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前10年全球阻燃剂发展预测

新世纪前10年全球阻燃剂发展预测

一、新世纪前10年全球阻燃剂发展预测(论文文献综述)

周艳晶[1](2015)在《锑需求预测及供需格局分析》文中提出锑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在阻燃剂、交通运输、机械制造和军工领域中均有重要应用,被很多国家列为重要的“战略物资”。中国锑矿在资源、生产、消费、精矿进口和锑品出口中均居世界第一,在全球锑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近年来我国锑矿消耗过大过快,国内锑矿保有资源储量逐年降低,对矿山生产的保障程度大幅下降,资源形势不容乐观。在此背景下,对全球及中国的锑矿需求进行预测,分析未来全球的供需形势,对于提高我国锑资源的保障程度、促进锑产业健康发展以及维护我国的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锑矿典型消费国家的消费历史和消费规律,采用部门需求预测法对全球及中国未来25年的需求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全球锑矿需求顶点将在2030年左右到来,届时全球对锑的需求总量约为27万吨;中国与全球的需求顶点到达的时间几乎相同,乐观情景下消费总量为12万吨左右,悲观情景下的需求顶点为11.3万吨左右。未来全球锑的消费中心集中在中国、美国、欧盟国家及其他发展中国家。通过对全球锑矿资源分布、主要锑资源国开发利用现状、锑贸易格局及锑二次资源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判断未来全球锑资源的供应仍然以中国为主,但是受国内资源形势影响,供应份额将会降低,而下降部分由俄罗斯、玻利维亚、澳大利亚和墨西哥等主要资源国补充。未来全球锑资源的供需格局较目前相比不会出现大的变化,而目前中国在其中主要扮演“世界锑加工厂”的角色,即利用国内外的锑矿石原料进行冶炼加工,再将大量中间产品及下游应用产品出口至国外。为应对国内严峻的锑资源形势,加强锑产业发展,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加强国内锑矿勘查,鼓励企业“走出去”;合理控制出口,加大打击走私力度;加强锑业整合,打击非法开采行为;加强锑二次资源的回收利用。

冯颖[2](2015)在《磷酸酯类与三聚氯氰类膨胀型阻燃剂的设计、合成及其固液相平衡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聚合物材料由于其良好的热稳定性、抗化学腐蚀性和机械性能被用于许多领域,但是绝大部分的聚合物材料是易燃的,这极大的限制了聚合物的使用。因此,如何阻燃成为了全民关注的热点。阻燃最有效快捷的方法是加入阻燃剂。因此,研究和开发高效环保的阻燃剂势在必行。本文设计合成了两种体系的膨胀型阻燃化合物:一.苯酚为碳源体系的研究:以苯酚为碳源,三氯氧磷为酸源,合成了重要中间体氯代磷酸二苯酯,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以哌嗪为氮源,与氯代磷酸二苯酯反应,合成了N,N-哌嗪磷酸二苯酯,收率达到89.7%。以氯代磷酸二苯酯与哌嗪的反应为模板,以对苯二胺、乙二胺、己二胺、环己胺为氮源,合成了系列化合物收率分别为:88.5%,90.2%,85.8%,88.3%。二.三聚氯氰类阻燃剂的合成:三聚氯氰、乙胺和哌嗪为反应物,分别用水、丙酮、二氧六环作为溶剂,反应均能得到N-乙基三嗪-哌嗪共聚物并具有阻燃性能,但是溶剂不同,聚合度不同。二氧六环沸点最高,聚合度最大。其中以二氧六环作溶剂收率最高为90.7%。为给工业化结晶提供数据支持,本文对N,N-哌嗪磷酸二苯酯(TPPDP)进行了固液相平衡研究,主要分为TPPDP在单溶剂中和在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一.TPPDP在单溶剂中的溶解度:本文使用重力法测得了TPPDP在不同温度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分子模拟(ES)和Scatchard-Hildebrand模型使用分子间作用能和溶解度参数解释了溶解规律。改进Apelblat模型,Wilson模型,和NRTL模型用来关联实验测得的溶解度数据。其中Wilson模型呈现出最好的回归结果。此外,NRTL-SAC模型预测了TPPDP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二.TPPDP在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本文使用重力法测量了不同温度不同溶剂组成TPPDP在乙醇+二氯甲烷体系和正己烷+二氯甲烷体系的溶解度。改进Apelblat模型和(CNIBS)/Redlich–Kister模型分别用来描述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和溶解度随溶剂组成的变化。Wilson,NRTL和Jouyban–Acree模型用来关联溶解度数据,其中Jouyban–Acree模型给出最好的关联结果。溶解热力学性质(焓、熵、吉布斯自由能)基于改进Apelblat模型计算获得用来了解溶解性。

曾银城[3](2012)在《阻燃剂1,4-哌嗪亚基双膦酸四苯酯的合成工艺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塑料、纤维和橡胶等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及其制品被广泛地运用于军工、航天、农业、工业等领域。但是大部分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都是可燃、易燃的材料,据统计,全球各国每年因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燃烧引起的火灾或恶性火灾导致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正逐年攀升。在高分子材料中添加阻燃剂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阻燃技术,所以开展阻燃剂的合成研究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由于有机磷-氮阻燃剂具有无卤、低烟、低毒、阻燃效果好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发展前景很看好。因此,本文对基于哌嗪类的磷酸二苯酯化合物1,4-哌嗪亚基双膦酸四苯酯进行了合成和工艺的改进创新与优化。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选择了合适的合成路线,选用以苯酚和三氯氧磷为起始原料合成中间体氯磷酸二苯酯,中间体再与哌嗪反应制备1,4-哌嗪亚基双膦酸四苯酯。对于中间体氯磷酸二苯酯的合成,我们首先研究了有机溶剂加入对反应的影响,对合成工艺进行改进;再系统地研究了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温度、物料配比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得到如下最优的工艺条件:在不加有机溶剂的情况下,以无水三氯化铝为反应的催化剂,控制反应温度在80℃,催化剂无水三氯化铝的用量为三氯氧磷质量的1.95%,三氯氧磷和苯酚的摩尔物料配比为1:1.8,在三个小时内分批将苯酚加入到反应体系中,维持此温度继续反应2小时,收率可达83.36%。与原工艺相比,收率有较大的提高。对于产品1,4-哌嗪亚基双膦酸四苯酯的合成,现有的研究中都是以三乙胺为敷酸剂,以甲苯等苯系类为反应介质的合成工艺;此种工艺物耗和能耗很大,后处理工艺复杂,污染也较大,生产不具环保经济性。我们通过仔细研究,提出了用无机碱代替有机碱,用水代替部分有机溶剂进行反应的工艺路线。围绕这一工艺路线,我们首先进行了探索性的实验,完成工艺创新改进后,又分别系统的研究了有机溶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物料配比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改进后如下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二氯甲烷与DPCP的质量比为1:1,哌嗉与DPCP的物料摩尔配比为1:2,反应时间12h,反应温度45℃,反应的收率达到95.20%、纯度达98.93%,均高于原工艺,同时也大大的简化了工艺过程。

韩文佳[4](2011)在《高密度植物纤维功能材料制备、性能和机理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们对石油、煤炭、矿石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大力开采和消耗,以及石油基塑料的大量使用引起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问题,植物资源的高质化利用成为全球研究的热点。具有环保、可降解、隔热保温等优良性能的天然植物纤维复合材料成为复合材料领域中增长最快的材料之一。目前,高密度的植物纤维复合材料必须大量使用石油基塑料或树脂组份,才能得优质的复合材料。但是,其环保性、可降解性受到很大影响,纤维材料疏松多孔的三维结构也难以保留。本论文以蔗渣纤维为原材料辅以少量化学助剂,采用湿热压成型技术与装备制备了可完全降解的高密度植物纤维功能材料(密度为800~950kg/m3)。同时研究了其物理化学特征的变化,并对相关机理进行了探讨。利用X衍射和CP/MAS 13C NMR对蔗渣浆纤维微观结构组成进行了分析;通过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分析得到蔗渣浆纤维单糖组成为葡萄糖、木糖以及少量的阿拉伯糖;利用凝胶渗透色谱分析得到蔗渣纤维素的数均分子量Mn为3.28×105、重均分子量Mw为2.02×106、质均分子量Mw为5.03×106;利用热重分析研究了纤维原料的热解性能及其热解动力学模型。纤维原料的分析为新型植物纤维复合材料的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研究了干燥压力、干燥时间、干燥温度对材料拉伸性能、挺度性能和防水性能的影响,同时优化得到最佳的制备工艺为干燥温度160℃、干燥时间4min、干燥压力为0.4MPa。此时得到的试样的弹性极限应力和弹性极限应变分别为9.24MP,0.43%;弹性模量为2.14GPa;形变极限和强度极限应力分别为3.26%和35.35MPa;材料的抗张吸收能为30.88J/m2;材料应变εIV为0.12%;密度约为910kg/m3;材料挺度为119.5mN.m,接触角增至110.54°,具有较好的性能。利用显微镜、扫描电镜(SEM)研究了不同制备工艺条件下得到的高密度植物纤维功能材料结构;利用AFM对制备过程中纤维表面的微观变化进行了探讨;利用显微镜,研究了热压过程中的纤维搭接形变的特征并进行了量化。通过电导滴定法测定不同工艺条件下得到的纤维试样的羧酸含量并计算得到内酯含量。结果表明内酯含量随着干燥温度、时间和压力的提高而增大,解释了纤维角质化的机理。利用X-衍射、ATR-FTIR和CP/MAS 13C NMR等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制备工艺条件下纤维化学特征的变化。依据毒性评价、吸湿性、抑制烟雾产生、发烟效果和成本比较等阻燃剂的选择原则,优选阻燃剂A、阻燃剂B、阻燃剂C作为高密度植物纤维功能复合材料用无机阻燃剂。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得到最优的复合无机阻燃剂体系,其中各组分的配比为:阻燃剂B:阻燃剂A:阻燃剂C=2:3:1。为了在获得良好的阻燃性并尽量保留其物理强度,选用阻燃剂在添加量为60%,得到的试样燃烧过程中几乎没有烟生成,最后的灰烬颜色为黑色,此时材料的最大拉伸应力和应变值分别为21.15MPa、1.68%。利用SEM分析了阻燃试样的结构和阻燃剂在试样中的分布,探讨了其留着机理;添加了1.5%的阳离子淀粉对阻燃的植物纤维功能材料进行了有效的强度补偿。按照GB/T 2406-92测得阻燃剂添加量为60%的试样的氧指数为31.2%,属于难燃材料;根据ASTM E86-08测定阻燃型高密度植物纤维功能材料的火焰蔓延指数为13.6,烟雾指数为108,达到室内墙体和天花板装饰的A级标准。研究了单一阻燃剂、复配阻燃剂和阻燃型高密度植物纤维功能材料的热解性能并分析其阻燃机理。傅里叶衰减全反射红外(ATR-FTIR)分析了热解剩余物的红外谱图特征。当热解温度低于300℃,阻燃和非阻燃试样热解缓慢,没有出现新吸收峰。热解温度350℃时,非阻燃试样在1611cm-1处出现芳香环骨架振动吸收峰和1705cm-1为共轭羰基振动吸收峰,而阻燃试样未出现新的吸收峰。热解温度为400℃处理30S时,阻燃试样的热解剩余物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特征吸收峰没有消失;非阻燃的试样,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特征吸收峰基本消失,几乎热解完全。处理时间延长至2min,阻燃和非阻燃试样的纤维组分都会被充分热解,呈现出类似的ATR-FTIR谱图特征。利用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不同热解温度条件下非阻燃和阻燃植物纤维功能材料热解剩余物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可以直观的看到添加阻燃剂后热解剩余物的纤维网状结构得到很好的保持。通过SEM照片可以清晰的看到阻燃剂热解剩余物对纤维的包覆现象,进一步完善了阻燃机理。

于棚[5](2009)在《溴化环氧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文中认为溴化环氧树脂作为一种新型的溴系阻燃剂,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且耐迁移、低毒、热稳定性高、对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影响小,更重要的是不存在“二恶英”问题,是新型环保安全型阻燃剂的代表。但是,我国溴化环氧树脂阻燃剂的研发与生产仍处于初步阶段,特别是高分子量溴化环氧树脂基本属于空白。因此,研究生产溴化环氧树脂,打破国外产品的垄断,实现自给自足,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首先,打破传统合成工艺中使用过量环氧氯丙烷的弊端,使用四溴双酚A:环氧氯丙烷摩尔比为1:2,研究了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成功合成了环氧当量在400g/mol左右的四溴双酚A缩水甘油醚,可作为合成高分子量溴化环氧树脂的原料,并对产品进行结构表征以及热性能测试。然后,使用上述缩水甘油醚与四溴双酚A在自制催化剂的作用下聚合得到高分子量溴化环氧树脂,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和热性能测试,并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催化剂用量为0.2%(相对于物料而言),以环己酮为溶剂,反应体系浓度为75%,反应一段时间后稀释至60%,150~160℃下反应8.5h后,所得聚合物Mw达6.04×104。最后,通过改变四溴双酚A缩水甘油醚和四溴双酚A投料比,实现了对聚合物分子量的控制,并测试不同分子量聚合物热性能和溴含量。实验表明:随着分子量的增大,产品的95%热失重温度明显升高,溴含量也升高。另外,使用三溴苯酚对环氧端基进行了封端反应,研究了封端前后热性能的变化。实验表明:封端后对产品热性能影响不大。

童孟良[6](2008)在《硼酸锌阻燃剂的微波合成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阻燃剂是合成高分子材料的重要助剂之一,添加阻燃剂对高分子材料进行阻燃处理,可以阻止材料燃烧或者延缓火势的蔓延,使合成材料具有难燃性、自熄性和消烟性。随着防火安全标准的日益提高和塑料产量的快速增长,全球阻燃剂的用量不断增长。按照化学组成,阻燃剂可分为无机阻燃剂和有机阻燃剂,无机阻燃剂在合成材料中,除了有阻燃效果外,还有抑制发烟和氯化氢生成的作用,而且赋予材料无毒性、无腐蚀性和价格低廉等优点。低水硼酸锌(ZB-2335)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固体无机阻燃剂,有很好的阻燃和抑烟作用,在300℃开始释放出结晶水,在卤素化合物存在下,生成卤化硼、卤化锌,抑制和捕获游离的羟基,阻止燃烧连锁反应;同时形成固相覆盖层,隔绝燃烧物的表面空气,阻止火焰继续燃烧并能发挥消烟灭火作用。论文以硼砂和硫酸锌为原料,研究了微波加热制备低水硼酸锌(ZB-2335)的工艺,用正交实验方法考察了反应温度、液固比、微波辐射时间、微波功率等四个因素对硼酸锌的ZnO%/B2O3%、产率和粒径分布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85℃,液固比3.0:1,微波辐射时间50min,微波功率650W的条件下可制备平均粒径为10.17μm的低水硼酸锌(ZB-2335),产率达99.18%。同时采用XRD衍射及热重分析对产品进行表征,XRD衍射图与低水硼酸锌(ZB-2335)标准谱图吻合,热重分析显示产品脱水温度与低水硼酸锌(ZB-2335)的理论脱水温度接近。论文还研究了最佳条件下合成的硼酸锌在PVC、PP中的阻燃性能测试:通过测试添加了硼酸锌阻燃剂的PVC、PP材料的氧指数(LOI)、烟密度(SDR)和垂直燃烧等级来评价硼酸锌的阻燃性能。实验制备的ZB-2335对软PVC具有提高极限氧指数(LOI)、降低烟密度等级(SDR)的效果,且随着添加量的增多,极限氧指数(LOI)逐渐增大,烟密度等级(SDR)逐渐降低,当添加量达到14g时,极限氧指数(LOI)达38.5,烟密度等级(SDR)达72.5,起到了良好的阻燃抑烟效果。实验制备的ZB-2335同样对PP具有提高极限氧指数(LOI)、降低烟密度等级(SDR)的效果,且随着添加量的增多,极限氧指数(LOI)逐渐增大,烟密度等级(SDR)逐渐降低,在含量大于15%后,都达到UL94V-0级别。从阻燃聚丙烯的烟密度等级可以看出,ZB-2335是一个很好的抑烟剂,它可以有效地降低释烟量,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因而ZB-2335阻燃PP材料在燃烧时少烟、无熔滴,具有良好的阻燃抑烟效果。

谭壬海[7](2008)在《含磷阻燃剂DOPO的合成及在环氧树脂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9,10一二氢-9-氧杂-10-磷杂菲一10-氧化物(DOPO)是新型反应型阻燃剂中间体,由它合成的阻燃剂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性,可用于电子、合成纤维、半导体封装材料的阻燃。本论文以三氯化磷与邻苯基苯酚为原料合成了含9,10一二氢-9一氧杂-10-磷杂菲-10一氧化物和2′-羟基联苯基-2-次磷酸的混合物,后在甲苯体系中转化为DOPO。考察了催化剂种类、物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收率的影响,并用正交实验优化了工艺条件。最佳反应条件为:无水三氯化铝为催化剂,反应时间8h,反应温度200℃,n(PCl3)﹥n(OPP)=1.3,并在DOPO上引入叔丁基,改进了DOPO在高分子材料中的相溶性。以DOPO及其衍生物和邻甲苯酚环氧树脂反应,制成反应型环氧树脂。对其进行阻燃性能测试。采用氧指数(L0I)及垂直燃烧法从阻燃性能、热性能及阻燃耐久性等方面对含磷本质环氧树脂、添加型环氧树脂进行说明。研究表明,DOPO反应型环氧树脂具有阻燃效率高,阻燃性能持久的优势,在DOPO含量达到10%时,残碳率最高,阻燃性最好,氧指数达到29.4。

李善清[8](2007)在《溴化环氧树脂阻燃剂的合成研究》文中认为溴化环氧树脂阻燃剂是聚合型高分子型溴系阻燃剂之一,除了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外,还具有耐迁移、耐析出和阻燃持久等特点,近几年在国外得到较快的发展。据文献报道,该产品在某些阻燃材料中将是十溴二苯醚的理想替代品之一。目前,大部分是国外公司在销售该种产品,我国真正的工业化生产刚刚开始,而且产品质量与国外产品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所以研制开发溴化环氧树脂阻燃剂具有重要意义。论文研究了以四溴双酚A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二步法合成了高分子量溴化环氧树脂阻燃剂。详细研究了原料配比、碱、催化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品合成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分别制备了分子量约为1.0×104、2.0×104和3.5×104的溴化环氧树脂阻燃剂,红外光谱证明了所得产品环氧端基的存在,元素分析证明产品的溴含量达52.0%上,热分析表明它们的热分解温度都在310℃以上。

邢晓华[9](2007)在《新型阻燃剂十溴二苯乙烷的合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溴系阻燃剂以其阻燃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热稳定高等优点,已成为一类最有效的阻燃剂,但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多溴二苯醚被认为可能导致二恶英的生成。十溴二苯乙烷能很好的替代十溴二苯醚,是值得重视的新型溴系阻燃剂。此次研究以氯化苄、铁粉以及溴为原料,分析了阻燃剂十溴二苯乙烷的合成路线。本文讨论了1,2-二苯乙烷的合成,并进一步合成十溴二苯乙烷,对整个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通过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NMR)等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并通过示差扫描热分析仪(DSC)进行了热分析。同时通过对正交实验的结果及数据处理,讨论了反应时间、温度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确定了各步合成中较佳的实验条件。

胡小莲[10](2007)在《磷酰基丙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和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火灾频繁。火灾造成的社会影响很大。为了保证消费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在某些领域使用阻燃织物材料是必要的。合成适合于织物的阻燃剂和研究影响织物阻燃性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以亚磷酸二甲酯和丙烯酰胺为原料,合成了3-(O,O-二烷基磷酰基)丙酰胺类系列化合物和N-羟甲基-3-(O,O-二甲基磷酰基)丙酰胺,采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NMR)和质谱(MS)的方法分别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并从中总结了一些规律。并用核磁共振(31PNMR)和质谱(MS)证实了酯交换反应的存在。另外,还对3-(O,O-二烷基磷酰基)丙酰胺的(MS)裂解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配制一种新配方用于纯棉织物的阻燃整理中。采用垂直燃烧法对整理后织物的阻燃性能进行测定。初步研究了整理后棉织物的阻燃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新配方能有效改善棉织物的阻燃性能。其中,阻燃剂的附着量为16.66%。

二、新世纪前10年全球阻燃剂发展预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世纪前10年全球阻燃剂发展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1)锑需求预测及供需格局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 矿产资源需求理论与预测方法
    2.1 矿产资源需求预测方法
    2.2 锑矿需求预测方法的选择
第三章 锑消费特点及变化趋势
    3.1 锑的性质、存在及应用历史
    3.2 锑的消费历史及现状
    3.3 典型国家锑消费分析
        3.3.1 美国
        3.3.2 日本
        3.3.3 中国
        3.3.4 总结
第四章 全球及中国锑矿需求预测
    4.1 锑矿需求影响因素
        4.1.1 经济发展
        4.1.2 价格
        4.1.3 技术进步
        4.1.4 环境政策
        4.1.5 其他因素
    4.2 全球锑需求预测
        4.2.1 阻燃剂领域
        4.2.2 铅酸蓄电池领域
        4.2.3 铅合金领域
        4.2.4 其他领域
        4.2.5 总量预测
    4.3 中国锑矿需求预测
        4.3.1 阻燃剂领域
        4.3.2 铅酸电池领域
        4.3.3 总量预测
    4.4 预测结果评价
第五章 全球锑矿资源及开发利用概况
    5.1 锑矿资源分布
    5.2 主要国家锑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5.2.1 中国
        5.2.2 俄罗斯
        5.2.3 加拿大
        5.2.4 墨西哥
        5.2.5 土耳其
        5.2.6 总结
第六章 全球锑资源供需格局分析
    6.1 供需概况
    6.2 贸易格局分析
        6.2.1 锑矿砂及精矿
        6.2.2 锑氧化物
    6.3 锑二次资源供应趋势
        6.3.1 美国
        6.3.2 中国
    6.4 未来供需趋势分析
第七章 结论及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2)磷酸酯类与三聚氯氰类膨胀型阻燃剂的设计、合成及其固液相平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阻燃剂的发展
    1.3 聚合物的燃烧
    1.4 阻燃剂的阻燃机理
        1.4.1 气相阻燃机理
        1.4.2 凝聚相阻燃机理
        1.4.3 中断热交换阻燃机理
    1.5 阻燃剂的基本要求
    1.6 阻燃剂的分类
        1.6.1 卤系阻燃剂
        1.6.2 无机阻燃剂
        1.6.3 有机磷阻燃剂
        1.6.4 磷-卤系阻燃剂
        1.6.5 反应型阻燃剂
        1.6.6 膨胀型阻燃剂
    1.7 固液相平衡的研究
        1.7.1 固液相平衡的研究方法
        1.7.2 影响固液相平衡的因素
        1.7.3 固液相平衡
    1.8 本文研究思路及研究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主要原料的来源及规格
    2.2 分析仪器和方法
    2.3 苯酚体系阻燃剂的合成
        2.3.1 中间体氯代磷酸二苯酯的合成
        2.3.2 苯酚类阻燃剂的合成
    2.4 以三聚氯氰为碳源合成实验部分
    2.5 TPPDP在单溶剂中的固液相平衡
        2.5.1 溶解度测量方法
        2.5.2 实验数据关联模型
        2.5.3 溶解度预测模型
        2.5.4 溶解熵、焓、吉普斯自由能的预测
    2.6 TPPDP在三元体系中的溶解度
        2.6.1 TPPDP在混合溶剂中的测量方法
        2.6.2 实验数据关联模型
        2.6.3 溶解热力学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磷酸酯类阻燃剂的合成结果讨论
        3.1.1 中间体氯代磷酸二苯酯的合成结果讨论
        3.1.2 N,N-哌嗪磷酸二苯酯的合成
    3.2 三聚氯氰类阻燃剂类结果讨论
    3.3 TPPDP在单溶剂中的固液相平衡结果分析与讨论
        3.3.1 分子模拟和Scatchard–Hildebrand方程
        3.3.2 实验数据关联模型结果讨论
        3.3.3 溶解度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
        3.3.4 TPPDP在单溶剂中的溶解热力学结果讨论
    3.4 TPPDP在混合溶剂中的固液相平衡结果讨论
        3.4.1 实验数据关联模型结果讨论
        3.4.2 TPPDP在混合溶剂中热力学性质结果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致谢

(3)阻燃剂1,4-哌嗪亚基双膦酸四苯酯的合成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1.1 聚合物材料阻燃的必要性
        1.1.2 阻燃技术的发展概况
    1.2 阻燃剂的分类
    1.3 阻燃剂的发展现状和方向
        1.3.1 阻燃剂的发展现状
        1.3.2 阻燃剂发展方向
    1.4 有机磷阻燃剂的研究
        1.4.1 磷酸酯阻燃剂
        1.4.2 膦酸酯阻燃剂
        1.4.3 氧化膦阻燃剂
        1.4.4 磷酸酯聚合物阻燃剂
        1.4.5 有机磷杂环化合物阻燃剂
    1.5 阻燃剂PTPP的概述
    1.6 阻燃剂PTPP的合成方法
        1.6.1 中间体氯磷酸二苯酯的合成
        1.6.2 PTPP的合成
    1.7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8 研究的内容
第2章 分析方法的建立
    2.1 前言
    2.2 氯磷酸二苯酯分析方法的建立
        2.2.1 气相分析条件的确定
        2.2.2 氯磷酸二苯酯的定性分析
        2.2.3 氯磷酸二苯酯的定量分析
    2.3 阻燃剂PTPP分析方法的建立
        2.3.1 分析条件
        2.3.2 阻燃剂PTPP的定量分析
第3章 氯磷酸二苯酯的合成与工艺优化
    3.1 氯磷酸二苯酯的简介
    3.2 反应机理
    3.3 实验部分
        3.3.1 实验仪器和试剂
        3.3.2 实验过程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1 有机溶剂的加入对反应的影响
        3.4.2 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3.4.3 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3.4.4 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3.4.5 物料配比对反应的影响
    3.5 小结
第4章 1,4-哌嗪亚基双膦酸四苯酯的合成与工艺优化
    4.1 1,4-哌嗪亚基双膦酸四苯酯简介
    4.2 反应机理
    4.3 实验部分
        4.3.1 实验仪器和试剂
        4.3.2 1,4-哌嗪亚基双膦酸四苯酯标样的制备
        4.3.3 实验过程
    4.4 结果与讨论
        4.4.1 探索性实验的结果与结论
        4.4.2 二氯甲烷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4.4.3 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4.4.4 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4.4.5 物料配比对反应的影响
    4.5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高密度植物纤维功能材料制备、性能和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植物纤维综述
        1.2.1 植物纤维的组成和结构
        1.2.2 植物纤维应用及存在问题
    1.3 中高密度植物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1.3.1 木塑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1.3.2 中高密度纤维板的研究现状
    1.4 植物纤维阻燃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常用的植物纤维阻燃剂种类
        1.4.2 阻燃剂的阻燃机理
        1.4.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纤维模塑高密度植物纤维功能材料研究的现状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与主要研究内容
        1.6.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6.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高密度植物纤维功能材料纤维原料分析
    2.1 实验原料及实验仪器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蔗渣浆纤维形态分析
        2.2.2 灰分测定
        2.2.3 单糖含量测定
        2.2.4 纤维素分离及分子量分析
        2.2.5 纤维原料XRD 分析
        2.2.6 纤维素交叉极化结合魔角旋转技术~(13)C 核磁共振(CP/MAS ~(13)C NMR) 分析
        2.2.7 纤维原料热重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纤维形态分析
        2.3.2 单糖含量测定
        2.3.3 纤维素GPC 分析
        2.3.4 纤维原料纤维微观结构分析
        2.3.5 蔗渣浆纤维原料热解性能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密度植物纤维功能材料制备及性能
    3.1 实验原料及实验仪器
        3.1.1 实验原料
        3.1.2 实验仪器
        3.1.3 高密度植物纤维功能材料制备
    3.2 实验方法
        3.2.1 拉伸强度性能检测
        3.2.2 挺度性能
        3.2.3 接触角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工艺参数对高密度植物纤维功能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
        3.3.2 工艺参数对高密度植物纤维为功能材料挺度的影响
        3.3.3 高密度植物纤维防水性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密度植物纤维功能材料结构及纤维物理特征变化的研究
    4.1 实验原料及实验仪器
        4.1.1 实验原料
        4.1.2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显微镜观察植物纤维功能材料结构
        4.2.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材料结构
        4.2.3 高密度植物纤维功能材料制备过程中纤维搭接变形的研究
        4.2.4 AFM 纤维微观形貌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显微镜分析高密度植物纤维功能材料结构
        4.3.2 高密度植物纤维功能材料SEM 结构分析
        4.3.3 AFM 纤维微观形貌分析
        4.3.4 高密度植物纤维功能材料制备过程中纤维形变研究
    4.4 本章结论
第五章 高密度植物纤维功能材料制备过程中纤维化学特征变化研究
    5.1 实验原料及实验仪器
        5.1.1 实验原料
        5.1.2 实验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高密度植物纤维功能材料测试试样制备
        5.2.2 纤维角质化表征
        5.2.3 羧基含量的测定
        5.2.4 高密度植物纤维功能材料ATR-FTIR 分析
        5.2.5 X 射线衍射分析纤维结晶度
        5.2.6 蔗渣纤维素CP/MAS ~(13)C NMR 分析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干燥工艺对纤维保水值的影响
        5.3.2 干燥工艺对纤维内酯含量的影响
        5.3.3 X 射线衍射分析
        5.3.4 傅里叶衰减全反射红外(ATR-FTIR)分析
        5.3.5 蔗渣纤维素~(13)C 核磁共振(CP/MAS ~(13)C NMR) 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阻燃型高密度植物纤维功能材料的制备、性能及结构的研究
    6.1 实验原料及实验仪器
        6.1.1 实验原料
        6.1.2 实验仪器
    6.2 实验方法
        6.2.1 阻燃剂热解性能分析
        6.2.2 阻燃剂的选择及正交优化
        6.2.3 阻燃性检测
    6.3 结果与讨论
        6.3.1 阻燃剂选择依据
        6.3.2 无机阻燃剂热解性能初步分析
        6.3.3 阻燃剂用量的优化
        6.3.4 阻燃型高密度植物纤维功能材料拉伸性能分析
        6.3.5 阻燃剂用量对材料防水性能的影响
        6.3.6 阻燃型高密度植物纤维功能材料结构分析
        6.3.7 高密度植物纤维功能材料阻燃性能检测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阻燃型高密度植物纤维功能材料阻燃机理的研究
    7.1 实验原料及实验仪器
        7.1.1 实验原料
        7.1.2 实验仪器
    7.2 实验方法
        7.2.1 无机阻燃剂热解性能研究
        7.2.2 高密度植物纤维功能材料热解剩余物的ATR-FTIR 分析
        7.2.3 显微镜观察
        7.2.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
    7.3 结果与讨论
        7.3.1 单一无机阻燃剂的热解性能分析
        7.3.2 复配无机阻燃剂的热解性能分析
        7.3.3 高密度植物纤维功能材料热解剩余物的ART-FTIR 分析
        7.3.4 高密度植物纤维功能材料热解剩余物的微观结构分析
    7.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创新之处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溴化环氧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概述
    1.2 阻燃剂
        1.2.1 阻燃剂分类
        1.2.2 阻燃机理
        1.2.3 阻燃剂的市场概况
    1.3 溴系阻燃剂
        1.3.1 溴系阻燃剂主要品种
        1.3.2 溴系阻燃剂的发展现状
        1.3.3 溴系阻燃剂面临的问题
        1.3.4 溴系阻燃剂面临问题的解决方法
    1.4 环氧树脂
        1.4.1 环氧树脂简介
        1.4.2 环氧树脂发展史
    1.5 溴化环氧树脂
        1.5.1 溴化环氧树脂及其分子结构
        1.5.2 溴化环氧树脂的特性
        1.5.3 溴化环氧树脂的分类以及应用
        1.5.4 溴化环氧树脂的合成原理
        1.5.5 溴化环氧树脂的合成方法
        1.5.6 溴化环氧树脂及其现状
        1.5.7 生产高分子量溴化环氧树脂的必要性
        1.5.8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四溴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的合成、表征及性能测试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工艺
        2.2.4 四溴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合成原理
        2.2.5 分析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加料方式的选择
        2.3.2 碱的加入方式的选择
        2.3.3 搅拌速度的影响
        2.3.4 碱液浓度的选择
        2.3.5 开环反应碱用量对环氧当量的影响
        2.3.6 开环反应碱用量对产率的影响
        2.3.7 开环反应时间对环氧当量的影响
        2.3.8 开环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
        2.3.9 闭环反应时间对环氧当量的影响
        2.3.10 闭环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
        2.3.11 反应温度对环氧当量的影响
        2.3.12 反应温度对产率的影响
        2.3.13 反应溶剂对环氧当量的影响
        2.3.14 水洗次数与pH值以及剩余Cl~-的关系
        2.3.15 中和酸对环氧当量的影响
        2.3.16 甲基异丁基酮回收温度对环氧当量的影响
        2.3.17 反应体系的浓度对环氧当量影响
        2.3.18 水洗温度的选择
    2.4 四溴双酚A缩水甘油醚的结构表征
        2.4.1 红外表征
        2.4.2 ~1H-NMR表征结果
        2.4.3 四溴双酚A缩水甘油醚的热性能研究
    2.5 小结
3 高分子量溴化环氧树脂的合成、表征及性能测试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仪器
        3.2.3 实验工艺
        3.2.4 高分子量溴化环氧树脂的合成原理
        3.2.5 分析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催化剂种类对反应的影响
        3.3.2 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3.3.3 溶剂对的选择
        3.3.4 体系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3.3.5 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3.3.6 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3.3.7 高分子量溴化环氧树脂的结构表征
        3.3.8 高分子量溴化环氧树脂的GPC测试
        3.3.9 高分子量溴化环氧树脂的热性能分析
        3.3.10 高分子量的溴化环氧树脂溴含量的测定
    3.4 小结
4 不同分子量溴化环氧树脂的合成、表征及性能测试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
        4.2.2 实验仪器
        4.2.3 实验工艺
        4.2.4 分析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不同分子量溴化环氧树脂的GPC测试
        4.3.2 不同分子量溴化环氧树脂的热分析
        4.3.3 溴含量与分子量的关系
        4.3.4 封端前后溴化环氧树脂的红外谱图
        4.3.5 封端后溴化环氧树脂的溴含量
        4.3.6 封端后不同分子量溴化环氧树脂的热分析
        4.3.7 软化点的测试
    4.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6)硼酸锌阻燃剂的微波合成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阻燃剂概述
        1.1.1 阻燃剂的发展概况及趋势
        1.1.2 阻燃剂的分类和特点
        1.1.3 聚合物的燃烧和阻燃剂的作用机理
        1.1.4 阻燃新技术
    1.2 硼酸锌阻燃剂
    1.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主要内容
第二章 实验原理与方法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2.2 实验原理
        2.2.1 微波加热原理
        2.2.2 常见制备低水硼酸锌的实验方法
        2.2.3 本研究制备低水硼酸锌的实验方法
    2.3 实验方法
        2.3.1 硼酸锌合成反应的最佳条件选择
        2.3.2 硼酸锌的微波合成实验
        2.3.3 硼酸锌的微波合成实验正交设计
    2.4 分析方法
        2.4.1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2.4.2 ZnO含量的测定
        2.4.3 B_2O_3的含量的测定
        2.4.4 结晶水的测定
        2.4.5 物性数据测定
第三章 实验结果及讨论
    3.1 正交实验结果及讨论
        3.1.1 正交实验结果
        3.1.2 各因素对低水硼酸锌(ZB2335)的ZnO%/B_2O_3%的影响
        3.1.3 各因素对低水硼酸锌(ZB2335)产率的影响
        3.1.4 各因素对低水硼酸锌(ZB2335)平均粒径的影响
        3.1.5 各因素综合分析
    3.2 产物的测试与表征
        3.2.1 粒径测试
        3.2.2 热重分析
        3.2.3 物相鉴定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硼酸锌的应用研究
    4.1 硼酸锌在PVC中的应用
        4.1.1 主要仪器设备
        4.1.2 阻燃剂和样品的制备
        4.1.3 阻燃性能测试
    4.2 硼酸锌在PP中的应用
        4.2.1 实验仪器设备
        4.2.2 实验方案
        4.2.3 阻燃性能测试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7)含磷阻燃剂DOPO的合成及在环氧树脂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绪论
    1.1 阻燃的必要性
    1.2 阻燃机理与阻燃技术
        1.2.1 燃烧机理
        1.2.2 阻燃技术
        1.2.3 一般阻燃机理
        1.2.4 磷系阻燃剂的阻燃机理
    1.3 阻燃剂种类
        1.3.1 传统阻燃剂
        1.3.2 有机磷阻燃剂
    1.4 国外阻燃剂市场动态
    1.5 国内阻燃剂现状
    1.6 阻燃材料与环境问题
        1.6.1 两大环境问题事件
        1.6.2 阻燃材料的环境影响
    1.7 DOPO 及其衍生物在环氧树脂中的应用
    1.8 文献合成DOPO 方法
    1.9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仪器和试剂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药品及试剂
    2.2 DOPO 的合成步骤
    2.3 叔丁基DOPO 的合成
    2.4 反应型含磷环氧树脂的合成
    2.5 添加型含磷环氧树脂的合成
    2.6 阻燃性能测试
        2.6.1 极限指数测定
        2.6.2 碳残率
        2.6.3 浸水实验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DOPO 合成催化剂选择
    3.2 物料配比对DOPO 产率的影响
    3.3 催化剂用量对DOPO 产率的影响
    3.4 反应温度对DOPO 产率的影响
    3.5 反应时间对DOPO 产率的影响
    3.6 物料配比对DOPO 叔丁基化产物的影响
    3.7 叔丁基氯加料方式对对DOPO 叔丁基化产物的影响
    3.8 叔丁基化催化剂种类的选择
    3.9 反应时间对DOPO 叔丁基化产物的影响
    3.10 反应温度对DOPO 叔丁基化产物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附录 B 谱图

(8)溴化环氧树脂阻燃剂的合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阻燃剂发展概述
        1.1.1 世界阻燃剂市场发展状况
        1.1.2 我国阻燃剂市场发展状况
    1.2 溴系阻燃剂研究现状及进展
        1.2.1 国际溴系阻燃剂消费现状及预测
        1.2.2 我国溴系阻燃剂生产、消费现状
        1.2.3 溴系阻燃剂研究现状
        1.2.4 溴系阻燃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2.5 高分子量溴系阻燃剂研究现状
第二章 溴化环氧树脂阻燃剂研究现状
    2.1 环氧树脂的发展历程
    2.2 溴化环氧树脂阻燃剂与溴化环氧树脂阻燃材料
    2.3 溴化环氧树脂的性能特点与应用
        2.3.1 溴化环氧树脂的性能特点
        2.3.2 现有的主要溴化环氧树脂产品
        2.3.3 溴化环氧树脂阻燃剂的性能与其它溴系阻燃剂的比较
    2.4 溴化环氧树脂阻燃剂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2.5 溴化环氧树脂阻燃剂的分类、化学结构和物理性质
        2.5.1 分类
        2.5.2 化学结构
        2.5.3 物理性质、性能特点和用途
    2.6 溴化环氧树脂阻燃剂制备方法进展
        2.6.1 环氧树脂主要合成方法
        2.6.2 溴化环氧树脂阻燃剂制备工艺
    2.7 本课题立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
        2.7.1 立题依据
        2.7.2 研究内容
第三章 溴化环氧树脂阻燃剂的合成
    3.1 合成原理及工艺路线
    3.2 实验仪器和试剂
    3.3 实验步骤
    3.4 分析测试
    3.5 结果与讨论
        3.5.1 原料质量对产品的影响
        3.5.2 原料配比
        3.5.3 反应温度
        3.5.4 催化剂
        3.5.5 碱用量及碱浓度
        3.5.6 水洗工艺操作的影响
        3.5.7 红外光谱结构分析
        3.5.8 热失重分析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新型阻燃剂十溴二苯乙烷的合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阻燃剂的发展概况
    1.2 我国阻燃剂的发展现状
    1.3 阻燃剂的概述
    1.4 溴系阻燃剂
        1.4.1 溴系阻燃剂研究发展
        1.4.2 溴系阻燃剂研究现状
    1.5 溴系阻燃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5.1 “二恶英”问题
        1.5.2 烟雾及毒气问题
        1.5.3 解决溴系阻燃剂缺点的主要办法
    1.6 溴系阻燃剂的发展前景
    1.7 溴系阻燃剂的的阻燃机理
    1.8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其内容
第二章 十溴二苯乙烷合成路线讨论
    2.1 阻燃剂十溴二苯乙烷研究现状
    2.2 1,2-二苯乙烷的合成讨论
        (1) 傅-克烷基化反应
        (2) 苄基氯反应
        (3) 苯偶姻还原反应
        (4) 苯与环氧乙烷的烷基化反应
        (5) 武兹偶联反应
        (6) 格氏偶联反应
    2.3 十溴二苯乙烷的合成讨论
        2.2.1 过量溴法制备十溴二苯乙烷
        2.2.2 溶剂法制备十溴二苯乙烷
第三章 十溴二苯乙烷合成反应机理的研究
    3.1 1,2—二苯乙烷的合成反应机理
    3.2 十溴二苯乙烷的合成反应机理
第四章 合成实验操作部分
    4.1 实验原料与仪器
        4.1.1 实验原料
        4.1.2 实验仪器
    4.2 1,2—二苯乙烷的合成
        4.2.1 反应方程式
        4.2.2 简要操作步骤
        4.2.3 实验记录
        4.2.4 结构表征
    4.3 十溴二苯乙烷的过量溴法合成
        4.3.1 反应方程式
        4.3.2 简要操作步骤
        4.3.3 实验记录
        4.3.4 结构表征
    4.4 十溴二苯乙烷的二氯乙烷溶剂法合成
        4.2.1 反应方程式
        4.2.2 简要操作步骤
        4.2.3 实验记录
        4.2.4 结构表征
第五章 合成工艺实验设计与结果讨论
    5.1 1,2—二苯乙烷的制备条
        5.1.1 催化剂用量对产品收率的影响
        5.1.2 改变催化剂成分对产品收率的影响
        5.1.3 反应温度对产品收率的影响
        5.1.4 反应时间对产品收率的影响
        5.1.5 合成1,2—二苯乙烷的正交实验
    5.2 十溴二苯乙烷过量溴法制备条件
        5.2.1 催化剂无水AICI_3的用量对产品产率的影响
        5.2.2 溴与1,2—二苯乙烷的物质的量比与产品之间的关系
        5.2.3 反应时间与产品之间的关系
        5.2.4 反应温度与产品之间的关系
        5.2.5 合成十溴二苯乙烷的正交实验
    5.3 二氯乙烷溶剂法合成十溴二苯乙烷的制备条件
        5.3.1 正交实验设计
        5.3.2 正交实验结果讨论
第六章 十溴二苯乙烷的应用研究
    6.1 应用领域
    6.2 应用研究情况
        6.2.1 国内相关应用研究
        6.2.2 国外相关研究比较
第七章 三废处理预案
    7.1 反应过量溴的再利用
    7.2 废气的处理
    7.3 废物的处理
第八章 结论
参考资料
致谢

(10)磷酰基丙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和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1.1 阻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2 阻燃技术发展简介
    1.3 阻燃剂的分类
        1.3.1 含卤阻燃剂
        1.3.2 含磷阻燃剂
        1.3.3 无机氢氧化物
        1.3.4 其它阻燃剂
    1.4 阻燃剂的作用机理
        1.4.1 自由基捕获机理
        1.4.2 隔离膜机理
        1.4.3 稀释机理
        1.4.4 冷却机理
    1.5 阻燃剂的发展动态
        1.5.1 无卤化趋势和无机阻燃剂的开发异常活跃
        1.5.2 抑烟剂的开发充满活力
        1.5.3 协同体系的开发成为热点
        1.5.4 无粉尘阻燃剂的开发备受关注
    1.6 纤维素的阻燃技术
        1.6.1 纤维阻燃改性的方法
        1.6.2 织物阻燃整理的方法
        1.6.3 阻燃织物的应用领域
    1.7 本硕士论文的提出背景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丙酰胺系列衍生物的合成和结构表征
    2.1 丙酰胺类系列衍生物的合成
    2.2 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2.2.1 化合物的产率、分子式、分子量等数据
        2.2.2 部分化合物的红外光谱(IR)表征
        2.2.3 化合物的ESI-MS表征
        2.2.4 化合物的NMR表征
    2.3 讨论
        2.3.1 化合物的合成分析
        2.3.2 化合物的IR图谱规律分析
        2.3.3 化合物P8-P11的ESI—MS裂解规律分析
        2.3.4 化合物的NMR分析
第三章 丙酰胺系列化合物的ESI—MS裂解规律分析
    3.1 3-(O,O-二甲基磷酰基)丙酰胺的裂解
    3.2 3-(O,O-二烷基磷酰基)丙酰胺的裂解(2个烷基相同且都不为甲基P2-P4)
    3.3 3-(O,O-二烷基磷酰基)丙酰胺的裂解
第四章 实验部分
    4.1 仪器和药品
    4.2 醇钠的制备
        4.2.1 甲醇钠的制备
        4.2.2 乙醇钠的制备
        4.2.3 正丙醇钠的制备
        4.2.3 正丁醇钠的制备
    4.3 磷酰化试剂的制备
        4.3.1 二甲基氢亚磷酸酯的合成
        4.3.2 二乙基氢亚磷酸酯的合成
        4.3.3 二正丙基氢亚磷酸酯的合成
        4.3.4 二正丁基氢亚磷酸酯的合成
    4.4 3-(O,O-二烷基磷酰基)丙酰胺
        4.4.1 3-(O,O-二甲基磷酰基)丙酰胺的合成
        4.4.2 3-(O-甲基-O-乙基磷酰基)丙酰胺的合成
    4.5 N-羟甲基-3-(O,O-二甲基磷酰基)丙酰胺的合成
第五章 织物阻燃性能测试
    5.1 实验仪器
    5.2 实验内容
        5.2.1 退浆工艺
        5.2.2 阻燃整理
    5.3 阻燃性能测试
        5.3.1 织物阻燃性能检测方法
        5.3.2 垂直燃烧法
    5.4 数据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新世纪前10年全球阻燃剂发展预测(论文参考文献)

  • [1]锑需求预测及供需格局分析[D]. 周艳晶.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05)
  • [2]磷酸酯类与三聚氯氰类膨胀型阻燃剂的设计、合成及其固液相平衡的研究[D]. 冯颖. 天津大学, 2015(03)
  • [3]阻燃剂1,4-哌嗪亚基双膦酸四苯酯的合成工艺研究[D]. 曾银城. 湘潭大学, 2012(05)
  • [4]高密度植物纤维功能材料制备、性能和机理的研究[D]. 韩文佳. 华南理工大学, 2011(06)
  • [5]溴化环氧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 于棚. 大连理工大学, 2009(10)
  • [6]硼酸锌阻燃剂的微波合成及应用研究[D]. 童孟良. 中南大学, 2008(04)
  • [7]含磷阻燃剂DOPO的合成及在环氧树脂中的应用[D]. 谭壬海. 湘潭大学, 2008(05)
  • [8]溴化环氧树脂阻燃剂的合成研究[D]. 李善清. 山东大学, 2007(07)
  • [9]新型阻燃剂十溴二苯乙烷的合成研究[D]. 邢晓华. 山东大学, 2007(08)
  • [10]磷酰基丙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和性能研究[D]. 胡小莲. 郑州大学, 2007(04)

标签:;  ;  ;  ;  

新世纪前10年全球阻燃剂发展预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