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产品体系整体结构设计

绿色产品体系整体结构设计

一、绿色产品系统总体结构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高锦杰[1](2021)在《绿色金融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区域异质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如何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增长是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绿色金融通过绿色投资促进污染企业的绿色转型、产业结构生态化和绿色技术创新,从而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增长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绿色金融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文献,以绿色金融的外部性为前提,分析绿色金融的基本功能及其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传导机制。在对绿色金融和经济增长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水平的测度分析的基础上,从微观机理、传导路径及区域异质性三个层面,分别运用相关模型对绿色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在微观机理层面主要通过调节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绿色金融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在传导路径层面主要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绿色金融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和绿色技术创新两条路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在区域异质性层面主要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和门限效应模型分析绿色金融影响各区域经济增长的异质性,以及不同绿色金融工具对各区域经济增长的异质性影响。本文把绿色金融影响经济增长的微观机理、传导路径及区域异质性有机结合,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系统解析绿色金融对企业经营绩效、对经济增长的传导路径及区域异质性的综合影响。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国家、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及企业等四个层面提出以绿色金融推动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在绿色金融对微观企业经营的实证研究中,本文以融资约束和绿色技术创新作为调节变量,构建调节效应模型,实证比较分析绿色金融对绿色企业与污染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融资约束和绿色技术创新在绿色金融对绿色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过程中均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而融资约束在绿色金融对污染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过程中起到了负向调节作用,而绿色技术创新则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对比而言,绿色技术创新的调节效果要显着高于融资约束的调节效果。按照企业类型、产权属性以及企业规模等标准实证检验绿色金融对不同性质的企业的非对称影响,结果表明:对绿色企业而言,绿色金融对国有大规模环保企业的经营绩效具有更为显着的正向促进作用;而对非国有以及小规模的绿色生产企业和绿色能源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并不显着。就污染企业而言,绿色金融对国有大规模的重污染企业的影响较为显着,且表现为正向促进作用;而对非国有小规模的中、轻度污染企业的影响并不显着。本文分别以融资约束及绿色技术创新作为中介变量,探讨绿色金融影响绿色企业和污染企业经营绩效的路径机制,结果表明,对环保企业而言,绿色金融通过改善企业融资约束、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两条路径进而促进企业的经营绩效的提升。而对污染企业而言,绿色金融通过恶化企业融资约束而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两条路径共同作用于企业经营绩效,而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推动作用超过了融资约束的抑制作用。在绿色金融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和绿色技术创新路径影响经济增长的研究中,本文根据环保产业和重污染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及其增长率构建了产业结构生态化指标,并简要地分析了产业结构的生态化水平,结果表明,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与重污染产业的逐渐萎缩,提高了我国产业结构的生态化水平。与此同时,我国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考虑到经济增长会受到政策制定、落实和发挥等方面的影响,需要一定时间进行调整,上一期的经济增长水平也会影响当期的经济增长,因此,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来反映经济增长的动态变化和控制经济增长自身的内在冲击,以此检验绿色金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持续性,且绿色金融对经济增长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检验绿色金融影响经济增长的具体途径,结果表明,绿色金融确实能够通过提高产业结构生态化水平及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进而促进经济增长,且总效应中大约有22.96%是产业结构生态化的中介效应实现的,有55.38%是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实现的。在绿色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异质性分析中,通过构建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绿色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能够显着推动经济增长率及经济增长效率。通过分析绿色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区域异质性及不同类型绿色金融工具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表明绿色金融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要显着大于中西部地区,且证券类绿色金融工具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显着,信贷类绿色金融工具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加明显。本文以绿色金融作为门限变量,通过构建面板门限效应模型分析绿色金融通过产业结构生态化以及绿色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绿色金融通过产业结构生态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双门限效应;通过技术吸纳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单门限效应。即当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较低(GF≤0.2518)时,产业结构生态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不显着的,而随着绿色金融的进一步发展(0.2518<GF≤0.3294),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5%的水平下显着为正,当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GF>0.3294),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经济增长的显着性明显提高(1%的水平下显着),影响系数也进一步增强;当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较低(GF≤0.3051)时,技术吸纳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虽然是显着的,但影响程度明显小于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较高时的影响程度。

齐晓飞[2](2021)在《国家蓝色经济系统的超网络模型构建及其出口结构研究 ——以中国为例》文中指出蓝色的海洋被认为是蓝色星球的“血液”,而“血液”中的“营养资源”则是人类文明的“聚宝盆”。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将海洋视为经济增长的新源泉,海洋经济增长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一个新领域。然而,在人口增长、气候变化以及对粮食安全和能源需求增长等的全球大趋势下,许多海洋经济活动所依赖的生态系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变化,我们与海洋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即在争取经济增长的同时需要维护和恢复海洋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完整性。这种可持续发展海洋空间的举措旨在促进一国从海洋经济中获取经济利益,也是推动蓝色增长的基石。2012年Rio+20会议首次提出了“蓝色经济”的概念,正如绿色经济和绿色增长曾经处于发展规划和投资期阶段那样,这种以可持续发展海洋空间为主题的发展方式吸引了各沿海国家、联合国、经合组织、世界银行等国和组织的关注。虽然“蓝色经济”一词具体含义因各国国情不同而不同,但国际一致认为其旨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社会包容和维持或改善生计,同时确保海洋和沿海地区的环境和空间可持续性;其核心是通过与海洋有关的部门和活动使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和生态系统退化脱钩。因此,蓝色经济的首要挑战是理解和更好地管理海洋可持续性的许多方面,涉及传统和新兴海洋及其相关产业;第二个重要挑战是需要认识到海洋及其相关资源的可持续管理需要在各国及其公私部门之间进行合作。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需要首先认识到蓝色经济作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复杂系统,存在于直接或间接为开发海洋及其相关资源提供关键服务的一系列活动中。不同国家的蓝色经济发展水平不仅依赖于其拥有的自然资源禀赋,还依赖于其蓝色产业、蓝色产品、蓝色企业和蓝色省份等不同属性多主体之间的关系结构。这种关系结构可视为以蓝色产业及其产品关联为基础,将上层相关蓝色企业和蓝色省份等异质主体进行关联的一种结构形式。其中,蓝色产业是一国蓝色经济发展的产业层分解,蓝色产业间的关联关系是蓝色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关系,而蓝色产业细分下的蓝色产品间关联是蓝色产业间关联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在微观(产品)层面影响着中观层面的蓝色企业开发活动和宏观层面的蓝色省份间贸易流转;蓝色产品是蓝色企业要素资本配置与价值创造的微观主体,是蓝色产业互相关联和互促发展的关键因素;蓝色企业是开发蓝色产品的中观主体,是影响蓝色省份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蓝色省份是集聚人流、物流、资金流等要素的经济枢纽,是蓝色经济活动的宏观主体。因此,这种关系结构也从产出和能力视角决定了各国蓝色经济发展的效率和效益。国家蓝色经济系统是由一国相关蓝色产业、蓝色产品、蓝色企业和蓝色省份等经济要素关联形成的复杂系统,其实质也可以看作由多种异质网络相互关联形成的复杂系统。而超网络则是网络科学中研究此类多层次、多维度、多主体关联问题的重要方法,能有效评估各要素主体内部及其间关联关系。因此,本文将国家蓝色经济系统中的多要素主体纳入到统一框架进行系统性分析,采用超网络方法将蓝色经济发展问题分解为蓝色产业、蓝色产品、蓝色企业和蓝色省份等经济要素的发展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国家蓝色经济系统超网络模型,从多层网络结构视角定性刻画国家蓝色经济发展过程中多要素主体内部及其间的出口关联关系,并基于国家蓝色经济系统超网络模型设计度量其出口结构的指标体系,以定量评估出口结构中多经济要素的发展现状。这种将超网络定性描述和非货币型指标定量研究相结合,为各国蓝色经济发展实践提供了有效的可视化分析工具和非货币型指标度量体系。具体来讲,本文主要完成以下三方面的研究:(1)构建国家蓝色经济系统超网络模型。首先,本文分析蓝色经济系统中多要素主体的内涵及阐述影响国家蓝色经济系统发展的关键要素和发展机理;其次,为了更好地方便读者理解本文思想脉络,构建了国家蓝色经济系统超网络的概念模型以说明本文的研究思路,并基于此,分别阐述了单层子网络和多层超网络的建模原理;最后,本文提出了分别构建蓝色产品空间、蓝色企业网络和蓝色省份网络的建模步骤,并根据多主体间的映射关系阐述了国家蓝色经济系统超网络的耦合步骤。也就是说,本文所构建的国家蓝色经济系统超网络模型是将蓝色产品、蓝色企业和蓝色省份分别作为一国蓝色经济运行中的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的要素分解,依据主体间的逻辑关系,将蓝色产品空间作为基础,向上拓扑得到反映蓝色资源开发活动形成竞争关系的蓝色企业网络,而蓝色企业网络可以进一步继续向上拓扑得到反映宏观资源流动和蓝色产业政策制定的蓝色省份网络,进一步耦合得到反映一国蓝色经济整体发展状况的国家蓝色经济系统超网络可视化模型。(2)设计国家蓝色经济系统超网络的出口结构度量指标体系。在单层子网络层面,设计基于多样性局部属性结构的出口度量指标(如蓝色产品多样性指标、蓝色企业多样性及其发展指标和蓝色省份多样性及其发展指标),可以测度相关国家、企业和省份出口的蓝色产品类别及潜在类别,以帮助国家、企业和省级决策者制定符合其比较优势的蓝色产业及其产品开发政策;设计基于相似性局部属性结构的出口度量指标(如蓝色产品相似性及其开发相似性指标、蓝色企业相似性及其发展指标和蓝色省份相似性及其发展指标),可以量化国家、企业和省份各自出口的蓝色产品相似化程度,分析现在和未来可共同开发的蓝色产品,以帮助决策者了解其与相关参与者的竞争程度。在多层超网络层面,设计基于复杂性整体属性结构的出口度量指标(如蓝色产品-蓝色企业复杂性、蓝色企业-蓝色省份复杂性和蓝色产业-蓝色省份复杂性),可以评估国家、企业和省份各自对相关蓝色产业及其产品开发的能力禀赋,这种能力可以被视为实现蓝色增长战略重要组成部分的同时,也有助于各国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目标14和其他诸如减贫、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减缓气候变化等目标。(3)对中国蓝色经济系统超网络及其出口结构进行应用研究。首先,在第5章分别构建了 2010年中国蓝色产品空间、蓝色企业网络和蓝色省份网络,进—步耦合而成2010年中国蓝色经济系统超网络可视化模型,并统计验证了蓝色产品空间与蓝色企业网络之间的假设,即在一家蓝色企业出口的所有蓝色产品中,增长潜力最大的蓝色产品是在产品空间中与高RCA值的其他产品最接近的产品;其次,第6章在第5章的基础上计算了 2010年中国蓝色经济系统超网络中单层子网络和多层超网络出口结构度量指标,并分析了蓝色产品、蓝色企业和蓝色省份及其间的关联关系和出口结构特征;最后,基于1985年至2018年数据集分别构建了中国蓝色产品空间、蓝色企业网络和蓝色省份网络及其耦合而成的蓝色经济系统超网络,计算了相应地出口结构度量指标,从定性和定量角度分析了中国蓝色经济发展的演变趋势,用以识别中国蓝色经济系统出口结构中具有竞争优势蓝色产品、关键蓝色企业和核心蓝色省份,并总结未来可能在哪里找到新的可持续增长点,以便更好地协调“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应用实例,验证了国家蓝色经济系统超网络模型(宏观工具)和出口结构度量指标体系(微观工具)作为政策辅助分析工具可以在协助国家对蓝色增长战略进行系统性多标准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使用这样的辅助组合工具使国家更有可能制定基于证据的政策,而不受部门既得利益者影响。基于以上研究内容使得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1)基于蓝色经济系统中多主体间关联视角,通过超网络方法将这种关联结构网络可视化,用以定性描述一国蓝色经济的发展趋势及识别影响蓝色经济发展的关键节点。(2)基于经济复杂性方法设计了国家蓝色经济系统超网络出口结构的度量指标体系,用以定量分析出口结构中具有竞争优势的蓝色产品、关键蓝色企业和核心蓝色省份组合。(3)国家蓝色经济系统超网络模型(宏观工具)和出口结构度量指标体系(微观工具)作为协助国家对其蓝色经济发展战略进行多标准、多层次评估过程中的政策辅助组合工具,使其更有可能揭示传统分析工具无法发现的问题。

陈宁[3](2021)在《物流业绿色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提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绿色创新是引领绿色发展的第一动力。物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重要的现代服务业,也必须积极探索其绿色创新路径。探明我国物流企业实施绿色创新对其绩效的影响机理,企业高管环保意识在其中能否起到调节作用等具有深刻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在系统阐述绿色创新、高管环保意识和物流行业企业绩效的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理清三者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理论探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理论假设并构建概念模型。为检验本文提出的概念模型,通过对我国物流行业企业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对收集到的241份有效样本进行数据处理和假设分析,并运用Bootstrap法验证研究结果的稳健性。结论显示:物流企业实施绿色流程创新和绿色产品创新对绩效具有显着正向影响;而物流企业实施绿色管理创新对绩效无显着影响;但高管环保意识在绿色创新包括绿色管理创新能正向调节对绩效的影响。这说明绿色管理创新对绩效主效应不显着,但与高管环保意识交叉项显着,单个无直接影响但两者共同作用能显着提升绩效。其中物流行业企业绩效分为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同时,本文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分析物流企业产品创新和开发绿色流程的管理实践,对我国物流企业整体绩效的提升提供实践指导建议和理论启示,并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吴军[4](2020)在《开放制造环境下动态延迟设计的主从关联优化问题研究》文中指出开放制造旨在基于开放资源的原则,以开放的、协作的和分布式的方式生产产品,它不但促进了不同企业之间的合作,而且支持在整个价值链上的知识和服务的共享和交换。延迟策略旨在将产品分化推迟到供应链末端。开放制造使得在产品设计阶段便可对更多的延迟活动进行选择匹配和优化,并且延迟策略的成功实施,也必须要在产品设计的早期阶段就考虑到它的应用。然而,当前对延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供应链管理上,且往往是基于事先已经固定好的产品架构,对产品设计与延迟实现之间的内在交互影响关系关注较少。本文强调这种内在交互影响关系,并基于开放制造环境提出了一种动态延迟设计问题,它主要指将产品架构与延迟实现进行关联协同设计。而在该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多主体间的关联决策与优化问题,这种关联决策往往具有主从结构关系。因此,本文提炼出开放制造环境下动态延迟设计的主从关联优化问题,具体如下:(1)研究产品族设计与延迟实现之间的主从关联优化问题,并同时考虑到供应商决策的影响,相应地,提出产品族设计与供应链延迟决策的主从关联优化问题。通过构建在产品族设计与供应链延迟决策间的主从交互决策框架,提出了以制造商为主、多个供应商和延迟承包商为从的双层优化模型。采用分析法和遗传算法求解,应用于电动汽车产品族延迟案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2)进一步考虑到每个延迟产品模块对延迟类型及相应承包商可能会有不同的最优选择,提出产品族设计与延迟类型及方案选择的主从关联优化问题。通过分析它们之间内在的交互决策框架,构建了以产品族设计为主、延迟类型及方案选择为从的0-1整数非线性双层规划模型。采用嵌套遗传算法来求解,并应用于智能冰箱产品族案例,最后将结果与传统两阶段法和集成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3)进一步考虑到延迟承包商的分包或关联配套行为,提出产品族架构与延迟承包及子承包决策的三层主从关联优化问题。构建了以制造商为主者、多个承包商为从者及多个子承包商为子从者的三层动态博弈框架,基于Stackelberg博弈理论建立了三层博弈理论模型。结合分析法和嵌套遗传算法求解,应用于电动汽车产品族延迟案例,并对提出的延迟成本和需求两个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4)考虑到延迟实现中的不同延迟方式和生产技术等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不同,提出绿色产品族设计与低碳延迟实现的主从关联优化问题。构建了以绿色产品族设计为上层、低碳延迟实现为下层的主从交互机制,提出0-1整数非线性的双层优化模型。采用嵌套遗传算法求解,应用于绿色电动汽车延迟案例,并将结果分别与两阶段法、集成法以及不考虑环保的主从关联优化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杨锦陇[5](2020)在《基于TRIZ理论的产品绿色创新设计方法研究 ——以几种资源再利用产品设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绿色设计的目的是最大限度降低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其主要研究内容有材料选择、可拆卸设计、生命周期评价等,综合运用到多个学科的知识,要求设计人员具有一定的跨学科知识背景。绿色创新设计方法的研究是为激发工程技术人员的创新思维,突破领域限制,提供某种或某几种快速获取解决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的有效途径,克服传统设计过程中仅依靠自身经验和专业领域知识进行设计的弊端。通过绿色设计方法,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考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生产、运输、使用、报废等)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从产品回收利用的角度考虑产品的材料选择、可拆卸、可回收等方面的内容,避免了大量重复工作。TRIZ理论是以知识为驱动的创新方法,提供了分析和解决系统矛盾的有效工具;是基于知识的推理过程,避免了随机和盲目猜测的过程,提高了创新的效率。利用TRIZ相关理论解决绿色设计过程中各个阶段遇到的问题,在需求分析阶段,利用系统进化理论,分析技术系统的成熟度,为绿色研发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确保技术市场的领先地位;在概念设计阶段,通过资源分析找出系统存在绿色冲突的内在原因,进行资源方案优化解决存在的矛盾,利用科学效应获得跨领域的创新解,获得绿色创新概念方案;在详细设计阶段,利用模块化设计简化产品结构和降低产品设计难度,通过矛盾解决理论快速获取绿色创新技术方案;在评价与优化设计阶段,从最终理想解的角度考虑绿色产品的进化方向,通过理想化方法获取优化设计方法。最终提出基于TRIZ理论的产品绿色创新设计方法,解决绿色设计整个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从技术系统发展的角度考虑绿色产品的设计问题,是确保绿色产品技术先进性、经济性、绿色性的基础。

蒋臻娴[6](2020)在《绿色消费负向溢出效应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环境危机已经成为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而环境问题实质上是由于人类的不当行为引起的。消费者在缓解生态环境恶化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会对环境产生直接影响;另一方面,消费者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绿色消费的态度都会对企业、社会产生间接影响,推动绿色环保事业的发展。因此如何促进消费者的绿色消费往往是营销的重要课题。但通过梳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实际生活中人们的绿色消费往往难以坚持,人们之前的绿色消费很可能会导致他们后续的非绿色消费。这种现象被学界称为绿色消费的负向溢出效应。道德心理学中的道德许可理论为这种现象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在绿色消费领域,当人们做出绿色消费时会获得一种心理许可,允许他们在后续减少绿色消费,甚至做出非绿色的行为。因此,本研究以绿色消费负向溢出效应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三个实验对绿色消费负向溢出效应的生成机制进行研究。研究一探讨绿色消费中是否存在负向溢出效应,主要考察被试在做出绿色消费后,是否会减少后续绿色消费。研究一中,利用实验材料启动被试初始的绿色消费,后续的绿色消费则用量表来测量。结果表明,购买了绿色产品的被试比购买普通产品的被试在绿色消费问卷上的得分更低。这说明绿色消费确实存在负向溢出效应,先前的绿色消费会许可人们后续从事非绿色消费。研究二基于解释水平理论探讨绿色消费负向溢出效应发生的边界条件。本研究通过行为识别量表来测量被试的解释水平,然后考察他们随后在绿色消费问卷上的得分。研究发现,低解释水平的被试,会因为购买绿色产品而减少后续的绿色消费,出现了绿色消费的负向溢出效应。但是高解释水平的被试,不论之前有没有购买绿色产品,都不影响他们后续的绿色消费,负向溢出效应没有出现。研究三进一步检验解释水平对绿色消费负向溢出效应的调节作用,并探讨内疚降低对绿色消费负向溢出的中介作用。研究三中解释水平不是通过行为识别量表来测量,而是通过实验材料来启动被试的高/低两种不同解释水平。研究三的结果同样证实了解释水平的调节作用,同时也发现了内疚在绿色消费负向溢出发生过程中具有中介作用。学界以往主要针对影响绿色消费的前因变量与心理机制进行研究。然而,负向溢出效应会导致推动绿色消费过程中出现“补东墙,拆西墙”现象。因此本文基于道德心理学视角,运用道德许可理论来解释绿色消费中出现的负向溢出效应,探讨了先前的绿色消费对后续消费行为的影响。此外,本研究还结合解释水平理论,研究如何避免负向溢出效应的出现。最后,本文为了深入了解绿色消费负向溢出效应的内在机制,还提出了内疚这一中介变量。总之,本文主要回答了如何让人们坚持绿色消费这一问题。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提醒了我们应该关注绿色消费的后续影响,而且有利于推动形成绿色消费习惯和绿色生活方式。

刘茜茜[7](2020)在《水平轴风力发电装置的绿色综合评价》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全球风电产业迅猛发展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然而目前国内企业研究风力发电装置的重点主要放在了降低成本、装机容量、发电环境等方面,却忽略了对于风力发电装置在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关于绿色性能方面研究。比如将绿色属性运用到风力发电装置的设计开发阶段、回收处理阶段等。为了改善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基于风力发电装置整个生命周期的模糊可拓层次分析法。本文以山东某制造公司生产的单机容量为300KW的水平轴风力发电装置HRE-H38(叶片数目为3)为例,对其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进行绿色性能分析,得到风力发电装置的各个属性指标,谨慎考虑评价指标方案制定需要注意的问题,制定合理的绿色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选用的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结合,构建风力发电装置的绿色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模型,构造可拓判断矩阵,对各层可拓判断矩阵进行计算,再进行各层权重向量的计算,运用模糊可拓层次分析法对风力发电装置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对最底层的评价标准还有评价因素、评价等级进行确定,完成指标隶属度的计算,进行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最后得出风力发电装置的绿色性能得分,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风力发电装置绿色综合评价系统的开发与设计。通过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3软件,应用Visual C#语言编写程序,用来创建具有Windows用户界面的窗体应用程序,以Microsoft.NET Framework 4.5为框架,建立风力发电装置的绿色综合评价系统。然后通过计算得出绿色性能评价得分,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分析,对风力发电装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提出绿色性能改进方案。论文将模糊可拓层次分析法运用到新型装备风力发电装置的绿色综合评价,开发设计了风力发电装置绿色综合评价原型系统,得出的研究成果将对风力发电装置的绿色性能方面提出改进。

李轶楠[8](2019)在《我国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近远期路线图及政策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过去20年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镇化的高速发展使得新建居住建筑面积大幅增加。伴随这一过程的是我国居住建筑能耗的高速增长,加剧了我国能源资源的紧缺程度。为了应对这一状况,我国出台了一系列节能政策,包含法律法规、财政激励和标准规范,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根据世界银行研究,中国城镇化水平于2030年将达到70%左右。这意味着我国居住建筑能耗总量将进一步增加。为了应对进一步的能源紧缺,如何系统化地设定我国2030年前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路线图,并确定相应的技术发展策略、技术路径及配套政策对促进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SIX-SIGMA DMAIC方法对整体研究方法进行构建。根据方法学框架,研究首先基于来自一线机构和工作人员的意见、我国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历程及发展趋势对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定义进行构建,并采用德尔菲法对未来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目标梯度及评价指标体系(路线图)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研究分析了相应的能效提升技术策略、技术路线及关键技术并通过建筑能耗模拟及敏感性分析进行了验证。研究引进政策周期理论、网格化政策设计理论及政策环境理论对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领域内存在的障碍、相应的影响因素及驱动力进行了系统化的评估和分析。评估基于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机构问卷与德尔菲法问卷对我国建筑节能及绿色建筑领域“一线人员”进行调研所获得的数据进行。问卷对可量化描述的数据采用李克特五分度量表进行量化。获得数据依据相应的数据特征和预期结论要求,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层次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在此基础上,研究对促进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的政策措施体系进行了设计及研究。体系内单项措施的设计以解决现阶段存在的关键问题为目标。单项措施有效性的评估基于专家给出的打分进行。在筛选出具有高有效性的措施并去重后,研究形成了适用于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的综合政策体系,并基于网格化政策设计理论及政策资源理论对该政策体系的合理性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针对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的定义应明确,并且与我国生态文明发展的趋势相吻合。目标研究的结果表明,从2020年开始,新建居住建筑的能效水平应每五年提升30%,即与20世纪80年代典型居住建筑的能耗水平相比,新建居住建筑于2020年应实现75%的节能率。这一水平到2025年应提升为82%,到2030年提升为88%。为达到该能效目标,技术策略为“被动式技术优先加可再生能源辅助”。关于新建居住建筑实际能效水平提升及高能效水平新建居住建筑的推广,目前核心障碍是“预期的节能量无法有效转化成实际的节能收益”。这种转化机制的缺乏是政府政策设计缺陷及其实施不足,利益相关方缺乏实施能力,以及相关市场的法制化水平相对较低三个主要障碍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个主要障碍与政策周期相关,后两个障碍存在于新建居住建筑能效促进的政策环境中。针对影响因素的分析为消除障碍提供了初步解决方案。政策类因素的影响将在远期下降,市场因素将占据影响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的主导地位。这种变化表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政府的行政措施在促进近期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方面至关重要。从远期来看,政府应逐步开始综合利用政策资源,以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并促进市场健康发展。针对驱动力分析的结果表明,居民对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的需求是推动政府制定政策促进建筑能效提升的源驱动力。中央政府的财政补助及“地方业绩政府评估体系”可以有效地将居民的需求转变为地方政府推动工作的实际动力。这样的动力机制使得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一直保持在政策议程中。最终,研究形成了适用于我国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的目标路线图,并提出了实现相应目标的技术策略和关键技术。根据对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领域内存在的障碍、影响因素及驱动力的分析,研究建立了促进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的政策措施体系以及促进政府持续激励并引导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的约束措施体系。本研究对我国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领域一线人员对该领域内的诸多研究问题的意见进行了调研、描述,采用针对政策研究领域的相关理论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相应的结论为政策制定提供了完善的理论基础,并提供了较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潘榕峰[9](2019)在《绿色设计理念在户外大型木制游乐产品的应用与改进》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新的环保法规的修订,全球对人类的生存环境的重视加强,绿色制造更加弓引起了企业的重视,绿色设计是绿色制造的核心部分,本论文以绿色设计为主线,将绿色设计的理念和技术应用于传统的大型户外木制产品,主要通过绿色设计技术应用于产品绿色材料的选择,绿色制造和绿色包装及使用到再利用的产品全生命周期。本论文以BL公司产品为例,将大型户外木制产品的绿色设计方案的制定及设计目的,结合公司产品已经开展和实施的绿色设计的理念,在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的应用,目前存在的产品品种数量、规格及零部件数量多问题、产品的回收和再利用问题、传统设计缺乏“绿色节能”理念的问题,利用绿色设计的理念指导,运用创新技术,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对策。探讨在户外木制品行业实现绿色设计的技术方法,对设计结果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并总结了在行业内可以进行推广的措施。本文结论可为绿色设计在资源型的木制品行业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王瑞[10](2019)在《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是为客户提供上门测量、专业设计、生产制造、物流运输、上门安装、验收和维护等一系列木质家居的产品和服务的产业,生产制造定制衣柜、定制厨柜、木门、木地板、木墙板、木楼梯、木吊顶等主要产品和消费品。定制木质家居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中国木材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明确要求“开展个性定制消费品标准体系建设”。标准化是保证消费品质量、推动消费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技术支撑,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缺乏,产业基础共性和关键技术重要标准缺失,现行标准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为加强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化工作,为推动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高质量发展,急需构建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本论文应用文献分析、调查研究、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定制木质家居产业为研究对象,开展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构建研究,分析构建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框架,编制标准体系明细表,确定产业发展急需共性和关键技术标准名录,提出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化工作对策建议。其主要结论及创新点如下:(1)通过对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发展基本现状研究发现,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已成为木材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原辅材料基本支撑产业发展需求,产业技术创新活跃度高;产业发展具有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标准化要求高等4个主要特征,具有产业发展进入调整期、绿色环保是产业发展的主题等5个发展趋势。(2)以分析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系统环境为目标,研究了国内外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现状,搜集、整理国际标准化组织以及欧洲、法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定制木质家居标准372项,中国定制木质家居现行标准303项。研究发现,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缺乏,单一产品标准较多,产业基础共性和关键技术重要标准缺失。分类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构成要素,发现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外部分发达国家重视定制木质家居产业绿色发展、智能制造、产业服务类标准,值得构建中国定制木质家居标准体系借鉴和参考。(3)以标准化系统工程理论为基础,根据标准体系构建方法,结合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发展研究,借鉴国外先进标准,构建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为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化工作奠定技术基础。该体系框架可分为“基础与综合、测量与设计、生产制造、物流运输、安装与验收、维护保养”等6个子体系,标准体系表由393项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组成,其中基础与综合143项、测量与设计9项、生产制造193项、物流运输6项、安装与验收25项、维护保养17项。提出发展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急需制定的共性和关键技术标准46项。(4)针对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化重点工作领域及其标准化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构建政府主导和市场自主相结合的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等5项标准化工作建议,为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化决策提供技术参考。

二、绿色产品系统总体结构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绿色产品系统总体结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绿色金融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区域异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有关绿色金融内涵的相关文献
        1.2.2 有关绿色金融影响企业绩效的相关文献
        1.2.3 有关绿色金融影响产业结构的相关文献
        1.2.4 有关绿色金融影响技术创新的相关文献
        1.2.5 有关绿色金融影响经济增长的相关文献
        1.2.6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绿色金融
        2.1.2 绿色产业
        2.1.3 污染产业
        2.1.4 产业结构
        2.1.5 经济增长
    2.2 理论基础
        2.2.1 绿色金融理论
        2.2.2 经济增长理论
        2.2.3 绿色发展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绿色金融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
    3.1 绿色金融的基本功能
        3.1.1 资本积聚功能
        3.1.2 投资导向功能
        3.1.3 信息传递功能
        3.1.4 要素整合功能
    3.2 绿色金融对企业生产决策的影响
        3.2.1 成本—收益函数
        3.2.2 图形解析
        3.2.3 企业决策
    3.3 绿色金融对经济增长的DSGE模型分析
        3.3.1 模型简介
        3.3.2 模型构建
        3.3.3 模型校准
        3.3.4 政策冲击
    3.4 绿色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
        3.4.1 绿色金融、产业结构生态化与经济高质量增长
        3.4.2 绿色金融、绿色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效率提升
        3.4.3 绿色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区域异质性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绿色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发展现状及测度
    4.1 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及测度
        4.1.1 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
        4.1.2 绿色金融的水平测度
    4.2 经济增长的发展现状及测度
        4.2.1 经济增长的发展现状
        4.2.2 经济增长的效率测度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绿色金融影响经济增长的微观机理分析
    5.1 样本选择、特征事实与理论假设
        5.1.1 样本选择
        5.1.2 特征事实
        5.1.3 理论假设
    5.2 模型设定、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5.2.1 模型设定
        5.2.2 变量选取
        5.2.3 数据来源与统计性描述
    5.3 实证结果与分析
        5.3.1 全样本估计结果
        5.3.2 企业类型视角
        5.3.3 产权性质视角
        5.3.4 企业规模视角
    5.4 稳健性检验
        5.4.1 更换经营绩效指标
        5.4.2 替换控制变量
    5.5 绿色金融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中介效应分析
        5.5.1 绿色金融、融资约束与企业经营绩效
        5.5.2 绿色金融、绿色技术创新与企业经营绩效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绿色金融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路径分析
    6.1 样本选择、特征事实与理论假设
        6.1.1 样本选择
        6.1.2 特征事实
        6.1.3 理论假设
    6.2 模型设定、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6.2.1 模型设定
        6.2.2 计量方法
        6.2.3 变量选取
        6.2.4 数据说明
    6.3 绿色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中介效应检验
        6.3.1 绿色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总效应检验
        6.3.2 绿色金融、产业结构生态化与经济增长
        6.3.3 绿色金融、绿色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
    6.4 稳健性检验
        6.4.1 更换计量方法
        6.4.2 变更样本范围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绿色金融影响经济增长的区域异质性分析
    7.1 特征事实与理论假设
        7.1.1 特征事实
        7.1.2 理论假设
    7.2 模型构建、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7.2.1 模型构建
        7.2.2 变量选取
        7.2.3 数据来源
    7.3 实证结果与分析
        7.3.1 基于全样本的估计
        7.3.2 基于地区样本估计
        7.3.3 基于绿色金融工具的估计
    7.4 稳健性检验
        7.4.1 剔除控制变量
        7.4.2 指标的再度量
    7.5 门限效应检验
        7.5.1 面板门限模型设定
        7.5.2 门限效应存在性检验
        7.5.3 门限估计结果分析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8.1 主要结论
    8.2 对策建议
        8.2.1 国家统筹设计与完善绿色金融体系
        8.2.2 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发展绿色金融
        8.2.3 发挥金融机构对绿色金融的引导作用
        8.2.4 强化绿色金融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后记

(2)国家蓝色经济系统的超网络模型构建及其出口结构研究 ——以中国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框架
    1.4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产业结构理论
        2.1.2 比较优势演化理论
        2.1.3 经济复杂性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蓝色经济
        2.2.2 产品空间
        2.2.3 超网络
    2.3 文献评述与进一步研究
第3章 国家蓝色经济系统超网络的模型构建研究
    3.1 国家蓝色经济系统的基本问题
        3.1.1 国家蓝色经济系统的研究主体
        3.1.2 国家蓝色经济系统的主体内涵
        3.1.3 国家蓝色经济系统的特征
    3.2 国家蓝色经济系统的关键要素与发展机理
        3.2.1 国家蓝色经济系统的关键要素
        3.2.2 国家蓝色经济系统的发展机理
    3.3 国家蓝色经济系统超网络的概念模型与建模原理
        3.3.1 国家蓝色经济系统超网络概念模型
        3.3.2 单层子网络的建模原理
        3.3.3 多层超网络的耦合原理
    3.4 国家蓝色经济系统超网络的模型构建
        3.4.1 蓝色产品空间模型构建
        3.4.2 蓝色企业网络模型构建
        3.4.3 蓝色省份网络模型构建
        3.4.4 国家蓝色经济系统超网络模型构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国家蓝色经济系统超网络的出口结构度量指标研究
    4.1 指标选取原则
    4.2 单层子网络出口多样性度量
        4.2.1 蓝色产品多样性度量
        4.2.2 蓝色企业多样性度量
        4.2.3 蓝色省份多样性度量
    4.3 单层子网络出口相似性度量
        4.3.1 蓝色产品相似性度量
        4.3.2 蓝色企业相似性度量
        4.3.3 蓝色省份相似性度量
    4.4 多层超网络出口复杂性度量
        4.4.1 蓝色产品-蓝色企业复杂性度量
        4.4.2 蓝色企业-蓝色省份复杂性度量
        4.4.3 蓝色产业-蓝色省份复杂性度量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蓝色经济系统超网络的模型构建及其统计分析
    5.1 问题描述
    5.2 数据来源与处理
        5.2.1 数据处理基本思路
        5.2.2 蓝色产品数据来源与处理
        5.2.3 蓝色企业数据来源与处理
        5.2.4 蓝色省份数据来源与处理
    5.3 中国蓝色经济系统超网络的模型构建
        5.3.1 蓝色产品空间的构建
        5.3.2 蓝色企业网络的构建
        5.3.3 蓝色省份网络的构建
        5.3.4 蓝色经济系统超网络的耦合
    5.4 中国蓝色经济系统超网络模型的统计分析
        5.4.1 变量选取
        5.4.2 回归模型
        5.4.3 回归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国蓝色经济系统超网络的出口结构度量指标研究
    6.1 中国单层子网络出口多样性度量
        6.1.1 蓝色产品多样性度量
        6.1.2 蓝色企业多样性度量
        6.1.3 蓝色省份多样性度量
    6.2 中国单层子网络出口相似性度量
        6.2.1 蓝色产品相似性度量
        6.2.2 蓝色企业相似性度量
        6.2.3 蓝色省份相似性度量
    6.3 中国多层超网络出口复杂性度量
        6.3.1 蓝色产品-蓝色企业复杂性度量
        6.3.2 蓝色企业-蓝色省份复杂性度量
        6.3.3 蓝色产业-蓝色省份复杂性度量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中国蓝色经济系统超网络的出口结构演化研究
    7.1 中国蓝色经济系统超网络的空间结构演化
        7.1.1 蓝色产品空间演化
        7.1.2 蓝色企业网络演化
        7.1.3 蓝色省份网络演化
        7.1.4 蓝色经济系统超网络演化
    7.2 中国蓝色经济系统超网络的出口结构度量指标演化
        7.2.1 单层子网络出口多样性演化
        7.2.2 单层子网络出口相似性演化
        7.2.3 多层超网络出口复杂性演化
    7.3 中国蓝色经济系统发展问题及建议
        7.3.1 中国蓝色经济系统发展问题
        7.3.2 中国蓝色经济系统发展建议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工作与结论
        8.1.1 主要工作
        8.1.2 主要结论
    8.2 研究局限与展望
        8.2.1 研究局限
        8.2.2 研究展望
附录1 蓝色产品代码及其对应描述
附录2 蓝色企业代码及其对应信息
附录3 蓝色产品与蓝色企业对应关系
附录4 蓝色省份与蓝色企业对应关系
附录5 选取的7家蓝色企业
附录6 选取的9个国家最大接近度矩阵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物流业绿色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2.3 技术路线图
    1.3 创新点
2 理论基础与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生态现代化理论
        2.1.2 高阶理论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2.2.1 绿色创新
        2.2.2 企业绩效
        2.2.3 高管环保意识的调节作用
3 概念模型与研究假设
    3.1 概念模型的构建
    3.2 研究假设
        3.2.1 绿色流程创新与绩效
        3.2.2 绿色产品创新与绩效
        3.2.3 绿色管理创新与绩效
        3.2.4 高管环保意识的调节作用
4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4.1 问卷结构设计
    4.2 变量测量
        4.2.1 绿色创新测量
        4.2.2 企业绩效测量
        4.2.3 高管环保意识测量
    4.3 数据收集
5 数据分析与模型检验
    5.1 数据分析
        5.1.1 信度和效度检验
        5.1.2 相关性分析
        5.1.3 同源偏差与共线性检验
    5.2 模型假设检验
        5.2.1 绿色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
        5.2.2 高管环保意识的调节效应检验
    5.3 稳健性检验
    5.4 实证结果汇总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管理启示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Ⅰ:调查问卷
致谢

(4)开放制造环境下动态延迟设计的主从关联优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提出
        1.2.1 动态延迟设计
        1.2.2 动态延迟设计的主从关联优化问题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1.5.1 主要内容和论文结构
        1.5.2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开放制造
    2.2 产品族设计
        2.2.1 产品族的起源和基本概念
        2.2.2 产品族的研究现状
        2.2.3 产品族设计与供应链配置的关联优化
    2.3 延迟
        2.3.1 延迟的起源和基本概念
        2.3.2 延迟的分类
        2.3.3 延迟的研究现状
        2.3.4 延迟的研究趋势
    2.4 双层规划
        2.4.1 双层规划的理论
        2.4.2 双层规划解的概念
        2.4.3 双层规划的求解算法
        2.4.4 双层规划在工程优化中的应用
    2.5 遗传算法
        2.5.1 遗传算法的理论
        2.5.2 遗传算法的收敛性分析
        2.5.3 求解双层规划问题的遗传算法
        2.5.4 遗传算法在其它方面的应用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产品族设计与供应链延迟决策的主从关联优化
    3.1 一个动机案例
    3.2 问题描述
        3.2.1 产品族设计和供应链延迟
        3.2.2 主从交互决策机制
    3.3 主从关联优化模型的提出
        3.3.1 供应商的优化
        3.3.2 制造商的优化
        3.3.3 延迟承包商的优化
        3.3.4 主从关联优化模型
    3.4 求解方法
        3.4.1 供应商和延迟承包商的最优反应函数
        3.4.2 遗传算法
    3.5 电动汽车案例研究
        3.5.1 案例背景
        3.5.2 计算结果
        3.5.3 灵敏度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产品族设计与延迟类型及方案选择的主从关联优化
    4.1 一个动机案例
    4.2 问题描述
        4.2.1 产品族设计与延迟类型及方案选择
        4.2.2 主从交互决策机制
    4.3 主从关联优化模型的提出
        4.3.1 参数符号和决策变量
        4.3.2 上层优化
        4.3.3 下层优化
        4.3.4 主从关联优化模型
    4.4 求解算法
        4.4.1 嵌套遗传算法
        4.4.2 编码与算子
    4.5 智能冰箱案例研究
        4.5.1 案例背景
        4.5.2 模型求解
        4.5.3 结果和分析
        4.5.4 灵敏度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产品族架构与延迟承包及子承包决策的三层主从关联优化
    5.1 一个动机案例
    5.2 问题描述
        5.2.1 产品族架构与延迟承包及子承包
        5.2.2 三层的博弈结构
    5.3 三层主从关联优化模型的提出
        5.3.1 符号与假设
        5.3.2 制造商的优化
        5.3.3 延迟承包商的优化
        5.3.4 子承包商的优化
        5.3.5 三层主从关联优化模型
    5.4 求解方法
        5.4.1 子承包商的最优反应
        5.4.2 嵌套遗传算法
    5.5 电动汽车延迟的案例研究
        5.5.1 案例背景
        5.5.2 优化结果
        5.5.3 灵敏度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绿色产品族设计与低碳延迟实现的主从关联优化
    6.1 一个动机案例
    6.2 问题描述
        6.2.1 绿色产品族设计与低碳延迟实现
        6.2.2 主从交互决策机制
    6.3 主从关联优化模型的提出
        6.3.1 上层的绿色产品族设计优化
        6.3.2 下层的低碳延迟实现优化
        6.3.3 主从关联优化模型
    6.4 求解算法
        6.4.1 嵌套遗传算法
        6.4.2 编码与算子
    6.5 绿色电动汽车产品族延迟案例
        6.5.1 案例背景
        6.5.2 模型求解
        6.5.3 结果和分析
        6.5.4 灵敏度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5)基于TRIZ理论的产品绿色创新设计方法研究 ——以几种资源再利用产品设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绿色设计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绿色材料选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产品可拆卸设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产品绿色创新设计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TRIZ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基于TRIZ理论的绿色创新设计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2 绿色产品需求分析方法研究
    2.1 理论基础
        2.1.1 技术系统进化理论
        2.1.2 产品技术成熟度预测方法
    2.2 基于技术进化理论的绿色产品需求分析方法过程模型
        2.2.1 需求分析
        2.2.2 绿色需求分析
        2.2.3 基于技术进化理论的绿色产品需求分析方法过程模型
    2.3 实践案例
        2.3.1 离心冲击打夯技术成熟度预测
        2.3.2 洗衣机臭氧杀菌技术成熟度预测
    2.4 本章小结
3 绿色产品概念方案设计方法研究
    3.1 理论基础
        3.1.1 资源分析
        3.1.2 绿色概念设计
    3.2 基于资源分析的绿色产品概念方案设计方法过程模型
        3.2.1 概念设计流程
        3.2.2 绿色概念设计流程
        3.2.3 基于资源分析的绿色产品概念方案设计方法流程
    3.3 案例实践——环保型水刀切割机
    3.4 本章小结
4 绿色产品详细设计方法研究
    4.1 理论基础
        4.1.1 矛盾的类型与矛盾的解决
        4.1.2 模块化设计
    4.2 基于矛盾解决原理的绿色产品详细设计方法过程模型
        4.2.1 矛盾解决流程
        4.2.2 模块化设计流程
        4.2.3 基于矛盾解决原理的绿色产品模块化设计创新方法流程
    4.3 案例实践——分类垃圾运输车
    4.4 本章小结
5 绿色产品评价与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5.1 理论基础
        5.1.1 最终理想解
        5.1.2 绿色产品评价指标体系
    5.2 基于最终理想解的绿色产品评价与优化设计方法
        5.2.1 提高理想化的方法
        5.2.2 绿色产品与最终理想解的关系
        5.2.3 基于最终理想解的绿色产品评价与优化设计方法
    5.3 案例实践
        5.3.1 环保型水刀切割机设计方案评价与优化
        5.3.2 分类垃圾运输车设计方案评价与优化
    5.4 本章小结
6 基于TRIZ理论的产品绿色创新设计方法
    6.1 产品设计流程
        6.1.1 产品一般设计流程
        6.1.2 绿色产品设计流程
    6.2 TRIZ解决问题的一般流程
    6.3 基于TRIZ理论的产品绿色创新设计过程模型
    6.4 案例实践—绿色洗衣机
        6.4.1 需求分析阶段
        6.4.2 概念设计阶段
        6.4.3 详细设计阶段
        6.4.4 方案评价与优化阶段
    6.5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工作总结
    7.2 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绿色消费负向溢出效应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主要内容与论文结构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四节 研究重点与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文献评述
    第一节 绿色消费的相关研究
    第二节 绿色消费溢出效应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 内疚的相关研究
    第四节 解释水平的相关研究
    第五节 文献小结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第一节 理论基础—道德许可理论
    第二节 研究假设
    第三节 研究总体概念框架
第四章 绿色消费负向溢出效应的实验研究
    第一节 信度和效度分析
    第二节 初始绿色消费对后续绿色消费的影响
    第三节 解释水平的调节作用
    第四节 内疚的中介作用
    第五节 研究结果与总体讨论
第五章 营销建议与展望
    第一节 启示与建议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水平轴风力发电装置的绿色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绿色综合评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和结构
第2章 风力发电装置绿色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1 风力发电装置全生命周期绿色性能分析
    2.2 绿色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原则
    2.3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2.4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依据
        2.4.1 经济属性指标
        2.4.2 技术属性指标
        2.4.3 环境属性指标
        2.4.4 资源属性指标
        2.4.5 能源属性指标
    2.5 制定评价方案的相关评价标准
        2.5.1 限定性指标
        2.5.2 非限定性指标
        2.5.3 绿色参照产品
        2.5.4 绿色参照产品分类
    2.6 评价指标数据的收集
        2.6.1 资源属性指标、能源属性指标和环境属性指标的收集
        2.6.2 技术属性指标和经济属性指标的数据采集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风力发电装置绿色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3.1 评价方法的选择
        3.1.1 层次分析法
        3.1.2 模糊综合评价法
    3.2 综合评价相关概念
    3.3 模糊可拓层次分析法应注意的问题
        3.3.1 标度的选取问题
        3.3.2 信息量丢失问题
        3.3.3 主观因素问题
        3.3.4 评价结果一致性问题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模糊可拓层次分析法的绿色综合评价
    4.1 综合评价过程
    4.2 综合可拓判断矩阵
        4.2.1 可拓判断矩阵的计算方法
        4.2.2 各层可拓判断矩阵的计算
    4.3 权重向量的计算
        4.3.1 权重向量的计算方法
        4.3.2 各层权重向量的计算
    4.4 风力发电装置绿色综合评价
        4.4.1 评价等级V的确定
        4.4.2 确定评价因素U
        4.4.3 对于最底层评价标准的确定
        4.4.4 评价指标隶属度的计算
        4.4.5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4.4.6 评价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风力发电装置绿色综合评价原型系统设计与开发
    5.1 系统开发环境
        5.1.1 Visual Studio2013特点
        5.1.2 C#语言特点
    5.2 评价系统分析
        5.2.1 评价系统总体分析
        5.2.2 评价系统流程
    5.3 数据评价模块功能实现
        5.3.1 层次分析法功能实现
        5.3.2 可拓层次分析法功能实现
        5.3.3 模糊综合评价法功能实现
        5.3.4 其他功能实现
    5.4 评价系统界面设计
        5.4.1 界面设计的原则
        5.4.2 界面组成
        5.4.3 登陆界面
        5.4.4 权重计算界面
        5.4.5 隶属度计算界面
        5.4.6 评价结果界面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我国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近远期路线图及政策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的重要性
        1.1.2 建筑节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能效
        1.1.3 我国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现状
        1.1.4 我国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问题简析
        1.1.5 我国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未来发展趋势甄别
    1.2 促进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政策国际经验
        1.2.1 发达国家促进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政策总结
        1.2.2 德国促进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政策体系分析
    1.3 文献综述及简析
        1.3.1 路线图与政策体系
        1.3.2 技术与政策——系统化视角的重要性
        1.3.3 实证分析——一线利益相关方声音的重要性
    1.4 研究问题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问题
        1.4.2 研究方法
        1.4.3 文章结构简述
第2章 政策研究相关理论与适应性分析
    2.1 SIX-SIGMA DMAIC方法——整体研究方法构建
        2.1.1 SIX-SIGMA DMAIC方法综述
        2.1.2 SIX-SIGMA DMAIC适用性分析
        2.1.3 SIX-SIGMA理论主要架构适应性分析
    2.2 预测理论及方法——对于未来场景的描述
        2.2.1 预测方法综述
        2.2.2 预测方法筛选评价体系研究
    2.3 政策周期理论及政策环境理论——系统化分析框架
    2.4 网格化政策设计理论——如何设计良好的能效提升措施
    2.5 问卷设计、质量评估及样本选择方法
        2.5.1 问卷设计原则
        2.5.2 问卷具体设计方法及调研质量评估
        2.5.3 调研样本选择原则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研究方法
    3.1 SIX-SIGMA DMAIC框架下政策研究范围界定
    3.2 基于SIX-SIGMA DMAIC理论研究方法体系构建
        3.2.1 第一步:定义
        3.2.2 第二步:评估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现状
        3.2.3 第三步:分析
        3.2.4 第四步:改进——促进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政策措施开发
        3.2.5 第五步:控制——促进政府机构实现政策目标的措施开发
    3.3 整体技术路线及实施方法
    3.4 目标设定与德尔菲法
        3.4.1 设定能效提升目标梯度及指标体系陈述
        3.4.2 目标设定数据收集——德尔菲法及修正及大规模机构问卷
        3.4.3 德尔菲法问卷过程及数据处理
    3.5 障碍识别及评估方法学研究
        3.5.1 障碍收集及识别
        3.5.2 障碍评估数据处理——李克特五分度量表及聚类分析
    3.6 影响因素识别及分析方法学研究
        3.6.1 影响因素识别及层次结构建立
        3.6.2 数据收集及处理方法
    3.7 驱动力识别及影响评估
        3.7.1 驱动因素识别
        3.7.2 驱动力影响评估数据收集
        3.7.3 驱动力影响评估
    3.8 基于建筑能耗模拟及敏感性分析的关键技术分析及验证
        3.8.1 建筑能耗模拟方法及软件分析
        3.8.2 因素敏感性分析及实验设计方法
        3.8.3 模拟参数设定及关键技术验证方法
    3.9 问卷设计及质量分析
        3.9.1 问卷内容设计
        3.9.2 问卷实施过程及数据处理
        3.9.3 问卷信度、效度分析
    3.10 调研机构及专家选择
        3.10.1 样本选择
        3.10.2 问卷调研机构选择原则及结果
        3.10.3 德尔菲法专家筛选
    3.11 本章小结
第4章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4.1 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定义
        4.1.1 机构问卷调研结果——定义要素分析
        4.1.2 专家问卷结果分析——定义逻辑及定义形成
    4.2 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目标设定与路线图
        4.2.1 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目标梯度
        4.2.2 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目标指标体系
    4.3 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策略及技术路线
        4.3.1 技术发展现状评估—基于大规模问卷
        4.3.2 建筑能效提升技术发展理念
        4.3.3 技术策略及关键技术识别
        4.3.4 数据验证——基于模拟数据验证
    4.4 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障碍识别
        4.4.1 障碍收集结果
        4.4.2 机构评估意见统计分析
        4.4.3 聚类分析结果
        4.4.4 障碍的综合性评估
    4.5 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4.5.1 层次结构建立及调研结果
        4.5.2 标准分类和子分类中因素的权重和排序
        4.5.3 因素评价结果分析
    4.6 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驱动力分析
        4.6.1 驱动力独立评估分析
        4.6.2 驱动力综合评估分析
    4.7 信度与效度分析
        4.7.1 信度分析
        4.7.2 效度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政策资源视角的综合措施体系研究
    5.1 障碍、影响因素、驱动力的关系
    5.2 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及政策设计
    5.3 市场机制完善措施研究
        5.3.1 措施设计框架
        5.3.2 理念提升——提高市场绿色化程度
        5.3.3 意愿提升——提高市场活力
        5.3.4 规则完善——提高市场健全程度
        5.3.5 消除制度障碍
    5.4 能力提升体系评估及综合分析
        5.4.1 建筑各阶段权责需明确
        5.4.2 产业链内相关主体能力提升
    5.5 技术支撑体系
    5.6 政策措施体系建议及评价
    5.7 政府体系内部综合措施开发(控制)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不足之处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9)绿色设计理念在户外大型木制游乐产品的应用与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框架
        一、研究内容
        二、文章框架
    第三节 主要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内容分析法
        三、案例分析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第一节 绿色设计相关理论方法概述
        一、绿色设计的概念
        二、绿色设计的内涵
        三、绿色设计与传统设计的区别
    第二节 绿色设计相关理念概述
        一、绿色设计的概念
        二、绿色设计的基本特征
        三、绿色设计的原则
        四、绿色设计要点
        五、绿色设计观念
        六、绿色设计系统框架
    第三节 实现绿色设计的专业关键技术
        一、产品数据管理(PDM)系统
        二、协同仿真技术和虚拟制造技术
        三、绿色设计数据库和知识库
    第四节 绿色设计相关理论的分析与总结
第三章 BL公司绿色设计现状分析
    第一节 行业现状
        一、行业门槛低,结构层次不合理
        二、行业制造管理水平低,产品同质化严重
        三、行业现状分析
        四、行业数据采集技术落后
    第二节 BL公司绿色设计现状分析和应用
        一、产品介绍
        二、BL公司产品绿色设计的应用
        三、BL公司产品绿色设计问题解析
第四章 BL公司绿色设计方案
    第一节 BL公司户外产品绿色设计的策略
        一、实用性策略
        二、整体性策略
        三、极简性策略
        四、美学性策略
        五、和谐性策略
        六、生态保护性策略
    第二节 BL公司绿色设计改进方案
        一、合并产品近似规格的板片(极简策略)
        二、精简紧固件的种类
        三、榫卯结构在产品中的使用
        四、集成化设计:产品组装板模块化设计
        五、塑料回收标志的使用
        六、产品材料的回收再利用
        七、优化新产品开发流程
    第三节 BL公司绿色设计评价
        一、绿色设计为企业生产的需要
        二、绿色设计为企业数据信息化的需求
        三、绿色设计满足绿色环保的要求
    第四节 总结与推广
        一、BL公司绿色设计技术、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二、在行业内的推广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创新点
    三、未来的趋势
    四、对后续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定制木质家居基本概念
        1.1.2 定制木质家居产业范围界定
        1.1.3 研究背景
        1.1.4 研究意义
        1.1.5 国内外研究进展
        1.1.6 研究发展趋势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论文技术路线
第二章 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的理论和构建方法
    2.1 标准体系基础理论
        2.1.1 标准化基本概念
        2.1.2 标准体系的定义和内涵
        2.1.3 标准体系的类型
        2.1.4 标准化系统工程理论
    2.2 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构建方法
        2.2.1 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定义、属性和范围
        2.2.2 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构建目标
        2.2.3 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系统环境分析
        2.2.4 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结构分析
        2.2.5 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表编制
        2.2.6 急需制定的共性和关键技术标准
    2.3 小结
第三章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发展基本现状研究
    3.1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主要原辅材料概况
        3.1.1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表面装饰材料
        3.1.2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基材
    3.2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概况
        3.2.1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主要产品
        3.2.2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总体情况
    3.3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技术现状
        3.3.1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科技创新平台
        3.3.2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专利情况分析
    3.4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发展主要特征与趋势分析
        3.4.1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发展主要特征
        3.4.2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发展主要趋势
    3.5 小结
第四章 国内外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现状分析
    4.1 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类型划分
    4.2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现状
        4.2.1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现状
        4.2.2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重要标准
        4.2.3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特征
        4.2.4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
    4.3 国外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现状
        4.3.1 国际标准体系
        4.3.2 欧洲标准体系
        4.3.3 法国标准体系
        4.3.4 德国标准体系
        4.3.5 英国标准体系
        4.3.6 日本标准体系
    4.4 国内外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对比分析
        4.4.1 国内外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统计分析
        4.4.2 借鉴和启示
    4.5 小结
第五章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构建
    5.1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构建依据
    5.2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构建原则
        5.2.1 总体原则
        5.2.2 具体原则
    5.3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结构分析
        5.3.1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的层次结构
        5.3.2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的序列结构
        5.3.3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的专业结构
        5.3.4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的结构间关系
        5.3.5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结构模型(框架)
        5.3.6 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子体系构成要素
    5.4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明细表和编制说明
        5.4.1 基础与综合子体系
        5.4.2 测量与设计子体系
        5.4.3 生产制造子体系
        5.4.4 物流运输子体系
        5.4.5 安装与验收子体系
        5.4.6 维护保养子体系
    5.5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表统计
    5.6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急需的共性和关键技术标准名录
    5.7 小结
第六章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化发展对策建议
    6.1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化重点领域
        6.1.1 加强全屋定制总体要求标准化工作
        6.1.2 加强绿色发展领域标准化工作
        6.1.3 加强智能制造领域标准化工作
        6.1.4 加强产业服务领域标准化工作
    6.2 推进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化发展对策建议
        6.2.1 构建政府主导和市场自主相结合的产业标准体系
        6.2.2 加强产业基础共性、关键技术标准制修订
        6.2.3 建立高效的产业标准化协调机制
        6.2.4 加大产业科技成果向标准转化
        6.2.5 加强产业标准化宣传培训和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
    6.3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结论
    7.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导师简介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四、绿色产品系统总体结构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绿色金融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区域异质性研究[D]. 高锦杰. 吉林大学, 2021(01)
  • [2]国家蓝色经济系统的超网络模型构建及其出口结构研究 ——以中国为例[D]. 齐晓飞. 山东大学, 2021(11)
  • [3]物流业绿色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 陈宁. 武汉纺织大学, 2021(08)
  • [4]开放制造环境下动态延迟设计的主从关联优化问题研究[D]. 吴军. 天津大学, 2020(01)
  • [5]基于TRIZ理论的产品绿色创新设计方法研究 ——以几种资源再利用产品设计为例[D]. 杨锦陇. 河南理工大学, 2020(01)
  • [6]绿色消费负向溢出效应的实验研究[D]. 蒋臻娴. 浙江财经大学, 2020(04)
  • [7]水平轴风力发电装置的绿色综合评价[D]. 刘茜茜.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05)
  • [8]我国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近远期路线图及政策体系研究[D]. 李轶楠. 天津大学, 2019(02)
  • [9]绿色设计理念在户外大型木制游乐产品的应用与改进[D]. 潘榕峰. 厦门大学, 2019(08)
  • [10]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构建研究[D]. 王瑞.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9(02)

标签:;  ;  ;  ;  ;  

绿色产品体系整体结构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