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指数期货交易面临的问题及合约设计

建立指数期货交易面临的问题及合约设计

一、The Problems Being Faced for Establishing Index Futures Transaction and the Contract Design(论文文献综述)

史香迎[1](2021)在《天然气期货产品设计》文中认为经过30年的不懈攀登,我国期货市场日益成熟,期货品种日益丰富,期货价格愈发权威,在稳企安农、促进大宗商品市场繁荣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已上市了66种商品期货,商品期货相对丰富,但能源类期货品种相对较少。天然气作为我国消费的第三大能源,而且是一种清洁能源,近年来,消费增速远远快于煤炭、原油,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如何进一步增强天然气能源安全、促进其现货市场的繁荣,天然气期货大有可为。值此时机,本文从天然气期货上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写起,对天然气期货合约进行了具体设计,以期促进天然气期货的成功上市和顺利推广。具体而言,本文从天然气现货需求量大、天然气价格波动幅度大、增强天然气能源安全、增强我国对天然气定价的话语权四个方面分析了天然气期货上市的必要性,从天然气质量等级可标准化、储存方式多、运输方式多样、国内期货市场比较成熟四个方面分析了天然气期货上市的可行性。之后,本文明确了天然气期货的目标投资者要既包括境内投资者又包括境外投资者,并提出了天然气期货合约设计的三大原则: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兼顾安全和效率、衔接国内与国际。在此基础上,本文综合所学的知识和对上期所上市品种的相关条款统计以及对美国天然气期货合约的部分借鉴,对我国天然气期货合约的具体条款进行了详尽的设计。关于天然气期货价格的推导方面,本文运用ARIMA模型,利用国内液化天然气的现货价格对天然气期货合约的价格进行了推导和检验,推导出的天然气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拟合效果较好。最后,本文从丰富国内能源期货、为天然气现货价格提供远期指导、促进美丽中国建设、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四个方面对天然气期货上市会带来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天然气期货的目标投资者,从政府、期货业协会、期货交易所、期货公司四个维度提出了天然气期货的推广策略。

夏雪[2](2021)在《电力现货市场下的市场风险及其金融衍生工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电改的持续进行和现货市场的试运行,电力市场交易主体面临着多种市场风险,从国外经验来看,电力金融市场是现货市场的重要补充,能够起到对电力现货市场风险对冲、联合电力现货市场一起促进电力真实价格发现等重要作用。而电力金融衍生工具作为电力金融市场的核心,其设计是否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力金融市场未来发展健康与否。因此,本文首先对一般金融衍生工具进行概述,其次叙述了典型国家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和欧洲的电力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历程并总结了对我国电力金融衍生工具设计的启示。针对我国发输配售环节电力市场交易主体面临的市场风险进行识别,并以能通过电力金融衍生工具来规避此风险为原则进行风险评价,最终评价出发电环节的市场风险包括短期成本回收风险、无法履约风险、位置基差风险;输(配)环节的市场风险为输电阻塞风险;售电环节的市场风险包括电价波动风险和跨省区交易下售电环节福利分配不公平风险。基于评价出的市场风险设计了电力远期合约、电力期货产品等五种电力金融衍生工具,设计内容包括产品类型、合约条款、结算方式等,其中主要条款包含了保证金比率(用于信用保证),最小报价单位、涨跌停板幅度、结算价格等。金融输电权的设计内容包括交易主体、分配方式、拍卖方式、监管设计等。综合使用多种模型设计电力金融衍生工具具体合约条款内容,如使用了极值理论和计量经济学模型设计电力期货和期权的保证金水平和涨跌停板幅度;使用相对最小变动价位法设计最小变动价位;使用单双边拍卖模型和混合拍卖模型等设计金融输电权的拍卖方式等。最终针对设计的电力金融衍生工具进行设计有效性评价,分别构建五种产品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的方法设置权重,再由线性加权实现综合评价,且以美国PJM市场数据为样本进行了算例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性。本文创新性在于评价出了能够使用电力金融衍生工具规避的电力市场风险,并结合了国际经验、我国电力市场发展现状,从主观角度、客观角度等多方面设计了电力金融衍生工具,为我国未来电力金融衍生工具的设计和评价提供参考。

刘富军[3](2020)在《花椒期货产品设计》文中认为到目前为止,期货市场在我国的发展已经有将近三十年的历程,形成了符合自己发展的监督管理体系。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的开放和人们对期货知识的了解,我国期货市场的投资者日益增加,期货市场现有品种已经不能满足市场投资者多样化的需求。所以,一方面要加快我国期货交易品种开发速度;另一方面要完善和加强监管体系的建立。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在国际上农产品定价交易中我国的话语权很轻,这严重损害我国在农产品方面的利益。花椒作为我国土生土长的农产品,因其自身独有的麻味深受消费者喜爱。最近几年里,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花椒产业规模日渐扩大,花椒价格波动幅度增加,导致花椒种植者和加工者面临着很大的价格风险和生产经营风险。期货产品的功能为他们提供了避险的工具,同时也能促进我国花椒产业的健康发展。本论文以我国农产品期货发展状况、花椒现货市场发展现状和花椒能成为期货产品的必要性、可行性等为依据,借鉴已有的农产品期货品种设计经验,对花椒期货产品合约进行设计和上市的准备与建议。首先,介绍我国农产品期货的作用、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其次,从我国花椒生产情况、花椒现货市场发展情况以及花椒进出口的情况出发,对花椒期货产品推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以明确花椒具有成为期货产品的特性;然后,进行花椒期货产品合约的设计,主要设计的有花椒期货基本要素,风险控制要素以及交割要素;第四,采用持有成本理论的定价模式,进行花椒期货产品定价公式推导;最后,从上市时机的选择和市场的培育等方面提出建议,为我国以后花椒期货的上市打下坚实理论基础。通过对本论文的研究可以得出结论,推出花椒期货品种不仅可以规避企业价格风险、提高花椒种植户的收入和促进花椒产业健康发展,还对我国在国际上提高农产品定价话语权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刘凌云[4](2020)在《燃煤发电项目双因素风险分析及期货对冲模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燃煤发电项目是指以煤炭为燃料,正在规划、建设或已经投产运营的火力发电单元。由于煤炭燃料约占到火力发电生产运营成本的70%,我国煤炭产量70%以上用于发电,燃煤火力发电量又占到我国各类发电总量的70%以上,这“三个70%”的根本问题是煤炭。所以,从宏观层面上讲,国家以什么方式有效配置煤炭资源,如何高效利用煤炭资源,怎样调整能源结构,是摆在政府决策者们面前的重要问题;从微观层面上讲,我国煤炭价格购销市场化所引起的价格波动频次增加和波动幅度不断加大,给我国燃煤火力发电厂的正常生产经营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构成不容忽视的经营风险。认真研究煤炭市场供求关系变化规律及如何规避煤炭价格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是燃煤火力发电项目的规划、建设与运营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在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纲领指导下,火电项目建设面临着硬约束。相反,新能源发电装机呈高速发展态势,水力发电对火力发电影响显着。但水力发电出功不稳定性,给燃煤火力发电项目功率稳定输出产生不可忽视的风险。本论文将煤炭价格波动、新能源发电替代及不稳定性对燃煤火力发电造成的冲击定义为双因素风险。本研究主要从如何利用动力煤期货工具视角深入研究化解双因素风险的对策与方法,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深度探究煤炭价格波动、新能源发电变化与燃煤火力发电出功之间的经济理论关系和数量关系。在理论方面,采用价格波动理论较先进的状态空间模型理论,分析煤炭价格与燃煤火力发电之间、新能源发电与燃煤火力发电、煤炭价格与煤炭社会库存之间的关系特征,选择合适的状态空间模型类型,构建了完善分析模型:实证方面,通过收集了十年以上的煤炭价格指数、煤炭社会库存、新能源发电及燃煤火力发电量的历史数据基础上,经过严谨的经济计量分析,构建了四大计量经济理论模型,检验了双因素风险分析及期货对冲策略诸经济模型的正确性。本论文根据状态空间模型理论和金融期货理论,构建了燃煤火力发电项目煤炭现货和期货库存最优比例模型、双因素风险期货对冲模型。这些模型,为燃煤发电项目运营有效利用煤炭期货对冲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根据状态空间模型理论,量化分析我国煤炭价格、新能源发电与煤炭社会库存及火力发电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以此研判煤炭价格走势、煤炭社会库存变化、煤炭火力发电变化情况,合理安排煤炭库存,以及煤炭实际库存与虚拟库存比例关系,并在煤炭期货市场上开展套期保值交易,达到规避煤炭价格波动风险和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的目的。基于上述思想及思路,研究内容具体包括以下五个主要部分:(1)燃煤发电项目双因素风险的成因。本研究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结合生产实际,深入分析了燃煤发电项目建设与运营中面临的经营管理问题,认为我国煤炭购销市场化而加剧了煤炭价格的波动,给煤炭消费和生产者带来了很大的经营风险,随后分析了引起煤炭价格波动的诸多因素及深层次的原因;同时研究了新能源发电替代及出功不稳定性对燃煤火力发电产生的冲击及原因分析,准确定义为“双因素”及“双因素风险”,为论文展开研究奠定了逻辑基础。(2)对本研究起到支撑作用的相关基础理论综述。把经济波动理论及价格波动理论引入到煤炭现货市场、期货市场价格波动分析中;根据经济滤波理论,对经济变量进行滤波整理,为得到构建模型所需要的数据提供了处理分析方法;运用协整理论实证分析了模型的正确性;期货套期保值理论,为本论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期货对冲策略模型提供理论支持;状态空间模型理论是本论文主要模型构建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3)双因素风险识别及影响要素研究。应对风险必须准确分析风险源问题,本论文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进行风险分析,在供给方面,煤炭价格波动是主要因素,影响很大;在需求方面,对煤炭火力发电量影响较大的因素中,就波动性而言,新能源发电的不稳定性,是主要因素。本论文将煤炭价格波动和新能源发电不稳定性这两个变量风险定义为煤炭火力发电项目运营中的“双因素风险”。(4)构建燃煤发电项目双因素风险期货对冲模型。依据模型构建的总体思路,运用状况空间模型理论,针对煤炭价格与燃煤火力发电之间的关系特征、新能源发电与燃煤火力发电之间关系特征,构建了煤炭价格对火力发电量影响的理论模型及煤炭价格对库存影响模型,新能源发电量变化对燃煤发电量影响的理论模型,建立了煤炭现货实际库存与虚拟库存理论模型,得到了双因素风险期货对冲模策略模型。(5)模型实证研究和燃煤火力发电项目案例应用分析。建立“煤炭价格波动与火力发电量变动”、“新能源发电不稳定与火力发电量变动”、“煤炭价格波动和新能源发电不稳定与火力发电量”、“煤炭价格波动与煤炭社会库存量”的实证模型。最后选取了江苏某火电项目案例,验证了本论文分析方法及模型应用的合理性及有效性。为我国燃煤火力发电项目运营中开展类似业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操指导。

姚梦婷[5](2020)在《我国天气期货产品设计及其应用研究 ——基于天气影响指数的构建》文中提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温室效应的加剧,天气因素的威胁越来越成为人类难以预料和处理的高危要素之一。天气期货作为能有效转移天气风险的工具,在国外成熟市场上已经广泛应用到各相关行业,取得了较好的天气风险管理效果。我国各区域间差异非常大,降雨量和气温等基础指标不确定性高,天气风险的发生概率也较高,对于天气风险管理有着较高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充分地结合本国的气候特点,学习研究成熟市场的发展经验,并将其运用到本国的天气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过程中。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能为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助力。首先,本文引入PEST宏观环境分析模型,分析了在我国推出天气期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本文认为根据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在我国推出天气期货具有迫切的需求,并且在各个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其次,本文通过借鉴CME的天气衍生产品,结合我国的天气气象特征,构建了综合气温和降雨量双重影响的天气影响指数,设计出符合我国现实需求的天气期货产品。然后,本文结合沈阳市2008年-2018年日均气温数据和1978年-2018年月度降雨量数据,利用时间序列模型对天气指数进行模拟。再通过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对天气期货产品进行定价,而后结合东北地区春玉米产量与气温、降水量指数变化的稳定关系,检验天气期货的套期保值效果。本文认为对于气温和降雨量指数的模拟,分别使用ARMA模型和AR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并且本文设计的天气影响指数期货能对农业气象风险进行有效管理。最后,本文对我国天气期货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考虑从模型风险、基差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角度来分析天气期货在运用过程中的潜在风险。

阎新奇[6](2020)在《中国原油期货价格发现功能有效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8年3月中国原油期货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上市交易以来,市场运行平稳,发展态势良好。但与国际上成熟的原油期货市场相比,中国原油期货市场在多个方面还存在差距。价格发现功能是期货市场的基础性功能,是衡量期货市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为了保障中国原油期货市场创建目标的实现以及国民经济有序平稳运行,本文对中国原油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有效性展开研究。理论上,期货价格在市场价格体系中反映信息和传递信息两方面的表现,可以作为评价中国原油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有效性的标准;而市场交易者、交易制度以及合约设计等因素对信息的反映和传递有着直接的影响和制约,在更深入的层面决定中国原油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有效性。中国原油期货市场的创建历程和运行状况都显露出中国原油期货价格发现功能有效性不足的问题。假设中国原油期货价格发现功能在原油现货市场、国际原油期货市场和原油运输市场间均能够有效发挥,通过构建VAR模型,以中国原油期货价格在反映信息和传递信息两方面的表现作为衡量标准对以上假设分别进行验证。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原油期货市场未能向原油现货市场、国际原油期货市场和原油运输市场有效地传递信息,而仅仅能够反映国际原油期货市场的信息。所以可以认为,中国原油期货价格发现功能有效性存在不足。中国原油期货价格发现功能有效性不足可以归因于市场交易者参与度不高、制度安排存在缺陷、合约设计不够完善以及国内配套市场发展不成熟四个方面。建议通过针对性地改进市场交易者、制度安排、合约设计和配套市场存在的问题来提高中国原油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有效性,通过提高海外原油权益产量和增强监管能力来保障中国原油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有效发挥。

姚涛[7](2020)在《稀土期货产品设计》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着2014年WTO所做出的的终裁,我国自1998年开始实施至2015年的稀土出口配额管理政策正式废除,国内稀土市场也进入市场化发展阶段,但大量的稀土储备、生产量、不合理的产业规划以及落后的稀土产品研发技术,导致我国稀土出口价格一路走低。随着稀土资源的大量出口以及价格不断走低的是我国逐渐丧失对于稀土资源的定价权与国际话语权,稀土资源的整合、科学技术的升级以及稀土产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为此,政府逐步建立并完善稀土收储政策以及建立六大稀土集团加强对国内稀土资源的掌控,其重心依旧在于充分发挥稀土的战略价值。而稀土期货产品的研究与推出,为我国稀土产业长久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稀土现货市场完善的交易体系以及交易品种为稀土期货各产品的上市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稀土期货品种的推出与完善,能够使各稀土生产企业、贸易企业与加工企业等配合现货市场交易规避价格风险,期货市场高流动性的特点以及期现套利的实现也让稀土品种的定价更加规范,为我国稀土产品夺回定价权,完善稀土出口贸易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现实的解决方法。中国稀土期货产品的推出,将极大的完善我国稀土产业市场体系,充分发挥期货定价功能,高效准确的价格信息能够极大的提高稀土产业资源配置效率,对我国整合稀土资源、促进产业链升级以及发挥稀土战略资源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充分研究稀土产业链特点的基础之上,结合期货产品设计的理论原则,分析稀土期货产品设计的可行性,从中选取出口量最大的氧化镧稀土产品以及下游需求量最大的氧化钕稀土产品作为设计标的,在对比国内已上市期货设计原则以及类似产品的期货合约的基础上,结合稀土产业链自身的特征分别设计出氧化镧、氧化钕期货合约的各类条款,并以氧化钕2013年至2019年底的价格数据作为样本设计期货定价模型,为稀土期货产品的设计与定价提供借鉴。最后,从政府、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服务机构以及稀土现货期货各类市场参与者等方面分别对稀土期货的上市推广以及完善我国稀土期货市场提出建议,为未来我国首个稀土期货产品上市以及更长远的完整产业链在期货市场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刘俊豪[8](2017)在《木材期货开发路径与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木材市场是我国商品市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木材产业的发展对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都至关重要。木材期货作为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的重要品种之一,其研究、运行和推广,不仅对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完善我国木材市场体系、整合木材产业链、为木材企业提供风险转移机制都产生深远的影响。木材期货在我国已有尝试,上世纪90年代的原木期货和胶合板期货虽然取得一定的成功和影响,但后来由于全国期货市场的关停整顿而被迫退市;2013年重新推出了胶合板和纤维板期货,但目前处于交易有价无市的尴尬局面,无法充分发挥期货基本功能。因此,木材期货的品种选择、期货合约设计以及期货市场的培育路径,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促进木材期货的发展,不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下木材产业建立的重要任务,也是“新经济”的历史背景下,追求绿色环保材料,统筹木材产业长远发展和绿色金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先是在梳理木材产业链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木材市场的现状与存在问题,论证了我国建立木材期货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后总结了国内外木材期货发展的经验教训,为设计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木材期货合约,探索中国木材产业发展,促进林业金融化的木材期货交易提供经验借鉴;最后,针对木材产业链运行实际,结合不同环节木材产品的价格关系,提出发展木材期货的路径,初步设计了木材期货合约,并提出政策建议。本文得到的主要结论有:当前木材产业发展迅速,但木材市场组织现状仍存在诸如产业集中度低,细分市场产业规模小,物流系统不完善,现货交易中标准化没有得到落实,交易方式效率低,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还不够完善的问题;现实中木材产业企业客观存在套期保值需求,但木材期货上市品种少,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效率低;木材类产品产量、市场参与者规模、产品的存储特性、价格波动性等具备发展木材期货的条件,但市场细分规模小,产品质量差异大,物流成本高,交割地点分散等也制约了木材期货品种的发展,国内外木材期货品种的发展都遇到一些障碍;发展木材期货市场需要在完善木材现货市场的基础上,根据木材品种特性和木材产业链的运行状况,合理设计和创新木材期货品种,促进木材期货市场发展。本文认为发展木材期货的路径与策略首先应支持木材交易专业市场的龙头企业整合国内木材现货市场,建立统一的全国性木材市场体系;在此基础上扩大网上木材交易规模,引进网上公开竞价交易机制,形成权威的木材现货价格信号;最后期货交易所在改进现有两板期货合约基础上,逐步推出锯材期货、纸浆期货等系列木材期货品种,促进木材期货市场发展。

陈旭光[9](2010)在《中国股指期货市场监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1982年美国堪萨斯城期货交易所首推价值线指数期货合约后,经过至今二十八年的发展,股指期货已成为国际资本市场最为成功的金融衍生品之一,事实证明它在帮助金融资本规避风险、健全股票市场功能、促进金融体系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国际经验也表明,它容易衍生出新的风险,一旦对其监管不当则不仅会伤及资本市场本身、而且还会累及国家金融体系、甚至动摇实体经济。所以,如何科学合理地对股指期货进行监管、促进其平稳发展是世界各国一直都致力研究的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连年快速增长和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提高,国内对金融避险工具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在筹备了五年之后,中国沪深300股指期货终于在2010年4月推出,它改变了中国股市多年来只能做多的格局,对完善和稳定市场内在机制、促进金融创新、拓展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在中国金融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然而此时,金融危机刚刚过去,全球经济动荡不安,出于投机、保值等动机的国际资本可能会借道不断升值的人民币而对中国内地市场造成冲击,同时股指期货本身就是一个具有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品种,国内对它的研究和经验都还不足,尤其是缺乏基于其真实交易数据的实证分析和系统性的研究,所以在中国对其进行首次尝试的初期阶段,在这样不利的内外大背景下,如何兼顾其发展与监管,这对管理层提出较高要求,也是本文的研究主题。论文主要研究了中国股指期货市场的监管问题,着重分析中国股指期货推出后的实际情况,归结市场的问题所在,然后由宏观到微观、自上而下地对中国股指期货市场的监管进行研究,针对其中的具体问题给出先战略性后战术性的解决方案。论文认为,中国股指期货市场尚处建立初期,对其监管的框架刚刚搭建,还有待完善,包括一系列监管举措的实际效用还有待观察和因地制宜地改进。论文基于对中国股指期货推出后的真实市场情况,从中国股指期货市场的监管体系、监管制度与措施、合约设计与交易制度等方面分别进行了研究,力求使其监管作用更具实效,与市场实际情况合理匹配,主要的工作和结论如下:1、在监管的宏观方面,论文认为世界股指期货市场普遍采用的“一元三级”监管模式也同样可被应用于中国,但必须结合中国市场实际情况而对其适当地进行调整和补充,为此本文尝试性地构建了一个专门针对中国股指期货市场的新型监管体系,来重新调整监管重心,扩大了第二、三层级的监管职权,使市场各方监管机制综合地发挥实际效用;2、为确保监管体系的顺利运行,论文再从中观角度研究了加强监管的几项主要措施,包括:跨期、现两市联合监管、培育投资者队伍、加强一线监管等,并就此展开详实的论述;3、继宏观和中观之后,论文再深入到与监管相关的微观层面进行研究,为此论文采用了中国股指期货沪深300合约上市后真实的交易数据来作为研究的基础和依据,对其进行多项统计和对比,从合约设计及交易制度在市场建立初期定价过程中的适用性和实效性角度进行了论证后,提出完善建议,包括:建议适当降低目前300元/点的合约乘数水平或尽快推出小型股指期货合约以满足中小投资者需要求、缩小涨跌停板幅度或对其分段设置、增加熔断机制以弥补监管疏漏并遏制投机行为等。论文紧密地将理论和市场实务有机结合在一起,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对中国股指期货市场的监管问题进行了有限的研究,谨慎地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并加强监管的结论和建议,仅供市场管理者参考,对促进中国股指期货市场监管的完善与成熟、推进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高原[10](2010)在《我国股指期货合约设计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股指期货合约设计在股指期货的推出过程中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其设计的成功与否是股指期货能否顺利运行的关键。我国股指期货合约是根据我国资本市场的运行现状进行设计的,股指期货在我国是新事物,股指期货的合约设计及运行都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完善。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我国股指期货合约设计既应该遵循实现套期保值与规避系统性风险、确保交易规模与规避流动性差异风险、增加信息传递与完成价格引导、防止价格操纵与保证公平性的一般原则,又要以维护市场稳定、服务股票现货市场、服务机构投资者和抑制过度投机为主要目标。这些设计的依据为我国现有股指期货合约设计提供了有益的指导,使得我国现有股指期货合约设计紧密地与股指期货的推出初衷相吻合。我国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运行已有两个多月,在运行过程中表现比较平稳,本文通过对其合约进行详细分析,对比其他国家和地区股指期货合约设计的方法,找出我国现有股指期货合约设计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入市门槛过高、风险防范不足、投机交易频繁以及期货和现货市场交易不对称等。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股指期货合约的具体规则,提出我国股指期货合约设计应从增加我国股指期货合约的类型、完善价格波动限制机制、调整保证金水平和手续费标准以及现货市场由T+1逐步向T+0过渡等方面进行综合改进。这些措施必将对于我国股指期货的平稳推进,对于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The Problems Being Faced for Establishing Index Futures Transaction and the Contract Design(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he Problems Being Faced for Establishing Index Futures Transaction and the Contract Design(论文提纲范文)

(1)天然气期货产品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论文框架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天然气期货上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2.1 天然气期货上市的必要性分析
        2.1.1 天然气现货需求量大
        2.1.2 天然气价格波动幅度大
        2.1.3 增强天然气能源安全
        2.1.4 增强我国对天然气定价的话语权
    2.2 天然气期货上市的可行性分析
        2.2.1 天然气质量等级可标准化
        2.2.2 天然气储存方式多
        2.2.3 天然气运输方式多样
        2.2.4 国内期货市场比较成熟
第3章 天然气期货的目标投资者及合约设计原则
    3.1 天然气期货的目标投资者
        3.1.1 境内投资者
        3.1.2 境外投资者
    3.2 天然气期货合约设计原则
        3.2.1 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3.2.2 兼顾安全和效率
        3.2.3 衔接国内与国际
第4章 天然气期货合约设计
    4.1 基础条款设计
        4.1.1 交割标的物的选择
        4.1.2 交易单位、合约规模和最小变动价位的确定
        4.1.3 上市交易所的选择
        4.1.4 交割方式和交割地点的选择
        4.1.5 合约交割月份的选择
    4.2 风险控制条款设计
        4.2.1 涨跌停板限幅设计
        4.2.2 合约保证金制度设计
    4.3 其它条款设计
        4.3.1 最后交易日设计
        4.3.2 最后交割日设计
        4.3.3 交易代码设计
        4.3.4 交易时间设计
    4.4 天然气期货合约简表
第5章 天然气期货定价方法的推导与检验
    5.1 天然气期货定价方法的确定
    5.2 天然气期货定价方法的检验
        5.2.1 数据的选取与描述性分析
        5.2.2 平稳性和自相关性检验
        5.2.3 模型推导与检验
第6章 天然气期货产品的优势和预期上市效果分析
    6.1 天然气期货产品的优势分析
    6.2 天然气期货上市效果分析
        6.2.1 丰富国内能源期货
        6.2.2 为天然气现货价格提供远期指导
        6.2.3 促进美丽中国建设
        6.2.4 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第7章 天然气期货的推广策略
    7.1 政府方面:深化天然气价格改革,加强天然气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7.2 期货业协会:加强境内外投资者教育
    7.3 期货交易所:加强对天然气期货的宣传、讲解
    7.4 期货公司:积极发展境内外潜在客户
参考文献
附录 ARIMA模型检验结果统计
致谢

(2)电力现货市场下的市场风险及其金融衍生工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力市场风险管控研究现状
        1.2.2 电力金融衍生工具设计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创新点
第2章 一般金融衍生产品概述及国外电力金融衍生工具研究
    2.1 一般金融衍生工具概述
    2.2 典型国家电力金融衍生工具
        2.2.1 美国电力金融衍生工具
        2.2.2 澳大利亚电力金融衍生工具
        2.2.3 欧洲电力金融衍生工具
    2.3 典型国家电力金融衍生工具对我国的启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力现货市场下的市场风险识别及评价
    3.1 电力现货市场下的市场风险识别
        3.1.1 发电环节交易主体面临的市场风险识别
        3.1.2 输(配)电环节交易主体面临的市场风险识别
        3.1.3 售电环节交易主体面临的市场风险识别
    3.2 电力现货市场下的市场风险评价
        3.2.1 风险评价模型
        3.2.2 发电环节交易主体面临的市场风险评价
        3.2.3 输(配)电环节交易主体面临的市场风险评价
        3.2.4 售电环节交易主体面临的市场风险评价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力金融衍生工具设计
    4.1 电力金融衍生工具设计原则
    4.2 电力远期合约产品设计
        4.2.1 场外非标准化电力远期合约产品
        4.2.2 场外标准化电力远期合约产品
        4.2.3 可选择电力远期合约产品
        4.2.4 电力远期合约转换机制
    4.3 电力期货产品设计
        4.3.1 电力期货产品类型设计
        4.3.2 电力期货产品合约设计
    4.4 电力期权产品设计
        4.4.1 电力期权产品类型设计
        4.4.2 电力期权产品合约设计
    4.5 金融输电权产品设计
        4.5.1 金融输电权产品类型设计
        4.5.2 金融输电权市场组织机构设计
        4.5.3 金融输电权交易主体设计
        4.5.4 金融输电权获取方式设计
        4.5.5 金融输电权初始分配设计
        4.5.6 金融输电权市场拍卖设计
        4.5.7 金融输电权合约条款设计
        4.5.8 金融输电权结算方式设计
        4.5.9 金融输电权监管方式设计
        4.5.10 金融输电权市场拍卖算例分析
    4.6 政府授权差价合约产品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电力金融衍生工具设计有效性评价
    5.1 电力金融衍生工具设计有效性研究必要性分析
    5.2 电力金融衍生工具设计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处理
    5.3 电力金融衍生工具设计有效性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5.4 电力金融衍生工具设计有效性评价评价方法
    5.5 电力金融衍生工具设计有效性评价算例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结果和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3)花椒期货产品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关于期货市场功能的研究
        1.2.2 关于期货产品设计的研究
        1.2.3 关于期货定价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第2章 我国农产品期货发展概况
    2.1 农产品期货的作用
    2.2 我国农产品期货品种介绍
    2.3 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整体发展情况
    2.4 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3章 花椒期货产品推出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3.1 花椒现货市场的分析
        3.1.1 花椒的分类
        3.1.2 花椒的产量
        3.1.3 花椒的进出口
    3.2 花椒期货产品推出必要性分析
        3.2.1 规避花椒价格剧烈波动,促进花椒行业健康发展
        3.2.2 促进花椒规模化种植,增加花椒行业抗风险能力
        3.2.3 促进花椒合理定价,规范市场秩序
        3.2.4 提升我国在国际上农产品定价话语权
    3.3 花椒期货产品推出可行性分析
        3.3.1 花椒市场供应与需求众多
        3.3.2 花椒现货市场价格波动频繁
        3.3.3 花椒便于储藏与运输
        3.3.4 花椒现货可以标准化
第4章 花椒期货产品设计方案
    4.1 花椒期货基本要素设计
        4.1.1 上市交易所的选择
        4.1.2 期货标的物
        4.1.3 交易单位与报价单位
        4.1.4 交易代码
    4.2 花椒期货风险控制要素设计
        4.2.1 最小变动价位
        4.2.2 涨跌停板限制与最低保证金
    4.3 花椒期货交割要素设计
        4.3.1 合同月份
        4.3.2 交易时间
        4.3.3 最后交易日和最后交割日
        4.3.4 交割方式
        4.3.5 交割地点
    4.4 花椒期货价格形成的设计
        4.4.1 持有成本理论介绍
        4.4.2 持有成本理论的定价模式应用
第5章 花椒期货产品上市的准备
    5.1 上市时机的选择
    5.2 加强花椒期货产品的市场培育
        5.2.1 花椒期货品种培育思路
        5.2.2 花椒期货品种培育准备
        5.2.3 花椒期货品种培育的实施
        5.2.4 花椒期货产品市场的投资者培育
        5.2.5 花椒期货品种营销创新与注意事项
    5.3 花椒期货推广路径
        5.3.1 建立花椒期货合作社
        5.3.2 成立政府信息服务体系
    5.4 加强政府监管,促进花椒期货市场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致谢

(4)燃煤发电项目双因素风险分析及期货对冲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径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径
    1.4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2.1 波动理论
        2.1.1 经济波动理论
        2.1.2 价格波动理论
        2.1.3 宏观经济变量波动周期基本分析法
        2.1.4 经济变量波动周期分析的滤波法
    2.2 期货市场相关理论
        2.2.1 动力煤价格指数
        2.2.2 期货价格理论
        2.2.3 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关系
        2.2.4 煤炭期货套期保值理论
    2.3 协整理论
    2.4 状态空间模型基本理论
        2.4.1 状态空间模型概念及构成
        2.4.2 状态空间模型的类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燃煤发电项目双因素风险分析
    3.1 我国煤炭及燃煤发电现状分析
        3.1.1 煤炭供给状况分析
        3.1.2 燃煤发电行业现状分析
    3.2 影响燃煤火力发电量因素分析
        3.2.1 影响火力发电量的一般因素分析
        3.2.2 火力发电量影响双因素分析
        3.2.3 煤炭价格、火力发电量、煤炭库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
    3.3 燃煤发电项目双因素风险定义及风险因素分析
        3.3.1 燃煤发电项目双因素风险定义
        3.3.2 煤炭价格波动对火电项目经营风险因素分析
        3.3.3 新能源替代波动因素及风险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煤炭期货套期保值策略研究
    4.1 煤炭现货市场
        4.1.1 煤炭国际现货市场
        4.1.2 煤炭国内现货市场的特点
    4.2 煤炭期货市场
        4.2.1 国际煤炭期货市场
        4.2.2 国内煤炭期货市场
    4.3 煤炭期货套期保值利益分析及操作步骤
        4.3.1 煤炭期货套期保值参与者利益分析
        4.3.2 煤炭期货套期保值操作策略
    4.4 基差及煤炭期货风险对冲
        4.4.1 基差概念
        4.4.2 期货风险对冲
    4.5 煤炭期货套期保值风险管理
        4.5.1 煤炭期货套期保值存在的风险因素分析
        4.5.2 煤炭期货套保操作的风险管理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双因素风险的期货对冲模型构建
    5.1 模型构建总体设计
    5.2 燃煤火电项目双因素关联性模型研究
        5.2.1 煤炭价格对火力发电量影响的理论模型
        5.2.2 煤炭价格对煤炭库存量影响的理论模型
        5.2.3 价格波动、新能源发电量波动对火力发电量影响的理论模型
        5.2.4 煤炭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联动关系理论模型
    5.3 煤炭最优库存与期货套期保值对冲策略模型
        5.3.1 煤炭实际库存与虚拟库存模型的思想基础
        5.3.2 煤炭实际与虚拟库存模型的建立
        5.3.3 煤炭实际库存与虚拟库存模型的应用
        5.3.4 煤炭期货对冲模型
    5.4 模型特点介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燃煤发电双因素风险及期货对冲模型实证与应用
    6.1 燃煤发电项目双因素风险及期货对冲模型实证分析
        6.1.1 数据收集与整理
        6.1.2 煤炭价格对火力发电量影响模型的实证分析
        6.1.3 煤炭价格对库存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6.1.4 价格波动、新能源发电不稳定对火力发电影响的实证分析
        6.1.5 煤炭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联动关系的实证分析
    6.2 煤炭期货套期保值对冲策略案例应用分析
        6.2.1 燃煤火电项目案例简介
        6.2.2 煤炭现货库存和与期货虚拟库存安排
        6.2.3 煤炭现货期货对冲交易
        6.2.4 煤炭现货期货对冲交易收益分析
        6.2.5 煤炭期货等量对冲策略算例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5)我国天气期货产品设计及其应用研究 ——基于天气影响指数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本文的主要贡献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
    2.1 文献综述
        2.1.1 天气期货定价理论研究
        2.1.2 天气期货的应用研究
    2.2 相关理论
        2.2.1 天气风险管理理论
        2.2.2 套期保值理论
第3章 我国推出天气期货产品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3.1 必要性分析
    3.2 可行性分析
        3.2.1 政治可行性
        3.2.2 经济可行性
        3.2.3 社会可行性
        3.2.4 技术可行性
第4章 我国天气期货产品的设计
    4.1 我国天气期货产品设计思路
        4.1.1 我国天气期货的设计思路
        4.1.2 国外天气期货发展的启示
        4.1.3 天气期货的核心特征
    4.2 我国天气指数期货产品设计的内容
        4.2.1 交易标的
        4.2.2 交易模式
        4.2.3 标的城市、气象数据来源的选择
        4.2.4 其他设计要素
第5章 我国天气影响指数期货的模拟应用
    5.1 温度函数、降水量函数模拟
        5.1.1 数据选取及整理
        5.1.2 模型的假设
        5.1.3 模型的参数估计及检验
    5.2 天气影响指数期货的蒙特卡洛定价
        5.2.1 天气影响指数相关参数的测算
        5.2.2 蒙特卡洛模拟方法的原理
        5.2.3 模型的基本假设
        5.2.4 天气影响指数期货产品的定价结果
    5.3 天气影响指数期货产品在农业气象风险中的模拟运用
        5.3.1 运用背景及相关假设
        5.3.2 玉米产量与温度、降水量之间的关系
        5.3.3 套期保值策略及效果分析
第6章 我国天气影响指数期货的潜在风险分析
    6.1 模型风险
    6.2 基差风险
    6.3 流动性风险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政策建议
        7.2.1 开发天气期货的建议
        7.2.2 金融扶贫的建议
    7.3 后续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6)中国原油期货价格发现功能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文献综述
    四、基本思路和框架
    五、研究方法与可能创新之处
    六、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理论分析
    一、期货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
    二、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三、研究价格发现功能有效性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中国原油期货价格发现功能有效性的问题与假设
    一、中国原油期货市场的创建历程
    二、中国原油期货市场的运行状况
    三、中国原油期货价格发现功能有效性的相关假设
第四章 中国原油期货价格发现功能有效性的实证检验
    一、VAR模型构建
    二、数据选取与描述性统计
    三、实证检验及分析
    四、稳健性检验
    五、实证检验结论
第五章 中国原油期货价格发现功能有效性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市场交易者参与度不高
    二、制度安排存在缺陷
    三、合约设计不够完善
    四、国内配套市场发展不成熟
第六章 完善中国原油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对策建议
    一、广泛吸引市场交易主体
    二、优化完善制度安排
    三、不断改进合约设计
    四、推进配套市场的开发和建设
    五、提高海外原油权益产量
    六、增强监管能力,防范金融风险
参考文献
后记

(7)稀土期货产品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期货合约设计原则的文献研究
        1.2.2 关于稀土期货的可行性分析与价值定位的文献研究
        1.2.3 关于期货合约定价机制的文献研究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点
第2章 稀土产业链分析及稀土期货可行性分析
    2.1 稀土产业链分析
        2.1.1 稀土的分类
        2.1.2 稀土的用途
        2.1.3 稀土产业链及国内外供需结构
    2.2 期货标的选取原则
        2.2.1 可标准化
        2.2.2 价格波动频繁
        2.2.3 便于储存与运输
        2.2.4 市场交易量巨大
    2.3 稀土期货可行性分析
        2.3.1 稀土现货各品种均具有严格的质量标准
        2.3.2 稀土化学性质稳定,容易储存与运输
        2.3.3 稀土资源储备量、交易量巨大,价格波动频繁
        2.3.4 稀土交易主体众多,产业链完备
        2.3.5 稀土期货法律与政策支撑
第3章 稀土期货产品的设计目标
    3.1 基本目标
        3.1.1 套期保值目标
        3.1.2 投机套利目标
        3.1.3 价格发现目标
    3.2 战略目标
        3.2.1 稳定稀土现货价格,服务产业链企业发展
        3.2.2 完善稀土定价机制,提升稀土贸易国际话语权与定价权
        3.2.3 助推稀土产品国际质量标准的建立,完善稀土的全球产业链
        3.2.4 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依据,助力稀土产业升级完善与战略转型
第4章 稀土期货合约设计
    4.1 稀土期货基本要素设计
        4.1.1 期货标的物、质量标准与交易代码
        4.1.2 交易所设置
        4.1.3 交易单位与报价单位
        4.1.4 最小变动价格
        4.1.5 交易时间
    4.2 稀土期货风险控制要素设计
        4.2.1 涨跌幅限制
        4.2.2 保证金设置
    4.3 稀土期货交割要素设计
        4.3.1 合约月份
        4.3.2 交割方式及仓库
        4.3.3 最后交易日与最后交割日
第5章 稀土期货产品定价设计
    5.1 稀土期货定价模型选取
    5.2 稀土期货定价实证研究
        5.2.1 模型选取
        5.2.2 数据选取
        5.2.3 数据预处理与模型确定
        5.2.4 ARIMA模型检验
        5.2.5 实证结论
第6章 对建立国内稀土期货市场以及稀土期货推广的建议
    6.1 金融监管机构协调并建立统一且规范的稀土交易市场体系
    6.2 交易所着力构建稀土多层次市场体系
    6.3 完善稀土质量标准并开发优质稀土现货、期货产品
    6.4 稀土协会与期货公司合力培养理性化、高质量的稀土期货交易主体
    6.5 完善稀土战略资源储备,为期货交易提供保障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木材期货开发路径与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发展木材产业的意义
        1.2.2 发展木材期货市场的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期货市场功能的理论与研究
        1.3.2 影响期货品种创新的因素
        1.3.3 木材期货的研究状况
    1.4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文章结构安排
2 木材产业链与木材市场运行现状与问题
    2.1 木材产业链发展现状
        2.1.1 木材产业的概述
        2.1.2 中国木材产业发展现状
    2.2 木材市场组织现状
        2.2.1 木材市场组织体系
        2.2.2 木材的运输体系
        2.2.3 木材流通形式
        2.2.4 木材交易的标准化状况
        2.2.5 木材交易方式
    2.3 木材产业链和木材市场存在的问题
        2.3.1 木材产业呈低集中度与低附加值特征
        2.3.2 细分市场的产业规模小
        2.3.3 木材物流系统建设不完善
        2.3.4 木材产业缺乏标准化与品牌化经营基础
        2.3.5 现货交易方式不完善
        2.3.6 全国统一的木材市场体系没有形成
3 发展木材期货交易的必要性
    3.1 商品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
        3.1.1 价格发现功能
        3.1.2 套期保值功能
        3.1.3 资源配置功能
    3.2 木材期货市场的作用
        3.2.1 有助于木材现货市场的完善与发展
        3.2.2 为企业提供木材价格信号和避险途径
        3.2.3 有助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3.2.4 有助于完善林业产业投融资体制
        3.2.5 为政府宏观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3.2.6 有助于争取国际市场的定价权
4 发展木材期货交易的可行性分析
    4.1 木材期货的特点与功能分析
        4.1.1 木材期货的含义与特点
        4.1.2 木材期货的基本功能
    4.2 木材期货可行性的横向分析
        4.2.1 期货品种开发的理论分析
        4.2.2 木材与其他林化产品期货的可行性比较
    4.3 我国建立木材期货市场的障碍
        4.3.1 全国统一的木材现货市场体系未形成
        4.3.2 单一木材品种规模小
        4.3.3 交割地点升贴水大
        4.3.4 木材品质检验的标准化
        4.3.5 木材市场参与主体规模有限
        4.3.6 林业投融资体制不完善
        4.3.7 期货市场法律法规不完善
5 国内外木材期货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5.1 国外木材期货的发展状况
        5.1.1 美国林产品期货的发展
        5.1.2 欧洲木材期货的发展
        5.1.3 亚洲木材期货的发展
    5.2 国内木材期货的发展状况
        5.2.1 早期木材期货的发展
        5.2.2 新世纪木材期货的发展
    5.3 木材期货发展的经验教训
        5.3.1 期货市场制度建设不完善
        5.3.2 期货发展脱离现货市场基础
        5.3.3 合约设计机制弹性不足
    5.4 国内外木材期货发展的启示
        5.4.1 期货市场紧密联系现货市场的发展
        5.4.2 基于产业链设计系列期货品种
        5.4.3 合约设计与履行契合市场需求
6 我国木材期货开发路径分析
    6.1 现有两板期货运行状况的实证分析
        6.1.1 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
        6.1.2 两板期货与CME木材期货的价格联动性分析
    6.2 木材期货创新要点
        6.2.1 基于产业链价格传导的期货标的选择
        6.2.2 基于产业集群的交割地点选择
    6.3 木材期货合约指标设计
        6.3.1 交割质量标准的确定
        6.3.2 交易参数的确定
        6.3.3 交割月份的设计
        6.3.4 涨跌停板与保证金比例的确定
        6.3.5 交割方式选择
        6.3.6 其他相关指标
        6.3.7 锯木期货合约格式
    6.4 木材期货创新的路径选择
7 我国木材期货开发策略
    7.1 整合木材现货市场体系
        7.1.1 完善木材现货市场体系
        7.1.2 完善木材市场物流运输体系
        7.1.3 建立统一的木材质量标准与检验抽样体系
    7.2 引进木材网上竞价交易机制
    7.3 培育完善系列木材期货市场
        7.3.1 基于现货市场改革合约设计机制
        7.3.2 培育系列木材期货市场
        7.3.3 加强木材期货的市场宣传
8 总结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中国股指期货市场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本文的选题背景
    1.1.2 本文的选题意义
1.2 研究成果综述
    1.2.1 国外股指期货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2.2 国内对股指期货的研究文献综述
1.3 论文研究范围的界定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框架
    1.4.1 论文的研究思路
    1.4.2 论文的研究框架
    1.4.3 论文的主要内容
1.5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5.1 论文的研究方法
    1.5.2 论文的创新点
    1.5.3 论文的不足之处 2 股指期货相关理论
2.1 股指期货基础理论
    2.1.1 股指期货的定价理论
    2.1.2 股指期货套利理论
    2.1.3 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理论
2.2 股指期货市场监管的相关理论
    2.2.1 股指期货市场监管的宏观理论
    2.2.2 股指期货市场监管的微观理论 3 股指期货市场监管的必要性
3.1 股指期货市场风险综述
3.2 股指期货市场经典风险事件及其内因分析
    3.2.1 股指期货市场经典风险事件列举
    3.2.2 股指期货经典风险事件形成的内因分析
3.3 股指期货市场经典风险事件的监管启示
3.4 中国股指期货市场的特有风险
3.5 对中国股指期货市场需严格监管的推论 4 中国股指期货市场监管的现状分析
4.1 中国股指期货市场现行监管模式
4.2 中国股指期货市场现行监管制度
4.3 对中国股指期货市场监管特色的积极评价
4.4 中国股指期货市场监管现状中的问题及反思
    4.4.1 中国股指期货市场监管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4.4.2 对中国股指期货市场监管现状中问题的反思 5 境外股指期货市场监管的比较与借鉴
5.1 境外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现状
    5.1.1 境外股指期货市场发展历程回顾
    5.1.2 境外主要股指期货市场概述
5.2 境外股指期货市场监管的比较
    5.2.1 境外股指期货市场监管模式的比较
    5.2.2 境外股指期货市场监管制度的比较
5.3 境外股指期货市场监管的经验借鉴
    5.3.1 境外股指期货市场监管的启示
    5.3.2 境外股指期货市场监管的借鉴 6 中国股指期货市场监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6.1 构建中国股指期货市场监管体系
    6.1.1 中国股指期货市场监管体系的框架
    6.1.2 监管体系中各层级的构成和监管职能设置
6.2 加强中国股指期货市场监管的措施研究
    6.2.1 对跨股指期、现两市联合监管的研究
    6.2.2 中国股指期货市场反操纵监管研究
    6.2.3 培育中国股指期货市场投资者队伍的研究
    6.2.4 中国股指期货市场一线监管研究
6.3 中国股指期货市场监管相关的政策建议
    6.3.1 完善中国股指期货市场监管体系的构思与建议
    6.3.2 对中国股指期货合约乘数的调整建议
    6.3.3 对中国股指期货现行涨跌幅限制的调整建议
    6.3.4 对熔断制度的采用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后记

(10)我国股指期货合约设计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我国现有股指期货合约设计的依据
    2.1 我国推出股指期货合约的市场环境
        2.1.1 股票现货市场规模不断壮大
        2.1.2 商品期货市场逐步完善
        2.1.3 投资者结构不断优化
        2.1.4 技术和资金具有可靠保障
        2.1.5 股指期货发展的外部条件相对成熟
    2.2 股指期货合约设计的一般原则
        2.2.1 实现套期保值与规避系统性风险
        2.2.2 确保交易规模与规避流动性差异风险
        2.2.3 增加信息传递与完成价格引导
        2.2.4 防止价格操纵与保证公平性
    2.3 我国股指期货合约设计的主要目标
        2.3.1 维护市场稳定
        2.3.2 服务股票现货市场
        2.3.3 服务机构投资者
        2.3.4 抑制过度投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沪深300 期指合约设计及存在的问题
    3.1 沪深300 指数期货合约设计的分析
        3.1.1 标的指数的选择
        3.1.2 合约单位与合约乘数设计
        3.1.3 保证金水平设置
        3.1.4 每日价格最大波动限制
        3.1.5 其他要素的设计
    3.2 沪深300 指数期货合约设计存在的问题
        3.2.1 入市门槛过高
        3.2.2 风险防范不足
        3.2.3 投机交易频繁
        3.2.4 期货和现货市场交易不对称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完善我国股指期货合约设计的对策
    4.1 增加我国股指期货合约的类型
        4.1.1 丰富股指期货指数种类
        4.1.2 适时推出小型股指期货合约
    4.2 完善价格波动限制机制
        4.2.1 完善涨跌停板制度
        4.2.2 启用价格熔断机制
    4.3 调整保证金水平和手续费标准
        4.3.1 设置更加合理的保证金水平
        4.3.2 采取固定值手续费制度
    4.4 现货市场T+1 逐步向T+0 过渡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The Problems Being Faced for Establishing Index Futures Transaction and the Contract Design(论文参考文献)

  • [1]天然气期货产品设计[D]. 史香迎. 河北金融学院, 2021(07)
  • [2]电力现货市场下的市场风险及其金融衍生工具研究[D]. 夏雪.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3]花椒期货产品设计[D]. 刘富军. 河北金融学院, 2020(11)
  • [4]燃煤发电项目双因素风险分析及期货对冲模型研究[D]. 刘凌云.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5]我国天气期货产品设计及其应用研究 ——基于天气影响指数的构建[D]. 姚梦婷.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6]中国原油期货价格发现功能有效性研究[D]. 阎新奇.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2020(08)
  • [7]稀土期货产品设计[D]. 姚涛. 河北金融学院, 2020(10)
  • [8]木材期货开发路径与策略研究[D]. 刘俊豪.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9]中国股指期货市场监管研究[D]. 陈旭光. 东北财经大学, 2010(08)
  • [10]我国股指期货合约设计的分析[D]. 高原.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06)

标签:;  ;  ;  ;  ;  

建立指数期货交易面临的问题及合约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