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76例

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76例

一、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76例(论文文献综述)

王莹[1](2021)在《观察恩替卡韦与乙肝疫苗联合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效果与应用可行性》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恩替卡韦与乙肝疫苗联合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效果与应用可行性。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80例慢性乙肝患者,采用随机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采用恩替卡韦联合乙肝疫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HBeAg血清转换率为70.00%高于对照组的4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HBV-DNA降低率为82.50%,优于对照组的5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各纤维化指标都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表面抗原滴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表面抗体滴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治疗慢性乙肝患者时,应用恩替卡韦联合乙肝疫苗治疗,治疗效果突出,可以有效转变相关指标,提高患者血清转换率,推动患者尽早恢复健康,应用价值高。

王明杰,秦玉杰[2](2021)在《聚乙二醇干扰素α序贯联合核苷类药物治疗高病毒载量e抗原阳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序贯联合核苷类药物治疗高病毒载量e抗原阳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4月我院诊治的68例高病毒载量e抗原阳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序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核苷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sAg清除率、肝功能指标变化以及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11%,高于对照组的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sAg清除率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LT、TBIL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70%,与对照组的11.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序贯联合核苷类药物治疗高病毒载量e抗原阳性乙型肝炎效果确切,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提升HBV-DNA和HBeAg转阴率以及HBsAg清除率,改善肝功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周娟,张文芳[3](2021)在《Peg-IFNα-2a联合ADV治疗对高病毒载量e抗原阳性乙肝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对高病毒载量e抗原阳性乙肝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32例高病毒载量e抗原阳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干扰素组、ADV组和联合组,每组44例,干扰素组给予Peg-IFNα-2a治疗,ADV组给予ADV治疗,联合组首先给予ADV治疗控制病毒载量下降后,再进行联合Peg-IFNα-2a治疗。观察三组治疗48周后的乙肝病毒标志物转化、血清学标志物转化情况、病毒学、血清学应答情况,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的血清干扰素-γ(INF-γ)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联合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sAg阴转率显着高于干扰素组和ADV组(P <0.0167),HBeAg血清学转换率显着高于ADV组(P<0.0167);联合组的完全病毒应答率显着高于干扰素组和ADV组(P<0.0167),无应答率显着低于干扰素组和ADV组(P<0.0167);治疗后,三组血清INF-γ显着上升(P<0.05),IL-10水平显着降低(P<0.05),联合组变化幅度显着大于干扰素组和ADV组(P<0.05);联合组和干扰素组的流感样症状、失眠、脱发、中性粒细胞数减少、血小板计数减少的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均显着高于ADV组(P<0.0167)。结论:Peg-IFNα-2a联合ADV治疗高病毒载量e抗原阳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显着,利于提高抑制病毒复制能力和病毒学、血清学应答率,可安全推广于临床中。

王培培[4](2021)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恩替卡韦治疗后病毒学应答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恩替卡韦治疗后病毒学应答的因素。方法抽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于商丘市立医院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并使用恩替卡韦治疗的24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持续治疗24周时检测全部患者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依据其检测结果将纳入患者分为应答不佳组及应答良好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学应答不佳的因素。结果本研究24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检测发现,应答不佳患者99例,应答良好患者144例。经单因素分析初步显示,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乙肝病毒基因突变检测204位点的V、I变异率(rtM204V/I)、体质指数(BMI)、治疗前HBV DNA载量、乙肝表面抗原(HBsAg)定量均可能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恩替卡韦治疗后病毒学应答不佳的影响因素(P均<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eAg阳性、rtM204V/I变异率>10%、BMI过高、治疗前HBV-DNA载量过高、HBsAg定量高水平均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恩替卡韦治疗后病毒学应答不佳的影响因素(OR>1,P<0.05),其中治疗前HBV DNA载量过高带来的影响最显着,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恩替卡韦治疗后病毒学应答不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HBeAg阳性、rtM204V/I变异率>10%、BMI过高均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恩替卡韦治疗后病毒学应答的影响因素,在使用恩替卡韦治疗期间可采取合理干预,以提高治疗后病毒学应答。

王俊仙[5](2021)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是机体受到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所致,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乙肝,其中慢性乙肝以纳差、乏力、腹胀、恶心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查体可触及肝肿大、肝区轻压痛。慢性乙肝的治疗主要通过抗病毒为主,通过抑制HBV复制,减少血清HBV DNA含量,从而抑制肝脏纤维化,改善患者预后。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干扰素类、核苷酸类似物,其中干扰素-α(IFN-α)、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等均为一线用药。

刘俊[6](2021)在《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4例,根据使用药物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研究组52例,应用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变化、血清HBsAg、肝细胞内tDNA、HBVcccDNA水平情况、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应答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TBIL、AST、ALT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HBsAg、肝细胞内tDNA、HBVcccDN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白细胞计数下降、血小板计数下降、食欲下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可提高临床效果,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彭敏[7](2021)在《一贯煎独方或联合他药治疗慢性乙肝的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运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对近年来采用一贯煎独方或联合他药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文献进行分析,进一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如中国知网、维普、万方、超星、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 ase等中关于一贯煎独方或联合他药治疗慢性乙肝随机临床试验(RCT),检索时间范围为建库起至2020年10月,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对最终纳入的文献使用Cochrane 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质量评价后,提取数据由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篇文献,共计917名参与者。①一贯煎独方或联合他药在临床疗效有效率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24,95%CI(1.07,1.44),P<0.05);②一贯煎独方或联合他药组在ALT水平及复常率、AST及TBIL水平方面比对照组均有优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D ALT 水平=-7.7 5,(-1 0.63,-4.86);RRALT 复常率=1.48,(1.17,1.87);MD AST 水 平=-7.72,(-1 1.98,-3.47);MDTBIL 水 平=-3.46,(-6.30,-0.61)];③一贯煎独方或联合他药组在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R HBeAg阴转率=0.88,(0.12,6.41);RR HBV-DNA 阴转率=1.2 7,(0.76,2.12)];④一贯煎独方或联合他药组在降低PCⅢ、HA、LN及Ⅳ-C水平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 异 均 有 统 计 学 意 义(P<0.05)[MD PCⅢ 水 平=-5 9.16,(-89.58,-28.73);MD HA 水平=-62.72,(-74.02,-5 1.42);MD LN 水平=-4 0.3 8,(-69.41,-1 1.3 6);MD Ⅳ-C水平=-3 1.0 3,(-4 3.23,-18.82)]。结论:1、一贯煎独方或联合他药治疗慢性乙肝在临床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2、一贯煎独方或联合他药治疗慢性乙肝在改善肝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3、一贯煎独方或联合他药治疗慢性乙肝在抗肝纤维化方面优于对照组。

郑晓婷[8](2021)在《中药穴位敷贴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肝郁脾虚证慢性乙肝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旨在评估中药穴位敷贴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nterferon alfa-2b,PEG-IFNα-2b)治疗对肝郁脾虚证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的生活质量、抗病毒疗效及可逆性骨髓抑制的影响。探讨穴位敷贴在PEG-IFNα-2b治疗CHB的临床应用上能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增加其抗病毒疗效,为抗病毒疗程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方法:本临床研究采取随机对照方法,观察病例来源于厦门市中医院肝病中心2019年08月至2020年07月期间住院符合入组标准的肝郁脾虚证CHB患者。共纳入病例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0例予PEG-IFNα-2b联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50例予PEG-IFNα-2b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4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12周和24周中医证候评分、生活质量评分、HBV血清学检测、HBV DNA定量、肝功能、血常规的变化情况,评估两组证候疗效、抗病毒疗效及血常规异常率的差异。结果:(1)中医证候疗效:组间比较,试验组治疗12周、治疗24周总有效率(分别为93.6%、95.7%)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分别为68.1%、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LDQ表评分:组内比较,试验组治疗24周CLDQ表评分高于治疗12周、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治疗12周、治疗24周CLDQ表评分均显着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HBs Ag定量:组间比较,治疗12周,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试验组在降低HBs Ag定量及增加HBs Ag≤2×104 IU/m L率方面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4)HBe Ag定量:组间比较,试验组治疗12周、治疗24周与同期对照组相比,无论是HBe Ag下降的量还是实现HBe Ag血清学转换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HBV DNA定量:组间比较,治疗12周、治疗24周,试验组无论是HBV DNA下降的量还是HBV DNA下降≥2log IU/m L的率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6)ALT、AST:组间比较,治疗12周,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试验组ALT、AST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血常规指标:组间比较,治疗12周,试验组在改善NEUT、PLT下降水平和降低NEUT、PLT异常率方面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但在改善WBC方面无优势;治疗24周,试验组在改善WBC、NEUT、PLT下降水平及降低WBC、NEUT、PLT异常率方面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穴位敷贴联合PEG-IFNα-2b治疗CHB疗效显着,在提高中医证候疗效、CLDQ表评分及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比单用PEG-IFNα-2b更具有优势,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穴位敷贴联合PEG-IFNα-2b治疗CHB能降低HBs Ag定量、HBV DNA定量、ALT及AST等指标,减轻肝脏损伤程度,提高抗病毒疗效。(3)穴位敷贴联合PEG-IFNα-2b抗病毒治疗可降低WBC、NEUT、PLT异常率的发生,减少PEG-IFNα-2b可逆性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起到减毒作用。(4)穴位敷贴联合PEG-IFNα-2b抗病毒治疗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良好安全性。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取长补短,具有增效减毒作用,应用前景广阔,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王义姗[9](2021)在《肝爽颗粒治疗乙肝肝纤维化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恩替卡韦能够有效抑制HBVDNA聚合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爽颗粒能够有效抑制mTOR通路,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治疗肝纤维化,但是目前关于恩替卡韦联合肝爽颗粒对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的影响无系统研究,因此,本研究系统评价肝爽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为临床指导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多个国内外数据库,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20年6月。由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筛选文献,使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评估,采用R evMan5.2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612例患者,其中试验组306例,对照组306例。与单独应用恩替卡韦比较,增加肝爽颗粒能有效降低ALT[MD=-17.68,95%CI(-23.96,-11.39),P<0.00001],AST[MD=-23.57,95%CI(-25.95,-21.19),P<0.00001)],HA[MD=-25.81,95%CI(-29.29,-22.33),P<0.00001)],LN[MD=-23.77,95%CI(-28.80,-18.73),P<0.00001)],Ⅳ-C[MD=-42.56,95%CI(-53.64,-31.48),P<0.00001],PC-Ⅲ[MD=-24.25,95%CI(-28.72,-19.79),P<0.00001],临床总有效率[RR=1.20,95%CI(1.12,1.29),P<0.00001],差异均俱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前研究结果表明,与恩替卡韦相比,恩替卡韦联合肝爽颗粒能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提高临床总有效率。然而,所纳入文献样本量较小,文献质量均为低质量,不能够提供可靠的临床数据,未来需要更多精心设计、双盲、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

曹姣姣[10](2021)在《妊娠中晚期不同孕周服用TDF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文中提出背景:目前关于妊娠期预防性应用抗病毒药物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母婴传播的治疗启动时机,感染科医师与产科医师之间、国内外各个地区之间尚未达成一致意见。我国感染病学会及欧洲肝病研究协会的指南建议在妊娠24-28周开始抗病毒治疗,认为在保证胎儿安全的前提下,尽早抗病毒治疗可能对预防早期胎盘感染和子宫内传播是有益的。然而,我国妇产科学会、美国胃肠病学肝病与妊娠指南及亚太肝病研究协会相关指南则认为,在单纯以预防母婴传播为目的时,将妊娠28~32周作为干预时机,不仅可以将相关风险降至最低,同时也完全可以实现HBV母婴阻断。此外,在目前临床工作中一部分患者因妊娠早期未按时进行产前检查,以及部分初产妇妊娠前尚未完善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化验,致使只能在妊娠晚期开始接受抗病毒治疗。因此,对于在妊娠24~28周或妊娠28~32周开始启动抗病毒药物进行母婴阻断,二者之间的效果及对于母婴产生的影响如何,仍需更多数据为临床提供依据。目的:分析HBV高载量孕妇在妊娠中晚期不同孕周开始服用替诺福韦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进行母婴阻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2月至2020年5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及产科就诊的妊娠中晚期服用TDF进行HBV母婴阻断孕妇妊娠资料,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出76例阻断前血清HBV DNA≥2×105IU/ml的孕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纳入对象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开始服用TDF时的孕周不同分为两组。A组:在妊娠24~27+6周开始服药,共38例;B组:在妊娠28~32周开始服药,共38例。收集所有孕妇的资料,包括开始干预孕周、年龄、乙肝家族史、分娩史、基线(服药前)和分娩时血清病毒学指标、肝功能(ALB、ALT、AST、TB、DB)、肾功能(CRE、Urea、UA、β2-MG)、血清钙磷检验值,分娩不良事件及所娩婴儿出生时一般情况、娩出方式等,随访婴儿完成乙型肝炎肝炎疫苗接种后乙型肝炎血清学指标、HBV DNA资料。采用SPSS 25.0软件分析数据。分析不同孕周开始服用TDF的抗病毒效果及母婴阻断成功率;观察不同孕周开始服用TDF的母婴结局及母婴安全性。结果:1.A组和B组孕妇妊娠期药物暴露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3.87±1.50周与10.22±1.16周,P<0.001)。两组孕妇的基线时HBV DNA水平、年龄、有无家族史、产次、HBe Ag阳性率、HBe Ag定量、HBc Ab定量、凝血酶原时间、肝功能、肾功能、血清钙磷无明显差异。2.A组基线时HBV DNA水平8.13(7.67,8.50)lg IU/ml,分娩时3.31±0.82lg IU/ml,差值4.65±0.76 lg IU/ml;B组基线时HBV DNA水平8.12(7.68,8.57)lg IU/ml,分娩时3.85±0.63 lg IU/ml,差值4.09±0.69 lg IU/ml。两组孕妇服用TDF前后HBV DNA水平均有显着差异(P<0.001);A组分娩时HBV DNA水平低于B组(P<0.05),HBV DNA下降水平高于B组(P<0.05);比较两组孕妇分娩时HBV DNA<4 lg IU/ml的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别为81.58%(31例)和55.26%(21例)。3.比较分娩时HBe Ag阳性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基线时相比,组内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4.两组孕妇基线时肝功、肾功、血清钙、磷水平无差异。与基线时相比,A组和B组孕妇分娩时ALB均降低(P<0.001,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A组孕妇分娩时ALT降低(P<0.05)、β2-MG升高(P<0.05)。两组孕妇分娩时CRE、UA水平明显升高,血清磷明显下降,均有显着性差异(P<0.001),两组孕妇分娩时Urea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孕妇服用TDF前后AST、TB、DB、血清钙水平无明显变化。5.两组分娩孕周、剖宫产率无差异;两组新生儿性别、身长、体重、Apagar评分(1分钟、10分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母亲分娩时及婴儿出生时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6.7例婴儿未按时完成随访。两组共随访69例婴儿,未发现HBs Ag或HBV DNA阳性者。结论:1.妊娠24~27+6周开始服用TDF孕妇分娩时HBV DNA水平较孕28~32周更低。2.妊娠28~32周开始服用TDF阻断HBV母婴传播成功率与孕24~27+6周相当。3.妊娠24~27+6周与妊娠28~32周开始服用TDF耐受性良好且母婴安全性高。

二、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76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76例(论文提纲范文)

(1)观察恩替卡韦与乙肝疫苗联合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效果与应用可行性(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指标
    2.2 两组肝纤维化指标
    2.3 两组治疗前后表面抗原与抗体滴度变化情况
3 讨论

(2)聚乙二醇干扰素α序贯联合核苷类药物治疗高病毒载量e抗原阳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1.3.2 观察组
    1.4 观察指标
    1.5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2 两组HBV-DNA和HBe Ag转阴率以及HBs Ag清除率比较
    2.3 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3)Peg-IFNα-2a联合ADV治疗对高病毒载量e抗原阳性乙肝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乙肝病毒标志物转化、血清学标志物转化情况:
    2.2 病毒学、血清学应答情况:
    2.3 血清INF-γ和IL-10水平:
    2.4 安全性评估:
3 讨论

(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干扰素类
2 核苷酸类似物
    2.1 阿德福韦酯
    2.2 恩替卡韦
    2.3 拉米夫定
    2.4 替诺福韦酯
3 联合用药
4 小结

(6)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2.2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对比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BsAg、肝细胞内tDNA、HBVcccDNA水平情况对比
    2.4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3 讨论

(7)一贯煎独方或联合他药治疗慢性乙肝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综述
    1 西医学对慢性乙肝的研究概况
    2 中医学对慢性乙肝的研究概况
    3 一贯煎的临床应用概述
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文献检索
        1.4 数据提取
        1.5 纳入研究风险偏倚评估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总体结果
        2.2 纳入研究文献描述
        2.3 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评价结果
        2.4 Meta分析结果
讨论
    1 一贯煎治疗慢性乙肝的机理探讨
    2 一贯煎的来源及药理研究
    3 基于文献一贯煎独方或联合他药治疗慢性乙肝的Meta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8)中药穴位敷贴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肝郁脾虚证慢性乙肝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来源
    2 病例选择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剔除标准
        2.5 脱落标准
        2.6 脱落病例的处理
    3 试验设计
        3.1 试验类型
        3.2 分组方法
        3.3 药品来源
        3.4 治疗方法
    4 观察指标
        4.1 疗效观察指标
        4.2 安全性观测
    5 疗效评定标准
        5.1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
        5.2 抗病毒治疗疗效判定
        5.3 血常规异常发生率判定
    6 不良反应评价
        6.1 不良事件与试验药物的相关性评估
        6.2 不良反应分级
        6.3 严重不良反应
        6.4 不良事件的观察及处理
    7 统计分析
结果
    1 病例分布及完成情况
    2 基线资料
        2.1 两组的一般情况对比
        2.2 两组肝组织炎症活动度、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对比
        2.3 两组治疗前实验室指标对比
        2.4 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对比
        2.5 两组治疗前CLDQ表评分对比
    3 疗效分析
        3.1 两组治疗前与治疗 12 周、治疗 24 周CLDQ表评分的对比
        3.2 两组治疗 12 周、治疗 24 周中医证候疗效的对比
        3.3 两组治疗前与治疗 12 周、治疗 24 周抗病毒疗效的对比
        3.4 两组治疗前与治疗 12 周、治疗 24 周转氨酶变化情况的对比
        3.5 两组治疗前与治疗 12 周、治疗 24 周血常规变化情况的对比
分析与讨论
    1 CHB的现代研究
        1.1 CHB发病机制及影响
        1.2 CHB西医治疗现状
    2 中医药联合PEG-IFNα-2b治疗CHB
        2.1 肝郁脾虚是 CHB的核心病机,肝郁脾虚证是 CHB最常见证型
        2.2 中医内治法
        2.3 中医外治法
        2.4 穴位敷贴治疗肝郁脾虚证CHB
    3 疗效分析
        3.1 对于肝郁脾虚证CHB患者CLDQ表评分的分析
        3.2 对于肝郁脾虚证CHB患者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3.3 对于肝郁脾虚证CHB患者抗病毒疗效分析
        3.4 对于肝郁脾虚证CHB患者肝功能变化情况分析
        3.5 对于肝郁脾虚证CHB患者血常规变化情况分析
    4 脱落病例分析
    5 安全性分析
    6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9)肝爽颗粒治疗乙肝肝纤维化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学对CHB肝纤维化的认识
        1.1 中医病名
        1.2 中医病因病机
    2 西医学对CHB肝纤维化的认识
        2.1 发病机制
        2.2 血清RNA检测
        2.3 抗病毒药物联合免疫调节治疗CHB
        2.4 治疗CHB在研药物
    3 中医对 CHB 肝纤维化的治疗
        3.1 单味中药治疗CHB肝纤维化
        3.2 中药复方治疗CHB肝纤维化
        3.3 针灸治疗CHB肝纤维化
        3.4 灸法治疗CHB肝纤维化
        3.5 脐火疗法治疗 CHB 肝纤维化
Meta分析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1 纳入标准
        2 排除标准
        3 文献检索策略
        4 文献筛选
        5 资料提取
        7 统计学方法
    第二章 结果
        1 文献纳入流程
        2 文献特征
        3 纳入文献质量评估
        4 Meta分析结果
    第三章 讨论
        1 ALT、AST
        2 HA、LN、IV-C、PC-III
        3 立法思想
        4 肝爽颗粒的组方规律及药理研究
        5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西医现状
        6 本研究总体评价
        7 本研究局限性
        8 展望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发表论文
    参与课题研究
个人简介

(10)妊娠中晚期不同孕周服用TDF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及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二章 结果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第五章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替诺福韦酯乙肝母婴阻断的国内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硕士期间获得荣誉

四、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76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观察恩替卡韦与乙肝疫苗联合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效果与应用可行性[J]. 王莹. 中国医药指南, 2021(31)
  • [2]聚乙二醇干扰素α序贯联合核苷类药物治疗高病毒载量e抗原阳性乙型肝炎的疗效[J]. 王明杰,秦玉杰. 医学信息, 2021(19)
  • [3]Peg-IFNα-2a联合ADV治疗对高病毒载量e抗原阳性乙肝的疗效观察[J]. 周娟,张文芳. 河北医学, 2021(08)
  • [4]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恩替卡韦治疗后病毒学应答的影响因素分析[J]. 王培培. 中国实用医刊, 2021(13)
  • [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J]. 王俊仙.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12)
  • [6]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J]. 刘俊. 中外医学研究, 2021(17)
  • [7]一贯煎独方或联合他药治疗慢性乙肝的Meta分析[D]. 彭敏.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中药穴位敷贴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肝郁脾虚证慢性乙肝的临床观察[D]. 郑晓婷.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肝爽颗粒治疗乙肝肝纤维化Meta分析[D]. 王义姗.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10]妊娠中晚期不同孕周服用TDF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及安全性分析[D]. 曹姣姣. 延安大学, 2021(11)

标签:;  ;  ;  ;  ;  

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76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