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的MRI诊断

子宫肌瘤的MRI诊断

一、子宫平滑肌瘤MRI诊断(论文文献综述)

杨雪丽,孙素芳,孟静[1](2022)在《动态增强定量灌注参数在富细胞型子宫肌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动态增强定量灌注参数在富细胞型子宫肌瘤(CUL)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漯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3例, 其中富细胞型16例, 普通型55例, 退变型32例。均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扫描, 分析不同病理类型子宫肌瘤的DCE-MRI定量灌注参数[速率常数(Kep)、容量转运常数(Ktrans)、血管间隙容积分数(Vp)], 统计DCE-MRI定量灌注参数对CUL的诊断结果和诊断效能。结果 CUL的Kep、Ktrans、Vp参数高于普通型和退变型子宫肌瘤(P<0.05)。CUL诊断结果:Kep中位数诊断阳性37例, 阴性66例;Kep熵诊断阳性23例, 阴性80例;Vp熵诊断阳性45例, 阴性58例;Ktrans中位数诊断阳性38例, 阴性65例;Ktrans熵诊断阳性14例, 阴性89例。Kep中位数、Kep熵、Ktrans中位数、Ktrans熵、Vp熵对CUL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100.00%(16/16)、62.50%(10/16)、100.00%(16/16)、62.50%(10/16)、81.25%(13/16), 特异度分别为75.86%(66/87)、85.06%(74/87)、74.71%(65/87)、95.40%(83/87)、63.22%(55/87), 准确度分别为79.61%(82/103)、81.55%(84/103)、78.64%(81/103)、90.29%(93/103)、66.02%(68/103), 漏诊率分别为0.00%(0/16)、37.50%(6/16)、0.00%(0/16)、37.50%(6/16)、18.75%(3/16), 误诊率分别为24.14%(21/87)、14.94%(13/87)、25.29%(22/87)、4.60%(4/87)、36.78%(32/87)。结论 CUL患者DCE-MRI定量灌注参数表达具有显着临床特征, 且DCE-MRI定量灌注参数诊断鉴别CUL效果良好, 可为临床早期诊疗提供依据。

杨迎,张亚男,张斌斌,常泰[2](2021)在《退变型子宫平滑肌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究退变型子宫平滑肌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子宫平滑肌瘤患者50例为对象,均实施MRI诊断,明确退变型子宫平滑肌瘤影像学特点,并鉴别诊断疾病。结果:所有患者经手术病理诊断确诊疾病,普通型共29例,富细胞型共11例,退变型共10例;使用MRI诊断,检出48例,诊断准确率为96.00%,与手术病理诊断差异不显着(P> 0.05) 。退变型组患者的血管外细胞外容积比(extravascular 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Ve) ET (Extended Tofts,ET)模型值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退变型组患者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显着高于其他两组患者(P <0.05)。退变型组患者 RR (Reference Region,RR)模型的速率常数(rate constant,Kep)值、血管(血浆)间隙容积分数[vascular (plasma) gap volume fraction,Vp]值、有容量转运常数(volume transfer constant,Ktrans)值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退变型组患者ET模型的Kep值、Vp值、Ktrans值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 。结论:退变型子宫平滑肌瘤可使用MRI有效诊断疾病,同时,采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与MR动态增强曲线,与普通型、富细胞型鉴别诊断,促进疾病的治疗,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王博[3](2021)在《局部细胞丰富及富于细胞型子宫平滑肌瘤临床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我院就诊并进行手术治疗,且术后石蜡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子宫平滑肌瘤、局部细胞丰富的子宫平滑肌瘤,富于细胞型子宫平滑肌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局部细胞丰富的子宫平滑肌瘤和富于细胞型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特征,以期对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些许帮助,使诊疗更加个体化。研究方法:收集并整理2016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住院并进行手术治疗,且术后石蜡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子宫平滑肌瘤、局部细胞丰富的子宫平滑肌瘤、富于细胞型子宫平滑肌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以下基本信息:入院时间、住院号、姓名、年龄、手术指征(包括月经改变/异常子宫出血、下腹疼痛、自觉下腹部包块、下腹部包块压迫症状、肌瘤增长迅速等)、孕次、产次、术前彩超检查结果、肿瘤大小(最大直径)、肿瘤位置、肿瘤个数、术后常规病理。使用统计学软件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1.UL、PCL、CL三组发病年龄均最多见于40-49岁年龄段,三组均有约80%的患者在育龄期发病(20-50岁)。2.UL、PCL、CL三组的发病年龄分布均符合正态分布。PCL的发病年龄趋势变化与CL相近。在育龄期内(20-50岁),UL、PCL、CL均随着年龄增大,发病率逐渐增加。在育龄期后(>50岁)发病率随着年龄升高而降低。3.UL组和PCL组的平均发病年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L组和CL组的平均发病年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L组和CL组的平均发病年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UL、PCL、CL三组的手术指征相似。手术指征为月经改变/异常子宫出血、下腹部疼痛、下腹部包块、盆腔压迫症状时,3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手术指征为肌瘤随访过程中肌瘤增长迅速时,UL组与PCL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L组与CL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L组与CL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UL、PCL、CL三组在超声回声表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从三组之间的绝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UL组与PCL组的绝经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L组与CL组的绝经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L组与CL组的绝经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UL、PCL、CL三组在孕产次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UL、PCL、CL三组在肌瘤数目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UL、PCL、CL三组在肌瘤位置之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UL组与PCL组对比:浆膜下PCL发生率显着高于浆膜下UL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壁间PCL的发生率低于肌壁间UL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黏膜下PCL的发生率略高于黏膜下UL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L组和CL组对比:浆膜下CL发生率显着高于浆膜下UL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肌壁间CL的发生率低于肌壁间UL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黏膜下CL的发生率高于黏膜下UL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PCL组与CL组对比:浆膜下PCL发生率明显低于浆膜下CL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肌壁间PCL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肌壁间CL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黏膜下PCL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黏膜下CL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10.UL、PCL、CL三组在肌瘤直径大小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肌瘤直径>5cm,UL组和PCL组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L、CL组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L、CL组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瘤直径>10cm,UL、PCL、CL三组间的发病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瘤直径>15cm,UL、PCL、CL三组间的发病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瘤直径>20cm,UL、PCL、CL三组间的发病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11.从肌瘤变性方面比较,UL组和PC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L组和CL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L组和CL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PCL、CL的平均发病均小于UL的平均发病年龄,三者均多见于育龄期女性。2.当手术指征为肌瘤增长迅速时,PCL、CL的发病风险明显升高。3.PCL超声表现多为低回声结节,与UL、CL相比无明显差异。4.绝经后患者PCL、CL的发病风险增高,且CL的发病风险高于PCL。5.肌瘤位置为浆膜下或肌壁间时,PCL、CL的发病风险增加且CL的发病风险高于PCL;肌瘤位置为黏膜下时,CL的发病风险明显高于PCL、UL。6.当肌瘤直径大于10cm,CL、PCL的发病风险增高,且CL的发病风险高于PCL。7.PCL、CL易发生水肿变性、玻璃样变性、红色变性等病理改变,但两组无明显差异。

吴晓枫[4](2021)在《子宫平滑肌瘤的MRI表现及其病理特征》文中指出目的子宫平滑肌瘤是妇科常见良性肿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子宫平滑肌瘤磁共振成像(MRI)改变及病理基础,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 51例疑似子宫平滑肌瘤患者,均进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经病理证实48例子宫平滑肌瘤、共计62个肿瘤病灶,分析肿瘤病灶的生长特点、MRI表现以及肿瘤的组织病理特点。结果肿瘤平均径线约7.5 cm, 20.97%(13/62)为<3 cm的肿瘤,45.16%(28/62)为3~7 cm的肿瘤, 33.87%(21/62)为>7 cm的肿瘤;100%(62/62)边界清楚;50%(31/62)显示假包膜;80.65%(50/62)呈圆形或椭圆形;59.68%(37/62)为肌壁间肌瘤, 16.13%(10/62)为黏膜下肌瘤,19.35%(12/62)为浆膜下肌瘤, 4.84%(3/62)为阔韧带肌瘤;32.26%(20/62)为未变性肌瘤, 59.68%(37/62)为变性肌瘤, 8.06%(5/62)为富于细胞性肌瘤。MRI检查子宫平滑肌瘤诊断准确率为94.12%(48/51)。62个病灶在T1WI图像上呈等或低信号, 19.35%(12/62)肿瘤信号不均匀;T2WI图像上呈低、等或高信号, 72.58%(45/62)肿瘤信号不均匀,肿瘤呈轻度、中度或高度强化。光学显微镜下可见肿瘤由增生平滑肌细胞及胶原纤维束组成,细胞无核分裂相。结论子宫平滑肌瘤MRI表现在T2WI上呈稍低信号,内部出现肌束征征像,增强扫描肿瘤病灶与正常子宫肌层类似,边界清楚,出现假包膜、桥接血管,是该肿瘤与其他子宫肿瘤鉴别的重要特征。

黄社磊,吴明祥,弋春燕,游思静,马捷[5](2021)在《子宫平滑肌瘤病的临床分析及影像学特点》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深入分析子宫平滑肌瘤病的临床及MRI特点。方法收集近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在我院治疗的6例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分析肿瘤形态、位置、大小、信号及强化方式、DWI信号及ADC值,将研究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大体观察,所有患者均有子宫形态的改变,多数表现为子宫增大,多数病灶仅局限在子宫内。免疫组化实验显示平滑肌分化标志物全部呈现阳性,多数激素受体、血管源性标记物阳性。6例均有病灶蠕虫样改变,均发现病灶内流空信号,仅病例3的影像学诊断与病理诊断相符。T1WI呈等信号3例,等高信号3例;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2例,稍高信号2例,混杂高信号1例,等高信号1例。6例肿瘤内部或肿瘤旁可见多发迂曲血管。肿块强化方式均为快进慢出,强化程度除病例2为管状强化,其余均为明显强化。DWI呈高信号2例、稍高信号4例,磁共振ADC值处于正常水平。结论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临床特异性较差,术前检查的诊断正确率较低。T1WI信号为等或等高,T2WI信号为高或稍高,肿瘤内部或肿瘤旁可见多发迂曲血管。

林杨皓,连永伟[6](2021)在《少见非典型平滑肌瘤的CT及MRI影像学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少见非典型平滑肌瘤CT及MRI影像特点,提高影像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影像误诊或难以明确诊断、术后病理证实的23例非典型平滑肌瘤的CT或MRI影像表现。结果 23例中,影像误诊为间质瘤3例、卵巢肿瘤13例,腹壁纤维瘤1例,膀胱纤维瘤1例,难以明确诊断5例;病理证实均为平滑肌瘤,子宫内肌瘤6例,子宫外肌瘤17例,其中11例伴变性,2例为富细胞型肌瘤,表现为相应部位均匀/不均匀密度/信号的软组织肿物,最大直径平均值(7.7±5.3)cm,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算肌瘤伴变性组最大直径大于未伴变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非典型平滑肌瘤,常发生部位特殊、少见或罕见,体积过大或合并变性,或属特殊类型病理。

韦超[7](2021)在《基于常规MRI和T2WI-影像组学对子宫肌瘤病理分型、HIFU消融难度和即刻消融率的预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MR-T2WI影像组学区分不同病理类型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背景:子宫肌瘤为良性肿瘤,好发于育龄期女性,可引起尿频、尿急、月经量增多、盆部疼痛等一系列症状,给女性患者带来较多的痛苦或不适。子宫肌瘤最常见的三种病理类型为富细胞型、退变型及普通型,术前子宫肌瘤的病理类型的准确区分决定其治疗决策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MRI是子宫肌瘤治疗前最重要的无创性评估手段,不同病理类型的子宫肌瘤在MRI上存在一定的信号差异,根据磁共振T2WI和DWI信号值的差异可在一定程度上区分子宫肌瘤病理类型,但不同病理类型的子宫肌瘤T2WI及DWI信号有一定重叠。影像组学通过挖掘常规影像背后高通量数据来反映组织的异质性和生物学特征,目前已应用全身诸多脏器,体现出较高的临床价值。然而影像组学在子宫肌瘤病理分型的应用相对较少,值得进一步研究。目的:总结不同病理类型子宫肌瘤T2WI及DWI信号特点,探讨影像组学区分子宫肌瘤病理亚型的可行性,重点识别富细胞型子宫肌瘤。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20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3例65个子宫肌瘤的临床和常规MR资料,其中普通型肌瘤20例21个,富细胞型肌瘤22例23个,退变型肌瘤21例21个,回顾性分析、总结不同病理类型子宫肌瘤的T2WI、DWI信号特点及构成比。然后使用图像分割软件(ITK-SNAP)在T2WI图像上对子宫肌瘤进行三维分割和A.K软件进行特征提取,对提取的影像组学特征应用Pearson、f-SBF(随机森林函数)和10重交叉验证抽样方法进行特征选择;再利用R语言Caret包中train函数对筛选后的训练集进行训练,建立条件推理树模型,用ROC曲线和混淆矩阵计算模型总体的诊断性能。最后将65例子宫肌瘤分为富细胞型子宫肌瘤和其它组两组,将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的常规MR特征和筛选出的具有重要诊断价值的影像组学特征纳入logistic模型,比较常规MRI、影像组学和两者联合诊断富细胞型子宫肌瘤的效能。结果:1.三种病理亚型的子宫肌瘤T2WI、DWI信号构成比存在统计差异,富细胞型子宫肌瘤呈T2WI均匀高信号的比率最多(65.2%),退变型子宫肌瘤在T2WI呈混杂高信号最多(61.9%),普通型子宫肌瘤在T2WI上均呈低信号,富细胞型子宫肌瘤DWI高信号比率大于退变型子宫肌瘤和普通型子宫肌瘤(P<0.001);三组子宫肌瘤间年龄、发病部位、类型无明显统计学差异(F=1.17,P=0.317)。富细胞型子宫肌瘤和其它两种病理亚型子宫肌瘤T2WI及DWI信号构成比间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2.每个病灶共提取828项特征,共筛选出12项在三类子宫肌瘤间最具有鉴别诊断价值的特征。以这些特征建立起来的条件推理树模型鉴别普通型、富细胞型和退变型子宫肌瘤训练组的AUC分别为0.97,0.82,0.91,敏感性分别为100%,70.6%,80%,特异性分别为93.8%,90%,90.6%,阳性预测值88.2%,80%,8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84.4%,90.6%。验证组的AUC分别为0.92,0.73,0.78,敏感性分别为85.3%,50%、66.7%,特异性分别为100%,75%,75%,阳性预测值100%,50%,57.1%,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3%,75%,82%。3.单独的常规MR特征鉴别富细胞肌瘤和其它两类肌瘤的曲线下面积(AUC)=0.909(95%CI:0.812;0.966),正确性86.96%,敏感性82.61%,特异性95.24%,阳性预测值90.5%,阴性预测值90.9%;影像组学特征鉴别诊断的AUC=0.954(95%CI:0.872;0.991),正确性91.3%,敏感性91.3%,特异性97.62%,阳性预测值95.5%,阴性预测值95.3%;两者联合的AUC为0.997(95%CI:0.939;1),正确性95.65%,敏感性95.65%,特异性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97.7%。结论:1.富细胞、退变型及普通型三类子宫肌瘤T2WI及DWI构成比不同,根据T2WI及DWI信号可以一定程度上识别不同类型子宫肌瘤,但不同病理亚型子宫肌瘤间MR信号之间存在重叠。2.条件推理树三分类模型可以有效区分子宫肌瘤的三种病理学亚型,其中鉴别普通型子宫肌瘤诊断效能最高,富细胞型最低。3.单独的影像组学特征或常规MRI特征法建立起有效的富细胞型子宫肌瘤鉴别诊断模型;影像组学和常规MRI联合则可以建立起具有较高的模型拟合度和准确性的鉴别诊断模型,两者联合的鉴别诊断价值依次高于影像组学特征和常规MRI。第二部分MR常规特征联合影像组学预测子宫肌瘤HIFU治疗难度背景:子宫肌瘤HIFU治疗前需对消融难度和投放剂量进行评估;能效因子(EEF)是对子宫肌瘤HIFU消融难度判断和肌瘤投放量化最重要的指标。以常规MRI为基础的EEF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常规MRI基于定性影像学,不同信号强度之间存在交叉,人眼常无法识别,具有一定局限性。影像组学则可以从常规影像学图像上挖掘海量数字信息以反映组织内部的细微差别,在EEF的预测方面具有潜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目的:分别建立HIFU治疗子宫肌瘤所需EEF的常规MRI预测模型以及常规MRI、影像组学特征联合预测模型,探讨模型中EEF的影响因素,并对两种模型进行比较,进一步探索影像组学对常规MRI的附加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20年3月间216例行高强度超声消融术治疗的子宫肌瘤临床和常规MRI资料,记录术前基线临床资料、MRI相关参数和术后消融结果,根据以上结果计算出实际EEF。采用图像分割软件(ITK-SNP)和影像组学提取软件(A.K.)对子宫肌瘤横断位T2WI图像进行三维分割和特征提取,对提取的影像组学特征应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minimum redundancy and maximum correlation,mRMR)方法进行筛选,保留20个与EEF具有较高相关性但是互相无冗余的特征。采用SPSS软件对常规MRI参数和常规MRI、影像组学联合参数分别建立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找出两种模型EEF相关参数值,并对两种模型预测效能进行统计学比较,最终模型的预测效能的验证采用预测EEF值和实际EEF值相关性分析。结果:1.常规MRI模型结果显示子宫肌瘤T1WI增强程度(X11:轻度=0,中度=1,重度=2)、T2WI信号强度(X9:低信号=0,等信号=1,高信号=2);子宫肌瘤的位置(X4:前壁=0,后壁=1,侧壁=2)正向影响EEF,肌瘤大小(X2:用最大直径表示)负向影响EEF,回归方程为EEF=12.11+4.261X11﹣2.067X2+3.868X9+3.371X4。2.常规MRI和影像组学特征联合模型结果显示wavelet_HHH_firstorder_Skewness(X12)、T1WI强化程度(X11:轻度=0,中度=1,重度=2)、T2WI信号强度(X9:低信号=0,等信号=1,高信号=2)和DWI信号强度(X10:低=0,等=1,高=2)正向影响EEF,original_shape_Maximum2DDiameter Slice(X13)负向影响EEF,回归方程为:EEF=14.901+58.177X12+3.753X11﹣0.260X13+3.089X9+2.828×X10。3.常规MR模型调整后的R2为0.144,所拟合的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F=19.176,P<0.05),模型的Durbin-Watson值为2.007。常规MRI和影像组学特征联合模型R2为0.297,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F=9.739,P<0.05),Durbin-Watson值为1.958。联合模型预测的EEF值为9.61[3.60;15.22]J/mm3,实际EEF值为6.24[3.40;11.01]J/mm3,两者相关系数r=0.5。结论:1.常规MRI,常规MRI和影像组学特征联合均可建立合理的EEF预测模型。2.常规MR模型显示EEF与T1WI强化程度、T2WI信号强度和子宫肌瘤的位置正相关,与子宫肌瘤最大直径(Dmax)负相关。3.联合模型显示EEF与wavelet_HHH_firstorder_Skewness、子宫肌瘤T1WI强化程度、T2WI和DWI信号强度正相关,而与original_shape_Maximum2DDiameter Slice负相关。4.联合模型对EEF预测效能显着大于常规MRI模型,影像组学对常规MR具有重要的补充价值,最终预测模型预测的EEF值和实际EEF具有中度相关性,具有一定推广价值。第三部分MR常规特征联合影像组学预测子宫肌瘤HIFU术后即刻消融率背景:子宫肌瘤HIFU消融术后的即刻消融率(NPVR)是评估疗效的重要参数,与长期预后密切相关。MRI是子宫肌瘤HIFU术前评估和病例筛选的最重要手段,目前临床术前常用常规MRI进行初步疗效预测和消融难度判断,并已有相关研究基于常规MRI建立了NPVR预测模型,结果显示常规MRI在预测子宫肌瘤术后NPVR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影像组学在识别组织的异质性和细微差别方面优于常规影像,已广泛应用在全身诸多脏器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预测等方面,并显示了较好的临床价值,但目前尚未有影像组学特征应用于建立子宫肌瘤HIFU术后NPVR预测模型的报道,影像组学特征预测子宫肌瘤HIFU术后消融率的价值值得进一步探讨。目的:分别建立子宫肌瘤HIFU术后NPVR的常规MRI和常规MRI、影像组学特征联合预测模型,探讨模型中NPVR的影响因素,并对两种模型进行比较,进一步探索影像组学对常规MRI的附加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20年3月间216例行高强度超声消融术治疗的子宫肌瘤临床和MRI资料,记录术前临床资料和MR参数和术后消融结果,根据以上结果计算出NPVR。采用ITK-SNP和A.K.软件分别对子宫肌瘤横断位T2WI图像进行三维分割和特征提取,对提取的影像组学特征应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minimum redundancy and maximum correlation,mRMR)方法进行筛选,保留20个与NPVR具有较高相关性但是互相无冗余的特征。采用SPSS软件对常规MR参数值和常规MR参数值、组学参数值分别建立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找出与两种模型NPVR相关参数值,并对两种模型预测效能进行统计学比较。最终模型的预测效能的验证采用预测NPVR值和实际NPVR值相关性分析。结果:1.常规MR模型结果显示子宫肌瘤HIFU术前T2WI信号强度(X9:低信号=0,等信号=1,高信号=2)、T1WI强化程度(X11:轻度=0,中度=1,重度=2)、子宫肌瘤的位置(X4:前壁=0,后壁=1,侧壁=2)均负向影响NPVR,回归方程为:NPVR=103.851-11.868X9﹣5.64X11-2.984X4。2.常规MR和影像组学特征联合模型结果显示HIFU术前子宫肌瘤T2WI信号强度(X9:低信号=0,等信号=1,高信号=2)、T1WI强化程度(X11:轻度=0,中度=1,重度=2)、子宫肌瘤的位置(X4:前壁=0,后壁=1,侧壁=2)、glszm_Size Zone Non Uniformity(X12)、wavelet_HHH_firstorder_Skewness(X13)均负向影响NPVR,回归方程为:NPVR=104.030﹣11.886X9﹣5.459X11﹣2.776X4﹣0.20X12﹣16.913X13。3.常规MR模型和联合模型调整后的R2分别为0.385、0.408,所拟合的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参数间不存在共线性问题,模型的Durbin-Watson值均接近标准值2。最终的联合预测模型所预测的NPVR值为81[71;91]%,实际NPVR值为89[77;97]%,两者相关系数为r=0.655(P<0.001)。结论:1.常规MRI,常规MRI和影像组学特征联合均可建立合理的EEF预测模型。2.常规MR模型显示HIFU术前子宫肌瘤T2WI信号强度、T1WI强化程度、子宫肌瘤的位置负向影响NPVR。3.联合模型显示HIFU术前T2WI信号强度、T1WI强化程度、子宫肌瘤的位置、glszm_Size Zone Non Uniformity、wavelet_HHH_firstorder_Skewness均负向影响NPVR。4.联合模型对子宫肌瘤HIFU术后NPVR预测效能稍大于常规MRI模型,提示影像组学对常规MRI有一定补充价值,但价值有限。联合模型预测NPVR和实际NPVR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赵欣宇[8](2021)在《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51例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探讨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ntravenous leiomyomatosis,IVL)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为临床工作中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20年1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为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患者,共计51例,回顾性研究IVL疾病特点及诊治经过,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利弊,并进行随访及预后分析。结果:51例患者平均年龄43.92±7.50岁,41.2%(21/51)患者具有子宫肌瘤病史,11.8%(6/51)曾行子宫肌瘤切除术;33.3%(17/51)以月经异常改变为主要症状就诊,96.1%(49/51)体征为子宫不规则增大;本研究术前影像学诊断准确率为5.9%(3/51),;13.7%(7/51)患者术前CA125水平高于正常;所有患者行手术治疗,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占29.4%(15/51),23.5%(12/51)仅切除子宫,术中IVL诊断准确率达47.1%(24/51)。手术后随访时间为3个月-9年,除6例失访外,3例患者复发,复发率达6.7%。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相比,经腹腔镜切除子宫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P<0.05)。结论:IVL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影像学检查诊断准确率低;具有子宫肌瘤病史的患者,如伴有宫旁肿物,形态不规则伴变性,应警惕IVL的可能;所有高度怀疑IVL的患者均应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与经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的切口小,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但手术难度较大,需技术娴熟且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实施;IVL易复发,术后需长期严密随访。

王丹丹[9](2021)在《子宫肉瘤临床特征及其术前诊断方法的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回顾性对比分析子宫肉瘤及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和探讨两组患者术前的临床特征及辅助检查结果的差异,为临床实践中提高对子宫肉瘤的术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手术并经病理明确诊断的子宫肉瘤患者26例,随机选取同期住院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子宫肌瘤患者104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盆腔超声、盆腔MRI检查、血LDH及NLR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采用SPSS 26.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n(%)表示,率的比较采用卡方(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ROC曲线分析血LDH及NLR的诊断价值及最佳临界值,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6例子宫肉瘤患者年龄40~74岁,中位年龄48岁,其中病理类型包括:平滑肌肉瘤12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2例、腺肉瘤2例;26例患者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42.3%(11/26),压迫症状7.7%(2/26),经量增多、经期延长46.2%(12/26),不规则阴道流血15.4%(4/26),无症状0.0%(0/26)。104例子宫肌瘤患者年龄25~66岁,中位年龄45岁,其中病理类型包括:平滑肌瘤59例、平滑肌瘤伴变性43例、富细胞性平滑肌瘤2例;104例患者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17.3%(18/104),压迫症状16.3%(17/104),经量增多、经期延长42.3%(44/104),不规则阴道流血7.7%(8/104),无症状25.0%(26/104)。子宫肉瘤与子宫肌瘤两组比较,其年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以及无症状有统计学差异(P<0.05)。2.盆腔超声显示子宫肉瘤病灶大小为82.68±32.38mm,其中单发53.8%1(14/26),多发46.2%(12/26);回声类型为低回声26.9%(7/26),混合回声73.1%(19/26);血流丰富程度为无血流57.7%(15/26),少量或点状血流30.8%(8/26),血流丰富11.5%(3/26)。子宫肌瘤病灶大小为69.79±26.59m,其中单发38.5%(40/104),多发61.5%(64/104);回声类型为低回声51.0%(53/104),混合回声49.0%(51/104);血流丰富程度为无血流72.1%(75/104),少量或点状血流15.4%(20/104),血流丰富8.7%(9/104)。子宫肉瘤与子宫肌瘤两组比较,前者超声显示病灶回声类型以混合回声为主,与后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两组患者术前行盆腔MRI共32例,包括子宫肉瘤7例及子宫肌瘤25例。盆腔MRI显示子宫肉瘤病灶在T1WI呈低信号85.7%(5/7),高信号28.6%(2/7);在T2WI呈低信号28.6%(2/7),高信号42.9%(3/7),混杂信号28.6%(2/7);增强扫描为弱强化42.9%(3/7),不均匀强化42.9%(3/7),均匀强化14.3%(1/7)。子宫肌瘤病灶在T1WI呈等信号44.0%(11/25),低信号32.0%(8/25),高信号12.0%(3/25),混杂信号12.0%(3/25);T2WI呈等信号4.0%(1/25),低信号32.0%(8/25),高信号32.0%(8/25),混杂信号32.0%(8/25);增强扫描为弱强化20.0%(5/25),均匀强化60.0%(15/25),不均匀强化20.0%(5/25)。子宫肉瘤与子宫肌瘤两组比较MRI各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子宫肉瘤患者血LDH为188.50(157.00,250.00)U/L,NLR值为2.25(1.41,3.41),子宫肌瘤患者血LDH为152.00(140.50,169.00)U/L,NLR值为1.59(1.33,1.99)。子宫肉瘤患者血LDH及NLR均显着高于后者(P<0.01)。LDH的AUC为0.758,临界值为176.00 U/L,NLR的AUC为0.672,临界值为2.21。定义LDH≥176.00U/L、NLR≥2.21为阳性,LDH阳性诊断子宫肉瘤的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81.4%,NLR阳性诊断子宫肉瘤的灵敏度为53.8%、特异度为86.5%。LDH及NLR同时阳性诊断子宫肉瘤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3.3%、100%、100%、85.8%。结论:1.与子宫肌瘤相比,子宫肉瘤患者发病年龄较高,且腹痛、腹胀是子宫肉瘤患者更为常见的临床表现。2.与子宫肌瘤相比,子宫肉瘤患者盆腔超声的病灶回声类型以混合回声为主。3.与子宫肌瘤相比,血LDH≥176.00 U/L、NLR≥2.21或二者联合对子宫肉瘤有一定的临床辅助诊断价值。

向意娟,李青春,阳光辉,杜琼,黄丽霞,李桂军,谭长连[10](2020)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MRI表现》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的MRI表现。方法收集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和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经手术后病理确诊的5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患者的术前MRI图像,针对MRI图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其内可见多发线样低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类似于正常子宫肌。结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以为诊断提供依据,从而提高术前诊断率。

二、子宫平滑肌瘤MRI诊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子宫平滑肌瘤MRI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2)退变型子宫平滑肌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诊断准确率分析
    2.2 Ve ET模型值、ADC值比较
    2.3 RR模型检测值分析
    2.4 ET模型诊断值分析
3讨论

(3)局部细胞丰富及富于细胞型子宫平滑肌瘤临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综述
第3章 资料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纳入标准
    3.3 排除标准
    3.4 临床、病理资料收集的项目
    3.5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UL、PCL、CL年龄构成
        4.1.1 UL、PCL、CL年龄构成比例
        4.1.2 UL、PCL、CL年龄构成变化趋势
        4.1.3 UL、PCL、CL平均发病年龄
    4.2 UL、PCL、CL手术指征对比分析
    4.3 UL、PCL、CL超声回声表现分析
    4.4 UL、PCL、CL绝经情况分析
    4.5 UL、PCL、CL孕产次分析
    4.6 UL、PCL、CL肌瘤数目、(最大)肌瘤位置、肌瘤直径对比分析
        4.6.1 UL、PCL、CL肌瘤数目对比分析
        4.6.2 UL、PCL、CL肌瘤位置(最大)对比分析
        4.6.3 UL、PCL、CL肌瘤直径(最大)对比分析
    4.7 UL、PCL、CL的病理分析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4)子宫平滑肌瘤的MRI表现及其病理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方法
    1.3 图像与诊断分析
    1.4 病理组织学检查
2 结果
    2.1 MRI上子宫平滑肌瘤的生长特点
    2.2 子宫平滑肌瘤肿瘤病灶的MRI表现
    2.3 子宫平滑肌瘤病理学改变
    2.4 MRI诊断子宫平滑肌瘤准确率
3 讨论

(5)子宫平滑肌瘤病的临床分析及影像学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子宫平滑肌瘤病病理检查结果
    2.2 子宫平滑肌瘤病的MRI特点
3 讨论

(6)少见非典型平滑肌瘤的CT及MRI影像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查方法
2 结果
    2.1 术后病理表现
    2.2 术前CT或MRI表现
    2.3 统计学分析
3 讨论
    3.1 发生位置
    3.2 体积较大或伴变性
    3.3 特殊病理类型

(7)基于常规MRI和T2WI-影像组学对子宫肌瘤病理分型、HIFU消融难度和即刻消融率的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略语
中文摘要
ABSTACT
第一部分 MR-T_2WI影像组学区分不同病理类型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
    引言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影像学检查
        1.3 影像资料分析
        1.4 影像组学数据处理
        1.5 特征筛选及模型建立
    2.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一般资料和常规影像
        3.2 影像组学特征的提取和模型建立
        3.3 常规MR特征与影像组学特征联合鉴别富细胞型子宫肌瘤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MRI常规特征联合影像组学预测子宫肌瘤HIFU治疗难度
    引言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影像学检查
        1.3 术前影像资料分析
        1.4 影像组学数据处理
        1.5 子宫肌瘤HIFU治疗
        1.6 子宫肌瘤HIFU术后MR评价
    2.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子宫肌瘤基线资料
        3.2 子宫肌瘤HIFU消融结果
        3.3 子宫肌瘤HIFU术前影像组学特征
        3.4 基于常规MRI的 EEF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构建
        3.5 基于常规MRI和影像组学特征的EEF多元线性联合回归模型的构建
        3.6 子宫肌瘤HIFU消融EEF预测模型效能评估
        3.7 HIFU消融子宫肌瘤EEF预测模型验证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MRI常规特征联合影像组学对HIFU治疗子宫肌瘤术后消融率的预测研究
    引言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影像学检查
        1.3 术前影像资料分析
        1.4 影像组学数据处理
        1.5 子宫肌瘤HIFU治疗
        1.6 子宫肌瘤HIFU术后MR评价
    2.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子宫肌瘤基线资料
        3.2 子宫肌瘤HIFU消融结果
        3.3 子宫肌瘤HIFU术前影像组学特征
        3.4 基于常规MRI的 NPVR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构建
        3.5 基于常规MRI和影像组学特征的NPVR多元线性联合回归模型的构建
        3.6 子宫肌瘤HIFU术后NPVR预测模型效能评估
        3.7 子宫肌瘤HIFU术后NPVR预测模型效能验证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第?及第三部分附图
附录
致谢
综述 多参数MRI在子宫肌瘤HIFU术前评价和疗效预测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8)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51例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数据统计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临床特点
    3.3 辅助检查
    3.4 治疗方法
    3.5 术中情况
    3.6 病理结果
    3.7 随访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特殊类型子宫肌瘤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9)子宫肉瘤临床特征及其术前诊断方法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子宫肉瘤的诊治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子宫平滑肌瘤MRI诊断(论文参考文献)

  • [1]动态增强定量灌注参数在富细胞型子宫肌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杨雪丽,孙素芳,孟静. 中国实用医刊, 2022(01)
  • [2]退变型子宫平滑肌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分析[J]. 杨迎,张亚男,张斌斌,常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17)
  • [3]局部细胞丰富及富于细胞型子宫平滑肌瘤临床危险因素分析[D]. 王博. 吉林大学, 2021(01)
  • [4]子宫平滑肌瘤的MRI表现及其病理特征[J]. 吴晓枫. 中国实用医药, 2021(13)
  • [5]子宫平滑肌瘤病的临床分析及影像学特点[J]. 黄社磊,吴明祥,弋春燕,游思静,马捷.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05)
  • [6]少见非典型平滑肌瘤的CT及MRI影像学分析[J]. 林杨皓,连永伟. 罕少疾病杂志, 2021(02)
  • [7]基于常规MRI和T2WI-影像组学对子宫肌瘤病理分型、HIFU消融难度和即刻消融率的预测研究[D]. 韦超.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8]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51例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D]. 赵欣宇.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9]子宫肉瘤临床特征及其术前诊断方法的分析[D]. 王丹丹.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10]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MRI表现[J]. 向意娟,李青春,阳光辉,杜琼,黄丽霞,李桂军,谭长连. 中国医师杂志, 2020(11)

标签:;  ;  

子宫肌瘤的MRI诊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