀者站于患者的两下肢之间。腹部常规消毒、铺巾,在肚脐上缘戳1个1.0cm孔置气腹针建立气腹,气腹压力为12-15mmHg。然后在腹腔镜下在上腹部再戳1个1.0cm和3个0.5cm孔,置入相应大小的套管针(trocar)。有食管裂孔疝者先将疝内容物复位,用超声刀游离食管周围韧带、网膜组织,暴露左、右膈肌脚及食管,游离下段食管有约3-5cm长度,避免损伤血管和神经。先用2-0丝线间断缝合膈肌脚缩小食管裂孔至1.5cm,然后将胃底自食管右侧后方包绕食管下段270°,用2-0丝线间断缝合胃底与包绕的食管约2~3针,宽约2.0~3.0cm,最后形成270°的宽松折叠瓣包绕食管下段。患者在术后恢复胃肠蠕动功能开始进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普通饮食。八、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7.0软件统计分析(SPSS,美国芝加哥),所有定量资料数据采用(x±s)表示,定性资料数据均以百分比形式表示。连续性资料用t检验,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用Mann-Whitney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统计分析。相对危险度(odds ratios,OR)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一、河南省食管良性狭窄的相关病因及狭窄特点分析312例食管良性狭窄患者中,246例患者(78.8%)为食管癌或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32例(10.3%)因胃食管反流引起食管溃疡性狭窄;20例(6.4%)为强酸、强碱引起的食管腐蚀性狭窄;14例(4.5%)因肿瘤放疗损伤食管造成狭窄。按照食管狭窄的长度划分,262例84.0%)为短节段狭窄(狭窄长度≤2cm),多见于吻合口狭窄;50例(16.0%)为长节段狭窄(狭窄长度>2cm),多见于化学物质腐蚀性狭窄。二、介入治疗食管良性狭窄患者疗效观察488例食管良性狭窄患者入组,其中368例食管吻合口狭窄患者均先采用小球囊预扩张,300例患者再次采用20mm或者25mm较大球囊扩张成形术,360例球囊扩张手术成功,成功率为97.8%;66例反流性食管狭窄患者均成功采用25mm或者30mm大球囊扩张成形;35例腐蚀性食管狭窄患者中,30例患者首先空肠营养管置入,1个月后采用12mm或15mm球囊扩张,球囊扩张成功28例,成功率为80%;19例放疗性食管狭窄中均成功采用25mm或者30mm球囊扩张成形。球囊反复扩张后狭窄复发者,选用可回收食管内支架置入。62例吻合口狭窄患者成功放置可回收金属覆膜内支架,6例反流性食管狭窄患者放置食管支架,15例腐蚀性食管狭窄放置食管支架,3例放疗性食管狭窄放置食管支架。术后患者平均随访10.5±2.9个月,有88.3%的吻合口狭窄组患者临床治愈,24.3%反流性狭窄组治愈,74.2%腐蚀性狭窄组患者治愈,77.8%放疗性狭窄组患者治愈。反流性狭窄组治愈率明显低于其他三组(P<0.05)。食管狭窄的总体通畅率,在短期内四组没有明显差别,但在中长期随访中发现反流性食管狭窄组通畅率(62.2%)明显低于吻合口狭窄组(90.4%)、腐蚀性狭窄组(87.1%)和放疗性狭窄组(88.9%)。三、介入治疗联合抗反流手术治疗反流性食管狭窄疗效分析共66例反流性食管狭窄患者入组。其中,介入治疗(球囊扩张或联合支架置入)组38例,男性24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60.16±9.82岁;介入治疗联合抗反流手术组28例,男性20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7.32±10.35 岁。介入治疗组,失访1例,临床治愈9例(24.3%),有效20例(51.4%),无效9例(24.3%),总有效率75.7%;介入治疗联合抗反流手术组,无失访患者,临床治愈14例(50%),有效13例(46.4%),无效1例(3.6%),总有效率96.4%。介入治疗联合抗反流手术组临床总有效率比介入治疗组显着升高(P<0.05)。结论1.在河南省,食管良性狭窄大部分是食管或胃术后吻合口狭窄,反流性食管狭窄的发病率也不应忽视。2.球囊扩张或联合食管内支架治疗食管良性狭窄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是不同病因的食管狭窄临床疗效有差异。球囊扩张或者联合支架置入治疗反流性狭窄组的疗效、通畅率显着低于其他病因的食管狭窄。3.介入治疗联合腹腔镜下抗反流手术治疗反流性食管狭窄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而且有效率和食管通畅率显着高于单独介入手术。解除食管狭窄的同时,抗反流手术修复抗返流屏障、从根本上治疗病因是可靠的、可供选择的方法。

二、内镜下射频加扩张联合治疗食管贲门吻合口狭窄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内镜下射频加扩张联合治疗食管贲门吻合口狭窄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手术入路对近端胃切除术治疗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1
附件 2
附录
致谢
综述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2)探条联合球囊扩张治疗食管胃吻合口狭窄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观察组行探条联合球囊扩张治疗术
        1.2.2 对照组行单纯探条扩张治疗术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扩张术治疗次数对比
    2.2 两组食管胃吻合口狭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
    2.3 两组食管胃吻合口狭窄患者并发症发生状况的对比
3 讨论

(3)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胃食管反流病动物模型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4)一种新的用于食管胃结合部癌防反流吻合手术方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和治疗及近端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术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食管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一、概述
二、食管癌诊疗流程
三、食管癌诊断规范
    (一)临床诊断
        1. 食管癌高危因素和高危人群
        2. 食管癌的临床表现
    (二)辅助检查
        1. 血液生化检查
        2. 肿瘤标志物检查
        3. 影像学检查
        4. 内镜检查
        5. 其他检查
    (三)诊断
        1. 临床诊断
        2. 病理诊断
    (四)鉴别诊断
        1. 食管其他恶性肿瘤
        2. 食管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
        3. 食管良性病变
    (五)食管癌的病理分类和分期
        1. 食管癌的分段
        2. 食管癌的大体分型(附录A)
        3. 食管癌的病理分类及分型
        (1)病理术语和定义
        (2)病理诊断分类、分级和分期
        4. 标本类型及固定规范
        (1)标本类型
        (2)标本固定
        5. 取材及大体描述规范
        (1)查对
        (2)活检标本
        (3)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SD)标本
        (4)根治切除术标本规范
        6. 病理报告内容及规范
四、食管癌的治疗规范
    (一)治疗原则
    (二)手术治疗
        1. 手术治疗原则
        (1)完善术前所有相关检查,并做好术前患者状况和病变期别评估(cTNM)。
        (2)术前风险评估
        (3)由胸外科外科医师决定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和制订及实施手术方案:
        (4)手术入路选择
        (5)手术方式选择:
        (6)淋巴结清扫
        (7)替代器官:
        (8)替代器官途径:
        2. 手术适应证
        3. 手术禁忌证
        4. 围手术期的药物管理
        5. 手术治疗后随访
    (三)放射治疗
        1. 食管癌放疗适应证
        (1)术前新辅助放疗/同步放化疗:能耐受手术的T3~4N+ M0
        (2)术后辅助放疗/同步放化疗
        (3)根治性放疗/同步放化疗
        (4)姑息性放疗
        2. 放疗前相关检查评估
        3. 放疗方案制订规范
        (1)放射治疗技术
        (2)CT模拟定位
        (3)靶区定义
        A.术前新辅助放疗/同步放化疗或根治性放疗/同步放化疗
        ①GTV和GTVnd
        ②CTV
        ③PTV
        ④PGTV(采用序贯或同步加量时)
        B. 术后辅助放疗/同步放化疗
        ①GTV和GTVnd
        ②CTV
        ③PTV
        ④PGTV(有肿瘤或淋巴结残存需序贯或同步加量时)
        4. 处方剂量
        (1)术前新辅助放疗/同步放化疗
        (2)术后辅助放疗/同步放化疗
        (3)根治性放疗/同步放化疗
        5. 正常组织限量
        (1)双肺:
        (2)心脏:
        (3)脊髓PRV:
        (4)胃:
        (5)小肠:
        (6)双肾:
        (7)肝:
        6. 同步化疗方案
        (1)紫杉醇+铂类
        (2)顺铂+5-FU或卡培他滨或替吉奥
        (3)紫杉醇+5-FU或卡培他滨或替吉奥
        (4)奥沙利铂+5-FU或卡培他滨或替吉奥
        7. 放疗相关并发症防治
        (1)营养不良
        ①营养评估与评定
        ②肠内营养支持
        (2)食管穿孔
        ①临床表现
        ②处理
        (3)放射性食管炎
        (4)气道反应
        (5)食管梗阻
        8. 放疗后随访
        (1)术前放疗后随访
        (2)术后放疗后随访
        (3)根治性放疗后随访
    (四)药物治疗
        1. 食管癌化疗的适应证
        (1)新辅助化疗
        (2)术后辅助化疗
        (3)姑息性化疗
        2. 化疗前相关检查评估
        (1)评估肿瘤情况
        (2)评估患者身体条件
        (3)评估合并疾病情况
        3. 常用化疗方案
        (1)顺铂+5-FU
        (2)紫杉醇+顺铂
        (3)紫杉醇+顺铂
        (4)表柔比星+顺铂+5-FU(ECF)
        (5)表柔比星+奥沙利铂+卡培他滨(EOX)
        (6)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FU(FLO)
        (7)多西他赛+顺铂+5-FU(改良的DCF方案)
        (8)伊立替康+5-FU/亚叶酸钙
        (9)伊立替康+5-FU/亚叶酸钙
        4. 化疗后疗效评估
        5.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防治
        (1)骨髓抑制
        (2)胃肠道反应
        (3)肝、肾功能损害
        (4)神经系统毒性
        (5)过敏反应
        6. 化疗后随访
        7. 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进展
        (1)分子靶向治疗
        (2)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
        8. 对症支持治疗与姑息治疗
        (1)营养支持
        (2)姑息治疗
    (五)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筛查和内镜治疗原则
        1. 食管癌高危人群定义
        2. 筛查方法
        (1)检查前准备
        (2)内镜检查技术
        (3)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下分型及病变层次
        (4)活组织病理检查
        3. 早期食管癌内镜下治疗术前评估
        (1)病灶范围、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评估
        (2)病理分型标准及临床处理原则
        4. 早期食管癌内镜下治疗
        (1)治疗原则
        A. 食管鳞癌适应证
        (a)绝对适应证:
        (b)相对适应证:
        B. 食管腺癌适应证
        C. 禁忌证:
        1. 绝对禁忌证:
        2. 相对禁忌证:
        (2)内镜下切除术
        A. EMR
        B. 多环套扎黏膜切除术(multi-band mucosectomy,MBM)
        C. ESD
        (3)适应证和禁忌证
        (4)操作相关并发症及处理
        (5)内镜下非切除治疗
        5. 高危人群和内镜治疗后随访
    (六)食管癌分期综合治疗模式
        1. Ⅰ期(T1N0M0):
        2. ⅠB期、Ⅱ期和部分ⅢA期(T1b~3N0M0、T1~2N1M0)。
        3. Ⅲ期(T3N1M0、T4N0~1M0):
        4. Ⅳ期(任何T,任何 N,M1,N3 或T4b):
    (七)中医中药治疗
五、治疗指引图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附录E
附录F
    1.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981):
    2.RECIST疗效评价标准(2000):
        2.1靶病灶的评价
        2.2非靶病灶的评价
    3.最佳总疗效的评价
附录G
    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和急性食管炎分级标准
        1.急性放射性肺损伤RTOG分级标准:
        2.急性食管炎诊断RTOG标准
附录H
附录I
    术语和定义(适用本规范)
        (一)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
        1.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2.食管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
        (二)Barrett食管Barrett esophagus
        (三)食管的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
附录J
    缩略语(适用本规范)

(6)儿童食管狭窄的内镜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内镜下扩张治疗
    1.1 内镜下球囊扩张术
        1.1.1术前评估
        1.1.2 操作方法
        1.1.3 并发症
    1.2 内镜下探条治疗
2 内镜下切开术 (endoscopic incision, EI)
    2.1 操作方法
    2.2 注意事项
3 内镜下药物注射治疗
    3.1 类固醇激素
        3.1.1 方法
        3.1.2 并发症
    3.2 丝裂霉素
        3.2.1 方法
        3.2.2 并发症
4 支架置入术
    4.1 操作方法
    4.2 并发症
    4.3 注意事项
    4.4 支架放置时间
5 经消化道腔内磁压榨吻合术 (magnetic compres-sion anastomosis, MCA)

(7)管状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技术在微创食管癌切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108例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管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疗效分析
    序言
    1. 材料与方法
    2. 围手术期处理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管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在胸内及颈部的对比分析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2 围手术期处理与手术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5 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管胃食管颈部T型侧侧吻合与圆形端侧吻合的对比分析
    序言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2 手术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思考与展望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及科研成果
中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8)纵隔CO2充气技术在纵隔径路食管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体外模拟纵隔CO_2充气技术对食管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纵隔CO_2充气技术对猪循环和呼吸功能的影响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纵隔CO_2充气技术对经纵隔径路食管癌手术患者循环及呼吸功能的影响
    一、资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综述一:食管癌的微创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综述二:充气技术在微创手术中的安全性分析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论着
致谢

(9)可降解性食管支架治疗食管吻合口瘘的动物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兔食管吻合口瘘模型的建立
    1.1 实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结果
    1.4 小结
    1.5 讨论
第二部分 可降解性支架对兔食管吻合口瘘模型的治疗作用
    2.1 实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3 结果
    2.4 小结
    2.5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食管术后吻合口瘘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本人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或录用)的学术论文

(10)河南省食管良性狭窄相关病因分析及微创治疗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部分 河南省食管良性狭窄相关病因分析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介入治疗食管良性狭窄的效果分析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介入手术联合抗反流手术治疗胃食管反流性食管良性狭窄的疗效分析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良性食管狭窄的临床治疗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前言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读博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四、内镜下射频加扩张联合治疗食管贲门吻合口狭窄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手术入路对近端胃切除术治疗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疗效对比[D]. 文增瑞.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2]探条联合球囊扩张治疗食管胃吻合口狭窄的疗效[J]. 袁开胜,徐伟,汪忠红,邹绍静.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36)
  • [3]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D]. 于雪梅.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4]一种新的用于食管胃结合部癌防反流吻合手术方式研究[D]. 王灿锋.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5]食管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J].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19(04)
  • [6]儿童食管狭窄的内镜治疗[J]. 徐俊杰,朱立平,张乐.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8(11)
  • [7]管状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技术在微创食管癌切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D]. 徐东. 苏州大学, 2018(04)
  • [8]纵隔CO2充气技术在纵隔径路食管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分析[D]. 汪潜云. 苏州大学, 2018(06)
  • [9]可降解性食管支架治疗食管吻合口瘘的动物实验研究[D]. 杨健.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1)
  • [10]河南省食管良性狭窄相关病因分析及微创治疗的效果观察[D]. 李治仝. 郑州大学, 2018(12)

标签:;  ;  ;  ;  ;  

内镜射频联合扩张治疗食管贲门吻合口狭窄的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