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民间单方收藏(九)

侗族民间单方收藏(九)

一、侗族民间单方拾萃(九)(论文文献综述)

李小兰[1](2020)在《基于文献的侗族传统医学病种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从侗族传统医学病种的维度出发,系统收集和整理侗族传统医学文献中提及病种,编制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探究其高发病种,并剖析高发病种危险因素,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研究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得出能反映侗族患病具有民族特点和规律性的最终结论,有望提高侗族防病抗病能力,为相关部门制定综合防治措施和健康政策提供相应依据。方法1.文献研究法作为本文主要的数据收集方法,以网络文献挖掘和手动查阅相结合的方式尽可能全面收集和整理侗族传统医学文献,从中严格筛选与本研究相关度高的资料。2.统计和归纳法运用扎根理论将收集的文献资料按照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进行3级编码,最终找出能反映侗族患病具有民族特点和规律性的结论。3.比较分析法运用比较分析法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比较分析,根据比较结果得出重要结论。结果1.侗族传统命名法具有本土性、古朴性、历史性等特征,侗医常按照11种疾病命名方法对传统病种进行分类。传统命名法病种以外的为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其含有部分中医学和部分西医学疾病病种。2.采用临床医学学科分类准则,将侗族传统命名法病种与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按照内科(400个、326个)、外科(199个、66个)、妇产科(91个、101个)、儿科(260个、34个)、皮肤性病科(92个、29个)、五官科(90个、73个)、男科(15个、6个)等七大类别进行分类。两种命名法相同的高发病种共5个,不同的高发病种共12个。因目前掌握资料有限,尚有167种传统病种无法准确分类。3.经分析得知,侗医两种命名法疾病谱具有差异性。侗族传统命名法排名前十的疾病谱是外伤、儿科、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妇科、神经系统、淋巴系统、男科、呼吸系统、五官科,主流医学命名法排名前十的疾病谱是外伤、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儿科、五官科、妇科、泌尿系统、皮肤科。由上可知,侗族传统命名法疾病谱中的神经系统、淋巴系统、男科在主流医学命名法疾病谱中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运动系统、泌尿系统、皮肤科,其余七大疾病谱虽然相同,但其排序却大相径庭。结论1.从疾病命名方式可看出侗医两种疾病命名法具有不同的特点,特别是侗族传统命名法带有鲜明的侗族文化色彩,值得深入研究。深挖两种疾病命名法可知,其具有互相嵌入、相互补充等融合现象。传统命名法虽已形成自己的疾病分类方式,但疾病分类系统尚未形成统一标准。2.在侗医两大命名法病种中,外伤、心脑血管系统、妇科、消化系统中某些疾病始终都处于高频发病状态。疾病谱上升较为明显的有呼吸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下降较为明显的有神经系统、淋巴系统、男科。3.通过深入分析侗族疾病谱规律背后原因,得出影响侗族患病最主要的因素包括社会经济条件、侗族传统文化、社会环境、个人健康意识、自然环境等五大方面。这些因素可为后续研究者探究相关病种提供一定的思路。基于本文探究的疾病谱背后规律,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医疗机构、科研人员、个人健康防控等方面出发,得出疾病谱的变化规律对贵州公共卫生建设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刘玉雨[2](2019)在《云南重楼属植物分类整理与质量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对云南省重楼属植物进行整理总结,并对部分品种的植物学性状进行补充。(2)采用DNA条形码技术结合形态分析,对云南省重楼属植物的品种及分布进行整理。(3)对不同类型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yunnanensis(Franch.)Hand.-Mazz.种质的遗传变异及其亲缘关系进行探讨。(4)对重楼属药材的质量进行客观的评价,以期为保护云南省重楼种质资源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通过查阅文献,结合野外考察,对获得的植物样本进行形态数据采集,建立重楼属植物的形态学数据资料。(2)在形态分类学基础上,通过DNA条形码(ITS序列),对重楼属药用植物的物种界定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补充。(3)建立两种性状滇重楼的DNA条形码数据库,继而探讨其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关系,同时对不同品种滇重楼是否可归为一类提供有力补充。(4)应用HPLC对19种重楼属药材中6种皂苷成分,包含重楼皂苷I、II、III、VI、VII和纤细薯蓣皂苷进行分析。结果:(1)按照李恒分类系统,结合DNA条形码技术,目前云南产重楼属植物共22种15变种。其中发现新种漕涧重楼Paris caojianensis、高杆重楼Paris gaoganensis,怀疑为新种Paris sp.nov.。(2)对10种7变种3新种重楼属植物的形态性状和物种分布进行补充和修订,并附各品种彩色图。(3)结合形态学和DNA条形码技术,首次证明广东重楼应归为七叶一枝花下一变种;滇重楼的另一种形态应该归为重楼属新种——高杆重楼Parisgaoganensis,传统分类的滇重楼为茎较短的矮杆滇重楼。(4)DNA条形码可有效区分24种重楼属植物,且补充了广东重楼、漕涧重楼、腾冲重楼等物种的分子数据。(5)腾冲重楼、五指莲、长柱重楼等品种的皂苷含量远高于药典标准。结论:本文首次系统地对云南省重楼属植物品种进行了整理,发现了重楼属植物新种——漕涧重楼Pariscaojianensis,高杆重楼Parisgaoganensis,Paris sp.nov.。首次利用植物形态学和DNA条形码技术澄清了广东重楼的物种归属问题。此外,较为系统的对重楼属植物进行形态、DNA条形码和质量评价研究,并建议腾冲重楼、五指莲、长柱重楼等品种作为替代药材使用。本研究不仅为云南省重楼属种质资源多样性提供数据基础,而且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重楼种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刘玉雨,徐福荣,范敏,段宝忠[3](2019)在《重楼属植物在少数民族医药中的应用》文中认为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整理分析重楼属植物在少数民族的药用情况,为重楼属植物开发利用提供参考。研究表明共有28个少数民族使用重楼属植物,涉及11个物种,该属植物中,民间使用较广泛的物种为七叶一枝花,多叶重楼,滇重楼和狭叶重楼。重楼属植物在民间应用广泛,从主治疾病看,共用于16类疾病的治疗,目前在跌打损伤、蛇虫咬伤、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咽喉发炎、产后子宫出血等相关领域开发已较成熟。该属植物虽然在胃溃疡、胃炎、抗肿瘤和痈疖脓肿疾病领域临床疗效确切,但相关基础研究和制剂开发仍较薄弱,亟待加强。

王薛,陈卓,尹鸿翔[4](2018)在《重楼在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中的应用》文中指出重楼为百合科植物云南重楼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 yunnanensis(Franch.) Hand.-Mazz.或七叶一枝花P. polyphylla Smith var. chinensis(Franch.) Hara的干燥根茎,是中国28个少数民族传统医药之一。现综述了重楼在各民族医药的用法和功效主治,整理了13个民族含重楼的单方35个、验方66个,可为综合利用重楼植物资源、促进民族医药的发展提供参考。

李锦云[5](2018)在《坚守与调适:乳源过山瑶传统文化传承研究》文中提出瑶族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支系繁多、分布广泛的民族。过山瑶是瑶族支系之一,在国内主要居住在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境内。历史上,过山瑶因不堪歧视与压迫,迁徙深山,过着“食尽一山,复徙一山”的生活而得名。一千多年来,过山瑶从未停止其迁徙脚步。部分过山瑶在明清时期先后跨越国界,到达东南亚地区,20世纪70年代后又逐渐跨海越洋到达欧美等国,最终成为一个世界性民族。过山瑶传统文化是瑶胞结合本民族意识、信仰、生活习惯并适应迁徙地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而逐渐形成的辨识度高、生命力强的文化形态。过山瑶传统文化内容和表现样式丰富:有适应山居生活的居住和饮食文化、记录历史与传说的服饰文化、歌颂祖先与祈求丰收的歌舞节庆文化、维持民族发展的制度文化、融合图腾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的宗教信仰及祭祀文化等。其文化精神内核是以“盘瓠”为中心,以《过山榜》、《家先单》、瑶族歌舞、瑶服、瑶绣为载体,以师爷为权威,全民参与的祭祀文化。在一千多年的传承与发展中,依赖于自然环境的相对封闭、内部社会环境的相对单纯以及封建政权对瑶族传统社会的羁縻统治,过山瑶传统文化保存比较完整。传统瑶族社会中,瑶胞在师爷的主导下,将民族文化融入日常生活的点滴,并以民间传承的模式存续自己的文化。具体包括家庭传承、师徒传承、实践记忆传承、歌舞节庆传承、民间典籍传承等多种传承形式。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解放乳源瑶山并对瑶族传统社会进行了各项改造,过山瑶逐步进入现代社会。随着瑶山各项建设事业的开展,过山瑶传统文化传承遭遇多重新际遇,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第一,自然及社会环境的变迁(包括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搬迁安置、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等),改变了文化传承主体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意识形态;第二,国家权力的介入对瑶族社会的文化话语权进行重新调整,师爷的权威地位被弱化;第三,商品经济和市场观念在瑶区的逐步确立以及瑶区旅游事业的推进,改变了文化的呈现方式,淡化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历史价值;第四,族群互动的深广度不断拓展改变了过山瑶传统婚姻制度和语言环境,社交圈的扩大改变了传统的文化结构。第五,大众媒介传播体系在瑶区的普及与完善,改变了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容体系。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觉性使过山瑶面对新环境时积极应对与调适。瑶胞与时俱进,坚守文化核心精神并充分利用多种传承模式不断保存并完善自己的民族文化。一方面继续发扬传统的民间模式的便捷性,另一方面尝试官方传承模式和市场传承模式,为民族文化传播注入新的活力。具体措施为:第一,搜集整理传统文化古籍资料并刊印出版,对传统文化进行媒介化传承与传播;第二,激活传统文化民间传承模式的现代适应性;第三,开拓新的传承方式与渠道,如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教育体系;通过打造“世界过山瑶之乡”文化品牌,开展民族文化旅游来进行开发式传承;建构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构及名录等。在不断尝试与完善的过程中,过山瑶传统文化既保持了传统优势、又适应了时代变迁的需要。过山瑶传统文化传承给当代民族文化传承的启示:第一,文化传承主体要抓住文化根本内核,保有文化自觉性与自信心;第二,文化不是僵死固化的,文化传承是一个“变中求稳,适应环境”的动态过程;第三,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既要充分激发自己的内生动力,又要紧跟时代,借助外力,多措并举。

李丽君[6](2018)在《大青木在贵州侗族民间的应用及科学性探究》文中研究说明大青木(Clerodendrum cyrtophyllum Turcz.)为马鞭草科(Verbenaceae)大青属(Clerodendrum)植物,是我国民间常用的民族药之一,本研究以民族学实地调研结合现代科学的手段对大青木进行研究,以期验证其侗族民间用途的科学性,为大青木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1.对大青木在黔东南黎平地区侗医对它的药用情况及资源分布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青木在该地区有5个民间用途:(1)红色的果实治疗结石病;(2)叶子捣碎后止血;(3)枝干捣碎后可做外伤药;(4)在养鱼的稻田里焚烧其枝叶能起到消毒杀菌作用;(5)根搭配其它药有接骨的作用。同时,调查发现大青木在该地区蕴藏量丰富,且开发利用较少。2.采用工业乙醇热回流提取大青木地上部分得到总浸膏(979g),沸水捻溶总浸膏,分别用石油醚、二氯甲烷、正丁醇对浸膏进行萃取,减压浓缩得到相应的石油醚、二氯甲烷、正丁醇萃取部位。通过植物化学的手段,采用大孔树脂(DM101、MCI)柱色谱、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RP18反相柱层析、中压制备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手段对大青木正丁醇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波谱数据(IR、UV、MS、1D/2DNMR)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鉴定。共从大青木正丁醇部位分离鉴定出7个单体化合物,分别是类叶升麻苷(1,Acteoside)、肉苁蓉苷C(2,Cistanoside C)、木犀草苷(3,Luteoloside)、Balanophonin(4)、肉苁蓉苷D(5,CistanosideD)、Tortoside F(6)、木犀草素(7,Luteolin),除化合物1,其余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大青木中分离得到。3.采用MTT法对大青木正丁醇部位、部分粗提物和单体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正丁醇部位经大孔树脂DM101(用不同浓度的工业乙醇洗提)分离后的粗提物FrC1、FrC2、FrD4对乳房链球菌有抗菌活性,IC50分别为8 mg/mL、1 mg/mL、8 mg/mL;FrC1、FrC2、FrC3、FrC4、FrD4五种粗提物对无乳链球菌有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1 mg/mL、2 mg/mL、4 mg/mL、1 mg/mL、1 mg/mL。采用同样的方法测定了单体化合物1、3对乳房链球菌和无乳链球菌的抑制活性,测定结果为化合物1对两种菌均无明显抑制活性;化合物3对乳房链球菌有抑菌活性,MIC为8 mg/mL,对无乳链球菌无明显抑菌活性。化合物7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抑制作用。4.分析大青木民间药用的科学性。通过对其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的分析以及抑菌活性的测定,再结合大青木相关医学典籍记载和目前的研究概况分析其民间药用的科学性。从现有研究结果来看,大青木在补药、抗菌消炎及外伤止血的民间应用具有一定科学性。补体及利于产后恢复可能与其中所含抗氧化活性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相关,其止血、外伤药与医学典籍中记载验方的吻合,抗感冒疗效很可能与其中具有抗菌活性的黄酮和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相关。

郭伟伟,袁涛忠,龙冬艳,曾茜[7](2016)在《侗族药用植物》文中认为2011年至2016年间,我们对侗族医药进行了再次深入地发掘、整理,对侗医药知识进行了系统的的研究、总结。结果中表明侗族对其药用植物的分类和命名极具侗族文化色彩;侗族药用植物是侗族药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次调查到的药用植物物种占侗族药用物种的87.01%。

周志红,吴斐华,梁敬钰[8](2013)在《赤胫散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药赤胫散(Polygonum runcinatum Buch.-Ham.)为蓼科蓼属植物,应用广泛,但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本文将从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民间应用等方面对赤胫散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吴贞建[9](2009)在《响铃草抗菌活性成分研究》文中认为响铃草为豆科猪屎豆属植物假地蓝(Crotalaria ferruginea Grah)的全草或带根全草,生长于山坡、荒地,在贵州、云南、四川等地较为常见,为贵州苗族侗族常用药之一。响铃草味苦、微酸、性寒,民间用于治疗久咳痰血、慢性肾炎、扁桃体炎、淋巴腺炎、疗毒恶疮、月经不调等。其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生物碱、香豆素、有机酸、糖类、甙类和甾醇等。本论文主要是对中药响铃草抗菌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活性筛选,期望能从中分离得到具有抗菌活性的活性先导化合物,为进一步开发成抗菌药物及对响铃草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本论文对响铃草化学成分分类提取,通过打孔扩散法和最低抑菌浓度法(MIC)对其进行抗菌活性的定性筛选。将响铃草全草粉碎,95%7,醇,80%乙醇,70%乙醇常温浸提,浓缩后用乙酸乙酯萃取,将乙酸乙酯萃取物用硅胶柱分段获得活性组分,然后通过柱层析、重结晶、TLC跟踪检测等方法对活性组分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响铃草黄酮提取物的综合抗菌活性较好,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活性较为突出,其MIC为6.25mg/ml。从响铃草抗菌活性组分中共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测定,质谱、核磁等技术分析及与标准品对照,并参照文献全部鉴定了其结构,分别为:豆甾醇(1)正二十三烷酸(2)正十八烷酸(3)、4’,7-二甲氧基-5-羟基黄酮(4)正二十四烷酸(5)、β-谷甾醇(6)3’,5-dihydroxy-4’-methoxy-2",2"-dimethylpyrano-(5",6",6,7)-isoflavone(7)白桦脂酸(8)高山金链花素(9)大豆皂醇B(10)染料木素(11)4’,7-二羟基异黄酮(12)。其中化合物2、化合物4、化合物5和化合物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周英,王慧娟,段震,李燕,黄赤夫[10](2009)在《民族药响铃草的体外抑菌活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响铃草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打孔琼脂扩散法和稀释法对响铃草不同溶剂提取物进行抑菌实验研究。结果响铃草的不同溶剂提取物对供试细菌和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藤黄微球菌、绿脓杆菌以及黄霉菌)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响铃草提取物有明显的体外抑菌作用。

二、侗族民间单方拾萃(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侗族民间单方拾萃(九)(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文献的侗族传统医学病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标及思路
    四、研究对象及方法
    五、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一章 侗族传统医学文献概述
    第一节 专着类
    第二节 学术论文类
    第三节 散见于各种文献中的病种概述
第二章 侗族传统医学病种分类研究
    第一节 传统命名法病种
        一、传统命名法病种命名理据
        二、传统命名法病种汇总
        三、传统命名法病种分类方法
        四、传统命名法病种分类
    第二节 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
        一、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的搜集整理方向
        二、主流医学命名法的病种汇总
        三、主流医学命名法的病种分类
    第三节 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与传统命名法病种的比较
        一、命名文化背景的不同
        二、命名思维方式的不同
        三、相同的疾病命名内涵
        四、相同的疾病命名特点
    第四节 特殊病种
第三章 侗族传统医学之疾病谱研究
    第一节 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制的思路与方法
        一、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制的思路
        二、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制的方法
    第二节 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
        一、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写说明
        二、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
    第三节 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的分析
        一、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呈现的规律
        二、侗族传统医学高发病种分析
        三、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规律的宏观病因学分析
        四、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的利用挖掘
第四章 侗族传统高发病种研究
    第一节 蛇叹肿毒
        一、蛇叹肿毒概述
        二、蛇叹肿毒的治疗方法
        三、侗医与土家医治疗蛇咬伤的比较
        四、蛇叹肿毒危险因素
    第二节 小儿疳积
        一、小儿疳积概述
        二、小儿疳积的治疗方法
        三、侗医与土家医治疗小儿疳积的比较
        四、小儿疳积现状
        五、小儿疳积危险因素
    第三节 肚腹痛
        一、肚腹痛概述
        二、肚腹痛的治疗方法
        三、侗医与土家医治疗肚腹痛的比较
        四、肚腹痛治疗研究现状
        五、肚腹痛危险因素
    第四节 心头痛
        一、心头痛概述
        二、心头痛治疗方法
        三、侗医和土家医治疗心头痛的比较
        四、心头痛治疗研究现状
        五、心头痛危险因素
    第五节 月家红崩山
        一、月家红崩山概述
        二、月家红崩山治疗方法
        三、侗医和土家医治疗月家红崩山的比较
        四、月家红崩山治疗现状
        五、月家红崩山危险因素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主要研究结论
    二、主要创新点
    三、研究不足
    四、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云南重楼属植物分类整理与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主要研究内容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一章 云南省重楼属植物资源整理
    1 器具用品
    2 方法
        2.1 文献查阅
        2.2 实地调查
        2.3 关键形态特征数据采集
        2.4 资源整理
    3 结果
        3.1 云南省重楼属资源整理
        3.2 部分重楼属植物形态补充
        3.2.1 大理重楼
        3.2.2 腾冲重楼
        3.2.3 禄劝花叶重楼
        3.2.4 七叶一枝花
        3.2.5 滇重楼
        3.2.6 独龙重楼
        3.2.7 毛重楼
        3.2.8 花叶重楼
        3.2.9 狭叶重楼
        3.2.10 短瓣球药隔重楼
        3.2.11 宽瓣球药隔重楼
        3.2.12 黑籽重楼
        3.2.13 皱叶重楼
        3.2.14 长柱重楼
        3.2.15 五指莲
        3.2.16 红果五指莲
        3.2.17 广东重楼
        3.2.18 重楼属一新种——漕涧重楼
        3.2.19 重楼属一新种——Paris sp.nov.
        3.2.20 重楼属一新种——高杆重楼
    4 小结
第二章 基于DNA条形码的部分重楼属植物分类探讨
    1 前言
    2 广东重楼的DNA条形码鉴定研究
        2.1 植物材料
        2.2 仪器与试剂
        2.2.1 仪器
        2.2.2 试剂
        2.3 方法
        2.3.1 DNA提取
        2.3.2 PCR扩增
        2.3.3 测序
        2.3.4 数据处理
        2.4 结果
        2.4.1 PCR扩增及测序效率
        2.4.2 ITS序列特征和遗传距离分析
        2.4.3 NJ树的建立分析
        2.5 讨论
        2.5.1 广东重楼的形态补充
        2.5.2 基于形态数据分析广东重楼的物种归属
        2.5.3 基于ITS序列分析广东重楼的物种归属
        2.6 小结
    3 滇重楼的表型多样性与DNA条形码鉴定研究
        3.1 植物材料
        3.2 仪器与试剂
        3.3 方法
        3.3.1 形态学特征调查
        3.3.2 形态学数据分析
        3.3.3 DNA提取、扩增、测序及数据处理
        3.4 结果
        3.4.1 滇重楼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特点
        3.4.2 滇重楼主要农艺性状主成分分析
        3.4.3 聚类分析
        3.4.4 ITS序列特征和遗传距离分析
        3.4.5 NJ树的建立分析
        3.5 讨论
        3.5.1 滇重楼形态多样性分析
        3.5.2 滇重楼分子多样性分析
        3.6 小结
    4 二十四种重楼属植物的DNA条形码鉴定系统的构建
        4.1 植物材料
        4.2 仪器与试剂
        4.3 方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ITS序列特征和遗传距离分析
        4.4.2 NJ树的建立分析
        4.4.3 多叶重楼种下分类关系探讨
        4.4.4 李恒重楼分类体系与DNA条形码分类关系探讨
        4.5 结论
第三章 19种重楼属植物中6种皂苷成分的含量测定
    1 前言
    2 实验材料
        2.1 样本材料
        2.2 仪器
        2.3 试药
        2.4 试剂
    3 实验方法
        3.1 色谱条件
        3.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3.3 供试品溶液制备
        3.4 方法学考察
        3.4.1 线性关系
        3.4.2 精密度试验
        3.4.3 重复性试验
        3.4.4 稳定性试验
        3.4.5 回收率试验
    4 实验结果
        4.1 19种重楼属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图
        4.2 样品含量测定结果
    5 讨论
        5.1 提取条件选择
        5.1.1 提取方式的选择
        5.1.2 提取条件的选择
        5.1.3 检测波长的选择
        5.1.4 色谱条件的选择
        5.2 含量测定分析
    6 小结
第四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1 总结
    2 论文不足
    3 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文献综述 重楼属植物在少数民族医药中的应用
    1 整理方法
    2 结果
        2.1 药用种类
        2.2 主治疾病分析
        2.3 重楼属植物药用开发情况
    3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重楼属植物在少数民族医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整理方法
2 结果
    2.1 药用种类
    2.2 主治疾病分析
    2.3 重楼属植物药用开发情况
3 结论

(4)重楼在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重楼在我国民间医药中的应用与价值
    1.1原植物
    1.2性味、归经与功效
    1.3重楼在我国各民族医药的主治与用法
        1.3.1白族[17]
        1.3.2傣族[12, 14, 18]
        1.3.3傈僳族[19-20]
        1.3.4彝族[15, 21-24]
        1.3.5畲族[25-27]
        1.3.6土家族[28-31]
        1.3.7苗族[32-38]
        1.3.8侗族[39-41]
        1.3.9瑶族[42-43]
        1.3.10壮族[17, 37, 42]
        1.3.11蒙古族、黎族、羌族、藏族[11, 17, 44-45]
        1.3.12毛南族、鄂伦春族、基诺族、纳西族[46-49]
        1.3.13布依族、仡佬族、水族[6, 17]
    1.4重楼在不同民族及地区的民间单方、验方拾零
2总结与展望

(5)坚守与调适:乳源过山瑶传统文化传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价值
        (二)现实价值
    三、研究现状
        (一)瑶族研究
        (二)过山瑶研究
        (三)文化传承研究
        (四)瑶族文化传承研究
        (五)研究述评
    四、研究内容和思路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思路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田野调查法
        (三)定性分析法
    六、文章采用的理论
        (一)文化适应理论
        (二)文化变迁理论
    七、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一)研究观点的创新
        (二)研究视角的创新
第一章 过山瑶的历史与文化
    第一节 瑶族历史发展轨迹
        一、瑶族的形成与支系
        二、瑶族的迁徙轨迹
    第二节 乳源过山瑶的由来及文化
        一、乳源过山瑶的形成与发展
        二、乳源县的环境
        三、过山瑶的传统文化概貌
第二章 过山瑶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
    第一节 过山瑶传统文化传承的内容
        一、过山瑶的物质文化
        二、过山瑶的制度文化
        三、过山瑶的精神文化
    第二节 过山瑶传统文化传承的主体
        一、师爷、长者是文化传承的权威表率
        二、全体瑶胞是文化传承的生力军
    第三节 过山瑶传统文化传承的方式
        一、家庭传承
        二、师徒传承
        三、实践记忆传承
        四、歌舞节庆传承
        五、民间典籍传承
    第四节 过山瑶传统文化传承的保障
        一、文化认同是传承的基础
        二、《过山榜》是传承的“内容”保障
        三、习惯法是传承的“法律”保障
        四、民族文化生活化是传承的“形式”保障
        五、共同的文化心理是传承的“情感”保障
第三章 过山瑶传统文化传承的新际遇
    第一节 环境变化对过山瑶传统文化传承的改变
        一、自然环境的改变:从仰仗敬畏到利用开发
        二、社会环境的改变:从封闭一体到开放多元
        三、环境变迁对过山瑶传统文化传承的影响
    第二节 国家权力介入对过山瑶传统文化传承的冲击
        一、国家权力进入乳源瑶区的历史回溯
        二、国家权力对瑶区文化传承权威人群的重置
    第三节 市场因素对过山瑶传统文化传承的影响
        一、市场观念在乳源县瑶区的生发过程
        二、瑶区旅游事业的创立与发展
        三、市场因素导致过山瑶传统文化商品化和展演化
    第四节 族群互动对过山瑶传统文化传承的影响
        一、乳源过山瑶的族群互动情况
        二、族群互动对过山瑶传统文化传承的改变
    第五节 大众媒介对过山瑶传统文化传承的影响
        一、乳源县过山瑶大众媒介的使用情况
        二、大众媒介对过山瑶传统文化的影响
第四章 过山瑶的文化坚守与调适
    第一节 过山瑶对民族文化的坚守
        一、传统文化资料的搜集与研究
        二、坚守民间信仰,传承祭祀文化
    第二节 过山瑶传统文化调适的举措
        一、调适民间传承模式,激发其现代适应性
        二、尝试新的传承模式,增加文化传承的方式
    第三节 过山瑶传统文化调适的效果
        一、过山瑶传统文化调适的成效
        二、过山瑶传统文化调适的问题
    第四节 过山瑶传统文化传承的思路
        一、群策群力,积极传承民族文化
        二、做好“过山瑶之乡”文化品牌的传播与维护
        三、搭建“立体多元”文化传统体系
结语
    一、过山瑶传统文化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过山瑶传统文化传承的当代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附录B 调研图片

(6)大青木在贵州侗族民间的应用及科学性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由
    二 研究背景
        (一)民族药是新药研发较好的来源
        (二)我国大力扶持传统医药的发展
        (三)我国传统医药拥有悠久的历史
        (四)侗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贵州拥有丰富的药用资源及深厚的民族医药底蕴
    三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四 国内外研究概况
        (一)化学成分研究
        1 萜类
        2 黄酮类
        3 苯乙醇苷类
        4 甾体
        5 有机酸类
        6 其他
        7 挥发性成分
        (二)药理研究
        1 医学典籍研究
        2 现代药理研究
    五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大青木侗族民间药用情况调查研究
    一 研究区域概况
        (一)尚重镇
        (二)德顺乡
    二 研究内容及对象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对象
    三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实地调研法
    四 结果与讨论
        (一)关键人物背景资料
        (二)调查结果
        (三)与现有的调查结果对比研究
        (四)小结
        (五)讨论
第二章 大青木化学成分研究
    一 实验部分
        (一)仪器和试剂
        (二)实验材料
        (三)实验方法
    二 化合物结构鉴定
    三 小结
    四 讨论
第三章 活性研究
    一 MTT法实验原理
    二 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一)实验材料
        (二)仪器及试剂
    三 实验方法
        (一)抗乳房链球菌和无乳链球菌的活性测定
        (二)大青木正丁醇提取物抗菌活性筛选
        (三)化合物1(类叶升麻苷)和3(木犀草苷)抗菌活性测试
        (四)化合物7(木犀草素)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实验
    四 小结
第四章 大青木民间应用科学性探讨
    一 补药
    二 治疗感冒
    三 外伤、止血药
    四 其他民间用途
    五 讨论
创新和不足
    一 创新
    二 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附录 部分化合物核磁图谱

(7)侗族药用植物(论文提纲范文)

1 内容和方法
2 结果
    2.1 侗族药用植物是侗族药用物种的主要组成部分:
    2.2 侗族药用植物的命名:
        2.2.1侗族对药用植物的分类及类名:
        2.2.2 侗族药用植物的命名:
        2.2.3“植物名称词”为侗族药用植物名:
        2.2.4 汉语借词为侗族药用植物名:
3 侗族药用植物物种构成
4 讨论与小结

(8)赤胫散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成分研究
    1.1 非挥发性化学成分
    1.2 挥发性成分
2 药理活性研究
    2.1 抗氧化作用
    2.2 抗菌作用
3 民间应用
    3.1 治疗跌打损伤
    3.2 防治先兆流产
    3.3 烧伤
    3.4 前列腺炎、乳腺炎
    3.5 其它
4 展望

(9)响铃草抗菌活性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综述
    1 猪屎豆属植物研究概况
    2 响铃草简介
    3 实验设计思路
        3.1 前期抗菌活性研究结果
        3.2 实验设计
二、响铃草活性组分定性分析及化学成分研究
    1 响铃草活性组分定性分析
        1.1 样品的提取及鉴定
        1.2 响铃草总黄酮、总生物碱、总皂苷抑菌活性测定
        1.3 结论
    2 化学成分研究
        2.1 材料与设备
        2.2 提取
        2.3 化合物结构解析
三、结果与讨论
    1 实验结果
    2 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民族药响铃草的体外抑菌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1.1 材料
        1.1.2 试剂
        1.1.3 菌种
        1.1.4 培养基
        1.1.5 仪器
    1.2 方法
        1.2.1 响铃草不同溶剂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1.2.2 对响铃草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检测
2 结果
    2.1 响铃草不同溶剂提取物MIC比较
    2.2 响铃草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抑菌圈结果
3 讨论

四、侗族民间单方拾萃(九)(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文献的侗族传统医学病种研究[D]. 李小兰. 遵义医科大学, 2020(01)
  • [2]云南重楼属植物分类整理与质量评价研究[D]. 刘玉雨. 大理大学, 2019
  • [3]重楼属植物在少数民族医药中的应用[J]. 刘玉雨,徐福荣,范敏,段宝忠.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9(03)
  • [4]重楼在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中的应用[J]. 王薛,陈卓,尹鸿翔. 华西药学杂志, 2018(05)
  • [5]坚守与调适:乳源过山瑶传统文化传承研究[D]. 李锦云. 中南民族大学, 2018(05)
  • [6]大青木在贵州侗族民间的应用及科学性探究[D]. 李丽君. 贵州民族大学, 2018(01)
  • [7]侗族药用植物[J]. 郭伟伟,袁涛忠,龙冬艳,曾茜.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6(10)
  • [8]赤胫散的研究进展[J]. 周志红,吴斐华,梁敬钰. 海峡药学, 2013(01)
  • [9]响铃草抗菌活性成分研究[D]. 吴贞建. 贵州大学, 2009(S1)
  • [10]民族药响铃草的体外抑菌活性研究[J]. 周英,王慧娟,段震,李燕,黄赤夫. 时珍国医国药, 2009(01)

标签:;  ;  ;  ;  

侗族民间单方收藏(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