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污染总量监测方法探索

河流污染总量监测方法探索

一、河流污染总量监测方法的探索(论文文献综述)

济南市人民政府[1](2022)在《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济政字[2021]92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现将《济南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21年12月17日济南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山东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济南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要求,制定本规划.

苟廷佳[2](2021)在《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青海三江源被誉为“中华水塔”和“亚洲水塔”,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大江大河发源于此,惠泽我国20个省区以及东南亚5个国家,是维系全国乃至亚洲水生态安全命脉的腹地,拥有世界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和战略地位,是国家至关重要的生态安全保护屏障和生态产品供给地,为维护中国乃至亚洲生态平衡和生态安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三江源也是亚洲、北半球乃至世界气候变化的预警区、敏感区和启动区,对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发挥着指示和前瞻的重要作用。然而,三江源脆弱的生态系统环境导致环境保护和修复成本高;受生态产品外部性影响,三江源地区积极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并提供高质量的生态产品长期被无偿享用,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未能充分实现;加上三江源因生态环境保护需要而被限制产业的发展,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质量,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产品供给的积极性。上述因素导致当前三江源地区三生空间矛盾突出,同时面临巨大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产品供给压力。因此,通过研究三江源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路径和机制,探索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实现人地和谐的发展模式,打造三江源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成功路径,实现三江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本研究围绕“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主题”,构建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框架,建立三江源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体系,分析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现状和困境,全面系统的提出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和机制,为缓解生态脆弱区人地矛盾、实现三江源可持续发展、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论文的创新点和主要贡献体现在:(1)系统的构建了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研究框架。研究框架中包括:构建三江源生态产品构成模型、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构成模型、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供给-需求”二元logit回归模型、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系统性框架、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应遵循的原则等内容,为本研究的开展奠定基础并提供指导。(2)建立三江源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体系,将三江源发展机会成本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确定三江源生态产品总价值为6568.56亿元/年。同时在绿色GDP指标基础上,提出构建“三江源经济-生态生产总值(SJYGEEP)”指标评价三江源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一步突出三江源的生态地位和生态价值,对于当地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和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3)构建三江源生态产品“供给-需求”二元logit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三江源生态产品供求意愿的影响因素。生态产品供给意愿受三江源居民“生态补偿满意度”和“生态旅游业认识”的影响;需求意愿受“淡水资源支付意愿”、“机会成本支付意愿”、“共享牧场支持度”、“对口支援省份是否享受生态产品特别优惠”等因素的影响。(4)从生态产品构成视角出发,全面系统研究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生态调节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的具体价值实现路径和机制。基于三江源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体系、三江源生态产品供求意愿、三江源生态产品分类、价值实现现状和面临困境,提出贴合国家现行政策与三江源实际、突出三江源特色的价值实现路径,并结合路径,提出“调查监测-核算评估-经营开发-保护补偿-制度保障-持续推进”的系统性价值实现机制。由于三江源生态环境脆弱性和生态功能的重要性并存,作为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与生态产品供给地,实现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对促进当地生态产业发展和融合、保障和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持续改善区域内生态环境、缓解人地矛盾、保证区域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宋爽,郭丽峰,张辉,张浩[3](2021)在《流域-河口-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渤海作为半封闭性的内海,水动力条件较弱,海洋生态环境治理难度大。近年来,随着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实施,渤海污染防治成效显着。但陆海统筹的治理模式尚未形成,机构改革的红利尚未完全释放,河长、湾长制以及陆海生态补偿机制未实现深度融合,陆域、海域在环境管理上呈现监管真空化、行政壁垒化、责任主体模糊化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涉及跨界协作监管、河长湾长融合、生态补偿激励、陆域海域统筹的流域-河口-近岸海域一体化污染防治机制,为渤海综合治理提供参考与支撑。

张弛,王明君,于冰,周惠成,李昱[4](2021)在《松辽流域水资源综合调控研究进展与四大难题探究》文中研究表明松辽流域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和重工业基地,也是湿地集中分布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和气候变化影响加剧,松辽流域水资源、水环境问题凸显,已危及粮食安全、生态健康和经济增长。面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国家重大需求,本文剖析了松辽流域面临的大面积农业灌溉、湿地修复与保护、河流-河口污染治理以及城市多水源供水等四大难题,综述了松辽流域水资源综合调控研究进展,并遵循"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思路,从基础研究、调控技术、保障措施三方面入手,探究了四大难题的解决途径,旨在充分发挥松辽流域江河湖库连通条件下水资源综合调控作用,提高对城市和农业供水安全的保障能力,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与改善,有效治理河流-河口污染,以满足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杨丽娜,欧阳友[5](2021)在《北运河水环境特征分析》文中提出随着北京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行,人类活动对北运河水环境的影响日益突出。为了更好地了解北运河流域的水环境状态,对辛堡闸、北关拦河闸、榆林庄闸及杨洼闸等4个闸的流量、COD、TN、TP、NH3-N、NO3--N等指标进行监测,并对该河段2019年的5项水质指标浓度时空变化及其总量变化进行了分析。时间上,COD和NH3-N情况相对较好,全年大部分时间均优于地表水V类;TN全年劣于地表水Ⅴ类;TP几乎全年处于地表水Ⅴ类和劣Ⅴ类。空间上,从辛堡闸到杨洼闸,除COD外的其他指标的年平均浓度变化并不明显,新堡闸至杨洼闸的NO3--N浓度空间差异性较小;污染物负荷方面,杨洼闸5种污染物总量均最大,北关拦河闸5种污染物总量均相对较小。研究旨在掌握河流水环境状况,为生态水环境治理提供依据。

段克,刘峥延,梁生康,袁国华,鲁栋梁,许玉萍[6](2021)在《美国沿海、流域和海域一体化治理经验及启示》文中提出美国是海陆协同治理的先行者,其流域和近海一体化综合治理经验对我国具有借鉴价值。文章从政策法规、TMDL计划、监测评估和典型案例等方面,梳理了美国流域和近海综合治理进程、趋势和经验。基于此,提出完善我国流域和近海综合治理的对策建议:(1)加强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支撑体系建设;(2)提升污水处理厂等环境基础设施水平;(3)健全排污许可证制度;(4)建立和完善水质交易制度;(5)加大非点源污染治理力度。

王文辉,王留锁,李艳,陈志强,朱悦,金亚男[7](2021)在《流域污染物总量差异化管理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水环境面临较大压力,由于地域广阔,东西南北地理、气候存在巨大差异,水环境凸显出流域性特点。"十三五"期间的水环境管理技术要在"十一五""十二五"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以达到精细化、差异化。以太子河本溪段流域为例,选择COD和氨氮为控制因子,全面分析流域水污染状况,划分不同类型的控制单元,并提出对应控制单元的污染物总量管理模式,其中优控单元以细河为例,通过"输入-响应"关系的建立以及总量差异化管理情境分析,对流域污染物总量差异化管理技术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太子河本溪段流域划分为2个核心单元、3个优控单元和1个一般单元;南太子河入库口、太子河观音阁水库核心单元以及北沙河姚千户桥一般单元,现有排污企业排放浓度均执行DB 21/1627—2008《辽宁省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其余优控单元实施容量总量管理;细河控制单元需实施点源与非点源污染量共同削减,在点源达标排放的基础上,非点源污染负荷量至少削减23.13 t/a,方可使邱家断面水质达标。

谭秀杰,张卉[8](2021)在《我国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探究》文中研究表明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是我国环境保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国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发展历程基础,特别是海域范围、控制指标、总量目标、分配方案、评估监测等关键性制度要素上看,当前我国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存在制度建设落实滞后、总量控制指标单一、配套调节机制不健全、总量控制监测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应该加快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的落实、科学统筹总量控制指标、加强配套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和提升监管水平。

刘松,徐昕,蒋力[9](2021)在《淮安市主要河流环境容量评价及总量控制对策》文中指出通过对淮安市主要河流环境数据的统计,以COD、NH3-N为主要污染物控制指标,采用河流流量设计、水质目标值的确定以及最大允许排放量模型分析的方法,对淮安市环境容量和污染物总量控制进行了研究。本研究旨在为淮安市地表水环境保护和改善提供参考。

包晓斌,朱晓兵[10](2021)在《淮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对策》文中指出淮河流域水环境污染面临挑战,2018年淮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达到64.61亿t,比2010年增长25.9%,2019年Ⅳ、Ⅴ和劣Ⅴ类水质仍占36.4%,这就需要推动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促进流域绿色发展。针对淮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存在的管理体制尚未理顺、执法不到位、管制手段单调、省际跨界水污染治理措施不力、治理主体投入不足等主要问题,提出淮河流域水环境治理的相应对策建议,包括完善流域水环境治理规划体系、加大水功能区水质保护力度、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推进流域上下游和省际间协调联治、加强流域水环境监测预警、建立流域水环境治理投融资机制等。

二、河流污染总量监测方法的探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河流污染总量监测方法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济南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第一章站在生态济南建设新起点
    第二章擘画新时代美丽泉城新蓝图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基本原则
        第三节主要目标
    第三章深化结构调整加快推动绿色发展
        第一节夯实绿色发展根基
        第二节引领重点区域绿色发展
        第三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第四节深化能源消费结构调整
        第五节推动交通运输结构调整
        第六节推进农业投入与用地结构调整
        第七节发展壮大生态环保产业
    第四章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第一节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
        第二节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第三节主动适应气候变化
        第四节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第五章坚持协同治理持续改善空气环境质量
        第一节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
        第二节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和区域协作
        第三节深化工业污染治理
        第四节统筹控制移动污染
        第五节防治城乡面源污染
    第六章深化系统治理稳步提升水环境质量
        第一节加强水生态环境系统治理
        第二节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
        第三节深化水污染防治
        第四节强化水资源保护与节约集约利用
        第五节积极推动水生态恢复
    第七章推进安全利用保障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环境安全
        第一节强化土壤与地下水污染源系统防控
        第二节推进土壤安全利用
        第三节加强地下水环境监管
        第四节深化农业农村环境治理
    第八章加强修复与监管维护生态系统安全
        第一节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第二节实施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第三节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第四节实施生态系统保护成效监测
    第九章强化风险防控严守环境安全底线
        第一节建立全过程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体系
        第二节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安全处置
        第三节加大重金属污染防控力度
        第四节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
        第五节重视新污染物治理
    第十章深化改革创新建设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第一节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协调机制
        第二节完善生态环境政策制度
        第三节发挥市场机制激励作用
        第四节提升生态环境监管能力
    第十一章开展全民行动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第一节提高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
        第二节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
        第三节以“无废城市”建设引领绿色生产生活
        第四节开展生态环保全民行动
    第十二章建立健全规划实施保障体系
        第一节加强组织实施
        第二节加大资金投入
        第三节强化宣传引导
        第四节推进铁军建设
        第五节加强调度评估

(2)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3.1 研究方法
        1.3.2 数据来源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综述
    2.1 国外研究综述
        2.1.1 国外文献分析
        2.1.2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综述
        2.2.1 国内文献分析
        2.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研究述评
    2.4 国内外经验启示
        2.4.1 国际经验和启示
        2.4.2 国内经验和启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框架
    3.1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基础
        3.1.1 生态产品形成的基础理论
        3.1.2 生态产品价值形成的理论基础
        3.1.3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基础
    3.2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内涵
        3.2.1 相关概念及辨析
        3.2.2 生态产品价值
        3.2.3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3.3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3.3.1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主要路径梳理
        3.3.2 基于产权-需求矩阵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3.3.3 生态产品分类的价值实现路径
    3.4 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研究框架
        3.4.1 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供给-需求”二元回归模型
        3.4.2 构建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系统性框架
        3.4.3 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应遵循的原则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江源生态产品的价值
    4.1 三江源概况
        4.1.1 地理位置
        4.1.2 自然条件
        4.1.3 社会经济条件
        4.1.4 生态地位
        4.1.5 生态保护
    4.2 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
        4.2.1 三江源生态资产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数据
        4.2.2 三江源生态资产总值
        4.2.3 三江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4.2.4 三江源发展机会成本估算
        4.2.5 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三江源生态产品供求意愿分析
    5.1 三江源生态产品供给意愿问卷调查
        5.1.1 调查地区选取及原因
        5.1.2 问卷基本情况
        5.1.3 数据收集和检验
        5.1.4 描述性统计
        5.1.5 三江源生态产品供给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5.1.6 三江源生态产品供给意愿分析结果
    5.2 三江源生态产品需求意愿问卷调查
        5.2.1 问卷基本情况
        5.2.2 数据收集和检验
        5.2.3 描述性统计
        5.2.4 空间交叉分析
        5.2.5 三江源生态产品需求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5.2.6 三江源生态产品需求意愿分析结果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6.1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分类
        6.1.1 生态农畜产品
        6.1.2 淡水资源产品
        6.1.3 清洁能源电力产品
    6.2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价值实现现状
        6.2.1 畜牧业发展现状
        6.2.2 水资源价格和交易现状
        6.2.3 绿电交易现状
    6.3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价值实现困境
        6.3.1 市场基础不健全
        6.3.2 生态畜牧业发展受限
        6.3.3 社会参与程度有待提升
        6.3.4 科技和人才支撑薄弱
    6.4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6.4.1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直接交易路径
        6.4.2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生态产业化路径
        6.4.3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产业生态化路径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7.1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分类
        7.1.1 三江源固碳释氧产品
        7.1.2 三江源土壤保持产品
        7.1.3 三江源水源涵养产品
        7.1.4 三江源净化产品
        7.1.5 三江源生物多样性保护产品
    7.2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价值实现现状
        7.2.1 生态调节产品价值实现政策现状
        7.2.2 三江源生态补偿现状
        7.2.3 三江源生态补偿成效
        7.2.4 对口支援三江源的成效
    7.3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价值实现困境
        7.3.1 政府主导下三江源生态产品购买力度有待增强
        7.3.2 基础制度和政策工具仍待完善
        7.3.3 市场化交易机制亟待建立和完善
    7.4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7.4.1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市场化路径
        7.4.2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横向生态补偿
        7.4.3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纵向生态补偿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三江源生态文化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8.1 三江源生态文化产品资源
        8.1.1 三江源旅游资源
        8.1.2 三江源文化资源
    8.2 三江源生态文化产品价值实现现状
        8.2.1 三江源生态旅游发展SWOT分析
        8.2.2 三江源各地区旅游发展现状
    8.3 三江源生态文化产品价值实现困境
        8.3.1 生态文化产品开发和传播有待提升
        8.3.2 生态文化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8.3.3 生态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匮乏、服务质量不高
        8.3.4 三江源自然条件制约性明显
        8.3.5 地区发展与保护矛盾依旧突出
    8.4 三江源生态文化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8.4.1 三江源生态文化产品顶层设计
        8.4.2 三江源生态文化产品基础建设
        8.4.3 三江源生态旅游的生态产业化
        8.4.4 三江源生态旅游的产业生态化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9.1 建立三江源生态产品监测确权交易机制
        9.1.1 推动三江源生态产品信息普查
        9.1.2 推进三江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
        9.1.3 构建三江源生态资源权益交易机制
    9.2 健全三江源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机制
        9.2.1 推行三江源绿色产品认证标准
        9.2.2 实现三江源生态产品供求平衡
        9.2.3 拓宽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
        9.2.4 促进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增值
    9.3 健全三江源生态产品保护补偿机制
        9.3.1 完善三江源纵向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9.3.2 建立三江源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9.4 健全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保障机制
        9.4.1 建立三江源生态产品法律制度保障机制
        9.4.2 建立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考核机制
        9.4.3 建立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利益导向机制
        9.4.4 加大三江源绿色金融支持力度
    9.5 建立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进机制
        9.5.1 强化行政职能助力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9.5.2 设立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
        9.5.3 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助力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9.5.4 健全三江源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受益付费制度
    9.6 建立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价机制
        9.6.1 构建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价体系
        9.6.2 制定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规范
        9.6.3 推动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应用
    9.7 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政策建议
        9.7.1 持续发挥国家重大生态工程和体制改革优势
        9.7.2 持续推进三江源生态补偿提标扩面
        9.7.3 加快实施三江流域协同保护共建共享机制
        9.7.4 推进对口支援助力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9.7.5 打造国际生态文明高地,打通两山转化通道
        9.7.6 加快推动三江源特色生态产业发展
        9.7.7 建立健全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制度保障
第十章 结论、贡献与讨论
    10.1 主要研究结论
    10.2 创新点
    10.3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三江源生态产品需求情况调查
附录二 三江源居民生态产品供给情况调查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

(4)松辽流域水资源综合调控研究进展与四大难题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2 松辽流域水资源综合调控的难点与重点
    2.1 大面积农业灌溉
    2.2 湿地生态系统修复
    2.3 河流-河口污染治理
    2.4 城市多水源供水
3 松辽流域水资源综合调控研究进展
    3.1 大面积农业灌溉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控
    3.2 湿地补水与多水源调控
    3.3 河流-河口污染溯源与治理目标统筹
    3.4 城市供水多水源精细化配置与调控
4 松辽流域水资源综合调控四大难题解决途径的探讨
    4.1 松辽流域水资源综合调控的理论创新
    4.2 松辽流域水资源综合调控的技术创新
        4.2.1 水文-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全方位智能感知
        4.2.2 坚持“节水优先”,创新节水技术
        4.2.3 坚持“空间均衡”,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4.2.4 构建松辽流域水资源调控智慧决策支持平台
    4.3 松辽流域水资源综合调控的保障措施坚持“政府-市场”两手发力,结合“系统治理”治水思路,加强松辽流域水资源综合调控保障措施的研究。
        4.3.1 强化水资源管理中的政府调控作用
        4.3.2 完善水资源管理中的市场机制
5 结论

(5)北运河水环境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背景
    1.2 数据分析和评价方法
2 污染物浓度和总量分析
    2.1 污染物浓度
        2.1.1 随时间变化
        2.1.2 随空间变化
    2.2 污染物总量变化
3 结论和建议

(6)美国沿海、流域和海域一体化治理经验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逐步完善相关领域法律法规建设
2 实施海湾TMDL计划
3 不断提高海洋监测与评估水平
    3.1 制定各类监测计划
    3.2 优化监测设计
    3.3 完善监测方案
4 切萨皮克湾典型案例分析
5 完善我国流域和近海综合治理的对策建议
    5.1 加强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5.2 推动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提升环境基础设施水平
    5.3 健全排污许可证制度
    5.4 建立完善水质交易制度
    5.5 加大非点源污染治理力度
6 结语

(7)流域污染物总量差异化管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域
    2.2 研究方法
        2.2.1 控制单元分类
        2.2.2 污染负荷分析
        2.2.3 污染物输入与水环境质量响应关系模拟
        2.2.3. 1 河网概化
        2.2.3. 2 模型条件输入
        2.2.3. 3 模型参数率定
        2.2.3. 4 模型准确度验证
        2.2.4 污染物总量差异化管理情境分析
        2.2.4. 1 优控单元
        2.2.4. 2 核心单元
        2.2.4. 3 一般单元
3 结果与讨论
    3.1 水质分析
    3.2 控制单元分类
    3.3 污染负荷分析
    3.4 差异化管理情境分析
        3.4.1 核心单元
        3.4.2 一般单元
        3.4.3 优控单元
4结论

(8)我国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的理论及实践
    (一)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的理论基础
    (二)中国总量控制制度的发展历程
    (三)中国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体系
二、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的关键性要素
    (一)实施海域范围
    (二)总量控制指标和目标
        1.总量控制指标
        2. 总量控制目标
    (三)总量分配方案制定
    (四)调查与监测机制
三、我国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建设落实明显滞后
    (二)总量控制指标内容单一
    (三)制度要素及配套机制仍处于探索阶段
    (四)总量控制监测能力不足
四、完善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的建议
    (一)加快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落实
    (二)统筹必控指标和推荐指标
    (三)完善交易市场、生态补偿等配套机制
    (四)提升海域排污的监管水平

(9)淮安市主要河流环境容量评价及总量控制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研究方法
        2.2.1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2.2.2 流量的确定
        2.2.3 水质控制目标值的确定
        2.2.4 主要污染物水环境容量的计算
3 结果与分析
    3.1 主要河流环境容量分析
    3.2 主要河流环境达标分析
    3.3 主要河流环境影响成因分析
4 对策与建议
5 讨论与结论

(10)淮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淮河流域水环境现状
    1.1 河流水质变化
    1.2 省际废水排放变化
    1.3 水环境污染来源
        1.3.1 工业污染依然严重
        1.3.2 生活污染持续增加
        1.3.3 农业面源污染加剧
2 淮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管理体制尚未理顺
    2.2 执法不到位
    2.3 管制手段单调
    2.4 省际跨界水污染治理措施不力
    2.5 治理主体投入不足
3 淮河流域水环境治理的对策建议
    3.1 健全流域水环境治理法律法规体系
    3.2 完善流域水环境治理规划体系
    3.3 加大水功能区水质保护力度
    3.4 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
    3.5 推进流域上下游和省际协调联治
    3.6 加强流域水环境监测预警
    3.7 建立流域水环境治理投融资机制

四、河流污染总量监测方法的探索(论文参考文献)

  • [1]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J]. 济南市人民政府. 济南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2(01)
  • [2]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D]. 苟廷佳. 青海师范大学, 2021
  • [3]流域-河口-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机制研究[J]. 宋爽,郭丽峰,张辉,张浩. 海洋环境科学, 2021(06)
  • [4]松辽流域水资源综合调控研究进展与四大难题探究[J]. 张弛,王明君,于冰,周惠成,李昱. 水利学报, 2021
  • [5]北运河水环境特征分析[J]. 杨丽娜,欧阳友. 北京水务, 2021(05)
  • [6]美国沿海、流域和海域一体化治理经验及启示[J]. 段克,刘峥延,梁生康,袁国华,鲁栋梁,许玉萍.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1(11)
  • [7]流域污染物总量差异化管理技术研究[J]. 王文辉,王留锁,李艳,陈志强,朱悦,金亚男.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1(09)
  • [8]我国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探究[J]. 谭秀杰,张卉. 边界与海洋研究, 2021(05)
  • [9]淮安市主要河流环境容量评价及总量控制对策[J]. 刘松,徐昕,蒋力. 江苏水利, 2021(08)
  • [10]淮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对策[J]. 包晓斌,朱晓兵. 水利经济, 2021(04)

标签:;  ;  ;  ;  ;  

河流污染总量监测方法探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