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利工程老化的几个问题

浅谈水利工程老化的几个问题

一、浅议水利工程老化若干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马峥[1](2020)在《基于信息熵的科技学术期刊评价方法研究》文中认为科技期刊出版是科研成果向社会经济生产转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我国在学术期刊的识别、监测、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面临着许多问题,主要包括:学术期刊评价理念与方法不能适应学术期刊发展、学术期刊评价思想落后于出版融合概念下的多元化发展态势、科技管理单位和科研绩效评估单位在实践中滥用、误用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和结果、学术期刊片面追求单项和关键评价指标数值而导致的学术不端和出版诚信问题。这些问题从情报学研究角度看,可以归结为学术信息集合的静态和动态的定量测度问题。信息熵正是解决信息度量问题的经典理论。本研究基于信息熵研究科技学术期刊在知识传播中对学科发展的贡献。本研究的理论假设是:对于一个孤立知识系统,信息的引入降低了知识系统的不确定性,可以理解为通过学术期刊为系统引入负熵的作用,实现了系统的熵降低。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被看作一个信息引入过程,若论文被更广泛地传播,就表明学术期刊所供给的信息内容具有更大价值,也就更加有效地提高了整个知识系统的有序性,体现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趋于明朗和一致,对未知领域的错误理解趋于降低和消除。在期刊评价领域,知识系统可以看作期刊所提供的内容(论文)集合。对知识系统整体而言,显示度水平(概率)越高,意味着内容价值越大,也就是学术期刊为知识系统提供负熵的贡献越大。基于此假设,可以将信息熵变化作为一个定量测度信息价值水平的指标用于科技期刊评价工作。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描述知识系统信息熵的模型;以能源研究领域为样本实证计算一个以期刊论文集合构成的知识系统信息熵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在信息熵计算模型的基础上,探索从测度学术期刊对知识系统所贡献的“负熵”的全新角度,构建对学术期刊质量进行定量评价的新方法。本研究采用我国科技学术期刊大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最终成果将为我国科技学术期刊管理工作提供科学实用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本研究采取的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引文分析方法、标准化归一法来研究由学术期刊出版行为对学科知识系统所带来的信息熵变化量。采用文献调研分析法、引文分析方法、信息熵分析法、比较研究方法,将SCI数据库和Ei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以新能源领域的学科作为样本对信息熵变化量监测方法进行验证。采用层次分析法、引文分析方法、专家调查法构建科技学术期刊评价的准则层指标,并以我国出版的、经期刊管理部门认定为科技学术期刊进行大样本实证分析。本研究的创新点一是在学术期刊的评价思路上采用“评价知识贡献来替代评价质量”的逻辑。该定量方法与传统的引文分析方法为主的定量分析方法相比,在评价角度有所突破。二是本研究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是从信息熵评价角度出发,选择描述不确定性的相关指标。在评价方法的操作性上,针对现实存在的各类问题,从信息熵这个宏观系统状态量的测度出发进行评价,既符合我国学术期刊管理评价的实际需求,又能科学有效地对学术期刊的评价和建设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数据支持。特别是研制了“红点指标”“竞争强度”等创新指标。本研究提出了知识系统中信息熵的概念,并设计了知识系统信息熵的数学模型:因为学科发展具有显着的系统属性,因此可以把一个学科领域的知识作为一个孤立系统进行研究。在本研究中,这个知识系统就是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集合。在这个孤立系统中,对未能明确的研究观点,存在不同的预判,即不确定性状态。这种不确定性通过这个知识系统的信息熵来表达。而随着研究发展,不断有新的有价值的信息引入,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知识系统的信息熵向着降低方向发展,也就是系统不确定性在降低。通过能源科学学科的实证研究,验证了随着时间进展,能源科学领域知识系统信息熵值呈现减少的趋势,表明该知识系统的不确定性在减少。学术期刊通过同行评议发表的论文,减少对科学问题的不明确认识,为知识系统输入有价值研究成果,也就是输入负熵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术期刊的贡献。本研究设计了测度知识系统信息熵状态量和变化量的基本方法。为此设计了基于知识系统信息熵的期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调查法确定指标体系结构和权重。该评价指标系统共包括7个准则层指标(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以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2014年公布认定的3713种科技学术期刊作为实证研究的样本。

侯燕[2](2019)在《胡锦涛青年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青年,既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又是影响社会问题的不定因素。青年群体的发展方向与各种政治力量的走势存在一定内在联系,青年与青年问题也因此始终受到社会的关注。马克思主义者总是把世界的发展进步与青年的历史使命联系起来,满腔热情地寄希望于青年。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把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由于曾从事共青团工作,胡锦涛对于青年和青年问题有着直观感受和深刻理解,他在继承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的青年思想的基础上,坚持从事关国家与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高度审视青年和青年问题,形成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与青年变化时代特征的科学认识与判断,从而继承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但凡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有其内在规律性。任何科学思想形成和发展都与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在独特的实践历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胡锦涛青年思想,有着丰富的理论渊源和现实依据,也有其内在根基,其产生、形成、发展和成熟都遵循社会历史基本规律。改革开放翻开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厚积薄发的新篇章,党领导全国人民以无限的智慧和热情投入这一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青年自身的特征与需求也呈现出相应的时代气息。随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胡锦涛青年思想,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坚持科学发展,强调以人为本,把青年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注重以服务青年发展促进青年理想信念的形成与生力军作用的发挥,指引着当代青年与青年工作的发展方向。本研究通过对胡锦涛青年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现实基础以及形成发展过程进行回溯和梳理,阐述了胡锦涛青年思想的总体脉络和逻辑体系,探讨了胡锦涛青年思想在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中国化发展历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就如何以胡锦涛青年思想为指导,坚持服务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提高青年素质,更好地为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提供人才保障进行了前瞻性分析。本研究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青年思想、列宁斯大林的青年思想、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青年思想以及中西方文化中的青年观点,是胡锦涛青年思想形成发展的理论和文化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党的青年工作面临的任务与挑战、胡锦涛自身成长和青年工作经历则构成了胡锦涛青年思想形成发展的现实依据。就其发展阶段来看,胡锦涛青年思想经历了由孕育到初步形成、再到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始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紧密相连。本研究也探讨了胡锦涛青年思想关于青年的地位和价值、青年的优势与不足、青年工作的旨归与要求等方面的基本观点,这些也恰恰构成了胡锦涛青年思想的立论基础。在总论其形成基础、发展阶段和基本出发点之后,本研究选取胡锦涛青年思想极具时代特征的政治视角、利益视角、人才视角、实践视角、全球视角等维度对其内容构成进行了分论。从坚持党的领导、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审视青年和青年问题,突出价值引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青年发展提供指引,实施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青年工作等方面论述了胡锦涛青年思想之政治视角;从为大局服务与为青年服务的一致性、寓引导教育于服务之中、着力服务青年的根本需求等方面讨论了胡锦涛青年思想之利益视角;从人才强国与青年人才培养、科教兴国与青年教育、社会环境与青年成长、执政能力与干部选拔等方面剖析了胡锦涛青年思想之人才视角;从火热社会实践中的无悔青春、党和国家需要青春力量、伟大时代召唤创业者等方面分析了胡锦涛青年思想之实践视角;从青年要努力拓展世界眼光、青年是和谐世界的重要建设者、加强各国青年之间的交流等方面阐述了胡锦涛青年思想之全球视角。最后,提出胡锦涛青年思想的现实启示,即坚持党的领导,准确把握青年脉搏,积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青年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激发青年的主体自觉,充分发挥青年的主观能动性,搭建更为广阔的青年创新实践平台,引导青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续奋斗;坚持服务青年,注重青年的利益实现,增强服务青年的实效性,推进青年工作改革创新,牢牢把握青年工作的生命线。基于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胡锦涛青年思想系统且全面地回答了关于青年的基本问题,既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既有理论范畴,又是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胡锦涛青年思想内容丰富、时代感强,不仅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而且对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且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及其科学品质,开拓青年工作的思路、方法、手段,增强青年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为了阐明胡锦涛青年思想对于开展青年工作的指导意义,本研究选取了多个案例,从某一角度或某一形式印证胡锦涛青年思想的实践价值。比如,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例,简述了党和青年的特殊关系,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对于青年发展的重要意义,就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进行了论述;以大学青年教师为例,从剖析职业获得感生成入手,对于如何立足青年的基本特征、遵从青年成长的客观规律、正确分析青年的实际状况、在服务中赢得青年进行了探讨;以高校共青团发展路向为例,就共青团如何通过深化改革凝聚青年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进行了分析;以21世纪以来蓬勃发展的青年自组织为例,讨论了新时期青年社会实践主体的拓展形式,得到的基本结论是,自组织这一随着时代发展应运而生的组织形式对于青年参与社会、投身实践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价值,但也存在着局限性,需要在实践中贴近青年、创新思路,充分发挥青年群体的主体作用,积极引领青年成长发展;以孔子学院的形成发展为例,简析青年国际交流状况,以此说明青年拓展世界眼光的重大意义,并印证青年对于促进国际交流、树立国际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的积极作用。站在新的历史时期分析青年和青年工作,不难看到胡锦涛青年思想严谨而科学的理论品质及重大而深刻的时代价值。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国际青年争夺战愈演愈烈,党的青年工作也面临各种新情况与新挑战,但综观国际国内大势,中国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胡锦涛深刻指出,未来属于青年,未来取决于青年,未来更需要青年去创造。当代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与青年运动的主题,在根本上与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完全一致,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从进一步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出发,全面梳理、分析胡锦涛青年思想对青年工作的指导价值和实践成效,对于引领当代中国青年自觉担负起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历史责任,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征程,无疑具有重要的实践参考与指导价值。

张伟杰[3](2019)在《大清河水利工程变迁及对雄安新区建设的影响》文中提出本研究针对大清河流域水利工程体系对于雄安新区水安全保障的重要性,在分析目前流域水利工程现状的基础上,探究不同时期流域水利工程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以及与社会的关系,进而阐述现有水利工程应如何适应雄安新区的要求,并提出相应对策。论文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实地调研、查阅书籍收集资料,对大清河流域水利工程体系现状进行分析。明确了流域以白洋淀为调蓄核心的上、中、下游各工程组成的水利工程体系调度的方式、对雄安新区水安全保障的重要作用以及存在的不足。(2)查阅历史文献、资料并进行梳理分析,探究建国前大清河流域水利工程体系的发展脉络。建国前流域水利工程的主要建设过程开始于宋代,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宋代开始到明代末年,属于对流域水系环境进行局部工程改造的阶段。该阶段水利工程建设目的是为社会经济提供稳定发展空间,特点体现在宋代“塘泺防线”建立后,流域洼淀蓄水面积持续减小,唐堤的修建顺应社会发展方向而得以保留,成为今后千里堤发展的起点。明代东道口堤与唐堤相接,使千里堤进一步发展。第二阶段从清代开始到建国前,属于着眼于流域、整体工程建设阶段。该阶段工程措施以筑堤为主,工程发展以千里堤、新安北堤的基本成型以及东、西二淀的分离为标志。堤防建设的意义是通过对平原区径流进行调控,稳定了社会、农业生产格局,也促进了津保航运的发展。(3)根据多年来有关大清河的研究资料,探究建国后大清河流域水利工程的发展。新中国成立至今,是大清河流域工程体系完善和形成的阶段。该阶段在上游修建水库、中下游开辟泄洪通道、完善堤防和枢纽工程,目的是为调控径流,治理水患,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水安全保障。到上世纪70年代,大清河流域水利工程体系基本形成,该工程体系通过对洪水与水量的调控,支撑着雄安新区的防洪安全和水资源保障。(4)结合雄安新区的建设要求,从防洪安全、水资源保障等方面分析目前水利工程体系在新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探究适应新区发展要求的水利工程体系提供技术支持。

闫钰[4](2019)在《浅议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表明水利工程是农田灌溉的基础和防汛抗旱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保障民生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受全球降水量变化和极端气候影响,灌区水利工程设施的老化不断加剧;面对甘肃近年来旱涝灾害发生频率上升趋势,水利工程在防汛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保持水利工程配套完好对防汛工作至关重要。有见于此,加大水利工程建设投资和防洪工程设施修复势在必行,文章由此展开分析。

宋久岩[5](2019)在《需求导向下浙江水库移民安置区“空间异用”及设计优化》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浙江省水库移民安置方式由“以土为本”的大农业安置向“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安置转变,多产结合的安置导向下,“生产空间”成为安置区规划的重要因子,传统移民安置区的空间格局被改变。另一方面,水库移民安置区的空巢化和老龄化程度较高,老年移民成为安置需考量的重要对象,广泛的“适老化”逐渐成为安置区规划的原则之一。通过对已建成水库移民安置区的实地考察,本研究发现农村移民在安置区内的自发行为对安置区的空间环境发生了作用,安置区产生了多层面的“空间异用”现象。本研究从该现象入手,对该现象进行描述、归纳与追因,以对目前的移民安置区规划进行反思和优化。研究首先通过文献调查,对浙江省水库移民安置规划相关政策依据、建设要求、安置原则、新型城镇化导向下的“插入型”安置方式具体内容、安置区空间类型及布局进行梳理和归纳,对移民安置区“自上而下”的规划现状进行总体认知和阐述。通过对已建成移民安置区的实地走访和调查,研究从生活空间和生产空间两个维度,对安置区内“自下而上”的使用现状进行考察与描述,进而指出移民安置区的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在维度之间以及维度之内的“空间异用”现象,从规划与建筑两个层面,对“空间异用”现象进行判别、描述和归纳。产生“空间异用”现象的原因复杂,包含着时间性、空间性等多层次问题。研究着重考察空间环境使用的直接驱动力——使用者需求,以移民特征、需求为切入点,探索产生“空间异用”现象的内在因素。针对产生“空间异用”现象的内在机制,研究提取来自过于僵硬的上位规划、农村移民的“农村性”、农村移民适老需求三大方面的可能主因,进而对移民安置区各项“空间异用”进行来自需求的追因细分,验证原因体系并归纳引发“空间异用”内在机制。基于此,将水库移民安置区“空间异用”因由概括为以下三点:一是农村移民的“农村性”——其仍保留原有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二是多产结合下移民生产方式较为多元,包含了诸如商业、农业、工业等诸多内容;三是老年移民比例高,需要注重适老化设计。最后,在“空间异用”追因总结的基础上,尝试提高移民需求与空间使用的吻合度,以湖州市埭溪镇老虎潭社区为例,进行移民安置区空间的深入改造,建立改造目标与原则,并针对产生“空间异用”的三大方面,给出水库移民安置区空间的优化与改造建议。

田强[6](2018)在《新疆兵团第六师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疆地区具有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人文,因此水利工程建设成为新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因素。新疆兵团第六师拥有充足阳光与热量,但降水稀少且蒸发强烈,对水利工程建设具有很强依赖性。水利工程管理是第六师水利工程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则是第六师水利工程管理的关键。因此,针对第六师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实施水利工程体制改革,不仅在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促进第六师水利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形成、推动水利工程的现代化进程,为第六师水利工程建设提供指导。本文使用了文献调研法、资料收集法、案例分析法和现实问题分析法,通过对新疆兵团第六师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现状进行研究,对相关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提供方法。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对第六师公益性与经营性水利工程摸底调研和分析,得出第六师水利工程管理机构存在分级而立,管理人员较多,农业水费收支中水管单位运行经费占比较大等急需解决的问题。(2)通过对第六师与内地及周边其他灌区在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对比分析,得出第六师在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管理范围、农业水价构成等方面存在差异性。(3)为保证灌区良好发展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出了“一落实、二分开”的具体改革思路和适应第六师水利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内容涉及加强行政管理、建立管理站、推进水价改革等方面,为第六师今后水利工程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柯燕瀚[7](2018)在《农村饮水安全长效管理机制研究 ——以广东揭阳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水是生命之源,喝上安全水,是广大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与农村群众的身体健康、生活水平以及农村的发展紧密相关,也是加快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揭阳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经过全市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显着成效,但由于供水设施基础较为薄弱,仍存在分散式供水人口仍占相当比例、工程建设标准低、设施老化、管网漏损、入户工程未能全部配套到位、达不到供水到户的要求、工程运行管理问题多、供水安全存在隐患等问题。因此,对揭阳市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现状进行梳理和研究,找出其存在问题及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建立农村饮水安全长效管理机制的对策建议尤为重要。为研究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机制,本文首先介绍农村饮水安全、政府监督管理等概念及理论知识。采用调查研究方法,以揭阳市的乡镇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开展了访谈记录,并阅读和翻阅了相关文献素材,进一步了解揭阳市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发现其主要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6个方面:一是水灾害应急体系不完善;二是饮用水流域环保监管能力薄弱,农村监管能力尤为滞后;三是饮用水源保护区保护力度不够,动态管理投入不足四是饮用水源岸线规划不足;五是环境违法行为较突出;六是执法监管存在问题。其次,对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应地分析,发现有供水格局变化未开展同步优化、现有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与技术规范不相适应、水源地风险防控和应急能力建设尚需加强、与城市建成区距离近从而导致水质保护难度大、法律和监管的缺失和农民所具有的的环保意识相对淡薄等因素造成的深层原因。最后,针对这些原因,再结合揭阳市实际情况,提出并建立农村饮水安全长效管理机制的对策:一是加强对农村水资源监管;二是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三是进一步加强农村污水治理;四是建立健全农村饮水水质在线监测体系;五是清理整治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工业企业。

吴秋菊[8](2016)在《论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理论内涵与制度完善 ——基于农田水利治理的经验考察》文中研究指明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理论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实践探索中产生的,后为党和国家的农业、农村发展制度所确立的制度理论。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理论于1999年被写入《宪法》,成为了指导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性制度理论,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范畴。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理论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虽然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该理论却并未真正走向完善。事实上党的十一届八中全会关于农业发展制度的争论就已经为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理论的曲折式发展埋下了伏笔。1991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八中全会关于农业发展问题的讨论中,一个争论的焦点是,农业发展是应当进一步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还是应当加强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1999年双层经营体制被写入《宪法》,然而在我国农业发展的制度体系中,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已经失去了其重要位置,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取而代之成为发展重点。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均一亩三分,户均不过十亩”是对我国小规模经营农业的基本描述,小规模经营农业是我国农业转型的基本背景和条件。因而,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转型需要回答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就是小规模经营农业如何实现社会化大生产的问题,不论是农村双层经营体制还是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其基本的理念都是要实现小规模农业与大生产的对接。然而,单纯地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还并不足以解决小规模农业与大生产对接的问题,近年来农田水利发展中曝露出的问题即是说明。本文对中部地区农业与农田水利发展典型县——沙洋县——的考察发现,随着小型农田水利治理市场化、社会化改革的实施,沙洋县农田水利的发展反而陷入了困境——高成本并高风险的井堰式微型灌溉系统兴起,以及低成本且低风险的规模水利遭遇瓦解。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理论的意涵也包含了农业生产性公共事务治理的面向,它表明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生产性公共事务治理的可能。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理论相比一般的公共事务治理理论体现出一定程度的优势,一方面在农村双层经营体制下,生产性公共事务的治理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本身也可以看做是社会化的公共事务治理主体,但是组织与其成员之问的经济关系已经相当明晰;另一方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本身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自治的经验,这些经验都可以转化成为其治理资源。所以,农田水利的治理制度建设依然应当选择农村双层经营体制作为其理论依据。本文以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理论为依据探索了农田水利的治理之道,这部分的内容也相当于是对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理论现实意义的阐述。所以,在我国健全农业发展制度体系的当下,应当认识到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制度规范建设的重要性。本文的研究表明了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理论完善的基本路径:一是要明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地区性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二是要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建设。

崔世彬[9](2012)在《山东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运行管理机制与考核研究》文中认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保障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由于工程规模小、面广量大,工程管理难的问题一直未能根本解决,致使这些工程不能持续运行,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本论文通过分析山东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特点与存在问题,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运行为目标,建立工程管理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提出政府的职能与管理方法,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运行提供技术支撑。论文主要内容与研究成果为:(1)分析山东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特别是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指出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为六个方面:监督机制缺失、管理组织与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能力低、资金缺乏、重建轻管、缺乏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同时找出了影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运行的主要因素为“自然条件”、“政府”、“社会经济”、“运行机制”和“资金投入”。(2)结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运行的定义和特征,指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运行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同时建立了符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特点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运行的管理机制,包括:建立权责明晰的管理机制、建立工程管理的资金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扶持机制、落实农民自主管理机制、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和完善水利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3)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特征和管理特征研究入手,提出了政府部门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的管理职能和管理方式以及相关部门的职责。县镇政府的职能主要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项。乡镇政府的职能主要是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县级政府管理的方式应采用监督管理、技术指导,人才引进、经济扶持以及分级分类管理等。乡镇政府管理的方式应采用组织实施、落实责任、监督检查等。(4)构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考核指标体系包括三级指标共45个,其中定性指标28个,定量指标17个。通过D-S证据理论将定性指标量化,用AHP法建立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运行考核模型并用实例验证了该模型。

戈锋[10](2007)在《内蒙古小型水利工程经营管理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型农村水利工程规模小、数量多、分布广,在抗御水旱灾害、改进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农业生产由集体经营转变为家庭经营,原来属于国家、集体所有的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与农村分户经营的模式不相适应,所有者缺位、部分工程管护责任不明、工程老化失修、经营管理不善、效益衰减等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工程效益的发挥。本文通过调查全国已经进行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特别调查了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及通辽市的小型水利工程状况及其管理问题,分析了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内容和原则,提出了在产权制度改革、管理机制改革和投资渠道改革等方面的建议。纵观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我们不仅要改革,而且还要在保障小型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充分发挥效益,确保水利工程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和约束下进行改革。要鼓励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创新,鼓励集体、个人投资兴建小型农村水利工程。要明晰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的所有权,因地制宜地采用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和运行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办水利的积极性,保证工程正常发挥效益。小型农村水利工程采用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方式取得的国有资产收益,归旗县水行政部门所有,用于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护。同时,我们必须强调,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要服从水行政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

二、浅议水利工程老化若干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议水利工程老化若干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信息熵的科技学术期刊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
    1.5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研究综述
    2.1 科技学术期刊传播规律的研究
        2.1.1 学术期刊传播模式的研究
        2.1.2 基于引文分析探索学术期刊生命周期全过程的研究
        2.1.3 基于知识扩散理论的期刊信息传播研究
        2.1.4 数字化时代给学术期刊传播方式带来的变化和相关问题研究
    2.2 学术期刊评价方法的研究
        2.2.1 基于同行评议的学术期刊评价办法
        2.2.2 基于传统计量学的学术期刊评价方法
        2.2.3 基于替代计量学(Altmetrics)的学术期刊评价方法
        2.2.4 期刊评价活动长期存在的挑战
    2.3 熵的概念与研究应用
        2.3.1 热力学熵概念
        2.3.2 玻尔兹曼熵概念
        2.3.3 信息熵概念
        2.3.4 信息熵概念的发展
        2.3.5 信息熵的应用
    2.4 小结
第3章 知识系统信息熵的测度
    3.1 知识系统信息熵的概念
        3.1.1 基于信息熵的学术期刊出版研究
        3.1.2 学术传播的系统属性
        3.1.3 知识系统不确定性的构成
        3.1.4 知识系统信息熵的定义
    3.2 测度知识系统信息熵的原理
        3.2.1 构造指标矩阵
        3.2.2 标准化处理
    3.3 以能源领域为样本测度一个知识系统的信息熵
        3.3.1 数据来源
        3.3.2 知识系统信息熵数学模型
        3.3.3 指标计算
        3.3.4 实证:以能源领域论文为样本
    3.4 小结
第4章 学术期刊对知识系统贡献的测度模型
    4.1 研究假设和思路
        4.1.1 研究假设
        4.1.2 测度思路
    4.2 学术期刊对相应知识系统的贡献的测度
        4.2.1 学科分类体系划分
        4.2.2 各学科高频关键词统计
        4.2.3 计算各学科领域由期刊论文所构成的知识系统的信息熵背景值
        4.2.4 计算被评价期刊缺位状态下对应知识系统的信息熵的虚拟值
    4.3 测度学术期刊贡献的实证
        4.3.1 实证测算
        4.3.2 结果讨论
    4.4 小结
第5章 基于信息熵的学术期刊指标评价体系和实证
    5.1 构建指标体系
        5.1.1 准则层构建
        5.1.2 指标(二级指标)选择和研制
        5.1.3 原创指标之一:红点指标的研制
        5.1.4 原创指标之二:竞争压力指标的研制
    5.2 确定指标的权重
        5.2.1 专家邀请和调查
        5.2.2 调查结果的一致性检验
        5.2.3 计算权重
    5.3 实证:以中国3713 种科技学术期刊作为样本
        5.3.1 样本的特点
        5.3.2 采集数据计算各项指标
        5.3.3 计算期刊加权评分
        5.3.4 实证结果的讨论
    5.4 小结
第6章 结论和讨论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成果的适用性和比较优势
        6.2.1 研究成果的适用性
        6.2.2 基于信息熵的期刊评价方法相对于以往方法的比较优势
        6.2.3 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优势
    6.3 讨论
        6.3.1 未来研究展望
        6.3.2 研究局限性
        6.3.3 研究成果的应用场景
参考文献
已发表与待发表的论文
致谢

(2)胡锦涛青年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三、基本概念界定
    四、研究思路和主要方法
    五、创新点与不足
第一章 胡锦涛青年思想的形成基础与发展阶段
    第一节 胡锦涛青年思想的理论文化渊源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青年思想
        二、列宁斯大林的青年思想
        三、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青年思想
        四、中西方文化中的青年观点
    第二节 胡锦涛青年思想形成发展的现实依据
        一、实践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
        二、现实需求: 青年工作面临的任务与挑战
        三、个人因素: 胡锦涛自身的成长与青年工作经历
    第三节 胡锦涛青年思想的形成发展阶段
        一、胡锦涛青年思想孕育阶段
        二、胡锦涛青年思想初步形成阶段
        三、胡锦涛青年思想丰富完善阶段
第二章 胡锦涛青年思想的基本出发点
    第一节 青年的地位与价值
        一、“青年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伟大力量”
        二、“党离不开青年,青年更离不开党”
        三、“未来属于青年,未来取决于青年,未来更需要青年去创造”
    第二节 青年的优势与不足
        一、青年“最具创造活力”
        二、青年“值得信赖、堪当重任、大有希望”
        三、青年要“认真克服自己的弱点和不足”
    第三节 青年工作的旨归与要求
        一、培养目标: “四个新一代”
        二、实现路径: “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
        三、基本原则: “尊重青年、理解青年、相信青年、依靠青年”
第三章 胡锦涛青年思想之政治视角
    第一节 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审视青年和青年问题
        一、扩大党在青年群体中的执政基础
        二、注重对青年的引导方式
    第二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青年发展提供指引
        一、强化青年理想信念教育
        二、青年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三、推进青年道德建设
    第三节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青年工作
        一、服务科学发展是青年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以青年为本
        三、发挥青年在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
    第四节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路径论析——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例
第四章 胡锦涛青年思想之利益视角
    第一节 “把为大局服务和为青年服务结合起来”
        一、“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
        二、服务青年是党的宗旨在青年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第二节 寓引导教育于服务之中
        一、全党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
        二、青年工作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年”
    第三节 “竭诚服务青年”
        一、服务青年学习成才
        二、促进青年就业创业
        三、维护青年合法权益
    第四节 案例分析: 在服务青年中赢得青年——以大学青年教师职业获得感生成为例
第五章 胡锦涛青年思想之人才视角
    第一节 人才强国与青年人才培养
        一、青年人才是最重要战略性资源
        二、“提高青年整体素质”
        三、完善青年人才工作的体制机制
    第二节 科教兴国与青年教育
        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大力实施“科教兴国”
        二、以“人民满意”为衡量标准,持续促进教育公平
        三、以青年成才为终极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改革
    第三节 社会环境与青年成长
        一、树立“多样化人才”和“人人皆可成才”的理念
        二、“以事业感召、培养、造就人才”
        三、青年的成才路径
    第四节 执政能力与青年干部选拔
        一、青年干部应具备的素质
        二、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三、创新青年干部选拔机制
    第五节 案例分析: 共青团如何以改革凝聚青年人才——以高校共青团发展路向为例
第六章 胡锦涛青年思想之实践视角
    第一节 “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无悔、永恒的青春”
        一、社会实践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
        二、人民群众的实践是青年学习提高的大课堂
        三、“投身实践是青年成长的必由之路”
    第二节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奉献是崇高的精神境界”
        二、青年要艰苦奋斗
        三、时代呼唤千千万万青年志愿者
    第三节 “做伟大时代的创业者”
        一、当代青年“生恰逢时”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青年汲取营养和力量的源泉”
        三、创新思维是青年发展的希望所在
    第四节 案例分析: 青年自组织——社会实践主体的新拓展
第七章 胡锦涛青年思想之全球视角
    第一节 青年要努力拓展世界眼光
        一、起点: 把握国际竞争主动权的首要任务是学习
        二、任务: “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丰富自己”
        三、基点: “始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第二节 青年是和谐世界的重要建设者
        一、“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
        二、青年是和平发展的生力军
        三、青年“肩负着开创世界人民美好未来之使命”
    第三节 加强各国青年之间的交流
        一、青年交流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重视留学工作
        三、构建青年交流的长效机制
    第四节 案例分析: 青年国际交流状况论析——以孔子学院为例
第八章 胡锦涛青年思想的现实启示
    第一节 坚持党的领导,促进青年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青年运动要坚持党的领导
        二、准确把握青年脉搏
        三、优化青年发展的社会环境
    第二节 坚持以人为本,激发青年的主体自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青年接续奋斗
        二、充分发挥青年的主观能动性
        三、搭建更为广阔的青年创新实践平台
    第三节 坚持服务青年,把握青年工作的生命线
        一、注重青年的利益实现
        二、增强服务青年的实效性
        三、推进青年工作改革创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大清河水利工程变迁及对雄安新区建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防洪体系方面
        1.2.2 工程对水资源的调控方面
        1.2.3 水资源安全与保障方面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大清河流域水利工程体系现状和作用分析
    2.1 流域水利工程发展概述
    2.2 流域水利工程现状和作用分析
        2.2.1 上游工程“蓄水”
        2.2.2 中游工程“调水”、“疏水”、“滞水”
        2.2.3 下游工程“排水”
    2.3 白洋淀周边堤防分洪方案
    2.4 小结
3 清代及之前大清河流域水利工程的变迁研究
    3.1 水利工程建设的决定因素分析
    3.2 宋代及以前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影响
        3.2.1 宋代以前水利工程的建设及影响
        3.2.2 宋代水利工程的建设及影响
    3.3 元、明时期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影响
    3.4 清代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影响
        3.4.1 清代工程治水思路
        3.4.2 清代早期水利工程的建设及影响
        3.4.3 清代后期的水利工程建设及影响
    3.5 主要堤防的发展和影响
        3.5.1 清代堤防分布特点
        3.5.2 千里堤的发展及影响
        3.5.3 新安北堤的发展及影响
    3.6 小结
4 建国后大清河流域水利工程的变迁研究
    4.1 建国后水利工程发展概述
        4.1.1 水利工程的发展
        4.1.2 水利工程建设的成果
    4.2 大清河水利工程体系的完善与影响
    4.3 建国后水利工程对洪水的调控作用分析
        4.3.1 水库在防洪中的作用分析
        4.3.2 历史洪水中,水库的调控能力分析
        4.3.3 蓄滞洪区在防洪中的作用
    4.4 建国后水利工程调控对入淀水量的影响分析
        4.4.1 白洋淀入淀水量的变化
        4.4.2 工程调控对入淀水量的影响
    4.5 小结
5 大清河流域水利工程变迁对雄安新区建设的影响
    5.1 雄安新区建设要求
    5.2 基于洪灾损失增长的新区防洪重要性分析
        5.2.1 灾情对比
        5.2.2 洪灾损失增长原因分析
    5.3 流域现有水利工程与新区建设要求的适应性分析
    5.4 新区水利工程建设方案
        5.4.1 防洪方案
        5.4.2 新区水资源保障和生态环境建设方案
    5.5 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4)浅议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中的作用
    1.1 水利工程的防汛作用
    1.2 水利工程的抗旱作用
2 我省水利工程的发展现状
    2.1 水利工程的规划缺乏整体性
    2.2 水利工程专业建设层次较低
    2.3 水利工程质量监管相对薄弱
3 提升水利工程防汛抗旱质量的发展对策
    3.1 树立正确的水利建设理念
    3.2 注重施工过程的技术控制
    3.3 提升水利工程的群众管理
    3.4 注重基层水利技术人员培养

(5)需求导向下浙江水库移民安置区“空间异用”及设计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型城镇化的移民安置方式改变了传统移民安置区空间格局
        1.1.2 移民的空巢化和老龄化导致老年移民成为安置需考量的主要对象
        1.1.3 水库移民的“空间异用”现象普遍存在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对象界定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对象界定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新型城镇化安置方式
        1.4.2 “插入型”安置
        1.4.3 空间异用
        1.4.4 人口老龄化
        1.4.5 适老化改造
    1.5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5.1 水库移民安置相关研究
        1.5.2 老人行为需求相关研究
        1.5.3 “空间异用”相关研究
    1.6 研究思路及方法
        1.6.1 研究思路
        1.6.2 研究方法
    1.7 研究框架
2 浙江省水库移民安置规划解析
    2.1 本章研究框架
    2.2 水库移民安置规划依据
        2.2.1 浙江省水库移民工作概况
        2.2.2 水库移民相关的规范性文件
        2.2.3 老年人设施相关规范性文件
    2.3 水库移民安置规划原则
        2.3.1 最大有效性
        2.3.2 最小风险性
        2.3.3 资源共享性
        2.3.4 生产生活长效性
    2.4 “插入型”水库移民安置规划
        2.4.1 水库移民规划安置分类
        2.4.2 集中插入城镇社区安置
        2.4.3 生产和生活安置相统一
    2.5 移民安置区空间类型及布局
        2.5.1 移民安置空间类型
        2.5.2 移民安置规划层面
        2.5.3 移民安置建筑层面
    2.6 小结
3 水库移民安置区“空间异用”现状
    3.1 本章研究框架
    3.2 规划层面空间使用现状
        3.2.1 技术路线
        3.2.2 生活空间
        3.2.3 生产空间
    3.3 建筑层面空间使用现状
        3.3.1 技术路线
        3.3.2 生活空间
        3.3.3 生产空间
    3.4 “空间异用”归纳
        3.4.1 技术路线
        3.4.2 规划层面“空间异用”归纳
        3.4.3 建筑层面“空间异用”归纳
    3.5 小结
4 需求导向下的“空间异用”追因
    4.1 本章研究框架
    4.2 “空间异用”主因提取
    4.3 规划层面需求追因
        4.3.1 生活空间需求追因
        4.3.2 生产空间需求追因
    4.4 建筑层面需求追因
        4.4.1 生活空间需求追因
        4.4.2 生产空间需求追因
    4.5 “空间异用”追因归纳
        4.5.1 农村移民保留原有传统生产生活方式
        4.5.2 多产结合下移民生产方式发生转变
        4.5.3 老年移民比例高需注重适老化设计
    4.6 小结
5 移民安置区设计优化原则与建议
    5.1 本章研究框架
    5.2 优化目标与原则
        5.2.1 优化目标
        5.2.2 优化原则
    5.3 安置区空间优化设计建议
        5.3.1 安置区空间优化设计概述
        5.3.2 传统生活方式下优化建议
        5.3.3 多产结合方式下优化建议
        5.3.4 适老化改造优化建议
    5.4 小结
6 结论
    6.1 研究总结
        6.1.1 原则建立
        6.1.2 优化建议
    6.2 不足及展望
        6.2.1 不足
        6.2.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6)新疆兵团第六师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水利工程管理综述
    1.3 研究目的及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2章 第六师水利工程概述
    2.1 水资源基本情况
    2.2 水利工程建设现状
    2.3 水资源利用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第六师水利工程管理概述
    3.1 水利工程与资产
    3.2 水利管理机构情况
    3.3 水利结构人员分析
    3.4 农业水费收支情况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第六师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4.1 国内相关灌区水利工程管理模式概述
    4.2 第六师水利工程管理特点
    4.3 人员及农业水价测算
    4.4 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第六师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优化改革
    5.1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目标
    5.2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具体措施
    5.3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人员纳编分流
    5.4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风险评估
    5.5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成果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7)农村饮水安全长效管理机制研究 ——以广东揭阳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框架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村饮水安全
        2.1.2 政府监督管理
        2.1.3 饮水安全长效机制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物品理论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3章 揭阳市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现状
    3.1 揭阳市概况
        3.1.1 地理概况
        3.1.2 揭阳市水资源概况
        3.1.3 水利设施现状
    3.2 揭阳市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体制
        3.2.1 揭阳市农村饮水工程管理模式
        3.2.2 揭阳市当前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机制
    3.3 揭阳市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取得的成效
        3.3.1 解决饮水不安全情况
        3.3.2 带来民生效益情况
第4章 揭阳市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1 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4.1.1 未建立完善的水灾害应急体系
        4.1.2 饮用水流域环保监管能力薄弱
        4.1.3 饮用水源保护区保护力度不够,动态管理投入不足
        4.1.4 饮用水源岸线规划管理工作不足
        4.1.5 水环境违法行为较突出
        4.1.6 执法监管存在问题
    4.2 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4.2.1 现有饮用水在水质监测机制未实时优化
        4.2.2 现有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与技术规范不相适应
        4.2.3 饮用水源地应急预案较滞后
        4.2.4 水源地与城市建成区距离近,水质保护难度大
        4.2.5 法律和监管的缺失
        4.2.6 农民所具有的的环保意识相对淡薄
第5章 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的优化途径
    5.1 加强对农村水资源监管
        5.1.1 监管部门职能进一步明确
        5.1.2 政府部门加大资金投入
        5.1.3 政府部门要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5.1.4 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5.2 建立水源保护相关制度
        5.2.1 建立健全保护农村水源地的法律法规
        5.2.2 制定对水源的保护措施
    5.3 加强建立农村污水治理机制
        5.3.1 将农村污水治理纳入政府重点工作
        5.3.2 加大专项资金投入
        5.3.3 建立县乡村三位一体的管理和监管模式
        5.3.4 加大科技投入
    5.4 建立健全农村饮水水质在线监测体系
        5.4.1 建立水质在线监控系统
        5.4.2 建立水质实时监测卫生监管站
    5.5 加强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工业企业的整治
        5.5.1 全面关停取缔违法违规工业企业
        5.5.2 对污染物超标的工业企业实施限产停产
        5.5.3 强化对饮水源保护区周边工业企业的监管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论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理论内涵与制度完善 ——基于农田水利治理的经验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综述
    1.4 本文的结构布置与研究方法
2 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制度设计与理论意涵
    2.1 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实践探索
    2.2 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制度设计
    2.3 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理论阐释
    2.4 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功能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农村经营体制变革与农田水利治理模式之变
    3.1 集体经营体制时期的“统管统用”模式
    3.2 双层经营体制时期的“公有共用”模式
    3.3 新双层经营体制时期的“公有私用”模式
    3.4 本章小结
4 农村经营体制变革中的农田水利治理困境
    4.1 沙洋县农田水利情况简述
    4.2 农田水利的系统困境
    4.3 农田水利的工程困境
    4.4 农田水利困境的机制分析
    4.5 农田水利困境的体制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集体统筹经营的农田水利治理模式
    5.1 农田水利的公共物品属性
    5.2 农田水利的统筹治理模式
    5.3 农田水利的统筹主体
    5.4 启示: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5.5 本章小结
6 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制度建设
    6.1 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理论基础
    6.2 巩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制度建设
    6.3 坚持农村集体土地公有制的改革底线
    6.4 本章小结
7 结语
    7.1 全文总结
    7.2 若干政策建议
    7.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二:沙洋县水务局《关于在全省试行农业灌溉水费统筹的建议》

(9)山东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运行管理机制与考核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选题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论文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论文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 主要研究创新
2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存在问题与分析
    2.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现状
        2.1.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
        2.1.2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现状
    2.2 存在问题
        2.2.1 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2.2.2 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2.3 原因分析
    2.4 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2.4.1 影响因素
        2.4.2 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2.5 小结
3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运行的管理机制
    3.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运行的内涵
        3.1.1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3.1.2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内涵
        3.1.3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3.2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运行涉及的因素分析
        3.2.1 可持续运行涉及的因素及功能
        3.2.2 可持续运行各因素的相互关系
    3.3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
        3.3.1 管理层次
        3.3.2 组织结构
        3.3.3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机制
    3.4 小结
4 县乡政府的职能与管理方式
    4.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特征
        4.1.1 小型农田水利的工程特征
        4.1.2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特征
    4.2 县级政府的职能、职责与管理方式
        4.2.1 县级政府的职能与职责
        4.2.2 县级政府的管理方式
    4.3 乡(镇)政府的职能与管理方式
        4.3.1 乡(镇)政府的职能与职责
        4.3.2 乡(镇)政府的管理方式
    4.4 小结
5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运行考核
    5.1 可持续运行考核的目的与必要性
        5.1.1 可持续运行考核的目的
        5.1.2 可持续运行考核的必要性
    5.2 建立考核指标体系的原则与依据
        5.2.1 建立考核指标体系的原则
        5.2.2 建立考核指标体系的依据
    5.3 可持续运行的考核指标体系
        5.3.1 可持续运行考核的内容
        5.3.2 可持续运行考核的指标体系
        5.3.3 考核的指标量化
    5.4 可持续运行的考核方法
        5.4.1 考核模型的建立
        5.4.2 考核模型中指标的取值
        5.4.3 考核模型中指标的权重
        5.4.4 考核方法
    5.5 考核实例
        5.5.1 工程简介
        5.5.2 考核评价
    5.6 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在读硕士期间取得的主要成就

(10)内蒙古小型水利工程经营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对象及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研究区域小型水利工程经营管理概况
    2.1 区域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天气气候
        2.1.4 河流水系
        2.1.5 水文地质
        2.1.6 水资源概况
    2.2 社会经济概况
    2.3 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现状
        2.3.1 工程建设情况
        2.3.2 工程投资情况
        2.3.3 工程管理现状
第三章 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经验及问题剖析
    3.1 主要经验
        3.1.1 政策措施范例
        3.1.2 管理模式经验
        3.1.3 水价核算方法
    3.2 存在问题
        3.2.1 产权不明晰,操作困难
        3.2.2 认识不统一,政策依据不明
        3.2.3 水利行业行为,缺乏其他部门的积极配合
        3.2.4 水费偏低,难以拍卖或租赁
第四章 小型水利工程经营管理模式探讨
    4.1 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4.2 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
    4.3 小型水利工程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类型及模式探讨
        4.3.1 投资渠道改革模式
        4.3.2 产权制度改革模式
        4.3.3 管理机制改革模式
    4.4 小型水利工程经营管理模式弊端辨析
第五章 内蒙古小型水利工程经营管理改革建议
    5.1 明确管理内容,制定管理政策
    5.2 确定切实可行的有效管理模式
    5.3 内蒙古小型水利工程经营管理改革建议
        5.3.1 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法规
        5.3.2 加强组织领导、理顺六个关系
        5.3.3 做好资产评估、建立小型水利工程产权管理体系
        5.3.4 要抓大放小、理好水价关系
        5.3.5 建立改革试点、尝试新的投入运行机制
        5.3.6 集中部分资金,抓好水利水保基地建设,促进水利产业发展
        5.3.7 完善运行机制
        5.3.8 规范改革运作程序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主要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四、浅议水利工程老化若干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信息熵的科技学术期刊评价方法研究[D]. 马峥. 南京大学, 2020(10)
  • [2]胡锦涛青年思想研究[D]. 侯燕. 扬州大学, 2019(06)
  • [3]大清河水利工程变迁及对雄安新区建设的影响[D]. 张伟杰. 河北农业大学, 2019(03)
  • [4]浅议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中的作用[J]. 闫钰. 产业科技创新, 2019(16)
  • [5]需求导向下浙江水库移民安置区“空间异用”及设计优化[D]. 宋久岩. 浙江大学, 2019(01)
  • [6]新疆兵团第六师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 田强. 新疆农业大学, 2018(05)
  • [7]农村饮水安全长效管理机制研究 ——以广东揭阳为例[D]. 柯燕瀚. 桂林理工大学, 2018(05)
  • [8]论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理论内涵与制度完善 ——基于农田水利治理的经验考察[D]. 吴秋菊. 华中科技大学, 2016(08)
  • [9]山东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运行管理机制与考核研究[D]. 崔世彬. 山东农业大学, 2012(06)
  • [10]内蒙古小型水利工程经营管理模式研究[D]. 戈锋.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10)

标签:;  ;  ;  ;  ;  

浅谈水利工程老化的几个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