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哌酮钠粉针剂中添加少量碳酸氢钠的探讨

头孢哌酮钠粉针剂中添加少量碳酸氢钠的探讨

一、应用头孢哌酮钠粉针剂加入少量碳酸氢钠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梁雨薇,刘静,李新辰,余克富,赵志刚[1](2019)在《对我院常用注射剂溶媒选择的归纳总结》文中指出目的:总结我院注射剂品种的相关溶媒,为临床科室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以药品说明书为依据,并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新编药物学》《马丁代尔大药典》,对我院100多种注射液溶媒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在我院注射液中,大多数可用生理盐水和5%的葡萄糖作为溶媒,但有的注射液只能选用一种溶媒。结论:溶媒的选择影响注射剂的使用安全性,临床应用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用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张彬山[2](2018)在《静脉药物配置后的效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传统静脉药物配置,是由护士在治疗室内配置完成,不仅占用了护士大量时间,而且易受污染。为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现代化医院开始建立静脉药物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即在符合 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的操作环境下,由专业的药学人员配置输液。由于PIVAS实行集中配置、集中输送,注射液不能及时送达临床。随着放置时间增加,注射液物化参数可能发生变化。本课题对拉唑类、抗生素类、糖皮质激素类、H2受体拮抗剂类及其他类共二十五种注射液进行pH值、不溶性微粒数、主要成分含量测定,推测杂质可能结构,并对配伍禁忌的机制进行初步探讨。通过对放置不同时间、配置后的注射液的pH值测定,发现液体剂型药物注射液的pH值比固体剂型变化小,即液体剂型注射液更加稳定。其中固体剂型药物拉唑类药物注射液pH值变化率均超过10%,推测可能因为拉唑类药物结构中含有亚砜基,易被氧化成砜基,从而导致酸度增加。通过对注射液的不溶性微粒数测定,发现粒径≥10 μm不溶性微粒数比≥25 μm变化明显。拉唑类药物不溶性微粒数增加显着,兰索拉唑注射液在放置3 h后粒径≥10 μm不溶性微粒数达到27,雷贝拉唑钠注射液在配置1 h后粒径≥10 μm不溶性微粒数达到33,均已超过药典标准。通过 LC-MS(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分析,发现拉唑类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随放置时间增长而降解明显,泮托拉唑钠、雷贝拉唑钠放置12 h后,主要成分相对百分含量均低于90%,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在放置8 h后主成分相对百分含量低于90%;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刚配置完成,主成分相对百分含量就已经低于90%。借助于MS(Mass Spectrometry),推测出AMLZ-1(奥美拉唑钠降解的杂质)等16种降解杂质的可能结构。综上,注射液配置完成后,随着放置时间增加,注射液pH值、不溶性微粒数、主成分含量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拉唑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变化较为明显,不宜久放,建议配置后立即输注到病人体内。通过调研相关文献,发现正负离子相互作用、pKa及化学反应是影响注射液配伍稳定性的三个关键因素,当配伍药物电离后的主要成分所带电荷相反时,容易相互吸引,导致聚沉;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分子pKa相差大于3.6时,较容易沉淀;部分药物之间容易发生化学反应,也应引起临床注意。

胡昌勤[3](2018)在《国内抗生素药品的质量现状》文中指出仿制药质量与疗效的一致性评价工作是当前国内医药界的最热门话题。本文基于历年国家评价性抽验的结果,客观分析国产抗生素药品的质量现状,探讨国产仿制药与原研药品的主要质量差距,为国内开展抗生素药品的质量与疗效的一致性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李直,徐玉婷,宋艳霞,张娇娇,马晓黎,李波[4](2016)在《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与常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注射用头孢菌素菌素类抗生素与常用的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进行综述。方法查阅2005年至今发表的注射用头孢菌素菌素类抗生素配伍稳定性实验文献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注射用头孢菌素菌素类抗生素一般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较好。结论头孢菌素菌素类抗生素的配伍稳定性实验限度标准应从严,并对试验方法提出建议。

唐晓燕[5](2013)在《注射用抗菌药溶媒选择的合理性探讨》文中指出静滴抗菌药是临床上进行药物治疗的重要用药途径,具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便于血药浓度控制等优点,常作为抢救危重患者的首选给药手段。抗菌药溶媒的选择不当不仅影响临床疗效,更可能引起较为严重的不良发应,威胁到患者的健康。本文就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中涉及的各类注射用抗菌药药物溶媒的选择和使用进行分析,以保证临床医疗质量。

陈浩[6](2013)在《双黄连粉针剂联用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的肾毒性》文中指出1研究目的双黄连粉针剂组方由金银花、连翘、黄芩三味药组成,属抗病毒药物,有效成分主要是绿原酸和黄芩苷。头孢吡肟是带有β-内酰胺环类的化合物,属于第四代头孢菌素,其抗菌机制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相似。双黄连粉针剂与头孢吡肟两药均是临床上用来抗炎、抗病毒,治疗呼吸道感染的常用药。头孢吡肟是肾脏毒性最弱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本实验研究双黄连粉针剂与头孢吡肟联用,观察是否因为双黄连诱导肾小管上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1的表达,导致头孢吡肟在肾内聚集而产生肾毒性。2研究方法2.1双黄连粉针剂及其主要成分黄芩苷和绿原酸对头孢吡肟的药动学影响运用HPLC-UV法测定静注双黄连粉针剂及其主要成分黄芩苷或绿原酸单体静注一周后,再静注头孢吡肟,测定各时间点血药浓度,计算各组的药动学参数。色谱条件:色谱柱:Phenomenex C18(Luna,250mm×4.6mm,5μm),柱温:25℃,流速:1mL·min-1梯度洗脱,UV=254nm下检测,流动相和洗脱条件见为:乙腈:体积分数为 0.05%甲酸水溶液:0-4min(0.07:0.93),5-11min(0.35-0.65),12-14min(0.07-0.93)。2.2双黄连粉针剂与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的肾毒性研究将1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16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别是:空白对照组(KB组),双黄连高(SG组)、中(SG组)、低(SD组)剂量组,头孢吡肟高(TG组)、中(TZ组)、低(TD组)剂量组,双黄连高剂量合用头孢吡肟高剂量组(SG+TG组),双黄连高剂量合用头孢吡肟中剂量组(SG+TZ组),双黄连高剂量合用头孢吡肟低剂量组(SG+TD组),双黄连中剂量合用头孢吡肟高剂量组(SZ+TG组),双黄连中剂量合用头孢吡肟中剂量组(SZ+TZ组),双黄连中剂量合用头孢吡肟低剂量组(SZ+TD组),双黄连低剂量合用头孢吡肟高剂量组(SD+TG组),双黄连低剂量合用头孢吡肟中剂量组(SD+TZ组),双黄连低剂量合用头孢吡肟低剂量组(SD+TD组)。KB组每天静注0.9%的生理盐水,双黄连粉针剂单用组静注双黄连,头孢吡肟单用组静注头孢吡肟,联用组按剂量先静注注射双黄连粉针剂,0.5h后,在静注盐酸头孢吡肟,连续给药一周。测定肾组织匀浆中MDA含量、T-SOD活力、血清肌酐和血尿酸氮含量、尿蛋白含量、尿β-D-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活力,运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肾脏病理组织学的变化。2.3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基底膜上Oat-1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肾组织切片上,观察各组动物肾小管上皮细胞基地侧膜上Oat-1的表达变化。3结果建立一个简便、稳定、可靠的测定血浆中头孢吡肟含量的HPLC-UV检测方法,且血浆中内源性的物质不干扰样品峰。双黄连粉针剂及其主要成分黄芩苷和绿原酸能够增加头孢吡肟在大鼠体内曲线下面积和延长头孢吡肟的消除半衰期。双黄连高剂量对头孢吡肟的曲线下面积增加约50%,双黄连中剂量对头孢吡肟的曲线下面积增加约30%,绿原酸和黄芩苷的高剂量对头孢吡肟的曲线下面积增加约2倍。双黄连粉针剂与头孢吡肟联用,生化指标检测的结果显示,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血清肌酐、血尿素氮、尿中β-D-N-乙酰氨基葡萄糖甘酶、尿蛋白等,双黄连粉针剂与头孢吡肟联合应用组的这些指标比相应剂量的头孢吡肟单用组显着升高。肾组织的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空白对照组未见肾间质充血和炎细胞浸润,肾小管管腔未见蛋白管型;给药各组大部分动物肾间质均可见不同程度的充血和肾小管或肾小球细胞凋亡;双黄连粉针剂与头孢吡肟的联用组中均出现数例的肾小管蛋白管型,且以双黄连粉针剂高剂量与头孢吡肟高剂量组的最为明显。双黄连粉针剂与头孢吡肟联合应用组相对于各单用组,有机阴离子转运体-1转运体表达明显增加,且呈剂量依赖。双黄连粉针剂与头孢吡肟联用,肾小管上皮细胞膜基底侧Oat1的表达明显增加。4结论双黄连粉针剂与头孢吡肟联合用药,可能由于Oat1对两种药物的亲和力不同,提示延长了头孢吡肟在肾内停留的时间,引起肾毒性可能。

徐大志[7](2012)在《双黄连冻干粉与注射用头孢拉定合用对HL-7702肝细胞毒性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粉是由连翘、金银花、黄芩三味中药提取而成的中药复方制剂,它的主要有效成分是黄芩苷、绿原酸、连翘苷、汉黄芩素。临床上用于外感风热,邪在肺卫,热毒内盛,证见发热,咳嗽气促,咳痰色黄,咽喉肿痛;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扁桃腺炎、轻型肺炎见上述证候者。注射用头孢拉定为第一代头孢菌素,临床上用于敏感菌所致的急性咽炎、扁桃体炎、中耳炎、支气管炎和肺炎等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及皮肤软组织感染等。临床上在治疗细菌合并病毒感染时常联合应用,但两者合用后的安全性评价至今鲜有报道。目的本文通过HL-7702细胞培养的方式,采用检测细胞活性IC50、肝功能生化指标变化、结合细胞形态学观察,全面研究两药单用及合并用药后的肝细胞毒性,并初步探讨合并用药后肝细胞毒性的作用机制。方法与结果1.双黄连冻干粉与头孢拉定合用对HL-7702细胞的毒性实验1.1HL-7702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绘制HL-7702肝细胞生长曲线,筛选最佳的接种细胞数;用MTT法选择双黄连冻干粉及其与注射用头孢拉定合用后作用HL-7702细胞适宜的浓度。实验分为10组:溶剂对照组,头孢拉定组(0.046mg/mL),双黄连(0.25mg/mL),双黄连(0.5mg/mL),双黄连(1.0mg/mL),双黄连(2.0mg/mL),双黄连+头孢拉定(0.25mg/mL+0.046mg/mL),双黄连+头孢拉定(0.5mg/mL+0.046mg/mL),双黄连+头孢拉定(1.0mg/mL+0.046mg/mL),双黄连+头孢拉定(2.0mg/mL+0.046mg/mL)。1.2双黄连冻干粉与头孢拉定合用对肝功能的影响检测注射用双黄连及其与注射用头孢拉定合用对HL-7702细胞培养液中LDH、AST、 ALT、SOD、MDA含量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随着作用药物量的增加,细胞内的LDH、AST、 ALT的漏出增加,药物作用组SOD含量下降,MDA含量增加(p<0.05)。1.3双黄连冻干粉及其与头孢拉定合用对HL-7702细胞形态学的影响采用HE染色的方法观察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粉及其与头孢拉定合用对HL-7702细胞的形态学影响。较低剂量时细胞间隙增大,呈不规则形状,细胞间连接逐渐消失,并有少量细胞脱落,较大剂量时细胞呈不规则或坏死形态,大量细胞坏死,胞核固缩,胞内形成空泡。与头孢拉定合用后,肝细胞形态异常改变加重。2.双黄连冻干粉及其与头孢拉定合用对HL-7702细胞中ATP、ADP含量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粉及其与头孢拉定合用作用HL-7702后细胞中ATP、ADP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给药量的加大HL-7702细胞中ATP、ADP的含量逐渐减少,与头孢拉定合用后,这种趋势更加明显。3.双黄连冻干粉及其与头孢拉定合用对HL-7702细胞HO-1、COX2mRNA表达的影响。用RT-PCR技术检测注射用双黄连及其与头孢拉定合用对HL-7702细胞中HO-1、COX2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给药量的增加HO-1、COX2的表达增加,双黄连冻干粉与头孢拉定合用组尤为明显。4.双黄连冻干粉与头孢拉定合用对HL-7702细胞作用的物质基础研究采用高效液相法变换波长测定双黄连冻干粉组中绿原酸、连翘苷、黄芩苷、汉黄芩素的含量,并测定绿原酸、连翘苷、黄芩苷、汉黄芩素与头孢拉定分别合用作用HL-7702细胞后,检测HL-7702细胞的AST、ALT、ATP、ADP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连翘苷及其与头孢拉定合用组对AST、ALT的含量影响明显高于其它组,而汉黄芩素对ATP、ADP含量的影响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双黄连冻干粉与注射用头孢拉定合用有一定的肝细胞毒性,这种毒性的作用途径可能通过破坏细胞膜,上调HO-1、COX2的表达,破坏细胞内线粒体实现的,其中连翘苷在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方面,汉黄芩素在破坏细胞内线粒体方面较其它成分更为明显。

江腊梅,田月洁[8](2011)在《盐酸氨溴索注射剂配伍禁忌的文献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的配伍禁忌,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2005~2011年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盐酸氨溴索注射剂的配伍禁忌,按相关药品的分类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盐酸氨溴索注射剂与多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尤其是呼吸科的一些常用药物。结论应注意盐酸氨溴索注射剂的配伍禁忌,以避免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

徐颖[9](2011)在《抗菌药物溶媒正确选择》文中研究指明抗菌药物是一种能抑制或杀灭机体内病原微生物的药物,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静注抗菌药物是临床上进行药物治疗的重要用药途径,因其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便于血药浓度控制等优点,倍受临床医师重视,并作为抢救危重病人的首选救治手段。而溶媒的选择是否合适将直接影响到药物的临床应用效果,溶媒的误差将会

刘一,赵立波,黄琳,张海英,李玉珍[10](2011)在《注射剂合理使用的若干问题》文中认为注射给药是临床疾病治疗的常规手段,正确合理的使用对改善注射剂质量、保障用药安全和提高治疗水平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注射剂临床使用中,注射剂本身的稳定性、配伍稳定性及注射给药应注意的其他问题进行了阐述。

二、应用头孢哌酮钠粉针剂加入少量碳酸氢钠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用头孢哌酮钠粉针剂加入少量碳酸氢钠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对我院常用注射剂溶媒选择的归纳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高危药
    2.2 抗精神失常、抗癫痫、惊厥等药物
    2.3 抢救药物
    2.4 心脑血管药物
    2.5消化系统药物
    2.6血液系统药物
    2.7 青霉素类药物
    2.8 头孢菌素类药物
    2.9 氨基糖苷类药物
    2.1 0 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药物
    2.1 1 其他抗感染药物
3 讨论

(2)静脉药物配置后的效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静脉药物调配中心
        1.1.1 建立PIVAS的背景
        1.1.2 PIVAS的概念
        1.1.3 PIVAS的作用与意义
    1.2 国内外PIVAS发展状况
    1.3 配置效期的提出
    1.4 注射液稳定性研究
        1.4.1 注射液pH值研究
        1.4.2 注射液不溶性微粒研究
        1.4.3 注射液主要成分含量研究
        1.4.4 注射液配伍禁忌研究
    1.5 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放置时间对注射液pH的影响
    2.1 前言
    2.2 材料与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注射液配置
        2.3.2 注射液pH值的测量
    2.4 实验结果
        2.4.1 放置时间对液体剂型药物注射液pH值的影响
        2.4.2 放置时间对固体剂型药物注射液pH值的影响
        2.4.3 放置时间对固体剂型药物配伍后pH值的影响
        2.4.4 放置时间对液体剂型药物配伍后pH值的影响
        2.4.5 放置时间对固体剂型与液体剂型药物配伍后pH值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放置时间对注射液不溶性微粒数的影响
    3.1 前言
    3.2 材料与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注射液的配置
        3.3.2 注射液不溶性微粒数的测量
    3.4 实验结果
        3.4.1 放置时间对拉唑类药物不溶性微粒数的影响
        3.4.2 放置时间对抗生素类药物不溶性微粒数的影响
        3.4.3 放置时间对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不溶性微粒数的影响
        3.4.4 放置时间对H2受体拮抗剂类药物不溶性微粒数的影响
        3.4.5 放置时间对其他种类药物不溶性微粒数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放置时间对药物主要成分的影响
    4.1 前言
    4.2 材料与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注射液的配置
        4.3.2 含量测定
    4.4 实验结果
        4.4.1 抗生素类药物的含量测定
        4.4.2 拉唑类药物的含量测定
        4.4.3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含量测定
        4.4.4 H2受体拮抗剂类药物的含量测定
        4.4.5 其他种类药物的含量测定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注射液降解杂质的研究
    5.1 前言
    5.2 材料与仪器
    5.3 实验方法
        5.3.1 注射液配置
        5.3.2 测试条件
    5.4 实验结果
        5.4.1 拉唑类药物的质谱分析
        5.4.2 抗生素类药物的质谱分析
        5.4.3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质谱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药物配伍禁忌的研究
    6.1 前言
    6.2 配伍禁忌现象
    6.3 配伍禁忌分析
        6.3.1 正负电荷相互作用对注射液稳定性的影响
        6.3.2 化学反应对配伍稳定性的影响
        6.3.3 pKa对配伍稳定性影响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工作总结
本论文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3)国内抗生素药品的质量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抗生素药品质量的总体评价
2 注射用抗生素的关键质量问题
    2.1 原料药的影响
    2.2 制剂处方的影响
    2.3 生产工艺的影响
3 口服抗生素制剂的关键质量问题
    3.1 药物溶出行为的差异
    3.2 杂质谱控制的不足
4 结论

(4)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与常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论文提纲范文)

1 配伍稳定性
    1.1 第一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1.2 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1.3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1.4 第四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2 讨论与建议
    2.1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与常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2.2 配伍稳定性试验的项目与试验方法
        2.2.1 不溶性微粒及渗透压
        2.2.2 p H值
        2.2.3 有关物质
        2.2.4 聚合物研究
    2.3 溶液制备的方法和限度要求

(5)注射用抗菌药溶媒选择的合理性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注射用抗菌药溶媒的合理选择
    1.1 β-内酰胺类
        1.1.1 青霉素类
        1.1.2 头孢菌素类
    1.2 非典型的β-内酰胺类
        1.2.1 头霉素类
        1.2.2 碳青霉烯类
        1.2.3 氧头孢烯类
        1.2.4 单环β-内酰胺类
        1.2.5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1.3 大环内酯类
    1.4 氨基糖苷类
    1.5 氟喹诺酮类
2 注射用抗菌药溶媒用量与给药时间
3 根据患者的病理情况选择适宜溶媒
4 结语

(6)双黄连粉针剂联用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的肾毒性(论文提纲范文)

基金资助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双黄连粉针剂及其主要成分和头孢吡肟的研究进展
        1.1 中西药联用作用及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1.2 双黄连粉针剂与头孢类抗生素及其联用不良反应研究现状
        1.3 绿原酸与黄芩苷的研究进展
    第二节 药物性肾损伤的研究概况
        2.1 药物引起肾损伤的相关机制
        2.2 检测药物性肾损伤的生化指标
        2.3 肾脏病理组织学的研究意义
    第三节 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转运研究
第二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双黄连粉针剂及其成分黄芩苷和绿原酸对头孢吡肟的药动学影响
        1.1 生物样品中头孢吡肟的HPLC-UV方法的建立
        1.2 双黄连粉针剂对头孢吡肟的药物动力学的影响
        1.3 黄芩苷、绿原酸单体对头孢吡肟的药物动力学的影响
    第二节 双黄连粉针剂与头孢吡肟联用的肾毒性研究
        2.1 双黄连粉针剂与头孢吡肟联用相关生化指标的测定
        2.2 双黄连粉针剂与头孢吡肟联用大鼠肾脏病理学观察
    第三节 双黄连粉针剂与头孢吡肟联用肾小管上皮细胞Oat1的表达
第三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在研期间发表的文章
附录 缩略语中英文说明
致谢

(7)双黄连冻干粉与注射用头孢拉定合用对HL-7702肝细胞毒性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第一章 双黄连冻干粉的研究进展
        1. 双黄连冻干粉化学成分研究
        2. 双黄连冻干粉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
        3. 双黄连药代动力学研究
        4. 双黄连注射剂与头孢拉定类抗生素配伍研究
        5. 双黄连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第二章 头孢拉定研究
    第三章 肝细胞毒性评价研究进展
        1. 肝细胞膜完整性的相关指标
        2. 肝胆管毒性相关的指标
        3. 肝功能相关的指标
        4. 与氧化损伤相关的指标
        5. 与炎性介质有关的介质
        6. 形态学指标
    第四章 药物性肝损伤的可能途径
        1. 药物肝损伤的类型
        2. 药物肝损伤的常见途径
        3. 药物肝损伤体外常见的评价方法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与结果分析
    第一章 双黄连冻干粉及其与头孢拉丁合用对HL-7702细胞毒性试验
        第一节 双黄连冻干粉及其与头孢拉丁合用对HL-7702细胞肝功能的影响
        第二节 双黄连冻干粉及其与头孢拉定合用对SOD、MDA的影响
        第三节 双黄连冻干粉及其与头孢拉定合用对HL-7702细胞形态学的影响
    第二章 双黄连冻干粉及其与头孢拉定合用对HL-7702细胞ATP、ADP的影响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第三章 双黄连冻干粉及其与头孢拉丁合用对HL-77O2细胞COX2、HO-1的表达影响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四章 双黄连冻干粉主要成分及其与头孢拉定合用对HL-77O2细胞AST、ALT、ATP、ADP的影响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第三部分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抗菌药物溶媒正确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 溶媒的理化性质
2 抗菌药物最佳溶媒选择
    2.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β-lactams)
        2.1.1 青霉素类
        2.1.2 头孢菌素类
    2.2 氨基糖苷类
    2.3 大环内酯类
    2.4 喹诺酮类
    2.5 四环素类
    2.6 氯霉素类
    2.7 磺胺类
    2.8 其他常用抗菌药物

(10)注射剂合理使用的若干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注射剂本身的稳定性
    1.1 严格的效期管理
    1.2 贮存温度
    1.3 光线的影响
    1.4 溶剂选择的影响
    1.5 溶剂性质的影响
    1.6 溶剂用量的选择
    1.7 注射剂配制后的稳定性
2 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
    2.1 盐析作用
    2.2 pH影响
    2.3 氧化还原反应
    2.4 钙离子的沉淀反应
    2.5 输液管内的药物配伍[14]
注射给药应注意的其他事项
    3.1 不溶性微粒的影响
    3.2 热原量的影响
    3.3 注射剂给药方法选择
    3.4 皮肤过敏试验[16]
    3.5 药物外渗问题[17]

四、应用头孢哌酮钠粉针剂加入少量碳酸氢钠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对我院常用注射剂溶媒选择的归纳总结[J]. 梁雨薇,刘静,李新辰,余克富,赵志刚. 药品评价, 2019(08)
  • [2]静脉药物配置后的效期研究[D]. 张彬山. 厦门大学, 2018(07)
  • [3]国内抗生素药品的质量现状[J]. 胡昌勤.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8(03)
  • [4]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与常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J]. 李直,徐玉婷,宋艳霞,张娇娇,马晓黎,李波.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2016(01)
  • [5]注射用抗菌药溶媒选择的合理性探讨[J]. 唐晓燕. 上海医药, 2013(17)
  • [6]双黄连粉针剂联用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的肾毒性[D]. 陈浩.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05)
  • [7]双黄连冻干粉与注射用头孢拉定合用对HL-7702肝细胞毒性的初步研究[D]. 徐大志.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10)
  • [8]盐酸氨溴索注射剂配伍禁忌的文献研究[J]. 江腊梅,田月洁. 中国药物警戒, 2011(11)
  • [9]抗菌药物溶媒正确选择[J]. 徐颖. 医药论坛杂志, 2011(09)
  • [10]注射剂合理使用的若干问题[J]. 刘一,赵立波,黄琳,张海英,李玉珍. 中国新药杂志, 2011(08)

标签:;  ;  ;  ;  ;  

头孢哌酮钠粉针剂中添加少量碳酸氢钠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