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教士与现代中国教育

传教士与现代中国教育

一、传教士与中国近代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马君,王艺霏[1](2022)在《近代以来西方职业教育理论在中国的引进与传播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代以来,西方职业教育理论或由传教士零散传入中国,或由有识之士主动引入中国,经历了以零星介绍为主、以日本为中介和以美国为蓝本的三个传播阶段。在对相关文献史料爬梳整理后,发现这三个阶段虽然在传播动机、传播途径和传播主体等方面呈现出差异性、单一性和自主性等特点,但都给中国职业教育学科的诞生、理念的交流以及实践的变革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启示当代西方职业教育理论传播要立足于中国职业教育实践,加强培养高素质的本土职业教育研究者,不断增强理论影响力。

钱毅,孟昳然[2](2021)在《19世纪下半叶鼓浪屿中西人居理念的碰撞与交流》文中指出19世纪下半叶,西方人在鼓浪屿进行建筑与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其近代人居理念强势楔入鼓浪屿,与本土既有的传统人居文化之间发生碰撞,形成殖民社区与原住民村落以不同形态并置的局面。其后,两种人居模式通过磨合、交流与互鉴,特别是借助具有近代化生活经验的归乡海外移民群体,西方近代人居文化开始被本地人接纳,并迈出本土化的初步尝试。鼓浪屿中西社区的地理边界也日趋模糊,向融合了中西多元文化的近代化国际社区发展。

冯长春[3](2021)在《2000—2017年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述评》文中研究表明2000—2017年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在"重写音乐史"争鸣、音乐史学理论的探讨与新方法的实践、史料建设与文献研究、音乐家研究、音乐创作研究、音乐专题史研究、区域音乐史研究以及较为活跃的批评与商榷等主要方面引人注目。此外,研究中出现的"厚近薄现"的整体学术态势以及由此带来的视野收缩乃至学术转向,值得反思。

田素美,高晓波[4](2021)在《近代传教士在四川藏族聚居区的活动及其社会影响——以教育、医疗、慈善为考察中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代四川藏族聚居区虽然交通不便,但因其毗邻西藏的特殊地理位置,而被视为从内地进入西藏的桥头堡,因此,也成为英国、法国、俄国等国家频繁活动的区域之一。通过不平等条约,资本主义国家获得了进入中国内地传教的特权后,传教士便大量进入内地建立教堂,发展教徒。传教士进入四川藏族聚居区后,租买土地,建立教堂,创办教会学校,建立医院诊所和慈善机构等。教会学校促进了西学在涉藏地区传播,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为涉藏地区提供了全新的学校教育模式;同时起着控制民众思想,为列强侵略提供合理性解释的作用。因此,要认清这种以慈善之名行传教剥削之实、扰乱社会秩序的侵略本质,但客观上对涉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刘佳瑄[5](2021)在《英国医生梅威令与晚清中国的西医教育》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西方医学的逐渐传播和影响力扩大,西医教育也逐渐在晚清中国发展起来。1879年梅威令医生来到中国后便开始关注中国战时医疗救护人员缺失问题,并希望通过开办医学校、招收当地学生的方式培养中国本土的西医。1886至1888年间,他的学生参加西医考试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通过对比《申报》、西文报纸和梅威令自己撰写的医学教学计划书,可发现当时国人在认识西医时不同的价值取向和侧重点。同时,这些媒体对梅威令西医教育活动的报道拉近了国人与西医之间的距离,促进了西医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张睿[6](2021)在《中国少数民族基督教史研究述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且分布地域广泛,我国学者对中国少数民族基督教史的研究,通常都是以区域史的视角展开,也有一些属于专题史或个案史,这符合中国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国情。将某一民族基督教的传播历史,置于特定的地理区域,通过区域"小历史"研究进而推动整体"大历史"研究。为体现学术界已有成果的区域研究规律,同时兼顾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规律,我们以东北、华北、西北、东南、中南、西南六大区域为主线,

张蒙[7](2021)在《医学拉丁文在近代中国:传教士的帝国话语与留日学生的在地反抗》文中研究表明在20世纪初,虽然拉丁文是欧美医学界的通用语言,但以高似兰(Phillip B. Cousland)为代表的在华传教士却不教授中国学生拉丁文,而代之以英文,并据此制定出与中国本土语言习惯不同的中文医学术语。这一将中文从属于西方现代民族语言的做法遭到留日学生的反对。汤尔和等人利用拉丁文在医学领域的国际地位,打压英文在中国的影响。与此同时,他们声称日译名词符合拉丁文原意和汉语传统,从而在1910年代举行的医学名词审查会上成功抵制大部分博医会拟定的新名词。这场学术论争的背后,既是传教士与留日学生争夺中国医学标准的制定权,也是留日学生试图打捞那些在传教士帝国话语中消失的中国传统,以保存国族认同。

姚宏志[8](2021)在《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社会科学的发生》文中研究说明近代意义上的社会科学知识和理论体系产生于西方,是工业革命和城市化发展的结果,非西方国家的社会科学通常是从西方引进或传入的。伴随着西学东渐的大潮,西方近代社会科学传入中国。中国知识界在积极传播西方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的同时,努力推动中国传统学术思想的近代转型。在此基础上,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逻辑学等近代中国社会科学开始了孕育和生长。

李震[9](2021)在《《正道启蒙》跨文体翻译与基督教本色化》文中研究说明英国女作家莫蒂母的一部儿童福音故事集《将明篇》,"行旅"到近代中国后先后由6位来华传教士翻译成9种不同版本,其中尤以宾为霖之《正道启蒙》最受欢迎。然而,译本在目标读者、文体、语言和内容等多方面却发生了变异。这既是原作内容和译者翻译动机驱使的必然结果,亦与近代中国小说的文体特征和文学场密切相关。此外,为实现与中国民众的"视界融合",《正道启蒙》的基督教呈现明显的本色化特征。因此,《正道启蒙》是跨文体跨文化跨宗教对话的一部范本。

乔会妮[10](2021)在《近代广西教会医院研究》文中认为

二、传教士与中国近代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传教士与中国近代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近代以来西方职业教育理论在中国的引进与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传播背景
二、传播的历程及其特点
    (一)以零星介绍为主的职业教育理论传播阶段及其特点(1900年之前)
    (二)以日本为中介的职业教育理论传播阶段及其特点(1900—1910年)
    (三)以美国为蓝本的职业教育理论传播阶段及其特点(1911—1949年)
三、主要影响与当代启示
    (一)主要影响
        1. 为中国职业教育学科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2. 推动了中外职业教育理念的交流。
        3. 促进了中国职业教育理论水平的提升与实践的变革。
    (二)当代启示
        1. 从传播内容来说,要立足于中国职业教育实践。
        2. 从传播者来说,要培养高素质的本土职业教育研究者。
        3. 从传播效果来说,要更加强调理论的影响力。

(2)19世纪下半叶鼓浪屿中西人居理念的碰撞与交流(论文提纲范文)

一19世纪40年代初外国人对鼓浪屿人居环境的认知
    (一) 19世纪40年代鼓浪屿的外国居民
    (二)受疾病困扰的外国人
二西方人殖民建设最初的选址理念及居住模式
    (一)西方人社区的初建
    (二)选址及人居文化的楔入
    (三)公共设施的建设
    (四)基础设施的营造
    (五)社区景观的营建
三人居理念的碰撞与冲突
    (一)传统海岛田园到近代海岛社区
    (二)“如画”的景观与“被诅咒的小屋”
    (三)关于基础设施建设的争议
四人居观念的交流及鼓浪屿中外社区的逐渐融合
    (一)西方人近代人居理念的传播
    (二)华人对西方近代居住模式的兴趣
    (三)具有本土特征近代居住模式的早期尝试
    (四)中外居住区的逐渐融合
五小结

(4)近代传教士在四川藏族聚居区的活动及其社会影响——以教育、医疗、慈善为考察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一、近代四川藏族聚居区传教士概况及其分布
二、近代传教士在四川藏族聚居区的教育、医疗、慈善活动
    (一)传教士与四川藏族聚居区的教育
        1. 四川藏族聚居区教会学校概况
        2. 四川藏族聚居区教会教育的特点
    (二)传教士与涉藏地区的医疗
        1. 涉藏地区的医疗机构
        2. 四川藏族聚居区医疗机构的特点
    (三)传教士与藏族聚居区的慈善活动
        1. 涉藏地区的慈善机构
        2. 四川藏族聚居区的慈善特点
三、传教士在四川藏族聚居区活动的社会影响
    (一)积极影响
        1. 打破了贵族垄断藏族聚居区教育的局面
        2. 为藏族聚居区提供了全新的学校教育模式
        3. 教会学校促进了西学的在藏族聚居区传播
        4. 传教士的慈善医疗活动在一定程序上缓解了民众的疾苦
    (二)消极方面
        1. 控制民众思想,为列强侵略提供合理性解释
        2. 以医疗慈善之名行传教剥削之实,扰乱社会秩序
结语

(5)英国医生梅威令与晚清中国的西医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一、梅威令在晚清中国的西医教学
二、梅威令西医教学活动的影响
    (一)加深国人对西医的认识
    (二)引发中西医比较之热议
    (三)埋下红十字会扎根中国的种子
三、结语

(6)中国少数民族基督教史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关于东北少数民族基督教的研究
第二,关于华北少数民族基督教的研究
第三,关于西北少数民族基督教的研究
第四,关于中南少数民族基督教的研究
第五,关于东南少数民族基督教的研究
第六,关于西南少数民族基督教的研究

(7)医学拉丁文在近代中国:传教士的帝国话语与留日学生的在地反抗(论文提纲范文)

一 传教士帝国话语中的拉丁文
二 留日学生:“以拉丁为本位”
三 医学名词审查会上的交锋
结 语

(8)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社会科学的发生(论文提纲范文)

一、西方近代社会科学输入中国
二、西方近代社会科学的迅速传播
三、近代中国社会科学的发生
    (一)经济学
    (二)政治学
    (三)社会学
    (四)历史学
    (五)逻辑学

(9)《正道启蒙》跨文体翻译与基督教本色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一部儿童故事集的近代中国“行旅”
二、从儿童故事集到小说的文体跨越
三、《正道启蒙》的基督教本色化
四、结语

四、传教士与中国近代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近代以来西方职业教育理论在中国的引进与传播研究[J]. 马君,王艺霏. 职教论坛, 2022(01)
  • [2]19世纪下半叶鼓浪屿中西人居理念的碰撞与交流[J]. 钱毅,孟昳然. 鼓浪屿研究, 2021(01)
  • [3]2000—2017年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述评[J]. 冯长春. 中国音乐, 2021(06)
  • [4]近代传教士在四川藏族聚居区的活动及其社会影响——以教育、医疗、慈善为考察中心[J]. 田素美,高晓波. 青海民族研究, 2021(03)
  • [5]英国医生梅威令与晚清中国的西医教育[J]. 刘佳瑄.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1(05)
  • [6]中国少数民族基督教史研究述评[J]. 张睿. 世界宗教研究, 2021(04)
  • [7]医学拉丁文在近代中国:传教士的帝国话语与留日学生的在地反抗[J]. 张蒙. 史林, 2021(04)
  • [8]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社会科学的发生[J]. 姚宏志. 学术界, 2021(07)
  • [9]《正道启蒙》跨文体翻译与基督教本色化[J]. 李震. 中国翻译, 2021(04)
  • [10]近代广西教会医院研究[D]. 乔会妮. 广西师范大学, 2021

标签:;  ;  ;  ;  ;  

传教士与现代中国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