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

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

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论文文献综述)

李淑彦[1](2021)在《我国西部地区中外合作办学优质教育资源本土化的个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王琳妤[2](2021)在《本土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研究》文中提出本土国际化通过引入优质资源,面向全体学生完成国内的国际化,是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中的新型实践模式。高校的本土国际化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产生了深刻影响。本土国际化的矛盾性、交往性、发展性给高校学生家国情怀培养带来了机遇与挑战。理性看待本土国际化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既要看到本土国际化对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的正负效应,也要看到家国情怀教育对本土国际化的能动作用。通过横向比较三所不同高校的学生家国情怀培养工作,发现本土国际化下的学生家国情怀培养呈现出国际化与民族化的统一、人文性与科学性的统一、主体性与社会化的统一的特点,同时,我国的家国情怀教育在培养过程、方法和内容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他国的有益经验为我国高校学生家国情怀培养工作提供了启发。为了保障本土国际化背景下家国情怀教育在未来的顺利实施,我们应在把握方向性、人本性、层次性、发展性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实现家国情怀教育从本土国际化到国际本土化、从经验化教学到开放化教学、从单一趋同到打造特色的转变。站在国际化的高度重新审视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不仅对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引擎。

孙月双[3](2021)在《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协同推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已逐渐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发展态势,但也存在"本土文化受到冲击,人才流失现象严重,重依附式引进、轻文化外流"等问题。论文针对问题,阐述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促进关系以及两者协同推进的重要意义,提出两者协同推进路径"高等教育办学方式应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文化交流应由单向性向双向性推动"。

瞿锦秀[4](2020)在《中国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的管理 ——基于江苏省的考察》文中研究指明作为高等教育资源的一种,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冷僻而被忽视;作为文化遗产资源的一类,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小众而鲜为人知,这个兼具高等教育属性和文化遗产属性的跨学科交叉资源处于被遗忘和被边缘化的角落。然而,就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资源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对它进行研究和管理,在国家战略层上是坚定我国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在学术建设层上有助于丰富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管理和文化遗产资源管理研究内容,拓展学科发展方向;在区域合作层上有利于集聚文化创新要素,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创新高地;在学校发展层上可以明晰中国大学发展路径,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建设提供思路。面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管理中出现的一手短缺一手闲置浪费、利用率低的问题,文章试图从遗产资源管理的视角,为当前中国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管理“画像”、“把脉”,通过引入一些新理念、新思维为中国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管理“开方”、“调养”和“治疗”。文章总体的逻辑思路以回答“做什么和为什么要做?能不能做?理论上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实证上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务虚和务实怎么做?”这五大问题为主线。从认识论、本体论、方法论和价值论四方面探讨中国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在此立论依据下,从理论上界定中国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管理的概念,统计中国现有百年大学数量和具体空间分布,分析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对教育遗产进行分类,从历史价值、艺术与审美价值、科学技术价值、教育文化价值和包括使用价值、经济价值、溢出价值在内的其他价值五个方面阐述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的价值,并通过资源品相、资源价值、资源特色、开发潜力和开发条件五个维度共计52个指标构建了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价值的评估指标体系,以此为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从实证上,出于江苏省百年大学数量和类型在全国首屈一指,颇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考虑,以江苏省15所百年大学为例,考察中国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分布现状和管理现状,发现江苏省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有两个特点:1)总体规模体量庞大,质量各校参差不齐,有3所百年大学的教育遗产资源价值位列第一等级,5所分布在第二等级,第三等级和第四等级各3所,1所排在第五等级;2)各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不是孤立存在的,相互之间有联结点。江苏省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管理存在基础配备不全、教育遗产资源的保护停留在“保存”式保护的初级阶段、开发不足和开发形式单一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对教育遗产资源的认识不够、缺少深度开发的意识和行政思维占主导、经济思维匮乏。基于江苏省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的考察情况,探索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管理的指导思想、行动边界和实践策略。认为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管理需要统一一个基本认识,即把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当作一个文化空间来开发构建。需要以创新为引擎,对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需要协同百年大学教育遗产相关主体、平衡各方利益;需要绿色开发,构建低碳节能的文化空间;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多元利用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需要各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主体共建共治共享,最终实现共赢。需要有行动边界,能够统筹协调几组矛盾关系,即事业的超越与产业的适应;传统的扬弃与现代化转型;国际化视野与本土化情结;全球化趋势与地域性前提;一体化框架与特色化内容。并提出具体的实践策略:管理架构上多主体齐心发力——国家价值导向,统筹规划,体现领导力;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多方投入,增强聚合力;市场自发调节,产权分离,提升竞争力;百年大学自我重视,学理研究,展示生命力。管理内容上多层面齐抓共管——通过加强百年大学教育遗产保护管理的宣传教育、加快百年大学教育遗产界定、普查、建档和数据库建设、提高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保护管理队伍水平、强化百年大学教育遗产保护的行政手段和法治手段自觉保护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通过联动百年大学,共建跨区域百年大学教育遗产文化线路;联动地方城市和百年大学,打造校城文化共同体;联动“政、事、企”,合力开发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通过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发挥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的育人功能;通过概念输出,培育百年大学教育遗产文化市场;通过功能活化,创新百年大学教育遗产文化产品;通过新科技引进,丰富百年大学教育遗产文化体验,实现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的创新利用。

郑凯越,YAN Jianzhang[5](2020)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本土化与现代化关系探微——基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思考》文中指出高等教育国际化、本土化与现代化存在着复杂多变的关系。一般而言,高等教育本土化是基础,现代化是条件,国际化是走向。在当前阶段,高等教育现代化是目的,国际化与本土化是手段,三者关系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处理三者关系需正确处理好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关系,立足本土、深化对外开放格局;积极处理好高等教育国际化与现代化关系,使之互融互动、协调发展;切实处理好高等教育本土化与现代化关系,明确两者内含外延、打破单纯"移植"特性,处理好中国与外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三对关系。

杨浠筝[6](2019)在《在地国际化:民族院校本科生国际化培养的新策略 ——以Z民族大学为例》文中提出知识经济带来经济全球化与社会各种变革的同时,也使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教育等方面产生了更加激烈的竞争,对人才,特别是国际化人才提出了更加迫切的需求,这便对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众所周知,培养专业人才的关键时期在高等教育阶段,本科教育占据高等教育的基础地位,显得尤为重要。2018年,教育部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并印发“新时代高教40条”,都突出强调了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文化高度重视,强调文化自信,将文化自信视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民族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进行人才培养,尤为重视对少数民族专门人才进行培养的主要场所,培养具备国际化素养的本科生以更好地为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服务是民族院校所承担的高等教育使命之一。现行民族院校的国际化培养模式普遍沿用研究型大学对学生国际化素养的培养模式,此类培养模式并不完全适用于民族院校,且收效甚微,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在民族院校中实施“在地国际化”培养策略,以切实提升学生的国际化素养。“在地国际化”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国际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将国际化发展的焦点转移到没有进行跨国学习的本土学生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族院校本科生家庭经济条件的学习需求;在本土校园中进行国际化培养相对减轻本科生通过跨国中面临的语言学习压力;同时有助于提升民族学生的文化自信。此策略通过本土教师培养学生的国际化素养,在课程教学中传授国际化前沿知识与理念,相较于外籍教师,本土教师更了解本土学生,这将提醒本土教师适时补充相关内容,通过教师与学生在校内的专门教授与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化差异,增强跨文化理解力,更好地实现多元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传播效果。“在地国际化”主要涉及“组织”、“课程”及“人”这三个要素。组织是实施在地国际化策略的机构,勾画策略实施蓝图,指明策略实施方向,引导改善策略实施外部环境,对策略实施进行全方位监督管理,并最终评估其实施效果。课程是进行在地国际化策略的核心构成要素,是人才培养中培养内容的主要构成要件,是连接“组织”与“人”之间的桥梁,组织通过课程改革设计传递国际化发展理念,教师通过参与并实践改革课程扩大、传播国际化发展观念,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接受国际化知识、习得国际化能力、发展国际化意识,最终全方位提高自身国际化素养。而人是整个在地国际化策略的运行终端,需要组织中的教师、行政人员及学生共同努力。本论文主要从民族院校本科生人才培养出发,依据经济社会对国际化人才所提出的具体要求,探析现行普遍采用的国际化培养模式在民族院校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在借鉴国外大学的部分做法的同时尝试进行“在地国际化”培养策略的实践,为民族院校培养国际化人才提供可参考借鉴的实践依据。本论文的选题具有一定的前沿性与可行性,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及案例分析法,对我国民族院校本科生国际化培养进行新的尝试探究。本研究概述了国内外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学生国际化发展及在地国际化的相关研究,在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之上,以人才培养模式作为理论基础;通过对“国家民委”六所直属民族类大学之一的Z民族大学进行调研,分析发现现有通过跨国流动学习的方式来提升学生国际国际化培养中存在着多方面因素制约,民族院校本科生难以切实提升国际化素养的现实情况。结合前人已有研究成果Z民族大学也在国际化培养过程中对现存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尝试探索适合民族院校的国际化培养策略,组织优化管理、强化师资、完善课程体系、利用校内国际化资源等手段在本土校园中建设国际化环境,通过“努力、借力、借智”的方式打造“在地国际化”培养策略,让无法进行跨国流动学习的本科生,通过校内的国际化环境及国际化培养策略切实提升学生的国际化素养。这样的人才培养策略创新不仅为校园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受到了来自学生的认可,期望使Z民族大学的“在地国际化”实践经验得到推广,致力于更多民族院校通过创新理念、强化师资、打造课程体系、构建平台等方式找到适合院校特色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及意识全方位素养的提升。本研究以期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潮流下,推动民族院校将自身发展置于更宽广的平台上进行评价,激发民族院校进行国际化发展的主动性,并制订适应院校特征的国际化发展培养策略,为增强民族地区经济培养更多的少数民族专门人才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徐佳[7](2014)在《“国际—本土平衡理论”建构初探——从高等教育现代化内涵式发展角度切入》文中认为本文采用"过程—目标"的定义方法,试从变化与趋势的意义上把握高等教育现代化本质。提出应根据"国际—本土平衡理论"的核心思想,可以采用"战略定位——最终目标——横纵平衡——情景平衡"的策略处理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提升高等教育现代化内涵式发展水平。

买琳燕[8](2014)在《寻找一种力量: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之间》文中研究指明面对党和政府提出的"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和世界教育形势带来的新挑战,高等院校发展的动力只能从教育改革的创新中来。而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整合后重构的创造力,正是一股不可忽视的教育动力。梳理和讨论二者理论上呈现出的单螺旋结构及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依然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臧玲玲[9](2013)在《我国高等教育本土化研究述评》文中研究指明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其弊端也开始显现。随之而来,倡导本土化成为高等教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学界就高等教育本土化界定、本土化与国际化关系、本土化与民族化关系、本土化路径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研究。

许悦[10](2012)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和谐发展之路》文中研究指明从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内涵出发,分析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存在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和谐发展才是提高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关键。

二、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论文提纲范文)

(2)本土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2 选题意义
        1.2.1 现实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本土国际化的研究
        1.3.2 关于家国情怀的研究
        1.3.3 关于本土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的研究
        1.3.4 研究评述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重点、难点和主要创新点
        1.5.1 研究重点
        1.5.2 研究难点
        1.5.3 主要创新点
2 本土国际化与家国情怀的内在关联
    2.1 本土国际化的基本内涵
        2.1.1 本土国际化的概念界定
        2.1.2 本土国际化的特征
    2.2 家国情怀的基本内涵
        2.2.1 从个体到国家
        2.2.2 从历史到现实
        2.2.3 从理想到实践
    2.3 本土国际化与家国情怀的关联互动
        2.3.1 本土国际化对家国情怀培养的正面效应
        2.3.2 本土国际化对家国情怀培养的负面效应
        2.3.3 家国情怀培养对本土国际化的能动作用
3 本土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的现状分析
    3.1 本土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的实践
        3.1.1 办学理念
        3.1.2 思想政治理论课
        3.1.3 学生事务管理
        3.1.4 校园文化氛围
    3.2 本土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的特征
        3.2.1 国际化与民族化的统一
        3.2.2 人文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3.2.3 主体性与社会化的统一
    3.3 本土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家国情怀培养存在的问题
        3.3.1 教育内容的单面性
        3.3.2 育人主体的割裂性
        3.3.3 教育方法的封闭性
        3.3.4 教育过程的碎片性
4 不同培养模式下高校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的比较与借鉴
    4.1 浙江大学学生家国情怀教育实践
        4.1.1 体制机制
        4.1.2 课程体系
        4.1.3 培养路径
        4.1.4 队伍体系
    4.2 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家国情怀教育实践
        4.2.1 学院办学理念
        4.2.2 通识教育体系
        4.2.3 寄宿制书院
        4.2.4 实践课程的设置
    4.3 三所高校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的比较与启发
        4.3.1 教育内容
        4.3.2 教育方法
        4.3.3 教育途径
5 本土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的未来展望
    5.1 本土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家国情怀培养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5.1.1 方向性原则
        5.1.2 人本性原则
        5.1.3 层次性原则
        5.1.4 发展性原则
    5.2 本土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的发展趋势
        5.2.1 定位:从本土国际化到国际本土化
        5.2.2 教学:从经验化教学到开放化教学
        5.2.3 主体:从单一趋同到打造特色
结语
参考文献

(3)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协同推进(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存在的问题
    (一)本土文化受到冲击
    (二)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三)重依附式引进,轻文化外流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促进关系
    (一)高等教育本土化对于国际化的促进作用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对于本土化的促进作用
四、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协同推进的路径探析

(4)中国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的管理 ——基于江苏省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选题缘由
        (一) 研究缘起
        (二) 选题背景
    二、文献综述
        (一) 关于中国百年大学的研究
        (二) 关于教育遗产的研究
    三、中国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
        (一) 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管理的认识基础
        (二) 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管理的本体基础
        (三) 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管理的方法基础
        (四) 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管理的价值基础
    四、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现实意义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三)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中国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管理的概念框架
    一、中国百年大学相关研究
        (一) 中国百年大学概念界定
        (二) 中国百年大学统计
        (三) 中国百年大学空间分布及特征
        (四) 中国百年大学空间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分析
    二、教育遗产的概念及其分类
        (一) “教育遗产”概念的分析框架
        (二) “教育遗产”概念的语义解释
        (三) “教育遗产”概念的层次结构
    三、教育遗产资源的概念
    四、教育遗产资源管理的概念
第三章 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的价值分析与评价
    一、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的价值分析
        (一) 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的历史价值
        (二) 百年大学的教育遗产资源的艺术与审美价值
        (三) 百年大学的教育遗产资源的科学技术价值
        (四) 百年大学的教育遗产资源的教育文化价值
        (五) 百年大学的教育遗产资源的其他价值
    二、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的价值评价要素及指标设计
        (一) 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价值评价体系的结构
        (二) 百年大学的教育遗产资源价值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三) 百年大学的教育遗产资源价值评估体系的概念框架
        (四) 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价值评估指标体系
第四章 江苏省域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分布现状
    一、江苏省百年大学空间分布情况
    二、江苏省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现状的调查
        (一) 南京大学——江苏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之魁
        (二) 东南大学——可与南京大学相媲美的教育遗产资源宝地
        (三)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特色的教育遗产
        (四) 南京林业大学——林业特色的教育遗产
        (五)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特色的教育遗产
        (六) 南京工业大学——年轻的工科学校,教育遗产资源有限
        (七) 南京工程学院——21世纪合并的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单薄
        (八) 南京艺术学院——艺术特色,非物质教育遗产为主
        (九) 河海大学——水利特色,非物质教育遗产资源居多
        (十) 苏州大学——教会大学背景,教育遗产资源丰富,质量上乘
        (十一) 南通大学——有地方特色的新百年大学,张謇是其教育遗产的名片
        (十二)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特色,教育遗产资源颇多
        (十三) 江南大学——轻工特色,50年代之后的教育遗产丰富
        (十四) 江苏大学——农机特色,教育遗产资源不多
        (十五) 扬州大学——主打“张謇”品牌,教育遗产资源较少
    三、江苏省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的特点
        (一) 总体上,江苏省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的规模体量庞大,质量上佳,但各校水平不一
        (二) 内部关系上,江苏省各百年大学的教育遗产资源不是孤立存在的,相互之
    四、江苏省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价值的评价
第五章 江苏省域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的管理概况
    一、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一) 对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进行管理,有利于全面、系统地认识和把握教育遗产资源
        (二) 对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进行管理,有利于教育遗产资源的保护、整合、开发和利用
        (三) 对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进行管理,有利于弘扬百年大学文化
        (四) 对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进行管理,有利于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的共享
    二、江苏省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管理现状
        (一) 管理的基本情况
        (二) 保护情况
        (三) 开发情况
        (四) 利用情况
    三、江苏省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教育遗产资源管理的基础配备不全
        (二) 教育遗产资源的保护停留在“保存”式保护的初级阶段
        (三) 教育遗产资源的开发不足
        (四) 教育遗产资源的利用形式单一
    四、江苏省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 对教育遗产资源的认识不够
        (二) 缺少对教育遗产资源深度开发的意识
        (三) 教育遗产资源管理中行政思维占主导,经济思维匮乏
第六章 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管理的指导思想
    一、统一一个基本认识: 从遗产到资源再到文化空间
        (一) “从遗产到资源”的启示
        (二) “从资源到文化空间”的拓展
        (三) 百年大学的教育遗产文化空间
    二、遵循五大发展理念,探索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管理之道
        (一) 创造性转化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使其创新性发展
        (二) 协同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相关主体、平衡各方利益
        (三) 绿色开发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构建低碳节能的文化空间
        (四) 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多元利用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
        (五) 各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主体共建共治共享,实现共赢
第七章 百年大学教育遗产管理的行动边界
    一、事业的超越与产业的适应
    二、传统的扬弃与现代化转型
    三、国际化视野与本土化情结
    四、全球化趋势与地域性前提
    五、一体化框架与特色化内容
第八章 中国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管理策略
    一、管理架构上,多主体齐心发力
        (一) 国家价值导向,统筹规划,体现领导力
        (二) 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多方投入,增强聚合力
        (三) 市场自发调节,产权分离,提升竞争力
        (四) 百年大学自我重视,学理研究,展示生命力
    二、管理内容上,多层面齐抓共管
        (一) 自觉保护,保障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二) 联动开发,激发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活力
        (三) 创新利用,提高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效用
    三、管理类别上,物质教育遗产和非物质教育遗产各有侧重
第九章 结论与讨论
    一、主要结论
    三、创新之处
    四、不足之处
    五、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5)高等教育国际化、本土化与现代化关系探微——基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本土化与现代化的概念内涵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本土化与现代化的关系辨析
    (一)从高等教育发展一般视角辨关系
    (二)从高等教育发展实践明关系
三、正确处理高等教育国际化、本土化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
    (一)正确处理好高等教育国际化与高等教育本土化的关系
        1.立足本土,发展具有自身特色优势的高等教育
        2.深化对外开放新格局,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
    (二)积极处理好高等教育国际化与高等教育现代化之间的关系
    (三)切实处理好高等教育本土化与高等教育现代化之间的关系
结语

(6)在地国际化:民族院校本科生国际化培养的新策略 ——以Z民族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提出
        (一)顺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
        (二)本科教育占据高教的基础地位
        (三)文化自信视为高教的重要任务
        (四)民族院校的使命担当
        (五)跨国培养模式收效甚微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核心概念界定
    五、研究目的
    六、研究方法
第一章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国际化与“在地国际化”
    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国际化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国际化
        (二)改革开放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国际化在中国的发展
    二、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
        (一)“在地国际化”
        (二)民族院校本科生“在地国际化”培养的必要性
        (三)本科生“在地国际化”在民族院校实施的可行性
第二章 Z民族大学本科生国际化培养中取得的成果
    一、国际交流项目稳步增加
    二、师资队伍建设有序推进
    三、国际化教学改革如火如荼
第三章 Z民族大学国际化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Z民族大学国际化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现有国际化项目较为有限
        (二)课程国际化程度相对较低
        (三)参与国际活动人数覆盖少
    二、Z民族大学国际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国际化发展目标不明晰
        (二)教师国际化教学胜任力弱
        (三)学生国际化发展意识淡薄
第四章 Z民族大学实施“在地国际化”培养的努力探索
    一、推动国际化策略实施,组织优化管理制度破除已有障碍
    二、打造国际化师资队伍,教师国际化带动学生国际化发展
    三、设置国际化课程体系,利用先进教育理念促国际化发展
    四、引导利用国际化资源,用校园活动提升本科生国际意识
第五章 民族院校本科生在地国际化培养实施路径
    一、创新理念,明确树立国际化发展的思路
    二、强化师资,培育高水平国际化师资队伍
    三、打造体系,建设高质量国际化课程体系
    四、构建平台,酝酿国际校园环境激发意识
结语
    一、主要结论及创新点
    二、研究局限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一、中文参考文献
    二、英文参考文献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附录B:民族院校本科生在地国际化培养问卷
附录C:双语师资研修项目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D:选修“双语课程”学生访谈提纲

(8)寻找一种力量: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之间(论文提纲范文)

一、过程化追求:教育“国际化”和“本土化”内涵
二、单螺旋结构: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
三、创造力:在高等教育国际化 与本土化间寻找到的一种可能

(9)我国高等教育本土化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高等教育本土化的界定
二、关于高等教育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
三、关于高等教育本土化与民族化的关系
四、关于高等教育本土化的路径

(10)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和谐发展之路(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内涵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
四、如何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和谐发展

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西部地区中外合作办学优质教育资源本土化的个案研究[D]. 李淑彦. 西南大学, 2021
  • [2]本土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研究[D]. 王琳妤. 浙江大学, 2021(02)
  • [3]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协同推进[J]. 孙月双.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02)
  • [4]中国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的管理 ——基于江苏省的考察[D]. 瞿锦秀. 苏州大学, 2020(06)
  • [5]高等教育国际化、本土化与现代化关系探微——基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思考[J]. 郑凯越,YAN Jianzhang. 高教论坛, 2020(01)
  • [6]在地国际化:民族院校本科生国际化培养的新策略 ——以Z民族大学为例[D]. 杨浠筝. 中南民族大学, 2019(08)
  • [7]“国际—本土平衡理论”建构初探——从高等教育现代化内涵式发展角度切入[A]. 徐佳. 政府·大学·社会:高等教育现代化——2014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 2014
  • [8]寻找一种力量: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之间[J]. 买琳燕. 当代教育论坛, 2014(01)
  • [9]我国高等教育本土化研究述评[J]. 臧玲玲. 现代教育管理, 2013(03)
  • [10]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和谐发展之路[J]. 许悦.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2(03)

标签:;  ;  ;  ;  ;  

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